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石间井注射液外用抗菌及临床治疗试验

复方石间井注射液外用抗菌及临床治疗试验

一、复方痢菌净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临床治疗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美晨[1](2020)在《山多益生素的制备与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合理地利用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解决生产中应用益生菌遇到的疑惑。本研究采用表型特征和PCR技术鉴定益生菌,通过体外抑菌试验、传代培养试验、细菌生长曲线和活菌数计数试验,筛选并优化益生菌的培养,制备益生菌粉剂,与中药提取物联合创制复合益生素产品,并用小鼠检测其安全性、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监测产品质量、用短期动物试验初步探究产品的作用,结果如下:1.从7株益生菌中筛选出2种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2.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优化培养:基础营养为胰蛋白胨大豆肉汤,枯草芽孢杆菌添加1%蛋白胨、3%葡萄糖和0.3%磷酸二氢钠,地衣芽孢杆菌添加1%蛋白胨、1%葡萄糖和0.1%磷酸二氢钠。3.枯草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粉剂的制备条件:96%玉米淀粉,4%泊洛沙姆,40℃热烘干。4.山多益生素的制备:山豆根多糖0.1%,地衣芽孢杆菌菌粉与枯草芽孢杆菌菌粉质量比例为1:1。5.山多益生素的监测:对小鼠无毒副作用;宏基因组测序显示产品制备前后益生菌的含量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6.山多益生素的作用:4周内可提高三黄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和提高新城疫病毒(NDV)的抗体滴度(P<0.05);山多益生素试验组鸡只免疫器官发育数据比空白对照组鸡只高,但生物统计结果显示无显着差异(P>0.05);对三黄鸡的增重无明显作用(P>0.05);可保护肠道菌群,规避氨苄西林对肠道菌群的破坏,但保护效果不明显(P>0.05)。结论:1.4%泊洛沙姆为保护剂的低温热干燥法制备地衣与枯草芽孢杆菌菌粉方法可行。2.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结合活菌数计数方法共同监测益生菌产品质量,可以达到既定性又定量的效果。3.山豆根多糖可与地衣、枯草芽孢杆菌联合应用,该复合产品4周内能提高三黄鸡抗氧化能力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三黄鸡的生长无影响,对已经被破坏的肠道菌群有无恢复作用需要长期的反复试验验证。

肖源灵[2](2018)在《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文中认为乙酰甲喹是一种常用的喹恶啉类药物,主要剂型为注射液,传统助溶剂为水杨酸及其盐,但乙酰甲喹注射液中助溶剂水杨酸及其盐量过高会对其检测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对乙酰甲喹注射液处方进行改良,筛选出一种不用水杨酸及其盐的处方,对其稳定性和肌肉刺激性分析,并对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1.以C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甲醇:0.01mol/L的磷酸水溶液(pH=7)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25℃,254nm处检测乙酰甲喹,结果表明其分离度高,峰型良好;在4060μg/mL浓度范围内,回归方程为A=104867C+61126(r=0.9998)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精密度高,RSD<2%、回收率大于95%,可满足乙酰甲喹注射液的含量检测。2.根据不同溶剂比例中乙酰甲喹溶解度、有机试剂用量,对乙酰甲喹注射液溶剂系统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一种处方组成为乙酰甲喹含量为5%,苯甲醇含量为10%,N-甲基吡咯烷酮为20%,亚硫酸氢钠0.2%,pH为5.0,该处方制成的乙酰甲喹注射液溶解度高,澄明度好,安全稳定。3.对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进行光照试验、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结果表明在4500±500Lx光照15d后含量减少,因此在储存和运输中应避免光照,在高温试验和加速试验中乙酰甲喹注射液均能稳定存在,通过溶血试验表明其能用于肌肉注射,刺激性试验表明其刺激性小,符合注射液的一般要求。4.以水杨酸乙酰甲喹注射液为对照组,制备的乙酰甲喹注射液为试验组对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符合一室开放模型,其t1/2分别为1.379±0.017和1.519±0.265h,Vd/F分别为0.762±0.098和0.729±0.069 L/kg,AUC(0-t)分别为25.469±2.937和28.945±3.487mg/L×h,Tmax分别为0.542±0.012和0.583±0.129h,Cmax分别为11.879±1.322和11.736±0.838mg/L,说明乙酰甲喹在家兔体内分布广,吸收快,代谢迅速;通过配对样品T检验,结果表明改良后的注射药动学参数能达到与改良前一致,该处方能用于生产实际。

何涛[3](2015)在《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折点及分子耐药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抗菌药物敏感性判定标准(折点)是开展病原菌耐药性检测,确定其耐药率、耐药水平的重要技术标准,目前世界上比较权威的折点制定组织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和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EUCAST),而我国没有设立制定折点的机构,因此参考的主要是国外的标准。国外标准对一些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兽药比如乙酰甲喹没有建立敏感性折点;同时国内兽医临床的某些常用剂型,比如氟苯尼考粉剂针对大肠杆菌感染,国外的标准也没有涉及。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是国内兽医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抗菌药物,在控制动物的大肠杆菌感染性疾病发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敏感性折点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这两种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将参照国外建立折点的标准流程,系统调查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表型及分子耐药机制,在此基础上设定两种药物针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通过动物模型初步探讨与临床效力最为相关的PK-PD参数,以期为PK-PD折点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收集了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年-2013年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动物来源的1123株大肠杆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测试了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这些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通过体外药效学试验研究了这两种药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 MPC)、抗菌后效应(Post-antimicrobial effect, PAE)和体外杀菌曲线。结果表明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呈现浓度依赖性的杀菌作用(MBC=1-2MIC),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呈现浓度依赖性的抑菌作用(MBC=4-16MIC)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都有一定的体外PAE,尽管它们的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较宽。70年代到2013年之间,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低敏感菌株的比例逐年上升。鸡源大肠杆菌相对猪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敏感,而两种动物来源的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情况比较接近。通过分别绘制两种药物对1123株大肠杆菌MIC分布的直方图,运用统计学方法确定了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WT为32μg/mL,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WT为16μg/mL。通过检测这些菌株中的喹乙醇耐药基因oqxAB和相关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exA、fexB、floR和cfr),发现oqxAB和floR基因分别是介导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低敏感表型的主要基因,分别占MIC≥64μg/mL大肠杆菌的94.4%和MIC≥32μg/mL大肠杆菌的93.7%,并且基因的检出率随着年代的推移呈上升趋势。首次在一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了cfr基因,检出率为0.09%,cfr基因定位于质粒上,可介导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低敏感表型。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与我们制定的CCWT满足耐药表型和基因型的一致。通过基因测序,发现同一动物来源不同大肠杆菌菌株或不同动物来源的大肠杆菌中oqxAB和floR基因的DNA同源性都很高,分别达到了99.2%和99.6%以上,说明大肠杆菌中这两种基因很少发生变异。通过研究oqxAB基因和cf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基因环境发现,这些基因的两侧都有方向相同的IS26,形成了一个复合转座子结构。这种复合转座子结构不能稳定存在,可以通过两侧的IS26发生同源重组,从而将oqxAB和cfr基因以环状中间体的形式从质粒或染色体上游离下来,加大了耐药基因传播的风险。通过构建粒细胞减少小鼠大腿肌肉感染模型研究了乙酰甲喹注射剂对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的PK-PD同步关系,结果发现与临床效力最为相关的PK-PD参数为AUC/MIC,并且当AUC/MIC分别为0.85h和4.3h时,可以达到抑菌或杀菌效应。通过猪肠瘘和血清半体内模型研究氟苯尼考粉剂对猪大肠杆菌感染的PK-PD同步关系,结果发现猪肠道环境复杂,所构建的猪肠瘘模型并不能考察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半体外杀菌效力,故只检测了氟苯尼考在回肠中的药物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猪回肠中存在时间较短,3h后基本检测不到原药。使用Hill模型模拟猪血清半体内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PK-PD关系,当AUC24h/MIC分别为15.79h和49.49h时,能够达到抑菌和杀菌效应。考虑到野生型大肠杆菌氟苯尼考MIC的分布情况(MIC≤16μg/mL),目前一天给药两次的方案可能对部分野生型菌株引起的系统感染起不到治疗效果(杀菌效应)。综上所述,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随着年代推移呈现下降趋势,介导两种药物低敏感表型的主要基因分别为oqxAB和floR,使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建立了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COWT。研究得到了乙酰甲喹治疗小鼠大肠杆菌感染的PK-PD靶值为AUC/MIC≥4.3h,初步探讨了氟苯尼考治疗大肠杆菌引起的猪肠道感染和系统感染的PK-PD关系并给出用药建议。该研究结果为最终敏感性折点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下一步耐药性监测工作的进行,从而最终为耐药性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杨志坤,崔笑博,解相霞,郭树源,宋道桢,常维山[4](2014)在《痢菌净与6种抗菌药对鸡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痢菌净分别和6种抗菌药联用在体外对鸡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采用棋盘微量测定法,痢菌净分别与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粘杆菌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组合,观察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痢菌净与头孢噻肟钠的联合使用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呈协同作用为主(76.9%);痢菌净和新霉素联用呈协同或相加作用(协同占46.15%,相加占53.85%);痢菌净和氟苯尼考联用为相加作用(84.6%);痢菌净和粘杆菌素联用主要呈相加作用(相加作用76.9%,协同作用23.1%);痢菌净和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和阿奇霉素联用呈无关作用。

郑艳青[5](2014)在《中药鬼针草对产ESBLs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临床收集16株大肠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常用抗菌药的MIC值,利用双纸片增效法检测耐药菌产ESBLs情况,并用PCR方法确定产ESBLs基因型,利用棋盘法测定中药鬼针草与抗生素对耐药菌的联合抑菌效果以及测定芦丁成分在鸡体内的代谢排泄情况。结果显示菌株对头孢曲松钠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对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耐药率为87.5%,对左旋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为25%,50%的菌株非常敏感,MIC<4;对痢菌净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为62.5%,对林可霉素和粘杆菌素耐药率分别为43.1%,37.5%;对强力霉素耐药率为75%。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56.3%,有40%菌株很敏感,MIC<4。产ESBLs结果表明:所有菌株都含有耐药基因,其中TEM基因型检出率为100%,SHV基因检出率为12.5%,CTX-M基因的检出率为43.8%,OXA基因的检出率为31.3%。同时含两种基因的菌株13株,占总菌株的80%,含有3种基因的菌株2株。鬼针草与抗生素的棋盘抑菌实验和联合传代实验显示:阿莫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钠、头孢地嗪、痢菌净、阿米卡星、强力霉素与鬼针草水煮液有联合抑菌作用,鬼针草不同溶媒提取液的联合抑菌作用效果中乙酸乙酯提取液>水煮液>丙酮提取液>三氯甲烷提取液。选取7只体重为2-2.5kg健康成年肉鸡,按10g.kg-1肌肉注射给药,用HPLC测定不同时刻鸡血中芦丁的血药浓度。采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原理分析处理,其药动学参数分别为: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3.32±0.33ug·ml-1,半衰期t1/2λ为11.29±1.40h,药峰时间Tmax为1.13±0.44h,药时面积AUC为108.2h·ug·ml-1,Vz/F为18.37ml·kg-1,ClB/F为1.480ml·h-1·kg-1,滞留时间MRT为15.18士2.13h,生物利用度36.66±7.88%。芦丁在鸡体内的吸收不好,代谢快,最高血药浓度相对较低。

张萍,焦淑清,乔越,袁文华[6](2013)在《5%痢菌净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痢菌净(3-甲基-2-乙酰基-喹恶啉-1,4-二氧化物,乙酰甲喹)是一种广谱抗菌药[1],对家畜细菌性肠炎、腹泻等有较好的疗效,对密螺旋体引起的猪血痢疗效显着[2],且复发率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5%痢菌净注射液含量均较低,因此本试验通过加入助溶剂提高痢菌净的溶解度,使注射液的含量符合质量标准。本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3-4]测定注射液中痢菌净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吴敬超[7](2012)在《乙酰甲喹钠米乳的制备及药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乙酰甲喹对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有良好的疗效,但是其剂型较单一,生物利用度较低,且仔猪给药困难。为此,研制乙酰甲喹纳米乳,为治疗仔猪黄白痢提供一种新型透皮药物。方法:(1)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根据对乙酰甲喹的溶解能力选择最佳的油相,通过伪三元相图中乳区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最佳表面活性剂,以相转化法制备乙酰甲喹纳米乳。采用染色法鉴定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类型,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乳的形态与分布,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纳米乳的粒径及多分散系数(PDI)。(2)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稳定性考察:通过由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的Zeta电位,温度试验,高速离心试验和加速试验判断其稳定性;根据长期试验结果计算乙酰甲喹纳米乳的有效期。(3)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通过给脱毛的大鼠皮肤涂抹乙酰甲喹纳米乳,评价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皮肤急性毒性和皮肤刺激性。(4)乙酰甲喹纳米乳的药效研究:以离体鼠皮和Franz扩散池测定乙酰甲喹纳米乳的体外透皮速率;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乙酰甲喹纳米乳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痢疾志贺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杀菌浓度;通过定时测定透皮给药后仔猪的血药浓度,计算出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用高、中、低剂量的乙酰甲喹纳米乳以透皮给药的方式治疗患白痢的仔猪,评价乙酰甲喹纳米乳的药效。结果:(1)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评价结果:乙酰甲喹纳米乳的配方为:w(RH40)=30.25%, w(肉桂醛)=6.20%,w(乙酰甲喹)=1.24%, w(蒸馏水)=62.31%。乙酰甲喹纳米乳为水包油型黄色透明液体;乳滴为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3.9nm, PDI为0.060。(2)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稳定性考察结果:乙酰甲喹纳米乳稀释5倍后的平均Zeta电位是9.4mV(pH=5.1);乙酰甲喹纳米乳避光时在常温及低温下稳定性好,有效期为24个月。(3)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安全性评价结果:在皮肤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各组大鼠表现正常,均无死亡,即乙酰甲喹纳米乳皮肤急性毒性很低。乙酰甲喹纳米乳对大鼠完整皮肤属无刺激性;对于破损皮肤,乙酰甲喹纳米乳单次给药的刺激分值均小于0.5,属于无刺激性,多次给药前5d对皮肤有轻度刺激(0.50.7),5d后刺激性降低至无刺激性。(4)乙酰甲喹纳米乳的药效研究结果:乙酰甲喹纳米乳的透皮效果极明显优于乙酰甲喹水溶液,前者12h的累积透过量约是后者的3倍,且无需氮酮作为透皮促渗剂;抗菌效果极显着优于其水溶液;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痢疾志贺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4、4和1μg·mL-1,且最小杀菌浓度同最小抑菌浓度一致;经仔猪皮肤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乙酰甲喹溶液透皮剂的6.94倍,且具有极显着的缓释效果;乙酰甲喹纳米乳的高、中剂量组的对仔猪白痢的治愈率均在83%以上,有效率均在95%以上,显着优于乙酰甲喹溶液透皮剂组;中剂量为临床用药推荐剂量。结论:制备的乙酰甲喹纳米乳符合纳米乳制剂的质量要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药效。

肖建光[8](2010)在《联合用药对禽源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研究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多粘菌素、头孢拉定、痢菌净分别和多种抗菌药联用在体外对禽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了解联合用药在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棋盘微量测定法,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多粘菌素、头孢拉定、痢菌净分别与头孢噻肟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头孢哌酮、磷霉素、哌拉西林、甲硝唑、加替沙星、克林沙星、氨苄西林钠、乳糖酸红霉素其组合,观察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或杀菌效果,测定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了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强力霉素与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与阿奇霉素、磷霉素钠;多粘菌素与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磷霉素钠;头孢拉定与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痢菌净与阿莫西林、磷霉素钠、氨苄西林钠的联合使用对该株禽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强,呈协同作用。强力霉素与阿奇霉素、磷霉素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红霉素联合使用,多粘菌素与派拉西林,头孢拉定,克林霉素的联合使用,痢菌净与甲硝唑、多粘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禽源沙门氏菌表现出相加作用。同时针对多株沙门氏菌的联合药敏试验显示,克林沙星和丁胺卡那霉素的组合是比较好的协同作用占到50%。

吕华林,谭武贵[9](2009)在《复方安痢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采用经典恒温加速度试验法对安乃近与痢菌净复方注射液(水溶液)(以下简称复方安痢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此复方制剂在室温条件下,稳定性不可靠(约1月),从而为广大兽药开发人员和兽医人员用药提供临床用药的依据。

谭胜国[10](2009)在《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在参考国内诸多学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规模化养殖中大肠杆菌病发病多、危害大的现状,在总结古人原有资料成果《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对原药方进行科学筛选与重组(白头翁45g、穿心莲45g、痢菌净10g),进行复方白头翁散的研制及性状研究,并用自配的复方白头翁散进行了稳定性试验(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长期试验);用复方白头翁散、白头翁、穿心莲三种药物水煎剂对猪大肠杆菌O78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复方白头翁散进行了对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试验;并进行了复方白头翁散的安全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1、复方白头翁散在加速试验、光加速试验、长期试验中其性状、水份、外观、药物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质量稳定。2、复方白头翁散、白头翁、穿心莲三种药物水煎剂对猪大肠杆菌O78的体外抑菌试验MIC值分别26.041、31.250、125.0,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O78的体外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单味药物白头翁与穿心莲。3、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试验中表明:复方白头翁散高、中剂量组拌料对猪大肠杆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其它用药组相比能显着提高有效率,且不影响增重,每1000kg饲料500g混饲,连用5天,可取得对仔猪白痢良好的治疗效果。4、复方白头翁散的安全性试验表明:复方白头翁散为安全、无毒性药物。在正常添加量范围内复方白头翁散对小白鼠生长发育、各主要脏器基本无影响和毒性作用。

二、复方痢菌净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临床治疗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痢菌净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临床治疗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山多益生素的制备与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山豆根多糖的研究进展
    1.2 益生菌、益生素的研究进展
    1.3 益生菌与中药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试验设计思路
第三章 益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液的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
    3.3 试验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山多益生素的制备
    4.1 前言
    4.2 材料
    4.3 试验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山多益生素的质量与作用观察
    5.1 前言
    5.2 材料
    5.3 试验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 喹恶啉药物简介
        1.1 喹恶啉类药物的简介
        1.2 喹恶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喹恶啉类药物的安全性研究
        1.4 喹恶啉药物的检测
    2 乙酰甲喹研究进展
        2.1 乙酰甲喹的理化性质
        2.2 抗菌作用及其机理
        2.3 乙酰甲喹毒性
        2.4 乙酰甲喹剂型研究
        2.5 乙酰甲喹的检测方法
        2.6 乙酰甲喹药动学研究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1.2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HPLC对乙酰甲喹检测方法的建立
        2.2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3.2 方法学考察
    4 讨论
第三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研制
    1 试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验材料和试剂
        1.2 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乙酰甲喹原料药理化性质检测
        2.2 溶剂种类筛选
        2.3 单一溶剂系统的浓度筛选
        2.4 乙酰甲喹在两种不同比例混合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5 抗氧化剂筛选
        2.6 pH值筛选
        2.7 制备工艺研究
        2.8 最优处方验证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酰甲喹原料药理化性质分析
        3.2 乙酰甲喹溶剂种类的筛选
        3.3 乙酰甲喹在单一溶剂系统中浓度筛选结果
        3.4 乙酰甲喹在两种复合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5 抗氧化剂筛选结果
        3.6 pH筛选结果
        3.7 最优处方筛选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 试验材料和仪器
        1.1 试验药品和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乙酰甲喹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2.2 稳定性试验
        2.3 安全性评价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酰甲喹注射液质量评价
        3.2 影响因素试验
        3.3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第五章 乙酰甲喹注射液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仪器
        1.1 材料和试剂
        1.2 仪器
        1.3 试验动物
    2 试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的确定
        2.2 给药方法和采血时间
        2.3 样品处理
        2.4 标准曲线的建立
        2.5 方法学考察
        2.6 药动学参数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色谱条件的确定
        3.2 标准曲线的建立
        3.3 精密度试验结果
        3.4 回收率试验结果
        3.5 药动学分析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折点及分子耐药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药物敏感性判定标准(折点)的建立流程
        1.2.2 乙酰甲喹的相关研究
        1.2.3 氟苯尼考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及野生型折点的确定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体外抗菌活性
        2.3.2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_(WT))的确定
        2.3.3 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野生型折点(CO_(WT))的确定
        2.3.4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质控范围确定
    2.4 讨论
        2.4.1 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的敏感性情况
        2.4.2 国内动物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情况
        2.4.3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体外药效学特点
        2.4.4 野生型折点的制定方法讨论
        2.4.5 乙酰甲喹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质控范围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3 结果和分析
        3.3.1 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的分子耐药机制研究
        3.3.2 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基因型研究
    3.4 讨论
        3.4.1 动物源细菌中oqxAB基因的流行情况
        3.4.2 oqxAB基因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关系
        3.4.3 不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
        3.4.4 oqxAB和cfr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遗传环境比较
    3.5 小结
第四章 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感染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同步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乙酰甲喹在小鼠大肠杆菌感染中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4.3.2 氟苯尼考对猪大肠杆菌的半体内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4.4 讨论
        4.4.1 粒细胞减少小鼠大腿肌肉感染模型的摸索
        4.4.2 乙酰甲喹对粒细胞减少小鼠大腿肌肉大肠杆菌感染的PK-PD关系探讨
        4.4.3 猪回肠瘘模型的构建与局限性
        4.4.4 猪血清半体内氟苯尼考对大肠杆菌的PK-PD关系探讨
        4.4.5 本研究的不足与改进之处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痢菌净与6种抗菌药对鸡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条件
    1.1抗菌药物
    1.2 菌株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抗菌药物储备液配制
    2.2 细菌悬液的制备
    2.3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2.4 痢菌净与6种抗生素的联合药敏试验
    2.5 联合药敏试验FIC指数计算与判读标准[6]
3结果
    3.1 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3.2 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
        3.2.1痢菌净标准株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联合用药
        3.2.2 痢菌净与6种抗生素对地方株的体外联合试验
4 讨论

(5)中药鬼针草对产ESBLs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综述
    1.1 大肠杆菌病
        1.1.1 大肠杆菌病原特性
        1.1.2 大肠杆菌病临床表现
    1.2 大肠杆菌耐药性
        1.2.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2.2 耐药机制
        1.2.3 大肠杆菌病及耐药现状
    1.3 中药有效成分和抑菌作用
        1.3.1 中药有效成分
        1.3.2 中药提取溶媒的影响
    1.4 中药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
        1.4.1 中药抑菌作用研究
        1.4.2 中药抑菌机理
    1.5 鬼针草概述
        1.5.1 有效成分
        1.5.2 药用价值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大肠杆菌耐药实验
        2.1.1 材料
        2.1.2 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与小结
    2.2 中药抑菌实验
        2.2.1 材料
        2.2.2 方法
        2.2.4 结果
        2.2.5 讨论与小结
    2.3 鬼针草芦丁药物代谢动力学实验
        2.3.1 材料
        2.3.2 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5%痢菌净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药品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5%痢菌净注射液的处方
    2.2 5%痢菌净注射液的制备
    2.3 5%痢菌净注射液样品含量的测定
        2.3.1 测定波长的选择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3 样品含量的测定
        2.3.4 经典恒温热加速试验
3 结果
    3.1 波长的选择 (结果见图1)
    3.2 标准曲线的绘制 (结果见表1和图2)
    3.3 经典恒湿热加速试验结果 (结果见表2、表3)
5结论

(7)乙酰甲喹钠米乳的制备及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乙酰甲喹的研究进展
        1.1.1 乙酰甲喹的理化性质
        1.1.2 乙酰甲喹的抗菌效果和机理
        1.1.3 乙酰甲喹的应用
        1.1.4 乙酰甲喹的毒性研究
        1.1.5 乙酰甲喹在治疗仔猪黄白痢的临床应用概况
        1.1.6 乙酰甲喹的常用剂型
        1.1.7 小结
    1.2 纳米乳研究进展
        1.2.1 纳米乳的定义
        1.2.2 纳米乳形成机理
        1.2.3 纳米乳的结构类型与特征
        1.2.4 纳米乳配方的设计要求
        1.2.5 制备纳米乳的常用方法
        1.2.6 纳米乳剂型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2.7 小结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纳米乳的配方筛选
        2.2.2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制备
        2.2.3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2.3 讨论
        2.3.1 乙酰甲喹纳米乳配方中无助表面活性剂
        2.3.2 质量评价
    2.4 小结
第三章 乙酰甲喹纳米乳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和分析
        3.2.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2.2 方法专属性试验
        3.2.3 乙酰甲喹标准曲线
        3.2.4 回收率测定试验
        3.2.5 进样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安全性试验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1.4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2.2 皮肤刺激试验结果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药效研究
    5.1 体外透皮速率的测定
        5.1.1 材料
        5.1.2 方法
        5.1.3 结果和分析
        5.1.4 讨论
        5.1.5 小结
    5.2 体外抑菌试验
        5.2.1 试验材料
        5.2.2 方法
        5.2.3 结果与分析
        5.2.4 讨论
        5.2.5 小结
    5.3 乙酰甲喹纳米乳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5.3.1 材料
        5.3.2 方法
        5.3.3 结果与分析
        5.3.4 讨论
        5.3.5 小结
    5.4 临床药效试验
        5.4.1 材料
        5.4.2 方法
        5.4.3 结果与分析
        5.4.4 讨论
        5.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联合用药对禽源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1.1.1 四环素类抗生素
        1.1.2 喹诺酮类抗菌药
        1.1.3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1.1.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1.5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1.2 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1.2.1 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
        1.2.2 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联合
    1.3 联合应用酶抑制剂
    1.4 两种β内酰胺类联用
    1.5 联合用药的适应证
    1.6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的指征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敏试验结果
    3.2 两种药物配伍对沙门氏菌体外试验药敏效果
    3.3 结果分析
        3.3.1 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3.3.2 药物之间的相加作用
        3.3.3 药物之间无关作用
        3.3.4 临床中沙门氏菌株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3.3.5 菌株不同,耐药性不一样
4 讨论
    4.1 强力霉素对沙门氏菌的作用
    4.2 阿莫西林的使用效果
    4.3 多粘菌素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4.4 头孢拉定作为临床的常用药物
    4.5 痢菌净的作用
    4.6 磷霉素的作用
    4.7 注意理论和临床的差异
    4.8 影响结果的因素
        4.8.1 培养基
        4.8.2 细菌浓度
        4.8.3 药物浓度
        4.8.4 培养时间
        4.8.5 药物的相互作用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8 致谢
9 在学校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复方安痢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原料
2 复方安痢注的含量测定
    2.1 含量测定原理
    2.2 含量测定方法
        2.2.1 痢菌净的含量测定
        2.2.2 安乃近的含量测定
3 稳定性试验
    3.1 试验原理
    3.2 试验设计
    3.3 试验结果
    3.4 试验结果分析
4 结论
5 问题与讨论

(10)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1.1 猪大肠杆菌的病原种类
        1.2 猪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1.3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3.1 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
        1.3.2 仔猪白痢(white scour of piglets)
        1.3.3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swine,ED)
        1.4 猪大肠杆菌病的致病机理
        1.4.1 黏附素
        1.4.2 肠毒素
        1.5 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诊断
        1.6 猪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
    2 中草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2.1 中草药开发的优势与现状
        2.1.1 防病治病类中草药
        2.1.2 抗应激类中草药
        2.1.3 免疫促进类中草药
        2.1.4 促进畜禽生产性能类中草药
        2.2 中草药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现状
        2.2.1 通过母猪给药
        2.2.2 通过仔猪给药
        2.2.3 中草药散剂型投药
        2.3 复方白头翁散单味药物的研究现状
        2.3.1 白头翁的研究现状
        2.3.2 穿心莲的研究现状
        2.3.3 痢菌净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意义与内容
        3.1 研究意义
        3.2 研究内容
        3.2.1 复方白头翁散的研制及性状研究
        3.2.2 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试验
        3.2.3 复方白头翁散的安全性实验
第二章 复方白头翁散的研制及性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试剂及药品
        1.1.2 仪器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复方白头翁散组方依据、原则、确定组方
        1.2.2 复方白头翁散工艺流程的确定
        1.2.3 复方白头翁散性状研究
        1.2.4 复方白头翁散稳定性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定复方白头翁散的组方
        2.2 复方白头翁散工艺流程确定
        2.3 复方白头翁散的性状研究结果
        2.4 复方白头翁散稳定性实验结果
        2.4.1 复方白头翁散加速实验结果
        2.4.2 复方白头翁散光加速实验结果
        2.4.3 复方白头翁散长期实验结果
    3 讨论
        3.1 复方白头翁散组方、剂型及工艺确定
        3.2 复方白头翁散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第三章 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临床疗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品、试剂
        1.1.2 菌种
        1.1.3 实验动物
        1.2 试验方法
        1.2.1 复方白头翁散水煎剂的制备,白头翁、穿心莲单味药物水煎剂的制备
        1.2.2 复方白头翁散、白头翁、穿心莲三种药物水煎剂的体外抑菌试验
        1.2.3 猪大肠杆菌病模型复制
        1.2.4 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实验
        1.2.5 体外抑菌试验效果分析及临床疗效评价
        1.2.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分析
        2.2 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性实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复方白头翁散的安全性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受试药物
        1.1.2 试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按最大耐受量测定法进行测定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按30d喂养试验法进行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急性毒性试验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2.2.1 一般状况及死亡情况
        2.2.2 复方白头翁散对小白鼠体重的影响
        2.2.3 复方白头翁散对小白鼠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2.2.4 复方白头翁散对小白鼠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指数的影响
        2.2.5 病理剖检变化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复方痢菌净注射液体外抑菌和临床治疗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山多益生素的制备与作用研究[D]. 张美晨. 广西大学, 2020
  • [2]乙酰甲喹注射液的改良制备及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评价[D]. 肖源灵.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3]动物源大肠杆菌对乙酰甲喹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折点及分子耐药机制研究[D]. 何涛.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4]痢菌净与6种抗菌药对鸡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J]. 杨志坤,崔笑博,解相霞,郭树源,宋道桢,常维山.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4(05)
  • [5]中药鬼针草对产ESBLs大肠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研究[D]. 郑艳青. 广西大学, 2014(02)
  • [6]5%痢菌净注射液制备工艺研究[J]. 张萍,焦淑清,乔越,袁文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3)
  • [7]乙酰甲喹钠米乳的制备及药效研究[D]. 吴敬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8]联合用药对禽源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D]. 肖建光.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9]复方安痢注射液的稳定性研究[J]. 吕华林,谭武贵. 湖南畜牧兽医, 2009(04)
  • [10]复方白头翁散对猪大肠杆菌病的药效学研究[D]. 谭胜国.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复方石间井注射液外用抗菌及临床治疗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