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浅析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浅析

一、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吕春宇[1](2021)在《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更好地培养时代新人,党和国家先后召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并出台了系列重要文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越来越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推进,特别提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这个背景下,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方针政策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然选择,更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具有非常突出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主要分五章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第一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相关概念,主要包括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等,分别对新时代的理论蕴含及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及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所指等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明确了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相关概念,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找到科学的遵循,也才能使该研究有所明确指向。第二章是对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进行分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要回到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中,以整体建构视野来分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主要是以普通国民教育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参照,以作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领域来分别梳理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通过这些梳理分析每个学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同时把握了整体建构视域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这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也是增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第三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进行梳理。主要选取了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和当代西方有代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经验。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集中体现为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选取的道德发展认知方法、社会学习方法、隐性教育方法、价值澄清方法、政治社会化方法、潜能激发方法、心理治疗方法等都是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代表性方法。这些经验的梳理并没有局限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而是从一般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的,这样能够更全面把握有益的经验。通过这种梳理,启发我们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整体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的有机结合,要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第四章是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进行架构。本文从理论依据、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三个维度来架构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理论依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吸收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要求。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科学化与人文化相结合原则、传统化与现代化相结合原则、生活化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是整体建构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是以基于新时代为整体建构的基本点,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整体建构的着眼点,以做好学段层次衔接为整体建构的根本点,以坚持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为整体建构的关键点。第五章是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呈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应呈现出具体的、实操性较强的每个学段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文以普通国民教育的诸学段(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为基本划分依据,谈及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安排,并按照主渠道与主阵地的领域划分标准,完成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建构。同时,从理念保障、队伍保障、承载保障和学术保障等角度探索推进整体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保障策略的支持下,最终将方法建构落实到位。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度很大的工程,本文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探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的研究期待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能够助力于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战略实施。同时,也期待更多的研究者能够投入到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中。

李娜[2](2021)在《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文中指出近些年来,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也不止一次地在讲话中强调德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关系到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与效率,同时政治社会化的实现程度又会影响到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目标的衔接与实现,二者相辅相成。首先,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理论主要探究政治与社会化的本质内涵、过程及其特点。其次,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展开主要探究的是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提出、目的、要求以及其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第三,政治社会化与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一方面政治社会化会为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提供德育内容、方式等方面的借鉴,另一方面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有效实施也为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提供保证,二者相互借鉴,互为补充。最后,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效推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主要探究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德育工程复杂性、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以及西方外来文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从顶层发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制定策略去着力解决,同时努力通过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去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政治信仰、全面公民素质以及政治鉴别力的公民,推动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总而言之,要时刻站在政治社会化的视角下对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作出判断,同时更要依据政治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实现作出一定的补充,在高效的德育一体化进程中,帮助个体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政治认同,提升政治参与,并能够积极地投身到政治管理中去,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葛广天[3](2021)在《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德育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发展状况,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包括爱国主义、团结合作、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对于大学生精神品质的塑造有着重要功能,同时也能为大学生指明政治方向,使其坚定理想信念。而当前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对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利于提升保定市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德育的融合,同时红色文化在德育中的应用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绪论、红色文化及高校德育相关概述、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情况调查分析以及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的思考。通过相关理论的研读、调查研究、分析思考,深入挖掘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的应用中存在的优势及问题。针对优势及问题,提出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校德育的思考,首先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的实现主体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国家、学校、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次对保定市红色文化融入地方高校德育的实现机制进行了研究,要建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机制、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以及坚实的制度保障机制以促进保定市红色文化与当地高校德育的融合;最后从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四个方面论述了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路径。要充分利用课程与教科书,利用高校课程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要注重实践教学、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创新实践活动以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要灵活运用网络媒体、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德育,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增加红色文化传播度;要加强社会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从而促进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

闫佳伟[4](2021)在《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意义在该意见中得到了明确规定,并将其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实现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要求。21世纪以来,课程改革不断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深化,使我国的教育既满足时代性又具有规律性。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有力推动着育人方式的不断变革,使我国在提高育人水平的同时也能提升国民素质,对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教育发展的前瞻性与人才培养时代性具有重大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中学阶段处于学生成长的关键期,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因此中学的教育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旗帜,在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上严格遵循党的教育大政方针,秉持学校的立校文化与育人目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本研究充分认识到当前中学阶段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性,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首先,本研究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对立德树人进行历史溯源与理论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及近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发展研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与育人导向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时代责任、具体内涵与价值意义。其次,基于现实审视的角度,对本研究中的个案F中学立德树人实践进行研究,并将实践工作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对标分析,从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六个维度,将该校德育工作进行归类梳理。从立德树人的顶层设计、实践落地、管理效能三个角度对个案进行研究,总结该校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方面的有益经验与成功做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中的目标、内容和协同机制三方面,反思出当前该校主要面临的德育目标体系建构不清、大中小幼德育体系衔接不畅、德育课程体系建构不全、德育综合实践创新力度不大、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程度不高等亟需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在反思的基础上,从《指南》指要求的六个维度出发重构该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实施路径。最后,本研究继续聚焦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诸多要素中核心的三方面内容,即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以及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给出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建议。

卢琳琳[5](2021)在《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品德行为正处在“质”的变化过程中,可塑性强,帮助小学生们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至关重要。德育所包含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指示灯的作用,保证着学生能够沿正确的方向前进。沂蒙红色文化诞生并发展于革命战争年代,内涵丰富,有着多样的存在形态,还有着重要的育人价值,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品格。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引言部分,从选题依据、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几个方面进行叙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契合性,从小学德育对象的认知特点、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分析小学德育的特点;从沂蒙红色文化的存在方式、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分析其教育特质;分析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调查情况及原因分析,从调查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及做法、发现问题和原因分析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本研究对三所小学的小学生发放问卷,每所学校共发放160份问卷,三所学校共发放480份问卷,回收458份。通过访谈调查的形式对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进行有关沂蒙红色文化的访谈调查。首先,在师生对沂蒙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调查中,学生对学习沂蒙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不高,专业师资力量缺乏。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沂蒙红色文化的渗透利用情况调查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老师对于沂蒙红色文化的讲解太片面,多侧重于讲解沂蒙精神部分。教学方法也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形式单一,师生互动较少。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涉及沂蒙红色文化的内容较少,没能充分挖掘沂蒙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然后,在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调查中,德育活动仍以传统的参观展览馆、红歌比赛等德育活动为主,形式单一,且开展频率不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低。最后,在校园沂蒙红色文化氛围建设调查中,黑板报、手抄报、学校标语等涉及沂蒙红色文化的内容较少,校园氛围建设不浓厚、全面。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要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和专业素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整合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学形式要多样,各个学科要同心同向而行;德育活动的开展要新颖有趣,德育内容要充实全面,学校给予充足的资金以支持德育活动的开展;校园沂蒙红色文化氛围的建设,要从物质、精神和制度方面进行建设,全面、充分的建设校园沂蒙红色文化氛围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受沂蒙红色文化内涵。

欧阳鹏[6](2020)在《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家庭德育是在“家庭场域”中培育和发展孩子的道德、思想、政治、理想、爱国精神、民族情怀、集体意识、民主理念、法治观念、心理素质的教育活动。新时代国家发展中的新形势与新变化,以及家庭德育本身存在的许多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因素、不合时宜的因素、效率低下的问题等,呼唤家庭德育变革。变革,是一个“变”的过程,又是一个“革”的过程。“变”,意味着家庭德育中原有积极因素的强化、匮乏因素的补全;“革”,意味着家庭德育中负面因素的消弭。变革既是刊谬与补缺的过程,又是强化与增益的过程。研究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除明晰其基本内涵外,亦需厘清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或“关系”。人们的“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个人与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与儿童关系”的妥善建构与维持,各个家庭之“家格”的发展状况,人们对于“家庭与个人幸福、社会和谐之耦合关系”的理解,都与家庭德育的存续和变革息息相关。另外,以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为行动指南,从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近代以降中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中汲取充足“营养”,是新时代家庭德育实现科学、高效变革的必要前提。探赜新时代家庭德育为什么要变革,一方面,须揭示和正视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变化与新形势: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日益习见的特殊家庭现象。另一方面,须审视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当前阶段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难题,引致家庭德育的诸多被动和无奈;在古今中外文化杂糅与冲突背景下,家庭德育面临文化选择与坚守之困局;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德育理论与方法自觉缺失;家庭“自我”发生疏离;德育智慧与家庭安全感缺位;“德育过度”;家长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欠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家庭“德育爱”出现“二律背反”;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缺失型”、“控制型”、“反面型”、“暴力型”、“威权型”为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深刻体认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是开展变革前最核心的准备工作。剖析制约因素,是因为变革会牵涉这些因素、变革活动将受到这些因素制约。唯有洞悉它们的本质内涵,才能顺利开展变革工作。制约因素主要涵括主体因素、结构因素、环境因素、时间因素、功能因素等。明确基本原则,是为了充分保障变革的合理性、有序性、科学性和高效性,是为了让变革活动的具体行为在秩序与“章法”的规范下更加有的放矢。变革过程应遵循方向正确与操作可行相结合、承继传统与前瞻未来相统一、国外经验与中国国情相协调、时代共性与家庭个性相洽同等原则。开展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既要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又要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变革家庭外围的“德育生态”:第一,在国家层面,创新与优化相关制度,完善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二,在社会层面,整治和重构家庭外围的社会环境与道德生态;第三,在社区层面,优化社区资源配置,促进社区对家庭德育的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第四,在家校及个体层面,洞悉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之道,打造协作相通且互不从属的共育格局。变革家庭内在的“德育体系”:其一,从优化父亲角色、强化亲职教育、深化家长参与、统摄德育影响等方面着手,提高家长的德育胜任力,形成以能力发展与使命自觉为基础的家庭德育内生动力;其二,建立兼具个适性与社会性、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实效性与综合性的家庭德育目标结构,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其三,创新家庭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知识立场、时代立场、身份立场、生命立场和系统观导向;其四,在融贯并蓄、旁求博考、多元创生、用科技舆情之利、动“爱与关心”之情的方法求索中推动家庭德育质量提升。综上,论文采用思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含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问卷调查以及质性访谈等)、历史研究法和多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变革是什么——为什么变革——准备变革——开展变革”为研究思路和逻辑线索,对中国家庭德育及其变革的内涵与理论、问题及归因、因素与原则、生态外铄与质量内求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肖姚[7](2020)在《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认为民办中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助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普及。育人先育德的思想要求民办中学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德育工作的完成率则需要用德育实效性来进行检验,可以说,考核一所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高低是该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论文从民办教育这一特殊教育背景入手,通过考察民办中学德育过程的实效性,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使研究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本文选取了贵州省五所民办中学为调研对象,并且通过系统的理论论证与现状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办中学德育现状进行了全方面的分析。整篇论文共四大部分:绪论,主要说明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综述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基本研究和理论基础。通过对“德育”和“德育实效性”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以及阐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和第二、三代领导人德育观、习近平德育思想,让读者对本文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有初步的了解。在第二章中,则是对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具体而言包括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贵州省民办中学在增强德育实效性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德育实效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最后一章,本文分别从制度、环境、教材内容以及家长工作四个路径探讨了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优化策略。

樊洁[8](2020)在《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中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价值观导向多元化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传统的德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风云变幻的教育环境变化。目前,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途径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德育功能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本文对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从而探索中学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实现路径,对于丰富德育和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体系,提高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挖掘和建设能力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界定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论述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说明了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现状,指出中学校园文化在增强中学生主体地位、扩大德育教育范围、创新教育环境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探究了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欠缺。第四部分探讨了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是德育氛围薄弱、校园文化环境缺乏和校园活动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研讨了产生问题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学校重视程度不足、国外多元文化冲击、德育工作者能力有待提升等。第五部分提出了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路径。针对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包括确立重要思想认识、把握德育教育主线、加强德育宣传管理;针对缺乏德育氛围的问题提出要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创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环境;针对活动流于形式的问题提出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通过开展社团活动、组织问题活动、丰富学术活动和鼓励社会实践活动等路径。

朱俊仿[9](2020)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及其传承弘扬研究》文中指出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着表征及重要载体,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价值内涵及精神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观念及行为活动。在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民族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总结归纳传统节日在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德育功能,并结合新时代背景,分析其在当下有效性发挥过程中存在的原因及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及建议,对于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实现其现代性转化,加速构建我国新型德育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全文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德育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主要归纳总结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要素、类型划分及基本特质,在深刻把握中国传统节日内涵的基础上,追根溯源,厘清中国传统节日与德育建设的内在性关联,明确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研究的逻辑合理性及实践可行性,为后文的研究论述奠定坚实基础。论文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节日具体有哪些德育功能及这些德育功能到底如何发挥作用。文章以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视角,全面细致的对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进行了概括梳理,形成了以对个体内在影响为主的微观德育功能与从外在整体氛围谈传统节日对当今社会、国家及时代的意义为主的宏观德育功能。在作用机制研究上,本文结合心理学中“知—情—意—行”的品德构建规律,以更加具体的角度对传统节日德育功能的发挥进行了解释。第三章则是将研究视角由理论转向现实,深入剖析传统节日德育功能在当今有效发挥的困境及原因。本文结合传统节日自身局限、时代背景变迁、主体意识发展及形式载体呈现等现状,尽可能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深入把握。最后一章进行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路径研究。本文首先树立原则意识,即传统节日德育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传承弘扬应有所遵循。在我国文化自信、文化强国建设等战略目标的具体指导下,本文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原则、批判继承原则和与时俱进原则,强调我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有高度的价值导向、传承意识及创新意识,做好“旧瓶装新酒”的转换工作。随后以此为指导,从具体问题和具体原因出发,尝试性探索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路径选择。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做好全社会道德体系建设工作,是依托我国特色文化资源推进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伟大创举,更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加速实现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有效举措。在未来对传统节日德育功能的传承弘扬过程中,各行为主体间应加大合作力度,打造传承弘扬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这一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深入。

闫奎霖[10](2020)在《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学识、智力、品格、行为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具有丰富文化含量和德育价值的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可谓巨大且深远。党和国家文件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指南》都有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相关要求,立德树人,课程育人是所有高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是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阐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参考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大理大学为个案,对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主体意识、渗透内容、渗透途径和方法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成绩经验,着重查找问题不足并分析原因。针对在其公共英语课程中德育渗透的薄弱环节,提出加强改进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德育渗透的对策建议,以利于促进公共英语“课程育人”。通过调研,发现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关于德育渗透不足和问题:渗透主体方面,存在着学院和公共英语教师对德育渗透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公共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意识需要继续加强,公共英语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教材的德育资源等问题;渗透客体方面,发现学生需要教师通过公共外语教学进行德育渗透,学生愿意接受教师在公共外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公共外语教学中适当进行德育渗透会对大学生有积极影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渗透不足;渗透介体方面,存在着教材使用、课堂教学渠道等方面德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渗透环体(环境)方面,存在着德育渗透的公共英语教学环境、校园环境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而这些问题的形成,是由于公共英语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不强、应试化教学使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在分析问题以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九条加强和改进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建议: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克服应试教育功利性倾向;优化渗透德育的内容;拓宽渗透德育的途径;改进渗透德育的方法;营造渗透德育的环境;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借鉴以及借鉴国外外语教学经验。以此促进公共英语德育渗透、“课程育人”工作。

二、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与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界定
    一、新时代的理论阐释
        (一) 新时代的科学界定
        (二) 新时代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要求
    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内涵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概念界定
        (二)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含义
        (三)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质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概念指向
        (一)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科学含义
        (二)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具体指向
第二章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分析
    一、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考察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把握
        (三) 整体建构视野中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解读
        (四) 整体建构视野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状梳理
    二、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总体问题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学段问题
    三、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总体归因
        (二) 整体建构视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的学段归因
第三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经验借鉴
    一、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注重自我教育的方法
        (二) 注重家庭教育的方法
        (三) 注重社会教化的方法
    二、当代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览
        (一) 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二) 社会学习方法
        (三) 隐性教育方法
        (四) 价值澄清方法
        (五) 政治社会化方法
        (六) 潜能激发方法
        (七) 心理治疗方法
    三、对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借鉴
        (一)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特定社会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 方法的建构要服从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具体特点
        (三) 方法的建构要坚持显性与隐性教育方法有机结合
        (四) 方法的建构要特别注重自身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第四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宏观思路
    一、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理论依据
        (一)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
        (二) 借鉴德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三) 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成果
        (四)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理论
    二、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原则
        (一) 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
        (二)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三) 传统性与时代性相结合原则
        (四) 生活化与规范化相结合原则
        (五) 针对性与规律性相结合原则
    三、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的基本要求
        (一) 基于新时代的基础:整体建构的基本点
        (二)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整体建构的着眼点
        (三) 做好学段层次衔接:整体建构的根本点
        (四) 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整体建构的关键点
第五章 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构建的具体呈现
    一、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小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小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小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二、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初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初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初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三、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高中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高中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四、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内容
        (一) 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
        (二) 大学阶段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
        (三) 大学阶段课程与日常方法整体协同的思考
    五、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实施的保障策略
        (一) 理念保障:树立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化的理念
        (二) 承载保障:统筹推进主渠道与主阵地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
        (三) 队伍保障: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沟通交流
        (四) 学术保障:深化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2)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政治社会化的基本理论
    (一)政治社会化的本质内涵
    (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三)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二、新时代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展开
    (一)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提出
    (二)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目的
    (三)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要求
    (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一)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为政治社会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二)政治社会化为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实施提供具体的可行内容
    (三)在德育活动的具体实践中实现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四、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有效推进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
    (一)德育一体化的制约因素
    (二)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主要路径
    (三)将政治社会化的目标融入到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时代背景
        (二)现实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基本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基本观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红色文化及高校德育相关概述
    一、红色文化相关概述
        (一)红色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二、高校德育相关概述
        (一)德育及高校德育的定义
        (二)高校德育的内容
        (三)高校德育的重要性
    三、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应用的价值
        (一)政治教育价值
        (二)文明传承价值
        (三)历史印记价值
    四、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应用需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三)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四)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第二章 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基本内容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概况
        (一)人物旧址、纪念馆系列
        (二)革命历史事件遗址、纪念馆系列
        (三)综合性革命历史博物馆系列
        (四)墓碑、烈士陵园系列
        (五)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特点
        (一)内容的多样性
        (二)传播的广泛性
        (三)资源的价值性
        (四)地区的便利性
    三、研究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是重温历史的重要财富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是凝聚人心的思想保证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是激励进步的动力源泉
    四、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意义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生动的教育资源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形式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为当地高校德育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三章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积极表现
        (一)保定市部分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认知情况较好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部分高校德育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三、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消极表现
        (一)关于课程及教材方面的调查分析
        (二)关于实践及活动方面的调查分析
        (三)关于校园物质及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分析
        (四)关于社会环境对红色文化传播影响情况的调查分析
    四、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二)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对于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思考
    一、发挥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主体的作用
        (一)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
        (二)学校及教师重视度提升
        (三)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完善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机制
        (一)建立健康的舆论导向机制
        (二)建立创新发展的激励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
        (四)统筹坚实的制度保障机制
    三、探索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实现路径
        (一)课程育人,利用高校课程作为红色文化教育主阵地
        (二)实践育人,创新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
        (三)文化育人,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增加红色文化传播度
        (四)环境育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
结语
附录1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情况调查
附录2 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应用的访谈提纲
附录3 保定市红色文化资源汇总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以“立德树人”回应青少年成长时代挑战
        (二)用“落实机制”破解立德树人关键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立德树人
        (二)关于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三)关于中学德育工作
        (四)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国际比较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立德树人
        (二)落实机制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一章 正本清源: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与发展探寻
    一、关于立德树人的历史溯源
    二、党的教育方针与立德树人的发展探寻
        (一)党的历史实践赋予立德树人的使命与责任
        (二)关于新时代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研究
第二章 现实审视: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实践梳理
    一、个案F中学的基本情况
        (一)F中学办学发展历程与区域影响
        (二)F中学建校以来课程与教学改革历史梳理
    二、F中学立德树人工作实践研究样例
        (一)以“1247”工作模式为载体的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二)以贯通式架构为依托的思政一体化课程实施
        (三)以在体验中提升为追求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
        (四)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五)以共同促进学生成长为目标的家校合作工作
    三、依据《指南》分类梳理F中学工作实践
        (一)基于课程育人维度
        (二)基于文化育人维度
        (三)基于活动育人维度
        (四)基于实践育人维度
        (五)基于管理育人维度
        (六)基于协同育人维度
第三章 积极支撑: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有益经验
    一、基于顶层设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
        (二)坚持学校改革规划的设计
        (三)统筹学校改革资源的协调
    二、以管理效能服务立德树人工作实施
        (一)强化制度建设
        (二)强化师资培育
    三、以实践落地保障立德树人工作效果
        (一)以五育并举为导向的全学科融合
        (二)家校社会的全过程协同
        (三)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全方位评价
第四章 内视反听: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问题反思
    一、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证分析
        (一)教师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二)学生层面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三)面向师生家长及居民的访谈与分析
        (四)基于实证研究的问题小结
    二、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目标机制问题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实施有待加强
        (二)应重视立德树人诸多要素的良性互动
        (三)需强化全面响应育人方式变革意识
    三、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内容机制问题
        (一)顶层设计与底层实施的双线融合契合度不够
        (二)“五育并举”培养体系中德育路径创新还需拓宽
        (三)需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课程、活动的深度融合
        (四)应更注重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宽视野
        (五)需强化破“五唯”背景下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四、立德树人工作落实的协同机制问题
        (一)需加速提升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二)德育一体化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还需提升
        (三)需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发展不均衡
第五章 完善之路: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新建构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论指导与内在逻辑
        (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于《指南》六个维度重构F中学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课程育人:中小学一体化课程体系
        (二)文化育人:学校德育文化传承与创新
        (三)活动育人:主体性德育活动体系
        (四)实践育人:依托团·队学生工作体系开展综合实践
        (五)管理育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六)协同育人:多要素协同育人体系
    三、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构建议
        (一)指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目标机制
        (二)服务于育人目标的内容机制
        (三)落实“三全育人”的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一、F中学学科德育渗透工作
    二、F中学家校委员会工作制度
    三、F中学教育综合改革自评报告
    四、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调查问卷报告
    五、F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5)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界定
        1.小学德育
        2.沂蒙红色文化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契合性
    (一)小学德育特点
        1.德育对象的认知特点
        2.德育过程的时效性
    (二)沂蒙红色文化的教育特质
        1.存在方式:情境性、离散性、多样性
        2.教育内容:不完全知识性、非传递性、综合性
        3.教学过程:互动性、生成性、差异性
    (三)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重要意义
        1.丰富小学德育内容
        2.创新小学德育模式
        3.提升小学德育效果
二、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状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
        2.调查目的
        3.调查工具
        4.调查内容
    (二)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的主要经验及做法
        1.开发校本课程
        2.丰富实践活动
    (三)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和学生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不足
        2.课堂教学沂蒙红色文化的融入不充分
        3.德育活动形式单一
        4.校园红色文化氛围不浓厚
三、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路径研究
    (一)提高教师认知水平、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2.培养专业师资力量
    (二)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1.整合教学内容
        2.多学科、多角度渗透沂蒙红色文化
        3.教学形式多样化
    (三)丰富德育活动形式、内容
        1.创新德育活动形式
        2.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四)营造校园沂蒙红色文化氛围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3.完善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现状的问卷调查
附录2 访谈提纲
致谢

(6)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特别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既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1.3 论文的研究进路
        1.3.1 研究目标与逻辑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内涵阐释与理论基础
    2.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之内涵梳理及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
        2.1.2 家庭德育
        2.1.3 变革
    2.2 家庭德育变革的相关概念、因素或关系剖析
        2.2.1 家庭观、生活观与婚姻观
        2.2.2 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2.2.3 家庭成员与儿童的关系
        2.2.4 家有“家格”
        2.2.5 家庭与个人幸福及社会和谐的耦合性
    2.3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2.3.1 马克思主义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2.3.3 中国传统家庭德育思想及其涵育之道
        2.3.4 近代以降中国学界家庭德育相关思想
        2.3.5 近代以降国外学界家庭德育相关理论
第3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1 新时代家庭德育面临的新形势与新变化
        3.1.1 科技跃升与物质积淀
        3.1.2 地缘结构与人口结构变迁
        3.1.3 生活方式与社交模式转型
        3.1.4 社会分化与阶层固化加深
        3.1.5 特殊家庭日益习见
    3.2 新时代家庭德育的主要现实问题及其归因
        3.2.1 结构性难题
        3.2.2 文化杂糅与冲突
        3.2.3 科学建构与理性反思贫乏
        3.2.4 家庭自我的疏离
        3.2.5 智慧与安全感缺位
        3.2.6 德育“过度”
        3.2.7 育德能力和化人水平制约
        3.2.8 犯罪预防与德育爱背反
        3.2.9 父亲沦为家庭德育中的他者
    3.3 新时代家庭德育现实问题的典型表现形式
        3.3.1 威权型家庭德育
        3.3.2 控制型家庭德育
        3.3.3 反面型家庭德育
        3.3.4 暴力型家庭德育
        3.3.5 缺失型家庭德育
第4章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原则
    4.1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制约因素
        4.1.1 主体因素
        4.1.2 结构因素
        4.1.3 环境因素
        4.1.4 时间因素
        4.1.5 功能因素
    4.2 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基本原则
        4.2.1 目标导向、系统有序与操作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4.2.2 继承传统、立足现实与前瞻未来相融合的原则
        4.2.3 高新技术、传统方法与德育规律相协调的原则
        4.2.4 借鉴国外经验与结合中国国情相统一的原则
        4.2.5 时代共性要求与家庭个性文化相洽同的原则
第5章 德育生态外铄: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宏观着力点及实践路向
    5.1 国家制度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加强党对德育制度变革的领导
        5.1.2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5.1.3 价值取向转换
        5.1.4 制度内容嬗变
        5.1.5 社会主义法治、德治的体认与共生
        5.1.6 制度家庭德育与家庭德育制度互洽
    5.2 社会环境优化与整治
        5.2.1 重构社会环境与家庭德育的关系
        5.2.2 变革社会之“道”以引领个体之德
        5.2.3 强化“互联网+”社会之家庭德育担当
        5.2.4 完善社会工作嵌入融入
    5.3 社区有效参与和多元协同
        5.3.1 优化社区资源配置
        5.3.2 活用习近平共建共治共享理念
        5.3.3 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并济
        5.3.4 社区文化、环境、舆论建设
    5.4 家校德育分野与共生
        5.4.1 明晰家校德育联动分工之关系及边界
        5.4.2 学校对家庭德育的支持
        5.4.3 发展学校德育的个适性
        5.4.4 家校共育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6章 德育质量内求: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的微观着力点及实现方略
    6.1 家长德育胜任力提升
        6.1.1 深化家长参与和三向互通
        6.1.2 强化亲职教育与父母成长
        6.1.3 优化父亲角色投入
        6.1.4 统摄家庭德育影响
        6.1.5 创新多位一体家庭教育
    6.2 家庭德育目标变革
        6.2.1 协调个适性与社会性
        6.2.2 融合民族性与世界性
        6.2.3 讲求实效性与综合性
        6.2.4 规避道德目标阿伦特困境
    6.3 家庭德育内容变革
        6.3.1 内容设计求索
        6.3.2 时代特色彰显
        6.3.3 人与中国人身份体认
        6.3.4 内容衔接及阶段原则恪守
        6.3.5 系统观运用
    6.4 家庭德育方法变革
        6.4.1 把准德育方法的辩证与统一
        6.4.2 活用其它学科之育人方法
        6.4.3 促成家庭德育方法多元指向
        6.4.4 创生儿童道德发展的可能性
        6.4.5 擅取时代科技与舆情之利
        6.4.6 让孩子在爱与关心中“动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青少年道德同一性问卷)
附录C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
致谢

(7)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基本研究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阐述
        一、德育
        二、德育实效性
    第二节 德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列宁德育观
        二、党的历代领导人德育思想
第二章 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贵州省民办中学发展概述
        二、调查设计
        三、对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现状的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贵州省民办中学在增强德育实效性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一、丰富了德育形式,德育主题活动成效明显
        二、加强了新媒体的运用,德育效果显着
    第三节 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个别民办中学德育环境不佳,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二、思政课教材部分内容存在重复,缺乏时效性
        三、部分家长无法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缺乏与子女的交流
第三章 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第一节 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制度优化策略
        一、促进相关德育政策制定
        二、完善德育工作的学校领导体制
        三、健全德育专职教师成长机制
    第二节 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环境优化策略
        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
        二、净化网络环境
        三、改善校园环境
    第三节 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教材内容优化策略
        一、推进各学科渗入德育教育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四节 增强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的家长工作优化策略
        一、提升家长德育理念和道德修养
        二、改进家长德育方式
        三、发扬传统家庭美德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8)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中学校园文化
        2.1.2 德育
        2.1.3 德育功能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2.2 人文素质教育理论
        2.2.3 习近平青少年教育观
3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现状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样本选择与方法
        3.1.3 问卷设计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问卷信度检验
        3.2.2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现状调查
        3.2.3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的积极影响
        3.2.4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过程中的欠缺
4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中学校园德育氛围薄弱
        4.1.2 中学校园文化环境缺乏
        4.1.3 中学校园活动流于形式
    4.2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学校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4.2.2 国外多元文化的冲击
        4.2.3 德育工作者能力有待提升
        4.2.4 “垃圾”信息监管存在空缺
5 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路径
    5.1 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
        5.1.1 确立重要思想认识
        5.1.2 把握德育教育主线
        5.1.3 加强德育宣传管理
    5.2 创设优质的校园文化环境
        5.2.1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5.2.2 创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
        5.2.3 建设校园制度文化环境
    5.3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5.3.1 开展社团活动
        5.3.2 组织文体活动
        5.3.3 丰富学术活动
        5.3.4 鼓励社会实践活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情况

(9)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及其传承弘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评析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中国传统节日与德育的内在关联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相关问题概述
        (一) 中国传统节日的基本要素
        (二) 中国传统节日的类型划分
        (三) 中国传统节日的本色特质
    二、中国传统节日与德育关系的历史性回顾
        (一) 基于生产生活需要的关系搭建
        (二) 基于政治稳定需要的关系巩固
        (三) 基于民风建设需要的关系发展
        (四) 基于个体精神需要的融合推进
    三、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节日作用于德育建设的探索与进步
        (一) 理论日趋完善
        (二) 实践持续深入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
    一、德育功能的微观层面
        (一) 道德认知的导向功能
        (二) 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三) 道德行为的规范功能
    二、德育功能的宏观层面
        (一) 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的养成功能
        (二) 爱国情感及民族认同的培育功能
        (三) 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的调节功能
        (四) 感恩敬老及慎终追远的教育功能
        (五) 生态意识及自然伦理的建立功能
        (六) 创新示范及审美情趣的强化功能
    三、德育功能的作用机理
        (一) 依托传统节日文本构建道德认知
        (二) 依托传统节日符号激发道德情感
        (三) 依托传统节日精神强化道德认同
        (四) 依托传统节日仪式提升道德体验
第三章 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境遇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社会认知及参与现状
        (一) 认知程度较高,但理解流于表面
        (二) 心理期待较高,但原因错综复杂
        (三) 参与热情较高,但行动迁延观望
        (四) 评价较为理性,但态度消极矛盾
    二、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困境
        (一) 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环境欠佳
        (二) 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目的错位
        (三) 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主体单一
        (四) 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形式僵化
        (五) 传统节日德育功能尚未充分挖掘及践行
    三、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困境的分析
        (一) 内外冲击下传统节日吸引力有待提升
        (二) 市场经济下人们的逐利心理有待引导
        (三) 多重压力下人们的参与行为有待激发
        (四) 惯性思维下德育功能的开发形式有待突破
        (五) 网络环境下德育功能的宣传普及有待提高
第四章 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原则及路径
    一、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原则
        (二) 批判继承原则
        (三) 与时俱进原则
    二、中国传统节日德育功能传承弘扬的路径选择
        (一) 打造传承弘扬主体协同机制
        (二) 增添节日德育功能时代活力
        (三) 创新德育功能作用载体形式
        (四) 开拓多种媒体宣传最新场域
        (五) 完善传承弘扬多重保障机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思路和重点、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重点难点
    五、文献综述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现状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的研究现状
        (三)国外外语教学渗透德育研究现状
第二章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文件精神之必须
        (二)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需要
        (三)是每位教师的崇高使命
        (四)是优化公共英语教学内容的需要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一)大学公共英语的学科特点与德育渗透相契合
        (二)大学公共英语的教材内容与德育渗透相契合
        (三)与《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相契合
第三章 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方面
        (二)客体方面
        (三)介体方面
        (四)环体方面
    二、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学院和教研室对课程德育渗透的要求及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二)应试化教学使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三)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待改善
第四章 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
    二、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德育渗透意识
    三、牢记立德树人使命,克服应试教育功利性倾向
    四、强化并突出渗透德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
        (二)集体主义教育
        (三)家庭观念教育
        (四)个人品德教育
        (五)敬业观念教育
    五、拓宽渗透德育的途径
    六、改进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语言熏陶法
        (二)课外实践法
        (三)多媒体教学法
        (四)因“专”施教法
    七、营造渗透德育的环境
        (一)公共英语教学环境
        (二)校园环境
    八、加强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借鉴
    九、借鉴国外外语教学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政策文件
    (三)硕博论文
    (四)期刊论文
附录
    附录1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 调查问卷(教师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大学德育环境建设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整体建构研究[D]. 吕春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2]政治社会化视角下大中小幼德育一体化研究[D]. 李娜. 延安大学, 2021(12)
  • [3]保定市红色文化在当地高校德育中的应用研究[D]. 葛广天. 大理大学, 2021(10)
  • [4]中学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研究 ——以F中学为个案[D]. 闫佳伟.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沂蒙红色文化融入小学德育路径研究[D]. 卢琳琳. 临沂大学, 2021(10)
  • [6]新时代家庭德育变革研究[D]. 欧阳鹏. 湖南大学, 2020
  • [7]贵州省民办中学德育实效性研究[D]. 肖姚.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8]中学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实现路径研究[D]. 樊洁.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9]中国传统节日的德育功能及其传承弘扬研究[D]. 朱俊仿. 山东大学, 2020(10)
  • [10]大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调查研究[D]. 闫奎霖. 大理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高校德育环境建设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