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大完成资产收购

南京中大完成资产收购

一、南京中达完成资产收购(论文文献综述)

薛婷婷[1](2021)在《保千里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吴妍[2](2021)在《基于Super-EBM-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的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企业的并购重组作为解决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等问题的重要手段,已然成为经济运行机制中自我清洁、自我调整的内涵式进程。同时,并购重组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否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是众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于企业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能够对相关机构及企业管理者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2010-2019年度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讨论通过筛选得到的330家在2012-2014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发生的绩效变动,研究阶段跨越并购前两年至并购发生后五年。文章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利用330家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数据,以收入绩效和利润绩效为双视角设计评价体系,运用Super-EBM-DEA模型进行并购绩效测度。之后从模型原理、测算结果等角度出发,对两种评价体系进行比较,最终选择模型设计更合理、测算结果更稳定的收入绩效体系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其次,从全行业及分行业分别对样本企业并购前后的绩效水平进行动态变化和核密度分析,进一步揭示不同行业、不同上市板块的上市公司之间并购绩效的差异性,判断并购行为能否有效推动企业绩效提升。最后,运用tobit回归模型从短期和长期角度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其中,短期并购绩效着力从并购活动特征和并购企业各项能力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长期并购绩效着力从并购活动特征及并购后企业的经营整合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发现:从并购时间先后看,并购企业的绩效水平总体上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并购绩效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提升,但长期效果不佳。从不同产业并购效率差异看,新兴产业的并购绩效水平显着优于传统产业。从不同上市板块看,主板企业短期和长期并购绩效均最高,中小板和科创板企业短期绩效无明显差异,但中小板企业长期并购绩效远高于科创板。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关联方交易对短期和长期并购绩效均具有显着的削弱影响;现金支付只能在短期内提升企业绩效,而对于长期并购绩效则不具有正向影响;企业并购前的营运、盈利、偿债能力和成长性对于短期绩效影响显着;高管的变动情况和内部控制则通过并购后的经营整合体现其对于长期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企业并购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购企业需要努力提升自身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支付方式、加强并购前的尽职调查及并购后的经营整合来改善并购效果。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规范关联方并购、经理人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并购提供更有利的外在环境。

李江[3](2019)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资本市场经过了长足的发展,日益成熟。上市也成为了众多公司的目标。一旦成功上市,不仅能够增加公司的信誉,提高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更能够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但是,一股独大的结构、家族式的管理和外部监管的松散,为大股东掏空公司提供了机会。现有的法律法规虽然对大股东掏空公司的行为有所惩罚,但对比大股东掏空所得,力度非常小。因此,通过分析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的原因、具体方式和经济后果,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询文献,梳理了前人对产生掏空的原因、具体方式和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股权制衡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详细分析了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股东庄敏在2015-2017年掏空公司的行为,对掏空过程、掏空方式、掏空原因及经济后果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研究表明,大股东掏空公司的主要方式包括资产重组作假、过渡对外投资、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违规担保及肆意占用资金等。掏空行为发生的原因包括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制衡力度较弱、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混乱、公司内部控制缺失以及外部监督力度不足、掏空违法成本较低等,掏空的经济后果是一方面使得公司的现金流枯竭、各项财务指标恶化、面临破产边缘,另一方面也使得公司的中小股东、债权人和内部职工损失惨重。因此,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股权结构、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力度以及建立舆论监督机制等措施,都有可能对大股东掏空公司起到防范和抑制的作用。

徐天航[4](2019)在《H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文中认为中国1993年通过的《公司法》、1998年通过的《证券法》虽经过多次修正,但针对掏空行为的监管机制依然不健全,处罚力度薄弱,不足以形成震慑效应。H公司作为一家借壳上市的明星企业,巅峰市值超过700亿,然而在2017年遭遇证监会调查后发现实际上已是负债累累,千疮百孔,堪称近年来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代表。文章通过对H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方式、原因以及带来的经济后果进行详尽分析,就如何防范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出有用建议。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在大股东控制权收益和掏空行为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控制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动机、条件和治理进行逐一分析。其次,介绍H公司的基本概况以及掏空事件的过程,重点分析大股东所采用的构造虚假协议借壳上市、大额应收及预付账款交易、过度对外投资以及违规担保四种掏空方式及其危害,从公司内部治理、中小投资者维权意识、外部监管、违法成本四个方面详细论述掏空行为发生的原因。再者,从公司经营、中小股东、资本市场三个维度阐述大股东掏空行为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以常见财务指标为基准,对比企业所在行业,重点分析掏空行为发生前后企业营运、盈利、偿债和发展四大能力的剧烈变动,以股票价格、基本每股收益和每股经营现金流衡量中小股东的价值损失以及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的保障建议,促进掏空行为的有效治理,以期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保驾护航。文章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方面增加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文章提出了防范和治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可行性建议,对保护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李如懿[5](2018)在《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债务违约案例研究》文中提出负债作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来源渠道,是企业扩大经营的有力杠杆。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应合理负债,让负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应树立合规管理的意识,避免因过度负债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保千里属于高科技企业,主要经营视像科技类产品。由于高科技行业自身的强资金吸附力特性,保千里本应成为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但是,在投资者的殷切期待中,保千里却曝出债务违约事件。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保千里出现债务违约,由此又衍生出何种结果,事后如何防范,这些问题值得深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文献综述,从债务违约的成因与启示两个角度出发确立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其次,对本文涉及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进行案例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然后,对案例公司和债务违约过程及后果进行回顾与描述,刻画出违约事件的原貌;接着,基于保千里2015-2017年财务报告及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剖析,从保千里财务状况、经营投资、大股东侵占和公司治理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原因;最后,从财务和内外公司治理两个层面提出债务违约的相关防范措施。

邓典[6](2018)在《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市场经济,国内债券市场一向遵循维稳路线,于2017年年底,债券规模占比证券市场的49.29%。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债券融资作为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途径,具有分散银行体制风险、提防结构性金融风险的功效,既提高了资源配置效能,又增加了资金使用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则提供了扩张资金的来源并缓解资金压力。而在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近几年,我国逐渐出现债券违约事件打破了原本的刚性兑付局面。从2014年到2017年,违约事件数目逐年爬升,在债券频繁违约的情况下,对于钻研剖析债券违约的缘由及风险性意义重大。债券违约在欧美市场已十分常见,其理论与学术研究较成熟,国内对国外成果虽历来有所借鉴,但结合实际案情的研究则较缺乏。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债券违约对于企业和市场而言又极为重要,一旦出现了债券违约,债务人和投资者不免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以珠海中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中富”)发生债券违约事件为例,分析上市公司债券违约的多层次原因,构建违约风险识别框架,终得出启示和结论。本文首先熟悉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对债券违约的原因和识别方法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叙述;然后以珠海中富发行的“12中富01”债券违约为例,探究其违约的内外等多层次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行业情况、公司状况、财务状况四大方面;继而根据以上原因分析,确定违约风险识别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风险识别体系框架并进行检验,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和市场如何识别信用风险提供一定的可借鉴之处;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得出相应启示。

刘以闲[7](2009)在《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重新配置资本的有效机制。近些年来,企业并购反映了各国在公司治理方面的深刻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公司并购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一种趋势。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评价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绩效,找到影响并购财务绩效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公司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别阐述了并购的内涵、内容、并购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然后展开实证研究。在建立了相关财务绩效评估体系后,选取了2005年进行并购的455家工业类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运用会计研究法进行实证分析,评价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是否实现了改善。通过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第一,通过实施并购,总体的绩效是有变化的,并购后的绩效呈现先降后升的形态。第二,不同的财务指标因素,对并购后的绩效产生的影响差异很大。总体说来,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影响较大,发展能力、营运能力以及现金流能力的影响较弱。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第一,构建新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考察,在分析整体财务绩效变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相关因素。第二,从国泰安数据库选取最新更新数据,得出自己的并购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提取出主要财务指标。第三,目前研究中对全部上市公司进行笼统研究的文章较多,但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类别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专门筛选出工业类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缩小研究范围,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另外,用同一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财务数据更加具有可比性。本文的不足之处:第一,在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上面创新不足。第二,所研究的事件窗口时间不够长,对于研究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洁音[8](2007)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控制权转移前后的绩效变化研究一直是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因为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公司治理外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约束管理层来保障企业健康规范运作。随着我国控制权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控制权转移行为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断有所提高。尤其是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监管制度的规范化,实质性并购的数量开始超过2000年以前以买“壳”为目的的并购。但是,在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下,控制权市场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仍然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对控制权转移长期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样本的选取多为2000年以前,而且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最新的样本和数据,通过理论阐述、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近期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事件能否真正带来经营绩效上的改进,从而对我国控制权市场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通过实证与规范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影响绩效变化的因素和非绩效影响的其他动机,并希望该研究结论能够使企业提高并购效率,使利益相关者以更为理性的态度面对新一轮的并购浪潮,同时也为目前全流通改革提供经验证据和理论支持。本文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控制权转移的文献,并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以2000—2002年控制权被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的实证方法来衡量控制权转移前后[—1,+3]的绩效变化;其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多元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绩效的控制权结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再次,以规范性研究方法对其他的控制权转移动机和可能的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果为:(1)我国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当年绩效有一定幅度下降,而在之后3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从总体来讲,控制权转移后绩效水平高于控制权转移前,但并不显着。这说明我国的控制权市场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在控制权结构因素中,控股比例(股权集中度)和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业绩有一定程度影响,而其他因素对绩效影响不大。其中:控制权转移后,控股比例高于50%的绝对控股组的绩效改进要好于控股比例低于50%的相对控股组;2002年样本组中,新的控股股东为国有企业的样本公司绩效改进要好于新的控股股东为非国有企业的样本公司;在新控股股东为非民营企业的样本组中,其他一些控制权结构因素开始对绩效有显着影响。根据以上对我国控制权转移情况的研究,本文提出进一步建设控制权市场,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加强“支持性管制”,完善经理人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等措施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经营效率。

丁家源[9](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文中提出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一般认为,企业融资的顺序为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外部融资中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务融资,表现出了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与国外融资理论不一致的现象表明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特殊性。因此本文选择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希望能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改进方案,最终达到优化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目的。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融资偏好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评述以及本文想在哪些方面做研究。第二部分通过中西方融资理论与实践的对比,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状况的特殊性,并就此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如此偏好股权融资?”在文章第三、四部分从企业内外两方面因素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在第五部分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后的效果进行了后续研究,本文基本同意现有文献的观点:股权融资效率低下,融资后经营业绩下降。但同时也发现了还有四成左右的上市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募集资金,融资后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我们不能对我国股权融资的效果全盘否定。当然采取措施改正我国超过半数甚至更多的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融资行为还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文章最后,就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吴英[10](2006)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并购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至今,全球已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并购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上市公司并购更是成为我国经济的热点之一。当前,距中国全面履行WTO承诺已为期不远,全球化竞争即将成为现实。我国经济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加速融入到全球化中。上市公司并购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并购浪潮引发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并购效应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但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因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进行实证研究,探求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效应。本文基于并购价值驱动角度,提供了一个关于并购价值效应研究的新思路。在阐述并购动因、效应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并购战略对企业价值及价值驱动因素的影响,引入以价值为基础的管理,发现并购价值驱动因素,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关键业绩指标,构建一个用于评估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综合得分函数对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并购并未实质性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最后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寻找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价值效应的实证证据,使并购真正成为公司价值发现、价值创造的途径,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决策提供一定的借鉴,以及为政府相关部门政策制定和监管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

二、南京中达完成资产收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中达完成资产收购(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Super-EBM-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技术路线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并购绩效相关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一节 企业并购价值创造的研究综述
        一、并购有益论
        二、并购无益论
    第二节 企业并购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一、企业特征相关影响因素综述
        二、并购活动特征相关影响因素综述
        三、并购双方关联关系影响因素综述
        四、外部环境相关影响因素综述
    第三节 不同类型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综述
        一、不同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二、不同所有制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三、不同上市板块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综述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并购绩效相关理论基础与评价方法
    第一节 并购及并购绩效相关理论基础
        一、并购及并购绩效的相关概念
        二、企业并购的类型
        三、并购及并购绩效相关理论
    第二节 并购绩效的评价方法
        一、并购绩效的现有评价方法
        (一)事件研究法
        (二)财务指标法
        (三)数据包络分析法
        (四)并购绩效的其他评价方法
        二、利润绩效与收入绩效评价体系
        三、Super-EBM-DEA与其他并购绩效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 基于SUPER-EBM-DEA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第一节 并购样本、指标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及原则
        二、并购绩效测度指标的选择及原则
        三、相关数据来源及数据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并购绩效测度的实证分析
        一、收入绩效与利润绩效比较
        二、并购前后企业绩效的比较
        三、基于二次相对效益模型的并购绩效
第五章 上市公司长短期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第一节 研究假设
        一、短期并购绩效研究假设
        二、长期并购绩效研究假设
    第二节 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一、变量定义
        二、模型构建
    第三节 TOBIT回归分析及结论
        一、短期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二、长期并购绩效影响因素分析结论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基于政府角度的政策建议
        二、基于企业角度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3)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掏空发生的原因
        1.2.2 掏空方式
        1.2.3 掏空行为的经济后果
        1.2.4 简要评论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整体框架
    1.4 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创新点
2 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股权制衡理论
    2.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保千里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案例分析
    3.1 保千里简介
    3.2 大股东掏空的过程描述
    3.3 大股东实施掏空的具体方式
        3.3.1 伪造协议虚增公司价值
        3.3.2 过度对外扩张导致投资资金外流
        3.3.3 持续质押所持股票
        3.3.4 通过应收及预付款项和违规担保占用资金
4 掏空发生的原因及经济后果
    4.1 掏空发生的原因
        4.1.1 大股东股权比例占有绝对优势
        4.1.2 内部治理存在明显缺陷
        4.1.3 法律制度不完善
        4.1.4 社会公众机构信息传导失真
    4.2 掏空的经济后果
        4.2.1 掏空对保千里的影响
        4.2.2 掏空对相关利益人的影响
5 防范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建议
    5.1 完善法律制度,提高违法成本
    5.2 优化股权结构,加大股权制衡
    5.3 发挥内部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作用
    5.4 加强外部监督,建立媒体监督机制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H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控制权收益相关成果
        1.2.2 大股东掏空行为相关成果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大股东掏空行为实现的理论分析
    2.1 大股东掏空行为动机的理论分析
        2.1.1 控制权理论
        2.1.2 基于控制权理论的大股东掏空动机分析
    2.2 大股东掏空行为条件的理论分析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大股东掏空条件分析
    2.3 大股东掏空行为治理的理论分析
        2.3.1 公司治理理论
        2.3.2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大股东掏空治理分析
第3章 H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的方式与原因分析
    3.1 H公司概况及掏空事件介绍
        3.1.1 发展历程
        3.1.2 股权结构
        3.1.3 掏空事件的过程介绍
    3.2 H公司大股东掏空的方式分析
        3.2.1 构造虚假协议借壳上市
        3.2.2 大额应收及预付账款交易
        3.2.3 过度对外投资
        3.2.4 违规对外提供担保
    3.3 H公司大股东掏空的原因分析
        3.3.1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合理
        3.3.2 中小股东维权意识与风险意识的缺乏
        3.3.3 外部监管不完善
        3.3.4 违法成本低而收益高
第4章 H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的经济后果分析
    4.1 对公司经营的影响
        4.1.1 营运能力低迷
        4.1.2 盈利能力下跌
        4.1.3 偿债能力恶化
        4.1.4 发展能力丧失
    4.2 对中小股东的影响
        4.2.1 股价严重缩水
        4.2.2 基本每股收益骤降
        4.2.3 每股经营现金流持续走低
    4.3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4.3.1 动摇投资者投资信心与预期
        4.3.2 破坏市场发展秩序
第5章 治理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建议
    5.1 上市公司完善治理机制及内部控制
    5.2 中小投资者发挥制约作用
    5.3 政府加大外部监管和惩处力度
    5.4 健全法律法规及中小股东的利益保护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债务违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债务违约的成因研究
        1.2.2 债务违约的防范研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债务违约
        2.1.2 大股东侵占
    2.2 理论基础
        2.2.1 财务分析理论与方法
        2.2.2 融资结构的权衡理论
        2.2.3 委托代理与公司治理理论
3 保千里公司债务违约案例概况及后果
    3.1 保千里公司变迁
        3.1.1 公司概况
        3.1.2 保千里所属行业和营业状况
    3.2 保千里债务违约事件及违约后果
        3.2.1 保千里债务违约事件发展脉络
        3.2.2 保千里债务违约后果分析
4 保千里债务违约成因分析
    4.1 财务弹性丧失、财务风险增强是保千里发生债务违约的直接诱因
        4.1.1 资金链条日趋紧张的偿债能力
        4.1.2 入不敷出的盈利能力
        4.1.3 资产效率走低的运营能力
        4.1.4 日渐萎缩的成长能力
    4.2 巨额并购投资榨干现金流,加剧债务违约风险
    4.3 大股东侵占是保千里发生债务违约的深层原因
        4.3.1 大股东借壳上市环节注入资产价值高估
        4.3.2 大股东主导下的系列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其他行为
    4.4 现有公司治理体系无法对大股东侵占行为形成监督和约束
        4.4.1 大股东侵占行为内部公司治理原因
        4.4.2 大股东侵占行为外部公司治理原因
5 保千里债务违约启示
    5.1 公司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债务违约警觉性
        5.1.1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流程
        5.1.2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代表模型—Z-score模型介绍
        5.1.3 保千里 Z--score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5.2 完善内部公司治理
        5.2.1 促进股权结构向多元化股东制衡转变
        5.2.2 进一步深化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
        5.2.3 完善监事会的职能,提高监督效力
    5.3 完善外部公司治理
        5.3.1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法律制度
        5.3.2 建立健全外部独立审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债券违约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二、债券违约风险度量方法综述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债券相关概念
        二、债券违约风险识别
第三章 珠海中富发行“12中富01”案例概述
    第一节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一、基本信息
        二、业务情况
        三、股东情况
    第二节 中富债券违约过程
        一、公司债发行情况
        二、债券违约过程
第四章 珠海中富公司债券违约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宏观经济分析
        一、GDP增长率
        二、经济杠杆率
        三、债券市场环境
    第二节 行业情况分析
        一、行业产销分析
        二、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三、市场竞争分析
        四、行业周期特性分析
    第三节 公司状况分析
        一、公司战略变换分析
        二、控股股东变更分析
        三、债务期限结构分析
        四、诉讼与声誉影响分析
    第四节 财务状况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营运能力分析
        三、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章 珠海中富债券违约信用风险识别分析
    第一节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 信用风险识别框架的构建
        一、确定中富债券违约评价对象的因素
        二、构建指标体系
        三、确定评判集
        四、确定指标权重
        五、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
        六、评价结果分析
    第三节 风险识别框架对“12合兴债”的检验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珠海中富债券违约启示
        一、针对投资者识别信用风险的启示
        二、针对企业规避债券风险的启示
        三、针对市场强化债券监管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公司并购的内涵
        1.3.2 公司并购的内容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文章的结构安排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公司并购的理论评析及文献综述
    2.1 并购动因理论
        2.1.1 西方并购动因理论
        2.1.2 我国并购动因理论
    2.2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并购相关研究综述
        2.2.2 国内并购相关研究综述
    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并购后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3.1 关于财务绩效的解释
    3.2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3.3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3.3.1 企业并购绩效评价体系的形成
        3.3.2 基础财务指标的设定
第四章 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对象
    4.2 实证研究假设
    4.3 数据来源
    4.4 样本选取
        4.4.1 时间选择
        4.4.2 样本的筛选
    4.5 模型的构建
    4.6 实证结果与分析
        4.6.1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 检验
        4.6.2 提取因子
        4.6.3 计算因子得分
        4.6.4 因子综合得分配对T 检验
        4.6.5 财务指标与综合绩效相关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实证结论
    5.2 与研究结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六章 研究展望与总结
    6.1 研究展望
    6.2 全文总结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本文研究范围的界定
        一、控制权概念的界定
        二、控制权转移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变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内外有关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分析及其原因分析研究
        一、国外有关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分析的研究
        二、国内有关目标公司控制权转移绩效分析的研究
    第二节 国内外围绕控制权理论的目标上市公司绩效变化原因研究
        一、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与绩效关系
        二、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大股东的性质与绩效关系
        三、伴随控制权转移的管理层变更与绩效关系
        四、股权制衡度与绩效的关系
        五、控制权的转移方式与绩效的关系
第三章 控制权转移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 控制权转移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一、有效市场理论
        二、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
    第二节 控制权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一、产权理论、交易成本和企业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股权结构理论
第四章 绩效评价实证模型的设定
    第一节 绩效评价研究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范围及标准
        (一) 选择范围
        (二) 选择标准
        二、原始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三、主要研究方法的确定及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会计研究法的选用
        (二) 评价体系的构建:财务指标体系
        四、时间窗的确定
    第二节 控制权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的假设提出
    第三节 控制权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的的研究设计
第五章 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控制权转移目标公司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控制权转移绩效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一、因子适用性分析
        二、因子的提取及旋转
    第三节 控制权转移绩效变化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及股权集中度变化与绩效关系
        二、控制权转移后第一大股东性质与绩效关系
        三、其他因素影响控制权转移后绩效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第一节 实证结论
    第二节 关于控制权转移事件的进一步思考
        一、除改善绩效外控制权转移的其他动机分析
        二、除控制权结构有关因素外控制权转移后影响绩效变化的其他因素分析
    第三节 政策建议
    第四节 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类
    着作类
    其他
致谢

(9)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融资偏好理论与实践
    2.1 西方融资偏好理论的发展
        2.1.1 啄食顺序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的雏形
        2.1.2 激励—信号模型—信息不对称对优序融资的解释
        2.1.3 新优序融资理论
    2.2 西方主要国家的融资实践
    2.3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实践
        2.3.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
        2.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具体表现
3 外部因素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1 制度与政策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1.1 先天的制度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3.1.2 政策导向引发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3.2 股权融资场所——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对融资选择的影响
        3.2.1 股票市场运行规则的不完善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2.2 股票市场不完善导致信号理论的失灵是融资偏好的市场原因
        3.2.3 股市募集资金的使用投向的软约束加剧了融资偏好
    3.3 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3.1 政府的歧视性政策限制了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
        3.3.2 债券流动性差严重削弱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3.3.3 缺乏规范、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是制约债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
    3.4 不成熟投资主体对股权融资偏好的影响
        3.4.1 投资结构不合理,个人投资者居多
        3.4.2 投资者缺乏正确投资理念,市场投机气氛浓
4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内在动因分析
    4.1 经营业绩低下,内部融资受限制
    4.2 内部治理结构的缺陷引发并加剧了融资偏好
        4.2.1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
        4.2.2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股权融资偏好
    4.3 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偏好的实证分析
        4.3.1 研究假设及样本选择
        4.3.2 变量描述与模型的构建
        4.3.3 回归分析结果
    4.4 股权融资偏好内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效果分析
    5.1 股权融资偏好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5.1.1 投资额严重不足,随意变更资金投向
        5.1.2 融资公司闲置资金数额惊人
    5.2 股权融资偏好不利于社会资源的配置
    5.3 股权融资偏好对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影响
        5.3.1 配股、增发后盈利能力的变化分析
        5.3.2 配股、增发后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分析
        5.3.3 配股、增发后偿债能力的变化分析
    5.4 股权融资偏好对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积极性的影响
    5.5 股权融资带来的积极作用
6 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合理化的建议
    6.1 解决股票市场的制度性缺陷是解决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的前提
    6.2 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方式,创造一个多渠道的融资空间
        6.2.1 提高企业自我积累能力,增加内部融资的比重
        6.2.2 加强债券市场的建设,发展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
        6.2.3 大力发展可转债市场,努力拓宽再融资渠道
    6.3 培育健康的股权融资场所,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3.1 严把上市关,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6.3.2 规范股票市场的融资规则,加强对募集资金使用的监管
        6.3.3 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使社会资源真正流向优势企业
    6.4 规范股权融资参与者的行为
        6.4.1 改变政府在股市中的角色定位
        6.4.2 培育理性和成熟的投资者
        6.4.3 改进中介机构及服务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偏好实证研究的数据
附录B 股权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数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
第二章 并购理论综述
    一、并购的涵义
    二、并购动因理论
    三、并购价值创造效应理论
第三章 并购价值创造及价值驱动因素分析
    一、并购价值创造的基本原理
    二、并购潜在价值创造能力的分析
    三、并购价值驱动的核心因素
    四、并购的价值驱动分析
    五、并购价值创造关键绩效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并购效应实证研究方法回顾
    一、事件研究法
    二、会计研究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其他研究方法
第五章 上市公司并购价值效应实证研究
    一、研究模型构建
    二、研究样本选取与资料来源
    三、数据计算及处理
    四、实证结果分析及建议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原始并购事件样本及计算过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中文详细摘要

四、南京中达完成资产收购(论文参考文献)

  • [1]保千里内部控制失效及对策研究[D]. 薛婷婷.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基于Super-EBM-DEA模型的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D]. 吴妍. 安徽财经大学, 2021(10)
  • [3]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 ——以保千里为例[D]. 李江. 广东财经大学, 2019(07)
  • [4]H公司大股东的掏空行为研究[D]. 徐天航. 湖南大学, 2019(06)
  • [5]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债务违约案例研究[D]. 李如懿. 安徽工业大学, 2018(02)
  • [6]珠海中富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 邓典. 深圳大学, 2018(07)
  • [7]我国工业类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 刘以闲.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 [8]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绩效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洁音. 浙江工商大学, 2007(06)
  • [9]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D]. 丁家源. 沈阳工业大学, 2006(10)
  • [10]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D]. 吴英. 苏州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南京中大完成资产收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