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优缺点

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优缺点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利与弊(论文文献综述)

周文浪[1](2021)在《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 ——以邛崃市平乐中学化学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以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更优的教学效果。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是以单一的传统教学为主了,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已然成为了另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并且其独特的教学特点与传统教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文献调研发现目前结合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以及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课堂观察法,以邛崃市平乐中学化学学科的两种教学方法为例开展了系列的对比研究。本课题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传统教学和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并且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以及系列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在平乐中学化学学科中的研究。本章主要结合相关调查方法对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在化学学科中的所表现出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别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层面进行了阐述,可以直观的展现出了这一教学模式在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第三章传统教学在平乐中学化学学科中的研究。本章是为了与第二章的研究内容进行对比研究,也分别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这三个层面直观的反映出了传统教学在化学这门学科中的优势与不足。第四章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结合前两章的研究内容,分别对两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直观的对比以及采集的数据进一步对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五章结论与反思。通过结合前三章的对比研究,本章主要对相关结论进行了整理与总结,并针对本论文的所有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与反思,最后对传统教学和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这两种教学模式在未来教育中的发展做出了相关的展望。

尹永义[2](2020)在《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教学”的发展,远程网络直播教学走进中学,突破了教育资源的时空限制,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的需要为主导,注重信息化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强化。优质的资源带动了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网络直播教学的新模式,为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以禄劝一中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对直播教学中的课堂行为、课程效果评价等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从地理视角对直播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课前准备、课时观察、课后评价三个角度,包括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反应、课堂认知、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对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匹配问题、管理问题以及课堂组织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以及效果评价。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网络直播教学的背景及存在意义进行分析,了解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的作用,制定本文的研究路径和研究方法,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对禄劝一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介绍禄劝一中发展简况以及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情况。选取新授课、试卷评讲课等两种授课类型作为典型课例分析;同时就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以深入了解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现状。第三部分:从学生成绩、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教学管理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等五个方面对禄劝一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进行评价分析。剖析其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在教育落后的背景下凭借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得以实现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教师、学生对远程直播教学的看法,以期对远程直播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第四部分:通过对禄劝一中直播教学模式的调查分析,总结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发展成效的影响因素,从政府、学校、教师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该措施下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经验总结,分析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五部分:对欠发达地区的网络直播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网络直播教学效果提升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其发挥对教师的促进和教学引领作用。

杨雨[3](2020)在《日本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修改对我国的启示》文中认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一切事物都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于互联网平台。近年来,数据增长的速度也显着提高,数据转换的种类也更加多元化,作品所有者、作品传播者和作品使用者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合理使用制度具有利益平衡的价值基础,如何通过完善合理使用制度有效协调三方利益关系,成为《着作权法》修改之际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数据时代着作权限制规则的改善进行研究,开篇首先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相较于传统的着作权保护理念与规则,当今时代下的着作权搭乘大数据快车,使得人们能够更便捷的接触各种类型的信息与作品,并且使公众在获取作品的过程中顺势掌握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些变化都将对传统出版模式产生影响。改变传统的着作权保护理念,从社会实践出发解决数据时代下着作权的新问题。随后,本文对日本《着作权法》修改进行价值分析,对法律修改的性质进行准确定位。分别从提供与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相对应的灵活的权利限制条款,改善与教育信息化相对应的权利限制规定,改进关于改善视障人士信息获取机会的权利限制条款,完善关于促进档案利用的权利限制规定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法律修改的原因。通过以上论述,进一步对我国着作权限制规则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深入分析,检讨与矫正我国着作权法修改背景下合理使用规则的完善。

朱颖[4](2020)在《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智能电子产品的飞速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人们的学习环境及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应运而生。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突出,大学生可以通过课余碎片时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获得知识,以满足自身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碎片化学习是人类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是未来教育的新诉求,是一种不可回避的新型学习方式。然而近年来碎片化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面对这种在高校普遍存在的学习方式,如何择其长而避其短,如何让碎片化学习不再仅仅流于表面,如何优化碎片化学习效果,就成为当前碎片化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关于碎片化学习的研究基础上,对碎片化学习的概念以及特点进行界定,并将建构主义理论、新建构主义理论、非正式学习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构建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和指标,评价标准包括四个一级维度,分别是学习态度、学习资源、学习交互、学习管理,各个维度下还有二级指标。在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的基础上编制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采用问卷星方式发放问卷,对江西省南昌市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的现状调查。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深入访谈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认知度良好,但认可度较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资源获取能力不足;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甚少;大学生缺乏碎片化时间、目标管理意识,反思能力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碎片化学习问题,从大学生、教师、高校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策略以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效果,使碎片化学习成为传统学习方式的有效补充,真正发挥碎片化学习的最大效能。

吴晓云[5](2020)在《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课作为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标志性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扩充教学资源,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传统教育新的活力,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发展契机。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培养从事养老护理和养老事务管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丰富学习资源。将微课融入现有教学环节,不仅能够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而且有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自觉性与积极性,对于提高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研究意义;第二章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总结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以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提炼微课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第四章提出微课在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与流程,对微课在不同模块课程中的教学流程进行归纳,并从学校、教师、学生角度提出保障条件;第五章以《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课程中的“拜访老人”为例,对微课在课前、课堂、课后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具体设计;第六章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郭彧宏[6](2020)在《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随着远程直播教学的深入,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实施,学者们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远程直播教学推广后,为实现教育均衡做出一定的贡献,并得到了远端学校师生的欢迎,在带来极大好处的同时,远程直播教学模式的弊端也日益明显,怎样才能将直播教学效益最大化?远端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利用直播教学?在直播教学下,远端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学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重要力量,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由于远程教学的隔空性,进行授课的前端教师面对着庞大的学生,包括本班的学生和远端学校的学生,因而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远端教师显得特别重要,远端教师的专业水平影响着直播课堂的利用效果。远程直播课堂下,远端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发生了改变,远端教师不仅需要作为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在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所需要的特殊教学能力。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远端教师在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入手,一个半月亲身融入重庆市Z中学的直播课堂,通过观察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情况,访谈Z中学的远端教师和远端学生,结合访谈结果以及深入直播课堂的观察结果,重点分析了远端教师利用直播课堂时所表现出来的教学能力,通过文献分析以及调研现状分析出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这一环境下的教学能力,从而尝试提炼出了教师在远程直播课堂下的教学能力框架,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关于如何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策略,从而促进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远程直播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相关概念的阐述,提出了本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所带来的启示。第二部分笔者根据对文献的分析以及远程直播教学的特点构建了远端教师教学能力的框架,包括一般教学能力和特殊教学能力。第二部分笔者为调查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情况,做了一个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研究样本进行了解读;同时介绍了本研究所用到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本研究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设计了研究思路。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Z中学教师利用直播课堂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首先分析了Z中学的特征,其次分析了Z中学教师对远程直播课堂的应用情况以及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第四部分则根据文献的研究和所调查的资料对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能力进行提炼,构建了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第五部分根据这一框架提出了提升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的一些策略。

周婷[7](2020)在《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设计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要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学习生活,需要具备优良的网络素养。作为数字原住民的小学四至六高年级段群体由于处于身心发展特殊敏感时期更需要网络素养教育,但是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存在大多学校无课程、现存相关资源零散,资源形式单一、家庭教育缺位等诸多问题,网络素养教育严重受阻。微课程以其网络性、广泛性及短小精悍突出特点成为解决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突破点。本研究利用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重庆市某小学1082名四至六年级学生及5名教师,分析小学四至六高年级网络素养水平现状与教育需求;使用“评价标准-网络素养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分析流程,挖掘网络素养课程知识地图及教学内容,设计研发含12节微课的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并且选择案例开展教学实践,获得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一度好评与积极支持。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所示:1.提出问题,论述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思路与方法;2.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界定并辨析网络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素养四者间的概念与关系,微课和微课程的概念与关系,概述理论基础及对研究的指导意见;3.小学高段网络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总结我国已有的小学高段网络素养相关学术与社会调研情况,自主调研重庆某小学高段学生、教师的网络素养水平现状与教育需求,并对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及总结思考;4.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包括设计理念、原则、思路、特色,重点对设计的思路进行绘制课程知识地图、需求与选题确定、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四部分论述;5.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以“网络谣言那些事儿”为案例进行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获得优良的教学评价与积极的教学反馈;6.研究的总结与不足。本研究为网络素养学校教育提供科学系统、易懂易学、有趣创新的微课程资源,为网络素养家庭教育提供家长参与渠道,为网络素养教育的发展提供新颖的课程资源,推动我国网络素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余悦粤[8](2020)在《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以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实施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学一体机、交互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能手机、AR/VR技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不断涌入幼儿园,对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教育信息化时代对教师发起的严峻挑战,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不容置疑,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应有之义。然而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薄弱环节,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则是制约学前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目前学界对于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关注较少,什么是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因素影响着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结构和研究工具编制。基于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概念进行了界定,从信息技术意识态度、信息技术应用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伦理四大维度对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结构进行了划分,其中信息技术意识态度维度包括技术价值观和技术态度两个子维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技术操作能力和技术教学能力两个子维度。自编的《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调查问卷》经检验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第二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本研究对重庆市294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0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以图了解重庆市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实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重庆市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总体水平较高,就各维度而言,教师“信息技术意识态度”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信息技术应用伦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知识”,而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维度得分最低。就人口学背景变量而言,不同年龄、教龄、学历、专业背景上的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存在显着差异,不同职称的幼儿园教师在“技术操作能力”维度存在显着差异。就幼儿园背景变量而言,不同级别幼儿园、不同地区幼儿园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均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存在显着差异。第三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总体来看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层面,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层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整合能力有待提升;在信息技术应用伦理层面,欠缺对信息技术资源和工具的把关意识和能力,对幼儿技术伦理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本研究从个人层面、幼儿园层面和社会层面剖析影响因素,认为教师个人层面的信息技术应用态度、幼儿园层面所提供的支持和在职培训、社会层面的职前培养和政策支持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是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建议对策。一是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二是中观层面,提高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高校应更新职前培养课程内容,注重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培训中心应创新职后培训内容与方式,推进培训差异化和常态化。三是微观层面,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反思,构筑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共同体”。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构建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学习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与反思中促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汪国美[9](2020)在《拉萨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信息进程的不断发展变化下,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网络信息共享性促进了教育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进一步减少了城乡教育差异化,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公平性。拉萨地区通过远程直播教学促进教育远程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扩增,使国家对于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进一步重视。远程直播教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间限制,满足了优质教学资源传送到资源匮乏的民族地区,让拉萨高中学生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优质的学习资源。笔者提出拉萨市既可作为受益方的同时也可作为供给方,拉萨市接受来自内地学校的远程教学,同时拉萨市一些优秀的学校可向西藏其他地区提供远程教学,促进教学的远程共享及教育的公平,从而提高整个西藏地区的教育教学质量。远程直播教学是教学远程共享的一种方式,而直播教学又促进了教学的远程共享,所以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远程直播教学来促进拉萨地区教学的远程共享,实现教育公平。笔者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对远程直播教学进行研究,大量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拉萨地区实际教学情况设计问卷和访谈提纲,开展对拉萨市直播教学现状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拉萨市直播教学实施过程中已取得的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直播教学主要取得的成效有: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较好;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有了一定提高;学校和相关管理部门比较重视;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堂容量较大,学生较难接受;教师和学校缺乏直播教学及管理经验;家长监督不到位;学生对直播教学不适应,产生抵触心理等。根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从学生、教师、管理监督3个视角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和建议:学生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性,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师方面:主要是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了解拉萨学生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模式,精心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从互动方式和互动策略来加强课堂互动;在监督管理方面主要采取加强对直播教学的重视及投入,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直播教学队伍建设,加强家校共管共育等。所以远程直播教学对拉萨市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已有初步成效,直播教学的推广和实施应采用“双师模式”的直播教学,既保证了课堂质量,又有科任教师的监督和辅导,优质的直播教学一定要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设计。希望本研究能为拉萨市直播教学理念的普及和相关决策作参考,同时也希望本研究能为其他地区、其他学科实施直播教学提供参考。

王晗[10](2020)在《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基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覆盖范围的不断增加,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呈几何式增长,变得越来越丰富;又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不断进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学习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内进行信息资源的汲取与消化,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碎片化学习更是流行,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碎片化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会出现什么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而本研究就是从生态学的角度入手,借鉴生态学中的原理与理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来探究碎片化学习的状况,以此分析其出现的问题缺陷以及产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构建出适合碎片化学习的学习生态系统,以便更好地服务学习者的碎片化学习。在理论研究阶段: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碎片化学习的概念与特征,以此界定了本文的碎片化学习定义范围;从学习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详细介绍展开,以此为基础引出学习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组成,包括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个生态因子,而这四种生态因子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又构成了学习生态系统的两种基本要素,即两种关系和两种环境。其次是对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解析,主要论述了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生态因子构成,包括学习者、教学者、物理环境和虚拟环境,分析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发现各个因子对于学习者的影响,并且初步探究了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以此为构建适合的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分析阶段:经过调查问卷的初步设计、预调查之后的修改,最终确定了本研究所用的调查问卷,并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分别从描述性、相关性和差异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最终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开展碎片化学习时存在的问题,以此分析出他们存在的问题缺陷以及可能产生的学习需求,为构建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阶段:从云计算技术、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着手分析,探讨了构建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技术支持;另外,从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入手,着重讨论了社会价值原则、回归教育本质原则以及动态平衡原则,以此规范了构建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应该遵循的要求;接着从三大基本功能即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详细地论述了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并以此从学习者、教学者、学校三个角度阐述了构建的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可能产生的意义,以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碎片化学习。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利与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利与弊(论文提纲范文)

(1)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 ——以邛崃市平乐中学化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相关核心概念界定
    1.5 研究理论基础
    1.6 研究方法及思路
2 远程网络直播教学在平乐中学化学学科中的研究
    2.1 教学特征
    2.2 教学现状调查
    2.3 展现出的优势
    2.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 传统教学在平乐中学化学学科中的研究
    3.1 教学特征
    3.2 教学现状调查
    3.3 展现出的优势
    3.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 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4.1 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
    4.2 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结论
    5.2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路径和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径
    第四节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学地理网络直播教学实施现状调研
    第一节 禄劝县第一中学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简介
        一、禄劝一中学情简介
        二、禄劝一中网络直播教学的实施情况
    第二节 地理课网络直播教学的课堂观察与案例研究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
        二、观察目的
        三、课堂观察的实施
        四、直播模式下地理试卷评讲课教学案例
        五、直播模式下地理新授课教学案例
第三章 中学地理网络直播课的教学评价分析
    第一节 网络直播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总体分析
        二、纵向分析
        三、横向分析
    第二节 网络直播教学问卷调査评价
        一、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第三节 网络直播教学访谈调查评价
        一、访谈对象
        二、访谈内容与分析
    第四节 网络直播教学的管理状况评价
        一、教师团队管理
        二、学生管理
    第五节 教育经费投入分析
第四章 网络直播教学的成效及分析
    第一节 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的成效
    第二节 禄劝一中直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因分析
        一、国家与政府的支持
        二、一线教师团队的不断努力
        三、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线上线下配合
    第三节 网络直播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同步授课带来课堂秩序杂乱
        二、存在部分教学脱节的情况
        三、对地理实践力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促进欠发达地区网络直播教学效果提升的措施
        一、选取课堂时机适时发声,注意语言、板书的配合
        二、控制教学规模,选取优秀远端学生
        三、协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四、试卷评讲课做到因材施教
        五、适当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增强师生情感交流与地理实践力
        六、增强网络直播教学资源的校本化运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日本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修改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2.3 战略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比较研究法
        1.5.2 规范分析研究法
        1.5.3 实证分析研究方法
2.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2.1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起源
    2.2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定义和性质
        2.2.1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概念
        2.2.2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性质
    2.3 着作权合理使用的利益平衡理论
3.日本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修改
    3.1 日本着作权法修改的背景以及现实意义
    3.2 提供与数字化和网络化进程相对应的原则性条款
    3.3 改善与教育信息化相对应的权利限制条款
        3.3.1 关于无许可、无偿允许的“复制”和“同步课程”
        3.3.2 关于允许自由利用的“异步课程”新规定
        3.3.3 关于补偿金系统
    3.4 改进关于改善视障人士信息获取机会的合理使用条款
    3.5 完善关于促进档案利用的合理使用条款
4.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4.1 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存在问题
    4.2 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具体规则中存在问题
        4.2.1 无保障技术发展的具体规则
        4.2.2 教育教学具体规则无法涵盖远程教育方式
        4.2.3 盲文转化具体规则无法满足视障人士文化需求
        4.2.4 档案陈列与保存规则无法涵盖数字化形式
    4.3 对我国《着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合理使用制度的评析
    4.4 合理使用相关案例实证分析
        4.4.1 合理使用相关案例总体统计情况
        4.4.2 实证分析研究的结论
5.中日合理使用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中日合理使用制度比较
        5.1.1 在保障技术发展方面
        5.1.2 在教育使用方面
        5.1.3 在视障人士使用方面
        5.1.4 在档案利用方面
    5.2 日本着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修改对我国的启示
6.完善我国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6.1 坚持利益平衡价值选择
        6.1.1 重视社会公众对合理使用的诉求
        6.1.2 充分保护着作权人的权利
        6.1.3 加强对作品传播者的相关权利保护
        6.1.4 各方利益的协调与整合
    6.2 设置合理使用规则的一般条款
    6.3 “学校以教育为目的的使用”的修正
    6.4 视障人士的特别关照原则
        6.4.1 扩大着作权限制主体和受益主体范围
        6.4.2 拓宽着作权权利限制的适用对象
        6.4.3 增加对着作权权利内容的限制
    6.5 档案数字化的合理使用制度范围扩大化
    6.6 区块链智能合约完善合理使用制度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日本《着作权法》新旧法条翻译对照
附录2 :案例汇总信息(100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的推进
        1.1.2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方式蓬勃发展
        1.1.3 碎片化学习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重难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碎片化学习概念界定
        2.1.1 碎片化学习的概念
        2.1.2 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新建构主义理论
        2.2.3 非正式学习理论
第3章 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和指标的构建与问卷设计
    3.1 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和指标的构建
        3.1.1 碎片化学习的评价维度
        3.1.2 碎片化学习评价维度下的指标划分
    3.2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评价指标初步构建
        3.2.1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
        3.2.2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评价指标的初步构架
    3.3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问卷的设计和试测
        3.3.1 问卷的结构
        3.3.2 问卷量表的编制
        3.3.3 问卷试测
        3.3.4 形成正式问卷
第4章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对象的选择
        4.1.2 问卷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1.3 问卷数据的相关性分析
    4.2 访谈调查分析
    4.3 碎片化学习现状梳理
        4.3.1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认知度良好,但认可度较低
        4.3.2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资源获取能力不足
        4.3.3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与教师、其他学习者交流甚少
        4.3.4 大学生缺乏碎片化时间、目标管理意识,反思能力低
    4.4 问题总结
    4.5 原因分析
        4.5.1 主观因素
        4.5.2 客观因素
第5章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优化策略分析
    5.1 学生层面
        5.1.1 全面提升碎片化学习能力
        5.1.2 采用基于问题的碎片化学习模式
    5.2 教师层面
        5.2.1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2.2 培养大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
    5.3 学校层面
        5.3.1 加强统筹规划,提升碎片化学习认可度
        5.3.2 加强网络建设,优化碎片化学习环境
        5.3.3 提高资源使用率,改善碎片化学习内容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5)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微课
        2.1.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2.1.3 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微型学习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第3章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价值
    3.1 调查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访谈设计
        3.1.3 观察设计
        3.1.4 微课资源检索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2.3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3.2.4 微课资源检索结果分析
    3.3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3.3.1 短小精悍,契合学生学习规律
        3.3.2 碎片学习,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3.3.3 资源共享,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第4章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4.1 应用原则
    4.2 应用流程
        4.2.1 分析
        4.2.2 设计
        4.2.3 开发
        4.2.4 实施
        4.2.5 评价
    4.3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整体应用
        4.3.1 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微课资源应用规划
        4.3.2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教学流程
    4.4 保障条件
        4.4.1 创设微课应用环境
        4.4.2 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4.4.3 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第5章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具体设计
    5.1 课前预习安排
        5.1.1 资源分析
        5.1.2 微课发布
    5.2 课堂实施应用
        5.2.1 投石问路
        5.2.2 追踪觅影
        5.2.3 各抒己见
        5.2.4 勤学苦练
        5.2.5 救偏补弊
        5.2.6 趁热打铁
        5.2.7 归根结底
    5.3 课后活动升华
        5.3.1 复习内化
        5.3.2 反馈提升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Ⅰ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Ⅱ 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用情况访谈提纲

(6)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五)研究创新
一、相关概念阐述和理论基础
    (一)远程直播课堂相关概念
    (二)教学能力相关概念
    (三)理论基础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样本解读
    (二)研究工具制定
    (三)研究思路
三、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现状分析
    (一)Z中学的特征
    (二)Z中学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现状
四、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提炼
    (一)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分析
    (二)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图
五、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立足学校,优化远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平台
    (二)立足个人,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相关研究综述
    2.3 理论基础
第3章 小学高段网络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
    3.1 我国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现状已有调查分析
    3.2 某小学高段学生网络素养水平现状调研
    3.3 某小学高段教师网络素养教学现状调研
第4章 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的设计
    4.1 设计的理念
    4.2 设计的原则
    4.3 设计的思路
    4.4 设计的特色
第5章 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5.1 案例的需求分析与选题确定
    5.2 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开发
    5.3 案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第6章 研究的总结与不足
    6.1 研究的总结
    6.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某小学高段学生网络素养水平现状调研
    附件2 某小学高段教师网络素养教学现状调研
    附件3 “网络谣言那些事儿”微课视频设计
    附件4 某小学高段学生、家长、教师微课评价反馈问卷
致谢

(8)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设计
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结构与研究工具编制
    (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结构
    (二)预问卷的形成
    (三)正式问卷的形成
二、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二)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总体状况与分析
    (三)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在幼儿园背景变量上的差异状况
三、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存在的问题
    (二)影响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因素分析
四、提升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二)提高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
    (三)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反思,构筑信息技术素养提升“共同体”68结论与反思
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拉萨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远程直播教学在中学的发展
        1.1.2 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
        1.1.3 新课改的需求
        1.1.4 拉萨地区教育现状及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1.6 概念界定
        1.6.1 现代远程教育
        1.6.2 远程教学
        1.6.3 远程直播教学
    1.7 远程直播教学的基础理论
        1.7.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7.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1.7.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 文献综述
        1.8.1 国外研究现状
        1.8.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生物远程直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目的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2.2.2 访谈调查
    2.3 调查结果
        2.3.1 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
        2.3.2 生物直播课的教学内容
        2.3.3 生物直播课堂的课堂表现
        2.3.4 生物直播课堂的教学效果
        2.3.5 学生对生物学科的自主学习情况
        2.3.6 学校对直播教学的管理
        2.3.7 网络及设备使用情况
        2.3.8 家长监督情况
    2.4 访谈结果
        2.4.1 教师访谈
        2.4.2 学生访谈
第3章 拉萨地区高中生物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拉萨地区高中生物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1 生物直播课堂缺少互动性
        3.1.2 学生难以接受教学内容的安排
        3.1.3 网络及设备跟不上
        3.1.4 学生不能做到及时的预习和复习
        3.1.5 家长监督不够
    3.2 高中生物远程直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管理方面
        3.2.2 教师方面
        3.2.3 学生方面
第4章 生物远程直播教学实践案例
    4.1 教学实践案例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1.1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4.1.2 课堂效果反馈
    4.2 案例展示二:《受精作用》
        4.2.1 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4.2.3 课堂效果反馈
    4.3 反思与总结
第5章 对策与建议
    5.1 监督管理工作方面
        5.1.1 加大远程直播教学的重视和投入
        5.1.2 加强直播教学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5.1.3 配备专业人员管理直播教学工作
        5.1.4 加强家校共管共育
    5.2 教师方面
        5.2.1 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修好“内功”
        5.2.2 充分了解拉萨地区的学情
        5.2.3 选内容定模式,精整教学资源
        5.2.4 加强课堂互动
        5.2.5 加强辅导工作
        5.2.6 充分发挥“双师效应”
    5.3 学生方面
        5.3.1 转变学生生物直播课程学习心理
        5.3.2 注重直播方式下学生学习方法引导
        5.3.3 培养学生生物课程预习和复习的学习习惯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致谢

(10)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基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碎片化学习
        2.1.1 碎片化学习的概念
        2.1.2 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2.1.3 碎片化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学习生态系统
        2.2.1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的内涵
        2.2.2 学习生态系统的涵义
        2.2.3 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
        2.2.4 学习生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 理论基础
        2.3.1 非正式学习理论
        2.3.2 人本主义理论
        2.3.3 新建构主义理论
        2.3.4 生态学习观理论
第3章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解析
    3.1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因子构成
        3.1.1 学习者
        3.1.2 教学者
        3.1.3 物理环境
        3.1.4 虚拟环境
    3.2 碎片化学习生态因子的作用关系
        3.2.1 学习者与教学者、学习者之间的关系
        3.2.2 学习者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3.2.3 学习者与虚拟环境之间的关系
    3.3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3.1 能量流动
        3.3.2 物质循环
        3.3.3 信息传递
第4章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现状分析
    4.1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4.1.1 调查问卷的评价维度分析
        4.1.2 评价维度下的题目设置分析
        4.1.3 调查问卷的结构
        4.1.4 调查问卷的预调查
    4.2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的调查及数据分析
        4.2.1 调查问卷的实施与信效度检验
        4.2.2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4.2.3 调查数据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分析
        4.2.4 调查数据分析小结
    4.3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出现的问题缺陷分析
        4.3.1 学习环境的适应性缺陷
        4.3.2 学习资源的开放性缺陷
        4.3.3 师生关系的交互性缺陷
        4.3.4 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缺陷
    4.4 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学习需求分析
        4.4.1 重视学习者的内在需求
        4.4.2 重视学习资源建设的个性化需求
        4.4.3 重视碎片化学习的技术支持需求
第5章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
    5.1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技术支持
        5.1.1 云计算技术
        5.1.2 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
        5.1.3 区块链技术
    5.2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原则
        5.2.1 社会价值原则
        5.2.2 回归教育本质原则
        5.2.3 动态平衡原则
    5.3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限定范围
    5.4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
        5.4.1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5.4.2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5.4.3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5.5 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意义
        5.5.1 对学习者产生的意义
        5.5.2 对教学者产生的意义
        5.5.3 对学校产生的意义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利与弊(论文参考文献)

  • [1]远程网络直播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研究 ——以邛崃市平乐中学化学教学为例[D]. 周文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欠发达地区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评价研究 ——以云南禄劝一中为例[D]. 尹永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日本着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修改对我国的启示[D]. 杨雨. 青岛科技大学, 2020(12)
  • [4]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D]. 朱颖.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5]微课在中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吴晓云.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 [6]教师利用远程直播课堂的教学能力框架构建[D]. 郭彧宏. 西南大学, 2020(01)
  • [7]小学高段网络素养微课程资源设计研究[D]. 周婷. 西南大学, 2020(01)
  • [8]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研究[D]. 余悦粤. 西南大学, 2020(01)
  • [9]拉萨地区高中生物课程远程直播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汪国美. 西南大学, 2020(01)
  • [10]碎片化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研究 ——基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调查分析[D]. 王晗.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现代远程教育的现状及优缺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