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征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征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一、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细淼[1](2017)在《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文中指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是高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文以江西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研究主旨,深刻揭示了研究背景--包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高职教育改革与创新等两个方面;阐明了论文研究的理论与现实价值;梳理了论文研究理论文献资料;阐述了有关概念--如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型人才等的内涵;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有的理论模型等;剖析了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案例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本论文研究提出了关于创建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设置理论课程体系、构建有效实践载体、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五位一体”的系统化建设建议。本论文研究对于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对于江西高职院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于建设创新型院校具有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何仕[2](2014)在《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文中提出当代中国,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就业经济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就业理论为指导,揭示就业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内在联系,立足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需要,以经济学之“药”疗治中国大学生就业之“疾”。就业是民生工程。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包统配”、改革开放初期“抽成调剂、分级安排”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由一定范围的“双向选择”向“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转变。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考察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并以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闽南理工学院等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进行的实证分析,认为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毕业生供求形势日趋严峻:方面,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另一方面,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国际金融危机等导致毕业生市场需求动力不足。二是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毕业生扎推一二线城市、国企、大企业就业,同时高校毕业生类型不同,就业率差异明显等。三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梦想与现实存在差距,跳槽频繁。四是“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同时,出现了“北漂”、“蚁族”、“啃老族”以及“海待”“零薪就业”、“公务员热”等特殊就业现象。就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增速放缓等诱发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剧就业困难。二是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资源配置跟不上跨越式发展步伐、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专业结构改革滞后等,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三是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制度分割、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导致毕业生择业流动困难和就业歧视。四是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劳动力市场“多峰叠加”,市场就业信息不对称等,影响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难的原因,比较借鉴日本、印度、英国等国大学生就业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思考:一是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二是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三是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四是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五是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杨晓星[3](2011)在《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着WTO的加入与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会计人才的需求仍然会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旺盛局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会计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计算机会计人才也日渐为社会认可和追逐。据调查,社会上对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是十分强烈的,尤其中小企业目前也认识到了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上给企业带来的优势,因此对于信息化应用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很多企业想要搞信息化,但是苦于无人才。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信息化应用人才的需求市场是十分大的。当前,社会经济正在进入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代表的信息时代,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对传统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巨大影响。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浪潮,会计在管理、预测、决策上的发展空间非常大,而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基本的核算上,显得有些落伍了,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造成了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能力差。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从普通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分析高职高专教育与本科教育层次上的不同,得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银领人才;同时从社会上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需求的层次,分析出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大型企业的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和中小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这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不仅仅要会操作,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信息化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上对于信息化人才的迫切需求。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设置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一门,既包括理论又包括实务,课时普遍很少,学生学习之后基本是仅会一点操作,甚至连操作都不熟练,更别说为企业解决信息化问题。所以一门课不能达到对于会计专业学生信息化知识的培养需要。本文将主要研究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应如何设置,开设几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课程体系改革中的支撑手段,和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的创新性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高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定位,对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设计了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提出将高职会计专业的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为五门,强调会计信息化的学习学期不断线。并首次提出了高职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应该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将扩充会计信息化的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2.研究了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创新方案,从课程名称改革到建立改革方案体系,之后建立了知用、知彼、知己、知理的课程教学体系。3.针对高职会计信息化培养目标的实施,提出了2+0.3+0.7的学制改革方案。4.强调了几个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一是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二是建立师资的合理培养方案,三是教学软件的理性选择,四是教学中如何使用项目化教学。五是自上而下领导的高度重视。

赵鹤芹,唐士奇,冯文荣[4](2009)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拟MIS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构建,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及风险管理的功能。学生在学校的实验室通过实验平台就能独立完成银行实践操作,全面掌握银行的具体运作程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王媛[5](2008)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中提出在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型企业比例增多,一大批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比较高的岗位急需大量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对于高职教育来说,研究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有着重大意义。本论文研究是基于这样的一条思路线索,在分析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由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先提出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图,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职业能力”为逻辑起点,从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出发,并确定其核心地位。围绕着这个中心目标,做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研究,本文最后以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为个案,分析了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目前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本文就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践理论研究来作些探讨。希望能够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借鉴。

管永权[6](2007)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是会计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

黄婧[7](2007)在《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一个探索性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适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的独立学院发源于1993—1995年产生在一些公立高等学校内部的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形成规模于1999年高等学校的持续扩招,命名定位于2003年教育部8号文《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规模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的颁布。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生事物,教育理论界对于其人才培养模式相当关注,并已有一定理论研究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大都以高等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发达地区为平台,较少以西部地区为立足点,而我国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源情况等诸多方面都和中、东部地区有较大差异,因此,如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西部地区独立学院发展过程中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法、历史法、调查法,力求探讨适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结构如下:首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剖析,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分析了独立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其与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再次,笔者根据渠道与合作方式的不同,将我国现有独立学院划分为五种办学模式,并分别从全国范围和西部地区中,抽取每种模式中具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笔者根据上文分析,结合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七个方面,对构建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系统性的建议。

王振如[8](2006)在《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以京郊现代化建设为视角》文中认为本论文是在贯彻中央和北京市委城乡统筹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环境下提出并着手思考和研究的。该论文是以北京郊区现代化建设为视角,从京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对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规律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京郊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历史考证和横向比较,在对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以及京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充分地调查、分析和研究,探索性地提出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为京郊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思路,进而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管理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功能体系以及发展模式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具体路径和措施。 研究结果显示: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可持续发展、能力本位和突出特色的原则。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北京经济产业结构及其变动趋势为导向,把握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方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必须以北京郊区现代化建设为依托,开拓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功能和服务领域;必须面向未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等。 本论文的创新点: 一是开辟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论文以京郊现代化建为视角,研究了与京郊现代化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具体道路和方法。在对郊区现代化建设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与其相适应的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培养模式、社会功能等问题。 二是拓展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和服务领域。本论文提出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实用性人才培养和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两大主体功能为基本定位。全面参与京郊的现代化建设,为解决北京的“三农”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是提出了北京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新思路。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应实行集团化运作的模式,通过资源的最优组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提高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和抗风险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始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系统归纳相结合,历史考证和现实研究相结合、国内研究与国际比较相结合,资料较充分,数据较详实,论证方法也较为适当和充分,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适应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但是对于北京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仍是一项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罗军,徐鹏瀛,葛竹春[9](2003)在《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刻不容缓 ,本文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现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樊秀娣[10](2003)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大量调研,本人认为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最根本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问题。这是由于高职教育“多样性”本质属性所决定的。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是指围绕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开展的各项基本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环节。本课题具体是指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主要内涵是高等技术教育。这样的定位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的。高职教育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有其基本特征,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才能更富成效。 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高职教育早于我国,从中揭示了高职教育兴起和发展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而且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与特点,这些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都有很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高职教育的发展要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增长、科技发展、市场机制、文化观念等是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高职教育也对它们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高职教育的基本建设也是如此。 在对高职教育基本理论和内、外部规律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的现实,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各项基本建设展开研讨。专业建设、教学计划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这些更多的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产学研合作建设、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这些更多的需要高职院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双方的协作努力来实现。 为保证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顺利有效的开展,相关的政策指导和扶持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把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本课题还有许多深层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如高职教育各项基本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对各项基本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升华,等等。

二、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
        1.2.2 国内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研究文献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模型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新与创业概念
        2.1.2 创新创业人才与创新创业教育
    2.2 相关理论模型
        2.2.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模式
        2.2.2 金字塔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型
        2.2.3“分子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章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3.1 江西高职院校基本情况
        3.1.1 江西高职院校区域分布
        3.1.2 江西高职院校办学层次
    3.2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典型
    3.3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现状
        3.3.1 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调查问卷
        3.3.2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4.1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要有正确的定位
    4.2 规划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模块
        4.2.1 规划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模块
        4.2.2 加大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建设
    4.3 建设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
        4.3.1 建设创新创业模拟演练载体
        4.3.2 拓宽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4.3.3 构筑扶持创业实体项目的学生创业平台
    4.4 营造适应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校园文化氛围
        4.4.1 提炼与培育创新创业精神
        4.4.2 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4.4.3 注重树立、宣传创业教育典型
    4.5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DIRECTORY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理论研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就业的一般经济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就业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劳动就业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一、毛泽东思想关于就业的论述
        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就业的论述
        三、江泽民关于就业的论述
        四、胡锦涛关于就业的论述
        五、习近平关于就业的论述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就业理论
        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
        三、其他经济学派的就业理论
        四、评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49年—1978年)
    第二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学生就业(1979年—1992年)
    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学生就业(1992年至今)
        一、1992年—2002年阶段
        二、2003年—2008年阶段
        三、2008年以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实考察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总体状况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生市场供求形势日趋严峻
        二、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凸显
        三、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难以实现
        四、“被就业”现象时有发生,就业统计掺杂水分
    第三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经济转型,拉动就业乏力
        二、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就业体制与制度存在的问题
        四、就业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大学毕业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就业特殊现象分析
    第一节 “北漂”现象分析
        一、“北漂”的总体状况
        二、“北漂”现象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蚁族”现象分析
        一、“蚁族”的总体状况
        二、“蚁族”现象原因分析
        三、“蚁族”现象的社会影响
    第三节 “啃老族”现象分析
        一、大学生“啃老族”的主要表现
        二、“啃老族”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其它特殊就业现象分析
        一、“海待”现象分析
        二、“零薪”就业现象分析
        三、“公务员热”现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985高校(厦门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析
    第二节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农林大学)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三节 福建新建本科院校(福建工程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四节 福建高职高专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隶属分析
    第五节 福建省民办高校(闽南理工学院)就业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二、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分析
        三、就业单位的性质分析
        四、就业单位的隶属分析
    第六节 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一、福建高校就业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二、就业实证分析的经济学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学生就业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日本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概况
        二、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日本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经济举措
    第二节 印度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印度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二、印度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印度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三节 英国大学生就业的研究
        一、英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二、英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主要举措
    第四节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一、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的比较
        二、主要启示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经济学思考
    第一节 稳定经济发展,拉动就业需求
        一、坚持推进区域和行业协调发展
        二、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容量
    第二节 实施创新驱动,增强就业发展动力
        一、实施创新驱动的重大战略意义
        二、大力推进创新,促进就业发展
    第三节 发展绿色就业,拓宽就业市场
        一、绿色就业的概述
        二、发展绿色就业的重点及其前景
        三、大力发展绿色就业
    第四节 着力扶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一、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意义
        二、创业带动就业的动力来源
        三、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第五节 适应经济发展,深化高教改革
        一、改革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二、改革与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三、改革高等教育形式
    本章小结
余论
    一、小结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需求定位
    2.1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2.2 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3 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4 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4.1 会计信息化课程设置单一,与其他课程缺乏衔接
        2.4.2 信息化教学的目标在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内容中很难体现
        2.4.3 课程教学内容单一导致学生适应性较差
        2.4.4 教学方式方法不利于培养综合能力
        2.4.5 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很缺乏
3 高职高专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3.1 课程名称的改革
        3.1.1 课程名称改革的必要性
        3.1.2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的区别
        3.1.3 会计信息化的特征
    3.2 学制的改革
        3.2.1 现有高职学制的两种做法
        3.2.2 高职学制的改革
    3.3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3.3.1 现状
        3.3.2 重建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
    3.4 支撑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实现的手段
        3.4.1 建立教师授课主辅讲制度
        3.4.2 建立团队授课机制
        3.4.3 与厂商合作开发课程
4 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授课内容详细设计
    4.1 基于知彼、知用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会计信息化实务
        4.1.1 课程总体介绍
        4.1.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
    4.2 基于知理、知己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会计信息化理论基础
        4.2.1 课程总体介绍
        4.2.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
    4.3 基于电子表格软件高级应用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会计信息化技术基础
        4.3.1 课程总体介绍
        4.3.2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
    4.4 与上岗零距离接轨的校内实习课程——会计信息化双重综合模拟实习
        4.4.1 课程总体介绍
        4.4.2 课程详细介绍
        4.4.3 总结
    4.5 总结
5 课程体系改革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5.1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5.2 必须加强师资的培养
        5.2.1 师资培养必要性
        5.2.2 师资培养方式
    5.3 合理选择实训教学软件
        5.3.1 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的选择原则
        5.3.2 各高校使用软件的现状
        5.3.3 财务软件的体系介绍
        5.3.4 建议的选择方案
        5.3.5 SAAS 在远程模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4 项目法教学的运用
        5.4.1 项目教学法
        5.4.2 项目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5.4.3 会计信息化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
    5.5 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6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4)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拟MIS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系统构建目标
3 系统分析与设计
    (1) 客户信息管理。
    (2) 信贷业务管理。
    (3) 信贷风险管理。
    (4) 信贷资产管理。
    (5) 信贷报表管理。
    (6) 系统信息维护。
4 系统运行环境
    4.1 硬件环境
        (1) 服务器。
        (2) 客户端。
    4.2 软件环境
        (1) 服务器。
        (2) 客户端。
5 系统使用效果
6 结 语

(5)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高职教育蓬勃发展
        1-1-2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1-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相关基本概念
        1-2-1 高职教育的内涵
        1-2-2 实践与实践教学
        1-2-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涵义
    §1-3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现状
        1-3-2 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出
    §2-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1-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2-1-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
    §2-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提出及框架
        2-2-1 一般研究者观点
        2-2-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2-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要素
        2-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2-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3-3 实践教学管理及评价体系
        2-3-4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第三章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3-1 高职能力目标体系
        3-1-1 能力的研究
        3-1-2 职业能力的研究
        3-1-3 能力目标体系及内涵
    §3-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3-3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构成要素分析
        3-3-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职业能力
        3-3-2 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3-3-3 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四章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4-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关系
    §4-2 多层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4-2-1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框架
        4-2-2 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4-3 基于行动导向VB 课程设计案例研究
        4-3-1”行动导向”概述
        4-3-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流程
第五章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5-1 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设计
        5-1-1 实践教学管理机构设计的必要性
        5-1-2 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5-1-3 实践教学管理组织网络化
    §5-2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与结构分析
        5-2-1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内涵
        5-2-2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结构分析
    §5-3 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估
    §5-4 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设计
        5-4-1 ISO9000 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引入
        5-4-2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六章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6-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6-1-1“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
        6-1-2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6-2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分析
        6-2-1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6-2-2 成因分析
        6-2-3 借鉴与对策
    §6-3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现状与分析
        6-3-1 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现状与分析
        6-3-2 校园网、计算机房的现状与分析
        6-3-3 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的现状与分析
        6-3-4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现状与分析
        6-3-5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措施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个案研究
    §7-1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7-2 本地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需求与论证
        7-2-1 网络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7-2-2 本地区用人单位调研论证
        7-2-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7-3 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与内容体系
        7-3-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7-3-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7-4 博客在课程实训中的研究实例
        7-4-1 博客的简介
        7-4-2 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
        7-4-3 博客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7-5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现状及借鉴
        7-5-1 师资队伍现状
        7-5-2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现状
        7-5-3 本专业今后努力方向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6)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实践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二、规范会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对策
    (一) 专业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二) 规范会计模拟实验室建设标准
    (三) 会计模拟实验“手工化”与“信息化”相得益彰
    (四)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相适应
    (五) 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7)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选题动因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理论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剖析
        2.1.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
        2.1.2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
    2.2 国外教育理论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嬗变轨迹
    2.3 国内教育理论界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状况梳理
第三章 独立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与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分析
    3.1 独立学院诞生的历史背景
        3.1.1 独立学院诞生的国际背景
        3.1.2 独立学院诞生的国内背景
    3.2 我国独立学院目前的发展状况
    3.3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与一般本科院校差异性分析
        3.3.1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3.3.2 独立学院与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性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不同类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证分析
    4.1 “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1.1 此种模式的特点
        4.1.2 实证分析——以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为例
    4.2 “地方政府+公办高校+国企”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2.1 此种模式的特点
        4.2.2 实证分析——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4.3 “公办高校+异地政府”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3.1 此种模式的特点
        4.3.2 实证分析——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
    4.4 “公办高校+侨资(或外资)”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4.1 此种模式的特点
        4.4.2 实证分析——以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为例
    4.5 “公办高校+校办企业”办学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4.5.1 此种模式的特点
        4.5.2 实证分析——以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为例
第五章 西部地区不同类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证分析
    5.1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现状及与中、东部地区独立学院发展水平的差距
    5.2 西部地区不同类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证分析
        5.2.1 “公办高校+民营企业”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为例
        5.2.2 “公办高校+异地政府”合作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
        5.2.3 “公办高校+侨资(或外资)”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5.2.4 “公办高校+校办企业”办学模式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第六章 借鉴、整合——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6.1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需求
    6.2 西部地区与其它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差异性分析
        6.2.1 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习俗制约
        6.2.2 西部地区生源情况的制约
    6.3 构建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6.3.1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6.3.2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特色
        6.3.3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课程体系特色
        6.3.4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教学模式特色
        6.3.5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特色
        6.3.6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特色
        6.3.7 西部地区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特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以京郊现代化建设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研究的理论原则、主要方法和研究路线
第二章 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
    2.1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2 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2.3 “十一五”时期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第三章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思路
    3.1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是北京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北京高职教育创新的基本原则
    3.3 适应北京郊区发展的高职教育创新的主要思路
第四章 以就业为导向 创新高职教育专业体系
    4.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环节
    4.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
    4.3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重在创特色、树品牌
    4.4 以服务京郊现代化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规划
第五章 以能力为核心 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
    5.1 以岗位需求为基础,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5.2 以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改革
    5.3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
    5.4 构建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体系
第六章 实行弹性学制 创新高职教育管理机制
    6.1 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内涵、特征及功能
    6.2 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主要经验
    6.3 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分析
    6.4 北京高职院校学分制与弹性学制的改革与创新
第七章 深化产学研结合 创新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7.1 对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理性认识
    7.2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必由之路
    7.3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实践的主要模式
    7.4 北京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存在的问题
    7.5 积极创新北京高等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发展模式
第八章 强化劳动力培训 创新高职教育功能体系
    8.1 京郊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和特点分析
    8.2 强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保障机制
    8.3 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意义
    8.4 高职教育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第九章 探索集团化道路 创新高职教育发展模式
    9.1 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与发展情况
    9.2 高职教育集团的主要功能
    9.3 北京高职集团化的实践基础
    9.4 发展北京高职集团化的主要措施
第十章 主要结论和发展建议
    10.1 主要结论
    10.2 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课题的由来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 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四、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研究方法
    五、 课题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与基本思路
    六、 课题的创新之处
    七、 几点补充说明
第一章 高职教育的定位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高职教育的定位
        一、 高职教育定位的基本前提
        (一) 树立教育创新思想
        (二) 建立现代教育体系
        二、 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
        (一)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对高职教育的定位
        (二) 我国高职教育的合理定位
    第二节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
        一、 在价值取向上的分析
        二、 在培养目标上的分析
        三、 在教育方式上的分析
        四、 在社会期望上的分析
    第三节 高职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区别
        一、 在价值基础上的分析
        二、 在生源条件上的分析
        三、 在目标方向上的分析
        四、 在教育形式上的分析
    第四节 正确的高等职业教育观
        一、 高职教育的人才观
        二、 高职教育的质量观
        三、 高职教育的办学观
        四、 高职教育的教学观
第二章 国际高职教育特征与启迪
    第一节 国际高职教育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和社会渊源
        一、 高职的兴起和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于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二、 高职的成长之路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结构改革而形成的
        三、 社会对高职教育的接受是高职教育得以生存的发展的最本质基础
    第二节 国际高职教育成功发展的个案
        一、 德国的双元合作式高职教育
        二、 美国的以社区为依托的高职教育
        三、 澳大利亚的TAFE高职教育
        四、 日本的短学制高职教育
        五、 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式高职教育
        六、 我国台湾的贯通制高职教育
    第三节 国际高职教育发展的启迪
        一、 高职教育应以满足地区经济、科技发展为最根本的出发点
        二、 重视具有高职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 建立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开放式的办学机制
        四、 注重人才的实际职业能力,大力发展职业资格证书
        五、 建立政府为主体的专家督导和评价体系,保证办学质量
        六、 各国高职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各国的国情应势利导,各具特色
第三章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我国高职教育的进程简述
        一、 我国高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第二节 影响高职教育的主要社会因素
        一、 经济增长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经济基础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需求
        (二) 经济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和内容
        二、 科技发展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科技发展的水平制约高职教育的教学程度
        (二) 科技发展制约高职教育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三、 市场机制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加大高职人才的社会需求
        (二) 市场机制的完善有力地拓宽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
        四、 文化观念与高职教育的关系
        (一) 鄙视职业教育的陋习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 人文科技的协调发展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内涵
    第三节 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 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二、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上)
    第一节 专业建设
        一、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二、 专业设置要有机结合地方的资源特点和学校的学科优势
        三、 专业建设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
    第二节 教学计划建设
        一、 高职教育人才的智能结构
        二、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 高职教育教学计划的结构
    第三节 课程和教材建设
        一、 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
        二、 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
        三、 教材建设应体现知识应用体系这一高职教育特色
    第四节 师资队伍建设
        一、 高职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要求
        二、 要通过多种途径让优秀高职教师层出不穷
        三、 队伍建设要有机制上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 高职教育基本建设(下)
    第一节 实践基地建设
        一、 实训基地建设要强调利用和共享多种资源
        二、 实习基地建设要选择行业领先和管理规范的企业
        三、 高职院校要有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努力
    第二节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
        一、 高职教育应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同等重要
        二、 建立权威和有影响的职业资格证书鉴定制度
        三、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要与其它基本建设相结合
    第三节 产学研合作建设
        一、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岗位急需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 企业参与高职也是企业求生存和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第四节 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一、 要有坚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
        二、 要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三、 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要做到制度健全、人员到位、措施落实
第六章 对我国高职教育基本建设的政策思考
    第一节 从整个社会大系统角度的思考
        一、 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宏观管理
        二、 鼓励地方和行业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和扶持
        三、 理顺高职教育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
        四、 确立高职教育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力地位
    第二节 从高职教育系统内角度的思考
        一、 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扶持高职教育
        二、 搞好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建设和推广
        三、 加强对高职教育办学的监督和评估,规范高职教育办学
        四、 开展高职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四、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D]. 张细淼. 南昌大学, 2017(02)
  • [2]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例[D]. 何仕.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3]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教学研究[D]. 杨晓星.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4)
  • [4]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模拟MIS的构建[J]. 赵鹤芹,唐士奇,冯文荣.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07)
  • [5]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王媛. 河北工业大学, 2008(08)
  • [6]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J]. 管永权.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4)
  • [7]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 黄婧. 广西大学, 2007(05)
  • [8]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以京郊现代化建设为视角[D]. 王振如.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6(10)
  • [9]高职高专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J]. 罗军,徐鹏瀛,葛竹春.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03(04)
  • [1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 樊秀娣. 华东师范大学, 2003(02)

标签:;  ;  ;  ;  ;  

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模拟银行征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