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医学薄膜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红外医学薄膜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一、红外线药膜治疗仪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珍巧[1](2020)在《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对大鼠咬肌NT-3及NGF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安氏Ⅱ类错颌畸形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类错颌畸形。严重的错颌畸形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功能障碍,而且它引起的美观问题常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导致患者的自尊自信心水平降低,进而对患者学业、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活动参与度均产生不利影响[1]。根据发病机制,Ⅱ类错颌畸形可以分为:牙槽性、骨源性、颌位性及混合性,早期的颌位性错颌畸形如未进行及时干预,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骨性错颌畸形。因此,我们提倡及早发现并治疗错颌畸形,从而降低它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于下颌后缩的Ⅱ类错颌畸形患者,临床中常利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实现神经肌肉适应性改建。若在矫治结束时,神经-肌肉改建仍未完成,则会导致矫治效果难以完全实现或容易复发。因此,本研究拟对功能矫治大鼠的咬肌颊车穴进行中频电刺激,观察大鼠的咬肌生理变化,以及大鼠咬肌中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表达的变化,探讨穴位中频电刺激对神经-肌肉改建的影响,为临床中提高功能矫治的效率及减少复发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条件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只。1.建立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条件对照组大鼠,为其制作并戴用功能矫治器;实验组大鼠,在为其戴用功能矫治器的同时进行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2.大鼠咬肌组织切片HE染色:根据分组,进行相应处理后在第3、7、14、21 d处死大鼠,取其右侧咬肌中段组织制作石蜡切片,随后进行HE染色分析。3.大鼠咬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技术(streptavidin biotin-peroxidase complex method,SABC法)对各组大鼠咬肌组织切片进行NT-3、NGF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作用于大鼠,对其咬肌组织中NT-3及NGF蛋白表达量的影响。4.NT-3 mRNA及NGF mRNA相对表达量检测:各组大鼠在进行相应处理后,在第3、7、14和21 d处死大鼠,取其左侧咬肌中段组织进行qPCR检测NT-3 mRNA、N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将3d空白对照组的mRNA表达量作为校准品,计算2-△△CT值,进行统计分析,检测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作用于大鼠,对其咬肌组织中NT-3mRNA及N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大鼠模型。2.大鼠咬肌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在第3d,各组咬肌组织切片中并未发现明显的细胞核数量及位置的差异;在第7d的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中出现了核内移现象,实验组细胞核数量明显增多,各组肌纤维数目基本稳定。在第14d,核内移现象在实验组更为突出。直至21d,条件对照组的核内移现象仍较为明显,而实验组的核内移现象减少。在条件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咬肌纤维并未出现断裂和退行性变。3.大鼠咬肌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T-3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NT-3蛋白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第21d,条件对照组NT-3蛋白的表达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实验组NT-3蛋白表达量在第21d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NGF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NGF蛋白的表达量在第7d出现显着增多,在第21d NGF蛋白的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条件对照组中NGF蛋白的表达量在第14d才出现明显差异,且在第21d仍处于较高水平。4.qPCR检测结果:NT-3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条件对照组在第14d出现N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增加,在第21d N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实验组在第7d即出现NT-3 mRNA的表达增加,且于21d基本恢复至矫治前水平。N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NGF mRNA的表达先升高后降低,而条件对照组在第14d出现NGF mRNA表达升高后,在第21d仍未出现表达降低的趋势。结论: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作用于大鼠咬肌,促使NT-3及NGF表达增多,可能通过促进突触成熟和运动神经元数量的增加,促使咬肌纤维类型的转换,从而加快功能矫治大鼠神经-肌肉改建的速率,缩短矫治时间。但将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应用于临床中的具体参数,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刘晓阳[2](2020)在《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非手术方法有很多,其中电针具备针灸刺激和电刺激双重作用,本文旨在观察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河北医大第三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60例,依据RDC/TMD(research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MD)标准及颞颌关节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将患者分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 R)和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 R)。2.2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位采用平补平泄法,刺入深度约0.5-1寸,针刺得气后留针,连接G6805.I电针仪(鑫升实业有限公司),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30min/次,1次/d,连续10d为一疗程。治疗过程贯穿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复查颞颌关节MRI。3.治疗过程中记录:(1)不同时点VAS(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疼痛评分(治疗前、治疗3次、6次、10次后);治疗前后短式Mc Gill疼痛调查表(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2)Friction指数评估TMJ(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相关功能;(3)治疗前后总体疗效;(4)治疗前后无痛最大张口度;(5)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复位情况。4.统计分析使用SPSS2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Wilcoxon和Mann-Whitney U检验法,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VAS评分在两组内随着治疗次数增加均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疼痛症状均在治疗第3次后较治疗前开始明显缓解(P<0.05),第6次后疼痛缓解更加明显(P<0.05),治疗6次与治疗10次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在治疗3次后疼痛缓解程度无明显差别(P=0.584),但在治疗6次及治疗结束后显示ADDw R组疼痛改善更明显(P<0.05)。2.两组Mc Gill评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490),治疗后下降(P<0.05);ADDw R组改善更明显(P=0.008)。3.两组关节障碍指数、肌肉压诊指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ADDw R组肌肉压诊指数改善较ADDwo R组更明显(P=0.037)。4.两组总体疗效均达到90%以上;但两组总体疗效差异不大(P=0.165)。5.两组患者的无痛开口度在治疗后均变大(P<0.05),但ADDw R组增大更明显(P=0.000)。6.治疗后两组的颞下颌关节盘均没有复位。结论:1.电针对两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改善优于不可复性前移位组;两组均在电针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缓解,治疗次数尽可能达到6次以后。2.电针治疗后,Friction指数显示两组关节功能状况均发生改善,但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组肌肉压痛改善较不可复性前移位组更明显。3.两组的总体疗效均具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无明显差异。4.电针对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组的无痛张口度的改善较不可复前移位组更明显。5.电针对病程6个月以上关节盘前移患者的关节盘复位疗效不明显。

鲁涛,赵吉丹[3](2018)在《针灸配合微波对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微波对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研究组35例。对照组给予微波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等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等无显着性差异(P>0. 05),治疗4周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 05);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 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 14%,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 05)。结论:针灸配合微波能有效治疗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与单独使用微波治疗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于书翔[4](2017)在《针药并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并观察其疗效,依据中医辩证分型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针刺部位及针刺手法以及中药处方的选取。临床资料与方法:笔者依照该病种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以及脱落标准,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入患者90例,依照数字表随机原则,随机均分每组30例并命名为针药并用组,常规针灸组,以及中药辩证组三组并编号。针药并用组根据辩证分型给予针灸和中药汤剂服用处理,针灸组给予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常规穴位处理,中药组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汤剂服用处理。三组患者给予相同治疗周期,记录观察项目:疼痛视觉模拟尺(VAS)疼痛评分[1],Friction颞下颌关节指数(其中包括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结果:1.针药并用法、常规针灸法以及辩证中药法分别用于TMD疼痛患者后疼痛程度均有缓解(p<0.05),并且针药并用法对TMD疼痛的治疗作用在同一治疗周期内较其他两法的作用较为迅速(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三种方法在治疗后对缓解肌紧张,改善关节结构等均有效果(p<0.05)。同时认为针药并用法较其他两组的方法的作用相对有效(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证型的相关性:针药并用法在VAS值指标上反映出针药并用法对瘀血阻络、脾胃虚弱和肾阳亏虚型有明确疗效(显效率均为100%),而对于湿热痹阻型的疗效有一定的差异性。4从Friction指数是反映出针药并用对TMD的四个证型均有治疗作用,但与常规针灸组和辩证中药组所达到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1.针药并用可以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针对瘀血阻络型,脾胃虚弱型以及肾阳亏虚型的疼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2.在针灸、中药和针药并用中,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无明显的差别。3.针药并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一种还尚未可作为最佳治疗,但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研究,深入分析。

刘明[5](2016)在《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 、IL-1β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ysfunction syndrome,TMJDS),又称颞下颌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临床症状较重,对患者的生活影响较大,会引起咀嚼功能和语言障碍;TMD的病程较长,反复难愈,给患者心理上蒙上一层厚厚的阴影,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精神方面和生活方面的负面影响较大。深入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病因病机和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本实验通过拔出大鼠右上颌磨牙,使大鼠长期偏侧咀嚼而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实验动物模型,以炎性因子IL-1β TNF-α为观察指标,观察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大鼠的血清和颞下颌关节及组织内炎性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电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作用机理,为电针疗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给予科学的理论支持。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共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20g,实验分电针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3组,每组10只。通过拔除大鼠右上颌磨牙,人为造成大鼠偏侧咀嚼,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模型。造模2周后进行电针治疗,针刺取穴为“下关”、“太阳”穴,导线连接双侧“太阳”和“下关”穴,治疗时间为两周,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每天抓握5分钟,抓握方式同电针组。持续2周治疗完成后,在不同组别的大鼠中采血并提取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1β水平,处死大鼠后提取颞下颌关节及相关组织,研磨匀浆后取上清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法检测各组TNFα、IL-1β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各组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对照比较,模型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IL-1β、TNF-α水平大幅升高(p<0.05);与模型组对照比较,各电针组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电针治疗对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的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血清抗炎因子的表达水平。2.电针治疗可以通过调节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有关的炎症反应,抑制相关炎症反应,控制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发作,进而抑制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病变过程。3.电针治疗可明显抑制模型大鼠颞下颌关节炎的指数,具有一定抗炎消肿镇痛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牛寅[6](2014)在《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下关穴组(治疗组)和中药外敷组(对照组)法,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比,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取穴:下关穴。患者采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患处,常规消毒,嘱患者吸气,术者选取0.35mm×40mm毫针在患侧下关穴迅速刺入1.0-1.2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捻转角度在180度-360度之间,用力重,食指用力向前为主,频率快,捻转次数行六阴数,操作时间在1分钟以上,使患者针感扩散至整个颞颌区及耳前部,以产生走窜的针感为佳,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一次,起针时嘱患者长呼气再缓缓拔针,不加揉按。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刺5天中间休息2天。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药方为我院骨科院内制剂“熏洗II号”,透骨草250g,威灵仙250g,急性子250g,乌梅250g,生山楂500g,伸筋草150g,防风100g,三棱100g,骨碎补100g,红花100g,莪术100g,白芷100g,白芥子50g,皂角50g,麻黄75g,制马钱子75g,制成粗末装袋,每袋100g。将药袋放入水盆加热熬开,用药袋贴敷患处,每次持续1小时以上,每日2-3次,每袋可用2日。10日为1疗程。全部病例皆治疗一个月。结果: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②针刺下关穴能显着降低患者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改善患者患处症状,恢复患者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结论:①两组治疗手段均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有效疗法。②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疗效优于对照组。③针刺下关穴疗法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马彬[7](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叶永青[8](2011)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它以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关节杂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不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给患者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我国目前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许多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相对单一与落后。因此,对TMD的诊断及治疗手段的收集与整理显得尤为重要。可喜的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TMD的治疗方面的优势变得日益突出,目前已知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TMD的手段已达到十余种,并逐年增加。本文拟运用现代医学及中医学理论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诊治依据,并收集整理目前对治疗各型TMD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祖国医学(推拿、按摩和针灸)配合物理治疗,西药治疗以及配合义齿咬合板、正畸治疗等形成的综合疗法等,从而更好地用之于临床,为广大TMD患者服务。方法收集近十年关于TMD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然后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系统筛选、分类和分析,归纳出有关TMD治疗的切实、可靠的治疗程序或方案,使广大医学学者对TMD的诊断及治疗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与思路,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服务于群众。结果从近80年来众多学者的探索中,我们逐渐意识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治疗目的应该是消除疼痛、减轻不良符合、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首先应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计划和治疗程序,即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去做,这不仅是治疗疾病,而且要考虑如何在最小的代价下获得最大的效益。即对几乎所有TMD患者,首先应采用保守治疗,如行为纠正、物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殆垫治疗。大多数TMD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大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保守治疗后并不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其原因有很多,但我们可以把这些患者大致分为两类:①疼痛和功能障碍时由于存在关节内结构的异常;②多种致病因素造成的慢性疼痛。对于第一类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而对于第二类患者,情况要复杂得多,常需要多学科合作。毕竟一个临床医师很难单独处理引起复杂的慢性疼痛的多种致病因素。结论事实上,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绝大多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治疗过程。不同类别、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中必须强调针对不同患者进行具体分析,并制定针对其个人的具体治疗方案。

刘佳[9](2009)在《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评价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制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诊疗和操作标准,促进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并通过该试验的设计和实施,对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讨论。方法:采用中央随机方法,由国家药品临床研究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GCP中心)承担分配隐藏、中央随机和数据管理。成都、广州、武汉三个城市共九个研究中心承担研究任务。本次试验采用了来自成都、武汉共六个研究中心的部分数据。病例收集时间为为2008年1月4日~2008年12月31日。共纳入167例病例,脱落6例,剔除3例,无中止病例。治疗1组采用铺棉灸疗法(n=61),治疗2组采用叩刺拔罐法(n=55),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n=51)。采用综合疗效评分、疱疹指标、疼痛指标、安全性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等对三组进行疗效评价,以综合评定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结果:基线情况比较:三组基线状况良好,分组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综合疗效比较: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显着疗效,总有效率91.7%,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铺棉灸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评分有显着改善,但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疱疹指标比较:铺棉灸组结痂时间比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短(P<0.05);止疱时间及脱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指标比较:①铺棉灸组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组间比较治疗后疼痛程度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铺棉灸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在镇痛即刻效应方面,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铺棉灸组镇痛起效时间随之缩短,而镇痛维持时间随之增长。③三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第30、60天随访铺棉灸组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第90天铺棉灸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连续动态观察比较:①铺棉灸组第8-11天和第22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强度低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P<0.05)。②三组疼痛缓解程度前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第8-11天及第22、30天随访;铺棉灸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第60、90天随访,三组间疼痛缓解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综合疗效评分单项指标的连续观测上,“局部痛”在第8-11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天,铺棉灸组“烧灼感”大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数目”在治疗第8、9天,铺棉灸组优于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在第7、8、10、11天,铺棉灸组疗效不如叩刺拔罐组和西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其余单项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指标比较:三组治疗方法临床安全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耐受性指标比较:三组耐受性评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铺棉灸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良好疗效,不差于叩刺拔罐疗法及常规西药疗法(口服伐昔洛韦为主)。在促进带状疱疹结痂时间、降低疼痛强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方面优于叩刺拔罐组和对照组。铺棉灸疗法临床操作可行性好、安全性高、患者接受度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前景。

魏静,韩振廷,黄玉婷[10](2004)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非手术治疗》文中研究指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本文针对老年人的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有关非手术治疗,作一综述。

二、红外线药膜治疗仪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红外线药膜治疗仪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对大鼠咬肌NT-3及NGF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大鼠模型的建立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大鼠咬肌中NT-3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大鼠咬肌中NGF的变化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频电刺激用于神经-肌肉改建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针灸配合微波对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疗效评定方法
        1.2.2. 1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1.2.2. 2 疼痛等级
        1.2.2. 3 临床疗效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CMI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等级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4)针药并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 、IL-1β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认识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二、中医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三、针灸推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四、其他治疗
        五、电针治疗
        六、小结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现代研究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病因病机
        二、现代医学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分类
        三、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方法
    第二节 结果
        一、血清炎性因子检测
        二、颞下颌关节组织匀浆中炎性因子检测
        三、讨论
结语
    一、理论研究
    二、实验研究
    三、本次实验的创新点
    四、本次实验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国古代传统医疗学术思想对颞下颌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1.1 传统医学思想对颞下颌关节炎的认识
        1.2 常见颞下颌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1.3 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分类
    2 西方医学的最新进展研究
        2.1 颞下颌关节炎流行病学
        2.2 颞下颌关节炎的致病因素及病机
        2.2.1 致病因素
        2.2.2 病机
        2.3 现代医学对颞下颌关节炎的分类
        2.4 颞下颌关节炎的现代临床症状表现及体征特点
    3 颞下颌关节炎的当今临床医学研究过程与进展
        3.1 颞下颌关节炎的传统医学治疗
        3.1.1 中药治疗
        3.1.2 针灸推拿治疗
        3.2 颞下颌关节炎的现代医学发展研究
        3.3 颞下颌关节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实验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2 临床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测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疗程
        3.3 治疗效果
讨论
    1 立法思想
    2 临床体会
    3 问题与不足
    4 前景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TMD的病因
        1.1.1 因素
        1.1.2 心理因素
        1.1.3 代谢因素
        1.1.4 其他
    1.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
    1.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
        1.3.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指征
        1.3.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目的与原则
        1.3.3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西医常规治疗
        1.3.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常规治疗
第2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英文缩略语表 引言
1 课题来源
2 研究背景
3 关于铺棉灸疗法 临床研究
1 临床试验设计
    1.1 研究设计类型
    1.2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1.3 随机方法
    1.4 盲法设计及实施
    1.5 对照
2 研究人群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及脱落处理
    2.5 研究中止原则
3 试验方法
    3.1 中央随机分组
    3.2 治疗方案
    3.3 随访
    3.4 合并用药
    3.5 不良事件观察与分析
    3.6 研究人员资质情况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观察项目
    4.2 一般体格检查
    4.3 安全性观察
    4.4 疗效观察指标
    4.5 其他指标
5 试验指标评价
    5.1 可比性评价
    5.2 疗效评价
    5.3 安全性评价
    5.4 其他指标评价
6 统计分析
    6.1 统计分析计划书
    6.2 数据录入与提取
7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7.1 试验方案的优化
    7.2 研究影响因素的控制
    7.3 实验室指标的质量控制
    7.4 研究培训
    7.5 保障受试者依从性的措施
    7.6 质量控制体系
8 伦理学审查
    8.1 伦理审查体系
    8.2 受益与风险
    8.3 知情同意
    8.4 受试者的医疗与保护
9 临床研究流程图
10 试验结果
    10.1 受试者入选情况
    10.2 可比性分析
    10.3 疗效评价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祖国医学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1 病名来源
    2.2 病因病机
    2.3 辩证论治
3 关于治疗方法的讨论
    3.1 配穴组方的确定
    3.2 配穴分析
4 关于特色疗法—铺棉灸疗法的讨论
    4.1 概述
    4.2 铺棉灸治病机制
    4.3 铺棉灸法的临床应用
    4.4 选择铺棉灸法的意义
    4.5 铺棉灸操作的注意事项
    4.6 关于形成铺棉灸疗法操作标准的讨论
5 关于试验结果的讨论
    5.1 受试者入选情况
    5.2 可比性分析
    5.3 疗效分析
6 关于本次针灸临床试验设计讨论
    6.1 循证医学对针灸临床试验的指导意义
    6.2 临床研究的设计思路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文献综述
综述一 带状疱疹现代研究进展
    1 带状疱疹流行病学研究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1 病因学研究
    
2.2 发病机制
    
2.3 诱发因素
    
2.4 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
    3 治疗
    
3.1 物理疗法
    
3.2 药物治疗
    
3.3 神经节阻滞疗法
    
3.4 中西医结合疗法
    
3.5 其他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带状疱疹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2.1 毫针针刺
    
2.2 叩刺拔罐
    
2.3 围刺
    
2.4 火针
    
2.5 穴位注射
    
2.6 电针
    
2.7 耳穴
    
2.8 灸法
    
2.9 综合疗法
    
2.10 铺棉灸疗法
    
2.11 特色疗法
    3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3.1 毫针针刺
    
3.2 电针
    
3.3 叩刺拔罐
    
3.4 火针
    
3.5 穴位注射
    
3.6 综合疗法
    
3.7 特色疗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铺棉灸疗法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皮肤疾病
    1.1 带状疱疹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1.3 神经性皮炎
    1.4 银屑病
    1.5 其他皮肤疾病
2 神经系统疾病
3 其它疾病
4 名家经验介绍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件2:临床评价量表
带状疱疹综合疗效评分 附件3:典型病例
典型病例1
典型病例2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非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治疗
    1.1 调
    1.2 咬合板治疗和全牙弓软塑胶垫治疗
    1.3 修复治疗
2. 肌肉功能紊乱的调整
    2.1 毫米波治疗仪
    2.2 肌功能训练和特定电磁波(TDP)照射
    2.3 局部理疗
3. 中西医结疗法
4. 颞下颌关节腔注射治疗

四、红外线药膜治疗仪应用于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矫治联合颊车穴位中频电刺激对大鼠咬肌NT-3及NGF表达的影响[D]. 刘珍巧.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2]电针对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的疗效分析[D]. 刘晓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针灸配合微波对口腔颞下颌关节疼痛治疗效果的研究[J]. 鲁涛,赵吉丹. 四川中医, 2018(11)
  • [4]针药并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疗效观察[D]. 于书翔.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2)
  • [5]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 、IL-1β影响的研究[D]. 刘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针刺下关穴治疗颞下颌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牛寅.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8]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综述[D]. 叶永青.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11)
  • [9]铺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疗效评价[D]. 刘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10]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非手术治疗[J]. 魏静,韩振廷,黄玉婷.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4(03)

标签:;  ;  ;  ;  

红外医学薄膜治疗仪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