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电气集中设计分流信号应注意的问题

6502电气集中设计分流信号应注意的问题

一、6502电气集中设计调车信号机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旋文晓[2](2020)在《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文中指出在信号设备全寿命周期联锁管理中,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是确保信号设备、行车运输、作业组织安全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不彻底,现场遗留联锁安全隐患以致引发铁路行车事故依然存在。因此,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我国铁路电务领域的技术管理情况进行有效梳理,了解行业基本情况;二是通过现场联锁试验工作积累、大同电务段在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总结和老师帮教指导等方式,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联锁试验典型案例;三是将联锁试验案例分类别梳理,并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将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安全风险范围划分为9类;四是为了有效规避风险,提高联锁试验质量,作者多次征求联锁专业管理人员意见,形成了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归类分析安全风险,对比论证形成11条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建议;二是全面分析得出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准备、人员和总结重要性的3条结论。本文研究从现场实际着手,研究内容、归纳总结和建议对改进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彭海潇[3](2020)在《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安全风险管理国内外的现状,在铁路机车运用和检修作业管理中引入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产生,避免或减轻人身伤害及企业财产的损失,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获得更高的效益。本文参考HAZOP方法对机务段机车运用、检修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每一个节点风险进行识别,机车运用方面10个环节共有25项主要风险,机车检修方面分机车修程、临修、碎修共有18项主要风险,逐一分析导致产生的原因,识别可能导致危害事件发生作业风险点,经过分类合并后得到31项风险点,并对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析和研判,通过对风险的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再通过列出现有安全卡控措施,结合识别出的原因,经过分析提出建议措施。结合安全风险的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建立风险管理预警防控机制,并通过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安全风险防控预警、预警问题复核销号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机务段现阶段安全管理现状掌控力度,及时了解当前防控重要项点并采取不同强度的防控措施进行管控,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等级的目的,确保各项安全风险项点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通过对机车检修和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的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铁路机务系统对安全风险的防控,达到预防和减少铁路机务行车方面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目的。

黄晓晖[4](2019)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训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简称CTC系统)为铁路运输调度和指挥系统的中心系统。它首先结合了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科学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了列车的集中统一调度和指挥。在日常系统运行过程中,笔者对现代铁路运输系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南昌铁路局CTC控制中心的电务人员和调度指挥中心的列车调度员进行了调查,并对当前CTC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现状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开放,高新尖技术的投入使用和高技能人才的匹配变得越来越匮乏,尤其是基层职工的培训和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铁路部门急需强化职工的实践技能培训,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针对CTC系统的实践技能培训开辟仿真实训平台十分必要,因此CTC系统实训和仿真平台的实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实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分析当前CTC系统的技术特点,并针对电务信号部门维护人员以及路局调度中心的调度员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清楚了解掌握CTC系统在培训教育方面的设计需求。二是研究国内正在大量使用的CTC系统结构,对实现的具体功能进行可行性分析,针对运行图,进路控制、调度命令下达和相关接口等模块进行设计研究。三是通过CTC实训系统硬件配置需求、软件功能环境,深入论证,最终实现预期目标。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总结分析系统实际效果,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周波[5](2018)在《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井下巷道掘进技术对煤矿开采效率与生产安全性有重要影响。煤矿井下巷道的高效快速掘进是提升煤矿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长,提高煤矿井下巷道的掘进速度、开采效率和质量,是煤矿企业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对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对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2)确定了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方法,包括明确了工作面位置及巷道用途,计算出了工程量及开竣工时间,确定了巷道布置方法,确定了支护设计方法、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确定了矿压观测方法。(3)确定了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包括确定了施工方法(工作面主要设备技术特征,巷道掘进顺序)和掘进工艺(落煤工序、装煤工序、运煤工序)。(4)确定了工作面12大生产系统布置方法。(5)确定了工作面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确定了劳动组织设置方法,计算出了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是利用一台特殊设备同时完成巷道掘进和巷道支护工作,同时配备相应的运输系统,实现了将巷道掘进、锚杆支护和煤流连续运输结合在一起的目的,同时也实现了巷道掘进与锚杆支护的平行作业,具有顶板支护快捷、井巷规格标准高、一次掘进+支护成巷速度快的优点,很好地实现了井巷快速、安全和质优的掘进要求。

周浩[6](2019)在《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文中指出自“十二五”起,国家对铁路投入不断加大,根据中铁总“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总体战略部署,铁路发展已经进入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关键阶段。在牵引动力升级换代的同时,铁路牵引成本支出的结构和规律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呈现出技术性强,波动周期复杂,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交织,密切关联的全新特征。三棵树机务段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旗下唯一的纯客运机务段,在担当全局近60%旅客列车牵引任务的同时,也是年均支出近10亿元的成本大户。机车牵引用能是该段直接生产成本中占比最大的项目,应用精细化思想建立管控体系,节约机车用能成本,对改善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作者在三棵树机务段多年来从事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的实际工作经历为背景,从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技术实现的双重视角入手,对该段开展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前相关管控体系存在的各种粗放问题进行了分析梳理;在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应用精细化方法构建了适用于该机务段生产实际的机车用能成本精细化管控体系,在将精细化基本方法与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对相关粗放问题逐一给出了解决方案。文章最后对精细化管理思想与铁路机车用能管控工作结合过程中需要关注的要点进行了探讨。本论文内容对新形势下各铁路机务段,尤其是内电混合机务段在机车用能领域实施精细化管控,减少成本支出,改善企业效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鹏斐[7](2014)在《动车段调车防护系统中轨旁电子单元的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动车段(所)调车进路复杂、平行进路多的特点,在动车组低速调车作业时,为了防止列车冒进信号,需要开发一套成本低、对既有设备没有影响、便于维护、安全性高的调车防护系统,提高动车组调车作业安全性。调车防护系统包括有源应答器、无源应答器、C-LEU等主要设备。紧凑型轨旁电子单元(Compact-Linside Electronic Unit)安装在调车信号机旁,用于向有源应答器提供可变报文数据。这种LEU可以采集调车信号机的灯位显示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选择一组预先存储的报文发送给有源应答器。列车经过应答器时,地面应答器向应答器传输单元BTM发送动车组出入段进路及段内进路行车许可或禁止信息,BTM将许可或禁止信息发给列车超速防护设备ATP, ATP据此控制列车速度。本论文结合现场的实际需求,对C-LEU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在分析调车防护系统的结构原理,描述调车防护系统的功能及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针对提出设计研究的C-LEU方案,深入分析了C-LEU的功能与性能需求,明确了C-LEU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指标。对C-LEU系统接口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各个接口功能、参数、性能指标。最后对C-LEU系统的安全功能进行了需求分析。2.提出了C-LEU的总体设计方案,工作原理和结构,明确了各个板卡在插槽中的位置与功能,明确了各个板卡的前面板以及和外部的连接关系。对C-LEU系统进行了功能失效分析。包括系统顶层功能失效分析、系统接口隐患分析。明确了C-LEU系统的各种故障组合模式以及故障发生的原因、发生阶段、潜在后果、明确这些隐患发生带来的后果严重性。提出采取何种方案提高系统的安全性。3.对C-LEU各个板卡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深入的分析了C-LEU系统各个板卡的功能、性能,给出了关键技术参数说明。对应答器驱动板的软件进行设计使之实现其所需要的功能,在设计的过程中提出用四部分电路独立的存取报文、通过两两比较最后输出一条完成的报文。可以很好的保证系统发出报文的正确性。然后对应答器驱动板的硬件按模块划分进行设计,对PCB布局和板层进行设计。最后实现应答器驱动板所需要的所有功能。4.完成了C-LEU系统的核心部件-应答器驱动板调试,对关键的调试步骤做了必要的说明,分析调试结果,并证明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张艳红[8](2014)在《高铁时代计算机联锁管理》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如何加强在高速铁路运行模式下的计算机联锁的施工管理,并制定了先进的、切合实际的、与高速铁路相匹配的计算机联锁管理办法,从而保证计算机联锁系统地正常、有效的运行,以确保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针对课题的特点,全文采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从概念上对高铁时代计算机联锁管理界定,分析了它与普通列车时速下管理的比较区别。并对日本、英国高速列车下的计算机联锁的管理的运行方式与我国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我国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其次,从我国的现状看联锁管理只能适应普通时速下的列车运行,还有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高速铁路运行下要求的管理规范,比如联锁试验设备的选择管理上存在漏洞;负责联锁试验的人员的选拔、任用上存在弊端;联锁试验的管理程序与方法混乱,远远不能满足高速列车下的技术要求,以至于影响行车时间,甚至造成联锁失效,造成不可挽回的事故。通过分析,确定了计算机联锁管理在整个电务大修中的重要性,全文阐述了三个方面来加强高铁时代下的新型计算机联锁管理模式。一是制定了贴合高速铁路下计算机联锁设备管理方法,二是制定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人员管理方法,三是制定了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站联锁试验管理办法;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上提出了管理的方法和防范的措施。最后,在XX站的具体电务大修工程中进行管理方法的验证,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联锁工作的管理仍然是我国铁路电务大修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高速铁路时代到来的今天,更体现出了联锁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更好的加强联锁管理才能保证高速铁路运行的安全、正点和稳定。

程一达[9](2013)在《昆明铁路局点线能力协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也随之有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对运输能力质和量的要求有所提高,铁路总公司顺应市场要求,实施货运改革,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铁路大改革的背景下,昆明铁路局,积极开拓市场,使得运输效益大幅增长,然而,随着运量的增加,本就紧张的铁路运输系统的能力变得更为紧张。另外,随着货运改革实施,货物运输数量、类别等均有较大增长,这对各货运站的装卸、储存、周转等各项能力有了很大的考验。对昆明铁路局而言,面临的不仅有“危机”,更有机遇。在客货运量逐年增多,并且昆明局管内有大量的铁路建设项目的背景下,对铁路系统点线能力的协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点线能力协调优化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及分析。明确了点线能力协调的基本概念,并从铁路运输需求、设备能力及运输组织等几方面分析了铁路能力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了协调优化的原则和思路,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提出了点线能力协调的优化措施。其次,分析了昆明铁路局运输能力的现状,重点近年来点线能力情况、通过能力情况、分界口能力情况、车站技术作业能力情况、车站货装能力情况、技术装备情况六方面分析了昆明局的运输点线能力。归纳总结了昆明局运输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能力协调的可行性分析。最后,文章详细地从通道能力的扩充、枢纽改变能力的提升、货运装卸能力的改善及运输组织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阐述昆明局点线能力协调的实施方案。

刘勇[10](2013)在《新钢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本文基于新钢集团主片区5个车站微机联锁的改造升级项目,根据实现大密度行车安全、维护简单直观目标,同时保证设备的先进性,调度可实时监控等设计原则,本文研究了新钢集团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的结构、微机联锁系统设计方案及实现、“双机热备”方式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对新钢铁路运输运输生产工艺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原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存在的问题,为微机联锁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找到了依据。根据通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的原则,依据系统必须遵循“故障-安全(要求铁路信号设备或系统一旦发生安全故障后,能防止出现灾难性后果自动导向安全一方的重要设计原则)”的原则,对微机联锁系统总体进行了设计。主要对微机联锁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硬件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方案、接口与通道设计、冗余结构的设计、双机储备系统的设计、接口电路的设计。在软件的设计中,研究了联锁数据、软件的逻辑分类、联锁控制程序及其任务调度方式。通过西门子S7三类工业软件实现了人机界面(HMI),设计了新钢集团铁路信号微机联锁控制系统PLC下位机组态,这种组态可以随着6502站场的扩张而扩充。设计并实现了新钢运输部以太网和调度监督系统。论文讨论了软件系统需要实现的5个方面的功能;研究了微机联锁软件的总体结构;研究了联锁控制程序的基本模块及其任务调度方式;设计并实现了操作命令执行模块流程和子模块流程等项目的关键部分。最后,设计并实现了新钢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系统已经正常不问断地运行至今,系统通过了功能测试,满足了现场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二、6502电气集中设计调车信号机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6502电气集中设计调车信号机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2 EWB仿真计算
3 实验验证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2)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号设备大修简介
        1.1.2 联锁的概念
        1.1.3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基本情况
    1.2 国内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研究成果
    1.3 国外计算机联锁研究成果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研究必要性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2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形式
    2.1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测试
        2.1.1 计算机联锁软件制式测试介绍
        2.1.2 测试前准备
        2.1.3 测试方式及测试项目
        2.1.4 测试时效性
        2.1.5 测试效果
    2.2 计算机联锁软件出厂测试
        2.2.1 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主导的出厂测试
        2.2.2 电务段在研制单位开展的出厂模拟仿真试验
    2.3 现场联锁试验
        2.3.1 现场联锁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2.3.2 现场联锁试验时效性
        2.3.3 现场联锁试验效果
3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程序
    3.1 电务段组织的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
        3.1.1 计算机联锁软件版本号核对
        3.1.2 联锁基本功能测试
        3.1.3 特殊联锁关系核对
        3.1.4 显示界面核对
    3.2 机械室内模拟试验
        3.2.1 道岔模拟试验
        3.2.2 站内轨道电路模拟试验
        3.2.3 信号机模拟试验
        3.2.4 站内电码化模拟试验
        3.2.5 区间信号设备模拟试验
        3.2.6 报警电路试验
    3.3 复联试验
        3.3.1 道岔复联试验
        3.3.2 站内轨道电路复联试验
        3.3.3 侵限绝缘检查
        3.3.4 站内信号机复联试验
        3.3.5 站内电码化复联试验
        3.3.6 区间信号设备复联试验
    3.4 开通联锁试验
        3.4.1 联锁关系校核验证
4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风险项点分析
    4.1 仿真测试阶段设计单位、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掌握站场信息不全面
        4.1.1 阳原站XL5-2进路信号机未设计关联显示
        4.1.2 后营站HBA机构进路信号机发码升级
    4.2 计算机联锁软件源头质量卡控不到位
        4.2.1 计算机联锁数据配置错误
        4.2.2 计算机联锁研制单位的不同设计理念
    4.3 继电接口信息不正确
    4.4 计算机联锁与其它信号系统间接口信息不正确
    4.5 现场信号设备安装、配线错误
        4.5.1 错误安装中心连接板造成的牵引回流不畅
        4.5.2 堵流绝缘安装错误造成轨道死区段
        4.5.3 道岔启动电路接入轨道区段条件错误
    4.6 站场改造前后带来的新变化
        4.6.1 曹妃甸西站普通绝缘过渡为侵限绝缘
        4.6.2 罗文皂站忽略中岔设计
    4.7 信号设备的电气性能不符合标准
        4.7.1 大同南站信号机电压高
        4.7.2 湖东站灯丝回路直流电压造成信号机联锁失效
    4.8 组织安排不细致,造成联锁试验秩序混乱
    4.9 联锁试验人员业务素质差
        4.9.1 道岔补转电路试验方法不正确
        4.9.2 电码化发码端未校核
5 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建议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1.3 国内铁路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1.4 研究目的
2 铁路机务安全风险管理
    2.1 风险管理基础概念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可接受水平
    2.2 安全风险管理
        2.2.1 安全风险管理概念
        2.2.2 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
        2.2.3 风险源常用识别方法
        2.2.4 风险控制及预防
    2.3 机务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2.4 机车检修及运用安全风险研究方法
3 铁路机务检修及运用安全风险识别
    3.1 安全风险识别方法选择
        3.1.1 HAZOP概述
        3.1.2 HAZOP方法实施
    3.2 作业环节分析
        3.2.1 机车运用
        3.2.2 机车检修
    3.3 参考HAZOP方法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
        3.3.1 机车运用安全风险识别
        3.3.2 机车检修安全风险识别
    3.4 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及风险控制重点
        3.4.1 某机务段机车运用及检修安全问题统计及分析
        3.4.2 风险等级矩阵
        3.4.3 不同风险等级评估
        3.4.4 风险等级计算
4 安全风险重点项目防控措施
    4.1 安全风险重点项目防控措施分析
        4.1.1 列车超速运行
        4.1.2 断钩、脱钩、列车分离
        4.1.3 列车冒进信号和调车误闯蓝灯
        4.1.4 列车冲突
        4.1.5 道路交通伤害
        4.1.6 抱闸运行
        4.1.7 列车(机车)脱轨
        4.1.8 列车(机车)溜逸、列车放飏
        4.1.9 机车火灾
        4.1.10 挤坏道岔
        4.1.11 列车尾部压标
        4.1.12 弓网损坏
        4.1.13 机车、车辆伤害
        4.1.14 机车走行部部件裂损脱落
        4.1.15 路外伤亡事故
    4.2 建立风险管理预警防控机制
        4.2.1 建立安全风险防控预警机制
        4.2.2 建立预警信息的收集分析制度
        4.2.3 建立机班出勤预警机制
        4.2.4 做好隐患问题分析
        4.2.5 建立预警问题复核销号制度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训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
    1.3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实训系统需求分析
    2.1 CTC系统概述
    2.2 CTC系统分析
    2.3 CTC中心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划分
        2.3.1 阶段计划管理模块
        2.3.2 命令下达模块
        2.3.3 列车进路控制模块
    2.4 总体框架设计
    2.5 小结
第三章 实训系统模块设计
    3.1 功能需求分析及可行性研究
        3.1.1 基本功能需求
        3.1.2 行车调度功能
        3.1.3 显示及控制功能
        3.1.4 系统要求与功能的实现
    3.2 运行图的功能模块设计
        3.2.1 运行图编制原则
        3.2.2 运行图格式分析
        3.2.3 运行图调整功能模块设计
    3.3 调度命令模块设计
        3.3.1 调度命令管理模块
        3.3.2 临时限速命令模块设计
    3.4 自律控制模块设计
        3.4.1 自律控制软件模块总体设计
        3.4.2 列车进路控制设计
        3.4.3 进路序列管理
    3.5 小结
第四章 CTC实训系统的实现
    4.1 硬件设备配置
        4.1.1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4.1.2 应用(COMMSVR/CAD)服务器配置
        4.1.3 通信前置服务器配置
        4.1.4 工作站设置
        4.1.5 网络交换机配置
    4.2 软件体系设计
        4.2.1 中心软件设计
        4.2.2 车站基层软件设计
        4.2.3 自律机设计方案
        4.2.4 网络管理功能
    4.3 实训机房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目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2 巷道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2.1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2 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质构造
        2.2.1 煤层赋存特征
        2.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
    2.4 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5 本章小结
3 巷道布置及支护设计方法
    3.1 工作面名称、位置及巷道用途
    3.2 工程量及开竣工时间
        3.2.1 工程量
        3.2.2 开竣工时间
    3.3 巷道布置
    3.4 支护设计
        3.4.1 巷道支护形式选择
        3.4.2 支护参数设计
        3.4.3 支护参数校核
    3.5 支护工艺及技术要求
        3.5.1 支护工艺
        3.5.2 具体要求
    3.6 矿压观测
        3.6.1 设备安装要求
        3.6.2 管理要求
    3.7 本章小结
4 工作面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设计
    4.1 施工方法
        4.1.1 设备技术特征
        4.1.2 工作面巷道掘进顺序安排
    4.2 掘进工艺设计
        4.2.1 落煤工序
        4.2.2 装煤工序
        4.2.3 运煤工序
        4.2.4 清煤工序
        4.2.5 支护工序及控顶距具体要求
        4.2.6 各工序配合
        4.2.7 掘进顺序
        4.2.8 其它工作安排
        4.2.9 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
    4.3 本章小结
5 工作面生产系统布置方法
    5.1 运输系统布置方法
        5.1.1 主要运输系统
        5.1.2 辅助运输系统(运料、行人)
    5.2 井下通风系统布置方法
        5.2.1 井下工作面通风方式
        5.2.2 工作面通风路线
        5.2.3 风量计算
        5.2.4 局部通风机选型
        5.2.5 确定系统供风量
        5.2.6 风筒出风口的最大距离
        5.2.7 工作面防爆车允许台数
    5.3 供电系统布置方法
        5.3.1 供电概述
        5.3.2 供电系统
    5.4 供水、防尘系统布置方法
        5.4.1 供水系统
        5.4.2 防尘系统
    5.5 防灭火系统布置方法
        5.5.1 灭火系统
        5.5.2 预防外因火灾
        5.5.3 预防内因火灾
    5.6 排水系统布置方法
        5.6.1 排水设施的选择
        5.6.2 排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5.6.3 排水系统
    5.7 照明及通讯系统布置方法
        5.7.1 照明系统
        5.7.2 通讯及控制系统
    5.8 监测监控系统布置方法
        5.8.1 安全监测系统概述
        5.8.2 监测系统以及监测设备
        5.8.3 安全监测安全技术措施
    5.9 人员定位系统布置方法
        5.9.1 系统概况
        5.9.2 人员定位分站安装位置及要求
        5.9.3 人员定位系统的维护
        5.9.4 定位仪使用说明及安全注意事项
    5.10 压风自救系统布置方法
        5.10.1 系统概况
        5.10.2 压风自救装置及管路安装管理要求
        5.10.3 压风自救装置相关参数
        5.10.4 压风自救系统的使用及安全注意事项
    5.11 供水施救系统布置方法
        5.11.1 供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5.11.2 供水施救系统
        5.11.3 日常检查与维护标准
    5.12 本章小结
6 工作面煤质管理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6.1 煤质指标及煤质保证措施
        6.1.1 煤质指标
        6.1.2 煤质保证措施
    6.2 劳动组织
    6.3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论文的写作背景
        1.1.2 论文的写作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2.1 国外机车用能管控研究情况
        1.2.2 国内机车用能管控研究情况
        1.2.3 国内外机车用管控研究综述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论文研究视角及主要内容
        1.3.2 论文主要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三棵树机务段概况及机车用能管控基本内容
    2.1 三棵树机务段概况
    2.2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基本情况
    2.3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相关概念及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
        2.3.1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的基本术语及相关概念
        2.3.2 精细化管理相关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理问题及分析
    3.1 内燃机车运行用油管控方面的问题
        3.1.1 牵引动力配置相关评价体系缺位
        3.1.2 司机操纵节油考核客观性不足导致激励作用弱化
        3.1.3 运用系统擅自改变作业规范造成机车用能浪费
        3.1.4 机车热工状态不佳导致能耗成本上升
        3.1.5 机车燃油整备及交接管理粗放
    3.2 内燃机车非运行用油管控方面的问题
        3.2.1 冬季打温作业温间隔落实不到位
        3.2.2 打温期内暖库资源利用不充分
        3.2.3 内燃机车检修用油管控不力导致浪费
    3.3 内燃机车冬季燃油低烧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电力机车用电管控方面的问题
        3.4.1 司机操纵节电评价不够客观及高铁动车组节电管控缺位
        3.4.2 牵引用电计量设备不良导致计量失真
        3.4.3 牵引用电用管分离导致电费管控实质性缺位
    3.5 内电共用区段牵引力选择方面的问题
    3.6 绩效考核政策方面的问题
    3.7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管控粗放问题的归纳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构建
    4.1 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基本目标及原则方法
        4.1.1 基本目标
        4.1.2 构建原则及方法
    4.2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的构建
    4.3 内燃机车用油精细化管控解决方案
        4.3.1 内燃机车运行用油精细化管控解决方案
        4.3.1.1 建立高度显性化的司机操纵精细化分析系统
        4.3.1.2 建立内燃机车牵引力利用程度定期评价机制
        4.3.1.3 清理影响内燃机车用油的不合理规定
        4.3.1.4 建立内燃机车热工状态分析管控机制
        4.3.1.5 建立内燃机车燃油交接及燃整作业质量监控机制
        4.3.2 建立内燃机车非运行用油管控机制
        4.3.3 探索内燃机车燃油低烧节支潜能
    4.4 电力机车及动车组用电管理体系的优化
        4.4.1 加强电力机车及动车组用电日常管理
        4.4.2 开展针对高铁动车组用电的专项研究
        4.4.3 加强机车用电计量及电量抄记管理
        4.4.4 加强与供电部门的横向沟通与协作
        4.4.5 开展内电共用区段用能成本对比分析
    4.5 机车用能相关绩效考核政策的调整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
    5.1 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体系实施效果
    5.2 铁路机车用能管控领域开展精细化管控需要的保障措施
        5.2.1 关于数据保障
        5.2.2 关于制度保障
        5.2.3 关于人才保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7)动车段调车防护系统中轨旁电子单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
2 调车防护系统及C-LEU需求分析
    2.1 调车防护系统结构与原理
    2.2 报文编制
    2.3 C-LEU系统功能与性能需求分析
    2.4 C-LEU系统接口需求分析
    2.5 C-LEU安全功能需求
    2.6 小结
3 C-LEU总体设计及安全分析
    3.1 C-LEU系统总体设计
    3.2 C-LEU系统功能失效分析
        3.2.1 C-LEU系统顶层功能失效分析
        3.2.2 C-LEU系统接口隐患分析
    3.3 小结
4 C-LEU详细设计
    4.1 信号灯检测板设计
    4.2 应答器驱动板设计
        4.2.1 应答器驱动板硬件设计
        4.2.2 应答器驱动板的软件设计
    4.3 功放板与电源板设计
    4.4 监督板设计
    4.5 小结
5 C-LEU调试与验证
    5.1 C-LEU的调试
    5.2 C-LEU的功能验证
    5.3 C-LEU核心板测试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高铁时代计算机联锁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写作背景
    1.2 国内外计算机联锁管理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意义
第2章 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1.1 计算机联锁硬件设备管理
        2.1.2 计算机联锁软件设备管理
        2.1.3 计算机联锁维修中心的建立
    2.2 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2.1 联锁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2.2.2 建立、健全培训质量保障机制
    2.3 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试验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2.3.1 联锁试验的管理方案
        2.3.2 计算机联锁试验办法
        2.3.3 联锁试验规范用语
第3章 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管理解决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 XX站工程概况
    3.2 XX站施工方案、工艺标准和方法
        3.2.1 施工方案
        3.2.2 施工流程
        3.2.3 工艺标准和方法
    3.3 XX站计算机联锁施工计划与控制
        3.3.1 进度计划与控制
        3.3.2 安全计划与控制
        3.3.3 质量计划与控制
    3.4 XX站计算机联锁管理
        3.4.1 XX站计算机联锁设备管理
        3.4.2 XX站计算机联锁人员管理
        3.4.3 XX站计算机联锁试验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9)昆明铁路局点线能力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点线能力协调的原则与措施
    2.1 点线能力协调的基本概念
        2.1.1 点与线
        2.1.2 点线协调的含义
        2.1.3 点线协调的描述及概念
    2.2 点线能力协调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运输需求
        2.2.2 固定设备
        2.2.3 移动设备
        2.2.4 运输组织
    2.3 点线能力协调的原则与途径
        2.3.1 点线能力协调的原则
        2.3.2 点线能力协调的途径
    2.4 点线能力协调的措施
    本章小结
第3章 昆明铁路局运输能力现状分析
    3.1 运输环境分析
        3.1.1 地区经济环境
        3.1.2 物流设施的完善
        3.1.3 路网环境
    3.2 点线能力现状分析
        3.2.1 点线能力现状
        3.2.2 通过能力情况
        3.2.3 分界口能力情况
        3.2.4 车站技术作业能力情况
        3.2.5 车站货装作业能力情况
        3.2.6 技术装备情况
    3.3 运输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分界口交接能力不足
        3.3.2 昆明枢纽能力不足
        3.3.3 区段通过能力不匹配
        3.3.4 货运装卸能力不足
        3.3.5 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点线能力协调的紧迫性
    本章小结
第4章 昆明铁路局点线能力协调的实施方案
    4.1 通道能力的扩充
        4.1.1 加快管内路网的建设与优化
        4.1.2 提高分界口交接能力
        4.1.3 优化区段运输能力
        4.1.4 加强既有区段站的技改扩能
    4.2 昆明枢纽改编能力的提升
        4.2.1 昆明东三级六场改造
        4.2.2 昆明枢纽联络线、疏解线的改建
    4.3 货运装卸能力的改善
        4.3.1 优化货运站点布局
        4.3.2 货运站的功能再造
        4.3.3 改革专用线作业管理模式
        4.3.4 改进货运包装和作业方式
    4.4 运输组织的精细化管理
        4.4.1 编制高质量运行图
        4.4.2 提高技术站作业效率
        4.4.3 加强区域性运输组织
        4.4.4 提高各工种联劳协作水平
        4.4.5 技术设备的更新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新钢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
        1.1.1 国外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
        1.1.2 国内铁路运输发展的现状
    1.2 企业铁路运输调度系统
    1.3 微机联锁系统
    1.4 课题的背景来源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改造前铁路运输调度及联锁系统分析
    2.1 新钢集团铁路运输调度系统结构
    2.2 新钢铁路运输调度系统业务结构描述
        2.2.1 铁路基本概念
        2.2.2 新钢运输部铁路运输工艺概述
        2.2.3 货物运输计划
        2.2.4 运输动力的准备
        2.2.5 机车作业模式
        2.2.6 运输部运输生产工艺流程
    2.3 微机联锁控制系统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机联锁系统设计
    3.1 微机联锁系统总体设计
        3.1.1 微机联锁系统设计原理
        3.1.2 微机联锁系统的规范
        3.1.3 微机联锁系统设计方案
    3.2 微机联锁系统硬件设计
        3.2.1 微机联锁系统硬件设备设计依据
        3.2.2 微机联锁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3.2.3 接口与通道设计
        3.2.4 微机联锁系统的冗余结构设计
        3.2.5 双机储备系统设计
        3.2.6 微机联锁系统接口电路设计
        3.2.7 微机联锁系统的信息传输设计
        3.2.7.1 总线传输
        3.2.7.2 局域网传输
        3.2.7.3 光纤传输
    3.3 微机联锁系统软件设计
        3.3.1 联锁数据与数据结构
        3.3.2 软件系统功能划分
        3.3.3 按照系统层次结构分类
        3.3.4 联锁控制程序及其任务调度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机联锁系统总体实现
    4.1 微机联锁系统控制实现
        4.1.1 信号继电器
        4.1.2 状态信息采集
        4.1.3 输出控制接口
        4.1.4 双机切换控制电路
    4.2 进路选择模型的算法研究和实现
        4.2.1 模型的简化处理
        4.2.2 进路选择算法的设计
        4.2.3 进路选择模型的算法实现
    4.3 微机联锁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4.3.1 操作命令执行模块
        4.3.1.1 取消进路子模块的实现流程
        4.3.1.2 人工解锁子模块的实现流程
        4.3.1.3 进路故障解锁子模块实现流程
        4.3.2 进路处理模块
        4.3.2.1 选排一致检查及道岔控制命令生成模块
        4.3.2.2 进路锁闭模块
        4.3.2.3 信号开发模块
        4.3.2.4 信号保持开放模块
        4.3.2.5 进路自动解锁模块
    4.4 人机界面的实现
        4.4.1 SIMATIC S7工业软件
        4.4.2 微机联锁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实现
    4.5 微机联锁系统下位机组态扩充实现
        4.5.1 下载组态到可编程控制器
        4.5.2 上传网络组态
        4.5.3 微机联锁下位机组态扩充实现
    4.6 新钢集团运输部调度监督实现
        4.6.1 新钢运输部以太网
        4.6.2 分布式调度监督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6502电气集中设计调车信号机时应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关于信号设备大修联锁试验的研究[D]. 旋文晓.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铁路机务段机车检修及运用中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彭海潇.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实训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D]. 黄晓晖.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4)
  • [5]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巷道掘进工作面施工方法研究[D]. 周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6]三棵树机务段机车用能精细化管控研究[D]. 周浩.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7]动车段调车防护系统中轨旁电子单元的研究[D]. 李鹏斐.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 [8]高铁时代计算机联锁管理[D]. 张艳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9]昆明铁路局点线能力协调研究[D]. 程一达.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10]新钢铁路信号微机联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 刘勇. 东北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6502电气集中设计分流信号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