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

小檗碱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

一、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郑慧颖[1](2016)在《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高雄激素状态及StAR蛋白质、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在中医“PCOS临床表现属湿热证”和西医“胰岛素抵抗是PCOS基本病理变化”理论指导下,以“黄连素清热燥湿、改善胰岛素抵抗”为切入点,分析总结黄连素治疗PCOS的作用和机理。从动物实验的角度系统检测黄连素对PCOS大鼠体重、睾酮、空腹胰岛素和血糖、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的影响,观察黄连素减轻PCOS大鼠卵巢多囊样变程度和促排卵作用,评价黄连素是否具有治疗PCOS的作用,分析St AR在黄连素治疗PCOS大鼠过程中的变化,探讨黄连素通过何途径治疗PCOS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造模方法:将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48只,喂以颗粒饲料,自由饮水,适应性喂养3天。之后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N=12)和造模组(N=36)。正常对照组大鼠用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连续灌胃21天;造模组大鼠用来曲唑1mg/kg+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连续灌胃21天,以建立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模型。2、分组及治疗方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等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素组,造模结束后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方案如下:A(空白对照组):N=12,不造模,按4ml/kg/d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连续3周;B(模型对照组):N=12,造模后,按4ml/kg/d灌服1%羧甲基纤维素,连续3周;C(二甲双胍组):N=12,造模后,给予二甲双胍加入4ml/kg/d的1%羧甲基纤维素中灌服。按人和动物间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二甲双胍治疗PCOS常用剂量为每次口服500mg,每日3次;换算后大鼠给药量为135mg/kg/d,连续用药3周;D(黄连素组):N=12,造模后,给予黄连素加入4ml/kg/d的1%羧甲基纤维素中灌服。按人和动物间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比值表;黄连素人的常用剂量为每次0.3g,每日3次;换算后大鼠黄连素给药量为81mg/kg/d,连续用药3周。3、观察指标3.1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血清睾酮值的变化。3.2观察大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在治疗后各组之间的差异。3.3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卵巢形态学差异。3.4通过免疫组化和PCR技术,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卵巢中雄激素合成的关键因子St AR蛋白质表达及m RNA表达水平。结果1、造模结果本实验来曲唑诱导的模型大鼠出现典型的PCOS表现,符合PCOS诊断标准: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失去规律动情周期,阴道上皮细胞均停留在早卵泡期阶段,提示无排卵;病理结果显示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血清睾酮升高;体重增加;空腹胰岛素升高,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因此,本实验选用来曲唑成功地制造了PCOS大鼠模型。2、体重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体重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二甲双胍与黄连素均能控制PCOS大鼠体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但无法使之恢复与正常大鼠体重一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3、睾酮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血清睾酮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二甲双胍不能降低PCOS大鼠血清睾酮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黄连素可降低PCOS大鼠血清睾酮值(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但无法使之恢复到与正常大鼠睾酮值一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空腹胰岛素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二甲双胍和黄连素均使PCOS大鼠空腹胰岛素降至正常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二甲双胍组与黄连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5、空腹血糖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空腹血糖正常(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6、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本实验来曲唑造模的PCOS大鼠SHBG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各组大鼠SHBG水平及游离睾酮指数与睾酮值成正相关。7、卵巢光镜下病理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卵巢增大,卵巢表面苍白,卵巢外膜增厚,卵巢内卵泡呈多囊样改变,卵泡膜细胞层增厚,卵巢内未见黄体,提示无排卵。经过治疗后,二甲双胍组仍存在上述病理表现,且与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黄连素组在治疗后卵巢体积缩小,卵巢外膜变薄,囊性变卵泡数量减少,未见囊性变卵泡聚集的现象,且卵巢内可见多个黄体,提示有稀发排卵。8、St AR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来曲唑诱导的PCOS大鼠卵泡膜细胞的细胞膜附近St AR密度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二甲双胍组St AR的密度与模型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黄连素组St AR密度小于二甲双胍组及模型对照组(P<0.05)但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发现St AR蛋白表达量与睾酮值成正相关。分析PCR结果发现:St AR在卵巢组织内的m RNA表达水平与St AR蛋白质密度成正相关。说明St AR不仅在卵巢组织内高表达,同时也是在卵巢组织内大量合成的。4、空腹胰岛素结论PCOS高雄激素血症睾酮值与卵泡膜细胞的细胞膜附近St AR密度成正相关。在相同的疗程内,二甲双胍治疗PCOS仅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而黄连素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还能降低睾酮值。黄连素能通过降低卵泡膜细胞的细胞膜附近St AR密度来降低PCOS睾酮值,提示黄连素治疗高雄激素血症不单是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来实现的,尚还存在其他途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黄连素可用于治疗PCOS。

陈征远,张雪娇,于红梅[2](2014)在《黄连素临床新用途》文中研究指明收集国内外黄连素在临床上有很多新用途,如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消化性溃疡、预防癌症等。有关文献报道,扩大其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程皓[3](2011)在《黄连素降血糖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黄连素又称小檗碱(Ber),主要存在于毛茛科植物黄连、黄柏、三棵针中,属异喹啉生物碱〔1〕,临床常制成盐酸黄连素应用,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常用其治疗菌痢、胃肠炎等疾病。随着近年研究的深入还发现了Ber的其他作用:①发现与钙剂联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有一定疗效〔2〕。②临床

杨萍[4](2011)在《黄连素临床应用及研究的新进展》文中指出黄连素(berberine)是存在植物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菌谱较广、毒性和副作用较小等特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近期大量研究和临床应用表明,黄连素除了有抗菌作用外,还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溃疡、抗氧化、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作用,同时还具有增强免疫机能及抗活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作用。国内外报道其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黄连素用途非常广泛,但目前还只停留在临床应用水平上,如果对其进一步开展现代药理学实验研究,将会发掘该药的更多药理作用。黄连素具有药源广泛易得、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和方便等优势,必定会有更加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董世芬[5](2011)在《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和评价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模型,探究高糖脂饮食在模型诱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ontrol),高糖脂饮食组(HSF)和高糖脂饮食负荷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组(HSF-STZ).Control大鼠喂养常规饲料12周,HSF大鼠喂饲高糖高脂饲料12周,HSF-STZ大鼠喂饲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 STZ并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6周以诱导2型糖尿病心肌病病变。监测大鼠一般状态;容积阻抗法测定心排量;左心室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测定大鼠心脏重量,计算心重指数(HW/BW)和左心室肥厚指数(LVW/BW):心脏赤道面横切作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并计算左心室前壁(LVWT)和室间隔厚度(IST);生化法测定血液糖、脂代谢指标和心肌组织胶原含量。结果:①HSF-STZ大鼠腹腔注射STZ并继续喂养6周后,与正常大鼠比较,进食量和饮水量分别显着增加16%和84%。②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总胆固醇(TCH,26%)和甘油三脂(TG,34%)水平显着升高;HSF-STZ大鼠腹腔注射STZ并继续喂养6周后血浆TCH(44%)、血浆游离脂肪酸(NEFA,100%)和心肌组织NEFA(69%)水平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值(HDL)降低26%;同时血浆空腹血糖(FBG,233%)、糖化血红蛋白(HbAlc,35%)和糖化血清蛋白(GSP,28%)明显增加。③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STZ大鼠左心室收缩压(LVSP,15%)、每搏输出量(SV,26%)和心排量(CO,23%)显着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44%)和左心室最大舒张速率(一dp/dtmax,29%)明显升高。④与Control大鼠比较,HSF-STZ大鼠HW/BW和LVW/BW指数分别升高15%和10%。⑤HE染色结果显示HSF-STZ大鼠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核边缘不清、融合,甚至消失;LVWT(33%).IST值(80%)和胶原含量(18%)显着增加。结论:①Wistar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负荷链脲佐菌素(30 mg/kg)腹腔注射可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②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可诱导肥胖和高血脂,在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第二部分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及机制整体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观察小檗碱对模型大鼠机体一般状况,血糖、血脂和心脏功能和结构,心肌组织NEFA、脂肪酸转运和氧化酶含量,以及心肌组织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α、PPARγ和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 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心朋病大鼠模型(DC rat model)建立同第一部分,小檗碱(Berberine)分为7.5、15和30 mg/kg组,阳性药包括二甲双胍(Metformin) 140 mg/kg组、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2 mg/kg组和卡托普利(Captopril) 45 mg/kg组,另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治疗组动物从注射STZ后72小时按相应剂量开始灌胃给药6周。定期监测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生化法检测血糖和血脂,以及心朋组织胶原(Collagen)、肌酸激酶(CK)和NEFA含量;容积阻抗法测定心排量,左心室插管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称重法测定大鼠心脏重量,计算HW/BW和LVW/BW;心脏作常规HE染色,计算LVWT和IST; Elisa去检测心肌红织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P-1)、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s)和脂肪酸β氧化酶(FA-β-oxidase)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PPARα、PPARγ和GLUT mRNA基因表达;Western blot去检测PPAR a、PPAR 7和GLUT4蛋白表达。结果:①Berberine 30 mg/kg和Metformin 140 mg/kg可显着抑制DC rat mode体重降低;Metformin 140 mg/kg降低模型大鼠饮水量10%,其余药物均未明显改变动物模型的饮食量。②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30 mg/kg和Metformi 140 mg/kg可显着降低FBG(69%和67%)、GSP(40%和34%)、HbAlc(46%和42%)和果糖胺(FMN)(40%和34%)含量;Rosiglitazone 2 mg/kg可显着降低降低FBG(36%)和HbAl。(24%);Captopril 45 mg/kg可明显降低HbAl(31%)。③与DC rat model比较,Berberine 30 mg/kg组动物TCH(42%)、TG(42%)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值(40%)显着降低;Rosiglitazone 2 mg/k可显着降低TG(49%)和LDL(37%)水平;Metformin显着降低TG值达41%④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30 mg/kg组动物LVSP (14%)和左心室最夕收缩速率(+dp/dtmax,81%)明显增加,LVEDP (80%)和-dp/dtmax (55%)显着降低,心排量增加60%; Captopril 45 mg/kg组LVSP(15%)和+dp/dtmax(77%显着增加,-dp/dtmax降低52%,心排量增加54%;Metformin 140 mg/kg组动物+dp/dtmax上升60%,心排量增加71%。⑤与DC大鼠模型比较,小檗碱30 mg/k治疗可明显降低HW/BW (6%)和LVW/BW (9%)指数、心肌组织胶原含量(32%)、IST(20%)和LVWT (46%)值;Metformin 140 mg/kg显着降低术型大鼠心肌胶原含量(26%)和IST水平(26%)。⑥光镜下观察左心室纵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Berberine 30 mg/kg.Metformin 140 mg/kg和Captopril 45 mg/kg治疗后,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心肌细胞排列较规则,细胞核清晰可见。⑦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NEFA和CK含量分别显着升高69%和95%;与DC rat model比较,小檗碱7.5、15和30 mg/kg组动物心肌NEFA含量分别降低34%、27%和25%,阳性药Metformin 140 mg/kg(36%)和Captopril 45 mg/kg(24%)组动物心肌组织NEFA含量也显着下降;Berberine 30 mg/kg.Metformin.Rosiglitazone和Captopril组动物心肌组织CK水平分别降低20%、39%、26%和18%;另外,DC rat model心肌组织FATP一1 (68%).FATPs(22%)和FA-p-Oxidase(47%)含量较正常大鼠比较显着降低,小檗碱30 mg/kg治疗后,大鼠心肌组织FATP-1、FATPs和FA-β-oxidase含量分别提高了159%、56%和91%。⑧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PPARαmRNA表达升高了80%,Berberine 30mg/kg(54%).Metformin 140mg/kg(40%).Rosiglitazone 2 mg/kg(47%)及Captopril 45 mg/kg(38%)可显着下调心肌组织的PPARαmRNA表达。⑨与正常大鼠比较,DC rat model心肌组织PPARγmRNA基因(38%)和蛋白(40%)表达明显降低;Berberine 30 mg/kg组动物PPARγ基因(50%)和蛋白(83%)表达与大鼠模型比较显着升高;同时,DC rat model心肌组织GLUT4 mRNA基因(34%)和蛋白(68%)表达明显比正常大鼠降低;与DC rat model比较,Berberine 30 mg/kg(32%)和Captopril 45 mg/kg(36%)组动物GLUT4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另外Berberine 30 mg/kg(133%).Metformin 140 mg/kg(208%)和Rosiglitazone 2 mg/kg(166%)组动物GLUT4蛋白表达也显着升高。结论:小檗碱可显着改善高糖高脂负荷小剂量STZ诱导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损伤,并且抑制心肌胶原积聚和左心室重构;同时还可以显着降低大鼠模型血糖、血脂各项指标,并且对糖尿病大鼠一般体征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组织转录调控因子PPARγ和GLUT4 mRNA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PARαmRNA基因表达,上调下游目的因子FATP-1、FATPs和FA-β-oxidase含量,改善心肌组织脂肪酸的转运氧化能力,提高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抑制心肌组织脂质积聚有关。第三部分小檗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脂肪积聚和脂肪因子分泌的影响目的:培养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观察小檗碱对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细胞甘油三脂积聚以及脂肪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小鼠3T3-L1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FBS)、100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5μg/mL胰岛素、1μM地塞米松和500μM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的高糖DMEM培养基诱导分化(Day 0),为期3天(Day 0-Day 2).细胞于Day 3,Day 5和Day 7用小檗碱(5μM、10μM和20μM)处理,共给药3次,Day 8进入实验。未分化的细胞称为前脂肪细胞(Preadipocyte)。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滴积聚,观察细胞内脂滴大小。生化法测定细胞内蛋白和甘油三脂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调控前脂肪细胞分化基因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C/EBPβ、PPARγ、脂肪细胞脂质结合蛋白(aP2)和脂肪酸合成酶(FAS),以及脂肪因子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抵抗素(resistin)、血管紧张素原(AG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表达。结果:①小檗碱(5、10和20μM)呈剂量依赖性分别降低脂肪细胞TG值26%、37%和43%,抑制脂质积聚。②小檗碱10μM和20μM可降低脂肪细胞C/EBP a(21%和47%)和PPAR y mRNA(21%和55%)基因表达;小檗碱20μM显着降低C/EBPβmRNA基因表达16%。③小檗碱10μM和20μM分别降低aP2基因18%和40%;20μM显着降低FAS基因表达18%。④前脂肪细胞中未见adiponectin. leptin和resistin基因表达,而脂肪细胞中adiponectin、leptin和resist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01),小檗碱5μM、10μM和20μM呈剂量依赖性分别降低adiponectin(9%、46%和85%)、leptin(33%、75%和100%)和resistin(13%、63%和82%)在脂肪细胞中的表达。⑤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后,细胞内AGT mRNA基因表达明显升高84%,小檗碱10μM和20μM分别降低脂肪细胞中AGT mRNA表达15%和24%。⑥3T3-L1前脂肪细胞与脂肪细胞均可以分泌PAI-1和MCP-1,且二者比较,PAI-1和MCP-1 mRNA基因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小檗碱20μM明显降低脂肪细胞内PAI-1(12%)和MCP-1 mRNA (28%)基因表达。结论:小檗碱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降低细胞内TG含量和脂滴积聚,这与其抑制细胞分化过程中转录因子C/EBPβ、C/EBP a和PPAR y以及下游与脂肪代谢调节相关的基因aP2和FAS基因表达有关。小檗碱可下调脂肪因子adiponectin、leptin、resistin、AGT、PAI-1和MCP-1基因表达,进一步证实小檗碱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程新华,张青林[6](2010)在《黄连素在临床上的新用途》文中认为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肠道疾病和腹泻。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报道,在临床上发现黄连素有很多新的用途,现将其综述如下。

孟涌生[7](2010)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可导致心脑等严重并发症,合理降糖降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黄连作为中药使用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医治疗消渴常用药。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黄连素为主要成分,本研究主要通过不同剂量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临床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治疗作用的研究,评价黄连素针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效果,及探讨不同剂量黄连素降脂治疗的效果。1.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调脂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连素短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调脂作用。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20天,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分组分别为:模型组(灌胃蒸馏水)、黄连素低剂量组(75mg/kg)、黄连素中剂量组(150mg/kg)、黄连素高剂量组(300mg/kg)及二甲双胍组、辛伐他汀组、吉非罗齐组。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分别于给药后2、4周采血,检测血清血糖、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结果给药2周时黄连素低剂量组血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给药4周时,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P<0.05、中剂量P<0.01、高剂量组P<0.01)。除此之外,黄连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4周时还具有明显降低TG、TC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O.05)。结论黄连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对糖尿病伴随的血脂增高也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不同剂量黄连素降脂效果有差异。2.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脂疗效观察目的临床观察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患者分为二组:黄连素治疗组、辛伐他汀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连素治疗(每次0.3g,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10mg,每晚服药),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体重指数(BMI)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1.黄连素治疗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的TC均明显下降(二者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二组间比较辛伐他汀对照组的降TC效果更明显。2.黄连素降低TG效果不明显,辛伐他汀显示出较好的降低TG效果(P<0.01)。3.黄连素组显示出升高HDL-C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辛伐他汀对照组也显示出升高HDL-C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升高HDL-C效果无差异(P>0.05)。4.黄连素治疗组显示出降低LDL-C的效果,但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显示出降LDL-C效果(P<0.05)。5.黄连素组治疗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观察黄连素具有降脂效果,但总体降脂效果弱于辛伐他汀,黄连素降糖同时降脂是其特点。

张茜[8](2009)在《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文中指出目的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存质量。黄连素已经在临床上表现出很好的降糖调脂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素对KKAy小鼠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并且利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血糖;调血脂的机制。方法(1)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16只,随机分为黄连素组8只(给予250mg/kg/d的黄连素粉末悬浊液)和对照组8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4周。(2)每周末测定KKAy小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3周末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4周末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观察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改善作用。(3)取小鼠骨骼肌组织进行RT-PCR基因芯片实验,探讨黄连素对KKAy小鼠降血糖和调血脂的机制。结果(1)血糖结果:黄连素组KKAy小鼠FBG(9.9±5.6 vs 19.6±2.1mmol/L第7天,10.3±4.1 vs 18.0±5.0mmol/L第14天,10.2±2.4 vs 24.7±8.8mmol/L第21天,9.9±2.9 vs 20.5±5.8mmol/L第28天)和OGTT曲线下面积(AUC)(29.9±11.8vs 45.4±10.8mmmol/L)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2)血脂结果:黄连素组血总胆固醇(TC)(3.03±0.69 vs 5.20±1.93mmol/L)和甘油三酯(TG)(0.75±0.25 vs 1.29±0.40mmol/L)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3)胰岛素结果:黄连素组空腹胰岛素(FINS)(0.3±0.1 vs0.7±0.3ng/mL)和HOMA-IR值(1.8±0.9 vs 5.8±2.8)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黄连素组HOMA-β值(28.7±6.3 vs 18.3±6.4)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4)基因芯片结果:黄连素组GLUT4(fold-change-4.48), MAPK8(fold-change=13.15), MAPK14(fold-change =4.17), PPARα(fold-change=2.10), UCP2 (fold-change=2.55)和HNF4a (fold-change=2.12)上调,PPARγ(fold-change=-5.51)、CEBP (fold-change=-3.06)、PGC(fold-change:=-2.70)和RESISTIN (fold-change=-2.12)下调。结论(1)黄连素不仅能有效降低KKAy小鼠FBG,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调节脂代谢。(2)黄连素可能是通过MAPK通路调节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PPARa参与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脂的调节。

屠大伟[9](2007)在《黄连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黄连是着名的传统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主要成分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及黄连碱等生物碱。黄连具有良好的功效,如抗菌、消炎、止痛、解毒、退热、驱风、健胃、利胆、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肿瘤、扩张血管,以及治疗腹泻、痢疾等。古往今来,在我国含黄连的方剂不计其数,现代医学中应用黄连的制剂也很多。黄连以其干燥根茎入药,在生产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如叶、花、须根等部位,其中叶和须根主要作为兽药使用,或在黄连资源紧缺时曾做过黄连的替代品,而黄连花薹除在黄连产地有人使用外,未见任何研究报道。这些副产物因为其价格低廉,大部分被抛弃于田间地头,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文献中关于黄连副产物的应用研究也较少。黄连副产物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如能加以开发利用,必定能创造可观的效益。本文以黄连(味连)种植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须根、叶、花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各副产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以黄连花薹为重点,全面研究了黄连花薹的各项理化指标,并对其降血糖、降血脂、退热等功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黄连花薹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评价;最后,以黄连花薹为原料开发出了两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饮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连花薹、叶和须根中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质元素等成分。黄连花薹中氨基酸、矿质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种副产物,花薹中氨基酸占干重的17.53%,叶中的氨基酸总量为12.18%,须根中仅有5.63%。花薹中的氨基酸组成更接近理想蛋白质的要求。黄连花薹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Fe、Mn、Cu和Zn等必需的微量元素。采用中药化学中系统预实验法对黄连花薹中各种类型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检识。发现,黄连花薹中还可能含有黄酮类物质、多酚类物质、蒽醌类物质、氨基酸及肽类物质、有机酸、强心甙、三萜皂甙等成分。通过HPLC法测定了黄连花薹、叶和须根中药根碱、巴马汀及小檗碱三种生物碱的含量,其中须根中药根碱含量可达到0.80%,叶柄中小檗碱达到1.53%,花薹中巴马汀含量达到0.44%。2.黄连及其副产物—须根、茎叶及花薹均表现出了直接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及过氧化氢的活性。其活性与黄连及各副产物所含小檗碱的含量成正相关。3.黄连花薹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血糖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健康SD大鼠按200mg/Kg·BW腹腔注射四氧嘧啶,3d后测定空腹血糖值,剔除血糖值小于10.0mmol/L的大鼠,分组,连续28d给予不同浓度的黄连花薹提取物。28d后,测定各组动物血糖,中、高剂量血糖明显下降,低剂量组动物血糖也有一定的下降趋势,而高糖对照组血糖未见下降。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组大鼠体重变化、饮水量情况及进食情况进行监控,结果显示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体重、饮水量及食物利用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测定了各组大鼠的血脂指标,结果显示,黄连花薹提取物在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同时,对血脂紊乱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此外,黄连花薹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血浆中SOD、MDA及GSH-Ps水平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说明黄连花薹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表现出一定的体内抗氧化功能。4.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饲喂2周后,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高脂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给药30d。结果表明,黄连花薹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TC、TG、LDL-C和HDL-C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并且可以显着降低动脉硬化指数,抑制脂肪在肝脏和腹腔的沉积。病理学检测显示,各药物组肝指数、肾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睾丸指数与正常对照组均比较无差异。5.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通过皮下注射干酵母,建立发热动物模型。给予发热动物不同浓度的黄连花薹提取物,结果显示,黄连花薹具有一定的退热功能,并且其效果随剂量增加有一定的增强趋势,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6.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2003)的程序,选作了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及90天喂养实验,对黄连花薹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经测定,黄连花薹的LD50>21.5g/Kg·BW,无急性毒性。在Ames实验、精子畸形实验、骨髓微核实验、90d喂养实验中,各剂量组和正常对照组在各项指标上均无显着差异。7.以黄连花薹为主要原料,开发出了两种功能性产品。第一种为黄连花茶,优化的杀青工艺为投料量1.5Kg,杀青时间为5min,杀青温度为200℃。杀青,冷却干燥后,包装成黄连花茶。第二种为黄连花薹袋泡茶,以黄连花茶90g,甜茶2g,杭白菊20g进行混合配比,所制袋泡茶颜色橙黄,微甜,略带苦味,并伴有淡淡的菊花清香。

孙红武[10](2007)在《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利用纳米技术的优点,以纳米乳给药系统为载体,对传统的黄连素制剂进行改造。在建立分析方法、空白纳米乳的处方筛选及影响因素考察上,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了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的稳定性、安全性、药效学、药动学和释药性能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摘要如下:1.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建立用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含量检测的紫外(制剂)与高效液相色谱(制剂和动力学)分析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其紫外吸收波长、标准曲线、回收率和精密度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在340 nm处有最大吸收,紫外的标准曲线在1~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为99.7 %。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9 %、进样重复性的为2.5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制剂的标准曲线在5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2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9.4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7.499 min。回收率的RSD为0.79%、进样重复性的为0.64 %和1.44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血浆的标准曲线在10~16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0.36 ng/mL,其平均回收率为95.6 %和平均保留时间为5.602 min。回收率的RSD为3.46 %、进样重复性的为0.42 %和1.42 %、日间和日内精密度的小于0.6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回收率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可用于其质量控制和动力学研究。2.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筛选出空白纳米乳处方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用HLB值法和纳米乳的评价标准,筛选出形成纳米乳的处方;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对黄连素的增溶作用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可形成纳米乳的处方是,表面活性剂为Tween类(80和60),Span类(80和60),EL-40和RH-40;助表面活性为无水乙醇、甘油、丙二醇、正丁醇和1,3丁二醇;油相为IPM和液体石蜡。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的种类及比例是纳米乳形成最主要和关键的因素。在能形成纳米乳范围内,表面活性剂HLB值越大,纳米乳区越大;助表面活性剂的链越短,纳米乳区越大;油相的HLB值与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匹配,纳米乳区越大;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值(Km)越合适,纳米乳区越大;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加入量的增加,纳米乳区增大;增溶试验表明,黄连素在纳米乳中的溶解度比水溶液和胶束的高。本研究筛选出的空白纳米乳处方及影响因素考察结果,为后期制备工作奠定了基础。3.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选择适宜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利用伪三元相图,制备出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用包封率与载药量为评价指标,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黏度计、折光仪和电导仪等对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该系统中黄连素的含量,对其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制备出含EL40-甘油-IPM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是澄清透明的球状液滴液体,其平均粒径为43.5 nm(空白纳米乳为17.9 nm);优化出的制备工艺是磁力搅拌、37 oC、150 r/min、分散12 h和第三种药物加入顺序。理化性质、稳定性参数、加速和光加速等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质量稳定;通过长期和经典恒温试验可推测出其有效期为2.5年。本研究制备出的黄连素给药系统质量稳定,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4.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价。通过急性毒性、皮肤刺激和眼部刺激毒性(单次和多次)、细胞毒性试验对纳米乳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875 mg/kg,折合成人的剂量(50 kg),是临床用量的21 875倍。根据Bliss法,用SAS6.0统计软件、自行编制程序,计算出其累积的LD50为3 055 mg/kg;对家兔皮肤和眼部(单次和多次)刺激均无毒性;对细胞毒性为1级,无明显毒性。本研究制备出的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对小鼠、家兔皮肤和眼部、细胞均无毒性,临床用药安全,符合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要求。5.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评价对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进行评价。用体外抑菌、对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正常和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和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试验对其药效学进行评价。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无乳链球菌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其抑菌圈直径分别是片剂、胶囊和水溶液的4倍、3.83倍、3.83倍和3.66倍。用大肠杆菌所致细菌性腹泻,黄连素纳米乳减少腹泻次数是黄连素水溶液、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泻痢停的2倍、2.2倍、2倍、1.93倍(预防试验)和2.7倍、2.13倍、1.88倍、2.22倍(治疗试验)。用50 mg/kg,1次/d,连续给药6 d后,它可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值,但与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用上述方法给药,2.0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的高糖耐受量模型,对降低小鼠相对的血糖值的平均值(0、30、60、120 min),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格列苯脲的4.48倍、3.57倍、3.88倍。用上述方法给药后,0.25 mL/10g腹腔注射75%的蛋黄乳造成的急性高血脂模型,对降低小鼠的总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对值,黄连素纳米乳是黄连素片剂、黄连素胶囊和非诺倍特的4.51倍、2.18倍、4.60倍和2.08倍、1.06倍、1.27倍和2.64倍、1.64倍和1.44倍。药效学结果表明,制备的黄连素纳米乳药效比黄连素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显着提高。6.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对黄连素纳米乳的药动学和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研究。给家兔灌50 mg/kg黄连素后,在0、0.16、0.33、0.5、0.75、1、2、4、8、12、18、24 h,用HPLC法测定家兔血浆中的黄连素含量,用残数法对药时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出药动学参数。用透析袋法,考察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的释药性能,用七种常用的释放模型方程对释药曲线进行拟合。在家兔体内,黄连素纳米乳、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均符合有吸收的二室开放模型。黄连素纳米乳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4.205 h)比黄连素片剂(1.379 h)和黄连素胶囊(1.117 h)延长2.826 h和3.088 h;其理论的平均最高血药浓度Cmax(113.699μg/L)是黄连素片剂(62.466μg/L)和黄连素胶囊(60.021μg/L)的1.820倍和1.894倍;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是黄连素片剂和黄连素胶囊的339%和332%。释药结果表明,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胃液和PBS中符合Hixon-crowell方程;在人工肠液中符合一级释放方程。动力学结果揭示,黄连素纳米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加,且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释药性能曲线显示,黄连素纳米乳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浓度最高,药物释放属于被动扩散。

二、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高雄激素状态及StAR蛋白质、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1.1 PCOS诊断标准的演变过程
        1.2 PCOS的病因学研究
        1.3 病理生理学研究
        1.4 PCOS的临床表现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现状
        1.6 PCOS动物模型
    2 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方药
    3 黄连素治疗PCOS的立题依据
        3.1 黄连素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治疗代谢综合征
        3.2 黄连素治疗PCOS的文献资料
    4 雄激素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因子
        4.1 卵泡产生甾体激素的生理机制
        4.2 雄激素生物合成、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因子
    5 目前PCOS治疗方法的现状及研究趋势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地点
        1.3 实验药品
        1.4 实验试剂
        1.5 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选取实验动物
        2.2 动物饲养条件
        2.3 建立PCOS大鼠模型
        2.4 分组及治疗方法
        2.5 标本采集及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造模结果
        3.2 药物治疗后各观察指标结果
    4 讨论
        4.1 动物模型讨论
        4.2 实验数据讨论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本课题创新点
    3 存在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实验图片
    附录二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黄连素临床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高血压
2 治疗糖尿病
3 治疗心律失常
4 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5 防癌
6 治疗胆囊炎
7 治疗皮肤病

(3)黄连素降血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降血糖机制动物实验研究
    1.1 黄连素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1.2 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
    1.3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改善胰岛素抵抗
    1.4 抑制α-糖苷酶
    1.5 增加脂肪细胞的葡萄转运和葡萄糖消耗量
    1.6 抗高血糖作用
2 Ber降糖的临床应用
    2.1 单味Ber治疗糖尿病
    2.2 Ber与西药对照治疗糖尿病
        2.2.1 Ber与二甲双胍
        2.2.2 Ber与磺脲类
        2.2.3 Ber与噻唑烷二酮类
    2.3 黄连素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
3 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实验研究
    3.1 抗氧化作用
    3.2 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3.3 改善血液流变作用
    3.4 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3.5 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4 安全性评价
5 结 语
6 展 望

(4)黄连素临床应用及研究的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抗菌作用
2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
    2.1 抗心律失常
    2.2 抗心力衰竭
    2.3 抑制心肌纤维化, 改善心室重构
    2.4 降血压
    2.5 降血脂
    2.6 抗动脉粥样硬化
    2.7 抗血小板作用
3 降血糖
4 抗肿瘤
5 抗免疫排斥
6 抗消化性溃疡
7 其他作用
8 不良反应
    8.1 致手足指趾痛
    8.2 引起固定性药疹
9 结语

(5)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一 糖尿病心肌病与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
    1. 糖尿病心肌病心脏病变与能量代谢紊乱
    2.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的分子特点及调节机制
    3. 过氧化物增殖体激活受体与糖尿病心肌病变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小檗碱主要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1. 概述
    2. 小檗碱主要的药理作用
    3. 小檗碱调控糖、脂代谢作用的主要机制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建立与评价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研究小结
第二部分 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及机制整体实验研究
    实验一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心脏保护和外周循环物质代谢作用研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小檗碱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PPAR α、PPARγ和GLUT4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小结
第三部分 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因子分泌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研究小结
研究总结
论文创新点
个人简历
致谢
附图

(6)黄连素在临床上的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高血压
2 治疗糖尿病
3 治疗心律失常
4 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炎
5 防癌
6 治疗胆囊炎
7 治疗皮肤病

(7)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
    综述一 黄连素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黄连素降血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
    前言
    第一节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调脂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脂疗效观察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药物临床受试者须知

(8)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黄连素调节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
    前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黄连素降糖调脂机制新进展
    正文
    参考文献
综述二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正文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9)黄连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黄连概述
    1.2 黄连的药用历史
    1.3 黄连的有效成分研究状况
        1.3.1 主要成分及物化性质
        1.3.2 黄连中生物碱含量的研究
        1.3.3 有效成份的分析方法
        1.3.4 黄连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
    1.4 黄连及其活性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1.4.1 抗微生物作用
        1.4.2 免疫调节功能
        1.4.3 抗炎作用
        1.4.4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
        1.4.5 抗肿瘤
        1.4.6 降血糖作用
        1.4.7 降血脂作用
        1.4.8 降血压
        1.4.9 保护胃肠道及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功能
        1.4.10 抗血小板作用
        1.4.11 治疗皮肤病
        1.4.12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1.4.13 其它功能
    1.5 黄连及其生物碱的安全问题
    1.6 黄连副产物的研究与利用
    参考文献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2.1 黄连副产物成分分析
        2.2.2 黄连副产物—须根、茎叶及花薹抗氧化活性研究
        2.2.3 黄连副产物—黄连花薹降血糖作用研究
        2.2.4 黄连副产物—黄连花薹降血脂作用研究
        2.2.5 黄连副产物—黄连花薹退热作用研究
        2.2.6 黄连副产物—黄连花薹安全性评价
        2.2.7 黄连副产物—黄连花薹产品开发
    2.3 研究创新点
第3章 黄连副产物主要成分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黄连花薹化学成分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定量分布
        3.3.2 黄连花薹化学成分的定性检识
        3.3.3 黄连花薹常规营养物质含量
        3.3.4 黄连须根、叶、花薹的总氨基酸含量
        3.3.5 黄连须根、叶、花薹的矿质元素含量
        3.3.6 黄连须根、叶、花薹中生物碱含量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黄连副产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黄连副产物抗氧化活性结果
        4.3.2 黄连及其副产物清除自由基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黄连花薹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5.3.2 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5.3.3 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糖耐量的影响
        5.3.4 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
        5.3.5 黄连花薹提取液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对其他血清指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黄连花薹对实验性高血脂症大鼠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黄连花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6.3.2 黄连花薹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6.3.3 黄连花薹对高脂血症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影响
        6.3.4 病理学观察结果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黄连花薹体内退热试验研究
    7.1 引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材料
        7.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7.2.3 实验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8章 黄连花薹安全性评价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材料
        8.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8.2.3 实验方法
    8.3 结果与讨论
        8.3.1 黄连花薹的急性毒性试验
        8.3.2 黄连花薹的Ames试验
        8.3.3 黄连花薹的骨髓微核实验
        8.3.4 黄连花薹的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8.3.5 黄连花薹90天喂养实验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黄连花薹功能产品的开发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材料
        9.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9.2.3 实验方法
    9.3 结果与分析
        9.3.1 杀青工艺条件的确定
        9.3.2 干燥工艺条件确定
        9.3.3 黄连花薹、甜茶、杭白菊配比正交试验结果
        9.3.4 不同配比感官品评描述及综合评定结果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黄连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1.1 抗微生物、原虫及病毒作用
        1.1.2 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疾病的作用
        1.1.3 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
        1.1.4 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1.1.5 降血糖作用
        1.1.6 抗炎与免疫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
        1.1.7 抗肿瘤作用
        1.1.8 其他疾病的作用
        1.1.9 黄连素的毒副作用研究
        1.1.10 结语
    1.2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纳米乳的研究概述
        1.2.2 纳米乳的基本性质研究
        1.2.3 纳米乳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2.4 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应用
        1.2.5 结语
    1.3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分析方法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制剂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法的建立
        2.2.2 制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2.3 血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空白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处方筛选及其影响因素考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对纳米乳处方的筛选
        3.2.2 利用伪三元相图对纳米乳形成因素考察
        3.2.3 黄连素的增溶作用
    3.3 讨论
        3.3.1 纳米乳与表面活性剂
        3.3.2 纳米乳与助表面活性剂
        3.3.3 纳米乳与油相
        3.3.4 纳米乳与温度
        3.3.5 纳米乳与伪三元相图
        3.3.6 纳米乳与药物增溶
    3.4 小结
第四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黄连素纳米乳制备
        4.2.2 黄连素纳米乳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制备工艺考察
        4.2.3 黄连素纳米乳的质量评价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急性毒性试验
        5.2.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2.3 细胞毒性试验
    5.3 讨论
        5.3.1 急性毒性试验
        5.3.2 皮肤和眼部刺激毒性试验
        5.3.3 细胞毒性试验
    5.4 小结
第六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药效学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体外抗菌活性
        6.2.2 对细菌性腹泻模型小鼠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6.2.3 对正常及高糖耐受量小鼠血糖的影响
        6.2.4 对急性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的影响
    6.3 讨论
        6.3.1 体外抑菌活性
        6.3.2 细菌性腹泻
        6.3.3 对小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6.4 小结
第七章 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药动学及其释药性能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2.2 黄连素纳米乳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3 讨论
        7.3.1 药物动力学研究
        7.3.2 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 谢

四、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高雄激素状态及StAR蛋白质、mRNA表达的影响[D]. 郑慧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2]黄连素临床新用途[J]. 陈征远,张雪娇,于红梅.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06)
  • [3]黄连素降血糖的研究进展[J]. 程皓.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24)
  • [4]黄连素临床应用及研究的新进展[J]. 杨萍. 天津药学, 2011(03)
  • [5]小檗碱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作用和机制研究[D]. 董世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2)
  • [6]黄连素在临床上的新用途[J]. 程新华,张青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10(28)
  • [7]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D]. 孟涌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1)
  • [8]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D]. 张茜.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S1)
  • [9]黄连副产物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 屠大伟. 西南大学, 2007(09)
  • [10]黄连素纳米乳给药系统的研究[D]. 孙红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小檗碱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