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研究总目录,17(2003)

中国地震研究总目录,17(2003)

一、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eneral Contents,17(2003)(论文文献综述)

谢卓娟[1](2020)在《中国海域及邻区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海域经济发展,编制海域地震区划图服务于海域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迫在眉睫。海域地震区划编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地震活动特征研究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然而,由于海域的特殊位置,海域地震监测受台网密度的限制,和陆域地震相比,海域的地震活动基础数据积累不足,地震资料零散,来源渠道多元化和震级标度多样性,海域地震活动的特点既存在板内地震又有板缘地震,两类地震在性质、强度、震源深度、地震活动规律和机制上不相同,造成海域地震活动性的研究相对匮乏。当前开展我国海域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性研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缺少我国海域及邻近地区的统一地震目录及其完整性分析,无适合于海域地区的震级转换方法和经验公式,缺乏海域地震活动性的深入研究,以及针对海域地震活动特点建立的海域不同震源深度(包括俯冲带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等。为此,本论文开展了我国海域及邻区的统一地震目录并进行完整性分析,为海域活动构造划分、浅部潜在震源区和中深部“立体”潜在震源区的划分、海域地震活动规律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并基于建立的地震目录进行海域的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为海域地震区划的编制提供重要参数,得出如下创新性成果:(1)编制了我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填补了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目录编制的空白。建立了我国海域及邻区M≥4.7级地震目录和2.0≤M<4.7级中小地震目录,填补了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目录编制的空白,为我国海域地震区划图的试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地震目录编制的技术方法。(2)提出了适合于海域的震级转换方法,并建立相应的震级转换公式。研究了我国海域地区测定的面波震级与GCMT和NIED测定的矩震级的震级系统差,并与陆域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系统差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分析我国大陆地震台网与中国台湾地震台网、菲律宾的地震台网,在测定同一震级标度的地震时,产生震级偏差产生的原因,并统计分析产生的震级偏差在不同深度、不同时段、不同震级段和不同区域的差异性。提出了适合于海域的震级转换方法,并分别建立我国海域及邻区不同震级范围和不同深度范围内面波震级、体波震级与GCMT和NIED测定的矩震级之间的转换关系式,以及建立我国大陆地震台网与中国台湾地震台网ML震级,与菲律宾地震台网Ms震级的震级转换关系式,最终统一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的震级标度。本论文采用海域地区的地震资料建立的适合于我国海域及邻区的不同震级和不同深度范围的震级转换关系式,区别于以往国外的震级转换关系式和国内陆域地区的浅源地震的震级转换关系式,可为今后海域地区地震震级的转换提供参考,震级系统差的研究也可为我国大陆地震台网修订这些地区的量规函数,进行震级偏差改正和地震联合观测提供参考。(3)给出了海域及邻区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及其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特征。收集我国海域及邻区各国地震台站的分布情况和台网的发展简史,分析和研究不同海域、不同时段的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震中定位精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给出了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和地震定位精度差的区域,为我国海域地区的完整性分析和沿海、近海地区海洋地震监测台网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科学参考。采用适合海域地区地震资料的除丛方法删除前余、震,并基于累积频数法和完整性震级范围分析方法(Entire-magnitude-range method,EMR)确定海域地区各震级档的完整起始年限和不同震源深度范围内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特征。(4)针对海域地震资料完整性和地震活动特点,建立不同海域地区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并确定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研究我国海域地震活动在不同板内和板块边缘地区的空间分布、强度分布与频度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活动在板块边界俯冲带地区深浅部的活动特点,及其与地震构造的关系;探讨了最小二乘法(LS)和最大似然法(MLE)在计算我国海域及邻区b值时的适用性;提出在综合考虑海域各地震带地震资料完整性程度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b值计算方法,以及多方案的方式来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最终给出我国海域及邻近地区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值b值和V4值,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海域及邻区各地震带资料的完整性和地震活动的特征,定制的海域地区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值,有别于陆域区划和平时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只采用的最小二乘法计算方法,且不考虑震源深度范围计算得到的结果。分析俯冲带地区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和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为划分板块边界俯冲带的浅部潜在震源区、中深部潜在震源区的“立体”潜在震源区和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提供了依据,在结合地震构造和动力学背景基础上,了解俯冲带地区的俯冲作用分布格局,并对俯冲带中深源地区的b值进行详细研究,分析俯冲带不同区域b值随深度的变化特征,以及b值在俯冲带不同段各剖面横截面随深度的分布特征,用b值图像标识出不同的区域构造背景下,板块边界未来可能发生破裂的高应力段,可为研究深部的地震机理提供研究基础。本论文的研究结果直接用于海域地震区划图试编工作中,也为今后海域建设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撑,对我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中长期预测、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区划和完善我国抗震防灾体系均有重要意义。

冯骏[2](2019)在《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是用于分析和评估区域的地震危险和潜在的地震灾害可能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为政府部门制定防震减灾应急方案及区域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数字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现在,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GIS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地震信息的管理和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已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因此开发出一个通用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工具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贵州省科技厅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黔科合SY字[2013]3108)和昆明理工大学横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KKK0201421103)“毕节市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依托,根据项目研究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软件,旨在为研究区域的地震灾害分类响应过程提供高效的、智能的、可视化的辅助决策,以供管理者进行震前灾害预测、震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以及震后的重建工作服务。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现状、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总结。其次针对研究区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所涉及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损害及人员财产损失评估、救援路径分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发布等方面的需求,选择适合研究区域的地震动衰减模型和建筑物损害矩阵,确定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的整体框架和各个模块的功能;再结合PEOMG地震灾害预案知识模型,对地震应急预案进行语义知识划分,并形成地震应急分类响应辅助决策内容的形式化表达。本文最后使用ArcSDE加SQL Server空间数据库技术,构建了地震应急分类响应数据库;并使用C#编程语言,在ArcGIS Engine二次开发接口库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信息系统软件,实现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和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等相关功能模组并完成测试。本文中的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评估模型及其应急分类响应过程等相关研究工作可以为区域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区域级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吴果[3](2018)在《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直接为工程建设提供抗震设计参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进行相关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在于,如何优化参数、改进模型来更好地描述地震的中长期活动规律和破坏特征,从而提高结果的可靠性。目前在该领域,我国现行的方法体系与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USGS)提出的基于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两种方法的特征和适用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人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国外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将其用于国内研究区,并与国内常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改进和创新,目前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和成果。围绕“优化参数、改进模型,提高结果可靠性”这一科学问题,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对最为常用的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进行了系统研究,该部分工作成果直接应用于后续建立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本研究最重要的两个地震活动性模型: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并重点对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将上述模型结合NGA West2的衰减关系,对南迦巴瓦及其邻区进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并与国内常用方法进行对比,总结两种方法的特点。最后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计算结果应用到滑坡稳定性分析,属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论文的研究内容全部围绕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这一主题,但是内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会略有差异。此外,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是一种技术方法,需要具有普适性和可复制性。因此本研究侧重方法的研究,而不仅限于某一个研究区,这一点区别于某个地区的地质特征的描述。下面介绍具体研究内容:(1)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的第二章研究b值的拟合方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b值是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最为常用的参数之一,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可靠性。常用的拟合方法为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国际上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者补充。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公式,每个公式基于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本研究对主要公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取不等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对这些公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公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本研究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公式,以供同行参考。(2)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的改进和应用:论文的第三章尝试对Helmstetter et al.(2007)提出的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模型应用到青藏高原东部M 5.0以上地震的预测中。改进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是划分网格求取地震活动性参数,以更充分地体现参数随着空间的变化;第二是对仪器地震目录分震级档予以利用,分别求取各个震级档地震记录对应的高质量记录的起始时间,这可以增加对仪器地震目录的利用率。最终,对不同参数设置下模型的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测试。结果显示,本研究提供的模型能够非常好地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地震数。采用时间更长的输入地震目录,或者设置更小的目标地震最小震级,预测效果都能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M 5.0以上地震的预测,高斯光滑函数的表现略优于幂律光滑函数。与简单划分一个震级档(Mc 3.5以上地震记录)相比,多震级档策略的确能提高模型的预测效率,但是这一优势在本研究区表现不是十分明显。原因可能是因为该区地震记录质量较差、时间较短,即使采用多震级档划分,能够增加的输入地震数也十分有限。相比于地震活动性参数在研究区内空间均一的模型,我们推荐的模型的预测效果有显着的提高。(3)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论文的第四章以南迦巴瓦及其邻区地震区划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和原理。本研究区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带上,除了有通常遇到的浅地壳地震作用,还受到由喜马拉雅主前锋断裂(MFT)组成的俯冲带影响。根据不同类型发震震源的特征,本研究采用了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固定光滑半径的空间光滑模型、背景地震模型、三维断层模型和三维俯冲带模型共5种地震活动性模型。同时,传统的用震中距或者震源距作为衰减距离的衰减关系不再适用,必须使用与三维断层模型相适应的衰减关系。前4种模型属于地震活跃地区的浅地壳地震,一共用了5组NGA West2的衰减关系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而对三维俯冲带模型则相应的采用了4组最新的俯冲带衰减关系。最后,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本方法的特点:三维断层模型能够合理有效的反映活动断层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作用,如分析断层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的概率贡献,反映逆断层的上盘效应等。(4)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地震滑坡已经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震次生灾害之一,而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往往代表着人们对于某地区未来潜在发震能力的综合评估。第五章尝试将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成果应用于大型滑坡体的稳定性分析,从而指导该地区的地震地质灾害防御。2015年的Mw 7.8尼泊尔地震对塔托帕尼边检站及其西侧的大型古滑坡体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塔托帕尼边检站正好位于该大型古滑坡体的坡脚堆积物上,极易受到未来滑坡和泥石流的破坏。在对边检站周边地质灾害进行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个古滑坡体的演化模型。最后,采用多组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使用GeoStudio软件,模拟了滑坡体在不同输入地震动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没有地震作用下,古滑坡体处于稳定状态。当峰值加速度(PGA)超过0.35 g时,古滑坡体将会再度复活,产生新的大型滑坡。本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边检站重新设计建设的重要参考,同时也可供波特科什河谷沿线的其他重要建设工程借鉴。由上可知,本研究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技术体系,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该套体系总体上借鉴了美国国家地震区划图的思路,但是在一些技术方法上有一些自己的创新和改进。本研究在国内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转化和广大海外工程项目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有助于完善国内现行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技术体系。

李瑞芬,高伟[4](2009)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周年之际,将30年论着文章总目录奉献给广大的作者,读者,审稿专家,及多年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位同仁。30年来地震科学的发展,尤其是观测技术的发展,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防震减灾工作做出了贡献。30年来,本刊共发表各类文章2972篇,其中地震研究类860篇,地磁地电类367篇,观测技术类1189篇,计算机应用类293篇,专家讲座19篇,历史回顾23篇,其他221篇,本刊30年的文献就像燃烛,当你打开它,可以使你眼前一亮,照亮别人,燃烧自己。

赵素涛,金振民,干微[5](2012)在《中国东北深源地震机理》文中指出深源地震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板块构造的驱动机制和动力学特征。对中国唯一的深震区——东北深震区的深震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进行了综述和初步研究,初步探索了地震的发震机理、动力源以及地震的空间分布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块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1)震源深度在SEE-NWW方向上有依次加深的趋势,而在SSW-NNE方向上却没有明显变化,震源机制解的应力状态以下倾的压缩应力为主,说明中国东北深震的发生与西北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俯冲直接相关;(2)从日本海沟到我国东北,震源深度依次加深且几乎是从日本海沟沿直线倾斜下来,说明我国东北深震是日本海深震序列的一部分,同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3)通过与东北深震区地球物理资料的对比,发现该区亚稳态橄榄石楔(Meta-stable Olivine Wedge,MOW)与深源地震的发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由此推断东北深震的发生很可能是由橄榄石的相变引起的。

吴阿丹[6](2012)在《基于.NET的地震信息导航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论文针对当前地震系统的实际需要,开展基于专业特色的地震信息导航网站的设计和开发,结合网站开发的相关技术,实现面向专业分析功能的系统资料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研究,为地震震后趋势快速判定提供一个有效的综合辅助决策平台。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成果概括如下:(1)基本原理:网站开发语言、开发流程、网站建设中常用技术的理论总结。(2)技术方案整体设计:提出国家台网中心和省局建立相同服务器的理念,将网站使用人群按照省份进行分流,提高浏览速度,减轻服务器压力。(3)前台页面的整体设计: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地震网站的优缺点,同时结合试用者的反馈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站策划,搜集地震资料,最终建立了18个主菜单、264个子菜单的前台页面。网页设计风格简洁,着重突出专业性、科学性、服务性。(4)编写后台网站管理程序:基于.NET平台开发网站后台管理程序,该程序24小时运行,与网站服务器分别在两台计算机中运行,负责生成最新地震分布图、专业数据、静态页面等类型的文件,并把生成的这些文件自动上传到网站服务器指定文件中,同时实现审核上传文件、转换上传文件格式、删除文件等功能。(5)技术难点:解决了批量生成震中分布图和静态页面,利用JavaScript动态显示网站内容,前兆台站数据动态显示,断层模型与震源机制解相结合,三维全景图展示地震台站,生成GoogleMap震中分布图及在GoogleMap分布图上添加地震点,勾画断层线,网站中添加各种专业数据及地图资源等难点技术。

汪园园[7](2020)在《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文中认为地震应急产品作为震中位置、应力状态、历史地震活动以及震源机制等信息的载体,在开展震情动态跟踪、震后应急救援以及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全球破坏性地震整理了包括全球5级以上历史地震目录、震源机制解、地壳应力、活动断层、地理及全球地震分区构造概况在内的基础数据。利用GMT6.0.0软件的脚本式绘图特性,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强大的集成开发环境下使用C#语言研发了一套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系统。该系统可在震后2分钟内批量化自动生成震中空间位置、历史地震活动、构造应力图、历史震源机制解以及历史地震M-T图等常用的5类应急产品保存于本地。另外,考虑到现有应力符号的绘制方法不利于应力图的自动产出,本文使用GMT的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7个应力符号文件,改进了用户绘制地应力图方法,满足自动产出应力图的工作需求。经过全球实际发生的震例测试,该系统稳定,运行速度快,且产出的应急产品表达出的信息完整。本文的研究成果切合地震行业实际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刁守中,刁颋,李霞,山长仑,李红[8](2020)在《历史强余震史料考证原则及目录校订方案探索——以1668年郯城8?级地震强余震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提出遴选、考证历史强余震史料的原则与技术环节,探索了综合性确定历史强余震时间、震中、震级的技术方案。作为例子,对1668年郯城8?级地震的7次强余震史料进行了系统收集、考证,校订了其地震基本参数。

吴果,周庆,冉洪流[9](2019)在《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b值在地震活动性研究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常拟合b值的方法有最小二乘法(Least Squares Method)和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最小二乘法简单易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很多研究表明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极大似然法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最小二乘法的一种可行的替代或补充方法。前人对极大似然法的研究非常繁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程式,每个方程式的隐含假设和求解方式各不相同。文中对主要方程式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按照是否考虑震级的归档效应、是否设定有限最大震级、是否对不同震级档数据取不同的观察时段和是否具有解析解这4个方面,对这些方程式进行了分类和总结。进而对震级的归档效应、震级的测量误差、样本量、震级跨度、最小完整震级和前余震共6个可能影响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对正确使用这些方程式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文中的分析和总结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同的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方程式,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邵霄怡[10](2018)在《概率地震危险性的蒙特卡洛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地震危险性分析是地震损失预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震危险性分析是指人类建设工程和生命财产未来可能遭受的地震影响(地面震动、断层错动、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的程度和特征。截止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可能与未来大地震的实际发生有显着差异。场地地震危险性一般采用地震动(或地震烈度)发生超越概率。地震动超越概率的计算方法一直是比较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给出的地震动超越概率主要是针对建(构)筑物、生命线工程、重大工程设施等抗震设防提供设计依据。该方法着重解决未来给定时间段内,场地可能发生超越设定地震动值的概率,或设定危险性水平下的地震动值。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改进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使用的地震活动性模型如ETAS(epidemic-type aftershocksequence)、时间可预报模型)、地震活动性空间分布模型,地震动衰减模型和概率计算方法,但在某些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地震危险性采用极值地震动的密度函数(即地震动超越概率的差)替代地震动发生概率是不合适的,且在处理参数的不确定性上一直没有较好的方法。应用单一指标描述场地的地震危险性已不能满足地震损失估计和地震保险等一系列地震综合减灾工作以及灾后损失快速评估的要求,需要研究如何准确确定场地地震动的发生概率。其次,在目前流行的地震期望损失评估方法中,没有考虑在给定年限内,场点可能遭受多次同一地震动(或地震烈度)的影响。这往往会低估地震的损失,特别是给定评估的年限较长时,结果的不准确性将显着增加。因此有必要建立地震动发生概率和发生率的计算方法。为地震风险评估和损失预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引入蒙特卡洛随机模拟方法,与我国考虑地震时空不均匀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地震动发生概率的计算方法;同时将蒙特卡洛方法和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易损性模型结合起来,直接给出地震灾害损失超越概率预测结果。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试验方法的地震统计单元地震活动性模拟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风险分析中,地震活动性是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地震活动性分析的基础是地震事件的时空强分布,一般采用包含时空强信息的地震目录表示。由于仪器记录地震和史料记载地震事件的时间长度有限,并存在完整性问题,导致研究区的历史地震目录往往满足不了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需要,依据这些有限的资料所建立的方法和模型,往往无法准确估计未来地震活动性。因此,模拟满足一定时空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的地震目录,对地震活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表征地震活动空间非均匀性,一般将地震活动区域划分为地震统计单元及其内部的潜在震源区二个级别。本内容主要研究地震统计单元的地震活动性。假设地震统计单元地震活动时间上满足泊松分布模型、强度上满足古登堡-里克特震级-频度(G-R)关系,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随机独立重复试验的地震统计单元地震目录模拟方法。首先对模拟目录的相符性进行检验,以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为例,模拟生成了该地震带未来30年、50年、100年等的各2万个组4级以上地震目录。结果分析表明模拟目录的地震年发生率和b值计算与设定的汾渭地震带对应参数完全一致;随机抽取了其中6组地震目录(50年尺度),进行了泊松分布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均满足设定的泊松分布假设。根据模拟结果统计了所有组的b值和年发生率的误差,并对地震在潜源区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空间上的分布符合空间分布函数。其次,依据模拟目录,给出了未来该区域地震趋势的简单分析方法,考虑到汾渭地震带在近代历史上出现过较大震级的地震,对陕西地区造成重大影响,因此,以汾渭地震带为例,给出了预测未来100年汾渭地震带发生7级、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分别是0.66和0.19,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如果考虑距离历史上Ms大于某一震级地震的最后一次发震时间(离逝时间),则采用考虑离逝时间的蒙特卡洛方法模型计算得到未来10年该地区发生Ms≥6.5级、Ms≥6.2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22和0.31。上述结果可为该地震带进行未来十年尺度地震危险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2)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试验方法的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非均匀分布的模拟上述基于地震统计单元模拟的地震目录只考虑了地震的时间分布,并没有考虑地震活动性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中,在地震统计单元内进一步划分潜在震源区,采用地震空间非均匀性函数表示不同震级地震在潜在震源区分布的非均匀性分布的三级潜源区模型。本文将我国常用的地震空间非均匀性分布函数作为不同分档地震在各潜在震源区发生的概率密度函数,采用蒙特卡洛随机试验模拟方法,将前述已模拟的地震统计单元内的地震事件归属到各潜在震源区。进一步依据地震在潜在震源区内部空间均匀分布的假设,采用蒙特卡洛随机独立重复试验方法,确定地震事件的空间位置坐标(经纬度)。自此通过随机模拟试验生成了一组满足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统计单元及其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空间非均匀性分布假设的一组地震事件。选取汾渭地震带为研究区,为了研究不同时间长度目录对结果的影响,生成未来30年、50年、70年、100年和130年各2万组4级以上地震目录。分析表明,模拟产生的地震目录各震级档地震在各潜在震源区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与地震空间非均匀性函数完全一致。并结合汾渭地震带,利用汾渭地震带目录进行地震预测,为后续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参考。(3)指定场点地震动的估计在地震目录模拟基础上,指定场点的地震动可依据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估计。本文以地震动椭圆衰减模型为例,根据模拟的地震目录,将经纬度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并以震中为原点,潜源破裂方向为长轴方向,确定场点在以椭圆长短轴为X、短轴为Y轴的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联立椭圆方程和椭圆衰减关系,运用二分法求得衰减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再将长、短半轴长度(震中距)和震级大小带入衰减关系即可求得场点处的地震动值。对于衰减不确定性的处理,本文同样采用随机模拟试验方法,随机生成符合正态分布N(0,σ2)的随机数(其中对地震动参数为地震动峰值等情形,σ2对应地震动对数的衰减关系的标准方差;对地震动参数为地震烈度的情形,σ2对应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的标准方差)叠加在估计的地震动值中,作为场点的地震动估计值。(4)场点地震动超越概率和发生概率的估计在基于模拟地震目录的场点地震动估计基础上,进一步估计场点地震动的超越概率和发生概率。首先对每一组模拟地震目录中的各地震事件,确定其对场点造成的地震动的最大值(极值),作为该组随机模拟试验的结果,通过大量(通常需要1万甚至1000万组)随机独立重复试验,模拟确定了场点一系列地震动最大值。在此基础上,统计场点在指定年限地震造成的超越给定地震动值的超越概率曲线,作为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本文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宝鸡市为研究区,以地震烈度为地震动参数,采用上述随机模拟方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将所估计的地震烈度超越概率计算结果与传统的基于中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基本一致,但在精细程度、模型变换灵活性上本方法优于传统方法。在地震风险分析、地震灾害损失预测中,采用场点地震动超越概率作为地震危险性因子,与地震易损性之间是不相吻合的,需要进一步发展地震动的发生概率的分析方法。在本文第(3)研究内容确定的场点地震动值估计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得到一定强度地震动发生不同次数的概率。主要依据各组随机模拟地震目录计算确定的地震动值,统计确定场地某一地震动发生的频率,并除以随机模拟地震目录的组数,得到场地某一地震动发生的概率。在方法研究基础上,以宝鸡地区为例,计算了未来50年不同地震烈度发生的概率、发生个数分布图,结果可为震害损失评估提供参考。

二、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eneral Contents,17(2003)(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eneral Contents,17(2003)(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海域及邻区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基础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1 地震目录编制现状
        1.3.2 震级转换关系的研究现状
        1.3.3 我国海域地震资料完整性的研究现状
        1.3.4 我国海域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我国海域及邻区统一地震目录
    2.1 引言
    2.2 地震目录的编目范围
        2.2.1 空间范围
        2.2.2 时间范围
    2.3 资料来源
        2.3.1 我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地震资料的来源
        2.3.2 海域邻区各国地震资料的来源
    2.4 编目的原则与方法
    2.5 编目的成果与形式和目录概况
        2.5.1 我国海域及邻区M≥4.7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目录
        2.5.2 我国海域及邻区2.0-4.6级中小地震目录
    2.6 小结
第三章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震级的转换和震级标度的统一
    3.1 引言
    3.2 我国海域及邻区面波震级、体波震级与矩震级的转换关系研究
        3.2.1 资料来源及概况
        3.2.2 回归方法
        3.2.3 面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经验关系统计
        3.2.4 体波震级与矩震级的经验关系统计
        3.2.5 与陆域震级转换关系式的对比
    3.3 我国地震台网与其它地震台网测定地震的震级偏差研究
        3.3.1 产生震级偏差的原因
        3.3.2 计算方法
        3.3.3 震级偏差的统计分析
        3.3.4 不同地震台网震级的转换关系
    3.4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目录震级标度的统一
    3.5 小结
第四章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
    4.1 引言
    4.2 我国海域及邻区不同时段地震台站分布和地震监测能力
    4.3 地震震中定位精度分析
        4.3.1 各类地震定位精度随时间的变化
        4.3.2 不同区域内地震定位精度的评估
    4.4 删除前、余震
    4.5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资料的完整性分析
        4.5.1 地震目录各震级档的完整起始年限
        4.5.2 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的时间分布特征
        4.5.3 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的空间分布特征
    4.6 小结
第五章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和地震活动性参数
    5.1 引言
    5.2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构造背景
    5.3 我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5.3.1 研究区域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
        5.3.2 我国海域及邻区地震区、带的划分和调整
        5.3.3 近海大陆架海域各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5.3.4 远海各地震统计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5.3.5 俯冲带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
    5.4 我国海域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5.4.1 b值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4.2 MLE和LS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5.4.3 近海大陆架海域和远海各地震带的b值和V_4值
        5.4.4 俯冲带地区的b值和V_4值
        5.4.5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对比和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附录 我国海域及邻区M_S≥7级地震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的图件
攻读博士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2)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模型研究
    2.1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内容
    2.2 地震危险性分析
        2.2.1 地震危险性概述
        2.2.2 地震烈度等震线图
        2.2.3 地震动参数衰减模型
    2.3 建筑物地震风险损失评估
        2.3.1 建筑物震害损失评估方法
        2.3.2 建筑类型
        2.3.3 震害等级划分
        2.3.4 建筑物震害矩阵
    2.4 地震风险损失评估计算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预案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决策知识建模
    3.1 知识建模要素分析
        3.1.1 应急预案结构分析
        3.1.2 应急业务规则
    3.2 地震应急决策知识模型研究
        3.2.1 事件相关的本体模型
        3.2.2 应急决策知识模型
        3.2.3 应急业务规则建模
    3.3 应急决策知识建模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
    4.1 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4.1.1 系统设计目标
        4.1.2 系统设计原则
    4.2 系统需求分析
    4.3 系统总体设计
        4.3.1 系统总体框架
        4.3.2 业务功能设计
        4.3.3 系统模块化设计
    4.4 系统开发环境
    4.5 地震应急响应数据库
    4.6 系统开发实现
        4.6.1 基础数据管理功能实现
        4.6.2 地震信息管理功能实现
        4.6.3 地震专题图功能实现
        4.6.4 地震应急响应辅助决策功能实现
        4.6.5 地震峰值加速度计算功能实现
        4.6.6 地震烈度模拟功能实现
        4.6.7 地震分类响应功能实现
    4.7 系统测试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3)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现行方法体系
    1.1.2 USGS的方法体系
    1.1.3 国内对USGS方法的研究现状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第二章 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G-R关系
    2.2.1 G-R关系
    2.2.2 震级M的概率密度函数
    2.2.3 b值的含义
2.3 最小二乘法估计b值的局限性及其影响
2.4 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及其标准差
    2.4.1 Aki(1965)和Utsu(1965)
    2.4.2 Utsu(1966)
    2.4.3 Page(1968)
    2.4.4 Weichert(1980)
    2.4.5 Bender(1983)
    2.4.6 Tinti和Mulargia(1987)
    2.4.7 Kijko和Smit(2012)
    2.4.8 估计b值标准差的重要公式
    2.4.9 估计b值的公式的分类
2.5 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影响因素
    2.5.1 震级的归档效应
    2.5.2 震级的测量误差
    2.5.3 样本量
    2.5.4 震级跨度
    2.5.5 最小完整震级
    2.5.6 前余震
    2.5.7 影响因素总结
2.6 结论 第三章 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的改进和应用-以青藏高原东部M5.0以上地震年发生率预测为例
3.1 引言
3.2 地震目录处理
    3.2.1 震级转换关系
    3.2.2 删除前余震
3.3 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3.3.1 b值和地震完整记录起始时间
    3.3.2 b值和完整记录起始时间的空间光滑处理
3.4 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
    3.4.1 输入地震在时间上的权重
    3.4.2 光滑半径
    3.4.3 模型优化和概率增益
    3.4.4 震级分布
    3.4.5 模型的检测
3.5 计算结果和讨论
    3.5.1 对总地震数的预测
    3.5.2 检测目录的持续时长
    3.5.3 光滑函数的类型
    3.5.4 检测目录的最小震级
    3.5.5 采用多震级档策略
    3.5.6 与地震活动性参数空间均一模型的对比
    3.5.7 平均光滑半径的取值范围
3.6 结论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以南迦巴瓦及其邻区地震区划为例
4.1 引言
    4.1.1 研究方法概述
    4.1.2 与硕士期间工作的区别
4.2 地震目录的处理
    4.2.1 地震目录下载
    4.2.2 震级转换关系
    4.2.3 删除前余震
    4.2.4 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
4.3 固定半径空间光滑模型和背景地震模型
    4.3.1 固定半径空间光滑模型
    4.3.2 背景地震模型
4.4 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
4.5 三维断层模型及其震级分布
    4.5.1 三维断层模型的参数取值
    4.5.2 研究区内活动断层和俯冲带参数
    4.5.3 三维断层模型的震级分布
    4.5.4 采用多方案考虑参数不确定性
4.6 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
    4.6.1 NGA衰减关系简介
    4.6.2 NGA衰减关系的特点
    4.6.3 本研究所用的衰减关系
4.7 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
    4.7.1 计算公式
    4.7.2 不确定性校正
4.8 计算程序改进
4.9 计算结果分析
    4.9.1 计算结果的特征
    4.9.2 与基于潜源的结果对比
    4.9.3 计算方法总结 第五章 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PSHA)结果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区域地质地貌
5.3 边检站周边地质灾害
    5.3.1 边检站西侧大型古滑坡体
    5.3.2 本次地震在古滑坡体上产生的新破坏
    5.3.3 边检站场址处的滑坡堆积物
5.4 古滑坡体的演化模型
5.5 PSHA结果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5.5.1 静态稳定性分析
    5.5.2 等效线性动态分析
    5.5.3 永久变形分析
5.6 讨论和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认识
6.2 主要进展和创新
6.3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Author introduction 博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发表的论文

(5)中国东北深源地震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深源地震研究的简要回顾
2 中国东北深源地震研究现状
3 东北深源地震机理的初步研究
    3.1 数据来源
    3.2 结果
        3.2.1 东北深震震源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3.2.2 东北深震的震源机制解
        3.2.3 东北深震与日本海深震的对比
3 讨论
4 结论

(6)基于.NET的地震信息导航网站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论文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 系统研制基础
    2.1 制作网站的语言
    2.2 网站的构成
    2.3 网站使用技术
        2.3.1 HTML
        2.3.2 JavaSript 技术
        2.3.3 Div+CSS
        2.3.4 C#
        2.3.5 多线程技术
        2.3.6 IIS
第三章 地震信息导航网的总体设计
    3.1 系统开发平台
    3.2 应用需求
    3.3 技术方案总体设计
        3.3.1 整体规划
        3.3.2 系统架构
        3.3.3 系统工作流程图
        3.3.4 系统制作步骤
    3.4 制定网站规范
    3.5 系统数据
        3.5.1 数据搜集
        3.5.2 系统数据
        3.5.3 数据移植
    3.6 网站后台管理程序
第四章 地震信息导航网的系统实现
    4.1 用标准的地理地图来显示地震
    4.2 制作分区底图
    4.3 程序生成震中分布图
    4.4 程序生成静态页面
        4.4.1 生成静态页面的方法
        4.4.2 程序自动上传静态页面
    4.5 在静态图片震中分布图中实现交互功能
        4.5.1 把静态图片分为若干区域
        4.5.2 震中分布图中显示区域名称
        4.5.3 鼠标经过地震图例时显示地震信息
        4.5.4 显示鼠标所在位置的经纬度
        4.5.5 静态图片间互相导航
    4.6 动态显示观测曲线数据
        4.6.1 鼠标停留在确定点或区域时,相应信息的显示
        4.6.2 曲线上任意点坐标值的显示
        4.6.3 多幅图片在同一网页中的显示
    4.7 断层模型
        4.7.1 断层模型的提出
        4.7.2 制作断层模型
    4.8 全景图
        4.8.1 三维全景图使用的软件、硬件配置
        4.8.2 照相机设置及拍摄技巧
        4.8.3 三维全景图在地震台站的应用
    4.9 GoogleMap 地震震中分布图的应用
        4.9.1 程序自动生成谷歌格式的地震震中分布图
        4.9.2 在 GoogleMap 上进行图层操作
    4.10 其它
        4.10.1 CSS 兼容性
        4.10.2 用 JavaScript 实现视频播放功能
        4.10.3 程序自动压缩文件
        4.10.4 Pdf 格式的中国震例
        4.10.5 Pdf 格式的仪器设备
        4.10.6 制作静态页面格式监测志
第五章 地震信息导航网功能展示
    5.1 地震分布
        5.1.1 地震专题
        5.1.2 不同类型震中分布图
    5.2 地震灾害
    5.3 观测台站
    5.4 观测曲线
    5.5 观测产品
    5.6 专业底图
    5.7 专业数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A:国内外常用地震网站
附录B:省地震局网站地址的命名规则及域名
附录C:地震信息导航网栏目列表

(7)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基本术语定义
第二章 系统背景知识库的建设
    2.1 数据来源
    2.2 数据入库
        2.2.1 全球 5 级以上历史地震目录
        2.2.2 全球震源机制解目录
        2.2.3 全球地壳应力数据
        2.2.4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
        2.2.5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北安第斯山脉活动断层数据库
        2.2.6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欧洲活断层数据库
        2.2.7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北非活动断层数据库
        2.2.8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中国活断层数据库
        2.2.9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美国的活动断层数据库
        2.2.10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中美洲和加勒比海间活动断层数据库
        2.2.11 全球活动断层数据-南美洲活断层数据库
        2.2.12 全球地理数据
        2.2.13 全球地震分区概况
第三章 应急产品模板的设计
    3.1 GMT制图技术简介
    3.2 GMT自定义符号技术
        3.2.1 单个符号文件(filename.def)的设计
        3.2.2 自定义符号的传参技术
        3.2.3 应力符号的表达
    3.3 GMT绘制应急产品
        3.3.1 震中空间位置图
        3.3.2 历史地震活动分布
        3.3.3 区域构造应力场
        3.3.4 区域震源机制解
        3.3.5 历史地震M-T图
第四章 平台的设计与展示
    4.1 开发运行环境
    4.2 系统架构搭建
    4.3 系统流程设计
    4.4 系统整体展示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G-R关系
    1.1 G-R关系简介
    1.2 震级M的概率密度函数
    1.3 b值的含义
2 最小二乘法估计b值的局限性及其影响
3 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及其标准差
    3.1 Aki (1965) 和Utsu (1965)
    3.2 Utsu (1966)
    3.3 Page (1968)
    3.4 Weichert (1980)
    3.5 Bender (1983)
    3.6 Tinti等 (1987)
    3.7 Kijko等 (2012)
    3.8 估计b值标准差的重要方程式
    3.9 估计b值的方程式分类
4 利用极大似然法估计b值的影响因素
    4.1 震级的归档效应
    4.2 震级的测量误差
    4.3 样本量
    4.4 震级跨度
    4.5 最小完整震级
    4.6 前余震
    4.7 影响因素总结
5 结论

(10)概率地震危险性的蒙特卡洛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根据经验的统计地震危险性分析
        1.2.2 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1.2.3 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1.2.4 我国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1.2.5 基于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方法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蒙特卡洛随机试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1 蒙特卡洛方法基础
        2.1.1 蒙特卡洛方法
        2.1.2 蒙特卡洛实施步骤
        2.1.3 蒙特卡洛方法的基本特点
    2.2 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震目录模拟检验和应用
    3.1 地震目录生成流程
    3.2 均匀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3.3 指定年限内地震数量的确定
    3.4 震级大小的生成
    3.5 相邻两次地震时间间隔确定
    3.6 确定模拟地震事件潜源区归属和震源深度的确定
    3.7 地震发生地点的确定
    3.8 地震目录模拟符合性检验
        3.8.1 泊松分布与年发生率检验
        3.8.2 b值检验
        3.8.3 潜源区地震活动性检验
    3.9 地震目录应用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场地地震动计算
    4.1 场地地震动计算思路
    4.2 地震动衰减关系
    4.3 超越方程求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
    5.1 宝鸡市区域构造背景
    5.2 汾渭地震带
    5.3 银川-河套地震带
    5.4 鄂尔多斯地震带
    5.5 龙门山地震带
    5.6 华北平原地震带
    5.7 长江中下游地震带
    5.8 六盘山-祁连山地震带
第六章 地震危险性评价
    6.1 宝鸡市地震危险性分析
        6.1.1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场地地震动超越概率估计
        6.1.2 基于蒙特卡洛的场点地震动超越概率计算结果分析
    6.2 宝鸡市场地地震烈度发生概率估计
        6.2.1 场地地震动发生概率计算方法
        6.2.2 发生概率计算实例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与讨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General Contents,17(2003)(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域及邻区地震区划中的地震活动性研究[D]. 谢卓娟.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2]基于GIS的地震应急分类响应系统研究与开发[D]. 冯骏.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6)
  • [3]基于自适应空间光滑模型和三维断层模型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D]. 吴果.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2018(01)
  • [4]《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创刊30年总目录(1980~2009年)[J]. 李瑞芬,高伟.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9(05)
  • [5]中国东北深源地震机理[J]. 赵素涛,金振民,干微. 地学前缘, 2012(05)
  • [6]基于.NET的地震信息导航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 吴阿丹.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12(06)
  • [7]全球破坏性地震应急产品快速产出平台研发[D]. 汪园园.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20(01)
  • [8]历史强余震史料考证原则及目录校订方案探索——以1668年郯城8?级地震强余震为例[J]. 刁守中,刁颋,李霞,山长仑,李红. 地震科学进展, 2020(05)
  • [9]震级-频度关系中b值的极大似然法估计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吴果,周庆,冉洪流. 地震地质, 2019(01)
  • [10]概率地震危险性的蒙特卡洛方法研究[D]. 邵霄怡.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2018(01)

标签:;  ;  ;  ;  ;  

中国地震研究总目录,17(200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