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阅览室的开发与利用

多媒体阅览室的开发与利用

一、多媒体阅鉴室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勇[1](2018)在《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以桑植县洪家关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村落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一族群聚集形成,通常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会将该民族的特色文化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是研究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经典。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在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有些原始风貌正在或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破坏,传统村落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本文在回顾传统村落研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洪家关传统村落为例,研究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通过对传统村落文化研究缘起的论述,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并论述了研究的方法与意义,阐述了研究对象;第二章,通过对洪家关村的历史及社会情况的描述,进一步细化了田野点的介绍;第三章,通过对洪家关传统村落民居、村落的传统饮食、村落的信仰、村落的民族文化交流、村落独特的“红色”文化等深描,体现出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的典型构成;第四章,通过城镇化建设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冲突等角度体现出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的挑战,通过价值认知缺失等思考探究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挑战的原因;第五章,通过论述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意义及可行性,提出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内容及具体对策。本文试图以洪家关村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背景下的保护为例,力求传统村落文化得到合理的重视和更好的传承提供方案,让其在城镇化背景下得到更多具体有效的保护。

赵燕燕[2](2018)在《茶叶博物馆文化与公众交往互动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是关于体验经济下茶主题博物馆中文化推广模式的研究。由于国民经济状况的不断改善,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文化的鉴赏力也在不断增强,单纯的服务经济已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体验经济成为大势所趋。博物馆作为国家重要的文化机构,新时代背景下更需借助体验经济的方式,进一步发挥其公共教育职能,顺应时势在与公众互动交往的过程中,满足、促进文化消费。但目前,国内博物馆仍存在量多质难精、缺少专业人员、与公众交往互动局限大等难题有待解决,如何最大化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达成博物馆与公众文化需求的相互嵌合?本文将以中国茶叶博物馆为案例,通过理论投入实践研究,通过建立核心茶智库,分别从文化展览、茶体验活动、茶及文化衍生品三个区块着手策划设计与执行,尝试解决公众对茶叶博物馆的文化体验需求,最终确立博物馆与公众交往互动的方式,即以R&V非竞争战略联盟为组织模式、以020文化推广为推广渠道、博物馆文化+N的结合方式为实施手法。希望本篇论文中对茶专题博物馆的文化推广模式的探索所打造的博物馆文化体验方式,能对其他文化机构起到借鉴作用。

吴海民[3](2018)在《“报业寒冬论”的提出及《京华时报》的命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报业寒冬论"在业界曾经引起极大震动和广泛讨论,并由此形成报纸数字化转型的业界共识,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一段影响深远的重要历程。《京华时报》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及最终命运也被业界格外关注,成为中国都市报群体的一个缩影。吴海民作为京华时报社原社长和"报业寒冬论"的提出者,有幸见证和亲历了那一段难忘的历史。

霍艳虹[4](2017)在《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和贯通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是先人在工业化到来之前通过与自然不断斗争最终与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我国乃至世界重要且珍贵的物质与文化遗产汇集廊道。她一方面历经着2500多年的朝代更迭依然保持生命力,另一方面她贯穿我国南北五大水系、三大平原、四省两市,哺育了沿线众多历史文化名城,她是名副其实的“活着的”、与众不同的超大型线性文化景观遗产,她同时具有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成功标志着世界对这个独有的大型线性水利遗产、运河流域文化和巨型活态文化景观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我国古今水利成就以及中华文化的体悟与尊重。本研究正是在大运河后申遗时代的背景下,以及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试图以“文化基因”的视角深入挖掘京杭大运河自身存在的文化价值以及文化演进、传承的特点,通过对她的整体性研究,寻找不同地域文化下京杭大运河水文化传承的共性,以期更好地对大运河水文化遗产做出整体性、完整性、连续性的保护措施。研究借鉴了现代分子生物学中关于基因、基因表达、系统发生学等相关概念,从系统进化理论入手,探讨“文化基因”的传承方式和进化路径,结合生物学系统发生分析的方法构建京杭大运河水文化系统发生树模型,直观描述水文化之间的演进关系。在风景园林学科研究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文化基因”的淮安传统民居和扬州园林作为个案展开研究,挖掘共性中的个性,突出表现水文化遗产保护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同时也彰显不同区域不同城市的特色魅力。希望通过从整体到个案再到整体的研究,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拓新思路、提供新方法,为城市文化基因的挖掘、历史演进规律再现、历史记忆恢复以及地方情感的建立提供素材,为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在风景园林学领域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相关概念、方法和理论,其目的在于厘清庞大且繁杂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系统,构建完整科学的系统发生树模型,以一种动态进步的眼光去审视文化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快速抓住自己领域的研究内容和重点,找到与其他领域之间内在的关系进行交叉研究。这是一个全新且不成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采用开放的结构形态,所研究的内容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又各成体系,需要大量的实例和实践进行验证。因此,论文结尾处并没有急于归纳最终论断,以期为今后研究留下扩充和调整的余地。

韩伟[5](2017)在《运用ICT辅助提升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语言文字规划纲要》中提到:语言文字既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重要的交际手段,是文化赖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研究是“十二五”课题《国家通用语言应用能力的案例评价与提升体系研究》一个子项目下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促进“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向语言信息化和语言文字事业化方向发展。针对中学生而言,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聚焦于中学阶段语文学科的培养,而语文学科的培养则覆盖语文的方方面面。诗词鉴赏教学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课题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诗词鉴赏时,大多偏向于语言知识的记忆和学习,但是许多诗词鉴赏题目却不会做、得分率低,这反映出了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传统的单纯补课、强化知识点效果己经不大,只有从语言能力的角度去诊断学生的语言问题,培养学生诗词鉴赏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本研究以语用理论、诗词鉴赏理论、评价理论为依据,以语用能力标准、中学生新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结合诗词鉴赏的做题规律,设计出语用能力框架下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信息观测点。而后运用ICT辅助,在网络环境下运用信息化的案例展开训练测试,并通过观测点的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薄弱环节并开展针对性的辅助和专项训练,以此来不断强化学生薄弱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为验证方案的有效性,本研究以云南省沪水一中高一一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实证研究。试验后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经过几轮训练后,各维度得分都有所提高,且薄弱环节有较为明显的改善,说明运用ICT辅助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赵彦远[6](2015)在《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目前,第三方检验检测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对检验检测技术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企业通过培训增强自身人力资本竞争优势,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公司永葆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和必需手段。本文以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为研究内容,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关培训的理论知识,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统计调查法等对公司技术人员培训的现有流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然后,结合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构建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该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包括5部分,第一是完善公司组织结构,成立培训部专门负责公司培训工作;第二是制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构建流程,并规定此流程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第三是建立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制定流程、技术人员培训计划实施流程和技术人员培训评估流程,真正做到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中的每项任务都规范严谨;第四是根据技术人员培训制度体系、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技术人员岗位相关标准要求和培训目标等内容,设计技术人员各岗位培训的具体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技术人员的培训需求;第五是根据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执行情况,获得技术人员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分析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发生,以促进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持续改进。谱尼测试深圳公司将面临检测技术人才不足或流失的风险。因此,公司技术人才的获得更多地要依靠公司内部的发掘和培养,通过设计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可行性的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并建立和完善培训动力机制和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等保障措施体系,保证为公司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操作技能强、职业素质过硬且适应市场变化发展的技术人员队伍。

林静[7](2013)在《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为档案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共享。档案信息化已经逐渐成为档案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讨论的正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云南省档案馆内档案查阅利用服务领域,设计和实现数字档案的查阅利用,同时规范数字化档案的开放鉴定以及档案专题库维护,从各个环节上来实现电子档案查阅利用业务自动化,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本论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云南省档案馆在对数字化档案提供利用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论文首先简述了电子文件在鉴定审查、专题库维护、提供查询利用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并以如何解决各个环节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开发一套数字档案查阅系统的必要性。然后,应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分析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的各个阶段的业务流程,包括档案开放鉴定流程、专题库维护流程、检索流程、查阅利用流程等。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制定了系统的构架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种实现技术的介绍分析,确立了以OAIS (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为基础,基于J2EE的技术和B/S系统架构。应用UML建模语言,使用Rational Rose2003作为建模工具,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勾勒出系统整体业务模型和具体实现的业务逻辑。再从技术的角度详细描述了系统档案鉴定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和方法,同时对该软件进行了严格的测试。最后对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课题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刘继海[8](2013)在《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目的]近些年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发展很快,良好的信息系统运行可以有效减低医疗差错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但急诊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上存在很大困难,本实验拟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总结和分析急诊临床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并指导急诊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法]首先进行我院急诊信息系统的现况调查,形成初步的调研报告,整理急诊信息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然后采用认知任务分析的方法确定急诊临床工作关键环节的任务分析报告,提出改善急诊临床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对于急诊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最后通过与“东华”软件公司的合作完成最终急诊信息系统的搭建。[结果]我院目前急诊信息系统存在众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透彻分析了急诊临床工作关键环节对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完成了急诊信息系统的搭建,更好的服务于急诊临床。[结论]认知任务分析作为一种更为科学的任务分析方法在众多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次将这一方法应用于急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使得急诊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加合理并具备良好的工作实用

黄保成[9](2012)在《探索跨国办学模式,打造特色职教品牌——以广西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跨国联合办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以广西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开展与越南、泰国等东盟国家的联合办学,打造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品牌,探索国际劳务输出的新路子,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促进边境地区职业教育和经济的发展。

孙立新[10](2012)在《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文中认为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的存储形式主要有光盘、磁盘等电子出版物,因特网网上资源和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素质偏低;规模较小,设备不足;管理方法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服务水平低;系统安全性不高。

二、多媒体阅鉴室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阅鉴室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以桑植县洪家关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意义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田野点介绍
    第一节 洪家关村的历史
    第二节 洪家关村的自然与社会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情况
第三章 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的主要构成
    第一节 传统村落民居
    第二节 村落的传统饮食
        一、八大怪
        二、糍粑
        三、酸食
    第三节 村落的信仰
        —、本主神
        二、赶会
        三、“三月三”游神活动
        四、祠堂
        五、土地庙
    第四节 村落的民族文化交流
        一、白族仗鼓舞表演
        二、村落的民歌表演
        三、村落的体育运动
    第五节 村落独特的“红色”文化
        一、贺龙故居
        二、贺龙桥
        三、贺龙纪念馆
第四章 城镇化背景下洪家传统村落文化面临的“危机”
    第一节 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危机”
        —、传统村落格局、风貌不断“遭到破坏”
        二、传统村落生活方式不断受到“冲击”
        三、传统村落建筑保护力不从心
    第二节 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危机”的原因
        —、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性未充分认知
        二、传统村落文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不充分
        三、相关法规标准缺失、经费不足导致整体性保护困难
        四、旅游业发展的盲目性
        五、人居环境亟待改善的紧迫性
第五章 城镇化背景下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意义和对策
    第一节 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意义
        一、历史价值
        二、文化价值
        三、社会价值
        四、科学价值
    第二节 洪家关传统村落实施文化保护的可行性
        一、文化资源丰富
        二、相关政策支持
        三、产业升级转型
    第三节 洪家关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内容及具体对策
        一、保护内容
        二、具体保护对策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2)茶叶博物馆文化与公众交往互动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1.2.2. 文化消费的崛起
        1.2.3. 博物馆社会职能的改变
        1.2.4. 我国博物馆与公众的交往互动模式现状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以茶主题博物馆为主的研究主体
        1.3.2. 博物馆中的体验与体验经济
        1.3.3. 体验经济时代下茶主题博物馆中的交往互动模式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与目的
        1.6.1. 主要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的
2.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案例研究
    2.1. 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2.1.1. 中国茶与中国茶叶博物馆
        2.1.2.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的建成——茶文化体验专属地
        2.1.3. 国内茶文化旅游业兴起的影响
    2.2. 功能定位下对体验需求的调查
        2.2.1. 中茶博主要功能面向的公众类型划分
        2.2.2. 调查分析中茶博如何有效发挥体验需求
    2.3. 据中茶博功能定位与调查分析的实践应用
        2.3.1. 中茶博的文化前提——茶智库的组织建构
        2.3.2. 茶文化体验需求的实现
        2.3.3. 茶叶和衍生品体验需求的实现
        2.3.4. 茶体验活动需求的实现
    2.4. 本章小结
3. 构建茶叶博物馆文化交往互动模式
    3.1. 基本原则
        3.1.1. 文化立场和文化态度
        3.1.2. 人性化设计
    3.2. 组织模式—R&V非竞争性战略联盟
        3.2.1.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构筑条件
        3.2.2.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案例分析
        3.2.3. 非竞争性战略联盟合作模式在博物馆推广的价值与方法
        3.2.4. 本章小结
    3.3. 推广渠道—O2O文化推广模式
    3.4. 实施手法—博物馆文化+N的结合方式
4. 结论与展望
    4.1. 博物馆体验拓展可能性
        4.1.1. 提高完整性
        4.1.2. 增强互动性
        4.1.3. 设计体验型
        4.1.4. 新技术应用型
        4.1.5. 人才队伍智慧型
    4.2. 结论与展望
附录——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3)“报业寒冬论”的提出及《京华时报》的命运(论文提纲范文)

在报业的繁荣景象中感受到丝丝寒意
围绕“报业寒冬论”的广泛讨论及业界共识
《京华时报》在“报业寒冬”的表现和最终命运

(4)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与述评
    1.1 研究缘起
        1.1.1 大运河后申遗时代对中华文化危机的再思考
        1.1.2 运河沿线城市形象趋同化
        1.1.3 遗产运河:为发掘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1.1.4 南水北调带来机遇与挑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模因(Meme)与文化基因
        1.2.2 线性文化遗产
        1.2.3 运河文化
        1.2.4 水文化
    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1 “文化基因”(Cene)的研究
        1.3.2 线性遗产的研究
        1.3.3 水文化遗产的研究
        1.3.4 京杭大运河研究内容及趋势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价值
    2.1 研究内容与理论支撑
        2.1.1 研究主要内容
        2.1.2 理论支撑
    2.2 研究框架
    2.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3.1 研究方法
        2.3.2 技术路线
    2.4 研究目标和意义
        2.4.1 研究目标
        2.4.2 研究意义
    2.5 特色和创新价值
        2.5.1 选题特色
        2.5.2 主要创新之处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与价值
    3.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的定义、分类及构成
        3.1.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的定义
        3.1.2 文化遗产资源的分类方法
        3.1.3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的分类
    3.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的构成
        3.2.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等级构成
        3.2.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结构组成
        3.2.3 构建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3.2.4 京杭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水文化遗产资源
    3.3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的价值
        3.3.1 文化遗产六条价值标准的解读
        3.3.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价值综述
        3.3.3 京杭大运河自身价值评析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的地域性流变及地域划分
    4.1 京杭大运河地域性文化交流形成的大背景
        4.1.1 自然背景
        4.1.2 人文背景
        4.1.3 京杭大运河作为地域性文化交流载体的独特性
    4.2 京杭大运河“文化基因”的地域性流变
        4.2.1 地域文化介质与地域文化流变性
        4.2.2 京杭大运河“文化基因”的地域性流变特点
    4.3 “元——链——域——层”地域文化划分法
    4.4 京杭大运河多元文化格局与地域性划分
        4.4.1 京杭大运河多元文化格局的产生
        4.4.2 京杭大运河地域性文化圈层的划分
        4.4.3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地域性划分的意义
    本章小结
第5章“文化基因”的进化理论与传承路径研究
    5.1 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借鉴
        5.1.1 生物学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
        5.1.2 文化进化论假说
    5.2 分子生物学相关概念解析
        5.2.1 基因(Gene)
        5.2.2 基因家族(Gene Family)
        5.2.3 基因表达与调控(Gene Expression & Regulation)
    5.3 分子系统发生与系统发生树
        5.3.1 系统发生学(Phylogenetics)
        5.3.2 系统发生树(Phylogenetic Tree)
    5.4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系统发生分析
        5.4.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系统
        5.4.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系统发生树模型
        5.4.3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基因家族解析
        5.4.4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5.5 “文化基因”的类型与传承路径
        5.5.1 主体基因及其传承路径
        5.5.2 附着基因及其传承路径
        5.5.3 混合基因及其传承路径
        5.5.4 变异基因及其传承路径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嬗变
    6.1 淮安段运河水文化遗产资源概述
        6.1.1 淮安段运河系统发生分析
        6.1.2 淮安段运河水文化遗产类型及构成
    6.2 淮安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6.2.1 京杭大运河流域建筑“文化基因”的地域性
        6.2.2 影响淮安传统民居系统发生的重要因素
        6.2.3 时间维度上的系统发生分析——从明到清
        6.2.4 空间维度上的系统发生分析——与徽州、扬州传统民居之比较
        6.2.5 淮安传统民居“文化基因”价值的传承
    6.3 扬州园林“文化基因”的系统发生分析
        6.3.1 京杭大运河与扬州的发展
        6.3.2 扬州园林的系统发生过程
        6.3.3 扬州园林的地域文化特征
        6.3.4 影响扬州园林风格的其他“文化基因”
    6.4 扬州园林“文化基因”表达分析
        6.4.1 园林建筑基因表达
        6.4.2 园林理水基因表达
        6.4.3 园林叠石基因表达
        6.4.4 园林植物基因表达
        6.4.5 园林建筑装饰基因表达
    6.5 扬州园林“文化基因”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6.5.1 扬州园林“文化基因”保护的必要性
        6.5.2 卷石洞天景点现状及保护分析
        6.5.3 个园现状及保护分析
        6.5.4 扬州园林“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本章小结
第7章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7.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特点与现存问题
        7.1.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特点
        7.1.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问题
        7.1.3 国外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案例分析及启示
    7.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及措施
        7.2.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保护原则
        7.2.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文化基因”的传承模式
        7.2.3 构建“线性运河博物馆”
    7.3 “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的利用
        7.3.1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利用现存问题
        7.3.2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数字化利用
        7.3.3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生态化利用
        7.3.4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科技再利用
        7.3.5 京杭大运河“线性旅游廊道”构想
    7.4 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保障措施
        7.4.1 摸清水文化遗产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家底
        7.4.2 准确定位水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
        7.4.3 充分挖掘水文化遗产价值的可展示性“文化基因”
        7.4.4 科学评估水文化遗产既有“文化基因”的完整性
        7.4.5 构建完整的“文化基因”体系
        7.4.6 加强配套措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5)运用ICT辅助提升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
        1.1.2 语文学科培养的需要
        1.1.3 ICT辅助教育的快速发展
        1.1.4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语用能力的相关研究
        1.4.2 诗词鉴赏能力及其提升方法的相关研究
        1.4.3 ICT辅助教育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语用能力理论
    2.2 情境学习理论
    2.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 评价方法
第三章 提升诗词鉴赏能力的案例设计
    3.1 案例的设计思路
    3.2 案例的组成要素
        3.2.1 学习者特征分析
        3.2.2 诗词鉴赏策略的归纳与整理
        3.2.3 信息观测点设计
        3.2.4 训练与测试平台
        3.2.5 测试专题
    3.3 案例的训练和分析模型
        3.3.1 训练模型
        3.3.2 分析模型
    3.4 案例的数据来源与数据分析工具
        3.4.1 数据来源
        3.4.2 数据分析工具
第四章 实证研究
    4.1 实验准备阶段
    4.2 实验实施阶段
    4.3 实验结果分析阶段
        4.3.1 学生个案分析
        4.3.2 学生群体调查问卷分析
        4.3.3 学生群体做题情况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未来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第一次测试)》
    附录二: 《高中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最后一次测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目标设定理论
    (三) 培训需求理论
    (四) 培训效果评估理论
    (五) 培训成果转化理论
三、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 公司概况
    (二) 人力资源现状
    (三) 技术人员培训的现状
    (四) 技术人员培训中的主要问题
    (五) 技术人员培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四、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 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的指导方针
    (二) 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的原则
    (三) 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的步骤
    (四) 技术人员培训体系构建的内容
五、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一章 绪言
    1.1 档案查阅系统的背景及现状
    1.2 档案查阅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人承担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基础模型及开发技术研究
    2.1 OAIS参考模型
        2.1.1 OAIS概述
        2.1.2 OAIS信息模型
        2.1.3 OAIS功能模型
        2.1.4 基于OAIS的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总体框架
    2.2 C/S与B/S架构分析比较
        2.2.1 C/S架构
        2.2.2 B/S架构
        2.2.3 C/S与B/S架构分析比较
    2.3 编程语言的分析比较:Java C#
        2.3.1 Java
        2.3.2 C#
        2.3.3 Java与C#的比较
    2.4 基于Web的编程技术比较:ASP JSP PHP ASP.NET
        2.4.1 ASP
        2.4.2 JSP
        2.4.3 PHP
        2.4.4 ASP.NET
    2.5 开发平台比较:J2EE和.NET
        2.5.1 J2EE
        2.5.2 NET
    2.6 数据库的比较:DB2 SQL SERVER MySQL ORACLE
        2.6.1 DB2
        2.6.2 MySQL
        2.6.3 SQL SERVER
        2.6.4 ORACLE
    2.7 开发技术的选择
第三章 档案查阅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3.1 总体业务需求分析
        3.1.1 系统总体业务流程分析
        3.1.2 系统总体业务用例分析
    3.2 业务功能及流程分析
        3.2.1 档案检索功能需求(所有角色)
        3.2.2 查阅接待功能需求(接待部门角色)
        3.2.3 利用者应用功能需求(利用者角色)
        3.2.4 档案鉴定功能需求(档案鉴定部门角色)
        3.2.5 档案专题管理功能需求(专题管理员角色)
        3.2.6 系统设置功能需求(除利用者外的所有角色)
    3.3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
第四章 系统设计、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运行及开发环境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基于J2EE技术的三层结构模型设计
        4.2.2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
        4.2.3 系统安全的设计
    4.3 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档案鉴定实体关系E-R图
        4.4.2 档案鉴定模块数据库逻辑设计
    4.5 类的设计
        4.5.1 档案鉴定模块的类
        4.5.2 档案鉴定模块类间关系
    4.6 时序图和活动图的设计
    4.7 系统实现
        4.7.1 档案查阅系统工程
        4.7.2 档案鉴定模块的工程
        4.7.3 档案鉴定模块界面实现
    4.8 系统测试
        4.8.1 测试计划
        4.8.2 黑盒测试
        4.8.3 压力测试
    4.9 系统的应用情况
第五章 系统的难点与特点
    5.1 系统的难点
    5.2 系统的特点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参考文献

(9)探索跨国办学模式,打造特色职教品牌——以广西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跨国联合办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打品牌的前提:研究国内外经济趋势
2 打造品牌的关键:迎合国外产业需求
3 创造品牌的持续条件:深化完善, 创新发展

(10)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子阅览室信息资源的组成
    1. 图书馆馆藏信息
    2. 文献数据库
    3. 互联网信息
    4. 多媒体文化娱乐
    5. 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培训
    6. 多媒体资料制作
二、电子资源利用的现状
    1. 电子资源宣传力度
    2. 电子资源使用技能
    3. 电子资源需求水平
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人员素质偏低, 对现代信息技术缺乏了解
    2. 电子阅览室规模较小, 设备不足, 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3. 管理方法不完善, 普遍存在安全隐患
    4. 服务内容单调, 服务水平低下
    5. 系统安全性不高
四、提高电子阅览服务质量的措施
    1. 信息资源系统的管理
    2. 加强对电子阅览室的管理
    3.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4. 馆员队伍管理

四、多媒体阅鉴室的开发与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研究 ——以桑植县洪家关村为例[D]. 吴勇. 吉首大学, 2018(02)
  • [2]茶叶博物馆文化与公众交往互动模式研究[D]. 赵燕燕. 浙江大学, 2018(06)
  • [3]“报业寒冬论”的提出及《京华时报》的命运[J]. 吴海民. 中国报业, 2018(15)
  • [4]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京杭大运河水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 霍艳虹. 天津大学, 2017(08)
  • [5]运用ICT辅助提升中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案例研究[D]. 韩伟. 云南大学, 2017(07)
  • [6]谱尼测试深圳公司技术人员培训体系的构建[D]. 赵彦远. 兰州大学, 2015(01)
  • [7]云南省数字档案馆应用平台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林静. 云南大学, 2013(01)
  • [8]基于认知任务分析的急诊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D]. 刘继海.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9]探索跨国办学模式,打造特色职教品牌——以广西凭祥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跨国联合办学为例[J]. 黄保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28)
  • [10]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孙立新.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07)

标签:;  ;  ;  ;  ;  

多媒体阅览室的开发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