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

WTO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

一、浅析WTO与中国食用菌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延斌[1](2021)在《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影响因素的分析,为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提供建议,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给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市场带来的挑战。【方法】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库、国际清算银行官网、中国产业信息网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年度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将食用菌分为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产品分别测算不同类别食用菌贸易差异性,探究我国与美国食用菌贸易的发展措施。【结果】自加入WTO以来,中国食用菌产量逐年增加,由2010年的1837.00万t增至2018年的3842.04万t,其中2015年后增幅趋于稳定。中国食用菌目前以内需为主,出口潜力巨大,2011年之后由于美国设置的关税制度、反倾销政策及技术壁垒等贸易障碍减少了中国食用菌对美国的出口量,从2011年的79 t下降至2012年的3 t;2015—2016年,中国食用菌行业进行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安全标准及物流运输建设,促进了食用菌出口,2016年出口美国总量达435 t;在2017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出口美国总量回落至216 t。2010—2017年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被FDA通报食用菌不洁物、农药残留超标、标签信息错误、厂商信息错误共830起。实证分结果表明,中国食用菌产量、美国国民收入对中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出口美国具有显着正向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价格、美国实施食用菌贸易摩擦手段、中美两国之间距离对中国出口美国食用菌罐头和干食用菌贸易产生显着负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和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的影响程度体现出明显差异,中国食用菌产量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比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正向影响程度更大,影响系数分别为0.901和0.137。中美货币汇率对干食用菌罐头出口美国贸易呈显着正向影响,但对干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呈显着负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291和-0.341。【建议】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通过深加工提高食用菌产品附加值,增强我国食用菌出口竞争力;通过干湿搭配,轻重搭配,提高配载效率,在保证食用菌产品质量及交付时间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构建食用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

杨旭[2](2020)在《中国对欧盟食用菌贸易增长动态驱动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食用菌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下经济产品,已成为继粮油果蔬之后的第五大栽培产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2017年生产总量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贸易总额占世界的近60%。中国是欧盟最大的食用菌出口国,欧盟是中国食用菌主要的进口国,近些年欧盟进口中国食用菌总重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如何巩固和提高对欧食用菌出口对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意义重大。2002~2017年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贸易年均1.49亿美元,占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总额的12.5%。根据本文研究发现:中国食用菌在欧盟市场份额占比出现明显下降;欧盟食用菌需求量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中国针对欧盟需求较快的食用菌的出口调整的力度不足。综上研究表明: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前景不容乐观。因此,提出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支持尤其重要。本文根据HS~6六位编码将食用菌分为干制品类、加工制品类、鲜冻类、暂时保藏类四大类食用菌产品,并加入金融危机、“一带一路”倡议贸易背景,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数据,利用标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及贸易强度指数(TII)分析了中国与欧盟食用菌贸易特征,并结合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和集约边际分解框架分析了中国对欧盟整体与各分类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欧盟食用菌市场巨大,中国食用菌在欧盟市场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互补性,但二者影响效果均出现减弱的趋势;(2)现阶段我国对欧盟特定食用菌出口竞争力效应的提高,带动了整体的竞争力效应提升,但我国食用菌整体竞争力呈现下降趋势,为阻碍出口增长的因素之一;(3)现阶段我国对欧盟出口食用菌价格的降低,对出口数量促进的效果不佳,并导致集约边际数值降低,成为阻碍我国食用菌出口增长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论本文提出加强食用菌领域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保持现有产业生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食用菌产品质量,采用“高价”促进贸易额增长策略,抓住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发展机遇加快食用菌产业建设等对策建议。

黄小云,沈华伟,韩海东,钟珍梅,罗涛,黄秀声[3](2019)在《食用菌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产业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食用菌产业副产物主要包括菌渣和子实体下脚料。通过对食用菌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归纳演绎,总结了食用菌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模式,主要有肥料循环、饲料循环、配料循环和燃料循环4种生态循环模式;并根据副产物利用途径的差异对4种模式进行再分类;最后针对菌业副产物循环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周运海[4](2019)在《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如今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农产品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食用菌正在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对我国食用菌在出口市场的吸引力做出合理评价,把控作用于我国食用菌竞争力的指标,着力增强食用菌竞争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加出口,也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和个人经营收益的提升,带动我国就业良性发展。自我国加入WTO,促进了食用菌产业得以快速地发展,其出口额也有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提升,贸易额也是常年保持了顺差,可以说,食用菌相关产品成为中国出口创汇型主要的农产品,它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贸易逆差。再者,食用菌产业出口对于我国农民收入、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生态环境的维护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虽然中国属于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比较起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出口的食用菌产品仍然存在不少的差距,这就很容易遭受到市场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影响到中国食用菌的出口额;国际需求市场要求食用菌进行环保包装,此外还有各种贸易限制,大大阻碍了我国食用菌的出口数量和效益;再者,中国自身对于食用菌的发展、产品质量要求以及生产加工技术等,也影响了中国食用菌的出口。基于当前我国食用菌的出口状况,本文重点研究我国食用菌的出口及其与自身国际竞争力之间的联系。竞争力效应是影响我国食用菌出口规模增减的主要原因,双方存在正相关。此外对于我国食用菌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做出了整体评估,参考指标有六项,包括对称比较优势指数、出口市场份额和质量升级指数等。在此基础之上,得出中国食用菌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受以下方面作用,如产品国际定价、生产规范化水平、产品质量、国际贸易限制等。

杨迎霞,胡艳英[5](2017)在《中韩FTA框架下的林下经济产品贸易潜力分析——以食用菌为例》文中指出以食用菌贸易为例,运用2001—2015年中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食用菌出口额的面板数据和韩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国食用菌进出口总额的面板数据,分别建立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中韩FTA框架下两国林下经济产品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韩FTA的建立对两国林下经济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其他变量难以企及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两国林下经济产品贸易潜力巨大。提出了促进两国林下经济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赫修贵[6](2017)在《推进我国第三农业发展探析——基于国际大视域的思考》文中指出亚洲、欧盟、北美是食用菌消费的三大地区,世界食用菌栽培越来越工厂化,日、韩是亚洲食用菌生产强国。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食用菌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方式落后、质量不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市场开拓不够、研发投入不足、高端研发人才少等问题亟待解决。要积极发展工厂式的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栽培质量,构建产业集群,在"镰刀弯"地区推广玉米和大球盖菇间种模式,加强营销和政府支持与服务,继续做大、努力做强我国第三农业。

白丽,许玉,刘晓东[7](2016)在《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中国食用菌国际贸易地位和出口市场结构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对中美、中日和中意食用菌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各因素对其贸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食用菌产品的价格对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具有普遍性和显着性影响。最后从选择产业化组织模式、加快工厂化生产、促进精深加工产品出口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张庆庆,李鹏,曹明宏[8](2014)在《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阶段性分析》文中指出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加入WTO为食用菌出口贸易提供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对加入WTO 10年的中国食用菌贸易量和贸易额分析发现,出口量和出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进口量和出口额在2002—2008年较稳定,2009—2011年波动较大;进口品种结构以鲜、冻的食用菌为主,出口品种仍以食用菌罐头为主,但其创汇能力不高;进出口市场整体稳定,局部有所调整,集中度高。通过对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的定量分析,得出食用菌出口绝对竞争力处于高水平,但相对竞争力低于爱尔兰和波兰。对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分析,为制定相关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关小亮[9](2011)在《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不仅成为中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还是弥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农产品类别。然而,入世以来,随着各国传统关税的大幅削减,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一些非关税新型贸易壁垒急剧上升。就食用菌出口而言,主要受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自身市场及管理、食用菌品质及其他等因素的影响。上述因素使得我国食用菌对外出口遭受严重制约,以致近些年出口增幅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个别年份出口量大幅下降的情况,进而影响到国内整个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致力于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现状及特征分析,明确影响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流量与流向的主要因素,对探索保持中国食用菌出口竞争优势的路径,进一步促进中国食用菌出口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借助于比较优势与贸易保护等理论,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与比较、文献收集与数据整理相结合等方法对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系统研究,明晰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特征及制约因素构成,最后得出如下重要结论:(1)几个主要食用菌出口国中,中国食用菌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荷兰、法国近些年来国际市场份额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德国则相对稳定。我国食用菌贸易竞争指数虽有微弱波动,但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贸易顺差趋势明显,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荷兰贸易竞争指数也一直为正值,近些年虽有所下降,但依旧为食用菌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强国;相比于中国、荷兰,德法两国食用菌产品竞争力较为缺乏。RSCA指数显示,中国食用菌产品具有绝对竞争优势,荷兰次之,德法两国则相对处于劣势;综合竞争力指数显示,荷兰食用菌产品综合竞争力最强,中国食用菌产品国际竞争力虽落后于荷兰,但较德、法两国具有一定优势。(2)价格对供求的决定作用依然在食用菌出口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干香菇引力模型和小白蘑菇罐头模型中。汇率作为影响出口价格的重要因素,在模型II、III中均表现显着,说明人民币兑外币数量增长(即人民币升值)会使得食用菌出口额小幅减少,因此我国抵御外压防止人民币快速升值的政策对食用菌出口有利。(3)从出口资源禀赋优势和进口国对我国食用菌产品的进口需求能力来看,中国食用菌产业具有出口资源禀赋优势,且模型结果也很好的验证了进口国GNI的增长将会拉动其对中国食用菌产品的进口。因此食用菌产业是中国农产品出口中应该优先发展的优势产业,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出口可以优先选择国民购买能力较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4)从引力模型实证分析结果来看,一方面,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建设对于出口额的贡献作用并不大,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抵御作用还很有限,这与近年来产业标准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相悖;另一方面,在三个模型中SPS和TBT通报变量系数均一致为负值,充分表明技术性壁垒对食用菌出口的阻碍作用,而模型II中通报次数对出口额的限制程度更是高达1.42,通报的负面影响具有传播性,以至形成连锁效应,因此被通报问题不容小视。该文可能的创新点:一是研究视角上的创新。食用菌作为弥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的类别之一,其出口贸易方面的相关文献却很稀少,对于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定量结合的、系统全面的的文献更是缺乏。本文从食用菌贸易影响因素的视角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此空白的填补。二是内容创新。国内学者构建贸易引力模型较多的是分析两国总的双边贸易流量和流向,对单个农产品贸易的分析仅见于蔬菜、水果、水产品、茶叶、大豆,对食用菌的出口贸易分析采用引力模型尚不多见。并且本文首次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食用菌的标准化建设、遭遇贸易壁垒、汇率等重要因素对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影响,利用三个食用菌品种分别通过面板数据测算验证,以得出具有较强可信性的结论。

兰良程[10](2009)在《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对促进世界菌业发展、加深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友谊与了解、宣传和展示福建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等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采用访谈法、文献法、案例研究、归纳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食用菌产业基础、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分析,阐明了福建省举办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必要性、产生效果及作用等情况,回顾我国援外培训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存在主要问题:福建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软硬件、教学内容与形式不完善;管理人员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协作精神不够;后续跟踪力度不足,反馈机制尚未形成;同行竞争剧烈等。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我国援外培训情况,提出进一步做好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对策建议:完善食用菌基础设施、建立产品追溯制、加大科技投入,做强福建食用菌产业;树立国家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提高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软实力;建立跟踪和反馈机制,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国际合作;组建福建援外培训协调小组,实现资源共享,促进福建援外培训协同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开拓培训领域等。本文旨在解决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班发展后劲,为福建省食用菌技术外援培训可持续发展提出发展建议。

二、浅析WTO与中国食用菌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WTO与中国食用菌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引力模型构建
    1.2 数据来源
    1.3 统计分析
2 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2.1 中国食用菌产量及出口市场占有率变化
    2.2 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美国贸易变化情况分析
        2.2.1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量变化
        2.2.2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障碍分析
        2.2.3中国出口美国食用菌被拒原因统计分析
    2.3 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 讨论
4 建议
    4.1 优化食用菌产品结构,增加食用菌产品附加值
    4.2 优化食用菌物流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4.3 建立贸易摩擦壁垒预警机制
    4.4 提升食用菌质量并完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

(2)中国对欧盟食用菌贸易增长动态驱动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食用菌贸易相关研究
        1.3.2 国外食用菌贸易相关研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路线图
2 相关概念、理论及模型介绍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食用菌概念界定
        2.1.2 食用菌的分类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新新贸易理论
    2.3 指数与模型介绍
        2.3.1 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2.3.2 贸易互补性指数
        2.3.3 贸易强度指数
        2.3.4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
        2.3.5 集约边际分解框架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与欧盟食用菌贸易发展状况
    3.1 中国食用菌的贸易状况
        3.1.1 中国食用菌创汇状况
        3.1.2 中国食用菌国际占有率状况
        3.1.3 中国食用菌出口结构变化
    3.2 欧盟食用菌的贸易状况
        3.2.1 欧盟进口食用菌贸易额状况
        3.2.2 欧盟是世界重要的食用菌进口国
        3.2.3 欧盟对食用菌的进口量状况
    3.3 中国对欧盟出口食用菌贸易状况
        3.3.1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贸易额状况
        3.3.2 中国占欧盟的食用菌市场贸易份额状况
        3.3.3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结构变化状况
    3.4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贸易特征分析
    4.1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4.1.1 中国对欧盟出口食用菌NRCA分析
        4.1.2 中国对欧盟10种HS-6位编码食用菌NRCA分析
    4.2 贸易互补性指数(TCI)
        4.2.1 中国与欧盟食用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
        4.2.2 中国对欧盟10种HS-6位编码食用菌TCI分析
    4.3 贸易强度指数
    4.4 指数分析结果的关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CMS模型与集约边际的动态增长因素分析
    5.1 基于CMS模型的出口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5.1.1 CMS模型第二层次分解效应分析
        5.1.2 CMS模型动态主导因素分析
        5.1.3 中国对欧盟出口四大类食用菌CMS分析
    5.2 基于集约边际特征的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5.2.1 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集约边际分析
        5.2.2 集约边际动态趋势分析
    5.3 中国对欧盟四类食用菌出口集约边际分析
        5.3.1 干制品类与加工制品类集约边际分析
        5.3.2 鲜冻类与暂时保藏类集约边际分析
        5.3.3 四类食用菌集约边际动态分析
    5.4 CMS模型与集约边际框架结果分析
        5.4.1 CMS模型结果分析
        5.4.2 集约边际框架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扩大中国对欧盟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对策建议
    6.1 抓把握时代背景,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
    6.2 建立与欧盟、世界相接轨的质量安全标准
    6.3 调整出口结构以适应欧盟市场需求
    6.4 保持特定食用菌竞争力同时提高整体竞争力
    6.5 优化竞争力结构适应欧盟需求变化
    6.6 采用“高价”促进贸易额增长策略
    6.7 我国对欧整体食用菌出口政策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食用菌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用菌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途径
    1.1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途径
    1.2 食用菌下脚料资源化利用途径
2 食用菌业副产物循环利用模式
    2.1 食用菌业副产物肥料循环模式
        2.1.1 食用菌-菌渣或下脚料-肥料-种植业
        2.1.2 食用菌-菌渣-发酵床垫料-养殖业-肥料-种植业
    2.2 食用菌业副产物饲料循环模式
        2.2.1 食用菌-菌渣或下脚料-畜禽饲料-养殖业
        2.2.2 食用菌-菌渣-昆虫饲料-肥料-种植业
    2.3 食用菌业副产物配料循环模式
        2.3.1 食用菌-菌渣-栽培食用菌-肥料-种植业
        2.3.2 食用菌-菌渣-种植业
    2.4 食用菌业副产物燃料循环模式
        2.4.1 食用菌-菌渣-沼气-食用菌
        2.4.2 食用菌-菌渣-沼渣沼液-肥料-种植业
3 存在问题
    3.1 菌业循环模式相关政策法规与产业化体系缺乏
    3.2 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影响成效评价与规范化水平滞后
    3.3 专业技术人员培养与模式示范推广力度不够
4 对策与建议
    4.1 建立和健全促进菌业循环相关政策法规
    4.2 加强菌业循环基础理论研究
    4.3 加强食用菌科技人才培训与示范基地建设

(4)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分析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1.5 难点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食用菌
        2.1.2 国际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食用菌出口现状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中国食用菌出口现状
        3.1.1 中国食用菌出口额较低
        3.1.2 中国食用菌出口单价较低
        3.1.3 中国食用菌出口集中区域
    3.2 中国食用菌出口存在的问题
        3.2.1 出口市场结构不合理
        3.2.2 食用菌价格竞争力较弱
        3.2.3 贸易壁垒阻碍了中国食用菌的出口
        3.2.4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滞后
        3.2.5 食用菌的质量有待加强
    3.3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内在影响因素分析
        3.3.1 食用菌产品质量
        3.3.2 食用菌产品品牌
        3.3.3 食用菌的品种
        3.3.4 产业标准化
    3.4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外在影响因素分析
        3.4.1 汇率
        3.4.2 城市化水平
        3.4.3 食用菌产品价格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的定量评价
    4.1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
        4.1.2 评价指标解释
    4.2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评价
        4.2.1 中国食用菌产品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
        4.2.2 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4.2.3 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
        4.2.4 中国食用菌产品进出口价格比分析
        4.2.5 中国食用菌产品质量升级指数分析
        4.2.6 中国食用菌产品净贸易条件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模型分析
    5.1 理论基础
    5.2 数据说明
    5.3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5.4 模型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研究结论及对策
    6.1 提升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对策研究
        6.1.1 宏观层面政策建议
        6.1.2 微观层面政策建议
    6.2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5)中韩FTA框架下的林下经济产品贸易潜力分析——以食用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模型假设
    1.2 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1.3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型回归结果
    2.2 回归结果分析
        2.2.1 贸易总量。
        2.2.2 距离。
        2.2.3进口国人口。
        2.2.4 汇率。
        2.2.5 WTO和APEC。
        2.2.6 FTA。
        2.2.7 技术性贸易壁垒。
    2.3 中韩食用菌贸易潜力估算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快两国林下经济产业结构升级
    3.2 提高中国林下经济产品的标准化建设水平
    3.3 中国林下经济产品物流体系
    3.4 建立和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

(6)推进我国第三农业发展探析——基于国际大视域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第三农业发展概况
二、我国第三农业发展中的问题
    1. 传统农业生产栽培仍居主体地位。
    2. 高质量的食用菌品种少。
    3.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慢。
    4. 食用菌消费市场开拓不够。
    5. 研发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继续做大、努力做强我国第三农业的对策
    1. 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第三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2. 提高我国第三农业的质量。
    3. 积极发展工厂式的标准化生产。
    4. 推动第三农业产业化发展。
    5. 积极在“镰刀弯”地区推广玉米和大球盖菇间种模式。
    6. 加强对第三农业产品营销。
    7. 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和公共服务。

(7)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1.1 中国食用菌贸易地位分析
    1.2 中国对主要国家(地区)的食用菌出口情况
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2.1 变量选择
    2.2 数据来源
3 模型结果与分析
4 结论及对策

(8)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阶段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食用菌产业进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一) 食用菌进出口量和出口额分析
    (二) 品种结构的变化
    (三) 市场结构变化
二、国际竞争力变化的阶段性分析
三、主要结论

(9)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食用菌贸易问题相关研究
        1.2.2 基于引力模型的食用菌等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1.3.1 理论基础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2 基本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我国食用菌出口现状及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2.1 食用菌出口贸易总量值分析
    2.2 食用菌出口贸易市场结构分析
    2.3 食用菌出口贸易品种结构分析
    2.4 我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2.4.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2.4.2 指标测算及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3.1 技术性贸易壁垒
        3.1.1 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
        3.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3.1.3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3.1.4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用菌出口的影响
    3.2 产业标准化
        3.2.1 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的背景
        3.2.2 我国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现状
        3.2.3 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 汇率
        3.3.1 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3.3.2 汇率变化对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影响
    3.4 食用菌出口价格
    3.5 小结
第4章 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变量选择
    4.2 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样本数据
        4.2.2 数据来源
        4.2.3 实证结果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抓住汇率调整期,加快食用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5.2.2 多渠道并重、多措施并行,有效降低食用菌出口成本
        5.2.3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有效规避技术贸易壁垒
        5.2.4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实施标准化的载体
        5.2.5 建设标准化专营市场及流通企业,强化标准实施的监管
    5.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基本概念界定
        1.2.1 研究对象界定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我国援外培训发展的历史回顾
    2.1 我国对外援助的指导原则形成
    2.2 我国援外培训发展过程
    2.3 我国援外培训项目的基本类型
        2.3.1 多边技术培训班
        2.3.2 官员研修班
        2.3.3 留学生项目
        2.3.4 “走出去”培训项目
        2.3.5 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
        2.3.6 短期人员交流项目
3 中国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产业基础分析
    3.1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经济社会贡献
    3.2 我国食用菌产业特点
        3.2.1 食用菌主产区分布与进出口贸易情况
        3.2.2 有机食用菌发展情况
        3.2.3 菌株驯化与品种开发领先世界
        3.2.4 食用菌技术革新异常突出
        3.2.5 完善食用菌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3.3 国外食用菌产业基础分析
        3.3.1 发达国家食用菌产业概况
        3.3.2 发展中国家食用菌产业概况
4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分析
    4.1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产业基础分析
        4.1.1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产业现状
        4.1.2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产业特点
    4.2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历史分析
        4.2.1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内功修炼阶段
        4.2.2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申报立项阶段
        4.2.3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启动实施阶段
    4.3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助培训的现状分析
        4.3.1 多边食用菌技术培训班
        4.3.2 “走出去”食用菌技术培训班
        4.3.3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主体分析
    4.4 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存在问题分析
        4.4.1 食用菌产业发展后劲略显不足
        4.4.2 食用菌援外培训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完善
        4.4.3 软硬件及组织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4.4.4 开拓意识差,错失发展机遇
        4.4.5 无共享无沟通,增加运行成本
        4.4.6 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失去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
        4.4.7 来自同行竞争激烈,争夺举办权异常激烈
        4.4.8 跟踪力度不足,反馈机制待建
5 案例研究
    5.1 示范推广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5.1.1 主要做法
        5.1.2 成效
        5.1.3 启示
    5.2 合作研究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5.2.1 主要做法
        5.2.2 成效
        5.2.3 启示
6 进一步做好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对策建议
    6.1 做大做强福建食用菌产业,抢占制高点
        6.1.1 优惠政策,完善产业基础设施
        6.1.2 实施科技先行战略,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6.1.3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6.1.4 实施食用菌产品追溯制
        6.1.5 积极培育新兴市场
        6.1.6 食用菌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
        6.1.7 加强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
        6.1.8 实施食用菌区域化的战略
        6.1.9 建立绿色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
    6.2 树立国家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6.3 健全食用菌援外培训教学教研体系
    6.4 加强从业人员能力建设,提高食用菌援外培训软实力
    6.5 建立商务网站,搭建交流平台
    6.6 组建协商小组,实现资源共享
    6.7 措施到位,协同发展
    6.8 建立反馈机制
    6.9 与时俱进,拓宽培训新领域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浅析WTO与中国食用菌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食用菌出口美国的影响因素分析[J]. 张延斌. 南方农业学报, 2021(01)
  • [2]中国对欧盟食用菌贸易增长动态驱动因素研究[D]. 杨旭. 东北林业大学, 2020(02)
  • [3]食用菌产业副产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进展与对策建议[J]. 黄小云,沈华伟,韩海东,钟珍梅,罗涛,黄秀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9(10)
  • [4]中国食用菌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 周运海. 重庆理工大学, 2019(08)
  • [5]中韩FTA框架下的林下经济产品贸易潜力分析——以食用菌为例[J]. 杨迎霞,胡艳英.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8)
  • [6]推进我国第三农业发展探析——基于国际大视域的思考[J]. 赫修贵. 理论探讨, 2017(03)
  • [7]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国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 白丽,许玉,刘晓东. 北方园艺, 2016(21)
  • [8]中国食用菌对外贸易时空格局变化的阶段性分析[J]. 张庆庆,李鹏,曹明宏. 世界农业, 2014(01)
  • [9]食用菌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D]. 关小亮.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10]福建省食用菌技术援外培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兰良程.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2)

标签:;  ;  ;  

WTO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