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破裂一例报告

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破裂一例报告

一、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断裂1例(论文文献综述)

胡时源[1](2020)在《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痛风所致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资料与方法:研究2013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二部手足外科收治的痛风石致腕管和(或)肘管综合征病例,共19例,其中腕管综合征19例,左侧8例,右侧11例,其中1例患者为左腕管综合征并右肘管综合征。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岁至68岁,平均55.1±9.2岁。腕管综合征病程1个月至60个月,平均11.3±14.3个月,肘管综合征病程15天。所有患者均有多年痛风病史,3年至20年,平均10.6±5.5年,身体可见大小不等痛风石结节隆起。术前血尿酸浓度均偏高,6例患者术前行局部彩超检查,均提示痛风石病灶。查体18侧表现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和感觉减退,1侧为中环指。大鱼际外观无萎缩12侧,萎缩7侧。6侧合并手指屈伸障碍,14侧手腕部掌侧饱满隆起,3例患者入院时处于急性关节炎期,腕部红、肿、热、痛。1例肘管综合征有环指尺侧半及小指麻木,肘部可见皮肤隆起,无爪形手畸形。腕管综合征患者腕部正中神经Tinel征均(+),肘管综合征患者尺神经Tinel征(+)。肌电图检查证实了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根据顾玉东腕肘管综合征临床分型,腕管综合征患者中度11例,重度8例,肘管综合征患者1例为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均采用OCTR术式,肘管综合征尺神经行前置手术,并针对痛风行综合治疗。结果:腕管综合征患者19例,肘管综合征1例,全部通过门诊、电话随访,未见复发,随访6个月~81个月,平均28个月。患者中度11例,重度8例。术后依据上肢周围神经功能标准[1]评定:优8例(中度6例,重度2例);良8例(中度5例,重度3例);可2例(中度0例,重度2例);差1例(中度0例,重度1例),总优良率84.2%。肘管综合征患者为中度,术后参照上肢功能尺神经评定标准为优。我院2017年统计非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患者术后优良率为78.0%。应用SPSS 23.0软件,依据病因是否为痛风将两组数据优良率进行费希尔精确检验,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1、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男性更常见,且多有痛风病史。2、腕管和肘管均为受限的狭窄空间,单钠尿酸盐沉积易引起神经损伤,但直接沉积于神经外膜内而造成神经损伤者少见。3、痛风所致的腕管综合征或肘管综合征均应早期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首选OCTR术式,肘管综合征首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此类患者术后预后较好。

贺佳伟[2](2020)在《细小周围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周围神经病变仍然是人们就诊神经科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如何对周围神经进行最佳静态和动态显像以获取神经结构变化的信息成为了新的挑战,同时随着显微外科快速发展所推动的外周神经损伤修复等精细手术的技术进步,也对高分辨率影像提出了迫切需求。目前,对于外周细小神经,CT、MRI等影像技术受限于分辨率或实时性,难以做到实时动态地对观测与追踪,迫切需要新的影像技术支撑。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快速进步,超声分辨率不断提高,使用高频超声对一些细小神经进行观察成为可能。本研究拟探讨超声在多种CT或MRI难以显示的细小周围神经显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在细小周围神经病变的显像特点并统计相关神经的正常与异常值,为细小神经超声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至2019年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并做过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超声影像学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各类患者总数分别为162名、52名、32名。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神经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及神经超声的影像学等相关数据,包括正常与异常的神经截面积、前后径、解剖位置、电生理信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股外侧皮神经的研究中,对于所有162例患者,超声均能清晰显示股外侧皮神经,表现为位于阔筋膜张肌与缝匠肌之间的高回声卵圆形结构,其中99例(61.11%)股外侧皮神经的超声图像中有异常声像图表现。99例中有81例(81.82%)患者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主干部分的明显肿胀增粗,6例(6.06%)表现为轻度肿胀,6例(6.06%)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的某一束支肿胀增粗,3例(3.03%)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内局限性低回声占位,2例(2.02%)主要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未见增粗但有回声改变,1例(1.01%)表现为股外侧皮神经内束支的连续性中断。81例增粗的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平均横截面积为9.53±3.87mm2,前后径为2.28±0.63mm;其中33例记录的股外侧皮神经正常处平均横截面积为4.00±1.82mm2,前后径为1.33±0.47mm,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162例中,进行了肌电图检查的22例,其中阳性率18.18%;进行了MRI检查的23例,阳性率39.13%。在腓肠神经的研究中,对于所有52例患者,超声均能清晰显示腓肠神经,表现为小腿后方中下1/3处小隐静脉无回声区周边的圆形或椭圆形筛网状稍高回声区,其中35例(67.30%)腓肠神经的超声图像中有异常声像图表现。35例中有23例(65.71%)患者表现为腓肠神经肿胀增粗,7例(20.00%)表现为腓肠神经处低回声占位,2例(5.71%)表现为腓肠神经连续性中断,1例(2.86%)表现为单纯的腓肠神经回声改变(神经外模增厚),1例(2.86%)主要表现为腓肠神经周围的局限性液性暗区,1例(2.86%)表现为腓肠神经与周围的低回声区分界不清。其中记录具体数据的17例增粗股外侧皮神经主干平均横截面积为6.65±1.91mm2,前后径为2.49±0.44mm;其中4例记录的腓肠神经正常处平均横截面积为2.25±0.83mm2,前后径为1.40±0.25mm,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52例中,进行了肌电图检查的11例,阳性率90.90%;在指掌侧固有神经的研究中,对于所有32例患者,超声均能清晰显示指掌侧固有神经,表现为指掌侧固有动脉旁,神经横切面为中强回声外膜环绕的点状低回声,内部隐约可见或无法显示筛网状结构,其中30例(93.75%)腓肠神经的超声图像中有异常声像图表现。30例中有20例(66.67%)患者表现为神经横截面积增粗,4例(13.33%)表现为神经旁低回声区,3例(10.00%)表现为神经源性肿瘤,2例(6.67%)表现为神经回声结构异常。其中记录具体数据的18例增粗指掌侧固有神经的平均横截面积为4.50±3.19mm2,前后径为1.97±0.65mm;其中14例记录的股外侧皮神经正常处平均横截面积为1.38±0.62 mm,前后径为1.14±0.30 mm,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股外侧皮神经、腓肠神经病变、副神经及指掌侧固有神经,可以有效地发现病变部位,并能提供病变部位生理信息如血流信号、病变原因等,对临床周围神经相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与疗效评估有较大帮助,是一种可靠的周围细小神经诊断工具,值得进一步向临床推广应用。

于静[3](2019)在《高频超声对上肢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文中认为常见上肢外周神经病变包括创伤性病变、卡压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刘晓明等[1]认为:周围神经损伤功能恢复与处理时间关系密切,如在早期得不到正确诊治将会影响患肢最后的功能恢复。随着高频超声技术及超声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超声能对神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做出直观反映,并为手术提供准确的定位,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高频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上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上肢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研究病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骨科住院患者

马西顺[4](2019)在《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与神经电生理参数的相关性,从而研究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54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组(A组),5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B组),选取同期49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C组)。分别测量研究对象右侧上肢正中神经(median nerve,MN)7个不同位点的宽径(width,W)、厚径(thickness,T),并用公式法测量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同时观察其超声声像图变化特征,主要包括正中神经的血流、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回声情况。分析超声测量参数与神经电生理检查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做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CSA的最佳临界值;此外分析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以及病程对该疾病的影响情况。结果161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5例,女性76例,平均年龄60.35±11.69岁。(1)三组之间总体上在W、T及CSA参数上差异统计学意义,尤其是腕管水平,主要表现在MN4、MN5以及MN6水平。具体A、C组比较,MN1、MN2、MN3、MN7水平W、T、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N4、MN5水平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组比较,MN2水平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B组比较,MN1、MN2、MN3水平T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腕关节水平,即MN4、MN5及MN6水平下,动态观察该三个水平下的正中神经的超声声像图特点,A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11.7%(19/143),内部筛网状结构消失,总计72.2%(117/162),内部回声减低,总计73.5%(119/162);B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12.6%(22/174),筛网状结构消失,总计78.7%(137/174),内部回声减低77.0%(134/174);C组三水平有血流信号,总计3.4%(5/147),筛网状结构消失27.2%(40/147),内部回声减低44.9%(66/147),三组之间在血流、内部结构以及内部回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OC曲线分析,A、B组在MN5、MN6水平下诊断准确率最高,A组MN5、MN6水平CS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0.41mm2、10.59mm2,B组MN5、MN6水平CSA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61mm2、12.73mm2。(4)A、B组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CSA与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做相关性分析,MN1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其他参数无相关性;MN2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和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其他参数无相关性;MN3水平,CSA与远端运动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振幅呈负相关;MN4、MN5及MN6水平,横截面积与远端运动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振幅、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呈负相关;MN7水平,横截面积与远端运动潜伏期、F波平均潜伏期呈正相关,与运动传导速度呈正相关;(5)A、B两组之间在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A、B两组之间在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正中神经主要表现为宽径、厚径及横截面积增加,尤其是在腕关节水平,即MN4、MN5及MN6水平,此外正中神经还表现为内部筛网状结构消失、回声减低,由于三组之间血流信号出现的比例均比较低,所以没有特征性,高频超声正中神经横截面积与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高频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此外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病程对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意义不大。

陈辉[5](2018)在《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与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伤后视力、视野迅速下降,常导致永久性的低视力、视野缺损或者失明。虽然目前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包括:激素冲击,经颅内、或经鼻腔-蝶窦视神经管减压术,和观察,但这些方案充满争议,并未得到公认。我们和一些学者的前期研究发现,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能够治疗某些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术后视力提高。但目前并没有对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该手术帮助患者视力提高的机制也不清楚。不少学者和我们推测:“视神经鞘下出血、积液、视神经纤维水肿,可以导致视神经鞘内高压,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而在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后,鞘内压下降对视力的恢复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尚没有鞘内高压动物模型和实验对此假设予以验证。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为:1)临床大样本研究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对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2)从视神经受压的角度分析,外伤后,视神经纤维可能受到来自视神经鞘外部(例如:骨折片或硬膜外出血)和视神经鞘内部(例如:视神经水肿、视神经内出血,视神经鞘内血肿、积液,视神经鞘间隔综合症等)的压迫。本研究的目的之二为:建立新型的视神经鞘内高压动物模型,模拟并研究视神经鞘内部(例如:视神经鞘内血肿、积液,视神经鞘间隔综合症等)的压迫对视神经的损害及其机制;为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治疗某些类型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奠定理论和实验基础。3)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我们还需要研制一种灵敏而稳定的视神经鞘内压测量仪,测量视神经鞘内压与颅内压,获得视神经鞘内压与颅内压存在差异的压力学证据。方法:1)通过研制一种新型视神经鞘内压测量仪,测量不同条件下的颅内压和鞘内压。2)通过向视神经鞘下间隙注射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制作一种视神经鞘间隔综合征(视神经鞘内高压)动物模型;并通过F-VEP、HE切片研究视神经鞘内高压对视神经的损害,通过轴浆流与TUNEL/Caspase-3/P53/Bax等研究该模型视神经损伤机制。3)在临床,应用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治疗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以排除视神经鞘外的压迫),研究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对此类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我们成功研制了一种灵敏而稳定的视神经鞘内压测量仪。在动物实验中,使用该仪器对正常状态、颅内高压、解除颅内高压后的兔视神经鞘内压和兔颅内压分别予以测定,发现:即便视神经鞘间隙与颅内联通,但兔视神经鞘内压与颅内压存在差别;视神经鞘内压可以高于颅内压。2)成功建立了一种视神经鞘内高压(鞘下注射粘弹剂)动物模型,鞘内高压对视神经功能和结构产生了损害,对其机制研究显示凋亡和轴浆流受损参与了视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3)在临床研究中,32例患者接受了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14例患者视力提高,有效率为43.75%;在术前有光感及以上视力的患者18例中,13例在术后2周内视力提高,有效率高达72.22%。该结果与激素治疗、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的结果相似。对该手术的安全性评价,显示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并发症少,其并发症轻微而短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1)在一定条件下,兔视神经鞘内压不仅与颅内压存在差别,视神经鞘内压还可以独立于颅内压升高,该发现为视神经鞘间隔综合症奠定了实验基础。2)成功建立了视神经鞘内高压模型,模拟了视神经鞘内高压对视神经的压迫,发现视神经轴浆流受损与凋亡均参与了该模型视神经功能和结构的损伤。3)从临床研究结果看,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实施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是安全的。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对有光感及以上视力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提高有帮助,但对伤后无光感的患者帮助不大。从风险-效果比(risk/beneficial)的角度看,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对残留有光感及以上视力的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这些研究对于临床医生寻找并解除某些可去除的、可治疗的损伤因素(如视神经鞘下积血、积液的压迫,间隔综合症,视神经鞘内炎症因子等),对于帮助或者促进患者的视力提高或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王战业,吕翔,於姝琳,曹洪弘,夏炳兰[6](2017)在《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临床工作中,外周神经损伤常见于正中神经、尺神经、臂丛神经、桡神经损伤及腓总神经,目前,仅见数篇有关腓总神经正常描述的文献[1-3]报道,本组旨在总结腓总神经损伤的声像图特征。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收集2013年7月至2016年6月我院经肌电图及手术证实的腓总神经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1373岁,平均47岁;病史3 h2年。其中14例神经受压,均出现不同程

包洪靖[7](2016)在《磁共振神经成像在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MRN上肢周围神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研究目的分析比较T1WI (T1-weighted imaging)、T2WI (T2-weighted imaging). FS-T2WI (fat suppression T2-weighted imaging)、FS-PDWI (fat 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序列和DW-MRN(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序列在上肢不同位置的正中神经、尺神经以及桡神经的影像质量并探讨其临床可行性及各成像序列的优缺点。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征集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31名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6名,女15名;平均年龄33.1±3.4岁(范围22-54岁)。所有参与者均进行单侧3.0 T核磁共振神经成像扫描,左侧上肢17名,右侧上肢14名。2.MRN检查方法:受试者分别进行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扫描。具体扫描参数如下: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T1WI、T2WI、FS-T2WI、FS-PDWI和DW-MRN序列TR (repition time, ms)/TE (echo time, ms) 550/20、3000/80、3000/55、3580/26、9000/85,采集矩阵75x72,层间距0.5mm,层厚3.5mm,层数60,FOV (field of view) 160mm × 160mm;腕掌部T1WI、T2WI, FS-T2WI、 FS-PDWI和DW-MRN序列TR/TE 550/23、3000/80、3739/70、3577/27、9000/86,采集矩阵75x68, DW-MRN序列层间距0,其余序列层间距0.5mm,层厚3.5mm,层数30, FOV 100mm×100mm。DW-MRN序列扫描为前后方向施加扩散敏感梯度(Motion Probing Gradients, MPGs), b值=800 s/mm2,激励次数(Number Of Excitations, NEX) 12;采集因子0.795;回波链长41;加速因子2。3. DW-MRN序列图像后处理:将所获得DW-MRN序列原始图像行MIP后处理,剪切掉背景中影响神经成像的高信号,得到冠状面三维立体的周围神经图像。4.图像分析:先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片,对上臂中段水平、肘关节水平、前臂中段水平、腕关节水平在五个序列上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2名医师再共同对近侧掌部水平重组后的周围神经DW-MRN图像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依据神经显示的满意程度分为四个等级:4分,周围神经显示完整且信号强度好,神经边缘清晰、锐利;3分,神经完整显示,边缘较模糊,信号强度良好;2分,神经未全程完整显示,扭曲变形,信号强度中等;1分,神经未显示。计算并分析不同序列图像显示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分支的数目。由另1名放射科医生测量并计算五个序列(T1WI、T2WI、FS-T2WI、FS-PDWI、 DW-MRN)的横断面的上肢五个不同层面(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腕关节、近侧掌部)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的信躁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 CNR),测算三次最后取平均值。为确保神经感兴趣区(Region-of-interest,ROI)的一致性,ROI的设置面积要尽量大,应该避免超出神经边界。4.统计学分析: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Friedman检验进行多个相关样本间的比较,两相关样本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观察者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0.61-0.80为一致性良,0.81一1.00为一致性优。结果1.上肢周围神经各序列在不同位置的显示情况比较:31名志愿者均顺利完成上肢周围神经MRN扫描。所获得的DW-MRN图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主干(上臂至腕关节),以及桡神经(上臂至肘关节)主干均能清晰显示,表现为连续走行、信号均匀的高信号,无神经显示不清或仅部分显示的情况。DW-MRN序列在近侧掌部正中神经可显示的分支为第一、二、三指掌侧总神经,尺神经浅支和深支,神经表现为连续走行、信号均匀的高信号。DW-MRN序列在近侧掌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显示的评分分别是(3.97±0.57)、(3.87±0.46)和(3.67±0.56)、(3.46±0.68),阅片者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99,Kappa值=0.782)。正中神经在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上臂中段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肘关节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前臂中段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腕关节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近侧掌部水平层面显示情况为0/31,2/31,3/31,8/31,28/31。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腕关节水平的各序列图像上正中神经主干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近侧掌部正中神经分支显示情况DW-MRN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MRN与T1WI比较的X2=23.70, P<0.05; DW-MRN与T2WI比较的X2=16.70, P<0.05; DW-MRN与FS-T2WI比较的X2=18.19, P<0.05; DW-MRN与FS-PDWI比较的X2=18.50,P<0.05。尺神经在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上臂中段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肘关节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前臂中段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腕关节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近侧掌部水平显示情况是3/31,5/31,6/31,7/31,29/31。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腕关节水平的各序列图像上尺神经主干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近侧掌部层面尺神经分支显示情况DW-MRN序列与常规序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MRN与T1WI比较的X2=20.60, P<0.05; DW-MRN与T2WI比较的X2=23.31,P<0.05; DW-MRN与FS-T2WI比较的X2=23.46, P<0.05; DW-MRN与FS-PDWI比较的XZ=23.50,P<0.05。桡神经在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上臂中段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肘关节水平显示情况为31/31,31/31,31/31,31/31,31/31。上臂中段、肘关节水平的各序列图像上桡神经主干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P>0.05)。前臂中段、腕关节、近侧掌部水平的桡神经主干及分支在各序列图像上均未见显示。2.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不同位置各序列图像的信噪比:正中神经SNR值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分别是3.67±0.17,4.70±0.15,4.72±0.20,4.74±0.15,4.74±0.19;肘关节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SNR值分别是3.66±0.13,4.70±0.16,4.71±0.19,4.72±0.15,4.73±0.17;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SNR值分别是3.66±0.09,4.73±0.09,4.73±0.14,4.73±0.16,4.73±0.19;腕关节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SNR值分别是3.65±0.04,4.71±0.10,4.71±0.11,4.71±0.13,4.72±0.19。TW2I、FS-T2WI、FS-PDWI、 DW-MRN序列在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腕关节层面测量的SNR值高于T1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1.03、210.04、211.05、213.14,X2=210.14、211.14、210.08、211.12,X2=212.15、211.15、211.05、210.13,X2=209.07、211.01、210.07、211.12,P<0.05);TW2I、FS-T2WI、FS-PDWI、DW-MRN序列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掌部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SNR值在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分别是3.88±0.12,3.88±0.16,3.88±0.19,3.89±0.18。近侧掌部水平各序列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SNR值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分别是3.63±0.13,4.69±0.14,4.71±0.19,4.73±0.18,4.73±0.19;肘关节层面测量的尺神经SNR值分别是3.66±0.11,4.70±0.13,4.71±0.16,4.72±0.11,4.73±0.16;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尺神经SNR值分别是3.66±0.01,4.73±0.02,4.73±0.13,4.73±0.14,4.73±0.17;腕关节层面测量的尺神经SNR值分别是3.65±0.01,4.71±0.09,4.71±0.06,4.71±0.10,4.72±0.09。TW2I、FS-T2WI、FS-PDWI、DW-MRN序列在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腕关节层面测量的SNR值高于T1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10、204.08、203.09、203.10,X2=203.13、204.04、202.18、203.12,X2=202.15、203.14、202.17、203.18, X2=203.17、203.08、203.07、202.11, P<0.05); TW2I、FS-T2WI、FS-PDWI、DW-MRN序列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侧掌部层面测量的尺神经SNR值在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分别是3.88±0.10,3.88±0.13,3.88±0.17,3.89±0.12。近侧掌部水平各序列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SNR值在上臂中段层面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分别是3.61±0.14,4.68±0.12,4.70±0.17,4.73±0.16,4.73±0.12;肘关节层面测量的桡神经SNR值分别是3.65±0.18,4.69±0.15,4.70±0.17,4.71±0.18,4.72±0.21。在上臂中段、肘关节水平各序列图像上测量的S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不同位置各序列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正中神经CNR值在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分别是0.59±0.07,0.66±0.08,0.67±0.06,0.68±0.09,0.69±0.07;肘关节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CNR值分别是0.58±0.08,0.65±0.07,0.66±0.05,0.67±0.06,0.68±0.08;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CNR值分别是0.58±0.02,0.67±0.06,0.67±0.09,0.67±0.11,0.68±0.06;腕关节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CNR值分别是0.57±0.06,0.67±0.06,0.63±0.07,0.67±0.08,0.68±0.09。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近侧掌部层面测量的正中神经CNR值分别是0.55±0.01,0.52±0.02,0.55±0.04,0.55±0.08。TW2I、FS-T2WI、FS-PDWI、 DW-MRN序列在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CNR值高于T1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11、185.10、184.19、185.07,X2=183.16、182.19、183.11、183.05,X2=183.09、182.19、183.12、183.13,P<0.05);TW2I、FS-T2WI、 FS-PDWI、DW-MRN序列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掌部水平层面FS-PDWI序列正中神经CNR值高于FS-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13,X2=173.16,P<0.05)。尺神经CNR值在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分别是0.58±0.05,0.66±0.03,0.67±0.02,0.68±0.07,0.69±0.02;肘关节层面测量的尺神经CNR值分别是0.58±0.04,0.65±0.06,0.66±0.01,0.67±0.03,0.68±0.06;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尺神经CNR值分别是0.58±0.01,0.67±0.03,0.67±0.07,0.67±0.10,0.68±0.05;腕关节层面测量的尺神经CNR值分别是0.57±0.02,0.67±0.03,0.64±0.05,0.67±0.07,0.68±0.06。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近侧掌部层面测量的尺神经CNR值分别是0.54±0.01,0.51±0.03,0.54±0.05,0.54±0.07。TW2I、FS-T2WI、FS-PDWI、DW-MRN序列在上臂中段、肘关节、前臂中段层面测量的CNR值高于TI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11、182.10、181.09、180.17,X2=183.06、182.03、183.01、183.00,X2=183.01、181.19、182.11、182.13,P<0.05);TW2I、FS-T2WI、FS-PDWI、 DW-MRN序列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掌部水平层面FS-PDWI序列尺神经CNR值高于FS-T2WI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11、172.02,P<0.05)。桡神经CNR值T1WI、T2WI、FS-T2WI、FS-PDWI以及DW-MRN序列图像上臂中段层面测量的分别是0.57±0.04,0.65±0.03,0.66±0.08,0.68±0.04,0.68±0.05;肘关节层面测量的桡神经CNR值分别是0.57±0.09,0.64±0.07,0.65±0.04,0.66±0.08,0.67±0.05。在上臂中段、肘关节水平各序列图像上测量的C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DW-MRN序列在近侧掌部神经成像有更高的神经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提高了正中神经、尺神经小分支显示的清晰度。2. FS-PDWI序列腕掌部正中神经、尺神经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FS-T2WI,成像效果优于FS-T2WI序列。第二部分MRN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研究目的通过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 MRN)、超声(Ultrasound, US)及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的对比研究,探讨MRN技术在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及局限性。研究方法1.患者资料搜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手术病理或/和临床随访证实的上肢周围神经疾病共55名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69岁,平均年龄36.3±2.7岁。2.MRN扫描所有患者采用3.0 T核磁共振成像仪(Philips Healthcare, Best, The Netherlands)扫描。研究序列包括: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ing, T1WI),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脂肪抑制T2加权成像(fat-suppression T2-weighted imaging, FS-T2WI),脂肪抑制质子加权成像(fat 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weighted imaging, FS-PDWI),和MR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技术(diffusion-weighted MR neurograph, DW-MRN)。腕掌部的MRN扫描参数:接收线圈为8通道腕关节相控阵线圈。扫描由近侧掌部达腕部。腕掌部DW-MRN序列的相位编码方向是前后方向,双射频源发射:TR/TE/TI 9000/85/260ms,半采集因子0.795,回波链长41,加速因子2,b值800s/mm2, FOV100 mm×100 mm,采集矩阵68×75,层厚3.0mm,无间距扫描,层数60层,激励次数12,前后方向施加扩散敏感梯度(Motion probing gradients, MPGs)。轴位FS-PDWI, FS-T2WI, T1WI序列扫描部分设置(包括视野、层厚、层间距、定位)与DW-MRN序列相同,TR/TE 3577/27ms, 3739/70ms,550/23 ms。上臂到腕关节的DW-MRN扫描参数:线圈为8通道膝关节相控阵线圈,扫描范围为上臂平腋下水平至腕关节。DW-MRN除了以下参数外同腕关节和手掌的扫描参数,FOV 160 mm×160 mm,采集矩阵72×75。上臂到腕关节、腕掌部扫描参数:轴位的FS-PDWI, FS-T2WI, T1WI除了以下参数外同DW-MRN, TR/TE 3577/27 ms、3000/80 ms、550/20ms,层厚3.5mm,层间距0.5mm。3.超声成像检查采用GE Vivid 7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L17-5探头,仪器内部设置有肌骨条件的扫查参数。探头置于患者上肢皮肤表面,首先进行横断面的检查,确定上肢神经位置之后,连续的从上肢近侧到远侧扫查正中、尺和桡神经。观察并记录病变数量和范围。4.统计学分析采用version 17 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值变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手术结果或/和临床随访为诊断参考标准。统计MRN和US检查方法诊断上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MRN和US诊断准确率的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55例患者经手术或/和临床随访诊断为:卡压性疾病共25例,包括腕管综合征11例(手术病理6例,临床随访5例),尺管综合征3例(手术病理1例,临床随访2例),肘管综合征11例(手术病理6例,临床随访5例);神经损伤性病变15例(手术7例,手术中观察到4例神经束肿大、神经外膜连续,1例神经外膜破裂,1例神经部分断裂,1例神经部分断裂且断端局部神经肿大并形成神经瘤,临床随访8例,肌电图检查提示正中神经轴索损害3例,尺神经轴索损害3例,桡神经轴索损害2例);肿瘤8例,包括5例神经鞘瘤(手术5例),神经纤维瘤3例(手术3例);神经扭转7例(手术7例)。手术病理或/和临床随访证实上肢神经卡压25例,MRN诊断为25例,US诊断为21例。MRN诊断上肢卡压性病变的敏感度100%,特异度100%;US的敏感度87.5%,特异度99.4%。高频超声漏诊卡压性疾病3例:其中1例手掌部肌腱腱鞘囊肿形成并尺神经深支受压所致,由于病变位置较深,超声没有探测到病变;1例腕管综合征和1肘管综合征漏诊,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横截面积没有明显增大因而漏诊。DW-MRN序列可以清晰显示1例腱鞘囊肿压迫尺神经深支。手术病理或/和临床随访证实上肢神经损伤15例,MRN诊断为13例,US诊断为13例。MRN诊断上肢神经损伤敏感度86.7%,特异度97.5%;US敏感度86.7%,特异度97.5%。MRN将1例误诊为桡神经的骨间背侧神经卡压,MRN漏诊1例为腕掌部外伤软组织肿胀,神经无法辨认。US漏诊1例,将创伤性神经瘤误诊为肿瘤1例。手术病理或/和临床随访证实上肢神经肿瘤8例,MRN诊断为5例,US诊断为4例。MRN敏感诊断上肢神经肿瘤的敏感度80.0%,特异度97.1%;US敏感度83.3%,特异度98.0%。MRN误诊2例神经纤维瘤和1例神经鞘瘤。超声检查误诊2例神经鞘瘤和1例神经纤维瘤,漏诊1例深部位置的小神经鞘瘤。8例上肢周围神肿瘤的起源神经在DW-MRN成像图上显示清晰。手术病理或/和临床随访证实上肢神经扭转7例,MRN诊断为7例,US诊断为5例。MRN诊断神经扭转敏感度100%,特异度100%;US敏感度83.3%,特异度97.9%。超声漏诊1例神经扭转,手术中观察到的19处神经扭转中超声显示16处,漏查3处。超声将1例神经扭转误诊为尺神经卡压,漏诊上臂桡神经扭转1例。DW-MRN可以立体、直观的显示扭转神经的狭窄部位及数量。结论1.MRN对上肢卡压性疾病及神经扭转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上肢周围神经病变必要的检查手段;2.MRN与US诊断上肢周围神经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对早期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病变的成像均不理想。因此,MRN检查准确诊断上肢周围神经病变必须结合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刘天友,贺克平,邵文正,樊云清,丁永宁[8](2015)在《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超声表现,并与术中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外周神经创伤性损伤15例,外周神经卡压16例,肢体外周神经源性肿瘤8例。超声对神经损伤、神经卡压及神经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3%、100%、62.5%。行神经吻合术患者中,16例神经束由吻合口近端向远端延伸,提示神经通路建立;5例吻合口明显膨大,吻合口内神经束对位较差;2例吻合处缩窄,提示神经通路未建立。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四肢周围神经疾病方面能精确判断损伤部位,较准确评估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同时能及时直观地评价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

吴赤球,李春伶,高永艳,余丹,马忠武[9](2014)在《高频超声诊断军事训练致周围神经病变39例分析》文中提出周围神经损伤是常见的外伤,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组织损伤合并发生。部队军事训练科目多、强度大,容易引起军事训练伤,最常见的为软组织损伤及应力性骨折[1-2],而周围神经损伤的报道相对少见。近期,我们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2013年7月因在军事训练中出现外周神经症状,而来我院行超声检查94例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周围神经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诊断神经损伤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亓恒涛[10](2014)在《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束扭转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15例上肢神经扭转的患者进行检查,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5例患者同时行磁共振检查。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8-42岁,15例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均为单侧上肢发病。将高频探头(9-14MHz)置于上肢体表由近心侧向远心侧直接扫查,二维超声连续扫查臂丛神经、上肢的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着重观察上臂中段以远及肘关节水平神经束的走行,特别是桡神经主干及桡神经深支的近心段,观察神经的内径及其回声改变,双侧对比观察,测量并记录患侧神经束及对侧相应位置正常神经束的内径。同时注意神经周围的解剖结构,神经有无卡压等。当发现神经病变,均准确定位病变的位置及病变累及的范围,并体表标记扭转的位置,用“×”表示。其中5例患者行3.0T磁共振检查,对患者主要采用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T1压脂成像、T2压脂成像及弥散背景抑制成像等序列进行检查,观察神经束的走行、内径及其信号的改变,并观察神经束周围有无异常解剖结构。分析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的高频超声声像图及磁共振影像特征,并与临床外科手术所见进行对照。对扭转神经束的内径与对侧正常肢体相应位置神经束内径进行配对t检验,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频超声均可清晰显示各神经束的走行及其内部的束膜结构。本组15例神经束扭转患者高频超声及5例磁共振神经检查均做出准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100%。15例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的患者中,13例为单纯桡神经扭转,1例尺神经扭转,另1例为正中神经合并桡神经扭转。13例单纯桡神经扭转中仅累及桡神经深支的有2例,余11例均累及上臂桡神经主干。15例神经束扭转中单发神经扭转5例,多发神经扭转10例。上肢非创伤性神经束扭转声像图表现为单发或者多节段性沙漏样改变,沙漏样改变两端神经束增粗,回声减低,内部筛网状束膜结构显示不清。扭转的神经束内径约0.284±0.05cm,而对侧健康肢体相应位置神经束宽约0.23+0.04cm,行配对t检验得出t值为9.542(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上肢外周神经非创伤性扭转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对临床外周神经手术术前评估及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外周神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外周神经肿瘤患者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7.8岁。46例患者中36例因单一肿物就诊,另10例为多发肿物。对肿物采用高频探头(9~14MHz)连续扫查,注意与病变部位相连的神经形态、回声及其内部结构等,并与血管、肌腱、韧带等的回声相鉴别。发现病变后,均准确定位病变的位置及病变累及的范围,并作体表标记。其中11例患者行磁共振检查,对患肢主要采用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T1压脂成像、T2压脂成像等序列进行检查,观察肿瘤的形态、内部信号改变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等。结果:46例外周神经肿瘤患者中,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均发现肿物并准确定位,其中神经鞘瘤29例,神经纤维瘤8例,脂肪纤维错构瘤9例。其中10例多发肿物,均为神经鞘瘤。4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正中神经17例,尺神经13例,桡神经5例,腓总神经6例,胫神经5例,皮神经4例,臂丛神经2例。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在其长轴表现为条索状相互平行的低回声束,短轴表现为筛网状结构。实时观察外周神经位置相对恒定,不随肌肉、肌腱和韧带而运动。神经鞘瘤纵切面表现为低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纺锤形,其两端与神经相连,呈鼠尾样改变,内部回声欠均匀,内部多见囊变及出血等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像显示其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多发神经鞘瘤声像图为沿神经分布的串珠样结节,边界清晰。神经纤维瘤声像图表现分为三型:结节型、丛状及弥漫型,其中结节型神经纤维瘤瘤最为常见,其声像图与神经鞘瘤类似;丛状及弥漫型神经纤维瘤较为少见,其中丛状表现为皮下多发低回声结节,呈串珠样改变,无明显边界;弥漫型可见皮下浅筋膜层弥漫型增厚,结构紊乱,弥漫分布丛状及类圆形的低回声结节,呈类淋巴水肿样改变。脂肪纤维错构瘤声像图表现为:神经明显增粗,呈膨胀性生长,纵切面神经内可见分布不均的条状低回声神经纤维和高回声脂肪组织相间的结构,呈“电缆状”;横断面表现为点状低回声和强回声相间,呈“莲藕状”。彩色多普勒显示,增粗的神经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诊断外周神经肿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对临床外周神经肿瘤术前评估及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断裂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断裂1例(论文提纲范文)

(1)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痛风的流行病学特点
    2.2 痛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2.3 腕管、肘管的解剖学研究
        2.3.1 腕管的解剖构成
        2.3.2 肘管的解剖构成
    2.4 腕管与肘管综合征的病因
        2.4.1 腕管综合征
        2.4.2 肘管综合征
    2.5 诊断
        2.5.1 临床表现
        2.5.2 影像学检查
        2.5.3 电生理检查
        2.5.4 临床分型
    2.6 治疗
        2.6.1 非手术治疗
        2.6.2 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2.6.3 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病例来源
        3.1.2 基本情况
    3.2 术前分型
    3.3 手术治疗及术前与术后处理
        3.3.1 术前处理
        3.3.2 腕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3.3.3 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
        3.3.4 术后处理
    3.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痛风石致腕管与肘管综合征发病特点
        4.1.1 性别特点
        4.1.2 腕管与肘管综合征发病人数
        4.1.3 年龄分布特点
        4.1.4 病程分布特点
    4.2 术后结果统计
    4.3 术后疗效统计学分析
第5章 典型病例
    5.1 典型病例一
    5.2 典型病例二
第6章 讨论
    6.1 痛风致腕管或肘管综合征发病人群特点
    6.2 为什么痛风石会引起腕管或肘管综合征
    6.3 痛风致腕管与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建议
    6.4 手术时机的选择
    6.5 治疗
        6.5.1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6.5.2 痛风致肘管综合征的术式选择
    6.6 痛风致腕管综合征预后
    6.7 不足与展望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细小周围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1 导言
    2 头面部细小神经
    3 颈部细小神经
    4 躯干部细小神经
    5 上肢细小神经
    6 下肢细小神经
    7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股外侧皮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超声检查
        2.3 神经传导检查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对象症状
        3.3 超声检查结果
        3.4 神经传导检查结果
        3.5 MRI腰椎影像检查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部分:腓肠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超声检查
        2.3 神经传导检查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来源
        3.3 超声检查结果
        3.4 神经传导检查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部分:指掌侧固有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超声检查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来源
        3.3 超声检查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五部分 论文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位成果
附表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

(3)高频超声对上肢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病例:
    1.2 仪器:
    1.3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周围神经创伤性病变的声像图主要表现:
    2.2 神经卡压的超声改变:
    2.3 神经肿瘤的超声表现:
    2.4 手术及病理检测:
3 讨论

(4)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三组间基本资料的比较
    2 三组间高频超声测量值比较
    3 三组之间正中神经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
    4 三组之间患者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生化指标的比较
    5 糖尿病患者神经电生理参数之间的比较
    6 高频超声参数测量值与神经电生理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7 正中神经7 个不同测量水平下的ROC曲线分析
    8 病程对于 A、B 组患者的影响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
致谢

(5)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基础研究工作部分
        1.1.2 临床研究工作部分
    1.2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综述一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研究进展
        1.2.2 综述二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损伤机制研究研究进展
        1.2.3 综述三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视神经鞘内压测量仪的设计及样机制作与验证
    2.1 研究背景
    2.2 设计与制作
        2.2.1 要求与目标
        2.2.2 设计测压原理
        2.2.3 样机零部件、性能与组装
        2.2.4 样机整机和使用程序
    2.3 视神经鞘内压测量仪样机验证与测试
        2.3.1 样机准确度的验证
        2.3.2 不同粗细测量针头的选取与测试
        2.3.3 样机对兔鞘内压的测量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视神经鞘间隔综合症的生物压力学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
    3.3 实验动物,材料及仪器
    3.4 方法
        3.4.1 活体兔颅内压测量
        3.4.2 活体兔鞘内压测量
        3.4.3 活体兔颅内高压模型建立及颅内压测量
        3.4.4 活体兔颅内高压下的鞘内高压模型及鞘内压测量
        3.4.5 解除颅内高压后,活体兔颅内压与鞘内压的测量
    3.5 结果
        3.5.1 灌注性颅内高压模型建立
        3.5.2 颅内高压下的鞘内高压模型建立
        3.5.3 正常颅内压与鞘内压的差别
        3.5.4 颅内高压下,颅内压与鞘内压差别
        3.5.5 颅内高压解除后,颅内压与鞘内压差别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新型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鞘内高压模型
    4.1 研究背景
    4.2 实验动物与材料
    4.3 方法
        4.3.1 粘弹剂鞘内注射--视神经鞘内高压模型制作
        4.3.2 F-VEP检测
        4.3.3 常规病理学检测
        4.3.4 凋亡检测
        4.3.5 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
        4.3.6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检测视神经轴浆运输
    4.4 结果
        4.4.1 功能损伤测定结果
        4.4.2 组织结构损伤测定结果
        4.4.3 凋亡测定结果
        4.4.4 免疫组化结果
        4.4.5 视神经轴浆流测定结果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治疗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5.1 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在非颅内高压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综述
    5.2 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的安全性综述(译文)
    5.3 视神经鞘切开减压术对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研究
        5.3.1 患者入选与排除标准、手术方法
        5.3.2 结果
        5.3.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32例患者临床资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讨论

(7)磁共振神经成像在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研究背景
第一部分 MRN上肢周围神经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附图、附表
第二部分 MRN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附图、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英文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讨论

(9)高频超声诊断军事训练致周围神经病变39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方法
    1.3 结果
        1.3.1 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结果对比
        1.3.2 神经病变的超声图像特征
2 讨论

(10)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English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高频超声在非创伤性上肢神经扭转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第二部分 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前言
    材料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English Paper I
English Paper II

四、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断裂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痛风致腕管综合征的诊治与疗效分析[D]. 胡时源. 吉林大学, 2020(03)
  • [2]细小周围神经的超声影像学回顾性分析[D]. 贺佳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高频超声对上肢外周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J]. 于静.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2)
  • [4]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马西顺. 青岛大学, 2019(02)
  • [5]非视神经管骨折性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与干预研究[D]. 陈辉.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4)
  • [6]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 王战业,吕翔,於姝琳,曹洪弘,夏炳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06)
  • [7]磁共振神经成像在上肢周围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包洪靖. 山东大学, 2016(03)
  • [8]高频超声在周围神经疾病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J]. 刘天友,贺克平,邵文正,樊云清,丁永宁.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5(09)
  • [9]高频超声诊断军事训练致周围神经病变39例分析[J]. 吴赤球,李春伶,高永艳,余丹,马忠武. 人民军医, 2014(06)
  • [10]高频超声在外周神经疾病诊断中的应用[D]. 亓恒涛. 山东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正中神经鞘瘤外伤性破裂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