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英语教与学的关系

一、刍议英语教学与学好英语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温璐璐[1](2021)在《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内外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茶专业英语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英语口语学习动机作为影响高职茶专业学生(茶专生)口语水平的重要内因,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产生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所以,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以动机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讨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情况,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之间内在特征和强弱趋势,进一步拓展并丰富研究成果,继而为其高效高质地开展高职茶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提供有益指导。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三个问题:(1)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类型和动机强度总体情况如何?(2)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的相关性如何?(3)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朗读题成绩、问答题成绩和总成绩分别有怎样的预测力?为解答以上问题,笔者选取福建省某高职院校茶专业大二共122名学生并将其作为被试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职茶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动机。利用SPSS 24.0软件对获取到的各类数据展开系统研究,基于此获得如下结论:(1)总体来说,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在学习动机四个维度中,以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为主,其次为学习情境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均值最低;另外口语学习动机强度中等偏低;(2)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动机与他们的口语成绩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工具型动机和与朗读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成就型动机和问答题成绩相关性最高,文化融合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存在低相关性,学习情境型动机与口语成绩各因子不相关;动机强度和口语成绩各因子均呈现切实相关;(3)茶专业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朗读题成绩具有预测力,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问答题成绩具有预测力,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和动机强度对口语总成绩均具有预测力。基于以上研究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技术提升茶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意愿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成就型动机;(2)立足于学生的就业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工具型动机;(3)通过改革考核方式以提高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促进动机强度的提高;(4)依托茶专业实训平台和现代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口语学习课堂氛围,提升文化融合型动机和学习情境型动机以促进口语成绩的提高。

郦翔伟[2](2020)在《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文中提出有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新的英语教学大纲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本研究重点对小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动机展开了实证研究,以期全面了解和掌握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效教学提供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对D市整班随机抽取的490名五、六年级小学生展开了实证调查,结果有如下发现:(1)小学英语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动机的兴趣爱好、个人发展、自我认知等因素上有显着差异。但在外部环境和自我成就感等因素上差异不显着,这为学困生转化提供了可能。(2)小学英语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上有显着差异。学困生倾向于把英语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任务难度大和运气不好等稳定的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优生则常常归因于不稳定的、可控的内部因素,如努力等。(3)研究发现小学英语学困生直接原因是单词问题,根本原因是缺少动力、压力、毅力。在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主要包括:(1)在小学英语学困生个体层面,主要通过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善学困生的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等方式,努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内在需求。(2)在教师层面,要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进行分层作业、帮助其制定目标和改善教学方式,以期激发英语学困生内在学习热情。(3)在家庭层面,家长要给予英语学习困难孩子足够的关爱,重视言传身教,尊重孩子成长规律和特点,努力推动孩子从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

张良芬[3](2020)在《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自我效能感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相关研究涉及广泛,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有研究表明,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性别有关,与英语学业成绩也密切相关。然而,国内研究大部分都集中在高等院校和初高中,针对小学的研究并不常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以及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性别的相关性。本次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网络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同时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进行语料收集。来自昆明市西山区的三所小学的259名六年级学生参与了网络问卷调查,其中男生127名,女生132名,并对其中的6名学生及其家长(父亲或母亲)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收回有效问卷259份和笔录12份后,利用统计软SPSS23.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1)这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如何?(2)这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是否相关?是否具有显着性?(3)这三所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性别是否相关?是否具有显着性?结合问卷分析结果和访谈反馈,本研究发现:(1)这三所小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处于中等,每所学校的班级之间差异并不显着,但是三所学校之间存在显着差异。(2)这三所小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均呈显着相关,个体自我效能感越高,学业成绩越好,反之亦然。(3)这三所小学的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和性别不存在显着的相关,只有少数个体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过高或过低。此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小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对今后英语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最后指出了此项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对今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尹旺[4](2020)在《二语自我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文中认为动机作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D?rnyei(2005)在融合性动机、自我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近些年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该理论包含三个维度: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验。该理论自提出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有效性。然而,大部分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研究都只涉及到高等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很少有研究关注中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者。基于此,本研究在D?rnyei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研究的框架下分析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论进行教学辅助与管理提供启示。本研究以汉中市某高中高二年级的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旨在研究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如下三个问题:(1)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维度现状如何?(2)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维度对不同性别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3)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维度与学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如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借鉴了刘凤阁针对(中小学)英语学习者所设计的问卷调查,在汉中市某高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利用SPSS对所收集的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该高中英语学习者的二语自我动机现状进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了男女生之间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方面的差异;采取皮尔逊相关分析对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英语学习者的成绩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对高中英语学习者英语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该研究还分层抽取了6名学生,对其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是:(1)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验这三个维度在该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呈现不同的现状,理想二语自我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最大,二语学习经验次之,应该二语自我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最小。(2)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个维度对不同性别的影响存在差异,女生的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都要高于男生,应该二语自我对男生的影响大于女生。(3)应该二语自我与高中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最弱,而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与学习者英语成绩的相关性较强,其中二语学习经验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最大。通过研究分析,该研究得出以下启示:教师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有效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的期待值,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与人格魅力从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外语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

刘明珠[5](2020)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比较了留守儿童(LB)和非留守儿童(NLB)的二语学习动机。在本研究中,留守儿童被细分为双留守儿童(DLB)和单留守儿童(SLB)。众所周知,动机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是显着的。然而对于这个话题,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的动机问题的研究非常少。因此,探究留守和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的状况和动机之间的差异有着重要意义。而且通过比较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习得动机与学习者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关系,可以找到提高农村小学英语学习的动机的方法。本研究主要解决以下五个研究问题:(1)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在各年级间如何变化?(2)农村小学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在各年级间如何变化?(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上有何相似和相异?(4)学习者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相关?(5)社会因素在多大程度上与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相关?研究对象为天泉湖小学三至六年级771名学生。研究工具包括一套问卷和一次英语能力测试。问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者因素和社会因素。收集的数据通过Excel 2003和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三到六年级英语学习动机的动态变化由One-way ANOVA分析得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相关性由Pearson correlations analysis 得出结果。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呈下降趋势。但是他们是在三四年级间和五六年级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留守儿童的七大动机发展趋势中,自我发展动机、学术动机、成就动机、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都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逐渐下降。爱国动机和社会趋势动机略微不同。他们都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下降,四年级到五年级上升,五年级到六年级再次下降。七大动机分类在四个年级之间都存在显着差异。对于双留守和单留守儿童,他们的英语学习动机都从三到六年级逐渐下降。双留守儿童在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另一方面,单留守儿童在四年级与六年级之间存在显着差异。2)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逐渐下降。不同年级都存在显着差异,其中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差距最显着。非留守儿童的七大动机分类中,有五大动机(自我发展动机、学术动机、成就动机、融入型动机、社会趋势动机)都如总体发展趋势一样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逐渐下降。爱国动机在各年级间几乎保持一致。工具型动机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上升一点,从四年级到六年级急剧下降。七大动机分类在四个年级之间都存在显着差异。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都随着年级增长逐渐降低。但是从整体上看,留守儿童的的英语学习动机比非留守低,并且存在显着性差异。七大动机(自我发展动机、成就动机、学术动机、工具型动机、爱国动机、融入型动机、社会趋势动机)的分析结果与总体情况相似。通过比较非留守,单留守和双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得出结论:双留守的英语学习动机是三者中最弱的,非留守的动机最强。双留守与单留守动机之间,双留守与非留守动机之间的差异很大,然而单留守与非留守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4)此研究中所有的学习者因素中,学习者兴趣(希望学好英语、英语有用、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英语学习的乐趣、对于英语的期望)和英语学习能力(自我评价标准分、期中测试成绩标准分)与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兴趣都积极相关。至于双留守儿童和单留守儿童,双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兴趣不相关,但是与英语学习能力高度相关。单留守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学习者兴趣和英语学习能力都相关。5)本研究中所有的社会因素中,父母(父亲教育水平、母亲教育水平)和对英语书的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不相关。父母亲重视程度和老师(对英语老师满意度、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高度相关。所有的社会因素(父亲教育水平、母亲教育水平、父母亲重视程度、对英语老师满意度、对英语书的满意度、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都与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高度相关。至于双留守和单留守儿童,双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与父母的教育水平和老师(英语老师满意度、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不相关,但是与父母的重视程度和对英语书的满意程度紧密联系。单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与父母教育水平和学校(对英语老师满意度、对英语书的满意度、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紧密相关,但是与父母的重视程度不相关。这些发现提供了一些教学启示:首先,英语教师有必要尝试各种方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从而减少随着年级增长,越来越多的考试带来的压力。第二,为了缩小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教师应该多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做到因材施教。尤其要给双留守儿童更多关注。第三,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与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动机高度相关。建议教师创设有趣的课堂和降低考试难度,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并建立英语学习自信心。最后,农村学校教师应该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积极的形象,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留守儿童父母也应该承担起责任,给与孩子更多关心和管教。

练丽娟[6](2020)在《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末,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分离出来成为了新的研究领域。由于起步较晚,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分布不均,研究方法单一。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语际迁移方面,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虽然有学者涉及,但是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与语言习得路径相结合的研究十分鲜见。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以理论探讨、量化实证研究居多,偶见实验法。近10年来语言习得领域的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虽然在观点上有融合的趋势,但在研究实践中依然各持其重。影响三语习得的因素十分庞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主要影响因素中哪些具有可控性;这些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结果的影响强度是否一样;在可控性影响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提高三语习得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通过怎样的路径可以有效促进三语习得过程,优化三语习得结果,这一系列的问题是本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新疆五所高校(包括医学、师范、农业、财经和综合类院校)的613名三语生(少数民族学生)为例,研究了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和有效路径。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这一群体三语习得的特点,分析了影响三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的变量组合,并调查了可控性因素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L3)的影响。通过统计建模分析、研究,得出了预测三语习得(L3)结果的影响因素变量,并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构建了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因果路径模型。最后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置于教学实验中进行检验。本研究旨在促进三语习得的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的结果,提高三语习得的成效,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的研究,找到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有效三语习得路径,以提高三语或多语者的学习效率,推进我国对三语或多语人才的培养进程。本研究结果不仅为少数民族三语习得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同时也为多种外语的学习者及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本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以文献查阅、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和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数据使用了社会统计学软件SPSS19.0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22.0进行处理。用Logistic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了语言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性因子的问题;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厘清了可控性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并在教学实验中进行效果检验。本研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处于彼此高度相关的动态系统之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牵动其它因素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状态和三语习得的结果。六组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水平的关系强度依次为:学习策略>管理策略>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文化认同>背景语言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具型动机与学习策略对L3水平的提高具有显着的预测作用。因此,在基本语言习得路径上强化六个组可控性影响因素,尤其是强化学习策略因素,调节工具型动机因素会带来更好的三语习得结果。AMO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文化认同”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背景语言”直接作用于“学习动机”,并通过“学习动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作用于“学习者策略”。“学习策略”是影响三语习得的直接影响因素。依据本研究构建的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而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为:在全面强化可控性影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加强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尤其是融合型动机,以调动学习者学习和使用学习者策略的能动性;通过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训,学习者策略的优化,扩大语言的有效输入量;语言有效输入量的扩大和背景语言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经验;强化学习者的背景语言知识,培养学习者的元语言意识,调节学习者的语言心理距离,促进语言正迁移的发生,从而优化语言加工机制,最后优化语言输出结果。本研究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三语习得路径模型指导下设计的教学模式对三语习得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语言习得的成效研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整合了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派和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结合三语习得的特点,将背景语言因素方面的语言心理距离、语言迁移意识以及文化认同因素纳入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框架,在语言习得的基本路径(“语言输入—语言加工—语言输出”)之上,构建了三语习得的有效路径模型,丰富了三语习得的理论,为提高三语习得成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在三语教学与学习的实践中,影响因素庞杂。究竟从何处入手才能抓住关键点,有效提高三语习得的水平,一直是令三语教育者和三语学习者困惑的问题所在。因此,厘清三语习得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和路径,有的放矢地强化弱点,补齐短板,应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教学与学习,才会避免各种资源盲目地投入。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构建基于二语习得模式理论、动态系统理论、神经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以及本研究三个阶段的研究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此路径模型强调以情感因素驱动第三语言(L3)的教学和学习,在全面加强六个维度的可控性影响因素正面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调节,对学习者策略进行培养,做到第三语言(L3)的教学与学习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应用能够促进三语习得生成,优化三语习得结果,提高三语习得成效,为三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为三语教学者提高教学成效提供理论指导,为三语学习者提高学习成效提供有效途径。语言习得研究自开始以来,形成了社会心理与社会文化两大学派。语言习得的模式研究侧重对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过程进行研究,而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则侧重对影响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或影响因素对语言习得产出结果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本研究整合了认知心理学派与社会文化学派的研究成果,在三语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首先,本文结合研究对象的特点对影响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进行了重组。除了强调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因素对三语习得的影响外,还增加了对“背景语言水平”“语言迁移意识”“语言心理距离”“文化认同”等因素对三语习得过程影响作用的分析,从心理认知与社会文化的视角丰富了三语习得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其次,本研究首次从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变量组合入手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变量间的关系和作用路径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问卷调查与个体访谈相补充、SPSS多变量分析与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相结合、理论建模检验与教学实验验证相印证、大样本调查与典型个案研究兼用的混合方式进行,丰富和扩展了三语习得的研究方法。本文共7章。第1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选题内容、研究目的、选题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2章首先厘清了本文所涉及到的在语言习得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主要概念,之后对国内外语言习得的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3章研究方法与设计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提出了研究问题,阐述了本研究的设计总方案,并围绕三个研究问题分别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第4章、第5章和第6章是对三个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汇报。第4章是对三语习得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阐释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和分类的过程,梳理了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控性因素影响因素,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提供了变量组合;第5章汇报了本研究对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调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为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持;第6章基于相关理论与前期研究结果,构建了三语习得路径假设模型并得出实验验证结果;第7章阐述了本研究的结论、局限性、对理论与实践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肖潇[7](2020)在《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学校教育活动关注的是如何最大程度地把学生的潜力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学生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学校智育之目的的最好诠释。英语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智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科目。农村乡镇小学的学生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一大群体,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时期。就目前我国教育来说,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升学考试,因为升学是乡镇学生得以进步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也就此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和能力。调查发现,由于乡镇地区教育资源缺失的局限性,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不佳,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正确的英语学习的方法以及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无法在英语的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以至于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较低。学习主动性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品质,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英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英语教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得以发展。通过英语教育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产生长久的英语学习动力和兴趣、浓厚的学习情感、坚韧的学习意志,提升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主动性,使学生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新知识点、发现英语学习中的问题、锻炼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发展英语新思维,为往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这些对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往后的个人全面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论文以M市A镇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指标关系来制定调查问卷,通过对该校六年级1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对10名学生、4名英语教师、20名学生家长的访谈调查以及8节英语课的课堂教学观察,了解该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该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足的结论,并归纳得出了阻碍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主要因素,找出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不足的原因,最后依据其归因提出提升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对策,为广大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快乐、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以及英语教师更加顺利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提供建议和参考。

高艳[8](2020)在《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四大基本技能,而这些技能掌握的前提条件是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语法又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要想掌握这四项基本技能,先要学习并掌握语法知识。语法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语法教学,而目前国内语法教学方法主要以演绎法为主,此方法虽使学生们能迅速掌握语法规则和句型,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在灵活应用方面却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语法学习甚至英语学习的兴趣有所减弱。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把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兼备游戏和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本研究将游戏教学法引入语法教学中,就“游戏教学法对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态度有何影响?”和“运用游戏教学法能否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语法成绩?”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以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册的语法知识为教学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相同,课时相同。以延安市宝塔区某中学七年级两个班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时间从2019年9月到2020年1月,历时五个月。实验班的语法教学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和情感过滤假说两个理论,通过游戏活动学习语法知识;对照班采用常规的语法教学方式。实验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测试法。调查问卷用于了解使用游戏教学法后,学生英语语法学习态度的变化,访谈用于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语法学习态度的变化,测试用于了解学生的语法学习水平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游戏教学法实施的前后,实验班的学生对英语语法学习的态度有所转变,学习英语语法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能够更主动地去学习语法知识,在遇到不懂的语法问题时,能积极地向老师请教和同学探讨,实验班学生的语法成绩也有所提高。

李璇[9](2020)在《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 ——以曼德勒地区华人社群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缅甸与中国山水相连,不仅具有地缘政治意义,也因其境内相当数量的华人而具备较强的汉语国际传播区位优势。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可以提供宏观社会背景下的微观家庭视角,帮助我们走近缅甸华人的家庭语言生活,并思考如何更好地规划华语在海外的传播以及为海外华人提供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语言教育。本文以Spolsky(2004)的语言规划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和缅甸语言文化背景,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曼德勒地区的华人社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和访谈考察构成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三个方面,即语言意识形态、语言管理和语言实践,在此基础上归纳出缅甸华人语言规划的特征、成因和发展趋势。最后,结合研究发现提出针对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和在缅甸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建议和启示,期望对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有所启发。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受到国家层面的语言政策的语言教育政策的影响,并体现出明显的国别特征,是宏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个人背景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如下,在语言意识形态上,缅甸华人的感性态度倾向华语,对华语有较强认同感,随着经济因素的介入,华语学习动机变得多元化;理性态度倾向英语,认可英语在就业和升学上的作用;对缅语的感性和理性态度最低,认可缅语在缅甸本土的实用价值,但对之不作高要求。在语言管理上,家庭语言管理以华语为先,家庭语言文化氛围通常倾向华语,中华传统在华人家庭中得到很好传承;华人家长在语言教育上依赖补习班和家教,导致子女学习负担偏重。在语言实践上,华人家庭内部三代人的语言水平和语言使用呈现代际差异,具体表现为普通话、缅语、英语水平随代际呈上升趋势,而方言水平从第三代人开始呈下降趋势;普通话和缅语在家庭内使用从第二代华人开始上升,而方言的使用随之下降,语言混用现象变得显着。当地华人对语言混用已习以为常,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语言使用倾向,普通话和方言是当地华人社群的通用语,缅语在公共领域使用比例较高。目前缅甸华人家庭中以方言为主的家庭语言使用模式占据大多数,但未来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加、家长普通话和缅语水平的提升以及子女的社会化程度加深逐渐过渡到语言混用模式,之后的转化视家庭缅化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对语言价值的判断而定。针对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提高对缅语的重视程度;营造适合语言习得的家庭语言和文化氛围;提高父母双方在子女语言学习上参与度。本文认为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可以为在缅甸的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提供以下五点启示:第一,关注家庭在华文教育中的作用。第二,重视华人子女的华语学习出路问题。第三,携手当地华校提高缅甸华文教育质量。第四,在缅甸的汉语国际传播面临与其他地区华语推广机构的竞争。第五,重视中国文化在海外的输出。

杨潇[10](2020)在《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文中认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是中职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自主学习作为一种能力,对中职生长远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作为一种手段,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灌输式英语课堂教学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因此,有意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失为改进中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策略。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指导,面对中职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合作学习三大挑战,集中围绕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目标,通过问卷调查、课后访谈、课堂观察,对W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管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根据自主学习研究背景和意义导入自主学习及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概念,通过有关自主学习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思考有利于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和制约培养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并以这些因素入手,从自主学习管理动机、目标计划制定、自主学习管理方法、自主学习过程管理、自主学习管理结果评价五个维度,总结梳理问卷数据和个案。研究显示,由于学生始终对教师有依赖性,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自身缺少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管理意识,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现状令人担忧,自主学习管理现状不尽人意。依据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围绕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认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作为一项专题研究是有意义并且可行的,将自主学习管理引入到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总结探索了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方法,提出中职生应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提高自我监控成效;教师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学习管理策略,能科学的进行自我评估,统筹安排学习。

二、刍议英语教学与学好英语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英语教学与学好英语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动机
        二、学习动机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
        四、动机强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Gardner和 Lambert语言学习的社会教育动机理论
        二、Dornyei 的三层次动机理论模式
    第三节 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二、国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述评
        三、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相关研究述评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二、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三、SPSS24.0 统计工具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过程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口语学习动机总体情况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口语成绩的相关性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的预测力分析
    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的结果分析
        二、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口语成绩相关性的讨论
        三、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口语成绩预测力的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教学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高职茶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 Ⅱ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
附录 Ⅲ 茶专业英语口语测试卷评分标准
致谢

(2)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学困生的内涵研究
        (二)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三)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学困生的内涵研究
        (二)学困生的相关研究
        (三)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问题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问题
    二、调查工具及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査
        (二)个案访谈
    三、问卷统计与分析
        (一)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动机上的比较
        1.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内因上的比较
        2.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外因上的比较
        3.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自我评价上的比较
        (二)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上的比较
        1.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各因素的总体比较
        2.学困生与优生和中等生在归因方式的多重比较
        (三)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直接原因
        2.小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根本原因
    四、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现状调查结果
第三章 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学困生自我层面策略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二)改善学困生的归因方式
        (三)改善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教师层面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习兴趣及动机
        (三)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五)为学困生提供作业分层
    三、家庭层面策略
        (一)给予学困生足够的关爱
        (二)重视言传身教
        (三)提髙自身教育能力
    四、社会层面策略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一)成果与创新点
        (二)问题与不足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3)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自我效能感
        2.1.2 学习自我效能感
        2.1.3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2.2 国内外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2.2.1 国外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状况
        2.2.2 国内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状况
        2.2.3 自我效能感的研究领域及其局限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2.1 问卷调查对象
        3.2.2 访谈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问卷法
        3.3.2 访谈法
        3.3.3 学习成绩测试
    3.4 数据收集
        3.4.1 问卷的数据收集
        3.4.2 访谈的数据收集
    3.5 数据分析
        3.5.1 问卷数据的分析
        3.5.2 访谈数据分析
第4章 结果分析和讨论
    4.1 问卷调查结果
        4.2.1 三所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水平
        4.2.2 三所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相关性
        4.2.3 三所学校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性别相关性
    4.2 访谈结果
        4.2.1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4.2.2 家长访谈结果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2.1 注意男女个性差异,弱化性别因素
        5.2.2 关注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2.3 教学方法多样化,树立合理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5.2.4 引导正确归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
        5.2.5 家校合作,关注学生需要
    5.3 研究局限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及记录
附录3 家长访谈提纲及记录
附录4 试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二语自我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二语动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相关概念
    第三节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问卷法
        二、成绩分析法
        三、访谈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现状
    第二节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三维度的性别差异
    第三节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生英语成绩的相关性
    第四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影响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学习
        二、男女生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存在差异
        三、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英语学习者的成绩具有相关性
    第二节 对高中英语教师的启示
    第三节 对高中英语学习者的建议
    第四节 对家长的建议
    第五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汉中市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utlin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Definition of key terms
        2.1.1 L2 learning motivation
        2.1.2 Learner factors
        2.1.3 Social factors
    2.2 Relevant theoretical studies
        2.2.1 Studies of L2 learning motivation abroad
        2.2.2 Studies of L2 learning motivation at home
    2.3 Relevant empirical studies
        2.3.1 Studies of L2 learning motivation abroad
        2.3.2 Studies of L2 learning motivation at home
    2.4 Content of the present stud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Subjects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3.4 Data collection
    3.5 Data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earch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Cross-grade development of 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1.1 Overall pattern of 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1.2 Subcategory patterns of 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1.3 Variability of subcategory 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cross the grades
        4.1.4 Comparison of DLB's and S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2 Cross-grade development of N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2.1 Overall pattern of NLB’s cross-grade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2.2 Subcategory patterns of N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4.2.3 Variability of subcategory NLB'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cross thegrades
    4.3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LB and NLB
        4.3.1 Similarities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LB and NLB
        4.3.2 Overall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LB and NLB
        4.3.3 Subcategory differences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between LB and NLB
        4.3.4 Differences i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mong SLB,DLB and NLB
    4.4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er factors
        4.4.1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er factors amongLB
        4.4.2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er factors amongNLB
        4.4.3 Similarities &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learner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motivations between LB and NLB
    4.5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ocial factors
        4.5.1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ocial factors amongLB
        4.5.2 Correlations betwee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ocial factors amongNLB
        4.5.3 Similarities &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social factors on English learningmotivation between LB and NLB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es
    Appendix Ⅰ: A questionnair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er and social factors
    Appendix Ⅱ: A questionnair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English version)
    Appendix Ⅲ: A questionnair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Chinese version)
Acknowledgements

(6)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疆多语环境
        1.1.2 多语发展的国际趋势
        1.1.3 新疆的三语习得
        1.1.4 学术背景
    1.2 选题内容
    1.3 研究目的
    1.4 选题意义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本研究的主要概念
        2.1.1 “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
        2.1.2 “二语习得”与“三语习得”
        2.1.3 语言习得路径
        2.1.4 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
    2.2 二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主要研究
        2.2.2 国内主要研究
    2.3 三语习得模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主要研究
        2.3.2 国内主要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总设计
        3.2.1 研究问题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思路
    3.3 第一个研究问题
        3.3.1 研究问题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对象
        3.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3.4 第二个研究问题
        3.4.1 研究问题
        3.4.2 研究对象
        3.4.3 研究工具
        3.4.4 数据采集
        3.4.5 数据分析
    3.5 第三个研究问题
        3.5.1 研究问题
        3.5.2 研究方法
    3.6 教学实验
        3.6.1 研究问题
        3.6.2 研究对象
        3.6.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6.4 研究工具
        3.6.5 数据收集
        3.6.6 数据分析
第4章 三语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语言习得影响因素的分类
    4.2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三语习得现状
        4.2.1 被试的结构
        4.2.2 被试的三语水平
        4.2.3 课程设置
        4.2.4 教材使用
        4.2.5 师资情况
    4.3 三语习得的主要影响因素
    4.4 三语习得的可控性影响因素
        4.4.1 情感因素
        4.4.2 学习者策略因素
        4.4.3 背景语言因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分析
    5.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三语习得者的影响
    5.2 三语习得可控性影响因素间的动态关联
    5.3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对L3 水平的影响
        5.3.1 学习者可控性影响因素与L3 水平的相关度
        5.3.2 L3“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的预测因素
    5.4 性别、民族、教育背景对学习者可控因素的影响
        5.4.1 学习者可控影响因素之性别差异
        5.4.2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民族差异
        5.4.3 学习者可控因素之教育背景差异
        5.4.4 基于L3 水平差异的学习者可控因素分析
    5.5 L3“低分”者与L3“高分”者的个案研究
        5.5.1 受访者个人简要信息
        5.5.2 情感因素
        5.5.3 语言因素
        5.5.4 学习者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的构建与验证
    6.1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构的理论依据
        6.1.1 二语习得模式理论
        6.1.2 动态系统理论
        6.1.3 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基础
    6.2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结构模型的构建与修正
        6.2.1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测量模型
        6.2.2 基于可控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6.3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
    6.4 三语习得有效路径模型的创新
    6.5 教学实验研究结果
        6.5.1 实验研究结果
        6.5.2 个体访谈结果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建议
    7.1 研究的主要结果
        7.1.1 研究问题一
        7.1.2 研究问题二
        7.1.3 研究问题三
    7.2 启示
        7.2.1 理论启示
        7.2.2 实践启示
        7.2.3 局限性
    7.3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学习
        1.3.2 主动学习
        1.3.3 学习主动性
        1.3.4 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指标关系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 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现状的调查方案制订与实施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对象
        2.1.3 调查方法
        2.1.4 调查内容
    2.2 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
        2.2.1 英语学习的需求主动性现状
        2.2.2 英语课堂学习的行为主动性现状
        2.2.3 英语课后学习的行为主动性现状
        2.2.4 英语学习的信念主动性现状
第三章 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阻碍因素分析
    3.1 存在“英语无用”观,淡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3.2 教师存在非英语专业性,难于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3 受学习条件(包括能力)的限制,学生无力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3.4 存在英语学习“难”观,弱化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行为
第四章 提升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对策
    4.1 扩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高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4.2 培养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
    4.3 采用多种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英语的习惯
    4.4 提高教师的整体专业水平,让学生在敬师信道中提升学习兴趣
    4.5 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培养,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行动力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8)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游戏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2.2 游戏教学研究综述
        2.2.1 国外游戏教学研究
        2.2.2 国内游戏教学研究
    2.3 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2.3.1 国外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2.3.2 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述
    2.4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综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体验式学习理论
    3.2 情感过滤假说
第四章 研究方法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3.1 调查问卷
        4.3.2 测试
        4.3.3 访谈
    4.4 研究过程
        4.4.1 实验前期准备阶段
        4.4.2 实验教学实施阶段
        4.4.3 实验后数据收集与讨论阶段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游戏教学法对初中生学习英语语法态度的影响
        5.1.1 实验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5.1.2 实验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讨论
        5.1.3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5.2 游戏教学法对初中生的英语语法成绩的影响
        5.2.1 实验前语法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5.2.2 实验后语法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 ——以曼德勒地区华人社群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1.4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缅甸语言文化背景
    2.1 缅甸基本国情和中缅关系
    2.2 缅甸语言概况和语言政策
    2.3 缅甸华人和华文教育概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现状调查——以曼德勒地区为例
    3.1 调查设计
    3.2 统计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特征、成因和发展趋势
    4.1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特征
    4.2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成因
    4.3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个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相关建议和启示
    5.1 针对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的建议
    5.2 针对在缅甸汉语国际传播的启示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回顾与总结
    6.2 个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问卷样卷
附录B 问卷留言
附录C 访谈提纲
附录D 访谈对象信息表
附录E 调研图片
致谢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已有研究评述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理性思考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自主学习
        (二) 自主学习管理
        (三)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
        (四)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策略的基本体系
    二、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一)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内容
        (二) 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必要性
    三、自主学习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 建构主义心理学
        (三) 元认知心理学
        (四) 学习共同体理论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影响因素
        (一) 内部影响因素
        (二) 外部影响因素
第二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样本分析
    二、调查方法与结果统计
        (一) 调查方法
        (二) 调查内容
        (三) 调查结果统计
    三、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 学生自主学习工具性动机较强
        (二) 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调节不到位
        (三) 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方法有欠缺
        (四) 学生自主学习评价监控难进行
        (五) 学生自主学习资源整合无章法
    四、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教师有依赖性
        (二)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不明确
        (三)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自我意识弱
        (四)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效能感较差
        (五) 学生的自主学习管理指导不及时
第三章 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动机,加强自主学习管理意识
        (一) 引导学生端正动机
        (二) 激发学生提高兴趣
        (三) 帮助学生增强自信
    二、明确学习管理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
        (一) 确立明确具体的自主学习管理目标
        (二) 制订合理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
        (三) 选择难易适中的自主学习内容
    三、优化自主学习管理,完善自主学习方法
        (一) 调整自主学习策略
        (二) 融合合作学习方法
        (三) 探索自主学习规律
    四、有效评价学习效能,及时调节自主学习
        (一) 测评自主学习过程
        (二) 检验学习方法成效
        (三) 监控调节学习行为
    五、合理利用多种资源,统筹安排自主学习
        (一)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努力管理
        (二)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
        (三)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管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刍议英语教学与学好英语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茶专生英语学习动机、动机强度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温璐璐.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2]小学英语学困生学习动机调查与转化策略研究 ——以D市高学段小学生为例[D]. 郦翔伟. 江苏大学, 2020(05)
  • [3]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D]. 张良芬.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4]二语自我对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以汉中市某高中为例[D]. 尹旺.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英语学习动机对比研究[D]. 刘明珠. 扬州大学, 2020(05)
  • [6]三语习得影响因素及有效路径研究 ——以新疆高校少数民族三语生为例[D]. 练丽娟. 吉林大学, 2020(08)
  • [7]乡镇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D]. 肖潇.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8]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高艳. 延安大学, 2020(12)
  • [9]缅甸华人家庭语言规划研究 ——以曼德勒地区华人社群为例[D]. 李璇. 南京大学, 2020(07)
  • [10]中职生英语自主学习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W职业学校为例[D]. 杨潇. 扬州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浅谈英语教与学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