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睾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纪梓良,吴涛,陈响秋,温志强,郑清友[1](2021)在《成人附睾横纹肌肉瘤合并附睾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提高对成人附睾横纹肌肉瘤的认识。方法报道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附睾横纹肌肉瘤合并附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总结国内外文献。结果本例患者表现为附睾肿块合并附睾炎,予抗炎治疗效果欠佳,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侵犯骨髓。另总结国内外附睾横纹肌肉瘤29例,多表现为无痛性阴囊肿大,肿瘤最大径3~13cm。19例发生远处转移,8例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均行根治性手术,病理主要为胚胎型(18例)。24例术后采取辅助化疗,常用VAC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平均随访17.9个月,期间12例未见复发或转移,8例肿瘤无进展(带瘤生存)。9例经治疗后死亡,死亡病例中位生存期仅9个月。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罕见且进展快,易于早期转移,术前诊断困难,若合并附睾炎、鞘膜积液等易于混淆原发病的诊断。诊断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早期诊断及尽早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术后化疗是治疗的关键。
胡伟,满江位,董莉,邹志锐,牛纪平,王志平,付生军,杨立[2](2021)在《青少年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儿童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是泌尿系统肿瘤中较为罕见的疾病,国内外文献中仅见个案报告或小样本报道[1-2]。我院于2018年收治1例青少年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采用根治性附睾及睾丸切除术,术后随访2年余,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16岁,以"左侧阴囊疼痛1周,左侧附睾切除术后3天"之主诉收治。患者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突感左侧阴囊区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
周旭,谷欣权[3](2021)在《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文中研究表明横纹肌肉瘤(RMS)是一种在儿童软组织肿瘤中最为常见恶性肿瘤,在所有儿童恶性肿瘤中占比约3%[1]。在镜下病理组织学分型中横纹肌肉瘤分为:胚胎性、梭形细胞/硬化性、腺泡状和多形性。临床上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比较罕见,现报告1例我们发现并治疗的附睾来源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廖谦和,安慧敏,陈志永[4](2020)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沭阳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应用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年龄分别为10岁、23岁和25岁,病程分别为1个月、2个月和4个月。左侧附睾1例,右侧附睾2例,均为单发性病灶,临床以阴囊肿块并进行性增大为主要症状。B超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均发现附睾占位性病变,术后病理诊断为附睾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为腺泡状横纹肌肉瘤,1例为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由原始间叶细胞和不同分化的横纹肌母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肌调节蛋白(MyoD1)、波形蛋白(vimentin)和结蛋白(desmin)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SE)、S-100蛋白、肌动蛋白(ac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内皮细胞标记物(CD34)、尤文氏肉瘤标记物(CD99)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阴性。结论附睾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获得较好的预后。
程玉峰,蒋立城,张英晨,成小建,毕文浩,赵帅,孙浩,吴志强[5](2020)在《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横纹肌肉瘤临床少见,而发生于睾旁横纹肌肉瘤更罕见。近期我院收治1例阴囊鞘膜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者,结合文献复习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9岁,主因发现左侧阴囊肿物1个月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意间触及左侧阴囊内约2 cm×1 cm×1 cm实性肿物,无触痛,无发热,亦无阴囊皮肤红肿,患者未行特殊诊治。此后患者左侧阴囊肿物逐渐增大,但无疼痛及发热等。查体:双侧阴囊、睾丸及附睾未触及异常,于左侧阴囊内可触及
廖谦和,陈猛[6](2018)在《附睾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文中认为患者,10岁。2017年2月10日因右阴囊肿块1个月入院。患者1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较左侧增大,可触及一质硬肿块,无疼痛、发热,肿块逐渐增大。外院B超检查:右侧附睾头后方异常低回声,约3.3 cm×2.2 cm。入院查体:阴囊无红肿,阴囊右侧扪及一大小约3.0 cm×2.0cm肿物,紧贴附睾和睾丸,质硬,无压痛,表面光滑,无结节,透光试验阴性。双睾丸形态、硬度正常。术前诊断:右阴囊占位。全麻下行右阴囊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右附睾头部,淡黄色,与附睾粘
王忠禹,鞠文,李志勤,李欢欢[7](2017)在《成人附睾腺泡性横纹肌肉瘤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男,22岁,于2015年11月因"检查发现右侧阴囊包块9月余"入院,无阴囊坠胀不适,无局部红肿及压痛,无发热,未作特殊处理,近2个月来发现右侧阴囊包块明显增大,伴局部压痛。入院后查体:右侧阴囊实性肿块,大小约3cm×2cm×2cm,质稍硬,伴明显压痛,睾丸附睾分界不清,包块与阴囊皮肤无粘连,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樊胜海,李学德,江志勇,何庆鑫,汪中兴,贲晶华[8](2017)在《原发性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原发性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23岁,因偶然发现左阴囊肿物3周入院。查体左附睾尾部约3cm×3cm×1.5cm大小肿物,质硬,表面不规则,无压痛。MRI左附睾肿瘤可能性大。术中冰冻活检明确肿瘤后予以行左侧睾丸附睾根治性切除。10d后行腹腔镜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予以化疗。结果:左侧睾丸附睾根治性切除术后病理: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小圆形,核异型性明显,部分胞浆可见明显横纹。免疫组化结果:VIM(+)、MyoD1(+)、Myogenin(+)、Ki67(30%)、Desmin(+),诊断:左附睾横纹肌肉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未见淋巴转移。现予以化疗,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极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确诊主要靠病理,预后较差,特别是10岁以上患者,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肿瘤。
张浩,何卫阳,黄小龙,谢香雨[9](2016)在《原发性附睾腺泡型横纹肌肉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患者,男,24岁,2014年10月8日入院。8个月前发现右侧阴囊内有一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伴阴囊坠胀感,无疼痛,无发热。查体:右侧附睾尾部触及约4cm大小,质地中等的类圆形结节,无触痛。B超提示右侧附睾尾部探及异常回声,约4.0×3.0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以等回声为主。盆腔CT提示右侧附睾见增多软组织影,大小4.0×3.4cm,病灶密度不均,增强后边缘强化,平扫及增
敬基刚,李永忠,彭玉兰,罗燕,庄华,张和庆,于雷[10](2015)在《超声诊断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5例》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方法:结合文献总结分析5例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临床超声及病理资料。结果:1例附睾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与睾丸分界不清的等回声,另1例附睾横纹肌肉瘤超声表现为附睾长大伴精索明显增粗,1例腺癌超声表现为不规则囊性占位,2例恶性淋巴瘤超声表现为血供丰富的附睾精索区不规则实性占位。结论: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决定其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在鉴别附睾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附睾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附睾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成人附睾横纹肌肉瘤合并附睾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报道 |
2 文献复习结果 |
2.1 发病特征 |
2.2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
2.3 治疗 |
2.4 预后 |
3 讨论 |
(2)青少年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流行病学 |
3.2 症状与体征 |
3.3 诊断与鉴别诊断 |
3.4 治疗与预后 |
(3)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4)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结果 |
一、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
二、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
三、附睾横纹肌肉瘤患者的随访结果 |
讨论 |
(5)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
2 讨论 |
(8)原发性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病理情况 |
2.2 治疗情况 |
3 讨论 |
(9)原发性附睾腺泡型横纹肌肉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
四、附睾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成人附睾横纹肌肉瘤合并附睾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纪梓良,吴涛,陈响秋,温志强,郑清友.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1(06)
- [2]青少年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胡伟,满江位,董莉,邹志锐,牛纪平,王志平,付生军,杨立. 现代肿瘤医学, 2021(13)
- [3]原发性附睾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J]. 周旭,谷欣权.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02)
- [4]附睾横纹肌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文献复习[J]. 廖谦和,安慧敏,陈志永. 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 2020(04)
- [5]睾旁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程玉峰,蒋立城,张英晨,成小建,毕文浩,赵帅,孙浩,吴志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20(02)
- [6]附睾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一例报告[J]. 廖谦和,陈猛.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8(07)
- [7]成人附睾腺泡性横纹肌肉瘤1例[J]. 王忠禹,鞠文,李志勤,李欢欢.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7(08)
- [8]原发性附睾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J]. 樊胜海,李学德,江志勇,何庆鑫,汪中兴,贲晶华. 中国性科学, 2017(07)
- [9]原发性附睾腺泡型横纹肌肉瘤1例[J]. 张浩,何卫阳,黄小龙,谢香雨.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02)
- [10]超声诊断原发性附睾恶性肿瘤5例[A]. 敬基刚,李永忠,彭玉兰,罗燕,庄华,张和庆,于雷. 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