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月琼[1](2021)在《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文中指出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简称元素化合物)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也是大部分化学知识学习和考试考查的重要载体,更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摇篮。而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讲,课上易学易懂,课下却感到知识零散庞杂,记忆困难,或者记忆后也不会用,这就需要找到一种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脚手架。新课标“无机物”主题中反复出现了“物质类别”和“元素化合价”,指明了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转化的认识角度和思路,与之相契合的价-类二维图也随之脱颖而出。价-类二维图既能对知识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又能给予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认识角度和思维模型,抓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神”,使得元素化合物学习起来“形散而神不散”。因此,提出了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以期提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效果,推进价-类二维图认识思路在新授课教学中落地。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元素化合物教学和价-类二维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明确研究的主要方向,设计问卷对高中师生元素化合物教与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接着,结合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学习迁移理论、图式理论,分析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在中学化学学习中的地位和内容特点,初步形成基于价-类二维图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思路,即研读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核心知识;布置课前任务,探查学生原知;设计探究活动,渗透思维方法;迁移实际情境,体现知识应用。提出针对价-类二维图教学设计的原则:适用性原则、进阶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建构了相应的教学活动的策略:初识价-类二维图,形成化学观念;探究价-类二维图,明确研究思路;完善价-类二维图,建构认知模型;活用价-类二维图,提升学科能力。为了检验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广西贵港市高级中学高一2001班和2002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将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统一测试与课后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数据,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体认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结果显示价-类二维图应用到元素化合物教学中,能改善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整体认知,且利用化学知识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由于研究者自身水平能力和教学实践有限,因此所提出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得出实践结论还有待今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林伟婷[2](2021)在《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虚拟现实技术已在高职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交互性和想象性等特点有利于激发高职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克服建构真实工作场景的高成本与高难度。但当前虚拟现实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还不够深入,也存在缺乏有效教学策略指导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虚拟技术应用的有效教学策略设计与使用方法。教学策略及其不同呈现形式对虚拟学习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和教学示范等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为进一步探索以上策略在高职生虚拟学习中的有效性,研究以认知负荷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产生式理论为基础,采用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98名高职学生的虚拟学习效果展开研究,通过3个系列实验,探究在桌面式虚拟现实学习环境下,先行组织者(视频型、图片型、无)、教学解释(范例型、描述型、无)和教学示范(录像示范、现场示范、无)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学习成绩、认知负荷和学习满意度作为虚拟学习效果的观测变量。结果显示,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和教学示范等支架作用型教学策略可提高虚拟学习效果,具体表现为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满意度,降低认知负荷。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迁移和保持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呈现形式需适应高职生动觉型学习风格、形象性思维、注意力不稳定和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等的特点,还需考虑教学策略与知识类型和复杂程度的交互影响。此外,高职生在虚拟环境中,学习程序性知识和复杂程度低的知识时效果更佳。基于此,研究建议高职教师需重视对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以提高学生虚拟学习效果,深入研究虚拟实践教学,重点考虑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结合教学目的和高职生学习特点寻找虚拟教学策略的优化组合。虚拟环境设计者应开发适合高职生学习特点的虚拟资源以辅助教学策略设计,如基于认知负荷调节虚拟知识复杂程度,基于工作岗位情境设计虚拟程序性知识等。高职院校能够提供全方位保障,培养具有虚拟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制订虚拟教学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和支撑虚拟学习内容和平台建设,以提升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

王静[3](2021)在《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数学是物理研究的工具和手段,物理学研究方法中包含很多的数学思想。所以物理可以通过数学的抽象而受益,而数学模型以及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数学逻辑方法更是解决物理问题中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加强数学知识和方法渗透,同样数学也可以通过物理的认识而受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数学知识滞后、缺乏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情境中去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学生本身数学基础不足造成学习物理困难等现象,针对发现的问题设计学生问卷并收集学生信息。通过教师访谈,了解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教学策略以及学生反馈给教师的信息。这些教学策略虽然看似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但学生回馈的效果并不好,因此本研究是在教师采取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寻找效果不好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解决措施:一是在学生每学习一本新的物理教材前,开设数理衔接课,课程内容只需涉及这本物理教材中滞后的数学知识。二是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迁移的意识与能力,即在上课时注意建立学生数学与物理的联系,归纳物理题中涉及数学知识的题型,对学生进行专题补充。三是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教师之间相互配合,课上注意培养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关联,课下由数学教师辅导学生数学知识减少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需要教师的用心教导,还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因此本研究对学生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一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询问教师预习的重点,为新课做好铺垫。二是学生学会找教师交流,找到解决措施。加强学科联系,对于新学习的数学知识要及时联想物理中有没有能应用,提高学习能力。三是扎实数学知识,奠定学习基础。

李东霖[4](2021)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教学占据了语文教学的一大板块,而事实上的语文阅读课却总停留在对文本本身的理解上,教师在课堂上中很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解读课文,从文章走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得学生无论在知识学习还是思维活动都停留在浅层,很难在语文教学中获得思维水平的发展,认知结构的成长。而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方向,其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以往语文教学中被严重忽视的部分,在当下的教学研究中得到重视。因此本文基于对深度阅读的概念界定,将重点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提出对深度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以期能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达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也就是以深度阅读教学为路径,达到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目的。论文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将目前对深度阅读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得出深度阅读研究对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对深度阅读的概念起源、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深度阅读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关联。由于目前对深度阅读并没有比较权威的概念界定,在第二章中针对深度阅读的理论进行探索,根据深度阅读在心理学和教育学中的理论渊源,联合深度学习的观点,对深度阅读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得到深度阅读的核心内容。第三章则依据目前课标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阐释,以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中心,分析其中具体思维活动,结合深度阅读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将具体的思维培养细化到深度阅读教学的核心内容中去,并提出具体的策略。根据第三章中的教学策略,第四章为一线教师提出了教学建议,并最终在第五章中,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一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原理阐释,说明其中所运用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思维培养的方向,作为理解策略的辅助。

胡艳[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利于学生不断发展的角度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凝练了数学学科的六大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数学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无论是数学教学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手段都将随之改变,以适应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在内容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知识内容以主题形式呈现,使数学知识更具有系统性;在教学方法上,除传统的教学方法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提出了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改变单一的课时教学中将一个主题的知识分散呈现的方式。为此,本文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主题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以初中阶段的方程为载体,探讨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的主题教学的相关问题。通过相关理论及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对主题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主题教学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联系性,同时由于主题选择的多样性,为主题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性、创造性与可行性,而这种教学方法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多样化的途径。利用教育实习的契机,通过对16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和15位一线教师教师的调查,了解到现实中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和主题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尽如意。本论文从主题教学的特点、原则、目标和主题类型出发,探索了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再结合主题教学的五种教学主题,分别探索了每种教学主题如何与核心素养相融合的问题。在主题教学的设计步骤部分,从整体分析开始,由广到细,从整个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堂课的设计,主题选取的确定,知识内容、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的整体分析,再细化到课时安排,最后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再通过评价反思,以期主题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在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具体融合部分,本论文根据主题教学的五种不同类型的主题:现实生活化主题、问题焦点式主题、数学活动式主题、归纳演绎式主题、反馈矫正式主题,探索在实施这五类主题教学时如何来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最后,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分析,以期支撑核心素养与主题教学相融合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主题教学的探索,寻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途径,期望能为数学教学理论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可操作的案例,为数学教育的发展和中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段海弟[6](2021)在《学科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百以内数加减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心素养的实现依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能够做到整体把握,发挥“结构”的力量,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已经强调在教学中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形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整体建构,促进意义理解与迁移应用。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触并学习数学的启蒙阶段,该阶段所获得的关于数学的一切思想、能力与习惯等都对其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知识本质内涵认识不足以及学生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将知识体系进行完整建构,促进理解与迁移。而在大观念背景下,以学科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正是基与实现知识的意义理解与迁移,串联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深度、长久理解。然而,对于此方面的研究以及教学实践在我国并非普遍,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上更为少见。由此,笔者尝试结合大观念的相关理论,以学科观念为统领,进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并提供具体范例以供借鉴。本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内容、方法、思路展开论述。开展对大观念、数学观念、单元整体教学等进行文献综述和述评。并结合本文研究主题,以学习迁移、学习进阶等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当下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作铺垫。第三部分对当前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发现教师对单元整体教学既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又存在教学实践的困难。第四部分对单元整体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价值性进行探讨,其具有以下优势:串联知识结构,构造知识整体、整改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理解迁移,实现深度学习。第五部分根据UBD教学理论,提出单元整体教学的两大设计思想与五步实施架构。第六部分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案例分析,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从整体到局部,确定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做为更具体的研究内容,并选取其中一课进行了教学案例设计。第七部分则主要进行研究总结以及分析研究中的不足。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在小学数学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高度,但只要找对方法依然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单元整体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王敏[7](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微写作因其训练目标单一、训练内容集中、便于随堂训练、篇幅短小、灵活多变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单项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辅助大写作的训练。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大量的微写作练习,分布在阅读、写作、名着导读、综合性学习等各板块中,构成了统编教材写作训练的重要部分,在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并不重视这些微写作,仅仅将其作为阅读的拓展或语文知识点的训练,未能充分挖掘并发挥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论文尝试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归纳梳理教材中的微写作内容,探究微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发挥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价值,充分利用统编教材中的微写作训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分五章来论述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具体阐明研究的背景、价值,搜集整理已有的研究文献,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第二章为语文微写作教学的概述部分,明确提出微写作的相关概念、特点、教学价值,分析梳理微写作的理论基础。第三章重在梳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各个板块中的微写作编写内容,分析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编写的特点。第四章旨在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统编背景之下微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主要是依据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编写内容、特点和统编背景下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策略。本章将从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策略作探讨,以落实统编教材中微写作的教学。

张倩倩[8](2021)在《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文中提出课标和统编语文教材加强了对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表达方面提出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真实表达等要求;对学生习作能力也提出在积累中运用、在观察中写实等要求。教材编排以学生习作能力发展规律为基础,每册安排独立的习作单元,着重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某一方面。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还是统编语文教材都在强化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随着近年来迁移理论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不少学者和一线教师将迁移理论与语文教学相结合。N市Y小学成功地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运用了迁移理论,且形成了系统的习作专项训练体系,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并形成了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研究以此立意,旨在结合笔者在N市Y小学的实习经历,理清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具体途径。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从研究缘起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四个方面阐述。第二部分是论文的重点,共分两章,即第二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和第三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第二章主要针对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误区、原因进行分析,并立足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的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说明迁移理论可以用来改善习作教学,为第三章的实践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针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进行说明,在对Y小学习作迁移课程体系和运作程序进行说明后,重点结合具体案例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三个实施途径,即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和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作了详细阐释和呈现。第三部分为第四章“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为保证迁移理论成功运用于习作教学,需要秉持准确定位习作目标、强化习作材料积累、立足学习活动相似性、创设多元教学情境和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策略。本研究将迁移理论与小学习作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建构出的教师在习作教学实施中落实迁移理论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迁移理论在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对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供给新方略。

冯春艳[9](2021)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今时代的科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实效性,科学教育的目标由只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向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观念性思考在聚合碎片化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高阶思维。《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生命观念”置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首位,生命观念最具学科特色属性,是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标志和关键。然而,教师们仍未真正进入教学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的教学仍旧停留于传统概念教学范式之内:重内涵轻外延、重结果轻过程、重传授轻探查、重表象轻深度。在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时代,高中生物碎片化教学必须要改革,传统概念教学必须要转型,那么,为落实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概念教学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通过生命观念这样一个概念聚合器将相关概念关联起来,交织成概念网络,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深度理解。本研究聚焦于生命观念,依据概念转变理论、知识结构理论以及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三轮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并证明了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可行的。首先,本研究利用文献法梳理了与学科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相关的研究,并对观念、生命观念、概念教学进行概念界定,明确指出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纵观性认识和理解,是在生物学事实、概念基础之上对概念之间关系的高度概括或对核心概念的概括性表述和系统阐释。其次,本研究以S学校为个案,通过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进行问题诊断,分析、概括出一线生物学教师们在落实“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解上,一线生物学教师对生命观念的内涵认识模糊;在实践上,教师们滞于传统的概念教学范畴之内:缺少促进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教学过程,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存在不足。再次,本研究基于对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的深入思考,构建出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包括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价值意蕴、目标定位、内容分析,并基于与学科观念相关的理论、逆向教学设计理论,构建出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最后,本研究在S学校的高一年级的X班级,利用“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教学实施流程”进行了三轮行动研究,通过“确定问题——制定计划——行动实施——效果检测——总结反思”的步骤程序,不断改进和完善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培养学生形成“系统观”、“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深入总结、反思,本研究得出这样五条结论: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构建形成、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提出这样四条建议:《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谭灵芝[10](2021)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模式,是一种以逆向思维为主导的教学设计模式,它最先被美国课程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格提出并进行了操作性的定义,它是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并且强调评价先行的一种具有较强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模式。通过在教学中运用UbD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多个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不断地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并且还在多地实施了新高考,当前教学的重心已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轻素养教学倾向变成了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由原来的教师主导变成了现在的学生主体,由原来的学生单单只掌握知识变成了要能理解和能迁移运用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背景和UbD模式相吻合。我国的教育背景形势指导了学校的教学,学校的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形式就是课堂教学,而教师往往以教学设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具有我国特色的UbD模式下的化学教学设计就成为了众多教育研究者和中学校一线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目前,将UbD模式落实到化学学科中的研究仍较少。本研究以高中化学有机化合物主题为例,通过检索文献和阅读书籍,分析UbD模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明晰与UbD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相关的理论基础,阐述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通过将其运用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在对相关文献和书籍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我国的教育背景,重点综述UbD模式的发展脉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该部分首先对UbD模式、教学设计、理解三个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建构主义理论、目标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成果导向教育理论五个角度出发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从而为整个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以高中一线化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UbD模式的了解;通过以高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以及对教师教学的期望,现状调查的统计结果与分析为整个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第四部分: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该部分首先阐述了UbD模式的特征;其次详细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程序;接着阐述了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然后对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进行了比较;最后阐述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第五部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与教学实证研究。该部分首先以人教版高一年级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为例,分别设计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分别从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来进行,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笔者设计后经实践学校授课化学教师修改。其次,将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和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分别运用到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实践结束后,以“认识有机化合物”内容测验、学生自评量表、学生调查问卷、授课教师的访谈的形式对其教学成效进行检验。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高中化学中运用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来进行教学可操作性强。(2)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提高教学效果。(4)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信息处理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5)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颇受教师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最后,研究总结。笔者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本研究中存在的几点不足,然后结合本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落实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需要
        1.1.2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培养学生化学观念的新路径
        1.1.4 元素化合物在高中化学的地位
    1.2 研究现状概述
        1.2.1 元素化合物教学研究现状
        1.2.2 价-类二维图在元素化合物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的界定及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元素化合物知识
        2.1.2 价-类二维图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2.2.2 学习迁移理论
        2.2.3 图式理论
3 高一元素化合物教与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和内容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结果和分析
        3.2.1 学生元素化合物学习调查结果与分析
        3.2.2 教师元素化合物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4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教学设计研究
    4.1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分析
        4.1.1 地位及重要性
        4.1.2 元素化合物的内容特点
    4.2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思路
        4.2.1 研读课标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4.2.2 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核心知识
        4.2.3 布置课前任务,探查学生原知
        4.2.4 设计探究活动,渗透思维方法
        4.2.5 迁移实际情境,体现知识应用
    4.3 基于价-类二维图课堂教学基本原则
        4.3.1 适用性原则
        4.3.2 进阶性原则
        4.3.3 有效性原则
        4.3.4 互动性原则
    4.4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策略
        4.4.1 初识价-类二维图,形成化学观念
        4.4.2 探究价-类二维图,明确研究思路
        4.4.3 完善价-类二维图,建构认知模型
        4.4.4 活用价-类二维图,提升学科能力
5 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研究变量
        5.3.1 自变量
        5.3.2 因变量
    5.4 研究方法
    5.5 研究工具的编制
    5.6 研究过程
    5.7 教学设计案例
        5.7.1 教学案例1:铁的重要化合物
        5.7.2 教学案例2: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5.8 实施效果及分析
        5.8.1 实验班问卷结果分析
        5.8.2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后测学生成绩统计与分析
        5.8.3 访谈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3:价-类二维图的学习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4:元素化合物知识测试题
致谢

(2)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教学策略相关研究
        二、高职生虚拟学习相关研究
        三、教学策略对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
        四、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影响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策略
        二、虚拟学习
        三、学习效果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认知负荷理论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产生式理论
    第三节 影响虚拟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先行组织者
        二、教学解释
        三、教学示范
        四、选择先行组织者、教学解释与教学示范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先行组织者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先行组织者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先行组织者有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视频型比图片型先行组织者更有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三、先行组织者对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受到知识类型的调节
    第四节 先行组织者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先行组织者设计要具有可利用性、可辨性与巩固性
        二、多运用动态型先行组织者
        三、先行组织者呈现形式的选择考虑动静结合原则
第四章 教学解释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解释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教学解释可以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范例型比描述型教学解释更有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三、范例型教学解释对虚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陈述性知识中更明显
    第四节 教学解释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教学解释设计要挖掘知识的共同要素
        二、教学解释要用案例和故事等形式加以情景化
        三、范例型教学解释重点在陈述性知识中使用
第五章 教学示范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过程
    第二节 实验结果
        一、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成绩的影响
        二、教学示范对虚拟认知负荷的影响
        三、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第三节 结果讨论
        一、教学示范有助于提高虚拟学习效果
        二、录像示范的虚拟学习效果优于现场示范
        三、教学示范对虚拟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在复杂知识中更为明显
    第四节 教学示范在虚拟学习中的应用建议
        一、教学示范的设计需要考虑示范者的水平
        二、善于采用录像示范的形式
        三、教学示范可重点在复杂的知识中使用
第六章 综合讨论与教育启示
    第一节 综合讨论
        一、具有支架作用的教学策略可促进虚拟学习效果
        二、不同类型教学策略对学习迁移和保持成绩的影响存在差异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需适应高职生学习特点
        四、教学策略的使用需考虑与知识类型和复杂程度的交互影响
    第二节 教育启示
        一、教师重视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以优化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
        二、设计者开发适合高职生学习特点的虚拟资源以辅助教学策略设计
        三、学校提供全方位保障以提升虚拟教学策略的运用效果
    第三节 研究创新之处、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先前知识测试
附录二 学习成绩测试
附录三 认知负荷测试
附录四 学习满意度测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3)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与物理的本质联系
        1.1.2 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要求
        1.1.3 现阶段影响高中物理学习的因素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数学概念的界定
        2.1.1 数学的特点
        2.1.2 数学方法
        2.1.3 数学思想
        2.1.4 数学知识
    2.2 理论基础
        2.2.1 知识迁移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第三章 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研究的调查设计及实施
    3.1 现阶段学生物理学习的分析
    3.2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的调查设计
        3.2.1 调查目的
        3.2.2 问卷调查的设计思路
        3.2.3 调查内容
        3.2.4 调查结果的分析与展示
    3.3 调查问卷的实施
第四章 学生问卷及教师访谈的调查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4.1.1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4.1.2 调查问卷中发现数学知识影响物理成绩的主要问题
    4.2 教师访谈调查
        4.2.1 教师访谈总结
第五章 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5.1 原因分析
        5.1.1 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教学的原因
        5.1.2 学生的迁移的意识与能力的欠缺
        5.1.3 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掌握得不充足
    5.2 学生解决措施
    5.3 教师解决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的创新
    6.3 研究的不足
    6.4 研究结论
    6.5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提升教师阅读教学意识
        1.2.2 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
    1.3 研究综述
        1.3.1 深度阅读
        1.3.1.1 深度阅读概念综述
        1.3.1.2 深度阅读教学策略及价值
        1.3.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1.3.2.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内涵
        1.3.2.2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策略
        1.3.3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深度阅读之间的关系
    1.4 研究目标
    1.5 研究方法
2 深度阅读教学理论探索
    2.1 深度阅读理论基础
        2.1.1 深度阅读的心理学基础
        2.1.2 深度阅读的教育学基础
    2.2 深度阅读概念界定
3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路径与策略
    3.1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路径
        3.1.1 发展形象思维的路径
        3.1.2 发展逻辑思维的路径
        3.1.3 提升思维品质的路径
    3.2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3.2.1 在深度理解中发展形象思维
        3.2.1.1 联想唤醒体验
        3.2.1.2 想象填补空白
        3.2.2 在知识结构化中发展逻辑思维
        3.2.2.1 陈述性知识的结构化
        3.2.2.2 程序性知识的结构化
        3.2.3 在高通路迁移中提升思维品质
        3.2.3.1 利用样例教学
        3.2.3.2 设计变式练习
4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实施步骤
    4.1 树立指向思维全面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理念
    4.2 综合运用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4.2.1 根据知识结构化设计教学目标
        4.2.2 根据深度理解充实教学内容
        4.2.3 根据高通路迁移设计教学过程
    4.3 定期监测学生深度阅读教学下的思维发展效果
        4.3.1 监测思维能力的发展
        4.3.2 监测思维品质的发展
5 指向思维发展的深度阅读教学设计及反思
    5.1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5.2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反思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1.2 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发展
        1.1.3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1.4 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素养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1.3 数学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 主题教学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核心素养
        3.1.2 数学核心素养
        3.1.3 主题教学
    3.2 理论基础
        3.2.1 建构主义理论
        3.2.2 学习迁移理论
        3.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4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目的和对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2 实施过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4.3.2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4.4 分析总结
5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分析
    5.1 一般概述
        5.1.1 主题教学的特点
        5.1.2 主题教学的原则
        5.1.3 主题教学的教学目标
        5.1.4 主题教学的教学主题
    5.2 教学设计步骤
        5.2.1 主题选取
        5.2.2 要素分析
        5.2.3 课时安排
        5.2.4 教学设计
        5.2.5 评价反思
    5.3 主题教学与核心素养
        5.3.1 现实生活化主题
        5.3.2 问题焦点式主题
        5.3.3 数学活动式主题
        5.3.4 归纳演绎式主题
        5.3.5 反馈矫正式主题
6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案例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学科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百以内数加减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问题
    (三)文献综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设计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二、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理性思考
    (一)知识本质内涵认识不足
    (二)教学目标的认识模糊
    (三)教学实施单一
三、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现状分析
    (一)调查设计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分析
四、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探讨
    (一)串联知识结构,构造知识整体
    (二)整改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三)促进理解迁移,实现深度学习
五、学科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和架构
    (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想
    (二)单元整体教学架构
六、“百以内加减法”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一)课程内容分析与选择
    (二)100 以内加减法(二)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七、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7)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2 语文微写作教学概述
    2.1 语文微写作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微写作
        2.1.2 微写作教学
        2.1.3 统编教材中的微写作
    2.2 语文微写作的特点
        2.2.1 微写作的特点
        2.2.2 微写作教学的特点
    2.3 语文微写作的教学价值
        2.3.1 激发学生的微写作兴趣
        2.3.2 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
        2.3.3 辅助学生大写作的训练
    2.4 语文微写作的理论基础
        2.4.1 微型学习理论
        2.4.2 学习迁移理论
        2.4.3 生活教育理论
3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材分析
    3.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
        3.1.1 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3.1.2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3.1.3 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3.2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分析
        3.2.1 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分析
        3.2.2 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分析
        3.2.3 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分析
4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阅读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4.1.1 训练点过于随意
        4.1.2 随堂训练被忽视
    4.2 大写作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4.2.1 训练目标含混
        4.2.2 过程性指导匮乏
        4.2.3 未能与大写作有效衔接
    4.3 综合性学习中微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4.3.1 任务设计随意
        4.3.2 任务分析粗略
5 统编版初中语文微写作的教学策略
    5.1 阅读板块中的微写作教学:以读促写重应用
        5.1.1 选择读写迁移的有效切入点
        5.1.2 把握读写迁移的课堂生成性
        5.1.3 注意读写迁移的反馈和评价
        5.1.4 样例:《海燕的宣言》教学设计
    5.2 写作专题中的微写作教学:技能训练奠基础
        5.2.1 确定技能训练的训练目标
        5.2.2 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指导
        5.2.3 细化技能训练的评价标准
        5.2.4 样例:《写出人物的性格与气质》教学设计
    5.3 综合性学习中的微写作教学:任务驱动促生成
        5.3.1 任务设计,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
        5.3.2 任务分析,促进写作任务的解决
        5.3.3 任务总结,评估写作成果的效果
        5.3.4 样例:《宣传文稿》教学设计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览
        (二)国内研究概览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习作教学与迁移理论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迁移理论助推小学习作教学变革
第二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应用的常见误区与分析
    一、迁移理论应用于小学习作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迁移目标不明确
        (二)忽视学生差异
        (三)迁移模式单一化
        (四)漠视学生情感的迁移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误区的原因
        (一)迁移意识薄弱
        (二)教师欠缺迁移理论应用于习作教学的素养
        (三)学生认知结构不完善
    三、Y小学在迁移理论指导下小学习作教学取得的成就
        (一)习作教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
        (二)作文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作文成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第三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
    一、迁移理论运用于Y小学习作教学的整体建构
        (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小学习作课程体系
        (二)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作程序
        (三)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二、运用语文教材练习习作迁移
        (一)心理密码迁移
        (二)颜色密码迁移
        (三)声音密码迁移
    三、利用课外读物促进习作迁移
        (一)技法迁移
        (二)文术迁移
    四、使用专项杂志完善习作迁移
        (一)题目迁移
        (二)章法迁移
第四章 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准确定位为迁移提供方向
        (一)体现课标导向
        (二)把握学段目标
    二、重视积累为迁移发生奠定基础
        (一)通过多种渠道积累材料
        (二)利用思维导图重构材料
    三、立足活动为迁移发生提供基点
        (一)相似文本迁移
        (二)相似情境迁移
    四、创设情境为迁移提供良好环境
        (一)融入生活情境
        (二)模拟真实情境
    五、完善评价机制以实现迁移目标
        (一)加强反馈互动
        (二)多元化呈现评价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一)科学教育对于深度理解的需要
        (二)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四)传统概念教学转型的现实指向
        (五)个人对于生命观念的研究旨趣
    二、 研究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研究的具体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 概念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相关概念
        (三)小结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 有关学科观念的研究
        (一)学科观念基本内涵的研究
        (二)学科观念构建的教学的研究
    二、 有关生命观念的研究
        (一)生命观念内涵的研究
        (二)生命观念教学的研究
        (三)生命观念评价的研究
    三、 有关概念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前概念的研究
        (二)国外概念转变理论的研究
        (三)国外概念转变教学的相关研究
        (四)国内概念教学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S学校的基本情况介绍
        (二)选取S学校的原因分析
    三、 研究取向
        (一)质的研究
        (二)个案研究
    四、 具体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观察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行动研究法
    五、 研究过程与资料分析
        (一)身处研究现场——研究者的双重身份
        (二)资料搜集与整理
    六、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一)研究的效度
        (二)研究的伦理
第三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问题诊断
    一、 理解上的偏颇:对内涵认识模糊
        (一)对生命观念定义的理解偏于一隅
        (二)对生命观念的具体内容认识不清
    二、 实践上的退缩:滞于传统概念教学
        (一)单向度传授概念,缺少学生自我构建观念的过程
        (二)面面俱到理概念,缺乏对概念关系的抽象概括
        (三)重重测试考概念,探查生命观念的过程仍不足
    三、 理解与实践困境之因
        (一)自身之维:思维与行为的怯于尝试
        (二)环境之维:学校与社会的压力制约
第四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路径
    一、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转变理论
        (二)知识结构理论
        (三)逆向教学设计理论
    二、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事物的深度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科学的世界观
        (四)有利于教师精简教学内容
        (五)有利于教师重构教学方式
    三、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目标定位
        (一)高中生物学中生命观念的内涵
        (二)确定高中生物学中的观念目标
        (三)对观念素养层级水平的分析
        (四)基于“理解”指向表达与应用
        (五)生命观念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四、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内容分析
        (一)高中生物学科内容特点分析
        (二)系统分析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的生命观念
        (三)解析高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生命观念
    五、 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分析
        (一)对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的整体性分析
        (二)本研究构建的生命观念形成的认知路径模型
    六、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
        (一)单元教学是实现生命观念整体素养的优选路径
        (二)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系统分析
        (三)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实施流程的阶段阐释
第五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一轮行动研究:尝试与探索
    一、 对教与学的分析
        (一)教学分析
        (二)学情分析
    二、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三、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制定行动计划
    四、 行动实施
        (一)系统提取
        (二)揭示前概念
        (三)激发元认知
        (四)抽象概括
    五、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六、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六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二轮行动研究:调整与改进
    一、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任务型预习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化教学策略的实施
        (三)加强表达指导的教学实施
        (四)精简教学内容的教学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通过集体审议确定观念性试题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结果的分析
    五、 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反思不足
第七章 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第三轮行动研究:提升与应用
    一、 第三轮行动研究的研究问题
    二、 制定行动计划
        (一)确定行动目标
        (二)制定行动计划
    三、 行动实施
        (一)设计任务型学习活动
        (二)针对任务型学习活设计表现性评价
        (三)角色扮演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方案设计学习活动的实施
    四、 效果检测
        (一)对任务型学习活动的效果分析
        (二)对观念性试题测试的效果分析
    五、 基于整体行动研究的总结反思
        (一)研究成效
        (二)研究反思
第八章 结论与反思
    一、 研究结论
        (一)生命观念是集知识、思想与意识为一体的结构化认识体系
        (二)生命观念是以生物学事实和概念为基础经由图式而构建形成
        (三)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需激发学生的主动认知
        (四)学生形成生命观念最终表现为基于概念性理解的表达与应用
        (五)在概念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重构
    二、 研究建议
        (一)《课标》应进一步明确生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及具体内容
        (二)生物学科的师范教育应关注对师范生的生命观念的培养
        (三)学校应为教师开展生命观念素养的评价提供一定的空间
        (四)高中生物学教师应在概念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生命观念
    三、 研究不足
        (一)缺乏对更大范围内的高中生物学教师的调查
        (二)教学行动研究的范畴需进一步扩大
        (三)在考查学生生命观念形成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 研究展望
        (一)促使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与深度学习的有机融合
        (二)持续推进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
        1.1.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1.1.3 新高考的实施
        1.1.4 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小结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比较研究法
        1.5.4 教育实验法
        1.5.5 访谈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UbD模式
        2.1.2 教学设计
        2.1.3 理解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情境学习理论
        2.2.3 目标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2.2.5 成果导向教育理论
3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与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的现状调查
    3.1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的问卷调查
        3.1.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3.2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3.2.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3 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与分析
4 关于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概述
    4.1 UbD模式的特征
        4.1.1 “以终为始”的逆向教学设计
        4.1.2 “意义学习,理解为先”的大概念教学
        4.1.3 注重区分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
        4.1.4 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4.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程序简述
    4.3 UbD模式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原则
        4.3.1 系统性原则
        4.3.2 科学性原则
        4.3.3 可行性原则
        4.3.4 目标、评估、教学一致原则
    4.4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比较
        4.4.1 教学设计程序的比较
        4.4.2 教学设计出发点和终点的比较
        4.4.3 教学资源的比较
        4.4.4 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的比较
        4.4.5 教学评价方式的比较
    4.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5.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4.5.2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有助于落实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5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案例设计
    5.1 设计内容的选定和分析
    5.2 具体设计思路
        5.2.1 确定预期结果
        5.2.2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
        5.2.3 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
    5.3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
        5.3.1 单元设计框架
        5.3.2 课时设计
6 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教学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目的
        6.1.2 研究对象
        6.1.3 研究方法
        6.1.4 研究工具
        6.1.5 研究过程
    6.2 研究的结果分析
        6.2.1 实验班学生自评量表的分析
        6.2.2 实验班与对照班测试成绩分析
        6.2.3 实验班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6.2.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7 研究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
    7.3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设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高一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4:学生自评量表
    附录5:“认识有机化合物”测试卷
    附录6: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7:调查问卷的解释总方差和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附录8: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四、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类二维图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设计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1为例[D]. 黄月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教学策略对高职生虚拟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 林伟婷.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3]数学知识对高中物理学习影响研究[D]. 王静.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研究 ——指向思维的发展与提升[D]. 李东霖.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教学研究 ——以初中方程为例[D]. 胡艳. 重庆三峡学院, 2021(08)
  • [6]学科观念统领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百以内数加减法”为例[D]. 段海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7]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微写作教学研究[D]. 王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迁移理论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以N市Y小学为例[D]. 张倩倩.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9]指向生命观念形成的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行动研究[D]. 冯春艳.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10]基于UbD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 ——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为例[D]. 谭灵芝.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