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美国杏李要注意哪些问题

种植美国杏李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栽植美国杏李应注意哪些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郝炅旗[1](2021)在《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境育人是高校校园环境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展示学校声誉的途径之一,因此,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休读空间作为学生日常休闲、读书、交往的载体,能集中反映校园环境建设发展水平,体现环境育人的价值,是高校校园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庆高校的自然山水环境为多样化的休读空间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山地特色。然而,当前校园休读空间存在分布不合理、文化遗失、设施不完善等诸多问题,表现出与使用者需求不相适应的状态。因此,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对高校休读空间的营建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促进山地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的规划建设和品质提升,满足我国高校校园环境规划建设的需要。本文以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环境行为学、需求层次理论、环境空间质量评价方法、Kano-QFD集成方法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选取重庆主城区内10所高校(13个校区)校园休读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借助Kano-QFD集成方法建立起一套适用于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的质量评价模型,对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进行评价,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结果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依据校园休读空间所处环境及其景观特征,将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分为草坪型、林下型、滨水型、亭廊型、步行道边缘型、花园型和广场型7种类型。(2)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特点,归纳休读空间总体营建特征。在空间规划层面,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数量与校园占地面积成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步行道边缘型>广场型>滨水型>花园型>亭廊型>草坪型>林下型;高校不同功能分区中,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教学科研区>中心景观区>住宿生活区>校园入口区>体育运动区;不同空间形态对应的休读空间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面状>线状>点状;在景观设计层面,休读空间地形分为平地式、上升式、坡地式、下沉式和复合式5种,以平地式为主;不同休读空间植物景观表现不同;水体价值有待挖掘;设施种类较为丰富;铺装朴素单调。在管理服务层面,治安管理良好,清洁卫生、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盲区,文化氛围营造尚未得到重视;在使用情况层面,总结了不同类型休读空间中使用者主要的行为活动内容、时间及需求。最后总结出休读空间现存问题,如:平面布局不合理、优势资源利用不足、人文特色不突出、山地特征不明显、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3)Kano-QFD集成方法适用于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使用后评价;以此从使用者需求和休读空间质量特性两方面构建了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的质量评价模型。(4)应用Kano-QFD集成评价模型对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进行质量评价,得到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使用者需求指标属性、重要度和休读空间的关键质量特性,针对性地提出营建建议。(5)依据实地调研及评价结果,提出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的营建理念、原则和方法。重庆高校休读空间在空间规划层面应遵循空间分布网络化、空间类型差异化、空间尺度微型化、空间数量充足化、周边环境互动化五个原则;在景观设计层面应遵循自然资源渗透化、地形地貌立体化、基础设施丰富化、植物文化扎根化、植物种类适宜化五个原则;在管理服务层面应遵循设施维护公众化、主题活动多元化两个原则。最后对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提出相应的营建方法。本文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通过对重庆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进行现状调研及营建研究,以期对重庆及其它具有山地特色的高校校园休读空间提升改造和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林舒琪[2](2020)在《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从历史文献研究和现状植物调查两方面着手,对圆明园九州景区的植物景观原真性展开分析和研究,并为九州景区遗址保护与植物展示工作提出相关建议。研究6类圆明园相关文档和图档资料,总结其历史盛期时主要的植物种类、植物景观意境、植物配置模式等内容,整理出约有160种或品种的植物圆明园盛期植物种类表,总结出全园历史盛期的基调树种。对《花果树木价值清单》定种中有争议和模糊定种的15种或品种植物如刺松、马英花、千松、柏树、柏松、槟子、沙果树、探春花、黄海棠、欧栗子以及笔者提出疑议的罗汉松、佛梅花、红白丁香、白樱桃、万寿带进行了详细考据和论证定种。在御制诗文方面,与前人研究对比,本文新发现约21种植物种类且对各植物出现频次、种植位置、配景植物等进行了统计。在图档史料研究方面,本文纠正了前人辨析《圆明园四十景图》翻拍绢本中的色差等问题,根据电子版原件开展植物图像辨析研究,辨析出植物55种。对很有可能是表现清帝在圆明园的生活场景的《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和《清院画十二月令图》首次展开植物种类辨析,识别出43种植物。对圆明园全园现状植被资源展开系统调查,对九州景区的植被展开物种调查,样方调查和特殊调查。全园植被现状调查共统计到743种及品种,比历年普查平均多500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沉水植物的调查是几乎是同类普查所没有的,对野生植物的调查也更为详细。九州景区共统计到九州景区共统计到150种和品种的植被。根据该区样方调查统计植被相对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景区优势种。从遗址安全、遗址保护方面考虑,统计九州景区死亡乔木和对遗址有威胁乔木并展开相应分析。将全园特别是九州景区现状植被情况与历史盛期植物景观展开对比,得出九州景区木本植物种类原真性为13%-27%。在乔木优势种方面,大部分次级景区具有一定的原真性,但部分树种如刺槐、毛白杨、白蜡、‘紫叶’李等不宜作为优势种出现。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植物景观的原真性展示角度出发,对圆明园全园植物景观提出控制性建议,对九州景区植物景观提出包括历史植物景观展示以及对死亡乔木、威胁遗址乔木处理方案在内的具体建议。

钱挽鹏[3](2016)在《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调查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农村建设进入战略关键期,人们越来越关注新农村景观建设,村庄植物景观研究势在必行。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第一大省,经过近十年的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同时也存在脱离农村实际、忽视农民需求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探索科学可行的村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本论文正是基于此,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开展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的调查与应用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选取18个典型样本村庄进行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庭院集生产、社交、储藏、文化等功能于一体,有前院型、后院型、前后院式、前侧院式、后侧院式、前后侧院式6种布局形式,其中以前后院式庭院布局最为常见;道路空间兼具交通、生产、储藏、社交功能,由通村公路、主路、支路和入户路四级道路构成棋盘式、树枝式、混合式的布局;公共活动空间集观赏、社交、健身、休息、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由广场、村委会、乡村公园三类空间以集中式、协作式、分离式布局。黑龙江省村庄植物种类较单一,以杨、柳、榆、白桦等乡土树种为主;庭院空间和平原地区的植物种类较丰富;现有植物种类以草本最多,经济树种在各生活型植物中所占比例较高;道路空间以乔灌木为主,庭院空间以草本和果树为主,公共活动空间以乔木和花灌木为主;庭院空间的植物长势最佳,道路和公共活动空间的植物常出现遭受风害、冻害和砍伐的现象。2、通过对村民的访谈发现,黑龙江省村民对当前村庄植物景观较为满意,对村庄植物景观建设工作普遍支持;对植物的遮阴、降温增湿、防风的生态功能认知度较高;村民更加期望在路口以及公共空间增加绿化空间;不同空间的植物选择倾向有差异,其中庭院空间以果树和蔬菜为主,道路空间以能乘凉的乔木为主,公共空间以乔木、花灌木和花卉为主;与城市景观相比,村民更希望保持乡土风貌,尽力满足功能需求。3、立足农村实际,基于低成本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理论认为,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首先应树立正确的景观评价标准,秉承低影响开发理念,满足村民的实际需求;其次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经济价值高、养护节约型植物,且应以小苗为主,合理搭配树种;同时应减少维护成本,注重植物废弃物的再利用,平摊养护管理任务。4、运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选取经济特性、景观特性、生态特性等指标,将植物的成本投入和经济产出纳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43种乔木、61种灌木、8种藤本、48种宿根花卉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榆树、榆叶梅、北五味子、黄花菜等优秀景观植物。5、选取20m×40m、前后院式布局的庭院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并引入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设计成本、施工成本、养护管理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利用Ecotect软件分析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综合分析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表明设计方案的先进性,论证了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论文探讨了村庄植物景观设计理论,提出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设计建议,有助于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对新形势下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李政兴[4](2016)在《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公路绿化是高速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没有可以参考的设计标准,也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的绿化标准,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目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完善各项具体环节。高速公路绿化对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再造理论与技术目前仍很不成熟,因此对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系统研究工作势在必行,对今后的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具有重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本论文的研究将从高速公路的绿化现状入手,全面总结高速公路绿化的成败经验,在此基础上,筛选出适合山西省的景观绿化现状评估量化指标和确定了评价方法;明确提出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植物区划,并确定了绿化植物配置模式及绿化模式;对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和养护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相关标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工作有据可依,来指导全省的公路绿化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进行,使高速公路朝着安全、便捷、舒适、美观、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交通运输系统和社会经济大发展的需求。

王尚堃,张传来[5](2012)在《杂交杏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交杏李是美国育种家选育出的杏李种间杂交新品种,营养价值较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针对杂交杏李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栽培生理研究,营养价值评价研究,栽培理论研究和栽培技术研究5个方面综述了杂交杏李研究进展的有关情况,指出了杂交杏李研究进展的重大意义。

凌晓明,赵辉[6](2012)在《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及生产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杏李是由杏和李通过杂交后获得的新兴水果种类,其主要品种有红天鹅绒、味帝、味馨、恐龙蛋、味厚、味王、风味玫瑰等。美国杏李果个大、高产、收获期长,果实色泽艳丽、含糖量高,果实成熟后果皮呈紫红色、红色、红黄色或橘黄色,果肉呈红色、粉红色或杏黄色,质硬、香甜,果实耐贮藏、病虫害少、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不严,抗干旱、抗寒能力强。我国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大部分地区及甘肃、吉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均为杏李杂交新品种的栽培适生区域。从

郑浙东[7](2012)在《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们生态意识的加强,植物景观在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加强,而其中经典案例的系统分析具有较强的应用指导价值。本文以无锡梅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资料的整理和大量的实地调研,理清了其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了17个能够代表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的典型案例,力图对今后全国各地的梅园植物景观营建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归纳,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无锡梅园所涉及的主要植物材料在观赏特性和文化内涵上与梅花相得益彰;材料的常绿落叶比例约为1:1.10,符合无锡地带性植被特征,乔灌木层材料的种类数和比例较为协调,草本层植物种类过少,亟待增加;植物种类以观花类为最多,其次是观树形类、观叶类。(2)无锡梅园的植物景观类型有入口、草地、滨水、山林、庭院等类别,它们在规划设计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入口体现隔离和引出主题的作用,草地提供休憩和赏景空间,滨水、山林、庭院类则主要展现丰富多变的梅花景观为核心内容。(3)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特色在于:①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园林规划设计手法,梅景的营造蕴含着“立意—相地—制宜—借景—空间—理微—意境”的理论思路。②通过蜡梅、郁金香、桂花等植物材料的广泛应用拓宽了赏梅的时间局限性,使梅园四季有景可观,有花可赏。(4)无锡梅园的植物景观在综合价值实现和草地空间营造这两方面还存在不足,论文提出了优化建议:①通过恢复果梅的种植,开拓果梅产业达到以园养园的目的,秉承荣氏建园初衷。②借鉴灵峰探梅的植物空间营造手法,对无锡梅园现有的一些草地空间进行改造,营造出舒适、优美的梅花主题草地空间。

凌晓明,赵辉[8](2012)在《美国杏李的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美国杂交杏李是由杏和李通过多代杂交、回交获得的新兴果树,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果树之一。美国杏李具有果个大、果面色泽艳丽、含糖量极高、果肉质硬香甜、耐贮运、树体病虫害少、高产、收获期长、适应性强和抗旱、抗寒等突出优点,在大部分杏、李适生区均可栽培。我国的河南、河北、陕西、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大部及甘肃、吉林、新疆等省部分地区均为美国杏李的适生区域。从市场效益和适生区域看,发展美国杏李前景广阔。

凌晓明,赵辉[9](2012)在《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表明介绍美国杏李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强化美国杏李产业发展的建议。

王朝君[10](2009)在《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加工与利用》文中指出杏是中国传统的五大水果之一,其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品种繁多。由于文献资料记载的残缺,关于中国杏的起源,目前说法不一。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文献《夏小正》,依据某些学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夏小正》是记载夏代前期的事迹,认为早在4000多年前的中国中原地区杏已经在果园里面专门栽培;还有学者研究认为杏是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相伴随的,中国人的生活历史有多长,其杏的栽培历史就有多长;最确信的文献资料是甲骨文中关于杏的记载,这也是关于杏最早的记载,甲骨文是记叙中国古代商代人的生活事迹,距今大约有3500年的历史。据中国甲骨文学者的研究结论,杏在最早时期,人们并不把其当做水果享用,其主要用途是把果实和材质整体当做供品用于祭祀神灵。到目前为止,由于中国古代杏没有专门的文献记载,关于杏的文献资料大多是零散的,记载的内容甚少,所以关于中国古代杏的栽培起源问题还没有定论。但是透过这些零散的内容我们也能了解中国古代杏的一些基本情况。关于中国古代杏的人工栽培,如果依据《夏小正》的记载,出现专业性的果园栽培至今已有4000多年了,《诗经》中五果唯独没有杏,这可能是由于周代人对于杏的本性已完全了解和认识,认为杏是不适宜人们食用的水果。古籍《管子》里面最早论述到杏栽培对土壤的要求:“五沃之土,其土宜杏”,这说明在中国大概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于杏的栽培技术和要求已有较成熟的掌握,北魏时期人们对于杏的栽培、繁殖、管理等技术的掌握已经达到更趋完美的水平。关于中国古代杏的分布问题,最早见于古籍《山海经》,即在今天陕西秦岭一带有大面积的杏林出现,时间大概是在公元前400—250年。中国古代杏分布范围相比今天更广泛,其最南端可达今天的广州市南部,最西端已经分布到新疆的喀什以西地区,最东北边分布到黑龙江的伊春市。古代杏的栽培区域以黄河流域分布最多,其栽培技术相对成熟,技术发展和推广也比较快,长江流域以江浙地区最多,其它栽培地区主要是新疆伊犁河谷、云贵川高原、东北平原。关于中国古代杏的品种,最早记载见于西汉时期,汉武帝上林苑中首次提到杏的品种—金杏,此后关于文献记载的杏品种的大约有50多个。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驯化栽培和改良发展,中国古代杏距今遗留有四种。这些遗留种的培育品种在我国和苏联、亚美尼亚等地都有栽培,已成为供人们开发和培育新品种的可贵资源。关于杏的加工利用最早见于《齐民要术》,包括杏仁、杏肉的加工技术、加工工艺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按照杏果不同品种的特性,古人把杏分为鲜食杏、仁用杏、肉用杏等。古人在杏的经济价值尤其是药用价值的开发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料,对于我们今天综合开发杏产业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栽植美国杏李应注意哪些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栽植美国杏李应注意哪些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客观需要
        1.1.2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促进学生从室内到室外学习的重要途径
        1.1.3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是环境育人的重要体现
        1.1.4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建设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研究
        1.2.2 户外休闲读书空间研究
        1.2.3 Kano模型和QFD理论在环境景观空间评价方面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4.3 调研对象的选取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高校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设计与评价理论
    2.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
        2.1.1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构成要素
        2.1.2 休读空间类型与特征
    2.2 休读空间设计理论
        2.2.1 环境行为学
        2.2.2 需求层次理论
        2.2.3 风景园林学
        2.2.4 校园环境休读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2.3 环境空间设计质量评价方法
        2.3.1 使用后评价(POE)
        2.3.2 美景度评价(SBE)
        2.3.3 景观绩效评价(LPS)
    2.4 Kano-QFD集成方法与休读空间质量评价
        2.4.1 Kano模型
        2.4.2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FD)
        2.4.3 Kano-QFD集成方法
        2.4.4 Kano-QFD集成方法引入使用后评价(POE)的适用性分析
    2.5 小结
3 重庆高校休读空间现状调查研究
    3.1 重庆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概述
        3.1.1 重庆自然环境
        3.1.2 重庆高校建设发展历史
        3.1.3 重庆高校校园现状
    3.2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建设现状
        3.2.1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规划建设分析
        3.2.2 重庆主城区高校不同类型休读空间景观要素分析
    3.3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管理现状
    3.4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使用情况
        3.4.1 访谈提问分析
        3.4.2 问卷调查分析
        3.4.3 行为观察分析
        3.4.4 使用情况总结
    3.5 重庆主城区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特征及现存问题
        3.5.1 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特点
        3.5.2 休读空间总体营建特征
        3.5.3 休读空间现存问题
    3.6 小结
4 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评价模型构建
    4.1 高校校园休读空间质量评价模型构建路径
        4.1.1 原则
        4.1.2 目标
        4.1.3 内容
        4.1.4 步骤
    4.2 使用者对休读空间不同层次需求的筛选(左墙)
        4.2.1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初选
        4.2.2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补充
        4.2.3 关于休读空间使用者需求指标筛选
    4.3 休读空间质量特性指标的确定(天花板)
    4.4 使用者需求-休读空间质量特性相关关系矩阵的构建(房间)
    4.5 评价程序
        4.5.1 调查问卷设计
        4.5.2 需求属性归类
        4.5.3 计算参数及公式
        4.5.4 关键质量特性确定
    4.6 小结
5 西南大学校园休读空间质量评价与分析
    5.1 调查问卷实施情况及结果
        5.1.1 草坪型休读空间
        5.1.2 林下型休读空间
        5.1.3 滨水型休读空间
        5.1.4 亭廊型休读空间
        5.1.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5.1.6 花园型休读空间
        5.1.7 广场型休读空间
    5.2 结果分析
        5.2.1 使用者需求指标属性分析
        5.2.2 使用者需求指标重要度分析
        5.2.3 休读空间质量特性优先级分析
    5.3 西南大学不同类型休读空间营建建议
        5.3.1 草坪型休读空间
        5.3.2 林下型休读空间
        5.3.3 滨水型休读空间
        5.3.4 亭廊型休读空间
        5.3.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5.3.6 花园型休读空间
        5.3.7 广场型休读空间
    5.4 小结
6 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策略
    6.1 重庆市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理念
        6.1.1 以满足学生需求为驱动
        6.1.2 以适应生态环境为核心
        6.1.3 以增强教育功能为责任
        6.1.4 以塑造山地风格为特色
        6.1.5 以顺应时代潮流为方向
    6.2 重庆市高校休读空间营建原则
        6.2.1 空间规划方面
        6.2.2 景观设计方面
        6.2.3 管理服务方面
    6.3 不同类型休读空间营建方法
        6.3.1 草坪型休读空间
        6.3.2 林下型休读空间
        6.3.3 滨水型休读空间
        6.3.4 亭廊型休读空间
        6.3.5 步行道边缘型休读空间
        6.3.6 花园型休读空间
        6.3.7 广场型休读空间
7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休读空间使用偏好调查问卷
    附录2 休读空间需求指标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3 西南大学××型休读空间调查问卷
    附录4 西南大学校园不同类型休读空间的质量屋结果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2)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圆明园作为遗址公园的重要性
        1.1.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重要性
        1.1.3 圆明园植物景观现状不容乐观
        1.1.4 圆明园植物景观亟待调查研究
        1.1.5 重点研究九州景区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遗址公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2.2 圆明园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2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考据
    2.1 相关研究史料
        2.1.1 文档资料
        2.1.2 图档资料
    2.2 文档资料考据
        2.2.1 内工则例考据
        2.2.2 御制诗文考据
    2.3 图档资料考据
        2.3.1 圆明园四十景图考据
        2.3.2 圆明园样式房图考据
        2.3.3 清宫圆明园图档考据
    2.4 图文考据小结
3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3.1 全园普查
    3.2 九州详查
        3.2.1 九州全景区物种调查
        3.2.2 各次级景区物种调查
        3.2.3 遗址内乔木调查
        3.2.4 乔木生长势调查
4 圆明园植物原真性评价
    4.1 全园植物原真性
    4.2 九州植物原真性
        4.2.1 植物种类原真性
        4.2.2 植物景观原真性
5 结论与建议
    5.1 圆明园盛期植物总结
    5.2 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
    5.3 圆明园植物景观原真性评估
    5.4 圆明园植物景观规划建议
        5.4.1 遗址保护层面
        5.4.2 遗址安全层面
        5.4.3 植物景观层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圆明园工程则例·花果树木价值》清单抄本
    附录B 圆明园御制诗中的植物统计表
    附录C 《圆明园四十景》植物考据表
    附录D 《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及《清院画十二月令图》植物考据表
    附录E 圆明园盛期植物材料表
    附录F 2019年圆明园植被调查名录
    附录G 九州景区植物种类调查表
    附录H 九州景区威胁遗址乔木统计
    附录I 九州景区死亡或濒死乔木统计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调查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乡村景观规划研究现状
        1.3.2 乡村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1.3.3 各地新村庄植物景观模式的经验
    1.4 概念辨析和研究内容的界定
        1.4.1 相关概念辨析
        1.4.2 研究内容的界定
    1.5 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1.5.1 理论基础
        1.5.2 研究依据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2.1 黑龙江省概况
        2.1.1 历史沿革
        2.1.2 自然环境
        2.1.3 人文社会环境
    2.2 调查内容
        2.2.1 空间属性调查
        2.2.2 植物应用现状调查
        2.2.3 需求性调查
    2.3 调查方法
        2.3.1 空间属性调查方法
        2.3.2 植物应用现状调查方法
        2.3.3 需求性调查方法
    2.4 调查样地的选择
    2.5 调查结果与分析
        2.5.1 空间属性调查结果
        2.5.2 植物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2.5.3 需求性调查结果
    2.6 存在的主要问题
        2.6.1 政策层面
        2.6.2 观念层面
        2.6.3 制度方面
    2.7 本章小结
3 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3.1 提出的背景
    3.2 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内涵
        3.2.1 前提——保证植物景观品质
        3.2.2 过程——全生命周期
        3.2.3 核心——平衡投入和产出
        3.2.4 实质——成本管控
    3.3 植物景观成本构成分析
        3.3.1 投入分析
        3.3.2 产出分析
    3.4 植物景观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3.5 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
        3.5.1 投入产出平衡原则
        3.5.2 以人为本原则
        3.5.3 低维护原则
        3.5.4 可操作性
        3.5.5 品质第一原则
    3.6 农村低成本植物景观的实现途径
        3.6.1 观念层面
        3.6.2 实施层面
        3.6.3 维护层面
    3.7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村庄景观植物选择研究
    4.1 目的和意义
    4.2 植物选择的原则
        4.2.1 适地适树原则
        4.2.2 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原则
        4.2.3 投入产出平衡原则
        4.2.4 突出观赏性原则
    4.3 黑龙江省村庄景观植物综合评价
        4.3.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4.3.2 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
        4.3.3 评价体系的构建
    4.4 评价结果和分析
        4.4.1 乔木植物综合排序结果及分析
        4.4.2 灌木植物综合排序结果及分析
        4.4.3 宿根花卉综合排序结果及分析
        4.4.4 藤本植物综合排序结果及分析
        4.4.5 小结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营造研究
    5.1 黑龙江省村庄植物配置建议
        5.1.1 道路空间植物配置建议
        5.1.2 庭院空间植物配置建议
        5.1.3 公共活动空间植物配置建议
    5.2 实例论证——黑龙江省村庄典型庭院植物景观设计及成本分析
        5.2.1 黑龙江省村庄庭院基本概况
        5.2.2 典型庭院植物景观设计
        5.2.3 典型庭院植物景观设计成本分析
        5.2.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山西省高速公路绿化情况现状评估
    2.1 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现状
        2.1.1 高速公路绿地组成
        2.1.2 高速公路绿化现状
    2.2 现状评估
        2.2.1 模型的建立
        2.2.2 山西省高速公景观绿化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2.3 现状问题总结
        2.3.1 公路景观绿化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2.3.2 公路景观绿化效果及存在问题
第三章 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区划
    3.1 区划的目的
    3.2 区划的依据
    3.3 区域的划分
        3.3.1 同朔盆地
        3.3.2 晋西北缓坡丘陵区
        3.3.3 忻太盆地
        3.3.4 吕梁山黄土丘陵区
        3.3.5 太行山中南部
        3.3.6 太行山中北部
        3.3.7 上党盆地
        3.3.8 晋南盆地
    3.4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3.4.1 高速公路绿化植物种类调查
        3.4.2 高速公路绿化推荐植物种类
第四章 绿化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4.1 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4.1.1 绿化技术要求
        4.1.2 植物配置模式
    4.2 边坡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4.2.1 绿化技术要求
        4.2.2 植物配置模式
    4.3 边沟外绿化模式
        4.3.1 绿化技术要求
        4.3.2 植物配置模式
    4.4 互通立交区绿化模式
        4.4.1 绿化技术要求
        4.4.2 植被配置模式
    4.5 其他绿化区域绿化模式
        4.5.1 沿线服务及管理设施的景观绿化
        4.5.2 护坡道、碎落台景观绿化
        4.5.3 公路取弃土场绿化
        4.5.4 其它景观绿化
第五章 景观绿化标准和尺度研究
    5.1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标准和尺度的研究
        5.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 平直路段防眩
        5.1.3 平曲线路段防眩株距调整
        5.1.4 竖曲线路段防眩高度调整
    5.2 互通立交区景观绿化标准和尺度的研究
        5.2.1 栽植区域的划分
        5.2.2 视距要求
    5.3 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5.4 公路景观设计的方法及工作流程
        5.4.1 工程建设初期
        5.4.2 功能设计和施工设计阶段
第六章 代表性景观实例
    6.1 大呼高速公路绿化实例
        6.1.1 项目背景
        6.1.2 沿线概况
        6.1.3 总体设计
        6.1.4 分项设计
    6.2 霍永高速公路绿化实例
        6.2.1 沿线概况
        6.2.2 总体设计
        6.2.3 分项设计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建议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杂交杏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基础理论研究
2 栽培生理研究
3 营养价值评价研究
4 栽培理论研究
5 栽培技术研究
    5.1 育苗研究
    5.2 建园研究
    5.3 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5.3.1 施肥研究
        5.3.2 花果管理研究
        5.3.3 化控研究
        5.3.4 整形修剪研究
        5.3.5 病虫害防治研究
    5.4 新品种系统介绍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5.4.1 新品种系统介绍
        5.4.2 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5.4.3 栽培模式研究
6 结论

(6)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及生产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栽培现状
2 应做好品种选择
    2.1 前期引种市场定位应是高档水果
    2.2 后期引种市场定位应是优质水果
    2.3 引种栽培中应合理选择主栽品种
3 相关问题及建议
    3.1 对美国杏李认识不够
    3.2 科研与产业推广脱节
    3.3 应合理配置授粉树
    3.4 美国杏李在中后期有裂果落果现象
    3.5 整形修剪
    3.6 病虫害防治

(7)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景观研究综述
        1.1.1 相关概念
        1.1.2 我国古代植物景观研究
        1.1.3 我国近现代植物景观研究
        1.1.3.1 公园绿地建设发展史
        1.1.3.2 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1.1.3.3 地域性植物景观研究
        1.1.4 国外植物景观研究现状
    1.2 梅花景观研究综述
        1.2.1 古代梅花景观的研究
        1.2.1.1 研究概况
        1.2.1.2 诗词
        1.2.1.3 古代梅花景观的主要文学作品
        1.2.2 现代梅花景观的研究
        1.2.2.1 相关概念
        1.2.2.2 研究概况
        1.2.2.3 梅园规划与设计
        1.2.2.4 梅花配置
        1.2.3 国内着名赏梅景点建设现状
    1.3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2.1 研究内容
        1.3.2.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无锡梅园植物景观历史演变与现状
    2.1 自然人文概况
        2.1.1 自然环境
        2.1.1.1 地形地貌
        2.1.1.2 气候水文
        2.1.1.3 生物资源
        2.1.2 人文历史
    2.2 无锡梅园历史演变与总体规划现状
        2.2.1 区位环境
        2.2.2 建园历史
        2.2.2.1 梅园始建
        2.2.2.2 第一次扩展
        2.2.2.3 第二次扩展
        2.2.2.4 第三次扩展
        2.2.3 规划现状
        2.2.3.1 规划特色
        2.2.3.2 景区布局
        2.2.3.3 景点布局
第三章 无锡梅园植物景观典型案例分析
    3.1 荣氏梅园
        3.1.1 中门入口
        3.1.1.1 入口东侧
        3.1.1.2 入口西侧
        3.1.2 天心台
        3.1.3 香海轩
        3.1.4 招鹤亭和小罗浮
        3.1.5 念劬塔
        3.1.6 梅园碑廊
        3.1.7 春满湖山
    3.2 花溪博览苑
        3.2.1 花溪入口
        3.2.1.1 入口1
        3.2.1.2 入口2
        3.2.2 松鹤园
        3.2.3 荷兰苑
        3.2.4 梅花溪
    3.3 横山风景区
        3.3.1 入口
        3.3.2 山坡
        3.3.3 梅妻鹤子
    3.4 古梅奇石圃
        3.4.1 入口
        3.4.2 岁寒草堂
        3.4.3 滨水区
        3.4.4 其他景点
    3.5 小结
        3.5.1 植物材料
        3.5.2 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的特征
        3.5.2.1 入口景观
        3.5.2.2 草地景观
        3.5.2.3 滨水景观
        3.5.2.4 山林景观
        3.5.2.5 其他景观
第四章 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特色
    4.1 继承传统的梅景规划与设计
        4.1.1 立意
        4.1.2 相地
        4.1.3 制宜
        4.1.4 借景
        4.1.5 空间
        4.1.6 理微
        4.1.6.1 梅花与植物的配置
        4.1.6.2 梅花与山石的配置
        4.1.6.3 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4.1.6.4 梅花与建筑的配置
        4.1.6.5 梅花与道路的配置
        4.1.7 意境
    4.2 丰富景观的花卉展览活动
        4.2.1 梅花和蜡梅
        4.2.2 郁金香
        4.2.3 桂花
        4.2.4 花境、花坛植物
第五章 优化建议与讨论
    5.1 植物景观的不足与优化建议
        5.1.1 价值的延伸
        5.1.2 空间的优化
    5.2 讨论
        5.2.1 道法自然的植物景观营造
        5.2.2 活在当下的传统赏梅情趣
        5.2.3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插图目录
附录
    附录1:梅园史存摘录
    附录2:梅园植物景观典型案例涉及的植物种类
    附录3:梅园花坛、花境涉及的植物材料
个人简介
致谢

(8)美国杏李的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情况
2 品种选择
3 栽植管理

(9)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杏李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现状
2 美国杏李在我国引种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2.1 中后期裂果、落果严重
    2.2 科研与产业推广脱节
    2.3 对美国杏李认识不够
3 美国杏李引种栽培应做好品种选择及市场分析
    3.1 前期引种市场定位
    3.2 引种栽培后期市场定位
    3.3 合理选择主栽品种
    3.4 适地适树
4 美国杏李中栽培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4.1 合理配置授粉树
    4.2 修剪
    4.3 提高杏李坐果率
    4.4 病虫害防治
5 强化美国杏李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5.1 加大科学研究及技术推广力度
    5.2 增加杏李栽植资金投入
    5.3 提升杏李知名度
    5.4 探讨适合本地的栽培技术
    5.5 解决发展资金、营销等方面的困难

(10)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加工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
    五、论文的创新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中国古代杏的起源及发展
    第一节 中国古代杏的栽培起源
    第二节 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发展概貌
第二章 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分布及品种分类
    第一节 中国古代杏的品种及分类
    第二节 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分布情况
第三章 中国古代杏的栽培技术
    第一节 古代杏的栽培及管理技术
    第二节 古代杏的繁殖技术
第四章 中国古代杏的加工利用技术
    第一节 古代杏肉的加工利用技术
    第二节 古代杏仁的加工利用技术
第五章 中国古代杏的经济价值
    第一节 食用价值
    第二节 药用价值
    第三节 其它使用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栽植美国杏李应注意哪些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Kano-QFD集成的重庆高校休读空间营建研究[D]. 郝炅旗. 西南大学, 2021(01)
  • [2]圆明园现状植被调查与九州景区植物原真性研究[D]. 林舒琪.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3]黑龙江省村庄植物景观调查与应用研究[D]. 钱挽鹏.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4]山西省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现状评估及对策研究[D]. 李政兴. 长安大学, 2016(02)
  • [5]杂交杏李研究进展[J]. 王尚堃,张传来. 北方园艺, 2012(16)
  • [6]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及生产建议[J]. 凌晓明,赵辉.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12(08)
  • [7]无锡梅园植物景观研究[D]. 郑浙东. 浙江农林大学, 2012(01)
  • [8]美国杏李的品种选择与栽培管理[J]. 凌晓明,赵辉. 西北园艺(果树), 2012(03)
  • [9]美国杏李引种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J]. 凌晓明,赵辉. 河北果树, 2012(03)
  • [10]中国古代杏的栽培、加工与利用[D]. 王朝君.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种植美国杏李要注意哪些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