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一、入世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郭燕芬[1](2021)在《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热点主题、前沿变迁与展望——基于CSSCI来源文献(1998—2019)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以1998—2019年CSSCI数据库收录期刊发表的302篇研究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软件,从研究文献整体情况、热点主题与前沿变迁呈现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年度分布与治理实践中关键事件相对应,呈波动起伏状;整体研究力量较为分散,核心的研究团队尚未形成。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等关键词,形成了农民负担、服务型政府、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WTO、机构改革、和谐社会、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创新11大聚类组群,对聚类组群的节点信息分析,将其整合为:政府职能的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与任务取向、政府职能转变的演进历程、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内容与路径、政府经济职能及其发展趋势五大热点研究主题。研究前沿呈现从凸显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到凸显政府社会职能转变再到凸显以公共服务职能为核心的政府职能全方位转变与完善的变迁趋势。

张波[2](2009)在《论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理念重构及功能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应对,尤其是金融市场准入,作为金融业的首要环节,更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制度,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针对金融市场的准入监管,可具体从理念重构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以此保障其功能的实现。

柴庆雯[3](2008)在《论经济法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文中认为入世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政府实现了稳健转型。经济法作为公法与私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法律。在我国市场化改革中,这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能否合理的建立起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刘佳义[4](2007)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我国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国经济正在快速融入一体化的全球经济中,对外贸易总额从1979年的292.3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7606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从1979年的0.83%提高到2006年的9.6%,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79年的11.26%提高到2006年的67.26%。外商在中国大陆的直接投资高速增长,从1979年的0.32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695亿美元,2006年,我国利用外资占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总额的19%。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1982的0.44亿美元上升到2006年的161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979年的8.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0663亿美元。在此过程中,虽然政府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变革,但如何应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不断高度融合成为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中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推进经济管理模式改革,并取得巨大成绩,但由于改革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我国传统的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部分弊端仍就存在。政府垄断公共物品提供、统筹统揽,以大量的行政审批手段过多地干预市场经济运行,政府运作透明度差、法治环境欠缺。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经济调控方式间接化、决策方式科学化、领导方式人本化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政府从职能、手段和机构设置等方面不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加快机制体制转轨,在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不断高度融合中,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职能要在精简、效率的原则基础上适当地扩充,以便更好地承担起社会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职责,为此,就需要对政府经济管理绩效进行评估。改革目的就是要对政府职能进行重新界定,界定政府公共产品提供领域,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经济人主体”,通过成本收益率的核算来纠正政府决策中的失误,以保持政府改革的正确方向。以1994-2003年中国大陆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成本-收益法分别计算了各省政府的经济管理绩效,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政府改革的效率最高,其典型的成本-收益比率为1.25,其次是中部地区,其典型的成本—收益比率为0.25,最后则是西部地区,其典型的成本-收益比率为0.18,由此可见,东部地区政府改革是最富有成效的。除此之外,本文还对影响政府经济管理绩效的各因素提出了假说,并以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1)公务员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政府改革绩效成正比,“高薪养廉”政府在我国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行贿受贿现象,稳定公务员工作心态,建立廉洁效率政府;(2)政府职能重新界定过程中有着规模经济现象,转型期间政府规模的适当扩张有助于提高政府改革效率;(3)提高区域对外开放度有利于政府改革绩效的提升,建立政府-市场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必要条件。政府在经济管理职能方面的创新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加速市场培育和法制建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在经济职能转变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确保在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压力下国民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道路。并强化社会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宏观经济调控职能,加强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政府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必须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西方成熟的经济管理手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运用的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均是以本国市场经济运作为基础来加以制订的,而我国正处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之中,因而政府在制订经济管理手段方面,在借鉴人家经验的同时,还必须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出发点。近几年来,我国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软着陆”、“点刹车”、抓紧土地使用审批权等作法在实践中则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为我国政府进一步调控经济、解决经济过热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在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改革方面,结合西方行政机构改革的新趋势,提出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原则以及若干建议。当今西方国家政府行政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效率优先,这主要表现在其建立“小政府”、职能机构分离、分权并加以强化等各方面。以当今世界政府改革的潮流为基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机构,以精简效率为先,同时以成本收益核算加以监督和强化。政府机构改革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WTO规则相对接、与职能转变相适应、注意成本效益核算、注重吸收本国经验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相结合。

王宝义[5](2006)在《新时期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创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处在改革的深化期和全面开放的新时期,新时期对政府经济职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研究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创新, 成为重大迫切的任务。本文是在分析借鉴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实情况, 对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与创新所做的探索。

于丽[6](2006)在《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相互作用,密切相联。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法具有催生、决定和促进的作用,而经济法对国家经济职能具有界定、规制和保障作用。他们都属于一国的上层建筑,都要符合客观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入世对我国的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当做到国家经济职能的行使和经济法规则符合WTO规则的要求,确保二者能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在正常的轨道上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王宇波[7](2005)在《经济民营化条件下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文中提出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目前国内对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问题研究和关注较少。转变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目的是为了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的要求,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以科学的发展观,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推进经济民营化提供引导、协调和服务,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本文论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由于国家掌控着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源,国有资本仍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而政府的经济职能有着与完全市场化国家不同的特殊职能。在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主要是指我国县级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条件而对其承担的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发展事务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功能、作用范围、行为方式的调整。地方政府官员具有不同于中央政府的相对独立目标,寻求利用制度创新的机会是实现本地经济制度性增长的关键。转变的主要推动力量可分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民营化、经济、行政成本、行政效率和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动力和发达地区的示范效应。对影响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包括经济的、政治的、观念的、社会的、人员素质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涵是从治理理念、规制、机构、方式、考评体系全面的变革。诚信政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道德基础,政府依法行政是诚信政府的制度保证,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核心内容之一,政府必须考虑其投入与产出问题,采用先进、科学的组织形式是从技术层面提高政府效能的重要途径,而政府信息化建设为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技术效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绩效考评是政府正确履行其经济职能的控制环节,也是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依据。在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功经验和国外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转轨时期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目标模式是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化、民营化、法制化的服务型公共政府模式。其特征为有限性、法制性、效能型、公共性、主导性。“政府职能的有限性”是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基点,“服务”是转变的实质,“效能”是转变的目的。可以通过加强理论研究的前瞻性确

于庆生[8](2004)在《入世后我国经济法的重新定位》文中研究说明法律入世主要是经济法入世,我国传统经济法的理念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和法律体系等诸多方面与WTO规则都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树立符合WTO规则的经济法新观念,对我国经济法进行重新定位,是我国入世后有效履行WTO规则义务的先决性条件,是构建和完善我国经济法法律体系、法学学科的基础和前提。

汪承亮[9](2005)在《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县市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贸易壁垒的拆除,资源和人才自由流动性的提升,全球性政府间竞争的时代逐渐来临。政府能否创造良好的环境来吸引资金、技术和人才成为国家或区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在中国,改革发展到今天,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都与政府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政府如何定位自身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如何进行改革,关系到中国是走向“好的市场经济”还是“坏的市场经济”。在此背景下,本文批判吸收政治哲学中的政府理论、经济学中自由主义理论、干预主义理论、市场增进论、人力资本理论、社会学中的社会资本理论、管理学中的组织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制度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以浙江省市县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的经验观察,试图探索转轨经济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揭示政府角色生成与演变的机制以及如何有效促进政府角色的转换。具体说来,本文关注四个基本问题:(1) 转轨经济中政府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2) 政府实际上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3) 政府为什么会扮演这样的角色,政府角色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政府角色的生成与演变机制是怎样的?(4) 如何进行政府改革,有效促进政府角色的转换?本文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含创新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在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问题的研究中,针对以往研究大多是从弥补“市场失灵”的角度逻辑推演政府应该干什么,而较少深入问及政府到底是什么,它会按照“应然”的要求去行动吗?本文首先深入到政治哲学领域探究政府的本质,分析指出现实中的政府是社会中的暴力垄断组织,其产生与持续存在均有深刻的集体行动逻辑,是“匪帮”与民众理性自利的结果,天然具有侵犯民众权利和自由的倾向;政府又是必要的。因此,为防止政府对民众权益的侵犯应将其角色定位在公共领域。同时从思想对行为的引导作用上指出,将政府建基于“公正、平等、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和理性的原则之上是历史的潮流,也是我们面临传统和现实压力时必须坚持的变革方向。其次揭示了西方经济理论在指导政府角色定位时的预设,自由主义理论强调政府作市场经济的“守夜人”,是预设了市场存在及其会自发扩展的,而转轨经济中不少地方(尤其是广大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处于自然或半自然经济状态,政府面临是如何促进本地居民融入全国乃至全球性大市场的问题;干预主义以保护贸易、市场失灵、市场不稳定为逻辑起点强调政府干预经济,是预设了法治基础的,而转轨经济中法治并没有充分发展,政府没有受到应有的约束,它对经济的干预常常会异化为权力的滥用而导致更差的福利水平。因此,应强调政府通过增进市场本身的协调能力来解决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事实上,区域经济发展本质上是区域经济能力--居民发现市场机会、组织资源的能力与技术能力的有机结合--的提升,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促进合作与双赢的社会资本的积累。所以,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需要通过提升区域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水平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支持了这一点。最后,针对既有政府角色定位研究很少提出一个根本性的原则,本文以经验实证为基础,对转轨经济中政府角色定位的原则做了基于本土文化的概括:以民为本,公正协调。(该部分的主要创新点已整理成论文《政府是什么,应该是什么?—论以民为本、公正协调是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发表于《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的巧一24页) (2)在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描述性研究中,本文以浙江市县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运用职能文本分析、官方统计数据分析、调查研究等多种方法探索了地方政府角色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浙江23个市县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的指数,同时运用案例分析了政府角色的缺位与错位现象。实证分析发现,一般而言,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与安徽相比,经济发展领先的浙江财政支出中事业费开支占比更高,而行政管理费的开支占比更低;浙江政府在释放市场能量方面己经相当成功,但如何增进民间与市场能力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即使是浙江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政府行为异化也同样存在甚至某些地方也比较严重。 (3)针对既有有关政府角色的文献很少深入探索政府角色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本文对政府角色进行了解释性分析,深入到政府治理结构、政府内的决策机制、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的分析及其对政府角色的影响。政府治理结构分析表明,各级政府的实际角色与各级党委,尤其是党委常委和书记的区域治理理念密切相联:治理结构缺失对地方“一把手”及行政机关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政府行为异化的制度性原因。政府决策虽然要求实行民主集中制,但在实际中常常演化为“多集中而少民主”,民众意愿得不到有效的聚集和反映,导致政府角色偏离社会的需要。千部选拔任用机制在提名等环节上的缺陷,使得?

温树斌[10](2004)在《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法律构想》文中研究指明为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模式 ,政府应当成为权力有限的、遵循正当程序的、负责任的政府 ;应当制定和不断完善市场规则 ,以统一、公正、公开、透明的方式依法管理国民经济 ,改进和充分运用经济管理手段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强化服务职能。

二、入世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入世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热点主题、前沿变迁与展望——基于CSSCI来源文献(1998—2019)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二、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文献的整体状况
    (一)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
    (二)学者与研究机构分布
    (三)期刊共被引分析
    (四)作者共被引分析
三、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变迁
    (一)研究热点领域
        1.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2.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二)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前沿的变迁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2)论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理念重构及功能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现状考察
二、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国际考察及借鉴
    (一) 美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考察
        1. 资本金监管层面的要求。美国在准入资本监管方面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 权限构造层面的要求。权限构造层面的要求表现为:
        3. 业务层面的要求。美国的业务准入限制体制近年来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严格的分业经营到默许的混业经营再到混业经营合法化。具体表现为:
        4. 高级管理人员层面的要求。美国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准入监管作出了一系列的明文限制, 较为严格, 可以从以下三个原则中得到体现:
    (二) 欧盟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考察
        1. 欧盟内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限制措施不具有歧视色彩。
        2. 我国在利用金融服务市场准入限制时, 应注意对金融机构和消费者私权利的保护。
        3. 在改进我国在入世时所作的承诺时, 应努力消除结构性障碍等所造成的市场准入限制。
    (三) 韩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考察
        1. 韩国金融自由化的创新。
        2. 韩国放松管制, 倡导金融国际化的改革。
三、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理念重构
    (一) 政府层面上的理念重构
    (二) 市场层面上的理念重构
四、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功能实现路径
    (一) 宏观上, 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功能实现路径
        1. 建立健全系统性的监管体系
        2. 加强金融监管法律规则体系的建设
    (二) 微观上, 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的功能实现路径
        1. 实体层面的完善内容
        2. 程序层面的完善内容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理论背景
    1.2.2 现实背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 第2章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
2.1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及类型
2.2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2.2.1 公共选择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行政生态理论
2.3 相关研究概况
    2.3.1 国外研究
    2.3.2 国内研究
2.4 政府管理经济的历史之争
    2.4.1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争
    2.4.2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期间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之争
    2.4.3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自由主义同国家干预主义之争 第3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对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3.1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3.1.1 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3.1.2 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3.1.3 国际资本流动加快
3.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及资本流动
    3.2.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发展
    3.2.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资本流动
3.3 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经济管理的一般要求
    3.3.1 行政体制简约化
    3.3.2 法律体系健全化
    3.3.3 管理方式市场化
    3.3.4 政府政策服务化
    3.3.5 社保体系后勤化 第4章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与变革的现实基础
4.1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4.1.1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演变
    4.1.2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的演变
    4.1.3 政府经济管理机构设置的演变
    4.1.4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模式的挑战
4.2 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现实基础
    4.2.1 中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
    4.2.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第5章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改革的经济学思考
5.1 成本-效益分析对政府经济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5.1.1 完善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应
    5.1.2 顺应市场经济中政府角色重新定位的需要
    5.1.3 有利于节省经济资源,促进社会成员福利的增加
    5.1.4 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重塑政府形象
5.2 政府改革的成本分析
    5.2.1 不同标准下对政府改革的成本划分
    5.2.2 从经济学角度对政府改革成本的划分
    5.2.3 小结
5.3 政府改革的效益分析
    5.3.1 政府改革的直接效应
    5.3.2 政府改革的间接效益
5.4 政府经济管理的绩效评估
    5.4.1 绩效评估的涵义
    5.4.2 绩效评估的意义
    5.4.3 绩效评估的方法
    5.4.4 运用成本-收益法对我国政府绩效的评估 第6章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之一:转变职能
6.1 经济全球化下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的动因
    6.1.1 贸易的全球自由化要求政府转变经济管理职能
    6.1.2 金融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6.1.3 外商投资的全球化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6.1.4 国际经济组织要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6.2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换的进展
    6.2.1 以市场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
    6.2.2 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
    6.2.3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2.4 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6.3 目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6.3.1 未能形成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6.3.2 法制环境建设亟待改进
    6.3.3 中央和地方间的矛盾尚未得以彻底理清
6.4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6.4.1 建设公平、竞争、高效的市场环境
    6.4.2 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方向
    6.4.3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重点 第7章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之二:管理手段
7.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强调运用经济手段的意义
    7.1.1 运用经济手段是推动经济建设、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外在要求
    7.1.2 运用经济手段是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
7.2 当代西方成熟的经济手段:开放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手段
    7.2.1 开放条件经济总量平衡原理
    7.2.2 开放条件下政府对财政货币手段的应用
7.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手段的运用与经验总结
    7.3.1 “软着陆”中经济手段的搭配运用
    7.3.2 “点刹车”下对土地使用审批权的控制 第8章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之三:机构改革
8.1 中国以往机构改革的特点、问题及原因
    8.1.1 前7次机构改革的基本特点
    8.1.2 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1.3 形成政府机构改革特点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8.2 西方行政机构改革的新趋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8.2.1 “小政府”趋势
    8.2.2 决策与执行职能及机构的分离趋势
    8.2.3 行政机构的分权化趋势
    8.2.4 综合调整职能及机构强化的趋势
    8.2.5 灵活政府模式与机构设置的弹性化趋势
    8.2.6 政府机构改革法治化趋势
8.3 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原则与若干建议
    8.3.1 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8.3.2 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
    8.3.3 机构改革的方向:与转变职能相适应
    8.3.4 机构改革的标尺:实行严格有效的成本-效益核算
    8.3.5 推进依法行政,实现政府机构改革法治化
    8.3.6 建立反危机机构体系,提高政府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6)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言
第1章 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概述
    1 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的发展历史
        1.1.1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1.1.2 自由资本主义形成时期
        1.1.3 垄断资本主义
        1.1.4 后资本主义阶段
    2 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1.2.1 国家经济职能存在的必要性
        1.2.1.1 弥补“市场失灵”的不足
        1.2.1.2 提供必要社会保障
        1.2.2 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
        1.2.2.1 解决“政府失灵”问题
        1.2.2.2 市场经济需要法律规则
    3 国家经济职能和经济法的内容
        1.3.1 国家经济职能的主要内容
        1.3.1.1 发展经济的职能
        1.3.1.2 规范市场的职能
        1.3.1.3 公共服务的职能
        1.3.2 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国家经济职能对经济法的作用
    2.1 国家经济职能的历史演变催生经济法
    2.2 国家经济职能决定经济法的内容
        2.2.1 决定经济法不同于其他部门法
        2.2.2 决定经济法的具体内容
    2.3 国家经济职能促进经济法的发展
        2.3.1 引领经济法的发展方向
        2.3.2 为经济法的发展创造条件
        2.3.3 经济法的立法是国家经济职能的重要表现
        2.3.4 为经济法的施行提供有力保障
第3章 经济法对国家经济职能的作用
    3.1 经济法界定国家经济职能的范围
        3.1.1 国家经济职能需要界定
        3.1.2 经济法是界定国家经济职能之法
    3.2 经济法规制国家经济职能的行使
        3.2.1 从实体规范方面规制国家经济职能
        3.2.2 从程序规范方面规制国家经济职能
        3.2.3 以控权和保权相结合的方式规制国家经济职能
    3.3 经济法保障国家经济职能的发挥
        3.3.1 协调国家经济职能与市场机制之间的矛盾
        3.3.2 辅助解决市场规律与资本自由的矛盾
第4章 入世对经济职能和经济法提出的要求
    4.1 WTO对我国经济职能的要求
        4.1.1 转变国家经济职能行使的范围和方式
        4.1.2 国家经济职能行使程序化和公开化
        4.1.3 国家经济职能的行使结果接受司法审查
        4.1.4 国家经济职能统一行使
        4.1.5 国家经济职能服务于市场的统一
    4.2 WTO对经济法提出的要求
        4.2.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4.2.2 内部统一的问题
        4.2.3 稳定和转型问题
        4.2.4 综合调整社会经济关系
        4.2.5 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统一
第5章 完善我国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
    5.1 国家经济职能的完善
        5.1.1 准确定位国家经济职能
        5.1.2 加强宏观调控并弱化微观管理
        5.1.3 承担经济转型职能
        5.1.4 统一基础上侧重对外经济管理
    5.2 经济法的完善
        5.2.1 确定经济法的核心理念
        5.2.2 建立统一、公正、可预见的法律体系
        5.2.3 增加经济法的对外拓展性
        5.2.4 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紧密联系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中文详细摘要

(7)经济民营化条件下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民营化
        1.2.2 政府职能、经济职能与县级政府经济职能
        1.2.3 国内外关于政府经济职能及其转变的理论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结构框架
2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现状和问题
    2.1 经济体制转轨与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现状
    2.2 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问题
        2.2.1 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的职责不对称,影响了县级政府的行政能力发挥
        2.2.2 县级政府财力薄弱、包袱沉重,使其难以理性作为
        2.2.3 各级政府间关于公益事业的“事权”划分不合理,县级政府急需“减负”
    2.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2.4 行政体制改革遗留问题的制约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七维动力分析
    3.1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动力模型
    3.2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外部动力分析
        3.2.1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力
        3.2.2 民营化推动力
        3.2.3 经济推动力
    3.3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内生动力分析
        3.3.1 行政成本的压力
        3.3.2 行政效率的推动力
        3.3.3 社会(就业)推动力
        3.3.4 发达地区的示范效应
    3.4 本章小结
4 三元博弈格局与县级政府的经济职能定位
    4.1 三元博弈格局的形成
    4.2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约束条件
    4.3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机构的基本框架
    4.4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目标模式
    4.5 本章小结
5 县级政府治理理念、管理体制、方式及考评体系的变革
    5.1 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
    5.2 有限干预与有限政府
    5.3 诚信政府与经济发展软环境
        5.3.1 建设诚信政府
        5.3.2 经济发展软环境
    5.4 依法行政与行政审批改革
        5.4.1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5.4.2 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5.4.3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要求
    5.5 政府效能建设、信息化与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
        5.5.1 政府效能建设
        5.5.2 政府信息化建设
        5.5.3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的绩效考评体系
    5.6 本章小结
6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典型模式及国外地方政府职能借鉴
    6.1 顺德模式——竞争政府模式
        6.1.1 顺德模式的标志
        6.1.2 顺德模式的形成
    6.2 温州模式——辅助政府模式
        6.2.1 温州模式的标志
        6.2.2 温州模式的形成
    6.3 苏南模式——社区政府模式
        6.3.1 苏南模式的标志
        6.3.2 苏南模式的特征和弊端
        6.3.3 苏南模式的二次改革
    6.4 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简述
        6.4.1 英国郡、市政府的经济职能
        6.4.2 美国县政府经济职能
        6.4.3 法国市镇政府经济职能
    6.5 国外地方政府经济职能模式的启示与借鉴
    6.6 本章小结
7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阻力与对策
    7.1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模式转换的阻力分析
    7.2 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必须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7.2.1 党政关系
        7.2.2 政企关系
        7.2.3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7.2.4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7.2.5 正确处理政事关系
        7.2.6 正确处理条块关系
    7.3 促进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对策与建议
        7.3.1 理论研究要具有超前性
        7.3.2 职能转变要把握内涵
        7.3.3 职能转变应不留“真空”
        7.3.4 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是转变成功的保障
        7.3.5 是否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是检验的标准
    7.4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本研究的展望:政府“民营化”——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下一个目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重要工作

(8)入世后我国经济法的重新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入世主要是经济法入世
二、入世后我国经济法的重新定位
    (一)调整对象重新定位:从市场主体经营关系到政府经济管理关系,从行政关系到经济关系
        ⒈从市场主体经营关系到政府经济管理关系
        ⒉从行政关系为主到经济关系为主
    (二)调整方法重新定位:从干预经济关系到协调经济关系,从经济法规的不可诉性到可诉性
        ⒈从干预经济关系到协调经济关系
        ⒉从经济法规的不可诉性到可诉性
    (三)法律体系重新定位:从狭义法规范到广义法规范,从一元法模式到多元法模式
        ⒈从狭义法规范到广义法规范
        ⒉从一元法模式到多元法模式

(9)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县市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问题阐述
    1.3 选题意义
    1.4 论文概览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经济转轨与政府变革概览
    2.2 转型的基本涵义
    2.3 政治学视野中政府起源、本质和目的的简述
        2.3.1 政府的定义与类别
        2.3.2 政府的起源与本质
        2.3.3 政府的目的
    2.4 政府经济角色理论回顾
        2.4.1 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2.4.2 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
        2.4.3 发展经济学中的政府角色与世界银行的新概括
    2.5 当前国外政府研究综述
        2.5.1 新公共管理
        2.5.2 重塑政府
        2.5.3 电子政府
        2.5.4 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2.5.5 治理与善治
        2.5.6 简要评论
    2.6 当前国内政府角色研究现状
        2.6.1 政府研究概况
        2.6.2 政府角色现状研究述评
        2.6.3 政府角色应该是什么?
        2.6.4 政府职能的决定因素
        2.6.5 政府职能转换与政府改革
        2.6.6 市县政府角色研究
        2.6.7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与讨论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1.1 基本概念的界定
        3.1.2 研究的问题与研究的方法
    3.2 数据收集方法
    3.3 数据处理方法
4. 转轨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多视角的分析
    4.1 政府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4.1.1 政府是什么?
        4.1.2 政府应该是什么?
    4.2 经济学视角的政府角色定位
        4.2.1 从自由主义看转轨经济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4.2.2 从干预主义看转轨经济中政府角色定位
        4.2.3 从市场增进论看转轨经济中政府角色定位
    4.3 区域经济发展内涵与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4.3.1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4.3.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4.3.3 一个增进区域经济能力的案例
    4.4 社会资本积累与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
        4.4.1 社会资本
        4.4.2 社会资本的形成
        4.4.3 政府在社会资本积累中的角色
    4.5 发达市场国家的地方政府角色对我国地方政府角色定位的借鉴—案例分析
        4.5.1 蒙哥玛利县概况
        4.5.2 从蒙哥玛利县政府组织看其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
        4.5.3 从蒙哥玛利的财政收入与支出看其在社会经济中的角色
    4.6 以民为本,公正协调:政府角色定位的基本原则
        4.6.1 经验证明:政府以民为本促进了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
        4.6.2 公正协调是以民为本的自然推论
        4.6.3 公正协调也是现实发展的要求
        4.6.4 政府如何“以民为本”?
    4.7 本章小结与讨论
5.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描述性实证分析
    5.1 如何观察地方政府在转轨经济中的角色?
        5.1.1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分析框架
        5.1.2 几个主要的信息收集方法
    5.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规范的文本分析:以绍兴县为例
        5.2.1 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以绍兴县为例
        5.2.2 转轨经济中市县政府职能规范
    5.3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实际角色
        5.3.1 从政府支出占GDP比例看政府角色
        5.3.2 从财政支出结构看政府角色
    5.4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的实际角色
        5.4.1 问卷调查法在政府角色研究中的作用与局限
        5.4.2 问卷调查反映的浙江市县政府角色
    5.5 浙江省市县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的测算
        5.5.1 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的内涵界定
        5.5.2 浙江部分市县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的测算
        5.5.3 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与人均GDP
    5.6 本章小结与讨论
6.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错位与行为异化的案例分析
    6.1 关于政府角色定位的进一步思考
        6.1.1 政府角色定位的逻辑预设
        6.1.2 政府角色定位博弈论视角的概括
        避免社会落入“囚徒困境”
    6.2 当前政府角色定位中存在的错位问题
        6.2.1 政府角色定位中缺位问题
        6.2.2 政府角色定位中越位问题
        6.2.3 政府角色定位中错位问题
        6.3.4 案例的综合分析
    6.3 地方政府行为异化
        6.3.1 地方政府行为异化的形式
        6.3.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行为异化的体制性原因
    6.4 本章小结与讨论
7 政府治理机制与政府角色
    7.1 治理的一般理论
        7.1.1 治理的起源与内涵
        7.1.2 公司治理理论应用于政府分析的可行性
    7.2 治理视野下我国政体的运行机制
        7.2.1 宪法规定的政体
        7.2.2 实际运行的政体
        7.2.3 从政府治理角度看政府角色
    7.3 政府系统的决策机制与政府角色
        7.3.1 我国政府决策的一般过程
        7.3.2 我国政府决策机制的特点
        7.3.3 从决策机制看政府角色
    7.4 政府官员选拔机制与政府角色
        7.4.1 政府系统人事选拔机制
        7.4.2 人格化权力对官员选拔机制的扭曲
        7.4.3 从人事选拔机制看地方政府角色
    7.5 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与政府角色
        7.5.1 政府系统的绩效考核机制
        7.5.2 从绩效考核机制看政府角色
    7.6 本章小结与讨论
8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非体制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8.1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影响因素:宏观视角的分析
        8.1.1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8.1.2 区域文化传统
        8.1.3 民间力量发展状况
        8.1.4 区位特征和资源襄赋
    8.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影响因素:微观视角的分析
        8.2.1 人类行为的生成机制
        8.2.2 地方政府行为生成机制与地方政府角色的影响因素
    8.3 地方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8.3.1 有关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适应市场化的若干命题
        8.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8.3.3 相关关系的统计检验
    8.4 本章小结与讨论
9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变机制
    9.1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变的两种类型:演化与变革
    9.2 博弈论框架下政府角色的形式化定义
        9.2.1 博弈论的一般性框架
        9.2.2 政府角色的形式化定义
    9.3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化机制分析
        9.3.1 政府角色生成和演化的微观机制
        9.3.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化过程中行动可行集的拓展
        9.3.3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化的动力机制
        9.3.4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演化性变化的局限
    9.4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变革的机制分析
        9.4.1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变革的两种类型:内生性变革与外生性变革
        9.4.2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内生性变革机制
        9.4.3 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的外生性变革机制
        9.4.4 内生性行为模式的正式化与外生性行为模式的内化
    9.5 演化与变革的交互作用的深入分析
    9.6 本章小结与讨论
10 转轨经济中的政府改革:如何有效实现政府角色的转换?
    10.1管理视角的政府改革
        10.1.1 重塑发展观
        10.1.2 变革人事选拔制度
        10.1.3 变革绩效考核制度
        10.1.4 建设学习型政府
    10.2 治理视角的政府改革:建立闭环监督机制
        10.2.1 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进程
        10.2.2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10.2.3 链式监督制约机制局限之分析
        10.2.4 闭环监督:化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难题的关键
        10.2.5 建立闭环监督机制是政府治理变革的核心内容
    10.3 改革的政治哲学:关于改革方法论的一个简单思考
        10.3.1 改革的“最适临界区”
        10.3.2 营造改革的“最适临界区”
    10.4 建立政府与民间良性的互动机制:政府治理变革的目标
11 结论与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法律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 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第一,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第二, 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第三, 是履行入世承诺的需要。
(二) 政府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第一, 政府应当是有限权力政府。
    第二, 遵循正当程度行使行政权。
    第三, 政府应当是负责任的政府。
(三) 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改进
    第一, 制定和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
        (1) 按照法制统一原则清理和编纂经济管理法律规则。
        (2) 完善宏观调控立法。
        (3) 完善对外经贸管理法律法规。
    第二, 保证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统一实施。
    第三, 保证经济管理行为的公开、透明。
    第四, 改进和充分运用经济管理手段。
    第五, 保证人民行使对政府经济管理行为的监督权。
    第六, 强化服务功能。
        (1) 克服官僚主义, 树立服务意识。
        (2) 建立信息化政府, 提供信息服务。
        (3) 提高工作效率, 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4) 加快人才培养, 提高服务水平。

四、入世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的热点主题、前沿变迁与展望——基于CSSCI来源文献(1998—2019)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 郭燕芬. 兰州学刊, 2021(04)
  • [2]论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理念重构及功能实现[J]. 张波.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01)
  • [3]论经济法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J]. 柴庆雯. 才智, 2008(20)
  • [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 刘佳义. 湖南大学, 2007(06)
  • [5]新时期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与创新[A]. 王宝义.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 2006
  • [6]国家经济职能与经济法关系研究[D]. 于丽. 黑龙江大学, 2006(12)
  • [7]经济民营化条件下县级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研究[D]. 王宇波.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8]入世后我国经济法的重新定位[J]. 于庆生. 行政与法(吉林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12)
  • [9]转轨经济中地方政府角色定位及其演变机制研究 ——以浙江省县市政府为主要观察对象[D]. 汪承亮. 浙江大学, 2005(02)
  • [10]改进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法律构想[J]. 温树斌. 广西社会科学, 2004(06)

标签:;  ;  ;  ;  ;  

中国加入WTO后政府经济职能的重新定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