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c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

Ad hoc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

一、Ad hoc网络中基于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张三顺[1](2019)在《车载自组网中可信组播路由协议研究》文中指出车载自组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的大规模应用使得车辆间的通信变得更加方便。由于车载自组网自组织的特性,网络中的车辆可以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行驶,消息的传递可以通过多个中间车辆由源车辆到达目的车辆。而消息传递的前提是路由协议的支持,但是,现有的协议主要侧重于协议本身的效率,从而忽略了外界因素对协议的影响。事实上,车载自组网很容易受到来自内部车辆的各种恶意攻击。为了使路由协议能够抵抗网络中的恶意攻击,保证车辆间消息的可靠传递,本文对车载自组网中的组播路由算法进行了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当前几个不同类型且极具代表性的组播路由协议进行总结和性能分析。随后加入恶意攻击,通过比较协议性能的变化,研究这些协议的抗攻击性。最后,通过对这些协议的抗攻击性分析,为以后设计可信组播路由奠定基础。(2)通过结合灰色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法和黄金分割搜索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指数平滑法的信任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初始预测序列的平滑处理,有效地提高了对非平滑数据的预测精确度。最后,以该预测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新组播路由协议ESGM-ODMRP,该协议能更加精确的计算各个车辆的信任值,识别恶意车辆。(3)提出了新的直接信任和推荐信任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地应对恶意车辆的灰洞攻击,诋毁攻击和on-off攻击。将信任模型与路由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个抗多种攻击的可信安全组播路由协议。而且新协议改进了传统的路由建立的过程,进一步降低了路由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整体效率。

田东渭[2](2012)在《基于蚁群算法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移动Ad Hoc网络是一个无中心的、多跳的、临时性的自治网络,由带有无线通信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可以随时随地的构建。由于移动Ad Hoc网络组网快速、灵活性等特点使得它被广泛的应用在救灾抢险、紧急服务、军事、移动会议等方面,也使得它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其中满足一定QoS约束的路由协议成为了研究热点和难点。移动Ad Hoc网络中的ODMRP协议是典型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该协议采用网格结构来转发数据分组,鲁棒性较好,但是因为节点转发分组时都是以洪泛的方式向网格中所有的邻居节点转发的,所以当网络中节点较多时,就会因为协议中冗余的路径太多,而导致网络中无效的冗余分组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资源,引起信道资源的竞争和网络冲突。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了基于蚁群算法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Ant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on-Dem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ACODM),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在ODMRP协议建立的网格上利用蚁群算法建立一个树状结构以保证组播数据分组的转发率,并通过人工蚂蚁信息素的更新规则满足一定的QoS要求,其中信息素的更新规则考虑了节点的能量、节点和链路的时延和数据分组到接收节点的跳数,把能量、时延和跳数约束反映到信息素的全局更新和局部更新规则上。第二,在路由建立阶段节点依据由信息素和代价方法构成的概率公式来选择下一跳节点,构建的路由比较稳定。第三,原来的网格结构可以用作备用路径,当由于移动节点的频繁移动而破坏树结构时,节点按照网格结构转发数据分组,并不会导致网络的重构。最后,本文利用NS2网络仿真平台对ACODM协议和ODMRP协议的性能进行了多场景的比较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ACODM协议在平均端到端时延和路由开销方面要优于ODMRP协议,同时在数据分组转发率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

杨扬[3](2012)在《基于路径稳定性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ODMRP》文中研究指明移动Ad Hoc网络,是一类由若干移动通信设备构成的自组织系统。由于Ad Hoc网络中节点移动的随机性,使其拓扑变化频繁,造成网络性能下降,加之伴随各种应用的迅猛发展,人们对Ad Hoc网络的QoS需求也越来越紧迫。因此,设计一种基于路径稳定性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对于增强其应对网络拓扑变化的适应能力及QoS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Ad Hoc网络的拓扑结构、特点及应用场景,并对目前Ad Hoc网络路由协议中路径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作出对比与分类,进而通过具体分析各类典型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针对各自优点与不足,以性能较优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ODMRP为基础,提出一种贪婪稳定的改进型组播路由协议GS-ODMRP。该协议主要通过以下几项优化措施对原协议ODMRP进行改进:1.针对ODMRP协议在路由发现阶段,请求报文的全网泛洪导致其性能下降的问题,GS-ODMRP协议通过贪婪转发建立主路径,以达到限制泛洪的目的,使主路径长度最大接近于最短路径,有效降低了协议控制开销及分组传输时延。2.考虑了路径的稳定性,在估算路由保持连接时间的基础上,运用鲁棒机制确保备用路由在主路由中断时仍有效,从而延长路由的平均生存时间,提高了路由的稳定性。3.为降低ODMRP协议“先断后修”的路由维护策略对网络造成的不利影响,GS-ODMRP协议在路径失效前主动进行路由维护,使其能主动地、自适应地对网络的拓扑变化做出反应,有效提升了协议的整体性能。最后,本文通过NS2仿真平台实现协议GS-ODMRP和ODMRP的模拟仿真,并针对路由平均生存时间、分组传输成功率、协议控制开销及分组端到端时延四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比较,验证了GS-ODMRP协议的改进效果。

张倩玉[4](2011)在《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无线节点组成,不需要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通信网络。移动Ad Hoc网络有很多与自身结构相关的特点,如动态网络拓扑结构、带宽是受限的、链路的容量有限及各种操作受到能量限制等,这些特点都会影响路由协议的设计。在Ad Hoc网络的节点非常依赖于电池的有效使用。在过去的几年中,研究和开发移动AdHoc网络路由协议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提出了很多的主动和被动的路由协议。本文在对组播路由协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移动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特点以及能量有限的等特征,提出一种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一方面,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散率和移动预测的路由选择机制,综合考虑节点能量消耗时间和链路的连接时间等路由质量信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这个路由选择机制,提出一种基于最小耗散率和移动预测的路由选择算法,在路由发现过程中选择相对移动较慢而且能量充足、能量消耗速率较低的转发组节点,这样建立的路由不仅稳定性好而且均衡了负载流量,网络节点寿命更长。另一方面,为实现能量耗散率的计算,详细的定义一个能量消耗模型,用线性公式近似的描述某一段时间内节点能量的消耗,从而计算出的能量耗散率可以动态的反应出在当前的流量负载下节点能量的消耗水平。最后,为了在链路断裂之前修复路由,根据稳定连接时间实现动态刷新网格的功能,更好的维护路由。本文详细描述了DR-ODMRP路由协议,并在NS2网络仿真平台上实现DR-ODMRP路由协议。然后在不同的CBR发送速率、节点低速和高速移动场景下对DR-ODMRP和ODMRP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最后进行仿真结果分析,对DR-ODMRP与ODMRP路由协议在数据包的递交率、端到端延时和节点生存时间三方面的性能做了比较和分析。从实验数据与结果可以看出,DR-ODMRP路由协议在这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上的改善,DR-ODMRP在网络负载流量比较大时,性能表现的非常突出。

蒋世林[5](2011)在《基于节点相对移动性的自适应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通信收发装置的移动终端组成的一个多跳的临时性无中心自治网络,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快速构建起一个移动通信网络。随着应用需求的变化,移动Ad hoc网络组网快捷、使用灵活的特性使它在军事通信、紧急服务和灾难抢险、个人局域网、移动会议以及无线接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移动Ad hoc网络的无线信道具有潜在的广播能力,因此组播更适用于移动Ad hoc网络。但是传统有线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不能直接用于移动Ad hoc网络中。所以设计适用于移动Ad hoc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针对移动Ad hoc网络的组播协议。这些协议可分为基于树结构的、基于网格结构的、混合型和无状态组播路由协议。其中,ADMR协议被认为是性能较好的基于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ADMR协议在有效性和扩展性方面表现很优秀,但它的鲁棒性和实时性欠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相对移动的自适应按需组播路由协议(Relative Mobility of Nodes based Adaptive demand-driven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RMNAM). RMNAM协议继承了ADMR协议的按需特性,并引入节点相对移动性概念。一方面,协议使用节点相对移动性作为组播转发树路径选择的重要依据,以提高组播转发树的健壮性;另一方面,协议结合接收节点执行全局修复的频率和组播树各路径平均节点相对移动性信息对源节点的传输方式切换策略进行优化,以使得协议有更好的适应性。最后,作者利用NS2网络仿真软件对RMNAM, ADMR以及基于网格结构的ODMRP的性能进行了多场景比较。仿真时实验结果表明,RMNAM在分组递交率和传输时延方面比ADMR更优,同时在有效性和扩展性方面保持了对ODMRP的优势。

杨文忠[6](2011)在《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研究》文中认为无线网络的逐步普及,为无线组播应用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机遇。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环境的复杂性、无线传输频带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传输信道的不可靠与不安全性,使得传统的组播服务技术遇到了新的困难,因此,面向Ad Hoc等无线网络的可信组播路由技术成为了无线Ad Hoc网络应用领域一个新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了适应无线Ad Hoc网络环境中苛刻的应用需求,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可信移动互联网络的关键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资助下,力争在提高Ad Hoc网络中组播路由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两个方面克服理论缺陷,突破技术瓶颈,深入研究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中的一些核心关键技术,包括:流内编码感知组播路由性能模型,流间网络编码机会理论分析、基于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的可靠性机制、轻量级抗分组污染的空键检测方法等。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利用网络编码从可靠性与安全性两个角度深入研究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具体如下:1. Ad Hoc网络中编码感知路由度量研究。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首先要建立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然后增加组播路由协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机制。网络编码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组播的性能,使组播速率达到最大流最小割容量极限。但是在实际的无线网络中如何选择网络节点进行网络编码对实用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有很重要的影响,因而研究无线网络中节点编码能力的大小或编码机会的多少是设计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所必须考虑的。实际中可以选择编码能力较强或编码机会较多的节点进行网络编码,从而进一步提高Ad Hoc网络组播吞吐量。基于这样的一个路由度量就不难设计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2.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可靠性机制研究。可靠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一方面需要解决协议自身的可靠性,即不丢失分组,另一方面也要解决组播路由容错的问题。组播协议本身的可靠性一般可通过重传来实现,但过度的重传又可能恶化网络的性能。其中丢失分组的重传可由网络编码和机会路由来解决,而组播路由容错可由机会路由来解决。网络编码与机会路由相结合为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的可靠性机制提供了较为完美的解决方案,这种方案既提高了Ad Hoc网络组播路由的可靠性又兼顾了吞吐量性能优势。3.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安全性机制研究。安全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需要解决组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以及组播服务的可用性。在高安全要求的环境中可利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来确保组播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不可否认性。在低安全要求的环境中组播信息的机密性可由网络编码来实现,因为编码后的分组对网络中的节点而言一般是不可阅读的,而完整性保证可利用网络编码自身来解决,即空键。组播服务的可用性可由组播可靠性机制与空键来解决。从信息安全的观点来看,可信≈可靠+安全,因而最终可从理论上实现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在对以上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具体如下:1.流内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利用多维马尔可夫链为流内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建立了性能模型,建立了一批分组在组播树上的期望成功传输时间公式。从最小化期望成功传输时间的角度设计了流内近似最优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2.流间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流间网络编码机会不仅为流间编码感知组播路由提供编码感知知识而且是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度量的基础,基于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度量设计了流间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3.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可靠性机制。机会路由不仅克服了无线网络拓扑的动态性而且增强了路由的容错性,网络编码则提高了重传的效率,两者的结合为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奠定了可靠的基础。4.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安全性机制。空键可有效检测编码分组的完整性,避免了复杂的基于安全Hash函数的分组完整性检测算法,为实现轻量级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的安全性机制提供基础。本文从理论、方法上针对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的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其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面向Ad Hoc网络的可信的组播服务的推广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其龙[7](2010)在《基于时间预测与局部恢复的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d Hoc网络是一种特殊的多跳无线网络,是不依赖任何固定设施的移动无线自组织网络,网络中的每个无线节点都是对等的。由于Ad Hoc网络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加之近年来无线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Ad Hoc网络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的路由协议及其性能分析更是成为研究的热点。随着组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增加,人们提出了很多针对Ad Hoc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这些协议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树结构的,另一种是基于网格结构的。ODMRP协议是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协议,在Ad Hoc网络中,由于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在组播路由协议中的一个问题就是控制消息的洪泛,它可能导致网络的拥塞。同时在节点高速移动的环境中,链路可能出现中断,使得分组的递交率一般都不是很高。如果由源节点进行修复或者重新建立,将会增加很多控制消息,导致分组的递交率降低和端到端延迟增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组播路由协议TL-ODMRP,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组播路由协议在建立路由时,如果能够预测链路中断的时间,根据它来动态的调整控制消息的发送,就可以减少控制消息的洪泛,提高数据的递交率。在构建路由时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时间预测的路由机制,该机制以最小的链路中断时间作为路由刷新时间来减少控制消息的洪泛。另一方面,在路由构建完毕后,在传输数据过程中,由于节点的移动,可能造成链路的断裂,我们提出一种叫做局部恢复的机制,根据前面预测的链路可能中断时间,由预测到中断的节点进行局部恢复,以减少网络中的控制信息,提高数据的递交率,减少端到端的延迟。本文详细阐述了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在对NS2网络仿真软件扩展的基础之上,对TL-ODMRP、ODMRP组播路由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并分析和比较了仿真结果。相比ODMRP协议,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提高了数据包的递交率,同时降低了路由的开销,验证了TL-ODMRP协议改进的有效性。

田克[8](2010)在《高效无线多跳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线多跳路由协议是无线自组织网络和传感网络的一个研究热点。这类网络不依赖任何固定基础设施,由很多智能无线节点或终端通过无线通信、以自组织的方式建立动态、高效、抗毁性高的无线网络。这类网络通常采用分布方式维持节点间的通信,且一般需要经过多跳转发,每个终端都兼有路由器和主机两种功能。因此,设计高效率的无线路由协议是无线多跳网络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结合无线多跳网络的动态性、资源受限特性和应用需求,展开高效路由协议和算法方面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包括:1.目的端驱动的无线多跳网络组播路由协议D-ODMRP。此协议是一种基于目的端驱动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主要设计目标是提高组播效率。针对这一目标,D-ODMRP通过有效调控寻径信令分组在网络中的转发延迟方式,实现建立目的端驱动的组播树的目标。具体来说,在路径选择时,尽量选择经过组播目的节点的路径;如果存在多条此类路径,则选择新增距离最小的一条。仿真结果显示本协议能明显地提升组播效率。基于目的端驱动的组播树构建思想也可以应用于其他按需无线多跳网络组播路由协议中。2.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锚节点的维诺路由协议AVRP。本协议针对无线传感网络中部署一个或多个移动采集节点(sink)来进行数据收集的应用场景。本协议使用动态维诺划分机制来维持传感器节点到离自己最近的sink的最短路径,协议通过动态锚节点选择机制来稳定屏蔽sink节点在小范围内的移动,从而降低协议控制开销。为了进一步降低开销,协议引入了中继机制和sink邻居节点直接上报机制。仿真结果显示AVRP能够大大减少路由刷新次数、提高转发效率和数据投递成功率。3.基于移动sink轨迹的无线传感网路由协议TRAIL。本协议面向轻载移动无线传感网。TRAIL有机结合了随机行走和基于轨迹的数据包转发机制,具有实现简单、数据采集路径维护开销低等优点。Trail协议包括轨迹生成、基于轨迹的数据转发、路径学习、轨迹刷新以及随机行走几个主要组成部分。TRAIL既可以用于单sink传感网,也可以用于多sink传感网。仿真结果显示,TRAIL能够有效较高转发率、降低控制开销。4.基于地理位置的高效动态网格分簇算法E-GAF。本协议的设计目的是在现有网格分簇算法的基础上均衡网络负载,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针对现有基于地理位置的网格分簇算法的簇间能量不均衡问题,本协议提出通过动态改变网格坐标原点来调整网格布局,进而改变簇的分布,使得节点转发任务趋于均衡,以达到整个网络能耗均衡、延长网络生存周期的目的。仿真结果显示与已有协议相比,本协议能显着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吴明锋[9](2009)在《Ad hoc单播和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与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无线自组网是由多个无线移动节点组成的一个多跳的,无固定架构的网络。由于无需任何固定的基础设施就能实现网络的快速展开,因此Ad hoc网络非常适用于战场、救援、等特殊场合。近年来,随着便携式计算机及无线技术的迅速发展,Ad hoc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由于Ad Hoc网络中节点的移动性导致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动频繁。也就是说,Ad Hoc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得其路由选择机制与其他网络相比更加复杂。因此其中性能良好的路由协议是建立Ad hoc网络的首要问题,也是目前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组播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Ad hoc网络中的组播路由成为网络领域中一类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者为无线自组网提出了一系列的组播路由协议,但这些协议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研究与比较分析以及改善现有组播路由协议和设计稳定高效的组播路由协议己成为当前Ad hoc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研究了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及其相关问题,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介绍了Ad hoc网络的历史、特点、体系结构、研究热点以及Ad hoc网络的应用。其次,对Ad hoc网络路由协议进行了综述,简要概述了Ad hoc网络路由性能评测准则,Ad hoc网络单播、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类以及一些典型的单播、组播路由协议。再次,在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环境下,运用核心节点可变的想法,提出了一种改良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称为VCMP(Variable Core Multicast route Protocol)。VCMP是一种应用于无线基础架构下基于核心节点的无线网络组播路由协议,核心节点不必事先固定,而是能根据当前的网络拓扑和组成员关系进行变化,利用核心节点的帮助,并通过邻居信息表,能解决ODMRP环境中洪泛所会出现的控制开销问题,使整个网络中的控制包大大的减少。最后,我们使用GloMoSim仿真工具,从模拟结果可以证明由于VCMP能有效的减少控制包的数量,信号冲突发生的情形不会因为有过多的控制包而大幅增加,因而得以提高数据发送效率,同时,也更适合于在较大型的网络拓扑环境里运作。

马卫华[10](2009)在《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d Hoc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实时通话、灾害重建等场合。其无中心、自组织、节点可移动等技术特点,使得它具有可快速临时组网、系统抗毁性高、无需架设网络基础设施、高效率传输等绝对的优势。而近些年来组播技术的发展又弥补了网络带宽小、主机资源有限以及网络利用率低的不足,其在实时信息传输、视频会议和远程交互等Ad Hoc网络应用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Ad Hoc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可分为三类:基于树的组播路由协议、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协议和混合型的组播路由协议。本文研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组播路由协议,重点对MAODV(Multicast Ad 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和ODMRP(On-Dem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协议进行分析,并利用QualNet网络仿真软件对两种协议进行仿真,分析比较了在组播数据接收节点个数、节点移动速度和组播源节点个数变化下的性能,结果显示ODMRP协议整体性能要优于MAODV协议,更适合Ad Hoc网络多跳性与拓扑结构变化频繁的特点。在详细分析ODMRP协议路由机制的基础上,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时间预计机制的ODMRP-TE(ODMRP with Time Estimate)协议,该协议主要的改进是:第一,新增了一个时间信息表,并改进了路由请求应答报文JOIN-REPLY,节点可以根据时间信息表中的记录来预计传输当前数据到下一节点需要的时间。第二,节点根据数据传输的预计时间与路由更新周期的比较结果来发送路由更新延迟请求包,通知组播源节点调整路由更新周期,从而达到减少网络开销,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的目的。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ODMRP-TE协议改进的有效性。最后,对全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二、Ad hoc网络中基于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d hoc网络中基于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车载自组网中可信组播路由协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文章组织结构
第二章 预备知识
    2.1 车载自组网概述
        2.1.1 特点
        2.1.2 通信方式
        2.1.3 面临的威胁
    2.2 VANET路由协议
        2.2.1 基于拓扑结构的路由协议
        2.2.2 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
第三章 组播路由协议抗攻击能力研究
    3.1 组播路由协议介绍
        3.1.1 树状结构组播协议
        3.1.2 网状结构组播协议
        3.1.3 混合结构组播协议
    3.2 协议性能对比
        3.2.1 性能指标
        3.2.2 仿真场景
        3.2.3 性能分析
    3.3 抗攻击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信任预测的组播路由协议
    4.1 指数平滑法
    4.2 灰色指数平滑信任预测模型
        4.2.1 模型设计
        4.2.2 最优平滑系数的计算
        4.2.3 模型对比
    4.3 基于灰色指数平滑的组播路由协议
        4.3.1 场景设置
        4.3.2 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抗攻击的可信组播路由协议
    5.1 马尔可夫灰色模型
    5.2 信任计算模型设计
        5.2.1 直接信任预测
        5.2.2 推荐信任计算
        5.2.3 总体信任值
        5.2.4 性能分析
    5.3 基于信任计算的组播路由协议
        5.3.1 报文格式及数据结构
        5.3.2 路由发现过程
        5.3.3 路由维护
    5.4 实验仿真
        5.4.1 场景设置
        5.4.2 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基于蚁群算法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移动AD HOC网络概述
        1.2.1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1.2.2 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AD HOC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2.1 组播概述
        2.1.1 组播的概念
        2.1.2 组播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移动AD HOC网络组播技术
    2.3 移动AD Hoc网络组播技术的分类
        2.3.1 基于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3.2 基于网格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3.3 混合型的组播路由协议
        2.3.4 无状态的组播路由协议
    2.4 常见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与分析
    2.5 蚁群算法
        2.5.1 蚁群算法的起源
        2.5.2 蚁群算法概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
    3.1 ACODM协议概述
        3.1.1 基于最小延迟的组播路由发现
        3.1.2 路由优化的重要问题
    3.2 ACODM路由协议的详细设计
        3.2.1 蚂蚁消息格式
        3.2.2 节点数据结构
        3.2.3 对协议的假设
        3.2.4 基于信息素和链路代价的路由发现
        3.2.5 基于能量和时延等因素的信息素的更新
    3.3 详细算法描述
        3.3.1 初始化
        3.3.2 发送蚂蚁消息
        3.3.3 接收蚂蚁消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CODM协议在NS2中的实现
    4.1 NS2网络仿真平台
        4.1.1 NS2基本原理
        4.1.2 NS2网络仿真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4.2 ACODM协议在NS2中的仿真实现
        4.2.1 ACODM协议节点的配置
        4.2.2 ACODM协议节点接收消息的实现
        4.2.3 ACODM协议节点发送消息的实现
        4.2.4 在NS2中添加ACODM协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环境
    5.2 性能指标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不同的节点最大移动速率
        5.3.2 不同的节点暂停时间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基于路径稳定性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ODMRP(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Ad Hoc 网络概述
        1.2.1 移动 Ad Hoc 网络的拓扑结构
        1.2.2 移动 Ad Hoc 网络的特点
        1.2.3 移动 Ad Hoc 网络的应用场景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及章节安排
第2章 Ad Hoc 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2.1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2.2 组播路由协议分类
        2.2.1 基于树的组播路由协议
        2.2.2 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协议
        2.2.3 混合型组播路由协议
    2.3 各类组播路由协议的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按需组播路由协议 ODMRP
    3.1 ODMRP 协议分析
        3.1.1 协议概述
        3.1.2 软性控制
        3.1.3 数据转发
        3.1.4 数据结构
    3.2 ODMRP 协议的运行机制
        3.2.1 ODMRP 协议的路由建立
        3.2.2 ODMRP 协议的路由维护
        3.2.3 ODMRP 协议的优缺点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路径稳定性对 ODMRP 协议的改进
    4.1 贪婪稳定算法 GS-ODMRP 的提出
        4.1.1 GS-ODMRP 算法主要思想
        4.1.2 GS-ODMRP 算法关键技术
    4.2 贪婪稳定算法 GS-ODMRP 的设计
        4.2.1 数据结构设计
        4.2.2 主路径的建立
        4.2.3 备用路径的建立
        4.2.4 环路的检测
        4.2.5 路由维护
    4.3 对贪婪稳定路由算法的评估
        4.3.1 对路由性能的提升
        4.3.2 与转发网格的区别
        4.3.3 应用领域的拓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NS2 实验仿真与性能分析
    5.1 NS2 简介
        5.1.1 NS2 构件库及功能概述
        5.1.2 NS2 仿真步骤
    5.2 GS-ODMRP 算法仿真
        5.2.1 场景配置
        5.2.2 GS-ODMRP 算法在 NS2 中的实现
        5.2.3 性能评估指标
    5.3 仿真结果与性能分析
        5.3.1 路由平均生存时间
        5.3.2 分组传输成功率
        5.3.3 协议控制开销
        5.3.4 分组端到端时延
    5.4 GS-ODMRP 仿真的基本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AD HOC网络的概述
    1.2 AD HOC网络的特点及应用
    1.3 AD HOC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及面临的挑战
    1.4 本文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
    2.1 AD HOC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类
    2.2 基于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2.1 按需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
        2.2.2 组播核心分布式Ad Hoc路由协议
    2.3 基于网格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3.1 按需组播路由协议
        2.3.2 核心辅助的网格协议
    2.4 典型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和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协议
    3.1 DR-ODMRP协议的路由选择机制
        3.1.1 基于最小延迟的路由选择机制
        3.1.2 稳定路由的选择机制
        3.1.3 基于最小耗散率和移动预测路由的选择机制
    3.2 AD HOC网络中能量感知路由算法
        3.2.1 能量感知路由算法
        3.2.2 最小耗散率和移动预测路由算法
    3.3 DR-ODMRP协议的设计
        3.3.1 组播路由与网格的生成
        3.3.2 DR-ODMRP协议的数据结构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在NS2中的实现
    4.1 NS2网络仿真平台
        4.1.1 NS2基本结构
        4.1.2 NS2仿真基本流程
    4.2 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的实现
        4.2.1 NS2无线模型和移动节点的配置
        4.2.2 消息接收的实现
        4.2.3 消息发送的实现
        4.2.4 网格的动态刷新在NS2的实现
        4.2.5 在NS2中添加DR-ODMRP路由协议
    4.3 小结
第5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仿真介绍
        5.1.1 仿真场景
        5.1.2 协议性能评价指标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不同的CBR发送速率
        5.2.2 不同的节点最大移动速度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基于节点相对移动性的自适应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移动AD HOC网络概述
        1.2.1 移动Ad hoc网络的特点
        1.2.2 移动Ad hoc网络的应用领域
        1.2.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AD HOC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2.1 组播
        2.1.1 组播的概念
        2.1.2 移动Ad hoc网络组播技术
    2.2 移动AD HOC网络现有组播路由协议分类
        2.2.1 基于树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2.2 基于网格结构的组播路由协议
        2.2.3 混合型的组播路由协议
        2.2.4 无状态的组播路由协议
    2.3 常见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节点相对移动性的RMNAM协议
    3.1 RMNAM协议概述
        3.1.1 基于最小延迟的组播路由发现
        3.1.2 基于修复次数的传输方式切换
        3.1.3 RMNAM协议的优化思路
    3.2 节点相对移动性度量
        3.2.1 节点相对移动性的定义
        3.2.2 节点相对移动性的计算
    3.3 RMNAM协议的详细设计
        3.3.1 RMNAM协议的数据结构
        3.3.2 RMNAM协议的报头格式
        3.3.3 RMNAM协议的路由发现
        3.3.4 RMNAM协议的传输方式切换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MNAM协议在NS2中的实现
    4.1 NS2网络仿真平台
        4.1.1 NS2基本原理概述
        4.1.2 NS2网络仿真的方法和步骤
    4.2 RMNAM协议的仿真实现
        4.2.1 RMNAM协议节点的配置
        4.2.2 RMNAM协议节点发送消息的实现
        4.2.3 RMNAM协议节点接收消息的实现
        4.2.4 RMNAM协议节点转发消息的实现
        4.2.5 在NS2中添加RMNAM协议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5.1 仿真环境
    5.2 性能指标
    5.3 仿真结果分析
        5.3.1 不同的组播组参数
        5.3.2 不同的分组发送速率
        5.3.3 不同的节点最大移动速率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问题
    1.3 论文成果与创新点
        1.3.1 论文成果
        1.3.2 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组播与网络编码相关研究现状
    2.1 AD Hoc网络组播路由研究现状
        2.1.1 Ad Hoc组播路由简介
        2.1.2 Ad Hoc组播路由分类
        2.1.3 Ad Hoc典型组播路由协议介绍
        2.1.4 Ad Hoc组播路由协议小结
    2.2 组播相关研究
    2.3 网络编码研究现状
        2.3.1 网络编码基础工作
        2.3.2 有线网络中的组播
        2.3.3 无线网络中的组播
        2.3.4 无线网络中的广播
        2.3.5 其他方面的应用
    2.4 网络编码相关研究
    2.5 其他相关研究
    2.6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流内编码感知组播路由
    3.1 问题描述及解决思路
    3.2 有关概念与符号含义
    3.3 方法概述
    3.4 编码感知组播路由性能模型
        3.4.1 单一链路上成功传输的马尔可夫模型
        3.4.2 组播单元上成功传输的马尔可夫模型
        3.4.3 组播树上期望成功传输时间
    3.5 编码确认及编码感知组播路由协议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流间编码感知组播路由
    4.1 问题描述及解决思路
    4.2 网络编码机会理论分析
    4.3 编码感知路由度量
    4.4 编码感知组播路由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1 模拟环境及参数设置
        4.5.2 评价指标与实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的可靠性机制
    5.1 问题描述及解决思路
    5.2 示例启发
    5.3 R机制概述
    5.4 机会组播机制
        5.4.1 转发节点优先级度量
        5.4.2 转发节点选择
        5.4.3 机制执行
    5.5 编码重传机制
        5.5.1 网络编码重传方式
        5.5.2 重传决策的计算复杂性
        5.5.3 启发式算法
    5.6 R机制分析
    5.7 实验结果与分析
        5.7.1 模拟环境及参数设置
        5.7.2 评价指标与实验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效可信的组播密钥管理
    6.1 问题描述及解决思路
    6.2 TPM数据密封与加密
    6.3 ETGKMP组播密钥管理协议
    6.4 ETGKMP安全性分析
    6.5 ETGKMP协议的一个实例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的安全性机制
    7.1 问题描述及解决思路
    7.2 有关概念与符号定义
    7.3 方法概述
    7.4 信任机制
        7.4.1 信任代数
        7.4.2 信任模型与信任推断算法
    7.5 空键机制
        7.5.1 网络编码子空间与空空间特性
        7.5.2 空键算法
        7.5.3 安全性分析
    7.6 安全性机制保障算法
    7.7 实验结果与分析
        7.7.1 模拟环境及参数设置
        7.7.2 评价指标与实验分析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时间预测与局部恢复的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Ad Hoc网络技术概述
    1.4 本文的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2.1 Ad Hoc网络组播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2.2 Ad Hoc网络组播协议的设计要求
    2.3 Ad Hoc网络的组播协议
        2.3.1 基于树的组播协议
        2.3.2 基于网格的组播协议
        2.3.3 Ad Hoc网络组播协议的比较与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时间预测与局部恢复的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
    3.1 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
        3.1.1 TL-ODMRP协议的基本思想
        3.1.2 路由发现与维护
    3.2 基于时间预测的机制
    3.3 基于局部恢复的机制
    3.4 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的数据结构
        3.4.1 基于时间预测的数据格式
        3.4.2 基于局部恢复的数据格式
        3.4.3 TL-ODMRP协议的控制消息格式
    3.5 小结
第4章 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的仿真实现
    4.1 NS2网络仿真平台概述
        4.1.1 NS2网络模拟的方法和步骤
        4.1.2 NS2无线模块
    4.2 TL-ODMRP组播协议功能模块的仿真实现
        4.2.1 TL-ODMRP协议中移动节点的配置
        4.2.2 节点接收消息在NS2中的实现
        4.2.3 节点转发消息在NS2中的实现
        4.2.4 节点发送消息在NS2中的实现
        4.2.5 NS2的编译与运行
    4.3 小结
第5章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仿真实验
        5.1.1 仿真环境的设置
        5.1.2 协议性能的评价指标
    5.2 模拟结果分析
        5.2.1 不同的节点移动速度
        5.2.2 不同的数据包发送速率
        5.2.3 不同的组播源节点个数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效无线多跳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1.1.1.无线多跳网络概述
        1.1.2.无线多跳网络的研究背景
        1.1.3.无线多跳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1.1.4.无线多跳网络的应用
        1.1.5.无线多跳网络的性能评价指标
    1.2.无线多跳网络的研究进展
        1.2.1.MAC层技术
        1.2.2.网络层技术
        1.2.3.仿真平台
    1.3.本文主要贡献
        1.3.1.目的端驱动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
        1.3.2.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锚节点的维诺路由协议
        1.3.3.基于sink移动轨迹的移动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1.3.4.基于地理位置的高效动态网格分簇算法
    1.4.论文组织结构
    1.5.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目的端驱动的按需无线自组织网络组播路由协议
    2.1.引言
    2.2.相关工作
        2.2.1.组播路由协议
        2.2.2.目的端驱动的思想
        2.2.3.ODMRP协议流程
        2.2.4.ODMRP改进协议
        2.2.5.存在的问题
    2.3.D-ODMRP协议设计
        2.3.1.Join Query扩散阶段
        2.3.2.Join Reply回送阶段
        2.3.3.建立转发结构的例子
        2.3.4.数据包发送阶段
        2.3.5.环路避免
        2.3.6.定时器设置
        2.3.7.协议数据结构
    2.4.协议性能评估
        2.4.1.仿真环境
        2.4.2.仿真结果
    2.5.本章小节
    2.6.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锚节点的维诺路由协议
    3.1.引言
    3.2.相关工作
        3.2.1.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
        3.2.2.维诺划分算法
        3.2.3.维诺划分算法存在的问题
    3.3.AVRP概述
    3.4.AVRP协议设计
        3.4.1.锚节点选择
        3.4.2.基于锚节点的维诺转发结构建立
        3.4.3.转发结构的更新
        3.4.4.优化机制
        3.4.5.数据转发过程
    3.5.协议性能评估
        3.5.1.仿真环境
        3.5.2.评估指标
        3.5.3.仿真结果
    3.6.本章小结
    3.7.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sink移动轨迹的移动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
    4.1.引言
    4.2.相关工作
        4.2.1.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
        4.2.2.基于轨迹的转发机制
    4.3.TRAIL概述
    4.4.TRAIL协议设计
        4.4.1.轨迹生成
        4.4.2.数据转发
        4.4.3.Query处理
        4.4.4.Reply处理
        4.4.5.基于时间戳的路由更新
        4.4.6.路径学习机制
    4.5.协议性能评估
        4.5.1.仿真环境
        4.5.2.评估指标
        4.5.3.仿真结果分析
    4.6.本章小节
    4.7.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地理位置的动态高效网格分簇算法
    5.1.引言
    5.2.相关工作
        5.2.1.无线多跳网络分簇算法
        5.2.2.GAF分簇算法
        5.2.3.基于GAF的改进算法
        5.2.4.GAF分簇算法存在的问题
    5.3.E-GAF概述
    5.4.E-GAF算法设计
        5.4.1.网格划分与原点移动
        5.4.2.节点状态迁移
        5.4.3.各个状态的时间设定
    5.5.算法性能评估
        5.5.1.仿真环境
        5.5.2.仿真结果
    5.6.本章小节
    5.7.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束语
    6.1.论文内容总结
    6.2.未来工作
缩略词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与科研项目
    论文
    专利
    标准草案
    参加的研究项目

(9)Ad hoc单播和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d hoc 网络的含义特点
    1.2 Ad hoc 网络的应用场合
    1.3 Ad hoc 网络的体系结构
    1.4 论文的工作与创新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Ad hoc 网络单播路由协议的研究
    2.1 Ad hoc 路由的基本要求
    2.2 Ad hoc 网络中典型的单播路由协议
        2.2.1 典型的表驱动路由协议
        2.2.2 典型的按需路由协议
    2.3 单播路由协议特性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
    3.1 组播路由协议介绍
        3.1.1 组播、单播和广播的差异
        3.1.2 传统组播协议不适用于Ad hoc 网络的原因
    3.2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难点
        3.2.1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面临的挑战
        3.2.2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所需的要求
    3.3 Ad hoc 网络典型的组播路由协议
        3.3.1 基于树的组播路由协议
        3.3.2 基于网格的组播路由协议
        3.3.3 混合型组播路由协议
        3.3.4 无状态组播路由协议
        3.3.5 洪泛算法
    3.4 组播路由协议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变核心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VCMP)
    4.1 优化ODMRP 协议的原因
    4.2 VCMP 协议的运行原理
        4.2.1 核心节点的产生方法
        4.2.2 网格建立和路由维护
        4.2.3 信源数据转发阶段
        4.2.4 核心节点的重选方法
    4.3 VCMP 与ODMRP 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CMP 协议的性能分析与评价
    5.1 仿真试验工具 GloMoSim 简介
        5.1.1 GloMoSim 的优点
        5.1.2 GloMoSim 的目录结构
        5.1.3 GloMoSim 的运行过程
    5.2 仿真环境、参数与性能指标
        5.2.1 仿真参数
        5.2.2 仿真环境
        5.2.3 性能指标
    5.3 仿真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组大小时所做的比较
        5.3.2 信源节点个数变化时所做的比较
        5.3.3 组的个数变化时所做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Ad Hoc 网络概述
        1.1.1 Ad Hoc 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1.1.2 Ad Hoc 网络的特点及应用
        1.1.3 Ad Hoc 网络的拓扑结构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
    2.1 组播概述
        2.1.1 组播、单播和广播的区别
        2.1.2 组播技术的研究现状
    2.2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设计要求
    2.3 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分类
    2.4 典型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分析
    2.5 典型Ad Hoc 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综合性能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AODV 和ODMRP 协议的仿真与性能分析
    3.1 网络仿真及QualNet简介
    3.2 定性比较分析
    3.3 仿真比较分析
        3.3.1 主要性能指标和仿真环境设置
        3.3.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DMRP 协议及其改进方案
    4.1 ODMRP 协议分析
        4.1.1 基本原理
        4.1.2 数据结构
        4.1.3 路由建立与维护
        4.1.4 软状态机制
        4.1.5 数据转发
        4.1.6 ODMRP 协议的不足
    4.2 基于时间预计机制的ODMRP-TE 协议
        4.2.1 ODMRP-TE 协议数据结构
        4.2.2 ODMRP-TE 协议基本思想
        4.2.3 对JOIN-REPLY 报文的处理及更新时间信息表过程
        4.2.4 处理路由更新延迟请求包的过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进协议的仿真
    5.1 仿真环境设置
    5.2 仿真结果与分析
        5.2.1 节点移动速度变化的仿真
        5.2.2 组播接收节点个数变化的仿真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课题研究总结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Ad hoc网络中基于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车载自组网中可信组播路由协议研究[D]. 张三顺. 青岛大学, 2019(02)
  • [2]基于蚁群算法的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 田东渭. 东北大学, 2012(05)
  • [3]基于路径稳定性的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ODMRP[D]. 杨扬. 中北大学, 2012(08)
  • [4]移动Ad Hoc网络中基于能量耗散率的ODMRP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 张倩玉. 东北大学, 2011(07)
  • [5]基于节点相对移动性的自适应按需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 蒋世林. 东北大学, 2011(03)
  • [6]Ad Hoc网络中可信的编码感知组播路由研究[D]. 杨文忠. 武汉大学, 2011(05)
  • [7]基于时间预测与局部恢复的TL-ODMRP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 李其龙. 东北大学, 2010(06)
  • [8]高效无线多跳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D]. 田克.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1)
  • [9]Ad hoc单播和组播路由协议的比较与优化[D]. 吴明锋. 江南大学, 2009(05)
  • [10]Ad Hoc网络组播路由协议的研究[D]. 马卫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5)

标签:;  ;  ;  ;  ;  

Ad hoc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ODMRP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