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苗[1](2020)在《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开发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课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以地理实践力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并建议加强地理实践,故研学旅行成为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有利于丰富地理教学与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而研学旅行课程资源为其顺利实施提供内容,若要开发各个地区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其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关键,因此,研究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是时代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内容研究,二为策略研究。主要研究问题:有哪些高中地理内容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研学旅行内容进行开发?呼和浩特市哪些地理资源可以作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如何开发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和行动研究,提出了培养地理实践力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策略。本文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科书,提出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主题40项,课题45项;第二,开发出呼和浩特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15处,其中自然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资源5处,人文地理类研学旅行课程资源10处;第三,通过分析他人案例、设计自己案例、实施自己案例,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5条策略,包括:(1)开发宗旨: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为根本目的;(2)开发内容:以乡土地理资源为出发点;(3)开发方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结合当地乡土地理实际;(4)开发形式:主题——课题——任务单;(5)开发方案: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师生交流,修改完善;第四,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方案组成,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目标、主题与课题、课程安排、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总结反思、注意事项和研学任务单等10个组成部分;第五,设计了5个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方案,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类。

魏玉帅,陈建平,王根厚,徐德兵,李诗[2](2019)在《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仿真模拟实习的建设》文中提出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等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为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我们结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周口店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特色,逐步搭建了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仿真模拟实习的教学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延伸了地质类专业实践环节的广度和深度,压缩了实践环节中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所需的时间,提升了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

魏玉帅,颜丹平,徐德兵,王根厚,陈建平,赵国春[3](2018)在《北京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理念的凝练》文中研究指明结合周口店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学特色和需求,以及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逐步凝练出了"问题引领、夯实三练、国际视野、地学摇篮"这一全新的地质实践教学理念。该理念系统地体现了北京周口店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教学宗旨、最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益,为本科生地质实践教学效果的切实提高和国家培养地质人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严森,李方林,袁晏明,谢淑云,邹玮,鲍征宇[4](2015)在《网络时代野外地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周口店实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野外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地质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单向讲解灌输式野外教学已不能满足网络时代的新要求,在翻转课堂和新建构主义教育模式的指导下,我们结合周口店野外教学的要求,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来开展教学工作,在网络自主学习、野外互动式教学和实习成绩考核环节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网络可以在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且可以提升整体的野外教学质量。

赵文涛,张文,颜明[5](2014)在《青海大学地学实习基地选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满足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野外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青海大学青藏高原地学实习基地,确立了地学实习基地选址和建设的原则,并初步预选出18个选址区。通过预选区的详细踏勘,认为门源县二塘沟和共和县恰不恰镇沟后水库上游及环湖两个地区是较为有利的选址区。通过两个区域交通位置、地质现象、高原地质特色、地学位置、地学价值及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对比,确定恰不恰镇沟后水库上游及青海湖环湖地区作为青海大学青藏高原地学实习基地,并讨论了实习基地未来的发展目标。

马莹,马玉孝[6](2013)在《新办非地质类专业的地质实习教学探索——以攀枝花学院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国内矿业和工程施工的相关专业大多开设地质学作为专业基础课。面向非地质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地质课程,地质实习环节要突出其针对性和应用性。本文主要以笔者所工作学校为例,探讨新办非地质类本科专业目前地质实习的开课情况和将来的教学改进方向。

张艳芳[7](2013)在《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文中提出丁文江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地质学初创阶段最主要的奠基人之一。正是在丁文江、章鸿钊和翁文灏三人的带领下,中国的地质学在当时才率先跻身国际一流。他们三人在地质学基本理论的引进、地质学实际勘察和地质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是中国地质学界的先驱者。尤其是丁文江,他先后担任中国首个地质研究所和首个地质调查所的所长;他倡导、建立了地质研究班并培养出了中国地质学界最初的骨干力量——“十八罗汉”;他组织并参与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地质大勘察;他曾担任“中华民国”政府“中央研究院”总干事等等。丁文江是个涉猎极广并且能在多个领域做出骄人成绩的学者,但其最主要的贡献还是在地质学领域。但是,由于时间的流逝以及丁文江曾担任“淞沪总办”一职等原因,丁文江在目前国人心中,不仅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是知之者甚少。不仅普通人对其了解不多,现在很多地学界的人都不知道丁文江这个名字,即使知道,也不是作为地质学的泰斗级人物被大家认识,反而是作为“好人政府”的倡导者及军阀的“淞沪总办”这样的反面人物被介绍给大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的一些学者曾掀起了一阵研究丁文江的热潮,但终究是昙花一现,时代,似乎遗忘了这位地质学大师。笔者通过对关于丁文江的研究着作系统调研、整理,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的局限性。现有的论文或专着以侧重介绍丁文江生平和科学成就的居多,多是从地球科学的某个分支或某几个分支单纯的列举丁先生的贡献,并对该分支或某几个分支进行简单的评价,有些论文集中讨论丁文江在“科玄论战”中的表现和作用,有些论文则对丁文江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进行论述等等,目前,很少有作者对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贡献进行评述;2)缺少客观评价。对于丁文江这个有争议的民国时期人物,有人评价他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务实的科技工作者和爱国者,而有些人则说他是“好人政府”的维护者、“封建军阀”的走狗和共产主义的坚决反对者,对于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资料较少的做出实事求是、准确的总结和评价:3)很少深入涉及丁文江精神的内涵。丁文江精神的内涵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孜孜不倦的求学和工作精神;关于如何发展中国科学的思想,与国际学术界紧密合作的协作精神;为青年地质学子搭桥铺路的甘为人梯等精神。目前,很少有专门针对丁文江在地质学及相关领域贡献进行评价的研究,作者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发展初期的杰出贡献,并对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论文以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贡献为研究对象,作者通过以下调研,获取大量原始资料:1)丁文江故乡(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调研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及学者,走访了丁文江的直系亲属;2)赴南京地质博物馆搜集民国时期与丁文江有关的原始资料;3)到北京国家地质图书馆补充搜集关于其创建中国首个地质调查所和地质研究所的相关资料。通过上述实地调研走访,获取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充分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试图对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贡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含:1)从丁文江自幼接受的良好中国传统教育以及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受到的正规、坚实的地质学教育入手,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丁文江在地层学,区域地质、地质图及其测量方法,矿床学、矿业及矿物,造山运动,工程地质方面的贡献;2)丁文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在地质学的相关领域,如再版《徐霞客游记》,编制《申报》地图,编写《梁启超年谱长编》、《爨文丛刻》、再版《天工开物》等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3)总结丁文江在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和“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中的贡献;4)对丁文江在地质学领域的贡献、担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期间的贡献和他担任“淞沪总办”的历史事实进行评价。围绕上述研究内容,在丰富的原始资料、大量公开发表的文献及充分吸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和分析,笔者认为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的精神上,将其概括为“丁文江精神”:1.开创精神丁文江的开创精神体现在:1)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地质教学机构——地质研究所(1913.6-1916.7),开创了中国地质教育的先河,培养了中国首批地质专业人才。地质研究所机构设置、课程设置及外聘国内外导师等办学理念成为以后中国地质教育的蓝本;2)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地质调查机构——地质调查所。对中国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矿和铁矿)的调查,新发现铁矿储量达1亿吨,指出全国的煤矿储量约有二百五十亿吨。2.敬业爱国精神丁文江对工作要求极为严格,尤其注重野外地质考察,常亲自带队进行野外考察,登山必到峰头,移动必须步行。丁文江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后,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毅然从英国返回中国,投身到中国地质勘察和教育事业中,丁文江在地质界创造了七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任地质教研机构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第一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第一篇正式地质调查报告的作者,中国第一位只身远征边疆考察地质的地质学家,中国第一位进行煤田地质详测并拟定钻探计划的地质学家。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心,他认为拯救国家是地质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道义责任,他勉励学生“不可以肉体欲望作为人生惟一之目的”,要以恢复民族的名誉为人生的乐趣。担任“淞沪总办”期间,收回上海会审公廨,从外国人手里收回中国的司法主权也是他爱国精神的体现。3.积极培育人才,甘为人梯的精神1)积极聘请“海归”和“洋教授”来地质研究所授课,翁文灏(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就是海归的典型代表,先后聘请了几名洋教授来授课(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2年任中华民国矿政司顾问)、德国地质学家梭尔格(原来在京师大学堂任教)和丁格兰(安特生的助手));2)注重人才培养,丁文江和翁文灏率先树立艰苦朴素、踏实能干、敢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把自己的知识毫不吝啬的传授给青年人;3)地质研究所的办学经验,给中国地质教育指明了方向。4.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协作精神学术协作精神体现在:1)积极聘请国际上知名的外国专家、教授来华教学与研究;2)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与欧美学者直接对话;3)积极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向国外同行介绍中国最新地质学进展;4)积极向国外推荐中国留学生,培养具有国际眼光的后备人才;5)敢于质疑西方权威,提出不同意见。此外,笔者特别对丁文江担任“淞沪总办”的这段历史进行了再评价,以期澄清相关事实真相。笔者从丁文江出任“淞沪总办”的背景入手,分析了他在任时所做的实事即规划大上海和收回公共租界会审公廨。虽然丁文江曾在孙传芳的手下做了八个月的“淞沪总办”,但不能据此认为他是与军阀“同流合污”,也不能忽略他在任时所做的实事。我们不能简单、武断的评价丁文江是“坏人”或“封建军阀的走狗”,而应看到他是一个有强烈爱国心的人,是当时军阀政府里面的好人和能人,属于鲁迅先生所赞扬的有“脊梁”的那类中国人。“明天就死又何妨!只拼命做工,就像你永远不会死一样!”,这是丁文江最推崇的一首诗句,也是他不平凡一生的写照。他以身殉职在粤汉铁路沿线煤炭资源调查的途中,殉职在他毕生钟爱的地质考察的事业中。他的这种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忘我奋斗的精神迄今还是我们的榜样,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由于丁文江受自身阶级立场的局限,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一些错误观点是难免的,但是瑕不掩瑜,尊称他为中国地质学界的开山大师是恰当的。

续海金,宋衍茹,章军锋,王永锋,袁晏明[8](2012)在《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中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实践教学》文中认为岩浆混合作用对于认识岩浆演化、岩浆成岩过程和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等有重要意义。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复式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十分明显和丰富,精彩地呈现了岩浆混合的方式、过程和程度,是岩浆混合作用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理想场所和天然实验室。本文总结了岩浆混合作用野外实践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结合相关科学研究成果探讨了以房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为例的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胡星,姜英朝[9](2010)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人类学、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作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一处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的圣地,其具有科研、科普与旅游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同时遗址的保护工作也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分析了遗址的价值、保护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可持续发展。

杨仁超,李增学,樊爱萍,韩作振,李守军[10](2010)在《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地质特征与教学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介绍了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构想、体系组成和地质特征,认为该野外地质走廊地质教学资源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典型性、稀有性、科普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多学科并举、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显着,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该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将使众多的学生受益,具有十分广阔的教学前景。

二、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研究方法
        2.研究路线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与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析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内容分析
    (二)呼和浩特市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分析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说明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分析的几点启示
四、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
    (一)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案例组成
    (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案例开发
    (三)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
五、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实施
    (一)案例实施
    (二)案例实施启示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
附录2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理由
附录4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分析汇总表
附录5 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案例开发策略汇总表
附录6 呼和浩特市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案例
附录7 蒙草草博园研学旅行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致谢

(2)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仿真模拟实习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目的与系统架构
二、实验数据与技术开发
    1. 基础数据
    2. 模型数据
    3. MAX场景合成及灯光设置
三、实验教学方法
四、实验教学特色
五、考核要求与评价体系
    1. 考核要求
    2. 评价体系
六、后续服务计划
    1. 持续建设与更新
    2. 面向高校的教学推广应用计划
    3. 面向社会的推广与持续服务计划
七、结语

(3)北京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理念的凝练(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科学问题引领教学, 鼓励项目创新, 更新教学方法
二、以夯实“三练”的教学内容, 支撑教学宗旨和教学目标
三、以国际交流合作开阔视野, 以科研促教学, 提高教学水平
    1. 合作交流
    2. 大创项目
    3. 跨地区实习
四、以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服务于社会, 发挥地质摇篮作用, 扩大教学效益
五、结束语

(4)网络时代野外地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周口店实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网络时代的学习特征和教学模式
三、利用网络提升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1.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
    2. 利用网络开展双向互动式教学
    3. 利用网络强化对学生个体和实习过程的考核
四、结束语

(5)青海大学地学实习基地选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学实习基地选址和建设原则
    1. 地学现象丰富, 教学内容齐全
    2. 地质现象相对集中
    3. 具有青藏高原地貌和地质特征
    4. 能够保证实习安全
    5. 交通相对便利, 生活方便
二、野外地质实习基地选址目标区对比
    1. 门源县二塘沟地区
    2. 恰不恰镇沟后水库上游、青海湖南山、橡皮山及环湖地区
三、恰不恰镇沟后水库上游及青海湖环湖地区具有的优势
    1. 地学特色
    2. 地学位置
    3. 地域优势
    4. 专业思想培养优势
    5. 生活基地位置
四、建设目标

(6)新办非地质类专业的地质实习教学探索——以攀枝花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质实习教学的注意事项
二、现有条件的优势与劣势
三、地质实习教学体系现况
    (一) 前期理论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1. 理论课程教学阶段。
        2. 实习预备知识的理论教学阶段。
    (二) 实习课程内容设计包括:
        1. 路线地质教学阶段。
        2. 野外材料室内整理阶段。
        3. 地质实习报告编写阶段。
    (三) 地质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1. 通过野外作业完成的教学内容。
        2. 通过编写地质报告完成的教学内容。
四、前景

(7)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1.2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资料搜集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丁文江良好的知识储备及地质学专业素养
    §2.1 童年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教育
    §2.2 短暂的日本留学
    §2.3 英国留学接受正规地质教育,打下坚实地质学基础
    §2.4 语言方面的天才
第三章 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
    §3.1 丁文江在地层学方面的贡献
        3.1.1 对云南东部马龙、曲靖地区的寒武系和志留系的划分
        3.1.2 对广西和贵州的泥盆系的划分
        3.1.3 石炭系的分层和对比
        3.1.4 二叠系及其他地层研究
    §3.2 区域地质、地质图及其测量方法方面的贡献
        3.2.1 区域地质和地质图
        3.2.2 测量方法——“丁文江法”
    §3.3 矿床学、矿业及矿物方面的贡献
    §3.4 对中国的造山运动的贡献
    §3.5 工程地质学方面的贡献
第四章 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相关学科的贡献
    §4.1 整理再版《徐霞客游记》
    §4.2 编制《申报》地图
    §4.3 编写《梁启超年谱长编》、《爨文从刻》,再版《天工开物》
        4.3.1 《梁启超年谱长编》
        4.3.2 《爨文从刻》
        4.3.3 再版《天工开物》
    §4.4 丁文江在“中央研究院”的贡献
        4.4.1 设立评议会
        4.4.2 设立基金管理委员会
        4.4.3 院总办事处人事的调整与各所经费预算的更定
        4.4.4 “中央研究院”的所务建设
        4.4.5 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
    §4.5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
第五章 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及相关学科贡献的评价
    §5.1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和原则
        5.1.1 方法论
        5.1.2 原则
        5.1.3 小结
    §5.2 对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贡献的评价
        5.2.1 开创精神
        5.2.2 敬业爱国的精神
        5.2.3 积极培育人才,甘为人梯的精神
        5.2.4 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术协作精神
    §5.3 奠定了“中央研究院”的雏形
    §5.4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意义
    §5.5 政治思想——忧国忧民现忠心,时代局限酿悲剧
        5.5.1 丁文江曾同情共产党,但并不认同暴力革命
        5.5.2 苏联之行后,政治思想有一定改变
    §5.6 “淞沪总办”留骂名,事实真相待澄清
        5.6.1 出任“淞沪总办”的背景
        5.6.2 丁文江出任“淞沪总办”所做的实事
第六章 丁文江殉职于毕生钟爱的地质事业
    §6.1 以身殉职于中国的地质事业
    §6.2 永久的思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丁文江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2 丁文江着作目录
附录3 丁文江在《Nature》上发表的文章:Scientific Research in China
附录4 丁文江遗嘱
附录5 翁文灏悼诗两首
附录6 黄桥丁氏家族世系谱
附录7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

(8)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中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实践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房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野外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和意义
    1. 端元岩浆组分的确定和识别
    2. 岩浆混合作用的方式和机理
    3. 岩浆混合作用的程度
二、房山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实践教学
    1. 同深成岩脉群
    2. 岩体边缘相时断时续的脉状MME和串珠状MME
    3. 岩体过渡相河流状MME
    4. 岩体过渡相和中央相的MME
三、结束语

(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遗址概况及价值
二、遗址保护、现状及问题
    1. 保护现状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建立监测体系, 完善管理体制
    2. 加强培训,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3. 对遗址进行必要的修复、加固等保护工作, 防止地质病害的发生
    4. 加快制止中小型矿山的开采活动, 关闭污染环境和破坏地质地貌的企业
    5. 扩大遗址的保护面积, 建立遗址公园
    6. 建立周口店地质遗迹公园, 进一步开展科普教育、地质教学和地质遗迹旅游
    7.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基金
    8. 制定科学而可行的科研计划, 使遗址得以科学保护和永续利用

(10)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地质特征与教学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东野外地质走廊的构成
二、地质走廊野外教学体系的地质特征
    1. 六大地质公园典型性、稀有性、科普性显着
        (1) 泰山世界地质公园。
        (2) 诸城国家地质公园。
        (3) 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4) 沂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5) 沂源省级地质公园。
        (6) 沂水地下大峡谷。
    2. 三条地层剖面典型性、综合性和创新性明显
        (1) 张夏寒武纪国际地层标准剖面。
        (2) 沂水马站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剖面。
        (3) 博山晚古生代地层剖面。
    3. 跨构造单元的地层系统、岩石组合成因多样, 构造形迹丰富
    4. 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生物化石丰富
    5. 青岛现代海岸地质特征典型
    6. 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类型丰富
三、野外地质走廊教学前景

四、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以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为例[D]. 张欣苗.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北京周口店野外地质仿真模拟实习的建设[J]. 魏玉帅,陈建平,王根厚,徐德兵,李诗. 中国地质教育, 2019(02)
  • [3]北京周口店地质实践教学理念的凝练[J]. 魏玉帅,颜丹平,徐德兵,王根厚,陈建平,赵国春. 中国地质教育, 2018(03)
  • [4]网络时代野外地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周口店实习为例[J]. 严森,李方林,袁晏明,谢淑云,邹玮,鲍征宇. 中国地质教育, 2015(04)
  • [5]青海大学地学实习基地选址研究[J]. 赵文涛,张文,颜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14(03)
  • [6]新办非地质类专业的地质实习教学探索——以攀枝花学院为例[J]. 马莹,马玉孝. 大学教育, 2013(22)
  • [7]丁文江在中国地质学中的贡献和评价[D]. 张艳芳.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7)
  • [8]北京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中岩浆混合作用的野外实践教学[J]. 续海金,宋衍茹,章军锋,王永锋,袁晏明. 中国地质教育, 2012(04)
  • [9]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胡星,姜英朝. 北京社会科学, 2010(03)
  • [10]山东野外地质走廊实践教学体系地质特征与教学前景[J]. 杨仁超,李增学,樊爱萍,韩作振,李守军. 中国地质教育, 2010(01)

标签:;  ;  ;  ;  ;  

周口店野外地质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