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兰花品种介绍

台湾兰花品种介绍

一、台湾特异兰花品种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盖若男[1](2021)在《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克隆以及调控唇瓣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蝴蝶兰,兰科(Orchidaceae),蝴蝶兰属,原产于热带雨林,肉质根,附生生长。花色壮美,花型奇特:花瓣化的萼片3枚,侧花瓣2枚以及唇瓣1枚;具有两侧对称结构。颜色和花型独特的唇瓣吸引传粉者,为传粉者采集花蜜提供平台。典型的“ABCDE”模型以及“四聚体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蝴蝶兰花器官发育机理。目前,花器官发育研究主要集中于MADS-box基因,有关MADS-box基因上游调控因子或者互作蛋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为兰花的模式植物,其基因组于2015年公布。自然突变体(侧花瓣突变为唇瓣样结构,称peloric mutant)为揭示唇瓣发育提供研究材料。本研究利用转座酶研究染色质可进入性的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到调控唇瓣发育关键转录因子PeNAC67。PeNAC67基因全长为1356bp,开放阅读框长981bp,共编码326个氨基酸。为典型的NAC蛋白家族转录因子,具有NAM结构域,包含A、B、C、D、E五个亚结构域,此外PeNAC67与兰科植物中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深圳拟兰(Apostasia shenzhenica)聚类较近,且属于单子叶植物分支。生化分子试验验证,PeNAC67为核定位转录因子,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依据蛋白结构域对其分段研究,发现C端在激活活性中发挥主要作用。q RT-PCR分析,PeNAC67遍在表达,但生殖器官中表达量显着高于营养器官,且随着花器官发育表达量显着增加。烟草中病毒诱导的同源基因Nb NAC18沉默,导致烟草花瓣数目增加。而小兰屿蝴蝶兰中病毒诱导的PeNAC67基因沉默,自然突变体花瓣恢复野生型表型,由此可见PeNAC67正向调控唇瓣发育。此外,本研究选择商业品种“大辣椒”蝴蝶兰,沉默PeNAC67基因发现花瓣之间间距变小。综上,可知PeNAC67与花器官发育密切相关,PeNAC67转录因子正调控唇瓣的发育。已知B类的MADS-box基因在花瓣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酵母单杂交试验发现NAC67并非B类MADS-box基因的上游;酵母双杂交及Bi FC试验发现PeNAC67与PeMADS3存在互作,从而影响唇瓣的发育。qRT-PCR分析PeNAC67与“P code”学说中重要MADS-box基因共表达机制,表明沉默株系中花瓣密切相关的MADS2和MADS10表达显着高于唇瓣相关的MADS3和MADS9。综上,本研究从互作及共表达机制两个层面揭示了兰花唇瓣发育的分子机制,为今后小兰屿蝴蝶兰花器官研究提供基础。

王宏利[2](2020)在《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文中认为兰花是珍贵的观赏植物,品种众多,作为主要原产地之一的中国有上千个原种。为了解建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ISSR标记和主要表型性状对建兰进行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建兰品种鉴定及杂交育种等提供依据。本文选取39个建兰品种作为研究材料,从25个形态特征进行表型性状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表型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建兰实验材料各表型性状的变异幅度为9.28%-76.17%,各表型性状间均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叶长、叶艺、花葶高度呈极显着相关;叶片数与叶色呈极显着相关;叶艺和花葶高度呈极显着相关;花葶着花数与花梗粗呈极显着相关;萼片长与花长、花宽、萼片及花瓣姿态、花瓣颜色数量、唇瓣长度、唇瓣宽度呈极显着相关;花长与萼片及花瓣姿态、花瓣颜色数量呈极显着相关;花宽与唇瓣宽度呈极显着相关;萼片及花瓣姿态与花瓣颜色数呈极显着相关;花瓣颜色数量与唇瓣呈极显着相关;主花色与唇瓣呈极显着相关。3.表型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份建兰实验材料欧式距离范围为3.612-38.796。汇翠粉荷和峨眉水仙的欧式距离最小,为3.612,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素君荷和富山奇蝶之间的欧式距离最大,为38.796,表明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远,其他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位于两者之间。对30个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树状图绘制,在欧氏距离为16处,30个建兰供试品种分成4个群集。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贡献值最大的花部性状有花葶高度、花长和唇瓣长等性状均与花部质量有关,花部性状的综合评分表明:广东佛山的红君荷花部综合特性最好,观赏价值最高,广东佛山的水晶皇梅综合特性最低。叶部性状中贡献值最大的是叶片数、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叶尖端形状等性状,这些性状都和叶部叶型联系紧密。叶部性状的综合评分表明:叶部综合特性最好的是广东潮汕的铁骨素梅,四川名山的名山仙子综合特性最低。5.从36条ISSR引物筛选出6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高、多态性好的引物,利用这6个引物对39份建兰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64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7条。平均每条引物检测到的条带数为11条,多态性条带为10条,多态性比率为89.88%。ISSR标记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00-0.953,表明39份实验材料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由表可知39份建兰实验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500-0.953,说明39份实验材料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其中台湾花莲的梨山狮王与广东揭阳的秋雪,两者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都达到0.953,表明它们之间的遗传物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其次是广东佛山的水晶皇梅与广东潮汕的铁骨素梅,两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75,表明这两份材料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小的是四川自贡的黄光登和台湾台中的锦旗,福建漳州的红月、四川峨眉山的中华彩霞和台湾基隆的市长红,其值均为0.500,表明这两者间的遗传差距最大,亲缘关系最远。对39个供试材料的ISSR分子标记使用层次聚类法进行树状图绘制,在遗传相似系数约为0.71时39个建兰供试品种分成6个群集。6.表型和ISSR多样性分析表明,39份建兰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玉莹[3](2018)在《文心兰‘柠檬绿’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心兰(Oncidium hybridum)为兰科(Orchidaceae)树兰亚科(Epidendroideae)文心兰属的植物,其花序分支性良好,花形优美,盛开时宛若飞舞的女郎,因此又有跳舞兰之称。文心兰作为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大外销切花花卉,主要以文心兰’南茜’(nc.Gower Ramsey)和’柠檬绿’(Onc.Honey Angel)为主,颜色均为单一黄色。然而欧洲国家对黄色系花卉的接受程度不高,在这些国家黄色系花卉代表分离和哀伤,因此若要拓展文心兰的外销市场,需有不同花色品种的育成,来提高市场对文心兰切花的接受程度。但’南茜’和’柠檬绿’具有自交和杂交不亲和性,在自然条件下无法进行天然授粉而获得果荚,并且经多方努力进行杂交试验,仍无法育出新品种。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已对’南茜’杂交不亲和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其花粉败育是导致杂交授粉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研究打算从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对’柠檬绿’花粉败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藉此找出其花粉败育的原因,为文心兰杂交育种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文心兰花粉的细胞形态学观察通过对文心兰不育品种’柠檬绿’、’南茜’和可育品种’巧克力’的花粉团形态进行观察,发现’柠檬绿’和’南茜’的花粉团药室明显变扁,外壁凹陷、皱缩,组成花粉团的花粉粒排列非常紧密,形状不规则,并且’柠檬绿’成熟的花粉团中无明显的花粉粒附着现象。花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可育品种’巧克力’相比,不育品种’柠檬绿’的花粉粒大小和形状不规则,花粉壁发育不连续,有很多孔洞(并非萌发孔)。显微观察发现,’柠檬绿’花粉细胞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细胞质高度液泡化。花粉母细胞的DAPI染色结果显示,’柠檬绿’花粉母细胞在减Ⅰ末期及减Ⅱ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未实现均等分配,从而产生的四分体小孢子中含有数目不等的染色体。在减Ⅱ末期,甚至会形成三分体小孢子或多分体小孢子。综上所述,’柠檬绿’花粉败育可能与以下问题有关:1.花粉壁发育异常。此问题会造成花粉细胞内含物外流,而内含物的外流将无法为小孢子的正常发育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进而影响小孢子的正常发育。2.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异常。’柠檬绿’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联会和重组等环节异常,从而导致小孢子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染色体,影响其正常发育。2文心兰与堇花兰花粉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以文心兰和堇花兰花粉为材料,采用第二代高通量Illumia HiSeqTM4000测序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本研究共获得132,789条Unigenes,按照差异倍数不低于4(|log2Ratio|≥4)且错误发现率不高于0.001(FDR≤0.001)为条件筛选出48,066条DEGs,其中上调表达的基因16,527条,下调表达的基因31,539条。与花粉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是1200个,其中上调基因数量475个,下调表达基因数量725个,涉及花粉发育、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花粉壁形成、减数分裂等相关基因。从上述1200个差异基因中挑选了 145个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筛选出31条具有显着性差异表达的基因,上调表达的基因7条,下调表达的基因24条。为了验证RNA-Seq测序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从31条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中选取了 9条基因进行qRT-PCR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差异表达基因qRT-PCR试验结果与测序数据一致性很好,表明转录组测序结果可信度高。结合上述分析结果,以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为依据,从上述9条差异表达基因中选取了 5条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5条差异基因在可育植株堇花兰和’巧克力’中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柠檬绿’,差异倍数均大于3,证明筛选出的基因确实为’柠檬绿’和堇花兰花粉发育过程中显着差异表达的基因。3文心兰OnMAD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定量表达分析参考文心兰’柠檬绿’花粉团转录组数据库中OnMAD2基因的已知序列,本试验对文心兰OnMAD2的CDS区进行了验证和一系列分析。RT-PCR结果显示:OnMAD2的基因编码区624bp,编码207个氨基酸;gDNA长度为961bp,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文心兰OnMAD2属于HORMA超家族,具有HORMA结构域,文心兰OnMAD2与石斛兰MAD2(PKU87023.1)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深圳拟兰(PKA55503.1)。OnMAD2的蛋白序列与其他物种的MAD2蛋白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均在70%以上,说明MAD2蛋白在植物中具有很强的保守性。不同组织器官的qRT-PCR结果显示:文心兰OnMAD2在根中具有极高的表达水平,在假鳞茎中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推测该基因可能在根中能够正常表达。不同花期的qRT-PCR结果显示:文心兰OnMAD2在半开放期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盛开前期,在盛开期的相对表达量最低。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起控制染色体分离的作用。4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定量表达分析参考文心兰’柠檬绿’转录组数据库中OnMYB106基因的已知序列,本试验对文心兰OnMYB106的CDS区进行了验证。RT-PCR结果显示:OnMYB106的基因编码区819bp,编码272个氨基酸;gDNA长度为1005bp,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nMYB106属于SANT超家族,具有2个连续的MYB结构域,是一个典型的R2R3-MYB。OnMYB106与水稻的OsMYB106(OCOs08g33660.1)的进化距离最近,推测这两个基因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都属于调控花粉发育的一类转录因子。不同组织器官的qRT-PCR结果显示:文心兰OnMYB106在花器官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在其它组织部位虽有表达,但表达量都很低,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花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花期的qRT-PCR结果显示:文心兰OnMYB106在花苞期的表达量最高,盛开期时只有微量表达,推测该基因属于花粉发育“早期”表达的基因,主要调控花粉壁的合成。5文心兰OnMAD2和OnMYB106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转化本试验利用传统的酶切连接法将OnMAD2和OnMYB106目的基因与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相连接,成功构建了两个过表达载体p1301-MAD2-GUS和p1301-MYB106-GUS。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过表达载体转入文心兰PLBs中进行瞬时转化,RT-PCR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对照和转基因PLBs中均有GUS和潮霉素基因。qRT-PCR与RT-PCR的检测结果相一致,GUS基因仅在阳性对照和转基因PLBs中有表达。目的基因的qRT-PCR结果显示:相对于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文心兰OnMAD2与OnMYB106在转基因PLBs中均呈现极显着升高,综合上述结果说明p1301-MAD2-GUS和p1301-MYB106-GUS两个过表达载体瞬时转化成功。

李季鸿[4](2018)在《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兰属(Cymbidium Sw.)是微子目兰科植物,是品种间变异最大、遗传背景最复杂的类群。本文采集了广东、福建市场常见的兰属栽培品种和出版文献里收录的兰属种质资源共142个品种,调查了这142个品种的10个数量性状,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分级。从中选取了代表兰属不同种的10个品种对85对SSR引物进行了筛选,选取出识别性高、多态性好的兰属SSR通用性引物。同时对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6个兰属品种进行了表型和分子特异性测试,确定表型代码,并进行了身份描述照片的拍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的4个品种1701A、1702A、1703A、1704A进行了特异性测试,结果表明:与其各自的近似品种相比,1701A在8个目测性状和12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2A在2个目测性状和9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3A在2个目测性状和3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1704A在2个目测性状和10个测量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近似品种选择足够近似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判定申请品种1701A、1702A、1703A和1704A具备特异性。2.对142个兰属品种的叶片数、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花数量、萼片长、萼片宽、花瓣长、花瓣宽和唇瓣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度、叶宽度、花序梗长和萼片长符合正态分布,花瓣长和唇瓣长符合近似正态分布,因此对这6个数量性状采用概率法进行了数值范围分级。叶片数、花数量、萼片宽、花瓣宽不符合正态分布的4个数量性状采用极差法进行数值范围分级。3.参照UPOV技术文件TGP/8-3,首次研究了兰属的表型GAIA(盖亚)距离。根据兰属测试指南中76个性状表达的特征,为品种间每一个性状的差异进行了权重赋值,可以消除利用代码法筛选品种存在的由于生态环境、性状观测误差等带来的问题。利用权重赋值,按照性状差异,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进行了两两对比,得到品种间表型GAIA距离。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表型GAIA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一类,与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基本吻合,相关系数高达0.6524。说明本研究的表型GAIA距离和分子距离方法所得结果均真实可靠,可较好的相互配合用于兰属品种近似品种的筛选。4.利用有代表性的10个兰属品种,从85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7对条带清晰、通用性好的引物。这17对引物共扩增出85个不同的条带,平均每一对引物扩增出5个条带;扩增出多态性条带61个,多态性条带比率平均值为0.72,除了个别引物如S11和S10的多态性条带比率较低外(0.25和0.38),其余的15对引物的多态性条带比率均在0.50以上。通过17对SSR引物对6个申请品种及其近似品种的进行分子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申请品种与其近似品种基本归为同一类,说明本研究获得的分子距离基本能真实代表品种的身份信息。5.基于植物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拍摄规范,本研究从拍摄期、拍摄地点、材料准备、拍摄背景和拍摄技术要求方面提出了兰属品种群体、植株、花序和单花4张身份照片拍摄技术规范,为兰属新品种DUS测试身份照片的拍摄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上述研究结果为兰属植物的性状描述、身份照片的拍摄、品种特异性测试、品种身份真实性鉴定以及近似品种筛选提供了基本技术依据。

赵安瑾[5](2018)在《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花斑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验证》文中指出植物的花色花斑直接影响植物的观赏价值,目前,对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已较为清楚,但对花斑形成分子机理的认知并不深刻,因此,研究花斑形成的分子机理对揭示花色素细微调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ordite Rchb.F.)为兰科蝴蝶兰属植物,它形态优美,生境特殊,花色艳丽多彩,是目前国内外销售量最高的兰花品种之一,其中’熊猫’品种蝴蝶兰花瓣和花萼基部大块色斑模式而更具独特性,是研究单子叶植物花斑形成的好材料。本研究以白底紫斑‘熊猫’品种蝴蝶兰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花瓣解剖结构的观察、花色素含量测定初步分析’熊猫’蝴蝶兰花斑形成的原理;结合花萼色斑区和非色斑区转录组以及小RNA测序数据,对花青素代谢结构基因及调节基因表达差异性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基于花色素代谢结构基因PeANS,PeCHI,PeF3’H,PeF3H,Pe4CL2及转录因子 PeMYB11,PeMYB7表达差异性研究,进一步对关键调节基因PeMYB11,PeMYB7进行功能验证,为揭示‘熊猫’蝴蝶兰花斑形成结构基因与转录因子、小RNA的互作网络奠定基础,为完善蝴蝶兰花斑形成分子机理奠定实验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蝴蝶兰色斑区和非色斑区表皮形态一致,上表皮细胞呈圆锥形排列,下表皮细胞呈扁圆状;色斑区色素集中分布在上表皮细胞中,蝴蝶兰花色素的含量采用PH示差法测定:’熊猫’蝴蝶兰花青素含量约为1.019mg/g,而非色斑区无花色素分布,表明蝴蝶兰花斑形成是由花色素局部大量积累造成;(2)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熊猫’蝴蝶兰花萼组织色斑区与非色斑区花青素代谢途径差异结构基因12个;并获得24条MYB基因序列,42条bHLH基因序列,22条WD40基因序列,将各类转录因子unigene序列分别与水稻响应转录因子进行多序列比对同源性分析,对候选基因功能进行初步预测;(3)通过小RNA测序获得‘熊猫’蝴蝶兰花青素代谢途径差异miRNA仅有2个;并获得12个作用于靶MYB转录因子的小RNA,4个作用于靶bHLH转录因子的小RNA,2个作用于靶WD40转录因子的小RNA;(4)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筛选花斑形成关键基因,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关键结构基因PeANS,PeCHI,PeF3’H,PeF3H,Pe4CL2,及关键转录因子PeMYB11,PeMYB7在色斑区的表达量均高于非色斑区且表达差异达到显着水平;(5)构建PeMYB7-PTRV2,PeMYB11-PTR V2病毒载体,利用VIGS技术获得’熊猫’蝴蝶兰、’紫罗兰’矮牵牛PeMYB7,PeMYB11沉默植株,发现沉默PeMYB7,PeMYB11蝴蝶兰花朵颜色均无变化;单独沉默PeMYB7,PeMYB1 在部分矮牵牛中出现白色小斑点,共沉默PeMYB7,PeMYB11后,部分矮牵牛植株中出现白色条纹,表明关键调节基因PeMYB7,PeMYB1 与蝴蝶兰花色素生物合成有关,而与花斑形成关系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

陈峥[6](2017)在《‘华龙非洲菊’VIGS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功能分析上的应用》文中认为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Bolus)作为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而被广泛种植,然而我国却缺乏具有自主产权且受市场欢迎的非洲菊品种。传统的辐射、诱变或杂交育种技术周期长且缺乏方向性。分子育种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也可以定向地改良重要的观赏性状。分子育种需要鉴定基因的功能,然而非洲菊作为非模式物种,对其基因的功能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挑战。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因其速度快,高通量,不需要遗传转化等优点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台湾509非洲菊及其花色芽变新品种‘华龙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Hualong’)的花青素含量,利用qRT-PCR验证了实验室前期鉴定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中6个基因在花芽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然后构建了‘华龙非洲菊’的VIGS体系,并利用其分析了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潜在功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应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两种非洲菊中五种花青素进行测定,两个非洲菊品种均含有天竺葵素3,5-葡萄糖苷(Pel 3,5-glu)、矮牵牛素3-葡萄糖苷(Pet 3-glu)、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Cya 3-glu)、锦葵素(Mal);其中矢车菊素的含量最高,分别约为天竺葵素、矮牵牛素和锦葵素素的10倍、20倍和3倍,但两个品种中均未检测到芍药素(Peo)。‘华龙非洲菊’中的四种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台湾509非洲菊。2、‘华龙非洲菊’和台湾509非洲菊基于转录组分析的与花色调控相关的11条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RT-PCR)验证表明,CHS(3个成员,2个CHS1和CHS4)、F3’H、F3H、F3’5’H、ANS、ANT、UFGT、PDS、GST的表达情况一致。除F3’5’H在‘华龙非洲菊’花瓣中的表达下调外,其余10个基因均表达上调。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与花色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性。GhCHS1,GhCHS4的表达积累在花芽发育前期少,后期逐渐增加;GhCHS1在花芽发育第7期相对表达量达到峰值,GhCHS4在第10期相对表达量达到峰期,而后都呈现下调表达趋势。GhF3H、GhGST、GhF3’H、GhUFGT的表达几乎贯穿整个花芽发育过程,其中GhF3H、GhGST、GhUFGT在花芽发育第10期表达量达到峰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第11期盛放花朵步入衰老过程有关;而GhF3’H基因的表达模式无明显的规律性,其在花芽发育各个时期均有较高的相对表达量。3、构建了TRV2-LIC-GhPDS重组病毒载体并侵染‘华龙非洲菊’幼苗叶片,沉默PDS基因后,叶片出现光漂白现象,表明‘华龙非洲菊’的VIGS体系构建成功。进一步应用VIGS技术沉默了非洲菊的6个基因(GhCHS1、GhCHS4、GhF3H、GhF3’H、GhUFGT、GhGST)后,发现沉默后‘华龙非洲菊’舌状花瓣颜色出现不同程度变浅的表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83%-95%)。CHS和F3H基因是主导‘华龙非洲菊’花色苷生物合成积累的关键基因,有效促进类黄酮物质的积累,推测橙色系非洲菊舌状花瓣的花色形成前期主要由CHS1调控黄酮类物质积累,后期花色苷的积累主要由CHS4基因表达调控;F3’H和UFGT基因,其因转录活性高,有利于催化有色矢车菊素合成的前物质及花青素糖苷化稳定表达物质的积累而使‘华龙非洲菊’着色;GST主要参与‘华龙非洲菊’花色苷的转运;综上基因的表达差异是‘华龙非洲菊’花色变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华龙非洲菊’的VIGS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部分花色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本体系的成功构建为全面研究非洲菊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实现并促进非洲菊的快速的定向分子育种。

汤欢[7](2016)在《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和世界性大科之一,在全世界约有800属20 000~35 000种。兰科植物中可供药用的物种较多。由于生态环境遭破坏、过度采挖、科研滞后等因素,导致许多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生境遭到破坏甚至丧失,野生兰科药用植物资源量急剧减少。兰科药用植物中的许多物种因其形态高度进化,物种之间仅有细微差异,从形态上对其进行鉴定较困难,急需寻求一种更高效的适宜用于鉴定兰科药用植物的方法。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兰科药用植物进行鉴定研究,探讨此分子鉴定法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上的可行性,期望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能从分子水平支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推动兰科药用植物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是近年来开发的热点,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生态适宜性问题,人们常常因所选择的引种地不适宜而使种植出的药材达不到药典规定的药材质量标准。鉴于这一现实问题,此研究期望寻求一种简便方法解决该问题,为兰科药用植物的引种提供科学支撑。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对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并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其中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生态适宜性研究,并对在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中发现的一种兰科齿唇兰属新种开展相关研究。1.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兰科药用植物形态分类困难,此研究运用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从分子水平验证兰科药用植物的传统形态分类。以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已进行过形态鉴定的49属135种163份兰科药用植物样品进行分子鉴定。经DNA提取,PCR扩增、双向测序及校对拼接后,将得到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然后运用MEGA 7.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NJ)法构建物种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163份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样品均能成功提取DNA;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的PCR扩增效率分别为100%,100%和98.77%;此研究中共得到487条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其中的345条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比对到了相应物种的序列,142条为新增序列,这些新提交到GenBank数据库中的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序列将进一步充实GenBank数据库中的物种序列信息,促进兰科药用植物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运用NJ法,基于matK,psbA-trnH和ITS2这3种DNA条形码序列所构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中,大部分物种都能单独聚为一支,聚在一起的属种可以成为亲缘关系研究的重点,所得出的兰科药用植物系统进化树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其中一些物种的亲缘关系远近;基于matK序列所构建的物种系统进化树要优于基于psbA-trnH和ITS2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matK,psbA-trnH和ITS2序列在鉴定兰科药用植物过程中互为补充,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可用于辅助兰科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在相关网站支持下,制作完成了此研究中得到的133种兰科药用植物的ITS2序列信息二维码,方便使用移动终端(Android手机、iPhone等)的用户获取对应物种的DNA条形码序列信息,为今后研究兰科药用植物提供便捷与研究基础。2.兰科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由于人们对兰科药用植物需求量的增多,对其野生资源的采挖更加严重,因此急需开展生态适宜性方面的研究,找到物种的适宜生长区域,加大引种栽培,以栽培品代替野生品以满足市场供应,减少人们对野生兰科药用植物的采挖。运用为研究药用植物产地生态适宜性而开发的“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研究。首先通过开展野外调查(GPS采点)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数据库,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2 725个分布点经纬度信息,再将经整理和转化后的各物种分布点经纬度(附录III)导入GMPGIS中,生成各物种分布点的shape文件,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全球气候数据库、药用植物分布空间数据库等相关数据库的支持下,运用GMPGIS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最后得到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的主要生长区域气候因子值、在中国的分布点图和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分布图,并进行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生态适宜性区划,找出此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在中国的适宜抚育区域和引种栽培区域。此研究中所得出的此19种兰科药用植物在中国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均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记载的这些物种在中国的全部分布区域,其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与相关研究中得出的分布区域相符,其主要生长区域生态因子值也与相关文献中记载的物种生态因子值相符,并且,此研究还得出了一些在之前的文献中没有记载的兰科药用植物的新适宜分布区域。此研究为较常用及珍稀濒危的19种兰科重要药用植物所做的生态适宜性研究能为这些物种的野生抚育、引种栽培选地及生产区划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和参考依据。此研究结果对这些物种的育种也能提供一定的帮助,可以为人们在分布区选育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干旱区域选育耐旱品种。3.兰科齿唇兰属新种研究基于前面的野外调查、鉴定及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了兰科植物一新种——那坡齿唇兰 Odontochilus napoensis H.Tang et Y.F.Huang sp.nov.,此新种仅被发现分布于靠近中越边境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境内妖皇山石灰岩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下,这个新种很可能在靠近中越边境的越南石灰岩地区也有分布。通过对此新种所进行形态描述及其与近似种的区别、保护和利用、潜在分布区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尽早认识此新种并对其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此研究,可以为兰科药用植物的高效鉴定、野生抚育、引种栽培及生产区划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能对兰科植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

杨淑华,王台,钱前,王小菁,左建儒,顾红雅,姜里文,陈之端,白永飞,孔宏智,陈凡,萧浪涛,董爱武,种康[8](2016)在《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研究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中国植物生命科学家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发表文章的数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如高等植物PSI与捕光天线的超分子复合物晶体结构的解析、水稻感知和耐受寒害机制、乙烯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研究等。2015年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十大进展中,植物科学领域有两项成果入选。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科学家因青蒿素的发现与抗疟疾药物新疗法的开创首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标志着中国植物化学和中药学对人类健康事业的巨大贡献受到国际高度关注,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模式的有效性和影响力。中国植物科学从跟踪、并行,逐渐迈入领跑学科发展的方阵。该文对2015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发展的最新前沿和热点事件,并与国内读者分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彭博[9](2015)在《大花蕙兰转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是以兰科兰属植物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培育成的品种群,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经济价值,为五大盆栽兰花之一,是重要的切花种类之一。近年来,世界多种兰花的栽培和生产受病毒危害严重,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 MV)与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是造成危害最为严重的两种重要病毒,可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花期缩短,开花质量和数量下降,严重影响花卉的观赏价值,制约了产业发展。因此,培育大花蕙兰抗病毒新品种已成为育种的主要方向。由于兰花抗病毒种质资源的匾乏,育种周期漫长,导致兰花抗病毒育种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为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研究对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分别构建了2种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p BI121表达载体,采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对大花蕙兰进行了转化,获得了转基因再生植株。同时,建立灵敏、准确的转基因植株检测方法。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兰花抗病毒育种提供了参考,为以后的兰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了种质资源。1、本研究克隆了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两种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Cym MV CP基因序列和ORSV CP基因序列与NCBI上的基因序列(AB197937,DQ915440)相似度均高达99%。2、构建了Cym MV CP基因与ORSV CP基因的表达载体p BI121-Cym MVCP和p BI121-ORSVCP,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对大花蕙兰受体材料进行了转化。3、以表达载体p BI121-Cym MVCP和p BI121-ORSVCP为模板,建立了普通PCR、巢式P CR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体系,并对LAMP体系中的d NTPs浓度、内外引物的浓度比例和Bst DNA聚合酶加入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0.5mmol·L-1 d NTPs、0.8μmol·L-1的内引物、0.2μmol·L-1的外引物、4 U 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2.5μL的10×Thermo Pol Buffer以及10 ng的质粒模板。4、以重组表达载体质粒作模板,普通PCR,巢式PCR和LAMP的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5.0×10-4 ng·μL-1,5.0×10-7 ng·μL-1和5.0×10-10 ng·μL-1;结果表明,巢式PCR方法的灵敏度是普通PCR方法的1000倍左右,而LAMP方法的灵敏度则是巢式PCR方法的1000倍,LAMP方法的灵敏度最高。5、利用普通PCR和巢式PCR两种方法对获得的213株抗性植株进行检测。其中,普通PCR检出29株阳性株系,阳性检出率为13.68%;巢式PCR检出54株阳性株系(包含所有普通PCR检测为阳性的株系),阳性检出率为25.35%。巢式PCR在转基因大花蕙兰的检测中具有高灵敏度,且检测结果更准确。

唐源江,曹雯静,吴坤林[10](2015)在《基于SRAP标记的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探究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并构建分子指纹图谱及分子身份证,为在分子水平上鉴定国兰种质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国兰种质资源开发、保存利用及种质创新奠定基础。【方法】以收集于华南及邻近地区的139份国兰栽培品种和野生种质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由13条正向引物和16条反向引物随机组成208对SRAP引物,每对引物用品种‘宋梅’和‘大勋’扩增产物进行筛选;PCR扩增产物应用6%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电泳胶图进行人工读带,并计算多态性引物的总扩增条带数、多态性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比率。按照Botstein公式计算多态信息含量;用POPGENE32软件计算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NTSYS-pc2.10e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遗传相似性系数。采用引物对组合的方法,构建139份国兰种质资源数字指纹图谱。【结果】从208对SRAP引物中共筛选出17对多态性好且重复性高的引物,对供试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DNA条带489条,其中多态性谱带484条,多态性比率(PPB)为98.89%,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00,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94,每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49,Nei’s基因多样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0,Shannon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5。UPGMA聚类分析表明,139份国兰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1—0.91。在相似系数为0.70时,可划分为6个类群。用SRAP多种引物组合方法可有效区分所有材料,并构建出139份国兰种质资源特异性分子身份证,置信概率达到99.99%。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将国兰种质分为4组:一为春兰组,由春兰种质单独构成;二为建墨兰组,主要由建兰和墨兰种质组成;三为寒蕙兰组,主要由寒兰、蕙兰和杂交系组成;四为剑莲兰组,由春剑和莲瓣兰种质组成。而四组之间剑莲兰组与寒蕙兰组亲缘关系最近,与建墨兰组次之,与春兰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所试国兰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于17对SRAP引物组合所构建的139份国兰种质的分子身份识别体系具有唯一性和高效性,SRAP标记是在分子水平鉴定国兰种质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台湾特异兰花品种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特异兰花品种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克隆以及调控唇瓣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植物花器官发育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2.1 被子植物花器官发育模型
        1.2.2 兰花的花器官发育经典模型
        1.2.2.1“兰花密码”
        1.2.2.2 修订的“兰花密码”
        1.2.2.3“同源异型花被片”模型
        1.2.2.4“P code”模型
    1.3 NAC概述
        1.3.1 NAC蛋白的结构和分类
        1.3.2 NAC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1.3.2.1 NAC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功能
        1.3.2.2 NAC转录因子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
        1.3.2.3 NAC转录因子响应生物胁迫
        1.3.2.4 NAC转录因子的其他功能
    1.4 蝴蝶兰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本试验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及质粒载体
        2.1.3 试剂及试剂盒
        2.1.4 试验所需试剂及培养基的配制
        2.1.5 实验所需引物
    2.2 试验方法
        2.2.1 实验材料培养与处理
        2.2.2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全长的获得
        2.2.2.1 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2.2.2.2 RNA反转录
        2.2.2.3 目的基因的扩增
        2.2.2.4 目的片段的克隆及测序
        2.2.3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qRT-PCR
        2.2.5 载体构建
        2.2.6 植物表达载体的农杆菌转化
        2.2.6.1 液氮法转化农杆菌
        2.2.6.2 农杆菌侵染烟草
        2.2.6.3 SDS法提取植物DNA
        2.2.7 转录激活
        2.2.8 亚细胞定位
        2.2.9 农杆菌介导的蝴蝶兰瞬时表达
        2.2.10 电镜扫描
        2.2.11 酵母双杂交实验
        2.2.12 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
        2.2.13 蛋白免疫印记
        2.2.14 酵母单杂交实验
第3章 结果
    3.1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全长的克隆
        3.1.1 小兰屿蝴蝶兰花器官总RNA的提取
        3.1.2 小兰屿蝴蝶兰基因全长的获得
    3.2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家族分析
        3.2.1 PeNAC67基因全长的序列分析
        3.2.2 PeNAC67蛋白家族多重序列比对
        3.2.3 PeNAC67蛋白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3.2.4 PeNAC67蛋白 3D模型构建分析
    3.3 PeNAC67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3.1 植物表达载体p EG101-GFP-PeNAC67的构建
        3.3.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入门质粒载体的提取
        3.3.1.2 pQBV3-PeNAC67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3.1.3 植物表达载体p EG101-GFP-PeNAC67转化农杆菌
        3.3.2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
    3.4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不同组织器官表达特性分析
        3.4.1 小兰屿蝴蝶兰表型观
        3.4.2 小兰屿蝴蝶兰不同组织器官中PeNAC67基因表达水平
    3.5 小兰屿蝴蝶兰花芽发育不同时期PeNAC67基因表达水平
        3.5.1 小兰屿蝴蝶兰花芽发育不同时期表型
        3.5.2 小兰屿蝴蝶兰花芽发育不同时期PeNAC67基因表达水平
    3.6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作为转录激活因子
        3.6.1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蛋白结构分段分析
        3.6.2 表达载体p GBKT7-PeNAC67的构建
        3.6.2.1 PeNAC67全长的获得及质粒载体的获取
        3.6.2.2 p GBKT7-PeNAC67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6.2.3 表达载体p GBKT7-PeNAC67转化酵母感受态AH109
        3.6.3 表达载体p GBKT7-PeNAC67(N)和p GBKT7-PeNAC67(N)的构建
        3.6.3.1 PeNAC67 N端及C端的获得及质粒载体的提取
        3.6.3.2 p GBKT7-PeNAC67(N)和p GBKT7-PeNAC67(C)重组质粒的载体验证
        3.6.3.3 酵母表达载体p GBKT7-PeNAC67(N)和p GBKT7-PeNAC67(C)分别转化酵母感受态AH109
        3.6.4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蛋白及其N端、C端的转录激活鉴定
    3.7 本氏烟草异源表达PeNAC67同源基因Nb NAC18功能分析
        3.7.1 本氏烟草同源基因Nb NAC18克隆以及构建表达载体p TRV2-Nb NAC18
        3.7.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载体p TRV2的提取
        3.7.1.2 pTRV2-Nb NAC18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7.1.3 植物表达载体p TRV2-Nb NAC18转化农杆菌
        3.7.2 农杆菌介导烟草系统沉默
        3.7.3 Nb NAC18基因沉默烟草株系表型以及沉默效率
        3.7.3.1 农杆菌注射烟草沉默Nb NAC18基因的短期表型
        3.7.3.2 农杆菌注射烟草沉默Nb NAC18基因的长期表型
        3.7.3.3 系统沉默株系Nb NAC18基因沉默效率
    3.8 瞬时沉默PeNAC67小兰屿蝴蝶兰植株构建及功能分析
        3.8.1 植物表达载体p Cym MV-PeNAC67构建
        3.8.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质粒载体的提取
        3.8.1.2 p Cym MV-PeNAC67s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8.2 植物表达载体p Cym MV-PeNAC67s转化农杆菌
        3.8.3 PeNAC67基因沉默株系表型以及沉默效率
        3.8.3.1 叶片注射法侵染小兰屿蝴蝶兰自然突变体以及沉默株系表型分析
        3.8.3.2 小兰屿蝴蝶兰自然突变体沉默株系的沉默效率
        3.8.4 PeNAC67基因沉默株系中PeMADSs基因表达分析
        3.8.5 电镜扫描花瓣和唇瓣表皮细胞形态
    3.9 系统沉默商业品种“大辣椒”蝴蝶兰PeNAC67表型分析
        3.9.1 植物表达载体p Cym MV-PeNAC67构建
        3.9.2 PeNAC67基因沉默“大辣椒”株系表型以及沉默效率
        3.9.2.1 花序注射法侵染“大辣椒”株系以及沉默株系表型分析
        3.9.2.2“大辣椒”沉默株系的沉默效率
    3.10 酵母双杂技术检测PeNAC67与PeMADSs的互作
        3.10.1 酵母双杂载体构建
        3.10.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质粒载体的提取
        3.10.1.2 p GADT7-PeNAC67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10.1.3 p GBKT7-PeMADSs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10.2 PeNAC67与PeMADSs的互作关系
    3.11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PeNAC67与PeMADS3的互作关系
        3.11.1 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构建
        3.11.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入门质粒载体的提取
        3.11.1.2 入门载体p QBV3-PeMADS3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11.1.3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3.11.2 PeNAC67与PeMADS3的互作关系
    3.12 酵母单杂交技术检测PeNAC67与PeMADSs的调控关系
        3.12.1 酵母单杂载体构建
        3.12.1.1 目的基因片段的获得及质粒载体的提取
        3.12.1.2 pGADT7-PeNAC67重组质粒载体的验证
        3.12.2 PeNAC67蛋白与PeMADSs的调控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PeNAC67基因影响花瓣大小发育
    4.2 NbNAC18基因影响烟草花瓣数目发育
    4.3 PeNAC67蛋白与PeMADS3蛋白互作,促进唇瓣发育
    4.4 PeNAC67蛋白能够调控E类MADS-box表达
    4.5 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沉默株系中MADS-box的表达水平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兰属植物简介
    1.2 建兰概况
    1.3 兰属植物表型性状研究现状
    1.4 遗传标记类型及其兰花中的应用
        1.4.1 形态标记
        1.4.2 细胞学标记
        1.4.3 生化标记
        1.4.4 分子标记
        1.4.5 分子标记在兰花中的应用
    1.5 评价遗传多样性的指标参数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试验地基本情况
    2.2 建兰材料表型性状分析
        2.2.1 表型性状的选择及数据采集
        2.2.2 性状评价标准
        2.2.3 表型性状的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2.3 建兰材料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2.3.1 样品材料采集
        2.3.2 主要实验仪器
        2.3.3 主要试剂
        2.3.4 建兰材料DNA的提取
        2.3.5 建兰材料ISSR-PCR扩增体系的构建
        2.3.6 单因素设计优化ISSR-PCR反应
        2.3.7 ISSR引物筛选
        2.3.8 ISSR-PCR扩增及检测
        2.3.9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建兰主要表型分析与评价
        3.1.1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观测结果
        3.1.2 30个建兰品种11个质量性状赋值
        3.1.3 30个建兰品种质量性状出现的频率
        3.1.4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
        3.1.5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1.6 30个建兰品种主要表型性状聚类分析
        3.1.7 30个建兰品种表型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3.2 39份建兰品种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基因组总DNA提取
        3.2.2 引物筛选结果
        3.2.3 39个建兰品种材料引物筛选后扩增结果
        3.2.4 引物扩增条带多态性统计分析
        3.2.5 建兰实验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分析
        3.2.6 39个建兰材料的聚类分析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表型性状一致性和差异性
        4.2.2 39份建兰材料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4.2.3 表型性状与I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4.2.4 兰属资源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3)文心兰‘柠檬绿’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文心兰产业的发展现况与未来需要
        1.1 文心兰的销售现况
        1.2 文心兰的产业需求
    2 植物雄性不育的现象
        2.1 植物雄性不育的表现及鉴定方法
        2.2 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研究进展
        2.3 文心兰花粉败育的研究进展
        2.3.1 花粉萌芽活力低
        2.3.2 自交不亲和性
        2.3.3 染色体不易配对
    3 转录组测序发展及应用
        3.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3.2 转录组测序在植物雄性不育上的利用研究
    4 花粉败育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4.1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相关基因
        4.2 与花药和花粉发育相关的MYB转录因子
    5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5.1 研究意义
        5.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文心兰花粉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花粉团的解剖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
        1.2.2 花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
        1.2.3 花粉母细胞的显微镜观察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粉团形态观察
        2.2 花粉粒形态观察
        2.3 花粉母细胞的DAPI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柠檬绿'花粉败育特征分析
        3.2 '柠檬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第三章 文心兰和堇花兰花粉团部位的转录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RNA的提取及cDNA逆转录
        1.2.2 测序文库的构建及质量控制
        1.2.3 Illmunina测序及测序质量评估
        1.2.4 测序数据过滤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2.5 文心兰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与聚类分析
        1.2.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样品及测序文库的品质检测结果
        2.2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2.2.1 原始数据的过滤及质量评估
        2.2.2 de novo组装
        2.2.3 Unigene的功能注释与分析
        2.2.3.1 GO分类
        2.2.3.2 KEGG分类
        2.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2.3.1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
        2.3.2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2.3.3 文心兰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
        2.3.4 文心兰花粉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3 讨论
        3.1 转录组数据库的构建评价及利用转录组研究花粉败育的可行性分析
        3.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
        3.3 花粉发育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挖掘
第四章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cDNA逆转录
        1.2.2 文心兰DNA的提取
        1.2.3 文心兰OnMAD2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2.4 文心兰OnMAD2基因gDNA序列的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文心兰OnMAD2基因开放阅读框克隆
        2.3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2.3.1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2.3.2 文心兰OnMAD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2.4 文心兰g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文心兰OnMAD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OnMAD2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和分析
        2.2 OnMAD2信号肽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2.3 OnMAD2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2.4 OnMAD2保守结构域预测
        2.5 OnMAD2系统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cDNA逆转录
        1.2.2 qRT-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OnMAD2在文心兰'柠檬绿'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OnMAD2在文心兰'柠檬绿'不同花期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第一节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克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cDNA逆转录
        1.2.2 文心兰DNA的提取
        1.2.3 文心兰OnMYB106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克隆
        1.2.4 文心兰OnMYB106基因gDNA序列的扩增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文心兰OnMYB106基因开放阅读框克隆
        2.3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相似性分析
        2.3.1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2.3.2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2.4 文心兰gDNA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文心兰OnMYB106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OnMYB106蛋白理化性质预测和分析
        2.2 OnMYB106信号肽及亚细胞定位预测
        2.3 OnMYB106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
        2.4 OnMYB106保守结构域预测
        2.5 不同植物R2R3-MYB蛋白基序结构分析
        2.6 OnMYB106系统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第三节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文心兰总RNA及cDNA逆转录
        1.2.2 qRT-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2.2 OnMYB106在文心兰'柠檬绿'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2.3 OnMYB106在文心兰'柠檬绿'不同花期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3 讨论
第六章 文心兰OnMAD2和OnMYB10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瞬时转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受体材料
        1.1.2 质粒和菌株
        1.2 方法
        1.2.1 文心兰总RNA的提取及cDNA逆转录
        1.2.2 序列的酶切位点分析
        1.2.3 引物设计及瞬时表达载体的构建
        1.2.4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
        1.2.5 农杆菌侵染液的制备及转化
        1.2.6 转基因文心兰PLBs的DNA水平检测
        1.2.7 转基因文心兰PLBs的qRT-PCR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重组质粒的鉴定
        2.2 转基因PLBs的DNA水平检测
        2.3 GUS基因的瞬时表达分析
        2.4 OnMAD2与OnMYB106基因的瞬时表达分析
    3 讨论
        3.1 文心兰OnMAD2功能探讨
        3.2 文心兰OnMYB106转录因子功能探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1.1 '柠檬绿'花粉壁发育异常
        1.2 '柠檬绿'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确分离
        1.3 文心兰与堇花兰花粉转录组测序比较分析
        1.3.1 转录组数据的获得
        1.3.2 文心兰花粉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
        1.3.3 转录组数据库的验证
        1.4 文心兰OnMAD2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定量表达分析
        1.5 文心兰OnMYB106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定量表达分析
        1.6 OnMAD2与OnMYB106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文心兰PLBs中的瞬时表达
    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A 文心兰OnMAD2与OnMYB106基因的cDNA序列
致谢

(4)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词及中英文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兰属概况
        1.1.1 兰属
        1.1.2 兰属内种群的开发情况
        1.1.3 兰文化及观赏体系变迁
        1.1.4 广东兰属品种
    1.2 兰属品种产业化现状概括
        1.2.1 广东兰属品种产业现状
        1.2.2 广东兰属育种力量
    1.3 兰属新品种申请概况
        1.3.1 中国品种登录
        1.3.2 国际兰花登录
        1.3.3 兰花品种审定
        1.3.4 兰属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
    1.4 植物品种DUS测试数量性状分级
        1.4.1 极差等距法
        1.4.2 正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4.3 偏态分布概率分级法
    1.5 兰属SSR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开发
    1.6 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数量性状的采集方法
        2.2.2 数量性状的分级方法
        2.2.3 测试品种性状采集和DUS判定
        2.2.4 兰属品种分子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2.2.5 试剂和仪器
        2.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兰属新品种特异性测试
        3.1.1 兰属新品种1701A的特异性判定
        3.1.2 兰属新品种1702A、1703A和1704A的特异性判定
    3.2 兰属数量性状分级研究
        3.2.1 数量性状基本特征分析
        3.2.2 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2.3 非正态分布数量性状分级
    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3.1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观测
        3.3.2 兰属品种表型性状GAIA赋值
        3.3.3 兰属品种表型GAIA距离
    3.4 兰属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
        3.4.1 用于SSR标记选择的兰属品种分析
        3.4.2 兰属品种SSR分子标记的筛选
        3.4.3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
    3.5 兰属品种表型和分子距离对比分析
        3.5.1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聚类分析
        3.5.2 兰属品种分子距离与表型GAIA距离相关性分析
    3.6 兰属品种身份图片拍摄规范
        3.6.1 群体照片拍摄标准
        3.6.2 植株照片拍摄规范
        3.6.3 花序照片拍摄规范
        3.6.4 单花照片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DUS近似品种的选择与数据库的构建
        4.1.2 品种间表型距离和GAIA赋值
        4.1.3 分子标记技术在DUS测试中的应用
        4.1.4 兰属技术问卷性状修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表A用于数量性状采集的兰属品种/资源目录表
附录 表B用于兰属品种分子标记初筛的85对SSR引物

(5)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花斑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文献综述
        1.1.1.植物花色素及其合成代谢研究概况
        1.1.2.植物花斑研究进展
        1.1.3.与花斑形成有关的花青素代谢相关结构基因
        1.1.4.与花斑形成有关的花青素代谢相关调节基因
        1.1.5.VIGS作用机制
        1.1.6.VIGS分子机理
        1.1.7.VIGS载体
        1.1.8.VIGS技术在观赏植物花色中的应用
        1.1.9.蝴蝶兰花斑研究进展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3.技术路线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耗材
        2.1.1.植物材料
        2.1.2.菌株
        2.1.3.VIGS载体
        2.1.4.PCR引物
        2.1.5.主要仪器设备
    2.2.实验方法
        2.2.1.蝴蝶兰花萼组织结构与花色素含量测定
        2.2.2.RNA的提取
        2.2.3.蝴蝶兰花萼转录组测序、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
        2.2.4.蝴蝶兰花萼小RNA测序、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靶基因预测
        2.2.5.蝴蝶兰差异结构基因,调节基因荧光定量表达验证
        2.2.6.调控PeMYB7,PeMYB11的MicroRNA miR858、miR156g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2.2.7.VIGS基因片段的克隆
        2.2.8.重组病毒载体的构建
        2.2.9.连接产物导入农杆菌
        2.2.10.含有重组病毒载体的农杆菌菌液侵染矮蝴蝶兰、牵牛植株
        2.2.11.侵染植株表型观察
3.结果与分析
    3.1.蝴蝶兰花萼组织结构观察与花色素含量测定
    3.2.蝴蝶兰花萼总RNA的提取
    3.3.蝴蝶兰色斑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及分析
        3.3.1.蝴蝶兰转录组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蝴蝶兰小RNA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蝴蝶兰转录组与小RNA测序数据的关联
        3.3.4.蝴蝶兰显着差异结构基因,调节基因荧光定量表达验证
        3.3.5.调控PeMYB7,PeMYB11的MicroRNA miR858、miR156g荧光定量表达分析
    3.4.PeMYB7、PeMYB11基因功能的验证
        3.4.1.VIGS基因片段的克隆
        3.4.2.VIGS重组载体的构建
        3.4.3.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3.4.4.农杆菌侵染蝴蝶兰、矮牵牛植株
        3.4.5.处理后蝴蝶兰、矮牵牛植株花色表型观察
4.结论
5.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情况简介

(6)‘华龙非洲菊’VIGS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功能分析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及英汉对照
1. 前言
    1.1 观赏植物育种研究进展概述
        1.1.1 传统育种
        1.1.2 分子育种
    1.2 观赏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方法
        1.2.1 基因转导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
        1.2.2 VIGS技术在观赏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
        1.2.3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基因功能研究中应用
    1.3 非洲菊品种选育及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3.1 非洲菊品种选育进展
        1.3.2 非洲菊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与载体
        2.1.3 实验试剂
        2.1.4 缓冲液与培养基
        2.1.5 PCR引物
        2.1.6 实验仪器
    2.2 HPLC测非洲菊花瓣中花青素含量
    2.3 非洲菊花瓣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2.3.1 实验器材的处理和药品配制
        2.3.2 RNA的提取步骤及检测
    2.4 非洲菊候选DEGs的qRT-PCR验证
        2.4.1 非洲菊花瓣总RNA提取
        2.4.2 cDNA合成
        2.4.3 qRT-PCR引物设计
        2.4.4 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2.5 ‘华龙非洲菊’花芽发育11个时期六个花色基因的表达
        2.5.1 非洲菊花芽生长发育11个时期的采样标注
        2.5.2 Real-time PCR相对定量方法检测六个DEGs候选基因的表达
    2.6 部分候选DEGs的TRV2-LIC-X病毒载体构建
        2.6.1 目的片段与目的载体连接
        2.6.2 连接产物导入大肠杆菌
        2.6.3 阳性克隆鉴定
        2.6.4 重组载体导入农杆菌
    2.7 ‘华龙非洲菊’VIGS体系建立及其花芽的农杆菌侵染
        2.7.1 农杆菌侵染液的配制
        2.7.2 非洲菊VIGS体系建立
        2.7.3 ‘华龙非洲菊’花芽的农杆菌侵染
    2.8 SEM电镜扫描TRV病毒侵染后花瓣表层细胞结构
        2.8.1 样品的固定
        2.8.2 SEM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2.8.3 SEM冷场扫描电镜观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非洲菊花瓣中花青素含量测定
    3.2 非洲菊候选DEGs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
        3.2.1 非洲菊花瓣总RNA的检验结果
        3.2.2 非洲菊候选DEGs基因序列的引物筛选
        3.2.3 候选DEGs基因的qRT-PCR验证结果
    3.3 ‘华龙非洲菊’11 个花芽发育时期六个花色基因的表达规律
        3.3.1 ‘华龙非洲菊’11 个花芽发育时期的花瓣总RNA质量检测
        3.3.2 花色基因在花芽发育11个时期的表达模式
    3.4 部分候选基因TRV2-LIC-X重组载体构建
    3.5 ‘华龙非洲菊’的VIGS体系建立结果
        3.5.1 VIGS沉默GhPDS基因对非洲菊幼苗叶片的影响
        3.5.2 VIGS沉默GhPDS非洲菊叶片RNA质量检测
        3.5.3 VIGS体系建立的qRT-PCR验证
    3.6 VIGS沉默部分候选DEGs花色相关基因
        3.6.1 TRV病毒农杆菌侵染‘华龙非洲菊’花芽
        3.6.2 VIGS沉默花色相关基因后非洲菊花瓣总RNA质量检测
        3.6.3 VIGS沉默花色基因的qRT-PCR验证
    3.7 SEM电镜扫描TRV病毒侵染后花瓣表层细胞结构变化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两种非洲菊花青素含量差异
        4.1.2 候选基因的qRT-PCR验证
        4.1.3 非洲菊花发育过程中花色基因表达特性
        4.1.4 ‘华龙非洲菊’的VIGS体系建立
        4.1.5 VIGS沉默探究‘华龙非洲菊’花色变异分子机制
        4.1.6 VIGS沉默对非洲菊花瓣表层结构的影响
    4.2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7)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兰科植物研究概况
        1.1.1 兰科植物资源及其分布
        1.1.2 兰科植物保护研究
        1.1.3 兰科药用植物研究进展
    1.2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概况
        1.2.1 DNA条形码分子鉴定发展历程
        1.2.2 DNA条形码序列筛选及分析方法
        1.2.3 药用植物DNA条形码研究进展
    1.3 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概况
        1.3.1 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3.2 GIS与GMPGIS在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中的应用
        1.3.3 兰科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进展
    1.4 兰科新种分类学研究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1.5.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兰科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材料
        2.1.2 仪器
        2.1.3 试剂及溶液
    2.2 方法
        2.2.1 样品搜集及DNA提取
        2.2.2 PCR扩增及DNA条形码获取
        2.2.3 结果判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DNA提取及PCR扩增
        2.3.2 测序质量分析
        2.3.3 BLAST分析
        2.3.4 序列分析
        2.3.5 石斛属序列分析
    2.4 讨论与小结
        2.4.1 讨论
        2.4.2 小结
第三章 兰科药用植物生态适宜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铁皮石斛生态适宜性研究
        3.2.2 天麻生态适宜性研究
        3.2.3 石斛生态适宜性研究
        3.2.4 白及生态适宜性研究
        3.2.5 山慈菇生态适宜性研究
        3.2.6 金线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7 斑叶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8 血叶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9 三褶虾脊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0 见血青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1 笋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2 绿花杓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2.13 硬叶兜兰生态适宜性研究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新种发现及兰科植物保护策略
    4.1 兰科齿唇兰属一新种的发现
        4.1.1 分布与生境
        4.1.2 形态描述
        4.1.3 与相近种的区别
        4.1.4 潜在分布区
        4.1.5 保护与利用
    4.2 兰科植物保护策略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创新点
    5.3 展望
        5.3.1 此研究的不足
        5.3.2 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发育、代谢与生殖的遗传调控
    1.1 植物发育的遗传调控
    1.2 植物代谢遗传调控
    1.3 植物生殖遗传调控
    1.4 水稻育性遗传调控及作物育种
    1.5 水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遗传调控
        1.5.1 水稻农艺性状的遗传调控
        1.5.2 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调控
2 蛋白质组学分析
3 叶绿体发育和光形态建成
    3.1 叶绿体发育
    3.2 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
4 植物激素与信号转导
    4.1 生长素
    4.2 脱落酸
    4.3 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
    4.4 茉莉素
    4.5 乙烯
    4.6 独脚金内酯与油菜素内酯
    4.7 激素互作与调控网络
5 植物抗性与信号转导
6 表观遗传调控
    6.1 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
    6.2 DNA甲基化
    6.3 RNA代谢与调控
7 细胞骨架与细胞内蛋白质转运
    7.1 细胞骨架系统及其调控
    7.2 液泡及囊泡运输
    7.3 细胞自噬
8 营养的转运及胁迫适应
    8.1 磷的转运及胁迫适应
    8.2 氮的转运及胁迫适应
    8.3 铁的转运及胁迫适应
    8.4 其它营养元素
9 环境胁迫的应答调控
    9.1 干旱及盐碱胁迫的响应
    9.2 温度胁迫的响应
    9.3 重金属和氧化胁迫的响应
1 0 植物系统进化
    1 0.1 分子进化、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发育生物学
    1 0.2 植物系统学
    1 0.3 生物地理学
    1 0.4 适应性进化与多样化
1 1 植物生态与环境生物学

(9)大花蕙兰转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关键的科学问题与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仪器设备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大花蕙兰CymMV与ORS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克隆
        2.2.2 目的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2.3 小结
第三章 大花蕙兰的遗传转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与仪器设备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选择培养中抗生素筛选浓度的确定
        3.2.2 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
    3.3 小结
第四章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仪器设备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转基因兰花的普通PCR方法建立
        4.2.2 转基因兰花的巢式PCR方法建立
        4.2.3 转基因兰花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方法建立及优化
    4.3 小结
第五章 转基因大花蕙兰植株的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设备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转基因大花蕙兰的普通PCR检测
        5.2.2 转基因大花蕙兰的巢式PCR检测
        5.2.3 转基因大花蕙兰的LAMP检测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致谢

(10)基于SRAP标记的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
    2.1遗传多样性分析
    2.2聚类分析
    2.3国兰分子身份证构建
3讨论
    3.1国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2国兰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与谱系
    3.3国兰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与数字化身份证
4结论

四、台湾特异兰花品种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兰屿蝴蝶兰PeNAC67基因克隆以及调控唇瓣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D]. 盖若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39种建兰表型性状评价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王宏利. 广西大学, 2020(07)
  • [3]文心兰‘柠檬绿’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分子机制研究[D]. 高玉莹.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4]兰属DUS测试表型及分子性状采集分析方法技术研究[D]. 李季鸿.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5]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 Rchb.F.)花斑形成关键基因的挖掘与验证[D]. 赵安瑾. 海南大学, 2018(08)
  • [6]‘华龙非洲菊’VIGS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基因功能分析上的应用[D]. 陈峥.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7]兰科重要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及其生态适宜性[D]. 汤欢. 四川农业大学, 2016(12)
  • [8]2015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J]. 杨淑华,王台,钱前,王小菁,左建儒,顾红雅,姜里文,陈之端,白永飞,孔宏智,陈凡,萧浪涛,董爱武,种康. 植物学报, 2016(04)
  • [9]大花蕙兰转建兰花叶病毒与齿兰环斑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及检测[D]. 彭博.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06)
  • [10]基于SRAP标记的国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分子身份证构建[J]. 唐源江,曹雯静,吴坤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9)

标签:;  ;  ;  ;  ;  

台湾兰花品种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