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稳定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村级组织

乡村稳定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村级组织

一、农村稳定关键在建强村级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设文明,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孜孜追求与内在动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构建、完善、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基于中国国情与农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底色在乡村文明,而乡村文明又集中体现在乡风文明水平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就集中开始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与形式不断迭代更新,收获许多实践成效。及至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使乡风文明建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向更高处扬帆远航,进而为中国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中展现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重要贡献。乡风文明建设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探讨,已取得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表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仍然是学界的欠缺之处。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法,综合学科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国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历史考量,并系统化地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基本属性、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概述,以及分析论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目标要求与重大意义三方面完整概述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分文化与文明概念、文明乡风与乡风文明概念基础上,对乡风文明建设概念进行了整体性阐述。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以及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四个方面对论文的思想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为第四章、第六、七章的相关论述进行基础理论的铺陈。第四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这一部分大致拆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现实功能。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切实立足乡村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等五方面。现实功能包括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等内容。第五章,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这一部分从历史进程、主要特色及经验启示三方面考量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阶段。主要特色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三个方面。经验启示包括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以及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第六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主要包括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等五方面。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等五方面。第三部分是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五方面。第七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从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等三方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二是从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等三方面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等三方面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四是从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等三方面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五是从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三方面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提出应从“文明”高度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内涵,从总体要求、核心主体、根本任务、现实基础及主要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论文首次详尽梳理了近百年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主要特色以及总结出其经验启示。三是论文丰富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纳入其中。四是论文在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境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崔舒逸[2](2020)在《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区位不同、政策不同以及发展基础不同等等,集体经济发展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差异越来越突出,因此需要运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对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行多角度研究和探索。大都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都普遍快于远郊村,但同时也是问题和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因此如何破解好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创新好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是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的关键。本研究着眼于天津城郊这一特定区域,将北辰区、西青区、津南区和东丽区四个区的村集体经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实证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总结和提炼,提出了内生动力型和外部推动型这两大类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内生动力型发展路径基于产业发展动力不同,细分为工业园区推动型、租赁发展型、乡村旅游型、商贸发展型;外部推动型发展路径又可分为街镇统一管理型、撤村建居型,并进行路径评述。分析政府、村干部、村民三个不同治理主体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供给不足,集体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和引导不足,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村班子工作任务多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完善,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参与度不高。根据以上问题提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政策针对性,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培优育强领头人,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激励考核机制,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等方面可行性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发展快车道。

董晓宇[3](2020)在《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农村是重要的基层组织治理和管理单元,在新时代承载着自治、管理、服务等功能越来越多,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是解决村庄突出问题,实现村庄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国家宏观政策要求乡村治理体制改革向多元化和融合性方向发展,探索有效的治理方式。学术界基于中国的复杂性,提出应该走差异化的道路。不同地区的村庄在改革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不同的体制改革路径探索。从国家政策中的因地制宜到学术界的差异化道路再到现实乡村多样化改革实践,对于我国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和定论。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和是否呈现出一定的共性规律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未来建立城乡生活共同体具有借鉴意义。基于此,论文旨在探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及其一般性规律问题。通过比较的和实践调研的方法选取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最接近的城中村和城郊村两种类型的村庄进行研究,且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虽然不能代表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体制改革情况,但是可以有针对性的从中寻找规律和思路。在既有理论研究和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制定写作框架,选取领导体制、自治体制、经济发展体制和管理服务体制四个维度,对两个案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运行效果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两者在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积极和不足效果,进而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分析,为之后的思考与反思提供内容和材料铺垫。最后在两个案例村庄的治理体制改革比较的基础上,思考影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反思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并最终归属到差异性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应该遵循的一般性规律,为未来的村庄治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理论来源于实践,将学术理论与农村现实考察相结合,通过比较的视角下,可以对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中发现其差异性原因与一般性规律进行探讨与分析,认识当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要在遵循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把握当前和今后不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思路,为更好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

陈安伟[4](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和政府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首要重点,全面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总要求中,“治理有效”是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主体不断充实发展,乡村治理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乡村治理体系逐渐完善,但是乡村社会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乡村治理主体发展不健全,乡村治理结构不合理,乡村治理能力与现代化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诸多因素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实施。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剖析乡村治理结构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分析乡村治理结构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总结国内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的先进经验,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结构的优化路径。为此,以山东省辖县级市Z市为例,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方法,首先界定了相关概念,梳理了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确定了研究的范围。其次,对目前国内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述评。第三,总结了Z市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结构中作用发挥情况,对Z市现有的村委会主导型、村党组织主导型、政府行政主导型乡村治理结构进行了比较。第四,总结了 Z市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结构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强,村民自治组织基础不够牢固,乡村治理主体不够多元丰富,乡村治理主体之间关系紊乱。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基本是:乡村治理主体意识观念错位,乡村治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乡村治理主体公信力衰减,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基层民主。第五,详细阐述了国内优化乡村治理结构的地方经验,并对经验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从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巩固领导基础,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基础,完善法律制度与加强德治相结合、引导多元经济社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理顺多元乡村治理主体良性互动关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乡村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李豪[5](2019)在《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选择以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为研究对象。平阳县是典型的东南沿海小城,是温州市首个完成省里下达的消除经济薄弱村任务的地区,但与温州市平均水平相比,平阳县农村常住人口比重和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偏高,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以补助收入为主,自身“造血”能力有限。而作为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态势。但客观上讲,由于思想观念、机制体制、行政效率等原因,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不可避免地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平阳县政府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职能行使状况的阐述,分析了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可以为我国其它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行使提供可借鉴及可复制的经验。本文认为,由于思想观念偏差、机制体制不完善、行政效率低下等原因,导致平阳县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执行存在着政策配套不完善、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农村基础薄弱、特色资源整合提升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观念引领导向、完善机制体制、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强生产要素供给、加强基础建设等多方面的对策,旨在优化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李元勋[6](2019)在《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文中提出脱胎于“政社合一”人民公社体制的村民自治,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萌发起来的,是一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力量介入高位推动的中国特色的基层直接民主形式,是乡村治理的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及有效方式,是基层群众自治在农村的民主实践和伟大创举。改革开放之初,这种发韧于农村的由村民创造的民主改革实践,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国家逐步通过立法形式对这种民主形式进行了制度化设计,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使之上升为制度化的基层民主形式和在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上运行。同时又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亿万农民的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了村民当家作主。村民自治作为一种治理方式不可能一成不变,它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实状况的变迁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因此在不同历史时期,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甚至文字表述都会发生某些变化。20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实现了从村民自治向乡村治理话语体系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十八大后要求探索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形式,特别是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健全“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便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现了从自治到共治的转变。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发展与具体实践的梳理和研究,总结概括出了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成效与基本经验。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由绪论和正文五章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起及意义,核心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并梳理了本论文的理论渊源。第一章是村民自治的萌生。本章对村民自治产生前的乡村治理作了梳理与分析;对其产生的背景作了深度剖析,这些背景主要包括宽松的政治环境、包产到户的推行、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等因素。梳理了村民自治兴起的过程,从建立第一个村委会到在全国的普及,村民自治组织在广大农村得以全面建立。第二章是村民自治的发展。本章对村民自治活动的发动和村民自治的发展作了论述,这一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为起点的,主要是开始建章立制,推进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与村民自治相关的一些规章制度得以完善、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和选举模式的创新。第三章是村民自治的深化。1998年《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村民自治实践全面推行,进行了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在新农村建设战略提出背景下,村民自治面临新挑战,农村社区建设不断开展与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和选举方式方法不断创新。第四章是村民自治的提升。在这一时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框架和核心内容的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和实践场域,开启了对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开始了对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要求广大基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各地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开始了对基层民主协商的探索与实践。在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背景下,针对“三农”问题,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开启了对“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第五章是村民自治的成效和历史经验。从总体上来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40年的发展,成效显着,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各项民主机制体制逐步完善,农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基本得以实现。通过考察村民自治40年的进程得出了最基本的经验: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坚持问题导向,循序渐进推动制度革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发展道路。

徐少敏[7](2019)在《Z市G县“村庄合并”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要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近年来,“村庄合并”成为改变城乡分化格局、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土地资源和推动乡村治理一项综合性改革探索,在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得到普遍推广。“村庄合并”的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在推进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如何立足实际更好地推进“村庄合并”综合性改革,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G县2017年以来的“村庄合并”为案例,深入研究了 G县在推进“村庄合并”方面的整体规划和主要做法,对比合并前后的人居环境、村务管理和村民参与等诸多方面发展变化,发现G县“村庄合并”面临着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问题突出、村民“市民化”和参与度低、村级管理服务难度大等一系列困境,从村落空间重构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精神重塑和文化共同体缺位等方面深入分析困境产生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与G县实际就如何摆脱“村庄合并”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对策的思考,主要围绕统筹规范宅基地管理和社区建设、建立多元化社区治理机制和行政主体优化履职尽责等建议展开。本文所提出的改进思路对新形势下如何因地制宜推广“村庄合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赵倩[8](2019)在《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F市为例》文中指出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育不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2016年以来,全国部分地区陆续开展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试图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试点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但仍存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增收路径狭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不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机制不活等不容忽视的问题,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通过开展长期摸底和深入基层调研,在研究总结山东省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制约试点工作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行动力弱,项目品质不高、资源未充分挖掘利用,财政资金分散,监管不到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即以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为指导,提出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机制,以及实行村村结合、村企联合,实现集约经营,以提高利润率,引导多方资本投入以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为指导,提出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体制机制,并帮助其做好政策指引和业务培训,达到建立现代农业的目的以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为指导,并结合财政职能,提出要探索新型农村公共服务运营机制,加强财政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措施,以期为进一步壮大我国村级集体经济,更好地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乡村振兴探索有效途径。

李丽霞[9](2018)在《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村级组织运转和农村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程度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稳定息息相关。而村级集体经济想要良性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扶持。但从现实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探讨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履行自身职能,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不但涉及到农村发展和社会和谐,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职能治理的题中应有之意。基于此,本文以洛江区村级集体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洛江区马甲镇永安村、虹山乡白凤村作为具体的对比分析个案,以公共产品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等相关理论为支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洛江区政府因地制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尝试及其初步成效等予以梳理和总结,探寻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履行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结合国内其他地方政府在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洛江区政府进一步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认为,由于履职态度偏差、缺乏持续有效的政策支持、政府在资产监管力度的疏忽和“全能型政府”观念的影响等原因,导致洛江区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着政策引导扶持力度、资源统筹力度、对集体资产监管力度不足和现行体制与基层组织建设落后等问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必须持续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等措施。

梅雨晴[10](2018)在《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在2014年提出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改革是对我国在长期不协调发展情况下形成的制度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突破,能够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温州作为全国第一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以“三分三改”的产权改革模式建立起了一些经济强村群体,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研究在分析温州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选取乐清市、洞头区、苍南县、鹿城区、泰顺县、文成县等7个县(市、区),采用典型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组织成员调查,研究温州市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对策,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如下:(1)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发展经历了自发起步、引导探索、全面推进和深化完善四个阶段,改革模式的特点有:(1)量化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2)股权不再设置集体股;(3)以“一村一策”界定成员资格;(4)实施静态的股权管理模式等特质。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成效和问题主要体现: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权,促进了农民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三会”治理结构加强了民主管理;股权管理和权能实现仍需完善。(2)在分析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从其集体经济收入比较以及样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总结分析温州市独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包括物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农业生产型和产业服务型,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有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参股经营、集体经营等多种形式,并基于改革先行地区(北京市、上海市、苏州市和广州市等)的做法加以比较,提出经验借鉴。(3)采用统计描述和多元线性回归两种方法分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利用7个县(市、区)104名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从自然资源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组织因素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自然资源因素。经营性资产数量与建设用地和房屋数量在1%水平上正向显着,公益性资产数量在5%的水平上正向显着。(2)社会经济因素。人均GDP在5%水平下显着,农民人均收入变量在10%的水平上正向显着,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3)组织因素。是否有股份合作社章程和组织负责人意愿行为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正向显着,说明组织治理制度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集体经济发展的透明公正,组织负责人的意愿行为是否能够发展产业,带动基层组织工作人员,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4)在提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坚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发展集体经济;加强财政支持,促进各地经济均衡发展;强化人才培养,实现组织治理高效运行;创新抵押担保权能、有偿退出权能和成员继承权,激发集体资源资产参与市场化配置。

二、农村稳定关键在建强村级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稳定关键在建强村级组织(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2 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2.1 文化与文明的阐述
        2.2.2 乡风文明概念辨析
        2.2.3 乡风文明建设阐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2.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
        2.3.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3.1.2 实现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3.1.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攸关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
        3.2.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3.2.3 净化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农为本思想
        3.3.2 道德教化思想
        3.3.3 “和合”思想
        3.3.4 乡村运动思想
        3.3.5 乡村改造思想
    3.4 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3.4.1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思想
        3.4.2 重塑乡村伦理精神思想
        3.4.3 提升乡村生活风貌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
    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4.1.2 切实立足乡村文明
        4.1.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1.4 坚持整体协调发展
    4.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4.2.2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2.3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2.4 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4.2.5 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功能
        4.3.1 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3.2 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
        4.3.3 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4.3.4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4.3.5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第5章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
    5.1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5.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
        5.1.3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
        5.1.4 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
    5.2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特色
        5.2.1 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5.2.2 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
        5.2.3 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
    5.3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5.3.1 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5.3.2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
        5.3.3 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5.3.4 要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
        5.3.5 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6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6.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
        6.1.1 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
        6.1.2 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
        6.1.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
        6.1.4 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
        6.1.5 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
    6.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6.2.1 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6.2.2 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
        6.2.3 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
        6.2.4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
        6.2.5 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6.3 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
        6.3.1 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6.3.2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
        6.3.3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
        6.3.4 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
        6.3.5 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第7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7.1 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7.1.1 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7.1.2 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7.1.3 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
    7.2 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7.2.1 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
        7.2.2 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
        7.2.3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7.3 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7.3.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7.3.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3.3 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7.4 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
        7.4.1 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
        7.4.2 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
        7.4.3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
    7.5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
        7.5.1 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
        7.5.2 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
        7.5.3 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2)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1.5 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 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3.1 天津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梳理
    3.2 天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和特点
    3.3 天津郊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比较分析
    3.4 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第四章 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及典型案例分析
    4.1 内生动力型
    4.2 外部拉动型
第五章 天津城郊村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及满意度调查
    5.1 问卷设计与样本选择
    5.2 受访村民的基本情况
    5.3 受访村民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及来源结构
    5.4 受访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5.5 受访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满意度情况
第六章 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政策供给不足
    6.2 集体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和引导不足
    6.3 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6.4 村班子工作任务多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6.5 村民对集体经济发展参与度不高
第七章 促进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
    7.1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提高政策针对性
    7.2 强化产业规划和引导优化发展环境
    7.3 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培优育强领头人
    7.4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完善激励考核机制
    7.5 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增强主人翁意识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

(3)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所在及是否存在一般性规律?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述评
        1.国内外研究现状
        2.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样本介绍
        1.选择城中村与城郊村作为样本的原因
        2.两个案例村庄的基本情况概述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村庄治理体制
        2.村庄治理体制改革
    (二)理论基础——治理理论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路径的争论及何为有效的治理体制改革
        1.学界对村庄治理体制改革道路的争论
        2.何为有效的治理体制改革
    (四)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考察维度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背景及动力比较
    (一)村庄经济发展——各自经济发展难题需解决
        1.城郊村X村:村办企业发展困境及村庄经济负债
        2.城中村D村:底不清与账不明造成干群经济矛盾
    (二)村庄治理结构——党领导下的治理结构需创新
        1.城郊村X村:“政经合一”难以保障村民的各类权益
        2.城中村D村:村庄自治缺乏有效监督及干部腐败
    (三)村庄管理与服务——管理与服务难落实
        1.城郊村X村:因利益带来的村民矛盾纠纷多及服务不到位
        2.城中村D村:村民多样性强带来的管理与服务难度大
    小结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内容比较
    (一)领导体制:构建党建引领型体制
        1.城郊村X村:村社融合型党组织领导体制
        2.城中村D村:村庄服务型党组织领导体制
    (二)自治体制:创新多层次型自治体制
        1.城郊村X村:构建社区—村庄—小组的自治体制
        2.城中村D村:构建村两委—村民小组及代表—村民的自治体制
    (三)管理服务体制:强化功能及主体多元的管理服务体制
        1.城郊村X村:管理上提与服务下放相结合的管理服务体制
        2.城中村D村:“一站四会”与群众参与的管理服务体制
    (四)经济发展体制:建立集体经济股份化运行体制
        1.城郊村X村:以经济实体及租赁为主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
        2.城中村D村:以出租及租赁为基础的集体经济运行体制
    小结
四、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效果比较
    (一)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效果
        1.治理结构及体制层面:社区治理转型VS自治结构完善
        2.管理服务层面:管理服务社区化VS干群协同管理服务
        3.经济层面:解决负债实现增收VS保障村民经济权益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
        1.治理结构及体制层面:政经关系仍旧模糊VS自治权力过度集中
        2.管理服务层面:形式化显着VS矛盾未消且服务缺失
        3.经济层面:缺乏风险防控VS经济增收受限
    小结
五、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共性特征及差异性特征分析
    (一)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共性特征
        1.通过政经分离构建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
        2.重构党领导下的多层次村庄治理结构
        3.细化管理强化服务成为村庄转型的重要内容
        4.实施集体产权改革实现多种类股份化经济运行方式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特征
        1.多村联合型社区治理VS强化原有村庄自治
        2.投资经济实体VS强化集体资产监管
        3.以社区为核心综合服务供给VS村庄党群协同服务供给
    小结
六、思考与总结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何以形成及改革的一般性规律
    (一)影响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因素思考
        1.经济发展条件
        2.村庄形态与原有治理基础
        3.农村文化与认同
        4.地方政策推动
    (二)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性路径形成原因
        1.国家宏观政策为改革的差异性探索提供自主性空间
        2.村庄差异性使得治理体制改革呈现特色实践逻辑
        3.村庄内生力量影响农村治理体制改革的差异化推进
    (三)村庄治理体制改革的一般性规律
        1.改革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核心
        2.治理结构: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治理结构
        3.运行方式:建立开放性和市场化的政经分类运行机制
        4.发展方向:构建公共生活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型社区治理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科研情况

(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文献计量分析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概念的界定
        2.1.1 乡村振兴战略
        2.1.2 乡村组织振兴
        2.1.3 乡村治理结构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善治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山东省Z市乡村治理结构现状
    3.1 山东省Z市乡村治理结构主体作用发挥基本情况
        3.1.1 村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3.1.2 村民自治组织决策机制逐步规范
        3.1.3 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3.1.4 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作用初见成效
    3.2 山东省Z市三类乡村治理结构比较
        3.2.1 村委会主导型
        3.2.2 村党组织主导型
        3.2.3 政府行政主导型
    3.3 山东省Z市乡村治理结构面临的困境
        3.3.1 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强
        3.3.2 村民自治组织基础不够牢固
        3.3.3 乡村治理主体不够多元丰富
        3.3.4 乡村治理主体之间关系紊乱
    3.4 山东省Z市乡村治理结构面临困境的原因
        3.4.1 乡村治理主体观念意识错位
        3.4.2 乡村治理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3.4.3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不高
        3.4.4 乡村治理主体的公信力衰减
        3.4.5 政府行政手段干预基层民主
第4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结构优化的典型经验
    4.1 河北省安平县村党组织发挥作用引领乡村治理
    4.2 海南省定安县聘用专职村级雇员延伸政府服务
    4.3 山东省新泰市平安协会维护乡村社会安全稳定
    4.4 山东省烟台市村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4.5 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五位一体”治理结构
    4.6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结构优化的经验启示
第5章 乡村振兴战略下改进乡村治理结构的对策
    5.1 加强村党组织自身建设巩固领导基础
        5.1.1 明晰领导核心主体地位
        5.1.2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
        5.1.3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
    5.2 促进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基础
        5.2.1 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5.2.2 积极引导乡村土地流转
        5.2.3 党支部领办经济合作社
    5.3 完善法律制度与加强德治相结合
        5.3.1 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乡村法治
        5.3.2 健全民主制度推进乡村自治
        5.3.3 加强道德建设推进乡村德治
        5.3.4 形成“三治融合”治理体系
    5.4 引导多元经济社会主体参与乡村治理
        5.4.1 下沉乡村治理重心
        5.4.2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5.4.3 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5.5 理顺多元乡村治理主体良性互动关系
        5.5.1 基于相互尊重的独立运作关系
        5.5.2 基于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赢关系
        5.5.3 基于公平公正的相互制约关系
结束语
附录
    1. 政府负责人访谈提纲
    2. 村级组织负责人访谈提纲
    3. 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文献综述
    1.3 理论依据
        1.3.1 服务型政府理论
        1.3.2 协同理论
        1.3.3 集权与分权理论
        1.3.4 比较优势理论
    1.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现状及政府职能行使状况
    2.1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概况
    2.2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
        2.2.1 物业经济型
        2.2.2 产业发展型
        2.2.3 股份合作型
        2.2.4 有偿服务型
        2.2.5 乡村旅游型
        2.2.6 村企结对型
    2.3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的举措
        2.3.1 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2.3.2 大力发展物业经济
        2.3.3 深度挖掘特色经济
        2.3.4 优化帮扶服务
        2.3.5 完善激励机制
    2.4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的成效
第三章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存在的问题
        3.1.1 政策配套不完善
        3.1.2 生产要素供给不足
        3.1.3 农村基础薄弱
        3.1.4 对特色资源的整合提升不足
    3.2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行使出现问题的原因
        3.2.1 思想观念存在偏差
        3.2.2 机制体制不完善
        3.2.3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第四章 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对策
    4.1 强化观念引领导向
        4.1.1 加强宣传指导,端正思想认识
        4.1.2 鼓励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2 完善机制体制
        4.2.1 完善目标考核机制
        4.2.2 完善产权制度
        4.2.3 健全财务管理监督制度
    4.3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4.3.1 推进部门间协同合作
        4.3.2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4.4 加强生产要素配给
        4.4.1 盘活闲置用地,加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支撑
        4.4.2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4.4.3 推动产业融合
    4.5 加强基础,突出比较优势
        4.5.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4.5.2 立足当地,突出比较优势
        4.5.3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研究价值
    二、概念界定
    三、相关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创新之处
    六、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村民自治的萌生
    一、1949-1978 年乡村治理的简要回顾
        (一)农民协会和乡—村政权组织
        (二)合作化时期的乡村治理
        (三)人民公社体制下的乡村治理
    二、村民自治产生的背景
        (一)宽松的政治环境
        (二)包产到户的推行
        (三)农村管理出现组织真空与公共权力缺位
        (四)社会结构和文化基础的变化
    三、村民自治组织的逐步建立
        (一)人民公社体制改革与第一个村委会的成立
        (二)由点到面建立村民委员会
        (三)民主选举的初步探索:“海选”
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发展
    一、村民自治制度化的初步探索
        (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颁布
        (二)“莱西会议”促进村级组织的健全
        (三)初步建章立制
        (四)民主选举的进一步探索
    二、开展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
        (一)推进达标示范活动的急迫性
        (二)开展达标示范活动的进程
        (三)村民自治达标示范活动的成效
    三、村民自治制度化的推进
        (一)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完善
        (二)村务公开的广泛开展
        (三)选举模式的创新
第三章 村民自治的深化
    一、村民自治的全面实践
        (一)《村组法》正式颁布实施
        (二)世纪之交“真枪实弹”的选举
        (三)依法罢免民选村官
        (四)民主选举中暴露的问题
    二、制度化建设的逐步完善
        (一)从国家到地方对制度的逐步规范
        (二)民主选举的进一步规范与超越
        (三)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进与创新
    三、新农村建设战略下的村民自治实践
        (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的挑战
        (二)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
        (三)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第四章 村民自治的提升
    一、基层协商民主的探索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协商民主的诉求
        (二)基层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
        (三)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
    二、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
        (一)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背景
        (二)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实践
        (三)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成效
    三、“自治、德治、法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探索
        (一)治理有效提出的背景
        (二)打造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三)“三治合一”治理模式的实践
第五章 村民自治的成效与历史经验
    一、村民自治的成效
        (一)丰富了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推动着中国政治发展
        (二)村民自治的法制保障不断完善
        (三)民主实践不断规范
        (四)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法制观念增强
    二、村民自治的历史经验
        (一)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发展最根本的政治保障
        (二)依法治理是村民自治发展的法理基础
        (三)充分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
        (四)顺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村民自治发展的动力
        (五)推进村民自治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7)Z市G县“村庄合并”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2 研究缘起
    0.3 研究目的
    0.4 研究意义
    0.5 研究思路
    0.6 研究方法与创新
    0.7 国外研究综述
    0.8 国内研究综述
1 “村庄合并”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1.1 “村庄合并”概念界定
    1.2 村民自治理论
2 G县“村庄合并”动因与实践
    2.1 G县“村庄合并”的背景与动因
        2.1.1 G县概况
        2.1.2 G县“村庄合并”的背景与动因
    2.2 G县“村庄合并”的实践
        2.2.1 “村庄合并”准备阶段
        2.2.2 “村庄合并”合并整合阶段
3 G县“村庄合并”困境与原因
    3.1 面临的困境
        3.1.1 农村空心化和社区建设问题突出
        3.1.2 村民“市民化”和参与度低
        3.1.3 合并后村域管理服务难度增加
        3.1.4 村级“三资”合并搁置处理
    3.2 产生困境的原因
        3.2.1 村落空间重构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
        3.2.2 精神重塑和文化共同体缺位
        3.2.3 村级治理的惯性和基层政府过度的行政干预
        3.2.4 行政力量主导下的“被动性”
4 G县“村庄合并”的对策建议
    4.1 统筹规范宅基地管理和社区建设
        4.1.1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
        4.1.2 科学布局建设社区
    4.2 建立多元化社区治理机制
        4.2.1 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素质和能力
        4.2.2 探索村民参与治理新路径
        4.2.3 营造社会组织发展良好条件与氛围
        4.2.4 重构公共精神和文化共同体
    4.3 行政主体优化履职尽责
        4.3.1 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村民主体关系
        4.3.2 创新镇村行政主体治理举措
    4.4 打造软硬(件)共建共享
        4.4.1 提升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4.4.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G县“村庄合并”调查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F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情况
        1.2.2 国外研究情况
        1.2.3 前人在本选题研究领域中的工作成果简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图
    1.4 存在的创新点和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研究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础概念界定
        2.1.1 村级集体经济概念界定
        2.1.2 财政资金概念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2.2.2 马克思平均利润率理论
        2.2.3 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
    2.3 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
        2.3.1 直接参与
        2.3.2 间接推动
        2.3.3 外围支持
3 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成效
    3.1 F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情况及现状
    3.2 当前F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3.2.1 以资源有效利用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
        3.2.2 以提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
        3.2.3 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
        3.2.4 以混合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模式
    3.3 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做法
        3.3.1 强化领导,分级负责
        3.3.2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3.3.3 创新经营机制,提质增效
        3.3.4 建立资金池,灵活管理
        3.3.5 实施人才扶持政策
        3.3.6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4 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4 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对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抽样调查
    4.2 调查访谈结果汇总
    4.3 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3.1 总体水平不高,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4.3.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单一、收支不平衡
        4.3.3 财政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
        4.3.4 项目把关不严,资金使用不规范
5 对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行动力弱
    5.2 项目品质不高,资源未充分挖掘利用
    5.3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不健全
    5.4 财政资金考核评价和监督管理不到位
6 加强F市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6.1 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方式
        6.1.1 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投入机制
        6.1.2 发挥财政资金支持引导作用,建立多方供给模式
        6.1.3 加快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6.2 加强引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6.2.1 摸清家底,科学立项
        6.2.2 帮助做好政策指引和业务培训
        6.2.3 培植典型,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
    6.3 加强财政资金监管力度
        6.3.1 健全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和问责追责机制
        6.3.2 完善财政扶持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
        6.3.3 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基层政府职能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一、村级集体经济
        二、政府及地方政府
    第二节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一、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
    第三节 地方政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与实施途径
        一、具体要求
        二、实现途径
第三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具体履行与初步成效
    第一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一、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论文选取永安村和白凤村作为研究与比较对象的原因
    第二节 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一、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永安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第三节 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一、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概况
        二、白凤村集体经济发展中洛江区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实践举措
    第四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的初步成效
        一、城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基础设施完善促进产业化经营程度加深
        四、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五、公共产品供给得到保障
第四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政策引导力度不足
        二、政府统筹资源力度不足
        三、政府对集体资产监管力度不足
        四、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第二节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职能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履职态度和全能主义政府理念问题
        二、政策支持缺乏力度
        三、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影响
第五章 地方基层政府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基层政府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
        一、河南省临颍县政府促进南街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二、浙江省缙云县政府促进笕川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 经验借鉴
        一、依托当地特色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三、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
第六章 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优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政府政策性引导力度
        一、盘活存量资产要素以促进集体资产资本化
        二、推行农业资源资本化经营
        三、多元化发展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第二节 持续转变政府职能
        一、继续加大财政扶持和农村建设投入
        二、全面规范和整合涉农资源
        三、积极化解遗留不良债务
    第三节 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和使用
        一、建立债权分级风险制度
        二、有效监管资产交易
        三、发挥集体资产使用效益
    第四节 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一、通过“组团党建+”工作优化“经联社+合作社+农户”模式
        二、创建集体经济组织
        三、完善股权管理制度
    第五节 选强配优村级班子成员
        一、坚持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带头引领作用
        三、优化配强村级两委班子结构
        四、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机制和帮扶政策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0)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文献回顾
        1.2.1 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相关研究
        1.2.2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
        1.2.3 综合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
2 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状况分析
    2.1 改革历程
        2.1.1 自发起步阶段(1988-2002年)
        2.1.2 引导探索阶段(2003-2010年)
        2.1.3 全面推进阶段(2011-2012年)
        2.1.4 深化完善阶段(2012年底至今)
    2.2 改革特点
        2.2.1 量化资产:以经营性资产为主
        2.2.2 股权设置:不再设集体股
        2.2.3 成员界定:以“一村一策”界定成员资格
        2.2.4 股权管理:实行静态的管理模式
    2.3 现状分析
        2.3.1 保障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收益权,增加了农民收入
        2.3.2 探索集体经济增值方式,村级集体经济逐渐增长
        2.3.3 建立“三会”治理结构,民主管理得以强化
        2.3.4 股权管理需进一步完善,权能实现任重而道远
3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3.1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3.1.1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及其结构状况
        3.1.2 不同区域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比较
        3.1.3 样本村集体经济收入状况
    3.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基于先行地区比较
        3.2.1 物业发展型
        3.2.2 资源开发型
        3.2.3 农业生产型
        3.2.4 产业服务型
    3.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方式:基于先行地区比较
        3.3.1 承包、租赁经营
        3.3.2 参股经营
        3.3.3 集体经营
    3.4 改革先行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经验借鉴
        3.4.1 异地发展
        3.4.2 联合发展
4 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4.1.1 分析框架
        4.1.2 研究假设
    4.2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统计描述
        4.2.1 自然资源因素及其影响
        4.2.2 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影响
        4.2.3 组织因素及其影响
    4.3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4.3.1 数据选择
        4.3.2 模型设定
        4.3.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5 促进温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坚持因地制宜,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思路
    5.2 加强财政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5.3 强化人才培养,实现组织治理高效运行
    5.4 创新赋权活能,推动集体资产有效配置
6 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村稳定关键在建强村级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刘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2]天津城郊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 崔舒逸. 天津农学院, 2020(09)
  • [3]比较视域下村庄治理体制改革实践研究 ——基于城郊村X村和城中村D村的考察[D]. 董晓宇.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结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Z市为例[D]. 陈安伟. 山东大学, 2020(10)
  • [5]平阳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李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6]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D]. 李元勋.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7]Z市G县“村庄合并”困境及对策研究[D]. 徐少敏.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8]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F市为例[D]. 赵倩.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9]洛江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 李丽霞. 华侨大学, 2018(01)
  • [10]温州市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D]. 梅雨晴. 浙江农林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乡村稳定的关键在于建立强大的村级组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