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

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

一、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邓钧文[1](2021)在《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中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高效、科学的教师课堂提问是课堂质量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但经过调查研究得知,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中仍旧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2018年1月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来,立即成为我国英语教育的风向标,英语人才培养的基准。因此,本研究从英语核心素养理论出发,将英语核心素养与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相结合,在进行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实践现状深入分析、发现积极方面、存在问题、并详细归因及提出对策,以期从英语核心素养视角,为当下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的建议。在理论分析部分,本研究首先从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入手,对本研究理论基础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充分阐明了英语核心素养和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最后,从提问类型、提问内容、提问过程、提问反馈四个方面对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详细解析。在现状调查部分,本研究运用了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三种研究方法,对广西N市某示范性高中的12名高中英语教师的30节课堂进行为期3周的观察和访谈。经调查分析得知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注重技能提升型提问、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问、注重句法篇章的提问、注重思路回顾型追问、注重赞扬式反馈、注重纠错式反馈。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的问题有:忽视思维提升型提问、忽视文化意识的提问、忽视发散思维型追问、忽视给予开放式反馈。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为:思维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维型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经验不够;相关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足;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最后,本研究从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问题的建议。一是改变应试教育观念,注重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注重改变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注重思维品质及其提升思想在教学一线的普及。二是全面预设提问问题,充分设置抽象思维型问题:注意提问问题类型的均衡兼顾,提高思维型问题比重;注意多渠道提升教师思维型问题提问水平。三是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提供英语文化知识学习机会:引导学生重视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多途径扩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接触面。四是鼓励师生充分合作,注重师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为教师积累自主学习经验提供学习途径。

田晶[2](2021)在《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脑科学、学习科学、大概念等研究的深入,以及社会快速的变化与发展,人们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更多的需求,开始逐步探索深度学习。学生要达到深度学习,需要将深度学习与课堂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习过程的研究。如何在理解深度学习理念的基础上,通过课堂评价,让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从而实现学生整体发展,是学生学习评价现阶段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对深度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评价等国内外文献的综述,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课堂观察的方法,阐述深度学习与课堂评价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明确课堂评价与深度学习学习的逻辑关系基础上,推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机制,探究针对深度学习的互动生成式教学。从深度学习的本质立场出发,既从其原理性与本质性上进行理解,又在此基础上从生命实践意义上理解深度学习。明确深度学习与课堂评价的逻辑关系,以及二者的结合点——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学习表现资源的收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即学生做事的过程,通过课堂表现性评价诊断学生学习困难与障碍,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然后,进一步明确课堂评价具体推进机制。首先,从人的主动性、整体性发展出发,探讨深度学习的目标层级,并以此分析实际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确立依据。其次,收集学生基于深度学习目标要求的学习任务中的学习表现与记录,分析学生多种学习表现与学习记录。最后,借助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从不同维度与要素,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学生学习困难、障碍与提升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在生命实践的意义上主动发展。基于此,展开以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互动生成式教学,促进资源与过程生成,推进课堂评价,使目标、记录、分析、反馈与指导得以在课堂上实现,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也就是在做事中,学会做事,学会学习。

陈泱希[3](2021)在《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中指出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开放式教学理念也应运而生,其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需求作为出发点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感受。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入开放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祝佩瑶[4](2021)在《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文中提出本研究课题以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以及综述资料为研究基础,以小学英语教师为研究课题对象,采用了工作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编制问卷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建立了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并根据模型编制出《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首先,通过工作分析的方法,了解小学英语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并撰写了小学英语教师工作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其次,对30名小学英语教师分别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并发放了100份开放式的问卷,通过访谈结果及问卷调查的结果,初步地构建出了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模型。根据前两步的研究结果,编制出预测问卷,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的筛选后,形成了一份开放式的问卷正式版,对所搜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验证性的因素分析,并通过统计处理对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总体水平和差异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出的小学英语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具有高度多维性,6个不同角度依次表现为;职业态度、个人特质、专业素养、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成就动机。(2)小学英语教师的各项胜任特征因素在被试的性别、教龄、学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赵晓霞[5](2020)在《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文中提出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随着新课改发展所形成的理念,是指完全根据学生需求去选择教学时空、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需求,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受。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入开放式教学理念,全面解放学生,解放教师,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积累可行经验。本文将从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资源、开放教学方法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如何顺应开放式教学理念组织英语教学。

吴华[6](2020)在《关于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探究》文中提出教育的主要目的与意义就是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与价值,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我国大多数教师至今还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且就语言类的科目来说,想要构建创新性的课堂原本就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小学英语,英语并不是小学生的母语,相比语文来说学起来要困难很多,加上小学生的理解力十分低下,所以并不能单纯的依靠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教学,小学英语老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探究出一套专属于小学英语的开放式课堂。

苏笑悦[7](2020)在《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时代的变迁对劳动市场产生冲击、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促使全球中小学教育体系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各国纷纷审视教育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形态与教学实践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的设计也面临了全新的挑战。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转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人们对于美好教育的追求为中小学教育的变革创造了条件。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探索出一大批教育新成果,这些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需求。另一方面,传统设计思维与习惯使教学空间的设计创新面临了问题与困境。当下,教育变革的新发展与传统教学空间设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新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的研究具有迫切性。基于上述问题,以教学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教育变革为研究视角,聚焦在一线城市。从建筑师参与的角度,采取教育学与建筑学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强调教育因素在教学空间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设计经验,基于国内既有的教育变革新型成果分析教学需求,并以此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学基础和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随后,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从教学空间框架、教学空间要素2个层面,分别对教学空间集、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与策略体系。使教学空间的研究顺应教育的新变革,有助于对我国整个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系统进行补充与拓展,为新时期应对教育变革对教学空间设计带来的挑战提供思路与指导,探索中国未来中小学校。在内容上包括上、下两篇。上篇:设计理论建构(第一、二、三、四、五章)第一章,对研究的背景、对象、综述、方法、创新点与框架等内容进行总体概括。第二、三章,通过全球视角,以在教育实践层面对教学空间设计产生重要影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为切入点,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共10个典型国家的(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新型成果与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构建国内外(现)当代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比较研究平台。深化对教育变革和教学空间的发展创新规律性认识,发现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与作用机制。第四章,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根据建筑设计研究的特点对教育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进行适应性整合与归纳,引入教学行为研究。运用整合理论构建“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将我国教学方式新成果整合到四个象限中,以此为工具分析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总结共性与趋势。第五章,提出以教学需求作为教学空间设计的重要创新驱动,构建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从理论基础、设计原则、设计程序与设计内容方面对传统教学空间的研究与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建立主体研究框架。下篇:设计策略研究(第六、七、八章)第六章,从教学空间框架层面,对教学空间集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对传统研究与设计中采取的单一“功能区”概念进行改良,提出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模式、指标区间与组合方式,为多样化的教学需求提供全面的教学空间框架类型。第七、八章,从教学空间要素层面,分别对功能场室和共享空间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基于教学需求归纳10条设计原则,对各空间要素的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功能模块设计与功能模块空间整合进行研究,梳理各空间要素的新功能、新定位、新场景与新形态。在功能场室方面,提出功能复合化的“教学中心”概念优化传统研究中的“专用教室”,共构建15大“教学中心”;在共享空间方面,分别对室内开放空间、校园景观与室外运动场地/设施的设计策略进行研究。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成果——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核心内容,指出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研究展望。

许金凤[8](2020)在《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越南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教育发展”作为第一国策。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各方面事业的不断发展,越南教育界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也逐渐提高,教师培养模式正处在不断变革之中。本研究基于对越南教师培养相关政策和实践的分析,回顾越南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主要划分为法属殖民地、国家独立至国家统一后和革新开放后至今三大历史阶段。在这三个历史阶段之下,具体梳理了法属殖民统治时期、国家独立后、北部解放时期、抗美战争时期、国家统一后、革新开放以来和进入21世纪不同时期越南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特点。进入现阶段,越南经济和社会各方面进一步发展,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教师培养模式的变革。鉴于越南传统师范院校封闭型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越南推行了一系列教师培养开放化政策。在新时期,越南面对新的形势,拓宽了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路径,即:通过师范教育体系和综合大学与师范院校联合下的补充师范性“学士后”教师教育两条路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前培养。本文以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对中小学多个学科师范生的培养为案例,结合越南2013年推出的“针对有意向成为高中教师的大学毕业生的培养计划”,分别对其中小学教师两种职前培养路径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实践以及结业方式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探究。综观越南教师培养发展历程和当今教师培养实践现状可知,在教师培养模式不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越南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进入21世纪,为实现“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教师教育目标,越南结合本国实际,不断更新其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目标和体系,其教师培养模式走向开放。越南的教师培养模式在适应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中进行改革,在教师职前培养中推行“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性:以师范教育系统为主,以综合大学教育系统为辅;以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为基,开放中坚守师范院校师范性特色;兼具师范性的综合化程度弱,走向开放化过程缓慢。越南教师培养模式在探索中求变革,其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一些优势和不足。

齐双平[9](2020)在《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21世纪是一个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是信息爆炸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越来越多的新型人才。这些人才要有很强的交流合作能力,与人友善;要有寻找并得到信息的能力,不断学习;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进步;要有创新性的思辩能力,不断创造。21世纪迫切要求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呼唤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启发式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它既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在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学生健康的主体精神,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河北省在2019年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的试点,在2020年,河北省将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身甚至整个教育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英语阅读仍然是困扰学生的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对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了阐释,并对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年级833班学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实行了开放式教学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结果分析。且根据调查结果从中得到了相应的启示。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本论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的研究方法,对衡水中学高二年级832和833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学生更加主动快乐地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词汇量的获得和句子结构的理解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对整个的英语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付荣文[10](2019)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文中认为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是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语言教育政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世界各国及地区“国际行走”的重要语言战略规划,其发展已经逐渐成为不少国家外语战略研究的核心命题。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播文化和宣传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外语教育的“外向型”价值取向属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体现国家软实力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外语教育政策在区域性、地域性方面的相关规划还比较欠缺,“一刀切”式的政策模式难免会引起外语教育发展不均衡,甚至有可能造成因为外语问题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在政策规划的主体方面,目前大多从政府决策或专家论证的视角进行,而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对教育政策进行规划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探究。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属于语言政策与规划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关涉三语教育问题,需要观照民族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认知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现实困境,以及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educator acting as policy maker)。本论文基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以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采用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设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及政策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公众参与(即教师、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在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方面具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与国家基础阶段的教育政策对应衔接情况如何?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如何规划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论文参考教育政策研究的内容、过程及价值模型,把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视为一个“动静结合”的系统,既有静态的政策文本及背景分析,也有关于政策制定、执行及评价的动态发展过程考察,从发展的角度规划基础外语教育政策。通过实证研究,主要发现包括:政策内容方面,绝大多数外语教师都认为有课程实施方案的指导会更有利于自己教学工作的开展,当前民族地区的外语教材中民族文化的内容比较缺乏,民族外语教师大多表示希望能有机会参加高级别的外语教育培训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更应该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工作计划。政策过程方面,工作年限在11-20年之间的外语教师表现出了在政策制定中积极参与的意愿。当前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教育实践中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如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与考试导向的矛盾和冲突。超过半数的外语教师会在自己的外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本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但限于外语课时安排及教师考核等条件,这项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从政策价值的维度来看,民族地区外语教育的公共价值属性得到了普遍认同,多数教师认为需要关注民族学生的不同特点及个体差异,外语教育是传承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方式和途径,应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本论文在研究方法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来收集研究数据。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与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师和学生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接触和交流,批判性的听取了相关行政领导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对客观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措施。在研究视角上,立足于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及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的现实困境,从公众参与的视角,结合教育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理论来研究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从政策内容规划、政策过程规划及政策价值规划三个维度,考察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中的课程实施方案、教师教育、政策制定、公共价值追求等,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基础阶段学生的外语教育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在研究选题上,关注民族地区基础阶段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问题,与现有研究形成互补。本研究建议,在政策过程规划中主张多元政策规划主体共同参与。将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的政策规划模式对应衔接,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作用。在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在政策价值规划方面观照教育公平与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本研究的样本来源涵盖了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所有学段,但初、高中部的样本较多,小学部分较少,样本不够均衡是本研究的局限之一。此外,本研究的文本分析均是通过人工归并分析的方式来完成的,在资料的深度挖掘和分析技术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今后的研究可尝试借助一些质性分析软件如Nvivo来帮助质性数据的分析,确保研究材料分析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二、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切实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客观要求
        2.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优化需求
    (二)文献综述
        1.关于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
        2.关于核心素养下的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
        3.现有文献综述总评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观察法
        3.访谈法
    (五)概念界定
        1.英语核心素养
        2.教师课堂提问行为
二、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的理论分析
    (一)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的理论基础
        1.语言习得与学得假说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后现代主义教学理论
    (二)英语核心素养与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关系
        1.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依靠教师课堂提问
        2.教师课堂提问需要英语核心素养作导航
    (三)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基本要求
        1.提问类型:逐层递进,技能与思维同等兼顾
        2.提问内容:全面覆盖,知识能力品格同提升
        3.提问过程:追问互动,诱发并引导逻辑思考
        4.提问反馈:积极准确,有效激发动机和兴趣
三、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研究的观察及访谈设计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观察设计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访谈设计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基本情况
        1.调查学校的选择说明
        2.教师样本的基本情况
    (三)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基本现状
        1.提问类型的基本情况
        2.提问内容的基本情况
        3.提问过程的基本情况
        4.提问反馈的基本情况
    (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积极方面
        1.注重技能提升型提问
        2.注重基础知识的提问
        3.注重句法篇章的提问
        4.注重思路回顾型追问
        5.注重赞扬式反馈
        6.注重纠错式反馈
    (五)基于英语核心素养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存在问题
        1.忽视思维提升型提问
        2.忽视文化意识的提问
        3.忽视思维发散型追问
        4.忽视开放式反馈
    (六)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思维提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思维型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经验不够
        3.相关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足
        4.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四、解决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改变应试教育观念,注重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1.注重改变分数至上的应试教育观念
        2.注重思维品质及其提升思想在教学一线的普及
    (二)全面预设提问问题,充分设置抽象思维型问题
        1.注意提问问题类型的均衡兼顾,提高思维型问题比重
        2.注意多渠道提升教师思维型问题提问水平
    (三)营造英语文化氛围,提供英语文化知识学习机会
        1.引导学生重视英语文化知识的积累
        2.多途径扩大学生英语文化知识接触面
    (四)鼓励师生充分合作,注重师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1.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2.为教师积累自主学习经验提供学习途径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1.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观察表
附录 2.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访谈提纲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二、表现性评价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生命发展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深度学习
        二、表现性评价
        三、学生学习记录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数据选择与关键词选择
        二、文献成果的框架图示及其综合表述
        三、文献观点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内容框架
    第五节 研究基础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课堂观察法
        (三)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通过课堂评价推进学生深度学习
    第一节 深度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
        一、深度学习的深层理解
        二、深度学习的生命实践意义
    第二节 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
        一、关注“人”的课堂评价
        二、课堂评价与深度学习的整合
    第三节 通过教学过程推进学习与评价结合
        一、学与评之“枢纽”:教学过程
        二、教—学—评一致性
第三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人的整体性发展
    第一节 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学习目标分类的历史发展
        二、深度学习目标层级
    第二节 深度学习目标与人的整体性发展
        一、人的整体性发展
        二、深度学习目标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
    第三节 整体性学习目标的确定依据
        一、教材分析
        二、实践分析
        三、课程标准分析
        四、学生学习困难与障碍分析
        五、育人价值分析
第四章 深度学习表现与记录
    第一节 深度学习表现载体: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的内涵
        二、设计学习任务
    第二节 深度学习表现形式
        一、图表形式
        二、文本形式
        三、语言形式
        四、表演形式
        五、作品形式
    第三节 深度学习表现记录
        一、课前学习表现记录
        二、课中学习表现记录
        三、课后学习表现记录
第五章 深度学习过程的分析
    第一节 学习过程分析的维度与要素
        一、学习过程分析维度
        二、学习过程分析要素
    第二节 学习过程分析的方法
        一、自评
        二、他评
    第三节 学习过程分析的结果反馈
        一、促进学生发展
        二、促进教师成长
        三、改进教学实践
第六章 针对深度学习的互动生成式教学
    第一节 资源生成
        一、开放导入,激活学生思维
        二、重心下移,生成教学资源
    第二节 过程生成
        一、提升学生思维有序性的过程生成
        二、提升学生思维严密性的过程生成
        三、提升学生思维结构化的过程生成
    第三节 学生成长
        一、获取知识结构
        二、提升思维水平
        三、提升能力水平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二、开放式教学理念的应用实施原则
    2.1小学英语教学主动性原则
    2.2小学英语教学生动性原则
    2.3小学英语教学发展性原则
    2.4小学英语教学实效性原则
三、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开放教学空间
    3.2开放教学资源
    3.3开放教学方法
四、总结:

(4)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假设
    1.5 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胜任特征的相关研究
        2.1.1 胜任特征研究的起源
        2.1.2 胜任特征的概念
    2.2 胜任特征模型的相关研究
        2.2.1 胜任特征模型的概念
        2.2.2 胜任特征模型的几种理论
        2.2.3 胜任性特征模型的基础构建技术方法
        2.2.4 胜任特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相关研究
        2.3.1 英语教师的概念
        2.3.2 本研究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概念的界定
        2.3.3 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
3 研究一: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因素初始结构的构建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被试
        3.1.3 研究工具
        3.1.4 研究过程
        3.1.5 统计处理
    3.2 研究结果
        3.2.1 工作说明书
        3.2.2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
        3.2.3 行为事件访谈结果
        3.2.4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初步建立
4 研究二: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验证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研究被试
        4.1.4 研究工具
        4.1.5 研究过程
        4.1.6 统计处理
    4.2 研究结果
        4.2.1 预测问卷的项目分析
        4.2.2 预测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2.3 正式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4.2.4 正式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4.2.5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4.2.6 正式问卷的效度分析
    4.3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总体特点和差异性检验
        4.3.1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总体特点
        4.3.2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检验
        4.3.3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在教龄上的差异检验
        4.3.4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在学历上的差异检验
5 分析与讨论
    5.1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研究的价值
    5.2 研究内容的讨论
        5.2.1 关于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应用
        5.2.2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的结构分析
        5.2.3 关于小学英语教师的胜任特征因素及其行为表现分析
        5.2.4 小学英语教师各个胜任特征之间的关系
    5.3 与类似胜任特征模型的比较
        5.3.1 与高中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比较
        5.3.2 与小学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比较
    5.4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总体特点
    5.5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的差异性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不足
        6.1.1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
        6.1.2 研究工具和方法的局限性
    6.2 本研究的展望
        6.2.1 扩大研究样本的范畴
        6.2.2 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
        6.2.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更新
        6.2.4 提升应用价值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英语教师行为事件访谈纲要
附录3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编码词典示例
附录4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词典
附录5 行为事件访谈录音文本编码示例
附录6 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自评问卷(正式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教学空间
二、开放教学资源
三、开放教学方法
四、结语

(6)关于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开放式教学的优点
    (一)增强师生交流
    (二)发掘学生潜能
    (三)丰富教学内容
二、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法需遵循的原则
    (一)遵循过程性原则
    (二)遵循生活性原则
    (三)遵循合作性原则
三、开放式教学的内容
    (一)开放教学内容
    (二)开放教学活动
    (三)开放课堂
    (四)开放课后作业
    (五)开放教学评价
    (六)开放课外延伸
四、结语

(7)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时代变迁引发全球人才培养的新趋势
        1.1.2 教育变革新成果对教学空间的新需求
        1.1.3 教学空间设计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1.2 研究边界
        1.2.1 主要学科:教育学与建筑学
        1.2.2 研究对象:教学空间
        1.2.3 研究视角:教育变革
        1.2.4 地域界定:一线城市
        1.2.5 时间语境:当代
        1.2.6 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
        1.2.7 教育类型:公办、普通教育
        1.3 研究内容
        1.3.1 影响教学空间设计的教育要素: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
        1.3.2 国内外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1.3.3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建构与设计策略研究
        1.4 研究综述
        1.4.1 教育变革研究综述
        1.4.2 教学空间研究综述
        1.4.3 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
        1.4.4 总体研究评述
        1.5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1.5.1 研究目的:应对教学空间设计新挑战,助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
        1.5.2 研究意义:对现状研究和设计的补充与拓展
        1.5.3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方法
        1.6.1 跨学科研究
        1.6.2 比较研究
        1.6.3 类型学研究
        1.6.4 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
        1.6.5 文献研究
        1.6.6 前沿会议论坛与网络资源利用
        1.6.7 案例调研、访谈与分析
        1.7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北美洲
        2.1 美国
        2.1.1 美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1.2 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新型成果:磁石学校与特许学校
        2.1.3 真实教育与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变革
        2.1.4 开放式与小型教学单元的教学空间
        欧洲
        2.2 芬兰
        2.2.1 芬兰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2.2 适应完整公民发展需求的教育变革
        2.2.3 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3 英国
        2.3.1 英国现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3.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3.3 常规教室与共享功能相结合的教学空间
        2.4 法国
        2.4.1 法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4.2 学术教育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4.3 基于传统空间模式改良的教学空间
        2.5 德国
        2.5.1 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5.2 注重共享空间表达的教学空间
        大洋洲
        2.6 澳大利亚
        2.6.1 澳大利亚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6.2 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变革
        2.6.3 极富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亚洲
        2.7 日本
        2.7.1 日本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7.2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变革
        2.7.3 常规空间与共享空间共融的教学空间
        2.8 韩国
        2.8.1 韩国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
        2.8.2 对传统教育弊端进行改良的教育变革
        2.8.3 对传统空间模式进行适应性调整的教学空间
        2.9 新加坡
        2.9.1 新加坡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历史
        2.9.2 兼顾学术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变革
        2.9.3 小型教学单元与灵活性的教学空间
        2.10 国外经验的借鉴与启示
        2.10.1 教育变革的实施途径:教育多样化
        2.10.2 教学空间的设计基础:教学需求
        2.10.3 教学空间的设计程序:多方协同
        2.10.4 教学空间的设计内容:整体设计
        2.11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中小学教育变革与教学空间的理论与实践
        3.1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发展与探索期(1949年-2010年)
        3.1.1 教育初创期:从旧教育到新教育的过渡(1949年-1966年)
        3.1.2 教育迷茫期:文革影响下的发展停滞(1966年-1978年)
        3.1.3 教育复兴期:教育普及和素质教育探索(1978年-1999年)
        3.1.4 教育转型期:素质教育曲折发展(1999年-2010年)
        3.1.5 历史经验总结:影响教育与教学空间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我国当代中小学教育与教学空间的新变革期(2010年-至今)
        3.2.1 教育发展新环境
        3.2.2 教育政策新导向
        3.2.3 教育变革新驱动
        3.3 我国教育变革新型成果
        3.3.1 基于传统教育进行局部优化
        3.3.2 对传统教育进行系统性革新
        3.4 我国教育变革发展趋势
        3.4.1 课程设置: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尊重
        3.4.2 教学方式:教育与真实生活的结合
        3.4.3 其他类型: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
        3.5 我国中小学教学空间典型新型成果调研
        3.5.1 上海德富路中学
        3.5.2 深圳荔湾小学
        3.5.3 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科华学校
        3.5.4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3.5.5 深圳红岭实验小学
        3.5.6 北京中关村三小万柳校区
        3.5.7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3.5.8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改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需求研究
        4.1 教学方式在建筑学领域适应性研究综述
        4.2 分析工具建构:教学方式整合模型
        4.2.1 影响因素纳入
        4.2.2 模型建构借鉴:整合理论
        4.2.3 教学方式整合模型建构与利用
        4.2.4 完整教学需求集合
        4.3 教学组织下的教学需求发展研究
        4.3.1 行政班制教学
        4.3.2 包班制教学
        4.3.3 走班制教学
        4.3.4 混班/混龄制教学
        4.3.5 研究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设计理论框架建构
        5.1 设计创新驱动的丰富
        5.2 理论基础:教育学与建筑学相关理论
        5.2.1 “做中学”理论
        5.2.2 建构主义理论
        5.2.3 问题求解理论
        5.2.4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5.2.5 学校城市理论
        5.2.6 空间环境教育理论
        5.3 设计原则:教育学与建筑学的相辅相成
        5.3.1 适应当下并面向未来的教学需求
        5.3.2 促进教育的良性发展
        5.4 设计程序:多方协同的良性互动
        5.4.1 教育机构:空间的需求提出者与评价者
        5.4.2 设计机构:空间的表达者与中坚力量
        5.4.3 政府管理机构(或代建机构):空间发展的推动者
        5.4.4 施工机构:空间建造品质的保障者
        5.4.5 设备研发与供应机构:空间运营的支持者
        5.5 设计内容:对传统设计方法与策略的适应性调整
        5.5.1 空间框架:教学空间集
        5.5.2 空间要素:功能场室与共享空间
        5.6 本章小结
下篇: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第六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教学空间集设计策略
        6.1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6.1.1 教学空间集
        6.1.2 组成要素
        6.1.3 教学空间集类型学最新研究综述
        6.2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建构
        6.2.1 教学空间集模式大类
        6.2.2 教学空间集模式子类
        6.2.3 教学空间集模式集合
        6.2.4 教学空间集模式实例
        6.3 教学空间集指标研究
        6.3.1 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样本选取
        6.3.2 单位教学空间集内的学生人数
        6.3.3 单位教学空间集的面积指标
        6.3.4 教学空间集指标优化与建议
        6.4 教学空间集组合方式
        6.4.1 串联组合
        6.4.2 围绕全校共享空间组合
        6.4.3 空间立体互通组合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功能场室设计策略
        7.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7.1.1 教学中心
        7.1.2 技术路线
        7.2 设计原则
        7.2.1 空间形式:多样化与个性化
        7.2.2 空间功能:功能复合化
        7.2.3 空间边界:灵活性、透明性与复杂性
        7.2.4 空间环境:沉浸式教学氛围
        7.2.5 空间要素:设计要素教材化
        7.2.6 空间交互:泛在互联的智慧校园
        7.2.7 空间品质:人文关怀
        7.2.8 空间余地:留白设计
        7.3 集体中心(原普通教室)
        7.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3.2 功能复合化的“集体中心”
        7.3.3 功能最简化的精神属性“集体中心”
        7.4 信息共享中心(原图书馆/室)
        7.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书为本
        7.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自主学习与交互场所
        7.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独立馆室与开放式阅览区
        7.5 科研中心(原实验室)
        7.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仪器为本
        7.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授课与操作并重
        7.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空间与高新实验设备相结合
        7.6 人文中心(原史地教室)
        7.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文化高地
        7.6.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7 艺术中心(原美术、书法教室)
        7.7.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授课练习
        7.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素质拓展
        7.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展示
        7.8 表演中心(原音乐、舞蹈教室)
        7.8.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授课
        7.8.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
        7.8.3 功能模块设计与空间整合:多样化与专业化
        7.9 生活技能中心(家政教室,原劳技教室)
        7.9.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模仿操作
        7.9.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真实技能获取
        7.9.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9.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0 互联网中心(原计算机教室)
        7.10.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以设备为本
        7.10.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提升信息素养
        7.10.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互联网共享区与辅助教学资源
        7.11 创新中心(创客教室、STEM教室等)
        7.11.1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创新与实践
        7.11.2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1.3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氛围营造
        7.12 生活中心(原食堂与学生宿舍)
        7.12.1 食堂:适应学生新的生活习惯与教学行为外延
        7.12.2 学生宿舍:空间品质打造
        7.13 运动中心(原风雨操场)
        7.1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经济性为本
        7.1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化运动
        7.13.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经济性与多样化兼顾
        7.14 教师研修中心(原教务办公室)
        7.14.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独立办公场所
        7.1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适应教师成长
        7.1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办公环境营造与教育属性强化
        7.15 民主管理中心(原行政办公室)
        7.15.1 传统办公需求与设计:权威塑造
        7.1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民主塑造
        7.1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5.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去中心化
        7.16 社区纽带中心(原校门和围墙)
        7.16.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隔离社区
        7.16.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社区纽带
        7.16.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6.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共享与纽带
        7.17 卫生中心(原卫生间)
        7.17.1 传统需求与设计:基本生理需求
        7.17.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卫生意识与心理尊重
        7.17.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7.17.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如厕环境与空间趣味性
        7.1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适应教育变革的共享空间设计策略
        8.1 相关概念界定与技术路线
        8.1.1 概念与分类
        8.1.2 技术路线
        8.2 设计原则
        8.2.1 共通性设计原则
        8.2.2 设计要素游戏化
        8.2.3 设计要素自然化
        8.3 室内开放空间
        8.3.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辅助课下活动
        8.3.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辅助与互补结合
        8.3.3 “辅助”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舒适性与趣味性
        8.3.4 “互补”定位下的功能模块设计:开放性与灵活性
        8.3.5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开放式空间边界
        8.4 校园景观
        8.4.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视觉观赏为本
        8.4.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教育属性强化
        8.4.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
        8.4.4 功能模块空间整合:复杂化校园景观设计
        8.5 室外运动场地/设施
        8.5.1 传统教学需求与设计:单一性与无趣性
        8.5.2 新型教学需求与功能:多样性与趣味性
        8.5.3 功能模块设计研究:游戏化与自然化
        8.6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与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越南师范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
        (二)关于越南提升中小学教师水平的研究
        (三)关于越南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四)关于越南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
        (五)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师培养模式
        (二)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
第一章 从封闭走向开放:越南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
    一、法属殖民地阶段的教师培养及其主要特点
        (一)1858—1945年印度支那大学的教员培养
        (二)本阶段教师培养的主要特点
    二、国家独立至国家统一后阶段:封闭式教师培养模式的形成
        (一)国家独立后(1945—1954年)师范教育的初创
        (二)北部解放时期(1954—1965年)师范教育的巩固
        (三)抗美战争时期(1965—1975年)师范教育的成长
        (四)国家统一后(1975—1986年)师范教育的扩张
        (五)本阶段师范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三、革新开放后教师培养的进一步发展:教师培养模式开放
        (一)1986—2000年间师范教育的稳固
        (二)2001—2010年间教师培养的变革
        (三)2011年至今教师培养的重新规划
        (四)本阶段教师培养的主要特点
    四、越南师教师培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一)教师培养不断体系化发展
        (二)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开放化
第二章 现阶段越南教师培养开放化政策
    一、越南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培养模式变革的要求
    二、越南传统的封闭式师范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三、越南教师培养开放化发展战略计划与行动规划
        (一)相关战略计划
        (二)有关行动规划
        (三)有关法律条款
    四、越南走向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
第三章 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的两条路径
    一、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师范教育路径
        (一)对师范院校及师范生源的要求
        (二)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设置
        (三)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学实践要求
        (四)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毕业途径与方式
    二、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综合大学教育路径
        (一)“学士后”教师教育的培养对象和目标
        (二)“学士后”教师教育的内容
        (三)“学士后”教师教育中的实践要求和结业要求
第四章 开放式:越南教师培养模式的特性
    一、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特性
        (一)以师范教育系统为主,以综合大学教育系统为辅
        (二)以服务本国教育发展需求为基,开放中坚守教师培养的师范性特色
        (三)教师培养模式开放化过程缓慢,其综合化程度较弱
    二、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一)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的优势
        (二)越南开放化教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小学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2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英语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3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物理教育学士课程
    附录4 :河内国立教育大学化学教育学士课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9)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开放式教学模式
    2.2 自主学习
    2.3 小组合作学习
    2.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4.1 国外对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2.4.2 国内对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2.4.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教学实验
        3.3.2 调查问卷
        3.3.3 课堂观察
        3.3.4 访谈
    3.4 研究过程
        3.4.1 对照班的教学
        3.4.2 实验班的教学
        3.4.3 数据采集
        3.4.4 材料分析
第4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4.1.1 学习兴趣和态度
        4.1.2 学习氛围与课堂参与度
        4.1.3 自主学习能力
        4.1.4 合作探索能力
        4.1.5 教师教学
    4.2 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4.2.1 词汇量的扩大
        4.2.2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2.3 对学生英语阅读态度的影响
    4.3 访谈结果与分析
    4.4 阅读前后测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语
    5.1 研究发现
    5.2 对教学的启示
        5.2.1 对学生的启示
        5.2.1.1 学会听从他人意见
        5.2.1.2 学会深思
        5.2.1.3 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5.2.1.4 学会欣赏他人及互助合作
        5.2.2 对教师的启示
        5.2.2.1 改变角色
        5.2.2.2 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
        5.2.2.3 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探索能力
        5.2.2.4 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5.2.2.5 控制课堂
    5.3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5.3.1 研究不足
        5.3.2 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生对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课例展示
附录三 访谈提纲
附录四 英语课堂观察表
致谢

(10)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外语教育政策研究的“新时代”背景
        1.1.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现实困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论文体系架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主体的视角
        2.1.1 政府决策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2 专家论证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1.3 公众参与层面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理论视角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2 多元文化理论
        2.2.3 语言政策与规划理论
        2.2.4 公共政策学理论
    2.3 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路径
        2.3.1 政策内容规划
        2.3.2 政策过程规划
        2.3.3 政策价值规划
    2.4 本研究核心概念界定
        2.4.1 公众参与
        2.4.2 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2.4.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
    2.5 本论文的研究分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贵州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概况
    3.1 贵州地区的基本概况
        3.1.1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基本情况
        3.1.2 基础教育学校发展概况
        3.1.3 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 贵州民族地区的基本概况
        3.2.1 民族地区的基本分布
        3.2.2 民族地区学校发展概况
        3.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3.2.4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2.5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设计及数据收集
    4.1 先导研究
        4.1.1 先导研究设计
        4.1.2 先导研究开放式访谈结果
        4.1.3 先导研究问卷的编制及修改
        4.1.4 先导问卷结果及问卷修正
    4.2 正式研究
        4.2.1 研究问题
        4.2.2 研究变量
        4.2.3 研究对象
    4.3 数据收集与整理
        4.3.1 量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3.2 开放式问题的收集与整理
    4.4 研究方法
        4.4.1 内容分析法
        4.4.2 问卷调查法
        4.4.3 访谈法
    4.5 研究伦理考量
        4.5.1 事先告知
        4.5.2 公开身份
        4.5.3 保护隐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量化数据分析与讨论
    5.1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
        5.1.1 信度检验
        5.1.2 效度检验
    5.2 问卷背景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统计
        5.2.2 研究样本背景信息小结
    5.3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内容研究
        5.3.1 英语课程实施方案
        5.3.2 教师教育培训
        5.3.3 外语考试测评
        5.3.4 外语教研工作计划
    5.4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过程研究
        5.4.1 外语教育政策制定
        5.4.2 外语教育政策实施
        5.4.3 外语教育政策评价
    5.5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价值研究
        5.5.1 教育政策公共价值追求
        5.5.2 政策主体的价值倡导
        5.5.3 利益群体的价值协调
    5.6 开放式问题统计分析
        5.6.1 开放式问题1统计分析
        5.6.2 开放式问题2统计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质性数据分析与讨论
    6.1 国家宏观层面教育政策
        6.1.1 课程育人
        6.1.2 外语语种规划
        6.1.3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6.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内容考察
        6.2.1《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依据、理念及原则
        6.2.2《英语课标2011版》价值考察
        6.2.3《英语课标2011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2.4《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依据
        6.2.5《英语课标2017版》修订对教学方面的建议
    6.3 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
        6.3.1 半结构式访谈设计
        6.3.2 访谈数据的整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1 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政策过程规划的多元参与模式
        7.1.1 政府决策主体与公众参与的对应衔接
        7.1.2 民族外语教师作为政策主体在政策规划中的能动性
        7.1.3 专家论证与公众参与在政策规划中的协调
    7.2 政策内容规划中凸显地方性与校本层面的特色
        7.2.1 资源观视角下弥合外语课程中的民族文化缺位
        7.2.2 民族地区多元文化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
        7.2.3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7.3 政策价值规划观照教育公平与学生全面发展
        7.3.1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内同步
        7.3.2 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与国际接轨
        7.3.3 民族地区学生的外语学习与个人成长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启示
    8.3 研究创新点
    8.4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调查问卷-中小学教师版
    附录 2: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3: 贵州民族地区基础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4: A校的外语教研组集体备课方案
    附录 5: B校的英语组教研活动方案
    附录 6: B校7年级英语组计划
    附录 7: 本人田野调查的微信记录

四、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D]. 邓钧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评价机制研究[D]. 田晶.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 陈泱希. 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二), 2021
  • [4]小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D]. 祝佩瑶.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开放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A]. 赵晓霞. 2020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八期), 2020
  • [6]关于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探究[J]. 吴华.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0(08)
  • [7]适应教育变革的中小学教学空间设计研究 ——以一线城市为例[D]. 苏笑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8]越南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 许金凤.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齐双平. 西南大学, 2020(01)
  • [10]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 ——以贵州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为例[D]. 付荣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小学英语开放式教学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