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思兰:医学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

高思兰:医学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

一、高似兰:医学名词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论文文献综述)

张蒙[1](2021)在《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文中认为在20世纪初,虽然拉丁文是欧美医学界的通用语言,但以高似兰(Phillip B. Cousland)为代表的在华传教士却不教授中国学生拉丁文,而代之以英文,并据此制定出与中国本土语言习惯不同的中文医学术语。这一将中文从属于西方现代民族语言的做法遭到留日学生的反对。汤尔和等人利用拉丁文在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打压英文在中国的影响。与此同时,他们声称日译名词符合拉丁文原意和汉语传统,从而在1910年代举行的医学名词审查会上成功抵制大部分博医会拟定的新名词。这场学术论争的背后,既是传教士与留日学生争夺中国医学标准的制定权,也是留日学生试图打捞那些在传教士帝国话语中消失的中国传统,以保存国族认同。

吴培熠,王大明[2](2021)在《X-ray中文译名演变过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X射线(X-ray)于1896年传入中国之后,基于音译、意译、形译和字母词等方式产生的多种中文译名之所以长期并存和混用,是由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异的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和接收时,引起了不同的理解和对接。直到"X射线"成为被专业共同体和社会所公认的X-ray中文译名,才完成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对应。X射线译名的整合或"规范化"过程,成为一个中西文化交汇融通的具体案例,体现了科学家共同体以及大众在西方科学的跨文化传播和科学本土化进程中的影响和作用。

郑洁,张大庆[3](2020)在《我国近代“西医东渐”研究的发展与热点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我国期刊在"西医东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热点与趋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收录的"西医东渐"文献,建立关键词共现矩阵,揭示领域研究热点。结果:截至检索时间,我国共发表"西医东渐"文献765篇,经历了缓慢进展、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研究范围涉及医学史、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研究视角以及稳定的核心作者群。结论:我国在"西医东渐"方的面研究经历了缓慢进展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医学史学术期刊是刊载"西医东渐"研究成果的主要刊物;引入西医后,我国的中医事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

蓝岚[4](2018)在《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史研究述评与展望》文中指出总结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医史界和翻译界对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问题研究的三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研究视角、队伍和成果的各自特点。未来两界学者可以在该领域合作研究,在专门医学史译介、日语在西医译介中的特殊作用、操纵理论视角下西医译介对民国时期中医存废之争的影响以及清末民国西医译介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拓展和深化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的跨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

姚博怡[5](2018)在《中日自然科学术语的翻译研究 ——以“神经”为中心》文中认为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从古代开始就已经有密切的联系。日本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就利用中国的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来使用。中日交流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交流的同时中国向日本输入了许多汉字词汇,许多词汇日本至今仍在使用。在原始和古代社会,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以日本接受中国文化为主要特征。但是自从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发生逆转,变为了中国学习日本文化。从明代开始,源源不断地有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为中国带来西方的先进文化。其中自然科学的相关书籍被传教士译成汉语,传到中国后对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神经”一词最开始译自希腊语“neuron”,后来作为英语“nerve”的译词而在中国固定下来。在中国,传教士最开始对“nerve”进行翻译,“nerve”的译语曾有过“筋”、“细筋”、“脑细筋”等,最后采用从日本传来的“神经”来作为“nerve”的译语。本论文将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中日间“nerve”的翻译变迁情况进行总结,并就“神经”一词作为“nerve”的译语在中国确立下来的原因以及影响译语成立的因素进行探讨。本论文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绪论介绍进行本研究的根据和动机。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论文的构成情况。说明本研究的先行研究的概要和当代的研究现状,并分析先行研究中的不足,说明本研究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一章“神经”这一译语在中国的变迁在本章中,介绍了从1606年到1906年间中国的来华传教士和学者等对“nerve”的翻译情况。第二章“神经”这一译语在日本的变迁在本章中,简单地说明了日本的解剖学历史,并介绍了从1682-1877年间日本的学者和译者对“nerve”的翻译情况。第三章“神经”一词在中国的确立本章说明了中日两国在医学名词统一的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并就“神经”一词能够作为“nerve”的译语在中国确立下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结论(1)时代背景对译语确立的影响。中日两国古代就已经在各个方面有文化交流。但是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开始向日本输送大量的留学生,开始接受从日本过来的西洋文化。在此期间,中国学者翻译了大量的日本文献,许多日语词汇也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神经”原本是中文词汇,曾在《后汉书》中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学者将赋予了新意的“神经”带回了中国。(2)接受外来文化的程度对译语确立的影响。中国容易接受从日本来的外来文化是因为中日文化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另外,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与文化输出输入国之间的文化交流频度也有很大的关系。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都有交流。古代中国词汇“神经”被日本借用后又再度回到中国。对中国人来说,对“神经”一词有亲切感,更易于接受。(3)名词统一会议提出的翻译原则对确立译语的影响。由于之前传教士之间互不交流,因此译语并不统一。在对名词统一的会议上,提出几个选择译语的原则:1、避免音译;2、并不是依照词汇的原义来进行翻译,而是根据词语最近的和最权威的意思来进行翻译;3、宜多用二字以上。古代汉语中已经有“神经”一词的存在,而且“神经”一词并不是音译的译语,是根据英语的意思来翻译的词汇,并且是中国人易于接受的双音节词汇。因此,“神经”能作为“nerve”的译语在中国确定下来也是无可厚非的。

崔军锋[6](2017)在《中国博医会与近代东亚西医学的一体化发展(1886-1932)——基于《博医会报》相关报道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东亚地区各国作为一个整体,虽有一定差异,但有着大致相同的疾病谱系,它们往往共同面临着近代西方殖民语境中的各种热带疾病和其他地区性疾病的侵袭。同时,在近代东来的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眼中,它们也是一个整体性的传教区域。20世纪之交,作为主要由来华医学传教士组成的中国博医会,吸纳东亚其他国家的医学传教士加入其中,报道东亚各国医务开展、医学组织、医学教育情况,各国医学传教士也有一定的相互流动。其参与在东亚召开的热带医学会议,交流医学研究心得,共同防治大的疫病流行,推动了近代西医学在东亚各国之间的环流与互动,促进了本地区医学及卫生防疫事业的一体化发展;也对近代中国的西医学,尤其是热带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对博医会在近代东亚西医学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作用的分析,有助于理解文化与帝国主义的关系。

李定钧[7](2016)在《百年英汉医学辞典史——从高氏本到陈氏本》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部医学科技史,也是一部医学科学话语表达方式不断更新的历史。词典往往落后于语言现实,言语中的词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约定俗成,进入词典被正式承认。外来术语,包括医学名词术语,先经翻译在译文或译界中使用,随后进入译语规范词典中,确保了医学研究及相关学术理论建设的严密与准确,而医学电子词典的未来发展也许会突破这一理念。

黄春宇[8](2016)在《百年使命:一部英汉医学辞典史》文中指出《高氏医学辞汇》在英汉医学辞典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赵氏英汉医学辞典》的影响力也很深远。先有高似兰,后有赵师震,已故的上医教授陈维益作为同行者,延续了跨越百年的历史使命,编撰完成《英汉医学大词典》。合信与《医学英华字释》明末清初,西学东?

刘娅,梁忠[9](2015)在《明清西医东渐翻译历史脉络及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清时期的传教士们为了引进西方文化,以行医和传播西医知识为媒介,造成西医在中国的不可遏制、蓬勃发展的势头,为此西医翻译界人才辈出。这些西医的翻译者为了让西医为国人所接受,很自然地就从中医学中去选择相关的术语对等西医术语,如此,对症状的描述很容易就能找到相关的词汇。正是由于西医的这种借用,使得西医逐渐被国人接受,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同时也导致了后来国人对中医的认识偏差和误解,而这些影响是由于当时西医引进中国时翻译不当,或者是传教士或译者对中医的理解不深造成的。

谷晓阳,甄橙[10](2015)在《医学名词音与意的社会文化阐释——以Insulin译名演变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20年代,随着胰岛素的发现及生产,中国学者开始将其引进并翻译。本文对Insulin在中国首次得到官方命名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从Insulin到胰岛素,不仅是一个医学名词的翻译过程,也是西方医学在中国引入和传播的一个缩影。

二、高似兰:医学名词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似兰:医学名词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论文提纲范文)

一 传教士帝国话语中的拉丁文
二 留日学生:“以拉丁为本位”
三 医学名词审查会上的交锋
结 语

(2)X-ray中文译名演变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X-ray中文译名的使用和传播:“音、形、意”的交织
二、20世纪初“字母词”的出现和创新
三、清末民初对X-ray译名的审定与规范
四、结 语

(3)我国近代“西医东渐”研究的发展与热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分析方法与工具
2 研究结果
    2.1 年度产出
    2.2 期刊分布
    2.3 高产作者
    2.4 研究热点
        2.4.1 研究涉及时期及活跃人物
        2.4.2 研究涉及地点及教会事业
        2.4.3 西医引入对中医的影响
3 结论

(4)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史研究述评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史研究述评
    1.1 第一阶段
    1.2 第二阶段
    1.3 第三阶段
2 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史研究展望
    2.1 专门医学史的译介研究
    2.2 日语在西医译介中的特殊作用研究
    2.3 西医译介对民国时期中医存废之争影响的研究
    2.4 清末民国西医译介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产生的影响研究

(5)中日自然科学术语的翻译研究 ——以“神经”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序论
    0.1 研究动机と意义
    0.2 先行研究のレビュ―
    0.3 研究の方法と构成
第一章 中国における「神経」の翻訳
    1.1 「筋」
    1.2 「细筋」
    1.3 「脳気筋」
    1.4 「糸」と「糸丝」と「脳丝」
    1.5 「涅伏」
    1.6 「神経」
    1.7 そのほかの訳语
第二章 日本における「神経」の翻訳
    2.1 「脳筋」
    2.2 「筋」
    2.3 「神経」
第三章 神経という訳名の定着
    3.1 中日における医学用语の统一
    3.2 中国における神経の定着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附録

(6)中国博医会与近代东亚西医学的一体化发展(1886-1932)——基于《博医会报》相关报道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员与组织上的一体化
    (一) 博医会会员的构成与相互流动
    (二) 东亚地区博医会支会的建立
二、医学研究与疫病防治的一体化
    (一) 医学研究的一体化
    (二) 疫病防治的一体化
    (三) 参与东亚区域会议组织
三、对东亚西医教育情况的报道
四、余论

(7)百年英汉医学辞典史——从高氏本到陈氏本(论文提纲范文)

一、清末民初传教士们开创高氏本——《高氏医学辞汇》
二、民国本汇聚另一个源头——《医学名词汇编》
三、陈氏本的前生今世——《英汉医学大词典》

(8)百年使命:一部英汉医学辞典史(论文提纲范文)

合信与《医学英华字释》
高似兰与《高氏医学辞汇》
鲁德馨与《名词汇编》
赵师震与《赵氏英汉医学辞典》

(9)明清西医东渐翻译历史脉络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早期明清西医东渐的历史脉络
二、早期西医翻译的目的及方法
三、明清西医东渐翻译造成的的影响

(10)医学名词音与意的社会文化阐释——以Insulin译名演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Insulin 的英文命名
2 Insulin 的翻译
    2. 1 Insulin: “精” 与 “素”
    2. 2 Insulin: “岛” 与 “胰岛”
    2. 3 Insulin: 音译与直译
    2. 4 Insulin: 定名之难
3 结 语

四、高似兰:医学名词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拉丁文在近代中国:传教士的帝国话语与留日学生的在地反抗[J]. 张蒙. 史林, 2021(04)
  • [2]X-ray中文译名演变过程研究[J]. 吴培熠,王大明.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1(04)
  • [3]我国近代“西医东渐”研究的发展与热点分析[J]. 郑洁,张大庆.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20(02)
  • [4]清末民国传教士西医译介史研究述评与展望[J]. 蓝岚. 医学与哲学(A), 2018(10)
  • [5]中日自然科学术语的翻译研究 ——以“神经”为中心[D]. 姚博怡. 贵州大学, 2018(06)
  • [6]中国博医会与近代东亚西医学的一体化发展(1886-1932)——基于《博医会报》相关报道的分析[J]. 崔军锋.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百年英汉医学辞典史——从高氏本到陈氏本[J]. 李定钧. 东方翻译, 2016(02)
  • [8]百年使命:一部英汉医学辞典史[N]. 黄春宇. 文汇报, 2016
  • [9]明清西医东渐翻译历史脉络及影响研究[J]. 刘娅,梁忠. 湖北社会科学, 2015(09)
  • [10]医学名词音与意的社会文化阐释——以Insulin译名演变为例[J]. 谷晓阳,甄橙. 中国科技翻译, 2015(03)

标签:;  ;  ;  ;  ;  

高思兰:医学术语翻译标准化的推动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