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电力电容器综合指数

2003年电力电容器综合指数

一、电力电容器2003年总索引(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丹[1](2021)在《交流微电网潮流直接法研究》文中指出为了应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优化电力系统的管理,分布式发电、储能单元、微电网、能源互联网一系列技术因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在电力领域,潮流计算是电力领域中最基本、最广泛的问题,是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的基础,对其展开系统的研究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随着配电网和微电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传统思路的潮流算法已经不再适用,如因配电线线路的高R/X使得迭代不收敛,或其数学建模不适应如今系统多变的运行场景。本文以交流微电网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微电网的三相不平衡特点和孤岛微电网特有的逆变器对等控制下无平衡节点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潮流直接法的解决方案。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索引矩阵的三相不平衡网络潮流直接法:当孤岛微电网存在一个容量足够的主控设备或直接并网运行时,潮流建模可视为配电网。不同于输电网,微电网/配电网不存在换相技术,且存在大量单相、双相运行的设备,所以复杂的配电网及其内部的微电网往往不能看作三相对称的然后等效成单相网络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三相不平衡微电网/配电网的潮流直接法,具有以下特点:(a)引入一系列索引矩阵,简化了不平衡网络数据处理的初始化过程;(b)使用图论的关联矩阵描述拓扑,不需要特别的节点编号规则;(c)设置恒定的关系矩阵,使得迭代只需三步且过程中不需要三角分解;(d)同时适用于辐射网和环网,即对环网不需要额外的修正步骤。选取了11节点的微电网算例,验证了算法对微电网潮流模拟的有效性,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算法的收敛性能。(2)基于孤岛对等控制的无平衡节点潮流直接法:当交流微电网孤岛运行且采用对等控制策略时,微网系统不再存在一个能够维持恒定电压和频率的平衡节点,各个分布式电源通过逆变器控制共同分担功率,建立母线电压和频率。为了解决这一不同于传统潮流模型的问题,本文基于直接法提出了一种无平衡节点的孤岛潮流法。基本算法引入频率变量,结合逆变器下垂特性,对微电网拓扑元素动态建模后,分为内外两层循环。对功率解耦控制的情况,将基本算法的迭代过程解耦可形成简化算法。本文选取了10节点和35节点的孤岛微电网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比较了基本算法和简化算法的收敛性能。本文中所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通过Matlab仿真验证。

徐韵[2](2020)在《含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参与调节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可再生分布式电源(Renewable Distributed Generation,RDG)、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柔性负荷接入配电网,其时空分布随机性和运行状态多变性,给配电网运行带来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丰富了无功电压调控手段。为此,本文在传统无功电压调控基础上,结合新设备接入拓展研究思路,开展“含高比例RDG参与调节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研究,充分利用配电网内多种可控源,通过“源-网-荷-储”多环节纵向资源整合,实现光伏、风电、分布式储能、电动汽车、柔性负荷的协调控制和友好互动,对于优化潮流分布,改善供电质量,降低网络损耗,促进RDG消纳,提升配电网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含RDG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无功动态优化模型与方法。针对配电系统内风电、光伏出力随机性和负荷波动导致的电压稳定性问题,建立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模型,包含日前优化调节层和实时滚动调控层。日前优化侧重于运行经济性,协调配合不同技术经济特性无功设备进行大尺度无功调节,通过电压稳定概率约束来预留充足动态无功储备响应动态调控;实时滚动调控侧重于系统运行稳定性,基于RDG、负荷超短期预测进行滚动调控,根据无功补偿量需求及时决策反馈校正,从而实现预测信息及调控方式逐层细化抑制不确定因素导致的电压越限。(2)提出了含RDG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动态分区实时无功优化方法。针对多数分区方法需事先给定分区数目或确定分区数量的参数阈值,且分区过程中需考虑各电源无功裕度,难以实现无人工干预实时动态分区的问题,结合风电、光伏等RDG的动态无功调节特性,提出配电网动态分区实时无功优化方法:基于配电网辐射状结构特性,根据支路末端节点性质逆向初步合并,以最大模块度函数为衡量指标进行初始分区,并根据实时运行状态和无功储备约束调整分区,形成可满足动态无功调节的最佳分区方案,然后执行分区实时无功电压调控。(3)提出了考虑网络动态重构的配电网多时空尺度无功优化模型与方法。电压分布局部性、负荷/电源特性多样性和功率脉动性,决定了配电网无功电压调控需要在时间域和空间域内“多级协调、逐级细化”,对此建立了配电网多时空尺度无功优化模型。空间域内进行“全局协同优化”、“分区自律调控”和“全局协同调控”的协调配合,并在全局协同优化中融入网络动态重构,拓展优化“可行域”;基于模块度函数和动态无功储备指标进行动态分区并自律调控,实现“分区自治”;分区自律调控结果返回全局层面进行全系统检测和协同调控,提高控制精度;在时间域内由全局协同优化1d周期1h颗粒度,向分区自律调控5min颗粒度递进,并在各层调控嵌入模型预测控制“预测模型”、“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环节,实现时空耦合的“分区逐层”精细化控制。(4)提出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含“源-网-荷-储”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与方法。为横向打破风、光、储等“源端”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壁垒,实现多能互补,纵深层面进行“源-网-荷-储”多环节、多维度有功/无功联合调度和协调控制,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建立了电力市场环境下含“源-网-荷-储”互动的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采用随机模型预测控制实现逐层递进调控。日前优化调度基于日前电价和RDG出力预测,安排有功/无功可控源和联络开关运行状态,在保障可靠性基础上,实现收益最大化;日内滚动优化根据短期预测信息,进一步挖掘收益空间,并消除电压越限;实时反馈校正侧重于运行安全性,基于超短期预测信息进行更精细化调控,抑制电压波动。(5)提出了 含充换储一体化电站(Charging-swapping-storage Integrated Station,CSSIS)参与调节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与方法。针对电动汽车时空分布随机性,无序充电管理易导致负荷高峰期“峰上加峰”,加重局部电压越限风险问题,建立考虑CSSIS参与调控的主动配电网双层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外层优化侧重于配电网层面,强调CSSIS整体有功无功出力计划,发挥CSSIS削峰填谷、电压动态调整作用,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内层优化侧重于CSSIS站内具体出力计划,实现站内能量互补平抑EV负荷波动、降低EV用电成本、废旧电池梯级利用。为减少实时优化动态电源的调节压力,日前优化采用鲁棒优化方法来提高系统应对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实现CSSIS接入配电网的“友好性”。上述研究成果可为配电企业配电系统管理平台研发提供理论支撑,并在配电网有功调度和无功优化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Mikita Kryvasheyeu[3](2019)在《“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俄罗斯位于新欧亚大陆桥的战略位置。从中国到西欧有8条铁路集装箱运输路线穿过白俄罗斯,这些贸易路线大大提高了中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之间的货物运输速度(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也使白俄罗斯的运输量大大增加。目前,每年有超过1亿吨货物通过白俄罗斯。过境量的增长支持了白俄罗斯交通运输产业发展(白俄罗斯交通运输产业已占GDP的6%)。基于目前的贸易量增长态势,以及白俄罗斯对运输和制造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白俄罗斯已经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针对“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梳理了“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白俄罗斯在物流领域的合作,总结了中欧班列和白俄罗斯的关系以及白俄罗斯物流行业、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情况,并运用OLS regression模型进行回归,进一步分析了“一带一路”政策对白俄罗斯物流管理水平、物流设施设备、物流流量和流向等方面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主题与当下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相连,且采用了最新的经济数据,使研究结论尽可能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论文结论为白俄罗斯物流产业发展情况,货物运输量的增加和货物过境运输结构的优化提供了建议,既可以为中国和白俄罗斯的交通部、贸易部、国家投资政策部门,以及其他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也可以为白俄罗斯企业或外国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和管理建议。

黄伟[4](2019)在《考虑分布式光储参与的配电网运行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当前全球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与应用。其中受到国家补贴等政策影响,光伏产业的发展尤为迅猛。然而,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接入后,对传统配电网的运行控制与运营管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运行控制方面,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将引起潮流双向流动,影响电压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在运营管理方面,随着分布式光伏渗透率的增大,电网公司的运营效益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受气象条件影响,分布式光伏出力具有显着的间歇性与随机性,导致配电网运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储能具有快速功率控制、灵活能量管理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为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的安全消纳提供了有效途径。基于此,论文围绕考虑分布式光储参与的配电网运行优化与控制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加以验证。具体内容如下:1、针对光伏出力受太阳能辐照强度影响而呈现的间歇性、随机性显着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净空模型的光伏出力时间序列建模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历史数据的聚类分析与典型天气类型的划分,以及对各典型天气类型下光伏出力确定性成分与随机性成分的分离建模,使得所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目标地区光伏出力的日特性和季节特性,同时兼顾不同天气类型下的波动特性。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2、基于所提光伏出力时间序列模型,从概率学角度量化分析了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可靠性与运营效益的影响。在电压影响方面,定义了系统电压最大越限概率指标,仿真计算了不同光伏接入容量、负荷类型、负荷水平、线路类型、线路长度以及天气类型下配电网电压的变化情况;在可靠性影响方面,在分析光储系统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光储可持续带载能力的动态孤岛划分策略与含光储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在运营效益影响方面,仿真分析了不同光伏渗透率、光伏市场化交易模式下配电网运营效益的变化情况。3、为解决高渗透率分布式光伏并网引起的电压越限概率高、电压波动剧烈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光伏并网点无功电压优化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分析无功补偿型与电压控制型两种光伏的无功电压调控特点,提出了各自在长时间尺度下的无功优化调度模型与短时间尺度下的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通过在IEEE33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与广东某市实际配电线路的仿真分析,对比了两种控制模式的效果差异,并讨论了含两种类型光伏的配电网无功电压协调控制模式。4、针对光伏逆变器无功单一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增加考虑储能的有功调控手段,联合电压控制型光伏形成以并网点电压为优化对象的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提出了含光储发电系统的配电网有功-无功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方法,包括长时间尺度的有功-无功两阶段优化调度和短时间尺度的基于节点类型边界转换的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通过在IEEE33节点标准测试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5、针对储能投资运维成本远高于降损调控收益的问题,本文从提升配电网运营效益的角度研究了储能的优化配置,提出了提升含光伏配电网运营效益的储能双层随机优化配置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配电网运营效益增量评估指标体系,并针对其中的储能寿命参量,建立了储能可变寿命预测模型以量化储能实际运行策略的差异对其使用寿命折损的影响。然后,提出了提升含光伏配电网运营效益的储能双层随机优化配置模型,包括上层规划模型与下层运行模型。最后,结合广东某市实际配电线路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经济有效性和工程适用性,并分析了储能使用寿命模型、光伏渗透率、负荷增长率等边界条件对配置结果的影响。6、依托广东某市工业园区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分析了基于净空模型的光伏出力时序预测、基于光伏并网点无功电压优化的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含光储系统的有功-无功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等技术的工程应用效果,验证了论文所提相关技术的有效性与工程实用性。

蔡得龙[5](2018)在《基于稀疏分解的电能质量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力系统中日益增多的非线性负载及电力电子器件和不断发展的分布式发电、高压交直流输电、微网及电动汽车,都加重了电网的电能质量问题。国内外的研究人员针对电能质量相关课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如今,新能源的大量使用和负载的多样性使得电网的电能质量下降,因此研究具有更高精度的电能质量特征检测与扰动识别算法迫在眉睫。另外,高精度分析算法会带来采样率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大,使得电能质量分析的实时性下降。因此,系统地研究高效的电能质量分析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能质量问题的研究主要从电能质量扰动特征检测、电能质量数据压缩以及扰动类型识别三个方面开展。本文在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以高精度、高识别率作为前提,围绕如何实现在时域和频域同时具备高分辨能力,开展了关于扰动特征检测、扰动成分压缩和扰动类型识别的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稀疏分解的电能质量分析方法。要保证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检测、压缩、分类的高精度,减少其暂态成分与稳态成分的相互干扰是必须的。针对此问题,本文一方面研究了适用于分析电能质量信号的各类字典基,并说明了这些基在时域、频域或时频域的分析能力。同时提供了它们之间相关性的评价标准,该标准基于互相关度与Pearson相关系数,通过此标准证明了单位矩阵与傅里叶基的级联字典为最优联合域字典;另一方面,分析研究了几类贪婪算法用来求解稀疏系数,总结出了此类算法的应用场合以及在电能质量分析领域应用的改进方向。(2)为了避免傅里叶基虚部所带来的存储空间增大,本文提出了基于单位矩阵和哈特莱基(Hartley basis)的联合域字典。哈特莱基是哈特莱变换(Hartley transform)系数的矩阵化。由于哈特莱变换是傅里叶变换的去虚部线性变换形式,哈特莱基具有和傅里叶基相同的频域分析能力,是近似最优联合域字典。结合此字典,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域字典映射(Joint-domain dictionary mapping,JDM)的电能质量扰动参数估计算法。该方法能够将暂态成分和稳态成分独立开,并且所得结果为暂态扰动的时域波形和稳态扰动的频谱,进而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各扰动成分的特征参数。与相关算法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与更好的抗噪性。不仅如此,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该算法在实际情况下的实用性与可靠性。(3)随着电能质量扰动监测点的数量不断增多,电能质量扰动波形的数据量也随之增大,因此需要对庞大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地压缩。本文基于联合域字典映射算法,提出了一种扰动成分压缩方法。得益于联合域字典能够独立表达暂态和稳态成分,并且输出各成分的紧支撑系数,该算法的压缩效果要优于对比的算法。为了快速完成字典映射,本文提出了一种联合域正交匹配追踪(Joint-domain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JOMP)算法。JOMP通过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分别对信号暂态及稳态成分在时域和频域进行定位,大大提高了字典原子选择的效率并保证了数据重构的准确性。在要求高压缩比的场合,JDM压缩算法较其他相关算法在压缩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证扰动数据的时域特征与频域特征的精确性。实测数据实验和现场监测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压缩效果和应用前景。(4)本文提出了基于字典学习稀疏分解(Dictionary learning sparse decomposition,DLSD)的一种高精度快速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算法。首先,采用K-SVD算法训练得到学习字典,并通过组合单位矩阵和学习字典构建一种过完备字典。其次,通过计算稀疏分解系数获得扰动特征值和粗分类结果。为了精准识别扰动类型,本文设计一种决策树分类器。由于有检测得到的特征值和粗分类结果作为基础,该决策树结构简单易实现。为了自适应稀疏度变化同时降低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自适应匹配追踪(Fast adaptive matching pursuit,FAMP)算法,FAMP算法采用了正规化原子选择方法。最后,基于仿真信号和实测数据的对比实验验证了DLSD算法的有效性和噪声鲁棒性。

张沈习[6](2016)在《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配电网按照是否在运行过程中采用主动管理措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考虑主动管理措施的传统配电网(traditional distribution network,TDN),另一类则是考虑一系列主动管理措施的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接入配电网运行后,将大大增加配电网中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影响配电网的各项指标,且影响程度与DG接入的位置和容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深入研究了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提出了TDN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间相关性的DG单目标规划方法。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理论,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相关性限制、DG投资限制和电气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了TDN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间相关性的DG单目标规划模型;采用基于概率潮流的随机优化方法对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研究了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间的相关性对规划结果的影响。(2)提出了TDN中考虑不确定性因素(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间相关性的DG多目标规划方法。以年综合费用最小和风险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TDN中考虑相关性的DG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结合概率潮流得到规划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供决策者选择,确保DG规划方案能够满足负荷增长需求和风险控制要求。(3)提出了T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案的可用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定义了TDN可用供电能力的一组概率指标,并将其用于评估TDN中考虑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的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案;通过概率指标计算可以从技术层面了解当前DG规划方案对未来负荷增长的适应性;该评估方法能够考虑不确定性因素以及不确定性因素间的相关性。(4)提出了ADN中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DG单阶段规划方法。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以主动管理约束、DG投资限制和电气限制为约束条件,采用多场景技术处理不确定性,建立了ADN中DG单阶段规划模型;根据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其转化为多层规划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混合求解策略;该规划方法能在DG规划阶段全面模拟ADN的最优运行;研究了需求侧管理成本和网络重构对规划结果的影响。(5)提出了ADN中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DG多阶段规划方法。以规划期内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多场景技术建立了ADN中DG多阶段规划模型,确保各阶段规划方案能满足负荷增长的需求;约束条件中除了主动管理约束、DG投资限制约束和电气限制约束外,还包括阶段与阶段之间DG投资建设方案可衔接性的约束。(6)提出了ADN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方案的可用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定义了不确定性环境下ADN的可用供电能力;在此基础上,考虑多种主动管理措施,建立了ADN的可用供电能力评估模型;通过评估ADN的可用供电能力,可以从技术层面了解当前DG规划方案对未来负荷增长的适应性;研究了不同主动管理措施的组合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通过33节点典型配电网和某实际61节点配电网算例的仿真和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苏柏松[7](2016)在《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运行认知和控制》文中认为电力大数据作为大数据在电力行业的具体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在大数据4V特征的基础上,具有更加具体的3V3E特征。随着近年来,风电装机容量的不断飙升,风电发电在电力系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充分利用风电场和电网的电力大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国内外对于风电大数据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风电场与电网之间运行特性,进而实现数据驱动的风电场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具体工作如下: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电力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以及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运行管理现状。其次,按照风电机组、风电场和电力系统接入点三个层次对风电大数据的典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据挖掘与数理统计方法在风电大数据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再次,针对风电场运行中的谐波问题,基于实测的风电场大数据,采取传统FFT分析实现大数据降维与数据挖掘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风速下全维度的风电场谐波频谱,分析了典型谐波分量和电流需量畸变率(TDD)随风速变化的关系。最后,针对风电场运行中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基于实测的风电场大数据,采用平均值FFT分析实现大数据降维与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并验证了典型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的模态频率。

邵霞[8](2013)在《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T)具有体小质轻、无铁磁谐振、绝缘性能好、频率响应范围宽以及采用数字量输出等优点,被认为是传统电压互感器的替代产品,代表着高性能电压互感器技术的发展方向。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EVT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EVT的技术尚不成熟,现场在运行的EVT普遍存在受温度和电磁干扰影响较大、故障率偏高等问题。本文以开发性能稳定可靠的EVT为目标,提出了直测电流型EVT的设计思想,围绕电流型EVT的组成原理及关键技术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功研制出110kV电流型EVT。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分压型EVT在传输分压信号过程中易受电磁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直接检测电容电流实现一次电压传感和测量的电流型EVT构成方案。该方案利用电容传感头将待测高电压直接变换为电容电流信号,再进行信号还原从而实现电压测量。由于传输电流信号几乎不受电磁场干扰的影响,因此从传感机理上保证了电流型EVT良好的抗干扰性能。(2)高压电容传感头是电流型EVT实现信号传感的核心部件,针对常用的油浸式高压电容器易受杂散电容影响和介质损耗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集中结构的独立式SF6同轴圆筒型高压电容传感头。建立了电容传感头的数学模型和电场模型,利用有限元法对其电场分布和受杂散电容的影响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系统地研究了SF6气体压力、温度、电极几何参数等因素对电容传感头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仿真分析及样机试验结果表明,SF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受杂散电容影响小、介质损耗小、极间电场均匀、绝缘性能强。(3)信号积分是电流型EVT实现电压信号还原的关键环节,其工作特性直接影响EVT的稳态和暂态性能。针对常用积分电路不能兼顾宽频带响应特性和快速暂态响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状态的自适应积分电路。自适应积分电路通过判别系统处于稳态或暂态情况,自动控制两种不同性能的积分器工作状态的切换,可以同时实现稳态宽频带响应性能和快速暂态响应性能,满足电流型EVT对信号积分电路在工频信号高精度测量、谐波测量和暂态性能等各方面的要求。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自适应积分电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4)研究了提高电流型EVT工作稳定性的误差补偿方法。针对温度和SF6气体压力影响电容传感头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问题,利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对电容传感头进行误差补偿。建立了包含温度、气体压力和电容传感头理想电容量的三元回归信息融合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获取最优的回归模型参数,计算电容传感头电容量的估计值,并利用该估计值对电流型EVT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电容传感头的误差补偿,仿真结果验证了信息融合方法的有效性。针对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漂移问题,建立了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误差模型,提出了基于铂电阻的温度补偿方法,温度误差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稳定性。(5)对电流型EVT的高压电容传感头和信号处理单元进行了设计;分析了变电站电磁干扰侵入电流型EVT的途径,研究了提高电流型EVT电磁兼容性能的措施,电磁兼容试验结果验证了所采取电磁兼容措施的有效性;对研制的110kV电流型EVT样机进行了多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型EVT样机的测量准确度达到0.2级,保护准确度达到3P级,而且符合EVT标准的其它相关性能要求。本文提出的电流型EVT采用基于直测电容电流进行高电压测量的传感原理和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温度稳定性好、暂态性能好、带宽满足谐波测量要求的优点。本文的研究为EVT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研制的电流型EVT整机性能指标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能够满足工程实用化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维治[9](2008)在《移相电容器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文中指出移相电容器一种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电容型设备,由于具有单位容量费用最低,有功功率损耗最小、运行维护最简便、改变容量方便等优点,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近些年来,由于工作环境、人为因素以及设计方面的原因,电容器故障屡见不鲜,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必须对其绝缘状态实行在线监测。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均以测量设备介损为主要依据,而现有的介损测量方法易受到电网频率波动和高次谐波干扰的影响,测量误差比较大,不能适应移相电容器高可精度的在线监测要求。现行的绝缘监测设备一般采用有线数据通信,一方面架线、布线成本高、线路维护困难、受地形的影响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当电容器出现故障不能及时通知维修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TI公司嵌入式处理器TMS320F2812、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和GPRS/SMS无线通信技术,具有移相电容器绝缘在线监测和故障在线判断功能的监测终端,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加汉宁窗的FFT算法测量电容器的介损,采用加汉宁窗插值的FFT算法测量电容器的电容值,并根据介损和电容值对电容器的绝缘状态进行全面的诊断。2.采用GPRS无线数据通信方式定时上传电容器的实时测量参数到远程服务器,为远程服务器分析电容器的变化规律和损坏的可能原因提供依据;当电容器出现故障,利用SMS短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给维修人员。同时为了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选用内嵌TCP/IP协议索爱公司的GPRS模块——GR47,进行GPRS的硬件设计、GPRS的软件设计和SMS的软件设计。3.在深入分析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特点的基础上,实现了μC/OS-Ⅱ在TMS320F2812上的移植和裁减。根据多任务的划分原则,对整个监测终端的软件进行多任务的划分,并介绍各个任务的软件设计流程和具体实现方法。从任务的可调度角度、时序裕度角度和储存空间角度,对整个监测终端进行可靠性分析,同时完成FFT算法的调试。

文浩[10](2007)在《基于ARM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电网容量和用电设备的增加,用户对电力系统无功的要求也与日俱增。无功功率会导致系统功率因数和电压降低,网络传输能力下降,网损增加,使电气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严重时还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所以无功补偿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传统无功补偿补偿器由于主控制器运算能力的限制,难以对实时信号进行有效分析,影响了补偿效果。本文首先分析无功补偿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再比较归纳各种无功补偿的原则和方式的优缺点。然后基于国内电力市场的需求现状,考虑到现代无功补偿的快速性和精度要求,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新型低压智能无功补偿控制器。在硬件设计方面,使用LPC2132作为主控制器,能够实现自动采样计算、无功自动调节、故障报警保护、数据存储等功能。系统采用倍频电路实时跟踪电网谐波,投切装置采用过零触发电路投切电容,抑制投切涌流。控制器采用8421编码电容方式。并具有LCD液晶菜单显示,直观地显示测量的电网参数。在软件设计方面,基于ARM软件开发平台,阐述了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实现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软件设计。详细叙述了μC/OS-Ⅱ在LPC2132上的移植、各个任务模块的功能、任务的划分和调度。根据软件的功能,引入μC/OS-Ⅱ操作系统三层软件设计的思想,用户设计中间件层和用户任务层。重点详叙任务如下:无功补偿采集任务,对输入信号进行由内部A/D和CD4046芯片共同完成信号的锁相和同步采样工作,得到电压、电流的瞬时值;计算任务,通过LPC2132进行数据运算和处理,实现对重要电力参数的实时、准确计算;通信任务,系统采用RS485和GPRS通信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在理论方面,该无功补偿控制策略结合了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两种控制方式的优点,并使用PID控制提高控制策略性能。在综合性价比最大原则下,本无功补偿控制策略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控制效果良好。最后本文对控制器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了分析。该控制器集无功补偿,配电监测,电网数据传输和存储等功能于一身。本文提出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合理可行、性能稳定可靠,达到了预期的功能要求。

二、电力电容器2003年总索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力电容器2003年总索引(论文提纲范文)

(1)交流微电网潮流直接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微电网(Micro-Grid,MG)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配电网常见潮流算法
        1.4.2 三相不平衡网络潮流算法
        1.4.3 考虑下垂控制特性的孤岛潮流算法
    1.5 论文结构
2 研究基础
    2.1 图论基础
        2.1.1 基本定义
        2.1.2 图的矩阵表示
    2.2 基本潮流算法之前推回代法
    2.3 潮流计算直接法
        2.3.1 编号方案
        2.3.2 算法设计
    2.4 DG逆变器基本控制策略
        2.4.1 恒频恒压控制
        2.4.2 恒功率控制
        2.4.3 传统下垂控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索引矩阵的三相不平衡网络潮流直接法
    3.1 微电网建模
        3.1.1 不平衡网络线路
        3.1.2 静态负荷
    3.2 拓扑描述
        3.2.1 符号表示
        3.2.2 平衡网络的拓扑描述
        3.2.3 不平衡网络的拓扑描述
    3.3 算法设计
        3.3.1 适用于不平衡辐射网的潮流直接法
        3.3.2 同时适用于不平衡辐射网和环网的算法
    3.4 仿真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孤岛对等控制的无平衡节点潮流直接法
    4.1 微电网建模
        4.1.1 动态负荷
        4.1.2 动态配电网线路
        4.1.3 分布式电源逆变器
    4.2 变量描述
        4.2.1 虚拟节点的选取
        4.2.2 变量设置
    4.3 孤岛微电网直接潮流算法设计
        4.3.1 内循环环节
        4.3.2 外循环环节
        4.3.3 基本算法流程图
    4.4 解耦控制策略下的简化算法
    4.5 仿真实验
        4.5.1 常规潮流与孤岛潮流的仿真对比
        4.5.2 不同模式下的参数模拟对比
        4.5.3 非解耦/解耦算法的仿真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2)含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参与调节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1.1.2 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主动配电网发展现状
        1.1.3 开展RDG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控研究的意义
    1.2 含RDG参与的配电网无功电压调节研究综述
        1.2.1 RDG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节研究综述
        1.2.2 含RDG参与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建模研究综述
        1.2.3 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方法研究综述
    1.3 RDG参与配电网无功电压调控研究面临问题及挑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含RDG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
    2.1 引言
    2.2 RDG参与系统调控特性及模型
        2.2.1 RDG无功调控机理
        2.2.2 RDG出力随机模型
    2.3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2.4 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无功优化框架
        2.4.1 日前优化模型
        2.4.2 日内滚动调控优化模型
        2.4.3 反馈校正优化
    2.5 优化算法
    2.6 算例分析
        2.6.1 基础数据
        2.6.2 日前优化结果分析
        2.6.3 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结果分析
        2.6.4 优化方案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RDG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动态分区无功优化
    3.1 引言
    3.2 分区准则及衡量指标
        3.2.1 分区准则
        3.2.2 模块度函数指标
        3.2.3 分区动态无功储备指标
    3.3 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
        3.3.1 分区优化模型
        3.3.2 动态分区方法
    3.4 考虑动态分区的实时无功优化模型
    3.5 实例计算与分析
        3.5.1 分区优化结果分析
        3.5.2 实时无功优化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网络动态重构的配电网多时空尺度无功优化
    4.1 引言
    4.2 配电网多时空尺度电压无功调控框架
        4.2.1 多时空尺度电压无功调控框架
        4.2.2 不确定因素分析及多场景建模
    4.3 配电网日前全局协调优化模型
        4.3.1 运行经济性优化目标
        4.3.2 网络重构负荷均衡优化目标
        4.3.3 设备调压成本模型
        4.3.4 约束条件
        4.3.5 配电网动态分区方法
    4.4 配电网日内分区自律调控模型
        4.4.1 目标函数
        4.4.2 功率/网损灵敏度
        4.4.3 滚动调控与反馈校正策略
    4.5 优化算法
    4.6 算例分析
        4.6.1 算例1
        4.6.2 算例2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市场环境下含“源-网-荷-储”互动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
    5.1 引言
    5.2 主动配电网“源-网-荷-储”互动机理
    5.3 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有功/无功联合优化调度框架
        5.3.1 随机模型预测控制
        5.3.2 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有功/无功联合调度框架
        5.3.3 需求侧与“源-网”互动模型
        5.3.4 储能系统与“源-网-荷”互动模型
        5.3.5 主动配电网内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5.4 主动配电网多时间尺度有功/无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5.4.1 日前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模型
        5.4.2 日内有功/无功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模型
    5.5 优化算法
    5.6 算例分析
        5.6.1 日前优化结果分析
        5.6.2 日内有功/无功滚动优化及反馈校正优化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考虑充换储一体化电站参与调节的主动配电网有功/无功联合优化
    6.1 引言
    6.2 充换储一体化电站调控机理
        6.2.1 充电站运行模式
        6.2.2 换电站运行模式
        6.2.3 储能站运行模式
    6.3 CSSIS参与调控的主动配电网双层有功/无功联合优化框架
    6.4 配电网双层有功无功联合优化调度模型
        6.4.1 日前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6.4.2 实时有功无功协调优化模型
    6.5 基于场景分析的鲁棒优化策略
    6.6 算例分析
        6.6.1 数据基础
        6.6.2 日前优化结果分析
        6.6.3 日内优化结果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3)“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白俄罗斯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1.1.2 白俄罗斯未来会吸引大量外国公司前来建厂
        1.1.3 白俄罗斯高度重视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图
2 文献综述
    2.1 一带一路相关研究
    2.2 跨境物流理论研究
    2.3 物流影响因素研究
    2.4 一带一路对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
3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管理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人才的影响
    3.3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信息化的影响
    3.4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通关效率的影响
    3.5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效率的影响
    3.6 小结
4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设施设备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基础设施的影响
    4.3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装备的影响
    4.4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技术的影响
    4.5 小结
5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量和流向的影响
    5.1 引言
    5.2 白俄罗斯的物流运输品类介绍
    5.3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总量的影响
    5.4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铁路货运量的影响
    5.5 “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铁路货运量的影响
    5.6 结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考虑分布式光储参与的配电网运行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光伏出力特性建模
        1.2.2 并网光伏对配电网的影响
        1.2.3 有源配电网电压控制技术研究
        1.2.4 有源配电网的储能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光伏出力特性分析与出力时间序列建模
    2.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出力特性分析
        2.1.1 太阳辐照强度和温度对光伏出力特性影响分析
        2.1.2 太阳辐照强度变化特性分析
    2.2 基于净空模型的光伏出力时间序列建模
        2.2.1 光伏出力时间序列建模流程
        2.2.2 实际案例建模分析
        2.2.3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布式光伏高渗透率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研究
    3.1 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
        3.1.1 光伏接入对配网电压质量影响的概率评估指标
        3.1.2 考虑电压越限风险的光伏接入极限容量评估
        3.1.3 小结
    3.2 光储系统并网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3.2.1 光储系统可持续带载能力
        3.2.2 考虑光储可持续带载能力的动态孤岛划分策略
        3.2.3 含光储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
        3.2.4 案例分析
    3.3 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运营效益影响
        3.3.1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配电网运营效益评估
        3.3.2 含分布式光伏配网运营效益影响因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光伏并网点无功电压优化的配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
    4.1 光伏发电系统的无功调控特性
    4.2 长时间尺度下配电网无功优化调度策略
        4.2.1 长时间尺度下Q型光伏配电网无功优化调度模型
        4.2.2 长时间尺度下V型光伏配电网无功优化调度模型
        4.2.3 模型求解方法
    4.3 短时间尺度下并网点无功电压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
        4.3.1 短时间尺度下Q型光伏并网点无功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
        4.3.2 短时间尺度下V型光伏并网点电压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
    4.4 算例仿真
        4.4.1 单光伏接入IEEE33系统
        4.4.2 双光伏接入IEEE33系统
        4.4.3 实际配电系统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光储发电系统的配电网有功-无功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
    5.1 长时间尺度下含光储配电网有功-无功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
        5.1.1 第一阶段优化调度模型
        5.1.2 第二阶段优化调度模型
    5.2 短时间尺度下含光储配电网有功-无功自适应趋优控制策略
        5.2.1 优化控制步骤
        5.2.2 控制流程
    5.3 算例分析
        5.3.1 算例介绍
        5.3.2 优化结果对比
        5.3.3 储能容量配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含光伏配电网运营效益的储能双层随机优化配置
    6.1 储能接入对提升配电网运营效益的分析与评估
        6.1.1 基于LCC理论的配电网运营效益增量评估
        6.1.2 储能可变寿命预测模型
    6.2 考虑配电网运营效益增量的储能双层随机优化配置模型
        6.2.1 上层规划模型
        6.2.2 下层运行模型
    6.3 混合求解算法
        6.3.1 上层规划模型求解算法
        6.3.2 下层运行模型求解方法
    6.4 算例分析
        6.4.1 算例参数说明及优化配置结果分析
        6.4.2 不同储能寿命模型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6.4.3 不同光伏渗透率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6.4.4 不同负荷年增长率对配置结果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动配电网示范工程应用分析
    7.1 研究背景及意义
    7.2 示范工程概况
        7.2.1 示范区域自然条件简介
        7.2.2 示范工程简介
    7.3 研究技术示范应用及运行效果分析
        7.3.1 基于净空模型的光伏出力时序预测
        7.3.2 基于光伏并网点无功电压优化的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
        7.3.3 含储能系统的有功-无功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结论
    8.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基于稀疏分解的电能质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电能质量问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电能质量问题相关标准及其模型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稀疏分解
    1.5 本文各章节主要研究内容
2 字典选取和贪婪算法
    2.1 引言
    2.2 解析字典基
    2.3 字典学习算法
    2.4 基于OMP的优化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联合域字典映射的电能质量扰动参数估计
    3.1 引言
    3.2 联合域字典映射参数估计算法
    3.3 仿真信号实验
    3.4 实测数据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联合域字典映射的电能质量扰动数据压缩
    4.1 引言
    4.2 电能质量扰动数据压缩
    4.3 实验分析与比较
    4.4 现场监控数据实验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字典学习稀疏分解电能质量扰动分类
    5.1 引言
    5.2 稀疏信号表示和K-SVD算法
    5.3 基于学习字典稀疏分解的分类方法
    5.4 仿真分析
    5.5 实测信号实验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博士学习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2 博士学习期间参与的课题与项目

(6)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配电网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建模研究现状
        1.2.1 风速和风电的不确定性
        1.2.2 光照强度和光伏的不确定性
        1.2.3 负荷的不确定性
        1.2.4 其它不确定性
    1.3 传统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研究现状
        1.3.1 基于多场景技术的DG规划方法
        1.3.2 基于机会约束理论的DG机会约束规划方法
        1.3.3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DG模糊规划方法
        1.3.4 规划方法总结和对比
    1.4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DG规划研究现状
        1.4.1 DG单层规划方法
        1.4.2 DG双层规划方法
        1.4.3 规划方法总结和对比
    1.5 本文章节安排和主要成果
        1.5.1 章节安排
        1.5.2 主要成果
第二章 传统配电网中考虑相关性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2.1 引言
    2.2 不确定性因素间的相关性建模
        2.2.1 不确定性因素建模
        2.2.2 相关性建模
    2.3 传统配电网中考虑相关性的DG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约束条件
    2.4 模型求解
        2.4.1 多种群差分进化算法
        2.4.2 计及相关性的配电网概率潮流
        2.4.3 模型求解流程
    2.5 算例分析
        2.5.1 33 节点算例
        2.5.2 61 节点算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统配电网中考虑相关性的分布式电源多目标规划方法
    3.1 引言
    3.2 多目标优化理论
    3.3 传统配电网中考虑相关性的DG多目标机会约束规划模型
    3.4 模型求解
        3.4.1 多目标优化方法
        3.4.2 模型求解流程
    3.5 算例分析
        3.5.1 33 节点算例
        3.5.2 61 节点算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的可用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4.1 引言
    4.2 评估模型
        4.2.1 确定性评估模型
        4.2.2 概率评估指标
    4.3 模型求解
        4.3.1 总体评估框架
        4.3.2 变步长重复潮流法
        4.3.3 概率评估指标的求解流程
    4.4 算例分析
        4.4.1 33 节点算例
        4.4.2 61 节点算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需求侧管理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5.1 引言
    5.2 主动管理
    5.3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需求侧管理的DG规划模型
        5.3.1 目标函数
        5.3.2 约束条件
    5.4 模型求解
        5.4.1 模型转化和总体求解思路
        5.4.2 原对偶内点法
        5.4.3 模型求解流程
    5.5 算例分析
        5.5.1 33 节点算例
        5.5.2 61 节点算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6.1 引言
    6.2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DG规划模型
    6.3 模型求解
        6.3.1 模型转化和总体求解思路
        6.3.2 网络重构算法
        6.3.3 模型求解流程
    6.4 算例分析
        6.4.1 33 节点算例
        6.4.2 61 节点算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多阶段规划方法
    7.1 引言
    7.2 主动配电网中考虑需求侧管理和网络重构的DG多阶段规划模型
        7.2.1 目标函数
        7.2.2 约束条件
    7.3 模型求解
        7.3.1 模型转化和总体求解思路
        7.3.2 模型求解流程
    7.4 算例
        7.4.1 33 节点算例
        7.4.2 61 节点算例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案的可用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8.1 引言
    8.2 评估模型
    8.3 模型求解
        8.3.1 模型分析和总体求解思路
        8.3.2 变步长重复最优潮流法
        8.3.3 评估模型的具体求解流程
    8.4 算例分析
        8.4.1 33 节点算例
        8.4.2 61 节点算例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运行认知和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大数据概念的兴起
        1.1.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1.1.2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1.2 大数据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展
        1.2.1 电力大数据
        1.2.2 电力大数据的特征
        1.2.3 电力大数据的关键技术
        1.2.4 电力大数据的应用前景
    1.3 大数据的研究方法综述
        1.3.1 适应大数据分析的工具
        1.3.2 大数据分析方法
    1.4 风力发电系统的分层管理及数据共享的困难
        1.4.1 风力发电发展现状
        1.4.2 风电场的管理运行现状
    1.5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风电大数据的典型结构与分析方法
    2.1 风电大数据的典型结构
        2.1.1 风电机组大数据的种类、来源及典型结构
        2.1.2 风电场大数据的典型结构
        2.1.3 电力系统接入点数据的典型结构
    2.2 数据挖掘方法与风电大数据
        2.2.1 数据挖掘方法
        2.2.2 数据挖掘算法在风电大数据中的应用分析
    2.3 数理统计方法与风电大数据
        2.3.1 简单的数理统计方法
        2.3.2 简单数理统计方法在风电大数据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谐波问题研究
    3.1 常规谐波问题的分析方法
        3.1.1 谐波的定义
        3.1.2 谐波的计算
    3.2 基于FFT和聚类分析进行风电大数据分析
        3.2.1 风电大数据的采集
        3.2.2 对风电大数据进行FFT分析
        3.2.3 对FFT结果进行聚类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研究
    4.1 常见的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
        4.1.1 低频振荡
        4.1.2 次同步相互作用
    4.2 基于平均值FFT和数理统计进行风电大数据分析
        4.2.1 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初步分析
        4.2.2 对风电大数据进行平均值FFT分析
        4.2.3 对FFT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谐波问题分析核心代码
附录2 :风电场-电网相互作用分析核心代码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8)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电子式电压互感器的类型和基本原理
        1.2.1 无源型 EVT 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1.2.2 有源型 EVT 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1.3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1 无源型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3.2 有源型 EVT 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4 EVT 工程实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流型 EVT 的组成原理研究
    2.1 引言
    2.2 电流型 EVT 的传感原理
        2.2.1 基于电流检测的电流型 EVT 传感原理
        2.2.2 电流型 EVT 传感头电流直测方式的提出
    2.3 直测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2.3.1 直测电阻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2.3.2 直测电容电流型 EVT 的组成及理论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流型 EVT 的高压电容传感头理论与结构研究
    3.1 引言
    3.2 常用油浸式高压电容器的性能局限性分析
    3.3 独立式 SF_6同轴圆筒型高压电容传感头结构研究
        3.3.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结构
        3.3.2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参数计算
    3.4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电场分析与结构优化
        3.4.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电场及绝缘性能分析
        3.4.2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结构优化
    3.5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杂散电容影响分析
    3.6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与改进方法
        3.6.1 SF_6气体压力变化的影响
        3.6.2 温度变化的影响
        3.6.3 高、低压电极几何参数的影响
        3.6.4 改进方法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流型 EVT 的自适应积分电路研究
    4.1 引言
    4.2 电流型 EVT 对信号积分的要求
    4.3 基于系统状态的自适应积分电路
        4.3.1 自适应积分电路的构成原理
        4.3.2 稳态积分器和暂态积分器的特性分析
        4.3.3 自适应积分控制模块原理及关键技术
    4.4 应用自适应积分电路的电流型 EVT 性能仿真
        4.4.1 系统工频稳态特性仿真
        4.4.2 系统谐波测量特性仿真
        4.4.3 系统暂态性能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流型 EVT 的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容传感头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5.2.1 基于回归分析的信息融合原理
        5.2.2 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容传感头误差补偿方法
        5.2.3 仿真及结果分析
    5.3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误差控制方法研究
        5.3.1 运放失调温漂对积分电路的影响及改进方法
        5.3.2 模拟信号处理电路的温度特性
        5.3.3 基于铂电阻的温度补偿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流型 EVT 的设计及样机试验
    6.1 引言
    6.2 电流型 EVT 的技术指标
    6.3 电流型 EVT 的设计
        6.3.1 SF_6同轴圆筒型电容传感头的设计
        6.3.2 信号处理单元的设计
    6.4 电流型 EVT 的电磁兼容设计
        6.4.1 变电站的电磁干扰源
        6.4.2 电磁干扰侵入电流型 EVT 的途径分析
        6.4.3 高压电容传感头及其引线的电磁兼容设计
        6.4.4 信号处理单元的电磁兼容设计
    6.5 电流型 EVT 的样机试验
        6.5.1 电容传感头性能测试
        6.5.2 准确度试验
        6.5.3 温度稳定性试验
        6.5.4 时间稳定性试验
        6.5.5 暂态性能试验
        6.5.6 高压试验及电磁兼容试验
    6.6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成果目录

(9)移相电容器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国外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电容型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及其创新点
第2章 监测终端的总体设计
    2.1 介损和电容量测量
        2.1.1 介损测量
        2.1.2 电容量测量
    2.2 监测终端的基本功能
    2.3 监测终端硬件设计的总体框架
        2.3.1 嵌入式处理器选择
        2.3.2 监测终端硬件设计的总体框架
        2.3.3 采集模块的硬件设计
    2.4 监测终端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
第3章 ΜC/OS-Ⅱ在TM5320F2812 上的移植
    3.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型
    3.2 ΜC/OS-Ⅱ的特点
    3.3 ΜC/OS-Ⅱ在TM5320F2812 上的移植
        3.3.1 μC/OS-Ⅱ的移植要求
        3.3.2 μC/OS-Ⅱ移植的具体实现
    3.4 ΜC/OS-Ⅱ在TM5320F2812 上的裁减
    3.5 监测终端的任务划分
        3.5.1 任务划分的原则
        3.5.2 具体任务的划分
第4章 监测终端的通信设计
    4.1 GPRS 无线通信介绍
        4.1.1 GPRS 特点介绍
        4.1.2 GPRS 模式介绍
    4.2 GPRS 的硬件设计
        4.2.1 GR47 模块介绍
        4.2.2 GPRS 的硬件设计
    4.3 GPRS 的软件设计
        4.3.1 GPRS 远程连接的软件设计
        4.3.2 GPRS 通信协议的制定
    4.4 SMS 短信通信的软件设计
        4.4.1 SMS 短信模式和监测终端短信业务介绍
        4.4.2 PDU 数据包格式介绍
        4.4.3 SMS 短信通信的软件设计
第5章 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监测终端软件设计的总体结构
    5.2 主函数
    5.3 频率采集中断
        5.3.1 TMS320F2812 的CAPTURE 单元介绍
        5.3.2 频率采集中断的软件设计
        5.3.3 频率采集的误差分析
    5.4 模拟量采集中断
        5.4.1 PWM 寄存器设置
        5.4.2 模拟量采集中断的软件设计
    5.5 数据处理任务
        5.5.1 数据处理算法
        5.5.2 数据处理任务的软件设计
    5.6 故障判断任务
        5.6.1 故障判断标准
        5.6.2 故障判断任务的软件设计
    5.7 数据存储任务
    5.8 数据通信任务
        5.8.1 SCIA 发送中断的软件设计
        5.8.2 SCIA 接收中断的软件设计
        5.8.3 数据通信任务的软件设计
    5.9 切除任务
    5.10 输入任务和显示任务
        5.10.1 输入任务
        5.10.2 显示任务
    5.11 各个任务优先级安排
    5.12 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软件抗干扰措施
        5.12.1 系统可靠性分析
        5.12.2 软件抗干扰措施
第6章 FFT 算法调试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和研究项目
致谢

(10)基于ARM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1.2 无功补偿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早期无功补偿技术
        1.2.2 现代无功补偿技术
        1.2.3 国内外补偿控制设备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无功补偿基本原理
    2.1 无功补偿的一般概念
        2.1.1 电力网络功率理论
        2.1.2 无功补偿的作用
    2.2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
        2.2.1 并联电容器无功补偿意义
        2.2.2 并联电容器补偿方式
        2.2.3 并联电容器投切方式
        2.2.4 并联电容器接线方式
    2.3 8421编码投切
    2.4 无功补偿相关技术谐波抑制
        2.4.1 谐波抑制必要性
        2.4.2 谐波抑制的方法
    2.5 本系统采用的无功补偿方式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无功补偿控制器硬件设计
    3.1 控制器设计原则
    3.2 控制器整体硬件设计
    3.3 控制器外围电路设计
        3.3.1 电源电路
        3.3.2 外部数据存储电路
        3.3.3 GSM/GPRS模块选择及接口电路
        3.3.4 接触器投切电路
    3.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1 互感器信号转换电路
        3.4.2 电流信号放大电路
        3.4.3 电网频率锁相倍频电路
    3.5 人机接口电路设计
        3.5.1 键盘电路
        3.5.2 液晶显示电路
    3.6 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3.6.1 屏蔽技术
        3.6.2 隔离技术
        3.6.3 退耦设计
        3.6.4 滤波设计
        3.6.5 接地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μC/OS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软件设计
    4.1 控制器软件体系结构
        4.1.1 软件体系结构选择
        4.1.2 μC/OS-II介绍
        4.1.3 控制器软件组成
    4.2 LPC2132上嵌入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
        4.2.1 移植的条件
        4.2.2 移植μC/OS-II主要内容
        4.2.3 μC/OS-II中间件层设计
        4.2.4 用户任务层设计
    4.3 数据采集处理软件设计
        4.3.1 电网数据量采集
        4.3.2 电网参数计算
        4.3.3 谐波分析及傅立叶变换
        4.3.4 投切判断
    4.4 液晶显示软件设计
        4.4.1 液晶基本驱动函数编写
        4.4.2 液晶显示菜单界面
        4.4.3 液晶人机交互
    4.5 数据通信和存储模块软件设计
        4.5.1 GPRS无线数据通信
        4.5.2 数据存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无功补偿控制器控制策略研究
    5.1 无功补偿控制量的选择
        5.1.1 单一控制量的控制策略
        5.1.2 复合控制量的控制策略
        5.1.3 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策略
    5.2 基于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复合控制策略
        5.2.1 补偿无功功率Qc的意义
        5.2.2 目标功率因数的确定
        5.2.3 实际无功补偿容量Qcsj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电力电容器2003年总索引(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流微电网潮流直接法研究[D]. 王一丹. 浙江大学, 2021(08)
  • [2]含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参与调节的配电网无功电压优化控制[D]. 徐韵.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3]“一带一路”对白俄罗斯物流发展的影响研究[D]. Mikita Kryvasheyeu.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考虑分布式光储参与的配电网运行优化与控制技术研究[D]. 黄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5]基于稀疏分解的电能质量分析研究[D]. 蔡得龙.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5)
  • [6]配电网中考虑不确定性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研究[D]. 张沈习.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7]基于大数据的风电场运行认知和控制[D]. 苏柏松.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8]电流型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邵霞. 湖南大学, 2013(09)
  • [9]移相电容器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D]. 王维治. 湖南大学, 2008(12)
  • [10]基于ARM的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D]. 文浩.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2003年电力电容器综合指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