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皂苷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人参皂苷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一、人参皂甙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曦文[1](2020)在《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肿瘤,患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够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免疫,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关键。在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Tumor-associated dendritic cells,TDCs)中脂质过氧化激活内质网应激,引起未折叠蛋白反(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激活下游 IRE1α-XBP1 通路,产生的剪切型XBP1-s通过靶向多个脂质合成基因,诱导TDCs内脂质的异常积累,表现出未成熟表型和功能障碍,抑制了抗肿瘤免疫。有研究表明,PI3K-AKT-mTOR信号途径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调控作用,能够通过调节脂肪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控脂质合成,XBP1过表达会导致PI3K/mTOR表达的上调,敲除XBP1后,PI3K/mTOR表达下调,还有研究表明,抑制mTOR2可以下调脂质的生成。“脂浊”既为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多归属于中医学“痰浊”的病理范畴。肺瘤平膏是由“全国名中医”朴炳奎教授研制的临床治疗肺癌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复方,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活血的功效,可通过多作用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前期研究表明,肺瘤平膏(FLP)能够明显提高DCs功能,通过调节DCs的抗原递呈功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并且在调控PI3K/mTOR通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作为肺瘤平膏中化痰类代表药物桔梗的主要有效组分,研究表明,桔梗皂苷D(PlatycodinD,PD)具有明确的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脂和抗氧化等功能,并且具有抑制ROS聚集、调节PI3K/mTOR信号的作用。因此,我们推测PD可能是FLP调控脂质代谢逆转TDCs功能的有效组分之一,可能通过抑制TDCs脂质异常堆积逆转TDCs功能,并希望对其效应机制进行初探。目的:(1)构建TDCs共培养体系,探究肺瘤平膏在毒胡萝卜素(TG)诱导ERS剪切XBP1s后,对TDCs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2)初探PD对TDCs的免疫调节功能,及探究TG激活ERS剪切XBP1s后,对TDCs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1)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建立体外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共培养模型。(2)模拟肿瘤微环境,通过FLP含药血清干预TDCs模型后,流式细胞术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CCK8检测混合淋巴细胞增殖、流式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活化,Luminex技术检测TDCs细胞因子分泌。(3)毒胡萝卜素干预TDCs模型,观察TG激活ERS,对IRE1α-XBP1通路的影响,及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4)FLP含药血清,作用TG干预后的ERS激活后的TDCs模型,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5)通过 Western blot、qPCR 技术,检测 FLP 含药血清对 BiP-IRE1α-XBPI、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6)通过LDH、CCK8检测技术,观察PD对DCs毒性和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7)模拟肿瘤微环境,通过PD干预TDCs模型后,观察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8)通过构建TG激活ERS后的TDCs模型,观察PD对TDCs脂质含量、共刺激分子表达、混合细胞增殖和亚群活化、细胞因子的影响。(9)通过 Western blot、qPCR 技术,检测 PD 对 BiP-IRE1α-XBPI、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探索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流式检测诱导后DCs表面分子CD1 1c+阳性表达比例为76.5%,并与肺癌细胞培养上清共培养,冻融抗原刺激,构建TDCs共培养模型。(2)在模拟的肿瘤微环境中,FLP含药血清干预后,降低TDCs胞内脂质含量(P<0.01),提高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其中以提高CD80、CD86的表达最为明显(P<0.05),FLP刺激共培养淋巴细胞增殖(P<0.05),明显提高T细胞中Th、CTL细胞亚群比例(P<0.05),降低Tregs细胞的表达(P<0.05),提高细胞因子 IL-12p70、IFN-γ 的分泌(P<0.05)。(3)TG作用后,在TDCs培养模型中,BiP-IRE1α-XBP1(t/u/s)通路mRNA、蛋白表达增加(P<0.05),脂质含量较模型组增加(P<0.05),影响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MCH-Ⅱ、CD80、CD86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抑制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降低Th、CTL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提高Tregs亚群的表达(P<0.05),同时抑制细胞因子IL-12、IFN-γ的分泌(P<0.05)。(4)FLP含药血清作用于TG干预后的TDCs,脂质含量明显下降(P<0.05),恢复TDCs表面分子的表达,其中以提高CD80、CD86表达水平较为明显(P<0.05),提高TG干预后的混合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5),提高Th、CTL细胞亚群比例(P<0.05)、降低Tregs细胞的亚群表达(P<0.05),促进TG作用后 TDCs 细胞因子 IL-12p70、IFN-γ 的分泌(P<0.05)。(5)qPCR、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对于 TG 激活 ERS 后,BiP-IRE1 α-XBP 1、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FLP含药血清干预TG作用后的TDCs,FLP+TG组能够显着降低BiP-IRE1α-XBP1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5),对重要脂质调节转录因子XBP1-s,具有降低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同时,肺瘤平膏含药血清作用后,TG激活的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且明显降低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6)LDH结果显示,30uM以下的PD浓度,对DCs无明显损伤,或影响DCs细胞LDH的释放;CCK-8实验结果显示,PD能够有效杀伤Lewis肺癌细胞,其IC50值在13uM左右。(7)在TDCs共培养体系中,PD高中低浓度均能够有效降低TDCs中的脂质含量(P<0.01),提高TDCs表面MCH-Ⅱ的表达(P<0.05),提高CD80(PDH、PDM,P<0.05)、CD86(PDM、PDL,P<0.05)的表达;PDH较强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PD高中低组均能提高Th、CTL细胞的亚群表达率(P<0.05),抑制 Tregs 亚群表达(PDH,P<0.05);提高 IL-12p70(PDH、PDM,P<0.05)IFN-γ(PDH,P<0.05)细胞因子的分泌。(8)TG干预诱导RES后,PD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TG干预后TDCs中脂质含量(P<0.01);PDH能够提高表面MCH-Ⅱ的表达(P<0.05),各剂量组均能提高CD80及CD86的表达(P<0.05),PDH具有提高淋巴混合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PDH、PDM能够明显提高Th、CTL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PD各剂量组均能降低Tregs细胞亚群的表达(P<0.05),并能促进 TDCs 分泌 IL-12p70(PDH,P<0.05)、IFN-γ(PDH、PDM,P<0.05)细胞因子。(9)qPCR、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G激活ERS后,PD+TG组能够显着降低BiP-IRE1α-XBP1(t/u/s)通路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同时,PD+TG组作用后,TG激活的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降低p-AKT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水平作用较为明显。结论:基于本实验条件下,我们推测:(1)TG诱导ERS,激活IRE1α-XBP1通路,产生XBP1-s剪切形式,可造成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TDCs的功能障碍。(2)FLP含药血清能够逆转TG激活ERS诱导XBP1剪切造成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障碍。(3)PD可能是FLP发挥改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的有效组分之一。(4)FLP含药血清及其有效组分PD调节改善TDCs脂质异常堆积和抗原呈递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iP-IRE1α-XBP1 和 PI3K-AKT-mTOR 通路实现的。

崔玮[2](2020)在《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甘青虎耳草(Saxifraga tangutica Engl.)为常用藏药,生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等地海拔2900-4900m的针叶林灌丛中,味苦性凉,清泻肝胆,疗伤、治急性中耳炎、风热咳嗽。药理研究表明,甘青虎耳草具有抑菌、抗病毒、消炎和抗肿瘤作用。甘青虎耳草中富含黄酮、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本研究进行了:1.甘青虎耳草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纯化。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浸提法提取得到甘青虎耳草粗黄酮,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物中黄酮纯度为48.5%,然后将萃取物经NKA-Ⅱ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的黄酮纯度达到82.07%。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乙醇80%,料液比1:25 g/mL,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5min,提取次数4次。提取量可达81.73mg/g。2.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抗肿瘤作用研究。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与小鼠H22肝癌细胞共孵育,可诱导细胞凋亡,核酸电泳呈凋亡特征性梯状带;经流式细胞分析,凋亡率达31%。MTT法检测细胞抑制率与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P<0.05)。小鼠肝脏注射H22细胞建立小鼠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灌胃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对小鼠原位移植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中、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33.0%、46.7%、64.3%;生存时间分别延长13.11%、33.01%、46.12%;肿瘤标志酶AFU、ALP、GGT水平显着下降(P<0.05),肝功能指标ALT、AST显着降低P<0.05)、ALB及A/G比值则显着升高(P<0.05);肝组织MDA含量显着下降(P<0.05)、SOD和GSH-Px活性显着升高(P<0.05);T淋巴细胞的增值能力显着升高(P<0.05)。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半数致死量(LD50)>10000mg/kg,显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为实际无毒。结论: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具有抗肝癌作用。

赵欢[3](2020)在《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指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克隆性增殖异常分化的恶性细胞浸润骨髓、血液及其他组织为特点,是全球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白血病的20%。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靶向治疗是其主要手段,目前的化疗使将近80%的患者缓解期达到10年以上,随着复发现象的发生,最终治愈率约为25~40%[1]。骨髓移植及多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的应用,ALL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但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ALL复发和难治的重要因素[2-4]。因此发现逆转ALL多药耐药的药物对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复方浙贝颗粒是我科陈信义教授针对急性白血病“痰瘀互阻”基本病机拟定的针对白血病复发难治的中药复方,在前期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可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缓解率,并在基础研究中证实复方浙贝颗粒可以降低AML多药耐药相关耐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化疗敏感性,对AL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复方浙贝颗粒是否在ALL的治疗中具有类似的机制,我们复制了小鼠ALL耐药模型,从药效学和逆转多药机制的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构建L1210/CDDP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从药效学和多药耐药机制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2.构建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从药效学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L1210/CDDP细胞经维持耐药培养,于小鼠右腋下注射细胞1×106个构建荷瘤ALL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2.应用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p-gp、GST、TopoⅡ、Bcl-2、Bax 表达的影响。3.构建L1210/CDDP尾静脉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注射细胞7天后成功复制L1210/CDDP模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干预后可减小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减轻瘤质量,增加抑瘤率,并延长生命时长。2.与模型组比较,CDDP 组 Mdr-1、p-gp、Topo Ⅱ、bax 表达升高,GST、Bcl-2 表达降低,(P<0.05)。与CDDP组比较,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中剂量联合组Mdr-1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中、高剂量联合组P-gp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TopoⅡ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剂量联合组GST表达升高,中、高剂量联合组GST表达降低;中剂量复方浙贝组Bcl-2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Bcl-2表达降低;中剂量联合组Bax表达升高(P<0.05)。3.尾静脉注射L1210/CDDP细胞21d后,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骨髓,作涂片,观察计算原始细胞比例在5~15%之间。外周血未见骨髓原始细胞外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生存期延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CDDP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可延长L1210/CDDP荷瘤小鼠生存期,减小肿瘤质量、体积,增加肿瘤抑制率;对于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可延长小鼠生命期、降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保护血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即可以提高两种ALL耐药模型治疗效果并可通过Mdr-1、P-gp、GST、Bcl-2、Bax机制逆转L1210/CDDP多药耐药,增强化疗有效性。

袁佳蕾[4](2020)在《人参皂甙Rg3增强致敏DC诱导CTL影响小鼠肾癌细胞RAG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人参皂甙Rg3是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有效成分,近年来的研究证实Rg3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黏附和浸润,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抗肿瘤作用。同时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等作用,被认为是一种免疫增强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种功能极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机体发生免疫反应时,DC可高效地促进机体生成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和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s,Th细胞),并产生免疫应答,DC不但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启动者,也是参与者。由DC激活的CTL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之一,与大多数肿瘤一样,治疗效果不尽人意,多数患者死于肿瘤转移。故对肾癌迁徙转移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探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用Rg3联合细胞因子诱导DC,用小鼠肾癌细胞株RAG致敏Rg3-DC诱导CTL,利用Rg3对DC的免疫增强作用及Rg3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具有多抗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以体外培养的RAG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RAG致敏的Rg3-DC与常规DC对RAG细胞增值、迁徙、杀伤以及免疫学功能的影响,目前尚未见报道。同时进一步探讨Rg3诱导DC的抗肿瘤机制,为制备新型增效的DC奠定理论基础。目的:1探讨Rg3促进DC的免疫增强作用,比较Rg3-DC与常规DC对T细胞的影响;2以小鼠肾癌细胞株RAG为对象,研究Rg3增强RAG细胞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肿瘤抑制、侵袭、转移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探讨Rg3增强DC免疫功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1 Rg3激活DC功能的研究,用流式术(Flow Cytometry,FCM)FCM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 PE、CD80、CD86、MHCⅡ)的表达,观察经不同浓度Rg3(2μg/ml、10μg/ml、20μg/ml)处理6d后Rg3对DC成熟度的影响;2 Rg3增强RAG细胞致敏的DC对不同浓度同种异体小鼠T细胞(DC:T:1:100、1:10、1:1)混合培养48h,用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率,ELISA法检测免疫功能;3将诱导的CTL细胞与RAG细胞混合培养(CTL:RAG效靶比:10:1、20:1、40:1),18h后用FCM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基因(Bax,Bcl-2);4 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证明Rg3-DC+T对RAG细胞迁徙及转移的影响。结果:1人参皂甙Rg3能够促进DC的成熟,FCM检测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随着Rg3浓度的升高,被诱导的DC表达CD86、MHCⅡ、CD11c水平随之升高(P<0.05),CD80在不同作用时间范围内随时间延长,表达增高(P<0.05);而Rg3的浓度变化对CD80无明显影响。2随着Rg3浓度的增加及DC:T比值增大,被诱导的CTL细胞增殖量增加,统计学分析P<0.0001。CTL细胞表达IL-2、IFN-γ的水平随着Rg3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统计学分析P<0.0001。3 FCM检测结果显示,Rg3-DC诱导的CTL细胞与RAG细胞混合培养时,效靶比值越高CTL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越强P<0.0001;Bax/Bcl-2增大P<0.05。4 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证明Rg3-DC诱导的CTL细胞对体外培养的RAG细胞有显着影响。结论:(1)人参皂甙Rg3具有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刺激淋巴细胞的增值的作用,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2)抗原致敏的Rg3-DC对CTL细胞的增值作用说明一定浓度的Rg3能够优化DC,使其捕捉抗原的能力及激活CTL的能力增强。(3)本研究中的CTL细胞对小鼠肾癌细胞株RAG的生长、侵袭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王子璇[5](2020)在《TRAIL修饰溶瘤腺病毒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文中指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AML的临床治疗仍旧是以放化疗、骨髓移植为主。尽管治疗手段在逐渐进步,但AML患者的整体存活率仍旧很低。对于一线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反应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继续寻求新的治疗方式是当前AML治疗的首要任务。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成为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由于靶向性较弱和感染效率不足,利用溶瘤病毒治疗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仍然受到限制。溶瘤腺病毒是恶性肿瘤溶瘤病毒疗法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病毒类型之一。然而,受给药方式(目前主要通过瘤内给药)的限制,溶瘤腺病毒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研究较少。在课题组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利用亮氨酸拉链异二聚体系统,通过对腺病毒衣壳蛋白进行结构改造修饰,成功构建了一种靶向型溶瘤腺病毒载体(rAd5pz-zTRAIL-RFP-SΔ24E1a,A4)。该载体可以通过静脉给药对乳腺癌小鼠模型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载体进行优化,进一步考察其应用于AML治疗的潜力。溶瘤腺病毒A4可以表达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且能够利用亮氨酸拉链(zipper)连接于病毒表面,从而靶向肿瘤细胞并增强肿瘤杀伤能力。因此,论文首先检测了AML细胞系和原代细胞表面腺病毒受体和TRAIL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永生型AML细胞系THP-1和MV4-11均表达较高水平的死亡受体DR4、DR5,但假死亡受体(DcR1和DcR2)表达水平较低,并且两株细胞均表达较低水平的腺病毒受体(CAR,整合素αvβ3和整合素αvβ5)。而在所检测的19例AML患者来源的原代细胞中,有50%以上的样本表达中等水平的DR4、DR5。这一结果对经过我们改造的重组溶瘤腺病毒载体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前期研究发现,尽管A4病毒的衣壳表面通过zipper修饰有TRAIL,但病毒衣壳修饰的TRAIL量小于理论值。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A4的肿瘤靶向能力,我们首先构建了C端融合亮氨酸拉链zipper E·E34单链的截短型TRAIL的融合蛋白z-sTRAIL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z-sTRAIL,并在大肠杆菌内成功表达并纯化出z-sTRAIL蛋白。在验证了z-sTRAIL的基本生物学活性后,将z-sTRAIL蛋白与腺病毒衣壳pIX修饰有zipper R·R34单链的病毒进行体外共孵育,经过CsC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对其进行纯化。通过对其进行dot blot和ELISA检测后证实,经过体外优化可以得到比A4病毒衣壳TRAIL修饰量多出一倍的重组溶瘤腺病毒载体,优化后的载体命名为zA4。通过对THP-1和MV4-11细胞进行感染分析,我们发现zA4对AML细胞的感染能力明显优于A4和衣壳未经修饰的A3病毒。并且通过THP-1与病毒的结合与内在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病毒载体表面修饰的TRAIL蛋白越多,越有利于增强病毒载体对THP-1细胞的结合能力。随后通过体外的抑瘤效果评价我们可以发现,以不同MOI病毒(A3、A4和zA4)分别感染THP-1和MV4-11细胞,三种溶瘤腺病毒均可以诱导剂量依赖的AML细胞毒性。并且对人正常淋巴T细胞H9无明显杀伤。并且以相同方法对19例AML患者的原代细胞样本进行相同的细胞毒性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溶瘤腺病毒均可以对原代AML细胞造成明显杀伤,并且杀伤能力随着病毒衣壳TRAIL蛋白修饰量的增加而增强。之后,使用THP-1细胞在Balb/c裸鼠中进行了体内抑瘤效果评价。我们成功建立了皮下荷瘤模型和静脉荷瘤模型两种AML模型。在两种模型中,三种病毒均有较明显的肿瘤靶向效果和抑制肿瘤效果,并且zA4显示出最佳的肿瘤靶向能力和效果最明显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由于发现溶瘤病毒在部分TRAIL受体表达较低的原代AML细胞中活性并不理想,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重组溶瘤腺病毒zA4在TRAIL死亡受体相对低表达的肿瘤细胞系中的杀伤能力,我们针对TRAIL活性进行了化药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h2能够提升肿瘤细胞的死亡受体表达,从而增强TRAIL引起的细胞凋亡活性。并且发现在同时应用低剂量的Rh2与低剂量的sTRAIL联合后,可以降低sTRAIL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协同作用。之后我们分别使用永生化AML细胞系THP-1与原代AML细胞分别进行了Rh2联合zA4的体外抑瘤效果评价,发现Rh2在这两类AML细胞中均能够显着增强zA4的肿瘤杀伤能力。最后,我们利用静脉荷瘤模型对这种联合疗法进行了体内评价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联合治疗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肝浸润现象,并且有效地延长了小鼠的生存期。综上所述,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前期获得的靶向型溶瘤腺病毒进行优化,获得了具有更多TRAIL蛋白修饰的溶瘤腺病毒载体zA4。然后利用AML细胞系和原代AML细胞在体外细胞水平验证了zA4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并在裸鼠荷瘤模型中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性评价,证实优化后的zA4具有更强的肿瘤靶向能力及更强的抑瘤效果。此外,Rh2与zA4的联合应用增强了zA4对原代AML细胞和移植型AML裸鼠模型的靶向治疗效果。本研究提供了将溶瘤腺病毒载体应用于治疗包括AML在内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可行性。

李瑞婷[6](2020)在《生物转化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三七中含有丰富的皂苷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而其中的稀有人参皂苷则具有更高的药理活性,但是稀有人参皂苷在三七中含量甚微甚至并不存在,需要由三七中含量较高的皂苷成分转化而来。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采用生物转化的方法从三七中获取活性更高的稀有人参皂苷并对其进行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对近十年通过生物转化法获取稀有人参皂苷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本文中获得的部分稀有人参皂苷的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第二章对多种不同来源的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的真菌进行了皂苷生物转化活性研究;第三章对活性菌株进行三七总皂苷生物转化研究,并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第四章对转化产物的抑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第二章从外界土壤及植物中分离纯化了99株真菌,并对分离得到的所有菌株进行了三七总皂苷生物转化活性初筛。通过薄层层析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转化产物进行分析,从中筛选出了11株具有皂苷转化活性的真菌。我们从中挑选出了5株皂苷转化活性相对较强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了菌种鉴定及保藏。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和形态特点,初步判断这5株高活性菌株分别为黑团孢霉、炭角菌目霉菌、鹦鹉木霉、塔宾曲霉和烟曲霉。第三章对活性菌株进行三七总皂苷生物转化研究。为了验证活性菌株对三七总皂苷的转化能力及确定转化产物中是否含有稀有人参皂苷,采用上述筛选出的5种转化活性较高的菌株对三七总皂苷进行生物转化的大规模培养,转化产物先经水饱和正丁醇萃取,后经D101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纯化得富含皂苷类成分的浸膏,浸膏通过TLC和HPLC分析,发现所选活性菌株能较好的转化三七总皂苷并产生不同的稀有人参皂苷。5种不同菌株产生的稀有人参皂苷如下:(1)黑团孢霉:转化产物中含有稀有人参皂苷CK、20-(R/S)-Rg2、20-(R/S)-Rg3等。(2)炭角菌目霉菌:转化产物中含有稀有人参皂苷Rh4等。(3)鹦鹉木霉:转化产物中含有稀有人参皂苷20-(R/S)-Rg3、20-(R/S)-Rh1、Rg5、Rh4、Rk3等。(4)塔宾曲霉:转化产物中含有稀有人参皂苷20-(R/S)-Rg3、20-(R)-Rg2、Rk3、20-(R/S)-Rh1、Rh4、Rg5等;从塔宾曲霉转化产物中还分离鉴定了一个含量较高的稀有人参皂苷20-(R)-Rh1。(5)烟曲霉:转化产物中含有稀有人参皂苷20-(R/S)-Rg2、Rk3、20-(R/S)-Rg3、20-(R/S)-Rh1等。第四章转化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对上述五种真菌的转化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及抗肿瘤活性测试。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和牛津杯法对转化产物进行初步的抑菌活性试验,选用的7种菌株包括4种三七致病菌和3种人类致病菌。结果表明,鹦鹉木霉的转化产物对四种三七致病真菌的抑制率最高,远高于其它活性菌株的转化产物对四种三七致病真菌的抑制率,但所有受试转化产物对四种三七致病真菌的抑制率均未超过50%;塔宾曲霉的转化产物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相对明显,所有活性菌株的转化产物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均不明显。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ERK1/2活性的改变,以此来初步检测转化产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6种菌株转化产物的梯度洗脱物中均有表现出良好细胞活性的组分,这些组分中普遍含有稀有人参皂苷20-(R/S)-Rg3、20-(R/S)-Rh1、RK3、Rh4、R g5、C-K等。

吴蓓[7](2018)在《扶正祛毒汤对T-ALL-CR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项目主要观察扶正祛毒汤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Acute T lymphoblastic leukemia Complete Remission,T-ALL-CR)患者 CD34+细胞源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DCs)的诱导作用,并且通过激活T细胞+CEM细胞的方式观察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中药复方扶正祛毒汤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者DCs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用扶正祛毒汤以高、中、低不同剂量连续3天于早、中、晚定时灌胃新西兰大白兔,设正常对照组,并于末次灌胃2h后在无菌条件下行心脏取血,采集含药兔血清及正常兔血清以备用。2.在无菌条件下行骨髓穿刺收集T-ALL-CR患者的骨髓,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免疫磁珠分离法获得CD34+细胞,将采集的CD34+细胞加入细胞因子如干细胞生长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FMS 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共同培养9天以促进CD34+细胞数量的扩增。3.利用自动细胞计数仪将培养的CD34+细胞数量调整至1×106/ml后与第一步中制备的高、中、低不同剂量中药含药兔血清共同培养,此过程需加入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共同培养诱导DCs,实验可分为扶正祛毒汤高剂量+细胞因子组(FQG+XB)、扶正祛毒汤中剂量+细胞因子组(FQZ+XB)、扶正祛毒汤低剂量+细胞因子组(FQD+XB)、细胞因子组(XB)、正常兔血清组(ZC),予隔日半量更换培养液,利用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各组诱导培养细胞的形态及数目,细胞培养过程中将细胞用台盼蓝染色后采用细胞计数仪观察各组诱导培养细胞的活力。4.收集培养9天后的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 DCs 表面特异性抗原 CD 1a、CD80、CD83、CD86、HLA-DR的表达。5.收集从正常人及T-ALL-CR患者外周血分离纯化得到的T细胞,与CD34+细胞来源的DCs以10:1比例放入24孔培养板培养4-5天,将激发后的T细胞与CEM细胞分别以不同效靶比(10:1,20:1,40:1)放入96孔板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实验五组中经过DCs激发后的T细胞对CEM细胞的特异杀伤效应。结果:1.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高、中、低不同剂量中药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与细胞因子组均能诱导生长出具有典型细胞学形态特征的DCs,且总体上中药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培养的DCs细胞形态较单纯细胞因子组典型,数目也更多,但是不同剂量中药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之间并没观察到细胞形态及数目的明显差异,正常兔血清组未观察到典型DCs的生长。2.DCs免疫表型:T-ALL-CR患者骨髓经过分离后的单个核细胞在扶正祛毒汤含药兔血清培养下可诱导出具有DCs特异性免疫表型的细胞。诱导后期,CD1a、CD80、CD83、CD86、HLA-DR在各实验组均有表达,不同剂量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细胞因子组的表达率高于正常兔血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DCs激发正常人、患者外周血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作用:相同效靶比进行比较时,高、中、低不同剂量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激活正常人及T-ALL-CR患者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率高于细胞因子组和正常兔血清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效靶比不同剂量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激活正常人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率与激活T-ALL-CR患者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效靶比时,比较正常兔血清组、不同浓度剂量含药兔血清+细胞因子组激活T-ALL-CR患者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率,当效靶比为40:1时比10:1及20:1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效靶比进行比较时,同一组别的正常人和患者之间比较杀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扶正祛毒汤含药兔血清能促进T-ALL-CR患者CD34+细胞源DCs的分化与成熟。2.扶正祛毒汤含药兔血清诱导的DCs能激发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发挥对CEM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效应。3.T-AL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具有正常免疫功。

白雪[8](2017)在《常春藤皂甙元抗肝癌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细胞癌(Hepatocellμ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在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其发病率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发达国家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亚洲国家的发病率高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我国其发病率已超过25/10万,其中高发区之肝癌标准化发病率达49.17/10万人口。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增近30余万肝癌患者,占全世界每年新增肝癌患者的一半。另外,我国每年死于肝癌的病人约为30万人,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肝癌患病一般不易察觉、且发展迅速,患者的生存期短、后期生存质量较差。早期肝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并辅以放射疗法和或化学疗法;中晚期肝癌及转移性肝癌以放射疗法和或化学疗法为主,一般不建议手术。近年来,随着中药抗肿瘤研究的兴起,天然植物药在癌症治疗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前期研究工作中,笔者曾对八月札水提物的抗肝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其能够明显降低H22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重量,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同时,八月札水提物还能够显着提高H22荷瘤小鼠的免疫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清除自由基和维持内环境活性氧动态平衡的能力。由此推测,八月札水提物可能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上调机体免疫水平而发挥抗肿瘤作用。本研究将八月札的主效成份常春藤皂甙元(Hederagenin,HD)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H22荷瘤小鼠体内试验和Hep G2细胞体外培养试验,应用MTT、RT-PCR、免疫荧光、Western Blot、AO/EB凋亡染色、Hoechst33342凋亡染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NK细胞活性检测以及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试图探讨HD抗肝癌作用及在肿瘤细胞调控、诱导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并获得如下结果。1.在HD对H22荷瘤小鼠抗肝癌作用的研究中,首先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即对照组、环磷酰胺(CTX)阳性对照组、HD低剂量组(100mg/Kg)、HD中剂量组(200 mg/Kg)和HD高剂量组(400 mg/Kg)。经不同剂量的HD连续干预H22荷瘤小鼠14 d后,可观察到H22荷瘤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和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小鼠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得到明显的改善。HD各试验组(100mg/Kg、200 mg/Kg和400 mg/Kg)均能显着地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P<0.01),肿瘤抑制率分别为29.67%、42.75%和40.26%。通过HE染色观察H22荷瘤小鼠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结构,以及对肝和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发现HD对小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试验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P2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的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呈高表达,而P21蛋白则相反呈现低表达。经HD和CTX处理后的小鼠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而P21蛋白的表达则显着升高(P<0.01)。以上结果揭示HD可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抗肿瘤作用。2.在HD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研究中,应用免疫荧光、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对肿瘤组织中Bcl-2、Bax、Fas、Fasl、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与对照组比较,HD各试验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中Bcl-2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而Bax、Fas、Fas L、Caspase-3、Caspase-8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均显着升高(P<0.01)。以上结果揭示HD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3.在HD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分析HD治疗前后小鼠免疫器官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发现HD各试验组均可以明显的改善H22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P<0.05),初步判定HD能够促进H22荷瘤小鼠胸腺和脾脏两大免疫器官的修复。同时,HD能够显着提高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显着提高小鼠免疫器官中的NK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HD能够显着增加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提升CD4+/CD8+的比值(P<0.05),表明HD能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和比例进而改善细胞免疫应答。另外,HD还能够调节H22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L-2和TNF-α的表达水平,尤其HD 200 mg/Kg和400 mg/Kg组作用显着(P<0.05)。以上结果揭示HD可能通过修复免疫器官、调控细胞免疫应答和改善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抗肿瘤作用。4.在HD体外抑制Hep G2细胞作用的研究中,经不同浓度的HD(浓度为0、30、60、90、120和180μg/m L)干预Hep G2细胞24 h和48 h后,HD对Hep 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并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HD各试验组对Hep G2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均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5.26%、8.73%、11.00%、16.44%和27.72%;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1.01%、19.38%、27.76%和42.01%。经HE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检测,HD干预48 h后,Hep G2细胞呈煎蛋样改变,出现膜小泡和凋亡小体,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并且核膜破损,呈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另外,通过Annexin V–FITC双染观察,经HD处理48 h后,Hep G2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进一步证明了HD能够诱导Hep G2细胞发生凋亡。当浓度为120和180μg/m L时,HD诱导Hep G2细胞的发生凋亡的百分比分别为12.10%和17.90%,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揭示HD可能是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肝癌作用。5.在HD体外诱导Hep G2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中,应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对Hep G2细胞中突变型P53、Bcl-2、Bax、Fas、Fasl、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对照组比较,经HD处理的Hep G2细胞中突变型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Bax、Fas、Fasl、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的表达显着升高(P<0.01),进一步表明HD诱导Hep G2凋亡作用可能与其激活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体内试验和细胞培养体外试验两个途径,探讨了HD对H22荷瘤小鼠和Hep G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通过药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对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m RNA、蛋白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相关调控通路)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的检测和分析,证实HD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作用,这可能与HD能够激活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密切相关,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临床使用HD协助治疗肝癌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

常虹[9](2015)在《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探讨分析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2)通过实验研究,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诱导人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从分子角度佐证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原发性肝癌古今文献的系统梳理,对肝癌病名进行了考证,并详尽阐述了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确立治疗法则及用药。(2)实验研究:①采用CCK-8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人肝正常LO2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对其凋亡的影响;②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如Bcl-2、XIAP、Survivin、Bax、PARP、caspase-9、caspase-3 等;(三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对肝癌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结果:(1)文献研究表明:医学经典专着《黄帝内经》中,已有原发性肝癌的类似记载。其机制主要是在外感邪毒、劳倦内伤、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的基础上,酿生癌毒,以正气不足为内在条件,瘀毒互结,形成肿瘤。肝藏血,体阴而用阳,藏血而调血,肝脏肿瘤与血瘀的关系尤为密切。“毒”“瘀”“虚”贯穿肝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构成肝癌病机复杂性,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切中病机,以毒攻毒、化瘀扶正,结合现代科技研究成果,选用三氧化二砷攻克癌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两药联合,协同增效,起到了标本同治的效果。(2)实验研究:①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以2μm/L浓度的三氧化二砷处理bel-7404细胞24h,以2.5、5、10、20μg/mL等不同浓度的丹参酮胶囊处理bel-7404细胞24h,丹参酮胶囊单药组随药物浓度提高抑制率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bel-7404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2+2.5、2+5、2+10、2+20(μm/L+μg/mL)联合组对肝正常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2.5、2+5(μm/L+μg/mL)低浓度联合组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而2+10、2+20(μm/L+μg/mL)高浓度联合组出现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达到29.7±1.9%、42.8±2.7%。选5μg/mL丹参酮胶囊+2μm/L ATO联合进行后期实验。流式细胞检测,联合组作用bel-7404细胞24h,早期凋亡率49.4%,与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对肝癌bel-7404细胞作用24h,明显抑制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表达,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9、caspase-3和PARP切割片段明显增加,而单独用药组的蛋白变化不明显。③Western Blot法检测联合组作用肝癌bel-7404细胞12h,p-JNK、p-P38蛋白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RK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和丹参酮胶囊单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砷剂单药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JNK特效抑制剂SP600125(20μm)处理细胞后,可显着减少联合组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JNK磷酸化,同时抑制下游caspase-9、caspase-3蛋白活化。结论:(1)“毒”“瘀”“虚”胶合蕴结为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特点,正气不足为内在前提,癌毒肆虐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脉络瘀滞贯穿疾病始终,因此,针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选用三氧化二砷以毒攻毒,丹参酮胶囊化瘀扶正,二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毒瘀同治的作用,并且丹参酮胶囊有望成为提高三氧化二砷化疗敏感性的有效药物。(2)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作用人肝癌bel-7404细胞,联合增效作用可能主要通过激活JNK通路,偶联P38MAPK通路,同时下调Bcl-2、XIAP、Survivin等凋亡抑制蛋白,活化下游caspase-9、caspase-3等诱导细胞发生凋亡。研究低毒、高效的中药联合化疗方案,多靶点、多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为提高低剂量三氧化二砷的临床疗效奠定理论基础;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联合增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既阐明了肝癌毒瘀互结之病机内涵,又为临床抗肝癌治疗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思路。

卢伊,陈亮,吴水生[10](2013)在《天然药物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西医对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联合化疗。但化疗药物不仅作用于白血病细胞,也作用于正常细胞,易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损害肝肾功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并对心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三氧化二砷、冬凌草、青黄散等中药单味及复方制剂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其分化凋亡、抗耐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造血功能的作用,并能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一系列毒副反应,可成为临床上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

二、人参皂甙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参皂甙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应答防治肿瘤的研究进展
        1 先天性免疫调节
        2 适应性免疫调节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1 树突状细胞亚群分类
        2 肿瘤免疫中树突状细胞功能
        3 肿瘤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
        4 肿瘤治疗中的树突状细胞功能
        5 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疗法
        6 抗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桔梗皂苷D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调控肿瘤细胞凋亡途径
        2 调控肿瘤细胞自噬
        3 调控肿瘤细胞增殖
        4 抑制血管生成
        5 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6 体内抗肿瘤调控
        7 免疫调节及降脂活性
        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培养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树突状脂质及功能的调节作用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中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逆转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TDCs脂质及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肺瘤平膏含药血清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BiP-IRE1α-XBP1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六: 桔梗皂苷D对树突状细胞毒性和肿瘤细胞杀伤能力的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七: 桔梗皂苷D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脂质含量及功能的调节作用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八: 桔梗皂苷D逆转毒胡萝卜素激活内质网应激对TDCs脂质含量和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九: 桔梗皂苷D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BiP-IRE1α-XBP1通路和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附件

(2)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虎耳草属药用植物研究现状
        1.1.1 虎耳草属药材中活性物质的分离及成分分析
        1.1.2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临床应用
        1.3.2.1 治疗中耳炎
        1.1.2.2 治疗牙患
        1.1.2.3 治疗慢性气管炎
        1.1.2.4 治疗前列腺增生
        1.1.2.5 治疗荨麻疹
        1.1.3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的药理作用
        1.1.3.1 抗炎症作用
        1.1.3.2 抑菌作用
        1.1.3.3 治疗增生类疾病
        1.1.3.4 保肝护肝功能
        1.1.3.5 抗肿瘤作用
        1.1.4 虎耳草属常用藏药研究展望
    1.2 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1.2.1 中药治疗肿瘤的机理
        1.2.1.1 对恶性肿瘤细胞的细胞毒理作用
        1.2.1.2 对恶性肿瘤细胞程序调亡的作用
        1.2.1.3 对肿瘤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
        1.2.1.4 对恶性肿瘤细胞原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调控
        1.2.1.5 对恶性肿瘤宿主免疫功能的影响
        1.2.1.6 对恶性肿瘤的抑制和抗转移作用
        1.2.1.7 对恶性肿瘤的反突变作用
        1.2.1.8 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1.2.1.9 对肿瘤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
        1.2.2 中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应用研究
        1.2.2.1 活血化瘀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2 扶正固本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3 清热解毒药物的实验研究
        1.2.2.4 单复方和验方的实验研究
        1.2.2.5 中药预防肝癌的实验研究
        1.2.3 中西医结合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1.2.3.1 外科手术结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2 化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3 放疗配合中医中药治疗
        1.2.3.4 中药介入疗法治疗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与纯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1.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
        2.1.4.1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流程
        2.1.4.2 黄酮含量的测定
        2.1.4.3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单因素试验
        2.1.4.4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提取的正交试验
        2.1.5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提取
        2.1.6 黄酮纯度的计算
        2.1.7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
        2.1.7.1 树脂的预处理
        2.1.7.2 树脂的筛选
        2.1.7.3 静态吸附平衡时间考察
        2.1.7.4 静态解吸平衡时间的考察
        2.1.7.5 静态吸附上样液浓度的考察
        2.1.7.6 静态吸附洗脱液浓度的考察
        2.1.7.7 静态吸附上样液pH的考察
        2.1.7.8 NKA-Ⅱ大孔吸附树脂动态洗脱曲线的考察
        2.1.7.9 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纯化效果的考察
    2.2 结果
        2.2.1 芦丁标准曲线的建立
        2.2.2 料液比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3 乙醇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4 乙醇浸提次数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5 乙醇浸提时间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6 提取温度对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率的影响
        2.2.7 正交试验对甘青虎耳草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2.2.8 最佳提取工艺参数验证结果
        2.2.9 树脂筛选的结果
        2.2.10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平衡时间
        2.2.11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平衡时间
        2.2.12 上样液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3 洗脱剂浓度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静态解吸的影响
        2.2.14 上样液PH对甘青虎耳草黄酮静态吸附的影响
        2.2.15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动态洗脱曲线
        2.2.16 NKA-Ⅱ大孔树脂对甘青虎耳草黄酮乙酸乙酯部分的纯化效果
    2.3 讨论
第三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外抑瘤作用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相关试剂的配制
        3.1.4 主要仪器
        3.1.5 不同浓度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3.1.6 H22细胞的培养
        3.1.7 胎盼蓝染色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致死率
        3.1.8 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抑制率
        3.1.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H22细胞的观察
        3.1.10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1.11 H22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3.1.12 统计学方法
    3.2 结果
        3.2.1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生长的影响
        3.2.2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的影响
        3.2.3 H22细胞的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H22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3.3 讨论
第四章 甘青虎耳草黄酮体内抗肿瘤作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株
        4.1.2 动物
        4.1.3 甘青虎耳草黄酮的制备
        4.1.4 试剂
        4.1.5 仪器
        4.1.6 甘青虎耳草黄酮急性毒性试验
        4.1.7 小鼠H22肝癌细胞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4.1.8 动物的分组与处理
        4.1.9 小鼠抑瘤率和脏器指数的测定
        4.1.10 生命体征观察
        4.1.11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的测定
        4.1.12 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4.1.13 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测定
        4.1.14 小鼠肝癌的病理学检测
        4.1.15 生存时间观察
        4.1.16 统计学处理
    4.2 结果
        4.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2.2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H22肝瘤的抑瘤效果
        4.2.3 一般状况观察
        4.2.4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癌诊断指示酶的影响
        4.2.5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功能的影响
        4.2.6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肝组织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2.7 小鼠生存率分析
        4.2.8 甘青虎耳草黄酮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和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影响
        4.2.9 甘青虎耳草总黄酮对H22肝癌小鼠肝组织形态的影响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3)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 ABC转运体
        2. 细胞质/核内蛋白
        3. 细胞凋亡与耐药
        4 癌相关基因
        5 其他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诊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临床研究
        3 基础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4)人参皂甙Rg3增强致敏DC诱导CTL影响小鼠肾癌细胞RAG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人参皂甙Rg3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2 方法
        2.2.1 试剂与配制
        2.2.2 细胞培养
        2.2.3 Rg3对DC的刺激作用
        2.2.3.1 DC 的培养
        2.2.3.2 DC的形态学观察
        2.2.3.3 FCM检测DC表面分子的表达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Rg3对DC形态学变化的影响
        2.3.2 FCM检测Rg3 能够促进DC成熟
    2.4 讨论
第3章 Rg3-DC对小鼠肾癌细胞RAG的影响
    3.1 材料
        3.1.1 细胞来源
        3.1.2 主要仪器
        3.1.3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培养
        3.2.2 RAG抗原致敏的Rg3-DC疫苗制备
        3.2.3 CTL细胞对体外培养RAG细胞的抑制作用
        3.2.4 统计学分析
        3.2.8 技术路线图
    3.3 结果
        3.3.1 抗原致敏的Rg3-DC对 CTL细胞有增殖作用
        3.3.2 抗原致敏的Rg3-DC能使CTL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3.3.3 CTL对体外培养的RAG细胞有杀伤作用
        3.3.4 CTL对 RAG细胞的转移、侵袭有抑制作用
        3.3.5 CTL可调控RAG细胞中相关凋亡蛋白Bax、Bcl-2 的表达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5)TRAIL修饰溶瘤腺病毒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研究进展
        1.1.1 急性髓系白血病
        1.1.2 AML治疗现状
        1.1.3 AML的新型疗法
    1.2 溶瘤腺病毒与AML治疗
        1.2.1 溶瘤病毒
        1.2.2 溶瘤腺病毒
        1.2.3 溶瘤腺病毒治疗AML的限制
    1.3 溶瘤腺病毒的改造策略
        1.3.1 溶瘤腺病毒的肿瘤靶向策略
        1.3.2 基于pIX的靶向性改造
        1.3.3 TRAIL修饰溶瘤腺病毒
    1.4 立题依据与论文设计
        1.4.1 立题依据
        1.4.2 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与常用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常用试剂及缓冲液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质粒构建
        2.2.2 蛋白表达及纯化
        2.2.3 SDS-PAGE
        2.2.4 Western Blot
        2.2.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2.6 MTT法检测腺病毒诱导的细胞死亡
        2.2.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2.8 重组腺病毒扩增
        2.2.9 重组腺病毒纯化
        2.2.10 腺病毒的体内注射后肿瘤靶向检测
        2.2.11 溶瘤腺病毒体内抗肿瘤活性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及样本受体表达分析
        3.1.1 不同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相关受体表达
        3.1.2 急性髓系白血病样本相关受体表达检测
        3.1.3 小结
    3.2 sTRAIL与zipper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蛋白表达纯化
        3.2.1 sTRAIL与zipper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
        3.2.2 重组z-sTRAIL蛋白的表达纯化
        3.2.3 小结
    3.3 重组溶瘤腺病毒的优化
        3.3.1 重组溶瘤腺病毒的体外优化
        3.3.2 优化后重组溶瘤腺病毒zA4性质评价
        3.3.3 重组溶瘤腺病毒的抗肿瘤活性分析
        3.3.4 小结
    3.4 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外抗AML检测
        3.4.1 重组溶瘤腺病毒对AML细胞系感染性差异分析
        3.4.2 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外抗AML活性
        3.4.3 小结
    3.5 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内抗AML评价
        3.5.1 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内靶向效果评价
        3.5.2 重组溶瘤腺病毒皮下荷瘤模型抗AML活性
        3.5.3 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内肝肾毒性检测
        3.5.4 重组溶瘤腺病毒静脉荷瘤模型抗AML活性
        3.5.5 小结
    3.6 Rh2 联合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外抗肿瘤效果评价
        3.6.1 MTT法检测Rh2联合sTRAIL对THP-1细胞体外杀伤评价
        3.6.2 Rh2联合sTRAIL诱导细胞凋亡
        3.6.3 MTT法检测Rh2联合zA4对THP-1细胞体外杀伤评价
        3.6.4 MTT法检测Rh2联合zA4对原代AML细胞体外杀伤评价
        3.6.5 小结
    3.7 Rh2联合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价
        3.7.1 Rh2联合重组溶瘤腺病毒体内抗肿瘤效果评价
        3.7.2 Rh2联合重组溶瘤腺病毒对AML细胞组织浸润能力的影响
    3.8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生物转化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生物转化法转化三七中主要皂苷的研究进展
    1.2 人参皂苷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2.1 抗癌、抗肿瘤
        1.2.2 调节免疫
        1.2.3 改善脏器功能
        1.2.4 降血糖
        1.2.5 保护心脑血管
        1.2.6 保护神经细胞
        1.2.7 保护皮肤细胞
        1.2.8 预防肥胖
        1.2.9 抗抑郁
        1.2.10 抗炎镇痛、抗病毒
        1.2.11 其它药理活性
    1.3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4.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筛分具有转化三七总皂苷能力的菌株
    2.1 前言
    2.2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培养基的配制
        2.3.2 实验溶液的配制
        2.3.3 真菌的分离纯化
        2.3.4 分离纯化的真菌菌株转化三七总皂苷产物的制备
        2.3.5 薄层层析法筛选活性菌株
        2.3.6 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活性菌株
        2.3.7 活性菌株的鉴定与保藏结果
    2.4 实验结果
        2.4.1 真菌的分离纯化结果
        2.4.2 薄层层析法筛选活性菌株的结果
        2.4.3 高效液相色谱法筛选活性菌株的结果
        2.4.4 活性菌株的保藏与鉴定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活性菌株转化三七总皂苷
    3.1 前言
    3.2 实验仪器、材料及试剂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三七总皂苷的提取与测定
        3.3.2 活性菌株转化三七总皂苷产物的制备
        3.3.3 转化产物皂苷部分的提取制备
        3.3.4 三七总皂苷转化后皂苷含量测定
        3.3.5 转化后皂苷的各组分细胞活性筛选
    3.4 实验结果与结构鉴定
        3.4.1 三七总皂苷提取与分离结果
        3.4.2 转化产物的薄层层析法分析鉴定结果
        3.4.3 转化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鉴定结果
        3.4.4 转化产物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结果
        3.4.5 转化产物的皂苷含量测定结果
        3.4.6 单体化合物20(R)-人参皂苷Rh1的分离纯化及波谱数据
    3.5 讨论
第四章 转化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器材、样品、仪器及试剂
        4.2.1 实验器材
        4.2.2 实验样品
        4.2.3 实验仪器
        4.2.4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的制备及实验材料的灭菌
        4.3.2 菌株的活化
        4.3.3 含药平板的制备
        4.3.4 抗真菌实验
        4.3.5 细菌抑制实验
        4.3.6 抑制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
    4.4 抗真菌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三种常见致病细菌的抑菌实验
    4.6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7)扶正祛毒汤对T-ALL-CR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骨髓标本
        1.3 主要实验试剂
        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置
        1.5 主要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扶正祛毒汤含药兔血清制备
        2.2 CD34~+细胞提取、扩增
        2.3 DCs的诱导
        2.4 DCs的鉴定
        2.5 外周血T细胞的分离纯化
        2.6 外周血T细胞激发
        2.7 CEM细胞培养
        2.8 激发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作用检测
        2.9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CD34~+细胞数量及显微镜下扩增情况
        3.2 DCs形态观察
        3.3 DCs表面抗原表达FCM分析
        3.4 DCs激发同种异体、自体T细胞对CEM细胞的杀伤作用
讨论与结论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 致谢
附录四 个人简介

(8)常春藤皂甙元抗肝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肝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肝癌的治疗
    1.4 八月札的药理作用
    1.5 常春藤皂甙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常春藤皂甙元对H22荷瘤小鼠抗肝癌作用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H22瘤源鼠的制备
        2.3.2 H22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2.3.3 H22荷瘤小鼠生存状态观察
        2.3.4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3.5 HD对H22荷瘤小鼠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3.6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影响
        2.3.7 免疫荧光法检测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
    2.4 讨论
        2.4.1 H22荷瘤小鼠模型的评价
        2.4.2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2.4.3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2.4.4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2.4.5 HD对H22荷瘤小鼠的毒副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春藤皂甙元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HD对H22荷瘤小鼠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
        3.3.2 HD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3.3.3 RT-PCR法检测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mRNA表达
        3.3.4 免疫荧光法检测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3.5 Western blot法检测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3.4 讨论
        3.4.1 HD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3.4.2 HD诱导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细胞发生凋亡的分子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常春藤皂甙元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H22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4.3.2 H22荷瘤小鼠生存状态观察
        4.3.3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4.3.4 HD对H22荷瘤小鼠免疫器官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4.3.5 HD对H22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4.3.6 HD对H22荷瘤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4.3.7 HD对H22荷瘤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4.3.8 HD对H22荷瘤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影响
    4.4 讨论
        4.4.1 HD对H22荷瘤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
        4.4.2 HD对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4.4.3 HD对H22荷瘤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的调节作用
        4.4.4 HD对H22荷瘤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4.4.5 HD对H22荷瘤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4.4.6 HD对H22荷瘤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常春藤皂甙元对HEPG2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5.3 结果
        5.3.1 HD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5.3.2 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5.3.3 免疫荧光检测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
        5.3.4 流式细胞仪检测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
    5.4 讨论
        5.4.1 HD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
        5.4.2 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
        5.4.3 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结果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常春藤皂甙元诱导HEPG2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和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6.3 结果
        6.3.1 HD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6.3.2 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6.3.3 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6.3.4 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
    6.4 讨论
        6.4.1 HD对HepG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6.4.2 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
        6.4.3 HD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进一步研究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语表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9)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病名溯源
        (一) 伏梁
        (二) 症积
        (三) 黄疸
        (四) 鼓胀
        (五) 胁痛
    二、对原发性肝癌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 病因的认识
        1. 外邪因素
        2. 饮食因素
        3. 情志因素
        4. 劳倦内伤
        (二) 原发性肝癌病机特点
        1. 癌毒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启动因素
        2. 血瘀阻滞脉络是肝癌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机制
        3. 正气不足是肝癌发病的内在条件
    三、以毒攻毒、化瘀扶正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本治则
    四、选药依据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 实验一: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肝癌bel-7404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方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6. 附图
    (二)实验二: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三)实验三: 丹参酮胶囊联合ATO对bel-7404细胞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4. 小结
        5.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附: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0)天然药物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胞毒作用
2 增强免疫力
3 诱导细胞分化
4 逆转耐药
5 结语

四、人参皂甙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瘤平膏及其有效组分通过调控脂质代谢逆转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D]. 张曦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藏药甘青虎耳草黄酮的提取及抗肿瘤作用研究[D]. 崔玮. 甘肃农业大学, 2020(01)
  • [3]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D]. 赵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人参皂甙Rg3增强致敏DC诱导CTL影响小鼠肾癌细胞RAG的实验研究[D]. 袁佳蕾. 南昌大学, 2020(08)
  • [5]TRAIL修饰溶瘤腺病毒靶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D]. 王子璇. 吉林大学, 2020(08)
  • [6]生物转化法制备稀有人参皂苷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李瑞婷. 昆明理工大学, 2020
  • [7]扶正祛毒汤对T-ALL-CR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作用研究[D]. 吴蓓. 贵阳中医学院, 2018(05)
  • [8]常春藤皂甙元抗肝癌作用研究[D]. 白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9]原发性肝癌“毒瘀互结”的病机理论及丹参酮胶囊联合三氧化二砷干预机制的研究[D]. 常虹.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1)
  • [10]天然药物治疗白血病研究进展[J]. 卢伊,陈亮,吴水生.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9)

标签:;  ;  ;  ;  ;  

人参皂苷诱导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