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报刊广告管理趋势

2003年中国报刊广告管理趋势

一、2003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任义忠[1](2020)在《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分支,报业产业曾长期在传媒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互联网经济的迅速崛起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引起了传播方式、媒介形态和市场格局的颠覆式变革,互联网新兴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市场主导地位。作为传媒产业的重要市场主体,报业传媒企业这一传统平台型企业陷入了受众和广告双重流失的经营困境,互联网产业变革情景下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前沿性课题。互联网经济极大地促进了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性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文献对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外部因素与商业模式创新动态演化过程等方面的框架性研究明显不足,作为管理学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还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价值网络重构是现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部分学者开始从价值网络视角研究商业模式创新问题,但由于过于侧重网络嵌入的关系视角,而缺乏对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决定性变量的必要关注,从而陷入了“嵌入性悖论”,未能构建起两者关系的完整框架,并因关系视角的过度抽象而使理论缺乏必要的实践价值。鉴于上述现状,本研究以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为主题,将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外部因素纳入价值网络理论体系,从企业内部价值网络和外部网络关系的完整视角构建价值网络重构、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框架,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内部价值网络和外部网络关系的完整视角系统整合了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框架,探索性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因素的体系化和理论化,并为“嵌入性悖论”和网络负向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诠释。目前,学者多从产品、技术、组织和企业家特质等一个或多个因素研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问题,在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因素的理论化和体系化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为此,本研究从价值网络和商业模式在价值创造方面的内在一致性出发,将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纳入价值网络重构的统一框架,从内部价值网络和外部网络关系的完整视角构建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框架。本研究认为,内部价值网络重构是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决定性变量,网络关系的强弱联结是否具有相对优势,与企业核心产品生命周期特征及企业价值网络的阶段性周期特征密不可分,网络嵌入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作用方向因企业核心产品及所在产业的生命周期特征而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从而为“嵌入性悖论”和网络负向效应提供了新的理论诠释。第二,研究揭示了报业传媒企业价值网络重构、商业模式创新和企业绩效三者关系的作用机制和内在机理,价值网络重构对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既可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同时又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价值网络重构是现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交易方式和交易结构,提升企业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在价值网络重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中,既存在着直接效应,也存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从而进一步揭开了三者之间关系的黑箱。第三,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不同类型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显着性差异,以及报业产业的双边市场和平台经济模式特征,提出了报业传媒企业通过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传统平台型企业向互联网新型平台型企业转变的模式路径。对于核心产品处于衰退期的报业传媒企业而言,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已存在明显的“效率边界”,而以新媒体产品为中心的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更有利于提升报业传媒企业长期绩效,报业传媒企业亟待实现从效率型创新主导模式向新颖型创新主导模式和从“二次销售”向“多次销售、多元变现”的战略性转变。

管雅月[2](2020)在《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自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伊始,中国财经媒体的发展便如火如荼,在传统媒体时代就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至新兴媒体时代,以内容见长的传统财经媒体仍能逆势安守一隅,同时新兴的财经媒体平台异军突起。财经媒体是传媒产业举足轻重的样本,研究财经媒体市场结构演进,对探讨传媒产业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媒体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形成了三个维度的市场格局:在同一媒介之内,财经媒体市场呈现为寡头垄断格局;于不同媒介之间,财经媒体市场产生了不完全替代竞争;处不同地域层级,财经媒体则形成了伞形竞争格局。新兴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并全面重构了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一方面,财经媒体市场在内容和平台两个环节均形成了明显的“赢家通吃”趋势;另一方面,财经媒体市场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方覆盖竞争,财经新兴媒体不仅面临其他新兴媒体平台的覆盖竞争,同时也对传统财经媒体及相关新兴媒体平台施加了覆盖竞争。管控制度、媒介技术与商业模式主导着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演进。在传统媒体时代,管控制度奠定了基本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对市场竞争有一定抑制,技术约束对市场竞争则存天然弱化。在新兴媒体时代,网络经济效应致使财经市场出现“赢家通吃”平台,市场扩容和技术革命激化了平台竞争,且管控制度对市场结构的影响被逐步消解。而覆盖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则是在于争夺共同利润和交叉补贴策略的主导。媒体市场结构的影响不单在于经济意义层面,更是在于社会意义层面。新兴媒体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内容环节竞争保障内容生产多样性;二是适用“技术中立”保障内容呈现均等性。

肖杨[3](2020)在《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新世纪始,报业就已颓势尽显。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报纸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大幅度下滑,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强烈冲击,更使报业读者加速流失,收入断崖式下跌,报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难题,倒闭者与日俱增。这一过程中,国内外报业一直致力在新兴媒体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自救。尽管许多人认定,报纸势必“消亡”,但回顾报业在新兴媒体的商业模式实践,对专业化内容的商业模式进一步探索意义深远。报媒深陷困境,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商业模式危机。传统报业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二次售卖模式,已无法适用于新兴媒体平台蓬勃发展的时代。为应对危机,报业在新兴媒体平台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商业模式探索:在线广告收入模式、在线内容收入模式、在线增值收入模式。然而,这些商业模式实践虽不乏典型者,但整体而言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线广告发展停滞不前,广告的在线平移失败,在线广告微薄的收入难以弥补线下广告收入的大幅下跌;其次付费模式难以推广,在线内容收入颇为有限;此外,在线增值收入争取事倍功半,在线增值收入难遏盈利下滑。报媒在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未能拯救报业,关键原因有三:一是报媒遭遇多方面的覆盖竞争,令其对商业模式的探索举步维艰,二是网络经济引致在线广告、在线内容的“赢家通吃”,商业模式探索整体收效甚微,三是在新兴媒体平台,报媒难以建成内容流量入口,难借内容有效激活流量,流量缺失成商业模式发展症结。报媒在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的实践步履艰难、成效不明显,这些自救似乎已表明,报业商业模式缺失渐成必然,市场性报纸可能会因此消亡。不过,市场性报纸的消亡,会带来专业内容的缺口,专业化内容在线商业模式再探索势在必行。

唐曙倩[4](2020)在《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文中认为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报业经历了两轮市场化的洗礼,分别为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市场化和1992年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开始的又一轮市场化。如果说,第一次市场化旨在打破思想禁锢和开始报纸作为“商品”的尝试,那么第二次市场化则是全方位引入市场化的操作,来发展和繁荣整个报纸行业。在党管媒体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的新闻政策是报业市场化的指针和规范。那么,从1992年开始至报业整体衰落的2012年的20年间,党和政府究竟是通过哪些政策、如何来把控报业市场化的节奏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此20年间相关政策的梳理,探究市场变革中决策层所施与的影响和决策特点。立足于政策学的工具理论,本文以1992年至2012年间关于报业市场化的代表性政策条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将其按照不同阶段和不同政策工具类型进行了政策运用特点的分析。根据市场化的阶段性特征,报业市场化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92-1995年,报业市场自由化及报业快速扩张阶段;1996-2005年,报业市场深入发展及结构调整阶段;2006-2012年,报业市场机制完善及报业转型阶段。而按照不同阶段采用的不同工具,将政策涉及的工具分为强制性工具(compulsory tools)、自愿性工具(voluntary tools)和混合型工具(mixed tools)三类,分别进行工具应用层面的政策内容分析和工具选择层面的内在动机分析。研究发现,在报业市场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政策工具的使用也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2-1995年的初期,以各类放松限制的政策文件为代表的自愿性政策工具发挥了最明显的振兴市场的效果;1996-2005年,建立在初步形成的报业市场基础之上,严密的规则建设紧锣密鼓地开展,强制性政策工具的使用成为了最显着的阶段性特征;2006-2012年,伴随着新的媒介形式的冲击,引导和促进传统媒体的转型的任务使得混合型政策工具的使用频次明显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对二十年间关于市场化的报业政策的工具分析,可以发现有关政策的发布和执行总体呈现出以下三大特征: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自主实践先行,政策规划跟进;从掌控市场化到辅助市场化。

王琼瑶[5](2020)在《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文中提出自2018年以来,媒介融合呈现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标志着媒介融合开启从顶端走向下沉模式,媒体组织融合已经向产业结构转型迈进。对于传统主流媒体来说,新时代有新时代的机遇:当前我国政治环境安定、经济发展平稳,居民对信息的消费需求升级,智能化产业发展迅猛。本文基于产业集约化理论,并采用产业经济学中计量经济、统计学相关方法,从规模、结构、效率三个维度出发,对传统主流媒体以及子行业的广告规模、市场集中度、户均广告营业额、人均广告营业额、资产回报率和资产收益率等数据分析,考察了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规模、市场结构、劳动生产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传统主流媒体产业依然呈现粗放发展状态,具有产业规模小、竞争力弱;产业集中度低;劳动力效率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等特征,归根结底归因于长期的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资金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以及缺少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回顾我国传媒产业40多年的发展之路,经历了总体部署、多措并举、调整收缩、融合加剧四个阶段,也为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做出了努力,但传统主流媒体的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个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根据一般产业集约化理论的指导和传媒产业的实践经验,传统主流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从,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全要素效率;强效政策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等路径,实现发展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整个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张学霞[6](2019)在《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文中提出当下国内外传播学研究中空间转向研究已成为一种显现的趋势。其中,传播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问题、传播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成为空间转向研究中的焦点问题。本研究为顺应传播学空间转向研究态势,同时也为推动中国区域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推动宁夏新闻传播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选取宁夏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空间,选取1926年-2018年这近百年的历史时长作为考察地方空间内大众传播活动的背景时间,重点考察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演进的动力机制,结构性特征,内部要素之间的互动性关系,以及它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和民族融合等方面的功用。本研究拟解决如下问题:如何从特殊性入手追求普遍性?如何在强调地方大众传播经验的同时,提炼出地方大众传播网络在推动和促进国家一体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机制,实现对求异之上的求同的理解?本文共五章。整体而言,梳理了 1926-2018年间宁夏主要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呈现了它们发生、发展的脉络,展现了其中部分媒体消失、消亡、断裂发展的场景。采用了历时性、结构性的视角,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新闻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以文献为基础,勾勒出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生成与演进的全程、全貌,构建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宁夏四种大众传播网络模型。绪论。此部分阐明了选题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思路、研究意义和研究的问题。对国内外研究做了综述,评析了宁夏新闻传播的研究现状。还界定了核心概念,说明了研究方法、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和研究的不足之处。此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研究这个命题,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力图达到什么样的研究目标。第一章。本章展现了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和这一空间内存在的多民族社会关系。展现了 1926-1949年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提炼出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阐释了宁夏二元大众传播网络生成的历史意义,并概括指出了制约这一时期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第二章。本章阐明了 1949-1979年间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的缘由和过程,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呈现了这一期间宁夏主要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分析了媒体制度、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和制约作用。第三章。本章展现了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五个结构性特征。认为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形象有着重大的建构作用。同时剖析了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第四章。本章展现了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认为宁夏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多层次、多类别、多媒介形态、多元力量混杂交织的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提炼出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的四个结构性特征。剖析了媒介融合的概念和中国媒体融合、宁夏媒体融合的现状。剖析了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以及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影响。结论与展望。本文发现,有三种主要因素推动和促动了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的生成与演进。是权力贯穿于大众传播网络演进的始终,并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统一性的制度安排为它的生成与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基础设施的配置和技术的发展创新成为宁夏大众传播网络不断演进的强劲驱动力。本文还发现,宁夏大众传播网络在促进国家政治上的统一、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以及多民族融合等方面,在反映、形塑和建构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象和地方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呈现出以下四个结构性特征。它具有极不稳定-相对不稳定-比较稳定—又开始不稳定的发展特征。同时,它还具有结构上的发展不平衡特征,层级上的汇集性和类别上的分散性特征,以及网络横向间弱连接性等特征。宁夏近百年间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生成与演进对当下的启示:未来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必将是不同媒介并立共存、相互转化的过程。媒体融合能够促进传播网络之间的融通和连接。最后,媒体传播网络与政务系统传播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网络之间的竞争将加剧。

王烨[7](2019)在《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文中认为数字时代,面临颓势的报业正探索多样化的转型路径以实现转型。借用熊澄宇教授(2006)的话:“所有的媒介都将向电子化和数字化靠拢”,我国传统媒体开始依靠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不断革新信息产品,丰富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但是,纵观我国报业市场,用户群体依然不断被来自社交媒体以及各大互联网企业巨头所分食,广告面临断崖式地下滑,传统的盈利模式也不再适用。传统媒体纷纷找寻适合自身的转型之路。颠覆式创新理论原是由经济管理学领域的克里斯汀森教授提出,旨在解释上世纪90年代美国硬盘行业内企业跌宕更新的情况,后被引用至新闻传播学界。学者们认为,传统报业可以通过借用颠覆式创新理论中的内在逻辑而完成数字化转型,巩固其市场地位。新京报,自2003年进入北京市场起,短短十六年间,从一个当初并不被看好的媒体企业,快速成长为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先锋。新京报是我国都市类报纸的代表,其转型的路径以及其转型背后的逻辑,代表了我国这一类报纸未来的数字化转型方向。通过回顾新京报的转型历程,本研究认为新京报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与趋势,符合颠覆式创新理论的整体逻辑。据此,本文将尝试结合颠覆性创新理论,从技术、商业模式和价值网络三个维度出发,以我国报业转型中的北京都市类报纸代表——新京报为个案研究对象,实地调研与分析新京报创刊以来的历史背景、发展理念、操作实践与转型路径等方面的内容,总结新京报在转型过程中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其他都市类报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参考。本文有六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问题、研究框架、创新与不足等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通过梳理与总结颠覆式创新理论、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以及新京报数字化转型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研究经验。第三章围绕“技术颠覆”这一主题,从新闻生产的三个环节:采集、加工与分发,展现技术驱动下新京报新闻生产的变革,试图勾勒出新京报的技术图谱。第四章为传媒环境转变下的“商业颠覆”,分别从“广告定制与线下活动”、“版权合作”以及“传媒+资本”这三方面阐述新京报经营模式上的突破与创新。第五章围绕新京报“价值网络的更新与扩张”,论述新京报作为媒体企业的价值网络演变历程与市场表现。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本研究认为颠覆式创新理论贯穿新京报转型全过程,通过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其价值网络地不断更新与发展,新京报已经将自身打造成为极具多元化、本土化、智能化的资源整合商与服务商。值得注意的是,理论中的创建小型独立机构、塑造企业文化等内容都为我国报业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指导性意见。借助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红利,都市类报纸将再次迎来黄金时代。

陈龙[8](2019)在《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文中研究指明五四以降,各种“主义”激荡角逐,孕育了以“共产主义”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在此过程中,报刊作为凝聚早期共产党人与共产主义组织的精神核心,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中共报刊工作发源于城市,但1948年中宣部发布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提出“我们城市办报的经验还不多,望将经验与问题电告”,似乎忽视了建党以来中共在“城市办报”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聚焦1942年的《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和1948年的《关于城市党报方针的指示》发布的前因后果,不难激发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整体转型的想象。这种转变的多次发生,揭示了中共办报模式主要不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线性发展,而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振荡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意识形态的变迁、地理环境的形塑、中心工作的转换、政党地位的演变是影响中共办报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报刊与党派的关系、报刊与受众的关系、报刊的技术形态、报刊的经营管理及其相互关联与影响的方式是中共办报模式的主要内核。本文拟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模式”的意涵出发,全面系统地对1921-1949年中共办报模式的演变历程进行研究,对中共办报模式作如下历史分期与类型划分:1921年至1927年是“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上海模式”;1928年至1937年是“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瑞金模式”;1938年至1949年是“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时期,形成了中共办报的“重庆模式”与“延安模式”。通过对以上模式的符号化描述发现,中共办报模式的发展轨迹基本是以“党报姓党”为中心线,以“城市办报”和“农村办报”为两级上下波动,其发展存在三种逻辑:作为党派工具的报刊、作为社会公器的报刊、作为生产事业的报刊。时代在变化,报刊的使命任务也应随之变化。《红旗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的经验与教训告诉我们,当前报刊的主要使命是“以建设为自任”而非“炫众以导乱”,报刊发展必须兼顾三种逻辑,不可偏废。要解决“在新形势下办报党报,在保持党性的前提下不断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的问题,应当推动政治方向的引导、读者需求的满足、报刊事业的壮大的有机结合,这是中共办报模式在两级振荡中的曲折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指明了中共办报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牟俊奕[9](2018)在《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世纪之交开始,报业颓势尽显,进入寒冬。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业广告收入断崖式下滑,受众加速流失,经营困难者剧增,报纸消亡论愈演愈烈。报业深陷困境,尽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但最为根本的是商业模式危机。报业危机由来已久,报业一直致力通过商业模式转型进行自救。已有实践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和尝试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然而,大多数报纸自救的尝试收效甚微。一方面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在线广告收入远不足以弥补线下广告的下滑,另一方面关联收入的拓展成效甚微,跨行业投资也难如初愿,并不具普遍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二是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三是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从报业自救的历程看,商业模式的转型最终归于失败。报业未来发展,市场化报纸因商业模式缺失而消亡,少数公益性报纸由政府财政扶持并存留。报业可能消亡,但报业是最为重要的专业内容提供者,报业消亡后,专业内容存在缺口。报业自救的失败,意味着专业内容缺乏商业模式。专业内容的未来商业模式可能在于:内容垂直化且争取内容付费收入,融入新兴媒体依靠生态圈盈利。

王巍[10](2017)在《转型发展的报纸竞争战略 ——《南方周末》个案研究(2006-2016年)》文中研究表明在互联网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现代报业百余年良好的发展格局己告终结,而且迅速进入衰退期。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新媒介总是与旧媒介在时间、金钱、注意力以及它所进入的文化忠诚度上展开竞争”,“旧技术或媒介或者经过激烈的变革之后存活下来,或者成为过旧之物,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保存下来”。①那么,作为旧媒介重要代表的报纸要谋求继续存活,它该如何变革?在与新媒体展开的竞争中,它又该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本论文以《南方周末》为研究个案,适度引入中国另外三家纸媒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重点考察《南方周末》自2006年以来10年期间竞争战略的规划、变革及其效果。力图通过这项研究,揭示中国报业转型发展的复杂境况及战略变迁的相关逻辑,并对仍处于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报业的价值链重建提出了建议。全文以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为主要视角,结合传播学、经济学等有关理论,采取深度对话、实地记录、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阐述、分析《南方周末》在转型实践中对竞争战略的决策与调整、成效与不足,并从宏观背景和比较研究两个角度进行透视,对个案中有普遍性或公共价值的内容进行抽象概括与评述。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提出了核心问题,论述了《南方周末》作为研究个案的理由,并说明了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梳理了相关研究文献;第二章阐述了《南方周末》在报业领域持续领先后遭遇的行业衰退困境;第三章阐述了《南方周末》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转型发展,并分析了其实现转型的潜在优势;第四章选取了中国报业三家既有代表性又与《南方周末》在某些方面相类似的纸媒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竞争战略和实践对《南方周末》的借鉴意义;第五章详细描述了《南方周末》在10年转型发展中对竞争战略的两次大的调整以及相关实践;第六章从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对《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竞争战略的成效与不足进行了述评;第七章(结语)把《南方周末》这一个案放回中国报业转型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提炼这一案例的普遍性,并对报纸转型发展如何重建价值链进行了深度思考。

二、2003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界定
        1.2.1 报业传媒企业
        1.2.2 价值网络
        1.2.3 商业模式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商业模式理论
        2.1.2 价值网络理论
        2.1.3 双边市场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2.2 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2.3 价值网络与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2.2.4 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理论分析
        2.2.4.1 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运行机理
        2.2.4.2 报业传媒企业价值网络重构
        2.2.4.3 基于价值网络重构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理论模型
        2.2.5 简要评述
第3章 我国报业传媒企业价值网络重构、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3.1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3.1.1 价值网络重构对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3.1.2 网络嵌入对价值网络重构与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
        3.1.3 商业模式创新对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3.1.4 环境不确定性对商业模式创新与报业传媒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
        3.1.5 价值网络重构对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影响
        3.1.6 商业模式创新在价值网络重构影响报业传媒企业绩效过程之中的中介效应
    3.2 变量测量
        3.2.1 价值网络重构
        3.2.2 商业模式创新
        3.2.3 企业绩效
        3.2.4 网络嵌入
        3.2.5 环境不确定性
        3.2.6 控制变量
    3.3 问卷设计与数据统计
        3.3.1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3.3.2 防止偏差的控制
        3.3.3 样本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3.4 信度及效度检验
        3.4.1 价值网络重构
        3.4.2 商业模式创新
        3.4.3 企业绩效
        3.4.4 网络嵌入
        3.4.5 环境不确定性
    3.5 相关性分析
    3.6 假设检验
        3.6.1 价值网络重构对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作用的检验
        3.6.2 商业模式创新影响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检验
        3.6.3 价值网络重构影响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检验
    3.7 假设检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3.7.1 假设检验结果
        3.7.2 价值网络重构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3.7.2.1 内部价值网络重构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3.7.2.2 外部价值网络重构对商业模式创新的促进作用
        3.7.2.3 网络嵌入的调节效应
        3.7.3 商业模式创新与报业传媒企业绩效及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
        3.7.3.1 商业模式创新对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影响
        3.7.3.2 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
        3.7.4 价值网络重构与报业传媒企业绩效及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3.7.4.1 价值网络重构对报业传媒企业绩效的影响
        3.7.4.2 商业模式创新的中介效应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内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案例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择
        4.1.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案例分析
        4.2.1 浙报传媒与粤传媒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因素分析
        4.2.2 浙报传媒与粤传媒商业模式创新演进路径
    4.3 案例讨论
        4.3.1 价值网络重构与商业模式创新类型
        4.3.2 商业模式创新类型与企业绩效的显着性差异
    4.4 案例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贡献
    5.3 管理启示
    5.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调研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财经媒体市场的竞争格局演化
    第一节 传统媒体时代财经媒体三维度竞争格局
        一、同一媒介之内的寡头垄断格局
        二、不同媒介间的不完全替代竞争
        三、不同地域层级的伞形竞争格局
    第二节 新兴媒体时代财经媒体两环节竞争格局
        一、财经市场内容环节新竞争格局
        二、财经新兴媒体的平台竞争格局
第二章 财经媒体市场的多方覆盖竞争
    第一节 财经媒体面临的覆盖竞争
        一、搜索引擎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二、社交媒体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应用对财经媒体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财经媒体施加的覆盖竞争
        一、财经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覆盖竞争
        二、财经垂直平台对门户平台的覆盖竞争
        三、财经垂直平台对其他平台的覆盖竞争
第三章 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形成逻辑
    第一节 财经媒体传统市场结构的形成逻辑
        一、管控制度对竞争格局的奠基
        二、商业模式对市场竞争的抑制
        三、技术约束对市场竞争的弱化
    第二节 财经媒体平台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
        一、网络经济效应形成“赢家通吃”平台
        二、市场容量的激增对平台竞争的加剧
        三、技术对竞争的激化及对管控的消解
    第三节 财经媒体覆盖竞争格局的形成逻辑
        一、共同利润对覆盖竞争格局的主导
        二、交叉补贴对覆盖竞争格局的主导
第四章 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的优化建议
    第一节 促进内容环节竞争保障内容生产多样性
        一、市场结构对内容多样性的影响
        二、促进财经内容环节竞争的建议
    第二节 适用“技术中立”保障内容呈现均等性
        一、财经市场可能的“技术中立”
        二、财经市场适用“技术中立”的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的典型模式
    第一节 在线广告收入模式
        一、自建平台争取在线广告
        二、利用自媒体谋求广告分成
    第二节 在线内容收费模式
        一、“硬”付费墙模式
        二、“软”付费墙模式
    第三节 在线增值收入模式
        一、电子商务模式
        二、有偿服务模式
第二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的成效审视
    第一节 在线广告难补偿线下广告
        一、线下广告加速下滑
        二、在线广告停滞不前
        三、广告在线平移失败
    第二节 在线内容收入不成气候
        一、在线内容收入有限
        二、付费墙模式难推广
    第三节 在线增值收入微乎其微
        一、增值收入难遏盈利下滑
        二、增值收入争取事倍功半
第三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成效的反思
    第一节 覆盖竞争令商业模式探索维艰
        一、在线广告面临的覆盖竞争
        二、在线内容面临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增值面临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网络经济致商业模式探索无功
        一、在线广告市场的“赢家通吃”
        二、在线内容市场的“赢家通吃”
    第三节 流量缺失成商业模式发展症结
        一、报媒难以建成内容流量入口
        二、报媒难借内容有效激活流量
第四章 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实践艰难的启示
    第一节 商业模式缺失与中国报业分类发展建议
        一、报媒商业模式缺失渐成必然
        二、报业分类发展及其基本诉求
    第二节 专业化内容在线商业模式再探索的前瞻
        一、基于报媒商业模式发展史的思考
        二、基于新媒体平台商业模式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1.新闻政策
        2.报业市场化
        3.政策工具
    (四)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及文本分析法
        2.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工具视角分析
二、报业市场化改革政策工具应用的阶段性分析
    (一)1992-1995 年:报业市场自由化及报业快速扩张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报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快速扩张
        3.强制性工具:报业改革体系规划及规则建构
        4.混合型工具:产业报告的“暗示”与领导人讲话的“明示”
    (二)1996-2005 年:报业市场深入发展及结构调整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报业资本化运作及转企改制尝试
        3.强制性工具:报业市场和人员管理及报业集团建设
        4.混合型工具:确定改革合法性,内容市场化及提供改革支持
    (三)2006-2012 年:报业市场机制完善及报业转型阶段
        1.工具应用概述
        2.自愿性工具:大规模转企改制的推广及报纸退出机制的完善
        3.强制性工具:报业发展规划及特殊时期报业政策
        4.混合型工具:调整重大事件报道政策及引导报业转型
三、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工具选择分析
    (一)1992-1995 年:市场化新阶段的探索
        1.报业发展:市场新环境和受众新要求
        2.工具选择:复杂环境下的市场工具运用
        3.工具运用:兼顾两种效益的尝试
    (二)1996-2005 年:市场化深入阶段的变革
        1.报业发展:业外资本入局和市场化的不利影响
        2.工具选择:报业质变中的强制性工具运用
        3.工具运用:与资本、市场的深度磨合
    (三)2006-2012 年:市场化深入阶段的变革
        1.报业发展:市场转型期的危机与应对
        2.工具选择:报业转型期的混合型工具支持
        3.工具运用:变化格局中的适应与改变
四、结论
    (一)报业市场化改革各阶段的政策工具总体应用情况
    (二)报业市场化改革政策工具运用的总体思路
        1.以维护主流意识形态为中心
        2.自主实践先行,政策规划跟进
        3.从掌控市场化到辅助市场化
参考文献
致谢

(5)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依据及研究价值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价值
    第二节 理论基础:产业集约化理论
        一 集约化的内涵
        二 产业集约化发展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
        一 研究的创新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路线
第一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发展的粗放化
    第一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模分析
    第二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结构分析
        一 市场集中度
        二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中度
    第三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效率分析
        一 传统主流媒体人均营业额
        二 传统主流媒体的经营效率分析
        三 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水平
    第四节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粗放发展的原因
        一 行政干预与制度约束
        二 资金匮乏
        三 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四 缺乏专业性高素质人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的探索与创获
    第一节 奠定集约化发展的基础
        一 总体部署:产业化起步与市场化探索
        二 多措并举:产业繁荣阶段
    第二节 集约化发展的尝试与加速
        一 调整收缩:集团化发展阶段
        二 融合加剧:产业融合发展阶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主流媒体产业集约化发展可行路径之一:做大主流媒体规模
    第一节 加快产业融合,提高竞争实力
        一 主流媒体产业内的融合
        二 主流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融合
        三 主流媒体与非传媒产业的融合
    第二节 推进产业聚集,实现集群发展
        一 主流媒体产业的空间聚集
        二 建立合作联盟,构建虚拟产业集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主流媒体集约化发展的可行路径之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第一节 保障内容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分发
        一 实现内容产品的增值与创新
        二 构建信息内容的分发系统
    第二节 夯实主流媒体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
        一 加强核心数字技术的自主研发
        二 推动传媒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构建复合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
        一 培养适应新传播环境的复合型人才
        二 完善吸引、留住传媒人才的流程
    第四节 强效制度支持,为产业保驾护航
        一 重塑传统主流媒体的市场主体
        二 制定科学的传统主流媒体产业规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选题缘由、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缘由
        三、研究思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报纸传播初占主导地位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26-194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中的宁夏及其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一、宁夏作为地方空间的被生产过程以及初始形成
        二、宁夏独特的多民族共生关系
    第二节 1926-194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中山日报》《贺兰》等报刊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为期几个月的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报纸传播网络初占主导的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呈现
        一、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和构建生成的历史意义
        二、制约宁夏传媒发展并影响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三种要素
第二章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49-1979)
    第一节 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一、独特的空间再生产:宁夏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之空间生成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特殊性和一般性
    第二节 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1949-1979年间宁夏6份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新闻传播实践
        三、电视新闻传播实践
    第三节 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三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剖析
        一、1949-1979年间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媒体制度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支撑作用
        三、媒体基础设施、媒介技术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制约与支撑
第三章 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的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构建(1979-2003)
    第一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大众传媒实践
        一、以党报为首、以其他报纸为补充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宁夏无线广播的新闻传播实践
        三、宁夏无线、有线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
        四、1998-2003年间宁夏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第二节 1979-2003年间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逐层呈现
        一、多元报纸传播网络
        二、无线广播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广播传播网络
        三、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占主导地位的电视传播网络
        四、处于起步阶段的新媒体传播网络
    第三节 电视传播网络占据主导的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结构分析
        一、宁夏多元大众传播网络的结构性特征
        二、大众传播网络对宁夏多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形象的重大建构
        三、媒体体制的发展与确立对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的双重影响
第四章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2003-2018)
    第一节 2003-2018年间宁夏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宁夏以党报为首、以都市报为重要支撑的主要报纸的新闻传播实践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实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2003-2018年间宁夏新媒体、新新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以新闻网站和手机报为代表的宁夏新媒体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二、以媒体微博、媒体微信为代表的宁夏新新媒体的发展及问题
    第三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宁夏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实践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解析和中国媒介融合的现状
        二、宁夏大众传媒在媒介融合面向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四节 宁夏全景式大众传播网络结构的逐层呈现
        一、宁夏报纸传播网络中都市报的影响力渐次衰退
        二、广播、电视传播网络不再居于主导位置,影响力不断收缩
        三、新媒体传播网络曾迅速发展,不断扩张,现在又逐渐归于平淡
        四、新新媒体传播网络不断应用新媒介,影响力却始终有限
    第五节 面向媒介融合的全景式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
        一、整体性结构特征
        二、用户群体的固化、迁徙与流动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双重影响
        三、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新媒体对宁夏大众传播网络的冲击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当代启示
    三、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清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理论:技术、商业模式与价值网络
    第二节 都市类报纸面临的困境
    第三节 新京报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章 技术“颠覆”:新京报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 新闻采集方式的技术改进
    第二节 新闻加工模式的技术变革
    第三节 新闻分发渠道的技术开拓
第四章 商业“颠覆”:新京报经营模式的创新
    第一节 广告定制与线下活动
    第二节 版权合作
    第三节 创客活动
第五章 价值主张“颠覆”:新京报价值网络的演变
    第一节 竞争进入市场:精英化、高端化、专业化
    第二节 产品迭代更新:数字化、深度化、社交化
    第三节 合作拓展融合:移动化、平台化、共享化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颠覆式创新理论贯穿新京报转型全过程
    第二节 新京报转型实践具有普遍价值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回顾与梳理
        一、国外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中共宣传工作研究的关键词及启示
        (二)有关办报模式与中共整体转型的研究
        二、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梳理
        (一)对于中共办报模式演变的两种认知
        (二)对于中共党报理论发展的主流观念
        (三)对于中共领袖办报思想的充分总结
        (四)对于中共办报模式内涵的初步归纳
    第三节 核心概念与界定
        一、模式的基本概念
        二、模式的主要功能
        三、模式的思维缺陷
        四、中共办报模式的概念阐释
    第四节 基本思路与框架
        一、勾连学术网络、形成想象空间
        二、引入多学科的视角与研究方法
        三、进行历史分期,凸显模式差异
        四、明晰构成要素,描绘模式全景
        五、形成研究问题,彰显研究意义
    第五节 章节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报为机关:中共办报模式的初步探索(1921-1927)
    第一节 中共办报实践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轮廓
        一、陈独秀: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奠基者
        二、机关论:早期中共党报理论的主核心
        (一)党管党报
        (二)全党办报
        (三)上层宣传、下层鼓动
    第三节 中共办报“上海模式”的探索
        一、《新青年》:中共报刊的初始范本
        (一)报为主业,宣传建党
        (二)生产符号权力的报刊
        (三)凝聚政党组织的报刊
        二、“上海模式”的基本内涵
        (一)党性原则:“一人之报”到“一党之报”
        (二)内容策略:“知识气质”与“两级传播”
        (三)技术形态:“编印分离”与“全党办报”
        (四)经营管理:拨款制对报刊经济属性的消解
    第四节 “上海模式”的开创意义与不足
第二章 报为工具:中共办报模式的基本成型(1928-1937)
    第一节 中国革命环境的剧烈变化
        (一)中共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二)领导层进入不稳定时期
        (三)党内路线斗争接连不断
    第二节 中共党报思想的体系建构
        一、继承与突破:瞿秋白之于陈独秀的党报思想
        二、向上走与向下走:中共党报理论的发展趋向
        (一)向上走:“党报姓党”与“全党办报”
        (二)向下走:“群众办报”思想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中共办报“瑞金模式”的形成
        一、党性原则:党报与党“同频共振”
        二、内容策略:斗争性与建设性并存
        (一)“工具论”催生“斗争性”
        (二)执政党办报孕育“建设性”
        三、技术形态:公开刊物“内刊化”
        四、经营管理:普遍采取战时拨款制
    第四节 “瑞金模式”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第三章 城乡互动:中共办报模式的多元发展(1938-1949)
    第一节 中共办报内外环境的变化
        (一)国共两党的相互形塑
        (二)白区与红区路线之争
    第二节 中共党报理论的基本成熟
        一、一以贯之:毛泽东办报思想的深厚积淀
        (一)求学时期:我所愿做的工作是新闻记者
        (二)大革命时期:报刊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
        (三)土地革命时期:报刊内容应“由远及近”
        (四)抗日战争时期: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
        二、定于一尊:中共党报理论的内涵深化
        (一)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确立
        (二)推动全党办报的组织化运作
        (三)明晰报刊的基本内容与策略
    第三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分化并立
        一、夹缝生长:中共办报“重庆模式”另辟蹊径
        (一)党性原则:坚守阵地与增强党性相统一
        (二)内容策略: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三)技术形态:以独立面目开展合法斗争
        (四)经营管理:广告业务与多种经营铺开
        二、重庆模式”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
        三、完全党报:中共办报“延安模式”推向全党
        (一)党性原则:党对报刊的高度控制
        (二)内容策略:联系群众的改版路径
        (三)技术特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四)经营管理:“工具论”下力求自给
        四、“延安模式”的重要地位与历史缺陷
第四章 两极分化:中共办报模式的差异根源
    第一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环境差异
        (一)办报业态的差异
        (二)传播对象的差异
        (三)经济来源的差异
    第二节 中共办报模式的路径差异
        (一)“农村办报”的发展路径
        (二)“城市办报”的发展路径
余论
    (一)“工具论”决定了中共报刊面貌
    (二)“工具论”存在以我为主的缺陷
    (三)报刊发展的三种逻辑不可偏废
    (四)推动报刊发展逻辑的殊途同归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向导》篇目一览表
    附录2 :《布尔塞维克》篇目一览表
    附录3 :《红旗周报》篇目一览表
在学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9)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
第一章 加速恶化的报业危机
    第一节 广告收入断崖式下跌
        一、新世纪初开始的初步下滑
        二、次贷危机下的大幅缩减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断崖式下滑
    第二节 受众加速流失
        一、报纸发行总量剧减
        二、年轻受众丧失殆尽
    第三节 报纸倒闭者剧增
        一、西方国家报纸倒闭潮愈演愈烈
        二、国内报纸濒困者与日剧增
第二章 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实践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在线延伸
        一、争取在线内容收入
        二、阻断广告收入下滑
    第二节 依托主业拓展相关业务
        一、依靠内容进入图书出版
        二、依托发行发展物流配送
        三、凭借传播开展信息咨询
    第三节 跨行业投资开源拓收
        一、有选择发展垂直电商
        二、借助并购进入文娱业
        三、投资地产等高利润行业
第三章 报业自救商业模式探索的失败
    第一节 传统商业模式无法在线复制
        一、在线内容收入微乎其微
        二、广告收入下滑趋势加速
    第二节 关联收入拓展收效甚微
        一、关联收入杯水车薪
        二、关联业务竞争激烈
    第三节 跨业投资转型鲜有成效
        一、跨业投资难具普遍性
        二、跨业投资收益难如初愿
第四章 报业商业模式探索失败的原因
    第一节 报业遭遇多方覆盖竞争
        一、社交媒体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二、搜索引擎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三、在线应用对报业的覆盖竞争
    第二节 报业内容收费存在瓶颈
        一、受众存在免费阅读内容的习惯
        二、专注注意力的内容难以收费
        三、报业面临覆盖竞争无法收费
    第三节 报业广告面临多重竞争
        一、在线新闻平台分食广告收入
        二、新媒体生态圈侵吞广告收入
第五章 商业模式缺失下的报业发展前瞻
    第一节 报业发展的两种趋势
        一、市场化报纸或逐步消亡
        二、公益性报纸由财政供给
    第二节 专业内容商业模式待重塑
        一、报业消亡引致专业内容缺口
        二、报业自救失败引致专业内容商业模式缺失
        三、专业内容商业模式重塑的基本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转型发展的报纸竞争战略 ——《南方周末》个案研究(2006-2016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框架
        1.2.1 研究的对象
        1.2.2 研究的方法
        1.2.3 研究的理论框架
    1.3 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1.3.1 对报业转型的研究
        1.3.2 对报业竞争战略的研究
2 《南方周末》的现实困境:一直在领先,行业却衰退
    2.1 《南方周末》是传统报业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功者
        2.1.1 《南方周末》在传统报业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
        2.1.2 《南方周末》在传统报业的成功是坚持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成功
    2.2 传统报业在本世纪整体进入衰退期
        2.2.1 新进入者威胁巨大直接拉低行业价值
        2.2.2 替代品威胁巨大已成实质性主流产品
        2.2.3 买方议价能力大增并快速向替代品转移
        2.2.4 供应商形势艰难且成本居高难下
        2.2.5 现存竞争者大量退出行业加速萎缩
    2.3 加速中国报业衰退的特殊因素
        2.3.1 政策因素
        2.3.2 体制机制因素
        2.3.3 人力资源因素
3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竞争力分析
    3.1 转型发展是《南方周末》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3.2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竞争劣势
        3.2.1 在传统报业的竞争中从绝对优势变成相对优势
        3.2.2 参与互联网媒体行业竞争面临的主要挑战
    3.3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竞争劣势的形成原因
        3.3.1 传统惯性思维强大,产业布局过于单一
        3.3.2 体制机制建设严重滞后,发展阻碍既多又大
    3.4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潜在优势
        3.4.1 “美的品牌+小的规模”是独特优势
        3.4.2 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是坚实基础
        3.4.3 多元化布局的数字化建设有一定经验
4 对三家有代表性纸媒的比较研究
    4.1 人民日报社:发挥中国报业第一品牌影响力
        4.1.1 人民日报转型发展思路沿革
        4.1.2 人民网概况及其竞争战略
        4.1.3 人民网的主要竞争实践
        4.1.4 人民网的成效与不足
        4.1.5 人民日报社的转型发展实践对《南方周末》的借鉴价值
    4.2 《东方早报》:内容依旧为王
        4.2.1 澎湃新闻概况
        4.2.2 澎湃新闻的竞争战略
        4.2.3 澎湃新闻的主要竞争实践
        4.2.4 澎湃新闻的成效与不足
        4.2.5 《东方早报》的转型发展实践对《南方周末》的借鉴价值
    4.3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多元化典范
        4.3.1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概况
        4.3.2 浙报集团转型发展的竞争战略
        4.3.3 浙报传媒的主要竞争实践
        4.3.4 浙报传媒的成效与不足
        4.3.5 浙报集团的转型发展实践对《南方周末》的借鉴价值
5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竞争战略与实践
    5.1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竞争战略
        5.1.1 第一次调整:进入替代行业,开发系列新产品拓展竞争领域
        5.1.2 第二次调整:全面融合,品牌成为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核心支点
    5.2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主要竞争实践
        5.2.1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
        5.2.2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三项重点工程
6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6.1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成效
        6.1.1 品牌逐渐成为转型发展商业模式的核心基石
        6.1.2 内容优势在融合传播中差异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6.1.3 营销结构发生质变经营转型初获成功
    6.2 《南方周末》转型发展的不足
        6.2.1 传统路径依赖过于强大
        6.2.2 缺乏重量级的互联网媒体拳头产品
        6.2.3 技术能力后劲不足
    6.3 进一步提升《南方周末》转型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6.3.1 构建品牌生态圈
        6.3.2 以付费墙理念提升优质内容经济价值
7 结语:报纸转型发展的价值链重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四、2003年中国报业广告经营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价值网络视角的报业传媒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任义忠. 山东大学, 2020(12)
  • [2]中国财经媒体市场结构研究[D]. 管雅月.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报媒系新兴媒体商业模式研究[D]. 肖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1992年-2012年中国报业市场化政策研究[D]. 唐曙倩.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5]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的演进研究 ——基于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视角[D]. 王琼瑶. 郑州大学, 2020(02)
  • [6]宁夏大众传播网络构建研究(1926-2018)[D]. 张学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7]颠覆式创新理论视域下的报业转型 ——以新京报为例[D]. 王烨. 深圳大学, 2019(09)
  • [8]中共办报模式演变史研究(1921-1949)[D]. 陈龙. 暨南大学, 2019(08)
  • [9]报业自救的商业模式探索及其失败原因分析[D]. 牟俊奕.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5)
  • [10]转型发展的报纸竞争战略 ——《南方周末》个案研究(2006-2016年)[D]. 王巍. 武汉大学, 2017(07)

标签:;  ;  ;  ;  ;  

2003年中国报刊广告管理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