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实证研究

一、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泊祎[1](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上市公司金融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股利政策选择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关于股利政策选择的已有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如何制定最优股利政策和投资者的股利偏好两个方面。而随着生命周期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以及金融地理学等交叉学科在公司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股利政策选择逐渐呈现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为从时间和空间视角考察公司股利政策提供了可能。为此,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进行了分类回顾与梳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视角;其次,基于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逻辑进行了分析,并着重从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提出了相应的经济学解释及理论猜想;再者,结合公司治理及信息环境等要素,分别从生命周期和上市时间这两个角度,证实了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从地理位置和地区同群这两个角度,考察了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最后,在梳理全文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按照如下逻辑展开:围绕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进而提出时间和空间维度下的理论逻辑。研究表明,股利政策选择表现出了时间趋势特征与地区差异化特征。大多数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谷值出现在5—7年,股利支付率的谷值则出现在6—8年,且受到半强制分红政策的显着影响;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随着成长性分位数的提升而呈现出了倒U趋势;上市公司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股利支付意愿和股利支付率越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股利支付意愿及支付率总体低于经济发达地区,且存在地区粘性。基于上述股利政策选择逻辑的特征性事实,本文给出了时间视角和空间视角下的理论猜想,以体现股利政策选择特征背后所隐含的经济学逻辑。对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与理论逻辑的梳理,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刻画分红行为及其所呈现出的规律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验证了上市公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股利政策选择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代理理论等,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进一步影响。研究表明,股利支付意愿和支付率均在成熟期较高,而在成长期和衰退期较低。此外,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股权结构治理、内部控制质量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股利政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影响程度由成长期至衰退期均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基于上市时间视角的股利政策时间效应,实证判别了股利政策U型时变规律的理论猜想及其隐含的经济学内涵,扩展了已有文献中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型。基于信息反映周期和行为股利理论等,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测度并验证了16年间股利政策“是否”以及“如何”随上市时间动态波动。研究发现,公司股利政策的两个维度,支付意愿及支付率均随着上市时长增加而服从U型曲线特征,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时变规律;支付意愿的拐点通常出现在上市后6年左右,支付率的极值点位置约在7年左右,且不同样本组别的拐点位置基本稳定。因此,股利政策存在显着并稳健的时变效应。基于地理位置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对上市公司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重新估算,探讨其所处中心地区或偏远地区对股利支付行为的影响。基于金融地理学和地理空间决策,以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所处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关系,并对可能存在的传导路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研究发现,地处偏远地区的上市公司不倾向于多发股利。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融资约束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存在中介效应,同时信息环境、资产负债表质量对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相关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且作用效果对中心地区与偏远地区存在差异。基于地区同群视角的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主要考察同一地区内公司之间互动行为对股利政策的交叉影响。依据股利信号理论、行为理论和新制度理论的逻辑模仿率,地区内企业存在动态竞争关系,本企业易受到地区内同伴企业股利政策的影响,股利政策容易产生同群,进而响应地区企业集群行为。选取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的市场数据,对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同群进行实证判别,探讨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内部产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以进一步完善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及选择动机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股利政策选择,存在显着的地区同群效应,同一地区内部选择向上模仿领头企业;低成长性、股价低估的公司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更显着,同时,地区市场化程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其集群行为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判别,并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管理者、投资者和市场监管者正确制定、合理评估和科学监督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给出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董蕾[2](2020)在《分红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公司成长性角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稳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外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成果丰富,仍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国内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现金股利的分配和制定也存在着不规范之处。现金股利是公司最重要的股利支付形式。2001年以来,为了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证监会开始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分红监管政策的过程,2013年,差异化分红政策对内容规定具体化。本文系统的研究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我国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是否能够显着影响企业的股利决策?“一刀切”的半强制分红政策是否存在“监管悖论”?以及相继出台的差异化分红政策是否能够弥补半强制分红政策的不足?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上述问题。本文以2004-2018年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25176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首先考察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分红行为的影响,通过设定现金分红意愿和现金分红水平两个因变量,建立了两种不同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半强制分红政策与现金分红意愿正相关,但对现金分红水平影响不显着。其次,本文从公司成长性角度考察了存在争议的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问题,通过引入公司成长性指标与分红监管政策的交互项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半强制分红政策确实弱化了公司成长性与现金分红意愿的负相关关系,一些高成长性的公司为了再融资资格选择发放现金股利。而差异化分红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半强制分红政策存在的不足。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对我国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分红监管政策的实施效果做一定系统研究。结合本文实证研究结论,从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进而对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分红监管政策的优化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和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也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

庞杰[3](2020)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其中现金股利发放作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股利发放方式之一,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以及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国内现有文献表明,目前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大多基于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以及企业的治理特征这些微观层面的因素,而几乎没有文献研究宏观层面上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这一因素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现金股利政策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股利支付率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定性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中用于衡量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指标选取自芝加哥大学与斯坦福大学所发布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指数。选取2009-2019年度沪深主板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作为样本,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及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使得上市公司减少现金股利的发放;(2)股权集中度的降低、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以及企业家对未来经济发展形势信心的减弱会使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之间的反向关系进一步加强;(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导致企业的股利政策稳定性下降;(4)当企业所面临的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国有企业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股利政策稳定性;现金流充裕的企业相较于现金流不充裕的企业具有更高的股利政策稳定性;CEO过度自信的企业会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股利政策稳定性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而使得企业具有更加稳定的股利政策。通过上述实证研究,本文从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层面提出如下建议:在企业层面,企业在制定现金股利时应当充分考虑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外部经济环境,避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政府所制定的经济政策的过度依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政府层面,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因此当政府颁布相关经济政策时,应当关注并规避经济政策频繁变动引发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陈东华[4](2020)在《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与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是当前全球公司治理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也较为突出。上市公司大股东无视公司长远发展和中小股东利益,实施无序减持、关联担保、频繁派发高额的现金红利、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资产注入、定向增发与盈余管理等利益输送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进入全流通时代,大股东的利益与中小股东的利益从制度上趋于一致,但股改仍未改变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特征,上市公司仍然存在“一股独大”或多个大股东,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依然会利用控制权进行掏空上市公司,进而攫取控制权私利,掏空的方式表现更为隐蔽。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权的分离,并利用股权控制链和社会资本控制链“双重控制链”加大侵害中小股东利益。那么在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即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动机与决策机制是什么?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如何适配?)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如何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如何治理?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立足全流通背景下研究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以及演进,通过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博弈分析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变量的适配关系研究,从而打开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黑箱”,并对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进行实证检验;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三个方面探讨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并进行实证检验,从而从决策层面的微观视角探讨中国情境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治理机制。本文研究主要的结论如下:(1)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如下:(1)现代企业制度为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安排,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主要取决于控股股东利益获取和成本补偿,私人成本必然使得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2)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是控股股东个体特征与情境特征相互适配的复杂过程。(2)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在控股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中的调节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政策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控制权与现金股利政策显着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政策显着正相关。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股权制衡很难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3)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4)董事会独立性显着减弱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3)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现金流权与关联交易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呈现“激励-壁垒”效应,金字塔持股为控股股东掏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不仅难以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掏空行为,还有可能与控股股东合谋。(3)面对隐蔽的掏空行为,独立董事没有完全发挥独立监督职能。两职合一情况下,独立董事可能沦为“花瓶董事”的境地。(4)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5)董事会独立性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有所减弱。(4)聚焦于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考察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与盈余管理负相关,并在一度程度上呈现U型非线性曲线关系,呈现“激励-壁垒”效应,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为控股股东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2)第二大股东至第十大股东不仅难以制衡控股股东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还有可能与控股股东合谋,达成利益同盟。(3)面对控股股东隐蔽的盈余管理行为,独立董事可能由于缺乏内部信息,导致不能完全发挥其独立监督职能。(4)两职合一能够增强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5)董事会独立性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所减弱。(5)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三个方面阐述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路径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关联交易进行掏空,金字塔持股或交叉持股为控股股东掏空提供了天然的屏障。(3)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盈余管理配合其掏空行为,盈余管理是掩饰掏空的工具。(4)在既定利益输送程度的约束下,出于掏空行为的成本、收益比较,控股股东偏好选择关联交易这种利益输送行为,即现金股利政策和关联交易存在替代关系。本文研究主要的创新点如下:(1)通过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动机与决策机制博弈分析以及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研究,深入阐述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从控股股东自身的行为能力、行为动机以及外部法律环境三方面,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决策机制分析框架。从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分析概念模型。(2)以往研究大股东掏空行为大多从某一个视角,研究问题单一,且没有区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影响,研究结论不统一。本文从现金股利政策、关联交易以及盈余管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路径如下:(1)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不断增强,现金股利发放差异较大,现金股利政策既是控股股东掏空的工具,也是掩饰掏空的面具。(2)控股股东采取更加隐蔽的关联交易进行掏空。(3)盈余管理是掩饰掏空的工具。(4)现金股利政策和关联交易存在替代关系。

李新纯[5](2020)在《外资参股、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 ——基于我国7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9月30日,证监会新发规定要求具备分红条件的上市公司应当积极发放现金股利回报股东,具备条件而不进行现金分红的,应当充分披露原因,把“铁公鸡案件”作为查办严重违法违规案件的重点之一。为在深化银行业改革的同时解决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低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问题,银保监会、证监会和财政部等部门提出了包括引入境外投资者参股我国商业银行与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截止2018年12月31日,我国商业银行有境外投资者参股的一共是35家,上市商业银行有25家有境外投资者参股。但是,有境外投资者参股的中资商业银行的现金股利发放情况也很不理想,例如2007年IBM与花旗银行两个境外投资者参股了广发银行,二者合计持股比例高达24.74%。广发银行2007-2018年间高管薪酬总额平均值高达2215万元,远高于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总额平均值1519万元,2007年,广发银行的净利润为26.7亿元,到2018年增长至107亿元,涨幅达300.75%。但广发银行这12年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均值只有2.75%,远低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支付率均值21.23%。外资参股商业银行发放低现金股利的“铁公鸡”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境外投资者参股商业银行会对现金股利发放情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外资投资者参股中资商业银行能否对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之间的相关关系产生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分为四类,银行类别不同,其经营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水平、资产规模和公司治理水平存在差异,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之间是否不同?银行类别不同,境外投资者参股对商业银行现金股利发放水平的影响是否会存在不同之处?以上所列这些问题皆为本文研究的要点以及出发点,同时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探究以上问题,本文以我国73家商业银行2007年至2018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希望可以为中资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完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与现金股利政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首先,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对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以及外资参股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三个方面展开综述整理,对文献进行述评以期总结出本文的理论价值。然后,运用推理演绎法对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包括股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与股权制衡理论,再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假设。其次,运用实证研究法,基于我国73家商业银行2007至2018年的样本数据,对高管薪酬对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的影响、境外投资者参股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的相关关系以及境外投资者参股对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相关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还检验了以上三种关系在不同银行类别中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外资参股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3)境外投资者参股中资商业银行对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有增强作用;(4)高管薪酬与银行现金股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外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的正相关关系和外资持股比例对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相关关系的增强作用在不同银行类别间存在差异。最后,运用总结归纳法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是:(1)完善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体系;(2)鼓励外资参股中资银行,适度提高外资参股比例;(3)不同类别的银行实行差异化的境外引资制度。总结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研究视角上,将外资参股、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改善境外引资政策与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的角度来探究完善商业银行股利政策的途径;(2)研究样本上,由于非上市银行数据手工搜集存在一定困难,以往研究局限于上市银行研究样本,本文将非上市银行也纳入研究对象,扩大了研究范围,使研究结论更具广泛性和代表性;(3)研究内容上,基于银行类别检验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关系和外资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的关系。

李泓[6](2020)在《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政策和股票收益率 ——兼评半强制分红政策》文中研究说明自2001年中国实施半强制分红政策以来,A股市场现金分红企业数量和分红总额都有显着增加,分红市场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半强制分红政策却一直遭到学界和业界的诟病。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分别采用CAPM和F-F三因子模型实证研究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基于实证结果分析半强制分红政策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效应;其次考虑到存在企业投资者和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层可能在股利政策决策中倾向于少发或者不发现金股利,因此本文以财务报告质量作为信息不对称的替代指标,采用Logit和Tobit模型研究信息不对称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最后采用三因子模型直接研究了财务报告质量对不同股利政策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从而为证监会对上市企业的监管提供政策支持。本文研究表明,有现金股利的投资组合相比无现金股利投资组合显着承担更低的系统风险;股利收益率越高的投资组合显着承担越低的系统性风险;有现金股利的投资组合alpha收益随着股利收益率提高而上升,但高现金股利和零现金股利同时有较高的alpha收益;财务报告质量的提高显着提高企业现金股利发放意愿和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且财务报告质量能够替代现金股利发放的作用,为投资者带来更高的alpha收益、beta收益和小市值收益,同时相对于低财务报告质量提高了alpha收益。综上,本文认为,尽管半强制分红政策备受争议,但它对保护投资者的股票收益权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证监会更应该从降低投资者与管理层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强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管,从而间接地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意愿和支付水平,真正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刘华[7](2019)在《债务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文中研究说明“股利之谜”持续吸引着财务界的关注。Rozeff(1982)率先将代理成本引入到股利研究中,随后,该理论已逐步成为重要的研究股利支付的理论依据,且其对股利行为的解释能力可能是众多理论中最受学者认可的(刘星等,2016)。股利代理理论的提出为股利支付的动因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但早期文献并没有明确指出股利支付与代理成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即是公司治理提高从而促进了股利支付,还是由于发放现金股利降低了代理成本使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升。La Porta et al.(2000)从治理角度明晰的提出了检验股利与代理成本关系的“结果模型”与“替代模型”,研究结果验证了“结果模型”,认为高现金股利源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该研究为股利代理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不断有学者证明治理水平是影响股利发放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水平提升能促进股利支付,充分支持了“结果模型”(Mitton,2004;Jiraporn et al.,2011)。我国学者也以股利代理理论为基石,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制度角度对现金股利进行研究,大部分文献表明,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结果模型”更能有效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行为(肖作平和苏忠秦,2012;刘银国等,2015;刘星等,2016)。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债务的治理效应受到了众多学者的认可(原红旗,2001;Williamson,1988;Hart,1995)。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信息不对称,代理问题由此产生。研究表明债务的引入能有效缓解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认为支配公司现金流是管理层实现私利行为的主要途径,债务融资能将资本置于市场监督中,引入债务条约将债权人利益置于法律保护范畴,使自身监督治理行为合法化,管理层受到的压力增大,会减少管理层支配和侵占公司现金流的行为,并极大程度上提升治理,解放公司被管理层支配的现金流(Easterbrook,1984;Jensen,1986)。债务的治理效应能从外部治理角度探究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本文根据股利代理的“结果模型”,认为现金股利是公司治理的结果体现,债务治理机制能有效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进现金股利的支付。同时,与众多研究债务整体治理效应的文献不同,本文将债务按照期限和来源结构划分,利用短期债务占比来衡量债务期限结构,利用商业信用占比衡量债务来源结构,以期更加准确的度量债务治理对公司的影响效应,也能更加明确地找到债务内部结构的选择对现金股利产生的不同影响。同时,充分考虑到我国新兴加转轨经济的产权制度背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国有企业因为具有特殊的政治与社会责任对其经营决策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分析了产权性质对债务结构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的影响,丰富了本文研究。文章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通过分析研究背景进而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对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了说明,并列示了文章可能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该部分主要从外部制度环境、公司内部特征以及公司治理等因素进行了股利动因分析。又对债务期限和来源结构的经济后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根据整理结果进行文献评述。第三部分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本文的理论支撑有债务治理理论、股利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并根据我国产权性质背景,对债务结构与现金股利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设。第四部分实证设计。本部分首先说明了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同时阐述了样本选取原因及剔除依据。然后针对本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进行变量选择与定义,并说明了变量的衡量标准。第五部分实证结果分析。依据本文的模型设定对所选数据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债务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关系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证明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在稳健性检验部分,通过变换模型、变量替换以及进行半强制分红分组等检验,以证明回归结果的稳健。第六部分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局限性。通过分析债务结构与现金股利的研究结果,从公司、投资者和监管者层面出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并指出了未来研究可以完善和发展的空间。本文以中国A股2009-2017年的数据为样本,考察了不同的债务结构治理机制对现金股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的治理机制能提高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结构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本文的研究贡献主要有两点:第一,提供了现金股利分配动因研究的新视角。通过梳理当前研究成果发现,学者对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内部治理和外部制度环境,支付动因的研究仍未有定论。本文则从外部债务治理角度出发,找到债务结构对现金股利的治理渠道,拓展了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研究。第二,丰富了债务治理相关研究。债务具有治理机制的研究结论尽管得到了众多学者认可,但不同债务结构对现金股利的治理渠道的相关研究仍有待丰富发展。本文对债务结构进行划分,找到了不同结构下治理机制的差异,丰富了债务治理机制的研究。

程德巧[8](2019)在《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融资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文中指出融资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行为,也是关联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在现实的资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非理性和套利限制等因素,股票价格偏离其基本价值的现象长期存在。股票定价偏误的存在,给公司决策增添了复杂度,但也给他们提供了通过融资活动提升自身基本价值的机会。那么,股票定价偏误会对公司融资产生怎样的影响?资本市场又如何看待公司的融资活动?在我国当前正在实施推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实现资本市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大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已有关于股票市场错误估值如何影响公司融资的研究,大多基于权衡理论和市场择时理论,探讨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融资与资本结构的影响,却较少研究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留存收益、债务融资以及隐性股权融资的影响,结合代理问题考察股票定价偏误融资效应的亦鲜见。因此,本文基于股票错误定价在现实资本市场广泛存在的事实,在使用公司财务数据评估其股票基本价值的基础上构建股票定价偏误度量;应用A股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股票定价偏误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影响;综合运用多种融资理论,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相关监管政策,研究股票定价偏误对上市公司留存收益、股权再融资、隐性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影响,以揭示资本市场运行与公司微观行为,以及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联系。本文既有助于各界加深对公司融资与股票价格关系的认识,给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各种决策提供一定参考,也有助于推动价值评估模型与方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丰富国内关于公司融资决策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及相关结论如下:第一,以现金股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股票定价偏误对留存收益这种内源融资方式的影响。依据权衡理论、代理理论和市场择时理论,就现金股利与股票定价偏误的关系提出理论假设,并运用Probit回归和Tobit回归等实证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股票定价偏误对现金股利存在显着影响,且这种影响在股价高估状态与股价低估状态下表现不同。当股价低估时,现金股利与股价水平正相关;当股价高估时,现金股利与股价水平负相关;换言之,股价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现金股利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考察了现金分红的市场效应,发现股价低估时的短期市场效应要显着大于股价高估时的短期市场效应,表明市场并不支持股价高估的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只有在股价低估时,才有良好的信号传递功能。第二,研究了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再融资的影响,并以股票定向增发为研究对象,对控制权理论的预期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股价高估时,股权再融资与股价水平显着正相关,且融资约束对这一正相关关系具有强化作用,民营公司和小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对股价水平的敏感系数,要分别大于国有公司和大公司。介于股票定向增发在我国公司新股增发中的核心地位,运用单变量分组检验与多元回归方法,考察了大股东参与对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和长期业绩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倾向于在股价较低时参与定向增发,并且大股东参与的定向增发存在较好的持股异常收益,此外,大股东的国有属性对增发后的持股异常收益有影响。第三,介于股权激励具有隐性股权融资功能的特性,考察了股权激励的股权融资效应和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激励的影响。首先考察了股权激励的股权融资功能,发现不管是采用限制性股票方式,还是采用期权方式,限制性股票认购或期权行权流向公司的现金,对公司资本支出存在显着影响,说明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存在股权融资的动机,股权激励发挥着股权融资功能。然后考察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意愿与股票价格水平的关系,发现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意愿,总体上与股票价格水平负相关,但这种相关性只在股权被市场高估的情形下存在。接着又考察了股票定价偏误是否会影响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研究发现,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具有显着影响,选择授予限制性股票的概率随股票价格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国有控股公司相对非国有控股公司、两权合一公司相对非两权合一公司、以及高控股公司相对低控股公司,股权激励实施意愿与股票定价偏误相关性更弱。第四,研究了债务融资、债务率变化与股票定价偏误之间的关系。将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和债务水平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它们是否受股票定价偏误状况的影响时发现:净债务融资与股票价格水平在总体上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只存在于股价被低估的公司,且受影响的只有短期债务融资;融资约束影响股票定价偏误的债务融资效应,股价水平对小公司和民营公司的债务融资存在正向影响,对大公司和国有公司的债务融资未产生显着影响;股票定价偏误对负债水平存在显着的负面影响。总体上,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变化与股票价格水平负相关,资产负债率会随股票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公司财务杠杆受到股票定价偏误的负向冲击,主要出现在股票高估情形。本文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研究视角方面。首先基于资本市场估值偏误的视角,从个股层面考察资本市场对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其次,从股权融资工具的视角,研究了股权激励行权资金对公司资本支出的影响,以及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激励实施意愿和激励方式的影响;最后,研究了股价低估对债务融资的影响,弥补了鲜有文献探讨股价低估对债务融资影响的不足。第二是理论拓展方面。把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纳入到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融资影响的研究中,拓展了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关于股权融资与股票价格关系的结论与意义,发现大股东参与的股票定向增发、以及通过增发新股方式的股权激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股东和管理者权力干涉行为。第三是研究结论方面。首先,发现股价高估和股价低估,都会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造成负面影响,但股价低估公司的现金分红公告效应,显着好于股价高估公司;其次,发现不管是限制性股票认购款,还是期权行权现金,均会对公司资本支出产生显着影响,且低融资约束公司的期权行权现金,对资本支出的影响比高融资约束公司更大;此外,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股票定价偏误的相关性,在股价高估与低估情形下表现不同,债务融资与股票定价偏误只在股价低估时显着正相关。

马鹏飞[9](2019)在《现金股利与企业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基于股利代理理论》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公司财务决策的三大核心之一,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点课题。自从1956年Lintner对公司股利进行开创性的研究以来,先后出现了信号传递理论、MM股利无关论、股利代理理论、大股东侵占理论、投资者迎合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监管迎合理论等众多经典理论。通过对股利理论的全面梳理,本文发现了股利代理理论的优势与不足。发挥理论优势、弥补理论不足,股利代理理论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股利分配之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重要性也引起了我国监管机构的注意。从2000年起,证监会推出多项措施引导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逐渐形成了将股利分配与股权再融资资格相挂钩的“半强制”分红政策。可见,股利分配在实践中拥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本文的第1章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本文所涉及到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说明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明确研究方法,并对文章的创新点予以阐述。第2章是理论分析与文献综述,从国外与国内两个维度对股利理论进行全面梳理,详细分析股利代理理论的优势与不足,为本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3章为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统计分析。选取1997-2016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首先对现金股利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水平总体情况展开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受到监管政策的显着影响。根据不同的股利支付特征,本文将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划分为三个阶段。其次,分析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等不同交易板块的股利支付情况,发现上交所主板与深交所主板股利支付意愿与股利支付水平的走势保持一致,创业板的股利支付特征则存在独立性。再次,分析股利支付的行业特征,根据股利支付公司占比与股利支付水平两个维度,将行业划分为高股利行业、低股利行业、股利集中行业与股利分散行业。最后,对典型的股利支付公司展开分析,发现得益于利润的累积,银行与传统大型制造业企业的股利支付较高。第4章为现金股利与公司绩效的中介效应分析。在这一章中,结合徐寿福和徐龙炳(2015)与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研究,选择2009-2016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一年中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刻画四种不同的现金股利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通过逐步检验,发现现金股利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提高公司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排除了因果倒置、样本自选择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认为该中介效应结论是稳健的。肯定了现金股利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证明从代理理论的视角,现金股利有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支付现金股利具有收益性。第5章为支付现金股利的财务风险成本研究。尽管此前Bhattacharya(1979)、Miller and Rock(1985)、John and Williams(1985)分别从外部融资成本提高、潜在投资机会丧失与税收等方面阐述了股利的支付成本。但本文引入Altman(1968)提出的财务困境Z值与MacKie-Mason(1990)的修正Z值刻画公司财务风险,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现金股利可能带给股利支付公司的负面影响。根据数据的检验结果,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支付现金股利会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但现金股利加剧财务风险的后果不会受到代理冲突、高管权力、董事会独立性和控股权性质等因素的影响。总之,现金股利存在支付成本。第6章为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的门槛效应研究。本章引入内部控制的研究理论,认为现金股利能够降低代理成本的关键在于其可以减少管理者手中的自由现金流,约束管理者所掌控的资源。可见,现金股利应当是降低代理成本的“软约束”;相比而言,内部控制是企业制定的用于管控管理者与其他员工合规性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具有“硬约束”特性。而“软约束”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在“硬约束”有效的基础上。由此提出理论猜想: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支付现金股利不能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支付现金股利才具有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本章通过建立面板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了这一假设。第7章为现金股利与公司绩效的门槛效应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章改进Rozeff(1982)与徐寿福和徐龙炳(2015)模型,通过公式构建股利支付收益与成本的均衡关系,找到新的均衡点,认为该均衡点理论上应当是内部控制质量的阈值。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估计。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支付现金股利成本高于收益,会降低公司绩效;当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支付现金股利收益高于成本,会提高公司绩效。此后将这一结论引申至股利支付“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问题,为破解“股利之谜”提供文献支持。最后为本文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本文的分析结果并基于此向监管层、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分别提出相关科学性建议,具有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常岐君[10](2019)在《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文中指出2013年以来,实施现金分红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现金股利支付率也逐渐增加,现金分红情况逐年改善,但整体分红水平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现金分红水平不高以及稳定性不够。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是体现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也是降低投资者投资风险、培养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的重要途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提供现金分红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现金分红愈多愈好,至少不应该超过上市公司的承受能力,也不能影响到公司下一步的发展。企业现金分红政策的制定应结合公司的具体债务、盈利、发展等情况,对于债务负担较重、现金流紧张的上市公司来说,进行现金分红时应该量力而行;对于债务负担轻、现金流充裕的上市公司来说,应制定持续、稳定的分红政策,肩负起社会责任、回报投资者。因此,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研究意义深远。本文首先回顾了关于债务负担和现金分红的基本理论,阐明了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影响的传导机制,为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对近五年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和现金分红的现状做了详细分析,阐明二者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为实证指明了研究方向;接着,将不同期限、来源的债务负担区分开,并对其与现金分红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最后,引入再融资动机,研究其对债务负担与现金分红间关系的影响。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2009-201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研究假设建立了债务负担与现金分红关系的方程组,分别对现金股利分配意愿进行Logit回归、对现金股利分配率进行Tobit回归。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存在着一定的制约作用;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均对现金股利政策有制约作用,且短期债务的约束力更强;不同来源的债务对现金股利政策的约束力各异,具体来看,银行借款、企业债券、商业信用和预计负债都会约束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但企业债券相比银行借款对现金分红的约束作用有限;此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动机会削弱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约束力,且相比现金分红强度来说,再融资动机针对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意愿约束力的削弱作用更强。鉴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建议如下:监管机构、上市公司、投资者应该厘清债务负担和现金分红二者的关系;监管机构应区别对待债务负担不同的企业,制定多元化的现金分红比例;上市公司应适当调控债务负担、合理搭配期限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等一系列方法,以合理的债务决策配合现金分红政策;投资者应理解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以全面发展的眼光对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和现金分红做出合理评价,进行长期的价值投资。

二、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基本思路与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文献回顾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3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时间效应与空间效应研究
    3.1 引言
    3.2 股利政策选择的特征性事实分析
        3.2.1 股利政策选择的时间趋势特征
        3.2.2 股利政策选择的地区差异特征
    3.3 股利政策选择的理论逻辑
    3.4 基本结论
第4章 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企业生命周期与股利政策
        4.2.2 企业生命周期、股权结构治理与股利政策
        4.2.3 企业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质量与股利政策
        4.2.4 企业生命周期、投资者保护水平与股利政策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3.2 变量定义
        4.3.3 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4.2 实证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基本结论
第5章 股利政策的时间效应:基于上市时间视角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
        5.3.3 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实证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基本结论
第6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基于地理位置视角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2.2 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的传导路径
        6.2.3 信息环境、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2.4 资产负债表质量、地理位置与股利政策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实证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基本结论
第7章 股利政策选择的空间效应:基于地区同群视角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存在性识别
        7.2.2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内部产生机制
        7.2.3 股利政策地区同群效应的影响因素检验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7.3.2 变量定义
        7.3.3 模型构建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7.4.2 实证结果分析
        7.4.3 稳健性检验
    7.5 基本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后记

(2)分红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公司成长性角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分红监管政策相关文献综述
        1.2.2 现金分红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
        2.1.1 现金股利
        2.1.2 现金股利政策
        2.1.3 分红监管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信号传递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优序融资理论
    2.3 理论分析
        2.3.1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影响
        2.3.2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问题
        2.3.3 差异化分红政策的实施效果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3.3 变量定义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回归模型
        3.4.1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回归模型
        3.4.2 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问题回归模型
        3.4.3 差异化分红政策实施效果的回归模型
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4.2 半强制分红政策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分析
        4.2.1 关于现金分红意愿的实证分析
        4.2.2 关于现金分红水平的实证分析
    4.3 关于半强制分红政策的“监管悖论”问题实证分析
        4.3.1 回归结果分析
        4.3.2 稳健性检验
    4.4 关于差异化分红政策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
        4.4.1 回归结果分析
        4.4.2 稳健性检验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安排
    1.3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1.1 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研究
        2.1.2 融资约束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3 股权集中度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1.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政策影响的相关研究
    2.3 股利政策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信号传递理论
        3.1.2 代理成本理论
        3.1.3 优序融资理论
        3.1.4 客户效应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2 融资约束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3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影响
        3.2.5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Epu)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第五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发放的实证研究
    5.1 描述性统计
    5.2 单位根与相关性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
        5.2.2 相关性检验
    5.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现金股利的实证分析
        5.3.2 融资约束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3.3 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3.4 企业家信心指数对企业现金股利的调节效应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对现金股利发放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5.4.2 替换股利支付率计算方法对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健性检验
        5.4.3 企业经营层面与货币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对现金股利发放的稳健性检验
第六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6.1 变量定义
    6.2 模型构建
    6.3 描述性统计
    6.4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稳定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6.4.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利稳定性的实证分析
        6.4.2 股权结构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4.3 企业现金流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4.4 CEO过度自信对股利稳定性的调节效应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与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股权分置改革与全流通时代
        1.3.2 大股东、控股股东
        1.3.3 金字塔股权结构与终极控股股东
        1.3.4 现金流权、控制权与两权分离度
        1.3.5 控制权私利
        1.3.6 控制权私利行为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新发现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评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2.1.1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2.1.2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研究
        2.1.3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绩效”研究
        2.1.4 大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决策过程研究
        2.1.5 文献述评及未来研究趋势
    2.2 相关理论
        2.2.1 产权、所有权与控制权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
        2.3.1 现金股利政策
        2.3.2 关联交易
        2.3.3 盈余管理
    2.4 本章小结
3 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
    3.1 全流通背景下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与决策机制博弈分析
        3.1.1 问题的提出
        3.1.2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产生的制度根源
        3.1.3 超控制权收益与合理控制权收益
        3.1.4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动机
        3.1.5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决策机制博弈分析
        3.1.6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路径选择
    3.2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与情境因素适配研究
        3.2.1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影响因素
        3.2.2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情境特征因素
        3.2.3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的结构化分析框架
    3.3 本章小结
4 控股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控股股东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
        4.2.2 董事会特征与现金股利政策
        4.2.3 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
    4.3 研究设计
        4.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3.2 变量定义及度量
        4.3.3 回归模型构建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4.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5 结论与启示、展望
        4.5.1 结论
        4.5.2 启示
        4.5.3 未来研究展望
    4.6 本章小结
5 控股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与关联交易--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控股股东特征与关联交易
        5.2.2 董事会特征与关联交易
        5.2.3 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关联交易的影响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及度量
        5.3.3 回归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5.4.2 回归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结论与启示、展望
        5.5.1 结论
        5.5.2 启示
        5.5.3 未来研究展望
    5.6 本章小结
6 控股股东特征、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控股股东特征与盈余管理
        6.2.2 董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
        6.2.3 董事会特征调节下控股股东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及度量
        6.3.3 回归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及分析
        6.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4.3 稳健性检验
    6.5 结论与启示、展望
        6.5.1 结论
        6.5.2 启示
        6.5.3 未来研究展望
    6.6 本章小结
7 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演进实证检验--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现金股东政策与盈余管理:掩饰掏空的面具?
        7.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2 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变量定义及度量
        (3)回归模型构建
        7.2.3 实证结果及分析
        (1)样本描述性统计
        (2)回归结果分析
        (3)稳健性检验
    7.3 关联交易与盈余管理:掩饰掏空的工具?
        7.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2 研究设计
        (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2)变量定义及度量
        (3)回归模型构建
        7.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1)样本描述性统计
        (2)回归结果分析
        (3)稳健性检验
    7.4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方式选择:关联交易还是现金股利?
        7.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4.2 研究设计
        7.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7.5 结论与启示、展望
        7.5.1 结论
        7.5.2 启示
        7.5.3 未来研究展望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5)外资参股、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 ——基于我国7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我国商业银行有关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的概念与特殊性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现状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现状分析
        二、我国商业银行外资参股现状分析
        三、我国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现状分析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高管薪酬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
    第二节 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
    第三节 外资参股与现金股利关系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第一节 股利理论
        一、“一鸟在手”理论
        二、信号传递理论
    第二节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节 股权制衡理论
    第四节 假设提出
        一、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
        二、外资参股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
        三、外资参股对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相关性的影响
第四章 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择及定义
        三、模型构建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性分析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实证检验
        二、外资参股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实证检验
        三、外资参股对高管薪酬与银行现金股利关系的影响实证检验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一、变更被解释变量
        二、变更解释变量
        三、解决内生性问题
        四、剔除部分样本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结语
    一、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6)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政策和股票收益率 ——兼评半强制分红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三节 论文可能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第二节 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和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第三章 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数据来源
    第三节 变量选择与定义
    第四节 现金股利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实证检验
    第五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四章 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财务报告质量的定义与测度
    第三节 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第四节 财务报告质量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第六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五章 财务报告质量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财务报告质量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思路
    第二节 财务报告质量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7)债务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现金股利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综述
        2.1.1 现金股利的外部制度环境影响因素
        2.1.2 现金股利的公司特征影响因素
        2.1.3 现金股利的公司治理影响因素
    2.2 债务结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3 债务治理理论
        3.1.4 股利代理理论
    3.2 研究假设
        3.2.1 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股利
        3.2.2 债务来源结构与现金股利
4 实证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3 模型设计
        4.3.1 债务期限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
        4.3.2 债务来源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
5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检验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债务期限结构与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
        5.3.2 债务来源结构与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
    5.4 进一步研究与稳健性检验
        5.4.1 进一步研究
        5.4.2 稳健性检验
6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局限性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局限性
参考文献
后记

(8)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融资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股票定价偏误
        1.3.2 公司融资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安排
    1.5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融资影响的研究进展
    2.2 股票定价偏误与公司内源融资
    2.3 股票定价偏误与公司股权融资
    2.4 股票定价偏误与公司债务融资
    2.5 股票定价偏误与公司资本结构
    2.6 股票定价偏误影响公司融资的文献评述
3 理论基础
    3.1 公司融资的基础理论
        3.1.1 传统金融框架下的融资理论
        3.1.2 行为金融框架下的融资理论
    3.2 股权估值理论与方法
        3.2.1 股权估值的基础理论与模型
        3.2.2 剩余收益模型估值技术
        3.2.3 股票定价偏误的度量
4 股票定价偏误与留存收益——以现金股利为研究对象
    4.1 引言
    4.2 文献回顾
    4.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1 股票定价偏误影响现金分红的模型分析
        4.3.2 理论假设的提出
    4.4 研究设计
        4.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4.2 变量定义
        4.4.3 检验模型及思路
    4.5 实证结果与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股票定价偏误对现金分红的影响
        4.5.3 现金分红的市场效应
        4.5.4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股票定价偏误与股权再融资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
        5.3.3 模型设定
    5.4 实证结果分析
        5.4.1 股权融资的市场择时
        5.4.2 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择时
        5.4.3 产权性质对定向增发的影响检验
        5.4.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股票定价偏误与隐性股权融资——以股权激励为研究对象
    6.1 引言
    6.2 文献回顾
        6.2.1 实施股权激励的动机及影响因素
        6.2.2 股权激励方式的选择
    6.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1 股权激励的股权融资效应
        6.3.2 股票定价偏误与股权激励意愿
        6.3.3 股票定价偏误与股权激励方式选择
    6.4 实证研究设计
        6.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4.2 实证模型
    6.5 实证结果与分析
        6.5.1 股票授予与期权行权对资本支出的影响
        6.5.2 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股权激励意愿的影响
        6.5.3 股票定价偏误对股权激励方式选择的影响
        6.5.4 稳健性检验
    6.6 本章小结
7 股票定价偏误与债务融资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1 股票定价偏误影响债务融资的内在机理
        7.2.2 股票定价偏误与债务融资
        7.2.3 股票定价偏误与债务水平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3.2 模型设定
    7.4 实证结果分析
        7.4.1 股票定价偏误与债务净融资
        7.4.2 股票定价偏误与债务水平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总结
    8.2 政策含义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现金股利与企业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基于股利代理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文献回顾与理论综述
    2.1 国外股利理论的相关研究
    2.2 国内股利理论的相关研究
    2.3 股利代理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3章 A股现金股利分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A股现金股利分配的总体特征
    3.2 A股现金股利分配的板块特征
    3.3 A股现金股利分配的行业特征
    3.4 A股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特征
    本章小结
第4章 现金股利与财务绩效的中介效应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4 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金股利的财务风险成本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4 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金股利与代理成本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4 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现金股利与财务绩效的门槛效应研究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4 实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债务负担与现金分红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债务负担和现金分红的内涵
        一、债务负担
        二、现金分红
    第二节 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的理论基础
        一、现金分红的影响因素
        二、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与现金分红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与债务负担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特点
        二、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践
        一、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
        二、中国上市公司行业间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的基本假设
    第二节 样本变量选取和模型设定
        一、样本数据选取和说明
        二、变量选取
        三、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分析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检验
        二、债务期限结构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检验
        三、债务来源结构对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检验
        四、考虑再融资动机对债务负担与现金分红关系影响的实证检验
        五、稳健性检验
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实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选择研究 ——基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视角[D]. 李泊祎. 吉林大学, 2020(01)
  • [2]分红监管政策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公司成长性角度分析[D]. 董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20(08)
  • [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率及其稳定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庞杰.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5)
  • [4]控股股东控制权私利行为形成机理与演进研究[D]. 陈东华.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4)
  • [5]外资参股、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现金股利 ——基于我国73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D]. 李新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6]财务报告质量、现金股利政策和股票收益率 ——兼评半强制分红政策[D]. 李泓.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7]债务结构、产权性质与现金股利[D]. 刘华.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8)
  • [8]股票定价偏误对公司融资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D]. 程德巧.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7)
  • [9]现金股利与企业财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研究 ——基于股利代理理论[D]. 马鹏飞. 吉林大学, 2019(03)
  • [10]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负担对现金分红的影响[D]. 常岐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实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