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大法宣传格局的完善和发展

努力推动大法宣传格局的完善和发展

一、努力推进大法宣格局的完善和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范希春[1](2022)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郑业鹭[2](2021)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和主要形式》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决定了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准确理解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是做好民主党派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调研建议和政协提案发言等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基础。熟练掌握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和工作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形象深入理解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另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丰富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我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宪制规定,执政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政治协商制度,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特色,以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与智库工作的区别等五个方面展开。第二部分从社情民意信息、专题调研和建议、政协提案发言、政党协商、以及学术性刊物和论坛等五个方面阐述。

高雅楠[3](2021)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丰富的理论来源和艰辛的形成过程。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向“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进军。同时,全球进入了大调整、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共同体,实现全面而充分的人权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逐步形成。以“立君为民”“君权民授”“民贵君轻”和“限君为民”等思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学东渐”时期引进的先后受“天赋人权”论、新自由主义影响的西方人权思想,以人权的历史观、阶级观、辩证观和相对观为基本架构的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权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以此为基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经历了1949年至1977年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78年至1990年人权思想的萌芽与反思、1991年至200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以及2002年至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阶段后,开始进入2012年至2017年的正式形成阶段。2017年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该思想的正式形成,并由此进入了深化发展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而且人权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二是“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实现人权与主权、权利与义务、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三是“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应当把生存权和发展权作为首要人权来看待,同时应当坚持公民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生态权利等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以法治与人权的关系发展为主线,要求充分重视法治对人权的保障价值,并通过立法“定”人权、执法“保”人权、司法“救”人权以及守法“护”人权来充分实现人权的法治保障。五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际场合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内涵,并使该思想逐步走向成熟,有力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必须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的有机统一。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经过了自然主义人权思想、功利主义人权思想、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能力正义人权思想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种思想并存的局面,每一种思想都具有一定历史进步性和现实局限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与西方人权思想之间在价值取向、权利侧重以及现实导向等方面存在重要差异。首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以和谐为价值导向,要求在民族国家的整体文明进程中谈论个人价值与个人人权,而西方人权思想始终以个人主义为价值导向。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侧重积极权利,即既重视公民、政治权利,又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各项权利;西方人权思想侧重消极权利,即强调公民、政治权利,忽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最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既承认人权的普遍性,又重视人权的特殊性,倡导人权模式的多元化;西方人权思想混淆人权的普遍性和“普世价值”,倡导人权模式的唯一化。与西方人权思想相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在理论、道路、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为使这些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应当夯实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克服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困境,同时确立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并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和传好中国声音两种路径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应依靠法治、政策和教育三种路径进行贯彻。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经历了人权立法期、人权司法期和人权法治期三个发展时期。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具有主体的普遍性、范围的广泛性、人权享有的公平性、体系的开放性、视野的国际性等突出特点,其基本面向是坚持党对人权法治保障工作的全面领导和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时代人权法治建设。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不仅表现为制定和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还表现为发布指导意见、规定、办法和通知,同时表现为开展专项行动。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具有针对性强、及时高效、灵活易调等优势,但也存在保障主体难以平等、保障水平难以均衡、各项政策难以协调以及难以保持保障的稳定性等局限。基于此,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发展,不但要求加强联结整合,提高人权保护的有效性,而且需要重视学习研究,增强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同时需要扩大社会参与,提升政策实施的影响力,还需要加强监督评估,确保政策评价的科学性。新时代加强人权宣传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四个自信”、澄清西方国家恶意诋毁和中国承担国际人权保障义务的需要,应当从教育载体、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三方面进行体系架构。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经历了萌芽、起步和初步发展三个阶段,且目前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公职教育等方面均面临诸多困境,应当通过在国家层面加大人权教育保障力度、在学校层面推进人权教育专业化发展以及在社会层面实现人权教育全民普及等路径进行优化。

新华社[4](2021)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文中指出(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序言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谢红星[5](2021)在《发现“法典化”传统的法理:价值、进路与限度》文中指出中华法系是以法典为统率的成文法体系,"法典化"构成中国法律史之悠久传统。古代中国"法典化"发轫于魏晋之际,以魏晋律令法典的颁布为开端;成熟于隋唐时代,以《唐律疏议》的完成及律令格式体系的成型为高峰;蜕变于宋元之交,以元代"弃律令用格例"为转折;升华于明清两朝,以会典的完成为大成。古代中国"法典化"起于中央集权国家锻造统一法律秩序的客观需要,继而形塑"中国"之正统与治道,并经历了从律典令典到会典的历史过程,塑造出从"刑事法——非刑事法"到"根本法——一般法"的法律体系格局。中国传统法典并非只是纸面规定,而是维系法律体系整体之统率、维护法律秩序统一之定海神针,具有超越一般司法适用的法律、政治与文化功能。古代中国"法典化"承载了中华民族先人传承先王治道的理想,蕴含着追求"善治"的中国智慧,构成当代"中国之治"的历史渊源和本土资源。"法典化"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然之举,是推进"中国之治"的重大法治工程,以及古老的中华法系重新走向复兴的象征和标志。

公丕祥[6](2021)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法治领域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社会革命进程中创造出来的植根中华大地、推进法治变革的自主型法治发展道路,蕴涵着深厚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入总结和运用我们党实行法治的重要经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成功地开创、坚持和拓展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质的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人科学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理论基础、价值取向、推进方式、战略目标和全球视野,展示了这条法治变革新路的巨大理论逻辑力量。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产物,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与法律制度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施行治国理政的实践伟力。在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以其深厚的内在逻辑、理性的法治制度和坚实的法治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条既与人类法治文明的普遍准则相沟通,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付子堂,温泽彬,陈建平,胡兴建,何青洲[7](2021)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笔谈》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2021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是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擘画出法治强国战略部署的一张新蓝图,这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法治中国的坚实基础;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重要思想,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和宪法话语体系研究阐释工作尤为重要;"建设完备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善治"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全面推进科学立法精神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作为"十一个坚持"重要内容,是适应高水平对外开放工作需要,完善涉外法律和规则体系,补齐短板,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的战略决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运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具体举措。

朱清河,谢昕忻[8](2021)在《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一百年:理念、历程与经验》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的新闻事业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党管控(指导、管理、控制)好新闻媒体,不断为自己的时代任务与历史使命提供健康、优质、高效服务的历史。在历代领导人领航下,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情民意,创造性地提出并践行、发展与丰富了中国特色"党管媒体"思想。从"全党办报"到"政治家办报",从"党性原则"到"党办媒体",再到"党媒姓党",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的百年历史实践贯穿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价值逻辑,其长期探索形成的丰富经验,襄助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始终沿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坦途稳步发展,健康前行。

左志南[9](2021)在《湖湘学派之历史哲学特色与渊源流变——以胡安国对程颐《春秋》学的承继发展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胡安国《春秋传》继承程颐观点而又有所突破,首先从主体心体先验的角度,强调"心"在解经中的作用,同时以心体之先验作为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会得圣人之意的关键。以基于"夫妇,人伦之本"的家庭作为历史单位,以源自于此的父子、君臣之义是否被遵循作为观照历史的视角,标明了天理这一抽象的绝对精神是如何体现于具体人事的。在历史规律的认识方面,胡安国将三代解释为按照礼义规范运行的理想治世,依据其天理的本体体认,提出"以人合天""以义立命"的个体自处原则。而后胡寅、胡宏皆从完善本体解释的角度努力实现对其父思想的完善。

宋功德[10](2021)在《党内法规的百年演进与治理之道》文中研究说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史是党史的重要一维。回望党的百年征程,坚持依规治党、在制度建设上一以贯之,坚持继往开来、在制度变革上一脉相承,坚持系统观念、在制度框架上一体布局,坚持正确方向、在制度保障上一纲二目,走出了特色鲜明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之路,形成了卓有成效的政党治理之道。党规之治是"中国之治"的一个独特治理密码,是呈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张金色名片,也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努力推进大法宣格局的完善和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努力推进大法宣格局的完善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先声
二、闯新路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
    (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战略
    (五)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开新局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本质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结语

(2)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和主要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Ⅰ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
    1宪法的规定
    2中共关于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2.1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的形成
        2.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
        2.3“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
        2.4“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
        2.5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3政治协商制度
    4民主党派的地位、职能和特色
        4.1民主党派的地位
        4.2 民主党派的职能
        4.3民主党派的特色
    5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智库的异同
        5.1智库的定义
        5.2智库的特点
        5.3智库的作用
        5.4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智库的本质区别、共同点和借鉴
        5.4.1本质区别
        5.4.2共同点
        5.4.3借鉴
Ⅱ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1社情民意信息
        1.1基本情况
        1.2主要特点
        1.2.1特色
        1.2.2及时
        1.2.3专业
        1.2.4灵活
        1.3基本结构
        1.3.1情况反映
        1.3.2存在问题
        1.3.3意见建议
        1.4写作要点
        1.4.1选题
        1.4.2意见建议
        1.4.3撰写格式
        1.5制度建设
        1.6典型案例
    2调研和建议
        2.1基本情况
        2.2主要特点
        2.2.1有特色
        2.2.2有情况
        2.2.3有经验
        2.2.4有问题
        2.2.5有建议
        2.2.6有深度
        2.3基本结构
        2.3.1前言
        2.3.2 情况介绍
        2.3.3经验总结
        2.3.4存在问题
        2.3.5意见建议
        2.3.6结尾
        2.4注意事项
        2.4.1选题、选人、选时、选地
        2.4.2调研前的学习、沟通和讨论
        2.4.3制作调研方案和调研提纲
        2.4.4调研中的座谈、考察和交流
        2.4.5调研结束的讨论和总结
        2.4.6委托调研与联合调研
        2.4.7撰写初步调研报告
        2.4.8征求意见和修改调研报告
        2.4.9提炼形成建议稿
        2.4.10上报建议和跟进落实
        2.5专题调研的理论与方法
        2.5.1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
        2.5.2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2.5.3“走马观花”与“下马观花”相结合
        2.5.4线上与线下调研相结合
        2.5.5多维分析视角
        2.6制度建设
        2.7典型案例
    3政协提案发言
        3.1法规制度依据
        3.2主要特点
        3.2.1提案应当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和任务,社会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建言献策
        3.2.2提案应当一事一案,增强可操作性,同时注意时效性和规范性
        3.2.3体现党派特色
        3.2.4大会提案与平时提案
        3.3基本结构
        3.3.1情况介绍
        3.3.2存在问题
        3.3.3意见建议
        3.4提案质量要求
        3.5政协会议发言及其质量要求
        3.6制度建设
        3.7典型案例
    4政党协商
    5学术刊物和论坛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历史形成
    2.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背景
    2.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来源
        2.2.1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2.2.2 “西学东渐”与人权思想的引进
        2.2.3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
        2.2.4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2.3.1 权利理论的兴起与遮蔽(1949-1977 年)
        2.3.2 人权思想的解放与反思(1978-1990 年)
        2.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旗帜重树(1991-2001 年)
        2.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重大发展(2002-2011 年)
        2.3.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正式形成(2012-2017 年)
        2.3.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深化发展(2018-现在)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主体思想
        3.1.1 根本目的:发展为了人民
        3.1.2 动力来源:发展依靠人民
        3.1.3 根本价值: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3.2 “以辩证统一为原则”的人权逻辑思想
        3.2.1 人权与主权的辩证统一
        3.2.2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3.2.3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2.4 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
    3.3 “以全面发展为内容”的人权客体思想
        3.3.1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3.3.2 坚持各项权利全面协调发展
    3.4 “以法治保障为核心”的人权保障思想
        3.4.1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价值基础
        3.4.2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3.4.3 依靠法治保障人权的主要内容
    3.5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依托”的人权全球治理思想
        3.5.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考察
        3.5.2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比较优势
    4.1 西方主要人权思想的流变
        4.1.1 自然主义人权思想
        4.1.2 功利主义人权思想
        4.1.3 新自由主义人权思想
        4.1.4 能力正义人权思想
    4.2 中西人权思想的主要差异
        4.2.1 价值取向不同
        4.2.2 权利侧重不同
        4.2.3 现实导向不同
    4.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体现
        4.3.1 理论优势
        4.3.2 道路优势
        4.3.3 制度优势
        4.3.4 文化优势
    4.4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优势表达
        4.4.1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国际背景
        4.4.2 新时代中国人权思想对外表达的现实基础
        4.4.3 建构新时代中国人权话语体系的战略意义
        4.4.4 人权思想优势转变为话语优势的中国进路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的贯彻路径
    5.1 依靠法治贯彻
        5.1.1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历史考察
        5.1.2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突出特点
        5.1.3 新时代法治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2 依靠政策贯彻
        5.2.1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主要形式
        5.2.2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客观评价
        5.2.3 新时代政策保障人权的基本面向
    5.3 依靠教育贯彻
        5.3.1 新时代人权宣传教育的重大意义
        5.3.2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体系架构
        5.3.3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发展历程
        5.3.4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现实困境
        5.3.5 新时代中国人权教育的优化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二、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三、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上
    (二)在全面从严治党上
    (三)在经济建设上
    (四)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
    (五)在政治建设上
    (六)在全面依法治国上
    (七)在文化建设上
    (八)在社会建设上
    (九)在生态文明建设上
    (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
    (十一)在维护国家安全上
    (十二)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上
    (十三)在外交工作上
五、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二)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三)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四)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五)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人民至上。
    (三)坚持理论创新。
    (四)坚持独立自主。
    (五)坚持中国道路。
    (六)坚持胸怀天下。
    (七)坚持开拓创新。
    (八)坚持敢于斗争。
    (九)坚持统一战线。
    (十)坚持自我革命。
七、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5)发现“法典化”传统的法理:价值、进路与限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秩序、正统与经典:“法典化”的中国价值
    (一)“法典化”锻造统一法律秩序
    (二)“法典化”形塑“中国”之正统与治道
    (三)“法典化”传承先贤经典
二、从律令到会典:“法典化”的中国进路
    (一)律令法典肇基
    (二)会典融汇律令、集而大成
三、“解法典化”及“法典化”的限度
    (一)不可立一法典而轻废数十法
    (二)法典“非例不行”
结 语

(6)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
    (一)深刻反思近代中国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深入总结和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
    (三)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逻辑
    (一)确证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
    (二)创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基础
    (三)阐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价值取向
    (四)把握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推进方式
    (五)明确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战略目标
    (六)表达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全球主张
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实践逻辑
    (一)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产物
    (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充分展现了国家与法律制度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
    (三)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集中彰显了我们党施行治国理政的实践伟力
五、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意义
    (一)开创了世界法治现代化进程的崭新范例
    (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全新选择
    (三)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中国经验
    (四)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方案

(7)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一、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二)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三)进一步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二、良法善治全面建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本要求
    三、建设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总体目标与发展要求
        (一)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的总体要求
        (二)分阶段稳步推进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总体目标实现
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的发展逻辑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形成的理论逻辑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全面实施宪法
        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发挥宪法的重要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形成的基本内涵
        1.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的根本遵循
        2.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中国宪法理论、话语体系达致新高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
        1.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2.确立宪法至上的地位
        3.妥善处理宪法稳定性与妥当性
        4.强化宪法宣传与实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形成的主要特色
        (一)坚持党的领导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三)坚持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
        (四)加强宪法实施
        (五)权力运行受到有效制约监督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形成的时代特征与重大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强调党的领导在依宪治国中的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话语体系突出宪法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三)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形成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
        (四)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形成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五)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形成是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宪法自信的主要依据
建设完备法律规范体系
    一、完善立法工作格局
        (一)坚持党领导立法
        (二)完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
        (三)注重发挥政府在立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拓宽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
        (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
        (二)加强法律清理、编纂、解释、评估等工作
        (三)坚持立法和改革相衔接相促进
        (四)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
        (五)强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法治保障
    三、健全立法工作机制
        (一)完善立法程序
        (二)加强立法论证和评估工作
    四、加强地方立法工作
        (一)建立健全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
        (二)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地方立法队伍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一、法治中国的世界维度
        (一)近代华夏文明与西方法治文明的联成
        (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世界视野
    二、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一)统筹推进“两个法治”的战略意义
        (二)统筹推进“两个法治”的要求
    三、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二)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法治化
        (三)在“两个法治”基础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司法运用———基于2012-2020年相关裁判文书的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于司法裁判的现状
        (一)法院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裁判文书数量样态
        (二)法院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的案件类型样态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诉讼理由和裁判理由的情况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司法运用率的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二、优化司法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
        (一)概括性运用和指向性运用
        (二)复合运用和单独运用
    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司法裁判中的重要作用
        (一)正确性宣示作用
        (二)补强说理作用
        (三)价值引领作用
    结语

(8)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一百年:理念、历程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报刊党性理论:新民主主义党管媒体思想的源头活水与实践原则
二、政治家办报:新中国前三十年党管媒体体系的价值理念
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党管媒体方式的转变与重构
四、立体多样、融合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媒体观念与实践的新发展
五、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的基本经验

(9)湖湘学派之历史哲学特色与渊源流变——以胡安国对程颐《春秋》学的承继发展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胡安国对程颐《春秋传》诠释思路的借鉴与发展
    (一)程颐对《春秋》性质的认识及其诠释思路
    (二)胡安国对《春秋》性质的认识及其诠释思路
二、程颐、胡安国关于历史主体的认识及其作用的阐发
三、胡安国对程颐历史单位认识的发展及意义
四、程颐、胡安国对历史规律的认识与应对
五、历史哲学:胡安国、胡寅哲学体系建构的出发点

(10)党内法规的百年演进与治理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一、制度建设的一以贯之
    (一)理论
    (二)部署
    (三)立规
二、制度变革的一脉相承
    (一)沿革
    (二)根脉
    (三)定型
三、制度框架的一体布局
    (一)建构党的组织体系
    (二)建构党的领导体系
    (三)建构党的自身建设体系
    (四)建构党的监督保障体系
四、制度保障的一纲二目
    (一)党规之治
    (二)维护政治大局
    (三)坚持党的领导
    (四)加强党的建设

四、努力推进大法宣格局的完善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 范希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2]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性质和主要形式[J]. 郑业鹭. 中国发展, 2021(06)
  •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思想研究[D]. 高雅楠. 河北大学, 2021
  • [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J]. 新华社. 农村工作通讯, 2021(22)
  • [5]发现“法典化”传统的法理:价值、进路与限度[J]. 谢红星. 东岳论丛, 2021(11)
  • [6]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J]. 公丕祥. 法学, 2021(10)
  • [7]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笔谈[J]. 付子堂,温泽彬,陈建平,胡兴建,何青洲. 甘肃政法大学学报, 2021(05)
  • [8]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一百年:理念、历程与经验[J]. 朱清河,谢昕忻. 新闻爱好者, 2021(09)
  • [9]湖湘学派之历史哲学特色与渊源流变——以胡安国对程颐《春秋》学的承继发展为中心[J]. 左志南. 船山学刊, 2021(05)
  • [10]党内法规的百年演进与治理之道[J]. 宋功德. 中国法学, 2021(05)

标签:;  ;  ;  ;  ;  

努力推动大法宣传格局的完善和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