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应激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应激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一、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紧张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郭锦晨[1](2021)在《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总结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处方用药规律,以期传承新安医学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新安名方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证用药规律,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探究其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追溯法、分类整理法、纵横联系研究法等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汪机、孙一奎、余淙、叶桂、汪文绮、程国彭、程文囿、方肇权、程有功等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归纳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等对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熵层次聚类新方及主成分因子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等对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医案症状、用药进行频次统计、主成分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TCMID、SEA等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Drug Bank、TTD等筛选出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用Cyto NCA进行筛选,用MCODE进行PPI网络聚类。利用DAVID数据库和和R语言3.6.3中cluster 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 Dock Vina进行配体和受体的半柔性分子对接,最后运用Py MOL、Lig Plot+、MOE软件进行三维和二维可视化分析。结果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之症有内外虚实不同,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孙一奎、孙文胤、方广、余午亭、徐春甫、洪参岐、程国彭、汪文绮、汪昂、吴迈、汪启贤等认为尤以痰为重,常有上焦有痰、痰浊中阻、痰热上扰、肝火挟痰、风痰上扰、肝阳上亢、痰瘀互阻等;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汪机、吴正伦、程敬通、汪宦、吴楚、吴洋、罗周彦、吴崐、方肇权、郑重光等尤为重视气血不足致眩,气虚包括中气(脾胃之气)虚、元气虚、肾间动气不足等,血虚包括肝血虚、营血虚等,孙一奎、程国彭、汪文绮、罗周彦、汪汝麟、郑重光等重视肾阳不足致眩,阳虚包括脾阳虚、肾阳虚等。以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证。外风内风皆可感,叶天士、程杏轩、程有功、洪桂、王仲奇等认为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阴虚包括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等。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位在于脑(心神),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胆)、脾(胃)、肾,与心、肺因五行相互关系也具有一定联系。辨证治疗方面,气血不足者,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阴虚阳亢者,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痰浊中阻者,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下元虚惫者,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坎离失交者,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病关情志者,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用药方面,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如改正四君子汤、改正四物汤、湿痰汤、血虚眩晕汤、气虚眩晕汤、清上丸、壮元汤、香砂六君子汤、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擅用药对配伍,如人参、黄芪,龟甲、牡蛎,半夏、陈皮,半夏、天麻,白芍、生地黄,珍珠母、牡蛎,苦丁茶、夏枯草等。203例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涉及239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2120次,平均频次9次,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137味(470次),占比为22.17%,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66味(1650次),占比为77.83%。中药共归18大类,主要为10类,其中补虚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位居前5位。四气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出现和使用最为频繁;五味方面,味甘药、味苦药、味辛药运用最为频繁;归经方面,归肝经药、肺经药、脾经药、肾经药和胃经药出现最为频繁,归肝经药、肺经药和脾经药使用最为频繁。共涉及7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频次较高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频次较高的病性证素为痰(湿)、动风、阳亢、火(热)、阴虚。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31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32组,四项关联药物组合29组。核心处方组成为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术、人参、天麻、白芍。得到19组药物聚类组合,熵层次聚类得到治疗眩晕的15个新方,共提取出22个中药公因子。180例医案包括1673条症状记录,2527条中药记录,对应144种症状,187味中药,症状前六位是眩晕、恶心、食少、乏力、呕吐、苔白腻,中药前六位是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5个症状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004%,系统聚类共得到11组中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得到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32项,症状和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28项。共筛选出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193个化合物,整理得到330个靶点,与眩晕相关疾病有149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JUN、AKT1、MAPK8、CCND1等可能是关键治疗靶点,GO分析共包含2827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2480条,分子功能203条,细胞组成144条。KEGG通路分析发现176个条目,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豆甾醇、槲皮素、β胡萝卜素、山奈酚、天麻素、谷固醇。结论1.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因病机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2.辨证治疗方面,别具特色,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擅用药对配伍,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研究与传承。3.数据挖掘方法对新安医家眩晕医案处方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印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广度深度,弥补了文献理论研究的局限。4.新安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8味药方简力宏,紧扣脾虚生痰、肝风内作、风痰上扰之病机,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现代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眩晕的病因常有风痰、肝风、肝火、痰浊、脾虚、瘀血等,以本方合用可兼治肝阳上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瘀血阻窍等眩晕的不同证候和阶段。5.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推测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β-谷甾醇、天麻素、β-胡萝卜素等潜在药效成分协同作用于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AKT1等多个靶点,通过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参与管径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反应等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

王伟[2](2021)在《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数据,挖掘导师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规律,分析出处方中的药物频次、用药类别、四气五味、药物归经、常用药对等;总结其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收集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心血管病科张学新教授门诊的高血压病性眩晕患者100例,详细记录导师的诊治经过,观察疗程为4周,治疗后评定血压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将病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中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并以频次表、网络化展示图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数据分析取得的结果;结合导师辨证思想和用药规律,总结其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经验。结果:100例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为9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00%,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所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纳入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60~69岁年龄阶段人数最多,共26人,其次是50~59岁年龄阶段人数,共24人;纳入患者所常见的症状中,除了眩晕主症外,伴随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不寐、多梦、胸闷、乏力、口苦、食少纳呆、耳鸣、头痛、便溏等;导师将高血压病性眩晕证型一共分为9种,依次是痰湿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痰热内盛证、气血亏虚证、肾阳虚衰证、少阳病证、肝郁脾虚证、瘀血内阻证;导师对于高血压病性眩晕的常用治法有13种,分别为滋补肝肾法、健脾化湿法、平肝息风法、清热化痰法、温阳化饮法、健脾益气法、和解少阳法、温补肾阳法、补血养心法、通阳舒筋法、散寒解肌法、疏肝健脾法、活血化瘀法。在用药规律统计结果中,导师共使用中药157味,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前10味中药依次为:川芎、天麻、泽泻、茯苓、黄芩、炒白术、党参、钩藤、枳椇子、牛膝;将频次≥10次的常用中药进行药物类别统计,药物类别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安神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化湿药;导师常用的中药药性为温性、寒性、平性,共占90.23%;常用中药的药味为甘味、苦味、辛味,共占88.08%;常用中药的归经为肝经、脾经、肾经、胃经、肺经,共占70.63%;对中药处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次≥20次的中药组合25组,其中以天麻、川芎出现频次最高,共45次,其次为天麻、钩藤,共31次;聚类分析后得出新处方3组。结论:导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辨证以痰湿内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热内盛、气血亏虚为主,共占86.00%,肾阳虚衰、少阳病证、肝郁脾虚、瘀血内阻相对较少,共占14.00%;治法以滋补肝肾、健脾化湿、平肝息风、清热化痰、温阳化饮、健脾益气为主,共占83.00%,和解少阳、温补肾阳、补血养心、通阳舒筋、散寒解肌、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相对较少,共占17.00%。导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所用中药药性以温性药最多,其次为寒性、平性药;中药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药;中药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肾经。

李钰[3](2021)在《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刘渡舟教授是中医伤寒大家,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经方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研究中。刘老临床治病擅长使用柴胡剂,在肝胆病的辨治上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是同一时期拜读于刘老门下的弟子,二人传承了刘老调肝法学术思想的精髓,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临证诊疗经验。基于文献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系统地总结刘老和两位弟子调肝法的学术思想,挖掘临床调肝治肝的组方规律,探讨各自的调肝遣方用药特点。通过研究可以量化地分析调肝的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刘渡舟教授调肝的宝贵学术经验,为临床医师调肝治肝提供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师徒之间的学术传承研究,和两位弟子之间的学术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在师徒传承过程中的规律和痕迹。通过探索在相同的学术传承挖掘环境中弟子对于师承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获得对中医学术传承方式和中医学子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启发。研究方法在刘渡舟教授和两位弟子的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中,主要是对于文献资料的研究。收集整理刘老和弟子关于调肝治肝的学术着作、文章、访谈,以及学生、其他弟子发表报道刘老及两位弟子调肝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期刊文章,对其中能反应调肝法学术思想的内容进行整理、评价、研究。在对刘渡舟教授两位弟子的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两位弟子在2018年1月——2021年1月时间段内的门诊病例,按照筛选标准提取调肝处方,形成数据库。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纳入数据库中的调肝方进行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的发掘,提取基本方,分析用药频次。基于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发现方剂的组方规律和高频数的药物组合,并发掘新方。将文献研究和数据挖掘获得的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分别将刘老与两位弟子的调肝法进行对比,发现传承痕迹和师承发展变化;对两位弟子的组方用药规律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观察同一师承环境下学术传承的相同点与差异性,结合学术经历、工作环境等背景对结果进行讨论研究。研究成果刘渡舟教授对于调肝治肝论着颇丰,对于肝病的辨证分型,以气和血作为基本纲领,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时重视疏泄。刘老擅长使用经方柴胡剂,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在柴胡汤类方基础上创制了针对肝经湿热内盛的柴胡解毒汤和血瘀气滞的柴胡活络汤等诸多治肝新方,并依据病邪轻重和病机演变灵活创制了衍生方。王庆国教授十分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理论,善用经方调肝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临床将经方加减变化或合方应用都得心应手,总结出具有调理气机、软坚散结功效的调肝经验药对。张雪亮教授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的看法,重视对患者的情志调节,调肝擅长使用四逆散、柴胡疏肝散、化肝煎等方剂,不拘经方时方,灵活化裁。在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1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黄芩、白芍、炙甘草、法半夏;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黄芩,柴胡”、“柴胡,白芍”、“柴胡,炙甘草”、“法半夏,柴胡”、“黄芩,炙甘草”,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黄芩,桂枝→柴胡”,置信度为1;在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组合之间的相关度为4、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20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23个;在这些核心药物组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分析,提取到含有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7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到全新的独立处方8个。在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组方规律研究中,收录调肝处方204首,高频使用药物有柴胡、陈皮、白芍、郁金、浙贝母;在方剂的组方规律分析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对有“陈皮,白芍”、“陈皮,柴胡”、“白芍,柴胡”、“黄芩,柴胡”、“合欢皮,远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最高的是“远志,茯神→合欢皮”,置信度为0.981;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分析中,当设置药物之间的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4时,演化出含有两味药的药物组合122个,三味药的药物组合49个,四味药的药物组合28个,五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以及六味药的药物组合1个;在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提取组合得到3-4味药物的核心组合8个;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中,得出8个新处方。对刘渡舟教授的两位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表明,二人共同传承了刘老“气机论”学术思想,重视肝脏主疏泄的生理功能,以“气机郁滞”作为肝之为病的主要病机,调肝多以和解为法,善用经方尤其是柴胡汤类方;二人的调肝法学术经验中也有刘老“方证相对论”和“古今接轨论”的学术思想的传承痕迹。两位弟子在临诊时应用调肝法治疗疾病的种类不同,王庆国教授门诊的肝病患者占比较多,且患者群体偏于中老年;张雪亮教授门诊上使用调肝法则多是针对结节类疾病和胆囊息肉以及杂病,患者年龄分布比较分散。两位弟子的师承经历不尽相同,王庆国教授的跟师时间长达二十年,作为刘老的学术传承研究负责人,在学术思想传承上更加深入和全面;张雪亮教授的跟师时间相对较短,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另有师承,但与刘老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学术往来。基于师承时间的差异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影响,王庆国教授在调肝方药的使用上更加重视对于经方尤其是柴胡剂的使用,在方药选择上更注重补益气血;张雪亮教授则经方与时方灵活遣用,所选用的药物则更偏重于疏泄。结论及意义“主疏泄”和“主藏血”是肝脏的重要生理功能,“肝气郁滞”是肝之为病的基本病机,肝郁日久容易化火、生湿、瘀血等。刘渡舟教授调治肝病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重视肝郁的病机,使用调肝方药重视疏泄。刘老临床调肝治肝承伤寒之学,上溯岐黄,下逮诸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调肝学术思想。王庆国教授和张雪亮教授在传承刘老调肝学术思想上有相似之处,亦有各自独具特色的创新与发挥。相同的学术传承环境可以影响中医弟子的中医辨证思维和临床诊疗理法方药的运用,后天的自学经历、工作环境、临诊经验积累都会对中医师的诊疗思维和学术思想产生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对师徒之间的纵向学术传承进行了比较,也对同一时期相同传承环境下的同门弟子进行了横向比较。通过师承的差异得到启发,不仅要重视中医传承工作中学院教育的关键作用,也要认识到继续教育、工作平台和自身经验积累对于中医学子成长的重要性。

黄先德[4](2021)在《潜阳降压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潜阳降压方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动态血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指标改变情况,评估潜阳降压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纳入7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脱落2例,剔除1例,最终纳入统计67例,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潜阳降压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诊室血压、动态血压(24小时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4、单项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单项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在眩晕、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失眠、面红、目赤等方面的单项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均P<0.05),而对耳鸣、口干、口苦、腰膝酸软方面无改善(均P>0.05)。5、治疗后诊室血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诊室血压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94.12%>81.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治疗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及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在改善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24小时舒张压负荷、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血压下降率方面上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在改善24小时收缩压负荷、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方面下降幅度大于治疗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0.05)。8、安全性比较: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本课题药物相关的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结论:潜阳降压方能有效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血压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临床推广价值。

芦瑞霞[5](2021)在《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文中指出一、临床研究 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目的 总结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学术思想,提取核心方,在保留医家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侧重传承医家独特的治疗思维。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2019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衷敬柏教授门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信息、四诊信息、处方用药、药物剂量等,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症状、舌脉、中药名称。将整理后的数据采取双盲录入的形式录入到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应用“统计报表”模块对证症状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分布、归经分布等进行统计;应用“数据分析”模块分析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及关联度;应用熵聚类方法,以相关度和惩罚度为约束,得出新方药物组合,提取核心方。结果1 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0例、处方433首。男性25例,女性55例,男:女=1:2.2;年龄范围65岁至87岁,平均年龄为70.79岁。2 临床表现:提取临床症状共132个,出现10次以上的有22个,主要症状为头晕、耳鸣、眠差、心悸、头痛、头昏、汗多、头胀、疲乏等。3 中药频次:433首处方共涉及中药226味,使用5580频次,使用频次在55次以上的药物有33味,前10位依次是黄芪、葛根、牛膝、钩藤、龙骨、丹参、生地黄、女贞子、黄芩、川芎。4 性味归经:药物四气频次从高到低:寒、温、平、凉、热;药物的五味频次从高到低:甘、苦、辛、酸、咸、涩;药物的归经频次从高到低:肝、脾、肺、肾、胃、心、大肠、胆、膀胱、心包、小肠、三焦。5 药物组合分析:设置支持度个数为86,共得到16个常用药物组合,共包含药物7味,包括钩藤、牛膝、丹参、女贞子、葛根、生地黄、龙骨。设置置信度为0.60,置信度最高的药物组合为丹参,女贞子→牛膝;设置相关系数为6,惩罚系数为2,得到新药物组合18个,合成新处方9个。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处方即: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结论 阴虚阳亢是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肾精衰竭为本,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夹痰夹瘀,上扰清窍发为本病。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以补益肝肾为主,勿妄泻肝,同时顾护脾胃,益气与行气并用,注重配伍的严谨性,擅用对药、遣取药性以纠偏疗疾。二、机制研究 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目的 研究核心方药物有效成分及作用的主要靶点,预测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TCMID检索核心方牛膝、黄芪、丹参、葛根、钩藤、女贞子、生地黄、龙骨的化学成分,根据口服利用度≥30%且类药性≥0.18的2个属性值初步筛选药物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UniProt数据库中的UniProtKB知识库中下载同时满足“已验证”、“人类”两个标准的蛋白质数据库。对已提取的中药蛋白质作用靶点进行规范。分别以“Hypertesion”和“Elderly Hypertesion”为关键词,在 Genecard、OMIM、TTD数据库检索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将药物作用的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绘制成比例文氏图,将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模型。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3.6.1软件中,通过analyze network分析连接度,使用cytoNCA插件计算紧密度、介度,计算中位数,将同时大于三者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的靶点提取,作为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通路赋予属性,并通过内在联系构建Network表,运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分析网络拓扑参数Degree、CC、BC,根据数值判断主要核心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结果1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提取牛膝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44个;丹参主要活性成分65种,作用靶点932个;钩藤主要活性成分33种,作用靶点794个;葛根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97个;女贞子主要活性成分13种,作用靶点353个;黄芪主要活性成分20种,作用靶点453个;生地黄主要活性成分4种,作用靶点44个。7味中药有6个活性成分重复,去重后共有277个活性成分。根据连接程度预测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为核心方主要成分。2获取疾病相关靶点:从TTD数据库中获取108个相关靶点,从OMIM数据中获取628个相关靶点,从GeneCard数据库中获取相关靶点8435个,设定Score大于中位数的目标靶点,将3个数据库得到的靶点合并剔重后,得到1611个相关靶点。3提取核心靶点:将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和老年高血压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39个,导入STRING平台,得到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将PPI网络导入Cytoscape软件中,根据网络拓扑参数中位数提取核心靶点50个。根据连接程度预测COX-2、AR、PPARG、ESR1、NOS3、JUN、AKT1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靶点。4基因本体分析与通路的富集分析:应用Metascape平台分别对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参数均设置为默认,得到KEGG通路78条,GOBP生物过程2041条,GOCC细胞组成50条,GOMF分子功能78条。根据连接程度预测TNF通路、MAPK通路、IL-17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HIF-1通路为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主要作用通路,这些通路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整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构等功能。结论通过分析药物-成分-靶点-通路构成的复杂网络,预测核心方中的槲皮素、木犀草素、丹参酮ⅡA、黄芩素、异鼠李素、隐丹参酮通过影响RAAS系统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或降低其活性,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血管紧张性,恢复内皮功能,可能是核心方治疗老年高血压最主要的机制。

王月琴[6](2021)在《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肾损害属于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也是诱发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病因[1]。高血压肾损害的有效地防治,对预防和延缓肾脏疾病的形成与进展意义非凡。本次研究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分别从临床与实验两大部分入手,研究滋肾平肝方的临床效果,观察其对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肾损害的作用,以及在TGF β 1/Smads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临床研究: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研究目的:1.观察滋肾平肝方在血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尿β 2-微球蛋白(β 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以及血压方面表现出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滋肾平肝方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相关科学依据。2.观察滋肾平肝方对高血压肾损害中医证候的影响,初步探索其相关规律。方法:收集扬州市中医院60例高血压肾损害样本,以随机的方式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生活方式干预、健康宣教和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滋肾平肝方,按照1帖/日,200ml/次,于早晚餐后服用。一疗程4周,累计服用3个疗程,共计12周。观察对比样本治疗前后的血压、实验室检查以及中医证候单项积分、总积分的变化,记录数据、统计学分析,以此为依据分析和判断临床疗效。结果:1.基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方面的组间对比来看,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样本没有明显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滋肾平肝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尤其是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心悸有明显的好转,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压情况: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下降,从血压下降的组间对比差异来看,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室检查:对比尿β 2-MG、尿mALB、NAG、Scr、CysC在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对照组组内差异比较,除NAG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除Scr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表现更优。5.临床疗效:血压变化观之,对照组显效者4人、占13.33%,治疗组显效者24人、占80.00%。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有效率80.00%,对照组有效率53.00%,有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过程中无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按照疗程服用滋肾平肝方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CysC、尿mALB、尿β 2-MG以及NAG,同时改善眩晕、头痛、五心烦热、心悸等中医证候,延缓其病程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实验研究:滋肾平肝方对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观察在二肾一夹高血压大鼠(2K1C-RHR)肾损害模型中,滋肾平肝方的作用以及对TGF 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复制2K1C-RHR模型,并于4周后对造模情况进行评估,筛选32只成功的大鼠模型建立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高、低剂量滋肾平肝方组。然后,再筛选8只同龄SD大鼠样本另外建立假手术组,给予各组样本实施8周无差别灌胃给药,同时在造模4周、给药后的第2、4、6、8周分别实施尾动血压测定;完成给药后,对尿mALB、NAG、尿β 2-MG、尿素氮(BUN)、SCr、CysC实施统一的测定;观察并对比肾组织病理形态的变化;借助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法)对p-Smad2/3、TGFβ1的表达情况实施测定。结果:1.从血压结果来看,厄贝沙坦组、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1,P<0.05);2.从尿mALB、NAG、尿β 2-MG、SCr、CysC的结果来看,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大幅度下降,相较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从肾组织病理损伤来看,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有大幅度地减轻;4.从p-smad2/3、TGFβ 1的表达情况来看,厄贝沙坦组、高剂量滋肾平肝方组均出现了大幅度下调,相较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肾平肝方具有保护高血压肾损害的效应,具体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GF β1/Smads的信号通路相关。

段云涛[7](2021)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袁晖戍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袁晖戍教授门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医案的回顾性研究,探索袁晖戍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组方规律与临床经验,为规范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收集袁晖戍教授2016年10月-2019年3月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接诊时,门诊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的初诊医案。对相关医案资料进行整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1例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使用应用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和“系统分析”功能,得出临床研究数据。结果:1.病人基本信息:符合纳入条件的医案共581例,其中女性患者共334人,占总人数的57%;男性患者共人数247人,占总人数的43%。2.药物性味归经(1)四气统计:导师温性药物使用3501次,占总数的31.93%;平性药物使用3495次,占总数的31.87%;寒性药物使用3178次,占总数的28.98%;凉性药物使用752次,占总数的6.86%;热性药物使用40次,占总数的0.36%。(2)五味统计:导师甘味药物使用6286次,占总数的35.39%;苦味使用4912次,占总数的27.66%;辛味使用3658次,占总数的20.60%;酸味使用1151次,占总数的6.48%;咸味使用1006次,占总数的5.66%;涩味使用748次,占总数的4.21%。(3)归经统计:导师使用药物归经前6位分别是肝、肾、脾、心、肺、胃经,频次分别为6277次、3786次、3764次、3566次、3212次、2647次;分别占总使用频次的22.56%、13.61%、13.53%、12.82%、11.55%、9.52%。3.药物使用频次:在581首处方中导师共使用了中药198种,总使用次数达11094次,其中前40位中药的使用次数达8719次,占总使用次数的78.59%。按使用频次的高低对40味中药进行展示分别为:茯苓、牡蛎、龙骨、天麻、钩藤、陈皮、白术、远志、柴胡、酸枣仁、牛膝、鸡内金、三七、川芎、山药、山茱萸、石决明、牡丹皮、生地黄、菊花、合欢皮、黄芪、决明子、甘草、郁金、泽泻、全蝎、黄芩、黄柏、人参、当归、知母、苍术、神曲、半夏、莱菔子、丹参、槟榔、白芍、珍珠母。4.药物组方规律(1)导师常用药组有:龙骨-牡蛎,天麻-钩藤,白术-茯苓,茯苓-龙骨-牡蛎-远志,陈皮-柴胡,龙骨-牡蛎-天麻-钩藤,酸枣仁-远志,陈皮-白术-茯苓,白术-茯苓-钩藤天麻,鸡内金-白术-茯苓,牛膝-石决明-钩藤-天麻,山药-山茱萸-生地,川芎-钩藤-天麻等13组。(2)导师治疗高血压的核心药物有:天麻、钩藤、龙骨、牡蛎、牛膝、鸡内金、陈皮、远志、柴胡、酸枣仁、白术、茯苓、三七、川芎、生地、山药、山茱萸、菊花、石决明、牡丹皮、合欢皮等21味中药。5.新方组合:G1.党参、旋复花、乌药、代赭石、枳实、厚朴。G2.川楝子、郁李仁、大黄、佛手。G3.泽兰、远志、夜交藤、决明子、虎杖、山楂。G4.薏苡仁、生地黄、知母、泽泻、牡丹皮、黄柏。结论:1.导师治疗高血压多使用温、平、寒三性药物;其药味多属甘、苦、辛三味;其归经多入肝、肾、脾三经。2.导师认为治疗高血压应从肝、肾、脾三脏辨证施治,治疗原则为补虚泻实,调整阴阳。治疗虚证应滋养肝肾,补气养血;治疗实证应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疏肝行气,通腑泻热,祛湿化痰,活血化瘀。3.导师治疗高血压时重视对心神的调养与脾胃的顾护。

张珊[8](2021)在《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多参照“眩晕”辨证论治。目前,临床上以高血压病伴发眩晕的发病率较高,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其脑卒中发病率相较于没有眩晕的患者要显着增高,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眩晕等症状多随血压波动而出现,西医降压药物针对眩晕症状的改善效果不定,部分反而因药物的副作用而加重,而祖国传统医学在改善症状和降低并发症等方面有独特优势。明代的宫廷医学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处于理论和实践的大发展时期,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法,导师张京春教授致力于传承宫廷医学,尤其重视明代医学典籍中的学术思想。因此,从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探索其严谨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眩晕的实效方药,并把古代的优势经验与当下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实践相结合,对提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眩晕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一: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目的:挖掘明代宫廷医学文献中治疗眩晕的方剂,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明代御医方贤、楼英、龚信、龚廷贤的代表着作《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医学纲目》《古今医鉴》《万病回春》《寿世保元》《鲁府禁方》,大型官修方书《普济方》及李时珍《本草纲目》这八部宫廷医学文献中治疗眩晕的方剂,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算法,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筛选出宫廷医学文献治疗眩晕方剂147首,涉及中药156味。2.宫廷医学文献眩晕方剂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川芎、防风、白术、炙甘草、人参、细辛、菊花、半夏、甘草、茯苓;四气五味多为辛、温,甘、苦;归经多为脾、肺,其次为心、肝、胃、肾。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得到药物高频组合有“川芎,防风”“川芎,防风,细辛”“人参,白术”“防风,菊花”“川芎,白术”等;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9个。结论:眩晕以实证或本虚标实为主,亦可见虚证,实证病因风、痰、饮、瘀、火、肝阳俱全,虚证包括气血阴阳虚损,五脏皆可致眩,以脾为最根本病理变化。这一时期论治眩晕病,用药特点在于“治风,补脾,活血”,兼用祛痰、除饮、理气、清火、平肝、息风以祛标实,辅以安神法。组方特点在于祛风药与活血药配伍使用,祛风常用防风、细辛、菊花、羌活、白芷等,活血常用川芎,典型配伍为“川芎,防风”、“川芎,防风,细辛”。虚证以补脾为重,常用白术、炙甘草、人参、茯苓、山药、黄芪等,典型配伍为“人参,白术”。研究二: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目的:挖掘张京春教授临床治疗高血压眩晕的病例资料,总结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张京春教授2018年10月1日-2020年10月31日期间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有效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数据挖掘,通过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算法,探索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1.录入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有效病例资料135份,男女比例约为9:11,86例合并其他疾病,用药涉及中药140味。2.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常用中药有天麻、杜仲、钩藤、牛膝、茯神、桑寄生、益母草、白芍、牡蛎、熊胆等;归经频次最多为肝经,性味多甘平和缓;最常使用药物分类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3.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得到高频药物组合为“杜仲,天麻”“杜仲,钩藤”“石决明,杜仲”“桑寄生,天麻”“熊胆,天麻”“益母草,天麻”“牛膝,天麻”“半夏,天麻”“白术、天麻”“茯神,天麻”等;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到6个新处方。结论:高血压眩晕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常合并高脂血症,以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最为常见,虚实兼有。张京春教授传承宫廷医学思想,治疗以补肾药、息风药、清肝药、活血药、安神药使用最多,用药性味多为甘平和缓,组方益肝肾、平肝息风、清肝热、活血化痰、安魂养神并举,临证病证结合,因人施治,分型辨证,总以补肾清肝为法,血脉并调,注重保护靶器官。

牛祎初[9](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史大卓教授辨治高血压遣方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血压(hypertension)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特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达2.45亿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病程缓慢,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长期的、慢性的损害,严重时会造成器官衰竭。近年来,西药在降低血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着改善了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损害,但常伴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史大卓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研究近40年,倡导根据疾病病理变化特点、结合中医病因病机认识、辨病-辨证-辨症结合、个体化治疗高血压。本研究在对导师诊疗高血压临床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导师治疗高血压的遣方用药特点。并对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探索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本论文分为三部分:文献综述、数据挖掘和系统评价。一、文献综述:总结不同医家对高血压的认识和治疗特点,分析其对高血压现代临床诊治的指导意义。二、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史大卓教授治疗高血压用药规律目的:通过复杂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索史教授治疗高血压遣方用药规律。方法:利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门诊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史大卓教授门诊诊治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建立临床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应用关联规则分析药物配伍特点,聚类分析方剂组合、遣方用药特点,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组方用药特点。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121例,其中男性56例,占46.28%,女性65例,占53.72%,患者年龄36-88岁,平均年龄56岁。2、本研究纳入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病为冠心病(44例,36.36%),其后依次是血脂代谢异常(30例,24.36%)、睡眠障碍(26例,21.48%)、心律失常(13例,10.74%)和脑血管病(8例,6.61%)。3、纳入患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肝阳上亢证(诊次54,44.62%),其后依次为血瘀阻络证(诊次28,23.14%),痰湿壅盛证(诊次21,17.35%),阴阳两虚证(诊次14,11.57%)。4、处方涉及药物184种,使用频次共计1665次。单药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天麻(频次98,占比5.9%)、丹参(频次89,占比5.34%),其次是川芎(频次82,占比4.92%)、茯苓(频次78,占比4.74%)、杜仲(频次68,占比4.08%)、川牛膝(频次67,占比4.02%)。高频中药主要为补肾平肝、活血利水之用。提示史大卓教授在治疗高血压时,多采用补肾平肝之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化痰除湿的中药,契合了高血压患者以肝肾阴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虚实夹杂的临床特点。5、将患者中药处方中首次使用的中药进行功效分析,显示常用药物主要以平肝息风、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利水渗湿、利尿通淋为主,这与高血压的证型分布及合并病基本符合,同单药频次分析结果一致。6、纳入中药性味统计共2128频次,以甘、苦、辛三味药最多(1753频次,占82.38%)。7、药物归经以肝经最多(909次,占29.8%),其次为心经(424次,13.90%)、肾经(373次,12.23%)、脾经(371次,12.16%)、胃经(366次,12.00%)。史教授治疗高血压多用平肝补肾、活血类药物,此类药归经以肝、心、肾为多。体现出史教授用药归经与辨证思路相符合。8、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史教授常用药对组合有:杜仲配天麻、川牛膝配天麻、钩藤配天麻、茯苓配天麻、川芎配丹参、丹参配天麻、茯苓配丹参,体现了史教授治疗高血压善用补益肝肾、平肝潜阳的药物治疗高血压,与辨证结果一致。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史大卓教授治疗采用葛根芩连汤配伍活血药物,活血化瘀、清热化浊。葛根生津升阳,能改善血液循环,并且有保护心肌、抗凝、抗血栓、降糖、降脂的作用;高血压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史教授治疗采用酸枣仁汤加减方,养心安神、清热除烦。10、复杂网络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中药的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主要的中药关联节点有丹参、杜仲、钩藤、川芎、茯苓、天麻、黄芪,围绕上述药物的配伍关系和天麻钩藤饮、冠心Ⅱ号方、六味地黄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相似;(2)证候-中药的复杂网络分析核心证候为肝阳上亢证,与证候构成关联的药物主要以天麻、钩藤、杜仲、牛膝等平肝补肾药物为主,配伍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茯苓等利水祛湿药物。核心证候与核心药物功效相符合,体现了史教授治疗高血压以平肝补肾为主,佐以活血利水的用药特点。三、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松龄血脉康胶囊单药对比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合计1137例患者。结果:松龄血脉康胶囊在降压有效率、降低舒张压及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松龄血脉康胶囊在总有效率(MD=1.31,95%CI[0.85,2.02],P<0.05)、降低舒张压(MD=-1.95,95%CI[-4.77,-0.13],P<0.05)、改善中医证候(头晕、头痛等,[MD=-2.18,95%CI[-3.70,-0.67],P<0.05])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在降低收缩压(MD=-2.54,95%CI[-6.01,0.93],P<0.05)方面不具有显着优势。此外在不良反应方面,均未出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单用松龄血脉康胶囊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在降压有效率、降低DBP、改善中医证候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在降低SBP方面不具有显着优势。但由于纳入文献数量与质量限制,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证实。

吴伟楠[10](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唐蜀华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唐蜀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临证思路及辨治经验,使中医药更好的运用于高血压病临床治疗中。方法:本研究收集唐蜀华教授2016年09月~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治疗高血压病的医案,将符合条件的191例共195诊次的病历资料建成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根据所得结果对医案中的症状、病机、舌苔、脉象、药对以及核心方等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91例,50-79岁年龄段就诊患者最多,临床症状频次排序前十的分别是头晕,头痛、心慌、乏力、寐差、面部烘热、耳鸣、头胀。分别占比:72.31%、19.49%、18.97%、18.46%、17.44%、15.90%、12.31%、11.79%。病机方面频率较高的是肝肾不足、肝肾阴虚、清空失宁、髓海失养、风阳上亢、心神失养、风痰上扰、内风上扰、脑络瘀阻、痰瘀互结,其频率分别为 29.23%、20.51%、16.92%、16.92%、16.41%、12.82%、11.28%、11.28%、8.72%、6.67%。治疗高血压病用药方面,共使用208味中药,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0味药物为:川芎、生地黄、天麻、钩藤、葛根、枸杞子、牛膝、刺五加、菊花、当归,分别占比例是 57.44%、56.41%、53.85%、46.67%、41.03%、40.51%、37.44%、36.41%、35.38%、31.28%。结论:高血压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病理性质本虚标实,尤以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肝、肾,致病因素包括风、火、痰、瘀、虚。利用关联规则分析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得出4对药对。利用方剂K-均值聚类分析,得出4组核心方。

二、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紧张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紧张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1 古代医家及着作对眩晕的认识
        1.1 眩晕的病名溯源
        1.2 眩晕的病因病机
        1.3 眩晕的辨证治疗
    2 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2.1 邓铁涛
        2.2 路志正
        2.3 颜德馨
        2.4 颜正华
        2.5 方和谦
        2.6 李振华
        2.7 刘志明
        2.8 段富津
        2.9 张学文
        2.10 李士懋
        2.11 熊继柏
        2.12 王乐匋
第二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研究
    1 代表性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
        1.1 汪机
        1.2 孙一奎
        1.3 余淙
        1.4 叶桂
        1.5 汪文绮
        1.6 程国彭
        1.7 程文囿
        1.8 方肇权
        1.9 程有功
    2 总体诊治眩晕经验
        2.1 病因病机方面
        2.1.1 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2.1.2 外风内风皆可感,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
        2.1.3 实者,病理因素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
        2.1.4 虚者,责之于脏腑气血阴阳四端
        2.2 病位在脑(心神),发病与脏腑密切相关
        2.3 辨证治疗方面
        2.3.1 气血不足,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
        2.3.2 阴虚阳亢,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
        2.3.3 痰浊中阻,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
        2.3.4 下元虚惫,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
        2.3.5 坎离失交,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
        2.3.6 病关情志,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
        2.4 灵活用药,擅用药对
第三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录入
        1.4 数据规范化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中药频次、频率分析
        2.2 中药的类别分析
        2.3 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分析
        2.4 证素频次、频率分析
        2.5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2.6 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2.7 中药系统聚类分析
        2.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
        2.9 中药主成分因子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频次、频率
        3.2 中药类别
        3.3 中药性味归经
        3.4 证素频次、频率
        3.5 中药关联规则
        3.6 中药复杂网络
        3.7 中药系统聚类
        3.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
        3.9 中药主成分公因子
第四部分 新安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数据规范化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频数分析
        2.2 症状、药物频数分析
        2.3 症状因子分析
        2.4 中药聚类分析
        2.5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主要软件和数据库
        1.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预测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靶点预测
        1.4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预测
        1.5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1.6 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1.7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
        1.8 PPI网络聚类
        1.9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
        1.10 分子对接
        2 结果
        2.1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
        2.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靶点
        2.3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
        2.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2.5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2.6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分析
        2.7 PPI网络聚类分析
        2.8 药物-疾病-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2.9 分子对接分析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半夏白术天麻汤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病例收集与整理
        5.2 病例数据规范化
        5.3 病例资料录入与核对
        5.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疗效判定
    2 总体情况统计
        2.1 性别统计
        2.2 年龄统计
    3 临床资料统计
        3.1 症状统计
        3.2 舌脉统计
        3.3 证型统计
        3.4 治法统计
    4 用药规律统计
        4.1 用药频次统计
        4.2 用药类别统计
        4.3 用药四气统计
        4.4 用药五味统计
        4.5 用药归经统计
        4.6 组方规律统计
        4.7 新处方统计
讨论
    1 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讨论
        1.1 用药频次讨论
        1.2 用药类别讨论
        1.3 用药四气讨论
        1.4 用药五味讨论
        1.5 用药归经讨论
        1.6 组方规律讨论
        1.7 新处方讨论
    2 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临床经验总结
        2.1 病因病机
        2.2 标本主次
        2.3 证型和节气的相关性
        2.4 病案举偶
    3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西医对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中医药调肝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文献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广义调肝法
        2.2 肝病证治专论
    第三节 讨论
        1 辨证分型以气血为纲
        2 阐述病机以肝郁为要
        3 遣方用药以疏泄为重
第二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重视“肝藏血主疏泄”的藏象理论
        2 善用经方调肝
        2.1 常用柴胡汤类方
        2.2 妙用经方合方
        3 调肝经验药对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法学术思想研究
        1 提出“少阳病机重于郁”
        1.1 气郁阳气不通达
        1.2 气郁化火
        1.3 气郁湿滞
        1.4 气郁痰凝
        1.5 气郁血瘀
        2 重视调节情志
        3 调肝经验方药
第三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第一节 概述
        1 基本资料
        1.1 数据处理软件介绍
        1.2 处方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提取数据源
        2.2 药频分析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4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王庆国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基于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三节 张雪亮教授调肝方药的组方规律研究
        1 基本资料
        1.1 处方来源
        1.2 处方筛选
        1.3 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
        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2.3 熵聚类的数据分析
        3 讨论
        3.1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物
        3.2 调肝方中的高频药对和药物组合
        3.3 新方分析
第四章 刘渡舟教授弟子学术传承的对比研究
    第一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相似之处
        1 “气机论”的传承
        1.1调肝以和解为法
        1.2 善用柴胡汤类方
        1.3 常用的调肝药物
        2 “方证相对论”的传承
        3 “古今接轨论”的传承
    第二节 调肝法学术传承的不同之处
        1 调肝法针对的优势病种不同
        2 师承经历和工作环境的影响
        3 调肝方药的性味功效有差别
        3.1 王庆国教授更重视补益
        3.2 张雪亮教授更重视疏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潜阳降压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中止标准
    3 临床实施方案
        3.1 研究药物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疗效判定标准
    4 安全性评价
    5 伦理学要求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两组基线比较
        1.1 性别、年龄比较
        1.2 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
        1.3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1.4 血压比较
        1.5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
    2 疗效指标比较
        2.1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单项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5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比较
    3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比较
分析与讨论
    1 研究背景
    2 西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3 传统医学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认识
    4 潜阳降压方的立方依据及方剂分析
        4.1 潜阳降压方的立方依据
        4.2 潜阳降压方的方解
        4.3 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作用
    5 临床治疗结果分析
        5.1 基线数据分析
        5.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5.3 降压疗效分析
        5.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疗效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浅诉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老年高血压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2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3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4 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特点
        5 老年高血压指南的诊断变化
        6 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及治疗进展
        1 老年高血压的证候研究
        2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2.1 辨证论治
        2.2 成方治疗
        2.3 自拟方治疗
        2.4 非药物疗法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老年高血压病因病机、证候与治法专家经验文献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文献检索方法
        1.2 检索策略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4 证候要素提取方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纳入情况
        2.2 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名
        2.3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
        2.4 老年高血压的基本病机
        2.5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因素
        2.6 老年高血压的病位
        2.7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分型
        2.8 老年高血压的治则治法
        3 讨论
        3.1 病名范畴
        3.2 老年高血压的病因病机
        3.3 老年高血压的病理要素和辨证分型
        3.4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挖掘
    1 研究资料
        1.1 资料来源
        1.2 分析软件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信息采集
        2.2 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录入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
        3.1一 般资料
        3.2 症状
        3.3 药物频次
        3.4 药性分析
        3.5 药物组合分析
        3.6 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3.7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4 讨论
        4.1 老年高血压病机
        4.2 衷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4.3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核心方
        4.4 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新方组合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机制研究治疗老年高血压核心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预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核心方药物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的获取
        2.2 老年高血压相关靶点的获取
        2.3 药物成分靶点-老年高血压靶点PPI网络的构建
        2.4 提取核心靶点
        2.5 基因本体GO分析与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
        2.6 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的构建
    3 核心方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预测
        3.1 核心方的活性成分分析
        3.2 核心方的作用靶点分析
    4 核心方的作用机理预测
        4.1 核心方降压的GO分析
        4.2 核心方降压的KEGG通路分析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1.文献研究
    1.1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进展
        1.1.1 病因研究
        1.1.2 病机研究
        1.1.3 治疗研究
    1.2 滋肾平肝方与高血压肾损害
        1.2.1 组方来源
        1.2.2 组方意义
    1.3 高血压肾损害的现代研究进展
        1.3.1 发病机制
        1.3.2 临床检验指标
        1.3.3 西医治疗
    1.4 总结
2.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2 病例选择
        2.2.1 诊断学标准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实验设计
        2.3.2 病例分组
        2.3.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2.4.1 安全性指标
        2.4.2 观察指标
        2.4.3 疗效判定标准
        2.4.4 不良事件轻重程度判断标准
        2.4.5 统计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一般资料分析
        2.5.2 安全性指标
        2.5.3 观察指标分析
        2.5.4 疗效指标分析
    2.6 讨论
        2.6.1 立论依据
        2.6.2 组方分析
        2.6.3 疗效分析
3.实验研究
    3.1 研究目标
    3.2 材料
        3.2.1 动物材料
        3.2.2 主要药品与试剂
        3.2.3 主要仪器
    3.3 研究方法
        3.3.1 造模与分组
        3.3.2 给药剂量及方式
        3.3.3 指标检测
        3.3.4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血压的影响
        3.4.2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生化指标的影响
        3.4.3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肾组织病理的影响
        3.4.4 滋肾平肝方对2K1C-RHR肾组织TGF β1、p-smad2/3的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4.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袁晖戍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字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1 古代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1.2 现代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西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
        2.2 病因
        2.3 发病机制
        2.4 临床表现
        2.5 治疗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高血压西医诊断标准
        2.2 高血压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数据的整理与采集
        3.2 数据内容标准化、规范化
        3.3 研究工具
        3.4 数据的录入与核对
        3.5 操作步骤
    4.研究结果
        4.1 病人基本信息
        4.2 药物性味归经
        4.3 药物使用频次
        4.4 药物组方规律
        4.5 新方组合
    5.研究结果讨论
        5.1 病人基本信息
        5.2 药物性味归经
        5.3 药物使用频次
        5.4 药物组方规律
        5.5 新方组合分析
    6.导师经验总结
        6.1 从肝肾脾三脏辨治
        6.2 重视心神调养
        6.3 重视顾护脾胃
    7.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8)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宫廷医学对眩晕病证的研究概述
        1 宫廷医学定义
        2 宫廷医学范围
        3 宫廷医学发展概况
        3.1 先秦时期
        3.2 秦汉晋时期
        3.3 隋唐时期
        3.4 宋金元时期
        3.5 明清时期
        3.6 近现代
        4 宫廷医学眩晕病名源流
        5 宫廷医学对眩晕的认识
        5.1 秦以前
        5.2 秦汉晋
        5.3 隋唐
        5.4 宋代
        5.5 明代
        5.6 清代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高血压眩晕的西医认识与中医药研究进展
        1 高血压眩晕的西医认识
        2 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2.1 单味中药
        2.2 经典古方
        2.3 自拟方
        2.4 中成药
        2.5 其他中医疗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探索明代宫廷医学治疗眩晕的组方用药规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用药频次与归类
        2.2 性味与归经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4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3 讨论
        3.1 用药特点
        3.2 组方规律
        3.3 新方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基于数据挖掘的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与筛选
        1.2 数据整理与规范
        1.3 分析软件
        1.4 数据录入与核对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病例基本信息
        2.2 用药频次
        2.3 性味与归经
        2.4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2.5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新方分析
        3 讨论
        3.1 病例特点
        3.2 用药特点
        3.3 组方规律
        3.4 新方分析
        4 张教授辨治高血压眩晕经验
        4.1 病证结合
        4.2 因人施治
        4.3 补肾清肝
        4.4 血脉并调
        5 结论
        6 验案举隅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史大卓教授辨治高血压遣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史大卓教授辨治高血压用药规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4 数据收集与分析
        5 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结果
        1 临床一般资料
        2 合并病
        3 中医证候分布
        4 中药分析结果
        5 中药配伍关联分析
        6 辨证用药规律
    小结与讨论
        1 小结
        2 史大卓教授辨治高血压的临证特色
        3 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药
第二部分 基于随机对照试验对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标准
        2 干预措施
        3 结局指标
        4 排除标准
        5 检索策略
        6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价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 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4 Meta分析
    小结
        1 降压总有效率分析
        2 血压数值
        3 中医证候
        4 血脂水平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6 本研究的影响因素
        7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讨论
        1 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的主要证型
        2 平肝潜阳法治疗高血压
        3 松龄血脉康胶囊与高血压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唐蜀华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高血压病的理论研究
    1. 高血压病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 概述及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
        1.4 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
    2.中医对局血压病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药物治疗进展
        2.5 中医非药物疗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排除标准
        2.2 医案的预处理
        2.3 医案信息纳入方法
        2.4 医案信息采集方法
        2.5 数据处理过程
    3. 研究结果
        3.1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第三部分 唐蜀华教授治疗高血压临证经验探讨
    1 高血压病机
        1.1 病机核心
        1.2 病理性质
    2. 辨证分型
    3. 治则治法
    4. 唐蜀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用药经验
        4.1 常用药物
        4.2 随证(症)加减,灵活用药
    5.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附录
    附表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2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数据挖掘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7 数据挖掘图表题名中英文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紧张性高血压病及其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郭锦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D]. 王伟.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3]刘渡舟教授调肝法及方药运用的传承研究[D]. 李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潜阳降压方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先德.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衷敬柏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核心方作用机制预测研究[D]. 芦瑞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滋肾平肝方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月琴. 扬州大学, 2021(02)
  • [7]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索袁晖戍教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用药规律[D]. 段云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明代宫廷医学文献整理及张京春教授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证经验研究[D]. 张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史大卓教授辨治高血压遣方用药规律[D]. 牛祎初.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唐蜀华教授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研究[D]. 吴伟楠.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养肝清肝平肝法治疗精神应激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