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例儿童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21例儿童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一、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英[1](2020)在《Wilson病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⑴观察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的构音障碍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构音障碍的相关因素;⑵观察HLD患者的构音障碍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⑶观察肝豆灵联合言语训练治疗痰瘀互结型HLD构音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为中药治疗HLD提供更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⑴收集并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85例HLD住院病人作为病例组,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量表(FDA)、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及统一HLD等级评定量表(UWDRS)检查,对病例组HLD患者进行临床分型,观察两组受试者的构音障碍发生情况,并进一步研究HLD患者的构音障碍与一般情况、吞咽困难、病情严重程度、HLD临床分型间的关系。⑵统计H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进一步分析患者构音障碍与HLD中医证型的关系。⑶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56例HLD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予单纯言语训练治疗的对照组28例,及予肝豆灵联合言语训练治疗的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性排铜治疗,8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FDA评分、UWDRS评分、24h尿铜、中医证候积分这些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⑴HLD的构音障碍发生情况:85例HLD患者中有53人出现构音障碍,发生率为62.35%,正常对照组中有6人出现构音障碍,发生率为20%,两组间有明显差别(P<0.01);HLD组中患者的FDA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HLD构音障碍的相关因素:HLD患者的构音障碍与病情严重程度、吞咽困难均存在相关关系(P值均小于0.01);与HLD临床分型有关,85例HLD患者中,脑型、肝型、混合型分别有32例、30例、23例,上述各型中发生构音障碍的患者分别有26例(81.25%)、13例(43.33%)、14例(60.86%),三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脑型患者的FDA评分低于肝型及和混合型,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脑型与肝型、脑型与混合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肝型与混合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⑶HLD构音障碍与HLD中医证型的关系:85例HLD患者中各中医证型都有出现,且不同中医证型的HLD患者中均有发生构音障碍,其中37例痰瘀互结证患者中有25例伴有构音障碍,发生率为67.57%;18例湿热内蕴证患者中有9例伴有构音障碍,发生率为50.00%;14例肝肾阴亏证患者中有6例伴有构音障碍,发生率为42.85%;10例脾肾阳虚证患者中有6例伴有构音障碍,发生率为60.00%;6例肝气郁结证患者中有2例伴有构音障碍,发生率为33.33%。五种证型经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⑷肝豆灵治疗后的相关指标变化(1)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78.57%,对照组60.7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WDRS评分、FD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UWDRS、FD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WDRS、FD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对患者UWDRS、FDA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3)24h尿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尿铜较前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24h尿铜升高更为明显(P<0.01)。(4)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5)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分别为10.71%、1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⑴HLD患者的构音障碍发生率较高、构音功能损害较明显,临床应加强对患者早期症状的识别及诊断能力,把握最佳治疗时间。⑵HLD患者的构音障碍与整体病情严重程度、吞咽困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与HLD的临床分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未见明显相关性。⑶HLD患者中各中医证型均有分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均有构音障碍的发生,但构音障碍的发生与HLD中医证型之间无明显关系。⑷肝豆灵能一定程度上改善痰瘀互结型HLD患者的构音障碍症状,降低患者FDA评分、UWDR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⑸肝豆灵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散结及利尿排铜功效,能增加患者24h尿铜的排出量,联合言语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单纯言语训练组更明显。

薛宇航[2](2019)在《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动态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究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临床动态疗效并分析不同就诊频率(辨治频率)、不同病情程度对静心止动方治疗TD疗效的影响,从而得出TD患儿更加优化的辨治方案,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2.研究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中医症状体征改善情况、TD中医证型分布以及评价经治疗后不同时限的TD中医症状疗效;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韩斐教授门诊处方进行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将韩师治疗TD的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进一步完备韩师的TD诊疗经验。方法:1.病例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就诊于广安门医院儿科韩斐教授门诊的TD患儿,并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的TD诊断标准纳入3~16周岁轻度、中度患儿共120例,将其随机分为2周1次就诊频率(A组)、4周1次就诊频率(B组)、6周1次就诊频率(C组)三组,每组轻度患儿15例、中度患儿25例。A、B、C三组TD患儿均经静心止动方治疗6个月,选用YGTSS评定TD患儿分别于首次药后、疗后12周、疗后24周的临床动态疗效。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定期监测患儿肝肾功能、尿常规以评估用药安全性;2.采用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表评定TD患儿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中医症状疗效,并发掘T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利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3.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本次研究中212首TD门诊处方进行中药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结果:1.本研究全部TD患儿经6个月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为:显效45例(37.50%),有效60例(50.00%),无效15例(12.50%),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2.A、B、C三组轻度患儿分别首次服药2周、4周、6周的疗效在辨治频率(就诊频率)为2周1次时最佳。A、B、C三组中度患儿分别首次服药2周、4周、6周的疗效在辨治频率(就诊频率)为2周就诊1次时,效果能达到最佳,而4周就诊1次与6周就诊1次时疗效一致。A、B、C三组全体患儿首次药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85.00%、60.00%,同时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两两比较分析得出,A组与B组首次药后疗效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与C组首次药后疗效差异显着(P<0.01);B组与C组首次药后总疗效差异有意义(P<0.05),故首次药后三组总疗效为A=B>C;3.A、B、C三组轻度患儿在疗后12周,即分别就诊6、3、2次的疗效在辨治频率(就诊频率)为4周1次时,其临床疗效在服药12周后较首次药后疗效有所提升。A、B、C三组中度患儿的辨治频率(就诊频率)为4周就诊1次时,其临床疗效在治疗12周后较首次药后疗效亦有所提升。A、B、C三组全体患儿疗后12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5.00%、65.00%,且组间差异显着(P<0.01),同时两两比较得出,A组与B组疗后12周总疗效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与C组疗后12周总疗效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B组与C组疗后12周总疗效差异显着(P<0.01),故疗后12周三组总疗效为B=A>C;4.A、B、C三组轻度患儿在疗后24周,即分别就诊12、6、4次时的疗效在辨治频率(就诊频率)为2周就诊1次时可能达到最佳。A、B、C三组中度患儿在疗后24周,应4周就诊1次则可能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A、B、C三组全体患儿疗后24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97.50%、72.50%,组间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同时两两分析得出,A组与B组疗后24周疗效差异无意义(P>0.05);A组与C组疗后24周疗效差异有意义(P<0.05);B组与C组疗后24周疗效差异显着(P<0.01),故疗后24周三组总疗效为B=A>C;5.中医症候疗效:经治疗12周有效率61.67%;经治24周有效率80.83%。且经治疗12周与经治疗24周中医症候疗效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6.中医症状分布:急躁易怒96.67%,眼干涩、眼痒84.17%,咽痒、痛83.33%,咽红83.33%,颈部不适48.33%,睡眠不安33.33%,食欲不振32.50%,大便秘结/干结31.67%,入睡慢30.83%,口唇干24.17%,口腔溃疡21.67%等心肝热盛的症候群为主;7.中医证型分布:心肝火旺型65例(54.17%),心肾阴虚型39例(32.50%),肺脾气虚型16例(13.33%)。且三种中医证型在A、B、C三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药物四气分布:寒(38.95%);温(30.26%);平(28.09%);凉(2.66%);热(0.04%)。药物归经分布:心经、肝经、肺经、胃经、肾经等;常用药物:煆龙骨、酸枣仁、柴胡、辛夷、僵蚕、白芷、柏子仁、百部、首乌藤、煅牡蛎等;常用药对:煆龙骨,酸枣仁;柴胡,煅龙骨;辛夷,煅龙骨;柴胡,酸枣仁;煅龙骨,僵蚕;辛夷,酸枣仁;柴胡,僵蚕;酸枣仁,僵蚕;辛夷、柴胡;辛夷、僵蚕等;核心药组:煅龙骨、煅牡蛎、酸枣仁、柏子仁、白芷、辛夷、柴胡、僵蚕、百部、首乌藤等。结论:1.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动态疗效较好,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从而验证韩师“从心论治抽动障碍”这一辨治思路的正确性;2.轻、中度TD患儿在治疗初期时,最佳辨治方案为2周就诊1次,则可能达到早期治疗TD最佳疗效;于治疗中期,轻、中度患儿最佳辨治方案为4周就诊1次,可使疗效更趋稳定;在治疗后期,轻、中度患儿最佳辨治方案为4周就诊1次,可使临床疗效较好。其中,经济条件较好、距离较近的轻度TD患儿,也可采取2周就诊1次的辨治方案;3.推测服药后2周可能是静心止动方治疗轻、中TD患儿的药物起效时间节段;4.治疗24周能显着改善TD患儿中医症状,且该方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与就诊频率(辨治频率)并无明显相关性。TD患儿中医证型以心肝火旺型占大多数,且证型分布在A、B、C三组中较为一致;5.药物挖掘结果表明,韩师治疗抽动障碍组方用药较为平和,且“静心止动方”药物组合基本结构较稳定。

李昂[3](2019)在《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评价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临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Meta分析对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进行全面、系统的检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MOOSE声明的推荐意见进行质量评分。运用RevMan5.3和Open Meta Analyst3.13软件分别进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和单臂试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Meta分析,将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常规西药比较,计算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2.文献研究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检索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整合与统计分析,包括对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类汤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的总结和对相关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将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作为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1.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2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2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加权后,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1‰,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0g、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和不同半夏品种无关。二陈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高血脂、二型糖尿病和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时,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常规西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两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单独应用二陈汤加减方,以发生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和嗜睡乏力居多,也会发生腹泻、纳差、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事件。二陈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二陈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腹泻、纳差的发生风险。2.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491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51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和眩晕时,干预组为单用中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干预组为中药联用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时,无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眩晕和头痛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6‰。、16‰、4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较小,且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处方中是否含有除半夏外的有毒中药无关。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大于1Og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以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事件和头晕头痛居多,也会发生嗜睡乏力、口干口苦、盗汗等不良反应。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皮疹、咳嗽的发生风险。3.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988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83个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西药,但有增加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在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对于锥体外系反应、失眠这两类不良反应/事件,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对于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嗜睡乏力、头晕头痛、口干和肝功异常,单用温胆汤加减方组与对照组的这几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联合西药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西药对照组。加权后,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失眠和消化系统疾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6‰,17‰,19‰,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无关。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为9g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小于剂量为10g的发生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半夏剂量是否大于9g或1Og无关。单用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室性早搏、失眠、胃溃疡、纤维肌痛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和躯体化障碍时,常发生了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也发生了口干、头晕头痛、口干、眼涩、皮疹和面部潮红等反应;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以失眠最多,也发生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温胆汤加减方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说明书标注或研究表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失眠、口干、皮疹、咳嗽和低血糖的发生风险。4.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共检索到145篇文献,经筛查后,最终纳入37个临床试验研究,均治疗高血压。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时,对于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论是否联用西药,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无论对照组是何种治疗方案,单用中药组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加权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的总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28‰,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是否联用西药、半夏剂量是否大于10g及半夏品种无关。单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治疗高血压时,会发生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嗜睡乏力、口干、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联合西药或中成药时,所有不良反应/事件为西药或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辅助西药治疗,能够减少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但有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研究结论基于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据,二陈汤加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和温胆汤加减方有良好的安全性,治疗精神类疾病时,应用温胆汤加减方能显着减少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中西药联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但温胆汤治疗失眠和心脑血管疾病时,应注意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时,半夏剂量应尽量不大于9g。应用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时,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口干、眼涩等伤津症状和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心脏毒性反应,有可能是半夏导致的,但症状均较轻。在应用祛痰剂之前要进行辨证,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观察疾病病情的变化,也要观察证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方剂组成及药物用量,避免伤津伤脾胃。

陈艳杰[4](2019)在《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并与西药盐酸硫必利比较,评价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柴枣止抽颗粒)36例,对照组(盐酸硫必利)36例,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第6、12周末对患儿进行复诊访视和疗效比较。疗效评定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方法,记录两组药物在改善患儿抽动障碍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和中医证候方面的评分,结果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以评分结果分析两组疗效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治疗前YGTSS量表评分方面,差异无显着性,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儿在治疗6周后与治疗12周后YGTS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方面,经统计学分析,P>0.05。说明在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两组药物对本病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在治疗运动性抽动临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无效3例,有效33例,有效率91.67%;对照组无效5例,有效29例,有效率85.29%。在治疗发声性抽动临床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32例,无效4例;对照组有效32例,无效2例,有效率94.1%。经统计学检验,均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两组在改善运动性抽动的“次数”、“频率、“复杂性”、“强度”、“干扰”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的抽动“强度”、“复杂性”方面,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发声性抽动的抽动“次数”、“频率”、“干扰”方面,P>0.05,无统计学差异。6在改善中医兼症的临床疗效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79.4%,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退出临床试验,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临床总体疗效方面,柴枣止抽颗粒与盐酸硫必利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均有明显疗效。2 YGTSS量表评分方面,柴枣止抽颗粒在改善多发性抽动障碍的发声性抽动的“强度”、“复杂性”方面,较盐酸硫必利疗效明显。3在改善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的中医兼症方面,柴枣止抽颗粒较盐酸硫必利疗效明显。图0幅;表11个;参117篇。

李茂生[5](2017)在《不同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按照临床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的芍药甘草汤治疗利培酮所致的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前后的泌乳素水平变化及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并评估其安全可靠性,希冀为进一步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机制提供临床依据,也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拓宽新思路。研究方法:严格按照临床诊断标准,通过筛查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住院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患者,收集经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12周后符合纳入标准的高泌乳素血症(血清PRL>29.2ng/ml)患者,且符合中医临床辩证为肝郁化火证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纳入年龄在1845岁(含18和45周岁),共120例女性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4组,即芍药甘草汤高剂量组(炒白芍90g,炙甘草30g)、中剂量组(炒白芍60g,炙甘草20g)、低剂量组(炒白芍30g,炙甘草10g)、无中药干预对照组,每组30例。芍药甘草汤治疗组在进行利培酮治疗的同时加用芍药甘草汤,每天1剂,水煎100ml,分早(9:00am)、晚(9:00pm)2次温服;空白对照组则仅用利培酮治疗。短期观察时间为6w,长期观察时间为12w。分别在研究的基线期、2w末(±1d)、4w末(±2d)、6w末(±3d)、12w末(±3d)等评估并记录患者的血清泌乳素、中医症候量化评分及相关检查化验指标,对各组高泌乳素血症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1)6w观察(n=107),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和无中药干预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依次为88.9%、78.57%、48.15%、40.00%。四组之间中医症候两两比较,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高、中剂量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无中药干预对照组,而高剂量组又优于低剂量组。(2)12w随访观察(n=86),高、中、低剂量组和无中药干预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依次为96.00%、80.00%、57.89%、47.06%。四组之间中医症候两两比较,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高、中剂量组的中医症候疗效明显优于无中药干预对照组,而高剂量组又优于低剂量组。(3)6w观察(n=107),四组的泌乳素值的组内比较,高剂量组在6w末与基线期、2w末、4w末比较(P<0.001),4w末与基线期、2w末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在6w末与2w末、4w末比较(P<0.05),4w末与2w末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w末、6w末与基线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6w末与2w末、4w末比较(P>0.05),4w末与2w末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4w末明显高于基线期水平(P<0.05)。组间比较,高剂量组在4w末、6w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线期和2w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在2w末、6w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期、4w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在基线期、2w末、4w末、6w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12w观察(n=86),四组的泌乳素值的组内比较,高剂量组在12w末与基线期、2w末、4w末比较(P<0.001),6w末与基线期、2w末、4w末比较(P<0.001),4w末与基线期、2w末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在12w末与2w末、4w末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w末与2w末、4w末比较(P<0.01),4w末与2w末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在12w末与基线期、6w末比较(P>0.05),6w末与2w末、4w末比较(P>0.05),4w末与基线期、2w末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高剂量组在6w末、12w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基线期、2w末、4w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组在12w末、6w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基线期、2w末、4w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合对照组在基线期、2w末、4w末、6w末、12w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w观察样本有13例脱落,完成107例(89.17%),有83例(77.57%)患者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各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中、高剂量组的有效缓解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P<0.05)。12w随访观察有34例脱落,完成86例(71.67%),有83例(96.51%)患者出现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低、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有效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但仍以高剂量组为最优(P<0.001)。(6)四组的基线期、6w末、12w末的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的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在6w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w观察发现,在12w末对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7)无论是6w观察和12w观察的样本分析,发现无中药干预对照组和芍药甘草汤低剂量组的脱落率均较中、高剂量组要高(P<0.05),中、高剂量组则显现出较少的脱落率和较好的治疗依从性。研究结论:1.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低、中、高剂量)芍药甘草汤均有效改善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症候,有效改善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且与剂量有关,以高剂量为最优。2.6w观察(n=107)和12w观察(n=86)样本均发现,高、中剂量组的芍药甘草汤在降低血清泌乳素水平上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与剂量有关,以高剂量为最优。3.芍药甘草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疗效安全可靠,治疗过程中不会恶化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可能还可以改善利培酮所致的其他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陈跃[6](2006)在《小儿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反应21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贺越虹,翟红玉[7](2000)在《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文中研究说明 锥体外系病变在儿科并不多见,但小儿时期多种原因可引起类似锥体外系病变的症状。我院儿科1993年1月至1999年5月共收治21例因药物所致的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1例患儿中男16例,女5例,年龄分布1.5岁—12岁。原发病为急性胃肠炎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2例。由口服胃复

张智慧,张伶俐,张永军,万朝敏,梁毅,黄亮,全淑燕,胡志强[8](2016)在《甲氧氯普胺儿童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筛选甲氧氯普胺用于儿童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年9月。检索中国FDA、美国FDA、加拿大卫生部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关于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的通报和药物警戒信息。采用WHO因果关系评价体系对不良反应与甲氧氯普胺的关联性进行评价,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54篇,其中病例报告29篇,病例系列研究25篇,无RCT研究。54篇文献共报道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646例,其中29篇病例报告报道42例,25篇病例系列研究报道604例。646例患儿中男性352例,女性284例;年龄2个月至18岁,其中1岁以下者174例(26.9%),16岁者367例(56.8%),614岁者85例(13.2%),14岁以上者20例(0.03%)。病例报告报道的42例患儿中发生锥体外系反应者29例,男子乳房发育症4例,恶性综合征和呼吸暂停各2例,高醛固酮症、皮疹、血压升高、循环衰竭及右侧颞下颌关节脱臼者各1例;治愈39例,好转但留有后遗症2例,转院治疗1例。病例系列研究报道的604例患儿不良反应均为锥体外系反应,均治愈,无后遗症。2008年CFDA发布通报,58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报告中儿童16例。2009和2011年,美国FDA和加拿大卫生部警告长期或大剂量服用甲氧氯普胺可致迟发型运动障碍。2013年,EMA建议甲氧氯普胺限于短期使用(不超过5 d),不用于1岁以下儿童,对于1岁以上儿童,仅作为二线药物用于预防化疗和术后的恶心、呕吐。结论儿童使用常规剂量甲氧氯普胺存在发生锥体外系反应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李珉景(LEE MIN KYOUNG)[9](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统计分析904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中医证型,并探索证候学规律,总结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证候要素。2.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合并共患症(强迫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焦虑症、抑郁症、遗尿症)的发病情况,并探索其中医证候规律。3.利用“数据库知识发现”的方法统计分析TS患儿的微量元素分布、免疫球蛋白、血沉、ASO指标,探索TS患儿微量元素、免疫学指标的特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及深度访谈等方法,确定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方案,对临证医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挖掘。与导师深度访谈,人机结合,总结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学术思想及治疗本病的规律及疗效,并分析TS共患病的分布规律。结果:1多发性抽动症的一般情况分析1.1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遗传性纳入病例共904例,其中男700例,女204例,男女比例为3.43:1,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合。发病年龄最小为3岁,最大为18岁,平均发病年龄为8.93±0.29岁,3-5 岁 1 13 例(12.50%),6-8 岁 267 例(29.54%),9-11 岁 308 例(34.07%),12-14 岁165例(18.25%),15-18岁51例(5.64%),其中以9-11岁发病率最高。对患儿家族史的调查发现,有家族史的患儿141例(15.60%),说明本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1.2各TS共患病分布纳入TS共患病病例共111例,其中共患ADHD患儿91例(81.98%),共患遗尿患儿12例(10.81%),共患强迫症患儿5例(4.50%),共患抑郁症患儿2例(1.80%),共患孤独症患儿1例(0.90%)。1.3发病诱因有105例(11.6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102例(11.28%)玩游戏机或迷恋于电脑中的游戏软件,102例(11.28%)长时间看电视,93例(10.29%)教育方式不当,63例(6.97%)学习负担过重,41例(4.54%)经常喝碳酸饮料等。1.4抽动严重程度分析根据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价标准,治疗前严重抽动症15例(1.66%),明显抽动症96例(10.62%),中度抽动症272例(30.08%),轻度抽动症312例(34.51%),轻微抽动症209例(23.12%)。治疗后严重抽动症0例(0.00%),明显抽动症1例(0.11%),中度抽动症1 0例(1.11%),轻度抽动症103例(11.39%),轻微抽动症413例(45.69%),无抽动症377例(41.70%)。1.5疾病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7例(0.77%),显效1例(0.11%),有效59例(6.53%),无效837 例(92.59%)。第二诊次临床控制57例(6.30%),显效31例(3.43%),有效207例(22.90%),无效 609 例(67.37%)。1.6中医证候疗效第一诊次临床控制844例(93.36%),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60例(6.64%)例。第二诊次临床控制827例(91.48%),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77例(8.52%)。1.7共患病疗效经治疗后TS共患ADHD的临床控制1例(1.1%),显效5例(5.5%),有效79例(86.8%),无效6例(6.6%)。经治疗后TS共患OCD的临床控制0例,显效0例,有效5例(100%),无效0例。经治疗后TS共患抑郁症2例皆为临床控制(100%)。经治疗后TS共患孤独症1例为临床控制(100%)。1.8症状分布频率在2712次诊次中,症状分布按其出现的频次由多到少依次排序:眨眼567次(10.23%),急躁 540 次(9.74%),吭吭 453 次(8.17%),注意力不集中 422 次(7.61%),吸鼻 372 次(6.70%),胆怯 371 次(6.70%),扭颈 321 次(5.79%),耸肩 318 次(5.73%),皱眉 269 次(4.85%),甩头 245 次(4.42%),翻眼 214 次(3.86%),咧嘴 183 次(3.30%),甩手174次(3.14%)等。2导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经验2.1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虚肝亢证型共1423例次,占52.43%,脾虚痰聚证型721例次,占26.59%,阴虚动风证型240例次,占8.85%,气郁化火证型213例次,占7.85%,肝亢风动证型81例次,占2.99%,痰火扰神证型36例次,占1.32%。2.2治法分析初诊病例904中常见的治法依次为:健脾714次,占78.98%;平肝501次,占55.42%;化痰252次,占27.88%;熄风107次,11.84%;滋阴80次,占8.85%;泻火71次,占7.85%等。2.3用药规律共涉及215味中药,其中防风使用1926次,占5.49%;木瓜1504次,占4.29%;谷精草1487次,占4.24%;伸筋草1434次,占4.09%;陈皮1392次,占3.97%;法半夏1388次,占3.96%;白芍1303次,占3.71%;葛根1240次,占3.54%;钩藤1166次,占3.33%;茯苓1127次,占3.21%;川芎1105次,占3.15%;荆芥1101次,占3.14%;地龙1094次,占3.12%;山药1064次,占3.03%;石菖蒲936次,占2.67次;柴胡850次,占2.42%;胆南星782次,占2.23%;菊花782次,占2.23%;郁金683次,占1.95%;太子参641次,占1.83%;夏枯草571次,占1.63%等。2.4药物类别解表药6754次,补虚药5173次,化痰药3674次,平肝熄风药3618次,祛风湿药3548次,活血化瘀药2197次,理气药2118次,利水渗湿药1197次,开窍药936次,安神药541次,化湿药201次,收涩药97次等。2.5药物归经肝经20980次,脾经18079次,肺经16839次,胃经8368次,肾经6070次,膀胱经3647次,胆经3418次,心包经2289次,大肠经1145次等。2.6药物功效祛风药7810次,清热药6515次,止痛药6454次,平肝药5280次,健脾药4675次,化痰药4604次,燥湿药4500次,解表药4182次,活络药4035次,明目药3639次,生津药3551次,散结药3430次,熄风药3266次等。2.7药物性味辛味药 17908 次(32.02%),甘味药 14488 次(25.90%),苦味药 12812 次(22.91%),酸味药3385次(6.05%),咸味药2485次(4.44%),微苦药2407次(4.30%),淡味药1168 次(2.09%)等。温性药 1 1253 次(32.69%),平性药 7289 次(21.18%),寒性药 4888 次(14.20%),微寒性药4439次(12.90%),微温性药3293次(9.57%),凉性药3235次(9.40%)等。结论:1多发性抽动症于男孩的发病率较女孩高;发病年龄多于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平均病程2年以上;TS患儿中频率最多的症状为运动性抽动的眨眼,其次是发声性抽动的吭吭声。其次为吸鼻、扭颈、耸肩、皱眉、甩头、翻眼等。头面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多,而甩手、跺脚、鼓肚等四肢及腹部抽动出现频率较少。2疾病疗效评分表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表的结果差异较大,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结果趋于临床控制,由于疾病疗效评定标准较高,因此疾病疗效评分结果较难达到临床控制。考虑中医评分表的评定标准不甚客观,故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改进。3 TS患儿的常见共患病中ADHD占大多数,其后依次为遗尿、OCD、抑郁症、孤独症。4总结出导师对TS及其共患病多从“风、痰”立论,病在肝脾的临证思路,从常用治法及常用药物用药规律上体现了导师运用扶土抑木法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

赵翠丽,杨以超,李素勇,王惠[10](2012)在《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综合征38例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认为甲氧氯普胺为胃肠道常用止吐药,也用于预防和治疗抗癌药物、放射治疗、恶性肿瘤及手术后呕吐等。随着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亦日渐增多,而误诊病例报告也随之增多[1~2]。现将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甲氧氯普胺致锥

二、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论文提纲范文)

(1)Wilson病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知识回顾
    1.构音障碍的研究概述
    2.HLD的研究概述
    3.构音障碍与HLD
    4.评分量表选择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临床研究一 Wilson病构音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构音障碍发生率及FDA评分比较
        2.2 构音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2.3 构音障碍与HLD临床分型的关系
        2.4 HLD患者中医证型统计分析
        2.5 构音障碍与HLD中医证型的关系
        3 讨论
        4 结论
    临床研究二 肝豆灵片联合言语训练治疗痰瘀互结型 Wilson 病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研究方案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WDRS、FDA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尿铜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观察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神经系统疾病与构音障碍的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2)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动态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2 发病危险因素及病理机制
        3 西医治疗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1 病名渊源
        2 中医病因
        3 中医病机
        4 中医治法
        5 综合疗法
        6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脱落标准
        6 研究方案
        7 疗效评定标准
        8 数据处理方法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总疗效评定
        3 临床动态疗效指标
        4 中医证候症状体征指标
        5 药物挖掘结果
    三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总疗效分析
        3 临床动态疗效分析
        4 中医证候症状体征分析
        5 药物挖掘结果分析
        6 安全性指标分析
        7 静心止动方治疗TD的中医理论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个人简介

(3)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半夏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综述二 含半夏的祛痰剂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介绍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一、二陈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二陈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二陈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6. 讨论
    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眩晕的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头痛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治疗脑梗塞、脑卒中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7.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8. 讨论
    三、温胆汤加减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文献纳入及其基本特征
        3.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4.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失眠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5.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6.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精神类疾病不良反应/事件Meta分析
        7. 温胆汤加减方治疗其他疾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分析
        8. 温胆汤加减方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分析
        9. 讨论
    四、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方临床不良反应/事件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一般资料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的选择
        1.1.4 治疗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1.1.7 不良反应观察
    1.2 统计与方法
    1.3 研究结果与分析
        1.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1.3.2 研究结果
        1.3.3 两组不良反应分析
    1.4 讨论
        1.4.1 对抽动障碍的认识
        1.4.2 立题依据
        1.4.3 遣方用药思路探讨
        1.4.4 研究结果分析
        1.4.5 研究结果探讨
        1.4.6 不足与展望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2.1 中医药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研究进展
        2.1.1 概述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论治
        2.1.4 外治疗法
    2.2 抽动障碍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2.2.1 流行病学研究
        2.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3 诊断标准
        2.2.4 治疗方法
        2.2.5 其它疗法
    2.3 柴枣止抽颗粒的现代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附录B 抽动障碍评分细则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不同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案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药物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2.研究方案
        2.1 研究设计
        2.2 治疗方案
    3.观测指标与评判标准
        3.1 安全性指标
        3.2 疗效性指标
        3.3 观察方法
        3.4 疗效判定标准
    4.统计学处理方法
    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完成情况
        1.2 四组样本的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等比较
    2.临床疗效观察
        2.1 四组泌乳素水平比较
        2.2 四组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3 四组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4 高泌乳素血症相关症状改善比较
        2.5 四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值比较
    3.安全性评价观察
        3.1 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统计
        3.2 四组的脱落情况分析
第三章 讨论
    1.本项研究的结果讨论
        1.1 一般资料分析
        1.2 疗效分析
        1.3 安全性评估
    2.影响结果的因素分析
        2.1 高泌乳血症的西医诊断
        2.2 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认识及辩证
        2.3 芍药甘草汤的组成比例和剂量
        2.4 病程和疗程的影响
        2.5 其他影响因素
    3.小结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ICD-10 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附录 B 中医症候量化评分细则
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6)小儿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反应2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讨 论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学研究现状概述
        1 中医学对TS的认识
        2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3 中医治疗
        4 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及中医复杂关系分析系统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现状概述
        1 现代医学对TS的认识
        2 流行病学
        3 发病机制
        4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与共患病的关系
        5 TS与儿童智商
        6 TS与感统失调的关系
        7 TS与脑电图的关系
        8 TS的治疗
        9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分析
    前言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结果
    1 TS患儿研究结果
        1.1 资料情况
        1.2 实验室检查分析
        1.3 临床特征分析
        1.4 中医证型及证候特点
        1.5 治法
        1.6 用药规律
        1.7 利用复杂网络法进行核心药物分法
    2 TS共患病患儿研究结果
        2.1 TS共患病人口学分析
        2.2 实验室检查分析
        2.3 临床特征分析
        2.4 TS共患病分布及中医证型特点
        2.5 各共患病的用药分析
讨论
    1 一般情况
    2 导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及其共患病的经验总结
        2.1 导师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总体认识
        2.2 导师对TS共患病的认识
    3 用药规律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Wilson病构音障碍的临床研究[D]. 李秀英.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静心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动态疗效研究[D]. 薛宇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3]基于Meta分析的含半夏的代表性祛痰剂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D]. 李昂.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4]柴枣止抽颗粒治疗多发性抽动障碍心肝火旺型临床疗效观察[D]. 陈艳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不同剂量芍药甘草汤治疗利培酮所致高泌乳素血症疗效的临床研究[D]. 李茂生.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5)
  • [6]小儿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反应21例分析[J]. 陈跃.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6(06)
  • [7]药物致小儿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21例[J]. 贺越虹,翟红玉. 实用医技, 2000(01)
  • [8]甲氧氯普胺儿童安全性评价[J]. 张智慧,张伶俐,张永军,万朝敏,梁毅,黄亮,全淑燕,胡志强.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03)
  • [9]基于数据挖掘的王素梅教授诊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共患病临床经验总结[D]. 李珉景(LEE MIN KYOUNG).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5)
  • [10]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综合征38例误诊原因分析[J]. 赵翠丽,杨以超,李素勇,王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14)

标签:;  ;  ;  ;  ;  

21例儿童药物性急性锥体外系综合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