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坪铺项目圆满收官

紫坪铺项目圆满收官

一、紫坪铺工程成功截流(论文文献综述)

李洪[1](2018)在《紫坪铺工程建设与管理回顾》文中研究说明紫坪铺工程是成都市最重要的防洪屏障和饮用水源地,其地理位置特殊,地质条件复杂,建设受特定历史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影响,具有较为曲折和长期的历史,加之经受住了汶川特大地震的考验,成为业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工程建成投产以来发挥出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因原设计批复的下游反调节水库未建、500 k V单回出线等多重因素影响,工程运行安全、供水安全和泄洪安全仍存在一定隐患。

董建辉[2](2016)在《地震作用下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地处世界上两条最活跃的地震带之间,东有环太平洋地震带,西有喜马拉雅山一地中海地震带,客观上决定了我国地震较多且分布广,近年来全球迎来地震活跃期,而频发的地震引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堆积体在青藏高原周围分布广泛,也是人类居住区的主要场所,地震作用下库岸堆积体破坏失稳带来的危害性极大。汶川地震后,学者对强震作用下岩质斜坡的动力响应特性关注较多,对库岸堆积体斜坡关注较少。因此,深入开展库岸堆积体斜坡的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相关研究则极具基础性研究意义。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左岸坝前堆积体距汶川地震震中17km,该堆积体埋设了长期稳定性变形监测设备,变形监测历经了综合整治以及汶川地震时期,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汶川地震对该坝前堆积体的影响为例,通过展开现场调查和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工作,对坝前堆积体的区域地质背景、工程地质特性、地震前失稳模式、地震前后变形迹象进行分析;通过对钻孔测斜仪变形位移与孔深关系曲线图分析,对汶川地震前后坝前堆积体的稳定性进行定性分析;引入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对地震前后的监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各主要影响因子和时间序列模型的规律特征;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对汶川地震作用下的坝前堆积体响应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库岸堆积体斜坡在不同地震参数和库水位条件下的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得到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坝前堆积体变形监测数据变化的对比分析,运用关联度分析、完整性指标和破坏性指标、分形理论对坝前堆积体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汶川地震瞬间使坝前堆积体产生位移突变,地震后坝前堆积体位移变形矢量方向整体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汶川地震后,坝前堆积体整体完整性有所降低,且随监测点高程降低而完整性降低,同时Hurst指数也反映出同样的降低规律。(2)运用关联度对坝前堆积体进行分析,地震前坝前堆积体处于无序排列状态,地震后则处于比较有序排列状态。对坝前堆积体地震前后的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梳理,建立变形位移量与主要影响因子间的定量关系。运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汶川地震使得时间效应和库水位对变形位移量的影响减弱,而降雨量影响有所增强。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建立地震前后坝前堆积体变形时程变化ARIMA模型。(3)通过对坝前堆积体进行地质模型概化,进行流固耦合下的动力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表监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监测点随高程变化呈现一个“E”字形,PGA放大系数成“S”字形,地表监测点的位移随着高程的增加则表现出“小-大-小”;垂向上监测点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监测点随高程增加呈现非线性递减关系,PGA放大系数随高程增加则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放大效应,监测点位移随着高程的增加则表现出递增趋势;在有库水位工况下滑面处孔压在地震过程中有激增的变化现象。(4)利用振动台模型实验技术,在充分对比遴选相似材料、尺度、测量等研究的基础上,对半库、满库、空库三种库水工况分别开展了振动台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揭示了相关工况下不同类型地震波下的动力响应规律、堆积体变形破坏迹象以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成果得到以下结果:(1)库岸堆积体斜坡具有明显临空面放大效应和高程放大作用,其中堆积体的PGA放大系数明显大于基岩的PGA放大系数;不同频谱下的PGA放大系数规律是基本一致,即茂县波>15Hz正弦波>10Hz正弦波>5Hz正弦波。在同一水平面上,越接近坡面,PGA放大效果越明显,增大幅度也越大。(2)各监测点PGA放大系数直观反映了堆积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程度,试验中PGA放大系数随着震动强度增大而减小,说明堆积体的响应程度在逐渐减弱。(5)在半库、满库、空库三种库水工况下,库岸堆积体斜坡的变形破坏迹象以及形成演化机制不同,其中空库无水工况下为“拉裂-剪切”破坏机制,失稳运动形式为推移式;而在半库和满库水位工况下为“塑流-拉裂”破坏机制,失稳运动形式为牵引式。(6)对于有库水工况下库岸堆积体斜坡,受地震作用的超孔隙水压力和惯性力共同作用,孔隙水压力在地震瞬间增加,这使得堆积层中液化程度瞬间加深,同时变形也有增加,库水浸泡的堆积体部分首先坍塌,从而进一步导致滑坡失稳破坏。对于空库无水工况下库岸堆积体斜坡,由于地震波对库岸堆积体施加循环荷载,促进库岸堆积体中的颗粒间隙发展和累积,库岸堆积体斜坡中的软弱夹层因瞬间震动而全面溃散,产生滑坡和崩塌。

马玉梅[3](2011)在《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四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岷江上游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右岸为一三面被河曲围绕的条形山脊,构造上为一沙金坝向斜,工程水工建筑物均布置于右岸,施工期开挖形成多个高陡岩质边坡。由于边坡内存在断层、层间剪切破碎带等软弱结构面,使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紫坪铺坝区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5.12汶川大地震对距震中仅17km的紫坪铺工程造成了Ⅸ度的影响,各工程边坡均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所有边坡均未产生整体失稳,岩质边坡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和抗震设计值得研究。本文按边坡地质结构类型将其分类,通过地震后的现场调查并结合边坡内设置的多点位移计、锚索测力计、测斜孔等监测成果,对强震作用下不同地质结构、支护措施边坡的变形差异以及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地震调查发现,支护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仅坡体表面混凝土喷层出现少量裂缝,开挖范围之外未支护边坡出现塌方等现象。各边坡监测成果显示,锚索支护边坡变形量较小,从几毫米到十几毫米,锚杆、挂网喷护或框架梁支护部位坡体变形可达20mm以上,F3断层经过的泄洪洞出口边坡最大变形量达78mm,变形主要发生在主震时期,地震停止后变形即终止。震后多点位移计监测成果显示,边坡变形主要受支护措施、坡高、坡角、地层岩性、与断层带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对于反倾向结构边坡、顺层结构边坡,边坡的主要变形区域为层间剪切破碎带等软弱岩层,其他部位岩体随该部位岩体发生同步的变形;中倾横向边坡表面测点的位移增量最大,随孔深的增加位移增量减小,坡体内未出现明显的变形区域;由于存在F3断层,软岩边坡的整体变形均较大;覆盖层边坡变形主要发生在覆盖层内,边坡由基覆界面开始变形,随高程的增加变形逐渐增加,基岩内变形量较小。地震动荷载作用下锚索荷载发生一定的变化,荷载以增大为主,锚索荷载变化主要发生在主震期间,余震及后期的坡体蠕变使锚索荷载变化较小。测斜孔观测成果显示,对于中倾横向边坡,坡体主要发生蠕变变形,变形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孔口累计合位移在20mm以内,坡体在层间剪切破碎带等软弱岩层面附近发生剪切变形;覆盖层边坡变形从基覆界面开始变形,覆盖层内发生蠕滑变形,变形量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加,基岩内变形较小,测斜孔主要向坡外变形,变形向下游方向。

何荣凡,任平[4](2006)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的水流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施工导流、安全度汛成功与否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施工过程的水流控制与建筑物施工有机结合构成一个系统工程,在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各施工单元协同配合、环环紧扣、有条不紊,目标明确,以各个阶段目标的实现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紫坪铺工程的成功运作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曾统全,吴恭云,何见秋[5](2006)在《四川岷江紫坪铺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综述》文中认为紫坪铺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充分利用永久水工建筑物,导流隧洞结合水工永久泄洪排沙洞,上游围堰结合左岸压重体布置。坝体分期填筑断面则根据大坝临时度汛要求安排,使整个工程导流布置最优、导流工程投资最省、工期最合理。

向思宇[6](2005)在《千年古堰锁封“喉”》文中指出中国的都江堰与巴比伦王国的纳尔-汉谟拉比水渠以及古罗马的人工渠一道,同为世界三大人工渠,如今,纳尔-汉谟拉比水渠和古罗马人工渠早已荒废,惟古老的都江堰独步千古,长盛不衰。2000年1月,古老的都江堰再放异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此,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与道教圣山青城山双双成为成都平原上最为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然而,申遗成功刚刚1年,仅仅1年!在都江堰上游6公里处,一项号称中国西部开发“十大工程之一”,四川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的紫坪铺大坝横空出世!幸耶?悲耶?福耶?灾耶?一时间众说纷纭。2003年7月,“三江并流”自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年,因世界遗产中心认为当地旅游开发过热而受到评估。2004年2月24日,世界遗产中心主席致信中国遗产中心,说2002年“三江并流”申报世界遗产时,并未提及要在怒江上修建大型水坝。4月,世界遗产委员会再次给中国遗产中心写信,表达他们“最为严重的关注”。信中写道:“请中国政府对学术界、环保人士和科学家关于让怒江自由流淌的呼吁做出答复……要求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寻求水电以外的能源,以保证‘三江井流’的长期保护。“世遗中心提出,要求中国在2005年2月1目前递交整改报告,供下届大会审议。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云南

龙选明[7](2005)在《紫坪铺工程导流洞瓦斯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紫坪铺工程是国家大型水利工程, 也是西部大开发基础建设十大项目之一, 工程位于岷江上游映秀至都江堰市沙金坝河段,是一座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环境保护及旅游等综合为目的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其导流洞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富含瓦斯地层和煤层,岩体中存在着大量易燃易爆的瓦斯气体,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中,瓦斯安全防治问题显得十分突出。该项目曾于1958 年开工建设过,由于遭遇瓦斯爆炸,工程被迫下马,历经40 多年后再次开工建设,瓦斯安全问题备受各级政府和建设单位高度关注。因此对瓦斯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提出并采取可靠措施,对紫坪铺工程安全、顺利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瓦斯爆炸需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瓦斯浓度在5%-16%范围;存在能引爆瓦斯的高温热源;空气中O2浓度大于12%。瓦斯防治的目就在于通过采取措施,使地下洞室施工环境不具备瓦斯爆炸的基本条件,从而确保施工安全。本文通过工程实践,对紫坪铺导流洞工程瓦斯防治技术和措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定合理的瓦斯控制指标,配备匹配的瓦斯检测仪器,并严格执行瓦斯监测制度,是做好瓦斯防治工作的基础;控制瓦斯浓度是瓦斯防治的最根本措施,也是最安全可靠的方法,瓦斯浓度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可靠的通风系统,采取防止瓦斯积聚的措施,开挖面及时喷混泥土封闭,尽量采用

龙选明[8](2004)在《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进度管理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筹建期短 ,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干扰大。通过计划编制、进度信息反馈、宏观调控、过程控制、加强协调等手段 ,发挥业主主导作用 ,积极采取工程措施 ,正确处理进度与安全、质量的关系 ,从而保证了工程进展顺利 ,满足总进度要求。

金辉[9](2003)在《都江堰起诉书》文中研究表明我起诉———为无告的大自然———为无言的世界遗产———为缺席的子孙后代

仲伟志[10](2003)在《废黜都江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部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四川省“一号工程”紫坪铺大坝已截流,一座“现代化水利枢纽”即将出现在作为农业灌溉文明产物的都江堰面前,高坝之下,低堰何为?

二、紫坪铺工程成功截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紫坪铺工程成功截流(论文提纲范文)

(1)紫坪铺工程建设与管理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规划和建设历程
    1.1 早期规划和勘测设计阶段 (1954-1960)
        1.1.1 规划过程
        1.1.2 坝址初选与建设情况
        1.1.3 主要面临的问题
    1.2 复建可行性、初步设计研究论证阶段 (1984-2001)
    1.3 工程建设阶段 (2001~2006)
        1.3.1 建设过程
        1.3.2 主要技术难题与设计优化
        (1) 复杂地质问题研究与高边坡治理
        (2) 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和废旧煤洞煤窑的调查处理
        (3) 坝前堆积体监测和处理
        (4) 紫坪铺水情自动测预报系统建设
        (5) 枢纽布置、单体建筑物与施工技术优化
    1.4 震后抗震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 (2008~2011)
        1.4.1 抗震应急抢险与修复
        1.4.2 灾后恢复重建
2 工程建设与管理取得的重要成就
    2.1 提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工程质量经受住汶川地震的考验
    2.2 全面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促进成都平原经济发展
    2.3 夺取抗震救灾重大胜利
3 工程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结语

(2)地震作用下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作用下斜坡变形机理研究现状
        1.2.2 地震作用下斜坡动力响应研究现状
        1.2.3 斜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4 斜坡时间序列应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紫坪铺工程地质环境条件背景
    2.1 区域构造特征
    2.2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2.3 枢纽工程区地质特征
        2.3.1 地形地貌特征
        2.3.2 地层岩组特征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紫坪铺工程坝前堆积体工程地质特性
    3.1 工程地质特征
        3.1.1 空间分布特征
        3.1.2 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3.1.3 物理力学特性
        3.1.4 水文地质特征
        3.1.5 堆积体形成演化分析
    3.2 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评价
        3.2.1 潜在变形破坏机理分析
        3.2.2 稳定性评价
    3.3 建设期处理方案
    3.4 汶川地震后变形特征
    3.5 小结
第4章 紫坪铺工程坝前堆积体变形监测及其数学统计分析
    4.1 变形监测系统
    4.2 地表位移监测分析
        4.2.1 地表位移监测分析
        4.2.2 地表位移速率监测分析
        4.2.3 地表位移矢量监测分析
    4.3 深部位移监测分析
        4.3.1 内部变形监测分析
        4.3.2 基覆界面位移监测分析
        4.3.3 滑带位移速率监测分析
        4.3.4 滑带处矢量监测分析
    4.4 基于变形监测的稳定性分析
        4.4.1 测斜孔监测的稳定性分析
        4.4.2 基于分形理论的稳定性分析
    4.5 基于变形监测的数学统计分析
        4.5.1 关联度特征分析
        4.5.2 多元回归分析
        4.5.3 时间序列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研究
    5.1 数值模型建立
        5.1.1 地质模型概化
        5.1.2 边界条件及力学阻尼设置
        5.1.3 本构关系及材料参数选取
        5.1.4 地震波选择及处理
        5.1.5 动力计算方案设计
    5.2 半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模拟
    5.3 满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模拟
    5.4 空库无水工况下动力响应模拟
    5.5 不同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对比研究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研究
    6.1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
        6.1.1 相似三定理
        6.1.2 相似关系推导
        6.1.3 相似关系确定
    6.2 模型相似材料
        6.2.1 材料选择原则
        6.2.2 相似材料
    6.3 振动台模型试验的设计与制作
        6.3.1 振动台系统
        6.3.2 模型设计
        6.3.3 模型测量设备
        6.3.4 监测点设计
        6.3.5 地震波加载
    6.4 半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6.5 满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6.6 空库无水工况下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6.7 不同库水位工况下动力响应对比研究
    6.8 小结
第7章 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
    7.1 基于监测数据的动力响应研究
    7.2 基于动力响应数值模拟的动力响应研究
    7.3 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变形破坏及其形成演化研究
        7.3.1 半库水位工况下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研究
        7.3.2 满库水位工况下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研究
        7.3.3 空库无水工况下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研究
    7.4 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
        7.4.1 动力响应特征分析
        7.4.2 动力变形机理分析
    7.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参与科研项目

(3)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的工程地质分析
        1.2.2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
    2.1 工程概况
    2.2 区域地质构造
    2.3 工程区基本地质条件
        2.3.1 地形地貌
        2.3.2 地层岩性
        2.3.3 地质构造
        2.3.4 水文地质条件
    2.4 工程边坡地质结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4.1 反倾向边坡
        2.4.2 顺层边坡
        2.4.3 中倾横向边坡
        2.4.4 软岩边坡
        2.4.5 覆盖层边坡
    2.5 地震
        2.5.1 地震构造带及坝区断层活动性
        2.5.2 汶川大地震
    2.6 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的影响
第3章 反倾向边坡的监测分析
    3.1 边坡结构特征
        3.1.1 泄洪洞进口边坡结构特征
        3.1.2 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结构特征
    3.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3.2.1 泄洪洞进口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3.2.2 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3.3 边坡加固措施
        3.3.1 泄洪洞进口边坡加固措施
        3.3.2 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加固措施
    3.4 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3.4.1 泄洪洞进口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3.4.2 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3.5 震后坡体宏观变形迹象
    3.6 汶川大地震影响的监测成果分析
        3.6.1 泄洪洞进口边坡监测成果分析
        3.6.2 引水发电洞进口边坡监测成果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顺层边坡的监测分析
    4.1 边坡结构特征
    4.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4.3 边坡加固措施
    4.4 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4.5 震后坡体宏观变形迹象
    4.6 汶川大地震影响的监测成果分析
        4.6.1 震前监测成果分析
        4.6.2 震后监测成果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中倾横向边坡的监测分析
    5.1 边坡结构特征
        5.1.1 溢洪道下段边坡结构特征
        5.1.2 引水发电洞出口边坡结构特征
    5.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5.2.1 溢洪道下段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5.2.2 引水发电洞出口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5.3 边坡加固措施
        5.3.1 溢洪道下段边坡加固措施
        5.3.2 引水发电洞出口边坡加固措施
    5.4 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5.4.1 溢洪道下段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5.4.2 引水发电洞出口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5.5 震后坡体宏观变形迹象
    5.6 汶川大地震影响的监测成果分析
        5.6.1 溢洪道下段边坡监测成果分析
        5.6.2 引水发电洞出口边坡监测成果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软岩边坡的监测分析
    6.1 边坡结构特征
    6.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6.3 边坡加固措施
    6.4 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6.5 震后坡体宏观变形迹象
    6.6 震后监测成果分析
    6.7 小结
第7章 基岩-覆盖层二元结构边坡的监测分析
    7.1 边坡结构特征
        7.1.1 溢洪道中段边坡结构特征
        7.1.2 左岸泄洪洞进口边坡结构特征
    7.2 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7.2.1 溢洪道中段边坡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7.2.2 左岸泄洪洞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7.3 边坡加固措施
    7.4 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7.4.1 溢洪道中段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7.4.2 左岸泄洪洞边坡监测仪器布置
    7.5 震后坡体宏观变形迹象
    7.6 汶川大地震影响的监测成果分析
        7.6.1 溢洪道中段监测成果分析
        7.6.2 左岸泄洪洞监测成果分析
    7.7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7)紫坪铺工程导流洞瓦斯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煤矿瓦斯防治的研究历史和主要成果
    1.3 我国水电瓦斯防治现状及特点
    1.4 瓦斯防治工作在紫坪铺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
    1.5 分析方法和思路
2 瓦斯爆炸原理及其防止
    2.1 瓦斯爆炸
    2.2 瓦斯爆炸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2.3 防止瓦斯爆炸措施
        2.3.1 瓦斯含量测定
        2.3.2 瓦斯抽放
        2.3.3 防止瓦斯积聚
        2.3.4 控制火源
3 紫坪铺工程导流洞瓦斯防治技术与管理
    3.1 工程概况
    3.2 瓦斯监测
        3.2.1 瓦斯控制指标
        3.2.2 瓦斯监测设备配置
    3.3 控制瓦斯浓度
        3.3.1 防止瓦斯积聚
        3.3.2 注重洞挖方向
        3.3.3 瓦斯积聚的处理
        3.3.4 大管棚超前钻孔
        3.3.5 喷混凝土封闭
    3.4 控制和消除引爆火源
        3.4.1 防止放炮引爆瓦斯
        3.4.2 防止施工火源
        3.4.3 防止外来火源
    3.5 瓦斯防治管理措施
        3.5.1 健全瓦斯防治体系重视瓦斯知识培训
        3.5.2 建立瓦斯爆炸防范制度
        3.5.3 严格瓦斯检查制度
        3.5.4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3.5.5 技术审批制度
        3.5.6 事故预防和处理工作
    3.6 瓦斯超标处理典型案例
4 紫坪铺瓦斯事件应急处理和应急救援预案
    4.1 概况
    4.2 应急救援的原则和任务
    4.3 应急救援系统
        4.3.1 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
        4.3.2 应急救援预案
        4.3.3 应急训练和演习
        4.3.4 应急救援行动
        4.3.5 事故现场的清洁与净化
        4.3.6 事故后的恢复
    4.4 应急救援系统的实施
    4.5 紫坪铺工程瓦斯事件应急处理及应急救援预案示例
5 结语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
    5.3 研究方向
    5.3 研究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工程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致谢

四、紫坪铺工程成功截流(论文参考文献)

  • [1]紫坪铺工程建设与管理回顾[J]. 李洪. 四川水力发电, 2018(04)
  • [2]地震作用下库岸堆积体斜坡动力响应及变形机理研究[D]. 董建辉. 成都理工大学, 2016(12)
  • [3]汶川大地震对紫坪铺工程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监测分析[D]. 马玉梅. 成都理工大学, 2011(04)
  • [4]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施工过程的水流控制[J]. 何荣凡,任平. 四川水力发电, 2006(06)
  • [5]四川岷江紫坪铺工程施工导流设计综述[J]. 曾统全,吴恭云,何见秋. 四川水力发电, 2006(01)
  • [6]千年古堰锁封“喉”[J]. 向思宇. 报告文学, 2005(06)
  • [7]紫坪铺工程导流洞瓦斯防治技术研究[D]. 龙选明. 四川大学, 2005(01)
  • [8]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进度管理的实践[J]. 龙选明. 四川水力发电, 2004(02)
  • [9]都江堰起诉书[J]. 金辉. 森林与人类, 2003(09)
  • [10]废黜都江堰?[J]. 仲伟志. 中国西部, 2003(04)

标签:;  ;  ;  ;  ;  

紫坪铺项目圆满收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