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总体分析

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总体分析

一、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整体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冯振松[1](2020)在《考虑屋架与排架柱螺栓连接特性的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文中提出我国水电工程的规模不断提升,水电站的厂房结构尤其是地面厂房结构,承受各种荷载作用,其动静力安全性应予以重点关注。厂房各处连接的力学特性对厂房动静力特性有重要影响,但对于厂房上部结构螺栓连接形式的研究成果较少,一般采用刚性或铰支座形式,无法考虑连接滑移和螺栓预紧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细化模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本文研究屋架和排架柱螺栓连接不同模拟方式对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探讨较为精确适用的模拟方法。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且得到结论如下:1.分别建立了虚拟介质法和铰支连接两种螺栓模拟方式的简单梁柱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第一阶自振频率,与理论解进行对比。理论解的推导根据铰支连接简化得出,假设框架高度在8-12m之间随机变化,其余条件相同。结果表明,铰支连接结果与理论解基本一致,而虚拟介质法模拟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误差原因是多方面的且误差绝对值较小,因此可以认为采用虚拟介质法模拟螺栓连接是可行的。2.用虚拟介质法和上游端简支、下游端铰支的两种螺栓模拟形式来模拟屋架与上下游排架柱结构的连接,计算水电站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在机组振动荷载以及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结论认为,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两种方案的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相同,立柱结构下部的竖向拉应力及第一主应力偏大,应予以关注;水平双向地震荷载作用下,上部排架柱的位移比较大,发电机层楼板结构处的动力响应较为突出,应在设计过程中重点关注。3.用虚拟介质法模拟不同预紧力情况下的屋架与排架柱螺栓连接,计算分析水电站厂房的自振特性和在机组运行工况下的振动响应,得到结论:预紧力的不同对水电站厂房的自振特性影响不大;在机组运行工况下,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随着螺栓预紧力增大,结构连接刚度增强,使振动应力增大,对结构安全不利。但预紧力过小(或螺栓松动)也会造成整体性降低,部分螺栓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损伤,在设计施工时应合理确定和有效保证螺栓连接的预紧力,同时在计算中也应合理考虑和模拟预紧力的作用。4.为探究不同地震烈度下地震动荷载对螺栓连接下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分别计算了水电站厂房在地震烈度为6、7、8、9度时的动力响应,结论表明,两种方案在不同地震烈度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位移及动应力基本呈线性增大,没有在地震烈度急剧增大时发生骤增,说明螺栓连接没有发生滑移或失效,也表明虚拟介质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厂房组合结构的振动特性。

张蕾,王永潭,孟继慧,胡云鹤,马震岳[2](2020)在《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文中指出水电站地面厂房上部结构较单一薄弱,刚度较低,是动力设计应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中,重点关注机墩的振动问题,而对上部结构动力复核尚无规定。常规计算模型一般将屋架简化为刚性二力杆,很少模拟实际屋架结构,且屋架与立柱支座的连接模拟也是很复杂的问题。结合某工程实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厂房整体模型,进而分别建立屋架模型、屋架与支承结构的耦联模型,对2种屋架形式及3种支座连接传力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振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空间屋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部结构的刚度,在动力荷载作用下使厂房整体最大动位移有所减小;支座连接处理时采用简支方案会使厂房上部结构刚度相对变低,但厂房整体结构抗振性能表现更好,简支方案模拟是适用的。

靳宝萍[3](2019)在《水布垭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地下水渗漏分析》文中指出在较为坚硬地层中,岩体由于结构面的存在被分割成不同形状的空间岩块。在天然状态下,各形状的空间岩块保持原有的静力平衡状态。当对边坡或地下洞室进行开挖等扰动后,使其临空面上的部分岩块打破原来的静力平衡状态,从而导致部分岩块首先沿结构面滑动,然后引起链式反应,进而影响整个岩体工程的安全。由于地下洞室处于较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中,研究难度较大,因此关于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分析研究内容较少。目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定量分析主要基于Unwedge软件,该软件仅能计算地下洞室各结构面切割形成不同块体的规模及稳定性,但具体的位置无法确定。本文以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研究对象,借助以往地下洞室的地质编录图及现场的地质调查,利用块体理论对地下洞室进行稳定性评价,确定洞室块体具体的位置及破坏方式,为支护提供合理意见。在各洞室的地质调查结果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水电站地下水的渗漏,通过对地下水监测点与各平洞的测压管多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水电站各区域地下水渗漏情况,从而寻找其渗漏原因,进而采取措施减少渗漏的发生,确保水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结合块体理论以及现场地质调查分析各洞室围岩稳定性,确定该区域地下洞室局部破坏共存在三种方式:洞室岩体由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岩块,进而发生破坏,该类型只存在地下厂房1#施工支洞;同时在该支洞还存在由于缓倾岩层面被区域裂隙面切割,在开挖形成临空面的作用下造成洞室坍塌;广泛分布于各洞室的由于渗水造成的脱皮掉块现象。2)根据洞室现场出现的塌方现象,确定地下厂房1#施工支洞由T9、F3、T7结构面组成的4号关键块体位于洞室顶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可能发生掉块现象;洞室还存在由于缓倾岩层面被区域裂隙面切割,在开挖作用下形成临空面,进而造成洞室坍塌现象。利用这一区域裂隙面的走向延伸,预测在该洞室可能出现塌方的具体位置。3)对水电站五大区域进行洞室稳定性分析及现场调查,左岸大岩淌滑坡区域各排水洞由于结构面形成的块体基本没有,但因其部分穿越覆盖层,洞室内会出现局部塌方现象,断层剪切带密集发育,使得岩体整体性较差,洞室稳定性较低;左岸和右岸各灌浆平洞围岩稳定性较高,岩体整体性好;在马崖高边坡中的各高程排水洞中,结构面组合没有形成的块体,但马崖高边坡卸荷裂隙穿越230m、260m排水洞,使得洞室出现较大裂隙,岩体稳定性降低,其余洞段岩体处于稳定状态,无破坏现象;在地下厂房区域,除1#施工支洞外,厂房各层排水洞其围岩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4)对水电站各区域进行渗水调查,结合各洞室监测点多年数据分析:左、右岸灌浆平洞渗漏主要发生在靠近坝址一侧,主要是库水对边坡渗透作用;左岸大岩淌滑坡渗水主要由于滑坡变形引起的,水源来自降雨;右岸地下厂房渗水主要是来自马崖边坡卸荷所产生的大裂隙,降雨通过裂隙进入地下厂房,通过地下厂房排水洞排出。通过追踪邹家沟在地表的延伸及地下岩溶通道出露位置,判断位于邹家沟处的灌浆平洞渗水主要来自其邹家沟地表水,由于其所处地形,导致山体两侧的地表水汇聚在此,沿着地表裂隙进入灌浆平洞。根据监测数据其现场调查,此处灌浆帷幕于2014年7月帷幕出现渗水现象。对右岸2#斜向交通洞喷水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利用该处量水堰多年的流量监测数据,结合区域断裂的走向及在地表出露的岩溶通道判断该处渗漏主要是降雨以及库水所导致,雨水主要是通过地表近东西走向的大断裂进入2#斜向交通洞,库水主要是通过右岸350m灌浆平洞位于F2断层附近的灌浆帷幕,经过岩溶通道到达2#斜向交通洞。

杨鹏[4](2019)在《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分析》文中指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左岸主厂房地质条件复杂,主厂房开挖规模较大,最大高度为89.80m,最大跨度为333.0m,主要为城门洞型,具有跨度大、边墙高等特点。主厂房在开挖过程中,受围岩卸荷作用影响,造成一系列不利于围岩稳定的地质现象,严重影响主厂房围岩稳定和工程效果。本文分析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厂房围岩工程地质资料,对围岩进行了分类研究。结合相关地下厂房研究资料,选用合适的数值分析方法,采用有效的分析软件,建立左岸主厂房研究区域的三维地质模型。结合主厂房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变形监测资料,分析乌东德左岸主厂房变形特征,定性的分析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在地质分析以及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主厂房分步开挖过程,得到主厂房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和塑性区等基本场的变化特征,定量的分析主厂房开挖过程的变形特征以及围岩稳定性。在数值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主厂房支护措施,模拟主厂房开挖支护过程,对比分析主厂房支护前后的模拟计算结果,分析左岸主厂房支护效果。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左岸主厂房进行综合稳定性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我国乌东德地下厂房工程特点,表明本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查阅我国典型的三峡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工程研究资料以及地下厂房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系统阐述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结合本文乌东德地下厂房工程特点,选取合适的研究方法。2)主要研究查明左岸主厂房基本地质条件,为下一步研究内容奠定扎实的地质基础;通过岩石物理力学实验,提供主厂房围岩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3)总结归纳影响左岸主厂房围岩稳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地应力、地质构造、岩体结构、岩溶、地下水等,本章主要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对主厂房围岩稳定的影响过程及机理,定性评价左岸主厂房围岩稳定性;总结国内外围岩分级方法及标准,结合本文左岸主厂房围岩特点,选取水利水电工程围岩分级方法,对主厂房围岩进行分级。4)根据主厂房开挖过程中所揭露的地质现象如缓倾角裂隙、小溶洞、构造结构面等预测洞室变形破坏模式;结合主厂房预埋的多点位移计所监测的位移数据,分析主厂房开挖支护过程中的位移特征。5)采用flac-3D软件对地质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先模拟主厂房未开挖前坝体的初始地应力场,在初始地应力场的基础上模拟再现主厂房在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等,通过分析主厂房分布开挖过程中的位移场、应力场、塑性区等基本场,对主厂房开挖围岩稳定性进行定量的分析评价。6)结合主厂房支护方案,模拟左岸主厂房支护后的围岩稳定性。对比分析支护前后两种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的模拟结果,分析左岸主厂房支护的效果以及支护作用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力;总结全文有关主厂房围岩稳定性评价的内容,主要从围岩分类与分布规律、围岩不利稳定地质现象类型及分布情况、围岩应力计分布、围岩变形位移特征、围岩支护效果等几点内容来综合评价主厂房围岩稳定性。

张智敏[5](2019)在《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水电站装机容量、发电水头的不断增大,水电站厂房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充水保压蜗壳,钢蜗壳与外围混凝土之间存在初始保压间隙,这种间隙伴随着运行期水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蜗壳内水压力的外传机制,从而对蜗壳结构的承载特性和结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在水电站运行期间,由于发电水头、流量及导叶开度的变化,水轮机不可避免地会偏离最优工况,导致流道内出现脱流、空化以及涡带等现象,进而产生压力脉动,引起水电站厂房结构和机组的振动。而在当前国际能源结构调整的背景下,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与核电并网运行,水电作为调节性电源需要承担更多的调峰调频任务,水电站的运行条件也越来越复杂,振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关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1)为研究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采用了一种新的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仿真模拟方法,通过某充水保压蜗壳模型试验成果从间隙值和接触状态、钢蜗壳与钢筋应力、机墩座环位移、混凝土开裂损伤等方面对该模拟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并在此基础上从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座环水平面不平衡力等方面对充水保压蜗壳的接触传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数值基本吻合,体现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避免了以往人为修正混凝土内边界可能会出现的混凝土内表面穿透钢蜗壳表面的现象;卸压后形成的保压间隙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钢蜗壳腰部和顶部,内水压力未达到保压水头时,钢蜗壳进口断面外侧区域、鼻端上部区域率先闭合,达到保压水头时蜗壳进口拐弯区域内侧和蜗壳末端外侧尚未闭合;蜗壳进口边界形式为伸缩节时,设置止推环有利于延缓保压间隙在进口外侧、45°方向外侧和蜗壳鼻端内侧区域的闭合时间,能明显改善保压间隙的闭合特性,钢蜗壳进口与钢管直连的边界形式也能起到与止推环类似的效果。(2)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采用RNG k-?模型对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导叶、转轮、尾水管全流道内水体在不同水头工况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基于水轮机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结果,对转轮部件上的脉动压力进行了积分计算,给出了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蜗壳区域水流比较顺畅,该区域的脉动压力通常是无叶区、转轮区甚至尾水管区域产生的脉动压力向上游传播产生的;水轮机流动系统中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之间的动静干涉会导致脉动压力中出现叶片频率或其倍频;整个流道内压力脉动程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尾水管直锥段以及弯肘段,频率主要为0.83Hz和1.02Hz,即1/5倍和1/4倍转频,受尾水管低频涡带向上游传播影响,无叶区和蜗壳区也出现了低频脉动压力;轴向水推力是机组垂直动荷载的重要部分,具有明显的脉动特性,转轮上冠与顶盖、转轮下环与基础环之间的空腔压力是形成轴向水推力的主要作用。(3)过去,水轮机转轮及流道设计与厂房结构土建设计一般都是分开进行的,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为了将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相结合,以期实现基于流固耦合的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特性分析,探讨并推导了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耦合矩阵,并基于此建立了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以此来分析或预测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结果表明,C2紧支径向基函数无论是在流体向结构传递数据,还是在结构向流体传递数据过程中均体现出了明显的精度优势;以C2紧支径向基函数插值法为基础建立的流固耦合界面数据传递模型从理念上和实际效果上均适用于大规模复杂流固耦合的计算,其对网格依赖度低的特点可以充分结合现有的水轮机流场计算和厂房结构计算从而实现流体与结构的耦合;最小水头工况下由于导叶开度相对较大,水流进入转轮区域时的相对速度与转轮叶片骨线形成一定的冲角,脉动压力相比于最大水头工况和设计水头工况要大,厂房结构振动响应也相对较大。(4)为研究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对振动传递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沿着蜗壳/尾水管-厂房、转轮-轴系-机架基础-厂房这两条振动传递路径对厂房振动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分析了钢蜗壳在水力振动作用下的金属疲劳。结果表明,轴向水推力主要引起铅直向的振动,特别是机墩处的振动,蜗壳/尾水管-厂房这条振动传递路径主要引起厂房结构的整体振动,其产生的振动响应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是厂房振动的主要诱因;从预测的疲劳寿命数量级看,钢蜗壳在静水压力循环荷载和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较低。

张蕾[6](2018)在《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电事业蓬勃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水电站厂房作为电站的核心部分,承受着各种静力及动力荷载,厂房振动问题愈益普遍和复杂,因此厂房振动分析预测和振动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相对于厂房下部和整体结构,结构较单一薄弱,刚度较低,是动力设计应关注的重点之一。在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中,重点关注机墩的振动问题,上部结构振动复核尚无规定,且在模型简化中将屋架简化为刚性二力杆。本文针对厂房上部结构型式的多样性及其连接方式的复杂性,对屋架、排架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整体耦联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厂房整体模型,进而分别建立屋架模型、屋架与支承结构的耦联模型,对各种结构型式及其连接传力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振动特性对比分析,以求准确掌握其振动特性和影响规律。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并取得了若干主要成果和结论:1.分别建立了平面桁架与空间四角锥形网架两种不同型式的钢屋架结构,分析了结构自振特性和在机组振动荷载、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厂房整体结构振动反应,结论认为:相对于桁架结构,空间网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厂房上部结构的刚度,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厂房整体最大动位移和最大动拉应力有所减小。2.针对空间屋架结构,屋架支座处分别采用两端铰支、一端简支一端铰支、一端滑动一端铰支三种形式来模拟屋架与上下游排架结构的不同连接传力方式,研究在三种连接模拟方式下水电站厂房的自振特性以及在机组振动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论认为:采用简支方案时厂房上部结构刚度相对较低,但厂房整体结构抗振性能表现更好,简支方案模拟是适用的。3.为探究厂房上下游排架结构型式对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分别建立上下游均为实体墙、上游立柱下游实体墙以及上下游均为立柱结构,分析三种不同排架结构的固有振动特性变化规律,进而研究在机组振动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论认为:上下游均采用实体墙不仅提高了厂房上部结构刚度,也提高了对下部结构的约束刚度,从而起到了降低楼板等部件振动幅值的效果。本论文工作结合某水电站工程实例展开,对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的不同型式和不同连接方式开展了振动分析,取得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成果,为水电站地面厂房振动预测和动力优化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程帅[7](2017)在《横缝止水布设对轴流式机组厂房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轴流式机组广泛应用于中低水头、大流量水电站,其电站厂房型式通常采用河床式。厂房横缝止水在防止缝间渗水、保证适用性的同时,也必须考虑其对厂房各部位结构应力及变形的影响,对于内部结构复杂、空腔尺寸偏大的轴流式机组厂房而言,止水布设方案对其各方面影响更为敏感。目前针对水电站厂房坝段横缝止水没有统一的布置方式和规范,尚不清楚止水布设对厂房结构的具体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甚少,设计中通常根据工程经验来确定止水位置,但往往不是最优布设方案,故亟需对厂房横缝止水布设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法,以某工程厂房坝段为研究载体,考虑正常运行和机组检修两种运行情况,探究不同止水布设方案厂房各部位结构应力与位移的规律性,首次对轴流式机组水电站厂房横缝止水布设方案进行全面系统性分析,为类似厂房结构的横缝止水设计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横缝上游竖向止水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止水在进水口边墙范围内由厂房坝段上游面附近逐渐向下游移动时,厂房各关键部位应力与变形皆逐渐减小,部分结构拉应力减小幅度高达90%以上。上游竖向止水设置在进水口边墙偏下游侧,可充分缓解流道底板与顶板、进水口边墩部位应力,并可减小机墩不均匀上抬量与进水口边墩侧向位移。(2)通过分析不同下游竖向止水布设位置下厂房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发现其仅对尾水管出口段应力及下游挡墙侧向位移有所影响。止水由厂房坝段下游面附近逐渐向上游移动时,结构应力与位移皆呈减小趋势,扩散管出口顶梁处主拉应力减小幅度达80%以上,推荐将下游竖向止水布设在靠近下游挡墙上游面处。(3)研究水平止水采用浅止水和深止水两种型式下,不同止水位置厂房结构的应力与位移。结果表明,水平止水在尾水管高程范围内上抬,可有效降低尾水管混凝土主应力;深止水布设时,随着水平止水由蜗壳进口底板附近上抬至顶板高程处,蜗壳部位混凝土与钢衬应力及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皆逐渐减小,建议将其布置在蜗壳进口断面顶板附近。(4)根据止水的连接方式,提出上游闭合和上游联通两种水平深止水布设方案,并详细对比二者对厂房部分结构的影响效果。发现两方案下结构应力与位移随止水位置的变化规律相同,但在相同止水布设范围下,上游联通方案对缓解蜗壳部位应力及降低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的效果更为显着,水平止水由蜗壳进口底板附近上抬至顶板高程处,上游联通方案中结构应力与位移的减小量及减小幅度百分比都是上游闭合方案的两倍以上。(5)考虑减小厂房横缝有水区域面积,在水平深止水布设上游联通方案中,可将上部水平止水的下游边界向上游移动至蜗壳0°断面附近。此调整可进一步降低机墩不均匀上抬量,且不影响厂房其他部位的应力缓解效果,虽然蜗壳部分区域应力会因此有所增大,但在各止水作用下其整体应力已经维持在结构所能承受的较低水平上。

傅丹[8](2015)在《考虑厂坝相互作用的坝后式电站厂房结构特性及抗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坝后式电站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坝后式电站厂房和大坝之间一般设置有永久分缝,但近年来垫层管取代伸缩节作为过缝措施的工程实例日益增多,垫层管过缝时连续通过的压力钢管和分缝灌浆使得厂房和大坝之间存在一定的有效连接,这种有效连接为二者发生相互作用提供了途径。从厂房的角度出发,引水钢管直接与发电核心构件钢蜗壳相连,通过引水钢管传递的相互作用对蜗壳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另外随着近年来西南地区地震活动日益频繁,厂房结构的抗震问题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坝后式厂房的抗震分析还存在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如厂房与地基、厂房与相邻大坝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厂房在大震中的破坏模式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有限元方法为主要手段,结合多个实际工程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为揭示坝后式电站厂房和大坝相互作用对水轮发电机组稳定运行的影响,基于厂房—大坝—地基整体有限元模型,定量研究了钢管预留环缝焊接与分缝灌浆时机对厂坝传力和垫层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留环缝焊接时库水位越低,运行期通过引水钢管和分缝处灌浆传递的推力越大,但钢蜗壳Mises应力受该推力的影响较小;厂房内的止推环能够有效抵抗引水钢管传递的推力,有利于座环的抗剪及垫层蜗壳的稳定,有条件时应该考虑设置止推环;分缝处灌浆传递的推力能够有效平衡下游库水压力引起的机组支撑结构的倾斜变形,从有利于机组稳定的角度建议低水位时进行环缝焊接与灌浆。(2)为揭示坝后式厂房充水保压蜗壳的接触传力行为,在考虑多种蜗壳进口结构连接形式及厂坝传力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新的基于铰接—接触单元的全过程仿真算法研究了保压蜗壳从施工期到运行期的力学特性,并评价了简化算法的误差。结果表明,蜗壳内不平衡水推力和引水钢管传递的推力所引起的蜗壳整体变形是决定保压间隙空间闭合属性的关键因素,在整体变形的影响下保压间隙最先闭合的区域出现在蜗壳进口断面外侧、45°断面外侧及270°断面内侧,达到保压水头时未闭合的区域与之相对;厂房内止推环能够有效平衡蜗壳不平衡水推力和引水钢管传递的推力,使保压间隙的闭合更加均匀化;外围混凝土受力与蜗壳进口结构连接形式密切相关,简化算法的误差同样与该因素直接相关,鉴于存在对工程偏不安全的误差,建议工程界逐步采用仿真算法开展配筋计算;在保压蜗壳的设计中应该重视座环的抗剪和抗扭问题,设置止推环是一种有效改善座环受力的措施。(3)为研究坝后式厂房抗震分析中如何合理处理地基和大坝这两个关键问题,采用动力时程方法首先研究刚性地基、无质量地基和考虑结构—地基相互作用的无限地基在分析厂房结构地震响应方面的差异,然后基于无限地基研究厂房和大坝之间动力相互作用对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刚性地基与无质量地基条件下厂房结构的地震响应不存在明确的大小关系,二者的计算结果均大于无限地基,其中无质量地基是由于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而刚性地基与无限地基的相对关系尚需要进一步论证;对于厂房结构抗震设计,建议采用刚性地基与无限地基的组合模式,不推荐单独采用水工领域常用的无质量地基;通过地基和厂坝连接发生的动力相互作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厂房的地震响应,单独对厂房建模并将上游临空面设置为自由边界的处理方式对厂房抗震设计是偏安全的。(4)在大量查阅关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文献的基础上,尝试从五个方面提出水电站主厂房的抗震性能目标;随后基于ABAQUS平台验证了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在循环反复加卸载条件下的适用性,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混凝土拉压联合损伤及刚度转换行为;在前两项工作的基础之上结合某坝后式厂房实例,开展了三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厂房结构的破坏模式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厂房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破坏由强到弱表现为:下游立柱严重开裂、上游立柱开裂、上游墙底部开裂、下游立柱压损伤,多遇及设防地震下的破坏程度远低于罕遇地震;各水准地震下厂房的抗震性能能够满足所提出的抗震性能目标,且表现出了较高的安全储备;但厂房屋顶网架在罕遇地震下存在垮塌的可能,网架的高动应力主要由上下游墙顺河向不协调的相对运动引起,厂房抗震设计应该充分重视网架的支撑方式。

郝军刚[9](2016)在《水电站蜗壳结构承载机理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研究》文中指出垫层蜗壳由于施工方便、工期较短和造价低,应用前景广泛。在国内装置700MW及以上机组的大型水电站中,三峡水电站中的9台机组和龙滩、拉西瓦的全部机组均采用了传统的垫层埋入方式,而向家坝、溪洛渡、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全部机组则采用了局部垫层的组合埋入方式。垫层蜗壳结构的力学特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钢蜗壳与垫层、混凝土之间接触传力关系、垫层的空间属性和材料属性等,只有系统深入研究其结构特性的影响机制,才能更好的指导大型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随着地下厂房应用越来越普遍,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对厂房结构的自振特性和动力响应(内源振动、地震响应)的影响是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鲁地拉实际工程,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研究:(1)为全面揭示垫层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因素和程度,本文对钢蜗壳与垫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垫层平面铺设范围、子午断面铺设范围、垫层刚度系数以及是否设置伸缩节和止推环等结构因素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垫层平面铺设范围、垫层刚度系数应作为座环抗剪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对座环较优的垫层平面铺设范围为45°断面之前或270°断面之后;摩擦系数、垫层子午断面包角、垫层刚度系数是决定蜗壳断面内水压力外传比例的关键因素;对机墩竖向不均匀变形而言,较优的垫层平面铺设范围为90--180°断面附近,机墩不均匀变形对子午断面垫层铺设范围、摩擦系数这两个因素不敏感,但对垫层刚度系数较为敏感;伸缩节的设置不利于座环的抗剪,此时可以考虑增设止推环。(2)为进一步论证减小传统垫层铺设范围对于协调蜗壳结构主要矛盾的价值,本文结合鲁地拉水电站蜗壳结构,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对传统垫层方案、直埋方案和直埋-垫层组合方案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直埋-垫层组合方案对于限制蜗壳直管段混凝土的开裂损伤可以取得与传统垫层方案相同的效果,对于控制机墩不均匀变形,二者效果也较为接近,但直埋-垫层组合方案对于座环抗剪相对有利,因此类似工程可以优先考虑这种蜗壳埋入方式。(3)地下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自身的结构形式是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弹性边界条件对厂房整体振动频率的影响可达10%以上,但对厂房前20阶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影响甚小;楼板厚度增加10~20cm对厂房前20阶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的影响不到5%,增加40cm时某些阶次可以提高10%左右,但前20阶自振频率区间仍然变化较小,增加立柱后局部结构的自振频率能够提高10%左右,但由于厂房结构自振频率的密集性,从共振校核的角度,均不足以作为避开厂房内部激振频率的有效措施。(4)为研究地下厂房结构内源振动响应的特点和切实可行的抗振措施,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动力方法,研究厂房结构在机组振动荷载和流道内脉动压力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额定运行时机组振动荷载引起机墩结构的振幅较小,动应力较大的区域仅集中在荷载作用的局部区域。一般情况下尾水管低频涡带是水轮机流道中最常见的压力脉动振源,但若全流道脉动压力的激振频率出现转轮叶片数频率,则发电机层楼板和母线层楼板在吊物孔和楼梯孔结合的部位竖向振幅会较为突出,在该部位增加立柱、将暗梁变为明梁都能有效降低该部位的振幅。(5)地下厂房结构抗震分析方法和地震响应特点一直较少被关注。为考虑厂房结构与围岩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本文在ANSYS平台的基础上,采用APDL语言编制粘弹性人工边界自动添加程序以及结点荷载地震波输入程序。计算表明,这种处理方式对于地下厂房结构抗震分析是可行的,计算效率较好;厂房结构地震响应较大的部位出现在母线层楼板以上结构,楼板主体结构的拉压应力峰值均不超过0.6MPa,说明地下厂房结构抗震性能良好。

张启灵[10](2010)在《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特性及厂房结构抗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垫层蜗壳由于其混凝土结构承担内水压力小,且施工方便、工期较短和造价低,应用前景广泛。我国已建的三峡、拉西瓦和在建的向家坝等单机容量超过700MW的水电站部分机组采用了垫层蜗壳结构型式,这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如垫层蜗壳配筋计算问题、配筋原则问题、座环结构受力特性问题、垫层平面铺设范围问题等。另外随着近年来地震活动的日益频繁,位于我国西南地震高发地区的水电站厂房抗震问题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以有限元方法为主要分析手段,采用ABAQUS软件,结合多个工程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为研究“Γ”形框架简化、平面简化和接触摩擦对垫层蜗壳配筋计算的影响,分别采用结构力学法和有限元法对某垫层蜗壳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平面“Γ”形框架法可能造成计算配筋面积偏小;在考虑接触摩擦的前提下,将蜗壳结构简化为轴对称结构进行初步配筋计算是可行的;对垫层蜗壳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时有必要考虑接触摩擦,摩擦系数f应慎重取值。(2)现行规范把蜗壳结构归为非杆件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并按主拉应力图形面积确定配筋数量存在原则性缺陷,计算出的配筋量往往偏多。本文列出了现行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改进配筋计算的原则,引入有限元方法,明确了蜗壳结构应按限裂要求配筋。应用实例表明,局部配筋量减少后混凝土损伤区没有显着变化,钢筋应力增幅很小,改进后的配筋计算原则对优化局部配筋量是合理有效且操作性强的。(3)为研究蜗壳和外围混凝土联合受力情况下座环的结构特性,本文结合一实际工程垫层蜗壳结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从座环应力、位移和变形以及抗剪性能几个方面分析座环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座环结构强度,位移和变形更应值得重视,垫层变形模量和摩擦系数的大小应该成为座环结构分析的重要考虑因素。座环承受较大的剪力,垫层蜗壳结构设计中不能忽视此问题。(4)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如何合理确定蜗壳垫层平面铺设范围尚无统一认识,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座环位移变形、座环抗剪性能、机墩结构位移变形和流道结构承受的扭转力比例四个方面讨论了垫层平面铺设范围的确定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若蜗壳结构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座环和机墩位移变形过大,则平面上垫层末端宜设置在蜗壳135°~180°断面之间;若意图改善座环抗剪性能和流道结构受力条件,垫层末端宜设置在蜗壳0°~90°断面之间或270°断面之后。(5)为研究行波效应对平面尺寸较大的水电站厂房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探讨对厂房结构抗震合理适用的抗震措施,选取某实际厂房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结构动力计算。结果表明当波速不大时(小于1000m/s),考虑行波效应可使厂房结构设计更趋科学合理。在水电站地面厂房中设置粘滞阻尼器是有效的抗震措施,可以增强上游排架和上游墙以及下游排架的抗震能力,但应重点考虑阻尼器支撑高度。

二、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整体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整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屋架与排架柱螺栓连接特性的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与计算模型
    2.1 相关理论
        2.1.1 模态分析
        2.1.2 谐响应分析
        2.1.3 虚拟介质法
        2.1.4 地震反应谱法
    2.2 计算实例基本资料
    2.3 计算荷载
        2.3.1 机组振动荷载
        2.3.2 地震荷载
    2.4 有限元计算模型
3 两种螺栓连接形式的自振频率与理论解对比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
    3.2 计算过程与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屋架与排架柱两种螺栓连接形式的模拟分析
    4.1 计算方案
    4.2 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4.3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反应对比分析
        4.3.1 位移响应
        4.3.2 应力响应分析
    4.4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4.4.1 位移响应
        4.4.2 动应力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虚拟介质法模拟螺栓不同预紧力的振动分析
    5.1 计算方案
    5.2 自振条件对比分析
    5.3 机组运行工况对比分析
        5.3.1 位移响应
        5.3.2 应力响应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螺栓连接模拟形式下厂房动力响应的地震烈度敏感性分析
    6.1 计算方案
    6.2 位移响应对比分析
    6.3 应力响应对比分析
    6.4 发电机层楼板处的拉应力响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计算模型
2 计算荷载及施加方式
    2.1 机组振动荷载
    2.2 施加方式
3 屋架结构型式对厂房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3.1 结构方案
    3.2 结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3.3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厂房动力反应分析
4 屋架与支承结构连接形式模拟分析
    4.1 模拟方案
    4.2 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4.3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厂房动力响应分析
5 结 论

(3)水布垭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地下水渗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不足及需要完善之处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2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2.1 区域地形地貌
    2.2 区域地层岩性
    2.3 区域地质构造
    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2.5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2.6 本章小结
3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稳定性分析
    3.1 地下洞室局部破坏现状分析
    3.2 块体分析原理
    3.3 地下厂房洞室群地质概况
    3.4 地下厂房1#施工支洞块体稳定性分析
    3.5 地下厂房1#交通洞块体稳定性分析
    3.6 厂房1#施工支洞塌方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水布垭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渗漏分析
    4.1 水文地质条件
    4.2 地下洞室群地下水渗漏现状分析
    4.3 各区域渗漏分析
    4.4 重点地段渗漏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4)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研究方法
    1.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2 乌东德水电站左岸主厂房基本地质条件
    2.1 枢纽工程及区域地质概述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地应力条件
    2.6 岩体风化
    2.7 岩溶及水文地质
    2.8 岩石物理力学特性
3 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围岩分类
    3.1 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
    3.2 围岩分级
    3.3 本章小结
4 主厂房围岩变形破坏模式及位移特征
    4.1 围岩变形破坏模式
    4.2 围岩位移特征
    4.3 本章小结
5 主厂房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5.1 FLAC-3D简介
    5.2 三维地质简化模型构建
    5.3 计算条件
    5.4 开挖方案
    5.5 主厂房开挖围岩稳定性分析
    5.6 小结
6 主厂房支护效果分析与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
    6.1 支护方案简介
    6.2 有无支护工况对比分析
    6.3 支护效果分析小结
    6.4 主厂房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部分学术论着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生产项目
致谢

(5)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生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主要科学问题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电站厂房蜗壳接触传力
        1.2.2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
        1.2.3 水电站厂房流固耦合
        1.2.4 水电站厂房蜗壳金属疲劳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充水保压蜗壳间隙演变机理研究
    2.1 充水保压蜗壳全过程模拟方法
        2.1.1 全过程模拟方法
        2.1.2 算例验证
    2.2 充水保压蜗壳模拟方法模型试验验证
        2.2.1 模型试验
        2.2.2 有限元数值模拟
    2.3 有限元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2.3.1 间隙值和接触状态
        2.3.2 钢蜗壳与钢筋应力
        2.3.3 机墩座环位移
        2.3.4 混凝土开裂损伤
    2.4 蜗壳进口边界形式对间隙的影响机制
        2.4.1 保压间隙的时空分布规律
        2.4.2 保压间隙对外围混凝土的影响
        2.4.3 座环在水平面上的不平衡力
    2.5 小结
第三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源特性研究
    3.1 基于CFD的全流道非定常湍流计算
        3.1.1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3.1.2 动静干涉
    3.2 水力振源分布特性及规律
        3.2.1 叶片频率
        3.2.2 卡门涡与叶道涡
        3.2.3 尾水管涡带
    3.3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流场特性
        3.3.1 水轮机全流道模型及边界条件
        3.3.2 蜗壳及导水机构流场分布特性
        3.3.3 转轮流场分布特性
        3.3.4 尾水管流场分布特性
    3.4 不同工况下水力振源压力脉动特性
        3.4.1 水轮机压力脉动监测点布置
        3.4.2 蜗壳区压力脉动特性
        3.4.3 无叶区压力脉动特性
        3.4.4 尾水管压力脉动特性
    3.5 轴向水推力的脉动特性探讨
        3.5.1 计算方法
        3.5.2 轴向水推力脉动特性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水电站厂房结构流激振动分析
    4.1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
        4.1.1 耦合数据传递基本原则
        4.1.2 流固耦合数据传递方法
    4.2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2.1 C2紧支径向基函数(C2RBF)
        4.2.2 计算条件
        4.2.3 数据传递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2.4 C2紧支径向基函数紧支半径选取研究
        4.2.5 水电站厂房全流道-结构流固耦合模型
    4.3 水电站厂房流激振动计算条件
        4.3.1 流场计算模型
        4.3.2 结构场计算模型
        4.3.3 计算方案
    4.4 流场特性分析
        4.4.1 转轮特性比较
        4.4.2 脉动压力特性
    4.5 结构场特性分析
        4.5.1 不同转轮方案下的结构振动
        4.5.2 X型转轮不同水头工况下结构振动
    4.6 小结
第五章 水电站厂房水力振动传导机制与蜗壳金属疲劳
    5.1 基于不同传递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1.1 计算条件
        5.1.2 不同路径下的厂房结构振动
    5.2 水力作用下的蜗壳金属疲劳特性
        5.2.1 计算方法
        5.2.2 模型与实现
        5.2.3 静水压力循环荷载下的低周疲劳
        5.2.4 脉动压力循环荷载下的高周疲劳
    5.3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1.主要发表论文
    2.专利
    3.软件着作权登记
    4.主要参与的基金项目
    5.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6)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动力分析理论与分析模型
    2.1 相关理论
        2.1.1 模态分析
        2.1.2 谐响应分析
        2.1.3 地震反应谱法
        2.1.4 结构与基础间连接的简化
    2.2 计算实例基本资料
    2.3 计算荷载
        2.3.1 机组振动荷载
        2.3.2 地震荷载
    2.4 有限元模型
3 屋架结构型式对厂房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3.1 计算方案
    3.2 结构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3.3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反应分析
    3.4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屋架与支承结构连接形式的模拟分析
    4.1 计算方案
    4.2 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4.3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结构振动反应对比分析
        4.3.1 位移响应
        4.3.2 应力响应分析
    4.4 地震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分析
        4.4.1 位移响应
        4.4.2 动应力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排架结构型式对厂房振动的影响分析
    5.1 计算方案
    5.2 自振特性对比分析
    5.3 机组振动荷载下的振动反应分析
    5.4 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反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横缝止水布设对轴流式机组厂房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轴流式机组水电站厂房研究
        1.2.2 水电站厂房横缝止水及其布置研究
        1.2.3 轴流式机组厂房结构应力研究
        1.2.4 轴流式机组厂房结构变形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有限元法在厂房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2.1 结构分析有限元法概述
        2.1.1 有限元法理论基础
        2.1.2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概述
    2.2 水电站厂房结构分析的ANSYS实现
3 横缝上游竖向止水对厂房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3.1 研究基础资料
        3.1.1 研究对象概况
        3.1.2 计算工况与荷载
        3.1.3 基本材料参数
    3.2 有限元模型与假设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计算假定
    3.3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3.4 上游竖向止水对厂房主要部位影响分析
        3.4.1 流道底板溢流面应力分析
        3.4.2 流道顶部应力分析
        3.4.3 进水口边墩应力分析
        3.4.4 进水口边墩侧向位移分析
        3.4.5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分析
        3.4.6 其他部位应力及位移
    3.5 本章小结
4 横缝下游竖向止水对厂房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4.1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4.2 尾水管出口段应力分析
        4.2.1 尾水管出口段典型断面主应力
        4.2.2 矩形扩散管出口处主应力
    4.3 下游挡墙侧向位移分析
    4.4 其他部位应力及位移
    4.5 本章小结
5 横缝水平止水对厂房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
    5.1 底部浅止水布设方案
        5.1.1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5.1.2 尾水管结构应力分析
    5.2 深止水布设上游闭合方案
        5.2.1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5.2.2 蜗壳进口矩形断面应力分析
        5.2.3 蜗壳内部典型断面应力分析
        5.2.4 蜗壳外包薄层混凝土应力分析
        5.2.5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分析
    5.3 深止水布设上游联通方案
        5.3.1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5.3.2 蜗壳进口矩形断面应力分析
        5.3.3 蜗壳内部典型断面应力分析
        5.3.4 蜗壳外包薄层混凝土应力分析
        5.3.5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上游闭合与联通方案效果对比及部分止水优化调整
    6.1 上游闭合与联通方案效果对比
        6.1.1 蜗壳进口矩形断面应力对比
        6.1.2 蜗壳内部典型断面应力对比
        6.1.3 蜗壳外包薄层混凝土应力对比
        6.1.4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对比
    6.2 上游联通方案中上部水平止水优化调整
        6.2.1 止水布设与计算方案
        6.2.2 蜗壳内部典型断面应力分析
        6.2.3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考虑厂坝相互作用的坝后式电站厂房结构特性及抗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水电站蜗壳结构研究发展现状
    1.3 水电站厂房动力问题研究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坝后式电站厂坝传力对垫层蜗壳的影响
    2.1 计算模型与方案
    2.2 厂坝结构变形分析
    2.3 蜗壳进口轴向推力分析
    2.4 流道结构承受的不平衡力
    2.5 钢蜗壳及鼻端应力
    2.6 机墩结构不均匀变形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坝后式电站充水保压蜗壳接触传力机制
    3.1 新的充水保压蜗壳仿真算法
    3.2 计算条件
    3.3 保压间隙闭合特性
    3.4 蜗壳外围混凝土受力
    3.5 座环水平面内受力分析
    3.6 机墩结构不均匀变形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厂房-地基-大坝相互作用对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机制
    4.1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基本理论
    4.2 厂房-地基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4.3 厂房-大坝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性能的坝后式厂房抗震分析与评估
    5.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5.2 混凝土与钢筋本构模型
    5.3 静动力边界转换方法
    5.4 动力计算条件
    5.5 三水准地震作用下厂房的抗震性能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9)水电站蜗壳结构承载机理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现实意义
    1.2 水电站蜗壳结构静力问题研究现状
    1.3 水电站厂房结构动力问题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垫层蜗壳结构受力特性分析
    2.1 接触非线性计算理论
    2.2 有限元计算条件
    2.3 座环剪力及混凝土承载比的计算方法
    2.4 摩擦系数的影响
    2.5 垫层平面包角的影响
    2.6 垫层子午断面包角的影响
    2.7 垫层刚度系数的影响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直埋-垫层组合蜗壳结构研究
    3.1 混凝土本构模型
    3.2 计算模型及方案
    3.3 混凝土裂缝宽度和开展范围
    3.4 机墩不均匀上抬位移
    3.5 座环水平面内承受的不平衡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下厂房结构动力特性的敏感性分析
    4.1 模态分析与谐响应分析基本理论
    4.2 有限元计算条件
    4.3 基本方案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4.4 边界条件对厂房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
    4.5 楼板结构布置形式对振动特性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下厂房结构内源振动响应分析
    5.1 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厂房结构动力分析
    5.2 流道内脉动压力作用下厂房结构动力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地下厂房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6.1 人工边界的实现及地震波输入方法
    6.2 动力计算条件
    6.3 厂房结构单独地震响应分析
    6.4 静动力综合作用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10)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特性及厂房结构抗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垫层蜗壳配筋计算影响因素分析
    2.1 平面框架简化的影响
    2.2 平面有限元简化的影响
    2.3 接触摩擦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蜗壳结构配筋计算原则研究
    3.1 蜗壳结构配筋的现行计算方法
    3.2 现行计算方法的问题
    3.3 配筋计算原则的改进
    3.4 应用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垫层蜗壳座环结构特性分析
    4.1 座环结构特点及其重要性
    4.2 有限元计算条件
    4.3 座环应力分布变化规律
    4.4 座环位移和变形分布变化规律
    4.5 座环抗剪性能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蜗壳垫层平面铺设范围确定原则
    5.1 座环位移变形
    5.2 座环抗剪性能
    5.3 机墩结构位移变形
    5.4 流道结构承受的扭转力比例
    5.5 垫层适宜平面铺设范围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电站地面厂房地震响应及抗震措施
    6.1 计算基本原理
    6.2 动力计算前提
    6.3 厂房地震响应
    6.4 地面厂房抗震措施探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致谢

四、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整体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屋架与排架柱螺栓连接特性的水电站厂房动力分析[D]. 冯振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2]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J]. 张蕾,王永潭,孟继慧,胡云鹤,马震岳.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0(01)
  • [3]水布垭电站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评价与地下水渗漏分析[D]. 靳宝萍. 三峡大学, 2019(06)
  • [4]乌东德水电站左岸地下主厂房围岩稳定性及支护效果分析[D]. 杨鹏. 三峡大学, 2019(06)
  • [5]水电站蜗壳传力机制与厂房流激振动特性研究[D]. 张智敏. 武汉大学, 2019(06)
  • [6]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耦联动力特性及其设计优化分析[D]. 张蕾.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7]横缝止水布设对轴流式机组厂房结构的影响研究[D]. 程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1)
  • [8]考虑厂坝相互作用的坝后式电站厂房结构特性及抗震研究[D]. 傅丹. 武汉大学, 2015(07)
  • [9]水电站蜗壳结构承载机理与地下厂房动力特性研究[D]. 郝军刚. 武汉大学, 2016(06)
  • [10]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特性及厂房结构抗震研究[D]. 张启灵. 武汉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三峡水电站左岸厂房上部网架结构总体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