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齿轮润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业齿轮润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工业齿轮润滑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贾富淳[1](2021)在《面向效率的高速电驱动系统传动装置润滑特性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电驱动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一体化与高速化电驱动系统为传动装置的NVH、效率和密封等问题带来新的挑战。高速运行的传动装置由于齿轮摩擦、齿轮搅油和轴承摩擦产生功率损失导致效率降低,传动装置的效率与润滑系统的设计息息相关。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功率损失计算模型单一、产生机理模糊、高转速下传动装置效率低等问题,依托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项:高速减速器关键技术研究(2018YFB0104901),以高速电驱动系统减速器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面向效率的传动装置润滑特性分析和润滑系统优化的相关研究。为了兼顾计算速度与计算精度,同时阐述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的产生机理,提出了基于切片法和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的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计算方法。通过斜齿轮的轴向切片,将二维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降维为若干一维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在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阐述及数值求解的基础上,从油膜剪切和齿面摩擦机理出发,建立了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计算模型,并针对减速器第一级和第二级斜齿轮,分析了摩擦功率损失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斜齿轮产生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大于滚动摩擦功率损失,一个啮合周期内,单对齿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在啮入段和啮出段存在极大值,滚动摩擦功率损失的极大值点出现于啮合中段,每级齿轮的摩擦功率损失呈周期性波动,第一级齿轮产生的摩擦功率损失大于第二级齿轮。提出一种全新的齿轮搅油功率损失解析预测模型,在该模型中,齿轮搅油功率损失被分解为齿轮端面阻力功率损失、切向流功率损失、齿槽润滑油加速功率损失和齿槽甩油功率损失。基于流体力学和能量传递理论,推导了搅油功率损失预测模型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精度,分析了工况、齿轮结构参数和润滑油参数对搅油功率损失及各组成成分的影响规律。针对高速工况,改进了深沟球轴承分析模型,综合考虑了轴承游隙、球体自转和球体离心惯性力。提出了基于点接触混合弹流润滑的深沟球轴承摩擦功率损失计算方法,针对减速器输入轴轴承,分析了球体与内、外滚道接触的油膜形状和压力分布,计算了轴承各球体与滚道产生的摩擦功率损失,分析了减速器工况、表面粗糙度和润滑油参数对轴承摩擦功率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球体与外滚道产生的摩擦功率损失大于内滚道,减速器输入转速和输入转矩的增加均会增加轴承摩擦功率损失,轴承表面粗糙度会增加摩擦功率损失,润滑油粘度增加会使轴承摩擦功率损失增加。提出一种基于功率损失产生机理和润滑流场可视化的面向效率的飞溅润滑系统优化方法,基于MPS方法实现了减速器润滑流场可视化,分析了减速器关键部件的润滑状态,结合齿轮摩擦功率损失、齿轮搅油功率损失和轴承摩擦功率损失的产生机理,分析减速器低效的主要原因,针对一体化电驱动系统高速减速器,以增加齿轮轴承供油量提高传动效率为目标,对其飞溅润滑系统进行优化。以润滑流场仿真、润滑台架试验和效率台架试验为工具,对减速器润滑系统的优化效果进行验证。基于MPS方法对润滑系统优化后减速器的润滑流场进行仿真,并与润滑系统优化前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润滑系统优化对减速器内部润滑油分布和齿轮轴承润滑状态的影响。进行了润滑台架试验,对润滑系统优化后的减速器进行润滑试验,对比润滑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验证润滑系统优化后减速器润滑油流动状态同时验证基于MPS仿真方法的精度。对润滑系统优化前后的减速器进行效率台架试验,对比空载搅油工况、滑行工况、直行工况和低速爬坡工况下润滑系统优化前后减速器的传动效率,分析加油量、润滑油温度对减速器传动效率的影响,验证润滑系统优化对减速器传动效率的改善程度。

焦孙治,杨剑桥,李晨[2](2021)在《工业齿轮箱失效问题及防护对策浅析》文中认为齿轮箱是机械设备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同时也是传动系统中最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件。随着装备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大功率工业装备日趋主流,如何有效提高产品质量,确保服役可靠性已然成为装备制造业亟需攻克的难题。本文从工业齿轮箱的服役环境特点出发,对组成齿轮箱的关键零部件的工作状态和主要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论述,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护补救措施。该项工作对于防止和延缓工业齿轮箱同类损伤失效事件的再次发生,提高工业装备服役寿命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

覃晓[3](2021)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术,是深入学习机械专业的根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课堂问题。为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本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究如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成具有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方面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以“项目课程开发”、“项目教学”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梳理和发现规律,寻找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实践借鉴,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界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使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相应的项目活动能够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并改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可能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设计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项目教学流程,最后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将该模式应用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中,对具体的项目做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证。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经过教学实施与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李干[4](2021)在《高速组盖机的设计以及主要部件的研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各种瓶类包装产品中,瓶盖是瓶类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一部分瓶盖结构复杂,由多个瓶盖部分组合而成。本文是针对复杂瓶盖的组装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用于瓶盖组装的高速组盖机设备。对该设备主要从组盖机整机设计、关键部件的设计与分析和样机试验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重要结论如下:(1)研究了瓶盖组合机理,整合国内外包装机械的设计理念和整体的结构设计,设计出组盖机整机传动方案,根据瓶盖的特点,采用抓取、下压方式进行组盖,设计组盖头机构的三维模型,并对机构中的顶杆弹簧进行了尺寸设计。(2)设计了组盖机中的一塔主轴。从选材到结构的设计,再到整体的装配方案,都进行了系统的设计,通过理论的弯扭校核计算,得到主轴的理论计算应力较小;在ANSYS软件中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得到主轴的最大静应力远小于屈服极限;主轴前四阶固有频率均较大,自激频率较小,不会产生较大震动;与原有的组盖机上的主轴相比,主轴的质量相比原来减小了32%;与主轴配合的圆锥滚子轴承受载下的应力应变也较小,满足使用条件。(3)对组盖机圆柱凸轮机构的凸轮进行设计与分析。设计了凸轮的轮廓线,对圆柱凸轮的轮廓线分别用五次多项式曲线和正弦曲线拟合,并进行了SolidWorks三维建模。用Adams分析软件,对五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的圆柱凸轮机构和正弦曲线拟合的圆柱凸轮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别得到滚子运动时的加速度曲线图和滚子与凸轮之间的接触应力图,仿真结果对比得到五次多项式曲线拟合的圆柱凸轮更为平稳,可用于实际组盖机样机圆柱凸轮的制造。(4)通过对虚拟样机可行性的分析,研制出高速组盖机样机设备。对高速组盖机样机进行瓶盖组装试验,试验后的瓶盖成品进行系统抽样,计算出成品合格率为98.5%。瓶盖组装成品满足企业使用要求,验证组盖机样机的可行性。

魏红梅[5](2021)在《446HP修井用轻便型泥浆泵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泥浆泵作为石油钻机三大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深层次开采需求,石油钻机设备的服役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作业需求,泥浆泵必须具有大功率、高压力、大排量,这就导致泥浆泵重量和体积十分庞大。此外,在修井和浅井等作业时,对功率、压力、排量要求低,作业时间短,但要求设备应方便转运。因此,不论对于高功率需求还是低功率工况,结构紧凑的轻便型泥浆泵设计研发符合实际工程需求。本课题根据修井作业工况需求,对446HP轻便泥浆泵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对比相同功率的泵,根据轻便化的要求,确定泥浆泵各主要技术参数和结构参数,完成了泥浆泵整体结构设计,并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了各部件的三维模型。(2)通过对446HP轻便泥浆泵主要部件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了连杆、活塞等构件的运动规律,并完成了曲轴、连杆、阀箱等部件的运动学分析计算。(3)利用有限元法对处于受载状态下的曲轴、阀箱等关键部件进行了应力应变分析,得到曲轴、阀箱的最大应力位置及应力值,依据分析结果对泥浆泵结构设计进行修正;对曲轴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出其激振源频率与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4)制作泥浆泵的实物样机,完成了型式试验,并得到了工程实际应用验证。

黄土地[6](2021)在《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文中提出作为世界新能源计划中的重要一员,风电清洁又安全,被寄予很高的期望,但在其实际应用中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现阶段的风力发电机应用和研究中,可靠性和维护问题备受关注,这是因为:(1)风力发电机的工作环境为户外,而且每台风力发电机的寿命周期很长,设计寿命至少为20年,应考虑如何保障其能够在各种复杂的气候条件下长期稳定而可靠的运行,从而减少因风力发电机失效带来的巨额损失;(2)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地点对风场的要求很高,因而大多在较为偏远的山区、高原或海边,同时,风力发电机主体在工作时被架于高空,这使得风力发电机的维护工作成本高、难度大。然而,在对兆瓦级风力发电机进行可靠性评估和维护决策优化时,模型中的参数,如状态概率值(State Probability)、状态性能水平(Performance Levels)值等,往往会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很难精确得知。基于此,本文针对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2.5MW风力发电机的可靠性和维护问题,并考虑到模型中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Epistemic Uncertainty),开展关于可靠性分析、可靠性评估和维护决策优化的相关工作,目的是通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制定合理的维护决策来减少设备因失效带来的损失。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对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进行了FMECA分析。FMECA方法是最常用的可靠性分析方法之一,而主传动系统是整个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中故障最为频发的部分。本文首先分析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绘制了该型号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及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参照国家军用标准GJB/Z1391-2006对主传动系统依次开展了系统定义、层次划分和故障分析等相关定性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风险优先数方法对其进行了定量的危害性分析。(2)考虑风力发电机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和多状态特征,对风力发电机系统整体进行了模糊可靠性建模与评估。根据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将其近似为多状态系统,并基于多状态可靠性理论对其进行可靠性建模,再应用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在应用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对模型进行可靠性评估时,考虑到模型中的状态概率值、状态性能水平值等参数中存在的认知不确定性问题,将单元状态的性能水平值、概率分布和系统需求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并最终求解系统在模糊系统需求下的模糊可用度。(3)提出基于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方法,旨在制定合理的维护决策,以实现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的收益最大化。该方法主要针对多状态系统维护决策优化问题,在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立风力发电机的选择性维护模型时,同时考虑到模型中的状态转移概率(Transition Probability)、设备单位时间收益等参数的认知不确定性,将由于认知局限无法精确获知的参数用三角模糊数表示,并实现最终的优化求解。该方法将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与模糊理论相结合,解决了模型中存在认知不确定性的动态规划决策问题。本文基于该方法,结合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实际工程数据,实现了对该型号风力发电机的维护决策优化。

王晓敏[7](2020)在《探伤上下料步进移钢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移钢机是钢管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钢管产品要求和质量标准不断提高,能准确满足工艺要求,适应于多种钢管产品、运行平稳、高自动化水平的移钢机新产品的研发迫在眉睫。本文以移钢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移钢设备进行广泛调研,分析了几种典型移钢机结构的优、缺点。结合课题开展实际情况,确定了该移钢设备的功能需求。参考典型移钢机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移钢机结构,并开展了新型移钢机的设计、分析及应用性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提升移钢机功能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新型移钢机结构广泛深入地调研了同类移钢设备的特点和原理;通过参考法、实践经验法、对比分析法等设计方法,根据本课题对移钢机的要求,归纳出工艺流程,总结出工作原理。提出一种具有两套传动机构、采用PLC综合控制、液压驱动的新型移钢机结构。对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分析和计算选型。该移钢机移钢可靠,适应广,大大提高了与轧机生产能力的匹配程度。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移钢机可移产品品种少、规格单一,不能准确满足工艺节奏要求和工艺步距要求,不能随时启、停和调节运行方向的缺点。2)对小车梁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Autodesk inventor对小车梁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等效力学模型,对小车梁进行Mises等效应力分析和位移分析。以此来分析验证小车梁设计的合理性。3)对工艺要求的不同规格钢管进行有限元分析基于Autodesk inventor对工艺要求的不同规格钢管分别被两到五个小车支持时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对不同外径、不同壁厚、不同长度的钢管进行Mises等效应力分析和位移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发现规律;对异常结果再次仔细分析,找出异常原因。以此来分析验证小车间距布置的合理性和工艺要求的钢管规格是否适合本工艺布置。4)通过二维CAD图对移钢机进行预装配和运动仿真分析通过二维CAD图对移钢机进行预装配和运动仿真分析;观察分析在装配和运动过程中设备自身、与周围设备是否干涉;以此来分析验证移钢机设计的合理性。5)对移钢机部件进行简化,建立力学分析简图对移钢机部件进行简化,确定机构类型,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理论确定其可行性。建立力学分析简图,并进行力学分析,以此来分析验证移钢机关键部件设置的合理性。6)对移钢机进行应用性研究归纳出设备的主要参数并对移钢机进行跟踪观察,了解设备在制造加工、装配、运输、安装、试运行和生产过程中的情况。针对设备在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设计的不足,并提出补救措施以保证工期、生产的顺利进行。通过反馈的信息总结出设备在运行当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本课题通过传统设计手段与CAD/CAE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相结合的设计方式:为移钢机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设计方法;为该机构的推广和企业改造、新建项目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李罡[8](2019)在《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PHEV)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品种之一。作为PHEV/HEV整车的核心部件,专用机电耦合变速器(Mechatronic Coupling Transmission,MCT)的产品开发关键技术也是我国汽车工业的重点科技攻关领域之一。立足于我国某车企中长期的战略规划,面向量产产品开发需求,本文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通过对国内外主流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架构/构型演变进行综合归纳,得出了它们赖以衍生的基础构型方案,可分为单电机并联构型(P2)、双电机串并联构型(Combined Hybrid,CH)和电动无级变速构型(Electrical 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ECVT)三大类。通过实施多方案分析工程,即结合企业知识(能力)积累情况及市场调研信息,对三种基础构型深入进行性能、工艺、成本、知识产权壁垒突破(规避)的可能性等多维度综合评价研究,就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构型建立起了一套主客观分析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或方法学。基于此明确了机电耦合变速器总体设计的构型技术方向,其后将在坚持选定构型方向的前提下,由简单至复杂,滚动地发展出系列新产品。为适于开展PHEV机电耦合变速器大规模客观评价,本文设计了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变化分析的PVS(Powertrain Variation Study)客观评价方法,提出以基于瞬时等效油耗最小目标的多阶段模型构建技术,将Radau伪谱拼接法应用于能量管理策略的全局优化中,来实现PHEV机电耦合变速器大规模客观评价过程。通过实例验证了Radau伪谱拼接法具有与动态规划算法相当的全局优化能力,且求解速度显着提升。基于对三种基本构型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成本性能等进行的PVS分析,在给定边界条件下对三种构型进行了客观量化对比。然后结合企业、市场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情况,得到三种基础构型的主客观综合评价分,从而确定以双电机串并联构型(CH)为企业的构型发展主方向。基于此不仅形成了具有综合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构型方案,也为后续具体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了量产的可行性。针对搭载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具体PHEV整车,进行了动力系统部件初步选型和参数设计。提出了一种面向车载应用基于规则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基于AMESim和Simulink联合的PHEV前向仿真模型,开展了PHEV整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优化,确定了系统的最佳匹配方案。通过建立完整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进行分析,对离合器、电机和齿轮等部件的冷却、润滑功能进行了优化。为验证该机电耦合变速器控制策略、结构可靠性、系统冷却润滑等方面的性能,开展了整机与整车的台架及道路试验研究。通过NEDC和WLTC工况下整车经济性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与能量管理策略的先进性;而整车驱动耐久和热平衡等试验,则验证了结构可靠性和系统冷却润滑性能满足要求。综上,本文基于PHEV/HEV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正向产品开发工作,系统化地开展了其关键技术研究,探索构建了一套具有原创性、完整性、可复用的这类高技术产品的开发方法及相关知识框架,并有力支撑了某机电耦合变速器发展成为颇具市场竞争力的量产系列产品(2019年被中国汽车评价研究院等评为“世界十佳变速器”之一)。

王亚丽[9](2015)在《大型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分析及监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冷却塔风机是石油化工行业中冷却工业循环水的关键技术设备,某石化公司的冷却塔风机减速箱齿轮连续出现齿轮过早失效问题,导致风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生产。因此,对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的原因、故障监控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齿轮失效的机理、齿轮断口宏微观断口分析、加工误差、硬度测试、金相实验、齿轮的强度校核等多个个方面对冷却塔风机齿轮过早失效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齿轮设计、加工工艺、热处理、润滑等方面找出了造成冷却塔风机齿轮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针对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出现的原因从多个方面提出改善齿轮过早失效的措施。就齿轮设计因素方面,综合考虑冷却塔风机齿轮特殊的运行环境及其常出现的失效类型重新选择了齿轮变位系数,从而提高齿轮抗点蚀性能、润滑性能。就齿轮加工工艺方面重点研究了齿轮强化技术,提出提高齿面质量的齿轮复合强化技术,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超声喷丸强化。圆弧锥齿轮装配方面提出通过控制尺寸链的方法保证锥齿轮安装精度,严格控制圆柱齿轮加工及装配过程,保证风机齿轮整体装配精度。从而避免因装配误差造成的齿轮啮合误差。针对冷却塔风机齿轮进行弹性流体润滑分析,分析冷却塔风机齿轮啮合过程中,齿轮副的润滑状态,不同工作转速下的最小油膜厚度,由此得到齿轮运转过程中最佳转速范围,推荐使用合适的润滑油的黏度,并提出有效的齿轮润滑及润滑管理策略。对基于振动、噪声的传统齿轮故障监测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基于振动的监测手段一般智能用于故障发生之后,不能实时有效地监测齿轮故障。故提出基于声发射的齿轮早期故障监控系统和齿轮箱油液在线监控技术。声发射监控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到齿轮的早期裂纹、磨损等齿轮过早失效的诱因,提醒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免出现严重故障。齿轮箱油液在线监控系统实时监测齿轮润滑油的品质、污染情况等,及时避免齿轮因润滑不良而失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适用于冷却塔风机齿轮传动,对其他类的齿轮传动也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鑫[10](2013)在《DFMEA技术在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开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中国2012年商用车产量为374.81万辆,占到当年度全球商用车产量2107.17万辆的17.79%[1],国际汽车产量的不断提高和保有量不断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全球的汽车业界都把降低燃油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整车安全可靠性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目标。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创新变速器的设计方法,提升变速器可靠性,降低产品研发成本在实现上述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上述目标最经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虽然我国重型汽车年产突破了100万辆的大关,产品品质较上世纪的产品有显着的提高,但是与美国、德国、瑞典、法国等先进重卡生产国相比,在产品的性能、品质、工艺、可靠性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差矩。同样就重型汽车变速器而言,我国目前批产的重卡变速器与以德国ZF公司、瑞典VOLVO公司以及美国EATON等公司为代表的重型汽车变速器专业生产厂家所研究开发的产品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造成我国重型汽车变速器技术水平较低的原因,除我国目前在部分产品零部件的制造过程不能够满足技术指标要求外,落后的变速器设计方法及手段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FMEA是一种针对产品和过程开发过程中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推断、进而提出预防措施的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由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在70年代末开始进入汽车工业,通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福特、通用公司的推广和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得到国际汽车制造厂商的认同,成为汽车产品开发设计的有效设计方法手段。本论文以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某重型汽车变速器为例,明确了失效的定义,讨论了FMEA技术的主要功能、适用范围及实施流程,研究和分析了变速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指标、制造可行性等方面存在的潜在失效模式,研究和推断了潜在失效模式可能造成的后果及违害程度,特别研究和推断了涉及到影响汽车安全性和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的危害程度,研究和提出了有效的预防、评价、验证预防措施。本论文的研究成果,涉及重型汽车变速器开发设计过程应用DFMEA技术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过程中始终以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研发的某多挡位、大转矩、全同步器重型汽车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以直接应用于重型汽车变速器老产品性能提升的优化设计及新产品的开发设计。

二、我国工业齿轮润滑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工业齿轮润滑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效率的高速电驱动系统传动装置润滑特性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指导教师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指导小组对博士论文的评阅意见
答辩决议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弹流润滑研究现状
        1.2.2 齿轮和轴承摩擦功率损失研究现状
        1.2.3 流场仿真及搅油功率损失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切片法和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的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分析
    2.1 斜齿轮润滑特性研究
        2.1.1 斜齿轮运动学分析
        2.1.2 弹流润滑等效模型
    2.2 等温线接触混合弹流润滑理论
        2.2.1 Hertz接触理论
        2.2.2 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基本方程
        2.2.3 基本方程无量纲化
        2.2.4 基本方程离散
    2.3 等温线接触混合弹流润滑数值解法
        2.3.1 多重网格法基本原理
        2.3.2 原方程缺陷方程
        2.3.3 压力的Gauss-Seidel松弛
        2.3.4 膜厚初始化及修正
        2.3.5 计算流程
        2.3.6 算例验证
    2.4 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计算
        2.4.1 摩擦功率损失模型
        2.4.2 斜齿轮摩擦功率损失计算流程
    2.5 减速器齿轮摩擦功率损失分析
        2.5.1 第一级齿轮摩擦功率损失
        2.5.2 第二级齿轮摩擦功率损失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齿轮搅油功率损失解析预测模型与参数分析
    3.1 搅油损失解析预测模型
        3.1.1 端面阻力功率损失
        3.1.2 切向流功率损失
        3.1.3 齿槽润滑油加速功率损失
        3.1.4 齿槽甩油功率损失
    3.2 预测模型试验验证
        3.2.1 不同浸油深度预测与试验结果对比
        3.2.2 不同齿宽预测与试验结果对比
        3.2.3 不同润滑油预测与试验结果对比
    3.3 搅油功率损失参数分析
        3.3.1 浸油深度
        3.3.2 齿轮齿宽
        3.3.3 齿轮齿高
        3.3.4 润滑油粘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点接触混合弹流润滑的深沟球轴承摩擦功率损失分析
    4.1 点接触混合弹流润滑理论
        4.1.1 Hertz点接触理论
        4.1.2 点接触弹流润滑基本方程
        4.1.3 基本方程无量纲化
        4.1.4 基本方程离散
    4.2 点接触弹流润滑数值求解方法
        4.2.1 原方程缺陷方程
        4.2.2 压力求解方法
        4.2.3 膜厚初始化
        4.2.4 算例验证
    4.3 轴承运动学与载荷分析
        4.3.1 轴承运动学分析
        4.3.2 轴承载荷分析
    4.4 轴承摩擦功率损失计算
        4.4.1 球体与滚道接触状态分析
        4.4.2 球体与滚道摩擦功率损失分析
    4.5 轴承摩擦功率损失影响因素分析
        4.5.1 输入工况
        4.5.2 轴承表面粗糙度
        4.5.3 润滑油粘度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效率的传动装置润滑系统优化
    5.1 MPS方法基本理论
        5.1.1 粒子作用模型
        5.1.2 算子模型
        5.1.3 控制方程
        5.1.4 边界条件
        5.1.5 计算流程
    5.2 基于MPS方法的减速器润滑流场仿真
        5.2.1 仿真模型及输入参数
        5.2.2 润滑油定义
        5.2.3 仿真时间步长确定
        5.2.4 仿真结果
    5.3 减速器低效原因分析
        5.3.1 减速器润滑不足
        5.3.2 润滑不足对减速器效率的影响
    5.4 减速器润滑系统优化
        5.4.1 优化目标
        5.4.2 优化设计变量
        5.4.3 约束条件
        5.4.4 优化过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减速器润滑系统优化效果仿真与试验验证
    6.1 润滑流场仿真验证
        6.1.1 减速器正转仿真结果
        6.1.2 减速器反转仿真结果
    6.2 润滑台架试验
        6.2.1 试验方案
        6.2.2 减速器正转试验结果
        6.2.3 减速器反转试验结果
    6.3 效率台架试验
        6.3.1 试验方案
        6.3.2 空载搅油工况
        6.3.3 滑行工况
        6.3.4 直行工况
        6.3.5 低速爬坡工况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工业齿轮箱失效问题及防护对策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齿轮箱的服役环境
2工业齿轮箱的失效模式及防护措施
3结语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1.2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1.1.3 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
        1.1.4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3.2 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设计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项目课程
        2.1.2 项目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4 情境学习理论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3.1 调研目的
    3.2 调研对象
    3.3 调研内容设计
    3.4 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3.4.1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3.4.2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原因分析
    3.6 教学改进措施
        3.6.1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3.6.2 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会”为“会学”
        3.6.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6.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联系实际的能具体实施的项目
        3.6.5 改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设计
    4.1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分析和项目化可行性分析
        4.1.1 课程分析
        4.1.2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项目设计前的准备
    4.3 项目设计
        4.3.1 知识点整合
        4.3.2 项目化设计
    4.4 教学流程设计
        4.4.1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4.2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的原则
        4.4.3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
    4.5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4.6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
5.课程实施案例
    5.1 教学案例设计
    5.2 教学实施
        5.2.1 明确项目任务
        5.2.2 明确学习内容
        5.2.3 课前项目准备
        5.2.4 课中项目实施
        5.2.5 课后总结提升
    5.3 教学评价
        5.3.1 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5.3.2 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5.3.3 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
    5.4 教学效果分析
        5.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5.4.2 教学反馈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情问卷调查
附录二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拆装折叠伞”教学设计
附录四 课程内容项目化及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4)高速组盖机的设计以及主要部件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组盖机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组盖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组盖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手段
    1.5 研究条件
第二章 组盖机工作原理及传动系统的设计
    2.1 组盖机设备整体设计概述
        2.1.1 组盖机组盖过程
    2.2 组盖机传动过程
    2.3 传动比与传动功率
        2.3.1 静态功率计算
        2.3.2 动力矩计算
    2.4 组盖头取盖原理
        2.4.1 永磁式阻尼器
    2.5 组盖顶杆压缩弹簧设计
        2.5.1 选取材料
        2.5.2 根据强度条件和安装空间计算弹簧丝直径
        2.5.3 根据刚度条件,计算压缩弹簧的工作圈数
        2.5.4 疲劳强度与静应力的验算
        2.5.5 避免发生共振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组盖机设备一塔主轴的设计及圆锥滚子轴承的分析
    3.1 组盖机一塔主轴设计概述
    3.2 一塔主轴设计过程
        3.2.1 一塔主轴的材料选择
        3.2.2 一塔主轴功率、转速、转矩的计算
        3.2.3 直齿轮上作用力的计算
        3.2.4 初步确定主轴上最小直径
        3.2.5 轴的结构设计及轴承的选用与布置
        3.2.6 主轴的受力分析及最大截面上的弯扭校核
    3.3 一塔主轴有限元分析原理
    3.4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主轴静应力分析
        3.4.1 建立主轴三维模型
        3.4.2 为模型添加材料属性和设置接触
        3.4.3 划分网格、设置载荷与约束
        3.4.4 结果后处理
    3.5 一塔主轴模态分析
        3.5.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3.5.2 有限元模态分析前处理及结果
    3.6 圆锥滚子轴承的结构理论分析
        3.6.1 圆锥滚子轴承接触角
        3.6.2 圆锥滚子轴承上的滚动体受力分析
        3.6.3 赫兹理论下的接触应力与变形
        3.6.4 轴承的载荷分布
        3.6.5 滚动体最大载荷计算
    3.7 圆锥滚子轴承的静应力分析
        3.7.1 SolidWorks建立圆锥滚子轴承几何模型
        3.7.2 前处理
        3.7.3 后处理结果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盖机一塔圆柱凸轮机构的设计
    4.1 凸轮机构设计
        4.1.1 轮廓线设计
        4.1.2 最小曲率半径
        4.1.3 凸轮曲线拟合
        4.1.4 凸轮轮廓线用正弦加速度曲线拟合
        4.1.5 凸轮轮廓线用五次多项式曲线拟合
    4.2 圆柱凸轮机构的SolidWorks三维建模
    4.3 基于Adams的圆柱凸轮机构运动学分析
        4.3.1 导入模型并创建约束
        4.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盖机设备的安装与试验
    5.1 组盖机设备的安装
    5.2 组盖机设备组盖实验效果
    5.3 组盖结果分析
        5.3.1 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446HP修井用轻便型泥浆泵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泥浆泵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第2章 泥浆泵总体方案及主要结构设计
    2.1 泥浆泵工作原理
    2.2 泥浆泵类型
    2.3 446HP轻便型泥浆泵总体方案设计
        2.3.1 泥浆泵动力端方案设计
        2.3.2 泥浆泵液力端方案设计
        2.3.3 润滑系统方案设计
    2.4 泥浆泵主要技术参数确定
        2.4.1 泵的额定功率
        2.4.2 泵的压力
        2.4.3 泵的流量
        2.4.4 泵的冲次和冲程长度
    2.5 动力端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2.5.1 齿轮机构设计
        2.5.2 曲轴设计
        2.5.3 连杆设计
        2.5.4 十字头设计
        2.5.5 介杆设计
        2.5.6 泵壳的设计
    2.6 液力端主要部件结构设计
        2.6.1 阀箱设计
        2.6.2 泵阀的设计
        2.6.3 活塞组件设计
        2.6.4 缸套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泥浆泵关键部件运动学及力学分析
    3.1 运动学分析
        3.1.1 活塞-十字头运动分析
        3.1.2 连杆运动分析
    3.2 关键部件受力分析
        3.2.1 活塞-十字头和连杆受力分析
        3.2.2 曲轴的受力分析
        3.2.3 阀箱受力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轴和阀箱的有限元分析
    4.1 曲轴有限元分析
        4.1.1 实体模型建立
        4.1.2 网格划分
        4.1.3 边界条件和载荷处理
        4.1.4 计算结果分析
    4.2 阀箱有限元分析
        4.2.1 有限元建模
        4.2.2 网格划分
        4.2.3 边界条件和载荷处理
        4.2.4 计算结果分析
    4.3 曲轴结构模态分析
        4.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3.2 模态分析结果及各阶振型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446HP轻便泥浆泵试验验证与分析
    5.1 试验条件及方法
        5.1.1 试验对象
        5.1.2 试验条件
    5.2 试验项目及结果
        5.2.1 静水压试验
        5.2.2 零负荷运转试验
        5.2.3 负荷运转试验
        5.2.4 性能试验
        5.2.5 温升试验
        5.2.6 噪声试验
        5.2.7 安全阀试验
        5.2.8 连续运转试验
        5.2.9 动力端清洁度检查
    5.3 试验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风力发电技术
        1.2.2 多状态可靠性理论
        1.2.3 视情维护策略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主要结构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基础理论
    2.1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
        2.1.1 FMECA方法概述
        2.1.2 FMECA方法分析步骤
        2.1.3 FMECA方法的技术要点
    2.2 通用生成函数方法
        2.2.1 多状态可靠性理论基础
        2.2.2 通用生成函数
    2.3 模糊理论
        2.3.1 模糊集的基本概念
        2.3.2 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2.3.3 三角模糊数
        2.3.4 扩展原理
    2.4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概述
        2.4.1 马尔可夫过程
        2.4.2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2.4.3 Bellman方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风力发电机主传动系统FMECA
    3.1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功能结构
    3.2 主传动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3.2.1 主轴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2.2 齿轮箱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2.3 联轴器系统结构功能分析
    3.3 主传动系统FMECA分析的相关定义
        3.3.1 主传动系统约定层次与可靠性框图
        3.3.2 主传动系统假设条件、故障判据和系统编码
    3.4 主轴系统FMECA
        3.4.1 主轴系统FMECA分析的相关定义
        3.4.2 主轴系统失效分析
    3.5 齿轮箱系统FMECA
        3.5.1 齿轮箱系统FMECA的相关定义
        3.5.2 齿轮箱系统失效分析
    3.6 联轴器系统FMECA
        3.6.1 联轴器系统FMECA的相关定义
        3.6.2 联轴器系统失效分析
    3.7 主传动系统薄弱环节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通用生成函数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评估
    4.1 模糊通用生成函数
        4.1.1 模糊通用生成函数定义
        4.1.2 基于模糊通用生成函数的系统可靠性评估
    4.2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各单元的状态定义
    4.3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结构函数
    4.4 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系统可靠性评估实例
        4.4.1 参数设置
        4.4.2 计算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
    5.1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维护决策优化
        5.1.1 多状态系统退化过程建模
        5.1.2 多状态系统维护决策建模
    5.2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
        5.2.1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定义
        5.2.2 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求解
    5.3 基于模糊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风力发电机维护决策优化
        5.3.1 模型建立
        5.3.2 模型求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与取得的成果

(7)探伤上下料步进移钢机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移钢机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
        1.4.1 课题来源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总体结构
2 探伤上下料移钢机总体方案设计与研究
    2.1 技术要求
    2.2 整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2.2.1 探伤上下料移钢机的工作原理
        2.2.2 探伤上下料移钢机的基本组成
    2.3 设计特点
    2.4 设计研究中运用的设计方法
        2.4.1 参考法
        2.4.2 综合分析法
        2.4.3 作图法
        2.4.4 有限元分析法
        2.4.5 二维仿真运动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小车和梁装配的设计与分析
    3.1 小车和梁装配的功能
    3.2 小车和梁装配的设计
        3.2.1 工位槽板的设计
        3.2.2 小车的设计
        3.2.3 小车轮轴组件的设计
        3.2.4 小车梁的设计
    3.3 小车和梁装配的结构图
    3.4 有限元分析
        3.4.1 小车梁设计合理性的验证
        3.4.2 小车间距布置合理性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横移、升降传动和摆杆装配的设计与分析
    4.1 横移、升降传动和摆杆装配的功能
    4.2 横移、升降传动和摆杆装配的设计与分析
        4.2.1 横移传动轴的设计与分析
        4.2.2 液压马达选型
        4.2.3 齿轮、齿条的设计与分析
        4.2.4 刚性联轴器的设计与分析
        4.2.5 横移传动装配的结构图
    4.3 升降传动和摆杆装配的设计与分析
        4.3.1 升降传动轴的设计与分析
        4.3.2 液压缸选型
        4.3.3 升降传动和摆杆装配的结构图
    4.4 本章小结
5 探伤上下料移钢机的应用性研究
    5.1 设计合格性验证
        5.1.1 设计合格性验证标准
        5.1.2 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5.1.3 出现问题的补救措施
    5.2 工程实际应用技术指标
        5.2.1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5.2.2 探伤上下料步进式移钢机成品图
        5.2.3 工程生产运行情况
        5.2.4 工程生产运行注意事项
        5.2.5 工程生产运行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1 个人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3.1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流程的研究现状
        1.3.2 机电耦合变速器评价方法与产品构型选择的研究现状
        1.3.3 能量管理策略的研究现状
        1.3.4 系统参数匹配的研究现状
        1.3.5 伪谱法概述及其在车辆控制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问题提出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构型技术方向体系建立
    2.1 构型技术方向研究与产品开发关系的分析
        2.1.1 丰田THS系列技术演变分析
        2.1.2 基于构型技术方向选择的企业产品开发战略
    2.2 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技术方向研究
        2.2.1 CH型基础构型分析
        2.2.2 P2型基础构型分析
        2.2.3 ECVT型基础构型分析
    2.3 机电耦合变速器评价体系的建立
        2.3.1 PVS客观评价架构设计
        2.3.2 主观评价架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VS客观评价计算方法基础技术研究
    3.1 机电耦合系统参数化建模
    3.2 伪谱拼接法在PVS经济性计算中的应用
        3.2.1 伪谱拼接法的模型构建
        3.2.2 全局优化算法的初始化研究
        3.2.3 伪谱拼接法数值求解过程
        3.2.4 计算实例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机电耦合变速器构型技术方向制定及构型设计
    4.1 机电耦合变速器PVS计算
        4.1.1 PVS计算的边界设定
        4.1.2 P2 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1.3 CH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1.4 ECVT型构型系列PVS计算结果分析
    4.2 构型技术方向制定及GMC构型方案设计
        4.2.1 技术方向的选择制定
        4.2.2 第一代产品构型设计
        4.2.3 GMC工作模式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搭载机电耦合变速器的整车参数匹配及优化
    5.1 面向车载运用的规则能量管理策略设计
        5.1.1 规则式能量管理策略架构
        5.1.2 基于最低燃油消耗的模式工作区域分析
    5.2 部件选型与参数初步设计
        5.2.1 整车参数及设计指标
        5.2.2 电机选型与参数设计
        5.2.3 发动机选型与参数设计
        5.2.4 动力电池选型与参数设计
        5.2.5 参数初步设计结果
    5.3 参数匹配研究
        5.3.1 PHEV前向仿真模型
        5.3.2 循环工况的选择
        5.3.3 目标参数优化问题的构建
        5.3.4 参数优化结果
        5.3.5 能量管理策略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关键子系统开发设计及仿真分析研究
    6.1 电机冷却系统开发
        6.1.1 电机系统喷油方案
        6.1.2 电机热仿真控制方程及热源
        6.1.3 电机温度场仿真分析
    6.2 润滑系统开发
        6.2.1 润滑系统仿真设计的数值方法
        6.2.2 机电耦合变速器搅油模拟及分析
        6.2.3 轴承主动润滑设计及计算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台架及整车搭载验证
    7.1 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试验
        7.1.1 试验目的
        7.1.2 试验方法
        7.1.3 动力性测试与仿真对比
        7.1.4 经济性测试与仿真对比
        7.1.5 动力性和经济性对标分析
    7.2 结构可靠性试验
        7.2.1 模式切换耐久试验
        7.2.2 整车驱动耐久试验
    7.3 冷却润滑性能试验
        7.3.1 热平衡试验
        7.3.2 高速耐久试验
    7.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大型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分析及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2 冷却塔风机齿轮失效研究
    2.1 齿轮失效形式及风机齿轮参数分析
        2.1.1 齿轮失效形式
        2.1.2 冷却塔风机齿轮参数
    2.2 冷却塔风机齿轮过早失效研究
        2.2.1 齿轮折断分析
        2.2.2 齿面点蚀状损伤分析
    2.3 齿轮失效实验
        2.3.1 齿轮断口宏微观分析
        2.3.2 齿轮加工误差分析和精度指标分析
        2.3.3 齿轮硬度检测
        2.3.4 金相实验
    2.4 齿轮传动强度校核
        2.4.1 锥齿轮强度校核
        2.4.2 圆柱齿轮强度校核
    2.5 外部因素对齿轮传动系统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改善措施
    3.1 冷却塔风机圆柱齿轮变位系数分析
    3.2. 风机齿轮表面复合强化技术研究
    3.3 高速级弧齿圆锥齿轮制造装配改善研究
    3.4 圆柱斜齿轮加工装配改进措施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冷却塔风机齿轮润滑分析
    4.1 齿轮传动弹性流体润滑
        4.1.1 齿轮传动弹性流体润滑模型建立
        4.1.2 弹流润滑方程组及数值计算
    4.2 斜齿圆柱齿轮弹流润滑分析
        4.2.1 不同啮合位置的斜齿轮润滑情况
        4.2.2 不同转速下的斜齿轮润滑情况
    4.3 弧齿轮弹流润滑分析
        4.3.1 弧齿圆锥齿轮润滑情况
        4.3.2 不同转速下弧齿圆锥齿轮润滑情况
    4.4 齿轮润滑及润滑管理
        4.4.1 齿轮副润滑状态分析判断
        4.4.2 齿轮润滑油选择齿轮润滑管理
    4.5 本章小结
5 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监控
    5.1 基于振动及噪声的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监测研究
        5.1.1 基于振动、噪声的齿轮故障监测原理
        5.1.2 振动传感器及测试系统
        5.1.3 冷却塔风机齿轮振动信号分析
    5.2 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声发射的监测系统研究
        5.2.1 声发射在线监测系统构建
        5.2.2 声发射监测硬件设备及分析软件
        5.2.3 冷却塔风机齿轮声发射监测技术路线
    5.3 冷却塔风机齿轮油液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5.3.1 油液在线监测系统构建
        5.3.2 油液监测设备
        5.3.3 油液监控系统
    5.4 本章小结
6 展望
7 参考文献
8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 致谢

(10)DFMEA技术在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FMEA 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国外汽车行业 FMEA 技术应用情况
        1.2.1 FMEA 实施手册具有国际先进性
        1.2.2 具有丰富的 FMEA 开发资源配置
        1.2.3 严格 FMEA 分析流程
        1.2.4 建立了完整的故障模式库
        1.2.5 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结果评价准确措施有效
    1.3 国内汽车行业 FMEA 技术应用情况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FMEA 技术的功能及实施流程
    2.1 失效的定义
    2.2 FMEA 技术的主要功能
    2.3 应用 FMEA 技术的目的
    2.4 FMEA 技术的适用范围
        2.4.1 新设计、新技术或新过程
        2.4.2 对现有的设计或过程进行修改
        2.4.3 现有设计或过程用于新的环境、地点或应用
    2.5 FMEA 开发的实施流程
        2.5.1 项目定义及现有信息的收集
        2.5.2 FMEA 的基本结构
        2.5.3 FMEA 开发的实施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重型汽车变速器 DFMEA 策划
    3.1 变速器开发背景
        3.1.1 国际重型汽车变速器发展趋势
        3.1.2 国内重型汽车变速器的现状
        3.1.3 开发多挡位、大转矩、轻量化变速器的必要性
    3.2 变速器主要技术指标
        3.2.1 变速器基本目标
        3.2.2 变速器主要技术指标
    3.3 变速器特殊特性及重要度分级
        3.3.1 变速器特殊特性分类
        3.3.2 变速器质量特性重要度分级
        3.3.3 变速器特殊特性及重要度分级
    3.4 变速器 DFMEA 开发策划
        3.4.1 确定 DFMEA 开发小组
        3.4.2 DFMEA 开发的对象
        3.4.3 变速器产品开发的使用者
        3.4.4 变速器产品主要性能识别及划分
        3.4.5 变速器 DFMEA 开发的基本构成
        3.4.6 变速器 DFMEA 开发流程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1 变速器潜在失效模式的因素分类
        4.1.1 发生失效故障的状态
        4.1.2 控制方面的因素
        4.1.3 噪音因素
    4.2 导致变速器功能丧失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3 影响变速器功能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4 法律法规符合性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5 变速器整车匹配要求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1 导致变速器功能丧失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1.1 变速器油温失效控制对策及措施
        5.1.2 变速器换挡可靠性失效模式控制对策及措施
        5.1.3 变速器疲劳寿命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1.4 变速器静扭强度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1.5 齿轮总成联接可靠性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1.6 齿轮总成联接可靠性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2 影响变速器功能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2.1 影响变速器功能的控制对策
        5.2.2 同步器性能和寿命失效模式控制措施
    5.3 法律法规符合性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3.1 变速器噪声的控制对策
        5.3.2 齿轮降噪设计主要控制措施
    5.4 整车匹配要求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及措施
        5.4.1 整车匹配要求失效模式的控制对策
        5.4.2 整车匹配要求失效模式的控制措施
    5.5 DFMEA 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控制对策及措施的验证
    6.1 实验验证项目的策划
    6.2 变速器润滑性能试验
        6.2.1 主轴润滑通道的出油状态及辅助喷淋管的喷淋效果试验
        6.2.2 变速器总成温升试验
        6.2.3 变速器润滑性能试验结果
    6.3 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
        6.3.1 试验条件
        6.3.2 判定标准
        6.3.3 试验结果
    6.4 变速器静扭强度试验
        6.4.1 试验条件
        6.4.2 判断标准
        6.4.3 试验结果
    6.5 变速器同步器试验
        6.5.1 同步器性能试验
        6.5.2 同步器寿命试验
    6.6 变速器噪声测量
        6.6.1 测量条件
        6.6.2 判断标准
        6.6.3 测量结果
    6.7 变速器强制脱挡试验
        6.7.1 试验条件
        6.7.2 强制脱挡试验的数据处理
        6.7.3 判定标准
        6.7.4 试验结果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
    7.1 本文研究内容
    7.2 本论文研究成果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工业齿轮润滑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效率的高速电驱动系统传动装置润滑特性分析与优化[D]. 贾富淳. 吉林大学, 2021
  • [2]工业齿轮箱失效问题及防护对策浅析[J]. 焦孙治,杨剑桥,李晨. 内江科技, 2021(08)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D]. 覃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速组盖机的设计以及主要部件的研究分析[D]. 李干.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5]446HP修井用轻便型泥浆泵设计[D]. 魏红梅.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6]考虑认知不确定性的风力发电机可靠性分析与维护决策研究[D]. 黄土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7]探伤上下料步进移钢机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晓敏. 郑州大学, 2020(02)
  • [8]机电耦合变速器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 李罡.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大型冷却塔风机齿轮故障分析及监控技术研究[D]. 王亚丽. 天津科技大学, 2015(02)
  • [10]DFMEA技术在某重型汽车变速器开发中的应用[D]. 原鑫. 吉林大学, 2013(04)

标签:;  ;  ;  ;  ;  

我国工业齿轮润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