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一、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夏冬[1](2020)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文中指出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的认识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方法及相对统一的综合性结论。本文以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视角,系统地收集、整理东天山及邻区已发表的锆石U-Pb单点年龄大数据及7类主要矿产时空结构规律的研究成果,总结了主要构造-岩浆演化序列、成矿规律及构造-岩浆演化与流体耦合成矿机理,并探讨了地球动力学机制。阿奇山铅锌(铜)矿床在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成矿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成因、控矿因素等的研究尚薄弱,为此开展了野外地质学,小东山火山机构岩石组合、构造控矿、流体运移特征及年代学等工作。我国地表找矿存在找矿难、找矿慢的问题突出,找矿理论创新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创新性认识:(1)东天山经历了晚奥陶世-早泥盆世(俯冲)→早石炭纪(碰撞+准噶尔亚幔柱?)→晚石炭纪(板片断离-岩石圈拆沉+准噶尔亚幔柱?)→早-中二叠世(塔里木亚幔柱)→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板内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2)东天山绝大部分矿产的主成矿期处于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活动间歇期,耦合着大量流体作用,具有岩浆期后成矿特点。与板块构造有关的早石炭世斑岩型铜矿、火山岩型铁矿、晚二叠-早三叠世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早-中三叠世斑岩型钼钨矿为板块熔融产生的透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熔体与流体发生耦合或解耦的产物;板片拆离-岩石圈拆沉作用触发的深部含矿流体向上运移与晚石炭世火山岩型铜多金属矿、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早二叠世火山岩型铁矿、火山热液型或火山岩型银多金属矿成矿密切相关;塔里木二叠纪地幔柱与早-中二叠晚期基性-超基性岩型铜镍矿具有成生关系。(3)阿奇山铅锌(铜)矿床成矿分为早期硅酸岩热液和晚期碳酸盐流体成矿阶段。花岗斑岩对成矿的主要贡献:岩体自身及其岩浆成矿系统解耦有关的透岩浆流体形成的早期矽卡岩化带对后期小东山火山机构有关的含矿流体的遮挡作用,仅提供了部分热及矿质,正长斑岩等次火山岩有关的含矿流体以非顺层、高角度呈发散性产于断裂、破碎带及岩石微裂隙等构造有利部位充填-交代形成主要富矿体。主成矿期约束在292.0~320.0±1.6Ma,成矿流体具低温-中盐度,硫同位素具幔源、火山热液特征,成矿期构造背景处于挤压向拉张转换期,地球动力学机制主要为岩石圈拆沉。(4)含矿火山流体的充填交代为主要成矿作用,成因为火山热液型铅锌(铜)矿床,并建立了成矿模式。针对当前我国找矿勘查客观条件下存在的找矿难、找矿慢问题,适时提出中观“热岩-枝找矿理论”,并阐述了运用该理论发现新矿床的过程。

刘仲存,毛启贵,吕晓强,梁克让,谭威,赵路通[2](2020)在《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赤湖铜钼矿是东天山地区典型的斑岩型铜钼矿床,赤湖地区地表原生晕异常规律的研究表明赤湖及赤湖东地区地表原生晕异常分布特征符合斑岩型铜钼矿的矿致异常结构,即由矿体(矿化体)引起的成矿元素Cu、Mo异常出现在As、Sb、Au、Ag、Pb、Bi等元素异常中相对弱异常部位,从而构成内部为Cu、Mo,外部为As、Sb、Au、Ag、Pb、Bi等的"致矿异常结构"。这一异常结构特征实际上是斑岩型矿床"原生晕"在元素分带上的反映,该原生晕异常特征显示赤湖东地区同样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前景。

刘帅杰[3](2018)在《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玉海铜(钼)矿床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中,与土屋-延东大型斑岩铜矿带位于同—构造带。因此,对于玉海铜(钼)矿床的研究对于总结该岛弧带的成矿规律,扩展该岛弧带的找矿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手段,对玉海铜(钼)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和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床对应的特征进行对比,以分析两者的异同点。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玉海含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427.8±0.98)Ma,侵位时代为中志留世;矿区南侧二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18.4±0.6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数据表明玉海石英闪长(玢)岩并非典型的埃达克岩,为类埃达克岩(Adakite-like)。其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Mg#大于40,Sr-Nd同位素位于岛弧玄武岩区,因此认为其形成于岛弧环境,是由被俯冲流体/沉积物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所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认为,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早古生代(奥陶纪-志留纪)为不成熟岛弧环境,由准噶尔洋向南俯冲形成。钾硅酸盐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307~423 ℃)、中-低盐度w(NaCleq)(4.18%~10.11%)特征;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温(172~336 ℃)、低盐度w(NaCleq)(3.23%~8.55%)特征;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55~296 ℃)、低盐度w(NaCleq)(3.71%~9.08%)特征。从钾硅酸盐化阶段→石英-绢云母化阶段→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各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盐度均小于11%。石英-绢云母化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混合有大气降水;青磐岩化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有岩浆水。矿床硫化物δ34S变化于-3.5‰~2.8‰,硫来自于成矿岩体石英闪长(玢)岩。玉海石英闪长(玢)岩的年龄是中志留世,而土屋-延东斑岩铜矿床斜长花岗斑岩是石炭纪,表明两者是两期岩浆作用的产物。二者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有相似之处,均形成于岛弧环境下。玉海石英闪长(玢)岩的源区与土屋-延东不同,后者是俯冲的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玉海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不成熟岛弧环境,此时大洋地壳可能较薄,土屋-延东斜长花岗斑岩形成于相对成熟岛弧环境下,此时大洋地壳加厚,是发育在早古生代弧基底上的产物。玉海铜(钼)矿床与土屋-延东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均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物质硫的来源均为深源岩浆。工业矿体都集中在钾硅酸盐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低品位矿化发育在青磐岩化带。玉海铜(钼)矿床发育钾长石化带,后者未见有报道。

彭戈[4](2017)在《新疆东天山海豹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觉罗塔格构造带是新疆东天山地区重要的成矿构造带,前人在东天山觉罗塔格构造带东段地区陆续发现了香山、黄山、黄山东、镜儿泉、图拉尔根等铜镍硫化物矿床,同时在其外围或相邻地区发现了铜镍硫化物矿点、矿化点。这些矿床、矿(化)点的赋矿围岩均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而觉罗塔格构造带中西段地区则鲜有研究。2012年起,前人在觉罗塔格中段及西段地区陆续发现了白鑫滩、路北铜镍硫化物矿床,在区域找矿上成为一个新的突破口。本文以白鑫滩铜镍硫化物矿床作为典型矿床,从构造背景,成矿区带,控矿条件,成岩年代,地球物化场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为邻区海豹滩及海豹滩东岩体做出成矿远景评价。本文作为对觉罗塔格构造中、西段的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工作不足的重要补充,可为后续的找矿勘查、靶区圈定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区三个岩体的大地构造位置同属大南湖早古生代岛弧带,受控于大草滩断裂,火山岩以石炭世火山岩为主。时间上从泥盆纪到石炭纪均有喷发。主量元素研究表明目标杂岩体属于钙碱性—拉斑系列;Mg#与东天山其他铜镍硫化物矿床接近。氧化物相关性一致,表明存在橄榄石与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m/f值显示海豹滩东具有更大的成矿可能。微量元素方面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较亏损的特点,不同的是海豹滩及海豹滩东岩体的橄榄岩均有较明显的Ti正异常,且海豹滩Sr略亏损。稀土元素大部分岩性表现为右倾形式,海豹滩及海豹滩东岩体还具有Eu正异常。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较为接近,分别为(276.6±4.4)Ma、(279±2)Ma、(278±2)Ma,同属于早二叠世,与该地区其他典型铜镍矿床及镁铁—超镁铁质岩石成岩时间一致。地球物化场套合较好,海豹滩东岩体与白鑫滩岩体特征更为一致。综合研究认为,海豹滩东杂岩体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陈菁,周萍[5](2015)在《基于ASTER的哈密土墩地区构造及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文中研究表明土墩铜镍矿位于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铜镍成矿带,矿床形成主要受岩浆作用和构造作用控制。为了进一步探测该地区的矿产情况,采用ASTER热红外波段比值组合模拟的反演算法,对发射率数据进行Si O2含量的定量反演,在反演图上识别出了研究区内明显的石英断裂带。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光谱波段中提取出的构造信息,得出研究区完整的构造解译图。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阈值分割法对研究区进行了铁染、羟基蚀变信息提取。最后根据区内线性构造、遥感蚀变信息、岩石分布特征、化探异常、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综合分析,圈定出6个成矿有利区,为研究区今后的找矿勘查提供依据。

孟凡厚[6](2015)在《新疆哈密市白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新疆哈密市白山钼矿位于塔里木板块觉罗塔格石炭纪岛弧带,秋格明塔什–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的东段南边缘。矿区内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干墩组(C1g)地层以及Qhpl–al。矿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为花岗岩类,属印支期梧桐小泉序列(γοβ51)的中粒、中细粒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和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等。矿区内构造主要为在干墩大断裂影响下形成次一级相互平行的断层和构造破碎带。白山钼矿主要赋存于F3与F5断裂之间的构造蚀变带内,带内岩石普遍具角岩化,而钼矿主要存在于钾长石–石英细网脉极为发育地段。白山地区钼矿床与矿区内花岗岩关系密切,本区花岗岩为钙碱性系列,全碱含量偏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L/H=3.65–7.48,轻重稀土分馏程度属中等,普遍具有铕(Eu)元素亏损的特点(δEu=0.67–0.73)。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以看钼矿化可能与印支期酸性岩浆活动所派生的热液有关,钼主要来自岩浆,由于该区干墩组地层中多含钼,部分钼也可来自岩浆热液运移过程中萃取其中的钼。因此,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来自岩浆,并有围岩的物质混入。岩浆水是主要的成矿流体,并且流体中混入了少量的大气水。矿区的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磁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长石、石英、黑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方解石、榍石、锆石、磷灰石、白钛石等。矿石主要的结构有叶片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自形粒状结构、边缘交代结构、隙间结构、揉皱结构等。矿石的主要构造: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斑杂构造、网脉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根据各类岩脉之间相互穿插关系,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特点和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分析,把矿床的成矿过程划分出为气成–热液期、热液期和表生期。矿体的围岩蚀变主要类型有:硅化、钾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阳起石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钾化与钼矿化关系较密切。根据白山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的矿石类型、矿石组构、围岩蚀变、成矿机制、成矿模式等方面均与斑岩型钼矿床相似,将白山钼矿定位“斑岩–石英网脉型钼矿”。通过已施工钻探工程的验证,发现钼矿体越往深部越有变厚、变富的趋势。故在白山钼矿寻找深部岩体对找到富矿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林鑫[7](2015)在《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文中研究指明荒漠戈壁覆盖区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景观条件,长期以来是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的难点之一。随着国内外一些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在该类地区相继被发现,人们逐渐将其视为能够发现巨型隐伏矿床的最具潜力地区之一。因此,发展适宜有效的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成为研究焦点。为避免风成沙与盐磐层的干扰,前人开发了表层粗粒风化岩屑(-4-+20目)与细粒沉积物(-120目)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本文以粗粒级区域化探扫面数据和细粒级深穿透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数据体系(统计参数特征、多元统计及空间变异分析)、地球化学体系(采样介质、制备与分析、质量控制)与地质体系(区域成矿建造模型、遥感ETM+地貌模型、ASTER数字高程模型)对上述两种方法展开对比研究,以发现各自的数据结构特征与空间分布模式,进而建立荒漠戈壁地球化学调查体系、数据处理及地质解译技术。研究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风成沙在大于830μm与小于96μm的粒级中所占比例极低,九成以上风成沙集中于120-830μm,其中最为“活跃”的集中于300μm左右(±100μm)。因此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不受风成沙物质的干扰,均为指示地质和成矿作用的有效采样介质。此外,两套方法在高灵敏度与高精度多元素分析方法、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下获取的数据质量可靠且可对比。(2)基本统计参数显示多数元素含量(Ag、Co、Cr、Cu、Mn、Mo、Ni、Pb、Sr、Th、W、 Zn、 Al、Ca、Fe、Mg、K与Na)在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中并无明显差异。Au、U、Li、 As与Sb在粗粒岩屑中贫化,而在细粒沉积物中富集,Hg呈相反趋势。主成分分析显示两组数据在与金、铀成矿有关的主成分上有明显差异。代表金成矿主成分中粗粒风化岩屑为Au-As-Sb组合,而细粒沉积物为Au-U-Li-As-Sr-Ca组合;代表铀成矿的U-Mo-Na元素组合仅在细粒沉积物出现。这是由于区域化探仅体现了出露的韧性剪切带型与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除上述信息外,深穿透同时还涵盖了盆地隐伏Au、U成矿信息。空间变异分析显示所有主成分均在近EW向上空间连续性较好,近SN向上连续性较差,这与区域地质高度吻合。总体上细粒沉积物具有更好的空间连续性,易于在荒漠戈壁覆盖区超低密度-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中发现异常。(3)与基性-超基性元素有关的、与酸性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风化过程有关的主成分的空间分布模式在两组数据中分别呈现了惊人的相似性,其空间分布模式与区域地质建造、地形地貌特征十分吻合。基性-超基性元素(主要为Co, Cr、Ni、Cu、Fe、Mn、Mg与Zn)和酸性岩浆岩风化过程有关的元素(主要为Th、Pb、W、K与U)在粗粒风化岩屑与细粒沉积物中的高度相似指示这些元素在上述两种介质中地球化学继承的稳定性。(4)与金成矿有关的主成分空间分布模式在两种介质中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在基岩出露和半出露区,这两种介质对韧性剪切带型与岩浆热液型金矿成矿建造所表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致的。而在烟墩-哈密与鄯善泥质平原覆盖区细粒沉积物还捕获了可能在地气与地下水作用下沿隐伏断裂迁移至地表的深部Au矿化信息,形成两处Au的地球化学省。(5)与盆地砂岩型铀矿有关的主成分(U-Mo-Na)仅存在于细粒级沉积物中,并在烟墩-哈密、鄯善与吐鲁番圈定三处U-Mo地球化学省。水成铀矿成矿理论指示深部U矿化信息可在地下水作用下沿断裂迁移至地表被细粒沉积物吸附。由于吐哈盆地为泥质平原,因此无法采集粗粒岩屑样品。(6)统计参数特征、多元统计分析、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布模式的剖析指示两组数据具有“既相似,又差异”的特征,细粒沉积物具有比粗粒岩屑更为丰富的地质信息。粗粒岩屑主要是继承了基岩原地物理风化产物,而细粒沉积物不仅继承了原地基岩物理和化学风化产物,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覆盖层下方迁移上来的成矿元素。因此,粗粒岩屑只含有“浅源”基岩风化信息,细粒沉积物则包含了“浅源”基岩风化与“深源”迁移的双重信息。据此本文建立了荒漠戈壁地球化学样品信息量概念模型,细粒级沉积物具有全景观(盆地、山间覆盖区和基岩出露区)的适用性,但在基岩区信息相对要弱一些;而粗粒岩屑仅适用于基岩出露和半出露区,但信息强度大。经典统计学、多元统计学与地质统计学能够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区域地质模型、遥感ETM+地貌模型与ASTER数字高程模型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化探数据的地质解译。

李逸川[8](2015)在《东天山覆盖区铜矿化信息提取及其控矿要素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文中指出东天山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与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北部为准噶尔板块,南部为塔里木板块。其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重要的石油、煤、铀、铁、铜、镍、金等成矿远景区和矿业基地。然而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使该区地表由戈壁沙漠等覆盖造成了与找矿相关的信息弱化。以成秋明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将数学地质方法中的非线性理论引入到矿产资源勘查中,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直接的解决方案。本文在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区地质、遥感、地球化学等资料基础上,综合利用奇异性指数、主成分分析、加权主成分分析及地理加权回归等数学分析手段,对东天山东段(赤湖-三岔口地区)覆盖区铜矿化及其控矿要素进行信息提取,并对其空间非稳定性进行研究,为该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首先对研究所涉及的数学模型基本原理和计算过程进行详细的总结。通过对本区地质背景和矿床种类及成因的全面分析,提出控制本区铜矿化形成的四个控矿要素:铜元素弱异常、地质构造、基性-超基性岩、蚀变作用。通过对个控矿要素地球化学元素特征的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出能够表达四个控矿要素的地球化学元素异常组合。利用Aster数据的可见-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波段对研究区的常见矿物蚀变异常进行提取,利用Aster数据的热红外对研究区的基性-超基性岩信息进行了提取,结合地化的分析结果,完善了对控矿要素的异常信息提取,并未后面远景区的圈选提供重要参考信息。本文分别通过全局性回归分析模型和局部性回归分析模型对本区铜矿化和控矿要素之间进行数学建模。结果显示,地理加权回归分析较全局性回归分析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由地理加权回归计算出各个控矿要素的相关系数,揭示了各控矿要素对于本区铜矿化的贡献率随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特征规律,即空间非稳定性。最后,本文根据该区成矿规律定义适用于本区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权重因子,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加权主成分分析对本区铜矿化有利区进行分析,基于加权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出五个远景区。

肖凡[9](2013)在《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为例,研究覆盖区矿产资源评价方法。首先,系统的收集了研究区区域地质、矿产、航磁、重力、化探、遥感、数字高程及地质勘探报告等数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及数据录入工作(如坐标配准、矢量化、属性表赋值等),建立多源综合信息预测空间数据库;其次,通过对东天山地区区域地质背景以及土屋-延东典型矿床(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逐步理清了东天山“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所产出的地质构造环境及其主要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建立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找矿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区域重磁、化探、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和地质解释:①应用地球物理位场边缘信息增强的方法(斜导数及其水平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反演方法)对重磁数据边界信息进行增强处理,运用向上延拓的方法分离重磁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建立重磁解译标志,推断和解译覆盖区隐伏构造和岩体;②根据岩石建造类型划分地质单元,利用富集系数法对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规律进行探索分析,揭示戈壁沙漠覆盖层物质组成与基岩区可能的内在成因联系,查明不同地球化学元素的“活动性”,以确定合理的、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密切相关的化探指示元素组合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分形局部奇异性分析的方法增强覆盖层内弱缓异常信息,利归一化指数叠加法计算多元素化探综合异常;③建立遥感影像(ETM+)线环构造目视解译标志,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与此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干扰信息剔除(盐碱地、植被、云、阴影等)等预处理,运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osta技术)分别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最后,以综合预测准则为指导,逐个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成矿有利的要素图层并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信息综合计算成矿后验概率图,圈定成矿远景区并进行评价。据此,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与认识:(1)东天山及其邻区具有多板块、多构造单元的复杂地质结构,其主要由塔里木、伊犁、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等几个古板快或微板片及其增生边缘先后经历了一系列的裂解、增生、拼合过程后形成的。自太古宙-古元古代原始陆核形成以来,其地壳大致先后经历了五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前震旦纪基底演化阶段、震旦纪-中志留世古天山洋形成与早期演化阶段、晚志留世-早石炭世古天山洋演化与大陆初始主碰撞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以及侏罗纪-第四纪陆内发展演化阶段。其中,以第四阶段(晚石炭世-三叠纪后碰撞构造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壳幔相互作用最为强烈,伴随有大规模岩浆作用,特别是中-酸性花岗质类岩浆活动,有利于区内金属成矿元素大量迁移和富集,在时间上与东天山地区成矿作用高峰期相对应,与包括“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床在内的铁、铜、镍、钼、金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目前,学界对东天山及其邻区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方案及其相应的构造属性尚存在很多争议。当前一种新的认识为:以大草滩-大南湖断裂(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东段)为界,东天山及其邻区可划归为两大板块构造单元,以南为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以北属塔里木板块。研究区所涉及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哈萨克斯坦-准格尔板块东南缘吐-哈中间地块、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及塔里木板块北缘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天山地块、艾尔宾晚古生代残留洋盆、北山早古生代裂谷带。其中,与“土屋式”斑岩型(铝)矿床产出关系密切的构造环境可能为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及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代复合岛弧带;(2)“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产于石炭纪碎屑岩-火山(凝灰)岩建造岩系中,如千敦组(C1gd)、脐山组(C2qs)、梧桐窝子组(C2w)等,与石炭纪-二叠纪中-酸性浅成侵入斑岩体,如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等有关。矿化围岩蚀变发育,分带明显,围绕矿体呈“中心式”对称面型分布,自内向外大体上依次为强石英-黑云母-绢云母-硬石膏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绢云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与Cu、Mo、Au、Ag、As、Sb、 Pb、Zn、W、Bi、Cd等地球化学元素及其组合异常有关。斑岩(矿化)体通常表现为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局部高磁和低重力异常特征,并伴随有有铁染和羟基遥感蚀变异常。(3)覆盖区区域物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以地质先验知识为前提,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进行物探数据的处理及综合分析。一方面,要全面认识和理解研究区区域地质演化过程、成矿地质背景(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区域成矿规律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为合理解译区域构造格架(包括断裂及构造单元等)提供正确的地质指导;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和系统收集区域内不同岩矿石建造的物性资料,如磁化率、密度、电阻率等,为定量或定性解释物探异常的性质做准备;②严格遵循地球物理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以地质为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为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深化;③充分运用GIS和信息提取技术,利用GIS综合分析重磁异常与地质、构造、遥感以及化探等资料及其异常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类信息相互验证补充,以提高推断解译的可靠性。利用GIS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可以定量分析各地质要素,如岩体、构造等,与已知矿化之间的关联关系;④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数据处理或定量解释工作包括异常的分离、边界信息的增强、定量或半定量反演等,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覆盖区重磁解译工作增加很多辅助信息,如通过导数换算或欧拉反演,可以提取或者更清晰反映某类地质体或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决不能忽略定性解译工作的重要性,通常不能单靠某种或某几种数学模型的组合进行计算分析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因为地质现象往往是极其复杂的,很多地质现象并不具有明显的数学统计规律性,唯有在仔细分析地质事实的前提下,通过解译人员的综合定性对比分析,才有可能认识到更为复杂的地质规律;(4)东天山地处大陆性气候环境,为典型的内陆干旱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其基岩风化程度高,风沙大,风成沙、风成黄土覆盖严重。一方面,覆盖层对下伏岩矿石地球化学元素的垂向迁移有屏蔽作用;另一方面,地球化学元素侧向迁移作用普遍存在,不同地质单元内地球化学元素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覆盖层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程度与基岩区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在风化、剥蚀以及风沙搬运过程,基岩中“活动性”较强的地球化学元素会大量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外源次生异常。它们叠加于覆盖层内源次生富集异常之上,对识别和提取覆盖层以下与隐伏岩矿石建造有关的化探异常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在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资料的应用,无论是数据处理还是地质解释都面临极大挑战:其一,提取弱缓信息,受覆盖层的影响,勘查地球化学技术所获取的直接或间接找矿信息往往为弱缓信息;其二,识别和分解复合叠加信息,在风化、剥蚀、风沙搬运等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覆盖层通常会大量接受和堆积来基岩区的风化物,所获取的地球化学信息多为内源次生异常与外源次生异常信息的混合叠加。为了尽可能的减小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的使用风险,本文以识别和提取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为例,探索和总结了一套针对戈壁沙漠覆盖区区域化探数据处理的一般技术流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初步认识了东天山地区区域地球化学元素迁移及其在各地质单元内的分布特征:(5)覆盖层物质组成明显的受基岩区影响,二者中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呈现很强的线性关系,指示其物质组成很可能存在成因上的联系。依据地球化学元素在基岩区和覆盖层中的相对富集程度,可将研究区区域地球化学数据中39种元素(氧化物)大致分为三组:①Au、U、K、Ag、Sr、As等在覆盖层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覆盖层本身相对富集的组分,由覆盖层下伏富含这类元素的地质体中垂向迁移至覆盖层内次生富集;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侧向迁移组分(如风成土、风成沙等)中富集的元素;②Si、B、Li、La、Th等在全区分布相对均匀的元素,其也有两种可能的来源:其一,为地球化学性质相对较稳定的一类元素,在表生地质作用过程中没有或仅轻微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的“分异”,主要以被动迁移的方式进入到覆盖层中;其二,为覆盖层以外的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有限程度的“分异”和侧向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重新调整了它们在“原岩”和覆盖层中元素的富集程度,最终呈现“均匀”分布的状态;③Mg、Co、Cr、Cu、Ni等基岩区中相对富集的元素,其在基岩区中的含量可能本身就相对比较高,而且在发生“原岩”和迁移组分之间成分的“分异”作用时,往往更趋向于留在“原岩”中。覆盖层中元素的次生富集可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岩区不同岩性及其组分的“分异”和侧向迁移作用,其中Au、As、Sb、Cd等元素的最重要来源可能为火山-火山碎屑沉积岩,K、Bi、Ba等的主要来源可能为侵入岩,Ca的主要来源可能为沉积-变质岩地层。(6)研究区区域化探元素组合与分布规律大致呈现以下特征:①火山-沉积岩中普遍相对富集Cu、Au、As、Cr、Co、Ni、Sb、 Cd、Fe、Ti、V、Zn、Mg、Mo、Ag等多种金属元素,与区内Fe、Cu、Au、Ag等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②中-酸性侵入岩中一般相对富集A、K、Na、Si、Be、Bi、Ba等与长英质侵入岩或稀有金属矿化有关的元素;③区内沉积岩-变质岩地层相对富Ca、Mg等与碳酸盐岩建造有关的元素。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化探指示元素可以为Cu、Mo、Au、Ag、As、Sb、Pb、Zn、W、Bi、Cd等,但Au、Ag、As、Sb、Cd、W、Bi的“活动性”较强,易迁移至覆盖层中富集形成假异常,给化探数据的处理、异常筛选和解释带来不便。因此,选择Cu、Mo、Pb、Zn四种元素作为与“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化有关的区域化探指示元素可能更具合理性,其不仅考虑了“土屋式”斑岩型铜(铝)矿化本身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也考虑了东天山戈壁荒漠地球化学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次生异常的影响。(7)戈壁沙漠覆盖区基岩裸露区线环构造解译相对简单,但在覆盖层内能解译出的信息非常有限。遥感蚀变信息提取的关键是各类干扰因素的剔出,如盐碱地、植被、阴影和云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特征导向的主成分分析方法(Cr6sta技术)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效果较好。(8)“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综合预测准则为:①构造环境: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②围岩地层:石炭统拉班玄武岩-安山岩及中-酸性火山角砾岩-玄武岩建造岩系;③岩浆岩:石炭纪-二叠纪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④重磁异常:上延20-30km剩余异常高值区内或梯度带上,局部中-高重磁异常;⑤化探异常:Cu、Mo、Pb、Zn指示元素组合异常;⑥遥感蚀变:铁染和羟基蚀变异常;(9)依据后验概率图,研究区共划分出四个一级远景区(A1、A2、A3、A4)和两个二级远景区(B1和B2)。其中,Al、A2、A3、A4远景区,处于有利的成矿构造环境(位于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和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带内)、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明显的物化探及遥感异常,A1、A2、A3远景区构成呈近东西向延伸的斑岩铜(钼)矿带,中部A1远景区已发现有土屋-延东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东部A2远景区也发现有三岔口、三岔口东等中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而西部(A3远景区)尚未有发现,因此,寻找“土屋式”斑岩铜(钼)矿的潜力可能很大;A4远景区,位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矿集区北侧,处于覆盖层中,成矿环境好,位于哈尔里克-大南湖古生代复合岛弧内,目前尚未有发现斑岩型铜(钼)矿床产出,因此,找矿潜力可能很大,是寻找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型铜(钼)多金属矿床的重要远景区,建议进一步开展大比例尺预测和找矿工作;B1和B2远景区位于斑岩型铜(钼)矿带北侧,已发现有土墩南东小型铜矿、东戈壁大型铝矿,因此,也可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崔艳梅[10](2012)在《新疆哈密土墩遥感蚀变和构造信息提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遥感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遥感信息作为一种独立的地质参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地质工作所认同。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区域的宏观数据,以直观清晰的图像显示地物景观,反映大量地表和浅地表的地质信息,还可以通过那些受地下隐伏地质体、隐伏构造控制和影响的地物的异常信息,来间接识别隐伏地质特征,从而对物探、化探、钻探等勘探手段进行有效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勘查手段的不足,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地学领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中的应用水准,以及为了间接的对地质勘查遥感系统改造提出合理化示范性数据建议,本课题在新疆东天山哈密土墩地区开展金、铜矿矿产资源遥感地质综合评价应用研究,即利用多源高光谱遥感数据,充分结合其它遥感数据源及物化探资料,从控矿构造、示矿矿物信息提取到矿物组合信息综合评价再到成矿预测等。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对于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和多光谱ETM数据进行了预处理,以便更好的开展下一步的遥感信息提取工作,最终通过数据预处理,得到了质量更高更有效的Hyperion和ETM数据;2、基于预处理后的ETM数据,对研究区开展了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工作,在熟悉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解译标志建立、图像信息增强、主成份变换(PCA)+空域滤波+假彩色合成等方法,提取到了一定量的东西和北东向构造;3、基于预处理后的ETM、Hyperion数据和HyMap模拟数据,对研究区开展了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工作,在简单分析矿物混合光谱识别的组合模式基础上,首先利用ETM数据,通过采用比值和主成份分析方法,提取到了羟基矿物、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含水化合物;其次利用Hyperion和HyMap模拟数据,通过采用端元 」提取、波谱分析和有关填图技术,提取到了蒙脱石、蛇纹石、伊利石、方解石、白云母和绿泥石等矿物;4、最后结合以上成果和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有关地质资料,系统地进行了成矿远景区分析研究,并编制了区域远景区预测图。

二、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现状
    2 选题依据
    3 科学问题与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与工作量
    5 基本论点及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一章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及地球动力学机制
    1.1 区域地质背景
        1.1.1 区域地层
        1.1.2 区域构造
        1.1.3 区域岩浆岩
        1.1.4 数据应用情况
    1.2 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2 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3 早-中二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2.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构造岩浆演化序列
    1.3 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1.3.1 晚奥陶世-早泥盆世(406~466Ma)
        1.3.2 石炭纪(299~359Ma)
        1.3.3 早-中二叠世(272~299Ma)
        1.3.4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220~265Ma)
    1.4 小结
第二章 成矿规律及耦合成矿机理
    2.1 主要矿种时空结构
        2.1.1 铜矿
        2.1.2 金矿
        2.1.3 铜镍矿
        2.1.4 铁矿
        2.1.5 钼钨矿
        2.1.6 银多金属矿及铅锌矿
        2.1.7 成矿规律
    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2.1 成矿流体来源及一般习性
        2.2.2 构造-岩浆活动与流体的耦合机理
    2.3 小结
第三章 热岩-枝找矿理论及找矿实践
    3.1 我国当前找矿勘查存在的问题
    3.2 可能的解决办法
    3.3 热岩-枝组矿模型
    3.4 热岩-枝宏观找矿概念
    3.5 中观地质异常找矿方法
    3.6 热岩-枝找矿理论优缺点及找矿实践
    3.7 小结
第四章 阿奇山铅锌(铜)矿地质特征
    4.1 区域地质矿产简介
    4.2 矿区地质特征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2.4 围岩蚀变
        4.2.5 矽卡岩
        4.2.6 地球物理特征
        4.2.7 地球化学特征
    4.3 矿体地质特征
        4.3.1 矿体特征
        4.3.2 矿石特征
        4.3.3 成矿阶段划分
第五章 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
    5.1 雅满苏组火山岩
    5.2 小东山火山机构
        5.2.1 小东山火山机构位置的确定及火山口特征
        5.2.2 岩石组合及岩相学特征
        5.2.3 断裂构造控矿及流体运移特征
    5.3 成矿流体
        5.3.1 流体包裹体
        5.3.2 硫同位素
    5.4 主成矿时代约束
        5.4.1 雅满苏组火山岩年代学
        5.4.2 锆石U-Pb同位素
    5.5 矿化富集规律
    5.6 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6.1 矿床成因
        6.1.1 海底喷流沉积型矿床
        6.1.2 矽卡岩型矿床
        6.1.3 火山热液型矿床
    6.2 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
        6.2.1 成矿模式
        6.2.2 找矿潜力分析
第七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补充材料
附录 -作者简介
    一.个人简介
    二.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三.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和勘查项目
    四.在读期间学术交流
    五.获奖情况

(2)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矿区地质背景
    1.1 地层
    1.2 构造
    1.3 岩浆岩
2 矿区矿化蚀变
    2.1 矿化蚀变特征
    2.2 赤湖蚀变分带特征
3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4 结论

(3)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1.2.2 东天山斑岩铜矿研究现状
        1.2.3 玉海斑岩铜(钼)矿研究现状
    1.3 研究区地理位置与工作程度
        1.3.1 地理位置
        1.3.2 工作程度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东天山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2 岩浆岩
    2.3 变质作用
    2.4 区域构造及演化
        2.4.1 断裂
        2.4.2 褶皱和火山机构
        2.4.3 地质构造演化
    2.5 铜多金属矿产及有关成矿系统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质概况
    3.2 矿体及矿石特征
    3.3 热液蚀变及分带
    3.4 成矿期和成矿阶段划分
第四章 岩体地球化学
    4.1 LA-MC-ICP-MS锆石U-Pb测年
        4.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1.2 分析结果
    4.2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2.2 分析结果
    4.3 Sr-Nd同位素特征
        4.3.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4.3.2 分析结果
    4.4 讨论
        4.4.1 矿区岩体形成年龄
        4.4.2 含矿岩体源区及构造背景
        4.4.3 古生代构造演化
第五章 矿床地球化学
    5.1 流体包裹体
        5.1.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1.2 流体包裹体类型
        5.1.3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5.2 氢、氧同位素
        5.2.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2.2 分析结果
    5.3 硫同位素
        5.3.1 样品特征及分析方法
        5.3.2 分析结果
    5.4 典型矿物电子探针分析
        5.4.1 黑云母
        5.4.2 钾长石
        5.4.3 硬石膏
        5.4.4 石榴子石、磷灰石
    5.5 讨论
        5.5.1 成矿物质硫来源
        5.5.2 成矿流体性质
        5.5.3 成矿流体来源
        5.5.4 成矿作用探讨
        5.5.5 与土屋-延东斑岩矿床含矿岩体和成矿作用的对比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存在问题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个人简历

(4)新疆东天山海豹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研究现状
        1.3.2 镁铁—超镁铁岩研究现状
    1.4 区域工作及研究程度
        1.4.1 以往区域工作情况
        1.4.2 综合研究及科研工作
    1.5 内容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技术路线
    1.6 论文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质特征
        2.1.1 大地构造背景
        2.1.2 区域地层
        2.1.3 区域构造
        2.1.4 区域岩石
    2.2 区域矿产特征
        2.2.1 成矿带区划
        2.2.2 区域物理场特征
        2.2.3 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
第3章 白鑫滩杂岩体特征
    3.1 宏观地质特征
    3.2 岩相学特征
    3.3 矿床地质特征
        3.3.1 矿体特征
        3.3.2 矿石特征
    3.4 地球化学特征
        3.4.1 主量元素分析
        3.4.2 微量、稀土元素分析
    3.5 同位素测年
    3.6 矿区地球物理特征
    3.7 矿区地球化学特征
    3.8 矿床成因
    3.9 找矿标志
第4章 海豹滩杂岩体特征
    4.1 宏观地质特征
    4.2 岩相学特征
    4.3 地球化学特征
        4.3.1 主量元素分析
        4.3.2 微量、稀土元素分析
    4.4 同位素测年
第5章 海豹滩东杂岩体特征
    5.1 宏观地质特征
    5.2 岩相学特征
    5.3 地球化学特征
        5.3.1 主量元素分析
        5.3.2 微量、稀土元素分析
    5.4 同位素测年
第6章 成矿远景评价
    6.1 岩体特征对比
        6.1.1 岩体及围岩
        6.1.2 岩石地球化学
        6.1.3 物理化学场特征
    6.2 远景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5)基于ASTER的哈密土墩地区构造及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区概况
2SiO2的定量反演
3线性构造信息提取
4蚀变信息提取
5遥感找矿预测
    5.1综合信息分析
    5.2找矿靶区的圈定
6结论

(6)新疆哈密市白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2.1 交通位置
        1.2.2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创新之处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中元古界
        2.1.2 晚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岩浆岩
        2.3.1 侵入岩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地层
    3.2 岩浆岩
        3.2.1 岩浆岩
        3.2.1.1 岩体地质特征
        3.2.1.2 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
        3.2.1.3 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1.4 花岗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2 脉岩
        3.2.2.1 石英脉和石英脉带
    3.3 构造
        3.3.1 断层
        3.3.2 褶皱
        3.3.3 节理
    3.4 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3.4.1 区域变质作用及变质岩
        3.4.2 接触变质作用及角岩
        3.4.3 接触交代变质作用
        3.4.4 动力变质作用
    3.5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5.1 岩石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3.5.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矿床特征
    4.1 矿体特征
        4.1.1 总体特征
        4.1.2 主要矿体特征
    4.2 矿石特征
        4.2.1 化学成分
        4.2.2 矿石矿物组份
        4.2.2.1 矿石矿物
        4.2.2.2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4.2.3 结构与构造
        4.2.3.1 结构
        4.2.3.2 构造
    4.3 围岩蚀变
    4.4 成矿阶段的划分
第五章 矿床成因
    5.1 控矿地质条件
        5.1.1 地层条件
        5.1.2 岩浆岩条件
        5.1.3 构造条件
        5.1.4 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5.2 成矿时代
    5.3 成矿物质来源
    5.4 成矿机制
    5.5 成矿模式
    5.6 矿床类型
第六章 找矿前景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7)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荒漠戈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与成矿
    第一节 地层
    第二节 区域构造
    第三节 岩浆岩
    第四节 构造演化与成矿
    第五节 成矿建造与典型矿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荒漠戈壁覆盖区特征
    第一节 荒漠戈壁自然地理
    第二节 Landsat ETM+遥感地貌模型
    第三节 ASTER数字高程模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东天山区域地球化学勘查
    第一节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
    第二节 深穿透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区域地球化学数据特征
    第一节 数据预处理
    第二节 统计分布概述
    第三节 多元统计特征
    第四节 空间结构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区域地球化学空间分布模式
    第一节 基性-超基性元素
    第二节 酸性岩浆岩风化
    第三节 金成矿作用
    第四节 盆地隐伏铀成矿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荒漠戈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讨论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公开发表旳学术论文

(8)东天山覆盖区铜矿化信息提取及其控矿要素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东天山研究现状及工作基础
        1.2.2 成矿奇异性理论及找矿预测
        1.2.3 遥感数据预处理及矿物信息提取
        1.2.4 PCA及 SWPCA研究现状
        1.2.5 GWR模型及空间非稳定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2 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1.4 主要工作量
2 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大地构造背景
    2.3 地层构成
    2.4 主要构造断裂特征
    2.5 岩浆及变质作用
    2.6 矿产资源
    2.7 构造演化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及特征
        3.1.1 地球化学数据来源及特征
        3.1.2 遥感数据来源及特征
    3.2 奇异指数填图技术
    3.3 遥感影像数据预处理及信息提取技术
        3.3.1 可见-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数据预处理
        3.3.2 热红外数据预处理
        3.3.3 多光谱信息提取技术
    3.4 PCA及 SWPCA
    3.5 OLS及 GWR算法
4 基于地化的控矿要素信息提取
    4.1 成矿类型特征及控矿要素分析
        4.1.1 铜镍硫化物矿床
        4.1.2 斑岩铜矿床
        4.1.3 控矿要素
    4.2 铜元素奇异性指数填图
    4.3 构造信息提取
    4.4 基性-超基性岩的信息提取
    4.5 铜矿化相关元素信息提取
    4.6 覆盖区基于奇异性理论的控矿要素提取方法
5 基于Aster数据的矿物信息提取
    5.1 可见-近红外及短波红外波段矿物信息提取
        5.1.1 矿物特征指数建立
        5.1.2 矿物信息提取
    5.2 热红外波段矿物信息提取
        5.2.1 矿物特征指数建立
        5.2.2 矿物信息提取
6 基于OLS和 GWR的铜矿化及其控矿要素间的空间非稳定性分析
    6.1 OLS分析模型
    6.2 GWR分析模型
7 基于SWPCA模型的铜矿化潜力预测
    7.1 SWPCA模型建立及权重因子的确定
    7.2 基于SWPCA模型的铜矿化潜力预测
8 结论与存在问题
    8.1 结论
    8.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9)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研究进展
        1.2.2 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体系与方法技术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以往工作程度
    1.3 存在主要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
    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1 地层
        2.1.2 构造
        2.1.3 岩浆岩
        2.1.4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
    2.2 “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床
        2.2.1 区域矿产资源概述
        2.2.2 成矿地质特征及典型矿床
        2.2.3 找矿地质概念模型
    2.3 小结
第三章 研究区物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3.1 重磁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3.1.1 场缘边界信息增强方法
        3.1.2 重磁异常分离方法
    3.2 区域重磁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3.2.1 岩矿石密度和磁性特征
        3.2.2 区域重磁场基本特征
        3.2.3 重磁数据处理方法
        3.2.4 重磁异常与地质推断解释
    3.3 小结
第四章 研究区化探数据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4.1 区域化探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4.2 化探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4.2.1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4.2.2 化探数据处理方法
        4.2.3 化探异常与地质解释
    4.3 小结
第五章 研究区遥感资料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
    5.1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方法概述
        5.1.1 构造信息提取
        5.1.2 蚀变信息提取
    5.2 遥感地影像数据处理与地质解释
        5.2.1 遥感目视解译
        5.2.2 蚀变信息提取
    5.3 小结
第六章 “土屋式”斑岩型铜(钼)矿资源定量评价
    6.1 远景区圈定的方法概述
    6.2 斑岩型铜(钼)矿远景区定量预测与评价
        6.2.1 综合预测准则
        6.2.2 证据权法
        6.2.3 远景区圈定与评价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与认识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10)新疆哈密土墩遥感蚀变和构造信息提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光谱遥感研究现状
        1.2.2 高光谱遥感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1.1 国内外地质勘查遥感技术的资料文献查询
        1.3.1.2 影像数据介绍及预处理
        1.3.1.3 基于多光谱的控矿构造信息提取与分析
        1.3.1.4 基于高光谱的矿物蚀变信息提取与分析
        1.3.1.5 成矿远景区分析研究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1.4.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4.2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自然经济地理
        2.1.1 交通位置
        2.1.2 自然地理概况
        2.1.3 经济地理概况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基本概述
        2.2.2 区域地质概述
        2.2.2.1 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单元划分
        2.2.2.2 地层
        2.2.2.3 构造与岩浆活动
        2.2.2.4 变质作用
第3章 影像数据预处理介绍
    3.1 影像数据的基本介绍
        3.1.1 星载高光谱HyMap数据
        3.1.1.1 主要特点
        3.1.1.2 主要技术指标
        3.1.1.3 数据质量特征
        3.1.2 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
        3.1.2.1 数据主要技术指标
        3.1.2.2 Hyperion数据产品
        3.1.3 多光谱ETM数据
        3.1.3.1 数据描述
        3.1.3.2 数据波段设计
        3.1.3.3 数据标准参数
    3.2 遥感数据预处理工作
        3.2.1 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预处理
        3.2.1.1 未定标和受水汽影响波段的去除
        3.2.1.2 绝对辐射值转换
        3.2.1.3 坏线的修复
        3.2.1.4 垂直条纹去除
        3.2.1.5 大气纠正
        3.2.2 多光谱ETM数据预处理
        3.2.2.1 辐射定标
        3.2.2.2 大气校正
第4章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分析
    4.1 地质构造信息提取基本原理
    4.2 提取构造的方法及结果
        4.2.1 构造解译标志
        4.2.1.1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4.2.1.2 环形构造解译标志
        4.2.1.3 褶皱解译标志
        4.2.2 具体解译方法
        4.2.2.1 图像信息增强处理
        4.2.2.2 主成份分析
        4.2.2.3 主成份变换(PCA)+空域滤波+假彩色合成方法
        4.2.3 解译结果及应用分析
第5章 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及组合模式分析
    5.1 基本原理介绍
        5.1.1 矿物蚀变信息提取基本介绍
        5.1.2 矿物混合光谱识别的组合模式基本介绍
    5.2 多光谱ETM遥感数据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5.2.1 基本理论介绍
        5.2.2 提取方法研究
        5.2.2.1 比值运算
        5.2.2.2 主成份分析
        5.2.3 提取结果
    5.3 高光谱数据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5.3.1 基本理论介绍
        5.3.2 成像光谱技术方法介绍
        5.3.3 本研究区的矿物蚀变信息提取
        5.3.3.1 端元提取
        5.3.3.2 波谱分析( Spectral Analyst)
        5.3.3.3 蚀变矿物填图
    5.4 针对该研究区的应用分析
        5.4.1 野外采样岩石样品
        5.4.2 岩矿鉴定
        5.4.3 典型组合矿物分析
第6章 初步找矿分析及综合成矿预测研究
    6.1 成矿预测基本介绍
    6.2 成矿地质背景分析
        6.2.1 岩性和岩体成矿特征
        6.2.2 成矿构造
        6.2.3 矿产特征
        6.2.3.1 东天山区域矿产特征
        6.2.3.2 已探明的矿产特征
    6.3 遥感信息
        6.3.1 已知铜矿与遥感异常、断裂规律分析
        6.3.2 本课题遥感信息成矿应用分析
    6.4 区域物化探信息特征
        6.4.1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6.4.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6.4.2.1 区域元素富集和变化特征
        6.4.2.2 区域元素分布特征
    6.5 综合研究并成矿预测
第7章 结论
    7.1 主要成果与认识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天山石炭-三叠纪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以阿奇山铅锌(铜)矿为例[D]. 夏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2]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J]. 刘仲存,毛启贵,吕晓强,梁克让,谭威,赵路通. 矿产勘查, 2020(03)
  • [3]新疆东天山玉海铜(钼)矿床成矿机理研究[D]. 刘帅杰.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07)
  • [4]新疆东天山海豹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特征及成矿远景评价[D]. 彭戈. 成都理工大学, 2017(05)
  • [5]基于ASTER的哈密土墩地区构造及蚀变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J]. 陈菁,周萍. 地质力学学报, 2015(02)
  • [6]新疆哈密市白山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D]. 孟凡厚.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5(12)
  • [7]东天山荒漠戈壁多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对比解析[D]. 林鑫.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5(08)
  • [8]东天山覆盖区铜矿化信息提取及其控矿要素的空间非稳定性研究[D]. 李逸川.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5)
  • [9]覆盖区区域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以东天山戈壁沙漠区“土屋式”斑岩铜(钼)矿为例[D]. 肖凡.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5)
  • [10]新疆哈密土墩遥感蚀变和构造信息提取应用研究[D]. 崔艳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7)

标签:;  ;  ;  ;  ;  

赤湖-土墩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