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馆创收情况调查分析

我国图书馆创收情况调查分析

一、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倩[1](2021)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公众越来越关注精神生活的富足。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各文博单位均开始深入发掘本馆的馆藏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试图借助文创产品使本单位的文化资源为公众所知晓。公共图书馆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也积极探索,开发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创产品系列,但相较于博物馆领域而言,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相关信息的传播范围较为局限,从而导致图书馆文创产品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效果被削弱,通过开展营销活动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认知度,从而实现文创产品的价值。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对文创产品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创产品的开发、对国外图书馆文创业务的案例介绍等方面,专门研究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方面的文献较少,为弥补图书馆领域在文创产品营销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在对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进行分析后,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37家首批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图书馆的文创产品营销现状进行调研。经调研可知,在37家首批试点图书馆中,目前有16家图书馆进行文创产品的销售,由于产品的营销需要面向市场,不进行销售的产品则无法面向市场,因而其不存在营销手段,因此本文仅对开展文创产品经营的16家图书馆的销售渠道、营销手段进行统计。本文通过引入SICAS营销模型,在感知、兴趣、沟通、购买、分享等5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由于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营销活动较为多样,且整体营销业务的发展相较我国其他图书馆而言更为完善,因此通过对国家图书馆进行案例分析,将其开展的文创产品营销手段进行详细介绍,虽然目前国家图书馆是否可归纳为公共图书馆这一话题仍存在争议,但国家图书馆在文创产品营销方面的先进经验仍然值得我国公共图书馆借鉴。通过对国家图书馆及其他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手段的调研,结合SICAS营销模型,本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营销策略。在感知方面,提出通过图书馆官网、社交媒体平台及文化类综艺来扩大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在兴趣方面,通过调研用户需求、配合专题展览推广文创产品、开展文化体验活动等方式引起公众对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兴趣;在沟通方面,提出将文创业务与图书馆其他业务相融合,以及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网络直播活动与用户开展互动等方式增加营销活动的交互性;在购买方面,提出拓展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使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相融合、开展促销活动等方式促进用户购买行为的发生;在分享方面,提出通过鼓励用户发表评论、积极建立图书馆文创品牌来促进用户对图书馆文创产品体验的分享。

李姣[2](2021)在《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文中提出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藏品利用在博物馆的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藏品保护与研究成果的体现,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途径。藏品资源丰富、文化需求高与藏品利用效率低,形成强烈反差,成为目前博物馆发挥效能的瓶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是我国时代需求和历史必然。藏品利用的核心是实现藏品价值,实现的途径是具体利用方式。以国内外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论述为基础,从博物馆的功能出发,藏品价值可分为本体价值,这是价值的本源和基础,以及情感价值和发展价值,这二者是附延伸价值,并且笔者对具体利用方式进行逐一阐述。展出率是博物馆藏品利用最直观的体现,笔者通过随机搜集的670展览数据和数学建模手段,估算了2009-2018年各级别博物馆、各类型博物馆的展出率,显示全国平均展出率10.27%左右,且近十年展出率呈下降趋势。通过采用Lasso回归、Logistics回归、Spearman和Pearson的统计学方法,笔者结合《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公布的博物馆相关数据,得出面积、人员、经费是影响博物馆展览数量最相关的因素。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才能更加清晰地审视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基本情况,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低表现在广度、深度、频率和真实性问题四个方面,其原因表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但是在现有条件下,我们无法立即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消除造成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因素,本文以国际视野、科学视角和技术层面探讨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策略。笔者从藏品本体、场地方面、延伸利用方面及藏品利用保障措施介绍国外博物馆的有益经验,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场地等情况下,为化解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供参考。在信息时代,我们应加强博物馆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智慧”理念为指导,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探讨目前智慧博物馆和AI博物馆在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并以个案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图像采集、藏品修复中的设计,实现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拓展藏品利用手段、深化藏品利用领域,并不断提升“人—藏品—数据—机”互动性。新时代,博物馆应构建智慧型藏品利用模式,为大众提供智能化的藏品研究、展示、传播。但是博物馆藏品利用工作的核心是对藏品蕴含价值的挖掘与传承,这一点并不会、也不能因“智慧”而改变,我们应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最终以价值传承为目的,去推动我国的藏品利用改革之路,让藏品活起来。

汝琳[3](2021)在《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实行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县级单项体育协会作为最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每个个体的体育组织,是提升基层体育的重要环节。为了促进单项体育协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要求单项体育协会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因此,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自身运营水平进行全方面的评价,在发现协会发展中不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协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来对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卡普兰和诺顿的平衡计分卡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从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的组织使命和愿景出发,遵循评估指标设计原则,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完成指标初选。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形成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各个指标权重,在一级指标层面,权重排序依次为:客户(0.4649)、内部业务流程(0.2040)、财务(0.1715)、学习与成长(0.1596)。最后通过对云南省某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的评价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本研究从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的现状出发,结合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思想和方法,构建完善的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实施全面有效的绩效评价管理提供参考和应用依据。

许嘉敏[4](2020)在《PPP视角下社区图书馆服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文中认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主要通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利益共享。这一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公共设施建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区图书馆是一个还未来得及充分考虑的文化服务基本单元,服务最基层的民众,面大量广,它的发展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将社会资本引入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激活社会资本和资源,补充政府投入与服务的不足,这已成为社区图书馆建设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利用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调查方式把PPP模式引入到图书馆服务领域中,打破传统文化供给模式的局限性,促进政府部门的文化供给模式改革,还能够借助社会资本的优势技术和先进理念,全面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的丰度,增强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从以下五方面展开研究,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基本概念、研究思路和内容。第二章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和解读。第三章通过对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PPP服务供给模式的基础上从资金、效能、人员和创收等维度来论述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的运营现状,提出运营影响因素,对其存在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简要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供给中引入PPP模式的内在逻辑。第四章通过对广州市社区图书馆的探究,找寻社区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内在主次关系,根据社区图书馆的基本性质探究出政府、图书馆和企业之间确立权利、责任、利润后,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PPP模式运作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尤其针对在社区图书馆服务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评估,构建出风险分担的框架,最终形成较为清晰明确的社区图书馆PPP模式的运营流程,也对政府、图书馆和企业各自的职责和彼此的关系进行梳理和划分。第五章通过以上的理论阐释,进一步厘析广州市社区图书馆供给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政府、图书馆和企业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通过研究国外英日美典型发达国家与国内深圳、无锡等案例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的实践历程,总结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的运营情况。本文以公众需求为向导,旨在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图书馆服务,同时向全国新型图书馆推广创新供给模式提供借鉴。本文针对图书馆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有利于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李朝阳,冯琳,高波[5](2020)在《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意义]比较中外图书馆联盟的经费管理模式,可以反映出我国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方法/过程]从经费的战略管理、管理机构、报告制度、使用规范化、优先发展项、管理人员等方面对中外图书馆联盟进行比较分析。战略管理从战略目标及策略角度论述;管理机构从管理委员会、财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方面论述;报告制度从年度报告、审计报告、预算报告等方面论述;经费使用规范化从依据和流程方面论述;拓展经费策略从优先发展项论述;国外经费管理人员制度从财务员、审计员和协调员等方面论述。[结果/结论]通过比较总结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各方面的异同,从中获得启示。

魏治平[6](2020)在《商业化运营模式背景下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体育竞技表演产业发展迅速,万人座席规模以上的大型体育馆建设数量逐年增多。在商业化运营模式引入背景下,大型体育馆运营职能及目标逐渐转变。空间整体作为运营核心资源对商业利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一方面融合多样娱乐演艺活动以提高空间利用频率,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服务性、体验性及应变性等增强空间吸引力,以实现空间运营收益目标。空间在与商业化运营模式适应过程中,功能配置、结构组织等不断演进,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建筑类型逐渐显现。在工程实践中,由于我国现行规范及标准尚未对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建筑类型进行明确界定,因此,多依据现有体育馆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常导致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建成后空间功能配置、布局与商业化运营模式非适应性现象发生。在学术研究中,现有关于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的成果多以技术设计介绍为主,较少有关于空间整体设计层面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成果。因此,基于我国大型体育演艺中心项目实践及理论研究现状,以空间设计与商业化运营模式适应性为视角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商业化运营模式特征以及空间适应性平衡机制进行梳理,以运营收益需求实现为切入点,对空间设计与商业化运营模式适应性实现途径与方法展开研究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研究以文献整理及案例实地调研为基础,对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特征进行梳理,进而明晰其与大型体育馆空间的沿袭关系及区别之处,同时基于微观经济学相关理论及核心利益主体空间使用诉求平衡分析,阐明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理论与现实基础,并提出空间收益、客户需求、空间载体为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核心要素。第二,基于适应性基础理论并结合对大型体育馆空间与自主运营模式及合作运营模式适应性发展脉络的梳理,揭示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与商业化运营模式的适应性平衡机制,进而提出空间适应性动力机制、调整路径及响应机制均围绕运营收益需求实现展开。第三,根据国内外典型案例运营数据统计与分析,确定空间运营收益构成类别及获取环节,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消费群体前往目的性及消费行为特征对空间多元需求予以分析,同时,针对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间歇性使用特点,提出满足收益获取时效性的空间具体需求。第四,提出大型体育演艺中心运营收益需求实现的时空测度,分别为核心空间利用率、附属空间延时利用度及空间创收能效措施集成度。通过对时间测度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及空间测度展开环节的分析为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奠定基础。第五,构建三维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模型,将时间与空间测度通过模型进行关联与耦合,并以三维空间面域作为空间运营收益需求实现能力的直观视觉表达。同时,对理论模型决策在实际项目设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约束性条件予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调整策略。最后通过实际工程项目应用验证决策模型及约束调整策略的可操作性及实用性。本研究以大型体育演艺中心与商业化运营模式空间适应性为研究切入点,拓展了大型体育建筑空间以平赛转换、赛后利用等为主的常规理论研究视角。在明晰体育演艺中心空间特征及商业化运营模式运行机制基础上,揭示了空间运营收益获取能力与效率是空间适应性平衡的核心需求,进而在确定空间收益需求实现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性、可操作性的三维决策模型并结合设计约束条件下适应性对策梳理,为当前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设计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

容再再[7](2020)在《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要素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与日俱增,国家也不断加大对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并且随着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广大用户为知识服务付费的意愿持续增加,同时新的信息技术、智能硬件等催生了新的知识服务终端并进一步丰富了知识服务场景。此外,大学出版社拥有丰富的图书版权、作者编辑的智力资源、母体大学学术资源等支撑其开展知识服务工作。因此,大学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前景可期。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分析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有关知识服务发展策略助力大学出版社更好地服务用户。本文创新之处为从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案例(管理者角度)和用户知识服务体验(用户角度)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并指出大学出版社除了基于作者智力资源、版权资源、母体大学学术资源外还有社内编辑的智力资源开展知识服务。本文首先阐述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的有关概念及内涵,接着从响应社会转型升级、用户渴求专业知识服务、新技术助力发展、知识资源储备等角度论述大学出版社开展知识服务的契机。然后结合大学出版社专业类知识服务和教育综合类知识服务案例分析及用户体验调研总结出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特点,得出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结论,并归纳出其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案例提出大学出版社应加强五个方面的建设:从提高内容质量、丰富呈现形式、打造特色内容与风格等角度重视知识服务内容建设;通过重视用户需求、增强互动与反馈等措施深化知识服务用户管理;从跨出版社合作、跨行业合作角度开拓知识服务多元合作;通过版权创收、会员制创收、流量变现创收等方式探索知识服务可持续创收模式;从多元宣传、服务拓展角度加强知识服务推广。

朱慎飞[8](2020)在《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目前诸多体育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举国体制”在发挥奇效之时也饱受质疑和诟病,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便应运而生,逐步成为“举国体制”的完善、补充、优化,无论在理论逻辑还是实践运作中,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都展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本研究从温州试点单位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入手,以运行机制为切入点,通过参与观察法、实地调查访谈法等方法对温州市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进行研究与探讨,指出优势与不足,以期完善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并提出可操作性构建原则。研究得出:(1)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作为“举国体制”的补充与完善,必将历经曲折、波澜的发展历程,动员全社会以支撑竞技后备人才远流不息是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2)集合一切可利用资源提供支持,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和运行体系,体育行政部门与社会力量协同共进,大举推动“政府部门办体育”转向“全社会办体育”;(3)以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运行机制为切入点,从内外视角探视,适宜的外部环境是温州社会训练机构良性发展的前提,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管办分离”,体育行政部门放权瘦身,以资金扶持、授牌子、共享“软资源”、升学体育特招、供场地等政策红利为导向;(4)从系统理论知识出发,将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看做一个整体,社会力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行机制为:(1)全面的生源招收选拔机制;(2)合理的训练竞赛机制;(3)适度的动力激励机制;(4)制度健全的保障机制;(5)多维的评价反馈机制:(5)温州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优势在于:富有的民营企业所造就的适宜外部环境;区域布点、官方授牌以及学校、社会、政府三方协力,拓宽了生源面积;高水平教练员是重要资源。不足在于:训练机构缺乏管理型专业人才,创收能力弱;俱乐部——教练员——运动员,各层次动力动力持久力不够;赛事体系安排有待加强,且任重道远;(6)诚然,温州市正在大刀阔斧的创建国家运动健康城市,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不同项目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本研究的类推价值在于:基于温州富饶的民营资本,如何实现不同运动项目的蓬勃发展,如何使运动融入生活,社会力量如何在“新举国体制”中担纲举旗。基于温州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不足,提出以下几点:(1)管理者作为训练机构的领导者、主心骨,把握着集团的命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今现状是懂体育又懂管理的人才少之又少。提出,各区县成立体育训练机构管理者联盟,利用温州大学商学院师资力量培训训练机构管理人,其中利益,由温州市体育局、训练机构管理人联盟与温州大学具体协商;(2)动力激励持久力不够的根源在于短期目标不明确,又或是目标过于庞大,而远期目标遥不可及。以时间段为切点,制定近期符合实际的计划,并出台相应的奖励,各训练机构结合俱乐部实况,调研并制定目标以激发动力;(3)赛事体系缺乏不仅是温州的难题,在全国也尚未攻克,作为国家试点城市,在赛事举办中得地利之势,温州需要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单项体育协会在参赛权限中适当松拳,既为试点,温州赛事更要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业余运动员与专业运动员同场竞技指日可待。

游敏[9](2019)在《社会组织筹款问题研究 ——以北京市X社工中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社会组织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供给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开展活动的领域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相伴随,社会组织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由于受外在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及自身筹款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社会组织普遍面临筹款难、资金困难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发挥应有的社会影响力。本文以北京市X社工中心为个案开展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并综合运用国内外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对社会组织的筹款问题展开研究。本文从来源、队伍、方式以及捐赠问责四个方面,对X社工中心的筹款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X社工中心在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以及打造精品项目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存在筹款来源稳定性不高、对政府比较依赖、自创收入不足等问题,因此资金缺口依然较大。本文在借鉴了国外社会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社会组织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了如何从筹款环境建设、公信力建设、筹款队伍建设、多元化合作以及发展社会企业模式等五个方面来改变我国社会组织的筹款难现状,提升社会组织筹款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和作用。

李旗齐[10](2019)在《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民办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弥补公有文化服务体系的缺位和不足。但是民办图书馆在发展道路上却遇到很多问题,甚至一些馆面临着关闭的困境,需要对民办图书馆如何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以我国江浙地区的调查案例为基础,对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基本策略,以期为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1-2章)为基本问题概述。首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民办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等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本文涉及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概述,包括对民办图书馆相关概念的界定,类型的划分以及本文研究拟引入的理论,以期对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的相关问题给予准确把握。第二部分(第3章)为现状调研。结合网络调研与实地调研,分别对我国民办图书馆从整体现状及具体状况两方面进行了调查,并根据实地调研的一手资料进行了案例分类分析。第三部分(第4章)为问题分析。在调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民办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内外影响因素。第四部分(第5-6章)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思考。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民办图书馆目前的现状不利于稳定持久发展,需引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采取可持续发展策略。本文首先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以及在民办图书馆研究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并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导下提出民办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立足现实,夯实基础;面向未来,精心策划;实现民办图书馆的健康平稳发展。其次基于基本思路,从目标确立、组织管理、经费筹措、内源发展、借助外力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在现有条件下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二、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研究内容
        2.技术路线图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文创产品
        2.图书馆文创产品
        3.营销
    (二)理论基础——SICAS模型
        1.SICAS模型的演变
        2.SICAS模型介绍
三、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政策环境
        2.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
        4.技术环境
    (二)内部环境分析
        1.人才队伍
        2.开发经营意识
        3.资金支持
四、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一)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现状调研
        1.线下销售渠道
        2.线上销售渠道
        3.线下营销手段
        4.线上营销手段
    (二)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
        1.文创联盟的职能
        2.文创联盟的不足
    (三)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1.感知——宣传力度较弱
        2.兴趣——吸引度较低
        3.沟通——用户的交互性较差
        4.购买——销售渠道类型单一
        5.分享——缺乏开展鼓励用户评价及分享的活动
五、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案例分析
    (一)文创产品开发现状
        1.国家图书馆文创业务介绍
        2.国家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种类
    (二)文创产品营销现状
        1.展览
        2.多渠道融合
        3.社交媒体平台
        4.网络直播
        5.跨界合作
        6.“国家数字图书馆”APP
        7.销售渠道
六、基于SICAS模型的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
    (一)感知——扩大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知名度
        1.图书馆官网
        2.社交媒体宣传
        3.文化类节目
    (二)兴趣——提高图书馆文创产品的吸引度
        1.调研用户需求
        2.配合专题展览开展文创产品的推广
        3.文化体验活动
    (三)沟通——增加营销活动的交互性
        1.将文创产品营销业务与图书馆其他业务相融合
        2.社交媒体互动
        3.网络直播活动
    (四)购买——促进用户购买行为的发生
        1.线下销售渠道
        2.线上销售渠道
        3.线上及线下销售渠道融合
        4.促销活动
    (五)分享——激励用户参与图书馆文创产品相关信息的讨论
        1.鼓励用户发表评论
        2.品牌建设
结论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相关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1.1.1 藏品、展品、文物概念界定
        1.1.2 研究范围
    1.2 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的必要性与机遇
        1.2.1 国家层面的文化服务需求
        1.2.2 博物馆的自身发展需求
        1.2.3 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1.2.4 信息技术的发展
        1.2.5 “智慧”理念的普及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国内研究概况
        1.3.2 国外研究概述
        1.3.3 小结
第二章 藏品利用——藏品价值的实现
    2.1 藏品价值体系
        2.1.1 国内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2 国外相关价值体系论述
        2.1.3 博物馆功能与藏品利用的价值
    2.2 本体价值利用
        2.2.1 陈列展览
        2.2.2 科学研究
        2.2.3 文物复制、仿制
        2.2.4 藏品着书出版
        2.2.5 藏品外借——以广东省博物馆2017 年展览为例
    2.3 情感价值利用
        2.3.1 社会教育活动
        2.3.2 文博类电视节目
        2.3.3 新媒体传播
    2.4 发展价值利用
        2.4.1 数字化利用
        2.4.2 文创产品开发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基本情况研究——以陈列展览为例
    3.1 数据采集的基本情况
        3.1.1 随机收集展览的基本情况
        3.1.2 随机收集展览的主办博物馆基本情况
    3.2 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2.1 建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的数学模型
        3.2.2 收集展览的展品数量的正态性检验
        3.2.3 根据数学模型估算全国博物馆藏品展出率
    3.3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相关因素的筛选建模和校正
    3.4 影响博物馆藏品展出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3.4.2 博物馆级别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3 博物馆类型与藏品展出的相关性分析
        3.4.4 展览数量与客观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分析
    4.1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表现
        4.1.1 广度问题
        4.1.2 深度问题
        4.1.3 频率问题
        4.1.4 真实性问题——以《国家宝藏》节目为例
    4.2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内部原因
        4.2.1 藏品研究不足
        4.2.2 展览场地限制
        4.2.3 利用方式单一
        4.2.4 利用观念狭隘
        4.2.5 藏品的同质化
        4.2.6 专业人才缺乏
    4.3 藏品利用效率低的外部原因
        4.3.1 法规尚待完善
        4.3.2 利用资金不足
        4.3.3 缺少馆际交流
        4.3.4 外界参与性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外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的探索与实践
    5.1 从藏品本体着手
        5.1.1 Curator(策展人)制度
        5.1.2 文物登录制度
        5.1.3 重视科学研究
    5.2 从场地方面着手
        5.2.1 开放内部空间——库房
        5.2.2 拓展展厅空间——高密度陈列方式
        5.2.3 “藏品+”模式开发外部空间
    5.3 从延伸利用着手
        5.3.1 注重教育服务工作
        5.3.2 藏品数字化工作
        5.3.3 文创产品开发
    5.4 藏品利用的保障措施
        5.4.1 多渠道经费来源
        5.4.2 建设志愿者队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慧理念下博物馆提高藏品利用效率方式分析
    6.1 智慧理念下的博物馆
        6.1.1 智慧博物馆起源
        6.1.2 技术系统
        6.1.3 智慧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实践应用
    6.2 人工智能时代的AI博物馆
        6.2.1 人工智能概述
        6.2.2 人工智能的发展政策与规划
        6.2.3 目前AI在博物馆藏品利用中的应用
    6.3 人工智能对博物馆藏品利用的影响
        6.3.1 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6.3.2 拓展藏品利用手段
        6.3.3 深化藏品利用领域
        6.3.4 提升智能化互动性
    6.4 人工智能给博物馆藏品利用带来的机遇分析
        6.4.1 国际趋势、国家战略是关键动力
        6.4.2 促进博物馆事业发展是核心支撑
        6.4.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是外在推动因素
        6.4.4 理论研究、学科融合是有利保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人工智能技术在藏品利用方面的个案探索
    7.1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导览装置在藏品利用中的设计
        7.1.1 导览对于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性
        7.1.2 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导览中应用的必要性
        7.1.3 自动导览装置的模块设计
        7.1.4 自动导览装置的工作方法
    7.2 一种基于VR技术的图像采集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7.2.1 技术背景
        7.2.2 模块设计
        7.2.3 图像存储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
        7.2.4 具体工作流程
    7.3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非结构性破损壁画修复方法
        7.3.1 研究背景
        7.3.2 生成对抗网络算法的介绍
        7.3.3 损失函数
        7.3.4 修复壁画的结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3)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1.1.2 体育组织改革发展的需要
        1.1.3 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向往需要基层单项体育协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 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单项体育协会
        2.1.2 绩效评价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单项体育协会的研究
        2.2.2 关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2.3 关于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
    2.3 文献述评
第3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德尔菲法
        3.2.3 层次分析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第4 章 结果与分析
    4.1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4.1.1 目标导向原则
        4.1.2 科学性原则
        4.1.3 全面性原则
        4.1.4 可操作性原则
        4.1.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4.2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流程
    4.3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4.3.1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主体和客体的选择
        4.3.2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理论基础的选择
        4.3.3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的初选
    4.4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1 专家团队的选择
        4.4.2 专家积极系数
        4.4.3 专家权威程度
        4.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4.4.5 专家咨询结果
    4.5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5.1 确定权重的步骤
        4.5.2 建立层次模型结构
        4.5.3 指标单层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4.5.4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6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第5 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 (第一轮)
附录B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专家咨询问卷(第二轮)
附录C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调查问卷
附录D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调查问卷(工作人员问卷)
附录E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会员问卷)
附录F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政府问卷)
附录G 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调查问卷 (捐赠者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PPP视角下社区图书馆服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社区图书馆
        1.2.2 公共图书馆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评述
    2.2 基本理论基础梳理
        2.2.1 PPP的概念和特征
        2.2.2 PPP类型和运作模式
        2.2.3 PPP模式优劣势状况
        2.2.4 PPP模式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运营现状分析
    3.1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运营现状
        3.1.1 资金情况方面
        3.1.2 服务效能方面
        3.1.3 人员组织方面
        3.1.4 创收能力方面
    3.2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应用分析
        3.2.1 “图书馆+工业园”,资源整合
        3.2.2 “图书馆+企业”,优势互补
        3.2.3 “图书馆+政府购买”,强强联合
    3.3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风险分析
        3.3.1 风险识别
        3.3.2 风险分担
        3.3.3 效率风险
        3.3.4 财务风险
        3.3.5 监管风险
第四章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PPP模式运营影响因素
    4.1 基本概述
    4.2 具体因素
        4.2.1 政府因素
        4.2.2 图书馆因素
        4.2.3 企业因素
        4.2.4 社区居民因素
第五章 广州市社区图书馆运营中应用PPP模式的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政府层面
        5.2.2 图书馆层面
        5.2.3 企业层面
        5.2.4 社区居民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读者调查问卷(网上问卷+实地派发)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现状调查
    2.1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战略管理
        2.1.1 国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内容
        2.1.2 国内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的战略目标和内容
    2.2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管理机构
        2.2.1 国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机构及职责
        (1)管理委员会。
        (2)财务委员会。
        (3)审计委员会。
        (4)咨询或筹备委员会。
        (5)数字资源支付委员会。
        (6)与经费相关的工作组。
        (7)奖学金和奖励金委员会。
        (8)外部财务或审计代理机构。
        (9)经费协调委员会。
        2.2.2 国内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机构及职责
        (1)管理委员会。
        (2)上级政府部门。
        (3)委托联盟中实力较强的图书馆管理。
    2.3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报告制度
        2.3.1 国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报告类型及内容
        (1)年度报告。
        (2)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
        (3)联盟的预算报告。
        2.3.2 国内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报告类型及内容
        (1)年度报告。
        (2)项目中期验收报告。
    2.4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2.4.1 国外图书馆联盟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依据及流程
        (1)依据。
        (2)流程。
        2.4.2 国内图书馆联盟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依据及流程
        (1)依据。
        (2)流程。
    2.5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拓展渠道的引导性举措
        2.5.1 国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优先发展项
        (1)教育、历史、科学、文化、旅游等政府部门资金投入多且具有持续性、有计划和目的性,使用经费接受其资金来源部门的监督或指导。
        (2)申请内外项目或科研资金优先拓展、提高联盟的服务内容和学术水平。
        (3)捐赠收入优先用于学术项目及公民获取知识上。
        2.5.2 国内图书馆联盟经费优先发展项
    2.6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管理人员制度
        2.6.1 财务人员
        2.6.2 审计人员
        2.6.3 经费协调员
        2.6.4 管理者
3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对比分析
    3.1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战略管理对比分析
    3.2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管理机构对比分析
    3.3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报告制度对比分析
    3.4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对比分析
    3.5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拓展渠道的引导性举措对比分析
    3.6 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的管理人员制度对比分析
4 启示
    4.1 在更高层次上制定经费战略,丰富战略内容
    4.2 集权或分权的经费管理要以现实需求为基础
    4.3 积极建立各类经费管理报告制度和独立审计制度
    4.4 建设便捷安全的一站式电子支付系统规范经费管理
    4.5 采用经费分级分权管理,引导经费的合理优化配置
    4.6 做好管理者财务能力的培养

(6)商业化运营模式背景下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体育竞赛与表演产业蓬勃发展
        1.1.2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建筑类型显现
        1.1.3 相关政策推动场馆运营模式转型
    1.2 相关概念与界定
        1.2.1 体育演艺中心
        1.2.2 商业化运营模式
        1.2.3 研究相关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商业化运营模式解析
    2.1 空间商业化运营模式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础
        2.1.1 利润最大化原则
        2.1.2 商品供需平衡
        2.1.3 消费者行为偏好
        2.1.4 边际效用递减
    2.2 空间商业化运营模式利益平衡现实基础
        2.2.1 核心利益主体确定
        2.2.2 核心利益主体分类
        2.2.3 利益诉求趋同平衡
    2.3 空间商业化运营模式特征分析
        2.3.1 空间运营理念与目标
        2.3.2 空间运营前提与基础
        2.3.3 空间运营资源与手段
    2.4 空间商业化运营模式运行机制
        2.4.1 空间核心要素结构模型
        2.4.2 空间收益主导机制
        2.4.3 空间载体高效运行
        2.4.4 空间客户需求洞察满足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平衡机制
    3.1 空间适应性理论基础
        3.1.1 适应性内涵
        3.1.2 适应性特征
        3.1.3 适应性方式
    3.2 大型体育馆空间适应性平衡机制发展脉络
        3.2.1 竞技性体育馆空间基本形制
        3.2.2 自主运营模式阶段
        3.2.3 合作运营模式阶段
    3.3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平衡机制演进
        3.3.1 空间适应性平衡演进背景
        3.3.2 运营模式适应性平衡模型
        3.3.3 空间适应性调整路径选择
    3.4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响应机制
        3.4.1 核心空间赛演融合强化
        3.4.2 多元空间场所功能汇集
        3.4.3 空间结构单元协同组织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运营收益需求分析
    4.1 空间运营收益获取来源分析
        4.1.1 相关案例选择
        4.1.2 运营收益构成分析
        4.1.3 运营收益环节分析
    4.2 基于运营收益构成的空间需求分析
        4.2.1 空间消费主体
        4.2.2 消费行为依托
        4.2.3 消费行为对应空间基本需求
    4.3 基于运营收益环节的空间需求分析
        4.3.1 收益环节层级划分
        4.3.2 观众群体类别分析
        4.3.3 收益获取环节对应空间需求
    4.4 基于收益获取时效的空间需求分析
        4.4.1 间歇性使用特征
        4.4.2 收益获取时效性
        4.4.3 收益获取时效对应空间需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收益性需求实现测度
    5.1 收益性需求实现时空测度
        5.1.1 核心空间利用率
        5.1.2 附属空间延时利用度
        5.1.3 空间创收能效措施集成度
    5.2 核心空间利用率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5.2.1 城市社会环境因素
        5.2.2 运营管理水平因素
        5.2.3 空间地理位置因素
    5.3 附属空间延时利用度外部环境影响因素
        5.3.1 用地周边建筑类型与密度
        5.3.2 用地周边人流密度
        5.3.3 用地周边空间尺度
    5.4 创收能效措施集成度内部空间展开环节
        5.4.1 座席空间
        5.4.2 场地空间
        5.4.3 观众休息厅空间
        5.4.4 附属空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商业化运营模式下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模型构建与应用
    6.1 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模型构建
        6.1.1 模型构建原则与目的
        6.1.2 三维决策模型构建
        6.1.3 策略模型二维表达
    6.2 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模型运行程序
        6.2.1 时间轴向量级评定方法
        6.2.2 时间轴向测度量级确定
        6.2.3 空间创收能效措施集成度轴向量级决策
    6.3 约束条件下的空间适应性设计对策
        6.3.1 建设成本约束与对策
        6.3.2 政策要求约束与对策
        6.3.3 用地尺度约束与对策
    6.4 空间适应性设计决策模型实例应用
        6.4.1 哈尔滨体育演艺中心项目概况
        6.4.2 基于时间轴向设计决策分析
        6.4.3 空间创收能效措施集成策略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内涵与契机
    2.1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内涵
        2.1.1 出版与出版社
        2.1.2 知识服务
        2.1.3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
    2.2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契机
        2.2.1 知识服务响应社会转型升级
        2.2.2 用户渴求专业知识服务
        2.2.3 新技术助力知识服务
        2.2.4 丰富知识资源支撑知识服务
第3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现状分析与例析
    3.1 大学出版社专业类知识服务案例
        3.1.1 中国警察智识数据库
        3.1.2 中国审判案例与思想文化名家数据库
        3.1.3 丝绸之路历史地理信息开放平台
        3.1.4 “建筑邦”服务平台
    3.2 大学出版社教育综合类知识服务案例
        3.2.1 京师英语听说训练系统
        3.2.2 文泉学堂服务平台
        3.2.3 U校园智慧教学云平台
        3.2.4 “智慧树”融出版平台
    3.3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用户体验调研
        3.3.1 用户基本情况
        3.3.2 用户知识服务体验情况
        3.3.3 用户知识服务体验总结
    3.4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现状
        3.4.1 知识服务主体向合作体转变
        3.4.2 知识服务客体向群体聚集
        3.4.3 知识服务场景多层次具象化
        3.4.4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尚处于初级阶段
    3.5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中的不足
        3.5.1 内容建设不充分
        3.5.2 用户管理松散
        3.5.3 跨界合作不足
        3.5.4 创收能力薄弱
        3.5.5 营销推广单一
第4章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发展策略探讨
    4.1 重视知识服务内容建设
        4.1.1 提高内容质量
        4.1.2 丰富呈现形式
        4.1.3 打造特色内容与风格
    4.2 深化知识服务用户管理
        4.2.1 重视用户需求
        4.2.2 增强互动与反馈
    4.3 开拓知识服务多元合作
        4.3.1 跨出版社合作
        4.3.2 跨行业合作
    4.4 探索知识服务可持续创收模式
        4.4.1 版权创收
        4.4.2 会员制创收
        4.4.3 流量变现创收
    4.5 加强知识服务推广
        4.5.1 多元宣传
        4.5.2 服务拓展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用户体验调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社会力量参与的研究
        1.2.2 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1.2.4 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研究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社会力量、社会竞技体育训练机构
        1.5.2 机制、运行机制、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
        1.5.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1.5.4 人才培养模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个案研究法
        2.2.2 文献资料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电话访谈法
        2.2.5 参与观察法
        2.2.6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概况
        3.1.1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发展历程回顾
        3.1.2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构成规模简介
        3.1.3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运行管理特色
        3.1.4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成效
    3.2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分析
        3.2.1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生源招收选拔机制
        3.2.2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训练竞赛机制
        3.2.3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动力激励机制
        3.2.4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保障机制
        3.2.5 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评价机制
    3.3 温州市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外部环境理论分析
        3.3.1 政治环境
        3.3.2 经济环境
        3.3.3 社会与文化环境
    3.4 温州市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优势与不足
        3.4.1 温州市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优势
        3.4.2 社会力量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不足之处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田野调查提纲
    附录B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教练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负责人访谈提纲
    附录F 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田野调查图片集(部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社会组织筹款问题研究 ——以北京市X社工中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社会组织筹款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组织
        2.1.2 筹款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交换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3 社会组织筹款的影响因素
        2.3.1 组织因素
        2.3.2 社会因素
        2.3.3 法律因素
第3章 我国社会组织筹款的案例分析
    3.1 北京市X社工中心的基本情况
        3.1.1 成立背景
        3.1.2 组织理念
        3.1.3 治理结构
        3.1.4 业务范围
    3.2 北京市X社工中心筹款机制分析
        3.2.1 筹款来源
        3.2.2 筹款队伍
        3.2.3 筹款方式
        3.2.4 捐赠问责
    3.3 北京X社工中心的筹款策略
        3.3.1 与政府和基金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
        3.3.2 与企业开展多方面合作
        3.3.3 打造品牌效应
    3.4 北京市X社工中心筹款中的问题
        3.4.1 资金来源稳定性不高
        3.4.2 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3.4.3 自主创收不足
    3.5 北京市X社工中心筹款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4章 国外社会组织的筹款经验
    4.1 税收政策的支持
    4.2 筹款队伍的专业化
    4.3 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
    4.4 资金来源的多样化
    4.5 筹款方式的高效性
    4.6 社会企业模式
第5章 对我国社会组织筹款的建议
    5.1 建设良好的社会组织筹款环境
    5.2 加强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建设
    5.3 大力培养公益筹款人才
    5.4 发展多元合作筹款模式
    5.5 推动社会企业的发展
结语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概述
        1.2.3 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1.5.1 创新点
        1.5.2 重点难点
第2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研究面临的几个基本问题概述
    2.1 民办图书馆的基本概念问题
        2.1.1 对民办图书馆概念的认识
        2.1.2 民办图书馆的概念界定
        2.1.3 民办图书馆的主体界定
        2.1.4 民办图书馆的性质界定
    2.2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主要类型
    2.3 本文研究将引入的主要理论
        2.3.1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3 经营管理学理论
第3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现状调查分析
    3.1 调研情况概述
    3.2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以私人图书馆为例
        3.2.1 私人图书馆的办馆年份分布
        3.2.2 私人图书馆的省域分布
        3.2.3 私人图书馆的城乡分布
    3.3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实地调研数据
    3.4 我国民办图书馆的典型案例分析——以调研数据为例
        3.4.1 民间公益组织创办的图书馆
        3.4.2 公共图书馆分馆形式——一馆两制
        3.4.3 私人创办的社区图书馆——竹影书屋
第4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4.1 我国民办图书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4.1.1 资金问题
        4.1.2 人才问题
        4.1.3 管理问题
        4.1.4 规则问题
    4.2 影响民办图书馆发展的外部因素
        4.2.1 公民对公益性机构的认识有误区
        4.2.2 法规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4.2.3 政府对公益组织缺乏监督和扶持
        4.2.4 缺乏良好的宣传环境
    4.3 影响民办图书馆发展的自身因素
        4.3.1 缺乏统一管理,交流沟通不足
        4.3.2 管理缺乏规范和内部监督
        4.3.3 服务内容较单一,缺乏专业水准
第5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
    5.1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5.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5.1.2 引入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意义
    5.2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5.2.1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
        5.2.2 立足现实,夯实基础
        5.2.3 面向未来,精心策划
        5.2.4 实现民办图书馆健康平稳的发展
第6章 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考
    6.1 明确发展目标,科学精准定位
        6.1.1 确立发展目标
        6.1.2 科学精准定位
    6.2 精心策划管理,保障运行畅通
        6.2.1 选择利于发展的管理模式
        6.2.2 面向发展目标,实施精准管理
        6.2.3 基于规章制度,实施规范管理
    6.3 拓宽筹资渠道,保障发展经费
        6.3.1 自力更生,增强造血功能
        6.3.2 多方募集,补充发展资金
    6.4 注重内源发展,持续夯实基础
        6.4.1 想方设法,奠定资源基础
        6.4.2 因地制宜,奠定人才基础
        6.4.3 开拓创新,奠定服务基础
    6.5 借助外部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6.5.1 寻求政府支持,获得平稳发展
        6.5.2 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协调发展
第7章 结束语
    7.1 本文的收获
    7.2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1: 江浙地区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附录2: 2018年民办图书馆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四、我国图书馆创收的调查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D]. 刘晓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我国博物馆藏品利用效率研究[D]. 李姣. 西北大学, 2021(11)
  • [3]云南省县级单项体育协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 汝琳.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PPP视角下社区图书馆服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 ——以广州地区为例[D]. 许嘉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 [5]中外图书馆联盟经费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 李朝阳,冯琳,高波. 图书情报工作, 2020(19)
  • [6]商业化运营模式背景下大型体育演艺中心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D]. 魏治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7]我国大学出版社知识服务研究[D]. 容再再. 湘潭大学, 2020(02)
  • [8]温州市兴华羽毛球俱乐部培养竞技后备人才运行机制研究[D]. 朱慎飞.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9]社会组织筹款问题研究 ——以北京市X社工中心为例[D]. 游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10]我国民办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我国江浙地区部分民办图书馆的调查分析[D]. 李旗齐.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我国图书馆创收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