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论文文献综述)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1](2021)在《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既是当前应对国内外局势变化的主动举措,更是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国内大循环体系有赖于经济供应链的稳定,而资源供给保障能力是实现经济供应链安全、可控的重要基础保障。当前,我国资源禀赋与部分矿种资源供给潜力不足,部分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企,进口渠道相对单一。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供应链稳定性,从而对降低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应对资源安全风险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国应顺应新发展格局的需要,将资源循环保障体系议题提升至更加重要的位置。

王秀芳[2](2021)在《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从莫尔、圣西门、傅里叶,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巨大飞跃,但是从巴黎公社起义失败到苏东剧变的发生,也充分表征了社会主义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纵观社会主义走过的五百年历程,其中不乏思想家、政治家为此所提出的真知灼见,但是以科学家视角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理论却少之又少。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钱学森创立的,关于中国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21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观点和主张。这一学说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系统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法为方法支撑,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协调发展和高效管理为重点所进行的理论探索,是钱学森晚年学术思想的精华。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一个内容极其广泛的理论学说,本论文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指导下,以《钱学森书信》及其补编(15卷)以及《钱学森文集》(6卷)等为主要文本依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多种方法,从广泛分散在书信、文集、讲话中提取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的观点,在全面展现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真实面貌基础上,对这一理论进行概括总结、演绎分析。钱学森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规划主张始终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如何实现现代科学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内部各系统互相服务的问题。世界社会形态和三次社会革命观点,不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并以此为出发点,钱学森对于21世纪中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国家管理进行了深入探索。四大领域九大建设主张对于新时代五位一体建设、教育发展和国防建设,尤其是对于创建健康中国、绿色中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等有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社会工程和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的倡导,对于推进信息革命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从任务能力型到系统效能型转变有重要意义。虽然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不是尽善尽美的理论学说,但至少为当今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一种路径,而且经过实践的检验,其中的诸多理论学说已经得到了认可并被付诸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虽说其中的有些观点、理论尚存在争议,但依然不能掩盖这一思想所散发的光芒。

李鹏[3](2021)在《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再生资源企业在政策的支持下迅猛发展,这些企业多数为家族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往往没有制定成型的发展战略,而且随着全球一体化,企业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没有发展战略给企业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沈阳宋氏集团公司是同类企业中的典型代表,公司具有民营、家族企业、集团公司、再生资源公司等多重属性,没有发展战略,如何为公司制定适合未来发展的战略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论文以沈阳宋氏集团公司作为实例研究,首先对大量国内外学者在发展战略和再生资源方面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梳理,运用PEST和SWOT分析工具对公司面临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公司存在研发能力不足、组织结构不合理、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实质还是由于公司没有发展战略带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的连动效应。论文针对公司如何制定发展战略这一课题,通过详实的理论分析给予公司处于发展阶段的判断,对公司做出了总体战略采用纵向一体化、业务战略采取成本领先的战略选择,为公司在生产、研发、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制定部门战略,为保障职能战略的有效实施,提出了组织架构、资金使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五方面的保障措施。论文研究认为,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应该在一体化战略发展态势思想引领之下,制定发展战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在产业链上扩展业务领域、合理使用人力资本、完善各项财务制度,占有市场份额,在行业内取得领先地位。同时,论文将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上的完善和补充,也将对同类公司在发展战略的制定上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张雨生[4](2021)在《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显得十分重要。而典型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仍然普遍存在着创新积极性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和行业内部混乱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以创新驱动为视角,对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进行研究,并构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成为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总体发展概况,对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政策、资源、创新、市场、经济五个层面,构建出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能力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产业的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结果表明:在指标权重确定方面,政策、创新和经济是影响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余因素影响程度较小。在发展能力评价方面,2015-2019年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并且随着政策环境和创新投入的变化而影响较大。最后从评价结果入手,在不同侧重点上有针对性的构建出适合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创新主导型“三元一体”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本文期望通过以上的研究,使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有效地提升,推动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我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压力和减少生态污染做出贡献。

李威[5](2020)在《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顾我国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沿用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促使我国仅用三四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带来了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资源枯竭、废弃资源围城、水土污染、雾霾频发等突出环境问题。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循环经济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我国,被各界广泛认同,并进一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XSY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废旧物资回收综合利用。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在兰州市回收行业占有主导地位。公司经过5年发展,已形成了废纸再造、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多方面的核心业务领域,并拥有完善回收网络体系。随着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发展也面临着企业融资造成股权混乱问题、企业内部产业物质循环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回收网络瓶颈问题、企业管理水平滞后等主要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论与管理学知识为指导,运用企业环境分析法对XSY有公司发展现状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行业政策、行业特征的宏观分析及同类公司对比的微观分析,明确行业发展前景良好,解析了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公司在西北地区市场领先的定位,明确公司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行业市场中存在的回收优势和技术劣势,未来可能遇到被龙头企业兼并的生存危机,成为西北五省遥遥领先的霸主地位挑战机遇,为解决公司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对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相关管理学知识提出应对策略。从融资,到项目资源整合,从回收网络拓展,到企业文化建设,层层递进,逐步逐层解决公司发展问题。以项目融资或融资租赁模式为主,一个项目一个种模式,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增强企业协同发展能力;以公司项目的循环产业链模式为基础,运用产业链资源整理策略,布局二手车交易市场网点,打造闭合产业链条及高利润产品再造产业,实现产业与利润的双重效益;通过滚雪球等多种市场拓展模式开拓目标市场区域,将公司回收体系逐步由甘肃若干地区向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进行回收模式及业务区域双重开拓。最后,利用知识管理与文化建设并行的策略,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体系。为保障策略的实施,在人力、财力、物资、宣传等多个方面进行保障,为应对策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王冰[6](2020)在《把握新旧动能转换机遇 持续推进回收网络建设 助力山东省再生资源产业迈上新台阶——访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邱明琦》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逐步全面禁止固体废物入境,有色金属废料进口大幅度萎缩,拥有完善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网络的山东省优势更加凸显。那么,山东省是如何推进全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全力做好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邱明琦。记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长时间大面积停工导致回收业务停滞,目前山东省再生资源行业复工复产情况如何?在这期间协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邱明琦: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包括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

张丛光[7](2020)在《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频发,人们对于绿色环保且储量丰富的能源资源需求迫切,基于生物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正逐步受到关注。本研究基于陕西关中地区的气候和能源资源特征,设计了一种由太阳能子系统和生物质子系统构成的耦合供热系统,用于为系统自身和附近的建筑物提供热能,每天生产的过量能源用于向社区提供生活热水、炊事燃料或销往市场。除了基于热力学分析的技术性能评估以外,本研究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从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出发研究了系统的环境表现。由于技术经济状况一直以来都是直接决定项目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对所构建的供热系统展开了详细的能量与质量平衡分析、经济假设与计算以及敏感性分析,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了能够同时反映系统的综合表现,本研究还开展了能值评估,以进一步验证本系统的可持续性状况。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利用TRNSYS软件对系统进行了全年动态模拟,构建了系统的完整瞬态热力学模型。在典型日,外界环境的平均温度为-5.1oC,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313.7 W/m2,而每日照射时间为9.8 h,在整个供热过程中,太阳能集热器的平均集热效率为34.6%。从能量的供应特点来看,生物质子系统整天都在运行,而太阳能子系统主要起辅助作用。当太阳辐射强度从零开始增加时,集热器的集热效率相对较低,沼气锅炉的效率也降低,同时,系统输出的炊事用能将随着太阳能热水的增多而逐渐增加,因此系统的性能系数(COP)在8:00之后上升。14:00之后,由于太阳能占比下降,COP开始下降。COP较低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热量输出将用于维持厌氧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当太阳能子系统不能满足厌氧反应器的热量需求时,所产生的沼气将被消耗掉,这将导致可用于外部使用的沼气量以及COP的降低。冬季的热需求和能耗大于其他季节,系统耗热量先降后升,因此PES值先升后降,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202天与第12天。整体上系统表现出了较好的技术性能,通过对比还可发现其具有良好的一次能源节约率与温室气体减排能力,对于太阳能、生物质资源丰富且适合实施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偏远地区尤为适用。(2)采用LCA对系统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发现建设阶段及拆卸回收阶段对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贡献很小,系统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最显着。集热器的玻璃反射器和支架所产生的影响值不到各环境指标的20%,比如仅占全球变暖潜势(GWP)的8.14%。因此,发现太阳能子系统的主要排放来源不是集热器上的反射器,而是地面和反射器之间的固定桩。外部能源消耗对系统初级能源消耗(PED)的贡献为13.26MJ,其中60.55%是由于使用了外部电力,而32.95%是由于运输消耗的柴油。最终产品的回收利用可以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降低一次能源消耗、酸化和富营养化的影响潜力。LCA同样表明在中国西北地区,太阳能子系统在施工阶段贡献了最多的环境排放,其在耦合系统中的占比不是越高越好,因此过分追求高太阳能比重会相应地导致更严重的环境问题。(3)系统的最终净现值为$56473,回收期为6.16年,投资回报率为63.45%,内部收益率为21.18%。系统的整体经济效益较为可观,本系统的回收期相比其他同类型生物能源系统略长,这可能是由于太阳能的成本相对较高,且营利性相比生物质子系统并不明显。人力成本是年运行成本的最主要来源,约占总成本的48%,其次是与设施相关的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42%。此外,根据运行成本与净能源生产总量,计算出本系统生产能源的单位成本为$0.049/k Wh。根据敏感性分析,发现劳动力、厌氧反应器等的价格是对系统经济表现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合理调控人力资源成本、加强资源循环利用及回收力度、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将有效降低系统成本。(4)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系统的综合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可以挖掘系统进一步提高能源生产效率、平衡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系统的ELR小于3,说明其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比较小。同时ESI>5,直接说明系统具有良好的综合可持续性。对于EYR,当前系统比独立沼气系统低,说明太阳能的加入并没有带来显着的能值输出,与其他系统相比生产力尚可,但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比如采用更适宜的集热材料以减少太阳辐射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与普通的太阳能集中发电系统相比,本系统的能值转换率更高,说明系统需要输入更多资源才能生产等量能源。此外,本研究对比了其他能源系统,证明了该系统具有良好的综合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并对其开展了综合评估,发现该系统具备稳定高效运行的技术性能及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但在外部能源消耗、所涉原材料、劳动力与设备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化空间,有助于深入理解该系统与经济、环境与社会系统的内在联系,对完善可再生能源系统综合评估方法学和推动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尉薛菲[8](2020)在《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近二十年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出现了人口数和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双重增长,导致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暴涨,城市垃圾处置产能日益捉襟见肘,且城市内土地资源日益紧张,新建垃圾填埋或焚烧产能存在很强的邻避效应,各大城市陆续出现了垃圾产量增长和产能扩张受限的矛盾,城市生活垃圾处置问题成为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另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预见未来十几年内城市人口数和人均垃圾产能仍会保持稳定的增长,城市垃圾处置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垃圾分类是城市管理者为了解决城市垃圾围城问题而提出的重要解决方案,中国从2000年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但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目前仍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随着城市环境和资源压力的持续增大,垃圾分类被中央政府重新提上日程,自上而下加大全国垃圾分类的力度。垃圾分类是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手段,大大减少了流向终端处置环节的垃圾产量,减少了垃圾处置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同时通过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一种环境友好、经济友好和社会友好的手段。本文结合环境经济学、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基础对垃圾分类产业进行经济学分析,文章首先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的发展现状、国内垃圾分类的现有模式、垃圾分类的上下游产业链情况进行了全面论述,然后文章使用经济学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将垃圾分类产业的环境负外部性进行货币价值化,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考虑到上海是国内垃圾分类产业配套最完善的城市,本文选取上海市作为分析对象,将该经济学分析框架用于上海市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得到了垃圾分类开展前和开展后上海市垃圾处置各个环节的平均投入成本、正效益产出、环境负效益产出等参数,并分析了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置各环节投入产出的影响、对全产业链总投入产出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最后,文章对国内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进行了分析,并对中国垃圾分类政策体系给出了建议。一切的市场活动都出于经济因素的推动,本文通过详细的数据获取和科学的分析计算方法获得了上海垃圾分类产业的相关经济数据,不仅可以给上海市垃圾分类的政策制定和推动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还可以给全国其它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提供借鉴,本文论证的结果不仅证明了垃圾分类在环境效益方面的可行性,同样证明了垃圾分类是具备一定经济效益的,说明了我国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政策具备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紧迫性。

王凝倩[9](2019)在《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废旧塑料的处理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球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是塑料大国,同时也是废旧塑料的生产大国和再生塑料的再加工循环利用大国。我国从2015年开始重视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再生塑料生产加工产业从以往的环境污染破坏者亟需转变为再生资源产业的绿色生产行业。从事再生塑料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产业升级的挑战。我国在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时期之后,进入了增速放缓的阶段。前期积累的金融市场不良反应日趋浮上水面,融资难是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而从事再生塑料行业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点问题尤其显着。近年来,贸易融资中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以真实的交易背景为支撑,立足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弥补了供应链经营活动中小企业的信用缺失劣势,深入到其上、下游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活动中的网络交易结构的金融服务,成为国家大力推进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DS公司在此背景下全面展开再生塑料行业贸易融资的经营业务。论文首先以DS公司再生塑料融资业务为对象,综述供应链金服务的相关文献,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阐述了该企业融资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主要体现在:公司业务容量受限、下游客户减少、物流监管影响货权控制和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足的现状。最后提出了针对DS公司的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的经营策略。具体包括:盘活资金流提高企业收入策略、加强物流监管控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策略、拓展再生塑料生产领域经营策略和发展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策略。

张昊[10](2019)在《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资源供应紧张、居民生活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自我修缮能力退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发展与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顺利实施。山东省敢为人先,率先在全国开展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面对着这一重大机遇和选择,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L循环经济示范区,在今后如何实现L循环经济示范区的高质量发展,明确园区今后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本文以L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学、产业集群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对L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管理体制机制、产业结构、发展困难等方面充分梳理的前提下,通过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SWOT等公共部门战略规划方法,对园区目前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四个方面进行强度分析,利用Yhaap层次分析软件,明确各要素的权重和组合权重,构建战略四边形,计算战略方位角,从而确定园区发展战略类型和战略实施强度。经过计算,得出园区应采取争取型调整战略,具体采取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政府主导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循环发展战略等四大发展战略来统筹推进园区战略落实。根据四大发展战略,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对策,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实行减量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延长循环产业链条;科学规划功能布局,科学把握定位;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优先保障园区各项发展要素;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增强园区孵化器功能;积极宣传循环经济理念;加快绿色改造提升;培植循环经济企业群体;贯彻自然新发展理念;建立环境惩罚机制等等。相信这些实施对策将为进一步加快L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加动力。

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论文提纲范文)

(1)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重要支撑
    1.1 稳定可靠的资源供给是国内大循环的物质基础
    1.2 资源循环利用将在资源供给中占据更重要位置
    1.3 资源高效循环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的应有之义
2 当前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短板和薄弱环节
    2.1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家底不清
    2.2 资源闲置与利用方式低端并存
    2.3 资源规范回收利用体系尚未建立
    2.4 部分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尚待突破
    2.5 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破局
3 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对策建议
    3.1 进一步明确新时代资源循环利用的定位和内涵
    3.2 依托园区产业体系构建,搭建产业循环体系
    3.3 推动城市废弃物高效循环利用,完善城市循环体系
    3.4 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规范产品废弃循环体系
    3.5 围绕区域重大战略构建区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6 增强海外循环利用资源的获取和保障能力
    3.7 将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国家资源安全战略支撑体系
    3.8 推动构建有利于资源高效循环的制度保障体系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意义、不足
第一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一、资本主义的入侵催生了近代国家观念和科技救国思潮的产生
        二、二十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与影响因素
        一、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
        二、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形成过程
        一、萌生阶段(1930-1955):在救国思想主导下,初步接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二、发展阶段(1956-1981):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系统工程思想逐步成熟
        三、成熟阶段(1982-1996):在邓小平理论的影响下,开始用社会工程思想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问题
        四、完善阶段(1997-2009):在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影响下,以“钱学森之问”为标志继续思考国家重点领域的发展问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钱学森关于时代发展特征的分析
    第一节 对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一):“科学技术”视角
        一、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不断发展
        二、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呈现“大科学”发展态势
        三、把握产业革命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节 时代发展特征的把握分析(二):“世界社会形态”视角
        一、世界社会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到信息革命时代的阶段性特征
        二、信息化、差异化、资本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钱学森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解读
    第三节 对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重大任务的认识
        一、第一次社会革命奠定了当前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思想优势
        二、第二次社会革命亟需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主动为第三次社会革命作准备
    第四节 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战略对策
        一、 “时代差”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任务是极其艰巨的
        二、科技立国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用系统视角分析时代问题
    第五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内容
        一、基本理念与创新主张
        二、方法支撑和具体运用
        三、主要框架及基本内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瞄准新兴产业革命推动国家产业不断升级
        二、加强三大经济学研究助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运用系统工程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四、创造性地提出人民体质建设主张
    第二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一):大力开展“科技经济建设”
        一、科技是21 世纪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核心
        二、发挥社会主义国家优势大力推进科技经济建设
        三、建设主动型“宏观控、微观放”的科技经济管理体制
        四、依靠伦理、管理、法理规约科技经济行为
    第三节 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二):重视发展“人民体质建设”
        一、从整体的角度规划人民体质建设
        二、深入研究人体科学
        三、推进医学改革
        四、关心重视老龄人口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钱学森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必要性
        二、钱学森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三、研究社会主义精神财富创造事业的学问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思想建设是“主观表现”
        一、思想指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二、 理论研究: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社会科学加行为科学是关键
        三、技术手段:思想政治社会工程
    第三节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客观表现”
        一、 “中国文化是强大的国力”
        二、传统文化的扬弃主张
        三、建设21 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四、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钱学森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创新探索
        一、较早进行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研究
        二、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主张
        三、主张建立行政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一):政体建设
        一、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看法与主张
        二、行政机构必须因时因事进行调整
        三、建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行政工作体系
        四、总体设计部:现代国家智库建设的雏形
        五、中央科学技术委员会:加强科学技术的综合管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二):法律建设
        一、法治以实现对社会和国家的最佳治理为目的
        二、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工程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系统工程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三):民主制度建设
        一、为完善基本民主制度献计献策
        二、探索落实民主集中制的方法路径
        三、开展人民政协学研究助力协商民主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四):党的建设
        一、钱学森对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建议和主张
        二、钱学森关于领导科学及领导干部的培养主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钱学森关于地理建设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及基本主张
        一、钱学森提出地理建设的过程
        二、地理建设的主要内涵
        三、地理建设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国土工程
        一、把交通建设作为地理建设之本
        二、在“尊重”和“创造”基础上开展水利建设
        三、发展沙产业、林产业、草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四、加快现代城市建设
        五、推进重点地区发展
    第三节 地理建设(二):生态环境保护
        一、国家再生资源委员会:规划资源回收利用
        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三、灾害学研究:科学防治自然灾害
        四、城市学研究:山水城市发展主张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钱学森关于教育、科技、外交、国防发展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一、教育是第一位的大事
        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
        四、开展大成智慧教育
    第二节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
        一、党要不断提升科技领导力
        二、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
        三、面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
    第三节 积极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一、平等是外交的基础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三、贯彻世界范围内的群众路线
        四、大力维护国家安全
    第四节 推进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认真研究21世纪国防建设重点问题
        二、加强战略战术运用确保打赢现代战争
        三、顺应国际军事变革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总体评价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贡献
        一、以系统理论创新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问题
        二、深入阐明了科学技术推动国家进步发展的作用机理
        三、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中的难点和热点献计献策
        四、解读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某些重要论断和观点
        五、提出并尝试破解21 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发展问题
    第二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特点
        一、科学家的理想性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二、技术方法的科学性与具体场景的适用性
        三、学理上的逻辑性与实践中的有限性
    第三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评价
        一、性质上:它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阶段性:它是还不成熟、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实践上: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节 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的教育启示
        一、树立求真求实态度,认真研究国家发展中的各类问题
        二、汲取人物思想智慧,助力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
        三、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挖掘展现先进群体精神风貌
        四、贯彻立德树人方针,实现高等教育道德性与知识性逻辑的统一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强化科学家队伍的国家观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2.1.1 发展战略定义
        2.1.2 战略管理
    2.2 再生资源相关概念
        2.2.1 再生资源定义
        2.2.2 发达国家再生资源产业的特征
        2.2.3 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的特征
    2.3 分析工具
        2.3.1 PEST分析
        2.3.2 波特五力模型
        2.3.3 SWOT分析
第3章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概况及现状
    3.1 公司概况及现状
    3.2 组织机构
第4章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分析
        4.1.2 经济环境分析
        4.1.3 社会环境分析
        4.1.4 行业环境分析
        4.1.5 外部环境分析结论
    4.2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2.1 公司资源能力现状
        4.2.2 公司的资源能力分析
    4.3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SWOT分析
        4.3.1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优势
        4.3.2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劣势
        4.3.3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机会
        4.3.4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威胁
        4.3.5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的SWOT矩阵
第5章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制定及实施保障
    5.1 公司总体战略选择
    5.2 发展定位
        5.2.1 使命和愿景
        5.2.2 发展原则
        5.2.3 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5.3 公司的业务战略
    5.4 公司的职能战略
        5.4.1 生产战略
        5.4.2 研发战略
        5.4.3 营销战略
        5.4.4 财务战略
        5.4.5 人力资源战略
    5.5 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实施保障
        5.5.1 健全企业组织架构
        5.5.2 多渠道的资金保障
        5.5.3 个性化的企业文化保障
        5.5.4 加大品牌建设保障
        5.5.5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4)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创新驱动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的构成及特征
        3.1.1 产业的构成分析
        3.1.2 产业的特征分析
    3.2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总体发展概况
        3.2.1 再生塑料产业
        3.2.2 再生纸产业
        3.2.3 再生铜产业
        3.2.4 再生铝产业
        3.2.5 再生铅锌产业
    3.3 典型再生资源企业布局分析
        3.3.1 我国再生资源企业空间分布
        3.3.2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百强企业分布格局
        3.3.3 典型再生资源百强企业调研分析
    3.4 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5 产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能力评价
    4.1 评价思路及方法
        4.1.1 评价思路
        4.1.2 评价方法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3 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4.3.1 评价指标数据收集
        4.3.2 评价指标筛选
    4.4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4.4.1 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4.2 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4.5 综合评价分析
第五章 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构建
    5.1 构建创新主导型“三元一体”产业发展模式
        5.1.1 发展模式构建原则
        5.1.2 “三元一体”创新发展模式
    5.2 “三元一体”创新发展模式的协作机制
        5.2.1 共享机制
        5.2.2 拉动机制
        5.2.3 促进机制
    5.3 实施措施及政策建议
        5.3.1 加强产业链创新、完善回收利用体系
        5.3.2 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5.3.3 深化制度创新、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5.3.4 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1.5.1 企业环境分析法
        1.5.2 比较分析法
        1.5.3 调查研究法
        1.5.4 案例分析法
2 循环经济及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2.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原则
        2.1.1 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
        2.1.2 循环经济的内涵
        2.1.3 循环经济的原则
        2.1.4 循环经济的三层次发展途径
    2.2 循环经济相关研究理论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绿色发展理念
    2.3 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
        2.3.1 融资概念及方法
        2.3.2 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
        2.3.3 目标市场拓展战略
        2.3.4 两网融合模式
        2.3.5 企业文化
3 XSY有限公司现状及发展问题
    3.1 公司简介
    3.2 XSY有限公司现状
        3.2.1 XSY有限公司股份体系
        3.2.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
        3.2.3 XSY有限公司的回收体系
    3.3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
        3.3.1 XSY有限公司融资问题
        3.3.2 XSY有限公司产业项目问题
        3.3.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瓶颈问题
        3.3.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
4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循环经济产业政策
        4.1.2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优势
        4.2.2 劣势
        4.2.3 机遇
        4.2.4 威胁
    4.3 XSY有限公司发展环境总结
5 XSY有限公司发展问题应对策略
    5.1 XSY有限公司融资及应对策略
    5.2 XSY有限公司项目体系应对策略
    5.3 XSY有限公司回收网络体系应对策略
    5.4 XSY有限公司管理水平问题应对策略
6 公司发展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成立公司发展推进小组
    6.2 人才保障,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6.3 资金保障,完善财务运作能力。
    6.4 技术保障,强化技术更新
    6.5 宣传保障,营造创业干事氛围
    6.6 制度保障,强化监督落实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1.2.2 太阳能-生物质耦合能源系统研究现状
        1.2.3 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现状
        1.2.4 技术经济分析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构建
    2.1 引言
    2.2 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设计
    2.3 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数学模型构建
        2.3.1 蓄热水箱(ST)
        2.3.2 厌氧反应器(AR)
        2.3.3 太阳能子系统(SC)
        2.3.4 沼气锅炉(BB)
        2.3.5 系统的热力学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生光耦合供热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
    3.1 引言
    3.2 典型气候条件下的结果分析
    3.3 全年模拟结果分析
    3.4 系统表现对比与分析
    3.5 系统关键参数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基于LCA的生光耦合供热系统环境影响评价
    4.1 引言
    4.2 生命周期模型构建
        4.2.1 LCA目标与范围定义
        4.2.2 数据来源和评估指标
        4.2.3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比较
        4.3.2 系统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生光耦合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
    5.1 引言
    5.2 技术经济分析模型构建
        5.2.1 系统边界与假设
        5.2.2 经济分析模型
        5.2.3 灵敏度分析与优化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能量与物质平衡分析
        5.3.3 敏感性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生光耦合供热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6.1 引言
    6.2 综合可持续性评价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能值核算结果分析
        6.3.2 能值指标结果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内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垃圾分类研究综述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生命周期评价理论
        (二)环境经济学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四)循环经济理论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定义和内容
    二、我国垃圾处置行业现状
        (一)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类别
        (二)我国生活垃圾处置的发展历程
        (三)我国生活垃圾处置行业现状
    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分析
        (一)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
        (二)试点探索阶段(2000-2015年)
        (三)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
    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运营主要模式及问题
        (一)单一线下分类模式
        (二)线上平台回收模式
        (三)互联网+智能设备/设施组合模式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分析
    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概况
    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一)垃圾分类设备
        (二)垃圾运输车辆
        (三)垃圾分类信息化
        (四)垃圾分类运营
        (五)环卫运营(收转运)
        (六)再生资源回收
        (七)垃圾处置
    三、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对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活垃圾分类经济学分析方法
    一、生活垃圾分类经济学分析基本思路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环境经济学分析方法
        (一)传统投入产出核算分析方法
        (二)垃圾分类产业的外部性问题
        (三)基于环境经济学理论的投入产出核算体系
    三、生活垃圾分类的生命周期评价经济学分析方法
        (一)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的内涵的发展历程
        (二)生命周期评价的原则和步骤
        (三)生活垃圾分类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建立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案例研究
    一、我国主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概况及研究目标选取
        (一)上海市
        (二)北京市
        (三)杭州市
        (四)苏州市
        (五)南京市
        (六)研究目标选取
    二、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产业链的经济学分析
        (一)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及组成的确定
        (二)生活垃圾分类和收集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三)生活垃圾收转运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四)再生资源分拣和资源化利用投入产出分析
        (五)末端处置环节的投入产出分析
    三、垃圾分类对上海垃圾处置产业链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
        (一)垃圾分类开展前垃圾处置产业链的投入产出
        (二)垃圾分类开展后垃圾处置产业链的投入产出
        (三)垃圾分类对总投入产出的影响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外生活垃圾分类发展经验借鉴
    一、国外生活垃圾分类发展情况分析
        (一)德国
        (二)日本
        (三)美国
        (四)新加坡
        (五)瑞典
    二、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一)德国
        (二)日本
        (三)美国
        (四)新加坡
        (五)瑞典
    三、国外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借鉴
        (一)因地制宜的确定垃圾分类体系
        (二)建立垃圾分类产业链市场化机制
        (三)完善的法律保障
    四、本章小结
第八章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政策分析及建议
    一、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一)法律法规体系
        (二)配套政策
        (三)经济政策
    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政策建议
        (一)完善垃圾分类产业管理体系
        (二)全面开展生产者付费制度
        (三)建立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税收优惠制度
        (四)研究制定鼓励垃圾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政策
    三、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2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DS公司及其再生塑料融资业务发展概况
        2.1.1 DS公司简介
        2.1.2 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概况
        2.1.3 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三类业务流程
    2.2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面临的问题
        2.2.1 业务容量受限
        2.2.2 供应链协同服务企业趋于减少
        2.2.3 第三方物流监管影响货权控制
        2.2.4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2.3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问题的原因分析
        2.3.1 贸易融资资金流难以扩大
        2.3.2 环保规定日趋严格再生塑料经营严峻
        2.3.3 外包物流监管服务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2.3.4 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
3 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 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3.1.1 行业发展概况
        3.1.2 行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定单面打印。
        3.1.3 社会环境分析
        3.1.4 环保技术环境分析
    3.2 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发展概况
        3.2.1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3.2.2 再生塑料行业融资需求分析
        3.2.3 供应链信息技术的发展
    3.3 再生塑料融资业务竞争对手分析
        3.3.1 大连地区竞争对手分析
        3.3.2 全国范围竞争对手分析
4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环境分析
    4.1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内部资源分析
        4.1.1 企业集团信誉和科技服务团队资源
        4.1.2 物流服务中心的作用
        4.1.3 融资风险控制优势
        4.1.4 信息服务系统优势
    4.2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SWOT分析
        4.2.1 机遇与威胁并存
        4.2.2 SWOT矩阵结论
5 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策略设计
    5.1 盘活资金流策略
        5.1.1 业务流程管理策略
        5.1.2 信息控制管理策略
        5.1.3 风险控制管理策略
    5.2 物流监管控制策略
        5.2.1 确保第三方物流监管流程规范性
        5.2.2 物联网实现线上物流监控
    5.3 扶植和拓展再生塑料生产关联企业客户
        5.3.1 自建销售团队策略
        5.3.2 建立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5.4 信息化建设与电子商务平台策略
        5.4.1 加强信息化建设
        5.4.2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循环经济
        2.1.2 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集聚理论
        2.2.2 战略管理理论
        2.2.3 孵化器理论
        2.2.4 增长极理论
第三章 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现状
    3.1 开发建设的历史沿革与已取得的成就
    3.2 管理体制现状
    3.3 经济发展现状
        3.3.1 经济总体情况
        3.3.2 产业发展情况
        3.3.3 农林牧渔情况
        3.3.4 循环产业情况
第四章 L循环经济示范区SWOT分析
    4.1 L循环经济示范区优势分析
        4.1.1 政策优势
        4.1.2 区位优势
        4.1.3 循环产业基础优势
    4.2 L循环经济示范区劣势分析
        4.2.1 产业集聚程度不够高
        4.2.2 园区要素保障能力不够强
        4.2.3 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灵活
        4.2.4 园区起步较晚,管理建设经验不足
    4.3 L循环经济示范区机遇分析
        4.3.1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
        4.3.2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工程
        4.3.3 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4.4 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的挑战
        4.4.1 工业企业环保压力增大
        4.4.2 周边经济开发区的威胁
        4.4.3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调整
第五章 基于SWOT-AHP分析法的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的确定
    5.1 确定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5.2 确定各要素的强度
    5.3 建立权重判断矩阵
    5.4 计算各要素权重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5.4.1 计算各要素的权重向量
        5.4.2 进行一致性检验
    5.5 战略要素的力度计算
    5.6 确定战略类型及战略强度
        5.6.1 搭建战略四边形
        5.6.2 确定战略类型
第六章 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的选择
    6.1 战略方向
    6.2 发展定位
    6.3 发展目标
        6.3.1 总体目标
        6.3.2 经济发展目标
        6.3.3 工业发展目标
        6.3.4 节能减排目标
        6.3.5 服务业发展目标
    6.4 发展战略
        6.4.1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6.4.2 政府主导战略
        6.4.3 创新发展战略
        6.4.4 循环发展战略
第七章 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对策
    7.1 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对策
    7.2 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的实施对策
    7.3 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
    7.4 实施循环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AL循环经济示范区战略要素强度调查问卷
附录 B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要素相对重要性调查问卷

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支撑双循环发展格局[J]. 么新,朱黎阳,王小珏.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21(08)
  • [2]钱学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思想研究[D]. 王秀芳. 兰州大学, 2021(09)
  • [3]沈阳宋氏集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鹏. 沈阳大学, 2021(06)
  • [4]创新驱动视角下我国典型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 张雨生.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5]XSY有限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威.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2)
  • [6]把握新旧动能转换机遇 持续推进回收网络建设 助力山东省再生资源产业迈上新台阶——访山东省再生资源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邱明琦[J]. 王冰. 资源再生, 2020(05)
  • [7]分布式生光耦合供热系统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 张丛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8]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产业的经济学分析[D]. 尉薛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9]DS公司再生塑料贸易融资业务经营策略研究[D]. 王凝倩.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10]L循环经济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D]. 张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前景广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