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渠道包装的一些思考

关于渠道包装的一些思考

一、关于频道包装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徐菁[1](2020)在《智媒时代广播电视制播体制创新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进程的不断加深,媒体的生态和业态发生了颠覆性改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的科技在媒体行业广泛使用,我国逐步迈入智媒时代。智媒时代中,以广播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生存发展环境发生显着变化。适应全新的媒介环境,调整改革行业内不适应新形势的机制体制是必然之举。本研究以广播电视制播体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新的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制播体制创新的必要性及改革方向。文章阐述了智媒体的定义和特征,并分析了智媒时代广电业制播体制创新的环境,重点从智媒体发展对传媒业的宏观影响、广电媒体在智媒时代的深刻变革等等方面进行剖析,为广播电视制播改革的必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对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了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积极作用,剖析当前我国制播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后,文章进一步阐述了在智媒时代我国广电制播经营创新探索。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未来制播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实践佐证,总结这些实践并对之进行理论思考,将有助于科学建构制播体制。文章在最后提出了在新的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制播体制应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住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契机,坚持舆论导向掌握播出权的思考。

王睿[2](2017)在《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质量动画专业人才的输出是社会和动画行业对人才的亟需,是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昌盛的前提,也是强大我国软实力的基本保障。但目前西部高校培养出的动画专业人才面临着质量不高、数量不足、地区与动画产业分布不均衡等现状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献研究”、“历史视野”、“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多个层面展开研究。用纵向比较研究的方法展现了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特点、状态、发展趋势等;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将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东部部分高校与中国西部高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优势资源发挥、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和路径等多方面的状态呈现出来,并得以启示。同时,本文通过较大范围地调研、统计、比较、分析、归纳和总结,旨在为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构建理论的框架,并据此对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优势和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剖析,进而为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提供思路和策略。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就研究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等进行了阐述。第二章西部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特色。论文在梳理西部高校动画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专业化”与身份认知的角度分析西部高校动画教育非同质化的优化亟需、复合型人才要求、内外资源优势并存等特色。通过追根寻源和特色的挖掘,为西部高校动画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方向等提供研究基础。第三章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研、现场访谈等方式,客观、理性并深入地分析和总结当前西部高校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包括存在的主要问题、禀赋优势以及所处的困境。第四章中外着名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与启示。本章对美国、日本以及中国东部部分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办学特色、学科建设、政策等多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和总结,对中国西部高校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五章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实施路径。本章立足西部,将时代性和地域性融入到动画教育中去,大胆根据学科特点和与市场适应度等进行改革,提出了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并用所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实践验证。本论文通过对中国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能够补充和丰富我国高校动画理论的研究体系,为国家在制定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这种研究也是我国西部动画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强省”、“西部大开发”战略思想的体现、是促进我国西部经济、文化传承与学科建设和谐互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张羽[3](2017)在《电视节目包装浅析》文中认为频道包装的成功与否对一个电视频道的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卫视作为上星频道,在频道理念确立、频道形象设计以及频道品牌维护等方面需要进行一系列创意,只有在电视包装上不断推陈出新,节目才能走上业界之端。

柯思德,徐耀东[4](2015)在《地方台电视栏目转型的策略思考——从安庆电视台《百姓问政》栏目说起》文中提出随着媒体之间竞争态势的加剧,适时进行栏目转型实现节目创新成为各级电视媒体适应形势吸引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由之路。地方电视台必须及时抓住时机,重新定位,正确地实施栏目转型,并以创办、联办、改版、转型等为契机,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管理机制,以促进长久发展。

强月新,姜欣[5](2012)在《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文中指出2011年的中国媒体发展可以归纳概括为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十二个字。谋划开局,指2011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无论是报业、广播电视业、互联网行业、出版业还是电影行业,在这一年都本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伟大目标,在本行业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未来五年发展的高屋建瓴的规划与措施。深化改革,指2011年无论是从媒介经营还是政府规制这两方面,媒介变革正逐渐走向深化。无论是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广播电视媒体出台的一系列规制措施、互联网行业

张峥[6](2011)在《频道品牌化:媒体竞争时代陕西卫视的突围之路》文中认为自1989年起,全国各省级电视台掀起上星的浪潮,这期间省级卫视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起步建设阶段,各省级电视台陆续实现频道上星,在这一阶段,各频道均忙于建设,没有明确的竞争意识,各频道处于同质化的发展阶段。第二,差异化发展阶段,通过几年的发展探索,各频道间开始发展自己的频道特色,省级卫视之间产生明显差异。第三,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各省级卫视为了争夺市场,不断发展自己的频道特色,提高频道影响力与辐射力,频道间的竞争趋向白热化。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陕西卫视自2001年起进行过几次不同程度的频道改版,2006年,陕西卫视对频道进行了大幅度的全新改版,凭借其独特的文化优势、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充分的市场调研,提出了“人文天下”的概念,立志以“人文”为突破口,打造文化与娱乐相结合的省级卫视综合频道。这次改版虽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经过五年时间的发展,陕西卫视无论是在节目制作、频道包装上都缺乏特色,改版时投入巨资打造的几个栏目也都纷纷停播,这使得陕西卫视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本文在引言中首先对陕西卫视的发展历程做以介绍,并指出陕西卫视目前面临生存危机的现状,如何摆脱面临困境的局面是陕西卫视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实现频道品牌化是陕西卫视实现突围的有效途径,并对频道品牌化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对品牌及频道品牌的内涵进行分析,说明什么是品牌,什么是频道品牌。其次,对陕西卫视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指出陕西卫视目前在发展中遭遇瓶颈,面临严重的困境,并分析指出陕西卫视目前存在的生存危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比如:频道收视率较低,缺乏影响力;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频道包装缺少亮点;“明星式”主持人的缺乏。第三,对造成陕西卫视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以便更好的为陕西卫视的发展献计献策。最后,对陕西卫视如何实现频道品牌化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实现频道品牌化,首先要认识到实现频道品牌化的必要性,建立起频道品牌意识。实现频道品牌化不仅由目前激烈竞争的媒体市场所决定,还由电视媒体具有的商业属性以及目前媒体传播趋向的分众化所决定。因此,实现频道品牌化是陕西卫视在媒体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必然选择。并且从树立频道品牌意识、明确频道品牌定位、打造频道品牌栏目、打造频道形象以及策划大型活动五个方面提出建议。陕西卫视作为一家省级卫视,在如此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所承担的任务极为艰巨,面临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考量。一方面作为陕西电视台的排头兵,承担着本省形象的宣传和重要新闻宣传的政治任务;另一方面又肩负着最大限度争取收视率,做好市场突围的经营职责。面对我国媒体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态势,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增强频道的核心竞争力、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竞争是陕西卫视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而提高频道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走“频道品牌化”之路,媒体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使得实现“频道品牌化”变得尤为重要。各家卫视纷纷创立并发展自己的频道品牌,使其更具独特性和市场影响力,以此来抢占收视高地。因此,对于陕西卫视来说,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让自己的频道品牌在全国范围内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易旭明[7](2011)在《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文中指出产业理论认为提升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提升生产要素、创立良好市场环境、扩大国内需求、致力制度创新,那么当下影响电视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制度创新。众多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策制度决定着包括电视产业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众多学界、业界人士从理论的角度、实践的角度作出过各种解释,提出了各种不乏价值的制度创新建议,但是政策与实务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以及从不同学科理论研究电视产业得出的结论之间巨大的缝隙还远未弥合。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详细考察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中的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步骤、分析当下的数字时代制度创新的收益成本,并深入分析了电视产业相关主体各种“需要”和“需求”,就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作用机制、未来变迁方向等问题得出以下观点:一、中央党政机构、地方党政机构、电视台、广告商、投资者以及观众等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是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行动团体”,这些“行动团体”之间的博弈推动着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需求变动是影响制度创新“行动团体”行动收益的直接原因;国内外制度环境变化是影响制度变迁“行动团体”行动成本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同时影响着制度创新行动的收益与成本。根据电视产业制度创新对各个利益主体的调整关系,本文粗略地将创新分为“增量型”制度创新和“存量型”制度创新。“增量型”制度创新由于对原有相关者的既定利益基本不减少,其它相关者利益得到增加,所以制度创新行动相对顺利;“存量型”制度创新则是对既有的利益格局进行一定的调整,此类制度创新则推进缓慢。大致来说,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模型可以表示如下: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将带来持续的潜在收益,这将成为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的持续动力。“增量型”制度创新将持续、较快地进行,尤其是在新媒体相关业务领域,在意识形态较弱的节目制作领域及其他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存量型”制度创新进展将相对艰难,尤其是在传统电视业态中,在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节目领域。但是在实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地区,在市场需求紧缩的时机中,在善于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出现的地方,“增量型”制度创新也能取得突破。制度环境的持续变革也将持续改变“行动团体”的行动成本和行动动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中,在传统合法性资源基础上经济绩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源的强化,随着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制度环境总体是有利于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但是制度环境变革的速度却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变革的方向也在短期内也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我国党政机构对意识形态宣传的认知和需要、对舆论失控风险成本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行动博弈结果的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存量型”制度创新短期内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来看加速产业制度创新趋势不可逆转。电视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需求的满足,但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并不等于观众的全面“需要”。我国目前满足观众更高需要的政治节目、公共节目供应不足,并且相关制度创新在“路径依赖”的格局中处于“无人行动”的窘境。本文论证上述观点的过程是这样的:导论部分介绍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价值相对混乱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梳理了电视产业尤其是电视制度及的研究文献以及新制度次级行动团体配合制度创新行动电视需求变动制度环境变革预期纯收益变动初级行动团体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经济学理论基础,阐述了核心概念等。第一章则考察了中国电视创建初期的制度——事业制度,通过详细介绍这种制度决策、执行的过程,并分析了这种制度的特征以及原因。不如此详尽、深入的地察中国电视制度的事业起源,就难以充分理解中国电视产业制度今天的本质。第二章考察了广告经营制度、“四级办”、有线电视制度等“增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经过,并介绍了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人事、财务制度,以及上海、湖南、贵州制度创新的个案。这些制度创新的过程都是渐进的、边际突破的过程,是各个主体对创新行为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第三章考察了“治散治滥”、“集团化”、“制播分离”等“存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分析了其中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权衡。第四章从生产能力、消费模式、规模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巨大产业潜能,分析了电视产业制度的瓶颈,论证技术革命对党政机构、电视台、投资商等主体的各种利益会带来改变,他们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从而行动动力会发生改变,“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种利益权衡的存在。第五章则更深入的分析了观众复杂的需要结构和以购买力来衡量的市场需求变动,分析了党政机构对政权合法性的深层需要,从而分析了党政机构制度创新行动的动力及其变迁。本文提出判断电视制度效率的最终标准,是否利于全面满足包括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和没有购买力的收视需要,并分析了电视产业化的效率及其边界。结语部分则集中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从国家“赶超战略”实施、政权合法性巩固对宣传有着内在需要的高度论述我国电视宣传任务,这是认识我国电视政治宣传目标及其变动规律有效、有深度的观点创新;(二),在清晰界定外延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综合成本、收益权衡解释历史上的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相对于以往文献仅仅从市场利益的角度论述更有解释力,也有创新价值;(三),从社会原因、技术原因导致电视节目“私人产品”属性强化,从而解释我国电视产业化的原因,论述产业化的合理性及其边界,这是对我国传媒经济研究一个基本概念的理论创新。

赵庆丽[8](2010)在《论电视传媒的品牌运作》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国内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硝烟四起,国外电视传媒又跃跃欲试、兵临城下,国际化的竞争不可避免,科学建构电视品牌迫在眉睫,如果不理性跨越障碍,我们失去的就不仅是电视的未来,更是文化的发言权。为此,无论从电视传媒自身的发展壮大,还是从国家舆论阵地的巩固来考虑,都应积极进行电视传媒的品牌运营,将电视传媒业做强做大。品牌的创建、培植和营销,不仅关系到电视媒体自身形象的塑造与经济效益的实现,更是关系到媒体传播的社会效益,构建公共领域的知识话语体系,与实现电视的生态平衡。进入二十一世纪,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湖南卫视、阳光卫视、青岛中视传媒有限公司等电视传媒走出了公司化运营品牌化运作的道路,而其品牌运营及运作的不同情形向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即传媒企业在市场中该如何选准方向,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如何通过品牌的树立带动产业的发展,进而从战略高度打造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逻辑与实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在梳理中国传媒产业化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分别从电视传媒的品牌内涵、特色、运作、营销等几个层面,分析中国媒介产业的品牌经营现状、探讨其战略选择,又以中华美食频道、第一财经等电视传媒品牌运作实践为论文提供了主要的实证支持。此外,又运用哲学的辩证法、运筹学、管理经济学、传媒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传媒市场的现象,找出运行规律,探讨运作模式,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倡导创新,加快推进传媒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毛慧[9](2010)在《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频道专业化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以市场细分为理论依据,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定位,传播特定专业领域的内容资源的一种频道运作进程。频道专业化1995年出现在中国,至今已经发展15年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对我国电视媒体产业化和品牌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本文看来,我国频道专业化经历了“节目专业化”、“栏目专业化”和“频道专业化”三个发展阶段。专业频道的出现,是电视产业自身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因素合力的最终选择。本文在宏观阐述了我国电视频道的产生背景,原创性梳理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专业频道面临新旧媒体挑战的竞争现状,指出“传播者-受众-广告商”三者博弈关系,并提炼出我国专业频道三大发展模式——“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模式、“第一财经频道”模式和“现代房产频道”模式,最后把问题集中在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两方面,力图有所见识。目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可谓荆棘丛生。本文主要对如下六方面问题进行了陈述分析,并就此走访了相关专家和学者,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六个对策:改善受众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提出三分受众市场,加强引导和培育;扭转专业人才匮乏局面,提出岗位聘任制,深化内部改革;结束优质节目源的匮乏现状,提出加快制播分离,快速组建节目交易市场;避免盈利模式单一,提出实施新媒体拓展之路;改变管理机制刻板单一现状,提出注重创新体制;直面专业电视频道生存的三大悖论,提出专业频道的三大路径选择。另外,本文还针对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下的覆盖率瓶颈,提出“跨区域联合”之路,同时提出“坚持内容为王”和“打造品牌栏目”,深化我国专业频道的传播内容。本文最后以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为个案进行佐证,以期对我国专业频道今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李洁琼[10](2009)在《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对于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存在这样一种争议:有人认为县级电视台节目制作水平不高,专业人才缺乏,有的县级台甚至入不敷出,应该取消;还有人认为,县级台是当地政府的喉舌,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信息传播渠道,其节目制作水平不高不足以成为取消县级台的原因。笔者认为县级台不应该取消,而应该巩固、规范、提高,加强改革和管理,充分发挥县级媒体在基层所起的舆论导向作用和宣传作用。本文从梳理“四级办电视”后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情况入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对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历程进行梳理,这对于行业人士了解县级电视台的发生、发展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县级电视台发展的现状,因为特殊的行业位置,县级电视台存在资金、人才缺乏等困扰。因此,虽然目前我国县级电视台数量庞大,但是整体实力不强,而且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县级台电视也开始了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基础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并强化本土文化信息服务。但是,还是存在精品节目缺乏,频道包装水平不高,广告管理混乱,产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接着,本文对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除了县级电视台自身的发展意识不够等自身原因外,国家政策规制是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的体制性因素。在国家治散治滥的过程中以及世界传媒业发展的压力下,国家行业政策主要偏向中央、省级两级办台,并对县级电视台频道资源进行了压缩,限制了县级电视台发展的空间;当地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以及受众环境、竞争环境也是影响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因素。但是,“两级为主办电视”没有否定县级办台,加上县级电视台与当地受众具有天然的亲缘性,是当地受众了解信息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当地政府的宣传平台,因此,县级电视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最后,本文提出了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对策,认为国家对于县级电视台的发展可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对于发展情况不同的县级电视台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而县级电视台也要加强与当地政治、经济的互动,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创新经营并加强内容建设。文章还以新沂电视台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的策略。

二、关于频道包装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频道包装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智媒时代广播电视制播体制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现状
        2.2.1 概述
    2.3 关于制播分离发展现状的研究
        2.3.1 制播分离改革成效及面临的问题
        2.3.2 深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的研究
    2.4 智媒发展趋势下的广电制播体制研究成果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的意义和创新点
        2.4.3 本文的创新性
    2.5 研究途径及方法
第3章 智媒体的概念阐述及发展现状
    3.1 智媒体的定义
    3.2 智媒体的特征
    3.3 广电媒体智能化发展简述
第4章 智能技术对广电业制播体制创新的影响分析
    4.1 智媒体发展对传媒业的宏观影响
        4.1.1 重构媒体生态
        4.1.2 重构传播流程
        4.1.3 推动内容生产变革
    4.2 广电媒体在智媒时代的深刻变革
        4.2.1 媒体融合进程加速
        4.2.2 媒体管理面临新挑战
        4.2.3 广电业产业经营模式悄然变化
        4.2.4 适配智媒的人才稀缺
第5章 智媒视阈下我国广电业制播体制变化及问题分析
    5.1 我国广电业制播改革过程简要回顾
        5.1.1 规模偏小试行阶段(1958—1999)
        5.1.2 制播禁止与探索期(2000—2008)
        5.1.3 “新制播分离”(2009—2013)
        5.1.4 媒体融合时代的制播体制改革(2014—至今)
    5.2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积极作用
        5.2.1 调整传媒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5.2.2 推动网络视频新媒体布局内容制作
        5.2.3 促进台网深层互动
    5.3 制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5.3.1 现有机制束缚广播电视生产力
        5.3.2 广电媒体发展不均衡
        5.3.3 视听播出权出现迁移
第6章 智媒时代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方向及途径分析
    6.1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方向新探索
        6.1.1 按事业单位分类体制推进广电制播管理
        6.1.2 以分类改革推进制播体系建设
        6.1.3 顺应文化体制改革进程持续推进制播变革
        6.1.4 守住传播权坚守舆论主阵地
    6.2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途径探索
        6.2.1 丰富传播渠道,拓展经营思路
        6.2.2 升级合作模式,拓宽营收途径
        6.2.3 立足内容制作,增强资本运营能力
        6.2.4 跨界合作,引流增量
第7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动画教育研究
        1.3.2 国外动画教育研究
        1.3.3 西部地区动画教育研究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2. 西部高校动画教育的发展脉络与特色
    2.1 早期西部高校动画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2.1.1 兴起阶段:亦步亦趋地盲目模仿与蹒跚起步
        2.1.2 发展阶段:削趾适屦地扩大规模与标签办学
    2.2 近期西部高校动画教育的改革与探微
        2.2.1 改革阶段:畸轻畸重与弊端丛生后的初步改革
        2.2.2 探微阶段:全面开放下的资源利用与技术驱动
    2.3 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专业化”身份认知与特色
        2.3.1 非同质化的特殊人才亟需
        2.3.2 适应西部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要求
        2.3.3 绿色教育与民族教育双元互动下的内外优势环境并存
3.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3.1 调研与检视: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3.1.1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问卷调研与现场访谈
        3.1.2 西部各类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研
        3.1.3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3.2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3.2.1 主体性彰显:能力本位与纳“道”入“艺”渗入
        3.2.2 技术性互动:虚拟现实技术与“生态式”动画教育融合
        3.2.3 民族性坚守:西部地域资源优势下的校企合作加强
    3.3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3.3.1 动画人才结构性过剩与动画产业链衔接失衡
        3.3.2 动画人才“批量生产”与创新本土动画无法突围
        3.3.3 培养体系不够完善与动画理论欠缺
        3.3.4 资金短缺与人才流失
4. 中外着名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4.1 比较与借鉴:美、日和中国东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对西部的启示
        4.1.1 美国:极大自主权与交叉学科优势下的“精英”培养分析与启示
        4.1.2 日本:由早期的“师徒式”到培养路径多元化分析与启示
        4.1.3 中国东部:依托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先进理念共生分析与启示
    4.2 机遇与挑战: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转换
        4.2.1 立足西部的特色办学空间拓展
        4.2.2“一体观”指导下的动画协作
        4.2.3 形式、审美以及非审美层面的结合
        4.2.4 凸显西部“立体”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禀赋优势
    4.3 调整与构建: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
        4.3.1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
        4.3.2 服务于动画行业的西部高校动画课程体系改革
        4.3.3 以市场为导向的西部高校动画教学体系构建
        4.3.4 内外协调人才保障体系完善
5. 西部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
    5.1 理论依据
        5.1.1 艺术观嬗变历程中的有效逻辑链形成
        5.1.2 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主客体统一
        5.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知识价值体现
        5.1.4 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体与社会价值协同取向
    5.2 “强能力、广结合、重实践”的西部高校立体动画课程体系构建
        5.2.1 作用建构:转“封闭正三角”为“网状融合体”
        5.2.2 短板效应:跨学科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统筹平衡
        5.2.3 对话召唤:本土资源、产业、科技、学科互为因果与塑造
    5.3 “编选”“知行”“新异”相结合的多层动画教材体系构建
        5.3.1“编选”并举
        5.3.2“知行”融合
        5.3.3“新异”结合
    5.4 “艺术+技术”理论下的多维互动动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5.4.1 以实践为指针,构建“艺术+技术”的理论教学体系
        5.4.2 立足西部的产学研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5.4.3 以地域文化传承为己任的创意人才分层
        5.4.4 以“增长极效应”实现“极化”辐射下的“扩散”
        5.4.5 以多元化路径实现“人才强校”
    5.5 虚拟现实技术与动画教育“深度融合”
        5.5.1 虚拟现实技术与 3D打印技术辅助现实探究式教学
        5.5.2 发展现代西部远程教育,拓展“专业学习共同体”范围
        5.5.3 动作捕捉仪与虚拟互动教学系统的虚拟互动空间建设
    5.6 建立内外相结合的全面动画专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5.6.1 多层面地优化内部保障体系
        5.6.2 多渠道地重构外部保障体系
    5.7 “思维引导”“师生互动”“要素整合”的教学实践探索
        5.7.1 以“思维引导”为主线
        5.7.2 以“师生互动”为中心
        5.7.3 以“要素整合”为内容
        5.7.4“艺术+技术”理论下的动画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案例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3)电视节目包装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视包装的概念
二、电视包装的发展
三、电视栏目包装的作用与特点
    (一)电视栏目包装的作用
    (二)电视栏目包装的特点
四、优化电视栏目包装设计的建议
五、结语

(4)地方台电视栏目转型的策略思考——从安庆电视台《百姓问政》栏目说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姓问政》栏目成功创办的几点启示
    1、领导重视
    2、精心策划
    3、理性编排
二、地方台栏目转型发展的几点分析
    1、电视台改革发展的途径
    2、新媒体“微”时代的逼近
    3、电视栏目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三、地方台电视栏目转型的几点思考
    1、掌握主动权
    2、打好攻坚仗
    3、创新品牌化

(6)频道品牌化:媒体竞争时代陕西卫视的突围之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文献综述
    1.3 本文结构
第2章 面临生存困境的陕西卫视
    2.1 收视率较低,缺乏频道影响力
    2.2 缺少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栏目
    2.3 "明星式"主持人的短缺
    2.4 频道包装缺少亮点
第3章 陕西卫视面临困境的多种原因
    3.1 来自外部残酷的竞争压力
        3.1.1 强势电视媒体的市场垄断
        3.1.2 各地省级卫视的"群雄逐鹿"
        3.1.3 以凤凰卫视为主的境外媒体带来的竞争压力
    3.2 陕西卫视的自身因素
        3.2.1 缺乏频道品牌意识
        3.2.2 节目的制作缺乏创新性
        3.2.3 对落地覆盖的投入不足
        3.2.4 陕台内部地面频道带来的竞争压力
第4章 "频道品牌化"战略:陕西卫视的突围之路
    4.1 强化品牌意识与资源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
        4.1.1 勇于面对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加强体制创新
        4.1.2 扩大目标受众群体
        4.1.3 激活"人文天下"频道品牌定位
    4.2 集中全台优势,打造无可替代的品牌栏目
        4.2.1 开创以《开坛》为代表的人文节目带
        4.2.2 结合频道特点,策划具有人文特色的娱乐类节目
        4.2.3 依托陕西本土的影视资源,打造品牌电视剧场
    4.3 注重打造风格鲜明的频道形象
        4.3.1 建立个性化的视觉、听觉系统
        4.3.2 培养具备影响力的优秀主持团队
        4.3.3 策划大型活动提升陕西卫视品牌影响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背景扫描:令人“纠结”的中国电视
    二 研究对象:中国电视产业制度
    三 问题提出:制度变迁的因素、趋势
    四 选题意义:实践探索理论探讨
    五 文献综述:成果众多矛盾突出
    六 研究方法:历史、文本及制度理论
    七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适用性评述
    八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电视事业制度起源
    第一节 “十七年”时期电视概况
        一 中国电视诞生
        二 曲折发展之路
        三 电视任务与内容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第二节 “文革”时期电视军管制度
        一 制度环境剧变
        二 极“左”的电视任务、内容
        三 电视建设进展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五 个案透视电视制度
    第三节 “两年徘徊”时期电视制度
        一 制度环境变革
        二 电视任务、内容
        三 观众需求扩张
    第四节 电视事业制度均衡分析
        一 制度环境基础
        二 早期电视制度特征
        三 需求均衡评析
第二章 “增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广告经营制度创新
        一 电视需求的扩张与转型
        二 广告产生过程
        三 持续争议、持续创新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二节“四级办”的扩张之路
        一 需求扩张加速
        二 “初级行动团体”制度决策
        三 “次级行动团体”制度实施
        四 政策与对策
        五 制度博弈非均衡
    第三节 有线电视的兴建与“收编”
        一 市场需求升级
        二 有线电视兴建
        三 有线电视政策变迁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四节 产业增长中的制度均衡
        一 财政、人事制度变迁
        二 聚焦制度创新个案
        三 制度均衡分析
        四 “增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三章 “存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治散治滥”、“集团化”
        一 电视节目需求背景
        二 “治散治滥”的决策与实施
        三 “集团化”的决策与实施
    第二节 “制播分离”制度创新
        一 制播分离决策“走走停停”
        二 制播分离实施“因地制宜”
    第三节 产业整合中的制度均衡
        一 制度环境变更
        二 制度均衡分析
        三 “存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四章 新技术下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数字电视的产业潜能
        一 生产能力提升
        二 消费模式拓展
        三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四 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及政策
        一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二 传统电视产业进入蜕变期
        三 中国数字电视制度瓶颈
        四 制度瓶颈的产业症状
    第三节 “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博弈
        一 “三网融合”的提出、纷争、停滞
        二 “三网融合”的缓慢演进
        三 国家强力推动三网融合
        四 “三网融合”中的利益权衡
    第四节 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制度成本收益权衡
        一 党政机构制度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二 国有电视台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三 投资商执行制度成本收益比较
        四 潜在收益与行动团体
第五章 “需要”、“需求”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观众为什么需要电视?
        一 理论中的观众需要
        二 生理型收视需要
        三 社会型收视需要
        四 发展型收视需要
        五 收视需要的结构
        六 收视需要的变化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社会需要
        一 电视的功能与效果
        二 观众收视需要结构
        三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
        四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需要”与“需求”
        一 观众需要与需求变动
        二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变革
        三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四 社会投资机构需要
    第四节 “产业化”:满足需要的效率与边界
        一 制度效率取决于产品属性
        二 电视事业制度效率评价
        三 产业制度提升效率原因
        四 产业化及其社会边界
        五 观众需要满足了吗?
结语 制度窘境——如何走出“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论电视传媒的品牌运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之处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之处
2. 电视传媒的品牌原理分析
    2.1 品牌的内涵与功能概述
    2.2 品牌定位:找准经营基点
    2.3 品牌塑造:树立传媒形象
    2.4 品牌强化:进行整合营销
3. 案例分析:中华美食频道——一个不轻松的品牌梦想
    3.1 从《满汉全席》到中华美食频道
    3.2 中华美食频道的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
    3.3 中华美食频道的品牌战略管理分析
    3.4 失落的付费电视与中华美食频道
4. 电视传媒品牌化运作成功模式探讨
    4.1 东方卫视的品牌运作模式
    4.2 第一财经的品牌运作模式
5. 电视传媒公司化品牌经营的主要策略
    5.1 战略经营:从孤岛扩张型到陆地紧缩型
    5.2 TV2.0 时代的品牌战略
    5.3 从收视传播到影响力传播
6. 结语
参考书目
致谢

(9)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基本概念
    0.2.1 电视频道
    0.2.2 电视频道专业化及其分类
0.3 中外文献综述
    0.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0.3.2 国内电视频道专业化研究
0.4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0.4.1 理论意义
    0.4.2 实践意义
0.5 研究方法
    0.5.1 田野调查方法
    0.5.2 案例分析法
    0.5.3 理论归纳方法
0.6 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0.6.1 本论文逻辑框架
    0.6.2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现状与意义
1.1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产生与发展
    1.1.1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产生
    1.1.2 我国频道专业化发展历程
1.2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竞争格局
    1.2.1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竞争背景
    1.2.2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市场竞争现状
1.3 我国专业化频道发展模式分析
    1.3.1 大众化专业频道——"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模式
    1.3.2 分众化专业频道——"第一财经频道"模式
    1.3.3 小众化专业频道——"现代房产频道"模式
1.4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意义与价值
    1.4.1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意义
    1.4.2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价值 第二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面临的困境
2.1 受众水平良莠不齐
    2.1.1 受众文化程度的制约
    2.1.2 受众审美力的约束
    2.1.3 受众分布不均衡
2.2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2.2.1 人员结构不合理
    2.2.2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2.2.3 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
2.3 优质节目源的匮乏
    2.3.1 制播机制尚未健全
    2.3.2 自制节目能力不足
    2.3.3 节目购买市场尚未形成
2.4 频道盈利模式单一
    2.4.1 频道创收依赖广告
    2.4.2 数字付费电视发展缓慢
    2.4.3 上中下游产业链有待完善
2.5 管理机制刻板单一
    2.5.1 频道市场的行政性垄断
    2.5.2 多层管理体制的局限
    2.5.3 电视产业体系结构不合理
2.6 电视频道生存的悖论
    2.6.1 综合化和专业化的矛盾
    2.6.2 "自我本位"与"观众本位"的二元分立
    2.6.3 计划模式和市场主体的错位 第三章 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发展对策
3.1 注重创新体制
    3.1.1 制播分离,加快机制创新
    3.1.2 岗位聘任,深化内部改革
    3.1.3 加速组建节目制作交换平台
3.2 把握受众市场
    3.2.1 我国电视受众的市场细分
    3.2.2 专业频道的受众定位
    3.2.3 专业化受众的培育
3.3 坚持内容为王
    3.3.1 专业化节目设置
    3.3.2 专业化节目制作与播出
    3.3.3 专业化节目的反馈与监督
3.4 打造栏目品牌
    3.4.1 品牌立台,节目定位
    3.4.2 培育品牌节目的思路与方法
    3.4.3 着名品牌栏目的成功经验
3.5 实施新媒体拓展
    3.5.1 数字电视改变赢利模式
    3.5.2 网络媒体转向受众定位
    3.5.3 手机媒体丰富内容产业
3.6 探索跨区域联合
    3.6.1 "专业公共频道"模式
    3.6.2 "合资办台"模式
    3.6.3 "合作办台"模式 第四章 个案分析: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
4.1 频道差异化定位
4.2 频道发展现状
    4.2.1 频道产生与发展
    4.2.2 频道的竞争现状
4.3 频道面临困境
    4.3.1 广电政策困惑
    4.3.2 发展空间有限
    4.3.3 节目资源匮乏
    4.3.4 外围竞争加剧
    4.3.5 盈利模式受限
    4.3.6 制作人才匮乏
4.4 频道突围对策
    4.4.1 推进制播分离
    4.4.2 培育品牌栏目
    4.4.3 拓展赢利模式
    4.4.4 联姻新媒体
    4.4.5 打造跨区域联合之路
4.5 长沙女性频道对我国专业频道发展的启示 结语:频道专业化与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10)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县级电视台的发展亟需关注
        1.1.2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政策规定
        1.1.3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困境
        1.1.4 关于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的争议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电视产业经营管理研究综述
        1.2.2 地方电视媒体发展研究综述
        1.2.3 关于国外广播电视发展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县级电视台历史沿革
    2.1 起步阶段(1983——1989)
        2.1.1 全国广电行业政策发生变化
        2.1.2 全国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1.3 县级电视台发展情况
    2.2 初步发展阶段(1990——1996)
        2.2.1 治理行业“散滥”政策出现调整
        2.2.2 全国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2.3 县级电视台发展情况
    2.3 政策压力下的平稳发展(1997——2002)
        2.3.1 全国电视行业发展思路与政策调整
        2.3.2 全国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3.3 县级电视台发展情况
    2.4 体制改革下的机遇与困惑(2003——至今)
        2.4.1 全国电视行业政策环境
        2.4.2 全国电视行业发展概况
        2.4.3 县级电视台发展情况
第3章 县级电视台发展现状及原因
    3.1 基本情况
        3.1.1 数量庞大
        3.1.2 实力不强
        3.1.3 发展不平衡
    3.2 县级电视台发展中的突破
        3.2.1 以人事改革为基础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
        3.2.2 节目经营的本土化
        3.2.3 强化本土文化信息服务优势
    3.3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困境
        3.3.1 职能改变带来的困惑
        3.3.2 人才缺乏造成的困扰
        3.3.3 经济包袱带来的无奈
        3.3.4 内容缺乏造成的困惑
    3.4 制约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原因分析
        3.4.1 县级电视台发展中的两大矛盾
        3.4.2 县级电视台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3.4.3 县级电视台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第4章 县级电视台发展对策分析
    4.1 实行管理体制改革解职能转变之困
        4.1.1 国家关于县级电视台体制改革的方向
        4.1.2 县级电视台自身体制改革方向
    4.2 深化内部机制改革解人才缺乏之困
        4.2.1 实行录用制向聘用制的改革
        4.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
        4.2.3 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
        4.2.4 设立人力资源部门
    4.3 创新经营解经济困难之惑
        4.3.1 树立经营意识
        4.3.2 创新广告经营模式
        4.3.3 开展多样化经营
        4.3.4 联合经营
        4.3.5 经营与财务管理
    4.4 加强管理解内容缺乏之困
        4.4.1 加强管理理念
        4.4.2 找准定位
        4.4.3 本土化内容的制作
        4.4.4 节目编排的管理
        4.4.5 节目评估体系的构建和管理
        4.4.6 频道形象的管理
        4.4.7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
第5章 新沂电视台发展对策案例分析
    5.1 背景环境
    5.2 发展脉络及现状
        5.2.1 新沂电视台发展概况
        5.2.2 新沂电视台管理体制及频道设置
        5.2.3 新沂电视台受众研究
    5.3 新沂电视台改革措施
        5.3.1 内部机制改革
        5.3.2 人才机制改革
        5.3.3 产业化改革
        5.3.4 内容建设现状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关于频道包装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智媒时代广播电视制播体制创新研究[D]. 徐菁. 南昌大学, 2020(03)
  • [2]西部高校动画人才培养的困境与路径探索研究[D]. 王睿. 西南大学, 2017(10)
  • [3]电视节目包装浅析[J]. 张羽.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 [4]地方台电视栏目转型的策略思考——从安庆电视台《百姓问政》栏目说起[J]. 柯思德,徐耀东. 新闻世界, 2015(01)
  • [5]谋划开局·深化改革·飞速发展——2011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 强月新,姜欣. 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 2012(00)
  • [6]频道品牌化:媒体竞争时代陕西卫视的突围之路[D]. 张峥.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 [7]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 易旭明. 上海大学, 2011(11)
  • [8]论电视传媒的品牌运作[D]. 赵庆丽.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 [9]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 毛慧. 中南大学, 2010(02)
  • [10]县级电视台生存与发展研究[D]. 李洁琼. 湖南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关于渠道包装的一些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