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不可忽视的教育

向往不可忽视的教育

一、立志教育不可忽视(论文文献综述)

于洁[1](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自立意识养成教育研究》文中指出

姚蕊[2](2020)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以S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是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通过对S小学留守儿童展开问卷调查,对S小学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和班主任、SW项目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进行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了解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并运用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方面对造成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同时以SW项目为例,梳理并总结了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方法介入改善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实施过程。笔者基于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果,对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S小学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面临着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缺失情感陪伴、学习辅导资源匮乏、家庭教育内容片面。这些问题是由微观系统(个人)、中观系统(家庭、学校)、宏观系统(政策)相互交织、支持不足所导致的。研究还对社会工作介入改善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实施过程进行了梳理,发现社会工作在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兴趣发展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获得情感陪伴支持;学习动力增强,日常学习表现良好;家校联系密切、家校参与增强。最后,针对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从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势和不足两方面对SW项目服务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社会工作的介入使得S小学留守儿童兴趣发展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学习动力增强,日常学习表现良好;家校联系密切、家校参与增强;获得情感陪伴支持,证明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有其优势。此外,SW项目还存在专业性不足的问题,介入内容也具有片面性。

朱续荣[3](2020)在《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家训,是中国古代家庭父母教子的依据,也是治家法则、管理家庭的标准,是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古代社会进行道德教化的有效方式。传统家训文化发轫于封建时期,随着这一文化传统的延续与发展,家训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教子治家,它往往被统治阶级赋予政治色彩及教化意义,用来约束社会成员行为和家庭伦理秩序,成为统治阶级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及国家治理的法宝。从这一意义上讲,传统家训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作为封建统治工具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剔除了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封建糟粕之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传统优秀家训文化中所蕴含的修身之本、齐家之要、处世之法、为政之道等德育内容,以及养正于蒙、以身作则、宽严相济、因材施教等德育方法,承载着培养道德修养,塑造人格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作用,为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失范、家庭不和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因此,在新时代,深入挖掘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的德育思想,辩证地分析并准确地把握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的精髓要义,实现传统家训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传统优秀家训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塑造个体品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有益于形成良好的家风,实现家庭的和谐,弘扬;三是有利于厚植家国情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论文选题的缘由、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梳理了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从厘定传统家训文化的概念入手,解析了传统家训文化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并系统回顾了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对大量传统家训文化经典及其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读,归纳和总结出蕴涵于其中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主要实施方法。第四部分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评价和剖析了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第五部分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分析和提炼了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并尝试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

李文花[4](2019)在《我国优良传统家风与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优良传统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功能。我国优良传统家风与当代文明家庭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深入挖掘并充分借鉴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立足时代语境探索建设文明家庭的载体与路径,对家庭成员文明素养的提升,对社会的协调发展与国家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优良传统家风具有教化育人、调解保护以及社会规范等重要功能,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都必须重视优良传统家风的功能。传承优良传统家风的内容,可以有效促进当代文明家庭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时代为文明家庭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勤俭持家、向上向善等方面。我国优良传统家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极具传承价值,其中家国情怀、仁爱孝悌、崇礼贵和、勤俭廉正以及修身以道等内容与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的要求相契合,值得我们在当代文明家庭建设中予以传承和弘扬。在传承优良传统家风,促进文明家庭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文明家庭建设;拓展优良传统家风的内容,宣传文明家庭的事迹,营造有利于文明家庭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子女的成长成才教育,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建立联动机制,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等有机体的联动作用,以期共同促进优良家风的传承,推动文明家庭的建设。

刘大榕[5](2019)在《王阳明“心性实学”及教育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阳明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中国思想史上基本将其划归“心学”领域。然而,王阳明的思想中虽然有“心即理”等心学内容,但其思想中至始至终都存在经世致用、实体达用等事功实学。为此,关于阳明心学一直以来都有诸多争议。王阳明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真圣人,立德是他注重内在道德修养的心学思想的突出表现,立功是对王阳明追求外在功业的肯定,其事功精神具有浓厚的实学成分。王阳明明显地融合了心学和实学,是一种“心性实学”思想。其别具一格的“心性实学”,将偏向事功的“实学”与偏向内在的“心学”两大思想学说进行综合,使二者相辅相成。然而王阳明思想中实学成分往往都被忽略,笔者结合阳明立言的教学活动,以实学的视角,探究王阳明兼具心学和实学的“心性实学”思想,为阳明思想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以王阳明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教育实践和事功意识,研究王阳明的“心性实学”思想。文章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王阳明“心性实学”思想产生的背景进行梳理;第二部分围绕实心、实政的两大核心要义展开,实心以学为圣人、明伦教育和良知之学为切入,探究王阳明正心诚意、明德立心的实心教育,肯定其实心在社会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挽救世弊的教育目的。实政以王阳明德治仁政为逻辑起点,以经世致用和救世济民为落脚点,突出其学以致用和实体达用的思想特征;第三部分以王阳明教育教学活动为主要内容,研究王阳明的“心性实学”,提炼出其力行实学和尊重客观实际教育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结论和影响,对本文进行总结,对阳明思想做客观评价,并就该思想在国内外传播与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梳理。王阳明一方面注重个人内在道德涵养的修炼,另一方面也从未放弃对外在事功的追求,强调政治功业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内在修养为根基,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利于外在政治功业的建立。很明显,王阳明具有心学思想的同时也含有浓厚地实学成分,其囊括心学与实学的“心性实学”,是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内圣外王精神的价值体现。但总体而言,王阳明的内在修养是为其外在事功服务的。王阳明在“心性实学”思想主导下的教育实践,打破了不符合明代社会需要的教育方式,以经世致用为出发点,培养务实创新的实用型人才,同时也促进了明清之际的思想转型。他在教育教学上的革新是对古代教育的改革与尝试,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价值,突出其教育实体达用和实用实学的特点。阳明思想有独特的精神价值,虽有受到时代阶级的束缚,但也有明显的思想启蒙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为突破封建桎梏产生积极作用。

刘晓琳[6](2019)在《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任重而道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生命线”,是一项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中蕴含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形成的国际背景纷繁复杂,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国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即是机遇,也是挑战。意识形态多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念通过多种形式渗透进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高校提高警惕;在社会思潮多元化、市场经济以及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国内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易受到社会思潮多元化、市场经济以及新媒体迅速发展带来的影响。无论面对多大的挑战,我们都应该坚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去应对挑战,抓住创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机会,从而达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目的。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主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列宁的“灌输”理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相关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汲取理论来源。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基本任务和主要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角度展开论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巩固社会主义大学的底色;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摸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突破性进展和成效;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其次,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要对高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抵御消极价值观对自身的腐蚀;要向学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党的奋斗发展史,教会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来消除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再次,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出发,我们通过依靠优秀的高校教师,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并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创新。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明。一方面,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中可以体现出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其理论价值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另一方面,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现实价值在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和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也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的方向标。

李淑哲[7](2019)在《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既是引领文化发展方向的“好引擎”,也是检视文化发展成效的“试金石”。文化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选择与文化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确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目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准确把握当前社会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而做出的最新重大决策,为一段时期内国家文化发展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大学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遵循学生“拔节孕穗期”要求,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活动,为信仰的生成、选择和传播提供了“场景”和“路径”,在信仰教育中发挥对人的精神的升华和对社会共识的强化作用。同时,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能盘聚文化资源、利用自身人才优势,在文化发展中发挥引领、辐射和提升的作用。因此,在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以大学为基本场域,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系统而深入的信仰教育研究,成为一个兼具时代意义和现实关切的选题,这既可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关于理想信念的研究领域,又能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撑。基于此,论文从价值效能的视角,在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构筑议题,阐释大学生信仰教育在推动文化发展方面的“应然”功用,调查了解当前存在的“实然”境遇,进行实事求是的归因分析,并探索出改进和完善相应工作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端于大学生信仰教育活动的内涵意义。从内涵上看,大学生信仰教育包含四个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中心的政治信仰相关内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的道德信仰相关内容的教育、以“依法治国”思维和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法律信仰相关内容的教育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生命信仰相关内容的教育。从意义上讲,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社会群体信仰的“投影体”和“晴雨表”,是文化发展境况的折射和标示。理直气壮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人文化成”和“铸魂育人”的教育实践,推进以传授知识和涵养文化为关照的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法治思维,夯实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有利于增加文化智识供给、凝聚文化人才力量、培养文化人力资源,提升文化发展的人才素质;有利于增创文化传承载体、扩展文化发展途径、发掘文化创新源泉,拓宽文化发展的实践空间。从而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为实现“强文化之魂、健文化之体、聚文化之气、发文化之力”贡献应有力量,使中华文化蓬勃发展,在世界图景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形成无与伦比的竞争力。借助质性研究中的访谈调查法,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群体代表进行深度访谈,得以窥见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境遇。一方面,信仰教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信仰方向较为健康向上、整体质量相对良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信仰教育主渠道而发挥的作用较为明显。另一方面,信仰教育也面临一些难以忽视的现实问题,从系统论角度分析,这些问题归因于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导致体系欠合理、教育方法的单一性导致效果欠明显、机制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发力欠协调等来自教育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归因于市场经济催生的趋利动机钝化了动力、社会现存的某些问题弱化了信力、多元文化的不当蔓延影响了定力等来自教育系统外部因素的影响。从理念与内容维度出发,探寻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强化路径,可从以下角度入手。从聚焦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升华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理念出发,要树立战略思维,秉持从“善政”到“善治”的理念,提高把握信仰教育大势的能力;要涵养历史思维,秉持从“历史”到“未来”的理念,致力于提高勇担信仰教育使命的能力;要强化底线思维,秉持为“无畏”而“敬畏”的理念,提高应对信仰教育难题的能力;要增强系统思维,秉持由“统筹”至“协同”的理念,提高扩大信仰教育合力的能力。从对标文化发展的现实特点、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出发,要发挥文化塑造价值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政治信仰要素,致力于保证大学生坚持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要遵循文化温润心灵的原则,进一步扩充道德信仰要素,致力于保证大学生坚持素质品格的健康发展;要强化文化规范行为的功能,进一步强化法律信仰要素,致力于保证大学生坚持行为规范的合理合序;要提升文化健全人格的效用,进一步延伸生命信仰要素,致力于保证大学生坚持人格价值的健全超越。从方法与制度维度出发,探寻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提升大学生信仰教育实效的相关路径,可从以下角度入手。从立足文化发展的智识需求、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法出发,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掌握信仰教育的主动权;要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拓宽信仰教育的信息源;要加大社会实践力度,根植信仰教育的活力点;要扩伸教育情境载体范围,增强信仰教育的亲和力。从依托文化发展的组织保障、健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制度出发,要进一步以顶层设计为总揽、推动领导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信仰教育力量的积极性;要进一步以队伍建设为龙头、推动理顺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德才兼备、团结合作的信仰教育主体队伍;要进一步以教育教学为根本、推动完善评价机制,及时反馈规范合理的信仰教育实效;要进一步以组织、人员、经费为抓手、推动完善保障机制,提供全面到位的信仰教育支撑。

郝佳婧[8](2019)在《曾国藩家训德育思想研究》文中认为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个人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重视并落实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曾国藩家训是我国传统优秀德育资源中的代表,对曾国藩家训中的德育思想进行研究,在理论维度上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丰富当代的德育内容与方法、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在实践维度上为当代德育提供了现实指导、为培养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弘扬良好家风和净化社会风气,坚定我国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本文从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出发,在分析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探求其中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时代价值。在论述了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关于家训和曾国藩家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思路、主要采取的方法和创新点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论述了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理论来源,主要有理学思想的薪火相传、湖湘地域的文化积淀和曾氏家风的精神给养三个层面;其次,论述了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包括立志教育、进德教育、有恒教育在内的修身教育思想、蕴含孝悌教育、勤俭教育、睦邻教育在内的齐家教育思想以及包含勤勉教育、为民教育和清廉教育的官德教育思想;再次,论述了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主要方法,其中包含了以“力行”、“克己”、“日课”等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修养方法、以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为主要内容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及以严绳轻罚、宏奖人才和环境涵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教化方法;最后,论述了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曾国藩家训德育思想中修身教育思想、齐家教育思想和官德教育思想分别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弘扬优良家风和加强官德修养;曾国藩家训德育方法中的个人修养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和社会教化方法为当代社会的个人修养方法、家庭教育方法和社会教化方法提供了现实指导、历史遵循和有益借鉴。在吸收曾国藩家训中优秀的文化滋养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中的历史局限性,辩证看待、科学汲取其中的优秀德育内容,推动新时代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吴婷[9](2019)在《论宋代家训家规中的性别教育思想》文中研究说明与前代相比,宋代的家训家规在内容、形式以及教育对象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特色。这一时期,家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博。据此,以宋代家训作品为主要史料,结合宋人文集、正史传记等史料,对其中关于宋人规诫子孙的具体内容进行爬梳整理,分析宋代家训作者们对男女两性几乎完全不同的教育内容背后的实质及影响。宋代家训家规中关于男性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修身勉学、入仕为官、制家之法和交友处世四个方面。宋儒们教导男性立志勤学,培养他们以忠孝仁义为核心的封建道德精神,并将其落实到日常行为规范当中。在指导子弟读书时,他们有的谆谆教导,有的严厉说教,还有家训作者结合自身经历进行学习方法、策略上的指导。此外,他们对于即将或是正在经历仕途沉浮的子弟进行具体规诫。最后,交友处世、家庭伦理秩序和物质条件的维持亦是宋代家训作者们并未忽视的重要方面。与男性的修齐治平的任务不同,宋代家训家规中的女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妇德、言行及其职责承担几个方面。女性被教导以卑弱温顺,听从家族男性家长的安排,对于夫家忠贞不二、从一而终,在主持家务的过程中勤俭节约、宽容大度。此外,他们还得、知书达理。值得一提的是,家训内容中对于女性职责的规范并不亚于男性,她们肩负着上侍父母,下教子女,打理家务、辅佐丈夫等职责。宋代家训作者们力图塑造出作为男性附属品而存在的、传统社会的理想女性形象。宋儒们试图通过对家训作品中男女两性截然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规范男女两性的言行思想。表达了宋代社会对于理想两性关系及角色塑造的期许,使家族内部甚至是全社会不同性别的个体都能安守其位、各司其职,进而构建理想的性别秩序,这实质上是宋代士大夫们对儒家传统角色的规范及性别文化的维护,亦是统治阶级进行礼法教化、宣扬主流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礼法向民间社会传播渗透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文化于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极为深广的影响。

殷玉婷[10](2019)在《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12个个案的深度访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与社会接轨的窗口。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的良莠直接影响矫正效果。在过去15年的实践探索中,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距离高水平的教育矫正尚有较大差距,尤其在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中,对家庭教育力量的挖掘不足,矫正效果难以保证。所以文章从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展开研究,发现: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类型主要有“摆平错误”溺爱型、“专制圈养”溺爱型、“被动卷入”放任型、“手风琴”放任型四类。这四类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主体、观念、时间、方式、内容五个维度上,这五个维度又以家庭教育主体担责与否为基础的“一体四面”的问题体。所以,四种不同的家庭教育类型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主体担责与否分为主体不(少)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类型以及主体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类型。法律政策不健全和转型期效率与质量的之间冲突、中间支持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的力量薄弱、家庭内部能量不足等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笔者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视角提出倡导政策法律的完善以确保家庭教育主体担责,通过链接资源协助炼强社区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力量增强各类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的教育能力,直接干预四类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促进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质量的应对策略。

二、立志教育不可忽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志教育不可忽视(论文提纲范文)

(2)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以S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重中之重
        (二) 城镇化推进下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庞大
        (三) 留守儿童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凸显
        (四) 个人实践经历与服务体会
    二、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 理论层面
        (二) 现实层面
    四、概念界定
        (一) 农村留守儿童
        (二)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三) 儿童社会工作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
        (二)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过往研究总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二) 研究场域
        (三) 研究对象
    三、研究过程
        (一) 准备与探索阶段
        (二) 资料收集阶段
        (三) 数据分析和总结阶段
    四、研究的伦理
        (一) 自愿、保密原则
        (二) 公正合理原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S小学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一) S小学概况
        (二) S小学受访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二、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一)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好
        (二) 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有待提升
        (三) 父母外出下的特殊亲子陪伴模式
        (四)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有限
        (五) 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升学期待高
        (六) 具备家庭教育的基本物质条件
        (七)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支持不足
    三、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 缺少情感陪伴支持
        (二) 学习辅导资源匮乏
        (三) 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生态视角下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微观系统
    (二) 中观系统
        1. 家庭系统
        2. 学校系统
    (三) 宏观系统
    本章小结
第六章 SW项目满足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求的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求评估
    二、SW项目满足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需求的方案设计
        (一) SW项目概况
        (二) 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三、社会工作介入改善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实施过程
        (一) 个案辅导的实施
        (二) 小组活动的开展
        (三) 项目宣传及社会动员
    四、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成效评估与反思
        (一) 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优势
        (二) 社会工作介入S小学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局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一、研究发现与结论
    二、研究贡献
    三、研究不足
    四、研究的未来发展
附录Ⅰ: 调查问卷
附录Ⅱ: 访谈大纲
附录Ⅲ: 知情同意书
附录Ⅳ: 受访人员编码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传统家训文化及其历史演变
    一、传统家训文化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概念界定
        (二)传统家训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二、传统家训文化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萌芽期
        (二)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期
        (三)传统家训文化的成熟期
        (四)传统家训文化的鼎盛期
        (五)传统家训文化的转型期
第二章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概述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内容
        (一)修身之本
        (二)齐家之要
        (三)处世之法
        (四)为政之道
    二、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实施方法
        (一)养正于蒙
        (二)以身作则
        (三)宽严相济
        (四)因材施教
        (五)知行统一
第三章 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一)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有利于塑造“内圣外王”的个体道德人格
        (二)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有助于维系家族的稳定
        (三)传统家训中的德育思想有益于净化社会风气,稳定社会秩序
    二、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二)正确认识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四章 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有利于个人品德的培育
        (二)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有益于学校德育的开展
        (四)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有助于社会风尚的提升
    二、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实现路径
        (一)加强个人对德育思想的践履能力
        (二)重视良好家风家训的传承
        (三)优化学校德育工作模式
        (四)加强对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宣传和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4)我国优良传统家风与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尝试
2 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2.1 优良传统家风的相关理论
        2.1.1 家风
        2.1.2 优良传统家风
    2.2 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
        2.2.1 家国情怀,忠贞报国
        2.2.2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2.2.3 以和为贵,文明谦恭
        2.2.4 勤俭持家,清廉自守
        2.2.5 修身以道,慎独自省
3 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功能
    3.1 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基本特征
        3.1.1 德行的传承性
        3.1.2 润物无声的影响性
        3.1.3 行为的规范性
        3.1.4 独特的民族性
    3.2 我国优良传统家风的主要功能
        3.2.1 教化育人功能造就文明的家庭素养
        3.2.2 调解保护功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2.3 社会规范功能塑造良好的家庭形象
4 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意义
    4.1 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的基本要求
        4.1.1 爱国爱家,家国一体
        4.1.2 相亲相爱,夫妻和睦
        4.1.3 向上向善,共建共享
        4.1.4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2 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的意义
        4.2.1 构建新型家庭关系的必要途径
        4.2.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4.2.3 筑牢文明社会基石的基础环节
        4.2.4 强化主流价值认同的主要渠道
5 传承优良传统家风,促进文明家庭建设
    5.1 传承优良传统家风,铸牢文明家庭建设之“魂”
    5.2 拓展优良传统家风内涵,夯实文明家庭建设之“基”
    5.3 发挥父母榜样作用,溯好文明家庭建设之“源”
    5.4 借鉴优秀家风思想,育好文明家庭建设之“苗”
    5.5 坚持良好方式方法,拓展文明家庭建设之“术”
    5.6 社会各方齐抓共管,凝聚文明家庭建设之“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王阳明“心性实学”及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文献综述及其研究现状
        (一)对王阳明心学的研究
        (二)对王阳明“心性实学”的研究
        (三)对王阳明教育的研究
    三、王阳明“心性实学”概念界定
    四、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王阳明“心性实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社会背景
    第二节 学术背景
        一、儒学的积淀
        二、家学渊源
        三、佛道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 王阳明“心性实学”教育实践的核心
    第一节 力求实心
        一、学为圣人
        二、明人伦
        三、致良知
    第二节 务求实政
        一、经世致用
        二、济世救民
第三章 王阳明“心性实学”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讲求实效的社会教育
        一、制定乡约以教化民众
        二、兴建社学书院推动文化教育
    第二节 主张“实地用功”的实功教育
        一、重视“立志”的教育内容
        二、实地用功的教育途径
        三、主张结合日用的教育原则
    第三节 强调“践履之实”的实行教育
        一、事上磨炼
        二、实践实行
        三、知行合一
    第四节 突出“个性”的实体教育
        一、儿童教育
        二、个性教育
第四章 结论与影响
    第一节 结论
        一、对宋明世风的修正与改良
        二、对古代教育的改革与尝试
        三、对人才培养的务实及创新
    第二节 王阳明“心性实学”教育实践对国内外的影响
        一、对阳明后学的影响
        二、对近现代的影响
        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一、时代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
    二、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相关思想
        (三)中国传统德育思想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党的领导地位
        (三)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四)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五)坚持尊重思想政治工作相关规律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理想信念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党史国史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路径
        (一)依靠高校教师中坚力量
        (二)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
        (三)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文化环境
        (四)借力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一)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二)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二、实践价值
        (一)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主要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的主要难点
        1.4.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相关问题概述
    2.1 文化发展战略的内涵与要义
        2.1.1 文化的基本内涵
        2.1.2 文化发展战略的概念、特征与确立原则
        2.1.3 文化发展战略形成的历史沿革
    2.2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概念与内容
        2.2.1 信仰的内涵及概念辨析
        2.2.2 信仰教育的生成机理
        2.2.3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内容、特征与意义
    2.3 研究的理论支撑
        2.3.1 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理论
        2.3.2 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与方法
        2.3.3 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教育智慧
        2.3.4 借鉴:西方国家关于文化发展的镜鉴启示
    2.4 小结
第3章 文化发展战略视阈对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效用启迪
    3.1 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利于夯实文化发展的精神根基
        3.1.1 政治信仰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3.1.2 道德信仰教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3.1.3 法律信仰教育涵养法治思维
        3.1.4 生命信仰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2 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利于提升文化发展的人才素质
        3.2.1 提供文化智识供给
        3.2.2 凝聚文化人才力量
        3.2.3 开发文化人才资源
    3.3 大学生信仰教育有利于拓宽文化发展的实践空间
        3.3.1 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承
        3.3.2 助力文化的健康发展
        3.3.3 推动文化的守正创新
    3.4 小结
第4章 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境遇
    4.1 调查设计与实施
        4.1.1 精心确定调查对象
        4.1.2 科学聚焦调查内容
        4.1.3 合理选择调查方法
    4.2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0 取得的基本成效
        4.2.1 成效的经验启示
        4.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4.2.3 问题的潜在危害
    4.3 问题的归因与探究
        4.3.1 教育理念的局限性导致目标欠明确
        4.3.2 教育内容的片面性导致体系欠合理
        4.3.3 教育方法的单一性导致效果欠显着
        4.3.4 教育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发力欠协调
    4.4 小结
第5章 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强化路径
    5.1 聚焦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升华大学生信仰教育理念
        5.1.1 树立战略思维,提高把握信仰教育大势的能力
        5.1.2 涵养历史思维,提高勇担信仰教育使命的能力
        5.1.3 秉持底线思维,提高应对信仰教育难题的能力
        5.1.4 锤炼系统思维,提高建立信仰教育战线的能力
    5.2 对标文化发展的现实特点,丰富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
        5.2.1 发挥文化塑造价值的作用,完善政治信仰教育内容
        5.2.2 遵循文化温润心灵的原则,发掘道德信仰教育内容
        5.2.3 强化文化规范行为的功能,扩充法律信仰教育内容
        5.2.4 提升文化健全人格的效用,延伸生命信仰教育内容
    5.3 立足文化发展的智识需求,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方式
        5.3.1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掌握信仰教育的主动权
        5.3.2 依托“互联网+”数字技术,拓宽信仰教育的信息源
        5.3.3 加大实践教学实施力度,根植信仰教育的活力点
        5.3.4 扩伸教育情境载体范围,增强信仰教育的亲和力
    5.4 依托文化发展的组织保障,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机制
        5.4.1 改革领导体制,凝聚积极向上的信仰教育力量
        5.4.2 理顺管理机制,建设团结合作的信仰教育队伍
        5.4.3 完善评价机制,反馈规范合理的信仰教育实效
        5.4.4 完善保障机制,提供全面到位的信仰教育支撑
    5.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大学生信仰教育访谈提纲(学生卷)
附录 C 大学生信仰教育访谈提纲(教师卷)
致谢

(8)曾国藩家训德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2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源头追溯
    2.1 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1.1 孔孟之道的积极继承
        2.1.2 理学思想的重要影响
        2.1.3 诸子百家的兼收并蓄
    2.2 湖湘文化的涵养与交流
        2.2.1 湖湘学派的思想滋养
        2.2.2 湖南人民的品行熏陶
        2.2.3 良师益友的思想交流
    2.3 曾氏家族的传统教育
        2.3.1 传统家规的教育
        2.3.2 严格家教的培育
        2.3.3 传世家风的感化
    2.4 本章小结
3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曾国藩家训中修身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1.1 “立志”教育
        3.1.2 “进德”教育
        3.1.3 “有恒”教育
    3.2 曾国藩家训中齐家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2.1 “孝悌”教育
        3.2.2 “勤俭”教育
        3.2.3 “睦邻”教育
    3.3 曾国藩家训中官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3.1 “勤勉”教育
        3.3.2 “为民”教育
        3.3.3 “清廉”教育
    3.4 本章小结
4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基本方法
    4.1 曾国藩家训中的个人修养方法
        4.1.1 “力行”
        4.1.2 “慎独”
        4.1.3 “日课”
    4.2 曾国藩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方法
        4.2.1 “言传身教”
        4.2.2 “因材施教”
        4.2.3 “循循善诱”
    4.3 曾国藩家训中的社会教化方法
        4.3.1 “严绳轻罚”
        4.3.2 “宏奖人才”
        4.3.3 “环境涵养”
    4.4 本章小结
5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历史局限
    5.1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内容的时代价值
        5.1.1 修身教育思想有利于提升个人修养
        5.1.2 齐家教育思想有助于弘扬优良家风
        5.1.3 官德教育思想有益于加强官德修养
    5.2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方法的时代价值
        5.2.1 为当代个人修养方法提供现实指导
        5.2.2 为当代家庭教育方法提供历史遵循
        5.2.3 为当代社会教化方法提供有益借鉴
    5.3 曾国藩家训中德育思想的历史局限
        5.3.1 德育思想具有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5.3.2 德育思想内容包含封建色彩
        5.3.3 德育思想并未完全付诸实践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学术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9)论宋代家训家规中的性别教育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
第一章 宋代家训家规中的男性教育内容
    第一节 修身勉学
        一、修身成人
        二、勉学成才
    第二节 入仕为官
        一、立身为正,清正廉洁
        二、勤政务实,尽忠职守
        三、谨言慎行,宽严相济
    第三节 制家之法
        一、齐家之道,秩序维护
        二、治生理财,物质延续
    第四节 交友处世
        一、亲贤远佞,择善而交
        二、以德服人,严己宽人
        三、审时度势,言辞有度
第二章 宋代家训家规中的女性教育内容
    第一节 女性品性规范
        一、柔顺恭敬,以卑为美
        二、忠贞事夫,从一而终
        三、节俭为本,持家有素
        四、睦家御下,宽容不妒
    第二节 女性言行规范
        一、仪态端庄,尊卑有度
        二、言语谨慎,勿妄评议
        三、知书明理,姿态谦和
    第三节 女性职责要求
        一、侍顺舅姑,教养后辈
        二、打理家务,主持中馈
        三、女之贤良,亦在佐夫
        四、外柔内刚,执掌门户
第三章 宋代家训家规中的性别教育内容的实质及影响
    第一节 是对传统性别文化的维护与继承
        一、传统中国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性别文化
        二、是对男尊女卑角色定位的继承与建构
    第二节 是对主流价值观念的宣扬和教化
        一、家训作者的入仕经历与阶级定位
        二、是对封建价值观念的宣扬与传播
    第三节 宋代家训家规中的性别教育内容的影响
        一、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二、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12个个案的深度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1.2.2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研究综述
        1.2.3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的影响研究综述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的选择
        1.3.2 研究对象的抽样
        1.3.3 研究资料的收集
        1.3.4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4 概念界定及研究框架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类型
    2.1 “摆平错误”溺爱型
        2.1.1 试图替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摆平错误
        2.1.2 以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为中心生活工作
    2.2 “专制圈养”溺爱型
        2.2.1 家庭内存在绝对掌权者
        2.2.2 高压者的高管理门槛
        2.2.3 无权者的无原则溺爱
    2.3 “被动卷入”放任型
        2.3.1 外力干预后被动卷入
        2.3.2 无拘无束的个体
    2.4 “手风琴”放任型
        2.4.1 生活照顾者的管教有限
        2.4.2 远距离长时间的管教无效
        2.4.3 偶有团聚羞于交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
    3.1 “摆平错误”溺爱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3.1.1 犯罪归因偏差
        3.1.2 管教因事而起
        3.1.3 言行举止的不良示范
        3.1.4 规则责任与满足保护失衡
    3.2 “专制圈养”溺爱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3.2.1 亲子关系不平等
        3.2.2 随口而出的管教
        3.2.3 责备与说教
        3.2.4 父与母教育行为相悖
        3.2.5 规划与实践距离甚远
    3.3 “被动卷入”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3.3.1 父与母不作为
        3.3.2 缺乏必要的规则与爱
    3.4 “手风琴”放任型的家庭教育问题
        3.4.1 家长被动少作为
        3.4.2 滞后难奏效的管教
        3.4.3 打骂斥责少对话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主体不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4.1.1 法律法规规定模糊
        4.1.2 社会转型环境下家庭压力上升,家庭黏性下降
    4.2 主体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宏观现实环境恶劣,保障不全
        4.2.2 中层组织功效弱小,平衡不力
        4.2.3 微观家庭能量微弱,支撑不足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的社工应对策略
    5.1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回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1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回应的必要性
        5.1.2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回应的可行性
    5.2 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应对策略
        5.2.1 主体不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5.2.2 主体作为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讨论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贡献与不足
        6.3.1 研究贡献
        6.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四、立志教育不可忽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大学生自立意识养成教育研究[D]. 于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2]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应用研究 ——以S小学为例[D]. 姚蕊. 山东大学, 2020(12)
  • [3]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 朱续荣.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4]我国优良传统家风与当代文明家庭建设研究[D]. 李文花.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5)
  • [5]王阳明“心性实学”及教育实践研究[D]. 刘大榕.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习近平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研究[D]. 刘晓琳. 河南大学, 2019(01)
  • [7]文化发展战略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D]. 李淑哲. 湖南大学, 2019(01)
  • [8]曾国藩家训德育思想研究[D].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2)
  • [9]论宋代家训家规中的性别教育思想[D]. 吴婷. 苏州大学, 2019(04)
  • [10]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基于12个个案的深度访谈[D]. 殷玉婷. 华东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向往不可忽视的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