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香和熊类资源保护及其管理工作的通知产品

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香和熊类资源保护及其管理工作的通知产品

一、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刘志颖[1](2021)在《政策工具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文本计量分析》文中提出

李培,宋菊,关宏峰,张永文,周刚[2](2021)在《中药使用濒危野生动植物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中医药产业的物质基础,药用野生动植物是我国的宝贵财富。但目前因多种原因导致大量药用野生资源濒危,甚至灭绝。本文梳理了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现状、相关法规政策、已上市中成药中使用情况、新药研发中使用要求等,分析了中药使用濒危动植物存在的问题,对濒危药用资源保护利用和传统中医药发展提出思考与建议。

查穆哈[3](2019)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栖息地及活动节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麝类Moschus spp.机警胆怯,行动隐秘,难以发现实体,但其排便点(Latrine site)遍布整个栖息地且重复利用。排便点是其重要的化学通讯场所,因此排便点常作为研究和评价栖息地的重要标识物,具有动物生态学研究上的重要指示作用。因此以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排便点作为标识物,为了解其偏好栖息环境的特征。为此在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根据海拔梯度共布置17个1km×1km的样方,在每个样方内至少布置一条样线。样线每400m设置两条搜索样线,并布设样方记录生境因子。采用Ivelve的选择性指数、广义线性模型及多重对应分析,分析林麝对生境因子的偏好性。分析结果发现,林麝最为偏好的植被类型为针阔混交林,且规避常绿阔叶林、次生落叶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林。此外,海拔、灌丛盖度和坡度也显着影响林麝栖息地偏好,其排便点集中分布在海拔区间2000~2600m,并且偏好有一定灌丛盖度且坡度陡的生境。保护和恢复栖息地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根本方法,适宜性分析是保护和恢复栖息地的基础。本研究中利用3S技术和MaxEnt模型对唐家河林麝栖息地进行评价。分析时高程、坡面方向和坡度是环境变量,林麝排便点位点为物种存在的位点。结果显示,保护区适宜栖息面积约78.2 km2(占保护区面积的19.6%),中等适宜栖息地面积约132.9 km2(33.2%),低等适宜栖息地面积约92.4 km2(23.1%),不适宜栖息地约96.4 km2(24.1%)。影响林麝栖息地适宜性的主要因子为海拔,随着海拔的上升栖息地适宜性增高,当海拔达到2000~2500m海拔区间内栖息地适宜性达到最大;当海拔高于2500m时,随着海拔的升高适宜性下降。因此,唐家河保护区内林麝的适宜栖息地呈一个带状,海拔过高和过低的栖息地均不适宜。保护区规划生态旅游等人为影响很大的项目时,应该谨慎考虑,避开林麝适宜的栖息地,减少对林麝适宜栖息地的影响。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调查了林麝的活动节律。相机主要布设在其排便点,相机监测时间为2018年8月20日~2019年1月26日。结果发现,林麝在早晨(6:00~8:00)和黄昏(16:00~20:00)时其活动强度高,在日出前和日落后都出现了峰值,证实林麝为晨昏型活动。该研究中林麝的林麝的各月日活动差异指数a存在显着差异,8月~10月日活动差异指数显着低于11月~12月、1月。8月~10月日活动差异指数低,说明林麝在1d之间的活动时间分配相对均匀。主要原因可能是林麝11月~12月受到的干扰较大,影响了其日常活动时间的分布。研究发现,其各月昼行性指数β值均小于13/24且差没有显着差异,说明林麝是晨昏型为主的夜行性动物。根据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发情期间林麝在白天活动的时间多于非发情期,达到显着水平(P=0.043),且昼行性指数高于非发情期。这主要与林麝的发情期的行为和冬季的食物及温度有关。

姜南,王邱文,晁明娣[4](2018)在《区域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南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跨境穿山甲犯罪猖獗的地区。跨境穿山甲犯罪不但迫使亚洲穿山甲物种濒临灭绝,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安全,而且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边境管理制度、金融监管制度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威胁到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稳定与国家安全。跨境穿山甲犯罪作为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组成部分,其风险超出了穿山甲栖息地范围;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问题,需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应对。本文通过文献检索与整理等方法,对东南亚地区跨境穿山甲犯罪的现状及该地区各国的对策进行分析,为该地区完善治理对策提出了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发挥中国领导性作用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完善区域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的合作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安全共同体、彻底根治包括跨境穿山甲犯罪在内的各类跨境野生动物犯罪,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焰璀[5](2018)在《陕西麝类养殖产业现状和前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陕西暨全国开展人工养麝60周年之际,通过梳理天然麝香市场国家政策、下游药厂和医院变化来了解天然麝香市场需求变化情况,汇总全省麝类养殖规模和养殖者数量、类型及下游药厂参与程度情况,结合国家机构估算的天然麝香市场需求量、麝类养殖种群雄雌比例和成幼比例、成熟雄麝产香平均水平来估算供需平衡时的麝类养殖规模,揭示麝类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以及麝类养殖行业整体机遇、天然麝香市场垄断风险。

王乙[6](2018)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减少。据估计,当前野生动物灭绝速度比自然状态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速度快100万倍,灭绝速度由每天1种增加到每小时3种。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想要确保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就必须保护野生动物。人类保护决策的主要原因是钱的问题,就是计算投入多少成本并带来多少回报,虽然决策也会受道德、美学、科学的影响,但主要依据是经济问题。因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明确我国野生动物数量本底和质量本底。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就是研究测度野生动物的保护本底的理论和方法,对制定保护政策、配置保护资源、提升保护成效具有重要意义。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是在物种稀缺濒危的背景下,人类通过保护行为能够保存、延续并产生的野生动物总体价值,包括内禀价值和利用价值。内禀价值是物种延续自身存在和特征的价值,利用价值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经济、生态、社会的贡献价值。本文首先明确了相关概念,指出内禀价值就是野生动物作为种质资源维系物种特征延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稀有性、遗传资源信息、自然历史及进化信息、生产力供给能力和所处营养级等五个方面,尝试利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内禀价值进行评价方法设计,拓展了保护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其次,梳理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提出研究假设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自身禀赋是影响保护价值的首要因素、生态服务价值最能代表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这些因素彼此关联并形成包括直接关系、中介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复杂机理关系。第三,将保护价值影响机理研究结果与评价体系结合,以自身禀赋特征作为种质资源价值评价的主要指标,提出包括5个因素15个指标的种质资源价值评价体系。对已有价值评价方法进行改进,设计基于CE方法的非消费型游憩价值评价模型,构建包括4类、14项内容的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根据野生动物的保护级别与层次,明确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保护名录以外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总体评价方法。最后,根据保护级别与层次分别选取丹顶鹤、黑熊、东北林蛙3个物种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的政策建议。

尹峰,卢琳琳,梦梦,刘定震[7](2016)在《穿山甲的贸易与保护》文中研究表明全球现存8种穿山甲,4种分布在亚洲,4种分布在非洲,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印度次大陆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反映其全球野生种群的数量及密度。我国有中华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3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1996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共有约64 000只,种群下降趋势严重,灭绝风险较大。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盗猎以及非法贸易是其主要威胁。所有8种穿山甲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亚洲4种穿山甲野外获得标本的商业性年度出口限额为零。由于近年来快速增长的盗猎和非法贸易,作为世界上最受非法交易影响的哺乳动物,穿山甲的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建议加强穿山甲生态学、种群数量调查和监测方法与人工繁殖研究;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生计;强化执法和国际合作,打击非法贸易;加强贸易管理和开展公众教育,促进穿山甲野外种群的恢复。

王雪[8](2016)在《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呼吁生态平衡与安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有效的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需要国家、动物保护NGO、媒体与公众的力量,而动物保护NGO是汇聚这些力量的桥梁。动物保护组织的产生、发展与西方世界悠久的基督教、人道主义和慈善传统密不可分,国际动物保护NGO经过长期的演变与发展,拥有丰富的资源与经验,而国内的动物保护NGO起步晚、发展慢,在资金、人员和理念上都深受国际动物保护NGO的影响。通过对文献的回顾发现,动物保护NGO与媒体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动物保护NGO借助媒体的力量能让更多的第三方知晓,提高自身合法性与影响力,另一方面动物保护NGO可以给媒体提供专业知识的咨询和庞大的信息源。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具特点,大量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关系中更加青睐于新媒体,通过对部分动物保护NGO的官方网站与微博进行调查,发现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其他动物保护NGO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分析发现动物保护NGO官方网站所展示的组织信息越透明越公开,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利益相关者。而在微博方面,动物保护NGO的组织性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的传播能力,只有加强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社会声望才能扩大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对动物保护NGO在动物保护事件中的活动与言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可以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传播野生动物知识,提高社会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动员大众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监督和协助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但动物保护NGO也存在局限性,一些片面的理念对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造成冲击,影响了国家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舆论和经济秩序。为了更好的处理我国在经济社会转型期人与自然的关系,结合最近一系列环保事件的经验、重要的会议精神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从主流媒体、国内动物保护NGO与国际动物保护NGO三方面出发,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主流媒体的科学传播需要树立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媒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加强国际合作,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加大媒体人才培养;保持主流媒体的独立性,与动物保护NGO良性合作。推动国内动物保护NGO的发展需要加大对国内动物保护NGO的资金支持;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社会大众对动物保护NGO的认同度;加强国内动物保护NGO自身建设,明确组织的目标与宗旨。加大对国际动物保护NGO的管理需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加强对国际动物保护NGO在中国境内活动的调查;辩证认识国际动物保护NGO的作用。

许舒诚[9](2016)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医药健康产业绿色发展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严重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使得人们从过去单纯地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转变为经济、社会和环境相互协调的绿色发展。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模式亟需升级,产业需向绿色中医药健康产业转型。产业的升级与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与保障,绿色发展对政府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政府行政管理模式,设计出新的绿色机制,为发展绿色中医药健康产业提供政策保障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以上,文章在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研究与讨论了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政策现状,提出了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式,分析了传统管理模式下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政策问题,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政策设计提出优化建议。文章在是外部性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研究了传统政府行政管理下政策制定的弊端,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政策意见。运用的方法是文献法对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通过案例法介绍了国内外绿色发展制度,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在研究基础上,文章提出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绿色发展方式有发展绿色网络经济、促进中药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和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四种方式,并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下阐述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下的政策制定存在失效,主要有以机构为导向、一元化管理、以后果为导向的反应式管理和以物为本的绩效考核等问题。文章在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提出四条政策优化意见包括外部性内部化的产权政策;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制度设计——激励相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正反馈机制和支付转移补贴的绿色贡献奖励机制。藉由以上文章得出结论(1)实现绿色发展是中医药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中医药健康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制定;(3)制定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政策措施需要政府转变管理理念。

黄森,胡春丽,汪丽,沈文娟[10](2015)在《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的规范化。方法:结合辽宁省2010-2014年医疗机构制剂申报注册新品种的技术审评情况,分析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中主要存在制剂名称不规范、立题目的书写不清楚与表述不恰当、说明书及标签不规范、配制工艺研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应加大现场核查力度、加强5年临床使用历史检查、提高医院制剂申报单位研发水平、强化医疗机构是制剂配制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以确保医疗机构制剂安全、有效。

二、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2)中药使用濒危野生动植物问题的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现状
    1.1 濒危野生动植物使用量
    1.2 已上市产品中使用情况
    1.3 新药研究中的使用要求
2 法规政策及有关条例
    2.1 法规政策
    2.2 相关名录
    2.3 相关规定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立法滞后性表现明显
    3.2 法规协调性不强
    3.3 相关技术要求难以落实
    3.4 人工种养殖技术不成熟
    3.5 中药材替代品开发不足
4 讨论与建议
    4.1 完善珍稀濒危中药材保护体系
    4.2 转变资源利用模式,加强人工种养殖管理
    4.3 加强珍稀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替代品研究
    4.4 完善中药审评审批相关要求

(3)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栖息地及活动节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物种介绍
        1.1.1. 林麝分类学研究及分类地位
        1.1.2. 林麝生物学特性
        1.1.3. 林麝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1.2. 国内外栖息地偏好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栖息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1.4. 国内外野生动物活动节律研究现状
2. 研究地点
3. 林麝栖息地偏好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林麝对森林类型的偏好
        3.3.2. 多重对应分析结果
        3.3.3. 连续变量的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
    3.4. 讨论
4. 林麝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4.1. 模型介绍
    4.2. 数据准备
    4.3. 分析方法
    4.4. 结果
        4.4.1. 环境变量对MaxEnt模型预测林麝分布的贡献率
        4.4.2. 林麝在唐家河的适生分布
        4.4.3. 模型结果验证
    4.5. 讨论
5. 林麝活动节律研究
    5.1. 相机布放方法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结果
        5.3.1. 日活动时间分布和昼行性差异
        5.3.2. 发情期与非发情期差异
    5.4. 讨论
6.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4)区域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跨境穿山甲犯罪现状
    1.1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大宗跨境穿山甲犯罪的罚没情况
    1.2 跨境穿山甲犯罪涉及穿山甲源头国、中转国与消费国
        1.2.1 跨境穿山甲犯罪的网络
        1.2.2 跨境穿山甲犯罪的流程
        1.2.3 跨境穿山甲犯罪的主要环节
    1.3 东南亚地区各国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的策略
2 跨境穿山甲犯罪分析
    2.1 跨境穿山甲犯罪所造成的风险超出了其栖息地范围, 威胁到地区稳定与国家安全
    2.2 地区一体化加剧了跨境穿山甲犯罪的风险
    2.3 跨境穿山甲犯罪的趋势
    2.4 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需要该地区所有国家共同应对
3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的路径
    3.1 明确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的基础
    3.2 完善跨境穿山甲犯罪治理的区域合作机制
    3.3 发挥中国在区域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中的领导作用

(5)陕西麝类养殖产业现状和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麝香市场需求情况
    1.1 下游药厂情况
    1.2 下游医院情况
    1.3 国家机构估算的市场需求量
2 陕西麝类养殖情况
    2.1 陕西麝类养殖规模全国第一
    2.2 下游药厂深度参与
    2.3 陕西成为麝类养殖的“硅谷”
3 麝类养殖市场前景
    3.1 麝类养殖市场空间广阔
    3.2 麝类养殖行业整体机遇
    3.3 天然麝香市场垄断风险

(6)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2.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野生动物
        2.1.2 保护价值
        2.1.3 价值评价
    2.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的特征
        2.2.1 复杂特殊性
        2.2.2 综合影响性
        2.2.3 动态变化性
        2.2.4 保护约束性
        2.2.5 种间差异性
    2.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2.3.1 劳动价值论
        2.3.2 效用价值论
        2.3.3 环境价值论
        2.3.4 能值理论
        2.3.5 认知心理学理论
        2.3.6 野生动物可持续经营理论
        2.3.7 保护经济学理论
    2.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2.4.1 直接市场法
        2.4.2 间接市场法
        2.4.3 虚拟市场法
        2.4.4 路径分析法
        2.4.5 层次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分析
    3.1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3.1.1 影响因素结构
        3.1.2 影响因素内容
    3.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影响机理
        3.2.1 影响因素的直接关系
        3.2.2 影响因素的中介关系
        3.2.3 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
    3.3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及变量预设
        3.3.1 影响机理模型构建
        3.3.2 观测变量预设
    3.4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研究
        3.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收集
        3.4.2 数据分析及检验
    3.5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假设实证结果分析
        3.5.1 假设验证结果分析
        3.5.2 模型路径拟合分析
        3.5.3 观测变量差异分析
    3.6 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解释
    3.7 本章小结
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构建
    4.1 保护级别对评价体系的约束
    4.2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构成分类体系构建
        4.2.1 种质资源价值构成分析
        4.2.2 经济价值构成分析
        4.2.3 生态价值构成分析
        4.2.4 社会价值构成分析
    4.3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方法体系设计
        4.3.1 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2 经济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3 生态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4 社会价值评价方法设计
        4.3.5 预期收益折现方法设计
    4.4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指标设定及内涵阐释
        4.4.1 种质资源价值指标设定
        4.4.2 活体价值指标设定
        4.4.3 一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4 多次性产品价值指标设定
        4.4.5 消费型游憩价值指标设定
        4.4.6 非消费型游憩价值(CE方法)指标设定
        4.4.7 能量供给价值指标设定
        4.4.8 有害物种控制价值指标设定
        4.4.9 植物授粉及种子传播价值指标设定
        4.4.10 科学研究价值指标设定
        4.4.11 社会生产力价值指标设定
        4.4.12 文化、美学及遗产价值指标设定
    4.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总体评价方法
        4.5.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2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5.3 国家保护名录外动物总体评价方法及指标权重
    4.6 本章小结
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研究
    5.1 案例研究的原因、物种选取标准及数据来源
        5.1.1 案例研究的原因
        5.1.2 案例物种选取的标准
        5.1.3 参照物种选取的标准
        5.1.4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构成的确定依据
        5.1.5 数据来源
    5.2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2.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2.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2.3 丹顶鹤保护价值评价
    5.3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Ursus thibetanus)保护价值评价
        5.3.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3.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3.3 黑熊保护价值评价
    5.4 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东北林蛙(Rana Chensinensis)保护价值评价
        5.4.1 生态学特征及保护现状
        5.4.2 保护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5.4.3 东北林蛙保护价值评价
    5.5 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案例的比较分析及解释
        5.5.1 影响因素对案例物种价值评价结果影响分析
        5.5.2 案例物种保护价值评价结果的比较及解释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野生动物保护价值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质资源保护
        6.1.1 重点保护高度濒危野生动物
        6.1.2 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
        6.1.3 加强历史孓遗野生动物保护
    6.2 促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产业经济发展
        6.2.1 发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产业
        6.2.2 发展野生动物生态旅游产业
        6.2.3 探索野生动物新型保护经营模式
    6.3 恢复国家保护名录外野生动物生态服务功能
        6.3.1 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6.3.2 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
    6.4 提高野生动物总体社会综合效益
        6.4.1 开展野生动物科普教育
        6.4.2 推动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件

(8)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NGO的起源与发展
        1.2.1 NGO的起源
        1.2.2 NGO的发展
    1.3 动物保护NGO的起源与发展
        1.3.1 动物保护NGO的起源
        1.3.2 动物保护NGO的发展
    1.4 部分动物保护NGO简介
        1.4.1 境外组织
        1.4.2 国内机构
    1.5 国际NGO对国内动物保护NGO的影响
        1.5.1 国际NGO对国内组织提供资金、人员的援助
        1.5.2 国际NGO对国内组织理念的影响
        1.5.3 国际NGO推动国内组织与政府、企业、其他组织等进行合作
        1.5.4 国际NGO对国内组织造成的消极影响
2 动物保护NGO与媒体的关系
    2.1 动物保护NGO与媒体的关系
        2.1.1 动物保护NGO借助媒体得到政府与社会的认可
        2.1.2 动物保护NGO给媒体提供信息平台
        2.1.3 动物保护NGO与媒体共同促进与发展
    2.2 媒体的分类与特点
    2.3 动物保护NGO运用新媒体的调查—以门户网站和微博为例
        2.3.1 新媒体对动物保护NGO的作用
        2.3.2 动物保护NGO与门户网站
        2.3.3 动物保护NGO与微博
    2.4 讨论
        2.4.1 部分动物保护NGO官方网站主页分析和讨论
        2.4.2 部分动物保护NGO微博分析和讨论
3 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3.1 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积极作用
        3.1.1 进行野生动物保护教育与宣传,提高社会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3.1.2 动员大众参加野生动物保护活动
        3.1.3 监督和协助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3.2 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
        3.2.1 对中医动物用药的冲击
        3.2.2 国际形象的影响
        3.2.3 影响正常的社会舆论与经济秩序
4 建议
    4.1 加强主流媒体科学传播
        4.1.1 树立科学的野生动物保护理念
        4.1.2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4.1.3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挥媒体的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4.1.4 加强国际合作,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4.1.5 加大媒体人才培养
        4.1.6 保持主流媒体的独立性,与动物保护NGO良性合作
    4.2 推动国内动物保护NGO的发展
        4.2.1 加大对国内动物保护NGO的资金支持
        4.2.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4.2.3 提高社会大众对动物保护NGO的认同度
        4.2.4 加强国内动物保护NGO自身建设,明确组织的目标与宗旨
    4.3 加大对国际动物保护NGO管理
        4.3.1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
        4.3.2 加强对国际动物保护NGO在中国境内活动的调查
        4.3.3 辩证认识国际动物保护NGO的作用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医药健康产业绿色发展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健康产业与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健康产业及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概念
        2.1.1 健康产业的概念
        2.1.2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概念
    2.2 外部性理论
    2.3 公共政策理论
    2.4 新制度经济学
    2.5 新制度主义
第三章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医药健康产业现状分析
        3.1.1 产业现状
    3.2 中医药健康产业外部性分析
        3.2.1 外部性现状分析
        3.2.2 中医药健康产业负外部成本的测量方法
        3.2.3 中药健康产业负外部成本的制度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绿色发展及其方式选择
    4.1 中医药健康产业绿色发展概念
    4.2 中医药健康绿色发展的方式选择
        4.2.1 建立绿色网络经济发展
        4.2.2 中药废弃物资源化循环经济方式
        4.2.3 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
        4.2.4 中医药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分析
    5.1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政策分析
        5.1.1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产业政策分析
        5.1.2 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公共政策分析
        5.1.3 中医药健康产业政策的协同与互补
    5.2 传统行政下中医药健康产业政策的失效问题分析
        5.2.1 “机构导向”的政策制定
        5.2.2 基于科层制的政府一元化管理
        5.2.3 以后果导向的反应式管理
        5.2.4 以物为本的绩效目标评价体系
    5.3 中医药健康产业绿色发展政策的有效供给
        5.3.1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绿色发展的制度设计
        5.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下国内外绿色制度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政策优化建议
    6.1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政策优化建议
        6.1.1 外部性内部化的产权政策
        6.1.2 运用机制设计理论的制度设计:激励相容
        6.1.3 促进中药废弃物资源循环经济的正反馈动力机制
        6.1.4 支持转移补贴的绿色贡献奖惩机制
    6.2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政府行政优化建议
        6.2.1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6.2.2 多中心供给策略
        6.2.3 健全跨部门工作机制
        6.2.4 健全完善中医药健康产业政策与制度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中医药健康产业的现行政策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辽宁省2010-2014年医疗机构制剂注册审评情况
2 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资料和试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 制剂名称不规范
        2.1.1 制剂名称不符合医疗机构制剂命名原则
        2.1.2 功能主治与制剂名称不符
        2.1.3制剂命名未采用中医术语
        2.1.4 制剂名称夸大疗效宣传
    2.2 立题目的书写不清楚、表述不恰当
        2.2.1 立题目的书写太过简单
        2.2.2 立题目的表述不恰当
    2.3 说明书及标签不规范
        2.3.1 功能主治过于宽泛
        2.3.2 功能主治与处方中药味的功用相悖
        2.3.3 用法用量表述不合理
    2.4 处方中药味书写不规范、处方组成缺乏理论依据
        2.4.1 药材饮片名称未按法定标准规范书写
        2.4.2 处方量不明确, 未以科学的计量单位表示
        2.4.3 处方组成缺乏理论依据
        2.4.4 处方组成不合理
        2.4.5 含野生濒危药材的制剂未进行严格管理[4]
    2.5 配制工艺研究不完善
        2.5.1 工艺设计不合理
        2.5.2 工艺参数不详细
        2.5.3 工艺路线不合理
        2.5.4 关键工艺的控制参数不明确
        2.5.5 剂型选择不合理
    2.6 质量、稳定性试验研究不充分
        2.6.1 药材检验报告中检查项目不全
        2.6.2 薄层色谱鉴别药味过少、专属性差
        2.6.3 薄层鉴别图谱不符合要求
        2.6.4 质量标准内容与质量研究结果不一致
        2.6.5 质量标准中检查项设置不全
    2.7 药效学试验结果不正确
        2.7.1 药效学试验结果不能支持临床适应证
        2.7.2 药效学试验结果与疗效不相符
    2.8 临床试验方案不符合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
        2.8.1 临床评价指标不明确或不符合相关指导原则
        2.8.2 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主观化
    2.9 申请免报药效学、毒理学、临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2.9.1 申报单位提供的免报申请太过简单
        2.9.2 非传统工艺配制品种申请免报药效学、急性毒性试验
        2.9.3 不符合条件的品种申请了免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试验
3 对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申报的建议
    3.1 加大现场核查力度, 保证申报资料的真实性
    3.2 加大5年临床使用历史的检查, 证明申请免报的合理性
    3.3 对制剂申报单位进行培训, 提高研究水平
    3.4 强化“医疗机构是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4 结语

四、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熊资源保护及其产品入药管理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政策工具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政策文本计量分析[D]. 刘志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中药使用濒危野生动植物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李培,宋菊,关宏峰,张永文,周刚. 食品与药品, 2021(02)
  • [3]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栖息地及活动节律研究[D]. 查穆哈.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4]区域合作治理跨境穿山甲犯罪对策研究[J]. 姜南,王邱文,晁明娣.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4)
  • [5]陕西麝类养殖产业现状和前景分析[J]. 文焰璀.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20)
  • [6]野生动物保护价值评价研究[D]. 王乙. 东北林业大学, 2018(01)
  • [7]穿山甲的贸易与保护[J]. 尹峰,卢琳琳,梦梦,刘定震. 野生动物学报, 2016(02)
  • [8]动物保护NGO通过媒体对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研究[D]. 王雪.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9]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中医药健康产业绿色发展政策研究[D]. 许舒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3)
  • [10]辽宁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黄森,胡春丽,汪丽,沈文娟. 中国药房, 2015(19)

标签:;  ;  ;  ;  ;  

国家林业局 卫生部 国家工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麝香和熊类资源保护及其管理工作的通知产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