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

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

一、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宏丽[1](2021)在《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不再仅局限于语言。进入21世纪,多模态性成为现代语篇的显着特征;多模态研究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学的数字化和多模态化正成为大势所趋。《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着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引导初中生关注多元识读能力。此外,人类已从口述时代、读写时代,进入到超文本时代。新的识读能力也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字识读逐渐向由多模态组成的多元识读转变。英语教学也逐渐从以语言为中心的识读教育转向培养学生运用多模态共同表意的多元识读能力,多元识读能力正融入新科技和多模态,引导人们批判地看待语言和文化,重新界定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新媒体时期语言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基于此,本研究以社会符号学理论、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和多元识读理论奠定理论基石,从多模态协同视角入手,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某乡镇中学初三A班和初三B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笔者进行课堂观察,该校英语教研组的Z教师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该校进行了为期四个多月的教学实验,实施多模态协同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回答以下三个具体研究问题:(1)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以及这些模态协同关系的分布有什么特征?(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如何?(3)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能否促进乡镇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为实现上述研究目标,本文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研究。首先,构建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分析框架;接着,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实施传统阅读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并以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0软件为分析工具,收集并深入剖析教学实践的相关数据,包括对前后测试卷、问卷调查、访谈内容、课堂观察量表等数据内容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最后,总结归纳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特点:从教学授课阶段上看,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的模态分布不均,多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会随着授课阶段的不同而变化;其具体体现为结尾阶段的模态资源分布最少,开始阶段次之,而课堂中间阶段的模态资源最多,出现“中间大,两头小”橄榄球型的模态分布,符合英语阅读“P-W-P”教学模式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教学思路。从模态使用种类看,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涉及多种模态的协同来实现话语意义和交际目的,听觉和视觉是主模态,其他模态参与协作,不同模态在其中起不同作用。从模态协同关系的类型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强化类型的互补关系占比例最高,其次是交叠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增减类型的非互补关系占比例最低。(2)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在读写识读能力方面有更高水平,批判识读能力水平最弱,相比之下,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和交际识读能力属于中间水平,但乡镇初三学生的整体多元识读能力不足,亟待改善。(3)传统教学和多模态协同教学均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但相比于传统教学法,多模态协同教学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效果更为明显,特别是对于初中生的批判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强,对提高他们的技术识读能力的效果最弱。

任洁[2](2020)在《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文中提出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已经实现了从1.0到2.0的转段升级,国家政策非常鼓励将“互联网+”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研究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是十分必要的。前期调查显示,国际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情况并未与目前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现状保持同步。并且,在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目前已有的研究也是主要集中在教育技术环境创设和基于教育技术的课程设计研究两方面,在教师培养这一块,却鲜有人提及。而作为三教的核心,教师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等,会直接影响到教育技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因此,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了一个调查,旨在调查目前实习教师、新手型教师、熟手型教师以及专家型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现状。本文对所得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国际汉语教师对官方文件了解程度普遍偏低;(2)国际汉语教师内部对教育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技能总体掌握情况不佳;(3)熟手型教师在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对待教育技术的态度方面均不是很乐观;(4)职级越低,教学经验越不足的年轻教师在给不同程度学生上课时使用教育技术的频率差距越大,而职级越高,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在给不同程度学生上课时使用教育技术的频率差距越小。针对以上四个问题,本文对四类教师进行了针对性访谈,了解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1)实习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缺乏完整系统性的教育技术培训;(2)实习教师对教学工作重视程度不够;(3)熟手型教师教学方法已成型,不愿轻易改变。最后,本文为相关单位就教师培养提出了一些有效建议。

赵昱鑫[3](2020)在《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已不符合社会对人才教育培养的发展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明确提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而智慧教室环境的出现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研究如何利用智慧教室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他们基于翻转课堂、生成性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现有教学模式,结合云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数据分析等技术,开展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旨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也为在信息化教室环境中创新教学模式以高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推广。通过研究对分课堂以及智慧教室环境支持下的教学应用的相关文献,应用于智慧教室环境的教学模式种类繁多、成果丰富,但现阶段课堂教学模式仍未能有效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综合讲授式与讨论式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体现了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智慧教育目标、当代大学生基本特征、智慧教室环境与对分课堂深度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等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原则,以及对分课堂细化为三环节的教学策略,进而在前期调研访谈的基础上,以《英语精读》课程为例,通过剖析其教学现状、存在问题、学生特点及课堂教学环境特征等,用三轮教学的实践行动进行迭代分析和归纳,附以课堂观察法和对师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等措施和手段,对三环节教学策略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进一步验证、优化和完善,以此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引领智慧教室环境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策略的变革,最后探讨性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李温馨[4](2020)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中国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急剧上涨,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育高质量型英语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教学质量评价来看,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并不乐观。因此,探究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进行考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本文根据理论分析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需要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动态演进体系,即贯穿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实施前、教学实施中、教学实施后。同时,以国家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培养导向、以学校英语专业定位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出发点,凸显教学实施前、教学实施中和教学实施后的连续型、开放型和系统型,从学生、教师、教学实体空间、软件基础设施(制度、管理和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的内容体系。第二,本文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现状虽然有一定的绩效,但是更多的是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英语专业学生兴趣与所在院校和专业不匹配、英语专业教师理论性与应用性衔接性不足、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性和应用性不够、学校教学实体空间质量不能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学校软件基础设施服务未能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等五个方面。第三,本文由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存在上述五个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学生自我认知有限导致学生选择不理性、教师对理论性与应用性关系认知不足和自我提升激励不足、教学课程设置和教材选取与应用型教学匹配度低、学校软件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和缺乏灵活多变的应变机制。最后,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了如下几条优化建议,以有助于提升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具体建议为:首先,提高学生兴趣和学校、专业匹配程度。其次,调整师资结构,增强教师的英语专业理论与专业应用技能。再次,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满足英语专业的应用性要求。

李昊天[5](2019)在《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理论性知识相对的一种重要知识类别,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使用以指导教学决策的动态知识体系。如若说理论性知识用于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对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起指引作用。教学的实践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由于理论性知识无法直接复制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职前教师所学教学理论与资深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且新手教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现实冲击”现象。因此,支撑教师教学实践的实际上是融合了其个人价值观、教学信念、过往教学及生活经验的实践性知识。该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判断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是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相关研究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外部传授过程转为教师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并从显性的学科理论性知识转向隐性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上。目前,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真正的主宰,也是教师进行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整体教育学的繁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后方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寻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共性特征,探究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机制。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上有何共性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知识结构上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从何而来?生成机制如何?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对研究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阐释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随后对本文所实施的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等研究设计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如实、详尽的介绍与描述。第三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考察。本章按照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于2014年提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分类标准,选取八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性的教师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在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一学期)内,进行课堂观察共计48课时、刺激回忆24次(时长为45小时41分56秒)。经过科学转写与修改,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原始数据约17万字。在运用专家指导、第三方检测、成员检测等方式保证研究效度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归类与编码,共获得知识单位1943个,提炼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本土概念共计51个,其中样本教师共性高级编码29个,非共性高级编码22个。随后,以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类属分析结论为分析框架,将共性高级编码划入关于教师自我、学生、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六类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并结合样本教师刺激回忆的内容,运用后方法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内容构成进行详细解读与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本章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为线,以教师刺激回忆内容为依据,结合八位样本教师分别绘制的实践性知识概念图,从知识内容及知识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群体特征。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本章以“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为主题,运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八位样本教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总时长达5小时31分4秒,获得采访录音转写文本约5.1万字。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两个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9种实践性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两类知识来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本章选取1名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叙事研究,以职业发展阶段为纲,通过将其撰写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18篇教育叙事进行词云分析,对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尝试揭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启示,并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内容构成上具有共性特征。在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动机与责任感;个性心理及过往经历对其当下的教学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生活及语言知识储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关于学生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尊重各国学生带入汉语课堂的身份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的观察,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于课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各级各类汉语教学的目标及重点,关注课程间的关联,在课程呈现明显课型特征的同时,兼顾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在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重视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展示,并兼顾语音、汉字等其他语言要素教学;对教学内容分类处理,注重其实用性、渐进性与复现性;教学环节完整且稳定,讲求教学节奏,重视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及对教学素材的补充,运用较为严格的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综合运用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呈现。在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客观环境影响教学体验,并具备一定的非预期教学情境应对能力;他们将汉语课堂与中国社会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文化元素教学蕴于语言教学中。第二,使用“合理弹性空间”的概念概括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群体在实践性知识内容上的差异,指出:教师群体间知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四个方面;知识结构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不仅教师所绘概念节点数量、节点表述的专业化与精炼度有着明显提升,单一知识类别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划分亦更为复杂与优化,且各知识类别间逐渐打破独立封闭的状态,存在明显互动关系。第三,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均是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渠道,两大来源虽相互作用,但个人来源起决定性作用。在个人来源方面,过往经历是实践性知识的最稳定的来源,日常生活体验则实现了教师教学素材的积累;教师的个性心理为课堂打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自发性反思则是实践性知识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在外在来源方面,合作共同体、教学观摩与培训对教师各类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师对科(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资源、行业与国家政策等三种来源的利用程度及范围较为有限。第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包括观察与体会、外化与接收、实践与反思、生成与强化等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经过感知与初构后并未停止,而是进入新一轮知识生成的循环与扩散。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第一,以多名教授各级各类汉语课程样本教师通过刺激回忆呈现的大量一手实践性知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知识类别划分标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共性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二,以“合理弹性空间”概括并分析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样本教师所绘概念图,从结构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第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性知识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进行了全面展示,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知识生成过程,构建起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知识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上,拓宽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领域学术研究,作为将后方法教育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结合的首次尝试,有效扩展了后方法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上,实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凝练与分享,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及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了解。此外,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可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袁文婷[6](2019)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在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信息传播的内容呈现出多模态化的特点,课堂学习资源也出现了由单一的文本模态逐渐转变为多模态符号资源并存的状况,大量的多模态符号资源涌入课堂教学环境之中。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将把童话放在了儿童阅读的首位,体现了童话对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必须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小学童话教学,分析在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能否充分发挥童话的功能,这是当前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模态”、“多元识读能力”、“童话教学”等概念进行梳理,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等为指导,分析童话教学中的媒体系统和童话教学中模态的类型,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多模态环境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模态协同情况,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童话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改进童话教学程序中的不足,丰富模态资源的利用方式,研究者与Q市D小学的教师进行合作,将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应用到小学童话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认为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能够帮助学生阅读和理解童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后,研究者对整个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思考,提出要提升教师童话理论素养、建立教师的多模态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合理选择模态资源、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五个方面的建议。

刘晶[7](2019)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多模态话语作为一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1,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热度及使用度不断上升。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际方式也随着科学技术和学术理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教师话语的特点及其质量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关系教师教学成败。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层状况如何?(2)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具体情况中各个层面有何特点?(3)各层面模态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教学中产生什么样的作用?(4)分析多模态话语在综合课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意义,对综合课教师的模态调用提出建议。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追踪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话语,以语言模态为主,非语言模态为辅。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语言模态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多种模态配合语言模态呈现概念意义、人际意义以及教学的语篇意义,提高教学质量。多模态话语有助于培养学生多模态读写意识及能力,强化记忆,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综合课教学对多模态话语的需求;多模态话语推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中的问题的发现与改进;多模态话语推动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实践研究发展。据此笔者提出对综合课教师话语模态调用建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遵守最优化、有效、经济等原则,避免其他模态喧宾夺主。要加强运用不同模态的协同、强化、互补关系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运用人际意义来加强学生对概念意义的学习理解,提升教学质量。

黄艳平[8](2018)在《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文中提出当前,在信息时代的大潮中,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让知识世界表现出了超越以往的增长态势,各类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持续缩短,对于教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往沿用已久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时代的潮流下表现出了不少的问题,基于此,我国教育改革需求日益迫切。21世纪课程体系一直处于改革的过程中,英语这门课程也加入了课程进行改革的潮流里。当前,因为信息和技术飞速地前进让信息这一领域同步快速发展,而此时,我们中学校园的英语教育也在顺势而变,新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改变,教学手段也在向未来教育过渡。多媒体技术是集合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处理的综合性的系统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和教学模式相结合,就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对英语学习环境的设立非常重要,另外,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完美的,仍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正确的认识多媒体教学,不断地完善多媒体教学很重要。多媒体教学引入到英语教学中,对它的设计原则以及技术特点有着较高的要求。本文以芷江中学为例,分别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对在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进行了相关探索,就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所具有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解决课堂容量大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研究全新的教学形式,提出展示多媒体的最佳时间点,并指出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应注意的问题点。本文的研究针对教学实践,根据实践的具体过程,将具体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归纳探讨,为英语教育中使用多媒体的方式制定标准,从而得到优质的教育成果,把多媒体这一新方式逐步变成英语教育中有效的教学工具。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总结出多媒体对英语教学的具体作用,进而总结经验,将多媒体运用到其他学科中,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黄静瑜[9](2016)在《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阅读一直是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的学习技能,它是学习者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纽带,从诸多研究发现有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课堂不感兴趣,想学好英语却学不好英语的矛盾情境让学生容易自暴自弃,阅读成绩很不理想,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根据对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诸多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多元互动教学能充分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紧密联系,从而发挥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笔者试图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引入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以期改变学生对文章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选取了闽南理工学院2014级通信工程专业9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在控制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验证以下问题:采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成绩是否产生了显着差异?学生的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有什么影响?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资源五个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笔者在实验前进行了前测,实验后进行后测和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20.0对收集到的问卷和前测后测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中的独立样本检验表中的数据结果“后测成绩”Sig.(2tailed)=0.000,表明传统教学和多元互动教学对学生成绩有显着影响,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成绩;协方差分析中的主体间效应的检验表数据结果:“前测成绩”的Sig.=0.000,表明前测成绩能预测后测成绩,“教学方法”的Sig.=0.000,表明教学方法对后测成绩能产生影响;参数估计表中“教学方法=1”的Sig.=0.000,表明两种教学模式存在显着影响;Pearson相关系数表格中的诸多数据表明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等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学生的前测成绩能预测学生的后测成绩。因此,作为教师,要发展自己,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下透过多元渠道与教师和同学间进行相互讨论、学习、练习,从原来的跟随压抑型转变为主动型,思考型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改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一定的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大学英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多元互动性着手,对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进行实证研究。

刘洋阳[10](2016)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例》文中提出多媒体因其图文声并茂,包罗万象,形式多样,使用便捷,高效教学等优势,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接受和认可,对外汉语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趋势逐年上升。与此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且产生了大量富有建设性的成果。本论文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多媒体使用情况为研究内容,以本学院的教师和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实际课堂应用中产生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汇总,并逐一提出相应建议。调查结果显示多媒体教学适合中亚留学生,师生对对外汉语中多媒体教学持肯定态度,精读课、口语课、阅读课使用多媒体的频率有待增加,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精读课课件缺乏特色影响教学效果等。针对调查研究中反映出的多媒体辅助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和向题,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建议,同时我们认为:应继续加大精读课多媒体使用率,教师应加强自身使用软件的能力,对口语课和阅读课适当开设多媒体教学,加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开设一到两间现代多媒体教室。

二、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相关研究综述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2.1.3 国内关于模态协同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2.2.2 国内多元识读能力相关研究
    2.3 国内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3.1 国外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3.2 国内关于多模态协同与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关系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社会符号学
    3.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3.2.1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义
        3.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
    3.3 多元识读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问题
    4.3 研究工具
        4.3.1 课堂观察量表
        4.3.2 调查问卷
        4.3.3 访谈问题
        4.3.4 多元识读能力测试卷
    4.4 研究方法
        4.4.1 准实验研究法
        4.4.2 课堂观察法
        4.4.3 问卷调查法
        4.4.4 访谈法
    4.5 研究过程
        4.5.1 教学实验前
        4.5.2 教学实验中
        4.5.3 教学实验后
    4.6 数据搜集与整理
第5章 研究结果及分析
    5.1 初中多模态协同英语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模态分布特征及协同关系
        5.1.1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各阶段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5.1.2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各模态使用频率分析
        5.1.3 在多模态协同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模态协同关系分布特征
    5.2 乡镇中学初三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现状
        5.2.1 实验前问卷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5.2.2 实验前问卷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5.2.3 实验前访谈结果分析
    5.3 多模态协同的英语阅读教学对培养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影响
        5.3.1 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5.3.2 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前后测差异比较
        5.3.3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差异比较
        5.3.4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成绩结果比较
        5.3.5 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问卷的各维度百分比分析
        5.3.6 实验后访谈结果分析
        5.3.7 小组学生PPT作品实例分析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启示
        6.2.1 构建多模态协同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高效课堂
        6.2.2 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多模态资源
        6.2.3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6.2.4 合理运用多模态协同的教学模式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课堂的模态使用情况及多模态协同观察记录表
附录二: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附录四:多元识读能力前测试卷
附录五:多元识读能力后测试卷
附录六:前测成绩
附录七:后测成绩
附录八:习作自评表
附录九:PPT课件评价表
附录十:实验前学生访谈实录
附录十一:实验后学生访谈实录
读研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问卷调查法
        1.6.2 访谈法
    1.7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8 文献综述
        1.8.1 教育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8.2 教育技术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1.8.3 国内外关于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的概念界定
第二章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数据分析
    2.1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总体情况分析
    2.2 四类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比较分析
    2.3 四类国际汉语教师对教育技术应用评价比较分析
第三章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3.1 国际汉语实习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3.1.1 对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3.1.2 对教育技术认识片面
        3.1.3 研究生培养方案不完善
    3.2 新手型和熟手型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3.2.1 新手型教师对新技术饱有热情但缺乏系统性培训
        3.2.2 熟手型教师个人教学模式已成型
        3.2.3 缺乏优质的教育技术产品
        3.2.4 学生使用教育技术条件受限
    3.3 专家型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3.3.1 对教育技术认识全面
        3.3.2 率先迈入教育技术2.0时代
第四章 结论与余论
    4.1 本文取得的主要创获和不足
    4.2 本文结论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1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实习教师A访谈材料
附录3 实习教师B访谈材料
附录4 新手型教师C访谈材料
附录5 专家型教师D访谈材料

(3)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创新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课堂教学结构变革的关键
        1.1.2 智慧教室环境是实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最佳阵地
        1.1.3 教学策略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智慧教室环境有效应用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智慧教室环境
        2.1.2 对分课堂
        2.1.3 教学策略
    2.2 研究现状
        2.2.1 对分课堂研究现状
        2.2.2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研究现状
        2.2.3 综述小结
3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
    3.1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人本主义理论
        3.1.3 有效教学理论
        3.1.4 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3.2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的实践依据
        3.2.1 智慧教育目标分析
        3.2.2 大学生群体基本特征分析
        3.2.3 智慧教室环境下对分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3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3.3.1 生成性原则
        3.3.2 渐进性原则
        3.3.3 自主性原则
        3.3.4 全面发展原则
    3.4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
        3.4.1 讲授环节教学策略
        3.4.2 内化吸收环节教学策略
        3.4.3 讨论环节教学策略
4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应用研究
    4.1 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应用前期分析
        4.1.1 课程概述
        4.1.2 《英语精读》教学现状分析
        4.1.3 学情分析
        4.1.4 课堂教学环境分析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对象及控制手段
        4.2.2 研究方法
        4.2.3 教学设计方案
    4.3 研究实施
        4.3.1 第一轮行动研究
        4.3.2 第二轮行动研究
        4.3.3 第三轮行动研究
    4.4 研究小结
5 结束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及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4)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线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与区分
        2.1.1 “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
        2.1.2 “英语专业”与“专业英语”
        2.1.3 “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价教学质量”
    2.2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2.1 行为目标导向模式
        2.2.2 CIPP评价模式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3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分析框架
        2.3.1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依据
        2.3.2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架构
        2.3.3 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体系
    2.4 本章小结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分析
    3.1 问卷调查
        3.1.1 调查问卷设计
        3.1.2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整理
        3.1.3 调查问卷题目汇总
    3.2 访谈调查
    3.3 五所院校的调查分析
        3.3.1 五所院校的问卷调查分析
        3.3.2 五所院校的访谈调查分析
    3.4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3.4.1 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3.4.2 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以A院校为例
    4.1 A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概况
        4.1.1 A院校英语专业基本概况
        4.1.2 A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内容
    4.2 A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4.2.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4.2.2 期末考试质量评价
        4.2.3 毕业论文质量评价
        4.2.4 用人单位质量评价
    4.3 A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效果
    4.4 本章小结
5 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化建议
    5.1 提高学生兴趣与院校、专业的匹配程度
    5.2 调整师资结构,增强英语教师专业技能
    5.3 优化院校课程设置、教材选取的匹配度
    5.4 增强教学内容的专业化、应用型程度
    5.5 优化教学实体空间,加大对教学实体空间的支持
    5.6 改善软件基础设施,提高软件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研究结论
        6.1.2 研究创新点
    6.2 未来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1.4.1 研究综述
        1.4.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总体安排
        2.1.1 研究问题
        2.1.2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刺激回忆法
        2.2.2 概念图法
        2.2.3 深度访谈法
        2.2.4 叙事研究法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性考察
    3.1 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
        3.1.1 职业动机与责任感
        3.1.2 知识储备与跨文化能力
        3.1.3 个性心理与课堂教学
        3.1.4 过往经历与课堂教学
    3.2 关于学生的知识
        3.2.1 学生身份及学习背景
        3.2.2 学习特点及学习状态
        3.2.3 学生性格及师生关系
    3.3 关于课程的知识
        3.3.1 教学目标及安排重点
        3.3.2 课型特征与语言综合能力
        3.3.3 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
    3.4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3.4.1 语言要素与句法、语义及语用
        3.4.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渐进性及复现性
        3.4.3 教学环节、教学节奏与学生参与度
    3.5 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
        3.5.1 教材的使用与素材的补充
        3.5.2 板书的运用与多媒体设备
        3.5.3 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标准
    3.6 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3.6.1 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社会
        3.6.2 文化教学蕴于语言教学
        3.6.3 物理环境影响教学体验
        3.6.4 非预期情境及其应对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
    4.1 职业发展阶段内容特征:合理弹性空间
        4.1.1 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
        4.1.2 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
        4.1.3 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
        4.1.4 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
    4.2 职业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概念图的视角
        4.2.1 概念节点特征与分析
        4.2.2 层级结构特征与分析
        4.2.3 交叉链接特征与分析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
    5.1 个人来源
        5.1.1 过往经历与日常体验
        5.1.2 个性心理
        5.1.3 个人反思
        5.1.4 科(教)学研究活动
    5.2 外在来源
        5.2.1 合作共同体
        5.2.2 教学观摩与职业培训
        5.2.3 教材与教学资源
        5.2.4 行业与国家政策
    5.3 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的关系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1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分析
        6.1.1 职前教师阶段
        6.1.2 新手教师阶段
        6.1.3 胜任教师阶段
        6.1.4 成熟教师阶段
        6.1.5 走向专家教师阶段
    6.2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2.1 生成机制模型
        6.2.2 实践性知识的感知与初构
        6.2.3 实践性知识的循环与扩散
第七章 结语
    7.1 回顾与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1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1-2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附录2- 刺激回忆实例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实例
附录5- F老师教育叙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研究现状
        (二)童话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概念界定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相关概念界定
        (二)童话教学
    二、理论依据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二)心理学相关理论
    三、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用于童话教学的可行性
        (一)童话文本的多模态特征
        (二)课堂教学话语的多模态特征
第三章 童话教学中的媒体系统与多模态符号资源
    一、童话教学的媒体系统
    二、童话教学的多模态符号资源
        (一)多模态符号资源在教学中的分类
        (二)多模态符号资源的功能
        (三)多模态符号资源中模态协同关系
第四章 童话课堂多模态教学现状分析
    一、多模态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教学内容
        (二)师生情况
        (三)教学条件
    二、教学目标
    三、多模态教学实施过程
        (一)童话课堂多模态教学程序
        (二)教学程序中模态的相互协同
    四、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偏颇
        (二)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单一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缺乏艺术性和控制性
        (四)模态资源利用不彻底
第五章 多模态环境下童话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利用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童话教学程序
        (一)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能够提高童话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童话教学程序的不足
        (三)丰富童话课堂教学程序的模态转化方式
    二、教学课例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
        (一)前期分析
        (二)教学模态选择
        (三)教学实施过程分析
        (四)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三、改进建议
        (一)提升教师的童话理论素养
        (二)建立多模态教学资源管理平台
        (三)教师要根据模态选择原则和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多模态符号资源
        (四)利用多元识读能力的设计学习模式改进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致谢

(7)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概念界定
        1.3.2 国内外教师话语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2 理论基础
    2.1 系统功能语言学
    2.2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2.2.1 文化层面
        2.2.2 语境层面
        2.2.3 内容层面
        2.2.4 表达层面
3 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层面分析
    3.1 文化层面分析
    3.2 语境层面分析
    3.3 内容层面分析
    3.4 表达层面分析
4 多模态话语分析对综合课教学启示
    4.1 多模态话语在综合课教学中的作用
    4.2 多模态话语对综合课教学的意义
5 综合课教师话语模态选择建议
6 结论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结构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关于多媒体的研究现状
        2.1.1 国外对多媒体的研究
        2.1.2 国内对多媒体的研究
    2.2 国内外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2.2.1 国外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发展及现状
        2.2.2 国内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现状
    2.3 研究现状小结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4 英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4.1 调查结果分析
        4.1.1 问卷调查结果
        4.1.2 访谈结果
    4.2 多媒体英语教学内容中存在问题
        4.2.1 课件信息量过大,学生难以消化
        4.2.2 图片影像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4.3 多媒体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
        4.3.1 视听泛滥,代替语言交流
        4.3.2 多媒体示范,代替学生情景实践
        4.3.3 人机对话为主,代替师生交流
        4.3.4 多媒体模拟逼真,代替学生思维
    4.4 多媒体教学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4.4.1 许多现有的课件材料不合适
        4.4.2 要制作师生喜爱的课件相当繁琐
5 多媒体在英语教学应用的改进建议
    5.1 解决课堂容量大和学生接受的矛盾
        5.1.1 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
        5.1.2 和谐展示教学重点、难点
    5.2 抓住最佳展示作用点和最佳作用时间
        5.2.1 教学需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5.2.2 教学需要拓展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5.3 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5.4 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
        5.4.1 软件准备充分,资料管理有序
        5.4.2 备课构思为先,课件制作为后
        5.4.3 运用技术优势,适当借鉴学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针对芷江第一中学英语教师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针对芷江第一中学学生多媒体课上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3 芷江一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调查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建议采访提纲
致谢

(9)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模式
    二、教学模式
    三、多元互动教学模式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二、国内关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研究述评 第三章 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阅读教学设计
    五、研究工具
第二节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效度分析
    二、信度分析
    三、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分析
    四、协方差分析
    五、Pearson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表) 第四章 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影响的讨论
第一节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成绩
第二节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和学习资源等因素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学生的前测成绩能预测后测成绩 第五章 结束语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教学启示
第三节 不足之处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前测试卷 附录3 后测试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2.1 多媒体定义和特性
        2.1.1 多媒体课件定义
        2.1.2 多媒体课件特性
    2.2 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2.2.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2.2.2 多媒体技术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整合
        2.2.3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证研究
        2.2.4 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研究
        2.2.5 小结
    2.3 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2.3.1 多媒体课件的学习理论
        2.3.2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3.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3.4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3 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调查分析
    3.1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1 针对学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1.2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态度
        3.1.3 学生对精读课课件制作质量的评价
        3.1.4 学生对精读课课件教学效果的评价
        3.1.5 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的评价
        3.1.6 对外汉语多媒体课件重点应用环节
    3.2 针对教师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教师对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态度
        3.2.2 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情况
        3.2.3 教师对集体备课课件教学效果的评价
        3.2.4 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2.5 多媒体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需求与研究
4 对外汉语课堂多媒体教学使用情况调查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4.1.1 多媒体教学适合中亚留学生
        4.1.2 师生对对外汉语中多媒体教学持肯定态度
        4.1.3 精读课、口语课、阅读课使用多媒体的频率有待增加
        4.1.4 教师多媒体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4.1.5 精读课课件缺乏特色影响教学效果
    4.2 建议
        4.2.1 继续加大精读课多媒体使用率
        4.2.2 加强教师自身使用软件的能力
        4.2.3 对口语课和阅读课适当开设多媒体教学
        4.2.4 加强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4.2.5 开设一到两间现代多媒体教室
        4.2.6 科学设计多媒体摆放位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2 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四、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协同视角下初三英语阅读课中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杨宏丽.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调查[D]. 任洁.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智慧教室环境下的对分课堂教学策略及应用研究[D]. 赵昱鑫.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 李温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李昊天. 山东大学, 2019(02)
  • [6]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D]. 袁文婷. 青岛大学, 2019(02)
  • [7]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多模态话语分析[D]. 刘晶.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8]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的调查研究 ——以芷江一中为例[D]. 黄艳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9]多元互动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的影响研究[D]. 黄静瑜. 闽南师范大学, 2016(05)
  • [10]对外汉语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 ——以新疆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为例[D]. 刘洋阳. 新疆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