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中多源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中多源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技术

一、浅论地理信息系统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董元[1](2019)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影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对保护人民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众多,且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这也加剧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难度。随着测绘、遥感、传感器等技术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控部门已经累计了不同来源、不同类别的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如何综合借助地质灾害建模、空间分析、时空数据挖掘等理论方法,发展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并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灵活的、快捷的、可伸缩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系统,是地质灾害防控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论文面向地质灾害的快速预警预报需求,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与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对国内外地质灾害建模、地质灾害信息化等相关研究与进展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指出了当前研究的的主要存在问题与面临的关键挑战,从而明确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数据快速检索问题,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数据存储格式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发展了一种基于Geohash改进的地质灾害数据时空编码方式;在此基础上,对列式数据库Hbase的Rowkey进行拓展,从而发展了一种新的地质灾害数据时空索引方法。(3)针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准确评价问题,发展了一种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针对历史地质灾害数据的分布特征,发展了一种面向地质灾害数据的时空密度聚类算法;进而,综合利用时空聚类与凸包构建的方法,实现了历史地质灾害易发空间区域的自动探测;最后,充分考虑地质灾害的不同影响因素,发展了一种基于关联规则挖掘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所提模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4)针对大数据环境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计算效率问题,解决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关键算法的并行化实现问题。针对模型中的空间叠加分析算法,利用MapReduce解决了多边形叠加计算中的空间检索、叠加匹配负载平衡、跨界多边形处理等关键问题,从而保证了大数据环境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算法的计算性能。(5)面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系统的系统架构与主要功能,搭建一个轻量级、高效的、可扩展的地质灾害大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借助Lily、Hbase等大数据技术上实现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原型系统。(6)全面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与主要创新点,并对论文中尚有待深入研究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刘兵[2](2016)在《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法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农情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农业战略调整、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结构整合、农业可持续发展、市场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越来越发挥着主导的科技支撑作用。随着物联网技术、3S技术以及数据集成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农情决策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成为了可能,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科研意义。而农情决策需要及时准确的获取作物种植区域的各种大量数据,包括农学参数、视频信息、地理空间数据。如何对这些多源异构的数据集成并进行综合管理,成为本文将要展开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以北京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的科研项目"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为依托,针对该系统中的数据集成服务与管理部分,对无人机数据、遥感以及物联网等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方法与集成模型,进行了研究,并从这些数据的特点出发,阐述多源异构数据与数据集成的含义,各数据集成的方法及其可行性、关键技术点等问题,对现有的一些数据集成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主要对如下四大类数据集成开展研究与集成工作:1、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地理空间数据是整个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的数据源和数据基础,尤其是遥感影数据,能够准确、及时的反映种植区域的农作物时空动态变化信息,且遥感影像数据因传感器类型的不同,存在着分辨率不一,时间尺度不一,格式不一等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构成海量的数据集,需要对其进行集成和科学的管理。针对地理空间数据具有海量、实时、多源的特点,本文利用组件式中间件的方法,开展数据集成方面的工作。2、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集成。由于物联网数据本身不带有地理空间信息,但是其客观上是呈现空间分布的,所以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的集成,在反映区域作物时空动态信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利用中间关联表的方式,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有机的关联起来,赋予物联网数据空间地理信息,以实现对空间数据与物理网数据的集成。物联网数据自身的集成主要利用WebService技术和SOAP技术,通过无线网,3G/4G网、GPRS网、以太网等传输通道实现数据的传输,并在数据中心平台上,通过相应的数据访问接口,将物联网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到关系型数据库中来。3、无人机数据的集成。无人机技术在农情决策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农作物的长势、作物面积、墒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无人机数据的集成方面,主要涉及到无人机数据的预处理,如畸变处理、航带纠偏、影像拼接等。经过预处理后的无人机数据,与其他类型数据一样,可通过同一数据管理平台供用户直接访问。4、农作物空间数据服务中心系统。本文通过系统开发,将地理空间数据集成、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集成、无人机数据集成这三方面相关的技术方法应用到农作物空间数据服务中心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对这些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

郑春梅[3](2014)在《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实践。城市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城市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已经进入网络化阶段,信息资源正从单纯的自供自给的封闭模式,发展成为多种数据、资源融合的模式。如何利用已建立的城市管网GIS系统,建立基于各种管线可扩展的分布式共享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一致的、透明的共享与服务,提高城市职能部门的综合决策和管理能力,实现人类与城市系统的和谐共生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网所涉及的单位众多、信息种类和数据格式多样化,每个部门建立的GIS系统采用的信息模型与处理技术不同,导致城市管网应用服务系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的研究是实现本课题的重要前提,在强有力的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有利于打破部门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并结合统一、标准的共享服务框架,使城市管网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为构建智慧城市的服务体系奠定基石。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城市管网空间信息的集成、共享以及应用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本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从空间信息共享体系结构的演变过程着手分析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的必然性,构建了基于SOA、开放的、较完整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服务框架。2.引入城市管网本体思想,建立基于本体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模型,以屏蔽城市管网数据的差异性。3.通过对城市管网空间数据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说明了城市管网空间数据集成的必要性,提出多源异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的集成方法:分别通过元数据、空间数据库服务器的集成模式,实现对多源异构城市管网信息的一体化描述、组织和管理。4.基于服务资源的动态聚合和已有城市管网资源集成的需求,提出城市管网空间信息资源的动态聚合模型,以服务的形式提供分布式城市管网空间信息的智能化定制、检索和获取,为服务发现和GIS资源的集成提供虚拟化的支持。5.构建了面向服务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模型,该模型实现了GIS与工作流技术的有机集成,设计了基于GIS网络模型的工作流技术体系框架,为面向业务流程的多层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系统的集成提供了总体框架和顶层指导。6.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SOA的城市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研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今后将以基于云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的构建及空间信息表现模型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研究。

郑学锋,王同东,靳平,潘常周,张慧民,徐雄,孙煜薇[4](2013)在《基于GIS和Oracle的多源地震数据集成管理》文中提出随着现代地震观测与处理分析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和来源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迅速扩展并日益丰富,有效地促进了地震事件的深入分析与解释。作者总结了地震观测数据多源性的主要表现,阐述了多源地震数据集成管理的迫切性与可能性,提出了基于GIS和Oracle实现多源地震数据无缝集成的方法和策略。实际应用表明.多源地震数据的集成管理模式有效、实用,可以满足现代地震观测的数据组织管理需求。

王寿彪,杨桄,谭海峰,叶怡,童涛[5](2013)在《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与原型建立》文中指出基于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利用SuperMap SDX+空间数据引擎的数据直接访问模式来实现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的构想;设计了空间数据库的多源图像情报内容体系结构,构建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的存储模式和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了组件式GIS的技术特点和应用优势,分析了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应用技术方案框架结构,最后开发了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理性。研究成果较好地实现了多来源多影像格式和多情报样式的空间数据集成,并基于数据集成进行了目标图像情报查询、对比辅助判读和目标专题制图应用。

汪海[6](2013)在《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技术研究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利益向海洋方向的快速扩展,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获取的他国海图数据,弥补我远海实测资料不足,不仅是解决远海海洋环境信息保障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在电子海图应用领域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支撑。而研制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确保各类电子海图应用系统可标准化、规范化地调显应用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生产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产品能够广泛应用的先决条件。论文介绍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技术研究和实现情况,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在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海图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电子海图显示应用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明确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2.介绍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及其显示应用的相关概念,研究并阐述了基于IHO S-57(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海道测量数据交换标准)、S-63(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数据保护方案)等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数据构造技术。3.对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数据处理及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研究。阐述了CDC数据向S-57数据的转换方法,提出了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等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并技术实现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数据库的建立。4.研究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的技术实现途径。开发了符合IHO S-52(国际海道测量组织电子海图显示规范)等国际标准要求、拥有我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5.研究并阐述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可视化表达的技术实现途径,利用开发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构建了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应用系统。论文最后就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应用于多操作系统、符合新一代电子海图国际标准要求问题,提出了研究发展方向。

李绍俊,钟耳顺,周芹,谢炯,王少华[7](2013)在《开放式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开发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GIS应用的快速发展对异构空间数据库互联互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现有的多种异构空间数据库互操作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各种模式的特点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开放式空间数据库互联互访(OGDC,Opening Geospatial Database Connectivity)的策略与规范,以及由各家GIS平台软件厂商共同制定标准接口,再由数据库开发厂商或数据提供厂商按照标准接口进行开发实现的新模式。本文对OGDC的设计思路、技术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访问对象模型及接口,并使用国产空间数据库软件BeyonDB,对OGDC作了开发和实验验证。实验表明,OGDC可以较好地兼顾空间数据互联互访中系统功能、效率和易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为异构空间数据库的标准化共享和持续利用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解决方案。

叶亚琴,沈露雯,周顺平,陈波[8](2012)在《SIMS的MySQL数据库引擎技术的探讨》文中指出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是一种通过直接访问多种数据格式以解决地理信息多格式集成问题的技术,应用该技术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具有跨数据库平台的综合分析功能,真正实现了空间数据共享。本文在论述SIMS技术的实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MySQL数据库引擎实现的关键技术。同时将SIMS技术应用到MapGIS K9中,通过测试验证了SIMS技术的通用性、合理性及其MySQL数据库引擎的正确性。

胡茂胜[9](2009)在《基于数据中心模式的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我国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大众服务提供了海量的空间信息资源。然而,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与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空间信息资源在应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空间信息资源的整体利用水平较低。与此同时,空间数据互操作技术的日益完善、分布式GIS协同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融合技术的逐渐成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当前,在地理上分布广泛的数据采集站能够“就地”共享自己的空间数据资源;空间信息在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中的交换越来越频繁;多种多样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综合利用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信息孤岛”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打破,但是对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的集成应用还远未达到“无缝”,表现在对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缺乏明确的概念定义、技术模式尚未成型、缺少原型系统等方面。另一方面,在各GIS行业应用领域中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空间信息资源数据中心系统。这些系统具备相似的模式,即(1)能够以统一且集中的门户形式管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资源;(2)广泛采用多层目录形式的资源管理器做为资源管理手段,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等资源能够通过多种主题和主题顺序以多级别的方式关联起来;(3)能够组织成上下多级空间数据中心集群,且各级空间数据中心之间能够互相交换数据;(4)注重对领域GIS功能的不断积累与复用,并善于按应用形式对系统进行重新组织。不过各种形式的空间数据中心系统大多只是简单把各种空间数据及非空间数据集中到一起进行管理,并不关注各类数据资源能够以连续无缝且一致性的方式集成到同一个地理参照空间或数据空间之下。通过对数据中心模式进行扩展,引入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概念、理论及技术方法,数据中心模式就会转化为比较理想的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模式,进而在已有的空间数据中心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原型系统。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支持增量更新的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重点研究与设计一种针对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框架,解决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概念定义问题,为框架设计建立需求,分析建立无缝集成框架的关键组件,并探索这些关键组件在空间数据中心模式下的具体设计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的编辑更新形式、一致性维护方法、查询处理过程以及查询优化技术等关键问题。具体来说本文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回顾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集成的发展和现状,指出空间数据的集成利用方式向无缝化、融合化等高级形式发展的趋势。对广泛采用的地理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图幅拼接、地图合并、空间数据融合等技术做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单独每项技术在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意义上的不完整性。结合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的特性,给出了无缝GIS、无缝空间数据库、分布式GIS、以及分布式多空间数据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研究了国内外现有的基于空间数据中心的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模式,指出按该种模式进行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建立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的完整概念模型。研究各种无缝集成观点,以及各种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无缝集成多层语义模型,指出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是多层次、多角度的以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的“单机单图幅单图层”式的透明访问及透明应用为目标的综合性数据集成利用手段。研究空间数据的各种缝隙问题,尤其是因为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异构而造成的缝隙。分析人们在对现实世界地理对象进行抽象与建模的认知过程,指出各种数据缝隙是由于信息在从现实世界到要素集合世界转化过程中不断分割、异化造成的,并提出通过还原各转化步骤中的连续性、一致性特征实现无缝集成。重点对无缝集成的顶层用户视图、无缝集成系统概念模型、数据资源的定位与描述、无缝集成数据容器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为集成框架与原型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3)通过分析来自于分布式运行环境、异构数据处理、数据集成管理、不确定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功能需求,指出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满足多方面的苛刻要求。提出了无缝集成系统设计原则。详细分析了空间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和一般模式,提出基于空间数据中心模式建立无缝集成框架的可行性。研究并设计了无缝集成系统体系结构,重点阐述了无缝集成框架、全局目录系统、全局空间索引、多层智能中间件等关键组件的设计思路。(4)研究了无缝集成版本机制的构建方法,证明在版本的基础上通过集合差运算可以高效的实现各种无缝查询任务,提出利用无缝集成归档机制保障版本的使用效率。研究并设计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的录入机制,以及利用无缝化清洗等数据预处理机制建立初始的无缝一致化版本。提出在初始无缝一致版本的基础上,通过编辑与更新过程中的拓扑关系维护、无缝特性维护等一致性维护手段来保证数据总处于有效的版本状态。(5)研究了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的查询过程,及其优化手段。首先研究了一般的查询过程,而后详细阐述了各种具体类型的数据查询实现步骤。分析了无缝查询处理代价模型中各关键影响因素,为无缝查询优化的研究提供指导。重点从紧凑分布式查询过程、利用效用等价机制减少无缝化计算量、利用数据缓存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查询优化的研究。(6)研究实现了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原型系统。扩展并增强了空间数据中心中与无缝集成相关的关键组件,并通过数据中心系统搭建机制实现了基本的功能性需求。通过原型系统在基础地理信息建库项目中的实际应用,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孙红丽[10](2008)在《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文中指出随着GIS技术和信息数字化的快速发展,面向海量空间数据的应用纷纷涌现。然而由于建设行业分散的特点导致城市空间数据信息使用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数据生产和使用的利益协调和统一管理,不同部门组织各自生产、存储和使用各自的空间数据,导致数据时效性差;另一方面,各部门组织按各自的企业文化来理解、使用和管理数据,导致数据格式繁多,使得不同部门间组织数据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受到限制,造成已有数据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重复性地建设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办法来避免数据的重复性建设,同时协调不同数据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针对以上问题,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及应用现状后,本文提出了引入空间元数据来组织管理空间数据,采用直接数据访问模式实现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真正实现空间数据的共享。本文首先探讨了空间数据的各种组织管理方案,提出采用文件和数据库这两种存储机制来分别存储现存的空间数据。分析了与空间数据管理和信息共享技术密切相关的元数据,提出基于“元数据”的数据组织模式,该模式有利于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机制,便于数据的检索。接着研究了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技术方法,对国内外现存的几种空间数据集成模式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的解决策略,即采用直接数据访问模式实现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然后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将空间数据库分为成果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两类,这两个数据库分别存储入库的成果数据和历史数据;将元数据分为用户元数据和系统元数据两类。最后对系统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实现了数据的入库、浏览、编辑、查询和发布等功能,完成了数据的建库和系统的实现。本文对今后空间数据的管理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浅论地理信息系统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论地理信息系统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
        1.2.2 地质灾害建模方法
        1.2.3 空间大数据计算
        1.2.4 空间并行计算
        1.2.5 数据挖掘并行计算
    1.3 现有研究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3.1 地质灾害大数据快速检索
        1.3.2 地质灾害易发空间区域的自动探测
        1.3.3 大数据环境下地质灾害评价算法的高性能实现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组织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质灾害大数据的时空检索与存储设计
    2.1 地质灾害大数据应用分析基础
        2.1.1 地质灾害大数据的特点
        2.1.2 地质灾害大数据应用分析系统的基本需求
    2.2 地质灾害大数据的时空编码方式
        2.2.1 空间数据编码基础
        2.2.2 基于Geohash改进的地质数据时空编码方式
    2.3 地质灾害大数据的时空索引方法
        2.3.1 分布式大数据时空索引基础
        2.3.2 地质灾害大数据的时空索引构建
    2.4 基于Hbase的地质灾害大数据分布式存储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历史数据的地质灾害易发空间区域自动探测
    3.1 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基本概念与影响因素
        3.1.1 地质灾害易发性的基本概念
        3.1.2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主要影响因素
        3.1.3 现有地质灾害易发区探测模型的局限性
    3.2 历史地质灾害易发空间区域自动探测的基本思路
    3.3 基于时空聚类与凸包构造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自动探测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区域概况
        3.4.2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4.1 现有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局限性分析
    4.2 融合多源时空数据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思路
    4.3 基于时空关联规则挖掘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定量评价
        4.3.1 基于空间叠置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方法
        4.3.2 基于MapReduce的空间叠置算法高性能实现
    4.4 实验与分析
        4.4.1 研究区分析
        4.4.2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4.3 实验性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地质灾害应用分析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5.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原型系统架构设计
    5.3 地质灾害易发性易发性评价原型系统实现
    5.4 实验展示与结果分析
        5.4.1 环境配置介绍
        5.4.2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1.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6.1.2 论文的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法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国外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
        1.3.2 国内空间数据集成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集成研究
        1.3.4 国内外无人机数据的集成研究
        1.3.5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决策支持空间信息系统数据集成理论基础
    2.1 主要数据特点及其多源异构性
        2.1.1 地理空间数据
        2.1.2 物联网数据
        2.1.3 无人机数据
        2.1.4 数据的多源异构性
    2.2 多源异构数据集成的主要内容
    2.3 数据的集成及主要方法
        2.3.1 多源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
        2.3.2 空间数据与物联网数据的集成
        2.3.3 物联网数据集成
        2.3.4 无人机数据的集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数据集成方法设计研究
    3.1 集成系统所涉及到的数据
    3.2 集成所需的主要核心技术
        3.2.1 组件式数据集成技术
        3.2.2 数据解析组件
        3.2.3 数据集成关联表
        3.2.4 DPGrid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
    3.3 技术路线设计
        3.3.1 数据集成关键步骤
        3.3.2 数据集成组件结构设计
        3.3.3 接口设计
    3.4 空间数据集成具体实现过程及解决的问题
        3.4.1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过程
        3.4.2 物联网数据与地理空间数据的集成
        3.4.3 无人机数据的预处理与集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集成技术实现与应用:农作物空间数据服务中心分系统
    4.1 系统数据类型
    4.2 集成数据库设计
    4.3 集成效果展示
        4.3.1 遥感影像集成
        4.3.2 基础地理数据集成
        4.3.3 产品数据集成
        4.3.4 物理网监测数据集成
        4.3.5 无人机数据的预处理和集成
        4.3.6 系统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和创新点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城市管网概述
        1.2.1 城市管网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2.2 城市管网的特征
        1.2.3 城市管网信息化发展概述
        1.2.4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技术基础
    1.3 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现状
        1.3.1 国外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现状
        1.3.2 我国空间信息共享技术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框架
    2.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相关技术
        2.1.1 数据格式转换
        2.1.2 分布式对象技术
        2.1.3 网络服务(Web Service)技术
        2.1.4 云服务技术
    2.2 空间信息共享体系架构演变
        2.2.1 点对点的系统集成架构
        2.2.2 基于中间件的共享架构
        2.2.3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2.3 基于 SOA 的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框架
        2.3.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需求
        2.3.2 框架体系结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城市管网本体的异构信息共享模型
    3.1 本体与城市管网本体
        3.1.1 本体的定义
        3.1.2 本体类型
        3.1.3 本体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3.1.4 城市管网本体构造准则
        3.1.5 城市管网本体数据分类
    3.2 城市管网资源及其描述方法
        3.2.1 元数据概念
        3.2.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专用元数据标准
        3.2.3 管网元数据
        3.2.4 本体在城市管网资源描述中的作用
    3.3 基于本体的城市管网空间数据共享模型构建
        3.3.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模型设计原理
        3.3.2 基于本体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模型框架
        3.3.3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模型的构建步骤六步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资源整合技术
    4.1 空间数据模型
        4.1.1 空间数据模型概述
        4.1.2 空间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1.3 空间数据模型与空间数据结构的关系
    4.2 城市管网空间数据模型
    4.3 多源异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集成的重要性
    4.4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集成技术
        4.4.1 基于元数据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数据集成
        4.4.2 基于空间数据库服务器的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模型集成
    4.5 城市管网空间数据管理
        4.5.1 城市管网空间数据存储
        4.5.2 城市管网空间数据的组织
        4.5.3 多源多尺度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数据管理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网络服务技术
    5.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聚合模型
    5.2 空间信息服务与集成
        5.2.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分类
        5.2.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模式与集成
    5.3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分布式智能服务引擎机制
        5.3.1 城市管网体系中分布式智能服务引擎框架
        5.3.2 异步调用机制
        5.3.3 节点内负载均衡机制
    5.4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 Web 目录服务技术
        5.4.1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 Web 目录服务模式
        5.4.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 Web 目录服务功能
        5.4.3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 Web 目录服务接口规范
    5.5 授权与安全管理机制
        5.5.1 网络环境安全配置
        5.5.2 系统安全配置
        5.5.3 WEB 和 Web Service 服务器安全配置
        5.5.4 系统内部用户权限机制
    5.6 空间信息的发布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空间信息的城市管网工作流与系统集成
    6.1 工作流(概述)
        6.1.1 工作流概述
        6.1.2 工作流参考模型
    6.2 空间信息工作流
        6.2.1 空间信息工作流概述
        6.2.2 空间信息工作流的特点
    6.3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6.4 空间信息工作流建模
        6.4.1 空间信息工作流建模要求
        6.4.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工作流模型的表达
    6.5 基于 GIS 网络的城市管网工作流模型
        6.5.1 基于工作流的 GIS 网络模型架构
        6.5.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执行引擎
        6.5.3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服务工作流异常处理与冲突解决
    6.6 面向业务流程的多层城市管网信息系统模型
    6.7 本章小节
第7章 原型系统研发
    7.1 原型系统总体架构
    7.2 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开发
        7.2.1 开发环境准备
        7.2.2 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与原型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管理模型研究
    1.1 结构设计
    1.2 存储模型设计
        1.2.1 基于SuperMap SDX+的空间数据存储结构
        1.2.2 空间数据库的元数据库设计
    1.3 管理模型设计
        1.3.1 SuperMap Objects组织管理数据的模式
        1.3.2 管理机制
2 应用原型设计与实现
    2.1 SuperMap Objects组件式GIS二次开发
    2.2 基于SuperMap SDX+的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2.3 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与应用技术框架
    2.4 软硬件环境
3 结论

(6)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技术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形式
第二章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数据构造技术研究
    2.1 基本概念
    2.2 S-57 数据模型
    2.3 数据结构
        2.3.1 模型到结构的转换
        2.3.2 数据结构与数据封装之间的关系
        2.3.3 ISO/IEC 8211 交换文件结构
        2.3.4 基本单元文件结构
    2.4 S-57 数据组织的特征
    2.5 物标及物标属性
    2.6 ENC产品规范
    2.7 本章结语
第三章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数据处理及数据库建立
    3.1 CDC源数据向S-57 标准数据的转换
        3.1.1 CDC数据源
        3.1.2 数据自动转换的几个难点
        3.1.3 目标的变换
        3.1.4 空间拓扑重构
        3.1.5 属性转换
        3.1.6 目标的组合与拆分
        3.1.6.1 目标的组合
        3.1.6.2 目标的拆分
        3.1.7 目标和属性的重构
    3.2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3.2.1 多数据格式是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瓶颈
        3.2.1.1 空间数据多源性的产生和表现
        3.2.1.2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迫切性
        3.2.2 GIS中多源数据集成模式比较
        3.2.2.1 数据格式转换模式
        3.2.2.2 数据互操作模式
        3.2.2.3 直接数据访问模式
        3.2.3 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
        3.2.4 SIMS的体系结构
    3.3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数据库的建立
        3.3.1 数据融合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2 标准数据的导入导出
        3.3.3 数据的检核
    3.4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3.4.1 网格索引
        3.4.2 四叉树索引
        3.4.3 线性可排序四叉树
        3.4.3.1 基本原理
        3.4.3.2 编码规则
        3.4.3.3 四叉树的存储结构
        3.4.3.4 四叉树层数选择
        3.4.3.5 目标矩形与空间索引值的映射
        3.4.3.6 空间对象的增删与查询
        3.4.3.7 空间查询窗的优化改进
    3.5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技术实现途径
    4.1 调显控件设计原则
    4.2 调显控件设计思路
    4.3 调显控件技术实现途径
        4.3.1 系统工程设计
        4.3.2 数据转换加密
        4.3.3 符号体系设计
        4.3.4 分类显示模式的设计
        4.3.5 有条件符号化
        4.3.6 信息查询
        4.3.7 调色板设置管理
        4.3.8 数据检核
        4.3.9 二次开发接口设计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可视化技术研究
    5.1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可视化技术
        5.1.1 可视化表达的概念和意义
        5.1.2 电子海图的显示管理与动态可视化表达的比较
        5.1.3 S-57 和ECDIS的表示模式
        5.1.4 S-52 表示库的内容与实现
        5.1.4.1 颜色编码方案
        5.1.4.2 符号、填充模板和线型库
        5.1.4.3 符号化指令
        5.1.4.4 条件符号化程序
        5.1.4.5 检索表
        5.1.4.6 显示生成器
        5.1.4.7 点状符号的绘制
        5.1.4.8 线状符号的绘制
        5.1.4.9 面状符号的绘制
    5.2 电子海图显示流程与界面设计
    5.3 电子海图显示中的关键算法
        5.3.1 无缝拼接、全球漫游的显示机理
        5.3.2 无级缩放、详简变化的“鹰眼”机理
        5.3.3 通用调图接口设计
        5.3.4 航向朝上显示的机理
    5.4 本章结语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7)开放式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异构、多源空间数据库的互操作技术分析
3 空间数据共享与开放空间数据存取接口
    3.1 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访问接口
    3.2 空间数据库的规范接口
4 OGDC的总体设计思路与技术特点
    4.1 OGDC总体设计思路
    4.2 OGDC主要技术特点
5 OGDC技术规范设计与实现
    5.1 OGDC总体技术框架
    5.2 OGDC空间数据对象与访问模型
    5.3 OGDC技术架构的设计开发
    5.4 实践与应用
6 结语

(8)SIMS的MySQL数据库引擎技术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SIMS的体系结构及其实现
3 MySQL数据库引擎的实现
    3.1 明确接口功能
    3.2 确定算法逻辑
    3.3 语句清洗
    3.4 执行
4 结束语

(9)基于数据中心模式的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文的选题及意义
    §1.2 空间数据集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空间数据集成的发展
        1.2.2 空间数据集成技术现状
        1.2.3 空间数据集成体系模式
    §1.3 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的研究现状
        1.3.1 分布式空间数据集成系统
        1.3.2 无缝空间数据处理系统
        1.3.3 空间数据无缝化技术
        1.3.4 无缝集成分析与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
        1.4.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概念模型
    §2.1 概述
    §2.2 无缝集成的多层语义模型
        2.2.1 各种无缝集成观点
        2.2.2 无缝集成多层语义模型
    §2.3 空间数据缝隙问题
        2.3.1 一般情况下的缝隙
        2.3.2 分布式异构情况下的缝隙
    §2.4 无缝集成的认知与建模过程
        2.4.1 无缝集成的认知过程
        2.4.2 无缝集成的建模工具
        2.4.3 无缝集成的建模过程
    §2.5 无缝集成的概念模型
        2.5.1 顶层用户视图的设计
        2.5.2 无缝集成系统概念模型
        2.5.3 数据资源的定位与描述
        2.5.4 无缝集成数据容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系统设计
    §3.1 概述
    §3.2 空间数据集成与无缝化需求
        3.2.1 分布式运行环境
        3.2.2 多源异构性问题
        3.2.3 数据集成管理目录
        3.2.4 不确定性容忍要求
        3.2.5 自动化和智能化
    §3.3 无缝集成系统设计原则
    §3.4 数据中心与无缝集成模式
        3.4.1 空间数据中心的组成
        3.4.2 空间数据中心层次模型
        3.4.3 空间数据中心模式分析
    §3.5 无缝集成系统结构设计
        3.5.1 无缝集成框架
        3.5.2 全局目录系统
        3.5.3 全局空间索引
        3.5.4 多层智能中间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的一致性维护
    §4.1 概述
    §4.2 无缝集成版本机制的建立
        4.2.1 地理数据库版本机制
        4.2.2 无缝集成版本机制
        4.2.3 无缝集成归档机制
    §4.3 数据录入及清洗过程
        4.3.1 空间数据的录入过程
        4.3.2 无缝化清洗过程
    §4.4 拓扑关系的维护
        4.4.1 基于动态计算的一致性维护
        4.4.2 基于拓扑类的一致性维护
        4.4.3 拓扑自动化一致调整策略
    §4.5 基于版本的编辑与更新
        4.5.1 基于版本的离线编辑机制
        4.5.2 变更数据的无缝化合并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的查询及优化
    §5.1 概述
    §5.2 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的查询处理
        5.2.1 无缝集成空间数据查询过程
        5.2.2 无缝集成空间数据查询类型
    §5.3 查询处理的代价模型
    §5.4 基于紧凑查询机制的优化方法
        5.4.1 查询的打包及批处理机制
        5.4.2 集合差运算的分布式计算
    §5.5 基于效用机制的优化方法
        5.5.1 效用等价原则
        5.5.2 分布式查询任务的搭建
        5.5.3 动态视口查询的效用优化
    §5.6 基于数据缓存的查询优化
        5.6.1 数据缓存技术介绍
        5.6.2 数据交换缓存技术
        5.6.3 图幅缓存技术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的实现与典型应用
    §6.1 概述
    §6.2 系统框架的实现
        6.2.1 多层智能中间件的实现
        6.2.2 全局目录系统的实现
        6.2.3 全局空间索引的实现
    §6.3 功能模块的实现
        6.3.1 功能模块简述
        6.3.2 数据入库子系统
        6.3.3 查询分析子系统
        6.3.4 编辑子系统
    §6.4 基础地理数据建库典型应用
        6.4.1 应用系统功能简述
        6.4.2 应用系统部署运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后继研究
致谢
参考文献

(10)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
2. 空间数据组织管理
    2.1 空间数据的概念与特征
    2.2 空间数据模型
    2.3 空间数据的组织方式
    2.4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组织模式
3.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
    3.1 多源空间数据集成的相关概念
    3.2 国内外空间数据集成的几种模式比较
    3.3 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的解决策略
4. 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系统的系统分析和总体设计
    4.1 系统建设的目标
    4.2 系统的总体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 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实现
    5.1 系统的运行环境
    5.2 系统开发环境
    5.3 系统功能实现
6.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的研究成果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现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与参与科研情况

四、浅论地理信息系统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数据环境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D]. 董元.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2]农情决策空间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方法设计研究[D]. 刘兵. 湖北大学, 2016(06)
  • [3]城市管网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D]. 郑春梅.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3)
  • [4]基于GIS和Oracle的多源地震数据集成管理[A]. 郑学锋,王同东,靳平,潘常周,张慧民,徐雄,孙煜薇. 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九)——防灾减灾与国家安全, 2013
  • [5]多源图像情报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模型研究与原型建立[J]. 王寿彪,杨桄,谭海峰,叶怡,童涛. 国土资源遥感, 2013(02)
  • [6]国际标准电子海图调显控件技术研究及实现[D]. 汪海.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3(04)
  • [7]开放式空间数据库访问接口的开发应用[J]. 李绍俊,钟耳顺,周芹,谢炯,王少华.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3(02)
  • [8]SIMS的MySQL数据库引擎技术的探讨[J]. 叶亚琴,沈露雯,周顺平,陈波. 测绘科学, 2012(06)
  • [9]基于数据中心模式的分布式异构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研究[D]. 胡茂胜. 中国地质大学, 2009(10)
  • [10]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系统的建立[D]. 孙红丽. 山东科技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地理信息系统中多源空间数据的无缝集成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