深入研究公文写作

深入研究公文写作

一、将公文写作研究引向深入(论文文献综述)

张晶[1](2021)在《唐·德里罗小说中的生态伦理观研究》文中提出

张宗梅[2](2020)在《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提升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中,信息化已成为一个核心要素。顺应智能环境下的教育发展,推动教学信息化改革已成为中职学校的必然选择。而在当前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实际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痕迹依然明显,“课堂概念讲解+课后写作作业”的教学范式依然是主流,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使公文写作课堂教学沉闷,学生愈发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因此,有必要以信息化为突破口,推动《公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变革。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个案研究法开展研究。第一,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混合式教学设计应用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炼出对本文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第二,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获取并分析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学生对使用混合式教学的偏好需求,为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依据。第三,通过比较当前主流的线上教学平台,选取UMU平台作为本研究中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技术支持,并在理论原则的指导下,设计出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前期分析、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活动流程和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环节。第四,通过个案实践研究,以设计的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南宁市第L职业技术学校18文秘班《公文写作》课程中进行教学实践,在实践结束后,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活动组织评价验证有效性,总结实践反馈并提出相应建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中职文秘学生具备混合式教学的支持条件,在客观上具备移动设备与网络数据的支持,在主观上对混合式教学接受适应。第二,UMU平台有助于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在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中,师生的教学活动呈现数据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点。第三,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具有有效性,表现在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学生对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整体适应满意。

邢政[3](2019)在《东汉奏议研究》文中认为奏议作为一种上行公文,是封建社会平民、臣僚向上级官员或皇帝上书的总称。东汉奏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对外关系等方面,我们主要从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思想内容方面,着重分析民本思想、人才思想和民族思想。民本思想具体体现在重民贵生、重农富民、重教轻刑等方面;人才思想体现在礼贤下士、辨别忠奸,宽容过失等方面;东汉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林立,汉人在“大一统”思想背景下处理民族问题,民族思想包含华夷一统、华夷之辨,羁縻政策等方面。受当时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的影响,奏议中的思想多偏向儒家。东汉奏议的艺术特征体现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为了行文美观,论述清楚,作者运用对偶、顶针、排比等多种手段,展现高超的语言技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第五章分析用典,首先明确用典的含义,其次从用典特征,审美效果上进行深入分析。东汉奏议用典方法灵活,剪裁得当,使文章含蓄蕴藉,典雅醇厚。第六章分析对偶,主要从对偶的类别和审美特征上进行分析。偶句使用得当,可以文章协调匀称,整齐美观。偶句与散句的结合,让奏议多了几分灵动之美。作者在偶句中,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句中内容相对或相反,富有思辨性。

孙峻华[4](2019)在《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公文是统治阶级展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公文的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有赖于公文文本的质量,而公文文本的质量则与公文写作活动密切相关。公文写作是一项发文主体们为完成机关工作目标与任务,通过撰写公文来实现政令与意图的通达而进行的行为活动,这个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过程,整个活动实质是大大小小的主体们围绕着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是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分析、结论,并最终在尊重实践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主体对社会实践的能动改造,使整个社会达到良性、有序、和谐、高效的国家与社会的治理目标。公文写作质量的高与低决定着最后的精神产品——公文文本的质量,公文文本质量的优劣则与社会管理者的目标能否实现、社会是否良性运行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公文写作活动本身的监控与评价,对其中涉及到的诸要素的分析及通过构建相关模式来体现对要素的要求是本文写作的动机,其最终的目的都是确保公文写作活动有一个高质量的文本的产生。公文写作质量控制问题的提出,即结合公文实践中出现的诸种不如人意的问题,针对公文写作活动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每一个因素从实践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具体的写作角度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要求与措施,最后再予以整合,使公文文本的出世便具有高质量,以利于官方政令的下达与执行,以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本文分为九章,内容简要如下:第一章为绪论,其中论及本文选题的背景、国内外公文写作研究的状况、研究的内容、方法、思路、意义及目的。第二章对文本中所涉及相关概念,公文、公文写作、公文文本质量、公文写作涉及的相关要素及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与论述。第三章为当前公文实践领域内的问题及与公文写作间的关系,首先对公文实践进行调查研究,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对政府公文网络式跟踪调查,从网上来了解公文的基本状况;二是走访式加问卷式调查,前后两次以机关单位中从事公文写作的文秘人员为对象进行公文相关内容的问卷调查,同时与之进行关于公文活动的交流,取得第一手数据;三是参考政府机关自己对公文的调查,如2013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文秘从业人员、高校专家等对国土资源部下属单位的公文进行的评估。从正反两方面观察与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效果,在肯定其作用的同时重点分析公文在实践中的不足,归纳、总结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红头文件”问题、“朝令夕改”问题、公文过度解读问题、公文文风不良问题、“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等写作实践及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从公文写作角度分析公文实践中诸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公文写作的语境角度、公文写作的系统论角度、公文写作中矛盾论的角度、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角度、公文写作相关规律角度等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第五章为原因分析与写作要素分析与控制的过渡章节,论及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及相关框架,为下文论证打好基础。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分析影响公文写作活动的诸要素,具体分析诸要素在公文写作中的作用及要求,并将诸要素与整个公文写作活动的质量高低联系起来,与公文在现实中诸种问题产生联系起来,目的即把好公文写作的关,使其活动产生的成果——文本是满足要求的成品,以避免其在实践中的问题的产生。这些要素包括了写作主体(三个主体)、收文主体、公文所揭示客体、以及文本客体(包括文种、格式、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文风),当然还包括了诸如语境这样对公文写作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重点放在分析构成公文写作诸要素的特点要求,如何协调与控制使整个公文写作高效,从而保证所产生公文文本的高质量。第九章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论文的基本观点、创新点及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公文写作问题的研究展望。

孙伟[5](2019)在《宋明理学视域下的唐宋派定位研究》文中认为论文以由中唐古文运动开辟的政治性、文学性、思想性三个层面的建设要求为线索,将“唐宋派”的历史定位问题置入宋元以来科举制度施行、儒学教化普及、理学思想变化的文化传统中加以考量。论文通过厘清“唐宋派”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与文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将之纳入宋明理学发展进程的具体环节,勘定出“唐宋派”的具体历史地位。论文共计七章。前两章主要梳理上述三个层面在两宋以至明嘉靖以前的发展状况,将欧阳修、朱熹、王守仁视为在文道离合轨迹上呈现出不同性质与程度的文道和谐统一状态的三个节点,揭示出“唐宋派”出现的思想传统与时代背景,重点突出以理学思想为根底的兼综文理的雅正文学传统的形成。第三章至第六章分别论述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的学术思想在时代环境下的发展历程,旨在将其文学理论置入其整体学术思想的框架中进行观照,从而揭示其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其实践价值与不足。王慎中主要在蔡清理学的基础上,借助阳明心学诠释蔡清的重“虚”宗旨,形成兼重外部道德规范与内在超越境界的思想结构;晚年则进一步吸收佛道思想而偏向内在,形成三教圆融的思想色彩。王氏的理学思想取径是心学的,但其更重视通过对闽中理学的心学化诠释来发扬闽学传统,旨在使之摆脱训诂化的思维模式以适应时代思潮。王氏的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出意法兼重的特征,能容纳失中的道德情感,深刻影响其创作实践。王氏晚年表现出超越秦汉、唐宋界限与接近“本色论”的理论倾向,但未能及时反映在创作中。唐顺之主要在其早年对庄学精神的容受基础上深化对阳明心学的体验,同时受到程朱理学及其自身实学兴趣转向的影响,最终形成混融朱、王并容纳进实务操作的理学体系,对道与器、经与心以及神明与法度的兼重是其一以贯之的理想。唐氏的理论成果主要变现为理学上的“天机说”与文学上的“本色论”,但其在实际创作中并未忽视法度的运用,其表现内容也大多是其对“心体”状态的体验描述与普遍存在的道德情感,并且深刻地受到早岁时文训练的牵制。归有光主要在理学上沿袭魏校理学对“心”与“敬”的重视,赞同会通朱陆而以朱子学为主,同时突出“心”的本原地位,并在心性理论的基础上重视普遍人情;在经学诠释上则还原朱熹经典诠释方法,突出“心”与“经”在本原上的同质性,在具体的经典诠释操作中表现出儒道结合的心学倾向,并且将“心”的外部发见扩充到史学领域,由此提出“通经学古”的实学主张。归氏的文学理论较为传统,但其创作实践则呈现出较为纯粹的宋文风貌,但是不可避免地透露出心学化的诠释内涵与表现手段。茅坤在无法理解阳明后学思想时选择的思维出路是转向阳明遗着中所载的原教旨,借助“本色论”将自身定位为文学家。茅氏文学理论主要为“情至说”与“文统论”,前者进一步廓清阳明心学浓厚的道德哲学色彩,但因建立在阳明心学的心物关系理论上而呈现出心学思辨色彩;后者使其与“台阁体”相互隔离,与“七子派”分疆而治,遂完成将“唐宋派”建设为主流古文创作流派的使命,但也在理论传播与实践中“唐宋派”在自我消解中汇入色彩斑斓的晚明文艺思潮。最终章在前章的宏观叙述与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将“唐宋派”定位为在明中期理学思想的心学化风潮中,主动以心学化的理学思想为指导精神来维护兼综文理的雅正文风传统的,以诸多理学家为其外部理论与创作支援的,为抵抗单纯文学复古思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的,但是最终却在一定程度上将文学家与理学家身份互相剥离的,推崇唐宋古文法度并上承秦汉古文神理的,针对“秦汉派”称名而有的古文创作流派。

姚刚[6](2018)在《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晚清“大变局”之一端即是中外交往关系的攻守易势。作为联系晚清政府与列强的出使大臣,他们在我国外交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薛福成作为出使英法义比四国使臣,他在出使期间所作的《出使奏疏》《出使公牍》及数十万言的具有政务咨报性质的出使日记等一系列公务文书,忠实地再现了一代使才为国尽忠、对外争权的不懈努力。本文避开当前薛福成研究中的外交思想研究热点,着眼于少有人触及的薛福成出使公文的研究,从文本出发,分析薛福成出使公文屡有成效的原因,以期达到对公文应有价值的客观认知,并尝试探讨以薛福成为代表的晚清传统士大夫在西学冲击下的处世态度与思想变化。本文共有四章。第一章以“知人论世”为原则,解决的是薛福成“为什么能够进行写作”的问题,探讨促使其完成出使公文写作的缘由,即入幕廿载积淀出的经世识见、来之不易的出使机会、为官奏事的职责要求、风气略开的社会环境。第二章旨在“辨体”,解决的是薛福成“写了什么”的问题,并尝试对晚清时期照会、出使日记等文体进行社会文化阐释。首节对薛福成出使公文中出现的三类九种公文文体进行辨析,着重分析了“出使日记”这一前代少见、晚清尤盛之文体所体现出的“袭用日记体式,实为政务咨报”的性质特点;次节从照会文体分析晚清外事文书文体功能的专门化,从《出使日记》的“曲笔达意”论证薛福成受时代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过渡性和矛盾性。第三章解决的是薛福成“如何写作”的问题,主要探讨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技巧,亦即从技术层面分析其对内对外行文均能取得较大成效的原因。本章认为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并非率意而为,而是在文书制发、结构布局、论辩说理等方面均倾注极大心力以实现公文效力最大化。第四章系对薛福成出使公文文学、史学、思想价值的多维考察,是对薛福成出使公文“写得怎么样”问题的回答。古代公文与当代公文的最重要区别在于其与文学水乳交融,如薛福成公文中大量出现的新名词既突破了传统桐城文法,亦对报章体、新民体的出现有奠基之功;从文书学、档案学的角度看,薛福成的出使公文极具“实录”价值,是忠实反映历史事件原委的重要史料,且其写作重视考据,内文援引大量史实,亦有重要价值;薛福成热心洋务,出使泰西为其思想转向维新提供契机,《出使日记》也成为其阐发异于传统士大夫的新义理、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刘海燕[7](2015)在《欧阳修的公文写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文中提出欧阳修长期的仕宦生涯,使他有了丰富的公文写作实践经验。他一生不仅写作了大量的包括公文在内的应用文作品,也形成了独特的公文写作理论。欧阳修的公文写作理论涉及公文分类、公文功用、公文写作规范、公文文风等方面。这些公文写作理论对宋代及以后的公文写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裴仁伟[8](2014)在《如何深入开展应用写作教学——浅谈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文中指出在应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备课,深挖教材中隐藏的重要信息,以便在讲课时将表面浅显的内容引向深入,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写作既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简单,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枯燥乏味。将应用写作教学深入进行下去的做法是:深挖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社会常识;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存在的错误;注重对学生进行"改错"训练。

张洁[9](2014)在《公文叙事要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应用文的研究重视,公文最为应用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公文的研究也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从整体上看,对于公文研究没有新的方向性的突破,在研究写作理论中,唯独对公文的叙事理论方面研究屈指可数。在现有的以“公文”和“叙事”为关键词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数是以公文文本中带有叙事性的语篇或段落等内容为研究对象,以公文叙事与文学、记叙文的叙事特点相比较,继而总结出公文叙事的特点。很明显,这个角度的公文叙事研究是浅层次、片面的。随着后经典叙事学的发展,受叙事学的跨学科发展趋势的影响,公文叙事要素研究在公文研究领域中是较为崭新的一个的研究点,本文以叙事学为切入点研究公文,尝试将主要研究叙事文本的理论应用于公文研究之中。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交代目前国内对公文研究现状以及对公文和叙事及叙事学界定。第二部分提出“公文是一种叙事”的观点,并通过实例分析对观点进行论证。第三部分从叙事学相关理论角度对公文的叙事要素进行分析,具体从叙事者、叙事聚焦方式、叙事方式、叙事情境、叙事接受者五个要素来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非叙事学理论中的公文叙事要素分析,具体包括公文结构、公文语言两个方面。

熊碧[10](2014)在《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奏议是中国古代应用广泛的一类上行公文,它的产生源于国家的建立与君主专政的需要。作为经国之枢机,它上关政本,下系民瘼,是古代文书行政体系的主要载体之一。本文首次比较全面地对唐代奏议的发展情况与文学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其文学史意义进行了阐发。本文共分七部分。绪论交待选题缘由,指出唐代奏议的研究切合中国文学发展实际,可以将公文与私书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我们全面、完整把握文学史,能够为阐释中国文学叙事与抒情两大传统提供一个新的文体范例。接着概述有关奏议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介绍论文的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一章“唐前奏议述略”,简要叙述奏议从先秦到隋代的演变及各时期的文学特色。从形态上说,奏议从口头的奏言逐渐演变为书面的奏章,成为臣民向君主上书进言、议论陈请的专门文书。就风格而言,先秦时期奏议简朴自然,两汉时期奏议严谨深厚,六朝时期奏议铺采摛文。第二章“唐代奏议概况”,介绍唐代奏议文体特征、类别并梳理有关的文集。唐代奏议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损益,自成一体。其特征主要有:上行公文,行文的对象是皇帝;用于臣僚奏事论政;主要用骈体写作,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及用语。唐代奏议主要有表、奏、议、状、疏、策、封事、上书等类别。唐人文集中通常都有奏议作品,在中央政府决策机构任职者,其文集一般都分卷收录奏议或者有奏议专集。第三、四章“奏议名家名作举隅”,分初、盛、中、晚四个时段论述唐代奏议的风格演变进程,并对一些大家名篇进行解读,以展现唐代奏议的独特风采。初唐贞观时期大臣如魏征、马周、岑文本、虞世南等人忠直敢谏,留下很多嘉言谠论。武后时期陈子昂的奏疏气势磅礴,多用散体,间杂骈句,绝去雕饰,“疏朴近古”,在唐代前期文风的转变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玄宗时期张说、苏颋奏议雍容典雅,情文相生,号称“燕许大手笔”,体现出盛世气象。张九龄的奏议则“济时适用”,颇见性情。中唐陆贽的奏议主旨鲜明而论证充分,行文运散入骈,意到笔随,言辞恳切委婉,骈体奏议到了陆贽手里,不但能议论,也可叙述、抒情,实用功能大大提高,他的奏议之影响极其深远。韩愈、柳宗元的奏议惯用破体为文,即用“古文”改造“今文”,既合实用性,又具高度艺术性,是两者的完美融合。元稹、白居易在长庆、元和年间所创作的奏表朴素平易、情感真挚,对于改变朝廷公牍文风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晚唐令狐楚的奏章在工整密丽的句式中,传达抑扬婉转之情思,极大保留了骈体公文的艺术生命力。李商隐的奏表把精美的艺术形式与叙事、说理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突出了骈文的典雅之美,也兼备应用文的实用功能,其成就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李德裕以文章治理天下,其作品完整地记录了当时的内政外交的形势与应对策略,成为文学与政治结合的范本,他的奏议以散体行文,不事雕琢,简严深刻,风格与众不同。第五章“唐代奏议的文学史意义”,概括唐代奏议的文学特征,论述其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的位置,揭示其在古代应用写作史上的典范意义。唐代奏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讲究修饰,富有文采;注重讽谏艺术,辞婉意如,形成一种特定的语调;不论是上书言事,还是议论陈请,都带有深厚的个人感情色彩;行文气势充沛,注重章法结构;善于叙事、说理,思辨性强,剀切透辟。宋代以后的奏议因为逐渐丧失对艺术审美的要求,形式化严重,文学色彩日益淡漠。最后是“结语”,归纳论文的主要观点,总结论文的成绩与不足,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总而言之,唐代奏议继承了前代奏议的优长,叙述简要,论析透辟,情感浓烈,文质因其宜,繁约适其变,功能与审美并行不悖。它融合了中国文学抒情、叙事两大传统,达到了繁简得当、华实相胜的理想文章境界,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是古代应用写作的历史典范。

二、将公文写作研究引向深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将公文写作研究引向深入(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落实中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深化中职教学信息化改革的要求
        3.突破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困境的要求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文献评述
    (五)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相关概念
        2.理论基础
二、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混合式教学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与目的
        2.调查内容与实施
    (二)调查数据与分析
        1.问卷调查分析
        2.访谈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论与分析
        1.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2.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3.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应用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
        4.中职文秘《公文写作》学生混合式教学偏好的总结
三、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设计
    (一)UMU平台的选取与功能支持
        1.UMU平台的选取
        2.UMU平台功能支持
    (二)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原则
        1.系统性
        2.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性
        3.教学交互性
        4.注重以人为本
        5.可实施性
    (三)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1.教学前期分析
        2.教学资源准备
        3.教学活动流程
        4.教学效果评价
四、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应用的实践
    (一)教学前期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
        4.教学环境分析
    (二)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主学习任务单
        3.微课设计
        4.检测设计
        5.拓展资源设计
    (三)教学活动流程的设计与实施
        1.《公文-通知》教学活动流程的设计
        2.《公文-通知》教学活动流程的实施
    (四)教学效果评价
        1.过程性评价
        2.总结性评价
        3.活动组织评价
    (五)教学实践总结与建议
        1.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性
        2.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的建议
五、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1.中职文秘学生具备混合式教学的支持条件
        2.UMU平台有助于发挥混合式教学优势
        3.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具有有效性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职文秘专业《公文写作》混合式教学调查
    附录二:前期中职文秘专业混合式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前期中职文秘专业混合式教学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附录五:后期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六:后期混合式教学实施情况学生访谈提纲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东汉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概念辨析
    第二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文献整理
        二、研究历史
        三、研究现状
第一章 东汉奏议的民本思想
    第一节 重民贵生
    第二节 重农富民
        一、重视粮食生产、储备
        二、轻徭薄赋
        三、不夺农时
    第三节 重教轻刑
        一、重视礼乐教化以德化民
        二、刑罚为辅
第二章 东汉奏议的人才思想
    第一节 人才选拔、举荐的标准
    第二节 用人方法
        一、重视贤才礼贤下士
        二、辨别忠奸亲贤远佞
        三、小过不掩大德
第三章 东汉奏议的民族思想
    第一节 大一统思想与儒家民族观念
    第二节 华夷一统
        一、修文德以来之
        二、包容其他民族文化
    第三节 华夷之辨
        一、先内后外
        二、武力征服
    第四节 羁縻之策
        一、积极笼络
        二、委任职官处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三、赋税从轻
        四、以夷攻夷
第四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用典
    第一节 典故、用典的含义
    第二节 用典特征
        一、方法灵活
        二、剪裁得当
        三、与其他修辞方法结合
    第三节 东汉奏议用典的审美效果
        一、含蓄蕴藉
        二、典雅醇厚
第五章 东汉奏议文学研究之对偶
    第一节 对偶的含义、类别
    第二节 东汉奏议对偶的审美效果
        一、丽密规则,句式整齐
        二、灵动精巧骈散妙和
        三、论证精辟,富于哲思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1 国内研究述评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文
        2.1.2 公文写作
        2.1.3 公文写作要素
        2.1.4 公文文本质量
    2.2 理论基础
    2.3 小结
第3章 公文实践中的问题与公文文本质量的关系
    3.1 公文实践状况调查
        3.1.1 调查方案
        3.1.2 调查实施
        3.1.3 调查结论
    3.2 从公文质量角度看公文实践中的问题
        3.2.1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2.2 “朝令夕改”
        3.2.3 “有法不依、有令不行”
        3.2.4 文件过度解读
        3.2.5 “红头文件
        3.2.6 公文文风不良
    3.3 小结
第4章 从公文写作角度看公文实践中诸多问题产生原因
    4.1 从公文写作系统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1.1 从文本系统角度看公文写作实践问题
        4.1.2 从发文系统角度看公文实践中问题存在之原因
    4.2 从公文写作主客体统一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2.1 在公文写作语用活动中主客体的对立表现
        4.2.2 主客体对立的解决之道即主客体的统一
    4.3 从公文写作矛盾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3.1 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4.3.2 主体与客体的矛盾
    4.4 从公文写作语境论看当代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4.1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
        4.4.2 忽视情景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4.4.3 忽视篇内语境导致语用失误
        4.4.4 忽视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
    4.5 从公文写作规律论看公文问题产生之原因
        4.5.1 从定向性规律看
        4.5.2 从转化性规律看
        4.5.3 从实践性规律看
        4.5.4 从创新性规律看
        4.5.5 从历时性与共时性规律看
        4.5.6 从对立统一规律看
    4.6 小结
第5章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与框架
    5.1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原则
    5.2 公文写作要素控制的框架
    5.3 小结
第6章 公文写作的主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6.1 写作主体
        6.1.1 “大主体”(发文机关)
        6.1.2 “中主体”(领导或领导群体)
        6.1.3 “小主体”(文秘写作人员)
    6.2 收文主体
        6.2.1 收文主体的特点
        6.2.2 收文主体的公文写作理念
        6.2.3 收文主体在公文写作中的控制措施
    6.3 小结
第7章 公文写作的客体要素分析及控制
    7.1 揭示客体
        7.1.1 公文所揭示的客体的作用
        7.1.2 作为文本所揭示的客体的条件
        7.1.3 作为文本已揭示对象的控制
    7.2 公文文本客体
        7.2.1 公文文种
        7.2.2 公文格式
        7.2.3 公文主旨
        7.2.4 公文材料
        7.2.5 公文结构
        7.2.6 公文语言
        7.2.7公文文风
    7.3 小结
第8章 公文写作的语境要素分析及控制
    8.1 语境概述
    8.2 公文写作语境的类别
    8.3 语境对公文写作的制约
    8.4 公文语境失误的控制措施
        8.4.1 篇内语境语用失误之对策
        8.4.2 情景语境语用失误对策
        8.4.3 话语范围导致语用失误之对策
        8.4.4 忽视社会大环境造成的语用失误之对策
    8.5 小结
第9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9.1.1 主要观点
        9.1.2 创新之处
        9.1.3 本文的不足之处
    9.2 研究展望
附录: 公文写作调查问卷
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5)宋明理学视域下的唐宋派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两宋道学发展下的古文范式
    第一节 道学形成期的古文运动分化与科举改革
    第二节 道学成熟期的道势矛盾与古文传统蜕变
    第三节 南宋道学家古文的典范:朱熹
第二章 元代至明嘉靖前理学发展下的古文范式
    第一节 元代理学发展下的古文范式
    第二节 明初至嘉靖前理学发展下的古文范式
    第三节 明代心学家古文的典范:王阳明
第三章 唐宋派的首开风气者:王慎中
    第一节 王慎中学术内涵中的心学取径发微
    第二节 王慎中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实践价值
第四章 唐宋派的接力创新者:唐顺之
    第一节 唐顺之学术内涵演化进程的再梳理
    第二节 唐顺之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实践价值
第五章 唐宋派的独立生发者:归有光
    第一节 归有光学术思想发展进程的初步整合
    第二节 归有光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实践价值
第六章 唐宋派的融合宣传者:茅坤
    第一节 茅坤与理学家交往考辨及其学术内容梳理
    第二节 茅坤文学理论的学术渊源及实践价值
第七章 理学新变视域下的唐宋派定位
    第一节 明代正统文学在理学新变视域下的发展
    第二节 宋文崇尚的凸显与创作队伍的壮大
    第三节 有关唐宋派定位问题的尝试性解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机缘
    (一)廿载戎幕造就的经世学问
    (二)来之不易的出使机会
    (三)位列京卿的奏事之责
    (四)风气略开的社会环境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种概论
    (一)出使公文的文种分类
        1.呈请性文种
        2.知照商洽性文种
        3.部署批答性文种
    (二)出使公文的文种解读
        1.外事文书文体功能的专门化
        2.政务咨报“出使日记”的曲笔达意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写作技巧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书制发技巧
        1.疏后附片,突出机要
        2.反复行文,勾勒全貌
        3.辅以日记,“相为表里”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结构布局技巧
        1.开门见山,直陈论点,篇篇有建议
        2.援引史料,注重考据,构建证据链
        3.立意同而选材有所取舍,各有侧重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论辩说理技巧
        1.以前例为依托,摆事实讲道理
        2.融辞章于公文,依文势选修辞
        3.据受体之身份,择恰当之用语
四、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多维价值考察
    (一)薛福成出使公文的文学价值
    (二)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史学价值
    (三)薛福成出使公文的哲学思想价值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后记

(7)欧阳修的公文写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欧阳修对公文的分类
二、欧阳修对公文社会功用的认识
三、欧阳修对公文写作规范的主张
四、欧阳修改革公文文风的建树

(8)如何深入开展应用写作教学——浅谈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挖与应用文写作相关的社会常识
二、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错误
三、注重对学生进行“改错”训练
    ( 一) 给学生提供“高级病文”进行改错训练
    ( 二) 从校园中寻找“低级病文”进行改错训练

(9)公文叙事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公文与叙事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1.1 公文的起源和定义
    1.2 叙事及叙事学概述
第二章 叙事学视野中的公文
    2.1 公文是一种叙事
        2.1.1 理论依据
        2.1.2 实例分析
    2.3 现当代公文叙事的美感
        2.3.1 开门见山
        2.3.2 层次分明
        2.3.3 结构模式化
第三章 从叙事学理论分析公文叙事要素
    3.1 叙事者分析
    3.2 叙事聚焦方式分析
    3.3 叙事方式分析
    3.4 叙事情境分析
    3.5 叙事接受者分析
第四章 公文文面叙事要素分析
    4.1 公文结构分析
        4.1.1 公文结构的含义
        4.1.2 公文结构模式化
    4.2 公文语言分析
        4.2.1 公文语体的美学特征
        4.2.2 公文语言中的模糊词语
        4.2.3 公文语言的修辞
结论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10)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奏议的文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第二节 奏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唐前奏议述略
    第一节 简朴自然的先秦奏议
    第二节 严谨深厚的两汉奏议
    第三节 铺采摛文的六朝奏议
第二章 唐代奏议的概况
    第一节 唐代奏议的文体特征
    第二节 唐代奏议的类别
    第三节 唐代的奏议文献
第三章 初盛唐奏议名家名作举隅
    第一节 初唐的奏议
        一、贞观群臣的嘉言谠论
        二、陈子昂的得风气之先
    第二节 盛唐的奏议
        一、燕许大手笔
        二、张九龄的济时适用
第四章 中晚唐奏议名家名作举隅
    第一节 中唐的奏议
        一、陆贽的笔法垂则
        二、权德舆的导夫先路
        三、韩柳的创新
        四、元白的引领潮流
    第二节 晚唐的奏议
        一、骈体的复归:彭阳章表
        二、章奏之玉律:樊南四六
        三、李德裕的特立独行
第五章 唐代奏议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唐代奏议的文学特色
        一、笔法
        二、语言特色
        三、个人风格
        四、情感的表达
    第二节 唐代奏议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的位置
        一、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二、唐代奏议中的叙事
        三、唐代奏议对叙事传统的贡献
    第三节 唐代奏议在古代应用写作史上意义
        一、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统一
        二、大手笔的示范意义
        三、后世奏议缺乏文采的原因
结语
附录
    唐代奏议篇目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将公文写作研究引向深入(论文参考文献)

  • [1]唐·德里罗小说中的生态伦理观研究[D]. 张晶. 湖南理工学院, 2021
  • [2]基于UMU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中职文秘《公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宗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3]东汉奏议研究[D]. 邢政.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基于文本质量的公文写作要素与控制研究[D]. 孙峻华. 南京大学, 2019(08)
  • [5]宋明理学视域下的唐宋派定位研究[D]. 孙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6]薛福成出使公文写作研究[D]. 姚刚.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欧阳修的公文写作理论及其指导意义[J]. 刘海燕.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8]如何深入开展应用写作教学——浅谈应用写作教学的几点体会[J]. 裴仁伟. 钦州学院学报, 2014(10)
  • [9]公文叙事要素研究[D]. 张洁. 长春理工大学, 2014(08)
  • [10]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D]. 熊碧. 上海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深入研究公文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