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思想政治“预防小而进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初二思想政治“预防小而进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一、初二思想政治《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案(论文文献综述)

高娜[1](2021)在《中学校园欺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刘敏[2](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环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法治中国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初中阶段学生法治意识及法治素养的形成;更有利于对初中学生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然而,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在实施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利于初中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用法习惯。因此,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和政策基础,对相关概念进行解读,提出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摩和案例分析,针对法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结合学科核心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特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要求等,提出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第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加工、处理法治教育内容;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开发利用法治教育网络资源,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有机整合;第二,采用案例分析法、议题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开展校内外法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守法、用法能力;第四,提升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增强其法治教育能力;第五,建立利于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第六,相关部门为开展法治教育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经费、实践基地、法律公共产品保障。

郑永恒[3](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研究》文中认为从“法制教育”到“法治教育”的转变是涉及社会各个层次、各个阶段普法教育的深刻变革。涉及到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首先体现在课程名称由“思想品德”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而名称的改变只是初中法治教育体系与方法变革的嚆矢。文章研究范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是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的细化,深入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针对发现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对应措施。文章在顺次界定清楚法治意识、法治意识培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意识培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较好趋势,包括教师对法治意识培育足够重视、学生对法治意识培育态度较积极以及课堂法治意识培育形式多样等。同时调研也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将法治意识培育与知识教学割裂、采用案例教学时缺少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引导等问题、培育过程中缺少法治意识培育的评价激励手段、部分师生法律准备不足等问题。分析原因,主要有:教师未正确认识法治知识与法治意识的关系,教师对法治案例的运用过于功利化,法治意识培育的长期性和内隐性以及法律内容的复杂性与初中学生身心成长阶段的矛盾。针对以上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文章提出法治意识培育的改进措施,包括培育理念、培育内容、培育方式三个方面。在培育理念方面,提升教师法治意识培育观念,包括将知识教学与意识培育融合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体地位和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背景;在培育内容方面,优化法治意识培育内容,包括将道德教育作为法治教育延伸细化的依托、以理性精神支撑法治意识培育和依据教材理顺法治意识培育层次;在培育方式方面,改进法治意识培育方式,包括案例运用以学生现实为终点、恰当运用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和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外活动的引导功能。在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总要求的指导下,文章依据法律知识以及法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意识培育的特点,将课标、教材与学生现实相统筹,法治教育、道德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充分有效发挥案例教学法在法治意识培育中的关键作用,以期服务学生现实生活、奠基学生未来法治实践。

余国珍[4](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研究》文中认为2016年4月,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因此,给青少年教授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便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重要使命。初中阶段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了解民事、刑事、行政法律活动和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加深对社会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的认知,自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增强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由于学习法律是培养思辨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且法律内容往往枯燥、难懂,所以在讲授法律内容时,教师们喜欢使用各种各样的案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但是在日常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案例老旧缺乏典型性,案例选择不当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案例开发面临工程量大、教师积极性不高等突出问题,这便制约着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的开发研究,摸索出一条教学案例开发的可行之路,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使之更好的为教学实践服务。第一,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依据和价值。新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是教学案例开发的依据。进行教学案例的开发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法治修养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提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和方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应遵循政治性、趣味性、典型性、时效性、探究性、整体性等原则,其中笔者重点论述了教学案例开发方法,包括拟定开发计划,组建开发团队,明确教学案例开发的流程和关键三方面。第三,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过程和成果。其中教学案例开发的过程包括分析教材脉络、明确开发目标、搜集案例资料、撰写案例文本四个主要步骤,在成果展示部分,笔者整体论述了开发的教学案例成果,并分析了开发的教学案例的类型和特点,并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整体思路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开发了《迷失的青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学案例实例,以展示笔者进行教学案例的实际开发过程。第四,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运用与评价。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运用过程中应该做到熟悉教学案例背景、记录课堂实践过程、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案例的运用水平四个方面,实践运用环节包括教学案例运用的课前准备、课中运用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评价方法包括同科目教师评价、授课教师反思自评、学生评价和地区教科研部门的专家评价四种方法。

关楚楚[5](2020)在《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研究 ——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例》文中指出社会变革的潮流滚滚向前,身处21世纪,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与新生事物打交道,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前行和发展,教育事业也在改革和创新中凸显魅力。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上对如何办好思政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思政课迎来了属于它的“春天”,为了使这个“春天”盎然生机,必须抓好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思政教师教学水平,增加德育工作的温度,创新富有灵魂的思政课堂。情境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常见且实用的教学方法,即使在国家重新编订教材后,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它可以把静止的书本知识放置到一个个鲜活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升华,萌发真情的种子,点燃一颗颗燃烧的火种,但不可否认的是,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其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比如情境创设脱离学生实际、问题设置缺乏梯度、体验互动流于形式等。针对这些问题,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在研究学情和新教材的基础上,优化情境体验式教学,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打造优质道法课堂。基于以上背景和现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以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东河校区)为研究对象,在借鉴相关学者成熟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从应用方面对如何实施情境体验式教学提出建议。

董婷婷[6](2020)在《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并且在新闻媒体上充斥着大量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这将不良影响从个人导引至同辈群体,给青年、学校、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校园欺凌损害的是肩负历史重任的新青年,破坏的是和谐校园的建设和发展,阻挠的是祖国接班人、建设者的道德与法治水准的提升,更与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不相符合。诚然,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要求净化主阵地,简单说来,有关校园欺凌成因、对策,包含对策执行的研究势在必行,故此,重视校园欺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校园欺凌现象进行考查,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对校园欺凌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以“和谐、法治、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力图系统进行原因剖析,从而提出对策,以充实对校园欺凌研究的理论根据和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在梳理、界定校园欺凌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以当代校园欺凌仍旧频发为现实依据,对我国校园欺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进行论述分析,发现导致校园欺凌仍旧存在和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人四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经验,从优化整体环境、重视教师及学校管理、聚焦家庭教育、实现个人自我重建等方面构建校园欺凌对策,全面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意识,从而促进青年群体之间的交往,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刘丹[7](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堂优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不仅需要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拉开大幕,也需要立意深刻、精彩震撼的课堂小结完美谢幕。课堂小结作为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必备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其他环节不具备的独特功能。一个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梳理归纳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而且能升华道德情感、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还能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培养道德行为能力。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构建优质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课堂小结。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小结容易被忽视,出现诸多无效、低效小结,需要不断改进与优化。本文在研究时,运用文献研究法了解课堂小结的研究现状,并实地走访呼和浩特市三所初中,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笔者在实习学校的课堂观察,了解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运用现状。发现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小结主体上,以教师小结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小结方法上,运用单一,缺乏针对性、多样性;小结内容上,过度强调理论与知识,忽视了价值与能力的提升,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小结时间上,存在时间占用过长与过短的现象。追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课堂小结专业素养薄弱,对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与反思不足,学生对课堂小结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参与能力欠缺。影响课堂小结主体、方法、内容、时间的分配与组织。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并结合教育实践,针对性提出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建议: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调整教师角色,全面认识小结的作用,不断提升小结专业素养,科学进行小结;二是选择恰当方法,优化小结效果。对不同小结方法的适用范围、要求进行介绍,并结合小结案例予以说明,加强操作性;三是在课前、课中、课后优化课堂小结。对小结主体的选择、内容的组织、方法的运用、时间的安排与控制进行改善,并结合优化案例进行效果分析;四是学生要认识小结价值,增强小结能力。提高参与课堂小结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希望这些建议能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予以改善与优化,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效用与价值。

邓运琳[8](2020)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对各国人民而言都难以忘记,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听党指挥,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承担了社会责任,正是因为个人心系社会,尽职尽责,使疫情得到了很好控制,这次事件再次说明了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然而,在日常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初中生不爱惜生命,不关心父母,不关注国家大事等等,社会责任感状况不容乐观。尽管目前学界对社会责任感教育引起了足够重视,但主要还是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秉持社会责任感教育要从小抓起的理念,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开展研究,推动新时代青年明确理想,勇于担当。正文共三章,具体如下:论文的第一章是理论分析。根据“责任感”“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等相近概念,界定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涵;根据当代初中生身心发展、需要及教材,明确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与目标;积极评价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彰显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以及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后面的论述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论文的第二章借助以往文献研究成果,结合初中生问卷调查及教师访谈收集的真实数据,从成就、问题和问题成因三方面剖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提出具体解决对策提供指导。具体而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虚化、弱化,二是教学方法单一、独白化,三是教学结果存在短板、差异化现象。特别是初中生对父母关心程度低,对国家基本情况了解不足,社会责任行为与社会责任认知不一致且社会责任行为不稳定。而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与学校资源组织管理、教师综合素养、学生学习态度等存在很大关联。论文的第三章基于前面的研究,落脚于寻求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对策上,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素养,学生学习践行社会责任感能动性的激发,教学改革及条件保障四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是本研究的重点,亦是难点部分。

祝娇杨[9](2019)在《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文中指出青少年象征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将会促进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学校对于塑造青少年的人格和性格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维持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能够让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们的愿望,同时也是国家的渴望。但是近些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频发生,不仅挑战着学校的治安问题,同时也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学校、家庭、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鉴于此,本研究从受欺凌者的角度出发,研究以下几个问题: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中学生校园欺凌事件现状如何?影响校园欺凌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影响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因素中哪些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等。本文在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结合Olweus儿童欺凌/受欺凌问卷(中学版)编制了《初中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然后选取X市七所580名初中生采用该问卷实施调查。本文用spss22.0数据分析软件,选用?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初中校园中发生的欺凌现状,以及影响校园欺凌行为的因素。经过统计分析,在我国大力实施校园欺凌治理的新背景下,X市初中生经常遭受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13.8%,偶尔或从未遭受欺凌的发生率为86.2%;个人、家庭和学校三个层面都有相关因素对初中生遭受欺凌产生影响,且因素众多而复杂;“父母支持”、“同学关系”、“对法律文件的了解”等因素均是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关于我国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与治理提出以下建议:家长要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帮助其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学校要强化防治策略的可操作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政府要加快校园欺凌的专项立法工作,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最后以上各主体要形成多元共治的联动机制,为学生塑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孟圆圆[10](2019)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法治教育为切入点,以初中法治教育教学为研究视野,研究分析我国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尝试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论等中寻求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对策,并希望以此来提升初中生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为促进学生形成具有法治意识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本文在国内外法治教育取得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以调查的几所学校为实例,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初步总结得出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学生的法治意识、法治信仰与法治行为以及教师法治教育教学的水平都有待加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了加强与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对策:一是加强法治生活化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二是加强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法治信仰的自觉性;三是坚持法治教育原则,提高学生法治精神的实践;四是努力提高教师法治教育教学素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最后以四个教学设计、实施和教学反思为例,努力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水平,以促进学生的法治教育。

二、初二思想政治《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初二思想政治《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案(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难点和研究的特色之处
        1.研究重难点
        2.研究的特色之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概述
    (一)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
        1.理论基础
        2.政策基础
    (二)法治教育实效性相关概念解读
        1.学科核心素养与法治意识
        2.法治教育
        3.法治教育实效性
    (三)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标准
        1.法治教育内容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促使学生愿意学法
        2.学生内化法治教育内容,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3.学生内在法治意识外化于行,提高守法、用法实践能力
    (四)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
        1.有利于初中学生健康成长
        2.有利于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3.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有利于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过程
        1.调查目标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式
        4.调查实施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具体情况
        2.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具体情况
        3.课堂观摩结果具体情况
    (三)法治教育取得的成效
        1.新课改强化了法治教育在学科中的地位
        2.传统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3.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
        4.学生守法意识有所提升
        5.教材栏目设计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四)法治教育实效性存在的问题
        1.法治教育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
        2.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3.开展法治教育的途径单一化
        4.忽视法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5.学生守法、用法能力有待提高
    (五)影响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思维注重知识性,忽视价值性
        2.法治教育教学中理论性和实践性相脱节
        3.教师法治素养欠缺
        4.针对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缺失
        5.法治教育的活动开展缺乏保障
三、增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加工、处理法治教育内容
        1.整合教材内容,注重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持续性
        2.开发利用法治教育网络资源,增强法治教育吸引力
        3.法治教育与其它教育有机整合,促使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二)采用综合性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法的积极性
        1.运用案例教学法,感受法治知识魅力
        2.运用议题式教学法,凸显法治价值引领
        3.运用活动教学法,感受法的温度
    (三)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守法、用法能力
        1.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2.拓展校外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四)提升教师法律专业素养,增强法治教育能力
        1.加强师范教育,抓好源头培养
        2.完善教师招聘方案,为法治教育提供师资力量
        3.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增强法治教育能力
        4.教师加强自身法治知识学习,提升法治素养
    (五)建立利于提高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机制
        1.注重评价目标指向法治意识素养
        2.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3.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
        4.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
    (六)相关部门为开展法治教育提供保障
        1.教师专业发展保障
        2.经费保障
        3.实践基地保障
        4.法律公共产品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课堂实录
后记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本选题的创新之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相关概述
    (一)法治意识与法治意识培育
        1.法治意识
        2.法治意识培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
        1.培育的主体
        2.培育的平台
        3.培育的目标期待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法治意识培育的必要性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需要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意识培育现状调研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总体状况
        1.教师对法治意识培育足够重视
        2.学生对法治意识培育态度较积极
        3.课堂法治意识培育形式多样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意识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时将法治意识培育与知识教学割裂
        2.部分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时缺少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引导
        3.法治意识培育的评价激励手段欠缺
        4.部分师生对基本法律条文内容准备不足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未正确认识知识教学与意识培育的关系
        2.部分教师对法治案例的运用过于功利化
        3.法治意识的内隐性及其培育的长期性
        4.法律内容的复杂性与初中学生身心成长阶段的矛盾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意识培育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教师法治意识培育理念
        1.将知识教学与意识培育融合于课堂教学全过程
        2.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体地位
        3.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背景
    (二)优化教材中法治意识培育内容的运用
        1.依据教材理顺法治意识培育层次
        2.将道德教育作为法治教育延伸细化的依托
        3.以理性精神支撑法治意识培育
    (三)改进法治意识培育方式
        1.案例运用以学生现实为终点
        2.恰当运用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3.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外活动的引导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文献简评
    三、基本概念
        (一)案例
        (二)教学案例
        (三)教学案例开发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调查法
    五、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依据与价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依据
        (一)新课标的价值追求为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目标依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为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价值依据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施行为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案例教学法在法律知识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实践依据
        (五)现代网络和教育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案例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课堂掌控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二)有利于突破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时的困难与局限
        (三)有利于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
        (四)有利于突破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难点
        (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六)有利于建构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信仰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理论基础
        (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与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原则
        (一)政治性原则
        (二)趣味性原则
        (三)典型性原则
        (四)时效性原则
        (五)探究性原则
        (六)整体性原则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方法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计划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流程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关键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过程与成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过程
        (一)分析教材脉络
        (二)明确开发目标
        (三)搜集案例资料
        (四)撰写案例文本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成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展示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类型和特点
        (三)《预防犯罪》教学案例的开发实例
        (四)《预防犯罪》教学案例的教学设计
第四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运用与评价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运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实践运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实践运用环节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评价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质量评价的方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成果的修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的调查—学生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研究 ——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案例分析法
        4.访谈法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情境教学
        2.体验式教学
        3.情境体验式教学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将抽象的学习主题形象化生动化
        2.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
        3.有利于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养成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应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介绍
    (二)存在的问题
        1.情境创设不合理,脱离学生实际
        2.问题设置无梯度,课堂效率低下
        3.情境体验无重点,体验流于形式
        4.体验互动不理想,目标达成难统一
        5.结果评价少实践,体验质量难保证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忽视学生学情,片面追求“创新”
        2.设问经验不足,知识分析不到位
        3.教师备课不充分,时间把控不合理
        4.情境类型单一,趣味性不强
        5.应试现象存在,评价手段受限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应用的对策..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的基本步骤
        1.以学设境,搭建体验桥梁
        2.以效呈境,激发体验动机
        3.以疑悟境,形成体验认知
        4.反思应用,检验体验结果
    (二)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实施建议
        1.认真分析学情,精选情境资源
        2.采用分层设问,力求“疑、思、准”
        3.科学确定重难点,合理规划时间
        4.优化情境素材,调适体验互动
        5.应用多元评价,增设评价指标
    (三)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遵守社会规则》中的具体运用
        1.《遵守社会规则》的内容介绍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4.教学实施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6)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欺凌现象呈上升趋势
        1.1.2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1.1.3 青少年的培养事关中华民族千秋伟业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述评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点
2 校园欺凌概述
    2.1 校园欺凌定义
    2.2 校园欺凌的构成要件
        2.2.1 校园欺凌的主客体
        2.2.2 校园欺凌的内容
    2.3 校园欺凌特点及表现形式
        2.3.1 校园欺凌特点
        2.3.2 校园欺凌表现形式
    2.4 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欺凌
        2.4.1 关系研究
        2.4.2 思想政治教育适用准则
3 校园欺凌问题干预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3.1.1 思想教育
        3.1.2 道德教育
        3.1.3 心理健康教育
        3.1.4 法治教育
    3.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
        3.2.1 借鉴西方其他沟通理论
        3.2.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理论
    3.3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3.3.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概况
        3.3.2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
    3.4 其他理论借鉴与指导
        3.4.1 宽容教育理念
        3.4.2 价值澄清理论
        3.4.3 “挫折-攻击”假说
4 校园欺凌问题存在原因及分析
    4.1 校园欺凌存在的问题调查与分析
        4.1.1 调查对象、内容
        4.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相关例证
        4.2.1 案例评析
        4.2.2 变化趋势
    4.3 校园欺凌问题原因分析
        4.3.1 社会原因
        4.3.2 学校原因
        4.3.3 家庭原因
        4.3.4 个人原因
5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欺凌对策构建
    5.1 借鉴、吸收国外经验
        5.1.1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5.1.2 建立监督及评估机制
    5.2 校园欺凌对策构建
        5.2.1 优化整体环境
        5.2.2 重视教师及管理
        5.2.3 聚焦家庭教育
        5.2.4 个人自我重建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相关概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含义及特点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理论基础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重要性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小结主体有待调整与转变
    (二)课堂小结方法有待丰富与拣选
    (三)课堂小结内容有待重组与分配
    (四)课堂小结时间有待规划与控制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
    (二)部分教师课堂小结专业素养的局限
    (三)部分教师对课堂小结的设计、组织与反思不足
    (四)部分学生认识水平与参与能力的局限
四、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的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
    (二)选择恰当方法,优化小结效果
    (三)课前、课中、课后优化课堂小结
    (四)认识小结价值,增强参与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文献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概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相关概念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
        (二)初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与内容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目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引领初中生健康发展
        (二)彰显思想政治课育人价值
        (三)推动初中生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
第二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现状分析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成绩
        (一)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受到重视
        (二)教材中涉及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不断丰富
        (三)初中生社会责任感整体呈现积极发展态势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存在虚化、弱化现象
        (二)教学方法存在单一、独白化现象
        (三)教学结果存在短板、差异化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社会责任感培养认识与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缺乏学习践行社会责任感的积极性
        (三)学校社会责任感培养条件保障不足
第三章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策
    一、提升教师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素养
        (一)夯实教师社会责任感培养理论基础
        (二)提高教师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能力
        (三)强化教师对社会负责的榜样示范
    二、增强学生学习践行社会责任感的能动性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学习践行社会责任感的动力
        (三)提升学生学习践行社会责任感的能力
    三、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改革
        (一)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建构
        (二)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转化
        (三)推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的系统化创新
    四、优化学校社会责任感培养条件保障
        (一)改善学校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条件
        (二)加强学校社会责任感培养制度建设
        (三)加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家校社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不容忽视的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
        1.1.2 我国校园欺凌治理出现了新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思路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问题、假设与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概念的研究
    2.2 关于校园欺凌的现状研究
        2.2.1 国外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2.2.2 国内校园欺凌现状研究
    2.3 关于校园欺凌的构成者研究
        2.3.1 欺凌者
        2.3.2 遭受欺凌者
        2.3.3 不无辜的旁观者
    2.4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形成的理论基础研究
        2.4.1 社会学习理论
        2.4.2 习性学理论
        2.4.3 挫折-攻击假说
    2.5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2.5.1 个人特征
        2.5.2 家庭特征
        2.5.3 学校特征
    2.6 关于校园欺凌行为干预的研究
        2.6.1 国外的干预研究
        2.6.2 国内的干预研究
    2.7 小结与思考
第3章 问卷设计与调查
    3.1 影响因素的筛选
        3.1.1 个人特征
        3.1.2 家庭特征
        3.1.3 学校特征
    3.2 影响因素的解析
        3.2.1 “个人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2.2 “家庭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2.3 “学校特征”各因素的解析
    3.3 问卷设计
        3.3.1 变量设定
        3.3.2 编制调查问卷
        3.3.3 预试问卷项目分析
        3.3.4 预试问卷因素分析
        3.3.5 量表信度检验
    3.4 调查设计与调查实施
        3.4.1 调查设计
        3.4.2 制定调查方案
        3.4.3 实施调查和整理问卷
        3.4.4 问卷复检
第4章 初中生受欺凌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受欺凌的现状分析
        4.1.1 受欺凌发生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受欺凌者的基本特征
        4.1.3 实施欺凌者的基本特征
        4.1.4 最近一起欺凌事件中的欺凌人物
        4.1.5 受欺凌的时间和地点特征
        4.1.6 应对欺凌的方式
    4.2 相关变量的x~2检验
        4.2.1 个人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2 家庭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3 学校特征与受校园欺凌程度
        4.2.4 x~2 检验结果小结
    4.3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1.1 “同伴关系”和“父母支持”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的影响突出
        5.1.2 “学校反欺凌行为”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影响显着但不突出
        5.1.3 “对法律文件的了解”和“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对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影响显着
        5.1.4 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5.2 对策建议
        5.2.1 家长提高对孩子的关注度,帮助其建立高质量的“同伴关系”
        5.2.2 学校强化防治策略的可操作性,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5.2.3 政府加速校园欺凌专项立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
        5.2.4 各主体形成多元共治的联动机制
    5.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校园欺凌调查问卷(预试问卷)
附录2 初中校园欺凌调查问卷(正式问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10)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概述
    第一节 法治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法与法治、法律(法制)
        二、道德与法治
        三、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法治教育教学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正确行为规范,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有利于增强初中生法治观念,养成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
        三、有利于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校园和谐稳定
        四、有利于建立相应的社会管理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法治教育的理念和教材的使用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实施的基本情况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待加强
        二、学生的法治信仰有待加强
        三、学生的法治行为有待加强
        四、教师法治教育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第三节 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缺乏对学生法治意识生活化的引导
        二、学生对法治内容理解不够,对法治信仰深度不够
        三、注重理论教育,忽视法治教育实践
        四、教师法治教育教学素养不够
第三章 加强与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对策与实践
    第一节 加强与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法治生活化的引导,努力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加强和改进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法治信仰的自觉性
        三、坚持法治教育原则,提高学生法治精神的实践
        四、努力提高教师法治教育教学素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节 加强与改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
        一、权利与义务教育——以《公民基本义务》为例
        二、预防违法犯罪教育——以《预防犯罪》为例
        三、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以《善用法律》为例
        四、违法犯罪制裁教育——以《法不可违》为例
        五、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实践的评价与反思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四、初二思想政治《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教案(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校园欺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 高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法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刘敏.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 郑永恒.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初中道德与法治法律板块教学案例开发研究[D]. 余国珍.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情境体验式教学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研究 ——以《遵守社会规则》为例[D]. 关楚楚.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6]校园欺凌问题的思想政治教育干预研究[D]. 董婷婷.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7]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小结优化研究[D]. 刘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8]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 邓运琳. 西南大学, 2020(01)
  • [9]初中生遭受校园欺凌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X市为例[D]. 祝娇杨. 南昌大学, 2019(02)
  • [10]初中思想品德课法治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D]. 孟圆圆.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初二思想政治“预防小而进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教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