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灸临床特点谈针灸研究方法论

从针灸临床特点谈针灸研究方法论

一、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论文文献综述)

徐东升,李亮,景向红[1](2021)在《针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科学与国际化的融合——香山科学会议第704次学术研讨会纪要》文中指出针灸学是我国在国际上能够主导发展方向、引领学术潮流并取得突破的原创性学科,其所蕴含的生命科学规律逐渐被认识。然而,随着针灸医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国际传播,在现代医学和国际化冲击下,针灸学面临的"内忧"和"外患"逐渐显现,对针灸学的理论和实践均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保持针灸学科特色,彰显针灸疗效,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健康,是针灸学科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李泓涛[2](2021)在《现代小儿推拿病谱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了解小儿推拿在人群中认知情况,从而发现并探究其在人群中推广方式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推广小儿推拿病谱创造条件。2.探索现代小儿推拿病谱情况,生成相应循证病谱和频次病谱,与现当代不同流派小儿推拿专着文献病谱进行比较,从而为现代小儿推拿临床提供参考。方法:1.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与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访谈法开展预调查,收集了天津市和平区鞍山道小学和米格国际幼儿园5位老师或家长的观点意见,并结合相关教材和指导教师意见攥写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涉及基本情况、普及程度、认知程度、推广方式四个方面,问卷共15项,多选题5项,单选题9项,开放题1项。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2种方式估计调查问卷样本量大小,通过计算至少需要423份调查问卷才能满足调查需要。采用微信问卷星小程序进行电子问卷发放,全部问卷采用电子终端填写,每位调查对象问卷的最大填写次数设置为1次,同时通过海报和社团进行问卷推广。历时一个月(2020年10月11日8点-2020年11月10日8点),调查终端实际回收电子问卷511份,剔除2份(非天津IP地址),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09份,实际回收率为120%(509/423)。最终数据通过问卷星网站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通过SPSS22.0绘制相应条形、扇形统计图,以了解各个选项实际选择情况。2.小儿推拿病谱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万方(Wan Fang)医学主题词库、Pubmed中MeSH及多次预检索确定主题词,采用主题词法通过选择八大国内外数据库,国外四大数据库即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国内四大数据库即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CBM),全部数据库检索的时间段为197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全部搜索文献题录导入Note Express3.3进行查重和疾病系统分类,疾病分类与病名确定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并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十三五《儿科学》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中医儿科学》教材进行系统分类、病名症状规范及合并,同时采用文献研究中“孤证不立”原则剔除相应文献,最终获得病谱数据。3.小儿推拿等级病谱研究选择研究二中病谱文献结果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独立干预RCT文献、RCT文献、其他临床文献四个分类进行手工分类筛选,文献筛选过程采用PRISMA原则,根据相应标准制定小儿推拿循证病谱等级和小儿推拿频次病谱等级划分。其中循证病谱等级根据现有小儿推拿病谱研究情况与文献实际情况,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原则进行文献证据等级评价和文献质量偏倚评价,文献证据等级评价参照导师杜元灏教授《现代针灸病谱》评价标准及牛津大学循证医学(EBM)中心关于文献类型的“新五级”证据标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九级”证据标准自拟等级标准,遵循循证证据等级原则,采用自拟的三级五等等级评价标准。文献质量偏倚评价采用改良的Jadad评价(7分法)和Cochrane手册(版本号:5.1.0)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评估。频次等级病谱研究采用普莱斯定律确定频次病谱数,区分高频病谱与低频病谱。全部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严格根据纳排标准严格筛选文献,提取相关信息,遇到分歧则引入第三名研究人员协商决定。结果:1.问卷调查结果基本情况方面,根据本问卷调查实际人群,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低年级同学对于本问卷的参与程度较高(占88.88%),且81.53%的调查者为女生,75.44%的调查者为医学生。普及程度方面,96.86%的调查者知晓小儿推拿,“网络”(占47.46%)及“电视节目”(占47.06%)是调查者对于小儿推拿知晓主要的来源途径,同时不能忽视“学校影响”(占12.17%)的信息来源。认知程度方面,具体认知不足,存在认知偏差。99.61%调查者认可小儿推拿具有治疗效果,但无法认知其具体治疗价值;对于治疗范围存在认知模糊,对于治疗脾胃疾病(占87.23%)较为支持;调查者不了解小儿推拿的具体治疗方式,认可小儿推拿“相比抗生素副作用少”(占87.62%)及“疾病远期预防效果”(占73.87%),同时担心其“延误病情”(占52.65%)及“皮肤损害”(占47.35%)的不良反应。推广方式上,调查者最认可是“医生的推广影响”(占92.34%)和“义诊活动”(占88.61%),但对于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占64.44%)与“循证医学研究”(占55.6%)的认识不足。2.现代小儿推拿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万方医学主题词库、Pubmed中MeSH主题词及预检索确定中文检索主题词25个,外文检索主题词4个。通过八大数据库搜索,其中CNKI16222篇,VIP207篇,Wang Fang20075篇,CBM1978篇,Pubmed190篇,Cochrane29篇,Web of science85篇,Embase21篇,中文数据库共检索文献38482篇,外文数据库共检索文献315篇,一共38797篇。论文摘要导入Note Express3.3,通过查重后获得文献篇,通过手工筛选剔除文献篇,最终获得具有明确分类的临床文献8119篇,279项病谱,通过文献研究中“孤证不立”原则剔除文献109篇,最终获得8010篇文献共计170项病谱纳入最终研究,最终筛选出170项现代小儿推拿学病谱,其中西医病名共有133项(占78.24%),西医症状或体征有22项(占12.94%),中医病名有15项(占8.82%)。在15个疾病系统分类中,病谱种类前三的是消化系统疾病41项(占24.12%)文献数3327篇(占41.54%),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或损伤疾病37项(占21.76%)文献数1099篇(占13.72%),呼吸系统疾病16项(占9.41%)文献数1293篇(占16.14%),三类系统疾病占总病谱的比例为55.29%,占总病谱文献量的比例为71.40%。单个病种中,腹泻文献数最多,为1756篇(占21.92%)。3.现代小儿推拿病谱等级研究循证病谱筛选得出共有Ⅰ级病谱(Ⅰ)14项,Ⅱ级病谱(Ⅱ)68项,其中Ⅱa级病谱7项,Ⅱb级病谱10项,Ⅱc级病谱51项,Ⅲ级病谱(Ⅲ)88项,从而构建起小儿推拿循证等级病谱。频次等级病谱中采用普莱斯(Price)文献定律,通过公式计算频率界定值m=31.39,取整数为32,在170项病谱中共有高频病谱(High Frequency Spectrum,HFS,A级)34项,低频病谱(Low Frequency Spectrum,LFS,B级)136项,34项病谱疾病文献总数超过50%(达到86.05%),基本符合普莱斯定律,高频病谱(A级)主要存在于消化系统(26.47%)、呼吸系统(17.65%)和肌肉骨骼系统(17.65%)与前一种循证病谱研究方法较为一致。将两种等级病谱统计结果合并,按照文献循证等级原则排序构建起小儿推拿病谱等级表。将现代不同小儿推拿学术流派和来源的7本小儿推拿专着中的病谱进行统计,生成小儿推拿专着病谱共获得病谱64项,占总病谱170项的37.64%,专着病谱总覆盖率为92.18%,64项中Ⅰ级14项,Ⅱ级24项,其中Ⅱa6项,Ⅱb6项,Ⅱc12项,Ⅲ21项,其中Ⅰ级病谱(Ⅰ级病谱14项)全部被覆盖。64项中高频病谱(A级)为27项占42.19%(27/64)。同时通过绘制词云(Word Cloud,WC)比较专着病谱与小儿推拿病谱,发现小儿推拿病谱基本包含专着病谱,同时内容范围更广而丰富。结论:1.本问卷调查情况更能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本科低年级女性医学生对于小儿推拿的认识水平。结果表明小儿推拿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群体的知晓度较高,但对于治疗范围、治疗方式认知不足。表明需要结合医师群体加大小儿推拿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小儿推拿基础医学和循证医学研究和推广。2.通过文献计量学研究,最终筛选出170项现代小儿推拿学病谱,其中西医病名133项,西医症状或体征22项,中医病名15项。3.通过循证评价研究方法,筛选得出Ⅰ级病谱(Ⅰ)14项,Ⅱ级病谱(Ⅱ)68项,其中Ⅱa级病谱7项,Ⅱb级病谱10项,Ⅱc级病谱51项,Ⅲ级病谱(Ⅲ)88项。通过文献研究方法,筛选得出高频病谱34项,低频病谱136项。最终构建起包含循证等级病谱和频次病谱的现代小儿推拿等级病谱,基本符合现代病谱研究范围趋势。

肖雄[3](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康婧[4](2021)在《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1.基于混合方法研究思路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的循证特点,依托针刺前瞻性临床试验原始数据,探索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2.以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MUI)为例,从有效性、安全性、初始效应和持续效应角度剖析针刺治疗方案,结合定性研究中的专家访谈方法,形成较高质量证据的方案完善建议,为下一阶段临床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优化方案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既往混合方法与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相关文献,梳理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核心要点,以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方式,即定量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有序结合,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展开本课题。第一阶段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进行多角度深入统计分析,本阶段分为两部分进行研究:研究一评价电针治疗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二评价采用相同针刺方案下,对比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与非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接受12周电针治疗与24周随访观察后,评估电针在两组患者间是否存在差异,讨论该针刺方案对均衡型MUI患者是否具有治疗特异性。第二阶段在定量研究结论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法对专家进行访谈,利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探索相关的影响因素,为该针刺方案的优化提供定性参考依据。研究结果1.定量研究1.1临床疗效分析研究一纳入均衡型MUI患者共79例,电针组34例,对照组45例。经过12周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在主要结局指标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人数占比为32.4%;次要结指标如排尿次数、夜尿次数、尿急次数、尿垫使用量、漏尿量等方面较基线均有明显改善,虽然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各指标数据较为接近,说明相比持续治疗36周的对照组,12周治疗24周不干预的电针组疗效存在一定优势。在生活质量方面,电针组尿失禁问卷量表在三个时间段的评分较基线对比呈持续下降趋势,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受尿失禁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小。1.2初始效应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在治疗期内首次访视时(第2周),电针组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患者例数为2人,从基线到首次出现疗效所用平均时间为4.35±4.42周。与对照组相比,虽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随着电针组的治疗次数增加,电针组疗效变化明显,尤其是在第12周为甚,提示针刺效应的实现需要累积一定的时间与刺激量。对影响初始效应的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合并疾病越复杂、24小时尿失禁次数越多,初始效应越不佳。1.3疗效持续性分析研究一结果表明,12周电针治疗结束后,电针对均衡型MUI患者存在较长时间的针刺持续效应,该效应可持续至随访结束。在整个随访期内,电针组患者的疗效持续时间为16.0±10.28周,随访结束时电针组有效人群比例达70.6%。对影响疗效持续性的相关因素分析发现,均衡型MUI患者在第12周时有效人群比例越高,随访期的疗效持续效应时间越长。1.4原始方案对均衡型MUI疗效特异性分析研究二纳入249例MUI患者,其中均衡型MUI患者34例,非均衡型MUI患者215例,均以相同的针刺方案进行治疗,评价两组患者在主要疗效指标、次要疗效指标、初始效应、持续效应与安全性等方面差异。两组患者虽然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非均衡型MUI患者在各项指标的数据比较更占优势,提示对于均衡型MUI有必要在现有针刺方案基础上进行针刺方案的优化。2.定性研究通过目的性抽样方法中的滚雪球抽样与方便抽样法确定9位访谈专家,转录文本资料约8万字,采用主题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深度分析,形成4个主题:治疗方案优化的辨证思考、方案优化的临床取穴思考、治疗频次和时机与疗效的关系、对针刺疗效持续性的思考,与第一阶段定量研究结果充分融合,在保障原始方案对于均衡型MUI患者有效且安全的情况下,对人群定义分类、针刺干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3个大方面进行了完善,形成针刺方案优化的建议。研究结论1.构建了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治疗方案优化的方法学框架1)研究筹备阶段:针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原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结合针刺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特点,从有效性、安全性角度概况描述原始针刺方案;2)研究设计阶段:遵照循证医学指导原则,依托学术专家团队事先设计课题实施方案,采用混合方法中的解释性序列设计,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有序进行,对针刺方案治疗效果的优势与不足进行量化;3)数据分析阶段:根据课题实施计划,通过多因素及重要变量筛选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针刺原始方案的初始效应、持续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针刺治疗方案的完善要点,为下一阶段专家访谈提供数据支持;4)定性访谈阶段:引入专家深度访谈法既可验证定量研究中的部分结果,又可扩充符合针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治疗方案完善要点,弥补原有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方案外推性的不足。遵循混合方法设计原则整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果,制定较高质量证据的针刺方案完善建议。2.形成了均衡型混合型尿失禁的针刺方案优化建议均衡型MUI的针刺优化方案采用了PICO方式呈现,即患者人群(P)、干预(I)、对照(C)、结局(O)。(“*”表示在原方案上优化的部分)。⑴人群P*依照欧洲泌尿外科协会工作组的建议,受试者须符合混合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既存在伴有急迫感的非自主漏尿,又存在伴随使力、喷嚏和咳嗽等出现的非自主性漏尿。在一周内患者的压力性尿失禁与急迫性尿失禁出现的漏尿次数相同。通过病史、体格检查、膀胱排尿日记卡和咳嗽压力试验等进行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受试者年龄处于35-75岁之间;出现混合性尿失禁症状至少3个月;咳嗽压力试验结果呈阳性;尿失禁症状达到中重度,即尿失禁严重程度指数(Urinary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3分;基线期72小时尿失禁次数至少为2次。主要排除标准包括:单纯压力性尿失禁,单纯急迫性尿失禁,或其他类型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II度;膀胱残余尿量>30ml;最大尿流率<20ml/s;有盆底手术史。所有受试者在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⑵干预I基础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入组后接受12周电针治疗,每周3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36针次。随访期治疗*:电针组受试者在24周随访期内,前8周接受电针治疗,每周1次,每次治疗30分钟,共计8次。针灸师资质:针刺治疗由具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针灸师完成。取穴*:双侧中髎穴、双侧会阳穴、双侧三阴交穴。定位:中髎:在骶部,当次髎下内方,适对第3骶后孔处。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三阴交:胫骨内侧缘,内踝尖上3寸。操作*:中髎穴在第3骶后孔外上约1cm处进针,针刺角度向内向下约30-45°,针刺深度50-60mm;会阳穴的针刺角度稍向外上斜刺,针刺深度50-60mm;提插捻转以得气(局部产生酸麻胀痛感或针感向会阴部或肛门部传导);三阴交穴进针采用直刺法,针刺深度20mm-40mm,提插捻转以得气。电针仪电极连接于双侧中髎穴和会阳穴的针柄上;选取疏密波,频率10/50Hz,电流强度0.1-5m A。⑶对照C对照组受患者采用索利那新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共36周。盆底肌训练包括在医院进行的集中训练和家庭训练两种形式。集中训练要求患者在专业治疗师指导下于医院内进行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包括识别接受训练的盆底肌肉,专注训练阴道、肛门周围肌肉力量。患者分别在仰卧位、站位、坐位三种姿势下进行训练,需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肉,保持8秒,放松8秒,然后进行4次快速收缩,每次持续1-2秒。上述训练在每种姿势(仰卧位、站位、坐位)下重复12次。每次训练45分钟,前12周每周1次,后24周每隔4周1次。集中训练由接受过专业治疗师培训的科研助手组织,第1-12周每周1次,第13-36周每四周1次。集中教授患者正确的盆底肌训练方法:正常呼吸时保持肢体不动,收缩会阴及阴道周围的肌肉;以最大力度持续收缩盆底肌,保持8s,放松8s,然后做4个持续时间1-2s的快速收缩,并在不同体位(仰卧、坐立和站立)下重复上述操作12次。家庭训练要求患者在家自己进行训练,并且从专业网站下载PFMT视频作为指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姿势,每日训练3次,早、中、晚各一次,每次做一组(包括12个持续性收缩与48次快速收缩),持续36周。患者跟随盆底肌训练指导视频进行学习,并通过训练日志记录盆底肌训练的次数。口服索利那新(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1次5mg,共36周。⑷结局O疗效评价指标*:(主要结局指标)第1-12周平均24小时尿失禁次数较基线改善50%的例数。疗效持续性评价*:随访24周期间患者疗效平均持续周数。

米淑琦[5](2021)在《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脑卒中后遗症期遗留吞咽障碍或肢体障碍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是肺炎的高发人群,具有基础情况差、病原菌复杂、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化痰、氧疗等对症处理为辅,在控制感染、排痰不畅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受到关注。既往不少针灸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刺、拔罐分别用于肺炎的治疗中,具有抗炎、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本次研究在于探究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的优势所在。研究目的1.基于现代文献数据挖掘,探究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选穴依据。2.通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评价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拔罐在肺炎治疗的作用优势及特点,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提供参考。3.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针罐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治疗进行对比,观察针罐结合辅助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治疗作用,包括对患者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排痰方面)、血液炎性指标、预后等,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提供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研究方法1.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维普4个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2月,纳入针灸疗法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临床疗效观察、队列研究。采用Excel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6.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分析针灸疗法在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检索 CNKI、CBM、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 和 Cochrane Libaray,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2月,纳入相关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拔罐在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病程及有效率方面的作用。3.针罐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依据随机数字表,将61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患者分至试验组、对照组。3.1治疗方案3.1.1对照组根据2019年《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制定西医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原发病;先使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回示后改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积极施以化痰、吸氧、退热等对症治疗。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3.1.2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拔罐治疗。针刺: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合谷、足三里。实证加中脘;虚证加气海。发热加鱼际,腹胀便秘加天枢,咳痰不畅加天突。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肺俞、大椎,肺俞行平补平泻法30秒,大椎行提插泻法15秒,均不留针;而后取仰卧位,针刺合谷、尺泽、足三里,诸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手法30秒,留针15-20分钟。拔罐:选穴为大椎、风门、肺俞以及依据胸部听诊啰音较多部位局部选穴。操作: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先在上背部和听诊啰音较多部位施予闪罐,而后在上述选穴施予留罐5分钟,力度使得罐内皮肤隆起约1-2mm,不宜过度吸拔。每日行针刺、拔罐治疗各1次,治疗7天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3.2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3.2.1主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排痰积分:痰液性质和排痰量。评价时点:每日监测,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进行比较。3.2.2次要观察指标和评价时点包括血WBC、NE%、CRP,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患者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评价时点:实验室指标、CPI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于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结束后评价。死亡率于治疗结束后第14天、第28天随访记录评价。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一1.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出4276篇文献,查重后剩2740篇文献,最终纳入44篇文献,共提取处穴位处方51组,涉及腧穴82个,总频次340次。1.2结果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选穴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居多;取穴以四肢、背腰部为主;五输穴、交会穴、背俞穴、络穴较为常用;根据关联规则分析核心穴对:曲池-足三里-合谷。根据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足三里、曲池、合谷、太冲、丰隆;列缺、中府、风池;脾俞、肾俞、肺俞、大椎。2.文献研究二2.1纳入文献情况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到714篇文献,最终纳入13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表时间为2007-2020年,均为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干预措施均为单纯拔罐加西药治疗与西药对照。9项研究对象为儿童,余4项研究对象为成年人,又以中老年人居多。2.2结果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1.19,95%CI(1.14,1.24),P<0.0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能缩短患者退热、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长,[MD=-0.46 天,95%CI(-0.68,-0.24),P=0.0005;MD=-1.86 天,95%CI(-2.05,-1.67),P<0.00001;MD=-1.00 天,95%CI(-1.13,-0.87),P<0.00001]。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较对照组而言,试验组能缩短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改善肺部体征。3.临床研究3.1排痰积分在排痰积分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排痰积分经治疗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治疗第3天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痰液性质积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各自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排痰量积分,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第3天(P<0.01);对照组中,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个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血液炎性指标WBC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分别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相比均有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的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NE%在组内比较: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NE%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第7天低于第3天(P<0.01);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两组经治疗后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两组治疗各时点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组内比较:试验组治疗第7天、治疗第3天较治疗前,治疗第7天较第3天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第7天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在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3 CPIS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CPIS评分显着降低(试验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第7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评价时点的两两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经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组间比较: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分别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5第14天及第28天死亡率两组患者在第14天、第28天死亡率经卡方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结果提示:针灸治疗本病重视近部选穴,循经远取;阳经使用居多;强调特定穴使用;核心穴对是“曲池-合谷-足三里”。2.拔罐辅助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拔罐疗法辅助治疗肺炎能缩短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提高临床有效率,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3.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针罐结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肺炎相关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痰液性质、减少痰量有明显优势;能够降低血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谢依璇[6](2021)在《近五年国外SCI针灸临床文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深入了解近五年(2015-2019)来国外针灸研究的基本概况以及国外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现状,本研究着眼于近五年收录于SCI源期刊、第一作者为非中国(包括台湾)人的国外针灸研究英文文献,对目标文献进行文献数量与内容上的提取与深度分析,以期分析当前国外针灸研究的现状与特点,评析当前国外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从而为国内外学者进一步提高针灸研究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推广、弘扬针灸的精神内涵,进一步促进中国针灸乃至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略尽绵薄之力。方法:分别以 acupuncture 和 moxibustion 为检索词,选取 Web of Science(SCI)、Pubmed两大外文数据库,选取收录时间在2015.01.01-2019.12.31范围内的国外针灸SCI源期刊英文文献,使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器、Excel等数据管理器对所获文献进行管理,根据目标文献摘要等信息对文献进行初步分类,再根据提取的文献基本信息对目标文献的年度分布、出版物地域、出版物期刊、文献涉及学科类别等分别进行报告,以初步掌握近五年国外针灸研究概况;同时对所获文献按照研究主题分为针刺相关研究文献与艾灸相关研究文献,分别对两类文献进行文献内容的深入提取与分析,以掌握国外针灸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深度;最后,对近五年国外高分(IF>10)针灸SCI源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内容尤其是针灸操作内容的深度提取与分析,以期掌握国际一流针灸研究现状,评析当前国际针灸研究的质量与特点,探讨当前国际针灸研究及其发展的困境与不足之处,以进一步促进针灸研究的长足发展。结果:(一)在2015-2019年国外针灸SCI源期刊文献中,国外针灸研究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针与灸发展不平衡、针灸内容理解程度不平衡等问题与现状;(二)国外对针灸认识与研究仍停留在疗效验证的初浅阶段,其研究的疾病谱并非传统针灸优势病种,其研究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导向性;(三)国外针灸研究结果往往相互矛盾,研究提供的证据十分有限;(四)国外针灸研究也一定程度补充、发展了中国传统针灸。结论:(一)国外针灸研究在内容上普遍缺乏对针灸之“调气”、“调神”等精髓内容的体现与应用,具有偏离性;(二)国外针灸研究一方面促进了针灸在局部微观结构与解剖实体、不断扩大的针灸疾病谱等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去中国化”、重“术”轻“道”化和“形而下化”等特点,对针灸精髓内涵的把握是当前乃至今后针灸研究中亟待改善之处;(三)当前国外针灸研究现状实则反映了西方对针灸认识与理解缺乏深度,研究方法不符合针灸特性以及无法实现针灸临床效应最大化而处于盲目探索阶段等特点;(四)通过国外针灸研究现状反思国内针灸的发展,我们应从认识针灸自身的科学性出发,在继承与发扬传统针灸核心精髓的基础上对针灸进行研究与应用,吸收国外先进内容与技术以促进针灸长足发展,使“道术结合”的针灸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

朱四会[7](2021)在《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文献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足阳明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系统的追根溯源的文献整理研究,尝试为规范腧穴的主治表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建立相关的文献方法学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在针灸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九部,现代通用的针灸学教材六部,对有关的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条文进行逐条检索、收集、整理。结果初步完成了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历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了大体的归类与疏理。结论1.足阳明胃经头部腧穴主要用于治疗口、眼、耳、鼻等头面五官病症,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近治作用,与古籍文献记载的主治病症比较,现代针灸学教材多忽视了头面部腧穴所具有的远治及全身性治疗作用。2.足阳明胃经胸部腧穴主要用于治疗肺脏、气管、咽喉、乳房等胸肺部病症,胃经经脉“从缺盆,下乳内廉”,体现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治疗作用。3.足阳明胃经腹部腧穴主要用于治疗胃肠、胸肺、神志、泌尿以及妇科病症,下肢部腧穴主用于治疗腰、膝、胫等肢体经络类病症,体现了胃经经脉具有主治本经脏腑及与本经相联系的其它脏腑的远治作用。4.古今文献对比初步发现,现行的针灸学教材与古籍文献记载的胃经腧穴主治,存在一些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古代文献记载的穴位主治功效,在现代教材中未提及。(2)古代文献没有记载的穴位主治功效,现代教材明确列出。(3)现代教材穴位主治混杂西医病名,存在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姜姗,张大庆[8](2020)在《近30年针灸人文多元探索成果回顾》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针灸人文"研究范畴中针灸学术史与流派、针灸相关思想文化、多元方法的探索三个方面,梳理近30年来研究者所进行的相关工作,分类呈现不同范畴的研究成果,并对宏观反思针灸知识体系框架的既有工作进展进行总结。提出目前在针灸人文研究领域中,尚存在理论研究片段化呈现、流失海外的针灸古代文献研究有待丰富、历史研究鲜有打破中医既有格局的认识、思想文化研究仍较孤立于中国其他思想体系,以及缺少交叉学科探索等问题。认为针灸人文存在更多研究空间,并由此对针灸发展方向与范式进行反思。

张夏菲[9](2020)在《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过程中,针灸对IVF-ET妊娠结局(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活产率)进行Meta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研究水平、治疗手段和文献质量提供理论和临床依据。研究方法:手工及计算机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于建库至2020年2月15日期间收录的相关文献,英文数据库包括Embase、Pub 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评估针灸辅助干预IVF-ET的疗效。治疗组包括传统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耳针,对照组包括安慰穴位、安慰针刺、空白对照。运用制定的检索策略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RCT文献,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用Cochrane偏倚风险工具评价,通过Revman 5.3软件整合数据,最后进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篇文献,结果如下: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7,95%CI(1.15,1.41);Z=4.96,P<0.00001]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活产率[RR=1.26,95%CI(1.01,1.59);Z=2.20,P=0.04]3、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持续妊娠率[RR=1.26,95%CI(1.01,1.57);Z=2.04,P=0.04]4、在改善辅助IVF-ET的生化妊娠率中,针灸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5、于超促排卵过程中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4.72,P<0.00001]6、多个时段对行IVF-ET的患者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RR=1.47,95%CI(1.25,1.72);Z=3.74,P=0.0002]。7、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17,95%CI(0.97,1.41);Z=1.65,P=0.10]8、于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针灸组和对照组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RR=1.00,95%CI(0.78,1.29);Z=0.02,P=0.99]9、单纯手法针刺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2,95%CI(1.05,1.41);Z=2.62,P=0.009]10、电针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26,95%CI(1.13,1.42);Z=3.96,P<0.0001]11、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RR=1.99,95%CI(1.38,2.89);Z=3.66,P=0.0003]研究结论:1、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活产率。2、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不可以提高生化妊娠率。3、超促排卵过程中或在多个时段对IVF-ET进行针灸干预,能显着提高临床妊娠率,于胚胎移植前后及经阴道取卵时间前后进行针灸干预,不能提高临床妊娠率。4、单纯手法针刺、电针、温针灸辅助IVF-ET的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5、未来可围绕针灸的时机和疗程进一步细化研究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RCT研究,对比出最佳针灸干预的时间。为针灸对IVF-ET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循证依据。

曲一诺[10](2020)在《基于针灸SCI论文发表趋势的针灸临床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利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提供的文献详细信息,从文献计量学,文献可视化等角度透视针灸临床研究的发展趋势,基于对刊载文献的数量,研究分类,研究热点,研究领域等多项指标的分类研究及年际变状况,分析针灸临床所关注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热点发展态势。探讨国内外针灸临床研究领域的学术现状与定位,对针灸临床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所检索针灸临床SCI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将检索数据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检索文献的产出规模、学术影响力、国际针灸科研合作网络和针灸国际研究的方向及特点进行可视化呈现。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建立的本研究基础数据库,采取计数资料和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文献中研究方法和干预措施等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汇总与分析。1.确定相关文献获取范围与检索策略1.1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引文索引为SCI-EXPANDED1.2检索时间:1990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1.3 检索策略为主题=(acupuncture*)OR(electroacupuncture*)OR(electro-acupuncture*)OR(acupoint*)OR(moxibustion*),文献类型设置为article及review,检索时间跨度为1990年至2019年,索引设置为SCI-EXPANDED2.建立文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1)文献发表年限:自1990年01月01日至2019年12月31日(2)语种限英文文献(3)符合主题词范围的文献(4)同时符合以上条件的文献纳入本研究2.2排除标准(1)动物试验等非临床研究文献(2)非英语等其他国家语言发表的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无法获取下载全文的文献结果:1.文献发表数量及地域分布情况依照检索范围与检索策略,根据检索式获取文献共计17702篇,通过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纳入分析研究的针灸临床SCI共计10298篇。从纳入文献显示:1.1针灸临床SCI发表数量呈逐年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自2010年开始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近十年间累计发表文献6583篇,约占总文献发表量的64%,其中2019年达到高峰,一年间文献发表数量达813篇。1.2针灸临床研究主要产出国家及地区分别为,美国(2679篇)、中国(2555篇)、英国(923篇)、韩国(879篇)和德国(721篇)。1.3美国与中国在文献发表数量方面优势明显,文献总发表数量分别为2679篇和2555篇,占总文献比为分别26%和25%。1.4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为中国大陆地区针灸临床研究的主要产出地域。2.文献来源期刊分布及学影响力情况2.1本研究纳入文献共来源于107种文献期刊,其中以补充与替代医学类期刊刊载针灸临床研究文献数量最多,其中包括《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和《BMC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在内的4种期刊共计发表文献1772篇,占纳入文献总量的17.2%。2.2从期刊影响力角度分析,刊载针灸临床研究SCI数量前十位的期刊影响因子(IF)主要分布在1至3分区间,平均为1.962。2.3在四大医学期刊中发表的针灸研究论文,研究内容以针灸临床研究为主,近30年总发文量为322篇,占纳入研究文献的3.13%。3.文献主要研究热点领域与方向3.1根据文献信息研究方向分类,针灸临床研究发文类别依次为补充与替代医学,发表文献3501篇;神经学学科,累计发文3226篇;内科学学科,发文2905篇。3.2关键词分析显示,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方向呈现阶段性变化的特点,针刺镇痛为国际范围内针灸临床研究的先驱领域,持续成为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共发表文献为4492篇。主要涉及慢性疼痛,以神经系统及运动系统疾病的镇痛效应研究为主。此外,根据关键词时间动态演化趋势针灸治疗恶性肿瘤的相关研究,发表文献216篇;针灸在辅助生殖领域的研究,发表文献135篇,文献显示针灸临床研究的热点领域和研究方向不断扩展。结论:1.1990年至2019年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发表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尤其是近十年增长,发文数量为6583篇,约占据总发文量的63.93%,这与我国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发表数量迅速增长密切相关。2.针灸临床研究的研究者和研究团队,已形成以中国为研究核心的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并对国际间合作研究的网络和趋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3.针刺镇痛为全球范围持续研究的热点与方向;针灸临床研究的疾病谱不断扩展;随机对照试验(RCT)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研究。4.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高影响力,高质量的文献尚偏少,应该更注重高水平、高质量论文的发表。

二、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科学与国际化的融合——香山科学会议第704次学术研讨会纪要(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研究——东西方的碰撞
2 针灸学传统和现代碰撞的焦点
3 符合针灸临床特点的研究范式
4 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内涵
5 会议小结

(2)现代小儿推拿病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小儿推拿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群体认知度和普及度的调查研究
    1 研究对象
    2.问卷设计
    3.问卷结果
    4.问卷调查分析
    5.小结
研究二 现代小儿推拿病谱文献计量学研究
    1.研究方法
    2.小儿推拿文献检索
    3.结果
    4.小结
研究三 现代小儿推拿病谱等级研究
    1.针灸循证病谱等级划分
    2.小儿推拿循证等级病谱
    3.小儿推拿频次等级病谱
    4.现代小儿推拿等级病谱
    5.现代小儿推拿专着病谱比较
    6.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小儿推拿认知度和普及度采访问卷提纲
附录2 小儿推拿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大学生群体认知度和普及度调查问卷
附录3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中文版》(ICD-11MMS简明编码列表)ICD-11各章节名称及查询简表(括号内以excel标码标记)
附录4
附录5 改良后JADAD量表(1-3分视为低质量,4-7分视为高质量)
附录6 Cochrane协作网RCT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附录7 独立干预RCT文*信息提取表(20项信息)(Excel格式)
综述 现代针灸病谱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综述:混合方法研究概述及其在中医药领域应用
        1.1 混合方法研究的概念
        1.2 混合方法研究的特征
        1.3 混合方法研究的目的
        1.4 混合方法研究的设计类型
        1.5 混合方法研究的步骤
        1.6 混合方法研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应用现状
    2 综述:混合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2.1 保守疗法
        2.2 药物疗法
        2.3 手术疗法
        2.4 小结
    3 综述: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中治疗方案评价的统计方法应用现状
        3.1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概念及统计方法的作用
        3.2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评价的原始研究与二次研究
        3.3 结语
第二部分 定量研究
    1 研究背景
    2 数据来源
    3 研究一:电针对于均衡性混合性尿失禁的疗效、安全性、初始效应及持续效应研究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分析方法
        3.4 研究结果
        3.5 针刺初始效应与持续效应分析
    4 研究二: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针刺治疗方案的特异性分析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3 统计分析方法
        4.4 研究结果
    5 讨论
        5.1 研究方法
        5.2 取穴分析
        5.3 临床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分析
        5.5 初始效应与影响因素分析
        5.6 针刺效应持续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5.7 研究不足
    6 结论
第三部分 定性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4 访谈具体流程
        4.1 成立访谈小组,制定访谈提纲
        4.2 访谈者培训
        4.3 确定访谈专家名单
        4.4 开展预访谈
        4.5 修改访谈提纲
        4.6 访谈专家
        4.7 访谈记录整理
        4.8 文件存档
    5 研究实施
        5.1 研究场所
        5.2 抽样方法
        5.3 研究情境
        5.4 研究对象
        5.5 质量控制
    6 研究资料分析方法
        6.1 熟悉资料
        6.2 形成初始编码
        6.3 寻找主题
        6.4 审查主题
        6.5 定义与命名主题
        6.6 撰写报告
    7 分析结果
    8 讨论
结语
    一 结论
    二 本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三 本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专家访谈知情同意书
    附件2 专家访谈提纲
    附件3 访谈转录资料
致谢

(5)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临床表现特点
        5 诊断方法
        6 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综合防治
        7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研究进展
        1 病名延袭
        2 中医学对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认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针灸治疗脑卒中相关肺炎的选穴规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二 拔罐辅助西药治疗肺炎的系统评价和Met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设计
        2.2 样本量估算
        2.3 分组方法
        2.4 伦理审查
        2.5 治疗方案
        2.6 观察指标
    3 质量控制
        3.1 严格筛选受试者
        3.2 规范针刺、拔罐干预过程
        3.3 依从性保证
        3.4 盲法衡量和判断结果
    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5.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5.3 临床疗效比较
        5.4 安全性评价
    6 讨论
        6.1 选题依据
        6.2 研究方案分析
        6.3 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6.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近五年国外SCI针灸临床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国外SCI针灸文献的研究现状
    1 SCI及其影响力
    2 针灸及其传播、发展
    3 国外针灸SCI文献研究现状
    4 当前对国外针灸SCI文献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近五年国外SCI针灸文献研究材料与方法
    1 材料来源
    2 检索方法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第三部分 近五年国外针灸SCI文献研究结果
    1 近五年国外SCI针灸文献的基本信息
    2 近五年国外SCI针刺文献分析
    3 近五年国外SCI艾灸文献分析
    4 国外针灸研究现状小结
第四部分 讨论
    1 国外针灸研究内容的偏离性与发展的不平衡性
    2 国外针灸研究对针灸发展影响的双面性
    3 如何看待国外针灸研究发展现状
    4 由国外针灸研究现状思考中国针灸的发展
第五部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7)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文献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凡例
1 足阳明经头部穴功效文献整理
    1.1 承泣ST1
        1.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具体版本见凡例)
        1.1.3 问题讨论
    1.2 四白ST2
        1.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原始文献记录
        (2)疑难字词考证
        (3)古代文献主治归类及规范表述疏理
        (4)古代主治小结
        1.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2.3 问题讨论
    1.3 巨髎ST3
        1.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3.3 问题讨论
    1.4 地仓ST4
        1.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4.3 问题讨论
    1.5 大迎ST5
        1.5.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5.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5.3 问题讨论
    1.6 颊车ST6
        1.6.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6.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6.3 问题讨论
    1.7 下关ST7
        1.7.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7.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7.3 问题讨论
    1.8 头维ST8
        1.8.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1.8.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1.8.3 问题讨论
2 足阳明胃经颈项部腧穴功效文献整理
    2.1 人迎ST9
        2.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2.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2.1.3 问题讨论
    2.2 水突ST10
        2.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2.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2.2.3 问题讨论
    2.3 气舍ST11
        2.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2.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2.3.3 问题讨论
    2.4 缺盆ST12
        2.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2.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2.4.3 问题讨论
3 足阳明经胸部穴功效文献整理
    3.1 气户ST13
        3.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3.1.3 问题讨论
    3.2 库房ST14
        3.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3.2.3 问题讨论
    3.3 屋翳ST15
        3.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3.3.3 问题讨论
    3.4 膺窗ST16
        3.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3.4.3 问题讨论
    3.5 乳中ST17
        3.5.1 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5.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3.5.3 问题讨论
    3.6 乳根ST18
        3.6.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3.6.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
        3.6.3 问题讨论
4 足阳明经腹部穴功效文献整理
    4.1 不容ST19
        4.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1.3 问题讨论
    4.2 承满ST20
        4.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2.3 问题讨论
    4.3 梁门ST21
        4.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3.3 问题讨论
    4.4 关门ST22
        4.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4.3 问题讨论
    4.5 太乙ST23
        4.5.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5.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5.3 问题讨论
    4.6 滑肉门ST24
        4.6.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6.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6.3 问题讨论
    4.7 天枢ST25
        4.7.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7.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7.3 问题讨论
    4.8 外陵ST26
        4.8.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8.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8.3 问题讨论
    4.9 大巨ST27
        4.9.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9.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9.3 问题讨论
    4.10 水道ST28
        4.10.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10.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10.3 问题讨论
    4.11 归来ST29
        4.1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1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11.3 问题讨论
    4.12 气冲ST30
        4.1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4.1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4.12.3 问题讨论
5 足阳明经大腿穴功效文献整理
    5.1 髀关ST31
        5.1.1 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5.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5.1.3 问题讨论
    5.2 伏兔ST32
        5.2.1 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5.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5.2.3 问题讨论
    5.3 阴市ST33
        5.3.1 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5.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5.3.3 问题讨论
    5.4 梁丘ST34
        5.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5.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5.4.3 问题讨论
6 足阳明经小腿穴功效文献整理
    6.1 犊鼻ST35
        6.1.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1.3 问题讨论
    6.2 足三里ST36
        6.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2.3 问题讨论
    6.3 上巨虚ST37
        6.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3.3 问题讨论
    6.4 条口ST38
        6.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4.3 问题讨论
    6.5 下巨虚ST39
        6.5.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5.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5.3 问题讨论
    6.6 丰隆ST40
        6.6.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6.6.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6.6.3 问题讨论
7 足阳明经足部穴功效文献整理
    7.1 解溪ST41
        7.1.1 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7.1.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7.1.3 问题讨论
    7.2 冲阳ST42
        7.2.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7.2.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7.2.3 问题讨论
    7.3 陷谷ST43
        7.3.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7.3.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7.3.3 问题讨论
    7.4 内庭ST44
        7.4.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7.4.2 现代针灸类教材主治记载
        7.4.3 问题讨论
    7.5 厉兑ST45
        7.5.1 古代文献主治记载
        7.5.2 现代教材主治记载
        7.5.3 问题讨论
讨论
结论
今后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综述 足阳明胃经在临床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近30年针灸人文多元探索成果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历史研究
2 针灸思想文化研究
3 多元方法针灸研究的探索
4 对针灸知识体系的宏观思考
5 小结

(9)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与数据处理
        2.3.1 资料信息提取
        2.3.2 文献质量评价
        2.3.3 数据统计处理
        2.3.3.1 选择效应量
        2.3.3.2 异质性分析
        2.3.3.3 敏感度分析
        2.3.3.4 亚组分析
        2.3.3.5 森林图
        2.3.3.6 偏倚评价
3.研究结果
    3.1 文献检索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点
        3.2.1 研究对象
        3.2.2 干预措施
        3.2.3 文献的质量
    3.3 数据结果
        3.3.1 临床妊娠率
        3.3.2 生化妊娠率
        3.3.3 持续妊娠率
        3.3.4 活产率
    3.4 疗效评价
        3.4.1 针灸对IVF-ET受试者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3.4.1.1 合并数据
        3.4.1.2 发表偏倚
        3.4.1.3 敏感性分析
        3.4.1.4 亚组分析
        3.4.2 针灸对IVF-ET受试者生化妊娠率的影响
        3.4.3 针灸对IVF-ET受试者持续妊娠率的影响
        3.4.4 针灸对IVF-ET受试者活产率的影响
4.讨论
    4.1 理论依据
    4.2 文献质量分析
    4.3 Meta分析结果
    4.4 本研究的优点与不足
        4.4.1 本研究存在的优点
        4.4.2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4.3 本研究的创新点
    4.5 .展望
5.小结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件
    附件一 综述 针灸治疗女性不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基于针灸SCI论文发表趋势的针灸临床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计量的针灸临床SCI研究趋势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范围
        1.2 检索策略
        2 文献纳入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文献纳入年限
        3 文献排出标准
        4 文献筛选流程
        4.1 初次筛选
        4.2 二次筛选
        5 建立数据库
        5.1 清洗数据
        5.2 文献分类
        6 统计结果与可视化分析
        6.1 数据处理
        6.2 研究工具
        6.3 可视化程序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产出规模
        1.1 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发表年份分布情况
        1.2 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发表期刊分布情况
        2 针灸临床研究SCI研究者分布及合作网络
        2.1 针灸临床研究SCI作者分布特点
        2.2 针灸临床研究SCI主要资助来源
        2.3 主要产出国家文献发表分布
        2.4 针灸临床研究SCI研究领域及研究方向分析
        3 针灸临床研究SCI来源期刊学术影响力
        3.1 针灸临床研究SCI来源期刊被引频次关系
        3.2 中国大陆针灸临床研究SCI来源期刊共被引关系
        4 国际针灸临床SCI中高质量文献分布情况
        4.1 针灸临床SCI高被引文献分析
        4.2 针灸临床SCI高中心性文献分析
        4.3 针灸临床研究在四大医学期刊发文态势分析
第二部分 针灸临床研究SCI论文研究热点的动态演变
    1 纳入文献的关键词分析及聚类
        1.1 关键词密度分析
        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1.3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1.4 关键词动态演化
        1.5 关键词的突发性检测
    2 针灸临床研究SCI研究主题发展的演进规律分析
        2.1 国际范围内针灸临床研究范围和领域逐步扩大
        2.2 国际范围内针灸临床研究核心领域分析
        2.3 国际范围内针灸临床研究核心热点的发展态势
第三部分 针灸临床研究SCI核心方法学
    1 随机对照试验设置
    2 随机方法设置
        2.1 简单随机化
        2.2 中心分层随机化
        2.3 动态随机化
    3 干预措施应用与分布
    4 对照方法设计
        4.1 对照组设计原则
        4.2 对照组设计策略
第四部分 讨论
    1 针灸临床研究SCI的国际影响力
        1.1 针灸临床研究文献产出规模持续增长
        1.2 针灸临床研究的学术力量的分布
        1.3 针灸临床研究国际学术影响力
        1.4 研究热点领域范围逐步扩张
    2 国际针灸临床研究中中国研究力量的崛起
        2.1 中国大陆针灸SCI产出规模激增
        2.2 中国大陆针灸研究的学术影响力增强
        2.3 中国大陆针灸临床研究成果不断突破
    3 国际视野下针灸临床领域研究的动态前沿
    4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学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刺镇痛作用机制的国际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语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四、从针灸临床特点探讨针灸研究方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大科学与国际化的融合——香山科学会议第704次学术研讨会纪要[J]. 徐东升,李亮,景向红. 针刺研究, 2021(11)
  • [2]现代小儿推拿病谱研究[D]. 李泓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混合方法的针刺治疗女性均衡型混合性尿失禁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D]. 康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针罐联合辅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期并发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 米淑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近五年国外SCI针灸临床文献分析[D]. 谢依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7]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文献整理研究[D]. 朱四会.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近30年针灸人文多元探索成果回顾[J]. 姜姗,张大庆. 中医杂志, 2020(24)
  • [9]针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妊娠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D]. 张夏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基于针灸SCI论文发表趋势的针灸临床研究分析[D]. 曲一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

标签:;  ;  ;  ;  ;  

从针灸临床特点谈针灸研究方法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