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

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

一、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余强强[1](2021)在《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文中指出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是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桥梁结构,它同时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在桥梁工程领域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较为缓慢,研究方向大多为对于钢箱梁和型钢混凝土的研究,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研究少之又少。但钢-混凝土组合梁较钢箱梁与型钢混凝土相比,又有其独特的优点:自重更轻、维修养护更为便捷,因此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展开进一步理论与有限元分析不仅对于组合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还使其在桥梁领域的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本文围绕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粘结滑移影响因素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针对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与曲线梁的滑移分别进行理论公式的推导。对于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可将组合梁栓钉看做“弹性地基梁”进行考虑,并建立微分方程;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则应用Goodman弹性夹层假设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组合界面的非线性进行研究,并引入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的转角,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与荷载的关系,推导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的微分方程并得出其通解和考虑滑移效应的滑移表达式。(2)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ANSYS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出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与直线梁在外荷载作用下的滑移量,并和已推导的荷载滑移理论计算公式值进行对比,同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滑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有限元模拟分别以曲率半径、钢梁强度等级、钢梁腹板厚度、钢梁高度、混凝土板厚度以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参数,研究钢-混凝土组合梁在粘结滑移效应影响下的受力情况,同时得出不同参数影响下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滑移变化规律,并与理论分析中的计算公式值进行分析比对,探究不同因素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效应的影响程度,并给出钢-混凝土组合梁曲线梁的合理截面尺寸建议。(3)从已有的试验结果及工程实例分析理论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以及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根据试验值与理论计算公式值进行对比的结果,验证理论推导公式的正确性;根据试验值与有限元值得对比,验证有限元建模的正确性;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值与理论公式的对比,验证公式的能否应用于工程实际的可行性。

徐亚宁[2](2021)在《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可更好的实现结构的装配化,使结构易于安装和拆卸,并有利于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实现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高强螺栓在组合梁中的受力性能对深入研究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装配式组合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在高强螺栓连接下的抗滑移性能和抗损伤性能进行相应的试验研究,并在其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相应的构造措施和螺栓作为剪力连接件在推出试验模型中的力学性能。具体工作和结论如下所示:(1)进行了7组抗滑移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钢表面处理以及混凝土中添加聚丙烯纤维(PP纤维)等因素的影响,分析了钢-混凝土连接界面在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下的抗滑移性能。在试验的基础上,观察了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混凝土的裂缝情况,进而得到了钢-混凝土界面的摩擦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喷砂钢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性能最好,且在发生第二次滑移后,其界面间的抗滑移性能没有降低。(2)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影响摩擦型高强螺栓预拉力较大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结果表明,垫片尺寸、混凝土强度和厚度、螺栓强度和直径均对螺栓预拉力有较大影响;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厚度、垫片尺寸存在着相应的匹配关系,并且随着其中两个参数的增大,另一参数可相应减小。且当8.8级M16高强螺栓预紧力加载到80k N,混凝土局部最大损伤在0.614以下时,试件可以进行模拟加载分析。(3)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推出试件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螺栓剪力连接件的抗滑移承载力、初始刚度和抗剪承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螺栓直径对试件的抗滑移强度、初始刚度和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均随参数的增大而增加,其中混凝土强度主要影响抗剪承载力,螺栓直径主要影响初始刚度;混凝土厚度对试件的抗滑移强度、初始刚度和抗剪强度几乎无影响,螺栓的预拉力主要影响试件的抗滑移强度;GB 50017-2017与模拟的结果最为拟合。

石熠林[3](2021)在《钢—混组合梁抗弯性能提高途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钢-混凝土组合梁能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优势,兼具承载能力强,截面高度小,自重轻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社会的发展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性能有了更高的需求。本文主要以钢-混凝土组合梁中的钢材和混凝土作为变化参数,探究使用不同材料对钢-混组合梁抗弯性能的影响,采用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并得出相关结论:(1)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承载进行受力分析,将截面换算法、考虑相对滑移的截面换算法、折减刚度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了分析推导与总结。以应变失效为准则,分析了各失效模式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计算方式,总结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方法。(2)通过钢材拉伸试验,探究了Q355钢材和T700钢材的拉伸本构关系,通过混凝土立方体轴心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得到试验所用的C50、C75、C100混凝土和以C50混凝土为基准,体积掺量分别为0.5%、1.0%、1.5%的混凝土立方体轴心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设计并制作了9组钢-混组合梁。Q355钢材与C50混凝土、C50对应的体积掺量为0.5%、1.0%、1.5%的钢纤维混凝土、C75、C100混凝土组合,制作6片梁;T700钢材与C50、C75、C100的混凝土组合,制作3片梁。(3)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表明:钢-混组合梁随着混凝土翼缘板中钢纤维掺量的增大,极限荷载对应的跨中挠度明显增大,主要表现为钢-混凝土组合梁延性的提高;增强混凝土强度与提高钢材屈服强度都能增强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增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了弹性阶段的抗弯刚度,从而提高了极限承载能力,提高钢材屈服强度会延长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性阶段,从而提高承载能力和极限荷载对应的挠度;增大混凝土强度对组合梁极限承载能力的提升效果会随着钢材屈服强度的提高而减弱;钢-混凝土组合梁在弹性阶段满足平截面假定,使用截面换算法可对截面应变进行预测,试验所得的挠度在弹性阶段与折减刚度法计算结果接近,极限承载能力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接近。(4)总结了适用于钢纤维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抗拉压的本构关系、栓钉的本构关系,利用ANSYS软件,对9组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可利用有限元模拟的方式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进行变参数计算分析。

王高阳[4](2021)在《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扭转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发展迅速,在桥梁工程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日益增长的交通量和复杂多变的建设环境也对未来的桥梁建设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钢-混组合梁桥,这种新型桥梁结构具有自重轻、整体刚度大、抗风性能强、抗屈曲变形性能好和有效避免腹板开裂等优点,在桥梁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因此对其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就很有必要。鉴于目前我国此类结构的研究成果较少,以我国目前已建成通车的首座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南京绕越公路—江山桥”为工程背景,对此类组合梁桥的扭转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由于钢桁腹杆在桥梁纵向截面上的非连续性,给此类结构的理论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借鉴李国豪院士对空间钢桁架桥梁扭转特性分析的方法,利用刚度和位移等效的原理将组合梁中钢桁腹杆等效为正交异性腹板结构,进而可将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等效为带有正交异性腹板的薄壁箱梁结构,基于乌曼斯基第二扭转理论对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等效箱梁的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进行分析。(2)以一座两跨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算例进行分析,对其等效后的截面几何特性进行计算;利用ANSYS18.2有限元仿真分析软件建立该算例中组合梁桥及其等效箱梁的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采用考虑剪切变形的箱梁挠度理论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等效箱梁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的分析理论,对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算例的扭转应力进行求解,并使用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3)对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偏载效应进行分析,在简支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上分别施加对称荷载和偏心荷载,提取组合梁十分点各横截面偏心荷载作用一侧混凝土底板下缘正应力及钢桁腹杆中部剪应力,并计算其应力放大系数;讨论了集中荷载对称作用和偏心作用下组合梁高度、钢桁腹杆壁厚、钢桁腹杆外径及悬臂板宽度等结构参数对简支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偏载效应的影响。(4)利用乌曼斯基扭转理论以及桥梁结构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推导了自由振动状态下简支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等效箱梁的约束扭转振动频率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横隔板数量、组合梁跨径、组合梁高度、钢桁腹杆壁厚、钢桁腹杆外径及悬臂板宽度等结构参数对简支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约束扭转振动频率的影响。

张海珍[5](2020)在《基于青海省建设条件下的公路钢混组合梁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钢-混结构理论的发展,钢-混组合梁桥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组合梁桥在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其构造和受力均较为复杂,需要进行精细的受力分析和几何参数分析。青海公路作为我国交通一大要塞,是桥梁建设不可忽略的地区之一。但青海省所处环境有着高寒和高海拔等突出特点,这种环境会对桥梁尤其是组合梁桥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基于对青海省几十座公路桥梁的调研研究,展开了一系列组合梁设计技术研究,主要包括:(1)调研、分析了青海省公路桥梁的服役环境条件,以及现有公路桥梁的参数,总结了青海省公路桥梁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高寒高海拔的环境下,组合梁桥在通用图设计、结构构造及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2)对组合梁的断面形式及构造进行了研究。青海地区宜采用工字型断面,常规尺寸条件下,混凝土桥面板合理经济最大跨径4.5m,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为6.0m,组合面板为5.5m;桥宽9.0m的组合梁,采用2片工字型钢梁桥面板可满足受力要求;桥宽12.75m的组合梁,若采用2片工字型钢梁桥面板需要设置横桥向预应力,若采用3片不需要设置横桥向预应力。(3)采用杆系和实体精细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规律、组合梁剪力滞、活载受力规律、高寒环境温度效应进行了力学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梁混凝土受力复杂,为简化设计,在通用图中未设置纵向和横向预应力,按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负弯矩区裂缝宽度控制在0.1mm左右。(4)对不同参数的桥面板湿接缝构造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U型钢筋搭接方式可以达到钢筋直接焊接相同抗弯和抗拉承载能力,并且U型钢筋搭接长度在350mm~550mm间承载能力无显着改变。

段林利[6](2020)在《抗拔不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抗拔不抗剪连接件(Uplift-restricted and slip-permitted connector:简称URSP连接件)是在保证抗拔能力的前提下,释放钢-混凝土组合梁沿梁纵向或任意方向上的组合作用,从而提高组合梁性能的一种新型连接方式。将该连接件应用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建筑中可以有效降低楼面板混凝土的拉应力,延缓楼面板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提升组合梁的抗裂性能。本文围绕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的受力性能,从子结构和框架体系层面开展了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分析,取得的成果如下:(1)完成了三个具有不同剪力连接件布置方案的组合框架试验,包括全跨布置普通栓钉、半跨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和全跨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首次进行了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竖向堆载和水平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揭示了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的开裂机理、承载能力、破坏形态与失效模式等,对比了三种不同连接件布置方案对组合框架受力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应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后,由于在框架梁端释放了组合作用,可以提升框架组合梁中混凝土翼板的抗裂性能,降低混凝土板拉应力,减小裂缝宽度,缩小开裂区域。同时,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几乎不影响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极限承载力,仍然保留了组合框架结构的性能优势。(2)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MSC.MARC(r2015),建立了考虑复杂界面行为的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实体-壳精细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量测结果吻合较好,建模方法可用于后续对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受力性能开展数值模拟分析。(3)基于所提出的有限元模型,以梁柱组合节点子结构为研究对象,对竖向力及水平力作用下的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结构性能进行了一系列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布置长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相比栓钉连接件,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后,结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几乎不变,而竖向刚度有所降低。针对开裂荷载的提高和刚度的降低提出了开裂荷载放大系数RF和刚度减小系数RI这两个关键设计参数,并给出了基于抗拔不抗剪连接布置长度的简化计算公式。最后从承载力、刚度和布置方案三个方面给出了应用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设计建议。(4)建立了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体系的梁-壳高效计算模型,并开展了竖向荷载作用分析和地震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了采用不同连接件的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楼板应力、竖向挠度和抗震性能指标,为设计提供了指导。分析表明,部分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顶层位移响应、层间位移响应和塑性铰分布与传统布置栓钉结构的结果差别很小,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应用在提升结构抗裂性能的同时,并不影响抗震设计的指标限值。

杨丽冉[7](2020)在《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是通过抗剪连接件将钢箱梁与混凝土板组合而共同作用的一种组合构件,是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和钢材力学性能优势的一种结构,并且能合理有效的利用材料。尽管国内外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研究较为广泛,但以往的研究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承载能力研究较少,并且对栓钉的水平抗剪能力研究较多,竖向抗拔能力研究较少,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弹塑性发展过程及破坏模式不够清楚,因此尚需对此方面进行近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对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梁静载试验研究,并通过数值分析进行验证,得到了混凝土板应变曲线、钢箱梁应变曲线、相对水平滑移曲线及荷载-挠度曲线,通过分析以上曲线得出:组合梁弹塑性发展过程、破坏模式、栓钉抗剪、抗拔性能及承载能力。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群钉式混凝土组合梁在受力过程中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弹性阶段,组合梁整体工作性能良好,应力-应变曲线呈线性关系,挠度随荷载线性增长;加载至混凝土翼板板底开裂后,钢箱梁的应变速率加快,荷载-挠度曲线开始呈非线性关系,组合梁进入弹塑性阶段,刚度有所下降;继续加载,组合梁跨中的挠度变形大幅度增长,栓钉受到较大竖向拉力,栓钉发生受拉破坏,栓钉周围混凝土与钢箱梁产生竖向分离,发生脱空现象,导致混凝土被压碎,试件宣告破坏,这一阶段可以认为是组合梁的塑性发展阶段。(2)群钉式钢混组合梁的破坏模式为:逐级加载过程中,栓钉受到较大的竖向拉拔力,栓钉周围混凝土也同时受到向上的拉力,随着荷载等级增加,从而导致栓钉发生受拉破坏,由于栓钉与混凝土的咬合作用,栓钉周围混凝土与钢箱梁产生分离,发生脱空现象,导致混凝土被压碎,试件宣告破坏。(3)通过分析荷载-滑移曲线得出在静载试验整个加载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滑移现象,说明群钉式栓钉连接的组合梁抵抗水平剪力的性能优异,能够为组合梁提供足够的抗剪性能。但在钢箱梁与混凝土之间出现分层开裂,初步判断栓钉发生拉拔破坏,表明栓钉连接件在抗拔性能方面有待改进。(4)通过对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分析,试验得出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极限破坏承载能力为149t,有限元数值模型达到极限荷载149t时没有发生破坏,证明钉抗拔性能对组合梁承载力有一定影响,导致组合梁承载能力降低。

马冰[8](2020)在《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在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段,混凝土受拉,桥面板易发生开裂,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改善受力性能的方案。通过试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本文首先对钢-UHPC推出构件的抗剪强度和滑移特性进行了研究,其次基于推出试验的研究,针对钢-UHPC组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进行了钢-UHPC推出试验,设计制作了4个推出构件,研究了钢-UHPC之间栓钉连接件的抗剪承载力和荷载-滑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推出构件均为栓钉剪断破坏,栓钉根部受压侧有UHPC压碎,破坏程度和破坏范围都较小。(2)计算了推出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和荷载-滑移关系式,给出了适用于UHPC的理论公式修正建议,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进行了验证。(3)设计制作了2根混凝土板部分采用UHPC叠合板方案的组合梁,一根为均布式栓钉布置,一根为集束式栓钉布置,并进行了叠合板位于受拉区的负向加载试验,测试组合梁的承载力、荷载-滑移曲线、位移和截面应变,观察裂缝发展情况。试验结果表明,破坏时钢梁屈服,混凝土板断裂,破坏形态均为弯曲破坏;试验过程中裂缝首先出现在普通混凝土上,之后发展到UHPC面板;2根组合梁承载力相差不大,相对滑移量均较小。(4)建立了组合梁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考虑栓钉连接件的滑移,以推出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弹簧单元模拟钢混凝土交界面的滑移,进行了组合梁受力全过程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栓钉连接件的抗剪强度越大,滑移量越小;在荷载达到0.9倍极限荷载之前,组合梁各截面相对滑移基本一致;滑移最小值出现在跨中集中荷载加载位置处,最大值在L/4截面与支点截面之间。(5)基于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的分析结果,计算了组合梁开裂弯矩,采用钢纤维抗裂系数对UHPC组合梁开裂弯矩公式加以修正;提出考虑UHPC抗拉作用的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公式,对规范公式进行了补充,计算结果吻合良好。(6)针对某工程实际钢板混凝土组合梁进行了试设计,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车道荷载作用下UHPC混凝土板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在车道荷载作用下负弯矩区采用UHPC或UHPC-NC叠合板时,应力较普通混凝土板大,UHPC应力储备为5到10倍,普通混凝土为2倍左右;UHPC限制了位移和滑移的发展。(7)采用UHPC作为负弯矩混凝土面板时,负弯矩长度约为0.26L,普通混凝土板约为0.3L,UHPC长度越长,中支点附近拉应力区域越小。

赵旭[9](2020)在《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势且施工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被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由于桥梁在服役过程中长时间处于车辆荷载等活载的作用下,因此研究疲劳荷载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及其影响因素十分必要。本文针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疲劳寿命开展了理论和数值分析及试验研究。本文具体的工作以及结论为:(1)根据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基于Miner准则、材料剩余强度理论以及疲劳全过程分析法,提出了适用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疲劳全过程分析法。结合已有的材料疲劳损伤模型以及破坏准则,给出了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2)通过四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疲劳试验结果验证了使用疲劳全过程分析法计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的准确性,可以使用该方法计算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疲劳寿命。(3)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及疲劳分析软件FE-SAFE建立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数值模型、计算其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对照,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可靠性。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板厚度、配筋率、钢梁高度以及栓钉间距对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随着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板厚度、配筋率以及钢梁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栓钉间距的增加而减小。混凝土板厚度以及钢梁高度对组合梁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在进行组合梁的疲劳设计时,可重点考虑这两方面带来的影响。

李轩[10](2020)在《考虑多种力学行为和时变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有限梁单元模型》文中研究指明钢-混凝土组合梁由于其优异的受力性能、施工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性,在我国桥梁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兴未艾。诸多学者对其受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对其多种力学行为、时变效应及通用计算模型的研究尚不全面。因而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开发、统计拟合等方法对组合梁的多种力学行为和时变效应进行研究,开发了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子程序和考虑剪力滞、界面滑移以及收缩徐变的组合梁有限梁单元模型,并基于该梁单元模型分析了箱型组合梁桥的受力性能。考虑到传统混凝土收缩徐变简化计算方法难以满足复杂桥梁结构计算的精度要求,本文对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计算理论以及预测模型做了分析与探讨,并基于徐变的逐步递推计算法推导出了一维应力状态与三维应力状态下徐变应变的计算公式,结合Abaqus内置的子程序接口开发了计算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子程序,最后通过国内外报道的诸多试验研究,验证了子程序的精度与适用性。该子程序既可用于Abaqus建立的桥梁结构的收缩徐变计算,也为后续梁单元模型中收缩徐变功能模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为充分考虑组合梁剪力滞、界面滑移的受力特性及其收缩徐变效应,简化组合梁的建模计算流程,本文基于Euler Bernoulli梁理论,结合虚功原理,引入翘曲位移函数以考虑剪力滞,根据截面转角计算界面滑移,推导了组合梁的单元刚度矩阵、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矩阵以及坐标转化矩阵,并采用第2章推导的徐变逐步递推法计算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构建了直腹板箱型组合梁的18自由度分析模型。采用Python语言开发了可考虑剪力滞、界面滑移和收缩徐变的组合梁有限梁单元模型,并通过Abaqus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梁单元模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该梁单元模型可简化组合梁的分析计算,也是后续参数分析的基石。最后本文基于已开发的组合梁有限梁单元模型,对箱型简支组合梁开展参数分析,得到了组合梁剪力滞、界面滑移及收缩徐变效应受截面位置、滑移刚度、宽跨比、高跨比、混凝土等级以及加载龄期等因素影响的一般规律。

二、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钢-混凝土组合梁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2 钢-混凝土组合梁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Goodman弹性夹层法
    2.3 钢-混凝土组合梁材料本构关系
        2.3.1 栓钉剪力连接件的受力机理
        2.3.2 混凝土与钢梁的本构关系及失效准则
    2.4 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计算分析
    2.5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计算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有限元分析
    3.0 概述
    3.1 基础模型的建立
    3.3 不同参数的计算模型
        3.3.1 曲率半径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2 钢梁强度等级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3 钢梁梁高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4 钢梁腹板厚度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5 混凝土板厚度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3.6 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钢-混凝土组合曲线梁滑移的影响
    3.4 数据计算及结果对比
        3.4.1 不同参数计算
        3.4.2 理论计算公式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钢-混凝土组合直线梁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工作机理
    4.3 钢-混凝土组合梁有限元分析模型
        4.3.1 求解方法
        4.3.2 收敛准则
    4.4 钢-混凝土组合梁滑移参数分析
    4.5 数据计算及结果对比
        4.5.1 不同参数计算
        4.5.2 有限元数据
        4.5.3 本文公式计算值与有限元值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试验及工程实例分析
    5.1 概述
    5.2 钢-混凝土组合梁试验数据分析
        5.2.1 试验一数据分析
        5.2.2 试验二数据分析
    5.3 钢-混凝土组合梁工程实例分析
        5.3.1 工程实例一分析
        5.3.2 工程实例二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2)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
        1.1.2 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概况
        1.1.3 装配式组合结构的特点
    1.2 组合梁中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2.1 栓钉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2.2 高强螺栓剪力连接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本文拟解决问题和研究内容
        1.4.1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1.4.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界面抗滑移性能试验研究
    2.1 试验概述
    2.2 试验研究
        2.2.1 试件设计和试件制作
        2.2.2 试验方案
        2.2.3 试件组装和加载制度
    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2.3.2 荷载-滑移曲线
        2.3.3 影响因素分析
        2.3.4 抗滑移系数和界面刚度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强螺栓连接混凝土的细部构造
    3.1 概述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3.2.1 材料本构关系
        3.2.2 单元类型与网格划分
        3.2.3 界面的模拟和边界条件
        3.2.4 施加荷载与定义分析步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4 参数化分析
        3.4.1 垫片厚度和外径
        3.4.2 混凝土强度和厚度
        3.4.3 螺栓直径与强度等级
        3.4.4 混凝土强度、厚度与垫片的适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强螺栓连接件推出试验有限元分析
    4.1 概述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模型简介
        4.2.2 建模方法、材料本构、约束和加载方式
    4.3 有限元模型验证
        4.3.1 破坏形态对比分析
        4.3.2 荷载-滑移曲线对比分析
    4.4 参数化分析
        4.4.1 混凝土强度
        4.4.2 混凝土厚度
        4.4.3 螺栓预拉力
        4.4.4 螺栓直径
    4.5 公式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钢—混组合梁抗弯性能提高途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钢-混组合梁的概念与特点
        1.1.2 钢-混组合梁的优缺点
        1.1.3 钢-混组合梁的分类
    1.2 钢-混组合梁的研究概况
        1.2.1 基本性能的研究
        1.2.2 剪力连接件的研究
    1.3 钢-混组合梁的工程应用
        1.3.1 国外工程应用
        1.3.2 国内工程应用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钢-混组合梁的受力分析及计算方法
    2.1 普通换算截面法
        2.1.1 截面换算
        2.1.2 截面抗弯承载能力计算
        2.1.3 法向应力计算
    2.2 考虑相对滑移的弹性分析
        2.2.1 法向应力计算
        2.2.2 基本计算思路
    2.3 折减刚度法
        2.3.1 挠度分析
        2.3.2 抗弯强度分析
    2.4 极限平衡法
        2.4.1 中和轴位于钢梁上翼缘
        2.4.2 中和轴位于钢梁腹板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装配式钢-混组合箱梁的设计与试验
    3.1 截面失效模式分析
        3.1.1 混凝土被压碎
        3.1.2 剪切破坏
        3.1.3 腹板受压屈曲
        3.1.4 腹板受剪屈曲
        3.1.5 连接界面的破坏
        3.1.6 钢-混组合箱梁的设计步骤
    3.2 试验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3.2.1 组合梁截面设计
        3.2.2 混凝土与钢材主要性能试验探究
        3.2.3 组合梁试件的制作
    3.3 试验加载及量测方案
        3.3.1 试验加载方案
        3.3.2 试验测点布置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
    4.1 试验现象描述及分析
        4.1.1 现象描述
        4.1.2 现象分析
    4.2 荷载-挠度分析
        4.2.1 钢纤维混凝土组合梁与普通混凝土组合梁对比分析
        4.2.2 QC50、QC75、QC100
        4.2.3 TC50、TC75、TC100
        4.2.4 QC50、QC75、QC100与TC50、TC75、TC100
    4.3 纵向应变与平截面假定
        4.3.1 顶底面沿纵向不同截面的纵向应变
        4.3.2 平截面假定
    4.4 有限元模型分析
        4.4.1 模型的建立
        4.4.2 本构关系
        4.4.3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4)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扭转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发展与应用
        1.2.1 国外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发展与应用
        1.2.2 国内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发展与应用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研究现状
        1.3.2 国内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扭转力学性能分析
    2.1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等效计算方法
        2.1.1 钢桁腹杆横向等效计算方法
        2.1.2 钢桁腹杆纵向等效计算方法
        2.1.3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等效分析模型
    2.2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自由扭转
        2.2.1 自由扭转分析
        2.2.2 自由扭转下等效箱梁截面的纵向位移
    2.3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约束扭转
        2.3.1 约束扭转正应力
        2.3.2 约束扭转剪应力
        2.3.3 约束扭转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2.3.4 简支组合梁的扭转分析
        2.3.5 连续组合梁的扭转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算例分析
    3.1 工程背景
    3.2 结构等效
    3.3 等效箱梁的几何特性计算
    3.4 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
        3.4.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
        3.4.2 单元选择
        3.4.3 建模过程
        3.4.4 有限元模型与理论解对比分析
    3.5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自由扭转和约束扭转应力分析
        3.5.1 自由扭转剪应力
        3.5.2 约束扭转正应力和剪应力
    3.6 本章小结
4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偏载效应分析
    4.1 桥梁偏载效应概述
    4.2 偏载效应分析
    4.3 有限元分析
    4.4 结构几何参数对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偏载效应的影响
        4.4.1 组合梁高度
        4.4.2 钢桁腹杆壁厚
        4.4.3 钢桁腹杆外径
        4.4.4 悬臂板宽度
    4.5 本章小结
5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扭转动力特性分析
    5.1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约束扭转自振频率
    5.2 空间有限元模型分析
    5.3 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约束扭转振动频率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横隔板数量
        5.3.2 组合梁跨径
        5.3.3 组合梁高度
        5.3.4 钢桁腹杆壁厚
        5.3.5 钢桁腹杆外径
        5.3.6 悬臂板宽度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基于青海省建设条件下的公路钢混组合梁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组合梁桥概述
        1.2.1 组合梁桥主要特点
        1.2.2 组合梁桥的发展历程
        1.2.3 组合梁桥剪力传递器及其布置
        1.2.4 组合梁截面的强度校核
        1.2.5 组合梁的基本理论
        1.2.6 小结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青海公路桥梁技术标准现状
    2.1 青海公路桥梁沿线地形地质特点
        2.1.1 青海公路桥梁沿线地形特点
        2.1.2 青海公路桥梁沿线地质特点
        2.1.3 青海公路桥梁分布
    2.2 青海公路桥梁服役环境特点
        2.2.1 青海公路桥梁沿线气候与水文特点
        2.2.2 地震烈度
    2.3 青海公路桥梁参数
        2.3.1 桥面宽度
        2.3.2 桥梁跨径
        2.3.3 桥梁总长
        2.3.4 桥墩高度
        2.3.5 混凝土梁和叠合梁吊装重量对比
    2.4 小结
第三章 组合梁断面形式及构造研究
    3.1 组合梁断面形式及现场施工方法研究
        3.1.1 组合梁断面结构形式研究
        3.1.2 现场施工方案研究
        3.1.3 通用图基本概况
        3.1.4 小结
    3.2 桥面板横向计算
        3.2.1 桥面板分类
        3.2.2 翼缘板有效宽度分析
        3.2.3 桥面板横向计算方法
        3.2.4 桥面板计算结果
        3.2.5 小结
    3.3 2 片梁方案和3 片梁方案用钢量对比
        3.3.1 结构概况
        3.3.2 主要设计假定及计算结果
        3.3.3 用钢量对比
        3.3.4 小结
第四章 组合梁力学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4.1 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规律分析
        4.1.1 结构概况
        4.1.2 计算模型
        4.1.3 计算结果分析
        4.1.4 小结
    4.2 组合梁剪力滞分析
        4.2.1 计算模型
        4.2.2 组合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剪力滞分析
        4.2.3 组合梁在活载作用下的剪力滞分析
    4.3 组合梁活载受力规律分析
        4.3.1 结构概况
        4.3.2 计算模型
        4.3.3 计算结果分析
        4.3.4 横梁刚度分析
        4.3.5 小结
    4.4 组合梁温度效应分析
        4.4.1 组合梁温度应力基本理论
        4.4.2 考虑混凝土温度梯度的竖向应力计算方法
        4.4.3 对比验证
    4.5 负弯矩区混凝土湿接缝接头实验研究
        4.5.1 实验概况
        4.5.2 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
        4.5.3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4.5.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学术成果

(6)抗拔不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研究现状
    1.3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裂研究现状
        1.3.1 负弯矩作用下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和开裂特征
        1.3.2 组合梁负弯矩区裂缝控制措施
    1.4 新型连接件-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研究现状
        1.4.1 传统连接件和新型连接件
        1.4.2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提出及类型
        1.4.3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研究现状
        1.4.4 抗拔不抗剪连接件基础理论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试验
    2.1 试验概况
        2.1.1 试件设计
        2.1.2 材料特性
        2.1.3 试件准备、加载及测量方案
    2.2 竖向工况下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荷载-位移曲线
        2.2.2 开裂分析
        2.2.3 应变分析
        2.2.4 滑移分析
        2.2.5 侧向弹性刚度结果与分析
    2.3 水平工况下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 试验现象
        2.3.2 荷载-位移曲线
        2.3.3 刚度、强度退化及能量耗散
        2.3.4 裂缝宽度及分布
        2.3.5 应变分析
        2.3.6 滑移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概述
    3.2 组合框架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3.2.1 单元类型
        3.2.2 材料本构
        3.2.3 连接模拟
        3.2.4 边界条件
        3.2.5 加载控制和求解方法
    3.3 有限元结果验证与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受力性能影响因素及设计建议
    4.1 概述
    4.2 模型定义
    4.3 有限元模型的几何和材料
    4.4 边节点关键参数分析
        4.4.1 工况一作用下的侧向承载力
        4.4.2 工况二作用下的开裂和挠度
    4.5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设计计算公式
        4.5.1 边节点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公式
        4.5.2 中节点布置抗拔不抗剪连接件的计算公式
    4.6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设计建议
    4.7 小结
第5章 抗拔不抗剪连接组合框架体系性能分析
    5.1 概述
    5.2 计算模型基本参数
    5.3 竖向荷载作用弹性分析
    5.4 水平向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
        5.4.1 有限元建模
        5.4.2 自振特性
        5.4.3 时程分析
    5.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结论和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钢-混组合箱梁的特点及发展概况
        1.2.1 钢-混组合箱梁的特点
        1.2.2 钢-混组合箱梁的发展历史
    1.3 钢-混组合箱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理论分析研究
        1.3.2 试验分析研究
        1.3.3 数值模拟研究
    1.4 本文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2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2.1 试验梁的尺寸设计
    2.2 组合梁截面弹性计算理论
        2.2.1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2.2 组合梁截面内力计算
    2.3 组合梁截面塑性计算理论
    2.4 小结
3 群钉式剪力栓钉构造及理论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3.1 剪力连接件构造形式及特点
        3.1.1 栓钉类连接件
        3.1.2 型钢类连接件
        3.1.3 钢筋类连接件
        3.1.4 开孔板类连接件
    3.2 栓钉连接件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
        3.2.1 栓钉连接件受力机理
        3.2.2 栓钉连接件破坏模式
    3.3 基于不同规范的栓钉承载力计算对比分析
        3.3.1 栓钉连接件抗剪承载力对比分析
        3.3.2 栓钉连接件剪拔承载力分析
    3.4 栓钉连接件荷载-滑移关系理论对比分析
    3.5 小结
4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内容与目的
        4.1.1 试验内容
        4.1.2 试验目的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梁设计及制备
        4.2.2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
        4.2.3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4.2.4 试验梁加载装置及加载程序
    4.3 试验过程表观分析
    4.4 试验数据分析
        4.4.1 混凝土桥面板应变分析
        4.4.2 钢箱梁顶板应变分析
        4.4.3 钢箱梁腹板应变分析
        4.4.4 相对水平滑移分析
        4.4.5 组合梁荷载-挠度曲线
        4.4.6 破坏模式分析
    4.5 小结
5 群钉式钢-混凝土组合箱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5.1 有限元基本原理
        5.1.1 有限元法介绍
        5.1.2 有限元法分析步骤
    5.2 有限元模型建立
        5.2.1 基本假定
        5.2.2 材料本构关系
        5.2.3 单元选择
        5.2.4 边界条件及加载设置
    5.3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3.1 混凝土板力学分析
        5.3.2 钢梁底板力学分析
        5.3.3 组合梁竖向位移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UHPC发展现状
        1.3.1 国外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
        1.3.2 国内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
    1.4 钢-混凝土组合梁发展现状
        1.4.1 国外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
        1.4.2 国内工程应用与研究现状
    1.5 组合梁研究存在的不足
    1.6 研究内容
2 钢-UHPC推出试验研究
    2.1 试验内容
    2.2 试验方案设计
        2.2.1 推出构件尺寸设计
        2.2.2 推出构件制作
        2.2.3 构件测点布置
        2.2.4 构件加载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推出构件破坏形态
        2.3.2 推出构件荷载-滑移曲线
        2.3.3 推出构件抗剪承载力
    2.4 钢-UHPC推出构件有限元分析
        2.4.1 有限元模型建立
        2.4.2 有限元计算结果
    2.5 小结
3 组合梁负弯矩加载试验研究
    3.1 试验内容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构件尺寸设计
        3.2.2 组合梁制作
        3.2.3 构件测点布置
        3.2.4 构件加载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试验梁破坏形态
        3.3.2 荷载-位移曲线
        3.3.3 荷载-滑移曲线
        3.3.4 截面应变
        3.3.5 裂缝发展
        3.3.6 抗弯承载力
    3.4 小结
4 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4.1 组合梁概况
    4.2 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单元类型及划分
        4.2.2 材料本构关系
        4.2.3 接触关系
        4.2.4 约束及加载
    4.3 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4.3.1 荷载-位移曲线
        4.3.2 荷载-滑移曲线
        4.3.3 裂缝发展
        4.3.4 开裂弯矩
        4.3.5 抗弯承载力
    4.4 小结
5 负弯矩区采用UHPC的钢混连续组合梁受力行为分析
    5.1 工程背景
    5.2 单梁荷载等效计算方法
        5.2.1 横向分布系数
        5.2.2 单梁模型
    5.3 钢板-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有限元模型
        5.3.1 单元类型及划分
        5.3.2 材料本构关系
        5.3.3 接触关系
        5.3.4 约束及加载
    5.4 计算结果
        5.4.1 组合梁应力对比分析
        5.4.2 组合梁变形对比分析
        5.4.3 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长度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钢-混凝土组合梁发展应用现状与意义
        1.2.1 国外发展应用现状
        1.2.2 国内发展应用现状
    1.3 钢-混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3.2 钢材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3.3 钢筋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3.4 栓钉连接件疲劳性能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全过程疲劳分析理论
    2.1 疲劳应力、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
    2.2 疲劳损伤累积理论
    2.3 材料剩余强度理论
    2.4 材料的疲劳损伤模型
        2.4.1 钢筋疲劳损伤模型
        2.4.2 混凝土疲劳损伤模型
        2.4.3 栓钉疲劳损伤下承载力退化模型
        2.4.4 钢梁疲劳损伤下承载力退化模型
    2.5 材料疲劳破坏准则
        2.5.1 钢筋疲劳破坏准则
        2.5.2 混凝土疲劳破坏准则
        2.5.3 栓钉和钢梁疲劳破坏准则
    2.6 组合梁疲劳损伤全过程分析
        2.6.1 分段线性法基本原理
        2.6.2 组合梁正截面疲劳应力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全过程分析法试验验证
    3.1 试验情况简介
        3.1.1 试验梁材料和尺寸参数
        3.1.2 试验梁加载方案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试验寿命与疲劳破坏形态
        3.2.2 钢梁的应力-寿命曲线
    3.3 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
    3.4 本章小结
4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有限元计算结果
    4.1 ABAQUS软件简介
    4.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本构关系
        4.2.2 接触关系
        4.2.3 模型建立
    4.3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的有限元静载计算分析
    4.4 ABAQUS与 FE-SAFE结合计算组合梁疲劳寿命
        4.4.1 FE-SAFE疲劳分析流程
        4.4.2 FE-SAFE疲劳分析参数设置
    4.5 基于FE-SAFE的组合梁疲劳寿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5.1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影响
    5.2 钢筋混凝土板厚度的影响
    5.3 混凝土板配筋率的影响
    5.4 钢梁高度的影响
    5.5 栓钉间距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考虑多种力学行为和时变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有限梁单元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混凝土组合梁收缩徐变研究现状
        1.2.2 钢-混凝土组合梁剪力滞与界面滑移研究现状
        1.2.3 既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2 三维混凝土收缩徐变计算程序的开发与应用
    2.1 概述
    2.2 混凝土收缩徐变机理与影响因素
        2.2.1 收缩机理
        2.2.2 收缩的影响因素
        2.2.3 徐变机理
        2.2.4 徐变的影响因素
    2.3 混凝土收缩徐变理论及分析方法
        2.3.1 收缩徐变计算理论
        2.3.2 常用的收缩徐变预测模型
        2.3.3 徐变分析计算方法
        2.3.4 徐变分析逐步递推计算法
    2.4 混凝土三维收缩徐变分析计算程序
        2.4.1 材料本构关系
        2.4.2 程序开发流程
    2.5 算例分析及程序验证
        2.5.1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验证
        2.5.2 钢-混凝土组合梁验证
    2.6 本章小结
3 考虑剪力滞、界面滑移、混凝土收缩徐变效应的箱型组合梁的有限梁单元模型开发
    3.1 概述
    3.2 虚功原理
        3.2.1 等效积分的“弱”形式
        3.2.2 虚位移原理
        3.2.3 虚应变原理
    3.3 组合梁梁单元模型
        3.3.1 分析模型
        3.3.2 翘曲位移函数
        3.3.3 模型的基本假定
        3.3.4 单元刚度矩阵与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矩阵的推导
        3.3.5 坐标转换
        3.3.6 模型开发流程
        3.3.7 模型功能特点
    3.4 算例分析及程序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箱型组合梁受力性能分析
    4.1 概述
    4.2 组合梁剪力滞效应分析
        4.2.1 截面位置
        4.2.2 滑移刚度
        4.2.3 宽跨比
        4.2.4 收缩徐变
    4.3 组合梁界面滑移效应分析
        4.3.1 滑移刚度
        4.3.2 高跨比
        4.3.3 收缩徐变
    4.4 组合梁收缩徐变效应分析
        4.4.1 滑移刚度
        4.4.2 混凝土等级
        4.4.3 加载龄期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发展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滑移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空间受力分析[D]. 余强强.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2]高强螺栓连接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界面摩擦及力学行为研究[D]. 徐亚宁.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钢—混组合梁抗弯性能提高途径试验研究[D]. 石熠林.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4]钢桁腹-混凝土组合梁桥扭转特性分析[D]. 王高阳.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5]基于青海省建设条件下的公路钢混组合梁设计与应用研究[D]. 张海珍.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抗拔不抗剪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受力性能研究[D]. 段林利. 湖南大学, 2020(02)
  • [7]群钉式钢混组合箱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D]. 杨丽冉.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8]钢-UHPC组合梁负弯矩区受力性能研究[D]. 马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9]钢-混凝土组合连续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D]. 赵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10]考虑多种力学行为和时变效应的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有限梁单元模型[D]. 李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发展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