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

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

一、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0)在《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新,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成为最为耀眼的“事业”。但是,数十年的举国奋斗,我们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中兴事件”让国人刻骨铭心。中国的创新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技术比市场重要、创新比技术重要,基础性、原创性创新(厚度与深度)比应用性、模仿式创新(标度与热度)重要,开放式、协同性的跨界创新比封闭式、排他性的创新重要。基于这样的视角,论文以跨界创新为研究选题,开展研究。论文以战略管理理论、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等为引导,以重大社会需求牵引,紧密结合我国创新实践的现实,力图通过对跨界创新,尤其是通过对基础性、革命性、原创性的跨界创新的研究,构建跨界创新的理论体系,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提升我国创新绩效和创新竞争力。第一,论文本文基于价值是战略和竞争优势的基石和核心的创新观点,提出了创新、战略竞争优势、价值创造三位一体的企业价值创造的创新机理。同时,论文还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三条创新路径,揭示了这三条创新路径的动态演变。论文研究揭示:互联网、共创共享价值、跨界创新构成了新时代价值创造的三大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价值共创共享是互化联网时代价值创造的基本内核,基于互联网的,以共创共享价值生态为基本形态的跨界创新则是互联网时代最为基本和重要的价值创造的创新路径。第二,深入研究和揭示了“界”、“跨界”、“跨界创新”的本义和内涵,深入辨析了跨界创新与相关的创新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结,阐述了“跨界”并非“无界”。跨界实质上是一个跨越“旧界”(或者破除“旧界”),建立“新界”的过程,跨界创新绝非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建立包括科学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甚至是“命运共同体”在内的“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以创新理论、认同理论、共同体理论为三大支撑的跨界创新理论基础。第三,创新是一个过程,创新的各个环节,参与创新的各个主体构成了一条创新链(创新网络)。论文深入刻画跨界创新链,揭示了各个环节之间的转换与联结,建立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协同创新价值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演化与分析,揭示三大推论和三大命题。命题之一揭示:创新能力、投入水平与努力程度、价值共创共享、协同效应,对于跨界协同创新价值链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既共同支撑,又相互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有序、高效开展跨界创新,构建中国新时代创新性途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四,基于现实,针对我国创新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与现实需要密切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中国创新的实践,并通过我国创新的现实实践修正、验证和支撑理论研究成果,探讨中国新时代创新新途径,是本文的一个基本遵循。论文从历史的跨度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创新,针对产学研分割体制以及狭隘的创新意识所导致并加剧了的我国创新链的断裂与封闭,论文提出从创新链供应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和“四点聚力发力,消除断点,强固创新链”的“断裂弥合”之策,并以“空间技术”、生态基纤维材料、中国高铁技术、中国核电技术等四个案例对理论研究和“断裂弥合”之策加以支撑,实现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的结合、融合,同时,这4个跨界创新案例,也为有效解决中国创新链的源头活水不足、中间多断链、观念视野、领域专业、资源环境与体制模式等“断裂”或“阻隔”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为探讨新时代中国创新路径提供现实示范。论文认为,在跨界创新未来的研究中,应当进一步坚实跨界创新的理论基础,深入开展基于模型驱动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深化和结构化基于案例推演的创新实践研究等。

曲野萌[2](2018)在《我国核电站项目设备供应商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中国核电蓬勃发展,所建电站数量和规模位居世界首位。核电工程的建设离不开供应商管理这一重要环节。核电工程有投资额度大、环节多、周期长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在电站中,核电站是最为复杂的一个,无论选择何种反应堆型,核电站都包含核岛、常规岛和电站配套辅助设施三大部分组成,涉及的设备成千上万。所以在这庞大的工程体系中,供应商管理是核电站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管理构成之一。科学合理的供应商管理,对于核电站安全建设运营,提升质量保证,提高工作有效性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虽然供应商管理理论在国内外已经相当成熟,但由于产业的特殊性和全球发展的长期停滞,对核电工程实际的供应商管理理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现有的供应商管理模式相对简单而忽略了如今供应商管理因素的多变性。本文以供应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核电主要设备组成及分类方式,通过分析核电供应商市场的供需状况,提出核电供应商管理的现存问题与关键要素。提出四种设备供应情况(1)多家供应商提供非安全级设备;(2)多家供应商提供安全级设备;(3)唯一供应商提供非安全级设备;(4)唯一供应商提供安全级设备,并分别给出核电设备供应商管理策略及建议。主要从供应商关系模式(“竞争性关系模式”与“非竞争性关系模式”)、供应商选择方法和绩效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策略分析。为适应市场变化,不断提高核电站安全性和管理水平,针对核电项目供应商评价指标、供应商选择与方法、供应商绩效考核展开进一步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线性权重法搭建模型,为供应商管理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最后一章通过对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管理现状的分析,结合本文中提出的供应商管理策略及方法,对大亚湾核电项目现有供应商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官戎[3](2017)在《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项目是国家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能源建设项目,同时也是目前我国一次性核准机组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是我国核电规模化、系列化、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悄然到来,知识作为生产、管理要素所起作用越发重要,知识管理的高效优势尤其适用于复杂的核电厂建设和运行的管理活动。因为核电厂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营具备质量要求高、项目投资大、周期长、项目管理复杂度高的特点,而阳江核电项目在建设、生产阶段又存在高峰叠加、生产任务繁重等特点,知识管理策略的提升将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核电站建设及运营等领域的竞争力。资料显示,知识管理及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核电相关企业的知识管理策略与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手段首先对知识的内涵、知识管理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其次,通过归纳和总结,描述了阳江核电项目的企业文化、文档信息工作的情况、培训和经验反馈的现状与不足;接下来,在剖析了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不足原因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阳江核电知识管理策略的提升改进建议,如发展环境的影响、群堆建设高峰叠加、管理组织结构因素;最终,提出构建创新、产品、管理知识库的建议;提出建设一种新颖的,高度整合的知识管理平台,项目内部的信息、知识共享环境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矩阵化企业组织结构,使管理更加扁平,减少管理传递层级;建议师徒制的落实和经验反馈阶段性出版。在知识管理与核电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把知识管理运用到大型商业核电项目,解决实际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是知识管理研究赋予企业自身和社会的不可回避的使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钟伟城[4](2016)在《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滨海旅游日益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体,一直处于高速率的增长中。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不同治理主体在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分析其现状治理特征与存在问题,并提出完善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与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和村民以及游客等人的访谈、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运用治理等理论,结合大亚湾滨海旅游区实际,分析大亚湾滨海旅游区现行治理主体的现状特征,指出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借鉴周边地区如青澳湾旅游度假区、珠海城市客厅、海陵岛大角湾旅游区等滨海旅游治理的经验和启示,提出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的5条对策建议:一是成立大亚湾滨海旅游区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二是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大亚湾滨海旅游区;三是治理主体多元化,引入大型经营企业参与治理;四是经营企业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五是制定当地村民扶持制度,主动引导村民参与景区开发。

蔡俊东[5](2014)在《核电仪控专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核电企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了运用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立足于生产,从核电仪控专业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实际及专业特点,对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方式进行了探讨,为探索企业知识管理平台的规划与设计提供了参考。

郑欢[6](2014)在《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费大国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加速以及相应的重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也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能源开始供不应求,此后能源供应的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能源区域分布不均衡、能源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也加剧了能源供应的紧张局势,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面临着动力不足的压力。我国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等,而煤炭作为我国长期依赖的第一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多年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尽管近年来,随着天然气、风能等相对绿色清洁能源日趋广泛的使用,煤炭生产和消费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是截至201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依然高达68.5%。能源资源禀赋的限制决定了在短期内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和消费格局无法改变。值得注意的是,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可耗竭性。随着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的不断消耗,煤炭也将由原先丰富的资源逐渐转变成短缺的资源。另一方面,虽然我国煤炭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但储量的丰富并不意味着就能实现资源的有效供给,我国的煤炭资源供给还受到一系列相关制约因素的影响,如煤炭资源赋存条件、生态环境以及运输条件的约束等,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我国煤炭产量可能将面临一个所谓的“产量峰值”。若这一问题存在的话,既会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鉴于此,本文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并借鉴现有的研究成果,从煤炭产需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对我国煤炭产量峰值以及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九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本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综述当前国内外关于煤炭产量峰值、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煤炭需求预测以及煤炭可持续利用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基础上,提炼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并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分别对增长极限理论、化石能源峰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以及生态足迹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扩展性的分析和概括。第三章,中国能源与煤炭供需形势研究。本章从总体上分析了中国能源以及煤炭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状况,并深入分析了中国能源和煤炭资源生产与消费现状与特征。首先对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特点、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能源供求形势以及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状况;其次,对中国的煤炭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进行了分析,包括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总量、煤炭供求形势、煤炭进出口状况、煤炭运输状况以及煤炭价格状况。第四章:中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本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的历史变化趋势,并通过Johasen协整检验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研究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与因果关系,结果发现全社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存在由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接着分析了中国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煤炭消费强度的历史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协整关系与因果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全社会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在短期内存在由煤炭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第五章:中国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研究。本章首先建立了煤炭消费的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煤炭消费的生态可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煤炭资源使用具有外部负效应,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严峻。接着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煤炭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工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均有显着影响,其中煤炭消费强度因素具有最为明显的碳减排作用;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工业结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与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倒N型”曲线关系,说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第六章: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煤炭需求中长期预测研究。本章采用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的分析方法,建立了面板数据非线性模型对中国煤炭需求进行了中长期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明显,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我国成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低、中、高三种不同经济增长情境下,2020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吨-50亿吨左右。第七章: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本章首先对煤炭产量峰值理论进行了阐述,接着同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与Logistic曲线模型对中国煤炭产量峰值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线性回归模型由于存在的固有缺陷,会导致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是不准确的,因此主要采用Logistic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即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中国煤炭产量将在2018年左右达到峰值,峰值产量为49.66亿吨,之后产量将逐渐下降。第八章:中国煤炭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本章认为实现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煤炭供求平衡的长效调控机制。这一调控机制包括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和对国内煤炭供需总量的调控。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包括鼓励进口,充分利用国外煤炭资源和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合理开发国外煤炭资源两个方面。对国内煤炭供需总量的调控主要是从煤炭消费端和供给端两个方面来实现,从煤炭消费端实现对煤炭需求的总量控制,可以分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直接调控是根据直接确定合理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控制煤炭需求总量,而间接调控主要就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入手,减少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从煤炭供给端实现对煤炭产量的总量控制,通过加大对煤炭生产的宏观调控,提前布局总量控制的各项保障工作,确保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后国内煤炭的有效供给以及满足经济发展合理的煤炭需求。第九章:结论及展望。对论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同时指出了论文进一步研究和努力的方向。本文主要创新点:创新点1:关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目前在我国国内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经济学研究体系。而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煤炭资源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双重作用。一方面,本论文肯定了煤炭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本论文又从生态足迹原理研究了我国煤炭资源生态可持续利用问题,结果发现在1988年到2011年间我国煤炭资源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明显小于生态足迹,煤炭资源使用具有外部负效应,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严峻。创新点2: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引入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费关系的研究领域,并参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原理,建立经济发展与煤炭消费的非线性面板数据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同时将工业化、城市化作为两个重要控制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综合考虑,并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我国中长期煤炭需求进行了预测,得到结论我国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假说在我国成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动了煤炭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低、中、高三种不同经济增长情境下,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将达到48亿吨-50亿吨左右。采用环境库兹涅茨假说的原理来研究煤炭问题,目前在我国国内还很少。创新点3: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问题研究。关于煤炭产量峰值的分析国外研究的较多,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论文通过Logistic曲线增长模型对中国以及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个地区的煤炭产量峰值进行了研究。以中国为例,到2018年,如果依然按照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发展速度消耗煤炭的话,随着我国煤炭储量消耗殆尽,我国将面临着完全依赖煤炭进口来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求的境地,这一方面对我国的自身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约束,另一方面也将对国际煤炭市场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大意义。

春增军[7](2013)在《核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大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与企业日常运作和核心业务逐渐深度融合,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信息安全保障是企业信息系统可靠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建立并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连续安全和高效运行,已经成为保障企业日常高效运作的基本需求。核电信息化已经是核电生产的重要保障和工具,核电企业具有影响信息安全的各类因素,可归纳为管理、技术、监督三大类因素,研究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已经是核电企业的紧迫工作之一。在目前国家慎重发展核电的形势下,核电站的信息安全如何保障,是否可以借鉴核安全文化的思想来开展核电企业信息安全工作,从而使核安全的重要内容中包含信息安全,也是核电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继而归纳指出国内外研究不足之处,表现为:(1)国外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应用不足,相关文献不多;(2)国内自“27号文”以后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行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目前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和系统化,尤其是行业或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没有标准;(3)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核安全文化得到完善并在核电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核安全文化和信息安全相融合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没有出现,有核电特色的信息安全保障还很缺失。故而笔者将研究的主要内容确定为如何借鉴国内外研究经验,建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ISMS)和保密技术体系,把核安全文化的管理思想融入到信息安全管理中建立完善的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遵循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理论探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原则,采用了文献调研法、比较分析法、模型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全文共有6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引言。本章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简要分析了国内外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研究现状,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做了叙述。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本章对本文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等级保护、信息安全保障、企业架构(EA)、核安全文化等概念的理论相关内容进行了简单叙述。第3章: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的构建。本章总结了影响核电企业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归纳为管理、技术、监督三大类问题,依据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的构建思路和方法,研究构建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模型内容包括模型保障目标、模型保障方法、模型保障内容、监督审计措施、层次化的安全控制措施以及核安全文化如何融入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第4章: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模型的实现。本章使用EA的方法论,参考Gartner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EISA模型,研究设计出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EISA模型,包含概念、逻辑、实现三个抽象层次和管理、技术、监督三个视角的内容。针对核电企业影响信息安全的管理、技术、监督三大类问题,从管理体系架构、技术体系架构、监督体系架构三个方面描述EISA模型的具体内容。本章还包含核电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体系的研究,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安全保密技术方案以及如何在企业保密部门统一管理下规划实施企业的安全保密方案。第5章:案例研究。本章以国内某核电企业为例,详细描述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具体实施的方法、过程以及实施的具体内容。本章同样针对核电企业影响信息安全的管理、技术、监督三大类问题,从管理类的规划与任务、技术类的规划与任务、监督类工作三部分展开核电企业信息安全及保密实施的具体工作以及技术类的各个子项目的实施及运维。本章最后对运维效果进行了小结。第6章:总结与展望。本章对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概括,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魏利锋[8](2013)在《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世界核电加快复苏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化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把握主要国家的核电运营发展动向,对于拓宽中国核电规范化发展的国际视野十分必要。国际核电行业,如美国、法国、韩国、俄罗斯等在核电领域结合本国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推进核电专业化、标准化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基于国外核电技术及管理管理模式的成熟发展,中国在发展核电的道路上必须在基于国情的前提下,充分借鉴国外核电管理的先进经验,在详细分析我国核电发展状况及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寻求更好的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基于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是未来核电发展必然趋势的认识,首先,本文对国内外核电项目专业化集团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在充实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在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方面已经实现的程度及发展趋势;其次,对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的风险和前提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第三,在总结风险和前提条件的基础上,以美国、法国及大亚湾核电站的集成管理案例为典型,分析了不同运营管理模式所产生的背景及其适应性;最后,结合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充分研究国外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案例、充分分析大亚湾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产生的背景原则及选择方法的基础上,论证了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产生的必然性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剖析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的理论、分析国内外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案例,本文最终提出了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的理想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了在该模式下公司管理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了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理想模式下的公司管理安排方法及人力资本管理。

曾建新[9](2013)在《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世界核电的复兴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核电成为当今世界和我国能源发展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进步问题,核电技术创新也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发展,从工程应用技术向技术经济管理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世界和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状况了解的深入,许多学者把眼光集中到核电产业发展管理上来,其中核电产业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问题是其中的一个日显重要的方面。在已有研究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本文将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问题分解为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问题:产权及其结构的演化和功能机制问题,即产权结构的形成和因素的作用问题;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问题,以及它们与产权结构因素的关系问题;企业产权结构的主要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性质与评价问题。以上三个问题构成了研究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体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企业主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深入分析了资源产权向企业法人产权演化的机理和产权内部结构关系。按照“产权界定、产权行使、行权结果”的思路,在委托代理方式下,由反映归属的权属结构、反映权能配置的权能结构、反映行权结果的收益结构组成。产权结构发生变化方式就存在主体变化、客体变化、行权方式变化和权能属性变化四种。其次,本文按照“行为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逻辑,分析了技术创新动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技术创新动力是由主体的需求或欲望产生的目标,在内外部各激发因素和制约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创新的收益预期,最后以决策的形式表现出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将各因素所蕴含或产生的收益(正或负的收益)内化于企业产权。深入探讨了核电技术创新的性质与特性,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因素影响模型。然后,专门分析了企业产权结构在权属、权能和收益的三个方面具体结构组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核电产业和企业状况,探讨了产权三方面的结构演变对企业相关主体技术创新决策影响机理,构建了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概念模型,并选取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两个案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在上述基础上,确定了产权结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模型,提出了本文的假设。结合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特点和状况,对影响企业产权结构的因素,构建了测度的指标,采用Likert7.0量表测量方法;把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因素等三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和方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收集与处理,采用AMOS7.0和SPSS for windows11.5软件工具,进行了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进行检验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假设都通过了检验。最后,本文考虑了核电技术自身演变规律和中国现实背景,并借鉴世界核电大国的核电产业发展与技术演变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我国核电技术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刘亚锦[10](2012)在《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体系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蒸汽发生器是核电站大型、关键设备,蒸汽发生器的结构完整性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因此核电站蒸汽发生器的动态安全评估是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与国外核电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在管理体系、评估技术和数据库建设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以加快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数据库系统建设,提高数据库系统的服务水平为目标,利用知识网格在知识共享与协同方面的优势,以及本体在知识表达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性,并借鉴多尺度的思想,建立了个在线的、支持知识共享、远程协作和动态交互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系统,为快速提供评估结果、正确制定维护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利用知识网格在知识共享与协同方面的优势,以实现设备动态安全评估的知识共享、远程协作和动态交互为目标,建立了基于知识网格的有多重知识、多组信息和多方面资源支持的动态安全评估体系结构。在该体系结构中,资源节点之间相互开放、共享资源信息,由网格技术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和调度,为不同企业、制造厂商、科研院所等提供其所需的知识服务。根据目前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多尺度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方法。多尺度思想的应用使得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焦点能够集中在对蒸汽发生器安全、可靠运行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核心部件上,提高了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工作的经济性、适度性和均衡性。针对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领域在知识表达和信息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本体技术引入到该领域的概念建模中来,提出了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本体表达S-F-P-A模型,对基于本体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本体分类体系和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领域知识的描述,实现了领域内知识的重用、共享和交互,从而为实现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的远程协作、知识共享提供了可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系统,建立了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系统功能模型,对系统的总体功能和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并展示了系统在国内某核电站的实际应用效果,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在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工作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最后,系统地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2.1 本文研究的科学问题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4 研究内容
    1.3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述评
    2.1 创新与创新理论的演变研究
        2.1.1 创新理论的诞生
        2.1.2 技术创新的类型
        2.1.3 创新理论的演变
    2.2 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研究
        2.2.1 创新能力
        2.2.2 创新能力评价
        2.2.3 国际上若干重要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数
    2.3 协同创新与跨界创新
        2.3.1 协同创新
        2.3.2 跨界搜索与跨界创新
    2.4 启示与借鉴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价值创造与跨界创新
    3.1 价值创造的机理与路径
        3.1.1 创新与价值创造机理
        3.1.2 价值创造的一般创新路径
        3.1.3 基于机会与网络的价值创造路径
    3.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内涵
        3.2.1 “界”与“跨界”
        3.2.2 跨界创新的概念与辨析
    3.3 跨界创新的理论支撑
        3.3.1 跨界创新与认同理论
        3.3.2 跨界创新与创新共同体
        3.3.3 跨界创新的三位一体理论支撑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跨界创新模型构建与分析
    4.1 跨界创新链
        4.1.1 跨界创新链的基本刻画
        4.1.2 跨界创新链的推进逻辑
        4.1.3 跨界创新链与创新价值链
    4.2 创新价值分析模型及其推演
        4.2.1 构建模型的基本假设
        4.2.2 基本模型
        4.2.3 模型推演
        4.2.4 模型推演结果分析及其主要结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跨界创新的现实考察与分析
    5.1 我国创新的实践与启示
        5.1.1 新中国创新实践
        5.1.2 中国创新实践与创新期待间的“鸿沟”
        5.1.3 中国创新实践的启示
    5.2 中国创新链断裂分析
        5.2.1 中国创新链的源头之困:少有“0→1”的突破
        5.2.2 中国创新链的“断链”之困
        5.2.3 我国创新链的阻隔
    5.3 中国跨界创新的案例
        5.3.1 案例一:创建科研特区,实现“0→1”的突破
        5.3.2 案例二:中国纺织业的跨行业的全链跨界创新
        5.3.3 案例三:中国高铁技术的跨界创新
        5.3.4 案例四:中国核电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5.3.5 案例的综合分析与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我国核电站项目设备供应商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供应商管理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章节及其主要内容
2 供应商管理及相关理论
    2.1 供应商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2.1.1 供应商管理的概念
        2.1.2 供应商管理的特点
    2.2 供应商管理的主要环节
        2.2.1 供应商管理的主要环节
        2.2.2 供应商开发
        2.2.3 供应商评估
        2.2.4 供应商选择
        2.2.5 供应商合作与控制
        2.2.6 供应商培养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核电站设备供应商市场分析
    3.1 核电站主要设备组成及分类
        3.1.1 核电站主要设备组成
        3.1.2 核电站设备安全级与非安全级的分类
    3.2 核电站设备供应商市场分析
        3.2.1 存在多家供应商的设备及供应商市场分析
        3.2.2 只有唯一供应商的设备及供应商市场分析
        3.2.3 核电项目供应商管理的现存问题及关键要素
    3.3 本章小结
4 核电站设备供应商管理策略及建议
    4.1 设备供应商管理策略概述
        4.1.1 “竞争性关系模式”策略与设备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4.1.2 “合作性关系模式”策略与设备供应商的绩效管理
    4.2 我国核电站设备供应商的管理建议
        4.2.1 多家供应商提供非安全级设备的管理策略
        4.2.2 多家供应商提供安全级设备的管理策略
        4.2.3 唯一供应商提供非安全级设备的管理策略
        4.2.4 唯一供应商提供安全级设备的管理策略
    4.3 本章小结
5 案例分析
    5.1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管理现状及分析
    5.2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选择方法
        5.2.1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资格审查规范
        5.2.2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评估与选择方法
    5.3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绩效考核
        5.3.1 大亚湾核电项目供应商绩效评定
        5.3.2 安全级设备供应商绩效考核权重模型分析
        5.3.3 非安全级设备供应商绩效考核权重模型分析
        5.3.4 供应商月进度报告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知识及知识管理的定义
        2.1.2 核电项目相关概念
        2.1.3 项目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4 小结
3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阳江核电项目简介
        3.1.1 项目概况
        3.1.2 项目进展现状
        3.1.3 群堆叠加模式
    3.2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领域与现状
        3.2.1 技术知识领域
        3.2.2 知识管理组织结构
        3.2.3 企业文化状况
        3.2.4 信息管理系统现状
        3.2.5 培训与经验反馈现状
    3.3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3.3.1 高层对知识管理重视不足
        3.3.2 人员年龄结构偏年轻化
        3.3.3 信息管理平台未统一
        3.3.4 培训与经验反馈效果不明显
    3.4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战略重心转移的障碍
        3.4.2 群堆建设叠加的影响
        3.4.3 组织结构带来的影响
4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改进策略
    4.1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改进思路
    4.2 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改进目标
    4.3 知识管理组织结构转型
        4.3.1 企业领导重视与支持
        4.3.2 组织结构转型
    4.4 管理知识库的建设
        4.4.1 创新知识库
        4.4.2 产品知识库
        4.4.3 管理知识库
    4.5 员工师徒制的实施
    4.6 阶段性经验反馈与总结的出版与推广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者研究现状
        1.2.2 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3.1 基本概念界定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治理的涵义
    2.2 治理的特征
    2.3 治理的目标
    2.4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
    2.5 治理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发展概况
    3.2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的现状
        3.2.1 以政府管理为主导,部门分工与属地管理相结合
        3.2.2 村民自发参与旅游区的治理
        3.2.3 经营企业在旅游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有限
        3.2.4 治理成效
    3.3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搭台唱独角戏,管理不善
        3.3.2 经营企业提供的商业服务设施不足,服务水平低
        3.3.3 政府管制与村民自行开发矛盾重重
    3.4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发展定位不清晰
        3.4.2 缺乏大型经营企业参与治理,发展资金不足
        3.4.3 村民自发参与景区的治理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
第四章 周边滨海旅游区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4.1 周边滨海旅游区治理经验
        4.1.1 青澳湾旅游度假区
        4.1.2 珠海城市客厅
        4.1.3 海陵岛大角湾旅游区
        4.1.4 保利十里银滩与敏捷黄金海岸
    4.2 经验和启示
        4.2.1 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职责,形成分工协作的治理模式
        4.2.2 通过引入企业,实现专业化经营,提高经营效益
        4.2.3 关注村民利益,充分发挥村民在治理中的作用
第五章 完善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5.1 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分析
        5.1.1 政府部门
        5.1.2 经营企业
        5.1.3 村民
    5.2 完善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的对策建议
        5.2.1 成立大亚湾滨海旅游区管理服务机构,建立共同治理机制
        5.2.2 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大亚湾滨海旅游区
        5.2.3 治理主体多元化,引入大型经营企业参与治理
        5.2.4 经营企业投资,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
        5.2.5 制定当地村民扶持制度,主动引导村民参与景区开发
第六章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5)核电仪控专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电企业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二、运用知识管理的意义
三、知识管理推动仪控专业建设
    1.核电仪控专业的知识结构
    2.核电仪控专业知识管理的方式
四、展望

(6)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煤炭产量峰值问题研究
        1.3.2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1.3.3 煤炭需求预测研究
        1.3.4 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增长极限理论
        2.1.1 增长极限理论提出的背景
        2.1.2 增长极限理论的主要内容
        2.1.3 围绕“增长极限论”的争论
    2.2 化石能源峰值理论
        2.2.1 化石能源峰值论概述
        2.2.2 主要化石能源峰值论
    2.3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3.3 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
    2.4 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4.1 收入分配的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4.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2.5 生态足迹理论
        2.5.1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假设
        2.5.2 生态足迹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2.5.3 生态足迹的理论基础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能源与煤炭供需形势研究
    3.1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分析
        3.1.1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及特点
        3.1.2 中国能源生产情况
        3.1.3 中国能源消费情况
        3.1.4 中国能源供求形势
        3.1.5 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
    3.2 中国煤炭生产与消费总体形势分析
        3.2.1 中国煤炭生产情况
        3.2.2 中国煤炭消费情况
        3.2.3 中国煤炭供求形势
        3.2.4 中国煤炭进出口状况
        3.2.5 中国煤炭运输状况
        3.2.6 中国煤炭价格状况
    3.3 本章小结
4. 中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4.1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4.1.1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4.1.2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4.2 中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4.2.1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分析
        4.2.2 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研究
    4.3 本章小结
5. 中国煤炭消费的环境影响研究
    5.1 中国煤炭资源消费的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5.1.1 煤炭资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5.1.2 中国煤炭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5.2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5.2.1 煤炭消费对环境的影响
        5.2.2 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EKC理论的实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煤炭需求中长期预测研究
    6.1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人均煤炭消费的实证分析
        6.1.1 煤炭消费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构建
        6.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6.1.3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煤炭需求预测
    6.2 煤炭需求量增长极限的讨论
        6.2.1 交通运输的制约
        6.2.2 水资源的制约
        6.2.3 大气环境的制约
        6.2.4 地质灾害的制约
    6.3 本章小结
7. 中国煤炭产量峰值预测研究
    7.1 煤炭产量峰值概念
    7.2 煤炭峰值预测模型
        7.2.1 线性回归模型
        7.2.2 Logistic增长曲线模型
    7.3 煤炭峰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7.3.1 煤炭资源储量因素
        7.3.2 相关政策因素
    7.4 本章小结
8. 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路径与政策建议
    8.1 对国际煤炭市场的调控
        8.1.1 利用国际煤炭资源调节国内煤炭供求的可能性
        8.1.2 加强国际煤炭市场调控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8.2 对国内煤炭产需总量的调控
        8.2.1 从消费端对煤炭需求实行总量控制
        8.2.2 从供给端对煤炭产量实行总量控制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目录

(7)核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信息安全管理研究及发展
        1.2.2 信息安全保障研究综述
        1.2.3 目前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安全管理
        2.1.1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1.2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2.1.3 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2.1.4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标准
    2.2 信息安全保障
        2.2.1 信息安全保障的含义
        2.2.2 美国IATF信息保障的内容
        2.2.3 中国信息安全保障的内容
    2.3 等级保护
        2.3.1 等级保护的基本概念
        2.3.2 美国等级保护工作的基本理论
        2.3.3 电力行业等级保护工作
    2.4 核安全文化
        2.4.1 核安全文化的起源
        2.4.2 核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
        2.4.3 核安全文化的要点
    2.5 EA理论
        2.5.1 EA的基本概念
        2.5.2 TOGAF ADM的扩展
        2.5.3 Gartner EISA模型
3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的构建
    3.1 影响核电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及分析
        3.1.1 一般大型企业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2 电力企业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3 核电企业影响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3.1.4 影响核电企业信息安全的因素小结
    3.2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构建思路
    3.3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保障模型的构建
        3.3.1 模型保障目标
        3.3.2 模型建设方法
        3.3.3 模型保障内容
        3.3.4 监督审计措施
        3.3.5 层次化的安全控制措施
        3.3.6 核安全文化的融入
4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模型的实现
    4.1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EISA模型的设计
        4.1.1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的视角
        4.1.2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的层次
        4.1.3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EISA模型
    4.2 核电企业信息安全架构EISA模型的实现
        4.2.1 安全管理架构
        4.2.2 安全技术架构
        4.2.3 安全监督架构
5 案例研究
    5.1 研究背景
        5.1.1 企业信息化现状
        5.1.2 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5.2 核电信息安全架构的实施
        5.2.1 管理类的规划与任务
        5.2.2 技术类的规划与工作
        5.2.3 监督类工作
        5.2.4 实施原则和策略
    5.3 实施效果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8)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对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研究情况
        1.2.2 国内对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研究情况
    1.3 国内外核电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现状
        1.3.1 国外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现状
        1.3.2 国内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框架
第2章 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理论概述
    2.1 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的背景及概念
    2.2 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前提和目的
        2.2.1 专业化集成管理的前提
        2.2.2 专业化集成管理的目的
    2.3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产生的理论分析
        2.3.1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产生的核心理论分析
        2.3.2 实施专业化集成管理的其他相关性动机理论
        2.3.3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产生的综合分析
    2.4 国内外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发展与比较
        2.4.1 美国和法国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发展
        2.4.2 我国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发展
        2.4.3 国内外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比较
    2.5 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下的风险
        2.5.1 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成功的前提
        2.5.2 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的风险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剖析
    3.1 美国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剖析
        3.1.1 美国核电站核责任划分
        3.1.2 核电运营管理公司(NMC)
        3.1.3 Prairie Island核电站
        3.1.4 评价
    3.2 大亚湾核电基地管理模式剖析
        3.2.1 大亚湾核电基地管理模式的产生
        3.2.2 大亚湾核电基地专业化委托运营管理的原则
        3.2.3 大亚湾核电基地管理模式的选择
        3.2.4 DNMC模式实施效果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内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设计
    4.1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4.2 国内核电专业化集成管理的组织模式分析
        4.2.1 专业化集成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的组织变化性
        4.2.2 中广核核电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对应组织模式分析
        4.2.3 核电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组织模式的总结
    4.3 国内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管理组织模式下的管理安排
        4.3.1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下管理问题的本质
        4.3.2 专业化集成管理组织模式下的管理安排分析与设计
    4.4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人力资本管理研究
        4.4.1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产权特征
        4.4.2 专业化集成管理模式下的人力资本管理问题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历

(9)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世界核电复兴与我国的核电发展选择
        1.1.2 世界核电技术的代际演进与发展现状
        1.1.3 我国核电发展的主要问题
        1.1.4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动力问题
        1.1.5 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的产权结构因素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核电技术
        1.3.2 技术创新动力
        1.3.3 产权与产权结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章节安排
        1.4.3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产权结构及其功能理论述评
        2.1.1 产权的形成、交易费用和最优产权结构
        2.1.2 产权的属性及其功能
        2.1.3 产权结构相关的实证研究
    2.2 技术创新动力理论及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2.2.1 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状况
        2.2.2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测度与评价
        2.2.3 技术创新及动力的产权因素影响研究状况
    2.3 核电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2.3.1 关于核电技术创新的特征
        2.3.2 关于我国核电技术创新中主要问题的研究状况
    2.4 理论与文献研究述评
3 企业产权结构演化机理与我国核电产权特征
    3.1 产权结构的组成与作用机制
        3.1.1 异质性资源的产权结构及其特性
        3.1.2 要素视角和功能视角的产权结构组成
        3.1.3 产权结构变化的致因路径
        3.1.4 产权的行为过程机制与产权结构的作用
    3.2 产权从所有者到企业的转化:企业产权结构的形成
    3.3 我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3.1 我国企业的所有制类型
        3.3.2 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委托代理还是代表?
        3.3.3 世界和我国核电产业企业的产权结构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作用机理
    4.1 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的产权机理
        4.1.1 技术创新动力形成的一般机制
        4.1.2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框架
        4.1.3 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
        4.1.4 核电技术创新的约束特征与动力机制
        4.1.5 产权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其他影响因素的关系
        4.1.6 产权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性质
    4.2 产权权属结构的作用机理
        4.2.1 所有制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影响关系:文献回顾
        4.2.2 所有制对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制
        4.2.3 权属结构影响技术创新动力的一般机制
        4.2.4 权属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
    4.3 产权权能结构的作用机理
        4.3.1 权能结构对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文献回顾
        4.3.2 企业产权权能配置与行为导向
        4.3.3 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作用机制
        4.3.4 权能结构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中国特征
        4.3.5 我国核电企业权能结构的技术创新动力影响机制
    4.4 产权收益结构的作用机理
        4.4.1 企业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需求与技术创新激励:文献回顾
        4.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相关主体的收益结构与期望值
        4.4.3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收益结构的动力影响机制
    4.5 产权结构作用的演化机理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析
    5.1 作为行为影响因素的产权结构界定
        5.1.1 产权结构:受体与施体的确定
        5.1.2 基于代理人动力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5.1.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定义
        5.1.4 企业产权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5.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
        5.2.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原则
        5.2.2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分类框架
        5.2.3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识别与分类
    5.3 产权结构因素内涵及对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定性分析
        5.3.1 权属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2 权能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3.3 收益结构因素的内涵及影响性质
    5.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影响核电技术创新动力模型与假设
        5.4.1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模型
        5.4.2 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观测
        5.4.3 影响企业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非产权结构因素
        5.4.4 企业产权结构因素对核电技术创新动力影响的假设
    5.5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案例分析
        5.5.1 案例选取方法
        5.5.2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产权结构
        5.5.3 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的核电反应堆技术创新
        5.5.4 两大集团的核电技术创新动力与产权结构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问卷设计
        6.1.2 变量测度
        6.1.3 问卷发放与研究样本
    6.2 数据分析
        6.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6.2.2 回归分析
        6.2.3 实证结果总结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核电技术演变与中国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1 世界核电产业发展特征与企业产权特点
        7.1.1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权模式与演变趋势
        7.1.2 核电主要国家的产业组织模式
        7.1.3 核电大国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7.2 核电技术演进规律与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安排策略
        7.2.1 基于技术轨道结构理论的核电技术演变规律
        7.2.2 核电堆型技术的差异与分布
        7.2.3 世界核电技术演进阶段与技术发展趋势
    7.3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
        7.3.1 核电自主化发展与核电技术自主创新政策
        7.3.2 我国核电技术路线选择的演变历程
        7.3.3 核电发展的路线、技术路线与技术路线图差异
        7.3.4 我国核电产权结构演变
    7.4 中国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产权结构选择策略
        7.4.1 基于核电技术演进规律的技术创新选择
        7.4.2 基于国情和国际经验的核电自主化发展的产权结构选择
        7.4.3 相关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非产权要素等方面的建议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世界与中国核电站一览表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实证研究的主要企业名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体系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提要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内涵及原理
        1.2.1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内容框架
        1.2.2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概念及内容
    1.3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研究综述
        1.3.1 蒸汽发生器主要老化失效模式
        1.3.2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基于知识网格的动态安全评估体系研究
    提要
    2.1 引言
    2.2 知识网格
        2.2.1 知识网格的概念及发展
        2.2.2 知识网格的体系结构研究
        2.2.3 知识网格的应用研究
    2.3 知识网格在动态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2.3.1 基本思想
        2.3.2 应用模式
        2.3.3 应用优势
    2.4 基于知识网格的动态安全评估体系结构
        2.4.1 基于知识网格的动态安全评估体系结构
        2.4.2 网格技术服务平台基本组织结构
        2.4.3 资源节点的管理与调度
        2.4.4 应用实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尺度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方法研究
    提要
    3.1 引言
    3.2 蒸汽发生器尺度分析
        3.2.1 尺度分析的目的和原则
        3.2.2 尺度分析方法
        3.2.3 尺度分析实例
    3.3 基于多尺度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
        3.3.1 基于多尺度的动态安全评估方法
        3.3.2 多尺度动态安全评估准则
        3.3.3 多尺度动态安全评估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表达方法研究
    提要
    4.1 引言
    4.2 本体
        4.2.1 本体的定义
        4.2.2 本体的作用
    4.3 本体与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表达
        4.3.1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
        4.3.2 基于本体的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表达
        4.3.3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本体分类体系
    4.4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本体表达模型
    4.5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知识本体表达实例
    4.6 本章小结
5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系统开发与应用
    提要
    5.1 引言
    5.2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设计目标
        5.2.2 系统总体结构
    5.3 SGDSA原型系统设计
        5.3.1 SGDSA系统功能分析
        5.3.2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5.4 SGDSA系统应用实例
        5.4.1 蒸汽发生器老化敏感性分析
        5.4.2 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跨界创新理论研究与现实分析 ——基于中国创新路径的探讨[D]. 刘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我国核电站项目设备供应商管理研究[D]. 曲野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2)
  • [3]中国广核集团阳江核电项目知识管理策略研究[D]. 官戎. 深圳大学, 2017(07)
  • [4]大亚湾滨海旅游区治理问题研究[D]. 钟伟城.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2)
  • [5]核电仪控专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探讨[J]. 蔡俊东. 中国电力教育, 2014(09)
  • [6]中国煤炭产量峰值与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 郑欢.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7]核电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研究[D]. 春增军. 武汉大学, 2013(01)
  • [8]核电项目专业化集成运营管理模式研究[D]. 魏利锋.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9]我国核电技术创新动力的产权结构因素研究[D]. 曾建新. 中南大学, 2013(01)
  • [10]核电站蒸汽发生器动态安全评估体系与方法[D]. 刘亚锦. 武汉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企业知识管理对大亚湾核电站意味着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