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兰山脉大锰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赫兰山脉大锰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一、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记述(论文文献综述)

卢玲[1](2020)在《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多样性及特定菌种培养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探讨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多样性;根据宏观和微观特征编制贺兰山大型真菌的检索表;分析真菌的子实体宏观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子实体内孢子的微观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使用ITS序列辅助验证形态学鉴定子实体的分类归属;分析海拔高度对子实体宏观和微观形态特征的影响;对选定的一种外生菌根菌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plorans的菌种培养特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调查、评估和利用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于2012-2016年在内蒙古贺兰山南寺和哈拉乌沟两地进行取样,每个样地分别由5人从沟谷入口处进行拉网式调查,共获得4 000余份样品,经过宏观和微观形态学鉴定辅以ITS序列佐证,鉴定出8目25科69属189种大型真菌,对个种的子实体形态特征、菌盖表面特征、菌盖鳞片特征、菌柄形态特征、菌褶着生方式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不同菌种子实体之间存在相似性,同一菌种子实体也存在表型多样性,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各组成部分形态特征是相互独立的,菌盖表面特征、菌盖附属物特征、菌褶特征和菌柄特征等这4个特征都显示种内多样性小于种间多样性,菌盖形态特征和菌褶特征都与子实体整体特征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的关联性,菌盖附属物变化和菌柄特征不会引起子实体整体特征发生变化。这一结果说明采用子实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和各部分形态特征鉴别一些菌种是有科学依据的,按照子实体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41种、44种和4种;子实体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对其孢子的大小和长宽比等的数据研究结论:质量性状方面,孢子形态特征和表面特征相互独立;数量性状方面,大小孢子长宽比、孢子极端比和平均比均具有一致性和关联性,显示孢子数量特征的稳定性;菌种间孢子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按照孢子多样性低、中、高分类,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数分别为152种、26种和11种;孢子多样性分类为大型真菌鉴别、分类提供了基本依据。个种的ITS序列比对后佐证了正确的“属”的分类地位,结合形态学特征,将个种确定到“种”。在贺兰山海拔高度高度1900-2650m范围内,海拔高度数值的高低并不影响子实体的整体特征,也不影响子实体各组成部位的形态特征多样性,子实体和各组成部位特征编码(包括)会随机出现在不同的海拔高度数据中。海拔高度数值也不影响大型真菌的孢子的整体形态和其表面特征(其上的纹饰),分别对大孢子和小孢子的长宽比的影响也不显着,但对大小孢子的极端比和平均比都呈现极显着相关性。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plorans的培养特性研究结论:单因素试验结论,影响菌落生长重量的最适pH值为5.5;最适温度为20-26℃;葡萄糖与麦芽糖混合物的效果最好,可溶性淀粉效果最差,该菌对还原性糖的利用较好,对非还原性糖的利用差。影响菌落生长直径的因素中,碳源以果糖的效果好于其他三种供试碳源,果糖的影响为极显着;氮源以酵母浸膏和天门冬素的效果好于蛋白胨和硝酸钾,但不显着;在实验所设定的范围内pH值和温度对直径的影响也不显着。正交实验验证各因素对菌落生长的重量的影响结果:温度、pH值和氮源都不是显着影响因子,碳源(葡萄糖+麦芽糖)是显着因子。正交实验验证各因素对菌落生长的直径的影响结果:碳源和氮源的交互作用显示,碳源1(葡萄糖+麦芽糖)+氮源1(蛋白胨)组合作用对菌落的生长直径影响极显着。

李雪[2](2020)在《中国储藏物拟步甲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文中研究说明储藏物拟步甲是一类生活于人居住地,对藏储生物原料及其产品直接或间接造成危害的甲虫资源,是构成甲虫多样性的重要成分之一。该类甲虫全球已记录9亚科98属277种(亚种),分别占世界拟步甲科物种总数的1.11%。迄今为止,中国的储藏物拟步甲记录了5亚科32属72种(亚种),分别占世界储藏物甲虫的24.0%和世界储藏物昆虫的4.3%。与世界储藏物昆虫一样,储藏物拟步甲是整个拟步甲科分类研究的重点,对其生物多样性、分类学与系统生物学、生物学和生态学、分布学、行为学、有害生物监控和综合治理领域的研究工作居多,成果也最为丰硕。在分类学方面,国际上对储藏物拟步甲的研究历史久远,记载丰富,大约71.8%的物种被命名于1800—1899之间,晚期的命名种仅占了12.7%,对其分类修订的研究工作层出不穷,越加精细和完善。我国学者长期重视储藏物拟步甲的害情调查和应用防治技术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积极成果。但就其分类整体水平而言,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种名称使用混乱,缺少分类性修订工作,分类研究工作不能满足分类鉴定和有害种类防治技术的需要。为此,加强对我国储藏物拟步甲物种多样性的认识和分类修订研究,极力缩小与世界各国研究差距,是本专项研究的出发点。本文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对储藏物拟步甲在全球范围内的基本分类状况、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发生为害情况等做了综述性介绍;基于河北大学昆虫标本馆长期积累的储藏物拟步甲标本并采用经典分类学手段,对中国该科种类进行了比较完整地分类修订,并采用国际公认度高的分类体系对其进行分类编排。全文包含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储藏物拟步甲的研究历史和现况、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材料与方法、成虫及幼虫的外部形态特征,重点介绍了储藏物拟步甲的经济意义与生物学特性,并对这类甲虫的潜在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做了展望。各论部分对中国储藏物拟步甲的5亚科20族32属72种(亚种)一一做了规范记述,包括:描述成虫72种、幼虫36种、卵20种、蛹19种;编制了各级(亚科、族、属、种)阶元的分类检索表及特征,列出各种的有效名称和同物异名及其引证,以及它们的分类归属、经济意义、生活习性,检视标本信息及世界分布等信息。研究新记录10种中国储藏物拟步甲,分别是:扁片甲Cossyphus(Cossyphus)depressus(Fabricius,1781)、短脊龙甲Leptodes brevicarina Ren,1999、喀什琵甲Blaps(Blaps)kashgarensis Baters,1879、侏土甲Gonocephalum(Gonocephalum)granulatum pusillum(Fabricius,1792)、无齿土甲Gonocephalum(Gonocephalum)schneideri Reitter,1898、小土甲Gonocephalum(Gonocephalum)pygmaeum(Steven,1829)、直胫土甲Gonocephalum(Gonocephalum)hadroide(Fairmaire,1888)、小瘤土甲Gonocephalum(Gonocephalum)tuberculatum(Hope,1831)、邻卵齿刺甲Oodescelis(Ovaloodescelis)affinis(Seidlitz,1893)、类卵齿刺甲Oodescelis(Ovaloodescelis)similis similis(Kaszab,1938)。

邢禄鹏[3](2020)在《和林格尔县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型真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某些还具有重要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通过对和林格尔县南天门森林公园的调查,发现蕴含着大量菌物资源,但当地对大型真菌利用较少。为了填补该地大型真菌研究的空白,本文针对该地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资源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物种多样性方面:共采集标本350份,鉴定出大型真菌2门4纲11目30科51属97种,其中子囊菌门1纲1目2科2属2种,担子菌门3纲10目28科49属95种。并对其进行编目。2、区系组成方面:优势科有5个,分别为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红菇科 Russulaceae、蜡伞科Hygrophoraceae。优势属6个,分别为蜡伞属Hygrophorus、蘑菇属Agaricus、侧耳属Pleurotus、杯伞属Clitocybe、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南天门森林公园与乌拉山森林公园的相似性系数最高,区系关系最近。区系的地理成分主要以世界分布属为主,属于温带性质分布。3、资源价值方面:食用真菌50种,药用真菌31种,毒菌12种。其中药用菌中具有抗肿瘤的真菌10种、降血压血脂作用的8种、免疫调节作用的8种;毒菌中,毒性较强的真菌有毒蝇鹅膏Amanita muscaria(L.et Fr.)Lam.、变黑蜡伞Hygrocybe conica(Scop.:Fr.)Kumm.、黄盖粪伞Bolbitius titubans(Bull.)Fr.等。

牟光福[4](2019)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实地的野外考察、真菌标本的采集和鉴定,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区系成分、子实体发生的生态特征(季节相关性、营养特点、空间分布特点、植物群落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弄岗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如下:(1)弄岗保护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本研究共收集到大型真菌标本1837号共373种,隶属于3门8纲22目54科140属。其中,定种226种(包括参照种),有141种只鉴定到属水平,尚有6种未鉴定到属水平;拟定中国新记录7种,6个存疑种;广西新记录75种,弄岗保护区新记录57种。(2)从区系组成来看,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11科,共计258种,占所采标本总种数的69.17%。这些科分别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锈革菌科Hymenochaceae、光柄菇科 Pluteaceae、灵芝科 Ganodermat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皱孔菌科Mermliaceae、类脐菇科 Omphalot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弄岗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属的区系成分以广布型为主(54.55%),泛热带成分较为显着(30.00%);属的区系成分与鼎湖山保护区、南岭地区以及缙云山保护区有较高的相似性系数(相似度40.00%),而与铜钹山保护区、赣西北林区、大青沟保护区、凉水保护区以及白龙江林区的相似性系数依次递减。(3)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营养方式以腐生类占优势,占统计总种数的94.42%。腐生种类中,以木腐种类为主,占统计总种数的72.63%。大型真菌的发生,从时间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夏季和夏季前后1个月,该时段所采标本数量占所采标本总数的86.45%;从空间分布来看,大型真菌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山腰及洼地,其分布与植物群落存在一定相关性。影响本区大型真菌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为水分、土壤和温度。(4)本区大型真菌的特有程度较高,但可食用以及可药用的种类比例偏低,毒蘑菇亦不多。目前,以弄岗保护区为模式标本产地的大型真菌种数有15种(4.02%),中国(大陆)新记录种4种(1.07%)。本区食用价值较高的大型真菌有10种(2.68%),明确可药用的大型真菌有43种(11.53%),毒蘑菇有8种(2.14%)。

樊永军,赵艳玲,陈秀莉[5](2019)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统计与区系地理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数据分析及区系地理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区系地理成分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初步确定该地区大型真菌的区系特征,将为本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经研究发现内蒙古地区共有大型真菌59科,207属,1 133种,分属于担子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其中,10种以上(含10种)的科有24科,共926种,占总数的81.73%;5种以上(含5种)的属有57属,共880种,占总数的77.67%。同时,就内蒙古地区的1 133种大型真菌进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后将其划分为15个分布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种类组成丰富,优势科、属作用明显,区系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武占军,宋超,林田苗,余琦殷,于梦凡,邢韶华,李永霞,任志和,刘永胜[6](2017)在《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文中研究指明运用样线与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的种类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已确认保护区内分大型真菌182种,隶属于25科、68属,其中白蘑科、多孔菌科、牛肝菌科、蘑菇科、丝膜菌科、鬼伞科、红菇科等7个科为优势科,科内种类较多,均在10种以上。按经济用途分,保护区内分布有食用菌23科、药用菌13科、毒菌9科、其他类型14科。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主要分布在草地、榆树林、平榛毛榛灌丛、山杨林、白桦林、油松林等植物群落内,均在15种以上,主要的攀附基质是土坡。同时发现,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拔、植被类型和攀附基质具有较高的联系,在海拔900 m1 200 m的范围内,大型真菌的种类最多;相对于次生林而言,原始林内大型真菌不仅种类多样,数量也多。

孟振晗[7](2017)在《贺兰山紫蘑菇蒽醌类化合物及脂肪酸的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文中研究说明贺兰山紫蘑菇(Cortinarius purpurascens Fr.),主要分布在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与宁夏自治区的贺兰山区交界处,是一类珍贵的野生大型食用真菌。本实验以贺兰山紫蘑菇为研究材料,针对其蒽醌类化合物及脂肪酸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紫蘑菇经甲醇提取,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萃取,采用各种柱层析技术分离纯化萃取物,共得到5个化合物。通过测定和分析化合物的多种核磁共振(1H-NMR,13C-NMR,HMBC,HSQC,1H-1H COSY,)、液-质联用数据(UPLC-MS)、高分辨质谱(HRESIMS)和圆二色谱并与参考文献数据对照,并结合参考文献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e,1)、(P)-anhydroflavomannin-9,10-quinone 6,6’,8’-tri-O-methyl ether(2)、以及化合物 2 的阻转异构体(M)-anhydroflavomannin-9,10-quinone 6,6’,8’-tri-O-methyl ether(3)、rufoolivacin(4)、棕榈酸(palmitic acid,5)。另外,用液-质联用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还鉴定出了除了棕榈酸的其他5种脂肪酸:硬脂酸(stearic acid,6)、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7)、亚油酸(linoleicacid,8)、油酸(oleicacid,9)及棕榈油酸(palmitoleicacid,10)。2、利用酶标仪法测定紫蘑菇各萃取部分及5种成分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及DPPH能力,结果表明:紫蘑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在各萃取部分中的活性最好,在0.5 mg/mL的浓度下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88.3%,96.8%;4个醌类化合物均表现出比乙酸乙酯相更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DPPH的活性。其中(P)-anhydroflavomannin-9,10-quinone 6,6’,8’-tri-O-methyl ether 清除轻基自由基能力最强,大黄素甲醚(physcione)清除DPPH能力最强。3、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对紫蘑菇各萃取部分中10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蘑菇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相中大黄素甲醚(physcione)含量最高,紫蘑菇甲醇提取物的石油醚相中脂肪酸含量最高。

伊如汗[8](2017)在《基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在内蒙古阿拉善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所采集的青海云杉21个土壤样品中所有类型外生菌根在显微镜下挑出,提取总DNA。并用特定引物扩增对外生菌根真菌rDNA的ITS1和ITS4区段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纯化及割胶回收。经纯化后的DNA样品采用新一代高通量454测序平台进行上机测序。然后,通过一系列包括序列质量控制、序列比对、操作分类单元划分、多样性分析、分类地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等步骤的分析流程对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基于此对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真菌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真菌非常丰富,隶属于3个门6个纲10个目19个科24个属,外生菌根OTU序列数量达到了 255条,其序列长度平均为241bp。87.1%的OTU可以鉴定到科属水平,其中鉴定到科水平的OTU共96条,火丝菌科、革菌科、蜡壳耳科绝对丰度排序中,位于前三;鉴定到属水平的OTU共127条,丰度排在前三的优势菌属依次为蜡壳耳属、棉革菌属和偶线菌属。从Venn图看,所采集的贺兰山哈拉乌和乱柴沟两地有70.1%的OTU重合,说明两地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相似。和外生菌根的传统研究方式对比来看,454高通量测序法可以更为全面且准确地反映出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

贺永喜[9](2017)在《贺兰山野生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文中指出采用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珍贵的大型野生食用真菌资源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分布有5种大型丝膜菌(Cortinarius),其中紫红丝膜菌(C.rufoolivaceus)发生量最大,约占90%;丁香紫丝膜菌(C.lilacinus)和米黄丝膜菌(C.multiformis)发生量次之,各约占3%;白丝膜菌(C.albovilaceus)和蓝丝膜菌(C.caerulescens)各占2%。白丝膜菌、米黄丝膜菌和蓝丝膜菌的子实体比较肥硕,而丁香紫丝膜菌和白丝膜菌的子实体相对较小一些,均为优质食用菌资源。摸清丝膜菌资源情况对贺兰山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白玲[10](2016)在《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文中认为本文基于对河北大学博物馆和宁夏农林科学院昆虫标本室等单位收藏的宁夏甲虫定名标本的翔实考察,结合作者及导师长期对宁夏甲虫考察和物种鉴定,并在充分总结专家工作基础上得以完成。物种编目采用Borchard et al.(2011)的鞘翅目分类体系;与世界动物地理的关系采用Holt et al.(2013)意见,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关系参考张荣组(2011)意见;研究区域自然状况参考张红(2013)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册》数据。论文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宁夏自然概况、甲虫研究简史、研究材料与方法、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3大自然景观甲虫多样性比较、甲虫资源保护与利用6个方面;各论包括物种系统分类名录、文献引证信息、同异名目录、检视标本信息、寄主或捕食对象和地理分布,其中部分内容未呈现在论文中。研究取得如下初步成果:一、物种多样性1.种类构成研究总结宁夏甲虫2亚目13总科48科460属1019种(亚种),科学新发现2种,即圆点双刺甲Bioramix(Cardiobioramix)globipunctata Bai&Ren,2016和六盘山双刺甲Bioramix(Cardiobioramix)liupanshana Bai&Ren,2016,详细记载了各种的检视标本信息,文献引证、同异名,进一步总结了各种的分布地,并提供各种成虫形态图780张。2.属级以上分类阶元的组成格局在宁夏已知的甲虫种类中,多食亚目Polyphaga占13总科46科(95.83%)415属(90.22%)885种(86.85%);肉食亚目Adephaga占2科(4.17%)45属(9.78%)134种(13.15%)。10个重要科的种数之和超过甲虫总种数的81%,依次为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44属(9.57%)157种(15.41%)、叶甲科Chrysomelidae 65属(14.13%)133种(13.05%)、步甲科Carabidae 38属(8.26%)122种(11.97%)、金龟科Scarabaeidae 42属(9.13%)107种(10.50%)、天牛科Cerambycidae 55属(11.96%)86种(8.44%)、象甲科Curculionidae 41属(8.91%)70种(6.87%)、瓢虫科Coccinelidae 28属(6.09%)57种(5.59%)、隐翅虫科Staphyinidae 20属(4.34%)50种(4.91%)、葬甲科Silphidae7属(1.52%)25种(2.45%)、芫菁科Meloidae 5属(1.09%)23种(2.26%)。460个属中,单种属256个(55.65%);寡种属144个(31.30%);多种属60个(13.05%)。1.宁夏甲虫的属级(含共有分布属)构成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460属(100.00%)、古北界+中日界共有成分175属(38.04%)、古北界+东洋界+中日界共有成分122属(26.52%)、古北界+东洋界+中日界+撒阿界共有成分39属(8.48%),世界广布2属(0.43%),其他各界共有成分仅占26.47%。2.宁夏甲虫属的分布数量(含共有分布属)与中国各动物地理区的联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蒙新区411属(89.35%)、华北区361属(78.48%)、东北区290属(63.04%)、华中区286属(62.04%)、青藏区195属(42.39%)、西南区171属(37.17%)、华南区162属(35.22%)。表明宁夏甲虫区系与蒙新区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华北区、东北区和华中区有一定联系。三、宁夏甲虫的区域分布特点以属为单位分析了宁夏甲虫属级(含共有分布属)区域分布特点:荒漠半荒漠区280属(60.87%);六盘山区270属(58.70%);黄土高原区121属(26.30%);地方特有属26个(5.65%)。表明宁夏甲虫凸显蒙新区性质,也与华北区联系紧密,地方特有物种稀少。四、宁夏3大自然景观甲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对宁夏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3个重要自然景观已知甲虫的种类的数量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分别有甲虫30科211属355种(亚种)、35科243属482种(亚种)、30科182属287种(亚种);3区均无特有属存在,特有种所占比例非常小,分别占总种数的0.28%、1.87%、0.70%。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甲虫的F指数、G指数和G-F指数依次为:F指数29.4920、32.9064和28.9752,G指数5.0281、5.1998和4.9669,G-F指数0.8296、0.8420和0.8286。贺兰山和罗山甲虫为中等不相似水平,六盘山分别与罗山、贺兰山甲虫为极不相似水平。五、宁夏甲虫资源保护利用将宁夏甲虫资源大致划分为清洁类(约10%)、授粉类(约20%)、食(饲)类(约15%)、药用类(约10%)、天敌类(约30%)、观赏类(约100%)、仓储类(约5%)和农林类(约20%),并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建议。二、宁夏甲虫区系特点及与世界和中国各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二、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记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记述(论文提纲范文)

(1)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多样性及特定菌种培养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贺兰山大型真菌的研究现状
        1.1.1.1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宏观形态学特征相关性和孢子微观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1.1.1.2 贺兰山大型真菌检索表编制的研究
        1.1.1.3 贺兰山大型真菌分子学鉴定与分类的研究
        1.1.1.4 贺兰山子实体分布地海拔高度对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1.1.1.5 菌根菌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plorans菌种的培养特性研究
        1.1.2 研究意义
        1.1.2.1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宏观形态学特征相关性和孢子微观形态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意义
        1.1.2.2 贺兰山大型真菌检索表编制的研究意义
        1.1.2.3 贺兰山大型真菌分子学鉴定与分类的研究意义
        1.1.2.4 子实体分布地海拔高度对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及数量特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意义
        1.1.2.5 菌根菌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plorans菌种的培养特性研究意义
    1.2 大型真菌的国内研究现状
        1.2.1 国内各地区大型真菌研究概况
        1.2.2 贺兰山的大型真菌的研究概况
        1.2.2.1 贺兰山真菌的研究工作
        1.2.2.2 贺兰山大型真菌形态学研究现状
        1.2.2.3 贺兰山菌物资源的地理分区与分布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观察方法
        2.2.1.1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宏观形态观察方法
        2.2.1.2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中孢子的微观形态学观察方法
        2.2.1.3 编制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形态检索表
        2.2.2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特征统计分析
        2.2.2.1 子实体宏观特征的统计分析
        2.2.2.2 子实体的孢子的微观形态特征统计分析
        2.2.3 ITS序列的分子学鉴定方法
        2.2.3.1 ITS序列的分子学鉴定实验用仪器和试剂
        2.2.3.2 ITS序列的分子学鉴定实验方法
        2.2.4 海拔高度对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和孢子形态与数量特征的影响
        2.2.5 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plorans的菌种培养研究
        2.2.5.1 单因素实验
        2.2.5.2 多因素分析实验
    2.3. 数据分析
        2.3.1 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子实体特征、孢子特征和海拔高度对子实体和孢子的影响
        2.3.2 暗黄粘盖牛肝菌培养特性的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观察结果
        3.1.1 子实体的宏观形态观察结果
        3.1.2 子实体中孢子的微观形态观察结果
        3.1.2.1 大型子囊菌类
        3.1.2.2 胶质菌类
        3.1.2.3 珊瑚菌类(Ramaria)
        3.1.2.4 多孔菌、齿菌及革菌类
        3.1.2.5 牛肝菌类
        3.1.2.6 伞菌类
        3.1.2.7 红菇类(Russulaceae)
        3.1.2.8 地星和马勃菌类(Geastraceae & Lycoperdales)
        3.1.2.9 子实体内孢子形态特征编码统计
        3.1.3 内蒙古贺兰山野生大型真菌分类检索表
    3.2 子实体形态特征统计分析结果
        3.2.1 子实体整体形态特征编码分析
        3.2.1.1 子实体不同部位表型的多样性类型分析
        3.2.1.2 菌盖特征与菌柄特征多样性的关联性分析
        3.2.1.3 子实体局部特征变化对整体特征的影响
        3.2.1.4 基于子实体表型多样性的聚类分析
        3.2.1.5 基于子实体表型多样性的聚类分析的讨论
        3.2.1.6 基于子实体表型多样性的聚类分析结论
        3.2.2 子实体中孢子微观形态的多样性分析
        3.2.2.1 孢子形态特征及表面特征的多样性
        3.2.2.2 孢子大小比值多样性
        3.2.2.3 孢子形态特征与孢子表面特征的关联性
        3.2.2.4 孢子长宽比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分析
        3.2.2.5 基于孢子多样性的聚类分析
        3.2.2.6 聚类与判别的结果探讨
        3.2.2.7 孢子的多样性分析讨论
        3.2.2.8 孢子的多样性结论
    3.3 大型真菌ITS序列比对结果
    3.4 贺兰山海拔高度对大型真菌的子实体及孢子形态特征的影响
        3.4.1 海拔高度对子实体及菌盖整体形态多样性影响
        3.4.2 海拔高度对菌盖表面特征多样性影响
        3.4.3 海拔高度对菌盖附属物形态多样性影响
        3.4.4 海拔高度对菌褶着生方式多样性影响
        3.4.5 海拔高度对菌柄形态及表面特征多样性影响
        3.4.6 海拔高度对孢子形态多样性影响
        3.4.7 海拔高度对孢子表面特征多样性影响
        3.4.8 海拔高度对大孢子长宽比多样性影响
        3.4.9 海拔高度对小孢子长宽比多样性影响
        3.4.10 海拔高度对大小孢子极端比多样性影响
        3.4.11 海拔高度对大小孢子平均比多样性影响
        3.4.12 海拔高度对孢子形态特征的影响讨论和小结
        3.4.12.1 小结
        3.4.12.2 讨论
    3.5 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 plorans)的菌种培养研究
        3.5.1 pH值对菌种培养的影响
        3.5.2 温度对菌种培养的影响
        3.5.3 碳源对菌种培养的影响
        3.5.4 氮源对菌种培养的影响
        3.5.5 维生素对菌种培养的影响
        3.5.6 正交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3.5.6.1 碳源对菌落直径的影响
        3.5.6.2 氮源对菌落直径的影响
        3.5.6.3 pH值对菌落直径的影响
        3.5.6.4 温度对菌落直径的影响
        3.5.6.5 碳源和氮源对菌种的直径影响的交互作用分析
        3.5.6.6 温度对菌落重量的影响作用
        3.5.6.7 碳源对菌落重量的影响作用
        3.5.6.8 氮源对菌落重量的影响作用
        3.5.6.9 pH值对菌落重量的影响
        3.5.7 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plorans菌种的培养研究结论
        3.5.8 暗黄粘盖乳牛肝菌S.plorans菌种的培养研究讨论
4 结论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1 海拔高度数据统计
    附录2 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地理分区
    附录3 论文中自测的ITS序列
    附录4 未鉴定确认的贺兰山大型真菌物种名录
    附录5 新鲜子实体图片

(2)中国储藏物拟步甲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总论
    第一章 概述
        1.1 储藏物拟步甲含义与分类地位
        1.1.1 储藏物拟步甲
        1.1.2 分类地位
        1.1.3 物种多样性及部分种名修订
        1.2 世界储藏物拟步甲分类概况
        1.2.1 国外概况
        1.2.2 国内概况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科学问题
        1.3.1 研究目的意义
        1.3.2 研究的科学问题
    第二章 生物学特性与经济意义
        2.1 生物学特征
        2.1.1 食性
        2.1.2 生活史
        2.2 经济意义
        2.2.1 发生与为害
        2.2.2 综合治理
    第三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标本来源
        3.1.2 文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物种搜集与名录整理
        3.2.2 分类鉴定与描述
        3.2.3 拍照与绘图
        3.2.4 分类研究
    第四章 形态术语
        4.1 成虫(图 1、2)
        4.2 卵(图 3)
        4.3 幼虫(图 4)
        4.4 蛹(图 5)
    第五章 中国储藏物拟步甲区系组成与分布
        5.1 区系组成特点
        5.2 地理分布特点
    第六章 研究展望
各论
    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Latreille, 1802
        伪叶甲亚科 Lagriinae Latreille, 1825
        Ⅰ 片甲族 Cossyphini Latreille, 1802
        片甲属 Cossyphus Olivier, 1791
        1. 扁片甲 Cossyphus (Cossyphus) depressus (Fabricius, 1781)(图 6;图版Ⅰ)
        Ⅱ 垫甲族 Lupropini Ardoin, 1958
        垫甲属 Luprops Hope, 1833
        2. 东方小垫甲Luprops orientalis (Motschulsky, 1868) (图 7;图版Ⅰ)
        3. 云南垫甲 Luprops yunnanus (Fairmaire, 1887) (图 8;图版Ⅰ)
        漠甲亚科 Pimeliinae Latreille, 1802
        Ⅲ 砚甲族 Akidini Billberg, 1820
        砚甲属 Cyphogenia Solier, 1837
        4. 中华砚甲 Cyphogenia (Cyphogenia) chinensis (Faldermann, 1835) (图 9;图版Ⅰ)
        5. 肩脊砚甲 Cyphogenia (Cyphogenia) humeralis Bates, 1879(图 10;图版Ⅰ)
        6. 齿砚甲 Cyphogenia (Cyphogenia) rugipennis (Faldermann, 1835)(图 11;图版Ⅰ)
        Ⅳ 沟甲族 Cnemeplatiini Jacquelin du Val, 1861
        沟甲属 Philhammus Fairmaire, 1871
        7. 李氏沟甲 Philhammus (Philhammus) leei Kaszab, 1962 (图 12;图版Ⅰ)
        Ⅴ 掘甲族 Lachnogyini Seidlitz, 1894
        掘甲属 Netuschilia Reitter, 1904
        8.郝氏掘甲Netuschilia hauseri (Reitter, 1897)
        Ⅵ 龙甲族 Leptodini Lacordaire, 1859
        龙甲属 Leptodes Dejean, 1934
        9.短脊龙甲Leptodes brevicarina Ren, 1999
        10. 中华龙甲 Leptodes chinensis Kaszab, 1962 (图 13;图版Ⅰ)
        11. 沟胸龙甲 Leptodes sulcicollis Reitter, 1889(图 14;图版Ⅰ)
        12. 谢氏龙甲 Leptodes szekessyi Kaszab, 1962(图 15;图版Ⅱ)
        13.莱氏龙甲Leptodes (Proleptodes) reitteri Semenov, 1891
        Ⅶ 漠甲族 Pimeliini Latreille, 1802
        卵漠甲属 Ocnera Fischer von Waldheim, 1822
        14. 皮氏卵漠甲 Ocnera sublaevigata przewalskyi Reitter, 1887(图 16;图版Ⅱ)
        宽漠甲属 Sternoplax J. Frivaldszky, 1889
        15. 谢氏宽漠甲 Sternoplax (Sternoplax) szeehenyi J. Frivaldszky, 1889(图 17;图版Ⅱ)
        16.光滑胖漠甲Trigonoscelis (Chinotrigon) sublaevigata sublaevigata Reitter, 1887
        Ⅷ 鳖甲族 Tentyriin Eschscholtz, 1831
        小鳖甲属 Microdera Eschscholtz, 1831
        17.姬小鳖甲 Microdera (Dordanea) elegans (Reitter, 1887) (图 19;图版Ⅱ)
        18.蒙古小鳖甲 Microdera (Microdera) mongolica mongolica (Reitter, 1889) (图 20;图版Ⅱ)
        拟步甲亚科 Tenebrioninae
        Ⅸ 粉甲族 Alphitobiini Reitter, 1917
        粉甲属 Alphitohius Stephens, 1829
        19.黑粉甲Alphitohius diaperinus (Panzer, 1796) (图 21;图版Ⅱ)
        20.小菌虫Alphitobius laevigatus (Fabricius, 1781)
        21.暗红褐菌虫Alphitobius viator Mulsant et Godart, 1868
        Ⅹ 琵甲族 Blaptini Leach, 1815
        琵甲属 Blaps Fabricius, 1775
        22. 拟步行琵甲 Blaps (Blaps) caraboides caraboides Allard, 1882(图 23;图版Ⅲ)
        23. 中华琵甲 Blaps (Blaps) chinensis (Faldermann, 1835) (图 24;图版Ⅲ)
        24. 达氏琵甲 Blaps (Blaps) davidea Deyrolle, 1878(图 25;图版Ⅲ)
        25. 步行琵甲 Blaps (Blaps) gressoria Reitter, 1889(图 26;图版Ⅲ)
        26. 日本琵甲 Blaps (Blaps) japonensis japonensis Marseul, 1879(图 27;图版Ⅲ)
        27. 戈壁琵甲 Blaps (Blaps) kashgarensis gobiensis Frivaldszky, 1889(图 28;图版Ⅲ)
        28. 喀什琵甲 Blaps (Blaps) kashgarensis Baters, 1879(图 29;图版Ⅲ)
        29. 细长琵甲 Blaps (Blaps) oblonga Kraatz, 1883(图 30;图版Ⅲ)
        30. 磨光琵甲 Blaps (Blaps) opaca (Reitter, 1889) (图 31;图版Ⅲ)
        31. 皱纹琵甲 Blaps (Blaps) rugosa Gebler, 1825(图 32;图版Ⅳ)
        Ⅺ 土甲族 Opatrini Brullé, 1832
        土甲属 Gonocephalum Solier, 1834
        32. 二纹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bilineatum (Walker, 1858)(图 33;图版Ⅳ)
        33. 侏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granulatum pusillum (Fabricius, 1792)(图 34;图版Ⅳ)
        34. 直胫土甲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hadroide (Fairmaire, 1888)
        35. 突厥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patruele turchestanicum Gridelli, 1948(图 35;图版Ⅳ)
        36. 毛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pubens (Marseul, 1876) (图 36)
        37. 小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pygmaeum (Steven, 1829)(图 37;图版Ⅳ)
        38. 网目土甲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reticulatum Motschulsky, 1854
        39. 无齿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schneideri Reitter, 1898(图 39;图版Ⅳ)
        40. 小瘤土甲 Gonocephalum (Gonocephalum) tuberculatum (Hope, 1831)(图 40;图版Ⅳ)
        41. 扁毛土甲Mesomorphus villiger (Blanchard, 1853)沙土甲属Opatrum Fabricius, 1775
        42. 沙土甲 Opatrum (Opatrum) sabulosum sabulosum (Linnaeus, 1760) (图 42;图版Ⅴ)
        43. 类沙土甲Opatrum (Opatrum) subaratum Faldermann, 1835
        Ⅻ 帕谷甲族 Palorini E. G. Matthews, 2003
        帕谷甲属 Palorus Mulsant, 1854
        44. 小粉甲 Palorus cerylonoides (Pascoe, 1863)
        45. 姬粉甲 Palorus ratzeburgii (Wissmann, 1848)(图版Ⅴ)
        46. 亚扁粉甲 Palorus subdepressus (Wollaston, 1864) (图版Ⅴ)
        47. 深沟粉甲 Ulomina carinata Baudi di Selve, 1876(图版Ⅴ)
        48. 龙骨粉甲 Ulomina martinae Scupola, 2002(图版Ⅴ)
        ⅩⅢ 扁足甲族Pedinini直扁足甲属Blindus Mulsant & Rey, 1853
        直扁足甲属 Blindus Mulsant & Rey, 1853
        49. 瘦直扁足甲 Blindus strigosus (Faldermann, 1835) (图 44;图版Ⅴ)
        ⅩⅣ 刺甲族 Platyscelidini Lacordaire, 1859
        齿刺甲属 Oodescelis Motschulsky, 1845
        50. 邻卵齿刺甲 Oodescelis (Ovaloodescelis) affinis (Seidlitz, 1893) (图 45;图版Ⅴ)
        51. 卵形齿刺甲 Oodescelis (Ovaloodescelis) ovalis (Ballion, 1878)(图 46;图版Ⅴ)
        52. 类卵齿刺甲 Oodescelis (Ovaloodescelis) similis similis (Kaszab, 1938)(图 46;图版Ⅵ)
        ⅩⅤ 拟步甲族 Tenebrionini Latreille, 1802
        53. 小点拟粉甲 Ariarathus atronitens (Fairmaire, 1891)(图版Ⅵ)
        54. 大点拟粉甲 Neatus picipes (Herbst, 1797)(图版Ⅵ)
        拟步甲属Tenebrio Linnaeus, 1758
        55. 黄粉虫 Tenebrio molitor Linnaeus, 1758(图 48;图版Ⅵ)
        56. 黑粉虫 Tenebrio obscurus Fabricius, 1792(图版Ⅵ)
        57. 大黑甲 Zophobas opacus (Sahlberg, 1823)(图 49;图版Ⅵ)
        ⅩⅥ 拟粉甲族Triboliini
        58. 长头谷盗 Latheticus oryzae Waterhouse, 1880(图版Ⅵ)
        拟粉甲属 Tribolium W. S. Mac Leay, 1825
        59. 赤拟粉甲 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 1797)(图 50;图版Ⅵ)
        60. 杂拟粉甲 Tribolium confusum Jacquelin du Val, 1861(图版Ⅵ)
        61. 弗氏拟粉甲 Tribolium freemani Hinton, 1948(图版Ⅶ)
        菌甲亚科 Diaperinae Latreille, 1802
        ⅩⅦ 隐甲族 Crypticini Brullé, 1832
        隐甲属 Crypticus Latreille, 1817
        63. 瘦隐甲Crypticus (Crypticus) latiusculus (Ménétriès, 1849)(图版Ⅶ)
        64. 淡红毛隐甲Crypticus (Seriscius) rufipes Gebler, 1829(图 51;图版Ⅶ)
        65. 小隐甲 Ellipsodes (Anthrenopsis) scriptus (Lewis, 1894)(图版Ⅶ)
        ⅩⅧ 菌甲族 Diaperini Latreille, 1802
        66.二带粉菌甲Alphitophagus bifasciatus (Say, 1824)
        67. 刘氏菌甲 Diaperis lewisi lewisi Bates, 1873(图 53;图版Ⅶ)
        68. 细角谷盗 Gnatocerus (Echocerus) maxillosus (Fabricius, 1801)(图版Ⅶ)
        69. 阔角谷盗 Gnatocerus (Gnatocerus) cornutus (Fabricius, 1798)(图版Ⅷ)
        70. 洋虫 Ulomoides dermestoides (Chevrolat, 1878)(图版Ⅷ)
        ⅩⅨ 皮下甲族 Hypophlaeini Billberg, 1820
        71. 毕氏粉甲 Corticeus (Tylophloeus) curtithorax (Pic, 1924)(图版Ⅷ)
        窄甲亚科 Stenochiinae Kirby, 1837
        ⅩⅩ 轴甲族 Cnodalonini Oken, 1843
        72. 弯胫大轴甲 Promethis valgipes valgipes (Marseul, 1876)(图 54;图版Ⅷ)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研究生期间完成的论文与科研活动经历

(3)和林格尔县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国内大型真菌研究进展
    1.2 国外大型真菌研究进展
    1.3 内蒙古大型真菌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标本采集
        2.3.2 标本鉴定
        2.3.3 大型真菌编目依据
        2.3.4 区系组成与分布
        2.3.5 大型真菌资源价值划分
3 结果与分析
    3.1 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3.1.1 鉴定结果
        3.1.2 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编目
    3.2 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分析
        3.2.1 南天门森林公园优势科属分析
        3.2.2 南天门森林公园与其他地区大型真菌区系关系
        3.2.3 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区系的地理分布
    3.3 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评价分析
        3.3.1 大型真菌资源价值统计
        3.3.2 食用菌资源
        3.3.3 药用菌资源
        3.3.4 毒菌资源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4)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国外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概况
    1.2 国内大型真菌研究概况
    1.3 广西大型真菌研究概况
    1.4 弄岗保护区自然地理及大型真菌研究概况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2.1 研究材料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收集整理
        2.2.2 野外调查和标本采集
        2.2.3 标本鉴定与整理
    2.3 标本信息整理
    2.4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编目
    2.5 拟定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2.5.1 无柄炭角菌(新拟)Xylaria apoda (Berk, et Broome) J.D. Rogers et Y.M. Ju
        2.5.2 勒沙炭团菌(新拟)Hypoxylon lechatii J. Foum. et M. Stadler
        2.5.3 莱卡槌座炭角菌(新拟)Rhopalostroma lekae Whalley,Thienh.,M.A. Whalley & Sihan
        2.5.4 奥弗里姆下锥伞(新拟)Deconica overeemii (E. Horak et Desjardin) Desjardin et .A. perry
        2.5.5 粗壮丝盖伞(新拟)Inocybe saraga K.P.D. Latha et Manime
        2.5.6 喀拉拉老伞(新拟)Gerronema keralense K.P.D. Latha et Manim
        2.5.7 棕榈病小皮伞(新拟)Marasmius palmivorus Sharpies
    2.6 存疑种记述
        2.6.1 棘刚毛菌属一种Echinochaete sp.见图2-9
        2.6.2 毛筐菌属一种Chaetocalathus sp.见图 2-10
        2.6.3 假口蘑属一种Pseudotricholoma sp.见图 2-11
        2.6.4 小小孔菌属一种1Microporellus sp.1见图 2-12
        2.6.5 小小孔菌属一种2Microporellus sp.2 见图 2-13
        2.6.6 十字孢口蘑属一种Tricholosporum sp 见图 2-14
    2.7 海南核生柄孔菌Lignosus hainanensis B.K.Cui记述
第三章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成分分析
    3.1 研究材料
    3.2 研究方法
    3.3 区系组成分析
        3.3.1 优势科组成分析
        3.3.2 优势属组成分析
    3.4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4.1 属的区系地理成分分析
    3.5 弄岗保护区与相关地区属的区系成分比较
第四章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特征
    4.1 研究材料
    4.2 研究方法
    4.3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子实体的发生与季节的相关性
    4.4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营养特点
    4.5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空间分布特点
        4.5.1 山顶周围的大型真菌
        4.5.2 山坡中部的大型真菌
        4.5.3 洼地周围的大型真菌
    4.6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发生与植物群落的相关性
第五章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评价
    5.1 研究材料
    5.2 研究方法
    5.3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
        5.3.1 食用大型真菌资源
        5.3.2 药用大型真菌资源
        5.3.3 有毒大型真菌资源
        5.3.4 采自弄岗保护区的大型真菌特有种或国内少见种
    5.4 弄岗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编目
附录二 本研究所获得的的ITS序列(93条)
附录三 弄岗保护区生境照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统计与区系地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区系组成的统计及分析
    2.2 地理成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内蒙古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编目
    2.2 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区系分析
        2.2.1 科的组成分析
        2.2.2 优势科分析
        2.2.3 属的组成分析
        3.2.4 优势属分析
        2.2.5 种的组成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6)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型真菌的资源分析
        2.1.1 大型真菌的种类
        2.1.2 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
    2.2 大型真菌的分布特征
        2.2.1 大型真菌在不同植被类型中的分布
        2.2.2 大型真菌的攀附基质
        2.2.3 大型真菌的垂直分布特征
3 结论

(7)贺兰山紫蘑菇蒽醌类化合物及脂肪酸的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综述
    1.1 贺兰山紫蘑菇概述
    1.2 贺兰山紫蘑菇的形态特征
    1.3 贺兰山紫蘑菇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贺兰山紫蘑菇的营养价值
    1.5 贺兰山紫蘑菇的药用价值
        1.5.1 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5.2 抗肿瘤作用
        1.5.3 抗氧化作用
二 贺兰山紫蘑菇的提取、极性分段和清除羟基自由基及DPPH活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清除羟基自由基及DPPH活性实验
        2.4.1 清除基自由基
        2.4.2 清除DPPH活性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1 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
        2.5.2 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
三 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组分乙酸乙酯相的成分分离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清除羟基自由基及DPPH活性实验
        3.4.1 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
        3.4.2 清除羟基自由基作用
四 紫蘑菇中4个主要成分及6种脂肪酸的定量分析
    4.1 标准品溶液制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色谱条件优化
        4.2.2 质谱条件优化
        4.2.3 线性范围、标准曲线及检出限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五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8)基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依据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菌根简介
        1.3.1 外生菌根简介
        1.3.2 国际外生菌根多样性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生菌根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青海云杉简介
    1.5 研究外生菌根多样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1.5.1 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外生菌根多样性所存在的问题
        1.5.2 新型454测序技术
        1.5.3 454测序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应用及目前面临的问题
2 454测序技术分析内蒙古贺兰山地区青海云杉外生菌根菌群落结构
    2.1 内蒙古贺兰山地区地理概况
        2.1.1 地形条件
        2.1.2 气候条件及土壤条件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3 青海云杉外生菌根总DNA的提取
        2.2.4 DNA ITS区段的PCR扩增
        2.2.5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2.2.6 测序和序列拼接
        2.2.7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海云杉所有样品外生菌根OTU分析
    3.2 青海云杉所有样品外生菌根分类水平分析
    3.3 青海云杉外生菌根与亲缘物种亲缘性分析
    3.4 样地之间亲OTU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贺兰山野生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贺兰山丝膜菌的分类地位
2 贺兰山丝膜菌的种类和发生量比例
3 贺兰山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1 紫红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1.1 菌丝体形态特征
        3.1.2 子实体形态特征
    3.2 丁香紫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2.1 菌丝体形态特征
        3.2.2 子实体形态特征
    3.3 米黄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3.1 菌丝体形态特征
        3.3.2 子实体形态特征
    3.4 白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4.1 菌丝体形态特征
        3.4.2 子实体形态特征
    3.5 蓝丝膜菌的形态特征
        3.5.1 菌丝体形态特征
        3.5.2 子实体形态特征
4 贺兰山丝膜菌的生长发育条件
5 贺兰山丝蘑菌与植被之间的关系

(10)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总论
1. 宁夏自然概况
    1.1 宁夏自然条件
    1.2 宁夏生物资源状况
2. 宁夏甲虫研究简史及课题的提出
    2.1 国外研究进展
    2.2 国内研究进展
    2.3 研究课题的提出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标本来源
    
3.1.2 文献来源
    3.2 研究方法
    
3.2.1 分类记述
    
3.2.2 物种地理分布分析
    
3.2.3 3 大自然景观甲虫组成分析
    
3.2.4 图像采集
4. 宁夏甲虫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格局
    4.1 物种多样性
    
4.1.1 属级以上阶元组成特点
    
4.1.2 属级组成特点
    4.2 区系组成特点
    
4.2.1 宁夏甲虫与世界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4.2.2 宁夏甲虫与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关系
    
4.2.3 宁夏甲虫的区域分布特点
5. 宁夏主要自然景观甲虫物种多样性比较
    5.1 3 大自然景观甲虫主要类群及数量
    5.2 3 大自然景观的甲虫G-F指数
    5.3 3 大自然景观的甲虫相似性系数
6. 宁夏甲虫资源及其保护利用
    6.1 宁夏甲虫资源
    
6.1.1 清洁类
    
6.1.2 授粉类
    
6.1.3 食(饲)类
    
6.1.4 药用类
    
6.1.5 天敌类
    
6.1.6 观赏类
    
6.1.7 仓储类
    
6.1.8 农林类
    6.2 宁夏甲虫资源保护与利用
    
6.2.1 保护与利用现状
    
6.2.2 保护与利用建议 各论
鞘翅目Coleoptera
肉食亚目Adephaga
    (1) 步甲科Carabidae Latreille, 1802
    (2) 龙虱科Dytiscidae Leach, 1815
多食亚目Polyphaga
牙甲总科Hydrophiloidea Latreille, 1802
    (3) 牙甲科Hydrophilidae Latreille, 1802
    (4) 长阎甲科Synteliidae Lewis, 1882
    (5) 阎甲科Histeridae Gyllenhal, 1808
隐翅虫总科Staphylinoidea Latreille, 1802
    (6) 球蕈甲科Leiodidae Fleming, 1821
    (7) 觅葬甲科Agyrtidae Thomson, 1859
    (8) 葬甲科Silphidae Latreille, 1806
    (9)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 Latreille, 1802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Latreille, 1802
    (10) 粪金龟科Geotrupidae Latreille, 1802
    (11) 皮金龟科Trogidae Mac Leay, 1819
    (12) 锹甲科Lucanidae Latreille, 1804
    (13) 红金龟科Ochodaeidae Mulsant & Rey, 1871
    (14) 金龟科Scarabaeidae Latreille, 1802
花甲总科Dascilloidea Guérin-Méneville, 1843 (1834)
    (15) 花甲科Dascillidae Guérin-Méneville, 1843 (1834)
吉丁总科Buprestoidea Leach, 1815
    (16) 吉丁科Buprestidae Leach, 1815
丸甲总科Byrrhoidea Latreille, 1804
    (17) 泥甲科Dryopidae Billberg, 1820 (1817)
叩甲总科Elateroidea Leach, 1815
    (18) 叩甲科Elateridae Leach, 1815
    (19) 红萤科Lycidae Laporte, 1836
    (20) 花萤科Cantharidae Imhoff, 1856 (1815)
长蠹总科Bostrichoidea Latreille, 1802
    (21) 皮蠹科Dermestidae Latreille, 1804
    (22) 长蠹科Bostrichidae Latreille, 1802
    (23) 蛛甲科Ptinidae Latreille, 1802
郭公甲总科Cleroidea Latreille, 1802
    (24) 谷盗科Trogossitidae Latreille, 1802
    (25) 郭公虫科Cleridae Latreille, 1802
    (26) 拟花萤科Melyridae Leach, 1815
扁甲总科Cucujoidea Latreille, 1802
    (27) 球棒甲科Monotomidae Laporte, 1840
    (28) 隐食甲科Cryptophaginae Kirby, 1826
    (29) 锯谷盗科Silvanidae Kirby, 1837
    (30) 扁甲科Cucujidae Latreille, 1802
    (31) 露尾甲科Nitidulidae Latreille, 1802
    (32) 瓢虫科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33) 薪甲科Latridiidae Erichson, 1842
拟步甲总科Tenebrionoidea Latreille, 1802
    (34) 小蕈甲科Mycetophagidae Leach, 1815
    (35) 花蚤科Mordellidae Latreille, 1802
    (36) 幽甲科Zopheridae Solier, 1834
    (37) 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 Latreille, 1802
    (38) 拟天牛科Oedemeridae Latreille, 1810
    (39) 芫菁科Meloidae Gyllenhal, 1810
    (40) 蚁形甲科Anthicidae Latreille, 1819
叶甲总科Chrysomeloidea Latreille, 1802
    (41) 暗天牛科Vesperidae
    (42) 天牛科Cerambycidae Latreille, 1802
    (43) 距甲科Megalopodidae Latreille, 1802
    (44) 叶甲科Chrysomelidae Latreille, 1802
象甲总科Curculionoidea Latreille, 1802
    (45) 卷叶象科Attelabidae Billberg, 1820
    (46) 椰象甲科Dryophthoridae Sch?nherr, 1825
    (47) 三锥象科Brentidae Billberg, 1820
    (48) 象甲科Curculionidae Latreille, 1802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和活动

四、贺兰山大型真菌资源调查记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贺兰山大型真菌子实体形态多样性及特定菌种培养特性研究[D]. 卢玲.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2]中国储藏物拟步甲分类研究(鞘翅目:拟步甲科)[D]. 李雪. 河北大学, 2020(08)
  • [3]和林格尔县南天门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研究[D]. 邢禄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与评价[D]. 牟光福. 广西大学, 2019(01)
  • [5]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内蒙古地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统计与区系地理分析[J]. 樊永军,赵艳玲,陈秀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6]河北大海陀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生态分布[J]. 武占军,宋超,林田苗,余琦殷,于梦凡,邢韶华,李永霞,任志和,刘永胜. 中国食用菌, 2017(04)
  • [7]贺兰山紫蘑菇蒽醌类化合物及脂肪酸的分离鉴定和抗氧化活性[D]. 孟振晗. 内蒙古大学, 2017(01)
  • [8]基于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内蒙古贺兰山青海云杉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D]. 伊如汗.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01)
  • [9]贺兰山野生丝膜菌种类、发生量和形态特征[J]. 贺永喜. 中国食用菌, 2017(02)
  • [10]宁夏甲虫的物种多样性与生物地理[D]. 白玲. 河北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赫兰山脉大锰资源的调查与描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