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学生外来音素读音错误判别特征理论及改正

江苏学生外来音素读音错误判别特征理论及改正

一、区别性特征理论与江苏学生外语音位发音偏误的纠正(论文文献综述)

张昕怡[1](2021)在《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和元音相比,辅音本身的声学特征、类别都更为复杂。尤其是汉语中一些较为独特的辅音,如汉语舌尖后辅音zh[t(?)]、ch[t(?)‘]、sh[(?)]、r[(?)]等,一直是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难点。因此,辅音习得研究一直是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文章希望通过调研能了解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整体面貌,分析得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从而提出在韩开展汉语辅音教学活动的有效建议。文章以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为研究对象。为了解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实际情况,文章设计了两次调研,将调研获得的数据作为分析材料。调查研究选取稚岳高中作为调查地点,用问卷调查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形式,收集稚岳高中新高一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相关数据。在问卷调查部分,文章用量表的形式对汉语辅音的习得难度进行了量化,随机抽取了81名稚岳高中新高一学生,让其对汉语辅音的习得难度进行打分。个案研究部分,文章用21个汉语辅音和37个词语形成了一份测试卷,让9名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进行发音,用MP3进行记音,以此作为研究的语料。然后,文章对两次调研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终得出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难度等级为:b、p、m、d、t、n、l、g、k、h < j、x、s < f、q、sh < zh、ch、r、z、c韩国学生在习得汉语辅音时存在不同的难度等级。但是,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形成往往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文章认为,相似度和音素标记性是制约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两个重要因素,并且这两个因素在不同汉语辅音习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比如,汉语辅音j[t(?)]、q[t(?)‘]、x[(?)]的习得进程主要受到了相似度的影响;汉语辅音sh[(?)]、f[f]则同时受到了相似度和标记性的影响,且难以分清两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根据前文分析的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其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一些对在韩开展汉语辅音教学活动的建议。包括调整汉语辅音的教学顺序和组别,采用对比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歌曲教学法辅助汉语辅音教学这两部分内容。

柴思茹[2](2020)在《保加利亚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习得偏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声调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对于母语为无声调语言的保加利亚汉语学习者来说尤其困难。“洋腔洋调”现象存在于各国学习者之中,也都各不相同,保加利亚学习者在语流中呈现出的“洋腔洋调”问题也是独具特色的,比如受母语影响学习者常把汉语陈述句末尾字声调偏误为降调等。而目前学界对字词中声调习得偏误的研究较多,对整体句调习得偏误的研究也较多,可针对语流中声调习得具体情况的研究较少。但有研究显示,汉语语流中单字声调的准确度极大地影响了整体句调,以及意义表达的准确度。因此,针对保加利亚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习得偏误情况进行探析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在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声学实验的研究方法,对保加利亚12位不同水平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习得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和4位汉语母语者的发音情况进行对比,得出保加利亚学习者的总体特征。再通过对比汉语和保加利亚语陈述句,找出差异,进一步推测产生偏误的原因。通过对语音实验得出的数据对比分析发现:1.保加利亚学习者在汉语陈述句中总体字调域偏窄,总体声调调值位置偏低;2.学习者对陈述句中的阳平调和上声调掌握较差;3.句内调型偏误最多的是变成降调,句末字发生较多调型变为降调的情况,推测为母语负迁移的原因;4.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对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系统在逐步建立,高级阶段接近汉语母语者系统,但未完全建立正确的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系统。基于以上发现,从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角度出发,针对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学提出几点教学建议:1.明确汉语陈述句中声调教学的重难点;2.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3.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进行侧重点不同的纠正和教学。

庞静怡[3](2020)在《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文中认为汉语语音是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最先接触到,也是汉语中最基础的部分,学好汉语语音的发音,是初级汉语学习者提高汉语学习水平最重要的内容。本人在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进行了两年时间的初级汉语教学,发现他们学习汉语发音时存在具有共性特征的失误现象,而这些失误往往是由于学习者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些原因导致的偏误现象。为了有效提高孟加拉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水平,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相同的偏误而形成错误的发音习惯,本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于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的语音偏误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将汉语和孟加拉语语音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出二者之间存在的根本区别,然后,针对教学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分析了学生们汉语的发音实际,分析探寻他们出现语音偏误的基本规律。调查发现,他们在声母方面的偏误大多集中在舌尖前音c、舌尖后音zh、唇齿音f,产生偏误的学生大多分辨不出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和唇音f-p的区别。韵母方面,偏误较多的是单元音韵母-i[?]、-i[?]和ü[y]。相对单元音韵母的发音来说,复元音韵母的发音偏误率较低,问题较多的是ia[iA]和ie[i?],鼻韵母中撮口呼的偏误较多。声调方面,阳平的偏误较高,其次是阴平、上声,最后是去声。音变上的问题也较突出,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较难掌握与阳平的组合发音。经过具体分析、访谈和归类,发现影响学习者汉语语音习得的因素有很多,语言迁移、自身特点、教师、教材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因素都对孟加拉汉语学习者发生语音偏误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汉语语音偏误现象阻碍了孟加拉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提高,也就对他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与交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深入分析语音偏误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教学的实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教学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刘晓连[4](2020)在《针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塞擦音声学格局分析及教学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法两国在经济、文化、贸易等领域的合作愈发紧密,来华的法国留学生人数也因此逐年增加。笔者在华东师范大学-里昂商学院担任汉语教师时发现,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习得汉语塞擦音时容易出现偏误,但目前针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普通话塞擦音习得情况及相应教学对策的研究尚未出现。因此,本文采用语音声学实验法辅以问卷调查法、追踪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在突生阶段和系统形成阶段普通话塞擦音习得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并利用Praat和MiniSpeech Lab语音分析软件及Excel软件,对两个阶段所得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所发塞擦音的闭塞段时长与摩擦段时长、频谱重心与分散程度、时长性质指数与摩擦性质指数进行了分析,使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平均数、声学格局图,通过分析本文获取了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所发塞擦音准确性、集中性及系统性的变化情况,发现了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对于送气塞擦音准确性的掌握程度好于不送气塞擦音,但对于送气塞擦音及不送气塞擦音j[t?]集中性及系统性的掌握程度始终较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相关理论及汉语辅音实验研究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整合。第三部分通过对塞擦音闭塞段时长与摩擦段时长的数据及时长格局图的分析,得出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在两个阶段塞擦音习得准确性的变化情况。第四部分从塞擦音有声摩擦段的频谱重心与分散程度两方面,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所发塞擦音的集中性进行分析,得出其在各阶段塞擦音习得集中性的变化情况。第五部分从塞擦音时长性质指数与摩擦性质指数两方面,利用数据和塞擦音格局图,得出各阶段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塞擦音习得系统性的变化情况。第六部分先结合前文内容总结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发音难点,再提出针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塞擦音教学策略,包括借助母语及教具进行教学、利用声学软件辅助考核、反馈与正音贯穿始终;结语部分主要说明了本文研究结果及不足之处。

冯悦[5](2018)在《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流利性历时发展个案研究》文中提出口语流利性是衡量二语口语水平的重要维度,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成功的重要标志。在汉语二语习得领域,对口语流利性予以关注的研究并不多,特别缺乏对口语流利性长期跟踪观察的历时发展研究。本文在参阅以往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流利性的定义、影响因素做了总结,同时参考前人的测量参照体系并结合本研究的特点,确立了本研究流利性的测量参照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留学生P进行了为期一年半的纵向跟踪观察,采用自然状态下交谈录音的方式,记录了留学生在华四个学期的汉语学习中,口语流性的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和分析,本文总结出了留学生P口语流利性发展的一些特点:本研究流利性的节奏变量和迟疑特征两个维度的八个具体指标,都呈现了复杂、非线性、不平衡的特点;在这一阶段学习者口语的流利性八个测量指标中有七项指标呈现出发展趋势,表现为:语速的提高、平均语流长度的增加、无声停顿频率的减少、无声停顿平均时长的变短、充实停顿的减少、重复的减少、更改的减少,只有充实停顿平均时长一个指标没表现出发展趋势;从各个学期的发展阶段来看,学习者在无声停顿平均时长、充实停顿的平均频率、重复的平均频率这三个指标是稳步提高的,说明学习者在这几个指标的发展是比较稳定的。同时,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策略、学习环境、话题的类型、特别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都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口语流利性,在教学和学习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潘漪[6](2018)在《泰国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语声调习得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二语音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基础,汉语声调是第二语音习得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对外汉语声调的习得与教学研究以传统的偏误分析为主,指出语言迁移是外国学生声调习得出现偏误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教学建议。但是,我们发现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学生也能够习得汉语声调,母语为声调语言的学生,如泰国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出现偏误的情况不尽相同,在掌握单字调,进入双音节词后仍会出现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语言迁移并不能完全解释外国学生汉语声调中出现的各类偏误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声调感知差的泰国学生,声调发音同样存在困难,二语语音感知理论认为,语音感知先于语音产出,语音产出的错误常源于语音感知。本文以二语语音感知理论为基础,选取单字调及双字变调组中的目标字调为研究语料,以汉语初级阶段的泰国学生声调习得的研究情况为基础,从声调感知的角度提出了包含声调的感知教学法、声调的感知训练及声调的巩固三方面内容的声调教学新方案,并进行了新方案的实践反馈研究。研究发现,泰国学生的声调感知与声调产出的习得情况一致:在汉语四声中,上声的习得情况最差;双字变调组中,上声的变调与“一”的变调的习得情况较差,单字调的习得水平好于双字变调。相比于对照组学生,经过声调感知教学法及声调感知训练的实验组泰国学生,单字调及双字变调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促进了声调发音的改善。研究认为,与二语语音习得中相关感知理论的观点一致,声调感知是声调产出的前提,声调感知的正确与否往往影响声调产出,泰国学生声调习得效果欠佳的可能原因在于声调感知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外汉语声调的教学可以参照本文所提出的新方案,从声调感知的角度入手,加强二语学习者对汉语声调的感知及区分能力,并进行阶段性的声调感知训练及声调巩固,从而改善学习者汉语声调的产出,提高汉语声调的教学效果。

刘芳芳[7](2016)在《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考察》文中提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好语音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培养目的语的听辨能力、发音能力和语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渐提高,许多国家掀起了“汉语热”。每年来到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是与日俱增,美国学生是其中的主要生源,他们的汉语语音学习情况一直受到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对比分析理论(对比汉英语音系统)、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实验语音学方法,全面考察了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进修班美国学生的汉语韵母学习情况。结合当前已有研究现状、汉语教学应用的实际需要和实验语音学方法,笔者考察了实验组(12人)和验证组(28人)美国学生总计40人的汉语韵母学习情况,着重考察了 4个单元音韵母u[u]、uu[y]、e[(?)]、er[(?)],9个复元音韵母 ai[ai]、ei[ei]、ao[au]、iao[iau]、uo[uo]、ou[ou]、ue[yε]、iou[iou]、uei[uei],和 9 个鼻音韵母 ian[iεn]、uen[u(?)n]、in[in]、ing[i(?)]、an[an]、ang[a(?)]、un[yn]、eng[(?)]、ong[u(?)]。在提取了实验组发音人的语音材料后,笔者运用Adobe Audition将发音片段进行处理,随后将它们导入语音学软件Praat,提取了调查所需的第一、二、三共振峰数据,绘制出了实验组发音人的韵母共振峰模式图,以便观察不同水平美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学习过程中的偏误和难点。听辨测试中的材料均为单韵母或者单音节,由母语者发音人朗读两遍。为了验证实验组韵母学习难点的普遍性,笔者提取了南京大学汉语中介语口语语料库中28位美国学生的语音样本。对验证组发音人语音材料的分析,笔者依旧使用了语音学软件Praat。语音实验结束后,笔者另附一份调查问卷,以便多角度地了解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的情况。通过语音实验,笔者将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大致归纳如下:带有卷舌色彩的元音er(?)]、合撮不分、复元音韵母iou[iou]、uei[uei]、iao[iau]、以及前后鼻音韵母的区分和带鼻音韵母的主要元音发音饱和度。其中复合元音的发音中,学生在发音时明显韵头不清晰、韵腹发音动程不足且舌位滑动时长过短,口腔没有完全打开,听感上比较模糊。并且由于《汉语拼音方案》中省写规则,造成了复元音韵母iou[iou]和uei[uei]的韵腹缺失。根据实验组和验证组发音人的表现,结合调查问卷,笔者从母语负迁移、语音感知与产出的角度、《汉语拼音方案》和学习策略等角度分析了难点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同水平汉语课堂的韵母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考虑到汉语语音学习情况的研究大多以初级水平发音人为研究对象,本文中的语音实验的研究对象涉及初级、中级、高级汉语水平的美国学生,本文在分析难点原因和提出教学建议时也更有针对性。本文语音实验所收集到的语音样本数量充足,并结合了科学的实验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实验组发音人在测试中所暴露出的发音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结果和建议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由于时间限制、笔者的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研究领域的经验不足等原因,本文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扩大实验组发音人的数量、加强对元音共振峰模式图的差异性描述。此外,由于语音学软件Praat和语音归一化软件版本的限制,笔者提取出的声学数据依然不可避免地受到杂音影响。本文在理论和技术的不足,还应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逐渐地摸索提高。

孙益凤[8](2016)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通话声母研究综述》文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声母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研究声母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人们不仅研究普通话声母的知觉特征,还研究它的生理特征;不仅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而且用综合的方法分析声母。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普通话声母的研究更加客观、科学。

陈砚雯[9](2015)在《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声韵母学习难点探讨》文中提出众所周知,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它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但相较语法和词汇而言,语音又是很难呈现的物质,不如词汇和语法来的直观。因此,早期对于语音的研究往往以听为主。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声音的测量设备和分析软件越来越多,这些都为现今的语音研究提供了条件。对汉语初学者而言,学习语音充满了挑战,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出现的语音难点是不一样的。基于当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研究需要,本文首先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以八名初级汉语水平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为考察对象,通过对所采集的语料中出现问题的语音的归类,分别对塞擦音声母j[(?)]、q[(?)]、zh[ts]、ch[ts’]、z[ts]、c[ts’]、擦音声母x[(?)]、单元音韵母u[u]、u[y]、e[(?)]、er[(?)]、复元音韵母uo[uo]、ou[ou]、uue[yε]、iou[iou]、uei[uei]和鼻音韵母uan[yεn]、uen[(?)]、in[in]、ing[(?)]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测出了声母的VOT值和下限频率,画出了韵母的的共振峰模式图和语音动程图,从而归纳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初期所呈现出的共同特点及发音规律,同时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如何消除母语口音问题提供适当借鉴。在这一阶段笔者安排被试者进行了朗读测试和听辨测试,然后通过严格的听审,汇总了被试者在汉语声母、韵母以及音节上所产生的错误。随即用Praat语音软件将这些有发音问题的语音与对照组逐类进行对比与分析,归纳出初级水平欧美学生在学习汉语声韵母时的难点。考虑到不同的发音人对相同的语音材料的发音表现不尽相同,本文尽量排除发音人的个人因素,得出发音时的共同特点,或分不同发音情况一一进行分析,力图能够反映出初级水平欧美学生学习汉语声韵母时的难点,展现他们语音的基本面貌。其次,本文首次采用了南京大学留学生汉语口语中介语语料库对语音实验所得出的学习难点进行了逐一的验证,力图证实这些难点的普遍性。在这一阶段,笔者选择了南京大学学期末的初级汉语口语考试语料。着重研究了十名欧美国家留学生的2006个有效汉语音节的发音状况。笔者将相关读音按照语音实验所总结出的难点进行分类并切割,每一个待研究的语音项目均保持至少30个样本量。之后对截取出的语音样本进行分析,以期验证语音实验结果的普遍性。本次研究通过上述所说的语音实验和语料库的验证得出了以下结论:在声母方面,塞擦音声母上容易产生两两混淆的现象。z[ts]、zh[ts]容易发成j[(?)]的音。此外,汉语的zh[ts]、ch[ts ’]、j[(?)]、q[(?)’]和英语的[(?)]、[(?)]有着很大的相似,在母语的影响下,塞擦音声母成为了声母中最为难学的部分。擦音声母x[c]不论在单字的朗读还是在语流中的产出都表现出了发音不准确的状况,其发音与sh[s]相似,或者更像是英语中的/(?)/。韵母方面单元音韵母u[u]不论在单字的朗读还是在语流中,学生都表现出了舌位过于靠前,发音倾向于u[y]的情况。单韵母u[y]在与j[(?)]、q[(?)’]、x[(?)]相拼时,学生的发音与自身发u[u]的时候更为相似。复韵母发音总体表现为动程不足,韵头过短、音色扁平。单字朗读情况如此,而在语流中由于受到前后音节的影响,动程不足的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声韵母的拼合方面,语音实验的结果表现为把握不好拼合的规律,不能巧妙地、适时地运用汉语拼合,在不该拼合的整体认读音节,如zhi、chi、shi、zi、ci、si中生硬地使用声韵母拼合进行发音,而在应该使用声韵拼合的音节中又无法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所研究的语音项目覆盖面不够。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笔者只是选取了一些错误或偏误集中的语音单位进行了分析,其中只涉及到汉语7个声母、14个韵母以及若干音节的发音问题。另外,本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声韵母发音进行的差异性描述还是非常粗略的,待今后加强此方面研究。

卢甘霖[10](2014)在《基于学习者语音库的中国学生/n,l/语音偏误分析》文中提出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语料中/n,l/语音偏误现象,并深入探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库(ESCCL)随机选取的584名英语专业学生的朗读录音。本研究对中国大学生英语/n,l/偏误现象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音人的方言区域、地理区域以及音系环境对/n,l/语音偏误的影响,试图找出影响因素。通过定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首先,部分中国学生口语中存在/n/和/l/音素替换现象,且/l/替换为/n/的频率高于/n/替换为/l/的频率。其次,不同方言区学生的/n,l/替换情况存在差异。除了客家话、晋语两个方言区,其他七个方言区(湘、徽、赣、闽、官话、粤、吴)的学生都出现了/n,l/语音偏误问题。其中,在官话大区中,东北和北京官话的学生发音中未发现/n,l/偏误现象;西南官话的学生/n,l/替换情况较为严重;紧随其后的是江淮、兰银、中原、北方和胶辽官话区的学生。再次,城镇和农村学生在/n,l/语音偏误上存在显着差异,农村学生/n,l/的偏误率明显高于城镇学生。最后,/n,l/语音偏误情况与其所处的音系环境有显着关联。从/n,l/所处的元音环境看,当/n,l/后接低元音时,学生出现/n,l/的偏误率最高,中元音次之,高元音最低;从/n,l/所处的音节位置来看,当/n,l/处于首音节位置时,学生出现/n,l/偏误频率高于非首音节位置;从/n,l/所处的重音位置来看,当/n,l/处于重音位置时,学生出现/n,l/偏误频率高于非重音位置。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教学意义。从理论上来讲,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口语中/n,l/语音偏误的认识,为二语语音学习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本研究揭示了中国学生口语中存在的/n,l/替换现象,从而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并为语音教学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二、区别性特征理论与江苏学生外语音位发音偏误的纠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区别性特征理论与江苏学生外语音位发音偏误的纠正(论文提纲范文)

(1)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的调研
    第一节 稚岳高中汉语教学与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稚岳高中汉语教学环境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第二节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二、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第三节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个案调查研究
        一、语音测试的设计说明和实施
        二、个案研究结果
    第四节 调研结果分析
第二章 影响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因素探析
    第一节 汉语、韩语发音相似度
        一、汉语、韩语辅音系统分析
        二、汉语、韩语辅音相似度计算
        三、相似程度对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影响
    第二节 汉语辅音的标记
        一、汉语辅音的标记性高低排序
        二、标记性对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的影响
    第三节 相似度和标记性对汉语辅音习得的作用关系
第三章 基于习得难度等级的汉语辅音教学策略
    第一节 调整汉语辅音教学的顺序和组别
        一、调整汉语辅音教学的顺序
        二、对汉语辅音进行分组教学
    第二节 汉语辅音教学的方法
        一、对比教学法
        二、游戏教学法
        三、歌曲教学法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2)保加利亚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习得偏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对汉语声调的影响研究
        三、保加利亚汉语教学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声调和语调的概念
        二、对比分析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
        三、中介语假说和偏误分析理论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实验设计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调值
        二、调域
        三、调型
    第二节 实验说明
        一、实验语料
        二、实验数据提取和处理
        三、实验对象和比照对象
        四、实验对象分组情况
第二章 实验过程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同声调陈述句中声调
        一、字调域表现
        二、调值和调型表现
        三、小结
    第二节 汉语异声调陈述句中声调
        一、字调域表现
        二、调值和调型表现
        三、小结
    第三节 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声调的总体特征
        一、调域特征
        二、调值特征
        三、调型特征
        四、其他集中性特征
第三章 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声调偏误的原因探析
    第一节 母语负迁移
        一、保加利亚语陈述句特征
        二、汉语和保加利亚语陈述句对比
    第二节 其他原因
        一、学习者对语料的熟悉程度
        二、教学因素
        三、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
第四章 对保加利亚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声调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明确教学重难点
        一、加强句内字调域教学
        二、明确特殊点调值位置
        三、强调句内字调型变化
    第二节 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一、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第三节 对不同水平学习者进行针对性教学
        一、对初级阶段学习者
        二、对中级阶段学习者
        三、对高级阶段学习者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分组实验T值
    附录二 :汉语同声调陈述句中声调各点T值
    附录三 :汉语异声调陈述句中声调各点T值
    附录四 :保语陈述句上下线T值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3)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概况
        一、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
        二、国外学者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孟加拉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对比分析
        二、中介语理论
        三、标记理论与迁移
        四、偏误分析理论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孟语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汉孟辅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一、汉语辅音系统
        二、孟加拉语辅音系统
        三、汉孟辅音系统的对比
        四、孟加拉学习者汉语辅音习得难度等级预测
    第二节 汉孟元音系统的对比分析及预测
        一、汉语元音系统
        二、孟加拉语元音系统
        三、汉孟元音系统的对比
        四、孟加拉学习者汉语元音习得难度等级预测
第二章 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语音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二、实验设计
    第二节 汉语声母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唇音的偏误调查
        二、舌尖音的偏误调查
        三、舌面音的偏误调查
        四、声母发音偏误分类
    第三节 汉语韵母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单元音韵母
        二、复元音韵母
        三、带鼻音韵母
        四、韵母发音偏误分类
    第四节 汉语声调及音变习得偏误调查与分析
        一、单音节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二、双音节声调习得偏误研究
        三、轻声习得偏误研究
第三章 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个人因素
        一、负迁移
        二、学生特点
    第二节 环境因素
        一、教材语音知识和材料
        二、教师教学
        三、学校管理
第四章 以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为对象的语音教学建议
    第一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声母教学的建议
        一、针对唇音b、p、f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舌尖前音z、c、s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舌尖后音zh、ch、sh的教学建议
        四、针对舌面前音j、q、x的教学建议
        五、针对舌面后音g、h的教学建议
    第二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韵母教学的建议
        一、针对单元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二、针对复元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三、针对带鼻音韵母的教学建议
    第三节 针对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声调及音变教学的建议
        一、声调教学要贯穿始终
        二、利用“找哥哥”法找到韵腹进行标调
        三、结合图示法和手势法练习声调发音
        四、针对双音节声调偏误的教学
        五、使用计算机软件反馈教学
    第四节 课堂教学建议的检验
        一、汉语声母教学建议的检验
        二、汉语韵母教学建议的检验
        三、汉语声调教学建议的检验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4)针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塞擦音声学格局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2 文献综述
第三章 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塞擦音习得准确性分析
    3.1 准确性的测量方法
    3.2 突生阶段的准确性
    3.3 系统形成阶段的准确性
    3.4 小结
第四章 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塞擦音习得集中性分析
    4.1 集中性的测量方法
    4.2 突生阶段的集中性
    4.3 系统形成阶段的集中性
    4.4 小结
第五章 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塞擦音习得系统性分析
    5.1 系统性的测量方法
    5.2 突生阶段的系统性
    5.3 系统形成阶段的系统性
    5.4 小结
第六章 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塞擦音发音难点及教学对策
    6.1 塞擦音发音难点
    6.2 参考性教学对策
    6.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流利性历时发展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1.2 文献综述
2.语料采集和处理
    2.1 研究对象
    2.2 语料采集和处理
    2.3 研究工具
3.相关研究指标说明
    3.1 流利性测试指标
    3.2 节奏变量和迟疑特征计算方法
4.韩国留学生P汉语口语流利性测试结果分析
    4.1 学习者P的口语流利性发展轨迹
    4.2 学习者P口语流利性的变化特点
    4.3 影响学习者P口语流利性的因素
5.韩国留学生P汉语口语流利性对教学的启示
    5.1 根据学生的口语偏误类型有针对性地教学
    5.2 课下适度设置口语操练任务
    5.3 鼓励学习者适度提高自身的口语流利性目标
    5.4 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6.结语
    6.1 研究结论
    6.2 贡献与价值
    6.3 局限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录音转写语料
致谢

(6)泰国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语声调习得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依据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思路
第二章 相关理论背景
    第一节 汉语声调与泰语声调
        一、汉语声调
        二、泰语声调
        三、汉泰声调对比
    第二节 第二语音习得相关理论
第三章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节 汉语声调的对外汉语习得研究
    第二节 汉语声调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初级阶段学生汉语声调习得研究
    第一节 声调感知测试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语料
        三、研究过程
        四、感知测试结果
        五、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声调产出测试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语料
        三、研究过程
        四、数据的提取与处理
        五、测试结果分析
        六、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针对泰国学生的汉语声调教学研究
    第一节 声调的感知教学
        一、汉语四声的感知教学
        二、双音节词的感知教学
        三、汉语中几种典型变调的教学
    第二节 声调感知训练
    第三节 声调的巩固
    第四节 新方案的效果检验
        一、声调感知训练的反馈
        二、声调感知测试结果
        三、声调产出测试结果
        四、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第六章 综合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泰国学生声调习得情况的讨论
        一、泰国学生单字调习得情况
        二、泰国学生双字变调的习得情况
    第二节 声调感知与声调产出关系的讨论
    第三节 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讨论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的结论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1.2 理论基础
    1.3 相关领域现有研究现状
        1.3.1 关于不同母语背景汉语学习者的韵母学习情况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关于美国学生的汉语韵母学习难点研究综述
        1.3.3 声学分析方法在学习者汉语韵母学习情况研究中的运用
    1.4 现有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对象
    2.4 实验工具
第三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单元音和卷舌元音的实验结果
        3.1.1 初级水平美国学生的单元音和卷舌元音的发音情况
        3.1.2 中级水平美国学生的单元音和卷舌元音的发音情况
        3.1.3 高级水平美国学生的单元音和卷舌元音的发音情况
    3.2 复合元音的实验结果
        3.2.1 实验组各水平美国学生前响复合元音的发音情况
        3.2.2 实验组各水平美国学生中响复合元音的发音情况
        3.2.3 实验组各水平美国学生后响复合元音的发音情况
    3.3 带鼻音韵母的实验结果
        3.3.1 前、后鼻尾韵母在发音和听感上的区分情况
        3.3.2 关于带鼻音韵母的元音发音是否充足的讨论
第四章 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的普遍性验证
    4.1 学习难点er[(?)]的普遍性验证
    4.2 合撮不分的普遍性验证
    4.3 复元音韵母韵腹动程不足的普遍性验证
    4.4 带鼻音韵母发音难点的普遍性验证
    4.5 小结
第五章 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原因分析及建议
    5.1 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的原因分析
        5.1.1 母语负迁移
        5.1.2 学习者汉语语音听辨能力不足
        5.1.3 学习者对《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实际音值掌握不明确
        5.1.4 汉语语音学习策略
    5.2 针对不同水平美国学生的汉语韵母学习情况的建议
        5.2.1 初级水平美国学生
        5.2.2 中级水平美国学生
        5.2.3 高级水平美国学生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二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通话声母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领域的扩大
    (一)普通话声母本体研究领域的扩大
    (二)声母教学研究领域的扩大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
    (一)普通话声母本体研究理论基础不断拓宽
    (二)声母教学理论基础不断拓宽
三、更多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声母的研究
    (一)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更多地应用于声母的研究
    (二)综合的方法应用广泛

(9)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声韵母学习难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声母研究现状
        1.2.2 韵母研究现状
        1.2.3 欧美学生声母和韵母学习难点研究现状
        1.2.4 现阶段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不足
    1.3 常用研究方法
        1.3.1 语音对比分析法
        1.3.2 声学分析法
        1.3.3 听辨测试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语音实验设计
        2.3.1 实验对象
        2.3.2 实验材料
        2.3.3 实验方法与过程
        2.3.4 实验所采用的分析软件
        2.3.5 实验测试数据的采样
    2.4 预期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1 初级水平欧美留学生声母发音实验分析
        3.1.1 塞擦音声母实验结果分析
        3.1.2 擦音声母实验结果分析
    3.2 初级水平欧美留学生韵母发音实验分析
        3.2.1 单元音韵母实验结果分析
        3.2.2 复元音韵母实验结果分析
        3.2.3 鼻元音韵母实验结果分析
    3.3 初级水平欧美留学生声母和韵母拼合发音实验分析
        3.3.1 韵母u[u]和u[y]的问题
        3.3.2 鼻音韵母的问题
        3.3.3 整体认读音节zi、ci、si与zhi、chi、shi的问题
        3.3.4 清擦音声母x[(?)]的问题
        3.3.5 其他汉语声韵母拼合的问题
    3.4 小结
        3.4.1 声母学习难点
        3.4.2 韵母学习难点
        3.4.3 声母和韵母拼合学习难点
第四章 基于南京大学中介语口语语料库的语音实验验证
    4.1 语料的选择
    4.2 塞擦音声母互相混淆的验证
    4.3 x[(?)]发音sh[(?)]音倾向的验证
    4.4 单韵母u[u]和u[y]发音混淆的验证
    4.5 复合韵母动程不足、韵头发音时长过短的验证
    4.6 前后鼻音混淆的验证
    4.7 声韵母拼合难点的验证
    4.8 小结
第五章 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声韵母学习难点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教学建议
    5.1 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汉语声韵母学习难点形成的原因分析
        5.1.1 母语语音对汉语语音的影响程度
        5.1.2 基于听辨感知实验结果的原因分析
    5.2 对语音教学提出适当建议
        5.2.1 加强对汉语语音学习的重视
        5.2.2 改革语音教学的课程设置
        5.2.3 教师示范与原理讲解相结合
        5.2.4 单个学习与整体认读相结合
        5.2.5 单音节练习与语流练习相结合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声韵母朗读测试
    附录二 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声韵母听辨测试
    附录三 南京大学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信息调查问卷
致谢

(10)基于学习者语音库的中国学生/n,l/语音偏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Need for the Study
    1.2 Overview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2.1.1 Distincetive features of /n/ and /l/
        2.1.2 Physiological bases of /n/ and /l/
        2.1.3 The role of L1 transfer in L2 phonology
    2.2 Related Studies
        2.2.1 Studies on pronunciaton errors of EFL learners
        2.2.2 Studies on mispronunciation of /n/-/l/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2.2.2.1 Teaching-experience-based studies
        2.2.2.2 Empirical studies
    2.3 Research Gaps
    2.4 Improvemen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Data Sources
        3.2.1 Speech corpus
        3.2.2 Analyzed data
    3.3 Instrument
    3.4 Data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3.4.1 Detecting the analyzed data
        3.4.2 Calculating the mispronunciation rate of /n/ and /l/
        3.4.3 Dialectal distributions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of /n/-/l/
        3.4.4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of /n/-/l/
        3.4.5 Phonological distributions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of /n/-/l/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Mispronunciation of /n/-/l/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4.1.1 Frequency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4.1.2 Discussion of the phenomena
    4.2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Different Dialectal Areas
        4.2.1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4.2.2 Types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4.3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4.3.1 Overall distribution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4.3.2 Types of the mispronunciation
    4.4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Different Phonological Contexts
        4.4.1 Mispronunciation in the subsequent-vowel context
        4.4.2 Mispronunciation in the syllabic-position context
        4.4.3 Mispronunciation in the supra-segmental context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1.1 Mispronunciation of /n/-/l/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5.1.2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different dialectal areas
        5.1.3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urban and rural regions
        5.1.4 Mispronunciation of /n/-/l/ in different phonological contexts
    5.2 Implications
        5.2.1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5.2.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5.3.1 Limitations for the present study
        5.3.2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
    Appendix: Map of Ten Dialectal Areas in China

四、区别性特征理论与江苏学生外语音位发音偏误的纠正(论文参考文献)

  • [1]韩国学生习得汉语辅音难度等级及教学研究 ——基于韩国稚岳高中学生习得汉语辅音的调查[D]. 张昕怡.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保加利亚学习者汉语陈述句中的声调习得偏误研究[D]. 柴思茹. 江苏大学, 2020(05)
  • [3]孟加拉初级汉语学习者语音偏误研究 ——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者为例[D]. 庞静怡. 江苏大学, 2020(05)
  • [4]针对法国初级汉语水平留学生的塞擦音声学格局分析及教学对策[D]. 刘晓连.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5]初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口语流利性历时发展个案研究[D]. 冯悦. 暨南大学, 2018(01)
  • [6]泰国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汉语声调习得与教学研究[D]. 潘漪. 江苏师范大学, 2018(12)
  • [7]美国学生汉语韵母学习难点考察[D]. 刘芳芳. 南京大学, 2016(04)
  • [8]20世纪80年代以来普通话声母研究综述[J]. 孙益凤.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6(03)
  • [9]欧美国家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声韵母学习难点探讨[D]. 陈砚雯. 南京大学, 2015(07)
  • [10]基于学习者语音库的中国学生/n,l/语音偏误分析[D]. 卢甘霖. 南京大学, 2014(06)

标签:;  ;  ;  ;  ;  

江苏学生外来音素读音错误判别特征理论及改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