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重大修改法律法规保障归侨侨眷权益

江苏重大修改法律法规保障归侨侨眷权益

一、江苏大幅修改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规(论文文献综述)

林深[1](2021)在《城镇化进程中侨乡文化的传承 ——基于常山华侨农场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王容先[2](2021)在《出冬瓜村侨眷的日常生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出冬瓜村,地处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隶属于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是以德昂族为主的行政村,该村还有汉族和少量的傣族。在三台山乡,出冬瓜村是一个为数不多的归侨侨眷较为集中的村寨,全村有归侨8人、侨眷87人,归侨和侨眷大部分是德昂族。出冬瓜村的民族文化保留得相对比较完整,并且关于侨眷的相关资料也比较丰富。据调查,出冬瓜村的归侨、侨眷大部分是来自缅甸的“帮丝带”(1),也有一部分是本地居民。由于匮乏的物资、陌生的邻里和生存环境等各种问题,对侨眷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断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促使侨眷与本地居民形成民族自我身份的认同,加快侨眷融入本地生活,得到本地居民的认可。本研究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出冬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出冬瓜村侨眷的日常生活。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出冬瓜村侨眷的生存环境进行介绍,主要通过出冬瓜村的地理位置、侨眷的由来、侨眷身份的认同和侨眷的生活方式,来了解出冬瓜村侨眷的生活背景,并且分析侨眷如何在新环境生存,如何得到本地居民的认可。第二部分是阐述侨眷侨内婚和侨外婚两种通婚方式下的家庭生活,包括家庭的构成、孩子的培养、亲属的结构,更详细的了解侨眷家庭日常生活。第三部分主要是阐述侨眷以“侨”搭“桥”的村社生活,包括主要的宗教文化、茶文化、火塘文化,分析侨眷在重大节日、白天和夜晚的生活,更详细的了解侨眷与本地居民的日常相处,如何一步一步的融入到其中。第四部分阐述的是“近水楼台”的跨境交流,包括跨境婚姻、跨境贸易、联谊活动、走亲访友,促进跨境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边疆睦邻、富民安民、互利双赢。通过对出冬瓜村侨眷日常生活的研究发现,侨眷已经一步一步融入到出冬瓜村,侨眷的身份得到了认同,管理得到了体现。由于先天的同族优势,促进了侨眷与本地居民的感情,并且在调查中还发现民族文化对于侨眷的影响深远。

王瑞[3](2021)在《地方立法统计分析报告:2021年2月至3月》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2月至3月期间,3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共召开41次常委会会议,河北、黑龙江、山东、新疆等4个省级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共新制定地方性法规40件,修改95件,废止19件,批准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169件。这一时期,地方各级人大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国家立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和社会治理、公共卫生和人大自身建设等领域开展立法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宫宜希,于浩[4](2021)在《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新局面——2020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回望2020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按照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统一部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务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握新形势新特点,扎实做好党建和业务工作,努力推动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颜廷[5](2021)在《江苏新侨乡建设研究:现状、问题、对策》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华侨华人数量增长较大,且形成了自己的侨务资源优势与特点,这为江苏新侨乡建设奠定了初步的现实基础;而江苏省在华侨权益保护立法、为侨服务公共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地方政府在新侨乡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及江苏一直备受归国创新创业的侨胞青睐这一客观现实,都使得全面推进江苏新侨乡建设深具可行性。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江苏新侨乡建设目标不仅是要将江苏建设成为海外华人寻根圆梦之乡、安居乐业之所,更应使之成为推动江苏经济转型升级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载体,并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平台和依托。为此,江苏新侨乡建设应从侨乡特色文化建设、侨乡服务人群、侨务统战平台建设、侨乡品牌战略、侨乡建设基本策略等方面综合着手,系统规划实施,才能见效。

朱菲[6](2020)在《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土地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伴随着城镇化建设被征收征用。在征地的过程中,确保农民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已在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对于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相关规定,但是因征地补偿引发的矛盾纠纷仍然是广泛存在的社会问题,既有一夜暴富的被征地农民,也有丧失生产资料后无法安居乐业的贫困人口,更有因强征强拆等行为引发的恶性事件。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溯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发展变化情况,旨在通过对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分析得出当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当前国外有关征地补偿的制度,通过分析德国、美国的征地补偿制度,对比总结出其共性以及与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差异,为我国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护提供域外借鉴及经验。第三部分是对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提出的建议。通过上文对问题和原因的分析以及对国外征地补偿制度的借鉴,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征地实践,从实证角度出发,提出几点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的建议。

肖伊然[7](2020)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以华侨农场归难侨的生活现状为切入点,梳理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关注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过程及其后续发展。文章以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为个案研究,以华侨农场历史文献档案为基础,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实地接触归难侨群,希望由点到面探究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和归难侨群体的社会融入之路。1960年,双第华侨农场确定为接待安置归侨基地,由公私合营转为国营华侨农场。之后,双第华侨农场共经历了三次领导体制变化。2007年,国家针对华侨农场体制改革长期难以突破困境的背景下,提出“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目标,推动华侨农场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特殊的体制模式已不复存在,归难侨群体的场员身份意识逐渐转变为村民、居民。双第华侨农场的体制改革呈现了华侨农场从建制到“消亡”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变迁和归难侨群体社会生活变迁的方方面面。文章从“三融入”体制改革的目的出发,通过体制融入模式、地方治理、归难侨社会保障、侨居工程建设、归难侨生活现状等方面评析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执行状况。双第华侨农场纳入地方规划之后,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优势,由“环境促工业”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不再下达工业指标,建设生态旅游”。并逐步解决归难侨群体的住房问题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有效的地方治理,归难侨群体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明显,对于全国华侨农场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华侨农场在后续发展仍然面临着共性问题。在涉及农场干部队伍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国有土地开发利用以及归难侨子女社会融入等方面,需要开展更深入的工作。华侨农场作为制度性产物,成功“融入”的关键仍然依靠制度建设。笔者认为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的根源在于体制创新,建立一套保证华侨农场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体作用,引导华侨农场干部创新观念,提高归难侨群体自身素质,注重华侨农场文化建设等路径,增强华侨农场自身造血功能,才能实现彻底融入。

许晓勤[8](2020)在《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作为一个侨务大国,华侨华人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对我国现代化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统一战线理论及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侨务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侨务理论,特别是胡锦涛同志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侨务工作“三个大有作为”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侨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标志着侨务工作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当前,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华侨华人的研究至今还只是“学术性学科”,还未被列入官方的学科目录中。本文围绕“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这一主题,立足于传统历史学的研究结论,从政治学、法学等视角,以整体角度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采用历史唯物主义及辩证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及双重关系原理,以侨务理论的形成、发展为主线,对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在侨务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侨务问题的基本认识进行梳理;在系统阐述侨务理论形成背景和思想渊源的基础上,分析和解读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与创新特点。通过对侨务实践案例的分析,洞悉当今侨务工作面临的挑战,试图总结经验、规律以期完善侨务理论,探寻其未来发展趋势。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服务论、侨务资源论和侨务大局观;具有指导思想从统一战线向合作共赢发展、涵养对象从“以老一辈为主”向“新老结合”发展,工作重心从“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转移等特点,遵循“以侨为本”及“合作共赢”的原则。基于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实践分析,归纳出当前侨务工作还面临着为侨服务建设体系不健全、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关系不紧密、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不完善等挑战。当下,应以侨务工作的现实问题为重点,深化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构建中国特色侨务理论体系为总方向,努力提高为侨服务意识、涵养侨务资源意识和大局意识。

卢泽楷[9](2020)在《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文中指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鼓浪屿逐渐成为福建归侨侨眷的主要聚居地,成为会通东南亚各国的金融服务网络及跨国经贸网络的重要节点。鼓浪屿华侨留下的丰富的华侨建筑遗产、充满正能量的华侨精神与华侨故事,共同构成了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基本要素。鼓浪屿华侨是20世纪初鼓浪屿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撑,是近代鼓浪屿公用、文教事业发展和社区建设的主力军,是近代福建民主革命和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鼓浪屿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为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的最终形成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福建、厦门和鼓浪屿的近代化发展历程中发挥主导力量。因此,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梳理鼓浪屿华侨文化曲折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兴盛和衰弱的原因,研究其在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形成与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分析当前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2017年“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在申遗过程中,鼓浪屿华侨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出现了质疑其是“殖民地文化”的声音。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鼓浪屿的华侨文化有望再次扮演重要角色。未来鼓浪屿应吸收广东省开平市与日本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通过教育传承优秀华侨文化;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立足福建海洋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借助福建自贸区及海丝核心区的区域优势,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通过讲好华侨故事,举办寻根谒祖活动,加强同海外华侨的联系;搭建以鼓浪屿为中心的“海丝”旅游线路,让华侨文化走出去,从而实现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永续传承以及在海丝建设中的再发展。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助于在现实层面上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同时也有助于在观念层面上增强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化。

贺先叶[10](2020)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中归侨地位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治理是政治学永恒关注的话题,国家治理能力更是判别一个政权活力与能力的有力标准。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问题日益重视,随着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共产党更是决定要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要在建国一百周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对国家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在理论和现实上都是应该且必要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紧急的国内外形势,选择了“运动式治理”的方式对当时的国家与社会进行有关治理,推动着当时的国家、社会、民众随之运转,其影响力甚至超越了那个时代,导致“运动式治理”在今天仍旧影响超群,在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治理清单方式上依然是选项之一。归国华侨作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重要部分,起着联系国内与海外的作用,在当下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国家通过对归侨的治理可以了解自身治理逻辑和机制的优势与缺陷,华侨可以通过观察国家对归侨的治理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的生机与活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量的华侨归国回乡,参与着新中国的各项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为新中国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归侨地位的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归侨的社会适应性与国家认同感的形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中归侨地位的变化作为研究对象,是要在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运动式治理”路径选择的优劣的同时,分析“运动式治理”方式下归侨地位变化的原因及结果,以期为今天中国共产党对归侨的治理方式甚至对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方式选择建言献策。为此,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探讨归侨归国前后的相关背景,分析当时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勾勒出国内外相关势力对归侨的做法及影响,总结出当时归国华侨的身份特征及心理状态;第二个部分主要探讨归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下的地位变化,具体是以“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运动”为研究背景,将“运动式治理”引入对归侨地位的变化的分析研究,分析出归侨地位的变化的表现、原因及有关意义;第三个部分主要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归侨“运动式治理”进行评析,分析出对当前归侨治理、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经验与启示,即“关心团结归侨,加强统战工作;更新侨务观念,优化侨务工作;推进治理升级,加快制度建设”。

二、江苏大幅修改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大幅修改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规(论文提纲范文)

(2)出冬瓜村侨眷的日常生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文献简评
    三、概念界定
        (一)侨眷
        (二)日常生活
    四、理论工具
        (一)阿格尼斯·赫勒日常生活理论
        (二)生活世界理论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走入调查地:侨眷的生存环境
    一、出冬瓜村概况
    二、侨眷的来源
    三、身份的认同
    四、多样化的生存方式
    五、本章小结
第二章 侨内婚与侨外婚下的家庭生活
    一、侨内婚与侨外婚
    二、家庭的构成
    三、孩子的培养
    四、亲属的结构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以“侨”搭“桥”的村社生活
    一、节日的欢聚
    二、日常的互助
    三、夜晚的闲聊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水楼台”的跨境交流
    一、跨境通婚
    二、跨境贸易
    三、联谊活动
    四、走亲访友
    五、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访谈提纲
    二、归侨、侨眷名单及相关材料的图片
    三、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侨务工作材料汇编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地方立法统计分析报告:2021年2月至3月(论文提纲范文)

一、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概况
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立法概况
三、省级地方性法规的主题分布情况
    (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三)民生和社会治理方面
    (四)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健康方面
    (五)人大自身建设方面
四、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设区的市、自治州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的情况
    (一)概况
    (二)地方性法规主题分布情况

(4)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新局面——2020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率先垂范推进政治建设 筑牢思想“生命线”
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 打通“最后一公里”
    聚焦重点,开展“十四五”规划专题调研——
    深入基层,开展涉侨重点问题调研——
    落地见效,做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持续深入开展侨法宣传 夯实侨务法治基石
履职尽责做好建议办理工作 彰显代表主体作用
凝心聚力推进侨务外事工作 画好“最大同心圆”
积极主动加强多方联络 搭建沟通交流平台
记者手记
    凝聚侨心侨力推动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5)江苏新侨乡建设研究:现状、问题、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二、江苏侨务资源现状与特点
    (一)江苏海外华侨华人来源地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格局
    (二)江苏对外移民人口整体层次较高
    (三)江苏侨史源远流长,侨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三、江苏新侨乡建设的可行性
    (一)江苏华侨权益保护立法取得重大进展,为新侨乡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江苏为侨服务公共体系相对完善,为新侨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为侨服务保障
    (三)江苏地方政府已积累了一定的新侨乡建设经验
    (四)江苏省一直是侨胞创新创业热土,为新侨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现实基础
四、江苏新侨乡建设目标与基本路径
    (一)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底蕴,全面展示江苏地域文化特色
    (二)面向全体海外华侨华人,打造“宾至如归”新侨乡
    (三)以服务侨胞创新创业为主导,进一步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四)秉持“为侨服务”宗旨,将为侨服务与统战工作有机结合,以服务促统战,为侨务统战工作打造全新平台
    (五)实施品牌化运营战略
    (六)统筹规划,以地级市为建设单元,因地制宜,重点推进
五、当前江苏新侨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一)城市历史文化与民风民俗挖掘、整理、研究不到位,城市文化特色与乡情乡韵表达不够鲜明、突出
    (二)在引导归侨创新创业问题上,普遍重视中大型侨资企业发展,对侨资小微企业关注不够,重视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对普通归国人才的引进、使用与培养关注不够
    (三)部分地方政府将为侨服务拓展至海外的举措极具实效和创新意义,但其可推广性尚欠佳

(6)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现行法律规定
    (一)现行法律规定的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要件
    (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现行法律规定
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问题探究
    (一)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原则不明确
    (二)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补偿功能缺失
    (三)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救济制度缺失
三、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完善
    (一)明确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原则
    (二)充实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补偿功能
    (三)完善农村土地征收补偿争议解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萌芽阶段(1980-1995年)
        二、发展阶段(1996-2006年)
        三、深入阶段(2007年至今)
    第三节 文献资料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地域
        一、行政区划
        二、自然环境
第二章 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提出和实施
    第一节 华侨农场的缘起
        一、东南亚排华
        二、国内安置
    第二节 华侨农场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次领导体制变化(1950—1977年)
        二、第二次领导体制变化(1978-1985年)
        三、第三次领导体制变化(1985年至今)
        四、“三融入”体制改革的背景
    第三节 “三融入”体制改革政策的实施内容
        一、体制融入地方
        二、管理融入社会
        三、经济融入市场
第三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
    第一节 “三融入”之前的双第华侨农场
        一、场员安置
        二、生产与经营管理体制
        三、社会职能管理
        四、场员薪资福利
    第二节 体制融入模式
    第三节 地方治理
        一、发展布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归难侨社会保障
    第五节 侨居造福工程
        一、实施背景
        二、实施过程
    第六节 归难侨生存现状
第四章 双第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农场干部队伍建设
        一、理顺体制机制
        二、优化农场干部队伍
    第二节 归难侨子女的社会融入
    第三节 土地利用
    第四节 华侨农场未来发展前景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论文资助项目

(8)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创新点
        二、难点
    第五节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背景
        一、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新世纪以来侨情的变化特点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统一战线理论
        二、新世纪以前中国共产党的侨务思想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发展历程
        一、初步酝酿阶段——“两个服务”的提出
        二、逐步成熟阶段——“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三、丰富发展阶段——“根、魂、梦”的提出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内容与原则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核心内容
        一、“两个服务”论
        二、“侨务资源”论
        三、“侨务大局”观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原则
        一、以侨为本原则
        二、合作共赢原则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创新特点
        一、指导思想:从“统一战线”向“合作共赢”发展
        二、涵养对象:从“以老一辈为主”向“新老结合”发展
        三、侨务重心:从“以国内为主”向“国内外并重”发展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侨务理论体系
        二、指导和促进新世纪侨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影响和深化世界对我国侨务经验的认识
第五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实践与启示
    第一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的践行
        一、着力构建海内外为侨服务体系
        二、密切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联系
        三、加强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实践面临的挑战
        一、海内外为侨服务建设体系不健全
        二、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的情感关系不紧密
        三、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不完善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对未来侨务工作的启示
        一、健全海内外为侨服务体系
        二、加强华裔新生代与祖籍国之间的情感关系
        三、完善侨务工作与国家战略对接的发展机制
        四、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侨务工作经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意义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鼓浪屿研究国内综述
        二、鼓浪屿研究国外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
    第五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与衰弱
    第一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快速发展时期:1903-1941
        一、华侨大量移民鼓浪屿的原因及鼓浪屿归侨侨眷聚居地的形成
        二、华侨对鼓浪屿建设的贡献
        三、对鼓浪屿生活社区形成和对厦鼓文教事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四、民主革命和抗日救亡的中坚力量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衰落时期:1941-1978
        一、鼓浪屿华侨资源衰落的原因
        二、鼓浪屿华侨资源在1941-1978年间的变动情况
    第三节 总结鼓浪屿华侨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 申遗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第一节 申遗前鼓浪屿华侨文化的恢复与重建
        一、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发展的背景
        二、改革开放后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 申遗过程中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一、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二、申遗期间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相关措施
    第三节 申遗后华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利条件
        二、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三、开平市与日本等地世界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
        四、申遗后鼓浪屿华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路
第四章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的再发展
    第一节 海丝背景下鼓浪屿未来的功能和定位
        一、海丝背景下鼓浪屿华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二、坚持“文化景区+文化社区”定位,充分挖掘华侨文化内涵
        三、立足福建海洋文化,打造世界华侨华人和海丝文化中心
    第二节 鼓浪屿华侨文化在海丝建设中实现再发展
        一、在海丝建设中促进鼓浪屿华侨文化的传承
        二、在海丝建设中不断实现自身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中归侨地位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案
        (一)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之处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章 归侨回国前后的相关背景
    一、国际上呈现地位上升与阻挠加深的特征
        (一) 华侨在国际上的地位上升
        (二) 华侨归国遭遇的阻挠加深
    二、国内体现着新旧势力交杂与斗争的态势
        (一) 主要侨乡得到解放,侨务机构纷纷建立
        (二) 反动势力造谣生事,政策推行遭遇困难
        (三) 人民政协顺利召开,华侨参与侨乡治理
    三、国际国内背景下归国华侨的特点
        (一) 归侨身份呈现两极化特征
        (二) 华侨学生较多
        (三) 乡村归侨较多
第二章 “运动式治理”中归侨地位的变化
    一、“土地改革”运动中归侨地位的变化
        (一) “土地改革”运动蕴含的治理逻辑
        (二) 侨乡土地改革的过程
        (三) 归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四) 归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地位变化
    二、“抗美援朝”运动中归侨地位的变化
        (一) “抗美援朝”运动蕴含的治理逻辑
        (二) “抗美援朝”运动中归侨的贡献
        (三) “抗美援朝”运动中归侨地位的变化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对归侨地位变化的影响评析
    一、对两次“运动式治理”的评析
        (一) “土地改革”运动与“抗美援朝”运动在治理上的异同
        (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归侨“运动式治理”的优缺点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归侨“运动式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一) 关心团结归侨,加强统战建设
        (二) 更新侨务观念,优化侨务工作
        (三) 推进治理升级,加快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江苏大幅修改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规(论文参考文献)

  • [1]城镇化进程中侨乡文化的传承 ——基于常山华侨农场的案例研究[D]. 林深. 集美大学, 2021
  • [2]出冬瓜村侨眷的日常生活研究[D]. 王容先.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地方立法统计分析报告:2021年2月至3月[J]. 王瑞. 地方立法研究, 2021(03)
  • [4]奋力开创新时代人大侨务工作新局面——2020年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工作综述[J]. 宫宜希,于浩. 中国人大, 2021(05)
  • [5]江苏新侨乡建设研究:现状、问题、对策[J]. 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市委统战部联合课题组,颜廷.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01)
  • [6]论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问题及完善[D]. 朱菲. 吉林大学, 2020(04)
  • [7]华侨农场“三融入”体制改革研究 ——以双第华侨农场为例[D]. 肖伊然. 华侨大学, 2020
  • [8]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侨务理论研究[D]. 许晓勤. 华侨大学, 2020(01)
  • [9]鼓浪屿华侨文化传承研究[D]. 卢泽楷. 华侨大学, 2020(01)
  • [10]新中国成立初期“运动式治理”中归侨地位变化的研究[D]. 贺先叶.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江苏重大修改法律法规保障归侨侨眷权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