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箱分腿教学中的心理教学法

立箱分腿教学中的心理教学法

一、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心理学教学法(论文文献综述)

邢文倩[1](2021)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文中指出教育部在2015年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一概念后,国家对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愈来愈重视,并在核心素养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7年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加入核心素养,而在小学阶段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并未得到普及。小学阶段可塑性强,抓住生长发育和心理建设的关键时期的同时又要抓住发展核心素养的黄金时期。因此本研究对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城区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进行探讨,并对滨城区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的优化方案进行实验验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核心素养框架下体育课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总结优化方案进行实践教学实验,随机抽取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六年级三班和四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对比实验分析,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原有教学和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教学,并对教学前后体育品德、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的效果进行比较,然后根据所得数据分析其原因。最终通过18周的实验研究得出结果如下:(1)在运动能力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运动能力的协调、柔韧、灵敏速度、力量、反应时长纵向比较都有所提高,但是实验班的提高幅度更大,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横向比较上,实验班提高幅度更大,并具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2)在健康行为方面,实验前后实验班在知识和理解、自信、动机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对照班在知识和理解、自信方面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三个维度均具有显着性。优化后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健康行为具有明显优势。(3)在体育品德方面,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前后实验班学生在体育品德的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团队配合、正确胜负观四个维度上均具有显着性提高,而对照班仅在诚实守信这一维度上具有显着性提高。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积极进取、诚实守信两个维度上具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核心素养框架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方案有助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培养。(2)体育核心素养是对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过程核心要素的优化,并在原有教材不变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文优化方案是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一种比较实用的优化方案。

周小雨[2](2020)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选取体操教学内容中垫上技巧的肩肘倒立、单杠的骑撑后倒挂膝上、双杠的分腿坐慢起肩倒立和跳跃的分腿腾越这四个技术动作,共制作了四节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微课的实施以“雨课堂”为枢纽,实现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实验班学生成绩评定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通过对实验后学生学习反馈和最终体操成绩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精炼性、学生为主体和趣味情境性为设计原则,设计出包含技术动作讲解、重难点、学法过程的体操微课。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在传统教学步骤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加精彩视频环节、模仿练习环节、体验完整动作环节、规范动作细节环节、编制顺口溜环节和课后习题等环节,扩展课程内容,锻炼学生思维。3、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通过“雨课堂”方式的实施,延长了学生自我学习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的实施后,学生体操课程成绩未出现显着提高但有进步;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体操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查阅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

罗圣耀[3](2019)在《成功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纲要”所提要求,体育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活动,努力地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以及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等能力。篮球课程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在高校篮球的选项课中,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以及提升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以汉口学院职教学院2017级会计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在汉口学院进行教学实验,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现,丰富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方法。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身体素质方面来看,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均无显着变化;在实验后的组间测试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体素质亦无明显的差异。2、从篮球技术方面来看,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的全场上篮成绩没有显着性差异,而在其余的罚篮数、罚篮成绩、罚篮计评、上篮成绩以及上篮计评均差异显着;实验组学生的篮球技术均具有显着的提高;在实验后的组间测试中,实验组女生的罚球数、罚篮计评以及上篮计评均差异显着。两组男生的篮球技术对比无显着性差异。3、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来看,实验前后,对照组学生的体育兴趣没有显着性差异;成功教学法在对于提高篮球选项课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积极性、消极性、技能学习、业余爱好等指标相较实验前相比均具有显着差异,且体育关注度得到提升;在组间测试中,实验组较对照组在大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积极性、消极性、技能学习、业余爱好及体育关注度等指标的对比中均差异显着。

王晓艳[4](2019)在《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文中指出体操为运动之母,是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体育教育专业作为体育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对体育师资综合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体操技术普修课课堂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模式等方面是研究者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教学组织形式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的经验,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体操技术普修课的教学中,对体育教育专业两个运动起点相近的自然班17组、24组进行同等学时、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授课。把“看、想、练、帮”的“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从课堂时空观的角度加以运用,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多元能力的提高,使整体教学效果得到改善。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课的练习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使学生采用“看、想、练、帮”四位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从时间、空间结合的角度,是提高课的密度的一种有效途径。(2)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相当的两个教学自然班,相同条件限制的教学环境下,经过“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后的24组的学生,总体水平比17组提高幅度大,24组学生综合能力“两极分化”未出现明显的差异。(3)“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创造性地从时空观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器械利用率的情况下,对于学生个人而言,在不同的阶段,练习密度有所不同。在“非练习”时间,个人同步进行“看、想、帮”在思维、观察和保护与帮助的能力上同步发展,从空间层面提高了课的密度,个人能力得到了多元发展,班级整体水平有效提升。(4)“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凸显出体操技术课教学的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为体操技术普修课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参考。

王自清[5](2018)在《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文中提出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在促进学生育德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其中所蕴含、遵循的道德价值较为丰富。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的教化功能,提出要统筹体育、艺术和语文、历史、品德五科在综合育人方面的融合。由此多学科课程融合成为中小学生育德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如何梳理和有效构建体育学科育德内容体系,实现体育与其它学科融合的育德,这是新时期中小学体育工作所面临的课题和重大挑战。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本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以学科融合为研究视角,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实施路径、要求等进行理论构建,并对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进行有效分析,形成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行动方案,为中小学体育贯彻立德树人探索有效路径。研究表明:1.所构建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内容体系主要分成四个维度:即国家认同、文化自信、社会责任和健康人格。国家认同维度包括:爱国奉献、国家荣誉、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维度包括:文化认知、文化传承、文化创新;社会责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友善互助;健康人格维度包括健康身心、团队精神、意志品质等。2.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的特征主要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实现中小学体育育德的路径是跨学科融合渗透。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的基本要求包括:文化育德:塑造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协同育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全程育德: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育德衔接的一体化、实践育德:认知与行为的统一等。3.现行的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都设置了与体育育德有关的目标,但部分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目标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育德目标的可操作性不足。4.大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体育育德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对体育育德的目标理解不够准确、没有掌握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等,导致体育育德效果不尽人意。中小学校领导较为重视体育育德,但贯彻落实力度不够。5.行动研究实施的成效分析表明,基于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充分体现了体育育德价值,学科教师育德的教学策略主要运用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榜样学习等方法。6.行动研究的实施对学校领导层面的德育理念、学科融合的育德认知、学科教学与育德的关系等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促进学校领导更为重视体育育德的功能。行动研究有助于学科教师积极转变育德理念,有效树立“立德树人”、“学科融合”、“体育育德”等育德理念。行动研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体育活动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意志品质、团结合作、遵守规则、竞争精神等有了更为清晰和积极的认知,体育品德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胡仙梅[6](2018)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能够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规范意识、美德修养,同时又促进体育教学方法、手段的发展,促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和德育渗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以中职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做为研究对象,以集美工业学校学生为实验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设计德育渗透教学方案,发放测量学生德育水平的问卷,对比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水平:即能自觉完成教师安排的训练任务、坚持枯燥的体育内容练习、参与体育课不考虑季节变化因素、多种爱好不反对枯燥的体育教学内容、制定体育锻炼计划和按照要求完成动作练习。其次,能够提高学生公德性水平:即提高学生的互助能力,认真与同学进行练习、帮助他人、帮助弱小。第三,能够提高学生集体性水平:即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人际交流能力、环境爱护意识。第四,对于学生敬孝性发展提高有限,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学生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敌对关系,但是学生还是具有基本的行为规范,即尊重教师。第五,对于学生求实性发展提高有限,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第六,能够提高学生的纪律性水平,学生在完不成教学任务时会有心理波动,基于自身健康角度会经常性的参加体育练习,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纪律性意识。

聂志敏[7](2015)在《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学校体操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选择与创新体操教学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体操教学方法服务于体操技术动作的教学,选择与创新体操教学方法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对顺利完成体操技术动作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体操技术动作和教学方法之间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相似现象进行分析,再从逻辑辩证角度研究与揭示体操技术动作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规律,为广大体操教师针对各种体操技术动作选择与创新教学方法,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从而提高体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体操教学质量而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以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相似性原理为依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两者存在着相似现象:体操动作整体技术与完整教学方法相似;体操动作局部技术与局部教学方法相似;体操动作环节技术与环节教学方法相似;体操动作衔接技术与衔接教学方法相似及体操同类动作技术与教学方法相似。2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两者存在逻辑辩证关系:体操技术动作内在技术系统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体操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与重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不同难度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3透过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现象而揭示出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规律这一本质。具体表现在体操动作整体性技术与完整性技术教学方法相似;局部性技术与局部性技术教学方法相似;环节性技术与环节性技术教学方法相似;衔接性技术与衔接性技术教学方法相似的规律。4遵循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为选择、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思路、相似性思维与准则,为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其体操技术动作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相似性规律运用的要求:教学方法与体操技术动作之间的相似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教学方法与体操技术动作相似性应有系统性;教学方法与体操技术动作相似性应促进技能积极转移。

李国玉[8](2007)在《高师体操普修教学中断面教学法的理论与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断面教学法”是前苏联体操学者斯玛列夫斯基、加维尔多夫斯基等人在70年代末研究并提出的。由于受竞技体操的影响,在断面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追求纵向深入,忽视横向联系;追求数量与难度,忽视整合技术动作能力的不足,这与体操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不相吻合。本文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的基础上,通过动作分类和断面动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构建了体操普修教学中运用断面教学法的完整理论体系,通过教学实验验证了断面教学法理论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以“体操基本技术结构分类”为依据,将跳跃、技巧和器械体操在内的所有体操动作划分为支撑类、悬垂类、蹬摆类、屈伸类、空翻类、转体类六大类动作。新的动作分类体系的确立,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不同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使断面教学法的应用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改变了以往断面教学注重纵向深入,忽视横向联系:注重数量与难度,忽视整合技术动作的能力等方面的不足。2.断面动作的选择依据—为完成动作的关键技术应该是标准化技术结构,即制动方向经过垂直上方的技术。依据体操技术结构分类和高师体操教学的实际,选出了双杠支撑摆动、跳马分腿腾越、吊环悬垂摆动、技巧蹬摆手倒立、双杠挂臂撑摆动、技巧肩颈倒立屈伸成手倒立、挺身鱼跃前滚翻、团身后滚翻8个动作。用以强化各类技术的精确用力方式,实现技能的良性迁移,达到整合技术动作的目的。它改变了以往体操教学中动作繁多,缺乏重点,与课程目标相脱离的弊端。体现了精选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等新的教学理念。3.对断面动作关键技术教学应遵循—能力接通、技术接通、形态接通、技术优化四个必经的程序化途径。这是排除泛化干扰,顺利掌握关键技术的教法保障。4.体操断面教学法理论体现了课程视角的整体观、教学内容的价值观、教学过程的控制观,教育理念的人本观等先进的教育思想。5.体操断面教学法理论能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节约宝贵的时间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和学习较难动作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符合新的课程指导纲要精神。

郑金海[9](2006)在《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文中认为体操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而学生的恐惧情绪却成为影响体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体操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恐惧现象。影响学生产生恐惧情绪的因素很多,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根据体操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产生的恐惧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相应的调节措施,以预防、减轻或消除学生在体操学习时的恐惧情绪。这有利于加快学生对体操动作的掌握速度,促进体操教学的进度,对于提高体操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认知心理学理论、体育运动心理学的原理及现代教学论为指导思想,根据体操教学的特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问法、数理统计法,等组对比实验法,分析研究了体操教学中学生的恐惧现象及其调节方法,并根据情绪调节理论设计出5种恐惧情绪的调节方法,并在教学实验中,根据体操教学的实际情况,运用于体操普修课的纵马分腿腾越教学,验证了其良好的效果。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调查结果显示,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情绪,以纵马分腿腾越(男生)为例,教学初,有恐惧和轻度恐惧情绪的学生占80%。恐惧情绪是影响体操教学效果的消极情绪,消除或减轻学生的恐惧情绪是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2、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产生因素包括情景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体操教学中,器械、场地、动作的非常规性以及同学之间的负面影响等构成的情景均可使学生产生恐惧情绪;学生自身素质和动作技能储备不足是产生恐惧情绪的生理因素;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学习体操动作技能时的挫折、失败作为一种不良刺激可能强化恐惧情绪。3、在体操教学中,恐惧情绪的调节因素分为原因调节因素和反应调节因素,原因调节因素又包括教学情景的创设、注意力转移和认知的调整及改变;反应调节因素是对学生的恐惧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三方面进行的调节。4、根据恐惧情绪调节理论,结合体操教学实际,设计出以下调节恐惧情绪的教学方法:

商林威[10](2006)在《表象训练法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纵马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目前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体操教学课程设置内容多、学习时数相对较短的特点和纵马分腿腾越的技术特征,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纵马分腿腾越教学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表象训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训练教学法.

二、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心理学教学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心理学教学法(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素养
        2.1.2 核心素养
        2.1.3 学科核心素养
        2.1.4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2.1.5 小学高年级
        2.1.6 体育课堂教学
        2.1.7 教学过程
    2.2 体育课堂教学国内外相关研究
        2.2.1 体育课堂教学的国内研究
        2.2.2 体育课堂教学的国外研究
    2.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内外相关研究
        2.3.1 在小学开展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必然性的相关研究
        2.3.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内相关研究
        2.3.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国外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与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实验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2.6 数理统计法
4 滨州市第八中学小学高年级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优化方案的确定
    4.1 教学目标的优化方案
        4.1.1 原有教学目标的不足
        4.1.2 教学目标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4.1.3 教学目标优化的具体措施
    4.2 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案
        4.2.1 原有教学内容的不足
        4.2.2 教学内容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4.2.3 教学内容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4.3 教学方法的优化方案
        4.3.1 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
        4.3.2 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4.3.3 教学方法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4.4 教学评价的优化方案
        4.4.1 原有教学评价的不足
        4.4.2 教学评价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4.4.3 教学评价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4.5 教学环境的优化方案
        4.5.1 原有教学环境的不足
        4.5.2 教学环境优化的依据和原则
        4.5.3 教学环境优化的具体优化措施
    4.6 实验班对照班教学方案基本比较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数据差异分析
    5.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差异分析
        5.2.1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5.2.2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5.2.3 实验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5.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数据差异分析
        5.3.1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5.3.2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5.3.3 对照班实验前和实验后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5.4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数据差异分析
        5.4.1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运动能力差异分析
        5.4.2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健康行为差异分析
        5.4.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育品德差异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关于体育品德的问卷调查
    附件B 关于健康行为的调查问卷
    附件C 实验班学期教学计划
    附件D 对照班学期教学计划
    附录E 教学设计对比
    附件F 访谈提纲
    附件G 部分教学图片
致谢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关于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
        1.3.3 有关微课在教学中的研究
        1.3.4 关于建构主义在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验法
        2.2.5 数理统计法
        2.2.6 逻辑分析法
3、体操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3.1 体操微课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3.2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设计原则
        3.2.1 精炼性原则
        3.2.2 学生主体性原则
        3.2.3 趣味情境性原则
4、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操微课的教学设计
    4.1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分析
        4.1.1 教材分析
        4.1.2 学生学情分析
        4.1.3 教学环境分析
        4.1.4 教学目标分析
        4.1.5 教学内容分析
        4.1.6 教学方法分析
        4.1.7 教学评价分析
    4.2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设计
        4.2.1 课程目标
        4.2.2 微课实施
        4.2.3 课程反馈与评价
        4.2.4 微元素设计
        4.2.5 视频脚本设计
    4.3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设计
    4.4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开发
        4.4.1 体操微课拍摄前准备
        4.4.2 体操微课视频的拍摄
        4.4.3 体操微课的制作
        4.4.4 “雨课堂”的制作
    4.5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实施
        4.5.1 课前线上预习情况
        4.5.2 线下学习情况
        4.5.3 线上复习及反馈情况情况
        4.5.4 体操微课的实施结果
    4.6 基于建构主义体操微课的评价
        4.6.1 学生对体操微课的评价
        4.6.2 授课教师对体操微课的评价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3)成功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教学方法
        1.3.2 体育教学方法
        1.3.3 传统技能教学法
        1.3.4 成功教学法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体育教学方法
    2.2 国外体育教学方法
    2.3 国内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研究
    2.4 国内外有关成功教学法在体育教育方面运用的研究进展
        2.4.1 成功教学法的思想与模式
        2.4.2 成功教学法在多种体育项目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5 以往研究的评述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心理测量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2.6 实验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成功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的理论基础
        4.1.1 成功教学法的理论背景
        4.1.2 成功教学法的功能
        4.1.3 成功教学法应用于高校篮球选项课的理论价值
        4.1.4 传统技能教学法与成功教学法的理论对比
    4.2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结果分析
        4.2.1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两组女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2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两班男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2.3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两班女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2.4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两班男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2.5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前测两班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对比分析
    4.3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结果分析
        4.3.1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对照组女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3.2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对照组男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3.3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实验组女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3.4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实验组男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3.5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对照组女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3.6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对照组男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3.7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实验组女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3.8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实验组男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3.9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实验组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对比分析
        4.3.10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对照组学生体育兴趣量表对比分析
    4.4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的组间测试
        4.4.1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两组女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4.2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两组男生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4.4.3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两组女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4.4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两组男生篮球技术对比分析
        4.4.5 成功教学法教学实验后测两组学生体育学习兴趣量表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
    附件二
    附件三
    附件四
    附件五
致谢

(4)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提高体操技术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1.1.2 基于利用时空特点在体操教学组织形式上的研究尚少
        1.1.3 有限的学习时段内提高学生多元智力水平的需要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研究综述
    2.1 相关“四位一体”的研究
    2.2 体操技术课教学在组织形式上的研究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课堂观察法
        3.2.4 测量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2.6 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的理论分析
        4.1.1 体操技术普修课
        4.1.2 体操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
    4.2 “看、想、练、帮”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4.2.1 “四位一体”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依据
        4.2.2 “四位一体”课堂组织形式的设计程序
        4.2.3 “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的特征
    4.3 “四位一体”教学效果数据分析
        4.3.1 两组学生身体素质测评
        4.3.2 两个组学习态度的整体测评分析
        4.3.3 看——观察能力的测评及对比分析
        4.3.4 想——理论成绩对比分析
        4.3.5 练——技术成绩的对比分析
        4.3.6 帮——保护与帮助能力的测评及对比分析
        4.3.7 “四位一体”综合对比分析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
        1.2.1 德育
        1.2.2 育德
        1.2.3 体育育德
        1.2.4 中小学体育育德
        1.2.5 学科融合
        1.2.6 中小学体育学科与体育课程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儒家思想
        1.3.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1.3.3 社会学习理论
        1.3.4 角色承担理论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假设、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假设
        1.5.2 研究创新点
        1.5.3 研究路线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体育道德基础理论研究
        2.1.1 体育品德研究
        2.1.2 体育精神研究
        2.1.3 体育道德困境研究
    2.2 学校体育育德理论研究
    2.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育德研究
        2.3.1 体育课程标准育德研究
        2.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3.3 国际体育课程育德研究
    2.4 高校体育德育研究
    2.5 体育道德测量工具的研究
    2.6 发达国家体育德育价值研究
第3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
    3.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建构依据
        3.1.1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3.1.2 国家教育政策的有力驱动
        3.1.3 全球化新时代的强烈呼唤
    3.2 体育育德与学科融合的关系
    3.3 审思: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
        3.3.1 有关体育育德的基本观点
        3.3.2 体育育德相关概念的辨析
    3.4 中小学体育育德的基本内容体系研究
        3.4.1 中小学体育的育德内容的来源分析
        3.4.2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3.4.3 中小学体育育德基本内容体系
        3.4.4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体系特征
        3.4.5 学科融合:体育育德实施途径
        3.4.6 中小学体育育德内容实施要求
第4章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研究
    4.1 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的育德分析
        4.1.1 课程性质(或课程定位)的育德分析
        4.1.2 课程理念的育德分析
        4.1.3 课程目标的育德分析
        4.1.4 教学内容的育德分析
        4.1.5 学习评价的育德分析
        4.1.6 影响课程标准育德功能实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育德的认知
        4.2.1 体育课中进行育德的职责认同
        4.2.2 提升自身师德修养的认同
        4.2.3 不同类型教师的育德认同
        4.2.4 教学目标体现育德的认知
        4.2.5 校领导对体育育德的重视
        4.2.6 中小学体育育德实施途径分析
        4.2.7 影响体育育德的实施因素
第5章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及成效分析
    5.1 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体育育德行动研究方案
        5.1.1 行动研究目标
        5.1.2 行动研究实施单位
        5.1.3 行动研究流程
        5.1.4 行动研究时间
    5.2 行动研究内容设计
        5.2.1 教学目标的育德内容
        5.2.2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5.2.3 学科融合的教学内容
        5.2.4 教学计划汇总
        5.2.5 教学实施要求
        5.2.6 行动研究风险
    5.3 学科融合的体育育德教学行动研究实施成效分析
        5.3.1 有效渗透体育育德,教学设计实现创新变革
        5.3.2 深化立德树人落实,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育德
        5.3.3 积极转变育德理念,增强学科教师体育素养
        5.3.4 促进道德价值认知,提高学生体育品德素养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体育教师)
    附录二 中小学体育育德现状调查问卷(学校领导)
    附录三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学校领导)
    附录四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名师基地学员)
    附录五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领导)
    附录六 中小学体育育德教学访谈提纲(XJ学校学科教师)
    附录七 中小学体育育德访谈提纲(XJ学校学生)
    附录八 中小学体育名师基地学员访谈记录
    附录九 中小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 XJ学校领导访谈记录
    附录十一 XJ学校学科教师访谈记录
    附录十二 XX学校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十三 XX学校学科教师的教学反思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德育
        2.1.2 德育渗透
    2.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和特点
    2.3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2.3.1 德育渗透的内容
        2.3.2 德育渗透的方法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4.1 国外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评价研究
        2.4.2 国内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应用研究
        2.4.3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教学实验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主体性对比分析
        4.1.1 学生主体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1.2 学生主体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1.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主体性影响的探讨
    4.2 学生公德性对比分析
        4.2.1 学生公德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2.2 学生公德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2.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公德性影响的探讨
    4.3 学生集体性对比分析
        4.3.1 学生集体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3.2 学生集体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3.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集体性影响的探讨
    4.4 学生敬孝性对比分析
        4.4.1 学生敬孝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4.2 学生敬孝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4.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敬孝性影响的探讨
    4.5 学生求实性对比分析
        4.5.1 学生求实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5.2 学生求实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5.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求实性影响的探讨
    4.6 学生纪律性对比分析
        4.6.1 学生纪律性实验前后组间对比分析
        4.6.2 学生纪律性实验前后组内对比分析
        4.6.3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对学生纪律性影响的探讨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7)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学方法研究
        1.3.2 体育教学方法研究
        1.3.2.1 体育教学方法的定义
        1.3.2.2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3.3 体操教学方法研究
        1.3.3.1 体操教学方法的定义
        1.3.3.2 体操教学方法的分类
        1.3.4 相似性理论在体育方面应用的研究
    1.4 概念界定
        1.4.1 相似性的定义
        1.4.2 相似关系与相似规律
        1.4.2.1 相似的三个关系
        1.4.2.1.1 相似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4.2.1.2 静态相似与动态相似的关系
        1.4.2.1.3 宏观相似与微观结构相似的关系
        1.4.2.2 相似的三条规律
        1.4.2.2.1 相似运动律
        1.4.2.2.2 相似联系律
        1.4.2.2.3 相似创造律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案例分析法:
        2.2.3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两者的相似现象
        3.1.1 体操动作整体性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1.1 改变体操动作时间、空间的整体性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1.2 改变体操动作作业条件的整体性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2 体操动作局部性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2.1 体操动作部分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2.2 体操动作环节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2.3 体操动作衔接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1.3 体操同类动作技术与教学方法的相似现象
    3.2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两者的逻辑辩证关系
        3.2.1 从体操技术动作内在技术系统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3.2.2 从体操技术动作教学难点与重点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3.2.3 从不同难度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辩证关系
    3.3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
    3.4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相似性规律运用要求
        3.4.1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似性越高则教学效果越好
        3.4.2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相似性应有系统性
        3.4.3 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相似性应促进技能积极转移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的着作与发表的论文
7 致谢

(8)高师体操普修教学中断面教学法的理论与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有关断面教学方面的相关研究
        1.3.2 有关体操技术方面的研究
        1.3.3 有关体操教学改革现状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2.4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体操断面教学法的理论研究
        3.1.1 体操断面教学法理论的相关概念
        3.1.2 体操教学中断面教学法理论的内涵
        3.1.3 新的动作分类体系的构建
        3.1.4 断面动作的确定与技术结构的标准化
        3.1.5 断面动作选择的依据
        3.1.6 断面动作关键技术教学的控制程序研究
        3.1.7 体操断面教学法系统控制的理论依据
    3.2 体操断面教学法理论的运用研究
        3.2.1 断面教学法理论的实验研究方案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断面教学法理论在加快学生学习进程方面的研究
        3.2.2.2 断面教学法理论在发展动作难度方面的效果
        3.2.2.3 实验结束时学生的成绩统计
        3.2.2.4 实验组组内比较情况研究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致谢
6.主要参考文献
7.附件

(9)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2.2 问卷调查法
    2.3 专家访问法
    2.4 数理统计法
    2.5 等组对比实验法
3. 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
    3.1 恐惧情绪形成的理论综述
        3.1.1 恐惧情绪形成的情景因素分析
        3.1.2 恐惧情绪形成的生理因素分析
        3.1.3 恐惧情绪形成的认知因素分析
        3.1.4 恐惧情绪的形成
4. 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调节
    4.1 恐惧情绪调节的综述
    4.2 恐惧情绪调节过程因素的分析
        4.2.1 原因调节因素分析
        4.2.1.1 教学情境的创设
        4.2.1.2 注意力转移
        4.2.1.3 认知的调整及改变
        4.2.2 反应调节因素分析
    4.3 恐惧情绪调节方法
        4.3.1 群体心理效应调节法
        4.3.2 表象演练调节法
        4.3.3 思维中止调节法
        4.3.4 变换时空调节法
        4.3.5 系统脱敏调节法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1 学生学习纵马分推腾跃前后恐惧情绪状况的对比与分析
    5.2 动作技能形成各阶段学生对纵马分推腾跃技术掌握情况的比较与分析
    5.3 学生学习纵马分推腾跃动机调查结果与分析
    5.4 纵马分腿腾越技术测试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6.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10)表象训练法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纵马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表象训练在纵马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应用原理
    4.2 表象训练在纵马分腿腾越技术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4.3 表象训练在纵马分腿腾越技术形成不同阶段的运用
5 结论

四、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心理学教学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框架下滨州市小学高年级体育课教学过程优化的实验研究 ——以滨城区第八中学为例[D]. 邢文倩.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体操微课设计与开发研究[D]. 周小雨.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3]成功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D]. 罗圣耀.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4]体操技术普修课“四位一体”教学组织形式实践探索 ——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D]. 王晓艳.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5]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小学体育育德研究[D]. 王自清.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6]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实践研究[D]. 胡仙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 [7]体操技术动作与教学方法的相似性规律研究[D]. 聂志敏. 苏州大学, 2015(02)
  • [8]高师体操普修教学中断面教学法的理论与运用研究[D]. 李国玉. 北京体育大学, 2007(10)
  • [9]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学生恐惧情绪的形成与调节[D]. 郑金海. 山东师范大学, 2006(09)
  • [10]表象训练法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纵马分腿腾越教学中的应用[J]. 商林威.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标签:;  ;  ;  ;  ;  

立箱分腿教学中的心理教学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